高校财务预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34

高校财务预警篇1

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高校规模的扩张和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满足愈来愈多的新增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在财政支持力度相对减小的情况下,高校不得不利用信贷资金来解决这一矛盾。在利用信贷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逐渐显现。因此,为防范与化解高校财务风险,探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其建立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监测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采用合理、可比的原则,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该系统,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及时揭示隐性问题,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建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运行状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一,预测性原则。系统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监测要有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管理成效最终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预警系统要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选取一系列能敏锐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且独立性高、补充性强的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高等学校管理绩效的综合指数,从而让大家认识、了解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

其二,统一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在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口径上应统一,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可比、准确和连续。

其三,动态连续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预测风险出现的情况,发出警报,亮出红黄牌,但它监测的是高等学校一个动态连续的管理过程,系统也只有坚持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才能不断修正、补充,确保先进性,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四,实时性原则。高等学校要准确、及时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就要求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要敏捷、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发出预警。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测度和风险的控制。本文按照这个思路来构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是一个循环运行的系统。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将所有资料传递给分析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运用专门的财务预警模型,通过分析监测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对其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系统应及时根据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或化解策略,对财务风险回避、转移和承接。

(一)基本信息系统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信息的输入,还包括信息的输出;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

(二)分析监测系统

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它以高校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对风险水平达到或超过预警线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设计一套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来评估高校财务风险的。

1.建立高效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状况。根据高等学校财务活动的特点,其预警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四类: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运营绩效指标为辅,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为补充。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高校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可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带息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负债偿付率、可供周转月数等指标评价高校偿债能力。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用于分析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高,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就越强。高校流动比率为1.5较好,小于1.5则应发出预警;但比率过高,其偿债能力未必很强,反而会因为大量流动资产的占用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营效果。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带息负债比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带息负债比率越高,说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这一指标越少,表明高校还债的时间越紧迫,风险越大。负债偿付率=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总额/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100%,负债偿付率将债务与收入结合起来,用来分析高校取得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可供周转月数=(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支付能力越强。经费来源中稳定性、可靠性最强的渠道是国家拨款,而这些拨款一般是按季度下达,所以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要低于3个月。(2)运营绩效能力指标。高校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说明高校的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可选择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指标来反映运营绩效能力。具体说明如下:收入支出比率=一定时期高校收入总额/一定时期高校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反映高校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强,相对来说筹资风险越小,一般以0.5为宜。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数/生均支出数。该指标反映高校生均支出一元有多少生均学费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学生交费补偿支出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动用其他经费补足学生支出的能力越强。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衡量事业支出的结构指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上年固定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在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所投入的资金,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增长速度越快;但过高也会导致筹资风险增加。自筹收入能力比率=自筹收入/总收入。这一指标衡量高校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

(3)收益能力指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的办学效益。可选择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职工人均纯贡献、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标衡量高校收益能力。

(4)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反映高校持续发展能力,可选择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等指标反映高校发展能力。

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如当高校过度依赖贷款、总资产和收入急剧下降、过度大规模扩张、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等情况,则预示着高校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来把握高校的发展趋势,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分析检测系统对财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作出的预警,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帮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转移,另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自行承接。高校对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即使可以控制,但控制的成本和代价太大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转移策略,如会同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方案和多家银行组合实现贷款,向专业保险公司投保等。高校对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自己有能力将损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如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节约开支,有效处理不良资产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还应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重新对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进行适当性、有效性、及时性的分析,并对基本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进行修正,从而将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三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校财务预警篇2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高校规模的扩张和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满足愈来愈多的新增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在财政支持力度相对减小的情况下,高校不得不利用信贷资金来解决这一矛盾。在利用信贷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逐渐显现。因此,为防范与化解高校财务风险,探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其建立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监测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采用合理、可比的原则,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该系统,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及时揭示隐性问题,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建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运行状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一,预测性原则。系统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监测要有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管理成效最终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预警系统要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选取一系列能敏锐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且独立性高、补充性强的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高等学校管理绩效的综合指数,从而让大家认识、了解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

其二,统一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在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口径上应统一,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可比、准确和连续。

其三,动态连续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预测风险出现的情况,发出警报,亮出红黄牌,但它监测的是高等学校一个动态连续的管理过程,系统也只有坚持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才能不断修正、补充,确保先进性,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四,实时性原则。高等学校要准确、及时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就要求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要敏捷、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发出预警。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测度和风险的控制。本文按照这个思路来构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是一个循环运行的系统。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将所有资料传递给分析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运用专门的财务预警模型,通过分析监测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对其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系统应及时根据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或化解策略,对财务风险回避、转移和承接。

(一)基本信息系统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信息的输入,还包括信息的输出;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

(二)分析监测系统

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它以高校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对风险水平达到或超过预警线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设计一套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来评估高校财务风险的。

1.建立高效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状况。根据高等学校财务活动的特点,其预警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四类: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运营绩效指标为辅,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为补充。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高校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可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带息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负债偿付率、可供周转月数等指标评价高校偿债能力。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用于分析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高,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就越强。高校流动比率为1.5较好,小于1.5则应发出预警;但比率过高,其偿债能力未必很强,反而会因为大量流动资产的占用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营效果。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带息负债比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带息负债比率越高,说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这一指标越少,表明高校还债的时间越紧迫,风险越大。负债偿付率=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总额/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100%,负债偿付率将债务与收入结合起来,用来分析高校取得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可供周转月数=(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支付能力越强。经费来源中稳定性、可靠性最强的渠道是国家拨款,而这些拨款一般是按季度下达,所以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要低于3个月。

(2)运营绩效能力指标。高校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说明高校的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可选择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指标来反映运营绩效能力。具体说明如下:收入支出比率=一定时期高校收入总额/一定时期高校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反映高校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强,相对来说筹资风险越小,一般以0.5为宜。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数/生均支出数。该指标反映高校生均支出一元有多少生均学费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学生交费补偿支出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动用其他经费补足学生支出的能力越强。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衡量事业支出的结构指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上年固定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在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所投入的资金,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增长速度越快;但过高也会导致筹资风险增加。自筹收入能力比率=自筹收入/总收入。这一指标衡量高校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

(3)收益能力指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的办学效益。可选择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职工人均纯贡献、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标衡量高校收益能力。

(4)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反映高校持续发展能力,可选择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等指标反映高校发展能力。

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如当高校过度依赖贷款、总资产和收入急剧下降、过度大规模扩张、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等情况,则预示着高校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来把握高校的发展趋势,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分析检测系统对财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作出的预警,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帮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转移,另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自行承接。高校对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即使可以控制,但控制的成本和代价太大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转移策略,如会同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方案和多家银行组合实现贷款,向专业保险公司投保等。高校对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自己有能力将损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如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节约开支,有效处理不良资产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还应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重新对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进行适当性、有效性、及时性的分析,并对基本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进行修正,从而将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三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的报警器,高校必须对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的监控,对高校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活动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测定,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程度,为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以现代财务理论为指导,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高校的特点、产业政策、本单位或同类高校历史经验,增加更能反映单位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双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2]雷振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

高校财务预警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中因筹资、投资和日常经营所面临的风险。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可以把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及其实际后果。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通过设置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分析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风险控制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分析和评价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尤其是能对高校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提示,为各级部门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并能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和化解高校的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成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系统运行的整体,具有信息采集、发现风险预警和风险的控制与处理等多项功能,由此,可以把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表述为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知,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三个模块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循环运行,共同完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现和控制工作。首先,由信息采集系统负责搜集高校相关信息,然后将所有资料传递给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系统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重要的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对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做出合理评估,对财务风险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出预测,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提示。最后,由风险控制系统根据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水平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与化解措施,从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保障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一)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信息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首先,信息采集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高校财会人员提供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信息,还需要有高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管理类信息。例如:高校内部的统计信息和预算信息。其次,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是高质量的信息,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阅读和检查,分析和评价其重要性程度,并尽可能核实其真实性,从而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信息采集系统中提供的信息应是动态的,要随着外部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二)信息分析系统

1.指标计算子系统。指标计算子系统主要是根据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利用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一些重点指标的实际数值。目前,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如何设置,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成因和特点来设置。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高校资金的流转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在经营方面不具有营利性,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等。因此,本文建立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负债总额。该指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重,该指标越高,表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

利息保障倍数=(年事业结余+年经营结余)/年利息支出,该指标反映了高校收益对债务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大,反映高校的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年末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该指标越高,表明学校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财务风险越小。

借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年末银行借款+年末其他现金借款)/(国家财政拨款+预算内经费+社会与个人办学经费+捐赠与集资经费+学生的学杂费+其他经费),该指标越高,反映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

运营能力评价指标。资金可供周转月数=(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用高校年末货币资金余额与月平均各类支出相除,反映高校的正常的支付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高校的支付能力越强,运营状况越好。

学生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学生平均学费收入/学生平均支出,该指标反映高校为学生支出的每一元中有多少比率的学费收入做保障,该指标越高,反映高校动用其他经费用于学生支出的财务压力越小,运营状况越好。

收益能力评价指标。资产收益率=(年事业结余+年经营结余)/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利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财务风险越小。

净资产收益率=(年事业结余+年经营结余)/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利用净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高校利用净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投资收益率=(校办企业投资收益+其他对外投资收益)/(年校办企业投资总额+年其他对外投资总额),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及其他投资的收益状况,比率越高,说明投资效果越好,高校的财务风险也越小。

年收入支出比=年收入总额/年支出总额,该指标反映高校收入支出的对比关系,该比率越大,说明高校支出的保障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小。

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资产增长率=当年资产增加额/年初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产的增长幅度,该指标越大,说明高校的资产规模增加得越大,高校的发展速度越快。

高校财务预警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信贷预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于这种大规模的扩张导致了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许多高校由于自身筹备的资金和政府补助的资金部能够满足自身的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利用多种渠道去筹集资金,而信贷资金这一渠道受到多数高校的青睐,在一定的程度上银行给学校的贷款能够缓解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压力,也能够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款期限的临近,就不可避免的使得高校的财政陷入了困难的境地,财务运转的艰难,加大了财务的风险。而高校属于一种非盈利的组织,为避免财务风险,应需特别重视自我发展、自我累计的资金积累制度的建立。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资金预警风险分析

许多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集中在盲目的投资于基建项目、忽略资金的合理使用价值、财务状况失衡、过度举债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资产的使用价值不够重视

在高校资金的使用得不到应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对高校的无形和固定的资产的管理不注重,管理的不够重视使得学校无形资产的贬值和损耗,而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无偿使用阶段,使得学校的资产因为没合理的流动而没有形成应有的价值。②对货币的时间价值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有许多高校会出现贷款的资金高于实际需求的情况,造成了资金的闲置。③学校资金支出的控制没有重视,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不够,日常财务的支出超出预算,造成了管理等固定成本预算严重脱离。

2.过度的筹资引发的财务风险

在主要资金来源有限情况下,而学校的资金缺口却在不断的增大,这个时候信贷的资金就成为了维持高校的扩招、扩张的主要途径,而在像银行借贷的时候,由于对贷款项目所需的资金和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做出充分的估计,而迅速盲目的增加贷款,导致了学校资金负债总额巨大,远远超出了学校所能够承受的经济范围,使得学校年使用的资金在不断的增大,而高额的利息也成为了学校固定财务负担,学校资金的短缺,若不能有效的在筹集资金的话,而银行借贷的本金及利息无法及时偿还,学校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使得财务陷入了困难的境地。

3.投资的盲目造成的浪费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的发展迅速,为了对学校进行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不断增加对基建的投资,而在基建的过程中,因为对其缺乏了合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在项目建设的时候对于资金的使用量和时间把握不准确,盲目的建设、赤字的预算,造成了资金资源极大的浪费。甚至有些高校过度去追求自身的形象而造成资金浪费。

4.财务的可持续性发展部够重视

有许多的高校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政策规定、自身财务能力及资金结构、及客观环境等,盲目的进行建设,为了能够让办学规模的扩张,则尽可能的去争取贷款,使得高校的财务远远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出现严重的资金失衡,甚至有很多学校为了偿还贷款,不得不去压缩设备经费和教学经费。

5.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系统构建的时候应该要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敏感性的财务预警指标和标准,并对财务高校的实际情况作出强弱程度的偏离,发出预警讯号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因此对于高校的预警体系的构建主要有科学性的原则、适用性的原则、动态开放性的原则。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及内容

1.偿还能力的评价

偿还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金总额,它是能够体现高校的债务资金对学校资金总额比重,一般依据学校的特色,其适宜的范围在35%到60%之间。流动比例;流动比例=平均年负债的总额/这一年高校的非限定性收入,这体现了高校对非限定性的负债保障程度的高低,而非限定性收入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非教育经费拨款、附属单位及其他经费拨款、及其他收入等,通过实际表明比例越小说明该校的债务偿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就越低。③利息保障倍数及潜在支付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年经营结余+年事业)/年平均收益总额,潜在支付能力=(借出款+货币资金+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本息,他们的比值越大,说明了偿还能力强,财务的风险小。

2.经营能力指标

经营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了:①资产、净资产、投资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年经营结余+年事业结余)/年利息支出,反应的是对收益性资产获取的能力,比值越大,利用效果就越明显,净资产收益=(年经营结余+年事业结余)/平均每年的净资产总额,体现的是利用净资产获得的收益,比例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投资收益率=(年其他投资收益+每年办企投资)/(每年其他投资+学校每年办企投资)比例越高,投资的效益就越好。②年收入支出比例;年收入比例是年收入总额比上年支出总额是对学校的支出的对比关系,每一份钱的投入可以带来多大的收入保障。

3.预警体系的预警方法

预警方法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找到合理的数量来设立范围,并确定临界点,分为无警报、轻度、中度、高级警报四个层次,通过数据达到某种程度时再来预警。

三、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树立风险意识,并且能够根据财务预警的分析,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及加强防范措施,实现合理化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高校财务预警篇5

1.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我国近几年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策,义务教育财政经费占总经费的60%以上,而高校财政经费仅占总经费的19%左右,而现阶段高校的发展规模较大,行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就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

1.2高校扩建中存在的风险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办学条件已经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一些高校宿舍拥挤,无法满足迅速增加的学生需要。因此高校开始买地扩建校园,增加教室、实验室、宿舍,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高校的公共设施。同时教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校加大资金投入来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大规模的扩建,巨额的资金,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经费雪上加霜。

1.3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而引发的风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成为法人具有独立的自,同时增大了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但是个别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风险意识淡薄。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没有考虑在政策影响下高校面临财务风险的变化,认为高校现在还清了银行贷款也就是没有了财务风险,实际上却把高校推向了财务风险之中。

2健全预警机制,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应用措施

2.1建立财务管理预警机制,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预防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机制。宏观来看,高校财务管理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对高校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情况建立科学的分析和管理,从而对高校财务管理结构中可能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制定财务风险指标,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的财务运营状况,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

2.2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首先,要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以规范高校的财务工作。其次,还要落实经济责任,在高校中,应建立权责明确的经济责任体系,从高校校长、总会计师、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各个层次都应承担一定的财务责任和经济责任,这样,一旦高校出现财务危机,就可以快速的组成一个应急小组,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有效的财务应急手段,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危机引发的危害。此外,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坚持做到财务公开、信息公开,将高校的预决算方案、经费使用情况等公开,以促进社会各界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规范高校的财务工作。

2.3规范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目前,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拨款以及高校的其他产业经营的盈利,因此,高校更需要规范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国家的教育政策、高校指导方针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等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合法发展。其次,还应对高校的资金活动进行严密的跟踪和追查,制定全面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机制,提升高校资金活动规范性。再次,还应加大对高校资金渠道的审计,尤其是严格控制非正常渠道的借款或贷款。监察非正常渠道是否合规,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可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下。

3小结

高校财务预警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双模型;实证研究

随着高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对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该课题较为复杂且引入较晚,大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国内目前在定量分析上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企业会计应用较为广泛,而应用在预算会计分析中相对较少。由于现行高校财务报告是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一些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如何用通用化的“企业”财务语言解读和验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程度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应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对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警情预报进行验证和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一)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模型之一,它是亚历山大·巴萨利(alexander.Bathory)在原有的Z计分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模型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水平,其模型表达式如下:

财务风险评估值Z=a+B+C+D+e

其中:a,衡量企业业绩=(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B,衡量营运资本回报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C,资本结构比率=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D,衡量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度=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e,衡量流动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巴萨利模型指标值高即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强,财务风险小;反之,则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弱,财务风险高。巴萨利模型是Z计分模型更普遍的应用,可在预测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大小。据国外统计,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5%。

(二)功效系数模型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几何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根据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特点,指标数值(即下述公式中的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现实支付能力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银行存款保障率等;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功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功效系数法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都大大提高,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对于财务综合分析来说,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

二、样本的选择及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属性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某中央级预算单位m高校,该学校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列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本文利用该校近三年(用Y1、Y2、Y3表示)的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测度及预警。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了预警模型,对四类变量设置功效系数,如表1。

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权重即可计算出综合功效系数,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分值大小设置财务风险警情分布表,如表2。

三、双模型实证检验

考虑到高校财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前提的,财务报告中没有现金流量表,且事业收支与现金流量具有同步性,为了更通俗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高校会计科目的特点,本文对样本高校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进行了合理的转换,巴萨利模型测试数据均来源于该高校转换后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根据巴萨利模型,结合m高校转换后的会计报表,可以计算出m高校近三年巴萨利模型标值,见表3。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值近三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特别是资本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学校自有资本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以及有形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大幅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财务风险系数进一步降低。m高校整体财务风险趋势如图1。

巴萨利模型帮助我们分析了高校综合财务业绩、资本结构和债务保障程度等指标,对高校财务实力的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描绘,但并不能非常精确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警告程度。所以,下面将运用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运用高等学校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警情进行衡量。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计算m高校近三年的财务风险指标功效系数值,得出功效系数如表4。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Y1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极警”,财务风险极高,财务状况很差;Y2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重警”,财务风险仍很高,财务状况较差;Y3年财务风险为“中警”,表明财务风险逐步减小,财务状况日益好转,但仍不容乐观。m高校财务风险警情走势如图2。

通过观察m高校近三年的警情变动,得出该校近三年的综合财务状况逐年好转,风险系数逐年降低,但到Y3年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

一是该校资产负债率三年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和满意的水平,资本结构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始终偏高,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应收款项和借出款特别是各项基本建设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多所致,所以t2功效系数值很低。

二是该校总负债与货币资金的比值逐年减小,到Y3年基本达到理想水平,财务风险逐步减弱。由于几乎没有对外投资,所以t6值功效系数为100,该项财务风险系数为0。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常大,t7值功效系数很低,主要也是因为该校应收及暂付款中垫付的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大。

三是该校现实支付能力三年也基本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基本周转资金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上,而且该项指标功效逐年提高,Y3年达到了接近5个月的水平。该校事业基金可用比率也较为合理,功效系数值较高。

四是该校收入与支出比较为平衡,基本维持在1以上的水平,每年收入可以全额弥补支出。专用资金占用程度很大,三年该项功效系数分值都较低,加大了财务风险。

通过比较巴萨利模型和功效系数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结果,得出m高校在两种模型下财务风险指数的走势,如图3所示。

很显然,运用巴萨利模型对m高校连续三年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运用功效系数模型对m高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预警的结果相比,二者的运行轨迹是基本相同的。

四、研究结论

(一)巴萨利模型与功效系数模型测度得出的财务风险趋势轨迹基本吻合

将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二者有机结合,在利用不同的评判模型分别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程度测算之后,研究发现,两种模型的应用结果吻合度高,而且所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运行轨迹也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二)两种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测度各有特点

巴萨利模型多用来衡量经济主体财务实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其财务风险高低,总评估值得分情况可向外界表达经济主体实力,甚至预测其是否有破产的可能性。可以看出,该模型侧重的是对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评估与评价,并没有从风险预警的测度角度给出经济主体所面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

功效系数模型是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应用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通过利用高校财务代表性指标进行风险测算后,能够直接给出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更加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两种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2013年1月1日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六十七条“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和第六十九条“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本文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测度和预警中,是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通过巴萨利模型总评估值验证,说明可从高校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等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精确的度量,预测得出的财务风险警告程度可为高校如何应对并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经过本文的双模型耦合性实证分析,说明高校借助本文提出的两种分析模型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具备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由于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下收支不能配比,学校财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等情况也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利用通用的“企业财务”的语言来描述“事业财务”状况,尽管运用大量数据测算印证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科学性,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功效系数模型仍在定性分析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两种模型指标在选取上本身各有侧重,计算结果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偏差。在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析中,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仍需对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做更深层次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今后,对高校乃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应该引入更多的企业会计元素,同市场经济接轨、同企业会计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永冬.财务综合分析的功效系数法[J].经济师,2004(7).

[2]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9-21.

[3]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双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高校财务预警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贷款风险;财务指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经费由国家财政、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分担,其中贷款成为弥补资金缺口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但高校是非营利性公共组织,贷款的偿还只能用事业经费的剩余进行,因此高校贷款较企业而言更具风险。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方法简便,易于取数,便于对高校存在的贷款风险做出及时、有效的反映和预警。

一、财务指标预警体系的构建

财务指标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计算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为学校决策者提供客观依据,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的作用。本文设计的反映高校贷款风险水平的财务指标体系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资金管理状况指标、支付能力指标、发展潜力指标、贷款使用评价指标,其计算方法与评价分析如表1所示。

运用上述指标评价预警系统,对高校的贷款风险评价指标进行逐一计算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高校贷款风险,从而确定贷款的规模、期限和还贷方式,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高校贷款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二、存在的局限性与建议

1.利用报表数据进行指标评价的局限

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核算方法虽然简单,容易操作,但无法准确反映财务的真实情况。如“资产负债率”对高校并不适用,第一,收付实现制下高校资产负债表中的“应缴财政专户款”、“代管款项”和“应收与暂付款”、“应付与暂存款”不能真实地反映负债和资产;第二,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其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背离,使高校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数有偏差。第三,存在着账外融资现象,比如高校购买设备,货到并已验收但未付款,根据收付实现制,虽属当期费用也不能在当期账面上反映,从而使高校的账面负债额少于实际负债额。综上,我们不能直接采用高校资产负债表所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面加大了高校财务状况评价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计算和分析高校贷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贷款风险合理判断。

2.未考虑现金流量及时间价值

财务指标预警体系中未设计现金流量指标,建议增加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指标和流动性分析指标,对整个贷款活动进行动态的控制。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第一,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筹资)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第二,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第三,流入流出比分为三项活动的流入流出比,对于正在成长的高校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该是正数,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随学校的发展应该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应该是正负相间的。

现金流量的流动性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建议增加以下指标:①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考虑到现金周转因素,本期到期债务不宜超过学校可动用现金额;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可测量学校最大的偿债能力。

基于财务指标预警体系未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际运用时可结合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对高校贷款风险进行测算与评价,互为补充。

3.选取警戒标准的主观性

高校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中,只有小部分可以参考教育主管部门或财政部给出的临界值,还有一部分指标只给出了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评价方法,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因此在分析贷款风险时,要全面考虑各指标的计算结果,并结合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及非报表因素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许岩,曾繁荣.我国高校贷款风险研究评述[J].会计之友,2010(8):98-99.

[2]邹坚斌.浅论我国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时贷经贸,2007(5):71-73.

高校财务预警篇8

【关键词】模糊评价;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债务风险。目前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这三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动态流量分析和理论指导。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应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提高预警准确度,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正好具备这种优点,可以对财务风险状况作出全面评价。本文拟借助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高校财务预警模型,以有效预测财务风险,防范高校财务危机。

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L.aZdah教授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是综合事物的多种属性和各种因素影响而作出的总体评判,它应用了模糊数学变化原理,具有模糊性、定量性和层次性的特征。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以关键影响因素为着手点,确定被评价对象若干等级的评价集合和指标权重,对各指标作出模糊评价,确定隶属函数,形成判断矩阵,将其与权重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到定量综合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各项评价指标衡量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标准等级,对评价值评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按模糊数学的隶属原则进行指标取值量化。

模糊理论是处理模糊性的一种不确定性数学理论,由于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评价困难的特点,将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应用于风险预警分析中,通过模糊性数学模型,运用科学评价手段,结合矩阵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可以为高校领导层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模糊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建立指标分级体系,以确保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根据高校发展的特点,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从高校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财务资金管理能力三方面提出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5个预警指标综合反映高校财务风险大小和财务危机程度,有效地监控高校财务状况。

1.债务负担率u1=年末债务总额/当年总收入

该指标可以直接衡量学校偿还债务的能力、承担财务风险的程度。指标值越高,债务压力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现实支付比率u2=(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月平均支出额

现实支付比率u2反映学校财务潜力,指标值越高,财务风险越小。

3.支出收入比率u3=总支出/总收入

支出收入比率u3反映学校财务运营情况,分析学校当年预算支出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学校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指标值>1,说明学校该年度出现赤字,动用了历年结余弥补赤字,财务运转出现困难。指标值≤1,说明学校财务运转正常。

4.自有净资金占货币资金比率u4=(年末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

该指标比率u4比重越大,表明学校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当该指标值小到一定程度时,则表明学校财务有了潜在的危险。在财务状况较稳定的情况下,该指标值通常在54%至60%之间。

5.自有资金动用比率u5=(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外投资+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

自有资金动用比率u5应在100%内,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为了保证自有资金动用的安全限度,比率u5值一般不要超过20%。

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模糊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1.构造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后,根据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构造判断矩阵。即以上一层某元素为准则,它对下一层各元素有支配关系,通过两两成对比较该层各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其方法一般采用表1中的标度法。

设对于某一准则X,几个比较元素构成了一个两两判断矩阵:

U=(uij)n*n

式中uij为元素ui与uj相对于X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bij=1。

2.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是人为赋予的,故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评价判断矩阵的可靠性。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Ci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2)计算一致性比率CR

CR=Ci/Ri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由表2可查得。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当CR>0.1时,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3.权重的组合计算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这种方法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时间短,能在短期内提高预测的精确度。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元素相对重要度后建立权重向量,计算上述指标在目标U中的比重,结果见表3。

(二)模型的构建

1.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

本文构建的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选取5个预警指标:债务负担率、现实支付比率、支出收入比率、自有净资金占货币资金比率和自有资金动用比率。因此:

评价指标集即因素集为U={u1,u2,u3,u4,u5}

评语集为V={v1,v2,v3,v4,v5}

其中V={20(最差),40(较差),60(一般),80(较好),100(最好)}。

2.建立综合评价矩阵

要评价高校财务风险,可从因素集和评语集入手,因素论域和评语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可用评价矩阵来表示:R=r11…r1n………rm1…rmn

其中rij=R(ui,vj)表示从因素ui着眼某事物被评为vj的隶属程度,也就是rij为因素ui对等级vj的隶属度,因而矩阵R的第i行Ri=(ri1,ri2,…,rin)为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评价,它就是V上的模糊子集。

为求模糊矩阵,需要根据待评高校的指标数据,对每一个评价指标ui(i=1,2,…,6)分别构造出它隶属于v1(最差),v2(较差),v3(一般),v4(较好),v5(最好)的隶属函数v1i,v2i,v3i,v4i,v5i。

3.评价结果

在财务风险评价过程中,按照风险类型,将财务风险划分为5个预警等级,将其划分为严重、较大、中等、较小和无风险5种类型。警戒线可按照这5个等级进行确定。如表4所示:

高校决策群可以根据综合评价中的结果对应相关风险等级按照警戒线的提示,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通过财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预警模型可减少潜在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财务危机,增强高校财务运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华.高校财务风险模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09(1):53-54.

[2]魏良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2008(6):28-29.

高校财务预警篇9

(一)过度筹资产生负债风险

在主要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与资金缺口在持续扩大的形势下,民办高校主要借助银行贷款开展规模扩张与日常经营。由于未充分规划与估计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与贷款项目,在贷款时迅速且盲目增加,致使负债总额过多,远比高校最大经济承受能力要高;致使高校资金使用成本不断增加,且呈现为几何倍数,每年需支付大量利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也属于固定财务负担。在此形势下,高校缺少流动资金,无法按期对债务本息进行支付,损害高校形象和名誉,无法再有效筹集资金,进而导致高校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二)盲目投资导致浪费

民办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诸多高校也增加了基础建设投资。在建设项目时由于缺乏可行性论证的支持,民办高校无法准确把握在建设项目时所需的时间与资金量,大幅度开展盲目建设与赤字预算,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尤其是一些高校过于注重自身形象而浪费资金,在建设工程项目时既考虑要充分发挥项目主体功能,又注重建设主体形象工程,在附属设施建设中经常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导致民办高校在基建过程中存在大量铺张浪费现象。此外,民办高校在投资校办产业时也存在上述现象。

二、解决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风险意识,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在民办高校中,管理层需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审时度势且实事求是,培养风险防范与忧患意识。可在民校高校内部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主要成员包括财会部门、管理层。民办高校法人代表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责任落实到各位分管领导身上,使其明确自身工作内容与职责,进而更有效管理财务,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强化民办高校经济责任制,对传统筹集资金观念予以转变,以增强理财能力,对财务风险予以有效防范。还要完善项目预算辅助账,监控预计负债变动情况,可有效防范债务产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构建合同审核制度。

(二)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

在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要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关键点在于选取重点预警指标,且其敏感性较高,使其能够对高校当前财务风险情况予以真实且全面反映。结合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特点,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时一般需考虑以下四种:发展潜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以及运营绩效指标。在民办高校中由于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负债,因此在预警指标体系中应将偿债能力指标作为重点,运营绩效指标则起辅助作用,发展潜力与收益能力等指标则起补充作用。在选择具体指标时应确保各个指标能够既不重复又相互补充,以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反映。

1、可对偿债能力进行反映的指标

为对债权人关心的偿债能力与资产负债水平予以评价,应将潜在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以及流动比例等指标考虑在内,分别对企业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予以反映。

2、可对营运能力进行反映的指标

可考虑应收账款周转率,因其利用程度与资产周转率较高。在此类指标中应将民办高校年收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其中包含内容为年学费收入、自创收入以及国家定额拨款等。

3、可对发展能力予以反映的指标

应将自有资金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现金余额增长率作为主要指标,以对高校资本增值、财务成果、生产经营成果、经营规模以及支付能力进行了解,进而对高校获利能力与营运能力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三、结合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分析、加工与处理财务报表时使用定量分析法以实现财务风险预警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但是也有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民办高校之间存在条件差异、评价时选取的指标、处于不同阶段时影响因素的相应变化、选取的会计政策等,因此无法全面满足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定性分析则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与经验丰富专人人士的判断相结合,有效弥补定量分析存在的缺陷。例如当民办高校对于贷款依赖心过强、扩张规模过大、总收入与资产下降幅度大且急剧以及长时间内财务预测不具有准确性等,则说明民办高校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需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高校发展趋势予以把握,还应采用定性分析法予以判断和考量。

(一)构建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即分析检测系统在检测财务运作后对发现的隐患与问题作出的预警,判别财务风险类型,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按照有无借助外界帮助可对财务风险作出以下分类:其一为转移财务风险,其二为民办高校自行承接财务风险。民办高校有有限的自身控制能力,即便可以予以有效控制,但由于财务风险有过高的控制成本与过大的代价,因此可以采取转移策略。例如与商业银行联合,制定科学可行的还贷方案,或者联合多家银行进行贷款,投保至专业保险公司等。对于无法转移或者民办高校自身可对风险损失予以控制或者承受的财务风险,则可采取自行承接策略。即制定相应方案对当前财务状况予以改善,比如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减少支出,对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处理等。将控制方案制定好后还需予以定期检查,以掌握落实情况与效果,并结合整个系统运行情况,再次及时、有效且科学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并修正基本财务系统中的风险信息。

(二)强化对财务预警系统监控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在不断扩大其办学规模,也拥有更多集中资金,更加频繁开展筹资与投资等资金活动。财务预警系统的重点在于防范财务风险,因此民办高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后一定要强化日常监控,确保资金具有安全性。主管部门及发放贷款部门要强化对贷款管理的宏观监控力度,当财务风险快要触及预警线时一定要即刻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有效方案;构建负债结构并确保其有效性与科学性,选取的融资方案应具有最小的风险与最低的综合成本。

四、结语

高校财务预警篇10

[关键词]现金流 高校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策略

一、高校现金流的概念和作用

高校现金流是指高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形成的现金净流量,也可理解为在运动状态中的现金,更准确地说是现金的变动结果。现金流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现金流是高校保持正常运转的剂。一旦缺乏剂的,高校就会出现财务困难,乃至发生瘫痪。第二,现金流是高校财务状况的报警器。如财务结构失衡,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过高,流动比例过低等都可能造成现金流量问题。现金流信息是评价高校资产的流动性、财务弹性、抵御风险能力以及决定高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现金流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策略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事业法人地位的确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度集中式管理逐步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模式。高校在办学结构调整、规模发展、资金筹集、经费使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自,而这种自,也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无风险管理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高等院校应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改善学校财务状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所以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高校现金流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策略不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能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因扩张而大量贷款,导致学校现金流运转困难,有的学校甚至到了发不出工资无法支付日常开支的地步,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的日常运行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现金流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三、当前高校现金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现金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缺乏足够的重视

高校管理者对现金流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执行不得力。对现金流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必要的追踪,对现金内部控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现金流的导向作用还很弱,实践中对现金流的管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和被动性特征。一些高校只有在发不出工资、无法偿还债务、无法支付日常开支的时候才关注现金流管理。要系统提升高校的运营质量,提高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要从观念上确实重视现金流管理,充分认识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措施,构建现金流管理控制体系。

2、缺乏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依据《会计法》第2条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规定出台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并未引起有些高校足够的重视,没有依此对相关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视,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3、现金流内部控制的手段有待改进

现金流内部控制的手段比较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在控制手段的运用上也比较单一。

4、没有建立相应风险预警系统

对财务风险的判断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依靠财务负责人或财务人员的经验估计基础之上。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没有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对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高校也未建立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制度,确定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指标。

5、现金流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还不健全

由于高校对现金流缺乏足够的认识,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运营层面,并没有被提高到战略高度。现金流管理的内容仅仅涉及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控制等战术性管理,没有同高校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整个现金流的流入、流出及其现金净流量分析、控制工作尚未开展。

6、缺乏一套对整个现金流控制过程的监控

包括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人才和缺乏相应部门的监控活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涉及现金流整个流程的控制活动,也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的监控系统。

四、建立健全高校现金流的风险控制策略

1、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

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高校的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可以是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也可以是具有相当独立程度的由各部门的专业人才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必要时还应当聘请有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专家的参与。

2、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

为有效地化解现金流风险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影响,应当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当现金流偏离正常状态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估计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了解高校可能面临的现金流危机,通过现金流预警系统来动态追踪和识别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忽视或没有觉察出的现金流风险并及时做出预警。把仅注重发现险清的消极预警变为分析根源、改进管理的积极预警,变静态预警为动态预警。

3、重视现金流预算管理

应重视现金流预算管理,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的高校财务管理,离开了现金流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依据和管理重心。现金流预算是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一定时期内全部货币流入和流出数额并加以平衡的预测。高校应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将现金流量预算充分细化,对未来现金收支状况进行预测,以周、旬、月、季、半年、一年为期限,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确保现金流预算的准确性,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力度和精度,以便及时做出筹资方案、资金调度和使用方案。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对本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审视,从而全面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完善现金收支控制制度

制定现金收支控制的组织结构和程序,以明确个人和部门在现金收支控制中的权限和责任,一方面,对现金流动性进行控制,即控制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和额度,以维护良性的现金循环流动;另一方面,对现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保证现金的安全及完整。

5、现金流视角下风险的定量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通常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表现出来。要准确预测高校财务风险,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尤其是现金流指标更是财务指标中的风向标。定量分析法是在完整掌握各种财务指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

代数学方法,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定量分析分为单变模式和多变量模型,单变模式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或财务比率来对风险、危机进行评估。单变模式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趋势分析法和横向比较法。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财务报告,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可以了解有关现金流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变动是有利还是不利,并对现金流未来发展作出预测。趋势分析法通常采用编制历年会计报表方法,将连续多年的报表,至少是最近3―5年的会计报表并列在一起加以分析、以观察变化趋势。这样分析比单看一个报告期的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信息,有利于分析变化的趋势。横向比较法则侧重于高校与同规模其他高校的比较,横向比较法通常分析高校在某一方面的优劣,进而针对面临的问题采取措施。

单变模式对现金流的定量分析指标,依据需要了解和分析的问题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高校来说现金流定量分析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其一,现金流的结构分析。现金流结构是反映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结构比率、现金流出结构比率、流入流出比率及其内部结构比率等。其二。流动性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其三,获取现金能力分析。事业收入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其四,发展潜力指标。现金净额增长率。现金净额增长率=(年末现金净额一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

多变量模型是通过两个以上的指标组合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模式。比较多的是运用爱德华・阿尔曼提出的“Z计分模型”判断高校财务危机的大小。

6、现金流视角下风险的定性分析

在财务风险预警中,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影响着高校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现金流定性分析法是根据专业经验知识,结合预测对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对高校现金流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做出理性推测的方法。一般可以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征、竞争状况、管理模式及水平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对现金流的正负影响度。

进行现金流的定性分析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对于找到潜在的联系和趋势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现金流定性分析的方法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分析法等。

7、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分析报告

风险评估就是预测潜在的事件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预警报告。财务管理者应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事件:一是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影响程度。应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常常是相辅相成、结合使用,定量分析定性化,定性分析定量化,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可信性。事实上,有时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为有效。一方面,定量分析会受到高校在不同时期各项因素的变化、对所选择的评价指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财务预警的全面需要;另一方面,由专家靠经验作出判断的定性分析,其结论比较灵活,可以随着高校的发展变化作出修正,从而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因此,风险评估分析中不可单纯强调定量指标的权威性,还应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判断和预测,以补充定量分析的不足,把握高校的发展趋势,从而对风险作出综合评估,提出专门的风险分析报告,供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熊敏: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J],职业圈,2007(22)

[2]彭钢、胡德春、王和林:试论新时期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消费导刊,2009(7)

[3]刘凤娥:不可忽视的现金流量管理[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

[4]张雪峰:现金流内部控制的弱点及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