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08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1

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受到农场的高度重视。“六五”普法以来,八五八农场大力弘扬以崇尚法治、维护法律权威为重点的法治文化建设。经过探索实践,法治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进一步凸显,法治文化的优质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建设已贯穿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过程,为我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们的探索实践

(一)以“三个到位”为前提,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保障力

1.思想认识到位。农场党委专门会议研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建平安农场工作,对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为重点工作,并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重点工程常抓不懈。

2.责任落实到位。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实施目标量化考核,做到工作指导有计划、操作内容有方案、督查考核有通报、整改落实有措施。

3.经费保障到位。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务预算,保证每年普法费用不少于3万元,投入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农场先后出资9万多元购置书刊,为管理区、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等13个单位建职工法律图书角;投资200万元建设3个大型的法制宣传平台――LeD电子显示屏;投资7万多元购买了3000多册普法教材发放到各单位。

(二)以“五个教育载体”为平台,营造法治文化建设的氛围

1.区社共建载体。借助基层管理区春播动员会和科技培训会以及一年一度召开职工代表民主大会等平台,借台造势,对《八五八农场小城镇管理规定》、《计划生育条例》、《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教育,加快小城镇居民从“农民”到“市民”,由“单位人”到“社区人”的素质逐步转变。

2.“城镇客厅”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促进居民把小城镇建设当成家园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像对待自家的楼房客厅一样保持小城镇的干净、整洁。从而,树立农场良好的对内对外形象,展现农场经济发展成果,努力为农场居民提供舒适整洁的公共活动空间。

3.“标语工程”(法治宣传文化墙)载体,即:将楼房施工地变为法制宣传阵地,在施工现场围挡上全部张贴上农场风光片和法治宣传标语,而且宣传标语讲求一工地一品味,在农场现有的三个楼房施工地上,分别张贴了省委、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安全法规》、《计划生育法规》、《黑龙江省文明创建条例》等方面的宣传标语,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与群众之间达到了距离接触,实现了以教育为载体和形式上的创新,力求将社区变成法制宣传教育的大课堂。

4.流动法制台载体。每年农场街道社区都将和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录制成光盘,用车载喇叭在社区和街道循环播放。通过锲而不舍的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使居民群众了解掌握婚姻、计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熟悉懂得治安、交通、消防、市容环境卫生等有关条例。

5.法治文化楼道载体。自“六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八五八农场街道社区就把“六五普法”作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深入开展法制文化进楼道活动,并将法制文化楼道与党建教育楼道文化结合。通过对晨光小区25号楼和41号楼的电话线和通讯线进行重新布位,楼道内墙体重新粉刷,并联合六区、七区党员干部帮助清理楼内小广告、杂物。打造了“三项教育”、“服务型党组织”、“平安”、“文明礼仪”、“孝老爱亲”、“小区居民公约”、“法制”等楼道文化,把党建工作和法制教育送到社区居民门口,让居民深入了解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凝心聚力,促进农场小城镇和谐文明健康发展。

(三)以“三项活动”为重点,唱响法治文化建设主旋律

1.“六进”活动。农场将“法律六进”主题活动与法治文化紧密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多年来,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文艺小队,在社区居民中选出能演会舞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了一支百余人参加的法制文艺宣传小队,这支小分队在休闲广场面对面地为群众进行文艺演出,演出内容着重“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城镇”为主题,如一区一品的廉政、环卫、安全为内容的楼道文化,法制书画、农场摄协的风光摄影展,计生办举办的家庭才艺表演、社区和管理区开展的广场文化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让参与者受到生动形象的法治文化熏陶,吸引了上千名的居民加入到文艺文化当中去,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法治文化教育。以教促学,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法制进学校”为契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狠抓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学校通过上法制课、主题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2.法治文化宣传大集。农场已形成每年5月――10月每月一次利用农贸大集,由农场普法办公室组织搭建平台,各部门参与,进行法律宣传和咨询,几年来免费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0多份,受理法律咨询560人次,受益群众5300人次。

3.主题教育活动。几年来,通过“送法下基层”、“宪法法律宣传月”、“科技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等60场的主题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力度。司法人员以“下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等工作为契机,统筹安排。通过“宪法法律宣传月”“送法下乡”“科技之冬”等活动,组织人员进家门、走田间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培训讲座、以案释法、印发资料、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通过合法正规途径反映利益诉求。以讲促学,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和法制讲座,提高了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和水平。各类企业采取形式多样普法教育,既有组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又有法律知识竞赛,还有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实际演练、比赛等。通过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质,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了不同群体的法治意识

首先,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各部门领导干部依法治场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了。第二,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学法、守法、公正执法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2

一、紧紧围绕党的十精神,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新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继续把学习宪法作为全民学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始终,进一步增强全市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和统一意识以及民主法治观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3、深入开展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促进和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着重做好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加大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4、深入开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稳定物价、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婚姻家庭以及住房、禁毒等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促进依法解决各种民生保障问题。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正面引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深入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以《行政强制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为重点,积极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学习宣传《人民调解法》、等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6、深入开展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积极引导公民和组织依法从事文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要突出宣传《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文化产业投资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

7、深入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教堂实际、建立健全“法律七进”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七进”内容、途径和方式,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总结经验,适时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带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8、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不少于2次;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加强考试考核力度,强化对考试考核结果的使用;组织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工作,定期组织公务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加强对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加强对党政机关及社区干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有关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防范职务犯罪。

9、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确保辖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内容完善、特色鲜明,富有警示作用的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选聘、评优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结合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注重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10、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制教育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普法企业行”活动,建立健全企业法制学校,制作法制宣传挂图,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图片巡展、法律咨询,法制文艺、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设计有效载体开展法律进楼宇、法律进市场活动。

11、加强社区居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社区党员、“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和居民代表的法律培训,增强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各种矛盾的能力。积极推行退休干部、教师担任法制宣传员,带动居民学法用法。借助城市远程教育网、“送法进小区、进楼宇、进家庭等”。依托法律援助点等载体和平台,融法制宣传教育于各项惠民活动,努力扩大社区法制教育的覆盖面,深化普法惠民服务。

12、加强其他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借助社区法律援助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等阵地,积极开展对留守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社会闲散人员及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认真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老年人大课堂”活动,设计有效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老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浸透到开发建设形势、健康养生常识等教育过程中,浸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种文化活动之中,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

三、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3、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全面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行政审批、行政监督、政务公开等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公正廉洁执法;建立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依法决策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标准和水平。

14、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健全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加强创建工作业务指导,做好“民主法治社区”推荐申报和考核验收工作。

15、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不断丰富各行业依法治理的内涵和形式,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学校依法治理。

四、拓展普法宣传领域,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影响力

16、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展丰富法制宣传阵地。强化大众传媒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不断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宣传橱窗、法制学校等传统的宣传阵地,不断完善城区、社区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推进阵地建设规范化。

17、加强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以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和新法颁布等契机,开展系列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参与支持公益性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法制宣传社会化程度;强化各类媒体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和效果,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提高主题活动的覆盖面;结合实际展示法治建设新成果,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社会效果。

五、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1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廉政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结合,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搭建有地域特色的法制文化建设载体,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积极引导、督促各部门在主要街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以及银行、商贸市场等窗口单位电子显示屏展播法制宣传内容和企业法制文化,展示行业法制文化。

六、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加强基础保障工作

19、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重建立、完善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督促各单位落实“六五”普法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纳入领导班子、文明创建、综治工作等考核内容。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3

问:请您谈谈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决议的重大意义?

答: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批准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特别是“五五”普法以来,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全面贯彻落实,“五五”普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宪法和法律得到较为广泛普及,全体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保障和促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后,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六五”普法规划,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为保障和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问:请您介绍一下今后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答:根据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问:“六五”普法期间,法制宣传教育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根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六五”普法规划确定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十项主要任务:一是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要始终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进一步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

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三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四是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是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六是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投诉、调解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七是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八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推出精品、创出名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九是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大力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法制宣传,加强城乡接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法制宣传,努力消除普法死角盲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根据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提高农民法制观念,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培养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单位管理规范化、法治化,不断增强“法律六进”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十是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问:“六五”普法规划强调要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请问其意义何在?

答:突出重点,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通过抓重点对象普法,能够有效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六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强调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职责。在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执政的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全民普法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因此,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划强调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同时,“六五”普法规划提出要加强公务员在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与履行职务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法制培训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大对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化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问:“六五”普法如何深化依法治理和法治实践活动?

答: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六五”普法期间,要积极开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4

一、爱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局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计划,督促指导各单位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单位部门的实施计划,把《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学习宣传和创建平安单位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普法依法治理考核的依据。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使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学习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调动全民参与、整合社会力量,通力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远离、关爱未来”这一主题,以“法律六进”、“12.4”、“3.8”“3.15”“6.26”等国家法定宣传日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

1、各乡(镇)、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开展禁毒防艾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厂矿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板报、悬挂标语、设立咨询点、广播录音、影视播放、以案释法、公证律师讲座、举办培训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扎实推进《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宣传,在各乡(镇)、村、(社区)挂贴《艾滋病防治条例》50版,出法制宣传栏1416期,放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内容涉及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吸毒易导致艾滋病、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对象等〉,播放光碟《法在身边》——“远离、关爱未来”以案说法法制教育片10集,在集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标语和录音广播宣传。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把艾滋病防治法律知识送进了千家万户,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对艾滋病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应。

2、组织开展集中宣传。以“6.26”法制宣传日为载体,与公安、防保、计生、县团委、妇联、卫生局、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合,利用市集贸街天到路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车载广播、悬挂标语、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禁毒防艾知识及《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活动。使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3、抓住社会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个体运输、外出打工人员、流动人员、娱乐场所服务员、吸毒人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加强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我局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到厂矿、企业、建筑工地开展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6期,受教育人达3万余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4、在青少年中开展“远离,关爱未来”法制宣传教育并在13所中小学举办与艾滋病知识教育讲座,受教育青少年达2万余人,从源头上开展了禁毒与艾滋病防治的发挥子教育。

5、开展戒毒帮教活动,到戒毒所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对吸毒解教人员进行结对帮教,受教育感化16人。

6、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及信息反馈,搭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网络平台。

(三)充分发挥法制宣传阵地作用

充分利用公园法制宣传广场、村(居)委会法制宣传橱窗、社区、工厂、企(事)业单位法制宣传栏的四级宣传阵地,张贴应急知识宣传挂图,形成一个梯次辐射的、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并在“148”法律服务热线中接受《艾滋病防治条例》法律咨询,在“148”普法网页上刊登禁毒非哪个艾知识宣传以及相关宣传活动的跟踪报道等,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更广泛的宣传,有效的扩大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营造良好的禁毒防艾知识学习宣传氛围。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高度重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

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有关部门的联动与协作,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共同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机制。

(二)发挥基层宣传网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明确宣传教育的重点,对广大群众主要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防护知识;对各单位和全社会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农村团员青年的作用,利用有线广播等贴近农民群众的有效宣传形式以及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城镇、社区、农村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5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兵团已顺利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来,兵团各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兵团工作大局,以“法律六进”为抓手(法律进机关、进连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狠抓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基层法治创建,兵团干部职工群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明显提高,为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兵团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兵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里,我就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兵团上下也在加快探索特殊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过去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比较肤浅,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逐步从一般性认识深化为比较理性的认识。越来越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用法治来保障。今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中央也批转了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关情况的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就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不断增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对兵团来说,加强新形势下的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兵团的重要途径,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兵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兵团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兵团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兵团工作进程

在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就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前不久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六五”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决议。在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提出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这些要求都为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兵团各级各部门要深人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迅速掀起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高潮。推动兵团“六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落实。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兵团干部职工群众法律素质,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屯垦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屯垦戍边事业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在新形势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要围绕高举旗帜,在增强干部职工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工夫。学习宣传《宪法》和法律,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的基本法律,把法制宣传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兵团精神教育、优良作风教育结合起来。

二要围绕服务大局,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下工夫。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中心任务。要着眼兵团特殊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广泛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着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兵团屯垦方式,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眼统筹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等重点工作,深入学习宣传涉及城镇建设、征地用地、投资融资、财税金融、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使法制宣传教育始终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紧跟职工群众生产生活。

三要围绕依法治兵团,在推进法治兵团建设上下工夫。建设法治兵团,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所在。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夯实法治兵团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扎实开展“民主法治连(社区、单位)”和“法治团场(单位)”创建活动,突出兵团特色,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四要围绕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上下工夫。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责、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避免决策的随意性而致使缺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决策出台,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因此,要结合中央关于“三重一大”等一系列决定,以及党内“民主集中制”等基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决

策和办事行为。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民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基本生活,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保证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导职工群众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和程序内解决矛盾问题,努力把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职工群众、教育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的过程。

五要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上下工夫。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注重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注重加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事务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投诉、调解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注重突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切实搞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职工群众正确看待问题、理性处理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切实把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践。

六要围绕提高能力素质,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工夫。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是重点。要健全和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课程,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以及失职渎职犯罪、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兵团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三、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6

一、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统领,服务大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五五”规划贯彻落实.

1、加强促进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把宪法宣传教育纳入局年度各项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为主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服务用人单位和职工的观念,促进劳资双方和谐稳定。

3、加强市场经济法律、宏观调控、资源环境、土地经营权流转、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强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社会管理、打击犯罪、以法、依法维权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二、突出重点对象,全面推进“法律六进”,促进干部职工法律素质的提高.

5、加强“法律六进”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配合并参与市开展的“法律六进”活动,落实组织、工作方案,确保“法律六进”稳步实施。

6、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法律知识学习作为机关干部职工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抓好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坚持和完善局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年内聘请专家举办两次法制讲座。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意见,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用法经常化、规范化。

7、、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把法制教育纳入技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要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结合起来,与安全、禁毒、环境、国防、交通等专项教育有机结合,使之融为一体。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深入开展依法治校活动,结合治理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学校创造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8、、扎实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局属各单位、有关科室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业务范围,加强对企业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劳动监察大队要加强对企业规章制度制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并帮助其修订和完善。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深入开展依法治理,积极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

9、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将义务、讲责任)为内容,以“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为载体,为推进我市法治镇街、法治社区和法治单位创建、全面启动“法治城市”创建做好各项工作。

10、把“法律六进”活动与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开展法治城市、法治镇街、法治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和深化“法律六进”工作。

11、配合做好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市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依法办事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中,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12、要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宣传方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以用人单位和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13、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教育征文、演讲比赛等,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

14、积极参加市组织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专项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各个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

15、积极配合全市开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残疾人权益保护、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知识产权保护、禁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16、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各单位、科室工作目标任务。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即是繁荣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实现这一目标,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这些,都始终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位的任务;生活宽裕、实现农民生活的新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使农村经济有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需要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法制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确保农民和农村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信用,自主决定其经济活动,依法维护农村交易安全与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市场的公正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客观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业各项改革,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对农民的利益分配、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解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更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畅通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社会经济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适应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各种法律行为,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和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农村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就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也包括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法律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全面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

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就是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意志,做到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利,履行法律义务,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和维护作用,提高广大村级自治组织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各项村级事务的管理,充分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行使,保证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整个农村社会有章可循,稳定有序,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实现真正的管理民主,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的实现。

二、法制宣传教育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足农村、服务农民,致力于农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和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历来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自1985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国已经顺利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20年来,特别是“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实施以来,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的风气逐步形成

经过二十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宣传,通过“送法下乡”、培养“法律明白人”、“法律大专生”等活动,着力培养农村自己的法律人才,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的法制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民利得到落实,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农村基层依法治理逐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以来,“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依法治村活动在全国全面铺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村民事务开始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20__年以来,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民政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按照司法部、民政部的部署,各地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20__年和20__年,司法部、民政部两次共命名表彰了609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民主选举更加规范,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有的地方还实行了直选;民主决策扎实有效,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大村务都需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大多数农村建立了村民会议决策、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等制度;民主监督形式多样,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已普遍推开,日益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步伐。

(三)农村各项事业法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以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为基本原则,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倡导和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相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愿望得到实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文化生活健康向上,各项社会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虽然法制宣传教育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民的整体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盲点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必须不断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职能,不断改进法制宣传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形式,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机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法治基础。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全面实施,全民“五五”普法规划也将同步实施。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做好普法工作”的要求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为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五五”普法期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目标,继续把农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为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任务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依法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人支持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探索新思路,开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更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二是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经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倾听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今年,司法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配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适时在广大农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通过“一学三讲”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满足广大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大局。

三是丰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积极实施“法律进乡村”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结合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承包等问题,通过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法制宣传资料进农家,编写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制宣传资料,向农村地区免费赠送;法制信息进农家,利用区域电视台、农村广播网、农民夜校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法制文艺进农家,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深入农村演出法制文艺节目,鼓励民间自发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家庭、村镇自办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法律服务进农家,实行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轮训制度,通过法律咨询和调解,解决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纠纷,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拓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视野。切实抓紧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五五”普法规划将重点加强农民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有关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组织宣传骨干深入乡(镇)、村巡回演讲等活动,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整合资源,促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发展

一是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职能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融法制宣传教育于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基层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同时,也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

二是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等队伍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的优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动员城市法律工作者对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开展经常性的“法律下乡”活动,变“法律下乡”为“法律常驻乡”;培养农村基层专兼职法制干部,动员组织广大法律志愿者和有关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宣传教育局面。

三是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资源。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五五”法制宣传教育期间,将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不断提高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在充分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报、夜校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法制教育向农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法制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四)强化措施,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新提高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必须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实践证明,基层依法治理是实现农村法治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手段。要继续开展依法治乡(镇)、依法治村活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要不断完善“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经验,建立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符合新农村发展的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完善各项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并通过及时依法解决农村热点、难点等问题,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依法治理的实际效果,建立依法、规范、民主的新农村管理体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司法部、民政部拟适时召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及时总结推广已表彰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在“民主法治村”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等村民议事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切实成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法治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为大乘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全面开展法治创建,促进全镇建设各项工作法治化

(一)积极动员部署,深化依法治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及时召开法治创建动员部署会。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调动全镇各级各部门参与法治创建工作积极性,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全镇法治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以创建“法治”为载体,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法治镇创建,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一是继续推进法治县创建,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推进法治县创建活动规范运行。二是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三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加强普法窗口场所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全镇各单位法制宣传栏、公示栏、普法教育园地、镇村公共文化场所、图书馆的作用,有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不断扩展法制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促进法制文化发展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促进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有机融合,充分运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项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三、着力抓好普法重点内容和对象,推进全民法律素质提升

(一)突出党的十精神的学习宣传。深刻领会党的十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以党的十精神统揽、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二)突出宪法的学习宣传。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三)突出新颁布或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立足当前社会和广大公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重点开展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新颁布或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巡回宣讲、阵地宣传、组织考试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新颁布或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

(四)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坚持并健全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不少于4次学法和二期法制讲座、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领导干部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以及公务员法制培训等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公务员带头学法用法的示范作用。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五)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和法制副校长“五落实”,坚持校内法制教育课与社会第二课堂法制教育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效,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六)加强社区居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村居“两委”干部和“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积极学法用法,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有效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镇”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机制,规范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内容、途径和方式,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扩展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法律进社会组织、进寺观教堂、进网络等活动,根据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层面延伸,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使主题活动更好地深入基层,有效地服务群众,调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普法效果。建立完善“法律六进”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组织开展中期督导检查,推动“六五”普法深入实施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下半年在全镇组织开展“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科学制定督查方案和考评标准,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务求“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取得实效。各村各部门要在7月份前,对“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自查,及时查漏补缺,并将工作总结报送镇法建办。8月份,做好迎接省、市、县法建办组织开展的全面督查检查工作,推动“六五”普法规划更加全面、深入、有效实施。

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落实

(一)强化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级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9

一、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活动

1、切实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局机关干部职工和各校领导班子要带头学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把教育“当家法”作为学习重点,深入宣传。坚持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做好教体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完善依法行政体系,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水平。

2、着力做好教职工的法律素质提高工作。坚持把法律法规知识纳入教师上岗培训、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做好“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搞好教育法律普及,做好与社会公共利益,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普法知识培训、竞赛、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体工作者的法律素质。

3、扎实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各中小学校要继续发挥课堂教育在法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法律常识课、专题讲座和利用政治课、思品课、社会课等途径和渠道,落实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把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坚决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广泛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案例分析会、知识竞赛、学法征文、中小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手抄报”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开展“成人礼”宪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6”国际禁毒日、“11.9”全国消防日、“12.4”全国法治宣传日、“江淮普法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反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法治意识,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4、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教体局、市综治办、市司法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副校长配备工作的意见》精神,抓好学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邀请法治副校长为学校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多提建议、多出主意。切实做到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进教室、上讲堂,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师生讲好法治课,通过典型案例,搞好普法教育,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通过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帮助青少年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每学期法治副校长给师生上法治课不少于2次。

二、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1、努力转变行政职能。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贯彻落实《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政务信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加快推进办事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2、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减少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处置和疏导相结合,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执法方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合法合理的处罚原则,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3、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开通政务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搭建经常稳定的沟通平台,及时听取公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三、加快依法治教步伐

1、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2、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教育,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校要切实加强领导,转变观念,认真做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普遍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3、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和强化社会监督。

四、强化保障措施

1、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校要切实承担起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的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领导责任制,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方法与载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篇10

一、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以农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二、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要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宪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全市公民进一步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树立宪法权威。适应公民学习和运用法律的需求,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全市公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及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全市公民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行为习惯,保障和促进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三、突出重点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继续做好全体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两委”成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和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所有公务员特别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继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诚信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依法生产经营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开展对农村“两委”成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要突出法制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引导广大进城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知识和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普治并举,同步推进,整体提高依法治市水平。认真实施《日照市2006—2010年依法治市规划》,全面开展依法治市、依法治区(县)、依法治镇(乡、街道),制定计划,落实责任,搞好组织实施;积极探索推进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的新形式。围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以及社会管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公职律师制度;围绕平安建设、和谐区域建设以及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五、创新和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主题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要树立责任意识,加强法制栏目建设,开展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制文艺宣传工作,繁荣法制文化事业,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政府和专业普法网站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各种法制宣传教育园地、阵地建设,鼓励、引导和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活动。搞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