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实战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59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1

关键词:;软件技术;课程体系;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68-03

Designandexplorationon.netsoftwaretechnologytrainingcourseteaching

Gupengpeng

(SuzhouChien-Shiunginstituteoftechnology,taicang,Jiangsu215400,China)

abstract:Softwaretechnologyprofessional.netdirectionofferedtrainingcoursesrequirecomprehensiveness.apracticalcurriculumsystemprogrammingmadeupofC#,databasedesign,UmLmodeling,.netmulti-layerarchitecturedesign,dynamicwebdevelopmenttechnologiesisdesigned.thesystemtakestypicalenterpriseprojectasacarrier.itsystematically,comprehensivelytrainsstudents'developing,designingandcodingcapabilities.Corporatestandardsandjobflowcapacitydevelopmentstudentprojectdesigning,codingandteamdevelopmentcapabilitiesarecomplied,whichlaysfoundationsforfuturestudentinternshipsandemploymentposts.

Keywords:;softwaretechnology;curriculumsystem;systemdevelopment

1课程教学目标

该类实训课程旨在通过实战项目综合训练学过的所有软件编码技术和系统设计开发方法,尤其训练目前流行的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岗前准职业人的编码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熟悉、掌握以下目标。

1.1知识目标[2]

⑴掌握页面间的数据传递和跳转技术;

⑵掌握母版页与站点导航控件的使用;

⑶熟练地使用访问数据库;

⑷掌握web.config的各种常用配置;

⑸掌握主流第三方控件和工具的使用;

⑹能够编写用户控件;

⑺掌握iiS各种常用配置;

⑻熟悉使用HttpHandler技术应用方法;

⑼掌握快速数据添加、修改页面的设计方法。

1.2能力目标[3]

⑴能够在三层架构下架构B/S网络数据库系统;

⑵能够熟练地在网络页面中使用母版页和导航控件;

⑶能够实现快速的数据添加、修改页面的设计;

⑷能够根据系统实际需求进行web.config的配置;

⑸学会通过访问多种数据库;

⑹能根据实际项目编写自己的用户控件;

⑺能够灵活运用iiS管理网站和部署;

⑻能熟练在系统开发中应用HttpHandler、第三方控件。

1.3态度目标

⑴具备信心,培养学生学好软件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⑵具备细心,培养学生学习软件的严谨作风,编码以行业标准进行规范,杜绝编码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⑶具备耐心,培养学生对职业特点的熟悉[4]。

2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在前期应当先开设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面向对象技术在多层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和开发技术,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真实的项目经验和解决项目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级软件项目为载体,采取大课程实训的形式开展训练,坚持“产学并行”的训练理念,营造生产性流程和职业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编码岗位胜任能力,主要采取基于产品质量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方法,也就是更重视学生团队协作下的软件项目研发质量,对接企业化的要求进行拟岗训练。

课程内容项目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根据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岗位操作流程和规范设置项目场景和实训进度。

⑵根据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筛选全面、真实的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载体。

⑶根据课程能力目标设置课程实训形式和团队协作项目实战形式开展教学。

⑷根据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和组建项目实战库供学生课外训练和提高。

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4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进行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以模拟和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将.net企业级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并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

4.1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系统总体分析、设计、综合项目设计与编码、基于高级控件的数据操作设计与编码。

难点:数据统计、报表与打印、个性化功能设计与实现。

4.2教学模式

采用“课程内容项目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新教学模式。

4.3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讲练结合、案例教学法等。

4.4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科技创新等。

5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该课程考核分为课堂项目考核(50%)、阶段测试(20%)、拓展项目(20%)、期终测试(10%)四部分。每部分都以百分制计算。

课堂项目考核=课堂教学项目得分*60%+课堂表现*30%+出勤*10%

拓展项目考核=任课教师评分*50%+学生互评*50%

说明:总评成绩=课堂项目得分*50%+阶段测试得分*20%+拓展项目得分*20%+期终测试得分*10%。

6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含教材选用、实验实训场室、耗材规划等)

⑴要充分利用教师研发项目、企业横向软件项目、成熟的软件项目案例、大学生创新软件项目作为教学项目载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实战项目。

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建并行项目或完善现有项目以进一步完善项目资源库。

7教师能力要求

⑴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技术较深厚。

⑵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快速的开发项目,最好能够承担产学研工作。

⑶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协同施教能和教学改革能力,以及校企合作经验。

8课下学习建议

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网址、技术论坛等网上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新技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内容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相关教学ppt,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项目,项目内容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兴趣爱好,项目完成的要求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创新,最后可以以汇报的形式验收学生的项目,并纳入总评成绩。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好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结束语

在该课程教学设计上要以实战项目来强化学生的编码练习,在实战中让学生加深对编码的认识,以及对编码逻辑的思考,同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选的类似项目,从而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实训项目单一、实用性较差等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尽可能地多与软件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企业项目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派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一线工作,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一手资源,把握最新行业动向,为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学卿,孙伟,郑广成等.动态web开发技术[m].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4.

[2]邵鹏鸣web应用程序设计及开发:C#版[m].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5.

[3]张跃廷,顾彦玲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2

一、pLC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上存在难度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普遍理论基础薄弱,而且学习能力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习pLC知识,存在很大的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

2.pLC编程设计能力不够

教师给出设计要求,让学生自己来编制设计,往往学生都是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来编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到pLC教学的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呢?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发现利用pLC仿真学习软件,可以轻松引导学生学习pLC,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FX-tRn-BeG-C中文版教学软件介绍

FX-tRn-BeG-C是三菱公司新推出的中文版教学软件,学生学习用梯形图进行编程。将该软件安装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上,学生上pLC实训课时只要到多媒体教室上机,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pLC的无穷魅力了。该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生动的图片,可激发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该教学软件分a~F六个单元,a是pLC简介单元,用大量的图片介绍在工厂自动化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pLC技术的实例,通过a单元的入门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pLC技术的实用性。

2.专家指导式的编程提示,可突破学生学习pLC的难点

在pLC学习中,学生学会编程是重点,绘制梯形图是难点。学生利用该软件可以较容易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因为该软件的B单元就是基本程序的学习,主要介绍基本输入输出程序、标准程序、控制优化程序、输入状态读取程序等。在每一个程序的学习单元中,该软件都列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编制简单的梯形图,以及进行仿真运行,使学生对基本程序的编程有初步的认识。该软件的C单元是轻松的练习单元,详细介绍了基本定时器和计数器的编程要领,并介绍应用定时器和计数器来编程的典型实例。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定时器和计数器的编程有了基本的了解。B、C两个单元的基本编程训练,都采用专家指导式的编程提示,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通过这两个单元的训练,学生能基本了解pLC编程的特点,为后续的实际应用题的编程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3.仿真运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pLC的工作原理

教师要让学生对pLC的工作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外,还要让学生按照实际的控制要求进行仿真运行和调试,从而找到程序中的不足和漏洞,通过反复修改,达到优化程序、熟悉编程的目的。FX-tRn-BeG-C教学软件就是一个能提供各种控制要求、仿真运行各种控制程序的教学平台。它利用3D虚拟空间设计,模拟出各种真实场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例如,交通信号灯控制、正反转控制、分拣和分配线控制、舞台装置控制、升降机控制等等,每一个场景都惟妙惟肖。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场景中按照控制要求进行编程,绘出梯形图,并对pLC进行仿真运行操作,观察运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循序渐进式的课程设置

学生在智力上有差异,在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模仿力、表达及思维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在pLC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因人施教”的分层教学法。该软件的D、e、F单元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挑战单元,每一单元均有6道设计题,难度不等。其中初级挑战题难度较低,难度系数为1~2颗星;中级挑战题的难度稍大,难度系数为2~3颗星;高级挑战题的难度系数为3~4颗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程度较低的学生采用“初级挑战单元”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对程度较好的学生采用“中级挑战单元”或“高级挑战单元”进行训练。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对于较复杂的设计题,如自动门操作控制、输送带控制等,还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设计任务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3

“金牌战略”的形成与内涵

“金牌战略”的提出源于2004年该校筹建无线电测向队。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无线电测向队的发展,在测向队成立之初,就开始部署“金牌战略”,从经费、政策、师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队员勇于夺冠、摘取金牌。

同年,在江苏省“无管杯”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该校无线电测向队首战告捷,获得成年组第一名,荣获一枚金牌、四枚铜牌。接下来的两年里,院无线电测向队屡屡夺冠,并被评为“全国无线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运动队”,学院也被授予“江苏省无线电活动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07年8月,在“2007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暨2007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该校无线电测向队又荣获团体冠军、成年男子组144mHz团体赛第一名等11项殊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金牌战略”在无线电测向运动中取得成功后,又推广到学生干部培养、数控专业技能竞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的一种特色模式。

“金牌战略”其实就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尝试。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内铸素质,外树形象”,这是金牌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实施“金牌战略”首先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内练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进而树立良好形象。第二是“自强不息,争做第一”,这是金牌战略的主体和目标。学生有了良好的基本素质后,还需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该校大力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里,勇攀高峰,争做第一。第三是“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这是金牌战略的灵魂和关键,学院实施“金牌战略”,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落实保障,鼓励创新

构筑“金牌战略”的制度保障。2005年9月,为配合“金牌战略”项目的实施,该校下发了名为《关于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意见》的文件,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如何鼓励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部署了具体措施,从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到奖励学分都作了规定。该校还制订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来规范学生创新创业。

构筑“金牌战略”的师资保障。培养“金牌学生”必须拥有一流的“金牌教师”队伍,该校给“特长生”配备了素质导师,全程悉心指导。公开选拔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创新精神的学生,选派学院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教师担任其导师,使“金牌战略”有了师资保障。

构筑“金牌战略”的资金保障。该校对“金牌”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从师资指导费、学生培训费、硬件购置费、参赛费到获奖奖金都给予大力支撑。据统计,该校用于“金牌”项目的支出,在2006年达26.5万元,今年已达28万元。该校还设有专项的创新创业基金,对于取得成果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

构筑“金牌战略”的硬件保障。该校还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为“金牌战略”提供硬件保障。通过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不断更新实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教育培训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让学生对前沿技术有直接认识和掌握,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机电工程系数控专业为例,该专业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投资130多万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数控实验室,投入600多万元资金建成数控实训中心,目前已拥有采用SiemenS、FanUC、三菱等数控操作系统的数控机床27台。这些设备均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先进性,在同类学院中居于领先水平。

实施“金牌战略”的成效

“金牌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培养了大量一线需要的紧俏人才,成为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银领人才”的培养基地。

高就业率。2004-2007年,该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超过75%的学生是通过用人单位到校“双选”落实就业的,5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型企业工作。在校期间的“金牌学生”,在毕业后更显示出其扎实的基本功,牢固的专业技能。该校2006届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生朱思聪同学,是院无线电测向队成员,负责无线电测向机、信号源及相关器材的维护。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工程部工作。

高起薪线。该校学生深受企业和单位的器重,在起薪方面相对具有优势。该校获得“世界小姐”亚军的倪同学由于表现优秀,被南方航空公司提前录取,月薪高达8000元。该校2005级模具专业学生贾石磊毕业后,进入全国模具“三强”无锡国盛模具公司,利用业余时间对德国进口设备编程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编程效率大大提高,公司85%的电极实现全自动编程,编程时间平均缩短了70%,被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贾石磊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高创业率。该校不少毕业生都大胆创业,创业率很高,并且成绩斐然。《大学生明日领袖训练营》主编、该校2007届毕业生张文杰,在校期间就通过了部级CCmC中国职业经理人中级认证,并攻读美国森坦那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毕业生意向性就业实习中,被中国移动无锡分公司录用为营销中心品牌厅厅长。由于经验的积累,加上浓郁的创业兴趣,今年10月,他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正在注册一家文化传媒公司。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4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我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经营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形成了现代公司制,公司治理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管理办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公司管理需要,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是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由于认识不足和基础薄弱使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急需改善对策。

二、当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导致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流程不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集计划、控制与考核激励为一体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系统管理过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战略分析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编制预算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责任中心,使各个部门及责任中心的经营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达到一致。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行政等环节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使各环节具有协同性,使全体员工能够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努力。我国目前许多企业还停留在将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企业以前的计划管理阶段,认为预算只是由某些领导定数字,财务部门组织实施而已。产生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从领导到基层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足。造成的后果是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所编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与企业战略目标严重脱节。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不可能会建立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更谈不上全员参与和全方位及全过程管理,也谈不上预算编制流程的合理性。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恰当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包括:定期预算法对应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对应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对应弹性预算法,另外还有项目预算法和作业基础预算法。不同的预算法对应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不同的经济内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编制预算的方法均采用单一的增量预算法,显然方法过于简单模式化,使预算管理在起步阶段就不科学,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样很容易使预算偏离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从而失去其控制生产经营活动,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的作用。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灵活的预算方法,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差异。

(三)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及考核激励措施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预算缺乏必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只是在年中和年末开会总结一下,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成本费用预算为例,或者宽打窄用使预算停留在形式上;或者预算执行中成本费用超支时,预算调整没有必要的请示审批过程,使预算的监控作用难以发挥。另外在预算考核方面,有些企业根本没有预算考核,有些企业即使有也不够完善。表现形式有:预算考核未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造成费用发生部门缺少费用控制意识;企业的绩效考核与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不挂钩;考核后奖励措施不到位。这些都造成预算的绩效评估作用失效,无法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及积极性。

三、加强我国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培训

首先,要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管理层清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行内部控制的很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计划、安排,对企业内部各基层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便于企业整体按照既定目标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算有了根本保障。

其次,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因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将各种资源进行最优化组合,它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要求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安保及人力资源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都能清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最有效办法;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使企业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同时也能充分体现职工的人生价值。这样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最后,对具体负责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各部门、各责任中心要抽调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责任中心的预算工作。在培训中,不仅要讲解全面预算编制的各种方法,还要讲解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仅要讲解预算表格的填制方法还要讲解各表格的衔接、勾稽关系等;不仅要讲解如何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还要讲解如何做好预算分析、评估工作,为各部门、各责任中心及整个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成立预算决策机构即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预算政策和程序、负责预算的审查、批准及要求预算的修改、将审查过的预算提交董事会批准、下达已经董事会批准的预算并组织实施,还要监控预算、裁决预算纠纷。其成员由企业董事会任命,由总经理和其他高管组成。这样就保证了预算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其次,要有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即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通常由企业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总兼任。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培训、协调各基层部门、责任中心的预算编制、调整、上报及分析,汇总各部门和责任中心的预算草案并形成企业总的预算草案,最后将预算草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最后,确定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单位是指分别执行运营预算或财务预算并且承担相应责任的部门或责任中心,负责本单位项目计划、业务计划及预算草案的编制、执行经批准的预算,并且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还要上报分析报告到预算管理办公室。

(三)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企业的经营业务内容及各个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编制方法来编制预算。灵活运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项目预算法及作业基础预算法。

(四)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企业一般采取“混合式”编制预算,其特点是: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具体包括:确定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及审批。

首先,由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参照上年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市场变化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战略要求确定年度经营目标。然后将经营目标分解、细化形成预算目标。预算目标要具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先进合理的指标值,经过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努力可以实现。

其次,各预算执行单位根据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上报政策,考虑本单位的发展战略及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及人力资源、产品供需变化、内部可用资源等编制本单位预算草案,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

再次,预算管理办公室初步审查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草案,并进行汇总,然后进行平衡。需审查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草案是否与其战略目标一致、是否可接受执行、有没有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冲突。如发现问题预算管理办公室要与预算执行单位充分讨论协调达成一致,不断更新预算草案。

最后,经过多次审查平衡的预算草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委员会还要继续审查。审查预算草案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不符合战略规划的草案要求预算执行单位修改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后的预算草案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议批准,审议批准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文件形式下达到各预算执行单位。

(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执行预算是按照预算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预算执行控制是执行预算过程中的事中控制。事中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纳入企业的eRp系统,整合企业的物流、财务、库存、采购、生产、人力资源及预算等系统,形成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eRp支持的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企业各部门、责任中心的信息有机结合;实现预算数据与实际运行数据的实时传递、反馈;实现生产经营每一过程资源消耗有效配置。最终实现系统集成化、资源配置合理化、预算控制动态化。这样企业能够达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客观、及时分析每一环节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保证预算的执行力。

另外,执行控制还体现在严格预算申请审批制度。预算内支出先审批后执行。预算外支出查明原因,如果属于客观条件变化导致预算数据不合理要适当调整。预算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申请审批程序,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的预算调整才能确定,必须做到先调整后执行,没有预算不得开支,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六)建立完善的预算考评与激励机制

预算考评不仅是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实际结果同预算目标的一致性及偏离度的考评,同时也是对预算编制质量的考评。如果没有考评,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毫无意义。预算考评要坚持动态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动态考评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进行的,对于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的差异实时跟踪、确认、分析、及处理。综合考评是指预算期末对企业各部门、责任中心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和评价,考评的内容以利税、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为主。动态考评与综合考评对于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来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动态考评属于过程控制,期末的综合考评属于结果控制,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过程和结果并重,最终保证预算顺利执行。

另外,预算的激励机制是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长期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利用预算考评结果来奖惩员工才能将预算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形成员工与企业责、权、利相统一的共同体。企业要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让预算执行人在预算执行前就明确奖惩办法,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总目标紧密相连,以此激励员工自觉为完成预算目标努力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意义非凡。我国企业要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应承忠.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10(01).

[2]王珍.试论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3(03).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5

一、数控教学存在问题

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数控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制约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也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1)教学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指导,教学思维影响着专业教学成效,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缺少教育规划趋势,数控专业教学依旧面临着思维性问题,各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拓展。例如,学校开展机械数控理论教学活动,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2)教学模式。设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缺少沟通,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互违背,阻碍了专业教学流程的全面化发展。当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学校长期单一注重机械数控理论教学,约束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编排与规划。例如,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少,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学习平台。

二、数控上机实训教学意义

我国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拓宽学生知识应用领域为根本,长期致力于国家人才战略改革建设。理论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机实训”是数控教学实践的新方式,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控能力,体现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促进知识相互融合。

数控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之一,数控专业教学关系着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水平。学校设定上机实训平台,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知识应用空间,带动教学流程与实训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实训课也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路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因此,为了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不足,学校应重点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平台,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按照实训要求提供可行的知识应用方案,体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的相互关联性。图1数控实训模块分布

三、实训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机械数控课是学校教学重点内容,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操作实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例如: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

2)编程实训。

掌握机械数控知识对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意义,但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对机械数控课兴趣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

3)维护实训。

机械数控是一门实用性的工业基础课,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带领学生熟悉数控设备、掌握必要的维护与管理知识。例如,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4)管理实训。

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训课需添加数控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四、结论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6

1篮球教学与训练法的运用

(1)语言法是指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学双方以语言为载体,组织教学、训练的活动,传授与掌握篮球教学、训练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的统称。语言法常用的方式方法有讲解法、指令法、提示法、讨论法、问答法等。(2)练习法是通过教师安排各种方式手段的实际教学、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发生符合篮球技、战术要求的适应性变化。它是人们达到教学、训练目的而经常采用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3)直观法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提供图像材料、实物等,让学生借助视觉形象来感知所要掌握的教学、训练内容,形成正确的表象,达到尽快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4)作业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理论题目、练习内容、技能操作等任务,学生个人或集体按要求按时完成,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理论、提高水平、发展技能的教学方法。作业法包括独立作业法、小组作业法和实习法。

2篮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

2.1技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技术可以分为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对手技术、抢篮板球技术等。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员运用各种脚步动作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的方法。如起动、跑、跳、急停、转身、等。这些技术动作有在进攻中运用,也有在防守中运用。移动是篮球技术、战术的基础,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靠移动技术来完成各种攻守任务。传球和接球是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力法,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其教学训练方法有:胸前传球;双手过顶传球;双手接球;单手接球四种。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时为了阻挡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专门动作的总称。防守训练的方法包括防无球队员和防有球队员。

2.2战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战术包括战术基本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快攻是指在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人数上造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或在人数相等以及人数少于对方的情况下,乘对方立足未稳,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快速进攻战术。发动快攻的时机:抢到防守篮板球时发动快攻;抢、打、断球,获球时发动快攻;掷界外球时,要想到发动快攻;跳球,获球后发动快攻。防守快攻是防守战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进攻转入防守的刹那间,快速有组织的制约对方的反击速度和破坏对方快攻路线的配合方法。一般来说,防守快攻的要点包括:(1)提高投篮命中率,拼抢篮板球。在比赛中投篮板球发动的高次数最多,所以提高投篮命中率来减少对方投篮板球的机会。(2)封第一传,堵接应。当对方控制了篮板球时,离持球队员最近的队员要迅速上前封堵,对手的传球路线,其他队员判断好接应点,阻挠对方接应第一传并有组织的退守。人盯人防守是指每个队员盯住一进攻队员,同时协助队员完成防守战术。这种战术的以盯人为主,明确分工,针对性强,有利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并且能提高责任感,这种方法机动灵活,易于根据对方进攻情况,及时调整防守部署,有效的控制对方进攻。区域联防是由攻转守时,队员退回后场,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所组成的全队防守战术。这种防守技术以球为主,随球转移。

3篮球教学与训练的能力培养

3.1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包括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编制教学文件能力方面,应着重于培养其制定教学大纲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的能力和编写教案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能力的培养,应当让学生了解教学进度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学进度的安排方法,懂得安排教学进度的要求,然后再在讨论和作业中练习编写教学进度。编写教案的能力是编制教学文件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了解教案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案的结构、懂得编写教案的要求,然后再在实践中锻炼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课教学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教学注重专项理论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重视磨练板书、掌握多媒体技术。实践课教学的能力,应注重从学生的示范、讲解、教法、纠错和组织方面着手培养。

3.2训练能力培养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7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87-02

一、引言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国家提出了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适应这一时展的需要,必须重视机械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数控技术课程正体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但目前面临着教师因考核压力在教学上投入的减少,以及课程要求知识更新有力度,内容多与课时少等诸多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以此来推动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灵魂,创新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支撑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实践才出真知。创新是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研究探索如何教学才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能力,这知识和能力由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两部分融为一体。

为了改变过去在人才培养上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本,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对创新精神培养不够等教学现状,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1.课程教学模式应由过去的知识为中心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转变。使学生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又要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新知识;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工程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出发,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训体系;建立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和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相配套的开放式的教学实验环境。

2.教学方式应由过去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资源为中心转变。新时期大学课程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课程优质资源进行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适当降低课堂教学学时的比例,而加大自主学习、实验和实训学时比例,加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加大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建设网络化、开放型的教学与实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方式的学习。

3.大力推进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先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体现出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明白知识点的理论、应用原理、工作过程,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职业能力,教学效率高,为进一步创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从数控技术课程整体改革入手,构建本课程教学新体系。数控技术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机床数控技术)、实验课(数控技术实验)和实践课(工程训练和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三个模块,分专业背景因材施教。理论课以数控加工信息流为主线进行教学,主要讲授: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插补和刀具补偿原理、计算机数控装置、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等,内容改革在优化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反映本学科新成果,加强内容与现实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加强内容的创新启迪性和开放性。对机制、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等机械类专业侧重于前五项,占用总学时的2/3;对机电工程专业机械内容和电子内容同样重要,各占用总学时的一半。实验课在所设6个项目中选做3项,“加工中心综合加工实验”和“数控插补设计综合实验”分别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践课按专业设置,机制、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机电工程各专业进行4周的工程基础训练,其中有数控加工技术的初步认识训练,包括XY数控平台的训练以及数控车的训练,数控雕刻机、线切割加工和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演示,让学生对数控加工有初步的认识;机制专业学生在三年级进行2周的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是CaD/Cam/CnC的综合训练,主要实践以减速器的三维设计为载体,进行各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自动编程、各类机床的操作方法,其他专业的学生利用开放实践平台可进行创新项目的实施。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侧重讲解内容的轮廓、讲思路、讲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开阔视野,采用多媒体与黑板有机结合的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课外教学在加强讨论、答疑、现场教学和作业练习的同时,建设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利用开放环境与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参与、自主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等方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在考核方法上,建立合理的综合成绩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四、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含教师人力资源、教材与教学软件资源和教学条件与环境资源。为此,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课程优质资源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努力提升教师的学术与教学水平,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建设教学与科研并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与合作精神的高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

在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上,重视“教材”建设的同时,更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加大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为此,我们编写了《工程训练基础》、《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和《数控技术网络课程》等辅助教材和课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数控技术课程网站,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及完善课程教学服务系统,利用校园网“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为本门课程教学提供较为完善的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学习答疑,通过网络平台加大教学信息量。

在教学实验与教学环境建设上,首先是加大开发实验项目,如计算机集成制造CaD/Cam实验、数控插补设计综合实验等,为本门课程实验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其次,依托学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了CaD/Cam开放式学习室、网络教学环境以及计算机房与数控机床连接的局域网;构建了必修、选修和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了创新设计与数控加工制作等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从而构建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认识、专业实训及创新设计数控加工实践等教学平台,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科学校与职业学校相比实验、实训设备台套数少,因此我们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了如下教学探索与实践:

1.通过工程训练对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技术》涉及的机电设备组成有感性认识,为按照以行动导向理念组织《数控技术》教学打下基础。

2.基于行为导向学习理念,在学习第一章时就布置涉及理论计算、方案分析制定、画图、做实验证实的综合性大作业,从理论到实验梳理大作业知识点及其来龙去脉,让学生得到综合性提高锻炼。

3.把传统的一份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改为由出勤、书面作业、实验作业、大作业、网上答疑、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的评分方式,对能够开发创新型实验设备的同学另有奖励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项目教学法。在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减速器的设计和有关零件的加工训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训练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5.采用模拟教学法。我们采用数控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训练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本科教育用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工作后尽快进入工程设计、工程创新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特别要求对某项实践工作做的如何高度熟练。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国家发展需求,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对数控技术课程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哲,孙培灵,张影微.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模式[J].社科纵横,2010,(3).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8

中图分类号:e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56-02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作战,重在联合,难在指挥。建设适应现代作战需要的指挥信息系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更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物质保证。论文分析了我军当前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综合集成

一、引言

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的信息,并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网络系统。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态势变化快,指挥对抗强度高,各种作战力量要达到资源整合,要充分利用指挥信息系统获取充足准确的情报,实现实时快捷高效的指挥。因此,我军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指挥特点和需求,紧跟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努力推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二、信息化条件下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受技术、体制、管理和人才储备等因素影响,在数据融合、软件实现、武器关联、安全防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的需要。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数据资源融合进程缓慢。

数据是信息的直观反映,建立健全全军数据库是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工程。在过去的建设中,由于缺少跨业务领域的统一信息编码体系结构和数据词典系统,设计部门和使用单位思路不同,缺乏统一规范,在硬件和软件使用上大都立足自身需要,独立设计制作,导致了信息资源浪费严重,也造成了数据融合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同信息的数据定义各异,导致基本数据无法直接融合,共性数据无法共享;二是数据项设计不完善、数据库结构不统一,造成软件开发过程的反复,严重影响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同时由于数据来源唯一性问题、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共享和保密问题、数据的及时采集更新问题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延缓了数据的融合和更新速度,成为了制约数据融合的人为因素;

2.软件的友好性程度不高。

目前,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建设已基本实现了自主研发,部队通过研究所合作的方式开发了多种软件系统,但内嵌在指挥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应用软件研发水平普遍不高。一是软件设计考虑不周全,个别功能单元缺失。例如,目前在用的很多软件系统还不能通过数据模型自主地量化分析各参战元素力量,辅助指挥人员进行作战效能对比,既无法自动生成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或保障方案,也无法依据战场实施反馈信息,更难以对作战实际消耗和目标毁伤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二是有些软件操作繁琐,易用性、通用性、稳定性不高。由于软件的开发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缺乏沟通,或者不十分了解具体操作环境要求,在功能需要和操作友好性上设计失衡,很容易造成操作步骤繁琐,易用性不高的情况发生。同时,软件的开发环境不同,或者应用平台还不太成熟,也经常存在通用性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3.武器系统平台关联度低。

信息化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平台的指令下达和信息交流十分重要,各指挥信息平台之间、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之间的交链通畅是保证实现战场自动化指挥的关键。由于我军数据链系统建设起步晚,软件技术开发尚不成熟,目前的指挥控制系统之间以及与信息化武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链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同指挥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链困难。一方面,受体制影响,各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彼此间互通程序繁冗,限制较多。另一方面,不同指挥控制系统之间数据由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互通互操作的难度很大;二是指挥控制系统与武器系统平台之间交链难以交链,或交链程度很低。指挥控制系统与武器系统平台之间只能进行简单的文本传递,虽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作战兵器进行指令和态势收发,但仅限于此。由于指挥控制系统与各类作战武器的火控系统均不能互操作,从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指挥和控制,严重制约着战场指挥效率的提高。

4.系统安全保密存在隐患。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作为战场全局的统筹和指挥中心,必将成为敌方重点打击的目标。一旦指挥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十分注重加强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保护工作。当前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安全隐患主要在硬件设施的防护和信息资源系统的安全保密两个方面,主要是:一是基础设施位置固定,防侦抗毁能力有限。通信台站和指挥控制节点基本上都处于固定位置,同时骨干光缆路由主要沿交通干线布设,暴露征候明显,易被敌切断我信息传输通道,造成通信链路瘫痪,从而对我指挥信息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二是信息系统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信息设备的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被敌预置“后门”、“陷阱”的隐患;网络协议的开放性,易造成网络边界难以确定,面临遭敌渗透、欺骗、窃密和攻击的危险;网络安全设备分装在专用网系上,难以对网络安全进行整体防御和动态监管;同时还有专门性管理人才缺乏带来的问题等等,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专门指挥人才相对缺乏。

人才是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无论是进行系统建设,还是抓自主开发、科学管理和组织应用,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现在我军正在大力建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指挥信息系统,拥有一支懂技术、精指挥、会管理的复合型指挥人才队伍对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军加大了指挥人才培养的力度,但是,因为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涉及人才使用等多个环节,而且指挥信息人才培养要“专”且“全”,部分军事指挥院校在此类专业教育上还比较薄弱,人才培养的渠道还很狭窄,方式比较单一,导致指挥信息人才比较缺乏,尚不能满足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对指挥人才的需求。指挥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的“瓶颈”和“软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指挥信息系统实际效能的发挥。

三、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一体化平台作为依托,建立健全综合集成标准化数据库系统。

目前,我军通过大力推进一体化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已逐步解决了缺少顶层设计和规范统一问题,各单位部门的数据库系统建设开始加速更新和融合步伐。一体化指挥信息平台需求牵引下的数据库系统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全军数据工程建设组的指导下,基于前期建设成果,修订完善《全军作战指挥综合数据库规范》,制定数据分类与编码等标准,先期做好数据规划准备工作。二是分领域、分层次,自下而上地分析和汇总信息需求,梳理基础数据、共性数据和业务领域专门数据,形成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框架结构,用于指导系统建设中的数据重构和新建工作。三是根据战略、战役、战术层次指挥需要,确定多级联合共享数据库结构,满足可靠性、实时性、同构性、实用性、安全性、易维护性以及和异构数据库互联互通性要求,达到分布式数据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目的。四是研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采集、维护更新、抽取转换、容灾备份和数据分发等功能平台,确保数据管理模式的统一和可靠。五是制定数据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预设、预编数据管理机构,使平时的网上推演和战时指挥有完善、可靠的数据管理机制。

2.以提升战斗效率为原则,加强指挥控制系统与武器系统的交链。

加强指挥控制系统之间以及指挥控制系统与武器系统的交链是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军在这个方面还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挥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和高效性,难以发挥指挥信息系统应有的效率。主要解决方法有:一是要保障指挥控制系统之间、指挥控制系统与武器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能力。一方面,要搞好通信网络的基础性建设,保障指挥通信渠道畅通。通信网络是连接指挥机构与各种探测器、指挥终端设备的纽带,决定着后勤指挥信息系统的作用空间和范围,一旦通信网络中断,将造成指挥系统瘫痪,指挥失灵。二是要逐步实现指挥控制系统之间、指挥控制系统与信息化武器系统的互操作。另一方面,要注重通信网络的通用性、兼容性改造,通过统一设计规范、标准数据格式、配套设备接口及安装联通协议等方式系统之间在功能和接口上实现技术兼容、功能匹配、综合一体,逐步指挥控制系统之间、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平台之间的互连、互通、互操作。另外,各单位也要充分共享数据,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为未来作战中充分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做好准备。

3.以实际军事需求为牵引,自主研发出可操作性强的通用型软件。

在软件系统建设和研发方面,要着眼于实际的军事需求,从部队性质、装备功能、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实际作战任务需要的角度考虑软件开发:一是软件研发要以满足实际作战需求为目标。要将平时训练和演习演练中总结摸索的最新战法成果、作战思想,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作为软件设计的思路来指导软件设计,进而逐步形成强大的专家系统,用于作战辅助决策。二是要增强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友好性,适合操作人群使用。主要是在软件的设计研发上要充分考虑多方因素,既要满足作战需求,又要适合实战操作。要针对操作人员的水平层次和实际任务要求设计友好型软件,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实际效率;三是要加大软件自主研发力度,研发通用型稳定性强的软件。一方面,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软件,通过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预先设防,可以有效减少软件系统被敌方破坏的概率。另一方面,我国自行研发的软件,具有针对性强、通用性好的特点,在使用维护和后续的软件升级方面会相对自主,指挥控制系统之间在互通互操作上也会更加便利。

4.以提高生存能力为标准,构建多措并举综合化的安全防护体系。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作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必将成为敌方重点攻击的目标。因此,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以提高生存能力为标准,多措并举,“硬”和“软”两手抓:一是加强对信息工程和配套设施的防护,提高指挥信息系统战场生存能力。只有保证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安全,才能保证战场指挥的持续有效性。一方面考虑从主体装备到配套设施向小型、精干、机动方向发展,降低暴露征候和被敌摧毁的概率;另一方面结合系统应用的战场环境,加强指挥信息系统的战场伪装、防护和抗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使指挥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抗“硬打击”能力。二是着力提高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保证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发挥。一方面,要加强技术防范。综合运用访问控制、人侵检测、数字签名、灾难恢复等技术,研发具有我军特色、高性能的信息安全保障装备,逐步形成系统配套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另一方面,要科学管理,以管促防。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保密教育、建权管理机构、规范各项制度、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人才培养等。

5.以培育专门人才为基础,建设“智”“管”“用”结合人才队伍。

在指挥信息人才培养方面,要按照满足急需、同步筹划、超前培养的思路,把驾驭信息化作战运用的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人才、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人才作为培养重点,改革指挥信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既有指挥谋略素养,又有系统维护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指挥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是坚持岗位育人,强化官兵基本素质。信息化作战训练平台的建设为人才培养赋予新的内涵,要以信息化作战训练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平台练兵活动。二是坚持平战结合,培养实战指挥能力。把指挥信息系统作为部队考核必考、重大演训活动必用、装备检查必查的重要内容,组织不同层级、阶段性的系统联调联试,运用指挥信息系统积极开展军事需求证论、装备器材试验,以此提高官兵组织运用、管理维护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三是营造信息化建设氛围,把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网络覆盖率,拓展网络带宽,整合推广应用软件,实现网上办公、教育、训练、战备、管理和保障等功能,达到培养意识、提高效益的目的。四是发挥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技术优势。密切部队与科研院所、生产厂家的联系,认真组织接装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训操作与维修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张训立,綦海龙,李勇翔.基于联合作战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学报.2009年6月。

[2]高德福.试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军事学术.2002年。

[3]易良廷,梅全亭.当前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军事学术.2009年第7期。

[4]杨韬,李伟,周昭.对后勤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后勤科技装备.2008年第5期。

[5]郑慧娟,张永亮,王建华.适应联合战斗需要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西安陆军学院学报.第34卷第1期。

[6]费文东,郑金明,陈卓.推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空军通信学术.2009年。

[7]王朝阳,叶飞.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需求.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1月。

[8]刘森,梁晓波.对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炮兵学院学报.2010年。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9

摘要:随着数控机床在我们国家的普及,数控机床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主要装备,使制造技术进入了数控技术的新时代。各职业技术院校紧追时代步伐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和扩大数控加工专业,使院校形成了学生多而可供实习的设备不足之间的严重矛盾。数控仿真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虚拟机械零件现实加工、设计与仿真功能。改善了目前数控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多、设备投入大,学生上机床操作时间短、学习效果差、培训效率低的现象。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数控仿真系统,就可以快速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为学生实际操作机床、进行编程加工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数控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控仿真系统;数控教学;应用;效果

随着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主要装备,使制造技术进入了数控技术的新时代。合理有效的应用数控仿真系统,把专业理论编程与操作课,变成在计算机上利用仿真软件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就可以快速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为学生实际操作机床、进行编程加工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数控教学的效果。

一、数控仿真软件简介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可以模拟实际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加工系统,它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训的仿真软件,利用计算机的仿真培训系统进行学习和培训,可以迅速提高被培训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水平,非常安全而且费用低。

二、数控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初次上课以数控仿真教学激发学生技能操作的积极性,用仿真演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首先抓住第一节课这一契机,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设计较简单的零件图样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勇于战胜自己,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循环渐进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

在数控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可将数控编程教学内容安排为两大模块,其一为基础理论模块,主要讲解与训练最常用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操作及应用,这一模块是教学重点,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为学生上机床操作奠定基础。其二为其扩展技能模块,利用仿真软件集合了各种数控系统面板的优点,可在基础模块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操作面板的操作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这样,学生就业时能够信心十足的面对操作的数控机床,较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评价要做到;第一,一定是合理的加工工艺,且有一定的弹性,答案不能限制的太死。第二,既要评价技能操作结果,又要评价技能操作的过程。对在技能操作中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要给与充分的孤立、肯定嘉奖。第三,转化评价主客体关系。对学生课堂上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有教师来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可采用学生讨论评价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4.利用仿真进行教学实验与研究总结

仿真课结束后,我都及时地引导他们思索,对于学生已经做好的零件,提出学生自己认为还有哪些缺点或更先进的方法。通过讨论,看看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是否别人也存在,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其可行性,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把创新后的零件作出来。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零件或积极意义的零件,建议他们保留程序并作详尽的注释,在实际操作中加工出来,为以后工作的积累重要经验。实践证明,我校学生通过数控仿真过关,再进行机床操作的方法,已有不少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并在省市数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数控加工仿真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模拟教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不能也不可能全盘代替实际机床,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学生具备相应的基本理论之后应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1.作为一个仿真软件,它与实际机床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仿真软件无法替代实际机床,也无法替代学生在真实切削加工的实际感受。对此,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用仿真软件与实际机床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在数控仿真训练之后,必须进行实践加工。尽最大可能弥补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教学没有真实切削加工的实际感受这一缺陷。

2.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学习,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依赖心理,沉湎于仿真加工,而疏于上数控机床操作。这就要求数控教师应提高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合理科学安排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技能训练的时间,加强实际机床的操作。同时,教师要跟学生阐述教学仿真与实际加工的区别,使其对软件仿真有正确的认识,对实际操作加工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采用科学管理,有效组织数控仿真教学,从而使仿真教学工作及科学又客观,即高效又实用。

随着仿真软件的快速发展,与实际加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较高的仿真效果更加明显,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机床加工,只有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并积极应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仿真软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可以快速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为学生实际操作机床、进行编程加工打下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使用手册,2008

[2]叶伯生、戴永清: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数控专业,中职校是培养数控加工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简称:CnC),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还缺乏办学经验,特别是数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方面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是中职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近几年虽年年有所改进,但教材内容仍落后于生产技能,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形式还较传统,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从而教学效果较差。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只是把数控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围绕各级各类专业技能考证进行实训,而对数控加工工艺、产品设计、数控软件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现有数控技术教材内容,形态单一,实践性差,缺少企业参与,从而远远脱离企业生产实际情况。

2.数控实训设备数量和型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随着社会对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学校建立了开放式数控实训中心,但是设备数量和型号与劳动技能鉴定中心考证还没有完全接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学校在实训硬件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适合生产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中心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整班制教学安排,从而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减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实训技能效果也相对较差。

3.数控专业师资数量紧缺且难以达到双师型要求

数控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主要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且飞速发展的专业,许多方面还在不断完善中,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从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比如说教师a讲授数控铣床基础知识与编程,教师B讲授数控铣床操作,教师间协调配合可能无法衔接,两者共同切入点很难具体掌握,实训技能质量就会打折扣。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才能担当此任,胜任“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多方面能力:如数控编程教学能力,实操教学能力,仿真加工教学能力,校本教材开发能力等。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成为数控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建立完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学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动手能力。我校数控专业主要定位于“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模式:自2009年,学校与上海轩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形成了“产教结合”模式。在学校数控公共实训中心建立了“上海轩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把企业的产品融入教学过程,做到“四个结合”,分别为车间与教室结合、学生与学徒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模式:自2010年,学校与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签约,形成了我校“工学结合”的模式。学生一周在校专业学习,一周在企业岗位实习,工学交替进行。

2.完善课程体系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以实训中心建设为基础,建设校内“教学工厂”,改革实训教学模式,落实生产性实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重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如:《数控编程与加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数控编程、仿真加工、机床操作,掌握“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掌握数控编程基础知识和仿真加工操作。从而让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强化数控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提高数控班学生数控中级考证通过率。在《现代制造技术》等专业拓展性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引领、做学一体”。根据学习任务不同分成“现代测量”模块,“电加工”模块,“加工中心”模块等。任务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任务的成果。形成以技能训练为主体的做学一体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便于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3.加强数控实训中心建设

根据数控专业教学要求以及校企合作开展需求,数控实训中心以生产型的小型数控机床为主,主要可以选择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机床。在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主要设备类型,数控系统应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场主流数控系统。我校数控专业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数控开放实训中心投入建设资金2500多万,实训室建设按照《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实验室、实训室装备标准》进行建设,设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电加工、三坐标测量等实训室。能满足数控初级、中级、高级工实训和技能考核需要,同时又具备向数控技师培训拓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多层次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既满足专业教学、技能培训需求,又兼顾校企合作把企业产品加工引入专业技能教学的要求,学校通过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增强了办学能力,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要突破“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瓶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解决:(1)从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倾斜:学校要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对取得“双师型”资格教师给予补贴,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对“双师型”教师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2)选送专业教师参加院校专业培训:制定教师培训方案,鼓励专业教师参加高校专业进修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素养。(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教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专技职称上评上讲师以后就可成为“双师型”教师。(4)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形成新的职教理念,另一方面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一线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校有计划将专业教师分批送出去学习和培训,近三年已有多位专业教师赴德国学习数控技术和职业教育。目前我校数控专业教师共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人,数控技师5人,80%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另外学校也聘请具有该专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数控专业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三点建议

1.把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引入学校

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机制。如“5S”管理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5S”实训现场管理制度就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把“5S”实训现场管理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2.把企业适合教学的加工产品引入技能教学

通过对企业产品的筛选,将适合学校机床加工、符合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要求的产品引入学校进行生产。通过实践证明,只要加强教学与生产的组织管理,把实训教学与加工产品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可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降低了实训原材料消耗,缩短学生实训与生产的距离,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形成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环境。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又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1)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四.结束语

如何以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数控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培养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知识过硬“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及办学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职教育的办学方法,并不断完善。作为中职校教师,我们必须致力于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数控技术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军《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机械职业教育,2005(11)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4]段晓明国际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的新趋势[J]教师发展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