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课程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38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课程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无论其规模扩展还是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计算机网络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方向,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同其他学科方向广泛交叉,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对其他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不能采用简单的一门课程来覆盖,需要一个经过规划的课程群才能较为系统地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总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基于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设计要点、基础理论、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主流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等。

(2)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构建、使用和管理的各种实用技术。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到各个应用领域和学科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学科方向及其技术。

图1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庞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多种多样,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覆盖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不现实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在知识体系的三个层次中精心挑选重要的内容,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组织建设若干门核心课程,建设好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环节,为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

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工作,首先需要界定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确定哪些方面的知识涵盖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要涵盖进网络课程群的重要内容包括现行主流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现行主流网络的核心协议的分析与设计、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规划与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做了如下规划,如图2所示。

图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规划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基础性课程,为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先导性课程。主要讲授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参考模型,网络中各层的设计要点、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流行网络的网络协议的模型和原理等内容。

(2)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实践环节之一。主要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以及网络各层中核心协议的分析和原理性实现。

(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另一个实践环节。同样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的是,所选取的实验是一些粒度更大、综合性更强的实验,需要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技巧,并具备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背景,才能出色地完成实验内容。部分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网络编程的知识。

(4)tCp/ip协议分析:tCp/ip参考模型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为internet所采用的协议族,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分析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协议。主要包括internet的设计原理、编址和路由选择技术、基于tCp的编程技术和一些应用,如:域名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邮件和万维网等应用。

(5)下一代互联网:针对现有internet存在的问题(主要是ipv4存在的问题),现有internet会最终缓慢过渡到下一代internet(ipv6),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ipv6的寻址结构、扩展头、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对任意点播和组播的支持以及对相关协议的影响,以及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和应用。

(6)网络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本课程从系统方法学和网络工程的角度探讨网络分析、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系统地介绍网络规划及逻辑设计流程中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实践指导等。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技术概述、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工具、需求分析、流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和网络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设计、网络管理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案例分析等。

(7)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就是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而对网络设备所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在本课程中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协议(主要是Snmp协议)、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以及简单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机制等实践环节。

(8)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应用学科方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为一系列课程,如电子商务、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web服务等课程,在教学中可以自由开设。

2.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经过我校计算机学院网络课程组全体教师若干年的努力,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学位课,必修)、“计算机网络实验”(基础学位课,必修)、“计算机课程设计”(基础学位课,必修)、“tCp/ip协议分析”(专业方向限选课)、“下一代互联网”(专业方向限选课)、“网络规划”(专业方向限选课)、“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方向限选课)等核心课程,并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中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任选课)和“网格计算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并计划开设“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和“web服务”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在每一门课程(实践课程除外)中,理论性知识讲解的同时,鼓励增加实践环节。这些课程基本上满足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要。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tCp/ip协议分析”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础,该层次的课程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体系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又介绍现在internet的主流协议族――tCp/ip协议族的进一步剖析,并介绍了未来internet的发展和主流技术――ipv6。

(2)“网络规划”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用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基础。

(3)“电子商务”、“网格计算”等新兴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接触新兴学科前沿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关键和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体现形式,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一贯得到了重视。

(1)注重引进相关课程的优秀教材[1-7],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中引进了世界经典教材――andrewS.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这些经典教材使得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的课程教学站在了同一起点上。

(2)重视针对一些缺乏精品教材的课程开展了自编教材的工作,鼓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教材的成果,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计算机网络实验”采用自编的内部指导教材。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教材已于2009年6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从2007级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启用新编的教材。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教材于2007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已在“tCp/ip协议分析”课程中采用,该教材荣获2008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教材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现在已完成初稿编写工作,计划2009年10月份完成校稿,2010年2月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采用。

此外计划编写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相关课程的教材还有:“网格计算”课程教材和“网络规划”课程教材。

此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重视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8-9]。

3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三个知识层次中所包含的课程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个课程群的初步的轮廓,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andrew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周明天,汪文勇.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3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杨云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杨家海.网络管理原理与实现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李明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ianFoster,CarlKesselman.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王勇,杨建红,任兴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任务编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94-95.

[9]王勇,姜正涛,杨建红,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目标导向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4):68-70.

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ComputernetworkCourses

wanGYong,RenXing-tian,YanGJian-hong,FanGJuan

(CollegeofComputerScience&technology,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2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网络课程的重要性

1.网络知识技术更新快

领先的网络技术教学实验涵盖了众多实用的操作技术和网络方案组建知识,包括stp、rstp、mstp、vrrp、acl、nat、napt、staticroute、rip、ospf、vpn、igmpsnooping、pstn、isdn、无线、voip、防火墙等实验。与传统教材不同的是,实验完全从实践出发,对每个实验的教学目的、背景描述、实验的设备、实验设备间相连的网络拓扑、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都做了详尽描述。网络新技术的推出和广泛应用.新网络教材的推出,都迫使高校网络实验教学的建设必须加大步伐。

2.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

从全国行业职位整体分布来看,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仍以近20%份额占据着招聘热点行业首席,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国家统计部门显示的数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今年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今后每年平均职业需求增长达百分之七十一点二。在如此的社会形式下,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导致我国网络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除了总量供应不足之外,还在于目前供应的网络人才中合格人才的缺乏。在我国,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的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计算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社会需求同样反馈到学校网络实验教育内容更新、教学优化和教学密度的不足和局限性。

二、网络课程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各大专院校本科乃至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存在四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是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教学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该课程的特点是在较深厚的树理方法基础之上,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几本经典的教材几乎每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内容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更新和调整。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的课程组织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科及专业方向的调整。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许多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基础,网络知识是学生毕业后科研与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前瞻性,这要求从课程设计、内容组织、讲授方式等多个角度来组织教学与考核工作。

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遇到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例如在通信基本理论、物理层协议分析等的教学中,由于这些内容安排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枯燥晦涩的内容对整个课程兴趣的建立和引导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来适应课程本身与授课对象的发展变化,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措施有:按需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精讲多练,灵活组织教学方式。

三、按需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学生兴趣的引导和激发是进行教学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们学员队宿舍普遍建立了互联互通的网络,他们对构建网络、路由器配置、建立各种服务器具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并且存在大量的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个情况,要加强课程中互联网络的组建与配置这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子网掩码来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虚拟子网,指导他们学习使用各种网络管理和分析工具,来优化网络的性能,并介绍了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和配置。

四、精讲多练,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1.讲透原理

在课程教学时,应该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中的要点、难点进行详细的深入讲解,如网络体系结构、媒体存取层协议分析、tcp协议分析、地址分类等,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核心内容,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计算机网络课程讲解要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对于基本概念,特别是网络协议要讲解清楚,课后留有相关的思考题,而对于非重点则不必多讲,以免使学生感到该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对于一些掌握难度小、学生在日常应用中相对熟悉的内容则采用简要讲述课后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应用层的一些内容、局域网与广域网等的内容等。对于一些内容,如虚拟子网的概念、路由器配置的有关概念、组播与多播的概念等,采用以试验代替纯粹的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2.反复练习

动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许多内容应该以试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实践验证来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通过实践训练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试验内容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基本能力素质等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种试验,并按照先按照章节内容点练习,再进行综合练习的渐进方式。

试验的内容主要有3类:一类是基本的网络应用试验,包括互联网常识,如ip地址设置、网关和域名服务器的配置、互联网应用工具的使用等,这些内容学生使用pc机即可实现。一类内容是网络的配置与管理,带有很强的应用色彩,如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各种应用服务器的搭建等,学生对此类内容尤其感兴趣,使用自行购置的电脑、路由器等在宿舍搭建了局域网,使用子网掩码来配置专用子网,并搭建了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第三类就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网络通信协议类的试验,在深入学习网络协议的基础上,通过编程来实现一些基本的协议和服务,如ftp协议、组播技术、点对点通信技术等。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并且精通编程语言。

加强试验的环节的一个有利的保障条件就是学生自行在宿舍建立比较完善的局域网,并且能够接入互联网,因此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网络试验。

五、结论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教学手段也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趋势,不断的去探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这是推进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3

关键词:课程设置;网络安全;网络工程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68-04中图分类号:G642

0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在我国高校开设的一个较新领域的专业。1998年教育部增设网络工程专业(080613w),首批有11所院校开设此专业,之后全国各高校纷纷增设了可以授予网络工程工学学位和网络工程理学学位的学位点。到2012年有330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15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初具规模。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纳入正式目录体系(080903),从此网络工程专业成为目录内专业。同时,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了《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建议)》。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工程分教指委机构指导该专业的建设工作,导致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很多共同特性。比如,网络工程专业所设研究方向大致有网络规划构建方向、网络软件开发方向、网络安全方向和无线通信方向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借助山东省名校工程的契机,结合信息安全教学团队的建设,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网络安全方向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向,应如何设置课程,如何实现课程设置与教学团队建设结合,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网络安全方向课程设置现状

笔者从众多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中选取部分211或985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多所学校的网络安全方向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1。网络安全在某些高校是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个方向开设,如吉林大学就是在网络工程专业下设网络安全方向,开设网络攻防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课程;而在有些院校网络工程中没有网络安全方向,而以单独的信息安全专业存在,如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是单独没有信息安全专业,该专业开设的安全方向课程更全面,如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协议等;还有一些高校既没有信息安全专业,在网络工程专业中也没有安全方向,只是在课程中设置了少量的安全类课程,如大连理工大学开设网络安全、matlab课程,中山大学开设了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课程。

2扩展课程设置探讨

下面针对济南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安全方向开设的课程进行改革探讨。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目前正在使用的培养方案中与安全相关的课程设置情况见表2。其中,一部分是计算机类学科基础课,一部分是网络工程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中设有网络安全方向。

结合山东省名校工程的契机,笔者在调研多个名校的培养方案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网络安全方向课程的设置提出下面几个调整意见。

2.1增设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和网络仿真课程

虽然原有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4门数学课程都占据了大量学时,但是对于网络安全方向的学生而言,后期用到的相关数学知识并不多。但是学生对网络安全真正用到的初等数论和群环域知识却一点都没有接触。因此,修改培养方案时应增设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学时不用太多,可以为24学时,授课内容要涉及网络安全中用到的模运算、同余理论、数论函数和群环域等知识。

目前,网络安全方向用到的数学知识均是在应用密码学课程中讲解的。大部分有关密码学的教材都会在讲解分组密码和公钥密码时,介绍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群环域),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杨波编写的《现代密码学》(第二版)中的“密码学中一些常用的数学知识”部分。这种做法一方面占了密码学课程的部分学时,势必会减少学生学到的密码学知识;另一方面,临时讲一些数学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系统地理解。因此,笔者非常赞成清华大学冯克勤教授提出的增设初等数论课程的想法。虽然冯教授是针对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本科生提出的,但对于网络安全方向的学生而言,不学习初等数论和群环域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后续的与安全相关的课程内容,这点在应用密码学课程中尤其明显。

例如,学习离散对数算法后,学生只知道在已知一些参数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指数进行加密解密,但不能理解如何选择参数,不知道什么是本原元,如何确定一个循环群的本原元以及如何利用模运算降低计算量,如何快速的编程实现。笔者采用不同于上述冯教授提出的在大学第1学期开设初等数论课程的方式,而是在第3学期开设。因为济南大学在第1、2学期,学生必修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这已经使学生无暇顾及更多的数学知识。第3学期开设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可以很好地和第4学期开设的应用密码学课程衔接。另外,在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中,安排一定的实验学时,让学生在经过第1、2学期的程序设计课程之后,通过学过的编程语言实现数论和群环域中的一些算法,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后续密码学算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2.2增加网络仿真课程

现代网络技术的研究离不开仿真软件,因为我们不可能实际搭建网络,如果不合适,再拆了重新搭建,这不仅费时而且费力。现在所有与网络相关的研究都在仿真基础上进行;而如果不开设仿真课程,学生仅学习理论知识,会与实际应用脱离。济南大学的信息安全教学团队由5位博士组成,其中3人是数学专业背景,主要研究网络安全,2人是计算机学科出身,主要研究无线网络,而且5人中有2人具有工程背景。信息安全教学团队负责网络工程专业的所有安全类课程的教学,包含无线网络和网络协议等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仿真软件的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增加网络仿真课程是必须的。至于仿真课程的内容,可以选择nS2或nS3,也可以与大连理工大学相似,采用matlab。

2.3合并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协议课程。调整其他相关课程的学分和学时

网络协议课程主要讲tCp/ip协议,内容与吉林大学的tCp/ip协议族相似,重点在网络的分层协议,如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等。涉及部分安全协议,如ipsec、SSL、Snmp等,这与网络安全协议课程中再次对这些内容的讲解重复,而且安全协议本身也是网络协议的一种,因此可以考虑将安全协议和网络协议两个课程整合或一门全新的网络协议课程,去掉重复内容,增加部分学分和学时,从原有的2.5学分增加到3学分,同时学时从原有的48增加到64。网络工程专业修改培养方案后的安全方向课程设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培养方案修正前后的总学分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增加新课的同时,调整了部分课程所占学分和学时,如减少无线网络原理与技术的学分,从原有的4学分减到3,5学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新课,另一方面整合了重复内容的课程。

3结语

网络安全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扩展,结合网络技术的新发展,我们也在探讨不断增加新课程(如数字取证、数字隐藏等),减少或去掉某些过时的课程,并发挥互补的教学团队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兼顾个人的研究特长,很好地把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融合在一起。借名校工程的契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研究能力,和教师的团队配合,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悦,张远,贾忠田,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规范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24):120-122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4

关键词:网络管理;Snmp;网络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网络管理”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大量知识的灌输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下降,已不能满足深入学习和理解网络管理本质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中需要强调专业课程的纵横连接,在专业体系中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网络管理的教学经验,从课程体系和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加以探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管理”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网络管理与网络原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等课程共同构成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学生通过“网络管理”课程,接触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知晓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基本功能、相关协议及简单开发等。课程中既有对协议知识的直接应用,也包含对网络管理知识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对于网络管理课程,通常网络原理作为先修课程,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可以并行讲授,而网络安全等课程作为后续课程需要网络管理的知识作为基础。通过网络原理,学生学习到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协议,在网络管理中会充分利用网络协议的知识并进一步引申,同期课程也会与网络管理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网络管理中的安全管理、配置管理也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中包含了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协议分析与网络系统简单开发等内容,具有综合性、入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管理协议、数据库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和系统开发等内容综合了前期知识在网络管理的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应用。作为网络管理的入门,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展开,比如网络安全管理包括入侵检测、病毒防范和防火墙技术等,但只介绍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并留有足够的空间。此外,以配置管理和简单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的实践环节在网络管理课程中占一定的比重,能加深学生对网络管理的深层次理解。

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如果只是大量知识的灌输,会导致学生感觉内容繁多,学习困难且无趣。所以要让学生建立起课程体系的观点,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网络管理”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强调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做到融会贯通,互相借鉴。同时,实践环节的设置也会让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实用价值有直观的认识,知晓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管理方法。

2“网络管理”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需要和目前主要的“网络管理”课程教材[1-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2.1一个完整体系

“体系”的观念贯穿在课程的始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网络协议贯穿在所有课程中,各门课程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协议的不同应用方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其次,网络管理课程本身也包含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无论网络管理系统的具体技术怎样变化,从复杂网络中抽象出的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是不变的。体系结构中包含的管理对象、管理进程、管理信息库和管理协议四个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2.2一个核心协议

网络管理中最重要的协议是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于tCp/ip的广泛使用,作为tCp/ip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的Snmp也获得了广泛的业界支持,成为工业标准。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网络管理协议在体系结构中的地位,Snmp在管理进程与管理对象通信过程中的作用。其次,需要详细介绍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操作命令的封装、报文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作为一个应用层协议,Snmp对于传输层协议UDp的使用,可以印证协议分层的基本概念。另外,由于Snmp的演变,三个不同Snmp的版本Snmpv1、Snmpv2、Snmpv3协议间的变化和演进也是学习协议工程中协议改进的最佳案例。再者,在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系统也不是凭空构建,分层构架和开发也要建立在Snmp协议的基础之上。从体系结构、协议本身、系统开发等方面,Snmp的重要作用都有所体现。

2.3一个数据库

在网络管理中,网络的状态需要通过收集管理对象的工作参数得到,这些参数对应的数据存储在网络一端。针对数据的特点,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设计了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miB)。虽然miB在数据管理的功能上与关系数据库相似,但miB的语法表示、数据类型、存储模式和访问方法都有所不同。miB的描述采用管理信息结构(Structureofmanagementinformation,Smi)来定义了结构化的管理信息,规定了如何识别管理对象以及如何组织管理对象的信息结构。miB中的对象按层次进行分类和命名,表示为一种树结构,对miB的访问通过Snmp的命令封装。在讲授过程中,一定针对网络管理数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miB与普通数据库的区别。

2.4一个典型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一个通用网管系统。介绍一个基于Snmp、包含主要网络管理功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对于学生认识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部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以Hp公司的openView为例,通过介绍典型网络管理系统如何在成熟的框架下,利用Snmp协议和miB搭建网络管理系统,实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大功能。另外,系统的分层构架和模块化设计是对软件工程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提高,对简单管理系统的开发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2.5一套配置管理

网络互连设备和服务器的配置是网络管理中重要的功能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结合实践环节,可以认识到配置管理的必要性和网络管理的实用价值。这部分内容与网络管理的实际应用较为贴近,但学生平时接触到互连设备和服务器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多加锻炼和培养。

总之,本课程既有很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又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协议、系统、配置和开发。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五个一”,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大体系和网络管理课程本身的小体系中,应该紧紧抓住网络管理的本质,将网络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3“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结合“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3.1概念的讲解一定要深入

网络管理课程中的概念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淹没在各种术语中。一定要结合应用背景,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实质以及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的功能。例如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的“管理对象”,在教材[1]中被叙述为“网络中可以操作的数据”,这种描述较为表面,不能完全揭示管理对象的实质。实际上,管理对象是对网络中被管设备工作参数的封装表示。按照面向对象中封装的概念,就是把被管设备中需要采集和控制的数据抽象出来,表示被管设备本身,并通过接口实施数据采集和设置的具体操作。结合了面向对象中封装的概念,很容易就能理解管理对象是对被管设备的数据级别的抽象。

3.2实践环节需要突出应用价值

网络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实验的设置一定要结合实际,多练习在单机虚拟环境下模拟不完全或不容易操作的项目。常用的互连设备、防火墙和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等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一定要在网络环境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实验。实践环节的设置一定要精简,突出实用价值,让学生在有限的上机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网络配置管理的技能。

3.3系统开发中强调框架和协议的使用

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是“网络管理”课程中的组成部分,通过简单的开发加深对网络管理系统的理解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分层设计、模块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基本思想都可以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加以体现。通过协议软件、功能软件和用户接口的分层,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包如Snmp++或者winSnmp进行功能模块和用户接口的开发。简单的开发练习是基本协议和基本管理功能的具体实施,是对前期面向对象、分层设计思想的应用和提高。

4结语

“网络管理”是网络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作为“网络管理”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注重实践。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学的专业课程知识,做到在一个自洽体系中承前启后,按需教学。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最好能结合网络的新技术如ipv6网络的发展,多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云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云红艳,杜祥军,赵志刚.计算机网络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蔡灿辉,陈婧,辛明海.网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郭军.网络管理(第3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5]尚晓航,郭正昊.网络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5

1.1起源与发展

网络视频公开课起源于西方教育体系。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韦斯特(C.m.Vest)宣布mit开放课程运动(openCourseware,oCw)正式启动[1],麻省理工学院将部分课程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免费获取共享的教学资源。这种完全开放、充分共享与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教育理念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并被各国众多高校和教育机构所认同和效仿。2008年,一个名为“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penCoursewareConsortium,oCwC)的组织[2],联合了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世界25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公开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讲义、作业、课件、课堂视频等。截至2013年10月,在oCwC框架下共提供了超过20多种语言的13000多门课,包括了参与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国外高校除在本校或联盟组织开展公开课运动外,还与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进行合作,如苹果公司的itunesU、Youtube视频网站、Facebook社交网站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苹果推出的itunesU整合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5个国家的大学课程资料库[3]。

1.2运行模式

国外视频公开课以高校等独立教育机构为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由这些机构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这类课程的规划、制作、和评估,在课程的选题环节上,并没有太严格的选拔标准,由于课程管理环节少,建设效率相对较高。

公开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基金会、企业捐赠、会员会费等。如oCwC由美国两大慈善基金会――william&FloraHewlett基金会和andreww.mellon基金会为其提供资金援助。以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为例,其每年项目运营费用为350万美元,其中课程的费用占将近一半,每推出一门视频公开课,需要的制作经费达到2-3万美元[4]。如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是国外开放课程运动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公开课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CommonLicense,简称“CC协议”)[4],它是针对数字作品的开放共享和保护原创者权利的一种新型授权协议,文献版权属于出版商或作者。各大学根据“CC协议”以及网络视频课程的需要,组合不同权限,生成对课程资料不同程度的保护,对是否免费、注册或收费、下载服务、知识产权处理等方面也各有差异。“CC协议”规定,可供下载的作品被允许免费传播,但必须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和相同方式共享4个条件所组成的6种协议。

国内网络公开课现状

2.1起源与发展

2003年9月,“mit开放式课程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1]。会后由北京交通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名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认可,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的高等学校联合机构――CoRe。CoRe标志着中国网络公开课的正式启动。

2005年10所CoRe的项目试点大学承诺共同承担100门mit开放式课件的翻译[1]。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建设[1]。

2010年,在众多自发的翻译团队参与下以及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非盈利支持下,首批1200集国外课程在网易上线,其中200多集配了中文字幕[1]。

2011年3月,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执拗的低音》讲座,复旦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在门户网站上推出公开课的大学。

2011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推出“视频专区”,并通过教育部“爱课程”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先后分批同步上线[4]。截至2013年10月24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视频专区汇集了国内50所知名大学的精品课程[5]:其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栏目266门课[6],“国家精品课程”栏目185门课[6],“名师名课”栏目28门课。在爱课程网(icourse),截至2013年10月24日,汇集了国内167所大学的365门视频公开课[7]。

目前国内网络公开课主要分布在三类网站平台:以教育部为主体的部级精品网络课程网站、以高校自身建设为主体的校园课程网站以及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

网易、新浪、搜狐等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以及许许多多的非营利网络组织和翻译爱好者,为中国网络视频课程的传播与普及做了巨大的贡献。网易在2011年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8],成为oCwC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联盟成员。2011年11月网易“公开课”频道正式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9];同年新浪和超星合作,首批推出20余门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院校和机构的课程、及500多集超星学术公开课在新浪公开课频道上落户[10]。

2.2运行模式

国内网络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统筹项目,由教育部发起,以精品课程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教育部计划未来5年,按照每门课程15-20万元的投入,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

国内第三方门户网站在网络公开课最初的投入并不涉及商业利益,如网易名校公开课是网易门户纯粹的公益项目,在前期投入了100万元后,每年至少还要追加投入一两百万[3]。

国内网络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一个资金支持问题。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但有年限限制。第三方门户网站也在寻找新的模式,如采用提供服务、增加广告、设立会员制等途径筹集资金,一些项目通过建立学校间或区域间的协作联盟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内网络公开课遵循以下规定:在国家现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框架下,以协议形式明确课程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保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持续建设和共享。国内精品课程以自愿申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要求主讲教师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所申报课程入选的视频公开课视为职务作品,将由“全国高等学校课程网”及国内主流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禁止商业使用,并设专门机构负责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

由于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在全国范围内层层选拔、多环节把关,质量更有保证,但效率相比国外较低。

网络视频公开课对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的启示

3.1地学网络公开课现状

截至2013年10月26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网站共有地学网络公开课169个[11],麻省理工学院112个(包括行星科学)[12]。国内总共只有7个相关的视频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学科发展看,国内地学视频资源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地质图书馆网络视频资源建设设想

受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启示,基于对国内外地学网络公开课现状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地质图书馆进行地学网络视频资源建设的设想,探讨地学网络视频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开发策略、资源定位、管理机制、资金来源、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

3.2.1开发策略

首先是制定地学网络视频资源建设的长期规划及短期目标。视频资源建设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国内地学专业特色的视频资源库。图书馆可以通过采集、制作、整合等多种形式逐年将视频资源做强做大做全,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其次是建立一个可行的视频采集方案。一个视频资源的制作涉及多方因素,如资金、主题内容、演讲人、知识产权等,还要兼顾用户的需求。经费不足是这几年图书馆的常态,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即使准备开发视频资源,也难以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国内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程”每门课程投入15-20万元的制作经费,如此高成本的运作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因而图书馆需要另辟蹊径制定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需求的视频采集方案。

第三是明确地学视频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从事地学的科研人员、广大的地质工作者、学校师生、地学爱好者及其他用户提供地学专业的视频资源服务。通过视频资源的网络传播更好、更快地展示中国地质教育和地质科技的风采,开创中国地质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并推进其实施。

3.2.2资源定位

资源的定位即资源内容的选定,指根据用户群体建设相应的资源类型。地质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将视频资源定位于三种类别:科技类、教学类、科普类。

科技类资源。科技类资源面向地学科研人员、广大的地质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管理人员。

科技类资源可以根据内容设为几大模块: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人物专题等。

科技类资源的采集可以通过4种方式实现:购买、捐赠、采集开放资源、自己制作。国际会议的视频资源可通过购买或捐赠的方式获得。国内学术会议可通过购买、捐赠获得,如果会议很重要但没有视频资料,图书馆可自己录制资料。本系统专业培训可通过与培训主办方合作,共同制作或图书馆独立制作完成。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来源于北京各个科研院所和中国地质大学的讲座、报告,图书馆根据学术内容和专家人物选取重要的讲座和学术报告进行录制。人物专题可通过电视节目收集相关视频,图书馆也可以自己录制人物专访。

教学类资源。教学类资源面向有志于地质事业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等。

教学类视频资源可以效仿网络公开课的运行模式。对目前已在网络上开放的国内外地学网络公开课,地质图书馆可将其链接整合进图书馆的视频资源库中。对国内的地学课程可以寻求一种可行的合作方式制作视频资源。

国内地学专业网络公开课只有7门,地质学的基础课程几乎没有,其原因一是国内公开课起步较国外晚;二是国内公开课资金来源以教育部资助为主,经费有限,入选课程以项目方式管理,入选门槛较高;三是国内公开课宣传力度不够,公开课的前提是主讲人愿意将自己的课程在网上公开。

据调查,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除了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外,学校自己也录制了部分课程视频资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制了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路线视频资料,但这些视频资料目前还没有在校园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拥有中国最具实力的地质教育资源,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外籍院士5人,大学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有17个学院(课部),设了60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中国地质大学是国家地质学理科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体系,但该网络教育体系并不对外开放。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寻求多种模式进行公开课的推广。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本校的公开课。北京大学则自建公开课,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几年前就专门成立一个多媒体室,制作本校的视频资源,图书馆配备了视频制作设备和专职人员,但自建视频资源只在图书馆的校园网内,不对外开放。

中国地质图书馆可借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制作模式,利用中国地质大学的教学资源,作为大学的合作方联合制作优秀地学课程,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更多的人吸取其教学精华和优秀的教学成果。

科普类资源。科普类资源面向所有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或青少年群体。

科普类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和热点问题分成多个模块,如地球的演化、古生物、海洋、灾害、地质公园等。

科普类资源的采集可以通过采购或网络开放获取。在目前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重点放在收集开放资源上。国内做地质科普的有众多博物馆和科普馆,中国地质图书馆是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科普基地,但目前还缺少一个比较全面的视频科普栏目,通过本科普视频平台,可以将地学知识以更直观、生动、精彩的方式传播给用户。

3.2.3管理机制

树立资源公开的理念。免费、传播、共享与回报社会是公开课传递的教育理念。地质图书馆建设一个开放的地学视频资源,将学术研究、地学精品课程、地学基础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大胆和共享,不但可以传播地学知识、普及地学文化,还可以扩大演讲人或主讲人的个人声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地质图书馆,增强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地质图书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制定相关制度。视频资源的建设涉及到与外单位和个人的合作、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权限的界定、视频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视频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组建专职队伍。组建一个有地学专业背景的团队,负责采集和制作视频资源。优秀的团队建设是高质量视频资源的保障。

3.2.4资金来源

开放课程运动提倡开放共享的非商业化理念,但制作、维护资源本身需要资金的支持。麻省理工学院每年用于公开课的费用是350万美元,推出一门视频课需要2-3万美元。国内精品课项目每门课的投入是15-20万元人民币。由于教育部投入有限,国内很多学校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或学校自行投入的方式建设视频课程。对中国地质图书馆来说,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寻求外单位和个人合作,并借鉴国外的运行模式,压缩制作成本,是一个可行的视频课程建设方案。

3.2.5知识产权

图书馆要遵循国内外对公开课知识产权的协议和相关规定。国外公开课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国内公开课遵循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并以协议形式明确视频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视频演讲人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图书馆负责本馆视频资源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资源的合法制作和使用。

3.2.6平台建设

中国地质图书馆目前在建的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作为地学视频资源的平台。该平台可以按照视频资源的种类需求设定模块,后的资源用户可以在线观看或下载,图书馆可以通过ip地址等来设置用户使用资源的权限,包括在线使用或下载权限等。

3.2.7面临的问题

中国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其次是要寻求合作方共同进行地学公开课的建设。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6

一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计算机教材方面

大多数教材的编排是按照oSi参考模型进行的,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难以适应高职培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教材阐述网络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原理、协议等内容,学生往往会感觉整个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和抽象,难以理解,从而严重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某些教材也只注重对网络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基本介绍,没深入去剖析,学生即使在学习完后,也是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工作原理。

2 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仍然只是采取讲授法,老师本人是对课程内容了解比较详细,能很细心地“教”,但学生却只是被动“学”。“填鸭子”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很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可能刚开始几次课认真听讲,之后就松懈了,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3 实践课程设置方面

在课程学时分配上,很多高职院校受制于硬件设备或师资力量,都偏重于理论,上机实践课程偏少,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如制作网线、接水晶头、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简单配置等等,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实际网络组建能力,在网络遇到故障时无法及时解决。在老师课堂讲授后,学生无法进行学习和测验,考核方式又以笔试试卷成绩为主,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程度,所学跟所用脱节。

4 网络硬件设施方面

笔者参观过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发觉在网络硬件设施配套方面都很缺欠。可能受制于学院经费亦或老师习惯思维,认为现在有很多虚拟平台,网络实验课没必要真刀真枪地上,如做网线课程,很多学校都不提供水晶头、模块等实验耗材给学生,再者如上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配置课程,很多学校老师上课就直接在黑板或者投影幕表述出命令,只是让学生懂得这命令能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没有实际环境给学生去练习。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网络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二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

1 教学内容的改进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前几年相比,有了较大改进,删除了一些枯燥难懂、实用性不强的理论,如ieee802.4、ieee802.6、X.25、帧中继、令牌环网等等,增加了对新技术的介绍,如ipV6技术、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技术等新知识,但感觉还是不够。例如很多教材只是在实验部分简单讲解本次实验的操作方法及目的,缺少对相应操作技术的介绍,对实际操作知识只是介绍怎么做,没有讲解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我们科任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但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如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基础、局域网与城域网、tCp/ip协议族、交换与路由、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设备的管理与配置等要重点把握,而且新知识的学习不能落下。让学生从“认识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应用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各层的基本协议、原理和方法)到“使用网络”(熟练使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了解各种应用协议的原理)、“配置网络”(掌握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一般服务器的配置方法),最后学会“管理网络”(能够使用基本命令和常用工具软件管理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的,老师自己本身也不能只局限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苹果的mac操作系统均需老师去涉及。只有老师自己肯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新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传授于学生。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很多,协议也较为抽象。如采用以前黑板加粉笔的方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但如果采用多媒体,运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增强学习效果,对于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问题,用课件可以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也易于理解。另外,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将其渗透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比如说讲到tp地址或者网络管理章节,我们立即可以利用机房现有的环境,认真跟学生介绍:机房的管理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每台计算机要设置tp,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老师又是如何通过教师机控制下面学生机等等。再如讲到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可以实际举例最近发生的广州大学城校区校园网发生大规模网络异常案件,从网络攻击者为什么攻击校园网,通过什么漏洞攻击,具体实施手段是怎样,一步步吸引学生,认真给学生分析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让学生知道这是一次利用系统溢出漏洞进行的病毒攻击行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修改、隐藏用户电脑的管理员信息等,继而从正面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网络安全。通过形象的案例总能把知识更深入地带给学生,这是我们老师需要更加深入学习的。

3 实践课程设置的改进

针对很多高职院校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够或不合理,建议有条件的学校都开设如下实验项目。

maC层数据帧分析:在网络模拟环境下,组装maC层数据帧;发送并接收该数据帧;对接收的数据帧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字段内容。

tp协议数据包分析:在网络模拟环境下,组装tp协议数据包;发送并接收该数据包;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字段内容。

tp地址结构分析:在网络模拟环境下,分析接收的各个tp数据包中地址部分的内容;并能组装部分特殊地址的tp数据包进行发送与接收;验证特殊地址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殊性。

tCp协议数据包分析:在网络模拟环境下,组装tCp协议中的不同数据包;发送并接收该数据包;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字段内容。

Frp数据包分析:在网络模拟环境下,组装Frp协议中的不同数据包;发送并接收该数据包;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字段内容。

交换机配置:安装交换机;完成级联工作;设置交换机各个端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交换机各个端口/maC地址表;设置交换机各个端口的速率等。

VLan配置:按照交换机端口/maC地址映射表,建立VLan;简单组装数据帧、并能发送与接收;分析结果并进行总结。

路由器配置:在网络模拟环境中,安装路由器;设置路由器各个端口的参数;设置Rip协议。

Rip协议数据包分析:在网络模拟环境下,组装Rip协议数据包,发送并接收该数据包,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字段内容,进行简单总结。

路由算法设计:在网络模拟环境下,设计一个简单的路由算法,并能实现简单的路由过程。

windows2003Server安装:安装windows2003Server及其服务组件。

windows2003Server配置:对windows2003Server中DnS、www、VFp、mediaServer等服务进行配置,并能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服务。

Linux安装:安装LinUX系统及其服务组件。

Linux配置:对LinUX系统中DnS、www、Frp、Smtp等服务进行配置,并能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服务。

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在以上实验基础上,配置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环境,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办公系统。

4 加强硬件设施方面建设

计算机网络课实践性教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设。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首先面对的实验是网线的制作。我们理应提供一定的水晶头、网线、压线钳、测线仪等网线制作工具。随着网络理论课程的加深,对网络设备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如多组计算机组、一定数量的且性能不一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等。网络实验室建设是很多高职院校忽略的地方,投资也过大。如果资金紧张,建议与cisco、华为、3Com等网络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主流设备供学生学习,学生也可借此机会考相应的证件,方便自己毕业出来后找工作。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7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需要和目前主要的“网络管理”课程教材。

1.1一个完整体系

“体系”的观念贯穿在课程的始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网络协议贯穿在所有课程中,各门课程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协议的不同应用方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其次,网络管理课程本身也包含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无论网络管理系统的具体技术怎样变化,从复杂网络中抽象出的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是不变的。体系结构中包含的管理对象、管理进程、管理信息库和管理协议四个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1.2一个核心协议

网络管理中最重要的协议是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于tCp/ip的广泛使用,作为tCp/ip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的Snmp也获得了广泛的业界支持,成为工业标准。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网络管理协议在体系结构中的地位,Snmp在管理进程与管理对象通信过程中的作用。其次,需要详细介绍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操作命令的封装、报文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作为一个应用层协议,Snmp对于传输层协议UDp的使用,可以印证协议分层的基本概念。另外,由于Snmp的演变,三个不同Snmp的版本Snmpv1、Snmpv2、Snmpv3协议间的变化和演进也是学习协议工程中协议改进的最佳案例。再者,在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系统也不是凭空构建,分层构架和开发也要建立在Snmp协议的基础之上。从体系结构、协议本身、系统开发等方面,Snmp的重要作用都有所体现。

1.3一个数据库

在网络管理中,网络的状态需要通过收集管理对象的工作参数得到,这些参数对应的数据存储在网络一端。针对数据的特点,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设计了管理信息库。虽然miB在数据管理的功能上与关系数据库相似,但miB的语法表示、数据类型、存储模式和访问方法都有所不同。miB的描述采用管理信息结构来定义了结构化的管理信息,规定了如何识别管理对象以及如何组织管理对象的信息结构。miB中的对象按层次进行分类和命名,表示为一种树结构,对miB的访问通过Snmp的命令封装。在讲授过程中,一定针对网络管理数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miB与普通数据库的区别。

1.4一个典型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一个通用网管系统。介绍一个基于Snmp、包含主要网络管理功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对于学生认识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部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以Hp公司的openView为例,通过介绍典型网络管理系统如何在成熟的框架下,利用Snmp协议和miB搭建网络管理系统,实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大功能。另外,系统的分层构架和模块化设计是对软件工程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提高,对简单管理系统的开发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1.5一套配置管理

网络互连设备和服务器的配置是网络管理中重要的功能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结合实践环节,可以认识到配置管理的必要性和网络管理的实用价值。这部分内容与网络管理的实际应用较为贴近,但学生平时接触到互连设备和服务器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多加锻炼和培养。总之,本课程既有很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又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协议、系统、配置和开发。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五个一”,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大体系和网络管理课程本身的小体系中,应该紧紧抓住网络管理的本质,将网络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2“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结合“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2.1概念的讲解一定要深入

网络管理课程中的概念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淹没在各种术语中。一定要结合应用背景,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实质以及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的功能。例如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的“管理对象”,在教材[1]中被叙述为“网络中可以操作的数据”,这种描述较为表面,不能完全揭示管理对象的实质。实际上,管理对象是对网络中被管设备工作参数的封装表示。按照面向对象中封装的概念,就是把被管设备中需要采集和控制的数据抽象出来,表示被管设备本身,并通过接口实施数据采集和设置的具体操作。结合了面向对象中封装的概念,很容易就能理解管理对象是对被管设备的数据级别的抽象。

3.2实践环节需要突出应用价值

网络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实验的设置一定要结合实际,多练习在单机虚拟环境下模拟不完全或不容易操作的项目。常用的互连设备、防火墙和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等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一定要在网络环境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实验。实践环节的设置一定要精简,突出实用价值,让学生在有限的上机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网络配置管理的技能。

2.3系统开发中强调框架和协议的使用

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是“网络管理”课程中的组成部分,通过简单的开发加深对网络管理系统的理解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分层设计、模块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基本思想都可以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加以体现。通过协议软件、功能软件和用户接口的分层,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包如Snmp++或者winSnmp进行功能模块和用户接口的开发。简单的开发练习是基本协议和基本管理功能的具体实施,是对前期面向对象、分层设计思想的应用和提高。

3结语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92-02

《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的学科。当前我国的局域网、internet网方面发展迅速。社会上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建设和网络应用开发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而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通常以理论课为主,与实际数据网络运营状况脱节。学生无法将学到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实际的数据网络结合起来。为了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前提下,掌握数据网络实际的运行机理,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常选用的经典参考教材有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等。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模型,数据通信基础,网络协议各层功能;局域网,广域网的工作方式和原理等。

计算机网络的科学体系建立至今,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在迅速发展融合,新技术逐步成熟并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新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出现在教材中,需要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另外,目前《计算机网络》多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实验教学环节薄弱。《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综合叉学科,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而目前教学通常采取教师讲授,以“教”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培养学生穿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引入实验教学机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网络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

二、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通信》课程的内容具有概念抽象,专业术语过多,更新换代快,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等特点。在认真分析现有各类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思路:

首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需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加对目前internet网络采用的五层协议栈的讲解。删减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中当前网络技术中不再使用的协议和技术,增加目前正在使用的协议和技术。

其次,结合组网,网络编程的技术,增加实验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不断跟踪先进技术,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例如,目前流行的epon技术等。

本课程内容虽然很多,但是很多内容具有连贯性和相似性,通过有重点、有层次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节省学习时间。通过不断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三、更新教学手段

目前,各高校对理论课程的讲解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教师准备课程主题相关的ppt文档,通过在文档中集成图像、文字、声音和动画技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较好。例如:在对网络协议的讲解中,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借助于动画,动画是理解网络协议的复杂机制的强有力的工具,能够使学生在协议交换的每一步直观地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但是仅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学生反应对一些公式推导和分析效果不好,对某些抽象概念理解不深入。针对这类问题,需将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并引入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实际操作演示。例如:在讲解基于tCp协议的进程的通信过程时,通常根据图1,用语言来描述。这种讲解,学生只是从概念上明白了,但还是无法深入理解,也很难着手自己去实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基于tCp的进程通信的程序,可以直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整个通信过程,并且为后面自己动手设计通信程序奠定了基础。

最后,增加实践和讨论课等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增加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没有创造性,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实验学时数有限等,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改善教学中的这一问题,本课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进。

首先,增加案例实践。案例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案例为对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分析,并寻求解决办法。这种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价值。

下面列出几个可增加的案例:

(1)给定网络要求,绘制网络拓扑图,并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实际组网练习。

(2)采用tCp/ip协议实现聊天室软件设计。

(3)Rip协议特性与配置。

(4)BGp协议特性与配置。

(5)epon网络实验。

其次,引进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CC08交换机、SDH光传输等设备,搭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epon网络实验室(如图2所示),开设组网,网络通信等实验项目。通过给学生布置实验需求,培养学生自行规划,设计实验方法,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考核办法

传统的考核办法以试卷考核为主,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基础理论课的考核,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适合。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提高动手能力,考核需分为2步完成:一部分以试卷的方式考核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50%;另一部分由教师根据学生对实践部分的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本文提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和方法已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左春波.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探析[J].哈尔滨师范法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6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Behrouza.Forouzan.Data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m].newJork:mcGraw-Hill,2013.

[4]李琦,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theDiscussionabouttheimprovedteachingmethodsofComputernetwork

LiJie,wUZhi-gang,ZHanGChen-guang,wanGXue-jing

(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Schoolof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tianjin300387,China)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9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实验室;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按照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之外,还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1】,因此,“修德、强技”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更应以实践应用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现状分析

1、采用的教材理论性过强,学生无法接受。

据调查,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直接采用本科类的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过强,感知性差,高职类学生难于接受,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实验室设备不足,不够专业。

不少学校都是使用普通的计算机机房进行网络实验,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至使所进行的实验脱离实物。也有不少学校有些网络实验室,有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但设备过于单一,学生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试验;又或设备数量过少,在实验的课堂里,也无法做到全部学生都亲自进行一次实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能高,也没有什么学习效果。

3、选择的实验内容即简单,又陈旧。

实验内容选用操作系统windows2000的安装与配置、Ftp站点的访问、internet的访问、下载工具的应用、文件的收发及电子邮箱的应用等。这些内容大部计算机类的学生都已经熟悉,而且也能比较好地应用,完全没有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结束后,学生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内容。

4、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联性差,学生不易接受。

很多教师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过多的网络原理和各种协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觉到抽象,经常会陷入困乏的状态,对于意志力比较低的学生,就会放弃学习了。

5、实验指导教材较少,可操作性差。

当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性教材主要是编程实验,如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协议编程实验等,实验内容与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重复,网络专业课程实验可操作性差。

二、高职类计算机网络课程应采用的内容介绍

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计算机通信类和应用类的学生,因此,该课程应是这类学生的主修专业课,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专业性,更应具有专业实用性,因此,所采用的教学和实验内容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参考模型;

2、综合布线原理及局域网的组建;

3、网络互连技术及ip地址的应用;

4、网络协议的应用及网络设备的管理;

5、网络应用系统的搭建方法及管理;

6、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发展趋势。

以上教学内容即符合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又能体现当前高职类学生网络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易于接受,可操作性极强。笔者曾多次在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通信班中采用过这些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网络实验室的组建

组建一个功能实用,操作性强的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好网络实验课程的前提。对于高职类院校,网络实验室组建后必须发挥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能满足基本的网络搭建、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及应用的实验即可。笔者根据高职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高职类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组建的具体要求,如:

(一)网络实验室实验功能需求:

1、局域网组建(双绞线的制作、linux或windows2003Server或windows2008Server的安装与管理);

2、交换机、路由器的调试(以华为、思科为主);

3、网络协议应用(包括ip地址规划及相关协议、tCp/UDp数据通信与传送、应用层协议应用等);

4、网络安全管理(防火墙、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

5、weB站点、Ftp站点的配置等网络应用服务;

6、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与分析。

(二)实验室空间及设备需求:

1、可同时容纳40名学生进行实验,150平方米比较合适。

2、实验室主要设备列表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

1服务器1iBmSystemx3650m4(7915i21)以上配置

2服务器1iBmSystemx3100m4(2582i18)以上配置

3服务器2iBmSystemx3250m4(2583i15)以上配置

4工作站40酷睿i53.2GHz/独显/4G/19LCD以上配置

5交换机1思科wS-C3750X-24t-S以上配置

6交换机2H3CS5120-28p-Si以上配置

7光纤模块4H3CS3600以太网交换机SFp模块

8路由器2思科3945/K9以上配置

9无线路由器2思科精睿wRVS4400n以上配置

10桌/椅45学生上课使用

3、实验室主要耗材列表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

1仪器柜1存放网络耗材及相关工具

2压线钳12制作各种水晶头

3测线器6检查网络的导通情况

4万用表2检查电压、电流值的大小

5水晶头55盒RJ45接口水晶头

6网络2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使用废弃网线)

7十字螺丝刀10安装设备使用

8线槽备有3种类型以上

(三)引入仿真软件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引入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将大大地解决了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受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等问题。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真实网络实验室的补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当前,学校采用较多的计算机网络仿真软件主要有Ciscopackettracer、gns3这些价格低廉、使用效果较好的软件。另外,商业软件opnet也是一款较好的仿真软件,但价格比较贵,一般不建议学校购买。学校选用Ciscopackettracer免费软件,学生可以安装在自己的pC机上,即可将网络实验室搬到自己的宿舍,也可搬回自己的家。这样,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学生开展网络实验的环境问题。

Ciscopackettracer辅助学习工具是由Cisco公司,主要包括(1)支持多协议模型;(2)支持大量的设备仿真模型;(3)支持逻辑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设计模式;(4)可视化的数据报表示工具;(5)数据报传输采用实时模式和仿真模式,使用用户能对抽象的数据的传送具体化。可通过拖曳方法直接建立网络拓扑、允许学生实现ioS子集的配置、查看数据包的处理过程等,为初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模拟的网络环境。【2】

按以上要求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符合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易于开展相关的课程实验。

四、高职类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1、从数据通信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不同通信媒体连接的、物理上互相分开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将所要传输的数据划分成不同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处理的系统。【3】主要的教学材料有双绞线、光轴电缆、光纤和无线路由器。其中主要介绍双绞线的特性和制作方法,如568a、568B的制线标准及连接设备的要求。最后,使用交换机及所制作的双绞线,将若干台计算机从物理上连接起来,最终实现简单的局域网组建实验。共使用6个学时完成以上2个实验的内容。

2、从局域网的参考模型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及oSi参考模型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层组成;该体系结构属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选用的教学内容主要有oSi参考模型FLaSH动画、网络数据传输FLaSH动画、网卡、3台计算机(安装有windwos2003服务器操作系统以上版本)、交换机。学生可通过模拟动画,感性认识计算机数据在网络中的工作过程,通过对计算机通协议的安装与调试,实现网络互连。共使用8个学时完成以上4个实验的内容。

3、虚拟局域网的构建技术及网络设备的管理

虚拟局域网的构建技术主要是对交换机的应用,即需要充分理解交换机的虚连接和转发功能。实验的要求主要是实现网络数据的存储转发、切入法、改进型切入法及Vlan虚拟工作组的应用。选择的主要教学材料有交换机(如两层、三层的交换机)、交换机命令列表、路由器、ip地址分配器、数据包转发过程FLaSH动画。学生通过学习交换机的有关命令的使用方法,进入交换机内部,实现对ip地址的规划、虚拟局域网的构建,并实现对各种网络连接设备进行远程的管理。共使用12个学时完成以上4个实验的内容。

4、网络应用系统的搭建方法及管理

主要是Ftp协议、iiS的安装。选用的教学材料有3台计算机(安装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如UniX、winDowS等)。主要实现动态网页服务、数据库安装及内容管理系统(CmS)应用、网络应用层协议分析和验证等。共使用6个学时完成以上2个实验的内容。

五、学生实验报告及实验效果评价

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是学习效果的最好评价。一份完整的网络实验学习报告完全能反映出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该实验,那么,该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实验材料准备;2)实验过程运用的方法;3)实验过程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5)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答;6)实验总结及评价。

六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实验的过程中应采用易懂和操作性强的教材,多选用实物教学,注重实用性的实验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很大的提升,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实践证明,笔者在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以上方式进行教学,确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参教文献

[1]黄嫦娇.从高职教育目标出发探讨高职专业建设的要求[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6)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篇10

关键词:校园网;无线网络;无线校园网;协议标准;移动学习;教学资源

引言

美国率先在大学启动了无线校园网络,从1990年发展到今天,无线校园网已经成为各大院校网络建设的发展方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便携式、可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使广大师生对无线网络越来越依赖,对于各大院校,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硬件建设的必备及教学改革的关键支持技术。

有线校园网的不足

校园网的建设是以光纤为主干,覆盖全校的宽带网。一般是以教学楼和办公楼为单位,各信息点分布在各楼的每个房间,在校园内上网必须将终端设备通过网线连接到相应的信息点上。这样的有线网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网络接口的位置固定

有线校园网,网络接口即信息点在综合布线时已固定好位置,利用计算机终端设备上网时,设备必须在网线能连接上的位置。然而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广大师生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在图书馆、教室的任何位置,甚至在走廊上、操场上,有线校园网已远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2.网络接口的数量有限

有线网络端口的数量是有限的,有网线接口的地方可以上网,没有布线的地方就不能上网,上网的数量受信息点多少的限制。而无线校园网易于扩展,根据需要,无线网络可以以多种配置方式满足几个到几千个用户的容量。

建设无线校园网的必要性

1.现代化教学需要

现在各大院校都开展了网络化教学,许多课程的课件都要通过访问页面来获取。广大师生都希望能有更便利的条件访问校园网上提供的各种资源,学生尤其希望在任何地点都能访问课程主页和课件资源,并进行提交作业等操作。

2.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无线网是在网络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无线网络是利用无线电波来实现与终端位置无关的网络数据传送系统。无线校园网可以让师生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利用计算机上网,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支持下,利用手机上网获取信息已成为发展方向。有了无线校园网,学生可以方便地登录校园网获取教学资源,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

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技术层面的革新,还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教育理念的深化,教育资源的重组。

无线校园网的技术支持

无线校园网是在有线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的,是对有线校园网的拓展和延伸。构建校园网的目的是为网络教育和移动教育服务,目前无线网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1.采用ieee802.11系列协议标准

ieee802.11协议即载波侦听多点接入/避免冲撞(CSma/Ca)。最初的ieee802.11标准逐渐在更新,现在正在采用的标准有:ieee802.11b、ieee802.11a、ieee802.11g及ieee802.11n等。ieee802.11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载波侦听查看介质是否空闲,另一方面通过随机的时间等待,使信号冲突发生的概率减到最小,如介质空闲则优先发送。ieee802.11b/g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平滑连接,并能与现有的有线网络、资源进行良好的兼容和整理合。

无线网络协议标准还有其他协议,如无线质量保证协议:ieee802.11e;无线接入点漫游协议ieee802.11f;动态频率调整与信道调整协议ieee802.11h;无线链路安全保证协议ieee802.11i;以太网传输供电协议ieee802.11af;基于逻辑端口的认证协议ieee802.11x。

2.硬件设备

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的技术发展到现在,硬件设备的功能及特性完全能够满足构建网络的需要。构建无线网络的硬件设备主要有服务器、核心交换机、poe交换机、无线路由器,在选择这些设备时,主要根据网络的规划要求确定各设备的型号及性能,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是选购的设备是否安全、稳定、可靠;管理维护是否方便、易于扩展。

无线校园网应用

校园网是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无线校园网是真正意义的校园网,它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对原有的有线校园网进行了最大的延伸,构建无线校园网主要是为网络教育和移动教育服务的。

1.服务网络教育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共享

这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也是校园网的基本应用。现在高校的许多教学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的选择、作业的提交、教学课件的下载;教师通过网络上传课件、课程要求、布置作业;广大教职员工通过网络进行办公、了解学校的各种公告及新闻;教务处通过网络教学信息、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等。有了无线校园网的支持,以上所进行的各种应用都变得灵活方便,随时随地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资源的使用率有了很大提高。

2.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无线校园网提供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连入internet,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上网,不仅能浏览、使用学校网站的信息资源,还可以轻松进入internet,更大范围地使用网络进行各种活动,如查找网上的其他学习资源、登录BBS、利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网络购物等。无线校园网给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校园内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移动学习指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利用笔记本电脑,配置无线网卡,在校园内任意位置可以随时上网,获取网络资源,这是建设无线校园网的初衷;二是随着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已成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笔记本不一定随时都在身边,但手机可以随身携带,由于手机上网的时间受流量的限制,且速度较慢,有了无线校园网,师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只要一有需要就可以连接上网,这样就真正实现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无线校园网促进教学资源形式的改变

随着各类多功能便携式、可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学生对移动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主要是教学资源容量的要求,即教学课件要小而精,易于下载、易于网上阅读。目前,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成为各大院校教师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原来的教学课件一般以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准,课件内容多、容量大,教师上传速度慢、学生下载慢、网上阅读占用时间长。而微课程是以3~5分钟的视频完成一个基本的知识点的讲解,视频时间短、容量小,学生下载方便、网上观看直观。微课程教学资源形式的形成,满足了学生对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需求,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