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预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54

公司财务预警篇1

关键词:财务预警

一、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受外部环境改变和内部经营机制转变的双重影响日益明显,财务风险便成为其必然产物。财务风险处理不当是诱发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司财务预警管理体系尤其必要。

二、财务预警管理的理念、方法

公司财务预警管理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为经营者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经营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利用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及时向经营者示警,并督促经营者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三、实现方法

(一)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预警体系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我们以针对性、全面性、动态性、可行性为原则,主要建立以下两种模式:

1、单一模式。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我们根据公司经营管理需要和财务活动特点设置以下几方面内容:

(1)财务报表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将各期有关指标的实际数值与相同指标的历史数值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财务报表。通过按绝对数编制和按相对数编制两种方法,评价、预测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演变。

(2)财务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同一时期财务报表中两项(或多项)相关数值的比率,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用的财务比率可分为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三类。从多方面详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

a、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财务指标。

B、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等财务指标。

C、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

D、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财务指标。

企业良好的盈利、偿债、营运以及发展能力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通过行业平均数值和企业历史数值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各财务指标的警戒数值。当上述指标达到预先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不同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评价。

2、综合模式。单独使用某个财务分析指标或财务分析方法,结果直观,但有时会掩盖一些企业经营中的实质性问题,有时不同的财务比率反映的情况相互矛盾,很难作出综合全面的结论,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元分析法。

这里介绍一下适合制造业分析的altman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它以建立5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0.99X5

其中:Z一判别函数值;X1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一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得到一个综合指数。一般认为当Z值大于2.67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忧;当Z值介于2.67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参考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弥补了单一模式的不足。

(二)定期分析,及时预警

建立了预警体系构架,更需要做好实时分析,真正、充分发挥预警作用,为公司决策层及时预报财务经营信息。在实际运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准确把握预警报告的结构和层次。财务预警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会随决策层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2、预警分析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提供真实可信的预警信息。

四、管理效果

公司财务预警管理实施以后,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一)信息收集。通过收集与公司经营相关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二)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管理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公司财务预警篇2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 财务契约 公司财务治理

一、引言

公司财务治理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配置公司的财务控制权,使利益相关者通过编制、呈报或审阅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途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杨淑娥等,2002)。财权的配置是通过签订一系列企业契约实现的,包括企业股东之间的股东契约,债权人的信贷契约,经营者的报酬契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等。广义上公司财务治理范畴包括了涉及财务运行事务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一切事项,财务危机预警也不例外。所谓财务危机预警,即将某些财务指标的异常运行状况转化为危机信号提供给公司的决策者或投资人,使其迅速做出调整,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在财务实践中,公司为了降低或者规避由财务危机带来的可能财务危机成本,建立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据以调整公司的财务行为。

财务危机预警是公司财务治理的一种手段,是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约束与控制以保障其权利的一种约束机制(张先治等,2005)。财务危机预警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作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借助有效的财务与系统管理工具,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分析预警机制,将企业可能面临经营或财务危机风险预先报告给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人,并促使其提前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由分析并预警、预警信息传递、预警信息检验与原因分析、预警信息处理、排警信息反馈等子系统构成。笔者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公司内部的财权配置以及各种财务契约的设定是否合理是使财务预警系统能否有效发挥的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否真实,模型输出结果是否真实可信,以及财务预警信息向企业的哪个相关利益主体提供“预警”,预警信号是否受重视并能否据以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等,都是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础。

众多研究已经表明,陷入财务危机中的公司大多为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公司,财务危机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常常不如正常公司合理(姜秀华,2002)。Claessens.Djankov和Lang(1999)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亚洲金融危机和大量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姜红珍等,2005)。陈良华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指标纳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得出了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公司财务困境的原因的结论(陈良华,2005)。陈燕等通过对2001-2004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得出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概率均有显著影响(陈燕等,2006)。韩臻聪认为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由公司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股东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韩臻聪,2006)。王玉文将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是公司内部产生财务危机的基础原因(王玉文,2006)。

以上研究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没有从财务契约、财权配置制度、公司财务治理结构设计等方面就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环境进行理论探讨,进而分析如何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本文从探讨企业内部的财务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的关系入手,以设计制度化的契约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应用提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传递系统,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只有契约制度上设置合理,才能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传递通畅,从而使管理层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二、财务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所谓财务契约,是指能够确定公司的各种利益主体基本关系,明确落实各自的财权归属,避免利益冲突,使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约束与制约状态的治理手段。这些契约主要包括股权契约、报酬契约、信贷契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从经济学角度看,财务危机预警既是对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的未来索取利益将要减少的提示,也是揭露公司财权控制人不当财务行为的手段。因此,如何避免不当财务行为发生者通过操纵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掩盖公司潜在财务危机,阻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有效性,就必须通过设计相应的财务契约,以保障财务危机预警信息真实可靠并能够有效处理。

(一)股权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落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普遍表现为“一股独大”,且处于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者企业内部关联交易等行为掏空上市公司,并最终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与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公司内部股权契约不完备性有极大的关系。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设立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其主要内容通常包含在各种公司法规、章程和证券监管法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更多的公司经营事务的知情权和控制权,也更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财富以获得最大的控制权收益。因此,即使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现了潜在的财务危机,也极可能由于财务控制权的不均衡分布使预警信息失真或失效。因此,公司股东之间的财务契约除了常规条款之外,还需要额外条款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在股东内部透明化,避免大股东操纵预警信息,牟取私利的行为发生。通常额外条款有:一股一权,股东只享有其拥有股份数的投票权;股东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财务预警信息报告部门要具有独立性,预警指标的真实性要先经外部审计部门独立审计,预警信息要同时发送给各个股东;规范关联方交易并将所有的会计处理方法统一化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在财务预警信息披露以后,要向所有股东公开导致潜在财务危机的不当财务行为并进行调整。

(二)报酬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报酬契约指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签订的明确公司经营者权利与义务的契约,规定了管理者工作业绩良好时得到的报酬,以及业绩表现很差或出现不良行为时将受到的惩罚。由于公司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可以直接干预,如对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事项披露时间和内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等进行控制,因此,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很难对管理者的财务控制行为进行监管。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将在股东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这就产生了成本,并且由于其对经营情况掌握的直接资料,而更容易对财务情况进行控制。《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及薪酬状况综合研究报告暨中国企业股权激励状况综述(2001年)》显示,高管人员的报酬水平与公司业绩指标的相关性总体上不显著(潘

秀丽,2002)。由此可以看出,经营者往往不是努力提高企业业绩,而是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利润操纵扩大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只是管理者的财务行为和业绩表现的一种最末端的检验。因此,为了能使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作用,报酬契约中需加入以下条款: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以后,经营者需向股东及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原因分析报告,并由外部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审查;经营者占据股份数目不得超过股权激励标准的5%,董事会有因为经营不当而惩罚或罢免管理者的权力;限制管理者进行内部关联交易;制定多维度的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经营者要定期向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在财务危机警示信号被排除以后,经营者要向董事会做经过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过的管理调整报告,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实行会计管制。

(三)信贷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尤其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公司股东一般倾向于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而债权人则更希望风险小的投资项目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李明辉,2006)。因此,在财务危机发生时,债权人往往是最积极的外部力量,要么会支持公司破产清算,要么会紧密关注公司对财务危机的处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是债权人确保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利工具。故在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关于融资等相关问题签订信贷契约时,就需要一些附加条款:财务危机系统的预警信息要及时送到债权人手中,债权人有处理措施的知情权;限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借款目的和用途一致;定期向债权人提供经过独立审计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计算口径和会计方法要统一透明;债权人有权定期到公司收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信息。

(四)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是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工人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这些主体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企业,同时相应的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除了需要完善公司的股权契约、报酬契约和信贷契约以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完善以公司员工、供货商和政府为代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实践表明,公司的员工或供货商等利益相关者,对即将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具有较强的信号敏感性,一旦出现危机信号,员工会采取提前离职,供货商会采取撤货或撤资等行为以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因此,将以员工、供货商等利益相关者纳入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契约,既可以使公司的财务预警信息更具全面性和前瞻性,又能避免危机信号出现后的利益相关者的倒戈行为使公司财务危机加速恶化。而对于可以实施外部财务治理的政府来说,其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方式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直接参与包括直接对公司进行财务检查或者是委托相应的监管部门或审计机构进行监督等;间接参与包括制定出各种约束公司投融资活动的法律法规,如要求统一使用能够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的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等。此类条款:允许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作为外部参与者加入到公司的财务预警部门中;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定期向公司反馈预警信息;危机预警信号出现以后,利益相关者具有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的知情权以及提出建议的权力。

三、财务预警信息传递系统的构建与公司财务治理

在财务契约完备的前提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才具有有效性;只有在满足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的情况下,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防止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这就要求公司完善财务治理机制,利用财务契约在公司财务控制活动中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动态控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信息传递系统。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财务预警系统的实施将由独立的财务预警部门来执行,其根据经营者定期提供的企业财务报表,经营投资计划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提供的相关外部信息资料为依据,采用定量的数据模型分析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然后根据相应的财务契约将预警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控股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经营者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做出调整策略,并将其反馈分析报告由外部独立审计机构或相关咨询机构进行审计后提供给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这样的控制机制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预警作用,并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制度基础。

通过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机制建立起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可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准确有效的得到传递和处理,并通过完善相应的财务契约提高了企业的治理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一)规范和明确了股东与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 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的附加股权契约,保证了股东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重大财务事项和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强调了同股同权,避免了“大股东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信贷契约的完善使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信贷契约保证了债权人能够定期获得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避免债权人盲目的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同时信贷契约使债权人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时,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关行动,加强了债权人的财务治理能力。

(二)完善了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委托理论认为,经营者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如追求更高的报酬、在职消费等。可以说,经营者只有在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重合的时候才会顾及所有者的利益,相反,当经营者出现错误损害了企业所有者利益时,经营者必然会操纵会计信息以使自己的责任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不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往往失去有效性。而基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报酬契约则使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不受经营者的个人操控,完善了公司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同时,制定多维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管理层的评价重点放在考察资本是否升值上,使经营者具有更大的管理空间,形成了正向激励。

(三)强化了外部审计监督系统 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强调了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参与性和决策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将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别是重大财务事项尽可能的公布于广大的中小股东,增加了公司决策的透明度,大大减少了公司股东或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滥用公司财权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大量公司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完善,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行业必将迅速发展并成熟,这必然会对提升整体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四)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 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多是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下造成的。因此,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契约的基础上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预警信息并保证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排警,还能够在以制度化的形式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能够保证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各种经营财务决策的有效实施,又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财务危

机预警系统的完善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缺一不可。

四、研究结论

财务危机预警的根本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即使迅速的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征兆,以及根据预警信号找出经营不力的原因,从而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本文将财务预警系统纳入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根据财务契约与财务预警的关系,采用制度的形式将财务预警系统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反馈方法规范化,提高其有效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本文从股权契约,报酬契约、信贷契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的关系入手,分别在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债权人与股东和经营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用契约的形式保证财务预警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有效运作,并基于此构建完善了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传递系统,最后探讨了财务危机预警和财务契约的完善对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的作用。指出建立在完善企业契约的基础上的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明确规范了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完善了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强化了整个行业的外部监督系统。财务危机预警与公司财务治理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财务危机预警有效性的需求使公司财务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备化,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将是公司避免财务困境的必要条件。

本文对财务危机预警、财务契约和公司治理三者关系的探讨是建立在国家法规、公司内部财务契约、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三方面协调监控上的。这不仅要求国家要逐步完善相关企业外部审计和监督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和约束外部管理咨询公司或审计机构的发展和运作,鼓励会计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并在法律层面上保证其独立性。同时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清查破产制度;同时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利用法律手段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备的财务监控体系以及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传递系统,并使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

朱春梅(1971-),女,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计划财务处经济师

蔺玉(1982-),女,河北邯郸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锐(1981-),女,四川乐山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良华、孙健:《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来自上海股票市场的证据》,《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2]陈燕、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当代财经》2006年第5期。

[3]冯根福:《中国公司治理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经济学家》2006年第3期。

[4]姜秀华、任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预测》2002年第3期。

[5]姜红珍、张明燕:《关于企业财务失败现状及成因分析》,《财会通讯》2005年第2期。

[6]李明辉:《公司治理全球趋同:问题与纷争》,《经济评论》2006年第1期。

[7]王玉文:《企业危机成因探析》,《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2期。

[8]潘秀丽:《业绩衡量标准与管理人员报酬契约》,《会计研究》2002年第7期。

公司财务预警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义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内容的分析,利用实时发生的财务数据和规定的数据化管理标准,将企业可能出现的潜在危机提前预知企业经营者或有关利益相关者,并通过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分析,提早采取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

1.监管部门未作明确规定且证券市场并不完善

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进行监管,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披露,但对实行特别处理、暂停和终止上市的公司预警监管,还没有出台规范性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建立时间不长且发展缓慢,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还不够合理,一些相关的企业破产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都影响着对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

2.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

如今,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用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公司经营者没有树立危机防范意识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现象,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且企业也很少面临破产的危机,所以管理者对企业的破产机制不够重视,在进行相关决策时也就很少主动运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3.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财务预警系统不受重视

过于集中的持股比例、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所有者缺位是我国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势。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管理者缺乏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见性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判,因而造成对财务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有些企业并未对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造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预警系统的要求,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4.会计信息失真制约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实施

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逐渐分离,委托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出现,信息不对称在委托人和人之间普遍存在,道德风险也就随之产生,因而上市公司管理层有机会操纵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也使有关方应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不高。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1.预警组织机制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运行机制的运转效果和预警体系功能的正常、充分发挥,都受预警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的影响,同时预警组织机构应独立开展工作,不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对企业管理层负责,以保证财务预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预警组织机构的职责是负责预警目标的确定、预警方案的研究、预警情况的汇报,并据此讨论制定预报的类型、内容和对策方案,及时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建立预警组织机构时,要确保能够有专人落实财务预警工作,且不受其他组织体系的干扰和影响。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将预警有效地融合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警报、矫正与免疫的作用。但新系统并不是简单的结构重组,而是建立在原有财务管理系统之上,其在结构与职能的分配上都发生了变化。

2.预警信息机制

预警信息机制是通过提供信息以支持财务预警,主要是在搜集、传递、处理与评价等方面对财务预警信息制度的规定,其首要功能是为预警行为主体实施预警行为提供所需信息。但光靠利用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以无法满足现代预警管理的需要,从目前来看,企业可考虑修正现有的信息系统,增补一些信息使企业财务风险大小表现的更加明显;从长远看,也可通过与原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自行开发和建立一个专门的预警信息系统,以形成一个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因为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的建立需要分析大量的系统资料,所以,公司应建立高效的收集、传递、处理信息的机制。

3.预警管理机制

预警管理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最后一个机制,包括日常控制和危机管理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日常监控系统的实施过程,控制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警兆,使其体现出来的警兆数值不超过危机预警的警戒值,若发生则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以防范;后者则主要是指专门的预警组织在危机发生以后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以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

与财务预警组织机制和信息机制一样,作为一个运行过程,要使财务风险达到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就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如:加强对危机认识的教育,树立危机意识,定期进行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搞好企业财务控制等。

4.危机处理机制

危机处理机制,是在已经发生财务危机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高危警情是其处理的主要内容,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职能不同,它是一个反应快速的管理机制,能够使财务危机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进而避免企业最终走向破产清算的境地。由于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的发生又存在突发性和灾难性,这就使得我们不可能在面对任何财务风险时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中的一部分财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财务危机的爆发,要化解财务危机,就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所以,拥有一套全面化、系统化的危机处理组织对企业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具体的业务流程有: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应急分队,迅速开展统一、公开的信息活动,迅速调查财务危机事件、对财务危机进行积极应对,财务危机善后处理,财务危机总结等。

四、小结

综上所述,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机遇。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充分认识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强化危机预警机制,制定多套防范危机的方案,最终达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宏洲.财务危机预警的Z计分模型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28).

公司财务预警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9日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一)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量化财务指标分析,结合经济环境及企业管理状况进行预警的能力不足,分析效果有限。财务风险是一个动态概念,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十分繁多,如果仅仅依靠可量化的数据分析,那么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系数必然增加;四是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不健全,应对处置工具有限。

(三)财务预警机制信息库建设工作上存在不足。一方面是信息库数据来源较为单一,大部分数据来源为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缺乏较长时间相关交易处理信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以及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等信息源;另一方面是信息库的信息资料实时更新不足,缺乏必要的、及时且有效的维护与更新。限于人员和技术缺乏,上市公司往往借助外界力量维护预警软件系统,导致已经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难得到及时维护与更新而成为空架子。同时,财务预警系统往往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其构建和使用往往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及时反映实际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不高。

(四)财务预警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符。财务预警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预警机制实施的成功与否。但由于利润考核导向、人力资源紧张等普遍因素影响,上市公司中往往难以配备、配足财务预警专业人员,兼职现象普遍,财务预警人员存在专业水平低、专业技能不强、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提高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效果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架构。首先,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从财务分析中独立出来,根据清晰的岗位职责、流畅的沟通渠道、有效的合作机制的原则,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负责财务风险数据收集整理,并根据专业的方法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监控财务运行情况,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机构基础;其次,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从组织上、经济上明确划分风险责任,给予风险管理者应得的利益,调动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积极性,提高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

(二)优化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对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改造,包括信息系统维护、财务风险报告、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评价及改进、通过流程的完善等等,使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运行顺畅。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监控和报告流程中,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作用,为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基础。通过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实现财务管理有据可依,有序管理,严格监控,信息有效。

(三)构建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一方面在指标体系构建中确保指标包含不同类型的关键财务指标,包括能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投入资本回报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包括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营运能力指标,包括股东权益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现金流量信息指标,包括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同时,在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尽可能将范围扩大,使更多的指标进入到预警体系和模型中,如未流通股份数比例、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董事会独立法人占比、董事、监事及高管人数及薪酬总额比例等公司治理相关因素等;另一方面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将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同我国的具体情形相结合,从单一变量模型向多变量模型转变,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信号,确保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萌芽阶段就能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四)加强财务预警机制信息库建设。信息库数据的来源既要包括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也要包括较长时间内各种交易的处理信息、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以及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等各种公司内部各类信息源。同时,保证信息资料实时更新,数据及时有效,提高信息库的系统性、预测性、动态性以及实效性,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和财务状况的分析及监控提供原始数据。

(五)时刻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加强日常监控。上市公司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需要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发生资源的流通方能产生效益。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做到知己知彼才有机会生存和发展壮大。而且行业环境的变动对经营者战略决策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应加强对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当有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及时提醒管理层预先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尤雨佳.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公司财务预警篇5

本文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入手,.剖析了我国企业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一、财务危机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概述

(一)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Financial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distress)或“财务失败”(Financialfailure)。国外学者对之有不同的定义。比弗(Beaver)将破产、拖欠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奥特曼(altman)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进入法定破产”。罗斯(Ross)等则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一,企业财务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任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从定义上来看,他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集中关注企业的资不抵债,都是从现金流,而不是会计流的角度来下定义的,差别只在于是否将违约视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在实际研究中经常混用。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义尚属探讨阶段,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另一种观点认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或是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一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论述的。

二、我国企业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现状

我国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还不是很完善,目前财务预警系统只注重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统计、财务指标的筛选、检查和财务模型的计算分析等一些量化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在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有效整合

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大多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往往自成体系,或仅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仅仅利用会计信息而很少利用其他的业务信息,这种缺乏业务信息支持的财务预警信号的准确性不高,时效性也较差。

2.忽视了定性方法在财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财务风险评估是测量、判断财务风险大小的活动过程。当前,比较常用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单一指标模型、Z分数模型和F分数模型等。这些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经典数学评价方法。经典数学评价方法的特点是精确性,而财务风险高低实际上是一个模糊概念,单一的定量分析可能与现实相矛盾。现代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这些非量化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忽视定性方法和非财务指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不准确。

3.忽视现金流量指标的运用

完整的财务状况一般包括:企业资产质量及规模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盈利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目前财务预警模型在变量选择上,应用最多的是资产负债率、营运资金负债总额、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这些变量均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用来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资本结构和盈利状况,而现金流量指标的运用较少,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动状况的评价,从而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4.警示功能单一

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具备信息收集、预知风险和控制风险三种功能。当前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找出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指标,与事先设定的临界标准比较,以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即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发现问题、预示风险,却不能控制风险。

三、对我国企业公司建立现代财务预警系统建议

1.增强利益相关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无论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是个别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其发生和蔓延都与利益相关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有关。因此,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最大限度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以及保证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

2.力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

财务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基础上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和及时,直接关系到公司财务预警的质量,并影响财务预警系统职能的发挥。这不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严格遵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职业道德,还要求公司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内控失效将导致信息失真,从而使财务预警分析变得毫无意义。

3.协调财务预警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企业公司是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者应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公司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而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信息集中、反馈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预警的作用。

4.完善社会评估机制。

目前,我国社会评估机构还不健全,权威性的民间评估机构甚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应加强对社会评估机构的管理,提高评估人员的技术、责任和素质,使企业公司能借助社会评估机构所作的权威性结论,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本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CoSo制定.方红星等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春生,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田高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管理机制探讨[J],会计之友,2004(1)

[4]贾明琪,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模型及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5)

[5]胡文萍等,企业财务分析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公司财务预警篇6

【关键词】Z-score;logistic回归模型;财务预警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存在着过度进入、过度开采的问题。一方面导致产能过剩,资源配置状况不佳,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环境的破环,巨大的负外部性使企业的治理成本大幅攀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又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财务风险一直是企业、投资者乃至政府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煤炭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财务问题不仅威胁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会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甚至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只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研究,才能提前识别风险,从而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风险,最终降低甚至消除其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研究,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总体来说,可概括为单变量预警和多变量预警研究。其中,Fitzpatrick(1932)提出的1元判定模型是最早的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以19家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单一财务指标将样本公司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类。而altman教授(1968)则提出了著名的Z-score模型,是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的典型代表,是用于评价各类企业的财务风险。之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人员引入Logistic回归方法。1980年ohlson首次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中运用Logistic方法,张紫娟等人就采用Logistic模型构架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Logistic模型的预测成功率达到70.82%,其对于煤炭上市企业财务预警具有较强的预测性。随着技术进步,Bp神经网络模型也逐渐应用到财务预警领域。郭毅夫等就采用了20个指标,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创新型上市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总的来说,财务预警模型多种多样,都有其优缺点,本文首先应用z-score模型对煤炭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了解整个行业状况的同时,对Z-score模型效果进行检验。其次,应用logistic模型与Z-score模型做对比,以此确定哪种模型在煤炭行业的预警效果更佳。

二、Z-score模型的构建

Z-score模型由altman教授提出,通^选取5个重要的财务指标,赋予各个指标不同权重加权计算出Z值,进而根据标准临界值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具体指标如下表一所示:

总体来说,Z-score模型从企业多个方面选取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资产规模、流动性、获利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Z值与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呈负相关,Z值越小,企业越有可能产生财务危机,也就越容易破产。

1.数据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共15家上市公司,其中3家St公司,分为为St大有、St山煤及St云维。由于财务风险是一个长期的影响过程,故选取危机发生前3年即t-3年的各项衡量Z的财务指标,赋予各个指标不同权重加权计算出Z值。具体数据来自于锐思数据库。Z值计算结果具体如下表二:

2.描述性统计

运用spss软件对这15个样本企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煤炭行业在2014年至2016年的Z值变动情况。其Z值普遍偏低。从上表二也可以看出,2014年处在破产区的共12家,2015年11家,2016年11家。表明整个煤炭行业近几年财务状况并不理想,煤炭行业不景气持续加剧。2016年云维和金瑞矿业Z值偏高,主要是由于x4指标导致,公司总市值及负债合计数变动较大。

3.Z-score模型检验

对于3家St的企业,在用Z值模型进行检验时,山煤国际、河南大有可以得到很好的预警,山煤国际t-3年Z值均处于破产区水平。而河南大有2014-2016年Z值持续降低,而云南云维2016年Z值得突然攀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会计数据失真,企业存在违规操作导致。另一方面,可能是模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综上,Z值模型在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准确率达66.7%,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Z值模型并不具有普适性,尤其对于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行业特色,煤炭行业前期投入资金多,周期长,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在应用Z-score模型时有一定局限性。

三、logistic模型的应用

1.数据与指标选取

与建立Z-score模型一样,同样选取这15家样本公司的t-3期数据,其中因变量采取赋值的方式,即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则y值为1,若未发生财务危机,则为零。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以企业是否被st为判断标准。即st企业赋值为1,非st则为0。为了可以综合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主要选取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指标。具体财务指标的选取如下表四所示:其中,X1,X2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X3,X4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X5,X6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X7,X8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

2.描述性统计

对上述所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整个行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其均值达到62.54%,此外,营业收入增长率较低,其均值为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欠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较大。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值为-2.004%,表明所耗费的成本并没有达到很好的利用效果。行业的投入资本回报率也偏低,只有0.628%,盈利能力欠佳。综上,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不理想,面临较大的财辗缦铡

3.模型构建

Logistic回归方法以极大似然原理为基础,是通过似然函数极大化求得总体参数估计量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在Logistic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只取0和1两个值。即y值只取0或1。使用spss对选取的t-3期的财务指标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a.步骤1上输入的变数:[%1:,1:

其中B为变量系数:Se为标准差,df为自由度。根据上表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得到被研究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即:

p=1/(1+e(-y))

y=-0.187X1-0.349X2-1.963X3+53.196X4-0.466X5+0.001X6-0.173X7-0.259X8-11.153

对于预警模型一般认为0.5为分界点,p的取值范围为0到1。即当0.5

4.logistic模型检验

首先看模型的拟合优度,Cox&SnellR平方和nagelkerkeR平方在0与1之间,一般认为越接近1,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其Cox&SnellR平方和nagelkerkeR平方均接近1,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次,对模型的预警识别效果进行检验,从下表7可以看出,在该模型中,对于3家由于财务危机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预警识别率77.8%。而对于其他12家财务正常且未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预警识别率同样高达97.2%。总的来说,整个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识别率为93.3%,这意味着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达到了对于财务预警模型的要求和预期。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并且在使用Z-score和logistic模型进行预警时发现,logistic模型的准确率高达93.3%,要明显高于Z-score模型的66.7%。对于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效果更佳。但是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一,在对logistic模型的样本选择上,由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被违规特殊处理企业较少,仅3家,所以未采取一对一的配比选择样本。其次,在对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选择上,考虑到数据的方便的可获得性,未考虑企业管理水平,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生命周期等可能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指标。最后,文章研究研究财务危机的判定以及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以企业是否被st为判断标准,一方面,st确实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多非st企业同样面临财务危机。由于财务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研究仍然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紫娟.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J],经济论坛,2015.8:67-68.

[2]朱洪婷.基于logistic模型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应用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5.1:228-229.

[3]游达明,刘亚庆.Z值财务预警模型在交通运输业的修正与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5.7:9-10.

[4]何小倩.基于Z值模型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J],时代金融,2016.5:196-197.

[5]杨潇.基于改进Logit模型的电力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会计之友,2017.2:96-97.

[6]宋彪,徐沙沙.基于系统结构模型的大数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J],会计之友,2017.4:95-96.

[7]刘开瑞,弥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Z-Score模型应用及修正――以“香梨股份”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1:711-712.

公司财务预警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乃至破产的情形越来越多,因此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的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财务预警研究理论,并对现有的理论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价。

关键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危机成为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信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这些信息构造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财务预警理论是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而产生和不断深入的。“危机预警”思想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果,进入90年代,由于企业危机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危机预警管理。与此同时,财务预警的研究也相应展开。根据研究方法的差异,一般可将这些理论大致分为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两类。

二、定性预警方面的研究

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标准化调查法是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和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死阶段症状”分析法认为: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财务危机实现期,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症状。

管理评分法是美国学者仁翰•阿吉蒂在对企业的管理特性和破产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中,对集中缺陷、错误和征兆进行了对比打分,还根据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大小程度对他们进行加权处理。

我国学者李秉成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

三、定量预警方面的研究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菲茨帕特里克(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他最早发现陷于财务困境的公司的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不同,从而认为财务比率能够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美国学者比弗(1996)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公司财务失败的问题,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定模型。但是单变量模型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美国学者阿特曼(1968)最早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将多个标志变量在最小的信息损失下转换为分类变量,获得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的多元线性判别方程,被称为Z分数模型。我国学者周首华等(1996)提出了F分数预测模型,通过更新指标和扩大样本数对Z分数模型进行了修正。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但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模型假定比较严格,现实中的样本数据往往不能满足其自变量呈正态分布的假定前提。使得结论必然存在令人质疑的成分。其二,在前一年的预测中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但在前两年、前三年中其预测精度都大幅下降。

奥尔森(1980)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其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估计了三个模型,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我国学者陈晓等(2000)以38家St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后多位国内学者也采用类似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进行了研究。

类神经网络模型一般是利用一组案例建立系统模型,该模型接受一组输入信息并产生反应,然后与预期反应相比。如果错误率超过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对权重作出修改或增加隐藏层数目并开始新的学习过程。经过反复循环,直至错误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这时学习过程结束并锁定权重,类神经网络就可以发挥预测功能。奥多姆和沙尔达(1990)开拓了用Bp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困境的新方法,我国学者杨保安等(2002)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较为接近。现实中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预测,但由于理论基础较薄弱,其对人体大脑神经模拟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适用性也大打折扣。

四、浅议国内外现有文献

在财务预警的定性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引起企业危机发生发展的内外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结论能够直接和定量模型结合起来的还不多。从财务预警的定量研究方面看,国内外学者结合各种量化技术,出现了众多的预警模型,但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而笔者认为模型的最根本作用还是得应用到实际中解决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认知需要。

由于财务预警模型的局限性、模型变量的选择方法问题、财务信息失真问题以及非财务变量对财务预警的影响,使得财务预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一时很难得到解决。而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为正确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课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01博士学位论文.

公司财务预警篇8

企业从财务状况的正常指导企业的财务陷入到财务的困境、甚至是出现破产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来讲,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突发性的,具体事例如英国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里森的违法操作造成银行的破产,一般来讲这种财务危机具有以下两种特点:(1)具有突然爆发性;(2)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点。而另一种类型是渐进性的财务危机,这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例如,美国东西海岸的连锁店格兰特公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破产案,在这间公司破产之前的很多年间,公司的财务情况就已经开始逐渐的发生恶化,这种类型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这类财务困境是逐渐发生的;(2)在公司破产前具有可预测性的特点。

1财务困境的概念

财务困境在某些文献中也经常被表述成财务危机或是财务失败。在这些文献中与财务困境相关的概念最早出现的文献是Beaver所写的,在他的文献中曾这样对公司是否陷入到财务困境进行鉴别:上市公司是否破产、是否存在拖欠优先股股利以及拖欠债务。在一段时间以后altman在其所著的文献中曾经这样定义财务困境:企业进入到法定的破产程序。Deakin是这样对财务困境进行定义的,主要就是指公司的破产,以及没有能力偿还债务或是为债权人利益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同一年,Carmichael是这样认为的,上市企业遇到财务困境主要是指在履行义务的时候受到阻碍,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缺乏流动性;(2)权益不足;(3)债务拖欠的行为;(4)缺乏流动资金等。而Ross是这样认为的,对上市企业的财务困境进行定义主要有以下四点:(1)财务失败,也就是说企业在清算以后也没有能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2)法定的破产行为,也就是说企业以及债权人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3)技术破产,这主要是指企业不能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债务合约,支付利息以及本金;(4)会计破产,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账面上出现资金为负的情况,即资不抵债的情况。altman通过对学术界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描述总结出财务危机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1)上市公司经营问题;(2)上市公司无力偿还债务;(3)上市公司出现违约的行为;(4)上市公司破产。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专家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描述基本是统一的,从狭义的方面来说财务困境主要就是指企业的破产,同时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最终形成;然而从广义方面来讲,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主要就是指企业没有能力支付已经到期的债务和费用。

2建设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警系统

预警变量的选择主要是财务困境预警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设计、财务困境预警的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财务困境的概念以及财务困境预警理论均为预警变量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框架。如上文所阐述的,现阶段还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范性的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概括引起财务困境的全部因子,所以在实证研究预选变量的时候不能在理论指导上有系统性的选择,而只能靠财务分析判断或其它标准来选择形形色色的变量,再在经验数据基础之上不断地筛选变量。

2.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从长远的情况来讲,如果一个企业要想远离财务困境,就一定要拥有非常好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的盈利是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信用的保障,同时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所需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通常情况下来讲,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基础越牢固,则这个企业对外筹资的能力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指标的重要标准。

2.2上市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指标

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分析能力是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偿还债务能力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财务困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债务偿还能力可以作为衡量财务预警分析的指标的又一标准。

2.3上市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

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不但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反应出资产配置组合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可以对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组合方式越合理,资产周转的速度越快,则说明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越强、资产运用的效率越高,企业得到的收入以及盈利就越多。这也直接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这时企业就会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已经到期的债务。会大大的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所以,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是衡量分析财务预警的重要标准之一。

2.4粗集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

粗集理论以及神经网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自然的环境下都可以正常的工作。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粗集理论可以对人类的抽象逻辑思维进行模拟,而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模拟形象直觉思维,这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有不同的特点。粗集理论主要是一种对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进行处理的数学工具,在处理大量数据以及清除冗余信息等方面,粗集理论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这一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在机器学习的数据处理、规则生成等方面。

神经网络的方法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学生能力,神经网络的方法主要应用在对数据进行分类以及预测中,并且这种应用的精度很高,相对比与经典的统计方法,主要却别是,这种神经网络的方法主要应用在小样本的数据分析中,并且可以不需要满足正太分布的要求。

公司财务预警篇9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一、基于可持续成长下的财务驱动模型

虽然就目前企业的发展来说,增长属于企业竞争的一种表现,但是企业如果过分追求增长,没有忽略了资源和成本的问题,就会容易造成财务资源发生短缺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是破产。对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不仅仅要从营运资金的管理考虑,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加大而使资金链发生断裂,还应当多考虑价值增值的因素,确保企业价值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笔者以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财务专业学者罗伯特·C·希金斯提出来的,希金斯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在企业并不耗尽财务资源的前提下,通过销售所能带来的最大比率。为此,对于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假定在资本结构、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设立的。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有:1.企业当前已经拥有并且想继续维持某一种资本结构和目标股利政策;2.企业管理者没有意愿或者不具有发行新股的条件;3.企业意图以市场条件所允许的增长率同步增长。

具体的模型为:SGR=p×a×t×R,其中,p为销售净利率;a为资产周转;t为权益乘数;R为收益留存率。

(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詹姆斯·范霍恩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进行了研究。范霍恩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在预先制定经营、债务和股利发放目标比率的基础上,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年增长率。

1.静态模型

范霍恩静态模型的假设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只能利用留存收益的积累而增加资本;二是企业在过去与未来在资产负债和经营绩效方面是相似无异的;三是企业不存在外部资本筹资;四是对于新增加的利息费用都已经包含在新增的目标净利润当中。五是企业只凭折旧费用就足以维持营运资金的价值。

范霍恩的具体静态可持续增长模型为:

SGR=

2.动态模型

詹姆斯·范霍恩在动态模型中的观点,即在限定的年限内,企业除了要将财务比率进行考虑外,还应当对筹集权益资本和支付股利问题等考虑在内。并且引入了基期销售额So和基期股东权益eo的相关概念,范霍恩静态模型的假设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允许股东在一定会计期限内出售普通股;二是股利分配政策是由公司所愿意支付绝对数量的红利而决定的;三是销售的增长和权益的增长在整个生产经营期限内存在不平衡。

范霍恩的具体动态可持续增长模型为:

SGR=

其中:eq0为期初所有者权益资本;neweq0为新增资本数额;Div为年股利的绝对数量np/S为目标销售净利率;D/eq为目标债务/权益率;a/S为目标资产/销售率;b为目标留存收益率。

二、可持续发展下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现状

(一)忽视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特色指标

在当前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对于煤炭产量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增长过快的现象,但是存在一个不平衡的情况就是,虽然煤炭上市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支出中在其所有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公司在财务预警分析中,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与收益进行过多的考虑。

(二)忽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

在煤炭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水平指标往往容易出现失真的问题,而现金流量指标就恰恰是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一项,因此,忽视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就无法保证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没有恰当地使用资产负债率

根据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一直都有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偿债能力较低等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资产负债率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我国对于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并没有重视资产负债率的地位,也没有将其进行修正,因此对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结合了动静指标的运用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近几年来,工作有所进步的就是结合了动静指标的运用。当期绝大部分煤炭上市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模式向规范管理与决策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也通过加强利用电算化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将静态财务指标和动态财务指标结合来综合考虑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情况,便于财务预警工作的开展。

(五)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欠完善

基于当前财务预警系统只是在财务风险和预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地控制风险,除此之外,也不能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所作出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矫正,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欠完善。

三、对于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煤炭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在扩充公司业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忌不能盲目扩大公司的规模,忽视财务风险的存在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注意实行多元化的管理。同时,在煤炭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强化其业务能力,对于提高煤炭上市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煤炭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

鉴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在现金流量管理上存在缺陷,因此,加强其现金流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煤炭公司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上,可以采取集中调配的方式,常见的手段有:对于每一个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的收入都应该统一上缴,然后再通过公司总部进行统一划拨。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各个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之间的往来核算,做好现金回收工作,另外,还应当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机构合作,确保公司现金流量的安全。

(三)加强煤炭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

煤炭上市在发展其多元化产业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预防投资风险的产生。基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首先就要严格按照国家在进行投资管理与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将所有重大投资项目与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审批。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还应当要根据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自己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投资决策。

(四)严格遵守对外担保审批制度

针对对外担保所存在的问题上,煤炭上市公司应该按照规划来追踪其担保对象的相关财务信息、经营状况和信用问题都要了解清楚,在一定情况还应当进行反担保。另外,如果是集团公司的话,那么属于集团公司外部的企业就不应该为之提供担保,而对于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应由财务部门、法律部门等共同来进行审批;同样,其下属公司对外投资利用的资金,集团也应当不再为之提供担保,对担保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下属公司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于文华,岳焱.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预处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1(04).

[2]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02).

公司财务预警篇10

(一)规范理论。规范理论由两种财务模型组成,第一种模型为期权定价模型,第二种模型为赌徒破产模型,其中,赌徒破产模型又按照是否与外部资本市场衔接分为两种模型,其一是不具备外部资本市场条件的赌徒模型,其二是由前者放松资本市场假设而得到的模型,这也符合了学者研究的一贯方法,循序渐进地放宽限制的条件,从而将模型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以便适应更多的需求。首先,期权定价模型把负债经营公司进行证券化,所有权归属于债权人,同时股东将在公司债务价值低于公司总价值时使用看涨期权,所谓的看涨期权实际上是指以证券为标的物的附加值。公司重组或者破产的直接因素是公司价值与公司负债,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公司的期权价值,因而期权定价是尤为关键的。其次,假设公司不能够在证券市场中进行资本筹措,从而使得公司不具备外部资本市场,排除了资本市场因素的干扰,同时在现金流方面,公司正负现金流的概率都是存在的,只是数值不同而已,如果负现金流过多,那么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公司净资产清算价值、现金流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公司破产或重组的概率。在前面赌徒模型的基础上,将外部资本市场的条件进行考虑,同时保持其他的因素假设均相同,那么赌徒破产模型就得以完善,由于外部资本市场的空间较大,信息量较大,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模型的适用范围,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影响因素上与前者略微不同,将公司净资产清算价值替换为公司价值。规范性理论对于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让学者有理可循,从而进行实证研究。(二)实证理论。在理论范畴内,实证理论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数据的及时性、统计工具的科学性、工作的效率性较之规范理论均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更多的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较多地使用实证理论。在财务预警研究中,数据的主要获取方式是通过企业的财报,企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利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方便快捷地得到预测模型,以便信息使用者进行利用。总体来说,财务预警的实证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单定检验法,即用一组数据所确定的分割点来检验另一组数据所构成的样本,从而得出模型的正判率或者误判率;其二是交互检验法,这种方法在单定检验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其充分利用了样本,使得所有样本都参与其中,都可以进行检验,只是这种方法的工作量稍大。以上两种方法的样本分配都是随机的,规避了人为设置因素。两种方法有许多共性:都是利用检验样本与分割点来进行检验,从而测定模型的预测水平;二者均需要进行参数估计,以便得出最优的预警模型。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样本分配的比例不同,前者较为均衡,后者则是一对多的比例,在优缺点上各有利弊,前者工作流程较为规范,工作量相对较少,而后者检验较为全面,但较为繁琐。进入21世纪后,经研究发现,在预警模型的构建中,判别分析法在实践中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进而将神经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研究中,将学习样本定为原始的30个样本,建模的方法选为神经网络法,结果显示样本的错判率仅为5%[1]。另一方面考虑了董事会治理因素和股权结构指标,结果证明非财务变量的引入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正确率[2]。通过研究表明:控股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和董事长兼任情况等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影响显著[3]。运用Logic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两条结论,其一为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与董事会规模的大小是正相关关系,其二为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现象越普遍,上市公司越难发生财务危机[4]。

二、企业财务危机成因

(一)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不久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的亮点是强调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并进行财税改革、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允许民资办银行,这些因素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以允许民资办银行为例,普通百姓可能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到“娃哈哈银行”、“肯德基银行”之类的民资银行,那么这些银行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挑战,国有四大行的挤压、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商的竞争、外资银行的涌入,这些因素势必会对民资银行带来冲击。因此,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值得关心,国家宏观政策对于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二)宏观经济周期影响。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不同国家、时期的经济周期可能具有各自的不同点。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特点是产出和价格的同向大幅波动。在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先后进入所谓的“滞胀”时期,经济大幅度衰退,价格却仍然猛烈上涨,经济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而80-90年代以来的经济波动幅度大大缩小,并且价格总水平只涨不跌,衰退和萧条期下降的只是价格上涨速度而非价格的绝对水平。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目前的欧债危机、后时代金融危机都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现在所担心的是中国可能将会出现滞胀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的生存是非常艰难的,危机也就同时出现。(三)财务投资决策失误。一个成功的投资绝非主观的、盲目的,而应该是经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不断修正而得出的结论,投资失误将可能导致企业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的企业会计账目混乱,管理不规范,偷逃税款,这些都是企业危机的导火索。因此做好财务投资的测算、风险的评估,是决策的基本先行条件,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则显得尤为重要。(四)缺乏预警意识及管理经验。在企业中,有些财务人员由于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经验不足等原因而缺乏最基本的预警意识,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没有考虑到潜在风险的存在,这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这种现象和企业的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对入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职人员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机会,没有进行科学的人员管理,缺乏管理的经验,导致人员流动过大等现象,这都是不可取的。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选用的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选取了2011年和2012年期间首次被St处理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数据具有及时性,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更为贴合实际,同时值得提出的是有很多家上市公司被多次进行St处理,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本文只研究首次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排除了财务舞弊、粉饰报表行为的干扰。为了使样本的范围合理,保证数据时间的连续性,选取了被特别处理公司前三年的数据进行研究,而且由于a股、B股和境外上市公司股票之间存在差异,同一家上市公司在a、B两股之间对外的报表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只将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建模依据,同时剔除了数据不完备公司,以减少异常样本对结果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则,本文随机选取了30家St公司的90个样本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同时又选取了30家非St公司的90个样本作为匹配进行研究,总共180个样本,将公司被St的年份定义为“t年”,被特别处理前一年为“t-1年”,前两年为“t-2年”,前三年为“t-3年”。本文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在初期指标变量的选取上,尽可能将范围扩大,使得更多的指标变量可以进入到研究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指标变量的可操作性,有些指标的收集不完整,则不应予以考虑,国际上的一些有关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需要同中国的具体情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选择传统财务变量指标的基础上,将公司治理方面的因素引入其中,包括未流通股份数比例、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比例。其定义式见表1。在财务预警模型系统的构建中,除了上述的公司治理因素变量外,财务变量依旧是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划分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投入资本回报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保守速动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包括股东权益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包括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稀释每股收益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二)筛选指标

在众多的科学指标中,不是所有的指标变量都可以进行使用,因为这些变量可能具有共线性,一旦变量共线,那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会存在不科学的因素,误差较大,甚至出现错误,对于信息的接收者,如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的判断、分析、预测、决策行为产生误导,使其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变量t值检验法,目的是选择出适合模型构建的最终变量,减小误差,使得模型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变量的范围则是上文提到的公司治理变量及财务变量,共22个,所选用的样本容量为180个。当变量三年中的均值变化较大,差异较大,同时t值的大小处在0.05以下,则基本上可以判定所选的变量较为显著,可以作为财务预警模型构建的最终变量。根据上述思路分析,分别对19个财务指标和3个公司治理指标进行分析,根据能否有效区分St公司与非St公司为原则,最终选取了13个财务与公司治理指标对财务危机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构建。同时利用SpSSStatistics17.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旨在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最具代表性、解释力的指标,来构建预警模型。同时,数据需要在进行因子分析前检验,来判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是否得当,因此,在本文之中采用了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Kmo检验中三年的结果均在0.6和1.0之间,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观测值概率均为0.000,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此结论与t检验相符,综上所述,可以采用因子分析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变量共同度反映了公因子中包含原始信息的程度,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两个变量的共同度在50%左右,其他均在60%以上,表明提取的变量对原始信息具有一定解释力。选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公因子进行提取,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基本原则,主成分由前四个因子组成。原始因子解释方差的比例为35.423%、18.893%、9.025%、7.563%,旋转平方和载入后的因子解释方差的比例为33.202%、18.607%、10.568%、8.527%,这四个因子的累积比例为70.904%,因此可以表明这四个主成分因子涵盖了原始13个变量的70.904%的信息,可以较好地对原变量进行替代,以构建预警模型。随后,需要将主成分与各原始变量组成矩阵,使得主成分因子有更好的解释性,为了让主成分因子之间关系更加明确,将主成分因子进行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因子1在流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三个变量上均具有很高的载荷,这三个变量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同时投入资本回报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两个变量的载荷也很高,他们代表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因子1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对于因子2而言,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股东权益周转率三者的载荷量均在0.800以上,而其他变量的载荷量相差较为明显,所以因子2代表了公司的资产运营能力。由于载荷量的比较是针对绝对值而言,因此未流通股份所占比例的载荷量虽为负值,但绝对值最大,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载荷量虽然只有0.619,但仍属较大值,故因子3体现了成长能力以及公司治理因素。由于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所占比例变量的载荷量较大,因子4则代表了公司治理因素。

(三)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原始回归函数为:S=ln(p/1-p)=a+b1x1+...+bnxn,定义因变量S=1为上市公司被St,S=0为未被St处理,上述函数的p值在0和1之间,代表了事件发生的概率,由于通常临界值为0.5,a为常量,b1...bn代表参数估计值,x1...xn为自变量。因此,将主成分因子带入函数方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三年的预警函数方程,进行上市公司财务预警。B表示方程参数估计值,S.e.表示标准差,wald表示统计量,Sig为显著性水平;exp(B)表示B的幂次方。显著性水平大部分小于0.05,统计量较大,方程的预警效果较好。因此,三年的预警模型如下:St-1=-1.562–6.103FaC1–2.299FaC2–1.468FaC3–2.035FaC4St-2=-0.508–3.614FaC1–1.482FaC2–1.078FaC3–1.695FaC4St-3=-0.602–3.816FaC1–1.827FaC2–1.451FaC3–1.813FaC4在预测效果方面如表2所示,“t-1”年时,S=0的预测正确率高达96.7%,而S=1的预测正确率为93.3%,总计百分比为95.0%,说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t-2”年中,对于S=0有90.0%的正确率,而对于S=1有86.7%的正确率,总计百分比为88.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危机前两年预警模型预测效果较好。“t-3”年时,S=0的预测正确率为83.3%,S=1的预测正确率为76.7%,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计百分比依然保持在80.0%。综上所述,财务危机发生前三年模型预测总计正确率均在80%以上,说明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作用较好,并且时间越接近被特别处理,模型预测的正确率越高,同时,同一会计年度中,S=0的预测正确率均高于S=1的预测正确率,也就是说将非St公司错判成St公司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