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十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十篇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9:03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探讨了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他们除了必须学好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简单的说,就是应该掌握和具备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1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

一般我们认为,逻辑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

1.2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样,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代大学生要想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所有类型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找到工作都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参加招聘考试,或者参加求职面试。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用人单位除了考查必须得专业知识外,他们都将着重考虑求职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一些临场应变能力,归结起来,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毕业考公务员的人数是居高不下,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都要考核考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也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同样的,在各种面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占据优势。所以,我们要让大学毕业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占有优势甚至胜出,那么就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逻辑课程以及一些逻辑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不论什么形式的逻辑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老师讲,是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进行思考。本来开设逻辑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实际上,仅仅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是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逻辑课的主动性,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听老师讲了以后,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2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检查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145-02

由于高考的存在感十分强烈,高中教学更多的是面对着这个强大的目的开展,因此便忽视了最直接的教学育人的目的。教学育人除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明显表现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数学学科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现实数学教学中,一味填鸭的机械教学模式被普遍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往往被教师们忽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完善数学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忽略

教学,简单来说即教与学,囊括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忽略最直接、也首先表现在学生身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学生总是和成绩顶尖的学生一样勤奋刻苦,但是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厌学、弃学心理的产生。这类学生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自身学习杂乱无章、考前不会复习整理、数次考试错在同一种题型上,便造成了这种结果。此时,教师对其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引导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逻辑思维注重的表现之二,是教师完全按照课本及教案教学,忽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这种机械化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于知识点毫无异议的表面吸收,对于启发学生的探究欲和自主思考的逻辑能力毫无益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缺乏逻辑思维认识的表现之三,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各个方面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或者课下任务时没有首先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们即使是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十分熟悉,但是碰到需要用其他方法、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一无所知。对于学生练习的总结虽然有讲解,但是没有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会解这道题,但是不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碰到类似的或者是需要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便又不知从何处下手。在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只是把书翻翻,梳理下知识点,但是仍旧忘记了对归纳好的解题方法的复习。这种教学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造成做题做得多、成效不明显的后果,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白逻辑思维的内涵――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这只是数学意义上对于逻辑思维狭义的界定。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包括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1.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入教学计划之中,明确地写在教案中。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编写,由于需要适应全国大范围的原因,并不能顾及到学生们不同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逻辑因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并且针对所在班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有效的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可能会得到的结果:sinα=y,cosα=x,tanα=y/x.

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不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这种结论,可以肯定,全面的分析问题是学生的一大弱点。此时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注重完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体验数学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提高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

2.培养归纳整合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对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分类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高考前期的复习,可以根据课本最基本的知识点并且结合考试大纲对所遇到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解题方法的逻辑进行概括。在练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逻辑的训练,在几何、代数、三角函数、导数、数列、向量等题型进行多方面、分层次地开展。

本题主要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极值、导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以及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逻辑思维方法,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导数运算题型,解题方法为分类讨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类似的题型集中讲解。

3.创造情景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逻辑思维过程,对其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直观感知,也就是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容易被理解。观察发现,用实际例子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知识点,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结合实际社会,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积极的体验,提升求知欲、探索欲。

例如,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种题目可以联系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解答。如,将教室想象成一个六面体,寻找到教室中的a、b、p解决问题,生动鲜明、便于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不是单向的传授知识、做大量练习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智能,培养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不断地增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及心理压力,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效工作。

参考文献:

[1]解恩泽,徐本顺.数学思想方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第一版.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3

关键词:历史逻辑思维;历史课堂;重要性

历史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历史学科领域形成的一种认识世界观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对社会历史进行理性认识的思考,主要包括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推理等思维形式。高中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依赖于史实的学习,还需要形成相关的思维方式,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应对应试考试为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历史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记忆上,而且历史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太高。因此,当前的历史教学流于形式,历史逻辑思维的教育没有受到重视。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必须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一、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学科是高中教学的一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我国历史悠久,了解历史是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观念的必要途径。但是,在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中,尤其是要面临高考大关的高中教育,历史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没有益处。

1.历史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

高中阶段处于大学和初中之间,学生的思维处于半成熟期,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形成。纵观当前的高中教育,尤其是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浮于表面上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也只是对表面知识的学习。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要关卡,师生多把注意力放在了历史知识的记忆上,以应付考试为第一要务。教师在课堂上以表面知识的讲解为主,对历史概念、历史知识以及相关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等,只是按照课本上所书写的机械地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负责认真听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引导,学生只是机械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缺乏思考,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样,就会导致历史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学生只在考试前忆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却缺乏相关的历史逻辑思维,使其分析、推理能力欠缺。

2.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当前的历史教学,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用认真听讲即可,既不用分析为什么发生这些历史事件,更不用去推理为什么这些历史人物会提出这样的口号。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却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历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导致学习历史的时间被压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主科上,教师在课堂上只专注于教,与学生缺乏互动,更不注重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二、历史逻辑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逻辑思维包括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和历史推理等思维方式,是形成历史思维的关键,也应该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在历史教学中推进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历史逻辑思维的认识

教师在课堂中起关键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历史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历史观融入自己的教学观念中,指导学生系统学习,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点,并学会思考,多思考“为什么”“怎么做”,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做好课堂工作,培养历史逻辑思维

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做好各项准备。首先是课堂导入,教师必须做好精心设计,使课堂导入更加精彩有趣,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从历年的高考卷中选取有关辛亥革命的题目,以所提问题为主,让学生主动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推理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增强了兴趣,吸引了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导入,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其解决问题。

历史逻辑思维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创新

逻辑思维是合理、正确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对相关事务进行比较、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通过科学的逻辑方法,能够有条理、准确的展现思维过程。它和形象思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征,从培养思维能力出发,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一、逻辑思维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不只是数学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是灌输知识,增强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教学方法上,通过逻辑思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当前的教育方法来看,它能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并且生成综合性人格。在初中学生思维培养中,思维方式作为领导组织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化的环境下,我国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逻辑思维培养对提升教学水平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逻辑思维作为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训练思维是各个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逻辑作为想象与联想的守护神,虽然它不能事先告诉人们,但是只要众多表象显现,就会拒绝和已经确立的科目相对立的运动。也正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生成统一的变化图形,并且得到科学的结论。从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来看,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完成统一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途径

(一)强化各环节相扣

历来,数学都被作为高度抽象的学科,它含有大量定理、公式、概念,所以很多学生都将数学视为晦涩、枯燥的学科。新旧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为了教好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内在联系,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个步骤,在知识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和规律,进而生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在新知识出现时,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能找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并且转换、改组,生成对应的知识,确保各个知识点顺利完成。

例如:在“冥的乘方”法则教学中,可以从冥的意义入手,掌握冥的乘法法则;在旧的知识体重,得出冥的底,并且由此得出推理过程和乘方法则。又如:在正方形面积公式中,通过矩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得出三角形与梯形面积公式,最后得出梯形面积公式。这种知识点延伸的方式,就能很自然的将各个知识点构成知识网,并且扩展原有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

另外,在教学中必须整合学生思维方式,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各个知识点。例如:在一次式同类项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环环相扣的方式帮助学生分解,巩固加法和同类项法则,在有目的的教学与顺序思考中,帮助学生发展逻辑记忆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引导和启发

从对逻辑思维构成影响的因素来看,老师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学中,老师只注重结论,忽略了思考,那么学生在解题中大多数都会是机械模仿,缺少解决问题和旁通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会学,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努力启发学生推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且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进行探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活用逻辑思维,精心设计相关提醒,从各方面启发学生逻辑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综合、比较、概括、分析,学生就能从一般的演绎、归纳中,推进逻辑顺序实施,同时学生还能在学习中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三)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在初中数学训练中,逻辑思维作为长期性工作,它需要老师不断加强训练,并且将其贯穿到各个环节中。不仅新知识、新概念要学,在复习、练习、考试中也必须培养。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就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为了推动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进程,在逻辑思维不断变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工具进行教学;通过操作、观看,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中,生成清晰的空间概念,减小培养坡度,促进逻辑思维稳步发展。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培养作为一项系统、艰难的工作,对提高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符合学生发展的层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6

关键词:逻辑性;思想政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42-1

中学政治课堂如何更加有效?如何使每节课都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在教学中,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关注于导入、情境创设、设问、素材资源、多媒体手段、师生互动等方面,希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喜欢,有创新。所有这些努力使得今天的政治教学逐渐走入学生心中。

第一,教学设计是否合乎逻辑。

现行教材淡化了学科的逻辑结构,更加突出政治课的生活逻辑,让思想政治课更加贴近生活,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学科逻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学科概念和概念间关系,心中有主线,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运用自如,才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核。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个点,而应该是一条条逻辑主线贯穿起来的知识树;知识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所以教学设计的重点不是让学生知道、掌握多少学科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每一次学习都是学生知识不断重构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完整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能力,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如在《税收及其种类》的教学设计中,如果将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结合,以生活逻辑为起点,以学科逻辑的完整建构为终点。用“你纳过税吗?”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找到学生的困惑点,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学科逻辑如下图:

通过图表分析和问题链推进教学,问题链指向明确,逻辑构成清晰,课堂节奏感强,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通过教学内容逻辑性的解构、现象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静下来去思考一些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引导他们真正地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而这种思考和认识如果能在一堂堂课中叠加和推进,或许今天无法看到成效,但一定会产生延时效应,对学生的品格的形成和人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问题链的设计是否合乎逻辑。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政治课堂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所以在创设“问题链”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学生探究思维的逻辑顺序出发,注重核心知识的逻辑呈现,创设一系列探究式问题体系,使学生能拾阶而上。在这个过程中,前面问题所得的知识和经验应该能为后继问题的解决,指引出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

用问题链教学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应由简单至复杂,将学生由线性思维推向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起到恰到好处的课堂组织与推进作用。而要使设计的问题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必须注意:①无思维容量和一定难度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回答出的问题意义不大。②答案是既定的,太过狭隘的问题意义不大。③同一能力梯度上的,超出了强化必要的问题意义也不大。问题链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时候,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自己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

第三,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否合乎逻辑。

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是一种“淘金式”的思维,它强调知识的互动,强调学生与教师思想的对话,强调思维推理的逻辑性。它要求学习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鉴别,对知识的把握更深刻,这一思维过程或许艰辛、痛苦,但也会为学习者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因为学习者通过自己理解和评估从不同观点中选择出来的,是自己的思想,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种成就感,将成为他们继续思考的动力。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单向思维发展到多向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思维培养的特有规律,以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为依托,有意识地将这一思维方式运用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造的思想品质。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课中。教师给出这样一个结论: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得以解决。

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学生需要提出以下问题:

结论真实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否快速发展?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来支持你的结论?到哪里查找资料?

GDp的增速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能够完全说明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吗?

产业转移――GDp量的发展不等同于质的发展,产业转移带来西部经济发展,就业率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西部环境的破坏,这一问题不解决的话,还是会影响民族关系。

接下来,我们还要思考推理合乎逻辑吗?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7

改革开放以来,在逻辑学教学现代化的召唤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逻辑学教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以现代逻辑内容为主、并保留传统逻辑精华的逻辑教材相继出版。这些优秀教材,内容颇为丰富,体系各有特色。这些教材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逻辑学教学现代化和与国外逻辑学教学接轨的进程。然而,这些教材,主要是作为哲学学科基础课的教材,教学对象主要是面对哲学专业的学生。而且,在内容上,比较注重逻辑理论的阐述,内容比较抽象。

日前,高等院校文科非哲学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逻辑学”(国内称为“普通逻辑”,国外称为“大学逻辑”)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方法论基础,为学生日常生活的正确思维和社会交际提供逻辑方法。我们的教学计划学时只有36学时左右,因此,如果在公共课或选修课中使用哲学专业课的教材,教师只能有选择性地讲解其中的部分内容,势必影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该课程由于抽象程度高,其中包括符号化的形式推演,往往使学生感到难学、费解,教师感到难教。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讲,在逻辑学教学中使用人工符号来表示命题和推理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讨论命题形式和推论形式时,如果不从自然语言逐渐向形式语言过渡,上来就给出形式语言,就讨论形式语言的语法和语义,或上来就构造规范、严谨的自然推理系统甚至是公理系统(这种方法虽然也是构造现代逻辑系统的一般方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哲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难于接受的,甚至会造成这样的印象:逻辑学研究的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多大关系的符号和符号的推演,逻辑学在现实中是无用的。总之,使用理论性非常强的逻辑学教材,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必须编写出符合非哲学专业特点的、以应用为主的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逻辑学教材。2007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逻辑学基础教程》,就是一部采取案例教学法编写的教材,这是我们在逻辑学教材改革方面所做的尝试和探索。这种尝试和探索,已经在“逻辑学”教学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我国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的教学观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推进了“逻辑学”的教学改革。

二、在逻辑学教材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的理由

我们在逻辑学教材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的理由如下:

1教学对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哲学专业学生的公共课和通选课,或数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

2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识别、分析、重构和评价日常语言中的论证提供理论和方法。

3教学内容。和任何科学一样,逻辑学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国内外逻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给予引进、吸收最新成果,只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尽量囊括在教学内容中。

4教学方法。逻辑学理论与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教师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示例(笔者称为逻辑学课程案例)讲授逻辑学课程。这种方法,被国外非形式逻辑学者称为“基于实例的方法”(example-basedmetllod)。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的案例,教师通过分类、筛选、加工,形成逻辑学教学的案例库,以供教学时参考。

5教学定位。该课程的教学定位做到理论联系示例,符号化的形式推演与生活或社会实际案例相结合,极大地克服了以往学生认为难学、费解,教师难教的状况。

6教材的编写原则。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及课程定位,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上,我们确立了“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现代逻辑、案例教学和逻辑应用为主”,把逻辑学的教学和应用紧密挂钩,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三、《逻辑学基础教程》的结构和特点

在结构上,我们这部教材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在这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例”和“案例分析”具有突出的地位:“基本知识”和“知识拓展”是通过“案例”和“案例分析”而展开的;而“逻辑趣话”则是留给学生分析的“案例”:“习题”和“参考答案”则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案例”和“案例分析”。因此,我们的这部教材,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是围绕案例教学法展开的。

与其他逻辑学教材相比,我们的这部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现代逻辑为主。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提倡“以现代逻辑为主”。众所周知,传统逻辑的知识无疑是有用的,但是,传统逻辑的知识在日常思维中也是远远不够用的,而现代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现代逻辑对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的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讲,传统逻辑根本无法相比。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学生讲授传统逻辑的知识,而是要以现代逻辑的精神来整合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内容,反映逻辑学对概念、命题和推理条分缕析的逻辑分析精神,这是我们在逻辑学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至于怎么贯彻这个方针,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措施。特别在引入多少现代逻辑知识,怎么引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方针是,使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有机融合,并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自然延伸到现代逻辑,并且尽可能使到两者的有机衔接起来。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还吸收了“非形式逻辑”和“语用论辩学派”关于论证和论辩的最新成果。从宏观方面来识别、分析、重构和评价论证与论辩。

2以案例教学为主。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我们强调了“以案例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其生动活泼的讲授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生好学、老师好教,因此,受到了普遍欢迎。

逻辑学、特别是现代逻辑给人们的一般印象是,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远离人们的日常思维实际。以数学方法和形式化方法研究人类日常活动,例如,谈话、演讲和论辩后面的思维规律、特别是推理的规律,固然有其抽象性的一面。然而,逻辑规律既然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思维实际,它就必须能够回到日常思维中去指导人们的思维实际,否则,逻辑规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教材,采用大量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实际中鲜活的案例,希望把似乎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的逻辑原理和方法讲得新鲜活泼,生动有趣。

3以逻辑应用为主。在逻辑理论和逻辑理论的应用方面,我们强调了“以逻辑应用为主”。“以案例教学为主”是教学方法,这个方法要达到的目的,则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通过反复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使逻辑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最终内化化为较高的逻辑思维素质。而逻辑思维素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以案例教学为主”,改变教学方法,实行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在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的生命力在于逻辑学的应用,在于能够提供分析和评价人们日常论证的原理和方法。在人们的思维实践中,论证是用日常语言表达的。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增加了“语境和预设”、“合作原则和准则”等涉及日常语言的语用推理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吸收了非形式逻辑和语用论辩学派的研究成果,把对自然语言表达的论证纳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丰富了逻辑学关于论证的内容,从语用层面丰富了关于论证的知识,在大学逻辑课的教学中实现了逻辑理论和逻辑应用的有机结合。

四、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成果

《逻辑学基础教程》采用了大量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实际中鲜活的案例,把似乎抽象程度高、枯燥难懂的逻辑原理和方法讲得生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用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时学生深刻体会到逻辑学在社会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这些妙趣横生的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课后,学生能主动应用逻辑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中的种种逻辑问题,真正做到了切实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们这部教材,只是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我们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这种方法编写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逻辑学教材。我们下一步将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推进逻辑学的案例教学:

1建立案例库。案例教学法要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符合逻辑学科要求的“案例库”。教师要不辞辛苦,从报纸杂志、电视电台,互联网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收集大量的案例,而不是关在书斋中闭门造车,然后到课堂上讲那些生造的例子。逻辑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怎么面对?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在读书、看报、听广播和看电视时,搜集人们使用的概念、命题、推理、论证中的例证作为原始案例,回来后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加到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来。由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与中国逻辑学会组织发起的“找逻辑与语言病句”活动,其实是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个好主意,而有的学校的老师,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的曹予生教授,则主张把这种一次性的活动常规化。这些活动,已经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思想,只不过还仅仅停留在寻找反面案例的范围内。

我们认为,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对培养国民(尤其是大学生)的逻辑意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素养,是十分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运用逻辑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逻辑学的教学目的。因此,这项工作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案例要为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服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应用不同的案例。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事业;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点的传授,更在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持续、全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发展,这点在新课改理念下体现的尤为鲜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规律,在充分结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特点及其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教育。除此之外,数学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展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诸多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也更能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联系者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更为直观的数学模型与生活实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过程当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一、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这里所讲的思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个体意识对信息的能动操作。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从逻辑考虑现实的事物,从符号中进行抽象思维,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生特定的思维特点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能明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1.重视问题的引出,强调质疑精神

一切探究活动,包括现今科学技术和各个领域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均是源于最初的质疑,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学生的质疑则是源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数学问题的引出,并以之调动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探究。从本质上看,数学知识的学习本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提出知识点后积极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渐分析解决问题,教师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而存在,并非一味灌输,这样逐步引导的方式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要使得学生灵活、牢固与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部都搞清楚,并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那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以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巧妙的方法,精心设计课程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精心的对每一节数学课程加以设计,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生动、形象和有趣。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激发,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过去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进而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比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割补法以及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归纳总结出来。

3.针对学生特点,发展逻辑思维

学生每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习中则是知识吸收程度的不同,思维方式与思维角度的不同,而小学生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初步阶段,诸多方面都处在有待成长的初步阶段则更具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并不能简单的灌输以解题方式,更不能无视学生特点而简单根据教材推进课程。而应当明确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寻找解题的各种方法。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当及时地对教学的严密逻辑性加以解释。数学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数学的思维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方法和思维形式,应当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4.强化习题练习,深化学生印象

数学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学生迅速有效的进一步掌握课堂数学知识,达到巩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实际操作和习题联系更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布置难度适中且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习题,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更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另外,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更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绝佳动力。

三、结语

教育教学并非一朝可成之功,这是一个漫长的路程,这就需要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升,相对于语文等科目来说,数学的学习更为枯燥,这就更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精心的课程设计,为处在重要塑型阶段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发展方向。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出发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其自主探究学习也方能收获教育实效,继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亦得以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小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1).

[2]文树明,唐秀风.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S1).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性阶段,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属于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着重对小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是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对客观事物正确、合理地思考的能力,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之后,将自己的思维通过科学的逻辑方法表达出来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所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解决日常问题应当具备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时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虽然简单,但却因处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可以凭借教学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对比、分析来建立学生的初步认知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利用思维空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使学生具备条理、严密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敏性和创造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通过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初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的年纪,他们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但是却因为意志力不够坚定,没有耐心去解决问题,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采取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艺术的开发,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活泼、有序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小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另外,还可以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旧课程的复习,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新旧课程的复习学习,初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比较、提问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可以鉴别出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方程式的理解,从学生低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进行比较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数目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数目的大小;在进行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对加法的交换率、加法的结合率等运算法则进行比较;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对质数与合数、分数与除法、正方形与长方形等数学概念进行比较。通过对易混淆的事物和概念的比较,可以提升学生的印象,从而正确掌握运用方法。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还应当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进行提问,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定义、法则等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地分析观察,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道简单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答案。通过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思考方法,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建立自行探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养成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构建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即建立自行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自行探索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来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进而形成自行探索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处篇10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不再列小标题,只是基本上按照“程文”的顺序就有关问题逐次进行论述。

1.“程文”说:“逻辑学与逻辑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逻辑学指一门思维科学,逻辑思维指一种思维活动或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形成到逻辑学的诞生,是从逻辑规律和逻辑推理被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到它们的形式被人们自觉地研究并加以系统化的飞跃。”②我们认为,“程文”这里所论逻辑思维与逻辑学的区分是正确的。逻辑思维也就是合逻辑的思维,是人们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运用,逻辑学是人们对逻辑思维的研究,是人们对逻辑思维中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概念、命题、推理等)及其规律的逻辑总结。

但是,使笔者不解的是,“程文”所引《大学》中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③这段话显然应属于逻辑思维的范围,竟被“程文”称之为“逻辑关系研究”,并且是“对命题逻辑的基本关系即蕴涵与逆蕴涵也有准确的理解”④。(这样它岂不是应属于逻辑学范围了?)而“程文”所引《墨经》对有关条件命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理论概括:“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本来属于逻辑学的范围(它是墨经逻辑学的一部分),竟被“程文”归属于“命题逻辑的运用”⑤!

2.“程文”认为,文化有两个基本的构成部分: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包括道德观念、政治思想和。众所周知,道德观念、政治思想和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有阶级性的。知识体系中有的内容没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有的也是有阶级性的,如哲学(哲学也属于意识形态)。这样看来,在阶级社会,文化的主要内容乃是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⑥因此可以说,在阶级社会,每一时代的文化思想的主流都必然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它们的作用也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但是,“程文”却认为希腊文化并非如此。“程文”说,“希腊哲学的主要取向,就是认知主义”⑦,希腊哲人满足于仅仅为了认知而生活。

难道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看看关于这一问题的权威著作是怎样说的:古希腊的社会是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奴隶主。“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为理论两者是不同的,以至对立的。但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作为奴隶主的哲学家,他们的理论却都是为奴隶制度的合理性作辩护,为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他们都认为这种制度是合乎自然的制度,奴隶按着本性,天生就是安分守己,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主则按照本性,天生就是发号施令,从事政治、文化、军事活动。奴隶制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改变了奴隶制就是违反了自然,悖逆了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本性。”

3.“程文”所以要曲解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性质,关键在于要论证希腊哲学的根本取向决定了希腊必然会产生逻辑学。“程文”说:“希腊哲学的认知取向,代表了希腊文化的主流,反映了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⑨而“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⑩难道希腊逻辑学的产生真的是由于希腊哲学的所谓认知主义取向决定的吗?不,如上所说,所谓希腊哲学的认知主义取向就是虚假的,而希腊逻辑学的产生是希腊哲学、文化的认知主义取向决定的说法,则更是荒谬的。试看马玉珂主编《西方逻辑史》(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材)对这一问题是如何论述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城邦国家里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这种新兴的阶级代表进步的力量,同地主贵族奴隶主阶级进行各种政治斗争。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的思想家、哲学家的不同观点的争论,就是这种政治斗争的反映。在古希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涉及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甚盛。争鸣、论辩,不编辑。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明或陈述上,需要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需要增强理性思维能力。于是,作为说理论证的演说术、雄辩术便应运而生。”(11)在这些演说术和雄辩术的基础上,逻辑学也就逐渐形成了。“由此可见,逻辑学的产生同论辩、证明直接有关。”

可见,希腊逻辑学的产生不仅不是由于希腊哲学的所谓认知主义取向决定的,而恰恰是希腊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发展的表现——“百家争鸣”的产物。

“程文”为“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观点,提供了两条论据。其实这两条论据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观点。“程文”说:“首先,希腊文化的认知取向就使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希腊人而言,无论是认识外在的自然,还是认识自身,都是要运用推理、进行论证的。”(13)然而,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百家争鸣”,不是更需要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吗?“程文”说:“其次,科学总是因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也呼唤逻辑学,因为人们的认知活动十分需要逻辑的规范,借以澄清谬误和诡辩。”(14)然而,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百家争鸣”,不也同样需要逻辑的规范,借以澄清谬误和诡辩吗?

4.“程文”之所以要曲解希腊文化的特点并进而曲解希腊逻辑学产生的原因,关键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希腊文化根本不同,因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产生逻辑学。

“程文”说:“中国文化以道德与政治的两位一体作为终极关怀。”(15)又说:“内圣外王之道,道尽了中国文化的终极关怀。”(16)“在中国文化中,表面上至高无上的价值是道德,实际上至高无上的价值是政治。”(17)笔者认为,且不说“程文”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概括是否片面化、简单化,我们只强调一点:正如上文所说,在阶级社会,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别显示出道德和政治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然的。不仅中国如此,希腊也如此,只是“程文”未能正确认识希腊文化的特点而已。

“程文”为它的观点“中国文化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不能产生逻辑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但这些论证都是不能成立的。现择其要者反驳如下:

“程文”说,中国文化中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是不相容的。它甚至引证牟宗三的话,说“是以知性中的成果,即逻辑、数学、科学,亦未出现。这一层领域完全成了一片荒凉地,意识所未层贯注到的地方。”(18)又说:“儒家不反智,只是把智当作道德与政治的御用工具……但是,由于道德与政治所结成的价值体系主宰一切,独霸一切,价值中立的知识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19)笔者认为,把政治、道德放在第一位,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非阶级性的科学——逻辑、数学、科学。因为,任何有头脑的统治者都会知道,发展逻辑、数学、科学,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国家政权的最根本、最好的方法;至于说中国文化价值观决定了逻辑、科学、数学从未出现,这完全与事实相背。中国在近代以前,科技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这已为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所肯定,岂是可以由“程文”一笔抹杀的。

说把“智”(也就是指所谓价值中立的知识性科学:逻辑学、数学、科学等)当做政治的御用工具,这也就是它的地位,又说它根本没有地位可言,这完全是自相矛盾;并且,既然是“工具”,当然就有必要强化这种工具。也就是说,即使在道德与政治的价值体系主宰一切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发展逻辑科学,又怎么会不可能产生出逻辑学呢?

“程文”说:“先秦诸子就有不同的政治要求或善恶观念,例如,墨子主张‘兼爱’,杨朱主张‘为我’,已是互不相容,孟子更一概否定,斥之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那么,逻辑应该与谁的政治要求一致,为谁的善恶观念服务呢?难道不同的阶级或派别有不同的逻辑?”(21)笔者认为,说逻辑学要成为政治道德服务的工具,是说不管墨子、杨朱、孟子的政治道德观念如何不同或对立,他们都需要同一的逻辑学工具,而决非是说必须创造出不同的阶级或派别的不同的逻辑学。这正像不同的工匠制作不同的家具,所用的工具却完全可以是相同的一样。

“程文”说:“当《墨子·小取》提出‘辩’要为‘审治乱’‘处利害’服务之时,也就赋予‘辩’以意识形态的属性。”(22)笔者认为,第一,这种说法是片面性的,试看《小取》中关于“辩”的性质和作用的论述的原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乃)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编辑。言之比。”显然,《小取》并未把“辩”的作用归结为“审治乱”和“处利害”,而是指出它具有明同异之处等等作为认识和论说等工具的作用,而作为认识和论说的工具,当然也可用于“审治乱”和“处利害”。因此,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小取》的说法是把“辩”归结为意识形态一类的。

第二,究竟“辩”是属于意识形态科学,还是属于工具性科学,决不能仅看《小取》有关“辩”的作用的几句论述,而是要看《小取》的全部具体内容。限于篇幅,对于《小取》的具体内容这里无法展开解释(关于《小取》的具体内容在许多中国逻辑史著作中都有详述,读者可参看),但总体上看,《小取》的内容无非如《小取》所说,是“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亦即是关于“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论述,也就是逻辑学的有关理论。

“程文”说:“当墨家将为‘兼爱’和‘杀盗’两个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进行辩护的意图强加于推理之时,就陷入‘杀盗非杀人’的诡辩,导致一系列矛盾……断送它的逻辑前途,因为一个包含矛盾的理论不可能成为逻辑学。”(23)笔者认为,第一,说墨家的“兼爱”和“杀盗”是两个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是不正确的。“兼爱”是要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平等相爱,而“杀盗”则是要对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坏分子进行镇压。正像我们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对严重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镇压一样,在当时要达到“兼爱”,也必须“杀盗”。因此,“兼爱”和“杀盗”在墨家的思想体系内是完全一致的。第二,“程文”把在一个形式化逻辑系统中包含有逻辑矛盾和一个非形式化系统中某一个局部(在一个举例中)包含有逻辑矛盾混淆了。一个形式化逻辑系统中如果既推出了定理p,又推出了定理非p(┑p),这就是出现了逻辑矛盾。而根据数理逻辑定理(p∧┑p)B,即逻辑矛盾命题可以推出任意命题,这样的逻辑系统自然是无科学价值的。但是,《小取》中的“杀盗非杀人”,只是作为“是而不然”(前提为肯定命题但却推出否定结论)的推理形式(“盗,人也……杀盗非杀人也”)的举例来讲的,即使这个举例是不当的,也不会导致《小取》所构建的逻辑系统的全部崩溃。第三,其实《小取》中对“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并非就是诡辩,相反,倒是一个精巧的论证。我们知道,“人”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包括一切坏人和一般人在内的“人”,狭义则仅指不包括坏人在内的一般人。“盗贼也是人”,其中的“人”乃是广义的人。“××坏极了,简直不是人”,其中的“人”乃是狭义的人。《小取》关于“杀盗非杀人”的论证正是在区分“人”的两种不同含义的语境下进行的。试看《小取》的原文:“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24)很清楚,“盗,人也”中的人乃指广义的人,而“多盗,非多人也”等等句中的“人”则是狭义的人,因此,说“杀盗,非杀人也”和“盗,人也”并非是逻辑矛盾。事实上,这样的论证还是很有道理的。反之,在论证时如果分不清两种“人”的含义,倒确实会造成思维混乱。如:“杀人者犯死罪,对杀人犯处死刑是杀人,因此,对杀人犯处死刑犯死罪。”这不恰恰是诡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