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的经济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3:31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1

(1)对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进行的绩效研究,它可以让人们全面的了解经济价值的集成管理,及时找到经济价值集成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但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绩效研究是在项目方案落实后才开始的,它不能在方案制定前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2)我国现阶段,对于工程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多研究都是理论化的,并未联系到工程项目实际。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深入性的研究,做到有效的工程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

二、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基础。工程项目投资的主要来源科目有国家财政拨款、个人筹资、单位盈利等,对于这些来源不同的资金,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程项目需要加强资金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资金运作的规范

现阶段,很多工程都有着投资资金大、工程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点,这些客观的要素也对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工程项目中要做好资金运作的规范。他们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款的支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严格对招标手续进行检查,要严格对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第二,通过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设计的调查,向工程监理进行传报,工程监理好对其进行最终的复审。在这过程中需要做到合理的控制工作过程、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第三,在审核工程项目拼盘资金的时候,所要编写的科目应该是按资金来源的不同渠道来列出的。

2.做好资金的适时结算

施工方应该按照施工图,对预算进行编制。监理方需要按照规定合同以及工程的完工情况,审核支付时的申请书,做出工程款支付的批示。建设方在向施工方进行拨款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结算方法,比如按工程进度进行分段结算,按工期进行分时结算,或者在项目完工后进行一次性的结算等。现实情况中,普遍是在月初,建设方要求施工方提交施工量和施工进度表,根据进度表,以及监理方总代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确认,来确定所要拨付的工程款项。

3.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资金

建设方的资金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支付,需要按手续进行规范支付。如果出现施工方违背合同,不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以及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可以让施工方进行赔偿,甚至不予支付资金。

4.施工方做好工程完工后的结算工作

工程完工结算是对工程实施过程,完工效果进行的评估结算工作。建设方需要加强与投资部门、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的联系与合作,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严格的验收。进行财务决算的时候,财会部门需要根据审计结果进行财务结算,分析资金的流向,做好项目价值链的分析。

三、加强工程项目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念的不断更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不断变更,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时代推动着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在工程项目领域,运用价值理念,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优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实现工程价值有着巨大的作用。价值分析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通过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价值的一项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它是一项有领导、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工程项目中,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用最少的人力、财力来获得工程的竣工,实现工程价值的最大化。工程价值分析主要是针对于开发阶段。价值分析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用途的地方,将其进行合理的去除,进而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最大价值的效果。

四、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最主要的是要对其进行成本管理,通过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工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当谈到成本管理时,不得不提到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为了对工程经济投资进行控制、对工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进行提升。造价管理的控制范围包括施工的前期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完工验收阶段,它能对工程经济价值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进度。造价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资金的管理以及工程价格的管理。

1.重视资金使用时的成本管理

在进行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时,需要注意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资金使用时的成本管理控制。施工方要明确规定资金使用用途,对资金使用的成本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为此,施工方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调度建立完善的使用、控制制度。对于施工方来讲,需要对施工项目的财务引起重视,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对财务进行严格的监督,财务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控制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必须要依照财务管理的制度,做好现金的日清月结工作。除此之外,财务部门还需要做好对于会计活动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做好内部监督,来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保证财会工作的正常运行。

2.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控制

成本预算是工程项目进行责任成本考核的手段,是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测以及项目支出控制的依据。财务部应该依据施工项目编制具体的成本预算控制方案、施工方可以制定有效的施工定额、各个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应该与项目主要负责人一起进行施工方案和承包报价的编制、成立专业评价组,对报价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并且确定适当的项目责任人。这种内部管理体制,可以调动项目责任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中,加强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施工组的责任成本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好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注重合同的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方虽然形式上控制管理着项目部和分包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是地位平等的协议合作关系。特定性和临时性是项目部的重要特征,从其特征可以看出,项目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趋利性。趋利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要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责任管理制定有效的合同,通过合同来具体规范双方的行为,约束施工方,使其在规定下按义务进行施工。施工方在遵循合同办事的时候,需要有效的监督项目部、责任人的合同履行情况。同时,监理方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做到为建设方负责任的义务。

五、进行整体价值集成管理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所有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都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的。在进行价值的管理时,不仅需要进行成本的节约控制,还要考虑到循环经济的运用。在工程项目里,整体价值集成管理体现出的是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在进行集成管理时,不仅要顾及到管理方针,还要遵循集成管理原理。整体价值集成管理是全面价值管理和集成管理协调统一的产物,需要进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价值观和价值链的协调统一,需要注重经济和技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和管理的的结合。现阶段,面临广泛化的价值含义,复杂的环境等客观因素,需要遵循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全面运用管理理论和策略,通过管理的集成方式,合理的将设备、产品、资源等进行优化以及整合利用,从而使设备、产品等达到稳定性、可维修性、资源循环性的优化与协调。

六、结束语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2

1.智能设备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通信工程技术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当有事情需要解决之时,只需拿起手机等智能设备便可进行相关信息的通知与获取。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少数家庭拥有座机电话,大多数家庭不具备安装电话的条件。在当时,以电话为主的通信工程技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很多单位中会在多个部门进行一部电话的安装,各部门人员只能排队使用,手机更是令很多人不敢想象的通讯设备,只有极少数人使用“大哥大”手机,价格也十分昂贵,多为2万元以上。大部分人在互通有无之时只能约好地方等候,遇到突发状况便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而如今,借助于各种通信技术,双方联系极为方便与快捷,视频技术也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可以说,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退休人员以及学生都人手至少一部手机,大多数家庭安装有电脑等先进设备,在与人建立联系、进行事务的处理之时几乎不再面临任何障碍。2.移动网络与无线信息等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利用简单便捷的电子邮件或聊天软件,人们便可以互致问候,目前,网络会议中兴起了即时QQ聊天、即时视频通话等内容,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通信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若让科学家进行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技术的选择,首选必然也是通信技术。简单地说,以往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在进行全国性大规模会议的举办之时,各地区工作人员都需要考虑航空、火车、汽车等交通票的提前预定,他们会经过数天的时间到达统一的会议地点,极为费时、费力、费财。而现在,很多大公司都会通过视频的方式举办会议,在满足简便、快捷要求的同时,很好地向各地区员工传达会议精神,有效地连接起地区之间的沟通,对公司由于时间延迟而带来的隐性成本予以大幅度的降低,加固信息传递实效性,有利于公司更高利益的获取。也就是说,利用通信工程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提高了企业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在对资源进行无缝对接的同时对以互联网经济为依托的衍生产业予以推进,信息化社会的形成为国民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方式与运作平台。3.光纤通信技术等的应用推动了载人航天、卫星通信以及导航监控等工程的发展。通信工程技术在载人航天与卫星中的应用是监控火箭与飞船目标的飞行状态,进行飞行实况景象的摄录,并对所跟踪到的数据加以测量,最终对一些科学实验数据予以传送等。迄今为止,通信技术系统在我国航天工程中的应用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实效性最高、前景最为广阔,利用卫星通信与光纤通信等多种方式,对覆盖整个国土与三大洋的通信网络进行组织,最多且最佳化了通信方向与运行效益。在GpS系统不断升级以及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不仅清晰地看到了地球卫星图片,还从逼真且立体的画面中实现了对世界各地风貌的全方位了解。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于我国不同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针对部分GpS与数据接收不到位的现象,北斗导航卫星得以产生与兴起,它对全国各领域予以覆盖,有力地支撑起国家的抗震救灾、国民经济发展等工作。

二、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日益提高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市场份额,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出发点。未来的通信工程及其技术发展依赖于国家及成员的不断努力与开拓进取,本文认为,通信工程技术必然会朝着网络融合、技术互补、应用创新以及信息个体化等方向加速发展。1.实现未来网络趋势的融合体。分析通信工程及其相关技术的现有发展水平,接入网的不同是为了对应用场合中的差异化需求予以满足,因而通信网络会在不同范围内具有互补特征。由此,多种技术主导下的通信工程技术将与计算机实现更大规模的融合,这样不仅会便利化网络环境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用户之间的通信干涉。所以,未来网络融合体的实现必然会成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2.通信技术之间的互补性会日益加强。以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为例,不同的接入方式差异化了通信技术的适用范围、覆盖面以及接入速度等内容。wLan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距离中的数据传输问题,3G技术则是以对移动漫游中需求的满足为其开发目标。由此,为了使通信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必然会在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得到提升,最终推动现代通信工程技术实现更好与更大规模的开发、应用与发展。3.技术应用的创新趋势会日益明显。由于不同行业会对通信工程技术提出差异化的需求,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中的各类技术与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以对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要予以满足,这必然会在无形之中加速并实现通信工程技术的跨行业发展,日益凸显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趋势,以更好地推动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改革与完善工作。4.通信信息将更加个体化。在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逐步完善过程中,个体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会得到越来越优质的满足。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仅在前文所述的航天、卫星等领域有所体现,在智能手机与电脑、电视等家庭与办公设备上占据的分量更加不容忽视,这在无形之中推动着通信工程技术更加快速的发展,并对用户的通信工程技术服务要求予以大幅度增加。由此可见,现代通信工程技术必然会呈现出一种信息个体化的发展大趋势。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通信工程技术应用价值

针对我国通信工程人才储备量较为不足的现状,文章认为今后的通信工程应强化人才的培养工作。而为了使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升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价值,通信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又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熟悉通信系统、电路与信号分析、信号传输、交换以及处理等基础理论;对专业要求的基础知识予以掌握,初步具备系统或软硬件的设计能力;熟知通信网络、系统以及设备等的组成与基本原理;培养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等初级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技能;具备项目研发、运营与营销等管理知识,能够独立工作并对知识进行更新;可以熟练阅读专业涉及到的外文资料,检索科技情报;工作作风严谨,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对“平台+模块”培养模式予以采用,针对公共基础知识,应遵循“必须、够用、管用”的培养原则,合理地缩短该类知识传授的时间。整个平台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之时,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整合一些通信原理、电路与信号分析、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以及高频电子电路等基础性的理论知识,重组并合理地配置理论内容,加强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具体到专业培养模块中,应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分,以此来细致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关键技术的分类,对同类技术的应用性与技术性特征予以突出,强化具体的工程实训,提高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效率。划分专业方向的工程技术培养方案是合理且必须的。近年来,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对应用型人才的分工提出了越来越细且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现有的通信工程师已有9种类型的划分:有线传输类、无线通信类、电信交换类、数据通信类、移动通信类、电信网络类、通信电源类、计算机网络类以及市场营销类。为了对各类型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与功能能力予以强化,满足通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应加强对实践培养的重视,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工程训练、科技制作、综合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内容。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配合,还要加强与完善通信工程技术的实验室建设,对实验中心机制以及各项功能予以完善,阶段性地开放管理模式,通过高综合性与高设计性的实验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

四、结语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信工程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会呈现出网络融合、技术互补、应用创新以及信息个体化等特征。为了将各类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大通信工程人才的储备量,使更多、更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投身于通信工程技术发展中去。

作者:丁欢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立志,张长波.浅析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6):140.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3

关键词:通信工程;光纤技术;经济

1.通信工程的发展及现状

通信工程是科技时代新兴的信息服务行业,它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发展壮大,在信息服务行业中它有很多显著的特征:①通信行业主要是信息设备的制造与开发,主要实现方式就是基于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②电信行业的兴起为通信工程发展提供动力,4G时代的不断发展,拓展了通信工程的技术开发渠道;③通信制造业是通信工程中另一个重组成部分,在对4G时代进行推广与普及的同时,需要对通信制造业不断地完善与检测,积极地将国际上重要的通信产品引入到我国通信制造行业中来;④通信工程中包含的技术内容复杂,很多企业急需要专业的技术精英,通信工程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人才的支持。

2.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未形成普及的状态,但是就其自身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通信工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2.1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光纤比铜线或电缆有大得多的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系统的于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由于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应而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通常采用各种复杂技术来增加传输的容量,特别是现在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光纤的传输容量。

2.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商品石英光纤损耗可低于0dB/km~20dB/km,这样的传输损耗比其他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若将来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其理论分析损耗可下降的更低。这意味着通过光纤通信系统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对于一个长途传输线路,由于中继站数目的减少,系统成本和复杂性可大大降低。

2.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其抗电磁干扰的能力非常强。因为其原材料采用的是耐腐蚀性的石英制成的,用这种材料制成还节省了能源的消耗,促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应用中不仅抗干扰,其绝缘性也非常好。不受雷电与其他通信信号的干扰。

3.光纤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1光纤技术对上网客户扩容的增益效果

随着上网用户人数的增加,网络流量也迅猛增长,传统的依靠出租带宽的宽带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宽带接入技术的提升和运营模式的改革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时展的新需求,宽带接入网改造的任务迫在眉睫。

高带宽、广覆盖、综合业务能力强等是pon宽带技术的最主要优势,也pon是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pon宽带技术是一种无源光网络,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带宽,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业务,提升网络接入速度。此外,语音、视频、数据业务等信息只需一根光纤就能同时传输,极大降低了系统的运维难度和成本,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上网体验。由此可见光纤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家家户户都能装宽带,即使你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因此光纤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3.2光纤技术在车辆中的经济价值

现代化车辆需要加装大量的光电辅助系统,例如全球定位系统、车载雷达和车载摄像仪等,在车载平台子系统设备之间需要共享语音、视频和以太网等。要将这些信号综合到信息网络中,车载数据总线的带宽要求达到或超过Gbits/s。光纤通信具有大带宽的特点,单根光纤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几十Gbits/s,而双绞线电缆的带宽只有100mbits/s,所以采用光纤通信可使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容量和速度得到大大提高,对此各国积极开展了光纤通信的全方位应用,其中包括在车载领域的应用。光纤技术在车辆中的应用,使现在的车辆技术更加完善,车辆的性能以及各种功能更加的完善,从而促进了人们的购买欲,国民经济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3.3光纤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信息传播与整合

光纤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包括两种:一种是压缩传输一种是非压缩传输。非压缩传输主要应用于现场直播信号的传输,实际操作中对距离有严格要求,例如在对某体育赛事进行直播时,现场与转播装置之间要满足信号传输要求。当对比赛的相关信息进行转播时,比赛场地会在距离电视台转播车与转播机房50米的位置设置电视转播机房,通过转换器完成信号转换,借助光端机的作用,将传输信号转换为SDi信号。实际应用中可将光纤设计成为一条单独占据的通道,利用视频的光端机实现信号的接收工作,最终保证赛场信息能够稳定有效传输到用户接收机端口。压缩传输是光纤传输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较为普及的一种方式,使用压缩设备对光波信号进行压缩,压缩完成后的光波占用的传输空间更小,能够满足大数据的高清传输。正因为光纤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金钱的投入,从而间接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力.浅析通信工程中光纤技术的应用.通信设计与应用,2015.

[2]唐丽萍.在通信工程中光纤技术的设计应用.科技创业家,2014(01)

[3]齐鸣.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最新发展动态.科技创新导报,2013(01)

[4]符永贵.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产业经济,2013.

[5]陈宇.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及应用的研究.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4

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法与步骤

1.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法

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指在水利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或财务评价中,对于其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的资源、产品、劳务等分别用相应的能值转换率计算出其能值,然后通过能值/货币比率求出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的资源、产品、劳务等的能值货币价值,再根据经济评价规范中的步骤和程序求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作出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说,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为避免影子价格或财务价格由于通货膨胀率及商品供求关系变化对项目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真实价值的影响,在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法对项目的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由能值货币价值取代影子价格计算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值;在财务评价中,采用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法对项目的主要支出和收入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用能值货币价值取代财务价格计算的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值。然后再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相关要求计算经济评价指标,进行经济评价。

2.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步骤

(1)确定水利工程需要投入的所有资源、产品、劳务等,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其投入物可以简化为最基本的诸如沙、石、钢铁、木材、燃料动力费、工资福利费、其他费用、机械台班费、安装工程费等元素。(2)确定水利工程的主要产出物,如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油料、棉花、大豆、花生及其他农副产品等,电力、水产品,防洪治涝项目减免的各类财产损失,如防洪治涝项目减免的铁路公路供电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设施损失等等。(3)收集水利工程的投入物和产出物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整理分类。水利工程的投入物按其来源可以分为:由自然环境系统提供的可更新环境资源(太阳光能、风能、雨水潜能等)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土壤表土层损失等),这部分能值从自然界无偿得到,不用人类付出货币购买;另一类来源于社会经济系统,包括人工工业辅助能(燃油、机械设备等)和人工可更新有机能(劳力、信息等),这部分能值需要货币购买。(4)根据这些原始数据,计算或直接采用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率,把水利工程的投入物和产出物转换到同一个度量平台上,以太阳能值为基准计算其能值价值。(5)计算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建设和运行期的能值/货币比率,将(4)中各投入物和产出物的能值价值转换为能值货币价值。(6)按照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要求和程序,计算基于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经济评价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工程实例分析

以江苏南京市淳东灌区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为例说明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的应用。南京市淳东灌区位于江苏省的西南部,隶属南京郊县高淳县。灌区总面积405.5km2,规划灌溉面积31.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2.0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和冬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灌区现有干、支、斗、农渠3,171条,总长1,328.9km,其中干渠3条,长35.0km,支渠50条,长201km,斗渠252条,长506km,农渠2,866条,长586.9km。涵、闸、桥各类配套建筑物9,388座。其中中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3,198座。灌区渠首一级装机容量4,940Kw,设计提水流量14.5m3/s,灌区内二级提水站(从干渠或塘坝提水)182座,装机容量9,740Kw,设计提水流量20.65m3/s。灌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灌溉水利用系数0.41,规划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9,灌溉水利用系数0.65。通过计算单位面积农业灌溉效益成果中的影子价格和单位面积农作物增产量,求得项目实施后平均每公顷增加效益9.34元,水利分摊部分为2.80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研究选取项目建设中的主要投入物为水泥和钢材,主要产出物为水稻和冬小麦、油菜、蔬菜,以此为例说明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分别编制能值成本计算成果表和能值效益计算成果表。以能值货币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所得水泥和钢材的能值货币价值,分别是316.3万元和9.6万元,其中水泥能值货币价值是其以影子价格计算的价值8.27倍,而钢材的能值货币价值仅为其以影子价格计算的价值的34.90%,二者能值货币价值之和为325.9万元,是其以影子价格计算的价值的近5倍。说明不同的投入物其能值货币价值和其以影子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相差较大。尤其对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系统的资源产品来说,其价值用能值货币价值来衡量,可以避免资源产品受物价和供求关系大幅波动的影响,因此,能值货币价值更为客观。类似的,计算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其他投入物的能值货币价值为743.4万元,总能值货币价值为1,069.3万元。计算结果显示,项目实施后,由于灌溉用水得到保证,预计灌区内亩增效益大大提高,平均每公顷增加效益20.54元,水利分摊部分为6.16元,是采用影子价格计算的水利分摊每公顷增加效益2.80元的3.36倍。

考虑到达产期的具体情况,计算项目建设和运行期的产出农作物总的能值货币价值为5,022.9万元,其他资产回收的能值货币价值为64.8万元。在淳东灌区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经济计算期采用30年,社会折现率i取12%。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基于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下的经济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经济内部回收率、经济效益费用比和经济净现值三个评价指标,采用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时的计算结果均高于采用货币成本效益方法时的计算结果,前者比后者分别高了23.92%、25.40%和265.00%,但都满足水利工程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经济净现值在两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说明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为灌区带来更多的能值财富。综合以上分析,在该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采用货币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一致,评价结论相同。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5

关键词: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价值工程;应用分析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的增加,在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加的今天,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机械产品的生产中也是如此,价值工程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充分的发挥价值工程的作用,就要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下功夫,达到一定的性能比。一定要重视价值工程在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将价值工程的作用发挥好,为机械产品的生产做出贡献。

1价值工程的简单介绍

价值工程在很早的就产生,价值工程理论最早是在美国产生的,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地位迅速上升,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也极强,对各个国家的经济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要重视价格和性能,这样就有很多的经济学家对价值工程进行研究,认为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成本(C)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让产品的功能(F)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当时的价值工程仅仅是一个雏形,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价值工程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工程经过了众多经济学家的不断完善,更加的科学、合理,在经济的发展中是十分关键的,在很多的领域中都被应用,尤其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让价值工程的应用更加的广阔,在经济的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价值工程在美国是最先使用的,主要是在某电器公司使用,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在战争的状态下,由于石棉板的短缺导致了采购人员发现了有一种纸可以取代这种材料,在效果上也是相同的,而且相对于石棉板在成本上也极低,因为材料的使用主要就是为了发挥应有的功能,这与材料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这样就产生了让价值工程理论。在价值工程中,价值这一词语是很难理解的,在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主要是指功能与获取这一功能的费用比,价值、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价值是功能和成本的比。

其中功能仅仅是一种可以满足用户需要的的一种属性,这种功能与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功能是不同的,价值工程中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的功能,另一种是辅的功能,如果是按照使用的性质来看,就可以将功能分为品味功能和使用功能,其中品味功能主要是在使用者的精神层面使用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在使用上也是较为广泛的,而使用功能是从使用者的经济状况来看的,带给使用者的是效果,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如果没有将功能自身作用区分明白,那么是无法利用价值工程的,要想将价值工程在经济的发展中合理的利用,就要将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作用发挥好,保证价值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在价值工程中,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成本在价值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产品在成本上较高,那么就要想办法将成本降低,这样就可以将整个价值工程的成本效用发挥好,在产品的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在价值工程中的成本与我们平时接触的成本是不同的,这一成本主要是预期寿命成本,预期寿命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制造的费用,另外一个就是研制设计费用。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与功能费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提高价值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产品费用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使用功能。

(2)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产本的成本,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

(3)如果既要提高产品的功能,又想要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样就要提高产品的价值。

(4)如果想要在成本上略有提高,就要在功能上进行提高,这样就要在产品的价值上进行提升。

(5)如果想在功能上降低,在费用上也降低,就要将产品的价值进行有效的提高。

例如玻璃镜由镀银改为镀铝,附着力略差,但成本降低较多,且节省贵重金属银,价值提高。以上五种途径都可以提高价值,企业可以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及用户对产品功能、价格的承受能力等情况进行选择。

2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产品的价值工程应用

机械产品通常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数量多,加上精度比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这就为企业价值工程的应用带来相应的特点:

2.1F和C的确定

V是F(功能)和C(费用)之比,功能是技术性参数,C是经济性参数。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一个功能的创造过程,又是成本的支出过程。然而功能的分析中,通行的做法是采用强制打分法,在产品功能的获得中,对各零部件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再与其获得该功能所付出的成本(成本系数)相比较,以选择价值工程的对象,而在技术上适用,也就是功能的提供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对于机械产品来说诸如强度、扭矩等一些性能指标,是通过计算或实验而获得。这是进行价值分析和改进的基础。

2.2产品设计的需要

用价值工程的思想来指导产品设计,确定产品的功能、效用,满足用户要求的设计参数和指标,是设计工作的基本准则。首先要考虑实现功能的途径,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产品的成本。统计结果表明,产品成本的70一80%在设计阶段已经决定了,因此降低成本必须从设计人手。

2.3结合制造过程,合理选择材料

选择高成本材料,由于省去了某种或某些加工工艺,其总成本反而降低。如预硬化钢板原材料成本虽高,但因无需热处理,从而避免了零件变形,提高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就减少了维护工序,产品的价值反而得以提升。

2.4在制造中提高价值

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和加工方法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单就加工制造过程而言,仍有价值工程的用武之地。通过性能分析,优选加工方法一个零部件或一种材料,其加工制造方法往往是多样的,如机床床身制造时,既可以采用焊接组装法(如万吨水压机的机架)也可以采用铸造。不仅考虑到单个工序的加工成本,还要综合整个加工路线所涉及的全部加工工序之总成本。发动机的曲轴,过去采用40Cr锻造成形,现在采用球墨铸铁(Qt700-2)铸造成形,保证了曲轴的技术功能,以铸代锻,降低了制造成本。

3结论

对于机械产品来说,就是在质量、寿命、可靠性等性能与价格的比值上应高于竞争对手产品的这个比值,即同性能,价格低或同价格,性能高。为此就要大力推广和应用价值工程。

参考文献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6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naturalresourcesareextortedconstantlybypeople,whichcausethedamagetotheenvironment,affectourenvironment.inordertoreducetheharmtotheenvironment,achieveharmonywithnature,circulareconomycomesintobeing,anditisimplementedinanumberofbusinessesanddistriparks.thevaluechainisthecarrierandthebasisof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andhowtounderstandandconstructvaluechainofcirculareconomyhasbecomeabottleneckrestricting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inthispaper,connotationandoperatingmechanismofvaluechainofcirculareconomywasanalyzed,anditsoperatingmechanisms,includingtheformationmechanism,transmissionmechanismandworkingmechanism,wereexplainedatthetheoreticallevel,whichcanmakeacontributionto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andrealizingall-winsituationofsocialbenefitsandeconomicbenefitsandenvironmentalbenefits.

关键词:循环经济;价值链;运行机制

Keywords:circulationeconomy;valuechain;operating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13-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导致自然资源将近匮乏,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处理人与资源、环境以及整个地球的关系,解决经发展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不要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经济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和实现途径。自从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他们通过强化循环经济法、调整税收政策、开展企业零污染排放、扩大废物回收等措施不断推动和深入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更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如何使我国经济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对循环经济加以重视并贯彻研究。而价值链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其运行机制是否合理与完善关系到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推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循环经济及其价值链的运行机制,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的含义

循环经济可分为“狭义循环经济”和“广义循环经济”两个概念。“广义循环经济”是指将经济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在这个反馈式的流程中所有的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持久的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狭义循环经济”是指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的重复循环利用及再生来发展经济的过程。无论哪种概念范围的循环经济,它的本质都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循环系统与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过程的生态化与循环化,以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价值链的概念是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是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体,这些经济活动虽然互不相同,但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构成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的概念。循环经济产业之间的价值链是以它们之间存在的合作的收益空间为价值基础。因此,循环经济价值链即指在循环经济的反馈式流程中实现资源价值增值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动态长链过程。

2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模式分析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是指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价值链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关系和过程的总和,是循环经济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内在规律。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包括三部分机制,一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指的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的原因、方式及规律;二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传导机制,是指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循环的作用方式与内在规律;三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工作机制,包括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目标实现方式和适应外部因素影响的动态规律。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工作机制三部分机制各不相同,从三个范围分别控制着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不断促进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持续发展,实现价值增值。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随着价值链的动态变化也发生相适应性的改变,所以政府或企业应因时制宜地梳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使之与循环经济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及时实现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目标,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研究

循环经济价值链是以循环经济产业部门间的资源价值联系为基础,通过产业部门之间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关系而形成的链条状的上下产业关联,并以实现价值增值为目标。价值链的形成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价值链是市场自发行为和政府调控行为的结合体。若只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企业将会遵循优位效益原理,形成的价值链会出现孤环、断链和短链现象,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所以还需要政府的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可以在将断链连通并将产业链向外延伸。因此,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构建和延伸必须以市场为平台、企业为主体,并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一般来讲,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有如下四种途径:一是通过循环经济产业内某一企业与另一产业的企业之间形成资源或价值的流转与交换关系,从而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连通,这也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主要形成途径;二是寻找某一发展水平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根据市场需求,拉动并衍生出一些新兴产业部门,逐步形成新的链条式关联产业群;三是提升不同地域的循环经济产业部门水平,突破地区边界限制,形成链式一体化;四是将同一地域空间的不同专业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部门联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链。

4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传导机制分析

经济活动的进行都会面临一定风险,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体系中,价值链的各个主体就形成一个经济价值和经济风险的结合体,面临着经济价值和经济风险两方面的影响,并相互作用,它们的传导遵循一定的机制。现简单阐述如下。

4.1价值传导机制循环经济价值链主体是指价值链上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主体:一是价值链整体部门,即产业部门,是价值链利益主体之一;二是价值链行政部门,是某一产业价值的代表者;三是产业价值链内的各个企业,是价值链经济活动的实际承担者和组织者,是循环经济价值链利益与风险的最终承担主体。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不仅包括由于形成循环经济价值链而带来的纯粹经济效益的价值,还包括一些间接价值,如资源再利用价值等,加之循环经济价值链形成后实行专业化分工收益,工作效率的提高会给循环经济价值链主体带来增值价值。这些价值在链上的各个环节上的分布并非均一,一般在某些环节价值较高,另一些则较低。价值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传导遵循一定的方式。价值链主体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有通过不同的竞争方式拉平价值链价值增值水平的潜质,根据经济学原理价值链主体倾向于退出价值增值能力较低的部门,进入价值增值能力较高的部门,这一进程导致价值链内由于产业或企业竞争而引起的价值增值均等化,从而将各循环经济价值链环节串联成为一个联系更加密切、价值更加共享的集合体。

4.2风险传导机制在经济领域,有利益就会有风险,风险与价值创造共生共灭。价值增值高的价值链环其风险也较高,价值增值低的循环经济价值链环其风险一般较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风险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共同体风险,作为循环经济价值链中的一员,各个主体既然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就必须担负共同风险,可能面临着担当其他主体通过循环经济价值链环传递而影响自身的风险;二是自身风险,经营一个企业必将面临着一些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变革风险等;三是政策风险。由于循环经济产业受政府调控,政策对其影响较大,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循环需要政策的支持。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各个主体通过不同途径降低自身经风险,并避免其他环节的风险传导到本身。风险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传导一般有两种形式,递层传导和整体传导。递层传导是指风险从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递次传导到本环节,而整体传导则指整个价值链群体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全部作用于自身。

5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工作机制研究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工作机制包括价值投入机制、价值物化机制和价值实现机制三个方面。

5.1价值投入机制区域循环经济是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按照区域的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该经济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配置必要的生产要素,还要支付劳动者的薪酬,区域循环经济的价值链过程才能形成。即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价值的投入。在落后地区,由于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来发展循环经济。

5.2价值物化机制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需要劳动者的参与,他们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劳动技能,通过消耗劳动将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到了价值链中,使价值增殖,创造了新价值,使价值链有新的动力持续运行。

5.3价值实现机制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运行不仅需要物质流、能量流的合理运行,还需要依靠人力流和信息流的运行,而它们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支持。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信息业、金融服务业、物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会对区域循环经济的价值流能否持续运行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在我国推行与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我们必须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每行每业,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方针政策。近年来,一批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及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也已建立了在试点园区和试点省市,不仅探索了针对产业园区等多种经济形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逐步健全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价值链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我们要对其运行机制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索,只有明确了价值链的理论基础,才能将其不断完善,推动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赢。

参考文献:

[1]姜淑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2).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7

关键词:价值原理;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近年以来,建筑施工的管理开始向成熟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相关建筑施工单位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有效地提高企业中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工程建设中施工管理就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价值原理来让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工作更好的进行,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能够为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效果。

一、价值原理的定义

价值原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价值的方法主要有:首先保持功能不变,来降低成本。其次让成本保持不变,来提高产品功能。第三提高产品功能,成本的增加会比较小。第四降低产品的功能,成本会有所下降。第五提高功能,成本降低。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管理的价值原理就是为了让管理人员通过提高价值的方法,来体现管理工作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提高工程中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降低工程中的劳动费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节省了施工单位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价值原理已经在很多的管理工作中应用,并发挥了一定的价值作用。

二、价值原理在施工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价值原理在施工管理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因为施工项目的类型不一样,施工方法和施工的范围也不一样,在这其中施工产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所以在施工经验的积累上有一定的难度,也没有办法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总结,就会增加施工中的成本。因此,需要将价值原理来分析施工管理中的工作,根据施工中的特点来设计方案,控制好成本,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协调施工管理理念

通过运用价值原理来协调施工管理理念。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工作人员,较强的专业性,所以需要做好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这体现的是施工管理人员的价值。通过应用价值原理来分析,可以有效地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最大的价值。

2、不断优化施工中的方案

通过运用价值原理来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这样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减少施工产品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能源,因此通过价值原理可以优化施工的过程,可以节省一部分的能源消耗,从而也就降低了工程成本,让相关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可以对施工管理中的工作进行指导

通过利用价值原理来对施工管理中的工作进行指导,有利于让施工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还能降低施工中的成本,来提高了施工产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运用价值原理来进行建筑施工管理是必要存在的,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还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分析价值原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内容是实现高效率的项目工程为目标,需要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一定的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资源,并且能够保证施工生产中的平衡性,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将价值原理应用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通过价值分析,保证产品价值的基础之上,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得企业产品,从而来实现整个施工过程。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产品的性能比较好、功能比较多,就会让产品的成本增加,这样就会让产品的价格提高,在这其中有些多出来的功能并不是消费者需要的,就会造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如果产品的功能比较单一,成本虽然比较低,但是这样又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运用价值原理来指导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控制生产成本,还能够减少产品过剩,这样可以降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从而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中包括的内容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比较系统工程,包括了技术、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是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主要部门,建筑施工活动的关键就是技术性活动,只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制造出更多好的产品,可以做到较低投入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次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也能够保证良好的施工技术。施工项目中的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是经济,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部分,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施工中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施工工作顺利的进行,从而保证施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2、控制建筑施工成本的方法

通过运用价值原理来分析,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方法有组织、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第一,组织方法。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需要明确,还要明确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规范要求,能够及时的对工程中经济状况进行了解,做高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第二个是技术方法。在施工阶段能够让技术人员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对重要的技术方案进行检验,从而来获取可靠的经济方案。第三是经济方法,在这其中主要是对建筑施工中的人工费、材料费等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利用价值原理来分析,有利于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应的指导,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与协调,能够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工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贤兵.工管理中的价值原理之分析[J].现代物业,2011(10).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8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价值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理论研究的基础性。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理论经济学,其研究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经济理论研究,它是为各个经济学学科提供基础理论的科学。理论经济学肩负着比应用经济学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价值理性的塑造和传递。

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概念。其本意是在考察人类本身行为的过程中,区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所追求的理性目标。如果是作为人类对实践活动中的价值追求和自觉意识的把握,那就是价值理性;如果是作为人类对实践活动实现的工具或手段有用性的追求,则是工具理性。从书面意义可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作为人类活动的理性探讨和追求,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然而,由于自然界的强大性和人类自身的不完美性,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人类必须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发明和制造各种实践工具以便满足自身存在的需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极为必要的,然而当人类运用自己创造的生产工具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后,工具的手段性逐渐被抬高为目的性,对先进科技的崇拜和渴求使得原本摆脱束缚的意识性被利用科技征服自然的潜意识所替代,这是技术理性扩张导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离的人本根源。另外,技术的应用性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以及科学主义的理论学说等也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的重要原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经济规律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变得越来越隐晦和深奥。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现象的解读逐渐成为经济学者所侧重的研究对象。由于工具理性关心的是效率和效益,关注的是人类实践手段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其逐步成为人类认识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的主要方式。作为追求更高层次价值规范的价值理性,却由于本身追求目标的模糊和高尚,日渐不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以创设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掘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规律作为主要内容,其肩负的任务在于生产范畴批判范畴扬弃范畴,这种种要求恰恰是价值理性所探讨的内容。它是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举止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可以说,理论经济学的存在,本质上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感知、体会、憧憬、建构和追逐的自我存在,它体现着人类本身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智慧和良知,是人类追求全面发展、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因此,理论经济学存在的本身就表征着价值理性的内在含义,理论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就是传递价值理性,为人类经济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提供一种新的诠释。

二、理论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探讨的失衡

人类社会从原始蒙昧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工具的产生及其合理运用。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人类社会对技术文明的运用逐渐强化,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可以利用数字和符号等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由此,人类也从传统的神学迷信中脱离出来,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手段和工具方法上。

这种工具和技术的革命催生了各种技术创新和工具革新,也促使人类越来越重视工具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促进作用。工具理性把这种量化、细分和核算的理念升华成为一种拜物教,也就是在各种分析、判断的层面,都要借助各种数量模型、逻辑模型予以推演。因此,理论经济学将注意力汇集在基于直观性、严密性、精确性特点的工具理性上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趋势之一。而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当前的理论经济学研究越来越显得务实,反而失去了其本身所应有的内在价值。加之,当下应用经济学更符合工具理性的发展要求,更贴合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人类进步的诉求,应用经济学的存在也冲击着理论经济学本来就不甚坚固的地位。

(二)理论经济学本身缺乏价值体系的创新

理论经济学的教学,其价值理性的存在就是要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塑造。这不仅要求理论经济学要涵盖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学研究规律,更要求理论经济学本身要映射学科理性认知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经济学应当涵盖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价值标准、价值素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体系,这才能体现人类存在的类意义。可以说,理论经济学教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然而,从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学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价值体系的演变至今并未逃脱原有的模式和范式。无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创立的劳动价值体系,还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亦或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极力倡导的效用价值体系,都成为当代经济学的基础和根基;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至今为止,未有任何经济学学科和专业能够脱离以上的价值体系。可以说,理论经济学现在所研究的对象性内涵,早在500年前就已经存在,后世的经济学家只是在原有的价值体系范畴内不断将其完善和丰富,并未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反馈在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之内,理论经济学给人类社会经济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和情感价值等主体尺度的发展带来限制。那么,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也就难以创设出新的内容以提升其价值理性的发展水平。

(三)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改革滞后

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经济学体系中,作为与应用经济学相提并论的一级学科,其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6个二级学科,它在经济学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应当是基础性研究。不过,与拥有10个二级学科,甚至还有交叉学科的应用经济学相较而言,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显得越来越弱化。另一方面,理论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侧重基础性理论的传授,枯燥无味的抽象内容也难以吸引继承者。理论经济学现有教学体系无论是沿自西方还是承自东方,都存在着教学体系的历史痕迹,这也恰恰成为理论经济学本身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限制。以政治经济学为例,其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完全是《资本论》理论体系的简化和承袭,从苏联引进后就没有进行大的改变。社会主义部分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其教学内容虽然有所变化,但并未时时处处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理论经济学本身的教学体系相较当下飞速变化的经济现实而言,显得格格不入,更无从吸引教学受众。

三、理论经济学教学价值理性缺失的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借助技术进步和工具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呈现加速度增长的态势。社会思潮的发展也随之受到功利化影响,日渐体现出唯效率论唯生产论唯技术论的格调。受制于当前社会思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冲击。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理论经济学在价值理性方面的传承和追求变得愈发弱化,实用主义的工具理性色彩充斥在理论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中。

(一)唯效率论的价值观念使育人理念窄化为学业成绩

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成果侧重于抽象理论的形成,其传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理论教学的抽象化和晦涩性,并且其授课内容在生动性和吸引性方面有很大局限。理论经济学受制于当前的教育体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授更多侧重于理论填鸭,难以唤醒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其教学成果,很难从价值理性的角度评价,往往依托于成绩分数。在教学内容讲究逻辑化、系列化、体系化的今天,价值塑造和规律探寻的方式和方法已经完全让位于计算、分析和加工的能力。教学受众本身的价值诉求被程式化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所替代,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教学过程贪图效率急功近利,在短平快的流水化教育过程中生产了一批注重成绩、忽视情感、效率优先、掌握皮毛的学生群体。而真正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能够借助价值工具进行理性判断的学生则少之又少。

(二)实用主义的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忽视人文素养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总结,依据功能可以划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侧重于人文素养和基础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在实践活动中要体现人的自我意识,并要形成一定的社会因素和人文文化的背景和环境;实践知识侧重于操作技术和工艺手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着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特征。在实践中要形成一定的产物,并且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收益等。理论经济学传授的知识是理论性的,但对实践活动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如何把握理论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兼容,并且将知识顺利传授给学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然而,工具理性在理论经济学中地位的增强,使得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更加侧重于应用性和实用性,并未将理论经济学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社会文化等内容进行充分的衔接,从而使理论经济学的教学逐渐倒向了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层次。

(三)填鸭教学的方法使教学忽略思维开发

填鸭式教育模式从苏联引入当时教育并不发达的中国后,成为当时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个性诉求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在一定时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环境变化,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理论界公认为是不符合育人理念的模式。然而,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中,这种模式并未完全被舍弃,甚至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理论经济学所讲授的基础性、概念性、范畴性的内涵,还难以由接受了填鸭教育十几年之后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自学完成。或者说,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讨的能力并未培养起来。由此,学生研习理论经济学课程内容时,仍然会秉承中学以来所接受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理论经济学侧重于价值理性的启发和运用,需要学生有深厚的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又与填鸭式教学模式背道而驰。总之,理论经济学现有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创造。

(四)就业先导的培养理念使教学目标定位于应用型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当今应用型技术大行其道的社会里,高校办学目标的定位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并塑造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就业提供基础条件。从当前来看,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学校发展是很多高校秉承的宗旨,由此决定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都向学生如何顺利就业转移。这样,的确为许多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全部向职业技能、就业素养、操作能力和资格证书倾斜。而对于学生人格养成最为重要的价值规范、情感素养、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等无形能力的培养则沦为次要内容,或者说是辅助教学的内容。从当前来看,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的确确对某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二八现象的存在,也证明了多数学生群体还难以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中寻找到突破自我、增进才干的机会,第一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阵地。现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受到就业先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体现出应用性、实用化的特征,授课教师对专业成绩、课程结论、学生操作等方面的关注度极高,60分万岁也成为学生对待理论经济学的态度之一。这种态度所引发结果就是对专业成绩的重视大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也阻碍了理论经济学学科发展的价值判断和理论创新。

四、理论经济学教学中价值理性的回归思辨

什么是思辨?黑格尔说: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与一般思维不同,一般思维讲求情感、直觉或表象等形式的运用,思辨的方式则在于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思辨并不是专属于哲学体系,它应当是统领一切人文社会学科的最高思维方法,也具有指导其他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论意义。所以,思辨其实是一种不断反思和反馈的过程,是在对过去行为或活动历史总结基础上的回顾和思考。从本质上讲,思即是辨,辨即是思,两者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统为一体,不可分割,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两翼。之所以将思辨引入理论经济学的教学,究其原因,在于理论经济学当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学科本身所应该承担的任务。理论经济学以价值理性的塑造与传递为己任,却时时刻刻受到工具理性的僭越。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中要促成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合与均衡,需要思辨这种统领式的思维方式来构筑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经济学中的工具理性已经使教学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数据、图表、公式、模型上,程式化的教学很难使学生体验逻辑思考的魅力,也就难以推动理论经济学学科本身的创新与发展。虽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在不断寻求概念和外延的创新,但真正能够带来学科发展的根基却是价值理性的提升以及更高层次的价值探寻。因此,将思辨引入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反思与反馈中寻求高层次的价值内涵和创新思维,将更加有助于理论经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更多的受众对理论经济学深入探讨。

(一)强化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理性思维锻炼

恩格斯认为:理论思维仅仅作为一种能力才具有天生就有的性质。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能力,需要对这种能力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除了哲学之外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所难以企及的。因此,除了思辨,没有别的合适方法能够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在理论经济学中,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思维训练体系中的客观存在。但是,从主客体本身的性质来看,两者都难以主动、自觉的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理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导致难以从实际中的某个案例归结出价值判断的真实内涵。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价值理性在理论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是黑格尔的簇拥,他明确提出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因此,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黑格尔,对思辨的运用都成为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思辨存在的意义,就是一种实践理性的思维锻炼,这是经典作家提供给我们的一项指导方法,也犹如黑暗前行的人们所看到的些许光明。因此,理论经济学教学中增加思维锻炼的环节,或者将思维锻炼贯穿于理论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经济学公式、模型中跳脱出来,抽象出其中的一般经济规律。总之,运用思辨的方法推进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不仅可以为经济学寻求到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耦合的方法论,还可以为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寻求到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

(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客体具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应开发其发表见解和主张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的潜能,甚至于有的教学客体能通过对经济学知识点的质疑促进自我思维的形成,从而反诘教学主体的思维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环境和氛围,也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打破了教学主体的权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教学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要逐步树立以教学客体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教学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和实践将价值理性的机理借助多种平台和载体传达出来,使得教学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参与机制。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要敢于放,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将教学主体的求知欲和参与性调动起来,比如借助理论经济学原理知识的讨论,把问题教给学生探究,做到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并引进竞争机制,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理论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理论经济学总是处于发展之中,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中寻找一般规律性的理论,是经济学价值理性的一般需要。教学客体应该坚信自我创造和发展能力,懂得用积极的眼光和辩证的态度,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亮点,并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预见。同时,要对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给予回应,这样才能够为教学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良好的价值基础和工具条件。因此,只有建立了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创设一种良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才有助于教学客体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经济学价值理性的回归。

(三)引导学生学会设置问题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9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价值;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074-02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延伸和应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需要新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采取新的对策发展对外贸易。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特别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早在16世纪,随着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整个世界就开始它的一体化进程。正是由于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才有了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正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深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分工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反过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细化。

(2)市场经济是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国家的起点,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市场竞争和市场逐利行为打破了经济的国家和地域限制,把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参与其中的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共同的市场经济规则下展开竞争,拓展和深化国际经济关系。首先,市场经济促进国际分工范围无限扩大。其次,市场经济要求国际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流动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深化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一体化程度。最后,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迅猛发展,通过其日益跨国界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把世界各国经济联结为一个整体。总之,市场经济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力量。

(3)经济全球化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首先,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科技进步本身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可以说,无论从新技术的研究还是从新技术的应用来说,当代世界各国的技术进步已经日益全球化,而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进步的全球化必然导致经济的全球化。

2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提供了实践条件;另一方面,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球化,价值构成和形成过程也已经全球化,而且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突破国界致使国别价值的概念弱化等,又为继承和发展国际价值论提出了新问题。

(1)产品价值构成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世界各国工业部门生产的国际专业化迅速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零部件专业化程度和工艺专业化程度等日益提高,促使世界各国生产者之间的劳动分工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与变革,国际分工表现为在产业间、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而且越来越多地走向同一产品内部、同一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上的分工。以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为支撑,使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其布局全球的生产网络得以形成和发展。跨国公司根据世界各国的资源禀赋、市场条件等状况,基本实现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组织订货、商品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球分配。既然产品的研发设计、零部件的生产及产品组装等环节分别在不同国家进行,那么,相应的这一产品的总价值的构成也就表现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即实现了产品价值构成国际化。

(2)国际价值和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途径发生变化。在实现产品价值构成国际化条件下,国别价值仍然存在,但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即不再是对产品意义上的国别价值,此时的国别价值是针对全球生产过程中具体环节的产物而言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组织订货、商品销售等各环节在全球不同国家分配,那么,这些环节所对应产物的价值相应就是该环节所在国的国别价值。产成品的个别价值是这些国别价值之和。那么,得到产品个别价值后如何得到产品的国际价值呢?国际价值传统意义上的形成途径是,由产品国内个别价值“平均”得到产品国内社会价值(国别价值),然后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再“平均”得到国际社会价值即国际价值。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突破国界,产业国际化逐步实现,而该产业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是少数几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之间在产业内部的竞争导致产品个别价值实现产业内部的社会化,即由产成品的个别价值形成产业内部的产品社会价值,即国际价值。国际化产业内部的竞争形成国际价值,而国际化产业之间的竞争则会形成国际生产价格。

(3)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国际价值职能在更大范围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跨国公司进行的资源的全球直接流动和配置,要求破除国家之间传统的各种限制和障碍,按照统一的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行事,因而在实践中极大地推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进程。跨国公司在国际范围内组织生产,促进了各国间货物、服务、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作为操作平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投放到其他国家,把生产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地,将本地化生产与本地化研发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采购和销售的全球优化配置,从而使世界各国市场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跨国公司之间组建战略同盟,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生产布局,使生产的社会化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高度发展,使各国生产处于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之中,这就把各国的生产联结成统一的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商品生产世界体系。跨国公司在国际范围内根据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特点与优势来分工协作,组织生产。它在迅速推动国际商品流动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发展,从而为国际价值职能在更大范围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世界市场的发育与完善,为国际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市场平台。随着生产力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国际贸易空前发展,世界市场的发育也日趋成熟,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仅已形成体系完备、反应灵敏的高效率的市场机制,而且市场结构也日趋复杂化。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涌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即世界市场已不是原有的单一的资本主义市场,而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体系所组成。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向市场经济转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机制过渡,从而大大拓展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就商品市场而言,其类型不断增多,除了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外,还出现了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加工贸易等国际专业化市场。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细化、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以及交换和消费的国际化,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广度和各国贸易往来的深度,也使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更趋完善,从而使国际价值实现的市场平台也相应地进一步扩大。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国别价值向国际价值过渡提供了中介条件。我们可以把区域经济合作看做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其实,这种局部统一的地区性世界市场也像国内市场一样,既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又有别于世界统一市场。在这些区域性市场上,往往会形成本区域经济组织范围内商品独有的有别于国际价值的区域性国际价值,这种区域性国际价值的形成实际上是国别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的过渡阶段,为国别价值向国际价值过渡提供了中介条件。

(6)国际价值规律对国与国之间生产与交换的调节作用不断强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经济主体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得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价格起伏、资源流动以及汇率波动等信息,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从而强化了价值规律对各经济主体生产的调节作用。随着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不断强化,由世界市场内在规律所产生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则,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各种经济交往活动的共同基础和统一准则。

工程的经济价值篇10

abstract:thecompetitionintheconstructionmarketisbecomingfiercerandfiercerwiththedeepeningoftheprocessofmoderation.thecostcontrol,astheimportantmeasuretoincreasetheeconomicbenefitsinthecompany,isthekeyofimprovingthebenefitsandenhancesthecorecompetencyofenterprises.thethesisbeginswiththedefinitionofvalueengineering,applyingittoconstructioncostcontrol,andsomepositivesuggestionsaregiven.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价值工程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costcontrol;value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89-01

1价值工程的主要原理和实施步骤

1.1价值工程的主要原理。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又称为价值分析,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的实现所研究对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的对象,是指凡为获取功能而发生费用的事物,如施工过程、产品、工艺等。

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是:V=F/C,其中V表示价值,是指分析对象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和使用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性价比有相同的含义。F为对象(施工过程、产品等)的功能,C是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成本。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不同于经济学中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在经济学中,凝结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产品在市场上越是供不应求,其交换价值就越大;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一种比较价值或相对价值的概念,对象的效用(F)越大,成本(C)越低,价值(V)就越大。

1.2价值工程的特征。(1)目标上的特征。着眼于提高价值,即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功能的创造性活动。(2)方法上的特征。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即在开展价值工程中,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3)活动领域上的特征。侧重于在对象的实施工程中开展工作,寻求突破。

1.3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制定施工阶段的工作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其中要注重对工作对象的选择和信息的搜集。在施工方面,主要是实现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方案,如分析施工方法、流水作业、机械设备等有无不必要的功能。(2)分析阶段。对施工成本计划按照价值工程方法进行评价,其中着重进行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在成本方面,主要是需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应选择价值最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分析。(3)创新阶段。根据评价结果,对各种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进行优选,制定控制成本的措施,调整完善施工成本控制计划,提出成本控制方案。(4)实施阶段。检查实施情况并评价活动成果,检查目前施工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与预期目标是否发生了偏离。

2价值工程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1价值工程实施对象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前编制的,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进行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对施工活动实施科学管理和统筹规划的设计的有力手段。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以通过工程价值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详细分析施工阶段的功能和成本的关系,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有无改进的必要,以便确定提高项目的价值系统;同时通过价值分析才能发现并消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不必要的部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经过统计数据分析,施工直接成本在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也是施工直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也应该作为价值工程的实施对象。

通过以上的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和直接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可以作为价值工程研究的实施对象,从分析该工程项目的功能与成本之比入手,探讨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成本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该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目的。

2.2计算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1)功能系数:以项目概、预算为基础,计算项目中各种材料的总价值,然后将材料价汇总,以各种材料价格所占总价格的比重为功能系数F。由工程技术部门提供分部工程功能作用分析表和功能比重修正表,计算各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2)成本系数:以项目概、预算为基础,计算项目中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然后将实际采购成本汇总,以各种材料实际采购成本所占总采购成本的比重为功能系数C。由财务部门提供分部工程的成本系统数表和分部工程的预算成本占预算成本总额的比。(3)计算分部工程的价值系数。即根据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和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计算分部工程的价值系数。

2.3计算价值系数:价值系数是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的比值V=F/C。

2.4确定改进对象,制定改进措施。对施工方案的分析、诊断和改进。通过以上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的计算,可以看出该工程项目各部分功能的价值系数的大小。如果V的值小于1,即成本大于功能,有必要对原施工方案加以改进。由于施工方案的改进,必然涉及到技术与经济范畴,需要由项目经理主持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共同会诊问题的的症结所在,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功能或降低成本,以提高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

对于施工直接成本分析来说,由于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价格比较高,相应的计划采购成本也比较大,但是价值系数往往大于1;而对于电焊条、绑线等辅助材料和零星材料,由于计划性不强,往往多次购买,考虑计算采购人员的工资、车费等方面费用,价值系数大多小于1,可见在成本管理中,加强辅助材料、零星材料的计划性,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3结语

价值工程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计算程序较多、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既把施工技术与工程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一体,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益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改进技术,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建筑行业基本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改进空间很大,可以减少施工管理的盲目性,加速施工管理的创新,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