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家庭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00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1

[关键词]教师;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去作为孩子的榜样,去相信教育的真实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教育,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说实话,不撒谎,而父母自己却常常说谎,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说慌。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会很难过,会学着说谎,从此不信任父母,对父母怀着疑惑的态度。这种教育又怎么能成功。作为父母,要深知品德教育的重要,要给孩子做出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良好的品格的养成,是为人之根本。我通常指导家长们对孩子多启发诱导,比如:地面上有果皮纸屑,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乱扔果皮纸屑,然后你再把纸屑捡起来一部分,孩子看到了,也会帮忙,这样的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多种良好品格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孩子的可塑性强,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2、指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收到家长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纠结孩子的依赖性太强,什么时候都要家长亲力亲为,尤其在低年级表现颇多。根据日常观察,也能看出,有一部分孩子的自理自立等多方面能力欠缺。我总结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家长)的爱,这是一种包办一切的爱,从孩子出生后每一件事情都亲手包办。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孩子也不例外,为此,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是父母的必修之课。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纠错能力。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过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根据事物等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的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家长可以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很多孩子看电视就无休无止,上网就来劲,家长们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家长们给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段,让孩子懂得适当看电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否则对身心健康都有坏处。自控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培养社交能力也很关键,现在各种家庭、朋友聚餐的时候很多,可以让孩子去给客人倒杯热水、拿拿碗筷、注意就餐礼让等。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让家长带领孩子接触各种常见的环境,如:乘车购票、排队购物等。最后,还要培养孩子的纠错能力,人无完人,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及时地纠正自己或者他人过错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人的个人素质。

3、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这里指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重要,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习惯的培养、饮食习惯的培养、学会节俭,诚恳待人等,让孩子生活有规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时候,都会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教师的事情,但家长的配合培养也很关键,要指导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家长了解后,可以配合预习题卡帮助孩子,在检查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能侧重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

4、指导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一致性

现代社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双方老人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很多时候,存在教育的不一致性,父母管得严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他一旦发现大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旦他发现家里谁说了算,他就会“钻空子”,爸爸妈妈管他,他就去叫来爷爷……,最后会导致纠错不能,让孩子是非不清。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懂礼貌、撒谎、盛气凌人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一致性至关重要。

5、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在家长课堂上提升家庭教育观念

我鼓励家长们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参加家长课堂。很多事情学校也都是通过家长学校来解决孩子教育的难题。

首先,知道“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不是孩子的唯一目标。让家长认识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孩子的培养,品格、能力和习惯更重要。

其次,参加各种课外班要有选择,不要盲目地参加,我指导家长们根据孩子需求来选择,尽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高压教育,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家长为了尽义务,让孩子参加很多辅导班,一天下来,挤得满满的,让孩子学无兴趣,让家长筋疲力尽。

第三,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买来参考资料,用放学的时间进行辅导,请家教,虽舍得投资,但也不能盲目地去做。

第四,避免“顺其自然”不负责任的教育,农村教育不同于城市,就我班而言,因家庭状况不同,就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和“弃管儿童”,因此,解决这一部分家庭教育相对很难,我会经常家访和鼓励这部分家庭,避免不负责任的教育发生。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有付出,我们就会得到,只要培养,您的孩子就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总之,为了让您的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孩子们吧!

参考文献:

[1]宋光.家庭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中小学管理,1999年10期.

[2]周弘.父母在用爱心“摧残”孩子[J].基础教育,2005年21期.

[3]薛芬.家庭教育中的几种关系浅析[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4]言言.反思中国式家庭教育[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5]陈亦冰.家庭教育莫要走极端[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2

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指导的新途径、新方式,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争取上级领导重视,逐步形成镇政府、镇妇联牵头,社区配合,学校具体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一级管理网络。

2.调整和补充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充分依靠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共同搞好家庭教育工作。

3.调整充实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组建以在职优秀教师为主体、社区妇代会主任和好家长代表参加的讲师团队伍。

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队伍建设

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培训,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努力使全体班主任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指导。

三继续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积极探索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载体,努力形成我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特色。

1、低年级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同时开展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教小报进行交流。

2、中高年级以家庭读书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各班班主任要认真做好推荐阅读书目的工作,在父母和孩子中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评选活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并开展征文活动。

3、每个班级要选取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创建指导,如学习困难家庭、外来民工子弟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等等,促进不同家庭在原有层次上的提高。

四继续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的有效途径,要做到时间、内容、形式、人员四落实。要贯彻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互动教育思想;贯彻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活动,以家长为主体,将指导服务家长与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结合。要努力改进家长会的形式,提高家教指导的效果,使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率达到95%。

继续开展“请家长进课堂”的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使家长在了解中熟悉学习学校的课程改革,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协调,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北双村妇代会的作用,邀请有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现身说法,交流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做法和经验。

(五)继续办好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

以家庭教育小报为载体,及时向家长介绍教改信息、校园动态和教子一得。善于发现我校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家教小报上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

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3

一、黄州区3~6岁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研究

本文随机选取黄州区的两所幼儿园,对其3~6岁幼儿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80份,回收72份,回收率90%,有效率90%。

(一)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认识分析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约88%的家庭都迫切地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见家长已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该领域相关工作的缺乏。因此,要加大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认识的普及程度。

(二)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59%的幼儿家长希望从幼儿园教师那里得到家庭教育指导,因为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并有多年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约有12%的家长认为有经验的家长是他们主要的指导者,他们可以直接从有经验的家长那里获得教育指导的经验,他们坚信“实践出真知”。极少数家长希望受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他们认为目前还没有那个必要。总而言之,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幼儿教师和其他有经验的家长为其提供指导。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集体指导的形式需求分析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21%的幼儿家长最为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他(她)们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地、具体地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在进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还有18%和16%的家长希望通过召开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活动、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亲子活动和入户指导等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专家和家长面对面近距离地讨论孩子的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方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以丰富的活动和内容给家长和孩子搭建互助交流、共娱共乐的平台,增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也增强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凝聚力。

(四)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中就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细化了六点,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如何增强幼儿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如何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两点比较重要,因此,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应将这两点纳入内容中去,给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频率和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指导频率来看,大多数家长可以得到每月一次的集体指导,而多数家长表示希望能够得到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指导,因此,幼儿园需考虑适当调整集体指导的频率,以满足家长被指导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指导时间安排来看,各幼儿园选择家庭教育指导的时间基本符合家长的需求。把指导时间安排在家长能够接受的时间内,并与家长协调好合适的具体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某一闲暇日的晚上,再比如节假日等等,保证家长有时间参与指导活动,是发挥指导作用的保障。

二、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分析

(一)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

首先,对幼儿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导师的培训以及学习家庭教育系统理论知识的方式,对幼儿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大量普及。

其次,幼儿园可通过案例式学习方式,即家庭教育实例对幼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所谓家庭教育实例,是指家长经过家庭教育指导后,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出现的、有效的教育行为的真实事例。家庭教育实例反映家长教育行为的变化,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效果之一。在组织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活动后,我们都要注意收集被指导对象的家庭教育实例。这不仅是因为家教实例可以反映指导工作的效果,而且因为家教实例是在今后对家长进行指导时生动的、有效的素材,也是家长自学的良好材料。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引导教师通过了解和分析班级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方面以及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

(二)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应满足家长的需求,大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积极地为其创造教育指导的机会,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个别随机指导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如:家访、家长来园接待、网络聊、打电话、家园联系册、约家长见面交谈、家长接送幼儿时简短交流等指导形式。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教育咨询、订阅相关报刊书籍等途径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家园互动新形式带来了契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等网络形式进行联系,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只有这样通过丰富的教育指导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和推动3~6岁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的进程,最终达到提升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三)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从幼儿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正在逐步升高,现阶段3~6岁幼儿家长的学历更多地集中在高中、大学和大学以上。那么,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要增加指导的频率以及每次教育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对其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使其了解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文化程度居中和偏高的家庭,在他们原有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丰富家庭教育的途径、形式予以教育指导,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

(四)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可通过交谈、系列调研等手段了解不同幼儿的家教状况,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本调查从“多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离异家庭教育指导”“祖辈隔代教育指导”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或美术、手工)障碍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情绪问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多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年段的幼儿,开设“入园准备家庭教育指导”“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将原有分散的教育指导内容进行统整、分类与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幼儿园还将定期的家长会打破传统形式,召开妈妈专题会、爸爸专题会、祖辈专题会,家长开放日、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对家长进行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幼儿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成立教研室负责管理、组织和监督。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园推广,极大地鼓励教师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践的积极性。家园合作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也是老师们积极研究的动力。

(五)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指导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4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义做出重要论述。

新时期,从国家高层到普通百姓,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愈发趋同。教育部2015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确立了10个不同层级的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成都召开“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各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府发力,家庭教育不再仅是家庭的事

“做学生有课程,如何做家长却没人教,只能凭摸索、凭模仿、凭感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

如何让家庭教育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家庭教育发挥育人优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成为育人的“一体两面”,是实验区面临的共同难题。

上海市长宁区是全国实施“三优工程”的试点区、实施《儿童规划纲要》的示范区、开展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家庭教育与性别平等”项目的试点区,目前已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工作网络。迄今为止,长宁区10余名教师通过培训、考试,并获得“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成为区级和校级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力量。

一些地方愈发认识到家庭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有一个家长学校讲师团,目前已有成员320人,成员面向学校和社会招募,只要热心家庭教育工作,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的教师(退休教师),都可以加入。这个讲师团针对家长困惑,除了在本校(园)家长学校授课外,还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家庭教育巡回授课。

在湖北省宜昌宜都市,实验区建设直接被列为市政府重点项目、市教育局2016―2017学年重点工作。构建家庭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建设、家庭教育队伍管理机制建设3个项目组,项目组指定牵头学校,各学校结合实际参与自主选择,参与项目组研究,形成以点带面的研究机制,保障实验有效展开。

另外,各实验区在经费保障、科学研究、督导考核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相关做法,走出一条政府力推家庭教育的新路,取得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开门推窗,指导广大家长教子有方

未来家校合作怎样走出同质化困境,如何得到更多专业化支持,尚需探索。

只要轻点鼠标或发条短信,就可通过空中信息对接,找到家庭教育的良策。广东省中山市的“空中家长学校”声名远播,目前已经有了微信版。作为中山市空中家长学校的“元老”,市侨中退休副校长黄国乐发现一些新的趋势,如从2008年开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咨询关于“人际关系”交往问题的明显增多;关于幼儿教育的咨询也增加了,“这也反映出,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开始设计孩子的成长之路”。为给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山东启动了《山东省家长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设计开发了具有普及性、富有山东特色的家长课程体系,各地也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

在沈阳,该市教育局下发了《家长学校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基本实现了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办学,做到了“五有”“三落实”,全市共建立了102所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

新疆阿克苏建立了《阿克苏地区示范家长学校评估指标》,纳入地区“德育示范校”的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开展评估验收,以评估促发展,规范家长学校建设;此外还建立了家庭学校互访制度,采取教师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平等对话。

让父母有机会学习做父母的智慧,而不是“无证驾驶”。家校合作本来属于跨界行动,意味着对行动范畴和边界的重新划定,有待于制度化规范。可喜的是,家校合作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制度支持、经费投入、队伍保障,家庭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而是在改善教育的生态环境。

优化阵地建设,形成家庭教育整体效应

在成都市武侯区,全区80多个社区家长学校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创办了“四点半学校”“阳光学堂”等项目,每年为3.1万人次提供服务,为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引进专业化m织,武侯区还有了属于家长的杂志。2010年10月,家长学校总校创办第一本家庭教育指导刊物《武侯家长》,截至2016年9月,刊物共出版10期,发行10万册。2014年10月创办的武侯《家校报》月刊,目前已发行12期共30万份。

家长有了自己的“阵地”,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也形成家庭教育整体效应。近年来,武侯区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打造了家庭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品牌,吸引14万余户家庭、40余万人参与。如磨子桥小学分校坚持10年的“亲子阅读”,使家庭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把搭建平台作为推进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着力搭建七大平台,推动了家庭教育社会化。例如,搭建关教联动平台,与关工委联合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和民族团结文艺汇演,让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搭建食教联动平台,与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深入各学校食堂和小餐桌,开展问题排查和监管,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5

随着教育的普及推广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提升,家庭教育越来越得到了家长、社会与学校重视。教育不能单单靠学校,家庭教育在学生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形势下,我县于20xx年xx月xx日在县实验二小举办了家庭教育培训讲座,特聘我国着名家庭教育专家关xx教授进行了《教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培训。参会人员为全县中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及优秀班主任,本人有幸参会。经过一天的培训,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上午关xx教授重点就《教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有理论,有实例,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他首先将家庭教育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总共分为粗暴型、精神虐待型、期末算总账型、抽风型、超负荷型、保姆型、干扰型、金钱刺激型、放任型、分数第一型、溺爱型、迁就型、攀比型、暴躁型、唠叨型、冷漠型、纯理智型、专制型、期望过高型、过度教育型等等20多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进行分析,并指出改进方向。这对我们指导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之后关教授分别“从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和“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两个方面来说明家庭教育专业性与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差别很大,教育孩子不能重来,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关乎孩子的命运,甚至关系的国民的命运。提出问题后关教授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方法。

在听到关教授讲国外高中生开新婚指导课后我们都有些吃惊,当听到有的国家在结婚前要求听家庭教育讲座,进行理论学习并要通过考试才能结婚的消息后深感震惊:家庭教育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分析完国际家庭教育指导情况后关教授提出了“大教育观”的概念。大教育观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具体指时间上的终身教育和空间上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大教育观的效果是1+1+1>3。这个概念非常新颖,也能很实际的教育完整的概括起来了。关教授认为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以及做好家庭教育要从以下几个反面入手:一、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会,二、建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三、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四、给家长开读书活动,汇报会,分享家长自己的教育案例等等。所提出的方法和给出的建议都很实际也很有有意义!下午关教授就有关创新教育的话题做了简单的介绍,也很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一整天的培训我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成立家长学校,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在看的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的家庭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沙龙;分享;体验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新情况新特点,时刻考验着家长们的教育智慧.各级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家长学校等形式来指导家庭教育,但是如何综合全区教育资源指导各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呢?我校通过“幸福家庭教育沙龙”的方式,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之间、家长之间交流心得,分享指导经验与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大家梳理出正确的指导理念,实现了家长、教师两收获双提升。

一、沙龙活动职能

幸福家庭教育沙龙以“成长孩子、幸福家庭、提升自己”为宗旨,通过讲述教育故事,活化家教理念,体验分享和课例研修等形式,一方面搭建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交流平台,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细节,切实为各基层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的指导工作支招给力;一方面本着自由自愿的原则邀请有需求的家长参与沙龙活动,让家长们置身其中,省察反思,纠偏扶正。

二、沙龙活动构想

沙龙活动的总体构想是“一轴一线两翼”:以“孩子发展成长”和“家长角色分担”为组织活动主题的轴和线,以“教师研修”和“家长体验”为活动两翼。教师研修助力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家长体验扶正家长家庭教育理念。

在具体活动中,我们以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孩子发展成长各阶段敏感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综合全区教师资源为主要依托,借助省内外专家为外援依托。从小课例起步,通过“备案例、设情境,同体验、共分享、深剖析、广沟通”一系列活动,帮助解决指导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历练提升教师的业务指导能力。

我们把“目标定位”设定为“双发展”,一是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具备首席执行官那样的思想和行动,把研修由外在的“他为”施压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为”动力。一是家长的发展成长。没有哪一个家长天生就是成功的父母。家长们都在摸索中教育着孩子,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规律、特点、需求,家长如何预见、引导、满足,这些都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我们把“活动的主体”设定为“两参与”,一个参与者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包括沙龙骨干成员、各基层家长学校负责人、指导教师。二是自由参与的家长。这些参与的人员分别在沙龙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当导演、演员、观众、剧务,充分融合进沙龙活动的每个场景。

我们把“活动主模式”设定为“分享体验”就是在沙龙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重现家庭矛盾冲突及处置手段,透过观察者的观察、当事人的体验,在分享中碰撞激荡,引发思考,重新整建家庭教育理念。

三、沙龙运行流程

1、主题择取

(1)定期调研征集活动主题(2)选取当期主题,骨干成员认领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并担任活动主持人

2、准备案例

(1)活动小组分析课例主题,整理案例,设构家庭问题情境(2)、邀请筛选人员参与分享体验

3、分享体验

(1)介绍课例主题(2)展演问题情境,重现矛盾冲突及常见处置手段

(3)引领参与教师家长观察体验,分享体验思考,交流指导经验

4、整合报告

活动小组根据大家的交流分享,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形成完整的课例报告、

5、延伸推进

(1)以此为蓝本在各基层家长学校开展相应的分享体验活动

(2)以论坛交流的形式把课例传递到各基层家长学校指导教师手里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7

最近网络上速传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魂牵梦萦的牵挂,对幼儿园教师真情的期盼!其中一句“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地恋她。”更是将妈妈的心声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这一实例,留给我们幼儿园的更多是的担忧、更多的是思考。

作为幼儿园有责任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参与幼儿的活动,倾听家长的心声和建议。从有效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只有老师和父母配合好,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好在家教指导上的作用,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达到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各种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园服务和回馈社会、帮助家长成长的途径。让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那当前新时期我们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如何进行有机结合?我园进行下列一些工作:

1.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园联系栏、家访、观看音像资料等形式,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参与、支持、配合,激发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热情,鼓励家长支持幼儿园教育的行为。如每年新生幼儿入园前,我园都会对新生幼儿家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办园理念,解决新生幼儿入园时遇到的问题,请家长谈谈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理解,请家长观看历年来园内家园共育的图文资料和展示家园共育的成果,让家长了解作为21世纪的合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要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教于家庭的生活之中,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亲密伙伴,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

2.开展多项活动,达到家园教育结合的目的。在日常活动中经常采取多样活动:如家访、问卷调查、培训班、举办讲座,开展有趣味性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家园知识竞赛、家园主题活动、文艺演出等等,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教育,大大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所以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我园领导要求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①有的家长赞成让孩子与同伴游戏的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宁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家长是怕孩子与同伴产生纠纷,怕自己的孩子吃亏;②在对幼儿的评价上,一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在闪闪发光,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不愿承认,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能干的;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与幼儿园有分歧;④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⑤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家长满意的效果时,有的家长就可能会指责、埋怨教师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有的则放纵溺爱,有的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有的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⑦有的家长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了解到这些家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师便可以有目的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然后根据不同的经历、素质等循序渐进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幼儿教育,虽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的教育,但孩子在园的学习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家长,将本应该是教师承担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占用家长的时间,造成家长的负担。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家园共育的质量。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前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及时武装新的幼教理念,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今年10月份,教育部正式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给学前孩子设定了一个“阶梯”状标准,并确定幼儿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及园方的教学要求。我园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指南》的精神实质,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时刻以《指南》为标尺来规范、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又及时向家长们宣传《指南》教育理念,使家长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家长了解了3-6岁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使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真正做到科学引领、家园共育。如让家长明白3、4岁的孩子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5岁的孩子能知道家庭地址;5、6岁的孩子能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除此以外,我园还经常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更好地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阳光小孩和监督幼儿园工作。我们为家长解读《指南》和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时,为了使家长能够迅速理解,常常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地讲述,让家长能掌握到指导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教育,切忌拔苗助长。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入瓶颈教育体制

教育发展必须以投入作为基础和保障,家庭教育同样如此。一个国家的家庭教育发展水平,取决于政府和社会的投入状况和水平,这已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所证明。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和谐社会的构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异军突起,国民对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现已成为一大民生热点、教育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遇到诸多困难与问题,与人民群众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亟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综观当下国内家庭教育市场,以“开发智能”、“辅导考试升学”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产品十分红火,而以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为主旨的各类家长学校和教育机构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中国教育发展中的短视化和功利化倾向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尤为瞩目。发展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文化素养,而这只有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领导下,把它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社会事业、一种政府行为和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教育科学的指导和引领下才能实现,绝非眼下某些家教活动和产品所能取代。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事业的落后,必将严重制约我国家庭教育水平和整个国民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国家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家庭教育发展瓶颈何在

笔者从数十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深深感到: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投入不足,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缺位,社会资金难以注入,家庭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有偿服务束缚过多。导致这一局面的深层原因在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不足。

几千年来,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我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也与历代统治者的鼓励倡导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教育属性从“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到“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表明了国家对家庭教育本质、功能认识的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在我国有关的法律规章、党中央国务院的许多重要文件中,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表述。但实践表明,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此认识并未到位。地方党政的文件和事业规划中,家庭教育只是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层面被附带提及,并未当作一项需要发展的重要社会事业。教育部门则一般在德育工作的层面和需要上行事,家庭教育处于教育工作的边缘部位。有关部门如工、青、妇及公安等青少年教育部门,也只是在具体、局部和阶段性的工作中才会想到家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家庭教育至今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项经费,更无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发展缺乏动力,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严重脱节,同时也必然导致由于家庭教育市场主渠道不畅而社会乱象环生的局面。目前体制内举办的家长学校和各种指导服务机构,在无法得到财政经费的情况下,只好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挤出一点,从德育工作经费中划出一点,从与青少年工作相关的领域中化出一点,作为开展活动、编写教材、聘任教师、购置书刊及教育条件设备等费用开支。在严禁学校乱收费、乱摊派的“高压线”下,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风险很大,动则得咎。不少地方原经政府允许的收费项目,前些年陆续遭禁,使本已打开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毁于一旦。由于缺乏经费支持,许多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无法让广大家庭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难以广为传播,家庭教育的许多创新成果和产品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效益,遑论开展家庭教育重大课题的研究和攻关、开展国际考察和学术交流,即使是想请专家作个讲座,也每每因缺乏经费而作罢。

另一方面,许多商家、企业家近年来看好家庭教育这个“朝阳产业”,纷纷涉足家教市场。除上述推介销售各种家教产品以外,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和培训班、夏令营,研发家教类学习、娱乐产品及声像制品,培训家教指导人员,出版发行家教教材、书刊,有的还组织全国性、国际性的考察交流与学术研讨,甚至投资影视戏剧,办实体教育机构。应该说,这是在我国家庭教育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形势下,由于财政缺乏投入而产生的必然现象。需求产生的利益空间,你不去占领总会有人去占领。一些社会资金开始流入家庭教育领域,催生了家庭教育这一文化市场的繁荣,适应了教育消费者的需求,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予鼓励。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原本从事别类投资发展的企业家,纷纷招揽专家人才,打造教育精品,正在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家教市场。当然,由于缺乏政府的统筹规划和专业引领,目前家教市场不但产业远未形成规模,而且投资者鱼龙混杂,既有企业界的有识有德之士,也不乏假冒伪劣、投机炒作、牟取暴利之徒,亟待加以整顿和规范。

二、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家庭教育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的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水平大多优于我们,民众可以享受到广泛与便捷的家教指导和服务。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之所以发展迟缓,基本原因是在发展定位上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观念滞后。以下认识误区可以为之提供佐证:

1.教育指导服务是否一项纯公益事业?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无疑属于公益事业(即是使社会公众普遍受益的公共服务业)。公益事业的发展无疑有赖于政府给予相匹配的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既然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照理应获得同等的经费投入,然而我国教育经费从未为之立项。过去我们常说的穷国办大教育,指的只是学校教育。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对3.2亿个家庭提供免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在于:教育虽属于公益事业,但教育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提供同等的免费午餐。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教育服务的多元化,即使是应由政府埋单的九年义务教育,也需要有社会力量办学作为补充,也需要满足特定群体对基础教育的特殊需求。家庭教育服务是一种直接服务于家长、最终服务于青少年的教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特殊性、差异性、服务要求的多样性,更需要提供多元的服务种类和方式。“教育产业化”的口号虽然广为诟病,但教育产业在我国的勃兴却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这向我们表明:国民教育既是公益事业,又并非纯公益性事业。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条件下,义务教育以外的任何教育都可以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产业属性。况且社会办学的价值,不全在弥补国家财力的不足,更在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繁荣。

眼前的事实是:广大家长已不满足于学校一年开几次家长会,他们如饥似渴、千方百计地寻求教子良方,迫切需要了解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规律、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各地家庭教育讲座现场前所未见的盛况、书店中家教类图书专柜前年轻父母们争相选购的场景、家教影视屏幕前全家老少围观以至热烈争论的画面,无不表明着家长需求的迫切性。许多收费不菲的培训班、拓展班和服务项目经久不衰地广受家长青睐,更反映了家长自我教育投资和消费的强烈愿望。政府不应无视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有责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加大政府对家庭教育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无疑也是当下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题中应有之义。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促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满足国民教育需求、关乎国计民生的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社会的事必须有全社会参与才能办好。片面强调家庭教育的公益性,限制社会力量注入、限制产业方式运作、限制有偿服务,只会制约事业的发展,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的。 2.家庭教育服务是否一概不能收费?据笔者所知,有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允许家庭教育服务适当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家长学校的合理收费被列入中小学《收费卡》,但普遍的情况是不准收费。家长学校为了编印或购买教材、发行书刊、聘请专家、举办活动等,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往往被视为“乱收费”而遭到查处。因为这项收费过去从来没有过,总有家长不理解,学校在组织工作中也难免不够细致周到。由于学校普遍对收费问题噤若寒蝉,认为想做好事反惹麻烦又何苦,家长学校的工作便难以开展,许多地方徒有一块牌子而已。

我国《教育法》、《教师法》对学校和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确有明确的职责要求,但这只是从学校和教师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而言的。向全体学生家长比较系统和专业地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全方位地提供指导服务,并满足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不同要求,任何学校和教师都难当此任。必须要有专门机构和一批相对专业的人员,方可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服务。而要做好这件事情,没有经费支撑是无法实现的。我们所要反对和整治的中小学乱收费,指的是未经批准擅设项目、自定收费标准、违背群众意愿、强制索取或摊派等。家庭教育服务可否收费、如何收费、收多少费属于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加以规范,这是有法可依的。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只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在教育经费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坚持自愿受益、以学养学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允许向家长收取费用,以用于家长学校的工作,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如果不顾实际需要一概设置禁令,实际是一种行政不作为,并不可取。

3.家长学校收费会否增加家庭负担?目前一些地方学校对学生名目繁多的收费导致增加家长负担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大多属于为应试教育而设的乱办班、乱培训、滥印乱发复习资料和升学指导之类。家长学校收费的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学生,家长教育属于面向成人的社会教育,二者不能混淆。多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消费指数居高不下,并且节节攀升,实际上消费结构极不合理,不少家长愿意花成千上万的钱财为孩子谋求一个理想学校,却不愿意花百十元钱用于自身文化教育素养的提高,这需要加以引导。许多家长不明白好家庭胜过好学校,而做一个好家长,不论文化水平与职业身份如何,都必须在自身的学习上投点资。对于绝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庭而言,是乐于花一点小钱用于教育好孩子的,也完全有区区十几元钱的承受能力。只要我们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收费开支公开合理,并且以实际的办学效果使家长受益,并不会引起负面的社会反应。这已为许多地方的实践所证明。

4.家教服务收费会不会导致教育腐败?一些地方中小学乱收费,存在巧立名目、强行摊派、收取回扣、从中渔利等腐败现象,有的还形成一条利益链,严肃查处无疑是必要的。但合理收费与腐败现象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家长学校必须以一定的收费作为支撑或补充,缺乏经费难以运转。各项条件的创设与人员的教材编写费、讲课费、活动费乃至必要的劳务报酬,均属于工作需要的正常开支,只要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腐败现象并不难预防。即或是有企业介入进行的一些经营活动,也有《企业法》和各种行业法规、地方法规制约,只要经营合法、照章纳税,就属于正当营利。地方政府部门对投资此类社会事业的企业经营,不但应该允许,而且还应比照招商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如果发生权钱交易行为和其他腐败行为,当可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但眼下的情况是:有些地方一听到教育收费、一听到企业行为、一听到教育与企业发生关系,就立即与腐败联系起来,甚至不做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通过媒体等舆论施压。这种因噎废食、草木皆兵的思想和行为,只会制约当地教育发展,损害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很不可取。

三、如何突破瓶颈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需要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则应关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问题,增加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大政。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国情,应当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以家庭适当交费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国(境)外家庭教育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社区支持、慈善捐赠、企业赞助、资本运作、公众收费等渠道。如港台地区就是全部由政府财政解决,欧美不少国家依靠慈善机构运作。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宏大,地区发展悬殊,但家庭教育事业经费必须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在教育事业经费中按一定的比例切块下达,以体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以保证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工作基本的财力支持。中央财政主要用于体现国家意志的事业发展需要,包括政府机构管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建设、重大研究项目资助和重大活动组织、培育发展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等,并对地方财政起导向作用,要求各级财政设立家庭教育事业费专户,专款专用。这是家庭教育的国民教育属性和公益事业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对我国现行教育投入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家庭教育既是一项惠及全体民众的社会事业,就必须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包括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投入。这是突破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发展瓶颈、加快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有人认为企业投资家庭教育会导致产业化倾向,损害其公益性质,这种顾虑既无根据也无必要。家庭教育既是事业,也具有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属性。在资本、商品、市场这产业的三大要素中,商品和市场早已形成。目前社会上各种家教的指导和服务内容,本质上属于教育产品亦即商品;家庭对家教指导和服务的需求,特别是个性化、高层次的服务需求早已形成了日渐升温的市场。当然,这种产品和市场属于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但是,等价交换、互利互惠的商业规则必须遵守。即是说,企业可以也应该在投资家教产业中赢利,这种赢利是在家长购买家教服务中受益而产生的,是双方自愿和等价交换的。假如企业惟利是图、见利忘义或非法牟利,欺诈祸害消费者,自然可以绳之以法。同时,由于家长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企业在运作时应当坚持服务至上、低廉收费宗旨,以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为底线,对有些地方和人群还应给予减免和优惠。

在我国当前的非公企业中,投资社会事业领域的为数甚少,原因在于投资者大多不了解和熟悉这个领域的状况,不了解这个社会领域的服务需求和发展潜力,认为这里投资大、见效慢、风险多、政策障碍不摸底,不如投资别的经济科技类项目立竿见影。这种投资心理既反映了国家投资导向的缺失,也反映了投资者传统文化教育观念上的束缚。据此,政府应出台若干政策和措施,支持、鼓励和引导那些有实力、有远见、有素质的企业家把目光投向家庭教育产业,帮助他们通过产业运作方式集聚人才、打造精品、做大做强做优家庭教育市场,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贡献力量。在当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历史阶段,许多企业家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经济增长点,政府可抓住这个机遇,向他们传递家庭教育的需求信息,吸引他们的投资目光。具体说来,目前有以下工作可做:

首先,要求有条件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一些民用企业关注家教市场,引导其积极投资兴办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培训机构,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家教创新产品,与地方政府合作,与社区合作,构建指导服务体系。对于一些有重大应用推广价值的教育产品,可通过政府埋单的方式扶助产业发展。 其次,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非公企业投资家庭教育领域。可以鼓励他们与体制内主办的现有各类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发挥各自在人才、网络、信息、体制和资金、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强强联手,资源整合,互利互惠。也可引导他们与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和组织及社区开展互利合作,创新指导服务模式,扩大社会服务效益。

第三,鼓励有志之士在家庭教育领域创业建功。目前,国内已出现一批家教市场崭露头角的有为之士,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普遍遇到资金不足、专业乏人、经验欠缺、政策束缚等障碍。政府应关心他们的创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保障、信息平台、人才支持和社会舆论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允许企业在社会服务中获及合理的社会回报。社会领域是当前国家特别需要鼓励的重大投资领域。企业的投资行为必然要求回报,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论企业采用何种营销手段和收费方式,只要不违背相关法规和商业道德准则,做到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并照章纳税,就应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保护。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引进相关企业投资本地家庭教育,是促进本地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明智之举,与发展经济的招商引资并无区别,理应享受有关政策优惠,媒体和社会舆论既有监督批评之权利,更有支持协助之责任。

允许家庭指导服务机构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家教投入的辅助手段和必要补充,是家教工作得以开展、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据我所知,凡是允许适量收费的地方,都是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方,群众高兴,社会受益。所谓教育消费一概不能收费的观点,是完全脱离实际和违背群众意愿的,只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家教服务收费出台指导性文件和政策规定,明确收费对象、范围、种类、标准和方法等,以及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们发展一切社会事业的基本宗旨,只要我们坚持方向、健全制度、细致工作,就会大大调动起学校和社会兴办家教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家教工作就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走向兴旺。

四、教育部门的责任和使命

家教指导是一项十分艰巨、繁杂的工作任务。家教办学多元化、投入多元化必将导致复杂的工作格局、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呼唤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和法制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加强领导和管理责无旁贷。

一是认清自身使命。家庭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功在国家社会,是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的一个教育领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清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教育工作是职能所需和职责所在,而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份外”工作。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家教指导机构,都应由教育部门统一主管,其办学资质、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要像关心学校教育那样关心家长教育,把自己主办的家长学校办成示范性学校。要对各级各类家教机构进行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支持和协助办学单位依法办学和管理。要把家庭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是把握办学方向。家庭教育指导是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从而改善和优化家庭教育,旨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一切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向都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防止和反对一切迎合单纯追求应试升学等不良倾向。要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办学宗旨,贴近现实需求,传播科学知识,指导家教实践,方便家长学习,讲求办学效果,以社会效益作为评估工作业绩的根本依据。要反对和取缔利用家教市场进行商品广告宣传、开展有偿竞赛评比、变向摊派收费和各种误导家长、增加家长负担的收费行为。

三是加强经费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对财政投入的家教经费,要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在充分评估使用效益的前提下加强审计和监督管理,杜绝专款他用和追求时尚、铺张浪费、搞“形象”、“政绩”工程及以权谋私等情况发生。对于社会力量投入的办学经费,要积极协同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监管,防止非法投资和赢利,防止公职人员从中渔利。对于经过批准向公众收费的项目,要坚持群众自愿和受益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收费标准、经费用途、收费方式等环节积极过问,区别情况,正确对待。对合理合法、群众自愿的项目,应帮助宣传、协助支持;对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应要求学校加以抵制,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查处。

四是构建投入体制。建立符合国情的家庭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是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一些先行地区的经验表明,只要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增加财政投入和广开投入渠道都大有可为。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1.转变教育观念和发展理念。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大政、一项惠及民生和泽被后世的伟业。促进家教事业发展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投入作为支撑,就是一句空话。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单靠做点家访、开点家长会、举办几次讲座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常规的教育制度和稳定的投入保障,使之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就不是一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许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地方有效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个案,都为此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佐证。

2.理直气壮,敢抓敢管。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边缘性”工作,多抓多管就是“不务正业”,“学校教育都还管不过来,哪有精力再管家庭教育?”殊不知抓好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学教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研究表明:学生在人格养成和智能开发,基础在家教,关键在家长。“问题学生”大多显露在学校、危害在社会、根子在家庭。因此,在家庭教育工作上投资,是具有战略眼光和高效益的投资,是真懂教育规律和真想培养人才的明智之举。有的教育领导看到了这一点,用很大的精力抓家长学校,不断地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组织活动,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却引起社会的一些非议和责难,甚至被指为“有利可图”,这是一种很需要改变的不正常的情况。即或是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和干部参与了与企业及相关部门的一些合作,也是工作之需、名正言顺,何错之有?教育与企业合作只要有利教育、有益社会,“身正不怕影儿斜”,何惧之有?那种一听到企业介入、一听到收费就心惊胆战、退避三舍的态度,是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违背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9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误区

1.1家庭教育的误区.据北京零点调查全国70%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30%的家庭对孩子经常打骂;以忙为理由对孩子放任自流的也占30%;溺爱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而功利性太强以自己意愿或随意地教育孩子的家庭也为数极多。

概括起来看,表现在家庭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只养不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1)过份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宠孩子为小皇帝,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不仅不批评教育,还遮遮掩掩。(2)过高期望。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3)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都成了等价交换,结果造成孩子的任性和斤斤计较。(4)过多干涉。在孩子学习时,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处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

1.2学校教育的误区.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由于很多学校,在评价、奖励学生时,把智育成绩摆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直接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有资料显示,在上海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但问到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时,许多家长均以“不清楚”、“不太了解”、“没有注意”等回答。

其次,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单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其形式往往是群体指导,而且具有学校单向输出信息的特征,比如召开家长会。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家访、与家长个别谈话等个别指导形式日趋减少。

最后,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如告状式家访;命令式约见家长;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抱怨指责等。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涵

2.1什么是家庭教育.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活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针对子女的行为,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针对子女的行为包括家长对孩子学习、智力活动的管束,游戏与休闲的管束,健康与生活的管束,道德行为的管束,社会交往的管束等;亲子共同的行为指那些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又不是出于家长预定的教育目的的家庭行为,如一般性的饭桌谈话,家庭休闲娱乐、聊天、购物、旅游,走亲访友等;家长自身的行为包括家长之间的交往、议论,休闲,人来客往,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到日常的生活起居等。上述三种家庭行为中,针对子女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特定目的的家庭教育,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则可视为没有预定的教育目的、无意识进行的家庭教育。

2.2什么是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有很多差异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的连续上。教育专家许建国说:“子女是本书,父母是作者,老师是编辑,而社会是有责任的读者”。他的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3.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地方,也是终生的学校”。古语有“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足见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我们知道,新生的婴儿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校期间,学生每天平均有七小时在学校,而在家的时间扣除九小时(事实上现在都很难达到)的睡眠时间,还有八小时的家庭活动时间。不论学校教育在世人眼中有多么重要,学生在家时间远远超出在校时间,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是值得教育者深入挖掘并予以充分利用的。

3.2学校教育是主导.由于家庭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对子女进行什么教育、怎样进行教育,都取决于家长。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也就相差甚远,这就需要由学校出面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世界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其实这也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者更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即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教师可以给家长一些好的建议,让孩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接触日常生活,接受初级社会化,体验家庭的温馨,父母的爱,而且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并掌握学校教育内容,顺利完成中级社会化。

只有充分认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精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有可能相互抵消。所谓的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教育效果为零),虽然有些偏激,不过也反应了这种相互抵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4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如果我们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搭建起互相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不高,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家长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家长应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家长会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要按时听讲,接待好教师的家访。这样家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对学校近期的教育要求、重点有所了解,有助于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4.2家长应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孩子在校思想、学习等表现。多和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多向老师请教,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

4.3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比如学校举行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不要泼冷水。

对学校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了解性家访、针对问题生的目的性家访等。

(2)、建立家长委员会,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合作。

(3)、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保持一致。

(4)、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例如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展览会、学习成绩汇报会、家长——老师恳谈会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和自己的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能达到最大。

(5)、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进行联系,切忌借机“告状”,推卸责任。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带动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林淑玲(台湾)国立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编《家庭教育学》

[2]《中学教育学》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人的家庭教育》克劳蒂娅(美)胡慧译,专利文献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篇10

一、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涵分析

(一)家庭教养指导的概念

父母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必然需要遵循正确的方式方法,确定科学的目标、内容等。然而父母并非专业的教育人员,很多时候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想法去做,这便会破坏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导致其发生的随意性。那么针对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行为,又该如何进行指导?国外在20世纪三十年代已有所倡导,德国称为“elternbildug”,译作“双亲”教育,美国称之为“parental(orparenting)education”,我国台湾学者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简而言之,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

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指导”这一概念,是鉴于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教附于养”的特殊性及当前家长对0~3岁婴幼儿教养缺失、失或过度的问题而提出的。“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即帮助0~3岁婴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学会应用正确的育儿方法,进而提升科学育儿的综合能力,以有效促进婴幼儿快乐、健康、幸福成长的引导性工作。

(二)0~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对象、目标与内容分析

关于家长教育或亲职教育的对象或目标,不少学者均有论述,如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家长教育在于“帮助父母了解不同阶段孩子和自己的发展任务,以调适生命发展的挑战并培养相关能力”;华生则认为家长教育是要教导父母各种行为改变技术,协助父母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班杜拉提出,家长教育指导在于协助父母了解自身行为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罗杰斯则认为协助父母自我探索发掘其潜在的亲职能力;美国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萨尔瓦多・米纽庆(Sa1vadorminuchin)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亲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父母了解自身角色定位,以及家庭成员彼此的界线,促使成员间良好的沟通。

综合各家所说,结合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本文认为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对象主要为父母,包括替代父母角色的照顾者,如保姆或祖父母等。家庭教养指导的目标可从三个层面界定,即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念。本文中将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目标确定为“帮助0~3岁婴幼儿家长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学会应用正确的育儿方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进而提升科学育儿的综合能力”。

目标决定内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涵盖了三大板块。第一,婴幼儿教育与养护的基本技能。如身体锻炼、喂哺、辅食制作等。第二,婴幼儿教育与养护的相关基本知识。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常见疾病症状与病因等。第三,正确的教养观念,如科学的家庭教养之于幼儿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困境

要实施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需先明确该项工作中的两大主体:指导者与家长。两者之间必须搭建一条链接才能实现双方主体的良好互动、共同投入与积极合作。然而,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这一链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阻碍。

(一)“指导者”角色不清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的“指导者”角色并非单一的个人,而是由政府组织、机构及专业人员组成的主体群的总称。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如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妇联等。还包括社区(含街道)、早教机构及婴幼儿教育研究人员等。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长期以来还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如各主体角色的定位与职责是什么?工作中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导、以谁为核心、由谁来执行等。

(二)配套机制与体制不健全

主体群应该秉持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从价值引领、事务决策、工作统筹到条件保障、工作实施,再到质量监测,努力构建一个利于各方主体共同投入与积极合作的立体运行机制。然而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等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支持力度不够,场地、资金等保障条件不到位,实施效果差、质量监测缺失,各参与主体缺乏协调与合作等一系列机制与体制问题。

(三)指导的内容、方法等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无论是政府的统筹决策与价值引领,还是社区的资源整合与条件保障,又或是专业人员的工作组织与实施,目前仍缺乏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这必然会导致家庭教养指导科学性与规范性的不足。如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应包括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四)家长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作为家庭教养指导中的受体,家长一方面仍缺乏对家庭教养本身意义的充分认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制约,参与和接受指导的意愿不强烈,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也会影响到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实践效果。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出路构想

(一)厘清以家长为中心的多主体角色关系与职能分工

针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指导者角色不清、配套机制与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多主体角色关系与职能分工网络图。该模式中包括了统筹决策层、管理指导层与操作层(如图1)。

1.统筹决策层包括由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包括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妇联及财政、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统筹决策层主要是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对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进行价值引领、事务决策和工作统筹。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组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委员会,解读国家政府相关法律,并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适宜地方婴幼儿事业发展的优惠、帮扶、支持性政策法规,部署相关工作、监督工作落实效果等。

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0~3岁婴幼儿教养方面政策的执行力度,切实规范早教机构的审批手续,加强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监控等。同时给予有实力、有爱心,尤其是愿意为0~3岁婴幼儿科学教养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相关的政策倾斜,鼓励他们为婴幼儿的科学教养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二,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提供资金、人员培训、场地建设等基本的条件保障。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工作要深入开展,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婴幼儿教养知识的专业人员与家长,为了让0~3岁的婴幼儿享有这种优质资源,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物资等投入力度,分批次培训一支0~3岁的保教人员与家长队伍,如育婴员、育婴师培训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医疗、卫生、计生、妇联、社区等组织向家长发放婴幼儿科学教养方面的书籍、音像资料,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婴幼儿家长培训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等。

第三,利用自身的行政影响,加大对0-3岁婴幼儿家庭家养指导的社会宣传,加快指导工作的贯彻落实,加强对指导效果的检查测评。如各部门可联合组织教育专家面向广大家长开设讲座,提供家长和育儿专家交流的机会,充分考虑不同文化水平家长的接受能力,多形式、多途径丰富其在婴幼儿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尤其是要让家长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养对孩子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积极影响。

2.管理指导层由社区、早教机构、教研部门联合构成,主要负责家庭教养指导工作的实施条件保障、事务协调、业务指导等。

第一,社区应在计生、民政、妇联等部门领导下,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教养婴幼儿的知识,努力配合政府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挖掘社区及社区周边的人力资源,鼓励有能力、有意愿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做出贡献的人士投身到此项工作中来。

第三,可结合社区自身特点,自主探索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如由社区规划设立科学教养婴幼儿咨询点、亲子活动室等,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实施提供场地保障。早教机构及教育科研部门可选拔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定期到社区开展家长科学育儿讲堂、技能实训展示活动等,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提供专业的人员保障。

第四,联合社区内婴幼儿早教机构、卫生、儿保、计生等组织,开展0~3岁婴幼儿情况调查,以便及时获取孕妇及新生儿、家庭基本状况、家长需求等信息。

第五,协调社区内婴幼儿早教机构、计生、文化社团以及社区外的学校、教科研部门等组建共同团队,综合有序地开展婴幼儿家庭教养咨询、讲座活动,逐步形成服务上门、跟踪指导的服务模式。

3.操作层由社区教育事务管理人员、早教机构教师、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他们是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执行主体。

首先,三者之间应明确统一的价值取向,所共同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也不是政绩表现,而应是一份人文情怀与道德关怀,即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综合素养,实现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三者之间应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服务参与意愿的“共同体”。最后,三者应准确定位彼此之间的“伙伴关系”。虽然各自职责不同,工作方法不同,但各参与主体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工作中拥有平等的地位,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当工作中出现分歧与冲突时,应通过对话与协商来彼此规约、调整自身的行为。

(二)科学规划指导内容,实现指导与被指导的双向链接

针对“指导工作内容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家长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了以家庭教养指导内容为中心的主体角色链接图(如图2)。

此主体角色链接模式主要考虑了“指导者”的工作内容与“家长”综合能力生长点两个维度,在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内容分解的基础上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

1.找准供需双方的链接点。从家长成长的角度来看,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实质上是对家长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体现,往往依托于三个方面的支持,即观念、知识与技能。从“指导者”的角度来看,指导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客观需求。结合已有的相关调查,发现家长在接受指导的不同阶段会有三方面最突出的困惑。一是“我该怎么做?”二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三是“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两个维度之间似乎没有太紧密的联系。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深入剖析这三方面的困惑,其实是与家长三个层面的需求相对应的。“我该怎么做?”是家长面临复杂的婴幼儿家庭教养工作时需要获得一种掌控感与心理安全感的“现实行为需要”。“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是家长获得一定行为后的“求知的需要”。求知需要的满足意味着其能在特定的群体人际交往中获得归属感、理解、赞许以及尊重。“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是家长在婴幼儿家庭教养过程中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事件的期望,从而对“家长”这一角色的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三方面的困惑与需求恰好是可以通过“技能的训练、知识的传授、价值观念的养成”来解决的。而“技能的训练、知识的魇凇⒓壑倒勰畹难成”也正是家长家庭教养综合能力的体现,二者的链接点即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

2.科学规划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工作的有效性。主体角色链接模式中的指导内容提炼、融合了婴幼儿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保育学及家庭教育学五门学科的重要知识要素与技能要素。重要知识要素与技能要素的细化与融合,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家长对自身综合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身素质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婴幼儿家庭教养的基本内容。

3.明确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的互动主体关系。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中的两大主体:指导者与家长。“指导者”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主体,“家长”为婴幼儿家庭教养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体。双方须认识到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是需要各主体之间保持一种双边互动关系的活动。在工作中,“指导者”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家长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促进家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家长”必须以饱满的热情与端正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来。“指导者”的指导是家长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而家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又是指导工作的价值体现,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概而言之,“以家长为中心的多主体角色关系与职能分工模式”和“以家庭教养指导工作内容为中心的主体角色链接模式”反映出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质量的提高,是以政府主导,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家长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基本前提的。有着共同需求、共同价值理念的多方主体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多元主体间的积极合作和良性互动,促进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