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20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1

关键词: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破坏

 

一、濒危物种的概念

什么是濒危物种?从字义理解,是指接近危险状态的那些物种。科学上说,是指种群小,野外数量不增的生物类群,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种群小,是指组成该物种种群总量的个体数量少,或者数量有限。但如果要问种群数量要低于多少才能认为是数量少呢?我们认为,不同的生物种类应有不同的准则。近年来有人提出最小有效种群的概念,有助于对此的理解。其二是野外数量不增。对有的长期适应进化,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种群,其数量可能是不增的,对于有的受环境胁迫和人类干扰而处于退化状态的种群,其数量也可能是不增的;野外数量不增,可能意味着数量平衡,也可能意味着下降,如果这样的种又是上面所指的小种群,那么,就可称之为濒危物种。但真正要确定濒危物种,还要靠相关领域的专家集体完成。目前,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濒危物种的依据主要有,一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制的濒危物种红皮书(RedDataBook)及其相关的红色名录。二是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制定的濒危物种名录;三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该名录是国内有关专家,参考iUCn红皮书的内容,制定国内的红皮书,而后,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有吴生物保护的法律而制定。在上述几种不同的名录中,对濒危物种又各自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我国出版的动物红皮书使用了灭绝、濒危、易危等级别(解众,汪松,1995;解众,陈焰,1997),不同濒危等级的制定可用于不同的场合。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物种的濒危状况处在经常的变化状况,上述濒危物种名录需要不定期更新,这要有相应的专家组织来完成,表1是我国红皮书中选定的濒危动植物种类。通过与我国现存各类生物物种相比较(钱迎倩,1994),大致反映出不同类群生物的濒危状况。

二、濒危物种的保护

物种的保护,一般有三种主要类型,即自养保护、圈养保护和基因保护。

自养保护,即保护区保护,是指自然生态系统状态下保持物种的自然生长状态,使之不受环境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建国以来,我国的保护区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有四大类,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珍贵植物及各种植被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从1956年开始建立我国第一处自然保护区,截至1992年9月,中国已建立保护区708处,总面积560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84%(李渤生,1994);截至1996年底,中国已建立保护区7”处,总面积718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19%(政府白皮书,1996)。《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的颁布为物种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圈养保护,即公园保护,指利用动物园、植物园以及相关的国家公园将动植物限制在特定范围内进行保护。以动物园的发展为例,198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成立以来,我国动物园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动物园和公园动物展区有170多处,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动物园有28个(李渤生,1994)。动物园的建设和发展为濒危动物设立了避难所,对动物的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研究、动物保护和动物学知识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态破坏。

基因保护,即基因库保护,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将生物的遗传基因保存下来的方法。例如,中国农科院系统的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在青海省建立的国家作物种子资源库等等。

三、濒危物种的研究

九五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系列调研报告陆续出版,如《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生态学》发展战略等,发展战略对生命科学的项目申请起宏观调控作用。生命科学部在九五期间支持的重点项目中,包括“原生动物进化和多样性”、“川、滇、藏交界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系统演化的研究”、“重要植物类群区系演化的研究”、“重要生物类群的分子系统与基因进化规律的研究”、“中国珍稀濒危鸟类的生态适应机制及保护对策”等等。上述项目与我国涉危动植物的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破坏。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有赖于项目组主持人及相关单位科研处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关系到下个世纪初我国生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九五期间,重大项目“中国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研究”也已开始批准实施,本项目将对生物多样性、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开展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我国濒危物种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持续维护提供理论支持。“三志”在九五期间被基金委特批为重大项目继续给予支持。

四、分析与讨论

一般来说,濒危物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物种不是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进入濒危的,而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另外,有的濒危物种也不一定总是处在濒危状态,也可能从濒危状态转向正常。因此,确定一个物种是否为濒危物种,除了上文提出的野外种群小,且数量不增两个必要条件外,还要对物种产生濒危的外在原因和内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给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我们清楚,虽说iUCn确定了红皮书和红色名录,我国也制定了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这些名录也是需要不断修订的。,生态破坏。不仅应该关注名录内的物种,那在名录边缘的物种,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生态破坏。

在已经确定的濒危物种名录里面,那些物种是否得到有效保护,还有什么科学问题值得探索,是当前的紧迫问题。,生态破坏。我国保护区建设虽说已有很大发展,但不可能把所有的濒危物种都划入保护区内。,生态破坏。而且,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管理的研究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已经划入保护区的物种,其保护状况如何,有无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跟其他发达国家的保护区理论研究有多少差距,是需要关注的。对没有划入保护区的圈养生物,既要开展其生物学、保育繁殖的研究,有条件的,还可能移栽或放归野外。对有的物种,可以使用野外保护和圈养保护相结合的办法。东北虎、朱鹤的研究可称为两个特例。

本文重点分析了濒危物种的确定准则,濒危物种保护的三种主要类型,即自养保护、圈养保护和基因保护。对自养保护的物种、保护区理论的研究、保护名录的编制、物种濒危状况和机制的研究是主要的研究领域。圈养保护的物种,有条件的可以开展保育和繁殖的研究、实验动物的研究、以及各种实验生理学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对基因保护的物种,要开展保护方法、保护种类和保护机制的研究,要健全完善的法规,并争取跟国际接轨。中国的环境状况要靠自己的能力来改善,中国应当有能力改善环境状况,也同样有能力保护濒危物种。使物种保护和研究工作早日赶上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加连,刘忠权.江苏盐城部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

[2]安慧,崔萍,覃勇荣.关于木论部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2

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只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988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9条规定:“国家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并由林业部和农业部联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共计25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所谓制品,是指对捕获或得到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通过某种加工手段而获得的成品和半成品,如标本、皮张和其他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动物部位、肉食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所谓收购,是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金钱作价,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所谓运输,是指未经批准,私自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所谓出售,是指未经批准,以牟利为目的出价售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至于是否已实际获得利益,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无论行为人实施的是其中一种行为,还是同时实施数种行为,均可构成本罪。

定罪标准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在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可以参照林业部、公安部《关于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管辖及其立案标准的规定》。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前段时间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实践中,由于一些非专业人员对野生动物领域了解不多,因而通常对何种动物为野生动物的认识不够,也因此对该种动物制品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自己认为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一般不以本罪论处;如果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自己认为不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而事实上确实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亦不宜以本罪论处。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3

关键词: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树种综合保护

1、珍稀濒危树种在林业生态保护中的地位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有多种珍稀濒危树种生存,专家学者发现的一些新物种和新记录,引起了国际关注。1992年2月从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区域会议”,把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确定为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优先领域。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又被确定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的优先领域。在这个优先领域里,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显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区域规模,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是观光旅游活动的亮点,是人类现代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2、珍稀濒危树种保护现状

2.1就地保护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各管理处,普遍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保护珍稀濒危树种赖依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管理人员和森警利用法律、法令、通告、规定等,加强法制宣传,大大减少人为活动的破坏、盗伐、滥采、滥挖。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了挂牌、立桩,提出明显地警示标示进行保护。尽管采取一系列的就地保护措施,但有些珍稀濒危树种还是难免遭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的袭击,大果青杆仅有10余侏,秦岭冷杉、麦吊云杉、铁杉在海拔1500m以上还残存小片群落,但总数不超过100株。

2.2迁地保护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树种的迁地保护,似乎还未真正开展,在内乡宝天曼,初步营建了树木园,实际上就是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迁地保护的一个基地,这里栽植有水曲柳、七叶树、华榛、紫茎、鹅掌楸、银掌楸、银鹊树、山白树、水青树、香果树等,但仅仅是初步栽植,挂上名称标牌而已,对所迁地保护的各个树种和生态习性、生物特性、繁育驯化等方面的观测记载和研究还是空白。

3、珍稀濒危树种濒危的原因

3.1珍贵导致稀有濒危

现在保护区的各个管理处,都有过由森林经营所到伐木林场的过渡经历。在伐木林场时期(1960-1990年),林场主要任务是修路砍树,特别是对人类生活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秦岭冷杉、铁杉、香果树、领春木、山毛桃、河楸、枫杨、红心柳等首先被择伐。1970年国营林场采伐软杂木占采伐量的30%多。1976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时,从万沟到黑烟镇,合抱粗的珍贵树种到处可见。经20多年的择优砍伐,现在存留的珍贵树种,屈指可数。杜仲皮是名贵中药材,价格高昴时达每公斤240元,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竟相砍倒植株剥皮。这都说明,树种经济价值的珍贵,诱使人们杀鸡取蛋,竭泽而渔式的索取,只能使其稀有濒危,甚至灭绝。

3.2适生环境恶化导致稀有濒危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在经历伐木林场这段恶惨的历史时期,大量林木(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被砍伐,仅国营林场计划内年采伐量达10万m3,加上社区采伐、盗伐,全区年采伐木材量最低在50万m3,以上。采伐50m3木材,近几年来,保护区内大量种植蘑菇、木耳、种植1亩菌类最低要破坏5万亩森林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气候随之恶化,珍稀濒危树种受环境恶化威胁,濒临灭绝。

3.3繁衍能力低弱导致稀有濒危

珍稀濒危树种身为高大乔木,可是其种籽却小得可怜。如水青树种籽千粒重仅0.2g,香果树种籽千粒重仅0.6g,连香树种籽千粒重仅0.8g。这些极小的种籽,从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确不容易。尤其在种籽发芽出苗阶段,非常幼嫩,极易天折。香果树不但种籽细小,而且30年以上壮龄树才能开花结实,一般2-4年结实一次。连香树结实率极低,且幼苗易受暴雨、病虫危害。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扦插繁殖,生根困难或不能生根。看起来珍稀濒危树种繁衍后代的能力低弱,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4、珍稀濒危树种综合保护措施

4.1建立珍稀濒危树种保护档案

在就地保护中,对每个珍稀濒危树种和群落,都应及时建立保护档案,填写登记表。内容是:基本情况:名称(科属种),树龄、地址、数量;生境情况:海拔、坡位、坡向、土壤、植被;植株情况:树高、胸径、冠幅、结实、营养、林下更新;保护情况:保护措施、责任人(签字)。保护档案建立后,由各管理处统一保存。具体保护,实行专人责任制。责任人承担保护任务后,在档案登记表上签字生效,实施保护。责任人应定期向管理处汇报保护管理情况。若责任人变更,应有签字交接手续。

4.2研究珍稀濒危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物特性

青檀林是我国亚热带石灰岩地区的特有群落,在本保护区仅残存于宝天曼海拔650m处的许窑沟,群落高达20m,胸径最大达120cm,是我国罕见的青檀林,香果树群落仅见于老界岭海拔1100m处的沟谷,青檀群落和香果树群落等都残存于特殊的生态环境中,表现了它们生态习性和生物特性的独特性。研究其生态习性和生物特性,是我们进行繁育、驯化、开展迁地保护的理论依据。

4.3研究珍稀濒危树种的繁育技术

珍稀濒危树种濒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繁衍能力低弱。所以研究其育苗栽培高新技术是提高其繁衍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珍稀濒危树种结籽少、种籽细小、萌芽率低、幼苗脆弱、怕热、怕晒、怕旱、怕涝等特点,采取精细整地,特殊播种,搭设荫棚和防雨棚,进行特殊管理等手段,突破育苗难关。也可使用插扦、嫁接、组培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试验。只有突破了育苗难关,才能有助于人工驯化,实现迁地保护成功。

4.4人工驯化

人工驯化包含引种和驯化两个相扣的不同环节。引种是取材于种籽、枝芽和幼苗。种籽幼苗可塑性大,对其加以调教,人为地改变其生物本性,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条件下,使野生变栽培,这个阶段叫驯化。我们只要了解引种树种的生态需求,配备必要的养护条件,因势利导,搞好珍稀濒危树种的迁地保护,是切实可行的。

4.5多处建立迁地保护园地

有条件的林业科研单位、城市浏览区、公园、胜地等,可以多处建立珍稀濒危树种迁地保护园地。迁地保护园地的建立,要有规划、列入项目,由科技人员专题研究。达到珍稀濒危树种迁地保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1、宋朝枢.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4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几年前那部名为《可可西里》的电影,它像一则新闻报道一样,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示了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地猎杀藏羚羊的杀手……

震撼之余,除了对那些杀手无尽的愤怒、对巡山队员的无比敬重,它也引起了人们对藏羚羊、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空前的关注。

经过近些年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如今,可可西里这个“野生动物王国”的动物种群数量目前呈现出增长态势: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增加,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就由保护区初建时的两万只左右增加到目前的十三四万只。

2008年4月2日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500株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的德保苏铁树苗被从深圳仙湖植物园运到广西德保,陆续栽植在黄连山部级保护区的一个山坡上。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系统组织实施的植物回归项目,“苏铁回归”无疑成为拯救更多小种群和面临濒危的珍稀植物“探路者”。

野生动植物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在于它不仅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因素,而且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并且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潜能――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有人预言,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争夺,将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

“我国是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如果保护不当导致物种灭绝,其基因资源也将随之消失,损失将无法挽回。”这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近日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说的这番话。

让“野生动植物王国”名副其实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481种,居世界前列;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保存了许多北半球地区濒临灭绝的孑遗物种,如大熊猫、朱、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和水杉、银杉、香果树等数百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我国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又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母,是世界雉类王国。

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维护物种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将保护野生动植物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于2001年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印红介绍说,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二是强化栖息地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等形式,有效保护和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三是拯救繁育珍稀濒危物种。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239只,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朱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1000多只。四是积极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繁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达24500多家,有效缓解了野生资源保护的压力。五是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在候鸟等野生动物重要聚集分布区域建立了350处部级、550处省级和2000余处市县级监测站,布设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

同时,积极加强了野生植物保护。我国政府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网络体系,涵盖了65%的高等植物种类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主要栖息地。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针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拯救繁育,建立起40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因保存中心和160多家植物园、树木园,保存了中国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物种的60%,上千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势头。有数据统计,2007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6000多起;全国林政执法机关共查处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案件1882起;查处非法收购、出售、运输、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792起,有效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印红说。目前,全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395处,覆盖了15%以上的陆地国土面积,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小区5万多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其中全国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1766处,总面积1.2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8%。这些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着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涵盖了20%的原始天然森林、47%的自然湿地和30%的典型荒漠地区,对维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野生动植物种拯救稳步推进,人工促进资源恢复和减轻利用野生资源压力的成效不断显现。通过组织实施了濒危动物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250多处,收集36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基因样本12600多份,突破了大熊猫、朱、扬子鳄、野马等一批濒危物种人工繁育技术难题,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组织实施了朱、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工作。随着大熊猫、朱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种群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外交和重大活动。

并且,全面启动了大熊猫野外监测工作,针对局部地区箭竹开花和每年冬末春初野外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组织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对栖息地现场检查,制订应急救护方案。2007年圈养大熊猫共繁育19胎31只,成活25只。

近年来,从繁育技术、种源储备、市场准入、政策机制上大力支持发展野生动植物繁育,促进对人工繁育资源的利用。目前,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繁育利用主体分别发展到2.4万家和1.7万家,年产值逾2000亿元。一些利用需求度高的物种实现了通过人工繁育解决资源来源问题,既减轻了野外资源保护的压力,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如今,中国重视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湿地保护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中国政府先后获得“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湿地保护科学奖”、“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等国际荣誉。湿地公约新任秘书长在访华时说:“中国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可作为全球的样板。”

全面保护下一步

普陀鹅耳栎野外种群只有1株,绒毛皂荚只有2株,广西火桐、百山祖冷杉只有3株……目前,我国55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濒临灭绝。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野外种群数量都在5000株以下,其中11种中国特有珍贵野生植物仅存10株以下。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是使得野生动植物一步步走向灭绝的边缘的重要因素。据印红介绍,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百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得一些物种尤其是极度濒危的野生植物极小种群和世界级极危物种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受这次雪灾直接影响的野生动物145种,野生植物极小种群和世界级极危物种达到40多种。

“一些人为因素将直接影响野生动植物种群生存危机和局部灭绝加剧。”印红表示。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比较淡薄,跨行业、多领域过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的铤而走险,乱捕滥猎、乱采滥挖,我们保护机构又资金匮乏、管理手段落后……

据科学资料,现在地球上人为活动影响物种灭绝的情况大于自然因素,物种现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一个物种消失往往导致10~30种生物生存危机,更严重的是造成物种的局部灭绝,会带来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进而造成物种的最后灭绝。我国野生动植物受人为活动影响情况一直比较严重,相当部分野生动物普遍面临着生境恶化、种群隔离的严重状况,现有30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余种受到威胁。据《CiteS国际公约》称: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有640种,其中我国156种,占24%。

印红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制约因素很多。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的严重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抑制;保护管理体系十分薄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严重不足;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不足,部分物种资源濒危临枯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珍稀植物培植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不足;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缺乏专项扶持政策;科技落后,严重制约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这些因素无疑成为野生动植物一步步濒临灭绝的助推手。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现代林业的新形势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印红说,“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继续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到2050年使全国森林、野生动物等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600个左右,总面积1.5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使全国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所有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良好保护,维护物种安全。”

印红介绍说,今后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点是做好减压性保护,大力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鼓励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通过不断规范经营利用行为,减轻或消除人类过度利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压力。着力加强濒危物种拯救,人工促进濒危物种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逐步恢复,尽快摆脱极度濒危的状况。要尽快编制《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工程规划》,抓紧编制《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工程规划》。对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在野外仅存单一种群的如海南长臂猿、四爪陆龟等10余种野生动物和仅分布在某个特定区域,种群数量介于自然存活边缘的如黔金丝猴、普氏原羚、河狸等40余种野生动物,要纳入工程范围实施有效的保护。同时,要调动野生动物保护专门机构、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针对每个物种制订拯救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印红表示,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上促进濒危物种保护。科学论证并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抓紧协调,争取早日颁布《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且,要针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新特点,继续开展全国和区域性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走私、非法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犯罪活动,始终保持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5

人类经过千百万年漫长的进化繁衍,每一步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但自工业文明以来,由于生产活动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人对动物捕猎趋于盲目,而有些生产生活行为又间接地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几百年来,这种大肆捕杀的行为已致使一些动物走向灭绝。据有关科学家研究,自16世纪以来,世界上约有250多种动物灭绝,那些濒危动物的灭绝速度也正在加快。

每种动植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独特生态地位和功能,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制止这一态势蔓延,那么人类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因此,保护珍稀动植物,抢救濒危动植物,保护自然资源,是一件关系人类发展的大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繁多的濒危物种

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复生,人类就永远失去了这些基因。

保护野生动植物普遍受到了国际上的政治家、科学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多个公约,把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升到全球战略;2010年圣彼得堡召开了老虎保护峰会;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成果文件《我们希望的未来》。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因此,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6347种,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总数14%。另外,我国特有属种多。脊椎动物中,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470多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

濒危动物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且濒危物种繁多。2011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第一批濒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至2014年底前完成外业调查工作。本批次调查共涉及14个物种,包括海南长臂猿、朱q、黑脸琵鹭、遗鸥、黑嘴鸥、黑琴鸡、栗斑腹c、扬子鳄、四爪陆龟、莽山烙铁头蛇、六盘山蝮、秦岭蝮、蛇岛蝮、鳄蜥。

调查发现,我国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省霸王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内,现有长臂猿种群aBC三群,共25只,其中有独猿3只,2015年新生幼崽1只。濒危鸟类朱q的野生种群数量为1549只,分布于陕西、河南和浙江三省的15个区县。黑脸琵鹭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越冬,数量为294只。栗斑腹c分布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浩特以及吉林省镇赉县,数量为5131?16091只。我国特有淡水鳄扬子鳄在安徽分布于广德县、郎溪县、南陵县、泾县和宣州区,野生种群数量为144?177条;四爪陆龟分布于新疆霍城县,本次调查中,样线调查未发现任何活体或者痕迹,濒危状况相当严重。我国特有的蛇类莽山烙铁头,仅见于湖南莽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宜章县和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内,数量为430?502条;六盘山蝮蛇仅见于甘肃庄浪、宁夏隆德及泾源3县,数量为160800?241200条;秦岭蝮蛇仅见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户县、宁陕、周至、佛坪、太白、凤县,数量为281000?385944条。我国特有的鳄蜥仅见于广东茂名市、韶关市曲江县,广西桂平市、金秀县、昭平县、贺州市八步区,野生种群数量为1080?1248条。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总工程师严旬介绍,对14个物种的分析评估表明,34.69%的物种受到栖息地扰、破坏、分割、退化等的较“强”程度的威胁。“栖息地破坏”这一因素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影响,明显高于食源干扰、水源干扰、人为直接干扰和大型建设干扰等威胁因素。

由于栖息地成为“生态孤岛”,野生动物在被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保护区内,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小种群,迁移、繁衍、基因交换受到制约。以大熊猫为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栖息地受工程建设和人为活动割裂,全国野外大熊猫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种群,部分小种群由于基因交流受阻而灭绝。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内,有水电站319个、矿山479处、景区25个、道路总里程1339公里、高压输电线268.7公里、常住人口50人以上的居住区984个。虽然全国野生大熊猫按山系划分为六大种群,但栖息地被隔离成33个板块,相应形成33个局域种群。

“我国大量物种处于稀有或濒危状况。有44%的野生动物种群呈下降趋势,高等野生植物种群有15%至20%处于濒危状态,高于世界平均值。”严旬说。他透露:我国现有2140种野生动植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我国现有的脊椎动物中有900多种生存受到威胁,高等植物中有3700多种生存受到威胁。

功莫大焉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世界自然基金会最近的《2014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仅在过去4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物种灭绝速度已超过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工业化和资源开发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作为野生动植物的最后避难所,自然保护区在工业化大潮中坚持着。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无疑是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了一批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居住地,同时也是它们最为可靠的庇护所。

野生动植物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构建生态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了完善的保护管理与执法体系。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载体。”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说。

早在1950年我国就了《稀有生物保护法》,并于1956年建立了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开始了拯救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实践。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野生动物保护步伐,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强化执法监管、扩展国际合作、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多个角度,全面推进保护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2014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为2729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14.84%。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为428个,总面积96.52万平方公里。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2228处,总面积1.24亿公顷,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均占全国自然保护区个数和面积80%以上;此外,国家林业局还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小区5万多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全国有3500多万公顷天然林和约2000万公顷天然湿地和相当数量的荒漠植被被划建为自然保护区。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类、65%的高等植物群落,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得到保护。

目前,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源头生态系统、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横断山区等地区的天然林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以保护保育。以长江流域为例,整个流域部级自然保护区多达144个,长江上游温带森林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大批重点保护和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栖息地得到恢复、扩展,种群得到恢复壮大。贵州梵净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黔金丝猴,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00余只增长到750余只。广西建立弄岗等自然保护区后,白头叶猴数量由2003年的598只增长到目前的937只。全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67处,总面积达到336万公顷。66.8%的野生大熊猫和53.8%的大熊猫栖息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网络,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增加到1246只。

“大熊猫、朱q、扬子鳄、苏铁等一大批濒危珍稀物种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显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栖息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据陈凤学透露,我国林业系统已有2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34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重要湿地,18处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组成部分,还有一批部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东亚―澳大利亚西亚涉禽迁徙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绿色保护地名录。

虽然成就卓著,但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形势仍很严峻。“根据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我国87.7%的野生动物种群因栖息地缩减、割裂、质量下降、人为活动干扰等原因,生存空间不断受挤压,不少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鸟类集群活动区域及迁飞通道面临着土地开发、农业开垦、环境污染等威胁,前景堪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张希武说。

保护物种基因

在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绿色森林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多情而美丽。森林中,一个个涌动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勃勃生机。走进森林,我们不仅可以和自然对话,清洗都市的烦躁和不安,还可以和自己的心灵低语。偶尔传来的鸟鸣天籁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

森林和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在这里,各种珍奇的动植物资源争奇斗艳,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和美丽。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森林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在森林和湿地中,不管是参天大树、奇花异草,还是飞舞的鸟类、爬行的昆虫、游动的鱼类,在它们身上都传承着物种的基因、地球的密码。

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而言,保护珍稀动植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保护珍稀动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因为每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的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食物链出现脱节,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比如,人们无节制地猎捕蛇类,就会导致蛇类资源趋于枯竭,这就导致森林、草原和农田鼠害、病虫害猖獗,给农业、林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

其次,保护珍稀动植物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众所周知,濒危动植物是科学研究的试验材料,在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例如仿生学、医学、药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园中的珍稀动物,以及博物馆收藏、陈列或展出的濒危动植物标本,能够很好地深化广大民众对保护珍稀动植物重要性的认识。

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过程中,我国先后制订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五年来,会同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先后开展了‘打击网络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专项行动’、‘天网行动’、‘利剑行动’等一系列全国性专项打击行动,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重特大野生动物刑事案件1258起。从2013年开始倡导发起了三次多国联合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眼镜蛇行动’,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张希武说。

2016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2004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本次修订,对近年来争议较大的虎骨、熊胆、犀牛角入药及野外放生、外来物种放生做了详细规定,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实行分级管理,并要求每五年调整一次,这是该部法律自1988年颁布实施以来修订幅度最大的一次,弥补了长期以来保护野生动物过程中的一些立法空白,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的分配,进一步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对当下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导致我国大量物种濒危高于世界平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濒危物种种类多、分布范围广,且大多处于偏远落后地区。“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居民全部从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出,但仅现有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就高达147万平方公里,依赖移民搬迁显然不现实。”张希武说。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6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开展驯养繁殖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3、实施再引进工程,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植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

4、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植物的必要步骤;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7

[关键词]野生中药材保护开发利用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1.地理位置

山阳县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和丹江上游地区,位于东经109°32′至110°29′、北纬33°09′至33°42′,海拔294.4~2074.4m,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辖23个乡镇、324个村(居)、44.97万人。

2.气候特点

县域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热状况地域性差异,气候温和,但垂直差异大。光热资源丰富,高低山、阴阳坡差异明显。降水总量较为丰富,区域、年际、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727.6mm,主要分布在4~10月,集中在6~9月,冬季干早、初春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3.土壤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530.1万亩(3534km2)。其中耕地面积82.09万亩,占15.5%;林业用地面积373.89万亩,占70.5%(其中有林地252.3万亩,占64.1%,有林地中经济林95万亩,占10%),森林覆盖率为56.7%;牧草地面积46.39万亩,占8.8%,其它用地27.64万亩,占5.2%。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成土母质主要有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等,土壤种类复杂,面积小且分布零散。主要有黄棕壤、棕壤、潮土、水稻土、淤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7大类型、15个亚类、22个土属、89个土种,土壤类型资源丰富。

二、山阳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

1.野生中药材普查现状

据普查,全县已被发掘利用的野生药材共有五大类,500多个品种。其中木本类常用50多种,藤本类常用的20多种,草本类常用的有170多种,动物类常用药有20多种,菌类有天麻、灵芝、猪苓、茯苓、马勃等。其中比较独特的是灵芝和猪苓。

2.山阳县濒危中药资源现状

陕西列入濒危中药的植物药有22种,2级的药用植物有荷包牡丹、漏斗泡囊草、林麝等;矮牡丹、羽叶丁香被列为濒危3级药用植物。渐危和稀有种的中药资源有:厚朴、凹叶厚朴、模英黄芪、紫斑牡丹、秦岭冷杉、红豆树、天麻、马蹄香等。而银杏、杜仲、中华大蟾蜍、连香树、鹅掌揪、木通马兜铃、白龙菖蒲、桃儿七、秦岭党参等中药资源则被列为稀有中药种类。稀有名贵的中药材有丹皮、枳壳、人寿参、牛黄、麝香、蝉花、金钗石斛、豹骨、五灵芝、何首乌、天麻、重楼、猪苓、银杏、杜仲、肉苁蓉等16种。这些稀有濒危中药资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野生中药材资源濒危原因分析

1.不合理采挖(采猎)和利用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过渡采挖和滥捕乱猎的短期行为使许多野生中药用动植物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地道药材”的蕴藏量逐年减少,使得中药资源的供求市场失衡。

2.中药材资源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药用动植物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掠夺式的采挖和获猎,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小,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3.濒危中药资源的自身弱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各类生物得以生存并世代繁衍的基础。一些野生的药用动、植物,不能在演变的生态系统中正常的生殖、生长,或者因受到其它物种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受到威胁,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四、对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中药资源保护的执法工作力度

要加强对《药品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珍贵的中药材加强保护,对可利用的中药材进行适度开发,做到合理开发,合理利用。

2.建立濒危中药资源的自然保护区

针对不同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学习性,在不同的生物地理范围内,选择适宜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一些严重受人类干扰的濒危植物利用迁地保护,迁往人工条件下进行保存。在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应重点进行濒危决灭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的动、植物园划出专门地块,进行濒危物种的人工引种驯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有效保护和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

3.开展野生中药资源调查

要采取全面调查与重点区域详查的方法,掌握全县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状况和栽培生产现状。对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为保护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化栽培品种的种子种苗、开发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建设种质保护与优质种子种苗生产繁育基地

中药材种子、种苗是药材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建立的重点野生中药材保护区,繁殖复壮种子种苗,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育种技术,采用组织培养等快繁方法,建设一个大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规模化种植基地提供品种纯正、种质均一、质量优良稳定的种子和苗木。

5.建立Gap规范化药源基地

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推广优良品种,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育苗,进行规模种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保持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实现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真正解决目前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8

(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牙克石022150;2.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河022359)

摘要:2011年,采用样线调查、定点观察、红外自动相机监测以及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56种,占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的18.64%。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兽类有3种,鸟类有28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27种,兽类4种。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中,常见种16种,少见种27种,稀有种12种。

关键词:汗马;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简介:李荣魁(1979-),男,陕西省旬阳人,林业工程师.

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北部,行政隶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境内。保护区早在1958年林业部批准的《大兴安岭开发规划总方案》中就将汗马规划为自然保护区,1979年5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龙革办25号文件,正式确认汗马、呼中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较早的规划为保护区,确保了这片区域没有遭到采伐,加之周边人为活动少、干扰少,区内没有任何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但由于受到经济和体制上的制约,保护区管理机构成立较晚,直至2007年才成立了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仅在2001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专业调查外,没有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鉴于此,汗马管理局在2010~2012年为时3年,对汗马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文章仅就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做以描述。

1调查区域概况

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地理坐标为e122°23’34”—122°52’46”.n51°20’02”~51°49’48”。保护区总面积107348hm2,森林覆盖率88.4%,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北部主脊西侧,海拔较高,属中山山地,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四周环山,形成较狭长的南北走向河谷,平均海拔1000~1300m之间,最高海拔1418m,最低海拔824m。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深厚,夏季温凉短暂,湿润多雨,春季干燥风大,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49.6℃,全年有7个月的时间有积雪,最大积雪深度100cm。早霜一般在9月上旬,晚霜一般在6月上旬,无霜期80~90d。

汗马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类统计为620种,隶属于110科296属,保护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山杨(populusdavidiana)、甜杨(populussuaveolensFisch)和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pall.)a.Smv.)等。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其中:鸟类16目44科204种,兽类6目16科51种,鱼类6目9科28种,两栖爬行类4目7科10种。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其主要植被类型有偃松矮曲林(Com.pinmila)、偃松灌丛(Form.pinespumila)、兴安落叶松林(Form.larixgmelin)、樟子松林(Form.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兴安落叶松—一白桦混交林(Form.Larixgmelin,Betulaplatyphylla)、白桦林(Form.Betulaplatyphlla)、甜杨林(Form.populussuaveolens)、钻天柳林(Form.Choseniaarbutifolia)、柴桦灌木沼泽(Form.Betulafruticosa)等。

2研究方法

此次采用样线调查、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以及查询资料等多种调查方法,对汗马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由于调查强度、气候、环境及人为干扰等因素,使样线法计算种群数量易造成的数据偏差较大,但可获取发现物种相对丰富度的指标,样线调查法作为此次物种丰富度调查的主要方法,而不进行绝对数量计算。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在此次调查中,将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作为样线调查的辅助方法,资料查询作为最后调查的补充,补充实地调查中没有记录到的物种。

2.1样线调查

使用样线法调查,在区域内共布设22条长约为8.5~11.5km,总长度237km的样线。沿样线行进期间,只记录所遇见的实体、呜叫和判断为新鲜(<24h)的野生动物足迹链、粪便、食痕等活动痕迹的数量。

根据样线调查所发现各种物体的实体数和新鲜活动痕迹数占样线总长度的比值即Zi=ni/L(Z1:指物种丰富度的相对指标;n.指第i个物种的数量,L指样线长度),作为汗马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状况分为常见种(Z>0.1)、少见种(0.0l

2.2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较集中分布的石砬山、牛耳湖、牛腿湖、碱场等地共计布设40部红外自动照相机,对本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调查,每月更换1次电池并取回监测数据。

2.3定点观测

在保护区的重要水域牛耳湖周边搭设隐蔽帐篷,从4月15日至6月15日和9月5日至10月20日,在候鸟的迁徙季节利用观鸟镜对迁徙的水域鸟类进行观测记录,并用数码技术进行拍摄。

3结果与分析

3.1物种组成

经调查,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56种,占保护区野生动物293种的19.11%,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

3.1.1部级保护物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63%。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原麝、紫貂、貂熊、黑嘴松鸡、金雕、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赤颈鹏鹧、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凤头蜂鹰、黑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乌雕、鹊鹞、白腹鹞、鹗、游隼、燕隼、红隼、红脚隼、花尾榛鸡、灰鹤、蓑羽鹤、普通角鹗、雪鹗、雕鹗、猛鹗、长尾林鹗、乌林鹗、长耳鹗、鬼鹗、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雪兔36种。其中,鸟类36种,兽类9种。

3.1.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物种

保护区有CiteS附录物种31种,其中:附录i物种有白尾海雕和棕熊2种;附录Ⅱ物种有花脸鸭、鹗、凤头蜂鹰、黑耳鸢、雀鹰、苍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大鵟、乌雕、金雕、毛脚鵟、鹊鹞、白腹鹞、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蓑羽鹤、东方角鹗、雕鹗、鬼鹗、猛鹗、长尾林鹗、乌林鸮、长耳鹗、雪鹗、貂熊、原麝等29种。其中,鸟类28种,兽类3种。

3.1.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

在iUCn中物种有33种,其中:en(濒危种)有哲罗鱼、细鳞鱼、乌雕、白尾海雕、黑嘴松鸡、蓑羽鹤、孤沙锥、雕鹗、鬼鹗、棕熊、原麝等11种;VU(易危种)有极北鲵、乌苏里蝮、白额雁、小白额雁、花脸鸭、青头潜鸭、鸳鸯、鹗、凤头蜂鹰、毛脚鵟、金雕、鹊鹞、白腹鹞、游隼、红隼、花尾榛鸡、东方角鹗、乌林鹗、长尾林鹗、猛鹗、猞猁、豹猫等22种。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2种,鸟类24种,兽类4种。

3.2种群状况及分布

3.2.1常见种

作为保护区常见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细鳞鱼、豆雁、花脸鸭、鸳鸯、普通鵟、鹊鹞、红隼、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东方角鹗、乌林鹗、紫貂、雪兔、原麝、驼鹿等16种。值得指出的是,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原麝和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鸳鸯、普通鵟、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乌林鹗、紫貂、雪兔、驼鹿和原麝均有相当数量的分布,尤其是兽类的紫貂、驼鹿和雪兔以及鸟类的黑嘴松鸡和花尾榛鸡的遇见率非常的高,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足迹、粪便、食痕或实体。

紫貂在汗马保护区全区均有分布,主要栖息于偃松一落叶松林、偃松灌丛、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笃斯越橘——越橘——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丛桦——落叶松林等林型。据调查,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1.37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1.12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37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64只/km。

驼鹿在本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沼泽、灌丛沼泽、湖泊以及河流两岸,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湖泊周围和河流两岸。据调查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驼鹿的种群数量约为242只,在针叶林的种群密度约为0.22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种群密度约为0.60只/km,在阔叶灌丛种群遇见率为0.43只/km,在针叶灌丛的种群密度约为0.05只/km。

雪兔在本区分布较普遍,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里,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下和湖泊沼泽周围。据调查统计,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雪兔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0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00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8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6只/km。

在本区花尾榛鸡主要栖息于海拔lloom的草类——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草类——白桦林、毛赤杨——落叶松林等。据调查统计,在汗马自然保护区花尾榛鸡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5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00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5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3只/km。

在本区黑嘴松鸡主要栖息于海拔looom以下的越橘——杜香——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等。经调查,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黑嘴松鸡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7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52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8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只/km。

在本区原麝主要栖息于多裸岩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这与国内外报道的相符。原麝主要分布在实验区的131、140、141、139、129、128、130林班,另外在实验区的99、100、101、102、116、115、87、88、103林班有部分分布。据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原麝的种群数量约为42只。由于原麝性胆怯、机敏,对生境的要求较高,林区大开发以来,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适应其生境的面积越来越少,加之原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过去遭到大肆猎杀,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本区现在拥有的种群密度已是相当可观,为我国原麝种群数量的恢复可提供重要的基因库。

3.2.2少见种

作为保护区少见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哲罗鱼、极北鲵、乌苏里蝮、赤颈鹏鹧、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鹗、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毛脚鵟、苍鹰、雀鹰、黑耳鸢、白腹鹞、燕隼、雕鹗、雪鹗、猛鹗、长尾林鹗、长耳鹗、鬼鹗、水獭、棕熊、貂熊、猞猁等27种。

保护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发育种类齐全,有河流、湖波、沼泽3大类湿地,其湿地总面积35435.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01%。湿地生态系统是本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鱼类、两栖类和水域性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因此,在本区最大的泡子牛耳湖和最大的河流塔里亚河偶尔可见着哲罗鱼、极北鲵、赤颈鸊鹧、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鹗这些物种。而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苍鹰、雀鹰、黑耳鸢、燕隼、雕鹗、雪鸮、猛鹗、长尾林鹗、长耳鹗、鬼鹗这些林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全林区均有分布,但数量极少。

3.2.3稀有种

作为保护区稀有种的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鵟、金雕、乌雕、白尾海雕、游隼、灰鹤、蓑羽鹤、孤沙锥、豹猫、马鹿等12种。其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孤沙锥和豹猫4种在调查中均没有见到实体,仅访问调查或文献记载有分布。而留鸟大鵟、金雕、乌雕、游隼和候鸟青头潜鸭、灰鹤、蓑羽鹤均属于全林区分布,都是难得一见的物种。马鹿在本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沼泽、灌丛沼泽、湖泊以及河流两岸,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湖泊周围和河流两岸。在本区马鹿的种群数量约为23+5只。

注:①保护级:“en”和“vu”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种和易危种;“Ci”和“CⅡ”指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附录Ⅱ;ni和nⅡ指国家i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动物;②收录依据:o-观察到实体;V-固定相机视频;R-文献记载;③种群状况:“++”指常见种;“+”指少见种;“一”指稀有种。

4建议

汗马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免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的影响,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保护区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生动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受到体制的约束,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较晚,因此,在早期野生动物也遭受了部分非法盗猎者的捕杀,致使有些野生动物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后,开展了大量的武装青山活动、巡护监测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清除陈旧地窨子和猎夹猎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保障,有许多如原麝、棕熊、猞猁、貂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在逐年恢复。保护区总面积107348hm2,属于大型的保护区,保护好这片原始明亮针叶林,对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兽类意义重大。

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由于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较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在野生动、植物及生态学研究方面较少,今后应加强与大专院校及著名专家的联合研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中有蹄类动物原麝与驼鹿、鸡形目的黑嘴松鸡与花尾榛鸡、食肉目的紫貂以及兔型目的雪兔资源的丰富度相对较高,今后从这些方面展开研究会很快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汗马部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2]RichardB.Harris,Kennethp.Burnham.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J].动物学报,2002,48(6):812-818.

[3]许龙,张正旺,丁长青样线法在鸟类数量调查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22(5):127-130.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9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或其制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本罪属选择性罪名,具体可分解为走私珍贵动物罪、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其中之一的即构成本罪,既走私了珍贵动物、又走私了珍贵动物制品,也只构成本罪一罪,不能实行数罪并罚。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禁止进出口的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则是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所谓珍贵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其不仅包括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的珍贵野生动物,亦包括品种数量稀少、濒危绝迹的濒危野生动物。既可以是我国特产的,亦可以是虽不属于我国特产但已在世界上列为珍稀濒危种类的动物。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分为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再根据国务院1998年12月10日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珍贵动物的有256个种或种类,如大熊猫、金丝猴、猕猴、文昌鱼、白唇鹿、扬子鳄、丹顶鹤、天鹅、野骆驼等。至于珍贵动物制品,是指珍贵动物皮、毛、骨等制成品。上述珍贵动物及其制品还必须为国家禁止进出口,才能成为本罪对象。否则,虽为珍贵动物及其制品,但不为国家禁止进出口,即使有走私行为,亦不能构成本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其行为方式与走私武器、弹药罪的行为大体一致,具体可参见走私武器、弹药罪的有关介绍。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及单位都可以构成本罪而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不知道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或虽知道为珍贵动物及其制品但却不知道为国家禁止进出口,即使有走私的客观行为,亦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目的,既可以是为了非法牟利,也可以是其他目的,但这不会影响本罪成立。

二、认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二者也应当从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两方面去把握。从主观方面看,如果行为人的确不知道其所携带、运输、邮寄过境的是珍贵动物及其制品,即其主观上没有故意,不能认为其构成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从客观方面看,如果行为人走私行为的对象只是一般的动物及其制品,一般不以犯罪论处。当然,如果其走私一般动物及其制品,偷逃应税数额较大,可以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2、本罪与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界限

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它与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在犯罪对象上有一致之处,且在客观方面,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犯罪分子往往具有收买、倒卖的行为表现,故而二罪有一定相似之处。关键在于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同。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制,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国家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制度。所以,在实践中,行为人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或者走私集团的成员分工在国内负责收购珍贵动物及其制品以及受走私团伙的收买、指使,帮助收购珍贵动物及其制品,这些行为均应认定为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而不是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3、为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罪犯提供便利条件行为的认定

根据本法第156条的规定,与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其他方便的,应以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共犯论处。

4、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行为的认定。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并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海关人员的缉查,根据本法第157条规定,应以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和妨害公务罪对其进行数罪并罚。

三、处罚

1、根据本条第2款、第4款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篇10

第二条进口或者出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遵守本条例。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依照本条例有关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国务院林业、农业(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称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管全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工作,并做好与履行公约有关的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代表中国政府履行公约,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出口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批准进口或者出口的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第五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机构依照本条例,组织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等方面的专家,从事有关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科学咨询工作。

第六条禁止进口或者出口公约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情况,需要进口或者出口的,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有关规定由国务院批准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批准。

禁止出口未定名的或者新发现并有重要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禁止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第七条进口或者出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口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限制出口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具有有效控制措施并符合生态安全要求;

(三)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四)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生态安全要求和公共利益;

(二)来源合法;

(三)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四)不属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禁止出口的;

(五)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人应当向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进口或者出口合同;

(二)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名称、种类、数量和用途;

(三)活体濒危野生动物装运设施的说明资料;

(四)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将全部申请材料转报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应当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申请人取得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的进出口批准文件后,应当在批准文件规定的有效期内,向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申请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申请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申请表;

(二)进出口批准文件;

(三)进口或者出口合同。

进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出口国(地区)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出口证明材料;出口公约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进口国(地区)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口证明材料;进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再出口时,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海关签注的允许进口证明书。

第十三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本条例规定和公约要求的,应当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对不予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和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并说明理由。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应当通知申请人。

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在审核时,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通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在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时,需要咨询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机构的意见,或者需要向境外相关机构核实允许进出口证明材料等有关内容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送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机构咨询意见或者向境外相关机构核实有关内容。咨询意见、核实内容所需时间不计入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工作日之内。

第十五条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以及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在审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时,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十六条因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的,由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提出临时禁止或者限制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措施,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从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海域获得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中国领域的,参照本条例有关进口的规定管理。

第十八条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涉及种质资源管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在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口岸进行。

第二十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按照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规定的种类、数量、口岸、期限完成进出动。

第二十一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向海关提交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接受海关监管,并自海关放行之日起30日内,将海关验讫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副本交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备案。

过境、转运和通运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自入境起至出境前由海关监管。

进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定监管区域和保税场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接受海关监管,并按照海关总署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的规定办理进出口手续。

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并接受检验检疫。

第二十二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应当将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有关资料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年度进出口情况,及时抄送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进出口批准文件由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组织统一印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及申请表由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组织统一印制。

第二十四条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批准进出口、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五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出具虚假意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非法进口、出口或者以其他方式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罚没的实物移交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罚没的实物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经检疫合格后,予以处理。罚没的实物需要返还原出口国(地区)的,应当由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移交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依照公约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