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十篇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十篇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8:05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语言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也是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形成的主要阶段。所以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且在学前教育中将这一教育很好的贯彻落实也是十分重要的。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呢?本文中认为语言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支撑之下,不断的丰富学习生活,构建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育当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心理情况,为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尽量的丰富教学手段段,不断的让幼儿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强化认知、深入的了解周围的事物然后才能提高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并且幼儿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动力,幼儿也不例外。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之下幼儿的思维语言能力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就必须让学习生活与幼儿周围的事物紧密相连,例如人物、宠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让感官与这些事物产生互动,不断的获取知识信息,然后转换为自身的语言思维。因此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就必须为幼儿构建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

1.1构建良好的室外语言环境: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室内语言环境。笔者曾在室内教学中为幼儿们构建了一个“秘密屋”,不仅让充分的利用了室内的空间,而且室内学习环境也安静了许多。有些幼儿天生比较内向,笔者发现这些内向的幼儿在秘密屋中可以畅所欲言,仿佛成为了这个空间的主人。秘密屋让每一位幼儿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更好的参与到了室内的语言教育当中。

1.2构建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建立在丰富的语言基础之上,因此就必须构建丰富的语言环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语言练习与思考,再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幼儿对语言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从而达到了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目标。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幼儿教师要善于与幼儿进行沟通,不断鼓励幼儿多说、多看、多听,通过积极的交流让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此外,在集体的幼儿学习活动当中,尤其要注重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为幼儿提供说话的平台并且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学习中激发兴趣,在生活中的到知识,让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到巨大的进步。

2通过游戏来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当中会夹杂着很多的思维成分。通常幼儿都会有强烈语言表达欲望,但是由于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不同步,幼儿通常不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如此一来,幼儿渐渐的语言表达欲望会不断的下降,产生胆怯的心理,失去了语言表达的信心,不敢当众发言。较为严重的幼儿甚至不愿意回答他人的提问,也不会主动的向他人提出疑问,从而缺少了交流的机会。因此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处于一个愉快、轻松的状态。语言思维能力是交际的重要工具,这种工具要在游戏中贯穿始终。游戏不仅仅让幼儿处于轻松的状态,而且丰富的游戏也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要重视游戏的功能,让幼儿通过游戏不断的实践与掌握语言思维能力。

3语言思维能力培养贯彻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能力也是语言思维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交际中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这是待人接物的基础。礼貌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行为处事,良好的行为处事风格可以让他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其二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是一门艺术,拥有良好的语言思维能力,可以让我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在与什么样的人接触时该用何种说话方式,恰当的语言思维表达能力,可以让人们与人交流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所以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贯彻到其中。实际的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诵读一些世界经典的寓言故事,并告诉幼儿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让幼儿了解到其中的思想道德内涵,从而让幼儿不断的丰富语言思维能力中思想道德的内容。

4学前教育中偶尔语言思维能力教育的发展

思维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思维的进步,没有语言思维也就无法得到表达。学前教育中要时刻的重视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丰富教学的内容与手段来不断的丰富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途径,让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的提升语言思维能力。在学前教育当中,传统的语言教育采用灌输的形式进行,其认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得到提高的。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严重的忽视对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不断的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丰富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手段,让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到全面的提升。5结语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于传统的灌输手段进行,必须要构建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并且要丰富教学的内容与手段,让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学前教育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一机遇,努力的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

作者:金光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民有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国红.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440-441.

[2]黄生琴.浅议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5):202-202,203.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2

关键词:围棋;数学;幼儿;判断力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分析,如今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父母们的包办代替使幼儿逐渐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处事能力,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交往,耐挫力差,遇到挫折就退缩,缺乏跌倒再爬起的勇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园开展了围棋活动,把围棋列入校本课程,通过构建棋文化,逐渐了解到学围棋可以启智、冶情、载、健身,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它的教育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故我园引进围棋课程已成必然,我园的围棋特色活动和其他活动一起配合进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在学习围棋后,在思维判断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一、情景激趣,点燃判断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幼儿产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比观察了幼儿在围棋活动和其他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平时好动的幼儿通过下围棋变得安静了,会独立思考了,会判断对与错。因此,围棋是逻辑数学智能练习的极好教材。

围棋是两个人玩的游戏,存在着能促使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为此,我们努力将有关围棋的文化精神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促进幼儿思维、观察判断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活动“我们的好邻居”中,我首先出示一幅背景图,设置找门牌号的情景,请幼儿看一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搬了新家,他们分别住在几号房间。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做铺垫。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2~9的相邻数作铺垫。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小狗住在几号房?5号房的前面是几号房?2号房的后面是几号房?为什么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后面?2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2比1怎样?2比3又怎么样?”在这过程中,幼儿首先要学会判断区分哪个是前一个数,哪个是后一个数,通过比较再来发现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学下围棋,要求每一手棋都要深思熟虑,幼儿经过围棋训练判断思维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围棋离不开心算,经常下围棋会让幼儿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为数学等理科科目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启发判断思维

幼儿思维特点,是直觉性、形象性向抽象性思维发展。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并富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建立实物与数字之间的联系,使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数学活动“多变的电话号码”中,我为让幼儿能对数字的排列有个概念,先让幼儿为汽车设计车牌号,引导幼儿发现电话号码与数字的关系:“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楼房,每家想装一部电话,请你给每家设计一个电话号码。”“你家有电话吗?你家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对现代通信工具非常熟悉,设计电话号码,让他们知道电话号码数字不能相同;如果数字相同,那么数字之间的位置就要不同。幼儿通过排列数卡后,得出了这个结论。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尝试利用1~6的数卡将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为6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提醒幼儿排一次记一次,在记录单上清楚地记录自己设计的6组电话号码。在这过程中,幼儿要不断观察、判断,不能出现相同的组合;如果两组数字相同,那数字之间的位置就要变换一下。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判断思维能力。

围棋各阶段尤其是局后的复盘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这对增强幼儿记忆力有很大帮助,能让他们在文科等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的科目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三、操作比较,提升判断思维

操作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操作方法。操作比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数学活动“认识梯形”中,我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对比,幼儿发现梯形有四条边,一条短边一条长边,两条斜边。认识了梯形特征后,将各种形状的图片混在一起,让幼儿从中找出梯形。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发现不同图形的特征,对幼儿习得新的知识经验有着重要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判断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围棋的过程中,要求下一步就要计算对方可能下子的步骤,同时计算出自己如何应对,当对方做了眼,得判断是真眼还是假眼,如何击破对方的布局,懂得取舍,这就很考验幼儿的判断能力。可见,多下围棋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

四、快乐学棋,拓展判断思维

刚学习围棋时,幼儿喜欢你吃我一颗,我也吃你一颗棋子,这是幼儿的直接知觉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外在表现。实际下,围棋是看谁在正方形的围棋盘上占的地方多。因此,在围棋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纵观全局,常看大棋盘,通过布局和战术来抢占对方地盘。下围棋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揣摩对手的思路,是退还是进是取还是舍,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提高幼儿考虑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高。例如:“扑与倒扑”,幼儿下这手棋时,他所要思考的不是下一手要如何下,而是如何引诱对方掉入陷阱,来吃自己的一颗子,吃了以后再反提,这一过程需要幼儿连续想好几步棋。可见,围棋在数学活动中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判断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围棋教学研究,促进了孩子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幼儿的思维判断能力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和活动中得到提升。我们围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幼儿喜欢下棋,并能时刻充满信心地面对困难,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辛维光.围棋・国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玛拉・克瑞克维斯基.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现今很多幼儿教师不注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只重视传授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针对这种现象,幼儿教学机构必须要进行改革,强化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在这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对幼儿美术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让幼儿自由发挥,不可过多干预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急于指导幼儿---画画的技巧,从而让幼儿形成画的像不像的潜意识,教师若过多干预幼儿的行动和思想,显然不合理的,限制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新幼儿教育指南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得过多的干预幼儿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得过多的干预幼儿的创作行为,必须要让幼儿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定出圆形变变变,然后让幼儿自由发挥,在圆形上添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不同的物体,此时有的幼儿会画出太阳、气球、花朵,有的幼儿可能会画小兔头像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还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得过多的干预幼儿的绘画行为,即使看到其绘画过程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只要引导幼儿说出其中意思,那也是好的作品。

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故事续编画法,先给幼儿讲述小故事,当将整个故事情节讲述完以后,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内容画下来。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不要拘于原来的故事情节,可以自己试着创作一些新的故事情节。另外,还有欣赏音乐画法、游戏教学法等,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挑战是激发潜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通过挑战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熟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按常规步骤作画是最简单的作画方式,比如画人物头像时,先画眼睛、再画鼻子、最后嘴巴,这是幼儿熟悉的作画方式。但如果一直以这种方式教导幼儿作画,会让其形成固定的思维,不论画什么物件都会从上至下,规规矩矩一步步进行,这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改变以前的作画方式,要求幼儿在画人物时,可以不从眼睛开始,可以从耳朵开始、从嘴巴开始、从鼻子开始,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可能在初始阶段,幼儿这种颠覆传统的作画方式有些犹疑,担心自己做不好会被老师责备,此时老师必须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放下心理负担,告诉幼儿自己关心的是绘画的过程,而不是绘画的结果。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鼓励幼儿探索创新,这是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新教育指南要求,教学工作必须要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但此处所说的要以幼儿为主体,并非说让老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幼儿的智力尚处于成长初期,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在深度上有所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美术老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美术教学的优势在于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需要幼儿动手操作,这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善于观察,在幼儿创造性思维火花迸发的一瞬间,及时引导幼儿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出了两个太阳,老师想对其进行纠正时,可以说:“哇!两个太阳,多热啊!”,有的幼儿就会回答:“用涂画棒涂掉吧”,老师再说:“那画面多不好看啊,可不可以不涂掉,而将它变成其他东西呢?”。此时,就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能有的幼儿就会想到在多出的太阳下加根线条将其变成气球。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对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评价环节,激发幼儿的热情

在幼儿完成绘画行为以后,老师必须要对其绘画作品进行评价,不评价或是过度评价都会对幼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必须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绘画技术一般或是较差的幼儿,不得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的差评,必须找到其中的闪光点,将其放大,以此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于绘画技术较高的幼儿,首先要对其进行表扬,然后再找出一些不足的地方鼓励其改正。另外,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听取幼儿的意见,了解其创作意图,不可在评价的时候将话说的太满,免得曲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影响幼儿的作画积极性。

五、结束语

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只是存在着强度差别而已。对于幼儿来说,绘画是其天生便具备的能力,从会握笔开始就喜欢涂鸦,这充分体现出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美术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帮助幼儿成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丽珍,孔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表现创造思维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38.

[2]仲太应.在瓶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6):119.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4

[关键词]幼师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能力

一、引言

幼师学生是我国幼师教师的来源,关系到我国幼儿学生未来的教育。而数学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中的难点与重点,因为数学教学部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更是学生思维的重要来源,对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十分的重要,数学教学是他们思维开发的启蒙阶段。因而幼师毕业学生承担着开发数学思维的重任,如果自身的数学素养不高,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幼儿学校的数学教学与未来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造成隐患。因而如何提升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二、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现状

1.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

由于幼儿师范学校在招生时存在着偏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不高,大多是一些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数学素养也不高。而幼师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数学学校价值观,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只是把数学当成一门基本学科来对待,仅仅满足于成绩及格。这种在数学学习价值观上的偏差导致了很多幼师学生数学素养不高,这不仅与学生自身的态度有关,更与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有关。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来深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为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2.数学思维的肤浅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大多数幼师学生的数学思维肤浅,对数学的学习仅停留在数学概念与数学原理的表象上,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没有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在解决相关的数学题时不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更不会利用所学数学的数学概念与原理去进行解答,如在做具体的几何证明题时,没有相关的思维模式,不能找出题目的突破点和相关的隐晦条件,从而无从下手,而几何证明题是考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好办法。这种在数学思维方面的肤浅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这与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思维特点有关,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差异化教学,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数学能力差

由于幼师职业的特殊性,幼师学生大多数是女生。而女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富有感性认识,她们对能感知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音乐、美术、外语、舞蹈等,而对于自然科学领域中比较抽象的事物却存在意识上的偏差,不能很好地把握和从根本上去认识。而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理念,如一些数学公式、原理、数学模型等都是抽象模糊的,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这种抽象程度高的数学理念让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客观上导致了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能力差。

三、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对策

提升幼师数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积累,更需要从各方面来突破。数学素养提升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就数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这四个方面来具体的研究。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幼师生中,约30%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这就表示幼师学生的数学整体能力比较差,没有很浓的数学学习兴趣,因而如何激发幼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非常的重要。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其次,应该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等比数列的时候,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高绍央就提出了用一个小故事,引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课题,以吸引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注意。再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数学竞赛、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如灯片、投影仪、录音、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让各种抽象的内容更生动更贴近生活。郑州幼儿师范的教师贾海峰针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时就提出了制作Flas课件创设数学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培养幼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是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具有复杂的情感,在数学学习方面也一样,有些学生讨厌数学,有些却喜欢数学,因而如何引导幼师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情感对于数学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幼师学生大多承受了很多的文化课,压力很大,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而他们由于年龄都偏小,缺乏自我正确的认识。如果在学习方面受挫折就很容易放弃,因而在数学教学方面必须让他们找回自信,体验成功的惊喜,从而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情感。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而思维能力作为一种潜在的能力,如何激发和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必须渗透到学习的各个方面。首先,必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学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但却是重点,如果学好了,对于幼师以后的工作学习将会长期受益。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抽象的,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可以通过扑克游戏、体育竞技、脑筋急转弯题目等来锻炼,从而培养他们解决为他的思维方法。其次,通过数学方法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与精髓,都是在数学家的严密推理下得出的,因而可以通过讲解和推理各种数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不是简单的接受和死记概念和公式,而是教他们通过自己的推理来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为他们未来成为一名成功的幼儿教师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淼.激发幼师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J].科技信息,2010,(03).

[2]高绍央.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教学月刊,2007,(12).

[3]贾海峰.重视幼师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探索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幼教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时代对幼教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我们应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应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与途径,这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人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智力素质如何,能达到多高水平,主要取决于幼儿期。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教育入手。幼儿阶段素质教育跟不上,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从幼儿发展的特点来看,人的很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据关于思维发展关键年龄的研究表明,人自从出生直至思维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了六个发展飞跃期,其中三个思维发展飞跃期处于学前阶段。儿童出生八九个月后,直观行动思维开始发展,为第一个飞跃期。二至三岁儿童,由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转折,为第二个飞跃期。五岁至六岁儿童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第三个飞跃期。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作用,也是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如在一项对超常儿童55人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超常儿童在素质上固然有一定优异之处,但主要是由于较好的早期教育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促使他们智力发展较好,并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没有教育和环境这个条件,超常是难以出现的。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超常儿童不只是天生的。遗传素质的优异只为超常儿童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和教育,即使遗传素质好,也不可能成长为超常儿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中等以上的智力,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如果注意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的个性特征,就有可能把他们培养成超常儿童。超常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如果教育不当或缺乏进一步的开发与培养,早期发展超常的儿童也会丧失其优势,成为平平庸庸的人。古代“伤仲永”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适合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都是极端重要的。

二、以优化教师的队伍为先

随着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意识到硬件建设是先决条件,给教师提供优质教学和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们更要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更应该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我们首先要实施分层次培训的机制,确定培训对象,通过拜师结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和培养措施,并且定期向培养对象反馈有关信息和教学效果。其次我们要加强教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建设。我们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研究和工作,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通过参加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他们的观念,促使他们水平的提高。第三,要请专家来园里做科研、举办各类教学讲座,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基础上迅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第四,园里成立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交流思想和教育理念,探讨教学问题的一个平台,通过交流是教师们即做到关系融洽又能够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三、以突出特色教育为重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阵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素质教育的感召下,在重视保育工作的同时,我们更突出特色教育,让幼儿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艺术素质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提出了教师要有专长、教育要形成特色、幼儿要具备特长的要求,开设了艺术、英语等各种实验班,实行班班有特色。我们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寓教于乐”的理念,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上课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教改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的活动设计注重游戏性、活动性,在环境创设中,除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变化布置活动室外,还要随着方案教学的开展布置主题活动区角。为了使课改特色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我们特别重视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开展特色教育。由于我们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长、长中创特的思路,并且我们严格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开展工作,我们逐步形成了即能渗透素质教育又开创出多元化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以挖掘幼儿内在的潜质为主

实施素质教育,要实干要在实干中有追求,追求中要有创新,其核心就是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思,创新精神、挖掘气内在的潜质为主。因此,我们在探索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想法设法给幼儿提供能进行充分实践的活动材料、环境和机会。我们通过走四寓和四化之路:即把特色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区角、游戏及一日生活之中;儿童化、兴趣化、游戏话、形象化的教学之路,最终取得以乐健体、以乐促智、以乐养德、以乐育美、以乐激趣的多方面功效。使幼儿内在的潜能得到挖掘,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以科研促教研深化素质教育

今天的幼儿是明天祖国的建设者,他们成人以后要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他们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是他们必须的基本素质。在幼儿教学中教会他们这些基本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培养他们学会做人的基础。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是这样做的:

(一)以科技教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目前,从独生子女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等不良倾向,要培养具有开拓性型、创造型的未来的接班人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从小培养幼儿勤学会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进行科技活动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寻找答案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捕捉幼儿的探索信号,及时开展偶发性的科学活动,使幼儿的探索精神发扬光大。

(二)以科技教育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一、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教育的一大重点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帮助幼儿理解事物,发散思维和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第一,营造宽松的交流环境。在教学中,幼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交流平台。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课堂纪律得不到维持就不让幼儿多说话。幼儿乐于说话,才会乐于思考,才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第二,开展丰富有趣的语言活动。例如,在教学中,举办“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语言类活动,有趣的语言活动最能激起幼儿的说话欲望,并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开展幼儿手工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剪纸活动”,幼师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如“蝴蝶”“红花”“风筝”“帽子”等等手工作品作为标本,将折叠剪切的过程讲解给孩子,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之后,将制作成功的作品涂上各种鲜艳的颜色,一件件漂亮的手工作品就制作成功了。手工活动既能让孩子在学习时身心愉悦,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小朋友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不喜欢拘泥于课堂之中。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性,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如何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笔者认为,首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地建设户外设施,如,球类区域、车类区域的建设。其次,丰富游戏角色情节,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多彩多姿的游戏活动最能引起孩子的活动兴趣。如,“小猫捉鱼”“大风车”“猫捉老鼠”等等游戏活动。这类户外活动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益于促进孩子积极向上,开朗大方性格的形成。

总之,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能使得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7

【关键词】幼儿数学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17-01

当今社会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更新教师数学教学观念

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四五六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中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4、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首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即应逐渐培养幼儿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5.1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5.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3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8

关键词:绘本阅读提问技巧

绘本阅读指导是一种以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热爱书籍,乐于并善于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增长技能呢?我认为“提问”的恰当,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

一、“提问”应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情感主线。

绘本阅读不同于看图讲述,图画故事一般都有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内容,篇幅也比看图讲述长。幼儿在看图书时,常常发生的问题是把一张张画面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我在阅读指导中,“提问”时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如对于故事《白羊村的美容院》,我通过“小白羊想学什么?”“它怎么会想到染发的?”“染发后发生了哪些事?”“最后小白羊又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些提问一环紧扣一环,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

图书阅读更难的是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故事中心内容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为此,在理解《白羊村的美容院》情节内容的同时,我还抓住“小白羊烫了卷发后心理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以后小白羊怎么想?”“为什么小白羊不再要染发了?”这些提问,扣住小白羊初染后的自鸣得意,乱学时髦后的种种苦恼,使幼儿通过小白羊的切身体会,悟出乱学时髦不好的道理,从而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二、“提问”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个体差异。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我常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我班幼儿阅读图书缺乏哪些经验?我班孩子阅读中的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我该如何把握阅读阶段目标,并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因此,我在提问时,注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当幼儿对阅读有了兴趣以后,我的提问就偏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启发幼儿自己体会探索,从而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技能。在阅读活动中,有时我采用讲故事中的一小段内容,让幼儿找相应的图片,并说说为什么选这幅图片。这样既可以促使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中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看懂画面内容,又可以把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对应起来,从而逐步掌握阅读图书必须的能力,提高美术符号和语言符号转译的能力。孩子们把这种提问当成游戏,百“玩”不厌,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掌握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活动中,孩子的差异客观存在,怎样促使全班每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并不断缩小差距呢?

1.根据不同层次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2.问题设计的范围尽可能大一些,使幼儿能从各个方面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孩子就可从各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少讲一些。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辅助问题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因此,教师必须从重视如何教转向重视幼儿如何学。

4.经常让幼儿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全班孩子互相帮助,人人参与答题。在阅读指导时,由于我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全班幼儿在阅读中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都较强,幼儿阅读整体水平发展也较好。

三、“提问”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启发幼儿思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着重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有助于开阔幼儿的思路,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在阅读指导时,我就十分重视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问设计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对于故事《花园里有什么》,我先让幼儿看一遍,带着“故事讲了些什么”的问题初步感知整个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根据对故事整体的大致印象分析、理解图片,最后再理解作品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使幼儿在我的指导下,逐步由故事表层向深层理解发展。

在设计提问时,我还变以前仅由教师单向提问的方法为教师和幼儿共同提问。如在看图书后,我常问:“你有什么想法?”“还有哪些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一大堆问题,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而我则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孩子的阅读现状,知道孩子还有哪些地方没有看懂,需要帮助。

四、“提问”应讲究开放性,鼓励幼儿想说。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们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花园里有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观察、理解画面的基础上,我小结并提问:“其实春天里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那小男孩可能怎样找到春天呢?”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问题:“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上面的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不局限于故事原文,使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9

1.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3.多提问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

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

4.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

5.提供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难调动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想让幼儿更好地与你进行互动,只能通过情景游戏环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会根据本班的幼儿发展水平来进行设计教学,同时创设适合幼儿游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快乐的小雪人》游戏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目标。其中"打扮小雪人"的活动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变换小雪人的脸蛋、帽子、衣服,创造出多个不同的雪人形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6.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篇10

关键词:有效提问;语言活动;语言表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必要手段,是拓展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语言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可引发幼儿对语言教学活动的兴趣,训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设计是否有效,引导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语言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用明了、具体的提问,保持幼儿表达的欲望

教师在给幼儿提问题的时候,要清楚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期待是什么。在日常教学中,让幼儿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小花猫的眼睛是圆圆的吗?”“是。”“小白兔的耳朵是尖尖的吗?”“是。”“是不是啊?”“好不好啊?”幼儿自然只能回答“是”与“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观察小动物,把观察到的、想到的生动完整地讲述出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但这样的提问不能激发幼儿的思考,也不能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表达,是一种低认知水平的提问。

在小班“大口袋”活动中,故事内容是袋鼠宝宝用自己的口袋帮助袋鼠妈妈拿东西,目标是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讲述袋鼠的大口袋,懂得关心体贴妈妈,体验为妈妈做事的快乐。教师出示袋鼠手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看看它是谁?”“你知道袋鼠身上有一个什么吗?”“袋鼠的大口袋里可以装什么呢?”这样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来讲述,让幼儿得到训练。所以在导入活动中,简洁明了的提问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有表达的欲望。

二、用多元化的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开放式的提问,多种多样的答案,不受任何框架约束,不受教学活动中内容和情节的束缚,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幼儿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如在讲述活动“我的妈妈”中提问“妈妈的什么地方最漂亮?你爱妈妈吗,为什么?”给幼儿留下说话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又如,语言谈话活动“我们的地球”中提问“如果地球上的空气污染了人们怎么办”等问题,让幼儿充分想象、表达,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在中班语言阅读活动“犟龟”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开放式提问,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想象、去讨论。如“陶陶听到了鸽子夫妇的谈话,他会怎么想呢”“发发嘲笑他的时候,陶陶是怎么做的呢?”“陶陶走到了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等一系列充满疑问和挑战的问题,让幼儿充满好奇,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想象和看法,为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让幼儿语言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中有所发展。语言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效果也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提问,保持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认识水平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层次性,由简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这样的提问设置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同时有效培养幼儿清晰的思维框架,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

如大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过生日”中,观察第一幅图,教师会提问“今天是谁的生日?”“谁在为它过生日?”“爸爸和妈妈送的什么礼物?”“爸爸和妈妈会对小老鼠说什么祝福的话?”“小老鼠最喜欢哪个礼物?猜猜它想干什么?”引起幼儿的质疑和想象。有的幼儿说:“小老鼠想开着小汽车出去找朋友玩。”还有幼儿说:“小老鼠开着小汽车出去乱闯红绿灯。”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片提问“我们看看它去干什么啦?”“小老鼠为什么会掉到河里呢?”等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的提问层层深入,充分拓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及想象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图片的观察提出的问题要先易后难,从幼儿熟悉的、具体的事物问起,然后自然引入教师预设的语言教学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遵从幼儿发展所需,满足幼儿需求,从浅到深,迁移经验,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在迁移中提升幼儿做事情的坚持性,问题的选择要有生活化和真实性,解决幼儿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