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十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十篇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23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1

小学体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如何使教师尽快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用新的思维和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十二五”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分院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课改意识、拓宽视野为着力点,切合实际地开展师资培训。分院根据教师发展情况,将其分为四个阶段:0~3年教龄的新教师培训,3~10年为青年教师培训,10年以上为成熟型教师的岗位培训,优秀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靠什么?这里面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一名高素质体育教师的真本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且要有适宜的负荷强度。”身体练习不等于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是先天就具有的本能,是随意的行为。而身体练习则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这种手段和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技能,它是体育课上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也是体育课程教学其他功能的载体。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求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导向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提出了九条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1.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6.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7.能够以运动技术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8.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9.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得到一定的培养。

其中明确提出了“运动技能”在中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该《要求》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

四、关注常态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对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导向要有利于常态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关注评优课、观摩课等课堂有效性的同时,更应长期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开展评优活动的目的,不是仅为评出各种奖项。其核心目的在于激励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法手段以及体育器材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探讨与创新。激励教师将好的方法与成功经验不断总结积累并应用于实践,还原于日常教学。将评优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这样的研究才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为了让教师们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更深的理解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习与座谈,通过互动式的学习交流让教师们把自己的教学体会、想法、困惑、见解和教学经验说出来大家再进行讨论,不拘形式、自由组合、畅所欲言、相互补充,最后达到共识。

下面就是青年教师培训实例的几个过程片断。

1.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互助学习等组织形式。既是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使学员亲身体会并在讨论中谈谈自身的感受。

2.本节课在整个新教师培训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内容。对学员前期教学文件制定、教材分析、目标制定有检测效果,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辅导纠正。

3.课前让学员谈谈实际教学中还有哪些课堂设计方面还不清楚的内容,各组还选出代表发言。

要求:前面小组提过的问题,后面小组不再重复。

以下就是发言提纲。

(第一组)

a.个别学生、学困生不好教(你说你的他干他的)。

B.谎称伤的,装病怎么办?

C.队列稍息动作不同年级不同教法标准如何规定?

D.游戏比赛中,个别学生失去兴趣不爱参加怎么办?

e.教师要求不在点,不能即使找到动作错误问题所在。

F.后抛实心球中,如何不借助教具纠正学生头后出手角度。

G.语言组织不规范,不熟练。

(第二组)

a.行进间齐(跑)步走时向左看齐还是向右看齐?还是向内侧第一名学生看齐?

B.教案里生理负荷的图形是课前写还是课后写?怎样测量算出?

C.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怎样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组)

a.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把握不清楚、不明确。

B.课上组织学生的方法、手段太少。

C.教案书写过程中,对于组织图形,图解不明确。

D.教案中,教学计划表制订不清晰。

e.教师如何做到语言精简、精讲。

(第四组)

a.教师应对学生态度严厉还是温和?

B.教师上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能面向部分学生,怎么提升?

C.怎样备家长?家校联系。

D.怎样纠正上操时大批量学生的错误动作?

e.对学情分析不准,问题预设不全面。

(第五组)

a.特殊儿童在正常班里怎么办?

B.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心里比较浮躁怎么教学?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2

关键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3

关键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机制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教师则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希望,也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今天的青年教师队伍10年、20年后将要担负起民族高等教育和科研创新中坚力量的历史重任。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关系到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成功与否,是高等学校能否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问题。笔者通过对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

一、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根据教育部网站2009年12月23日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构成来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1237451人,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28.89%,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64.08%。而40岁以上中老年教师只占不足35%。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和部分地方高校的升级,大批青年教师进入了高校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具有自身的优势,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知识结构新,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由于社会环境、自身经历和素养等因素,青年教师也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和局限性。因此,由高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掌握课堂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希望能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尤其希望到国外高校、外校进修、专业理论知识进修和脱产进修等。但是,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高校中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老师对短期培训期望值过高,对任课教师和教学效果的期望过于理想化。一些新教师认为,培训的任课教师上课一定是最优秀的,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甚至个人的风度气质都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以为通过上课就能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方法,通过模仿任课教师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这些学员对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或有偏差,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显著。

另一方面,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创新与服务意识,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没有能及时的解决,没有及时对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采纳,不能够针对学员的培训需求积极策划改进更新培训内容。

二、目前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是博士研究生,他们已经在高校学习了多年,认为自己通过多年的学习生活,对大学教学方法已有不少感性认识,知道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且可以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们往往忽视培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还比较单一。目前培训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教师技能(含科技论文写作、口语强化)培训、名师专家师德讲座、教学实践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这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同时,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还显得过于陈旧,远远不能满足创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全面成长和进步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此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方法还不够,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和培训的要求。

3、高校主体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职能部门热衷于人才引进,不愿意花费精力培养青年教师,没有认真对待培训工作,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培训体制和分阶段的培训体系,没有及时对青年教师的各个成长阶段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忽视培训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因科研或教学工作繁忙为理由而挤不出时间,或培训中因故缺课,不能保证学习时间,管理人员较难管理出勤率,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三、构建青年教师培训机制的对策建议

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是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最重要工作,应该认真研究青年教师培训的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培训的氛围,并采用系列培训形式,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培训质量和成效,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不断构建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新机制。

1、业务培训与破格重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有发展潜力,但多数人目前的业绩并不大。进修业务、提高素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突出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各级领导用满腔的热情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扶植他们成长、提高。这些鼓励措施有:鼓励学术深造,聘请名师指导,支持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参加国内外的专项培训。对于业务素质高、学术成果大、教学效果好的青年教师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破格晋升,还可以在教学科研中让他们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特殊专长。

2、业务考核与目标要求相统一的制约机制。对于高校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应定期进行,对于考核中确认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的,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在攻博、访问、进修、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等方面实行倾斜。业务考核的根据在于其目标实现程度,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可塑性大,要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目标多元化。对于处于不同成长环境的青年教师,其目标的高低、难易程度应有不同要求。第二,不断提出新目标。当一个具体目标实现之后,及时提出新目标,把青年教师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导向新境界,推进到新的高度,促使其不断成长。第三,大小目标、远近目标相结合。

3、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竞争机制。为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建立正常、有序的竞争机制。一方面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网罗科研、教学精英,选贤任能;另一方面在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不断培养激励校内现有人才,用好现有人才,使青年教师队伍能够平衡有序地发展。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措施

有了以上的培训机制还不够,我们还要注意解决好高校的重引进、轻培养的问题,统筹规划青年教师的培训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稳定队伍,提升水平,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1、树立开放观念,制订培训规划。在以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注重在校青年教师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不断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规划,保证青年教师的梯队建设;在规划中注意围绕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的目标,拓宽培训渠道;注重优化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确保教师队伍士学位比例的提升和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

2、加强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对新来校工作的教师实施上岗前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或进修课程,跟班听课学习,参与科学研究。对青年教师开展sci等高水平文章写作培训。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特别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一切形式的创新活动,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

3、加强考核,规范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一是制定系列考核制度,如思想政治考核办法、师德规范、教师管理规定、教书育人条例、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规定和办法,力求使这些制度系统化、规范化;二是引入考核竞争淘汰机制,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任期内按计划要求达标者,给予重点扶持和优厚政策;对成绩突出者要宣传鼓励,给予奖励,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对未达标者予以淘汰。

4、加强团队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现今,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科研课题攻关,单靠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完成已不太可能,更多地表现为集体合作和联合劳动。因此,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通过集体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浓郁的专业发展氛围。

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也需要学校切实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浦卫忠.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

[2]石国劲,聂春晖,杨昌庆.关于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报(社科版)》2005.5.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4

关键词:工科;青年教师;职后培训;形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对于高校而言,学校的核心发展动力是师资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问题成为高校师资力量培养和储存的首要问题。高校师资培训包含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终生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职后培训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教师的职后培训重在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是对岗前培训的一种完善,是更新教师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工科青年教师大部分为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工科学生的培养具有与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创新性要求较高等特点,这对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的职后培训对于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可以为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工科青年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形式

(一)会议培训

会议培训一般又分为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议两种,前者主要是相似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后者则主要是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培训。此种培训方式周期短,时间灵活,但培训效果不明显,往往流于形式。

(二)短期培训班

短期培训班一般是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培训,有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多媒体软件辅助授课培训和承担慕课教师培训等。此种培训针对性强,教师在短时间内某方面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如果教师在培训后不能立即将培训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训效果甚微。

(三)在职期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及进入博士后流动站

教师入职一段时间后,由于自身发展的需求,一般会选择攻读更高一层次的学位。此种方式在青年教师中最为常见。继续攻读学位会使工科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术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但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科研实验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困扰广大工科青年教师的难题。

(四)进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培训

工科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进入企事业等一线生产单位,因此,工科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科课程与实践结合紧密,但很多青年教师在授课之前没有实践生产经验,从而造成授课内容空洞枯燥,不贴合实际。因此,工科青年教师需要加强实践生产内容培训。据调查,目前高校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开展的此类培训所占比例较少,针对性差,内容和形式也都比较单一。

(五)短期课程培训

工科青年教师在入职后,往往会针对所授课程,选择一些优秀高等院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培训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到一年。此种培训形式下,教师能全心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专研中,培训效果明显。

另外还存在网络在线培训、出国进修培训、专家进校园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

二、高校工科青年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知识培训较多,实践培训较少

在工科青年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追求上,高校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丰富、教学手段的提高和学历层次的提升,但忽视了工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教师本身没有实践经验,所授课程内容就无法做到生动形象,也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的工科学生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二)培训人员和培训时间问题

在工科青年教师培训的时间安排上,往往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时间过于僵硬化,缺乏弹性。工科青年教师刚入职不久,授课任务较重,因此集中培训的方式会给在一线授课的青年教师会造成极大困难,无法平衡工作与培训的时间;而对于在职期间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更是面临着学业和工作无法兼顾的困扰,此类教师学业压力较大,授课任务有时无法找人替代,还会同时面临职称晋升等众多现实问题。

(三)职后培训经费问题

培训经费是工科青年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基本物质保障。一般职后培训的经费由教师所在学校或国家承担,少部分由学校以及教师本人共同承担,极少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据了解,学校对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一般会设置专项资金,非骨干教师的培训经费一般不予报销,而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为非骨干教师,这大大损害了工科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外,部分高校尤其是工科为其非主干学科的院校,往往缺乏针对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性培训经费的设置和投入。

三、高校工科青年教师职后培训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和增加实践性培训投入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更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以食品专业某种食品的生产工艺为例,如果教师本身都没有见过该产品的生产线,没有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就无法做到结合实践讲解,说服力和可信度会大大下降。因此,工科青年教师必须具有一线生产经验,能上得讲台,更能下得车间。学校应重视对工科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性培训,加大对此类培训经济和实践的投入。

(二)开拓职后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目前工科青年教师职后培训途径和方法名目繁多,效果不一而足,培训针对性较差。青年教师在进行选择时往往会感觉迷茫,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培训形式,对培训效果存在疑虑。在当今网络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根据自身需要,寻求适合自身所授课程和自身所缺乏能力的培训方式,如参加在线课程培训、网络教学培训班和网上慕课培训等各种新兴培训方式,打破学校有限的培训形式和资源的限制,使得培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体系,鼓励工科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

工科青年教师是工科院校教学质量发展出身的生力军,是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未来和希望。工科青年教师一般为非师范类专业出身,普遍具有教学基础差、教学理论弱、教学方法不灵活等缺点;同时,由于目前某些高校在职称晋升考核中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导致工科青年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重视各种职后培训,尤其是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为此,工科院校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定,从培训资源、培训机会、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保障工科青年教师能不断有效参与到职后培训中,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四)制定相关政策,对高校青年教师职后培训效果实行监督和考核

目前青年教师职后培训形式繁多,但职后培训的效果差异较大。如会议式培训,培训者一般将其视为与从事相似科研领域的熟人间进行交际的形式,对大会日程内容基本不参加,更有甚者仅将其视为一次旅游观光的机会。针对类似培训,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培训后考核方案,如让参会者回校后进行经验交流报告等,向其他未能参会者展示参会所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考核。

参考文献

[1]梁慧.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

[2]李艳娇,李艳辉.人本理念下创新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4(11).

[3]李文平,魏显峰,李前进.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

[4]高战荣.我国高校教师职后培训措施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5

关键词: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26-02收稿日期:2016-07-13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研究”(JXJG-12-44-1)。

一、专业技能的含义技能是侧重于动作或心智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关键活动,其中,简单重复的练习不能形成技能,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完善技能。在活动中,不断地练习也会出现瓶颈,突破瓶颈,对于技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技能不能与知识等同,技能主要是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以行动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并得到预期中的结果。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技能形式多样,但作为教师,最主要的还是专业技能。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从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及技巧。

二、我国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概况1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在现今的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大部分来自传统的师能观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就是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的发挥。以专业知识传授、学生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这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现代的教学理念不一致。

2民办高职院校注重课堂教学,缺乏实习实践,限制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技能要在实习实践中经过不断练习、经验积累才能形成。当前的教育机制使得青年教师侧重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教学技能、专业技能。此外,民办高校也缺乏对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投入。

3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师资质量参差不齐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青年教师比重也比公办高职院校偏高,尽管近年来对青年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攻读本科、硕士学历期间只接受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企业实践和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并不只能用学历水平、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工作态度来衡量和评价。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背景、理解能力;不能具备独特新颖的教学视角,课堂气氛不轻松融洽,不能协调控制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学过程中单方面地传授知识,照本宣科,专业知识与实际联系不上,实习实践技能差等。以上种种情况都会给青年教师与学生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4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流程不严密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是青年教师不断促进专业技能发展、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民办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支持明显不足,缺乏支持企业实习实践的机制。此外,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由于课程压力大,追求专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性比较低,很多能提升、发展技能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策略1积极学习当前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树立科学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民办职业院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学习,也可以到国内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参观学习,以树立正确的职业教学理念。有了好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师才能明确社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健全培训制度,制订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培训的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是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把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对于构建青年教师良好的素质,培养新一代技能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培训方面应健全培训体系,形成严格的培训流程。培训的形式多样,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注重专业技能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前青年教师可能存在的

问题制订可行的培训方案,满足教师的需求,做到青年教师培训的程序化和制度化,通过建立培训制度,让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鼓励其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此外,民办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可由本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开展短期、不定时的培训,也可以让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企业组织的培训。构建长短结合、校本培训及后续支持结合的青年教师培训模式。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主动提升相关专业技能

民办高职院校应当为青年教师提供制度保障,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能的发展。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其学科授课能力,能否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情况来衡量评判。在教学技能的评定过程中,以学生、教学专家、行业专家、校方的意见为主,科研能力为辅。

4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

专业技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提升,而教师下企业实践就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确保青年教师每年都能有1~2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到最先进的企业生产管理理念及最前沿的应用方法;确保青年教师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了解社会职业需求,同时,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对此,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对下企业的青年教师进行课时补贴,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实践时间,这既解决了激励性问题,又解决了青年教师授课工作任务重不能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

5聘请企业专家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这些人员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通过对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以及开展相关产学研的合作,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来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

四、总结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应掌握相关行业需求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及考核机制,主动聘请企业工作人员对青年教师开展培训,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从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量引进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进行分析,并对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提出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各高校纷纷引进大批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教育及培训,促使其尽快提高职业素质、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对当前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1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依据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1997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使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凡聘任到高等学校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参加《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校教师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也主要是进行上述课程的培训。

岗前培训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初步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从事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对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具有积极作用。

2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期短而集中一般岗前培训主要集中安排在新学年3~4月或9~11月的周末进行,总计课时数为40学时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要迅速掌握高校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理论及各项技能相当困难。

2.2培训内容单一目前,岗前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局限于对《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校教师伦理学》等四门课程的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论、课程论、教材教法和教育技术学等基础素质的内容。青年教师通过对上述四门课程的学习很难获得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驾驭课堂气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2.3考核形式陈旧岗前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四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考核,是单纯的目标考核,缺乏衡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的对策

3.1丰富培训内容(1)开展岗前学习交流。通过各种报告或讲座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校史校情、规章制度;通过与资深老教师互动和交流使青年教师加深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感悟。(2)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在现行四门理论课培训的基础上通过配备青年教师导师、专题研讨、集中备课、培养性讲授、观摩听课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高年资优秀授课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等方面尽快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3)是积极开展在职培训进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攻读学历学位、参加外语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单科进修等。学校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科研协作、短期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为青年教师实现自我提升、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教育视野搭建平台。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61-0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体现了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要达到40%。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来,高职院校招聘了大批的高等院校硕士、博士毕业生,他们的到来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多数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高等学校,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讲台经验略显不足;另外绝大多数人直接从学校走上了讲台,并没有参加过企业实践锻炼,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欠缺。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就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包括理论教学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和高尚师德的培养(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本文依据高职院校以及学生的特点,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青年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树立高尚的职业思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才能真正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高等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自身应做到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教师要在三尺讲台上尽快的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以及对真个班级的掌控能力,要在教学一线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争当教学能手。高职院校应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鼓励教师开拓进取,积极进行教学以及学科改革,使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参与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对于科研项目学校应给予财政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

二、做好培训,拓展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教师队伍出现了较大缺口,因此新建的高职院校招聘了大批高等院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尽管青年教师们在校期间完成了本人基础知识的储备工作,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完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青年教师在登上讲台之后往往发现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应尽最大努力搞好青年教师的岗前职业培训工作。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和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使青年教师对高等职业学院办学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大学生心理特征、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政策和法规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经过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尽快地熟悉教师岗位。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要制定并逐步完善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以及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和措施,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一是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通过教学比赛的锻炼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通过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能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其他教师存在的差距,比赛的过程中可邀请专家教授以及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做评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外语语音语调、板书、个人形态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熟练掌握教材能容,做到因材施教,能充分地启发课堂。二是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要围绕所教课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师生互动;三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通过脱产进修、在职自学、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扩大青年教师的知识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今后挑重担打好基础。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有意给青年教师施压,帮助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逐步走上教学管理领导岗位。四是通过进校第一年先认真听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备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一帮一传帮带”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逐步成为教学骨干。

三、工学结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在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上下功夫。一是高职院校联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并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另外学校还应积极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为青年教师创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二是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并学习产品的生产过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四是通过培训,让青年教师积极担任实践课课程的教学,通过教学提高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双师型的骨干教师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等,才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85-0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担负着教育学生,成为未来专业学术带头人的重任,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决定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情况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不够科学和准确,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培养效果差强人意。第二,高职院校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入职前普遍缺乏有效的企业工作经验,因而入职后专业能力发展的后劲不足,而另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却因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入职后教学能力亟须提高,这两方面的矛盾都困扰着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而成熟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导致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青年教师入职后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受到限制。综而观之,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是问题的关键,它导致培养效果的低下,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内涵

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首先要明晰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总目标是: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业教育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其中“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作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标准。

此外,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工学结合实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教学内容更注重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两方面。专业知识能力指的是青年教师掌握和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践技能指的是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就应是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明确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就可进一步探讨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要建立培养模式,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确立模式的组成结构。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总体目标中“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可以确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断丰富和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成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组成结构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两方面,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就应包含这两方面。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职前教育简单,职后教育乏力”的问题,培养模式可分为以下两大块:

1.入职教育。入职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青年教师入职前接受的教师岗位教育,也可称为岗前培训。以往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大多非常简单,仅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应急处理以及学校教学等内容进行简单培训,这对于非师范类毕业的青年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而言,是十分有限的。此外,高职院校的入职教育普遍没有企业岗位实践环节,这对于师范类毕业的青年教师积累专业实践经验而言,也是不利的。因此,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入职教育模块必须针对这些弊端,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岗前教育。合理的入职教育内容应分为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培训和为期3-6个月的校企合作企业的岗位实践两部分。入职教育的实施原则是重视入职教育,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知识培训和企业岗位实践,实现传授教育教学规律和理论知识,积累基本专业实践经验。入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真正培养青年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较快适应职业教育环境,进入职业教育角色,顺利获得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2.职后教育。职后教育指的是青年教师正式进入教师岗位后继续接受的教育,它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决定着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质量和成效。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职后教育应包括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培养、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企业实习挂职三部分,这三部分是相互独立又彼此辅助的关系。

一是一对一导师指导培养模块。一对一导师指导培养模块是指由一名专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专门指导一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形式。这种培养形式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是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培养,能极大促进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为下一阶段的学历职称提升和成为专业教学骨干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对导师指导培养的阶段性检验,它具体指青年教师入职后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的校级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这种培训可以是集中学习培训、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研讨等形式,内容可涵盖教育教学新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教学新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新动向研究等。高职院校必须确保每学期或学年都要进行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检验每阶段导师指导培养模块的效果,确保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持续而有效的提升。

三是企业实习挂职。企业实习挂职指的是高职院校定期指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专业岗位实习挂职,目的是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促使青年教师在此基础上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锻炼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青年教师一旦走上教师岗位,面对自身学历、职称层次的提高,专业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任务三方面的压力,对自身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新技术的掌握操作会越来越乏力,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有效的企业实习挂职环节,帮助青年教师突破专业能力发展瓶颈,鼓励青年教师往更高的专业技术层次发展。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

1.改革和创新师资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往更高专业技术层次发展。构建更科学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模式,必然要对原有的师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原来的入职教育环节和职后教育环节,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在入职教育中针对师范类青年教师,增加企业岗位实践环节,灵活入职教育的时间,提高入职教育的成效。对于原有的教师继续教育环节,保留导师指导培养环节,增加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企业实习挂职,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企业岗位实践实习制度,确保职后教育依规有序实施。

2.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既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当然也可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在校企合作办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创校企双方管理人才的相互交流学习这种形式,双方定期指派职称相当的管理人员到对方处实习挂职。校方可指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学习专业岗位新技术,企业相应地委派管理人员到学校,传授新的专业知识技能,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双方人员相互实习挂职的形式,能使校企双方达到双赢。

3.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营造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良好氛围。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收效不大,一个关键问题是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制度不够完善,例如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模糊、对“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等,这些都严重打击了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本校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确定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并改革学校工资待遇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待遇做出相应的规定,并从福利待遇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倾斜和鼓励,为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努力营造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总之,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肩负着成为学校专业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重任。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确保其专业能力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得到发展和提升,是每个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发挥其发展和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作用,就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2]陈斌.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3]陈强.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9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开设了新的本科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因此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为适应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师资规模持续扩充,就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师资扩充的主要对象为刚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的青年博士,致使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任职年限的延长,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遭遇发展瓶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等问题也日趋凸显,已成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及高校的内涵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发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特点

1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愿望强烈

现阶段,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时基本要求都是博士毕业,这一群体的明显特点是:年轻有活力,富有工作激情,具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初入教学和科研岗位,对各项工作都有极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愿意学习钻研,同时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思维,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在工作之初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非常高的积极性。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职称级别低,工资津贴偏低,收入不高,且大多处于婚育期,住房及家庭物质生活需求大,其收入往往不能满足青年教师的各项生活需要,家庭经济压力大,因此在高校内部,青年教师都无奈地以“青椒”来戏称自己。基于此,高校青年教师为减轻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各类压力,亟须在职业和专业上有所突破和发展,以获得更多的教学和科研奖励,很大程度上促使青年教师有很强烈的发展愿望。

2

具有明显的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多样性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师资的现实情况,青年教师在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之初,就要承担繁重的各类教学任务,很多人还要担任本科生班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及学业教育。一方面,急需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在入职之初,均与所在高校签订了聘任合同,面临着艰巨的科研任务以及考核的压力。有的还要兼职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承担着一些社会性事务,其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多样性。青年教师能否胜任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于个人的学习能力、钻研态度及外界支持条件的不同,显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

3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中功利化思想严重

高校青年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目前社会上的物质化、功利化思想等负面因素也逐渐影响到了高等院校,再加上物质生活需要与收入低之间的矛盾,部分青年教师的物质欲望强烈,学术观念淡薄,在个人职业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思想。有些青年教师鉴于就业形势严峻,迫于就业压力,本着高校教师工作稳定、名声好听的原则,才在高校就职,将高校教师职业仅视为谋生手段,对高等教育工作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热情,入职后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不强,个人职业发展意愿低,发展态度消极,专业发展上缺乏规划和设计,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自己学校的整体发展漠不关心,不利于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而另一种广泛存在于高校青年教师中的功利化思想,是部分青年教师将自身职称晋级设定为“唯一及终极目标”,因为职称晋升代表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其他利益的获得。因此这些人在评上高级职称后,便失去了发展动力,缺乏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追求。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高校对青年教师发展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的考核制度现在大致分为两类: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年度考核工作一般用来评价教职工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其结果一般作为教职工工资晋升和绩效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聘期考核工作是综合评价教职工岗位聘期内履行岗位职责、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岗位匹配度情况,其结果是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岗位聘用的基础。但高校的年度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将教师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不能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聘期考核制度、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青年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因为本身的工作时间以及在学校所处的地位,往往不能参与自身相关的各项激励政策的制订过程,缺乏话语权。同时限于学校或学院本身发展状况以及青年教师发展起步阶段的约束,在聘期考核中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往往很难实现低职高聘,相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特点,现行激励机制的物质激励仍然是不够的。

2

缺乏完善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评价制度

合理的评价制度能激发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热情,是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则恰恰相反,会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发展热情,降低其发展动力,成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以及高校整体持续发展的障碍。而现阶段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突出,对于青年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也是主要考虑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发表文章的多少,教学能力在职称评定中几乎很少考核,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缺乏合理的评价制度,相比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难以有量化的指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很难得到被大家认可的评价。同时部分高校中对于科研能力的评价制度,未能考虑青年教师科学研究领域的不同,评价制度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3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培训不尽合理

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虽然都具有博士学位,但大多非师范类高校毕业,除入校之初接受统一的教学理论知识培训外,基本没有接受过其他的教学技能教育,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培训不可或缺。职业培训不仅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高等教育工作的适应性,还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高校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虽然目前高校都普遍开展实施了针对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且将培训设定为聘任上岗的必修内容,但大多数培训均流于形式,老生常谈,无太多实质性内容,不能激起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热情,达不到促进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目标。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

1建立高校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要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高校应制订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激励制度,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要从大多数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的各类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有益于其发展的教学科研环境,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经费倾斜支持,使有能力的青年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帮助青年教师在个人职业发展起步阶段,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要制订切合高校自身实际的青年教师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以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增加青年教师的话语权,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通过低职高聘、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等方式,以满足其渴望被承认、能力能够得到体现的发展意愿。

2

建立有益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对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高校必须建立有益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价制度。一方面,要实行教学、科研兼顾的评价考核标准,在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上,改变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学、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内容,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都非常重要,只有将教学和科研考核同时兼顾到,防止青年教师均弃教学搞科研,才能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价,高校青年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评价考核主体应该多元化的,要确定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主体,且各主体评价所占的比例合适,包括专家、学校领导、同行、青年教师以及学生等,但作为高校里的任课教师,对于他们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有效的学生评价为主。

3

完善培训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中,针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攻读学位、青年教师导师制、企业实训等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培训的主要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线继续教育也逐渐成为青年教师培训的新形式。但是目前高校青年培训制度还不尽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必须在照顾青年教师的个性需求、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设置青年教师培训内容的课程时,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兼顾的原则,培训不仅要有科研能力提升的内容,也要有加强教学技能的相关内容。科研相关培训时要注意选取先进的专业知识及最新的研究动态,让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的研究结果,不断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培训,一定要结合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实际经验,区分不同的培训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除此之外,高校还应重视培训效果评价,评价是教师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要构建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对受训青年教师进行及时监督,以保证职业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吴坚.职业生涯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3),11―14.

陈海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05):26―31.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篇10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竞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不仅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希望,也是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点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摆在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探寻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这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普遍共识,也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亟待解决的矛盾。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来看,其关注的重点大概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掌握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第二,注重学科专业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学科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科研能力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才能保证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根本,也是很多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师德教育。青年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求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政治素质和师德风范。应该说,以上针对青年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不足之处或薄弱环节,这就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具体表现是:第一,教师培训内容的偏颇,现有教师培训多以相关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外语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讨论欠缺。第二,培训工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第三,少有职业化的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入。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这一缺憾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在加强,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办法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个人能力、水平、地位、作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不仅常被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所忽视,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也非常欠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的讨论也是众议纷纭。正因为如此,高校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方法、措施也是丰富多彩,各有侧重。但作者以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因此,所谓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质上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那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应着力围绕课堂教学所需具备的能力构成成分开展,以促进教学能力构成各因素协调发展和提高为目标。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措施和方式很多,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首次开课试讲和持证上岗等等。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上述办法和方式或流于形式,或产生效果甚微,或影响程度不够。比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是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最通行的模式,但倘若制度不健全,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学校支持奖励力度不够,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那么这种制度和方式就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作用。再如青年教师开课试讲和持证上岗也仅仅是一种准入考量,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探索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新举措,一种能让青年教师广泛参与、对青年教师整体产生影响、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种与教师教学过程联系紧密,且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各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培养途径。

三、教学竞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武汉大学历来非常重视主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采用多种培养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在各种常规教师培养培训的基础上,为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认真研讨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教学质量,于2001年制订了《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施办法》,开展两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分别于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举办了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取得成功经验,达到预期效果,青年教师普遍得到较好的锻炼,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有的成为校教学名师,有的成为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有的走上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岗位,更多的成为学院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骨干教师。这批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也是学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

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学院预赛、学部复赛和学校决赛三个阶段,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都参加学院预赛。各学部按学校分配的名额评出进入决赛的教师名单。决赛由学校教务部组织,竞赛成绩由课堂教学和教案评审两部分综合得出,评委由校教学督导专家、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生代表三方面人员组成,学校领导和各学院教学副院长现场观摩。从预赛开始,各学院为每位参赛教师配备教学名师、教学督导、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参加正式比赛前进行试讲,由指导教师指出优缺点和需改进的问题;正式比赛时,由评委给出点评意见,书面反馈给参赛教师。学校对决赛实况进行全程录像,刻成光盘发给参赛选手,供参赛教师对照评委专家的点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

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一等奖获得者的比赛录像和评委会集体讨论推荐的具有经典案例特征的其他等次获奖者的比赛录像,在学校电台进行展播,并提供给学院,作为青年教师教学培训示范讨论的案例。实践表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综合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全面展示和检阅

从青年教师角度来讲,广大青年教师事业心和上进心很强,希望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正好为他们提供一个打擂比武、展示风采的机会。通过参赛,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风教态、教学责任心、教案设计和编写能力、对所教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和技巧、语言表达、图示板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教学特色等,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与其他参赛教师进行各个层面的广泛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从学校和职能部门的角度讲,举办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一次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检阅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怎样,是学校领导和教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经常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平时通过学校教学督导团和各学院督导组成员以及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但那毕竟是局部性的。通过学院、学部和学校的三级竞赛,使青年教师集中地进行现场教学汇报,让学校、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全方位地看到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今后制定教师培养的计划和政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依据。

2、“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的共同优势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敢于尝试,具备从事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大部分不是师范大学毕业,缺少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的基本修养;由于教师总量不足、现行教师聘用制度的不完善,多数青年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承担起教学任务,没有做助教的经历,也不能经常得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许多青年教师虽然在主观上想把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尽快提升上去,在教学第一线做出成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指导,自己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则为青年教师提供一种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锻炼机会、学习机会。这是因为,参赛青年教师从决定参加比赛开始,就要做认真细致的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名师、老教授、老专家精心的点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得到帮助;在正式比赛时,评委对每参赛者都有评语。综合所有评委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评语,有褒有贬,基本上可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优缺点。这些意见通过相关渠道反馈给每位参赛教师,成为他们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的一面镜子和今后继续努力奋斗的方向。经过反复的准备和多次比赛的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使广大的青年教师得到锻炼提高。一位参赛者曾很有感触地说:“过去认为教学工作能上台讲就行了,不知道课堂教学有那么多学问,讲好课还那么不容易。在参赛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们的耐心帮助,精心指导,使自己受到了一次严格的训练,教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受教育终身管用。”

3、“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岗培训培养制度和机制的补充完善

认识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活动这种形式正确指导和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学竞赛不仅帮助青年教师弥补了缺乏育人经验、缺乏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也引导他们关注和了解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还培育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一流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解决了青年教师应时刻思考并付诸教学实践的三个问题:教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又是主渠道,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说青年教师培训的着力点在于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那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它使青年教师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过程训练,全方位地展示了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各种常规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活动的效果检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这些作用和影响是其他培训措施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四、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思考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从某种意义上是培育名师、发现名师和推介名师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作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列入其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以赛促教,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水平。但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涉及面广,导向作用明显,要充分发挥其对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影响作用,结合武汉大学开展此项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进行以下思考和改进:

1、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尽管武汉大学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但从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仍有少数学院的领导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热情不高。态度淡漠,被动应付,并影响了一些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某些领导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为解决这个问题,除有关部门需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学校的各种媒体还需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重要意义宣传的力度,使学院领导们认识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不是作秀,而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管教学副院长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任务。通过加大宣传,营造一种让青年教师以能讲好课为光荣和感到自豪的环境和氛围。

2、正确指导和引导青年教师。因为是竞赛,自然有等级、名次之分,个别教师和学院过分注重结果,导致参赛教师在竞赛时给人以作秀的感觉,不能反映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状态。当这种不好的苗头一出现,组织者、指导教师和评委专家就要态度明确予以指出,强调比赛不是目的,取得名次不是目标,参赛者切记不能把讲课变味为作秀,追求教学艺术,而不是教学表演,自然再现课堂教学常态。在比赛选题上,坚持从参赛者所讲课程内容中挑选,确保竞赛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针对大学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校领导

和管理部门要大力倡导教学做得好,科研同样做得好的行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科研拿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同样,真正优秀的教师也会把教学上的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方向,会把自己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上继续深化,能够把教学和科研都做得非常好的老师必定是付出了心血的老师。学校的政策要真正体现对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激励和引导。

3、建立巩固竞赛成果的长效机制。笔者曾就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情况走访过一些教师和干部,他们普遍提出如何巩固竞赛成果的问题,认为不能竞赛完了就没有下文,学校和学院应考虑建立一个巩固竞赛成果的长效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部、人事部等应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列入对学院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内容,在表彰奖励参赛青年教师的同时,针对学院组织此项活动的情况,分别给予奖罚;加大对参赛获奖青年教师的奖励力度,把决赛中一等奖的获得者树立为校一级的教学标兵,把二等奖的获奖者树立为院一级的教学标兵,号召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而努力;或对在学校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提一级工资,或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比赛并取得成绩;在学部、学院内举办获奖青年教师教学示范课堂,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展现他们的教学风采;创造条件,重建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机制;将竞赛的要求和组织竞赛时给予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注重平时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精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