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04

文化建设设计篇1

关键词:地铁文化;城市文化;地域文化

地铁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地铁文化不仅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底蕴、人文修养、精神面貌的重要环节。

1城市文化对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铁文化通过个性化的展示,展现出城市的发展面貌及其定位。城市的文化发展联结着城市的历史,同时城市的历史也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地铁的产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市民在城市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由此可见地铁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2合肥市地铁文化建设分析

2.1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趋于多样化,而速度快、容量大的地铁就变成了交通工具中的佼佼者。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根据合肥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发展点则需要一个推动力,合肥地铁的出现就为这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传播方式。2.2地铁文化对合肥的城市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地铁文化的发展使城市布局等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以合肥1号线为例,其周边环境根据地铁文化的需要发展,如商业开发区、住宅区等黄金地带,在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区。同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南京地铁周边的经济发展也充分证实这一现象。

3国内外地铁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地铁文化的由来。为解决交通拥塞问题,1863年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推动了地铁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3.2国外地铁文化建设现状。最早建设地铁的俄罗斯,其地铁文化十分成熟。莫斯科地铁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如大厅设计与博物馆设计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地铁风景线。闻名世界的艺术之都巴黎,其地铁的艺术性不同于其他城市。比如,卢浮宫站内有多种艺术仿制品,真正做到了让艺术融于生活,乘客候车时就如身处艺术殿堂一样。柏林地铁——首家地铁电影。通过车窗内部观看外部短片,车窗画面通过投影仪展现,结合行驶速度,使多个单个画面形成连续的整体画面,最终为乘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地铁电影。3.3国内地铁文化建设现状。地铁文化作为指向牌,影响城市发展。文化底蕴浓厚的南京在地铁文化墙建设方面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城市。其地铁文化设计反映了南京的精神面貌,如玄武湖“水文化”,三山街“夫子庙灯会”等,充分展示了古城南京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经济发展迅速的金融中心——上海,其地铁文化建设具有明显的摩登都市气息。在地铁文化建设方面则更加注重文化品位,如地铁2号线,不同主题的壁画分布在各个站点。乘客不仅能够乘坐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还能够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真正做到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3.4国内外地铁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展示民族精粹文化;第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第三,展示个性鲜明的主题文化;第四,展示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交融;第五,展示地铁文化与创新型城市相融合。

4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合肥地铁1号线于2016年12月26日开始运营,对于合肥来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发展,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地铁文化建设是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展示与升华。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水平需求提高。因此,对于发展中的合肥来说,地铁文化建设对合肥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4.1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合肥地铁1号线的文化建设现状可知,合肥地铁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还不够成熟。合肥作为包公的故里,主打包公精神的廉政文化,打造特色廉政文化基地。包公园站的文化墙采用铜浮雕、灯箱等多种形式展示包公的生平事迹,车厢内部通过经典故事、警言警句等方式向乘客展示包公精神,这样的形式进一步推广了“廉”文化。但部分表现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展示形式的运用方面过于单一化,多以传统的展示形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合肥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新文化载体的地铁文化建设也应突破传统、积极创新。4.2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策略。地铁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的城市地铁文化需要正确的文化思想以及优秀的设计。准确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创造出属于合肥特色的地铁文化。下面根据合肥现有地铁文化建设的现象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性建议,为接下来的合肥城市轨道2号线、3号线等地铁文化建设设计做参考。(1)地铁系统标志。在地铁站内,标志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乘客识别空间信息的媒介。具有高辨识度、较强的显著性以及独特的艺术性。合肥地铁1号线的站点标志设计具有识别性,但在多样性与艺术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站点区域标志特色。站点标志设计应结合站点区域特点,如标志性建筑、特色景区等,提高站点辨识度。(2)地域文化特色。地铁文化的建设不能够过于单一,应具有城市区域特色,避免盲目模仿。合肥地铁文化建设应根据城市定位以及地域特色构建出属于合肥的特色地铁文化。将合肥的城市魅力、创新拼搏、文化内涵等通过每个站台、每个通道细致地体现出来。(3)地铁文化与经济。地铁文化带动创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内部广告牌、多媒体设备等应把经济与文化联系起来,两者互相牵制,促进周边经济发展,适应地铁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主题发展路线。

5结语

地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沉淀。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合肥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作为城市文化另一种传播载体——地铁,在文化建设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作者:李贝贝孙珺单位:合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强,曹传明,李睿.中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J].沈阳大学学报,2006(6):61-63.

[2]李睿,王强,曹传明.论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52-54.

文化建设设计篇2

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方向。刘家义审计长曾说过: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有助于审计群体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有助于指导审计实践,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审计国家理论。审计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发挥经济运行大系统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都有着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审计法》规定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文化要在“免疫系统”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规划、培育、建设。

以思想建设为起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廉政建设为动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文明审计的转变。

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的根本追求,要大力推进文明审计,要强化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的审计理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先进的文化净化心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在勤奋奉献中享受“为民而审、为国而计”的愉悦。

审计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内敛走向开放,积极主动地宣传审计职能作用、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科学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实绩,审计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风采,充分展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面前,使审计影响力和权威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以人为本,重视审计机关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和审计人员队伍状况,争取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来作为物质保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适应新时代的审计手段。时刻把广大审计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

文化建设设计篇3

摘要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简要概述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企业会计文化氛围营造、内容更新等方面对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要点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文化建设氛围营造

高效的企业离不开先进的会计文化支撑,会计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要素。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会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且被认可、遵循并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会计文化的建设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在健康和谐的企业会计文化氛围中,才能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最大调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会计文化多方面体现了企业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侧面反映了企业精神,同时体现出企业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如上文所述,企业会计文化包含三个要素。其中,会计物质文化是一种载体文化,也是会计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表现。它是一种有形文化,体现于会计工作设施的配套上(如计算机、网络设施办公等),这些配套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

现有的企业制度文化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它是企业会计组织中各种法规、制度、会计工作者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可以强制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然而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也容易被非法用于操纵利润。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社会价值观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有些企业还因严重违法违纪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仅给投资者和股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还损害了相关上市公司的声誉,也给广大的会计行业从业者带来名誉上的负面影响。

会计精神文化是企业会计文化核心,也是会计文化的最深层次结构。然而,仍有少数会计人员或因职业原则性不强,或因法制观念淡薄,为追求私利,丧失最起码职业道德观念,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综上可见,我国当前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对薄弱。为解决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会计的持续发展,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必需的。

(1)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需要。会计制度文化规范了会计人员,制度文化越详细,会计人员的行为越标准,制度确保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会计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会计工具的发展,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速度,但同时会计数据也存在泄漏可能。因此,需要规避会计风险,规范相关工具的使用。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从会计人员思想入手,从会计人员内心出发,解决会计人员思想的不稳定。可以说,会计文化建设中的各个要素建设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

(2)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提高会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有利于会计工作者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建设一支既有过硬专业知识又满足信息化要求的会计队伍,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3)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提高会计工作诚信度的需要。构建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进而重塑和谐的企业会计文化。从执行的主体看,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的主体,负责把经济业务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到财务报告当中,会计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会计工作的锻炼,有利于培养会计人员的工作胜任力和诚信度。针对我国企业会计文化中诚信缺失的现状,着力于打造健康向上的企业会计文化非常必要。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途径

1.营造良好的企业会计文化氛围

企业会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企业文化这块热土,要想营造良好的企业会计文化,必须首先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发挥文化这个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

(1)企业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会计物质文化是一种有形文化,较易被发现并引起重视,随着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不断加强,会计工作设施在配套(如会计工作的办公条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得到了企业领导者的大力支持,但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要想建设良好的企业会计文化,需要更多的更先进的创新会计工作方式,从落后的“计算机会计方式”向着先进的“计算机内在(会计)方式”和“网络计算机方式”转化,建立“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需求多样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的综合性多元化的会计物质文化。

(2)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会计制度文化是企业会计文化的中间层,它将企业会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联系起来,是企业会计文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制度化还存在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严、违法处罚力度不够等情况,加强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就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法律制度,实行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追究的“三管齐下”,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单位一旦违法,必须第一时间处理法律上的第一责任人,并将责任由上自下追究到底,进而在法律和制度上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以促进会计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

(3)企业会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树立企业会计统一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优秀的群体意识,为会计部门的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可以定期组织会计人员的互动交流,为他们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建设和谐的会计文化,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帮助广大的会计工作者树立健康、廉洁、自律的职业精神。

只有建设和谐的企业会计文化,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指导企业的会计行为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2.企业会计文化内容的实时更新

企业会计各方面内容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会计文化内容也需要实时进行更新。

(1)企业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计算机的普及给会计部门实现电算化、网络化提供了有效途径。企业应该培养一支精通计算机使用的高素质会计队伍,加大信息化建设。

(2)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纵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企业经营乱象,常常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原则性不强、职业操守不高的情况。所以必须加强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制度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3)企业会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会计精神是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形而上的东西。会计价值观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在长期的商品生产、流通和货币资金管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的的会计文化对会计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起凝聚和激励作用,同时对员工行为也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要建设良好的企业会计精神文化,一方面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开展职业纪律和职业诚信的教育,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大力组织企业会计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提高民主参与的向心力,强化会计工作者对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

3.企业会计文化发展的动态组合

企业会计文化是会计物资文化、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和企业会计精神文化的动态组合,所以,一方面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些企业会计文化的组成要素,另一方面要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理论来研究这些要素,每一个要素展开研究,则又可以成为一种系统知识。例如,企业会计精神文化就是会计工作者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理念等的组合体。

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因而,会计文化建设也应该动态的调整,保持与时展节奏同步。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会计文化必然要从传统文化中单一地会计工作向着多元化的会计工作转变,会计人员从单纯的算“死账”转变为灵活的算“活账”,要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充实和学习新的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给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带来了冲击,企业只有保持不断完善、开拓创新,才能保持动态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有力推动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

4.企业会计文化国际化的正确应对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领域的国际化也渐渐深入。只有加强企业会计国际化,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软实力,从而成功融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会计的国际化也面临着研究成本提高、研究人才不足和国际化制度不够完善等困难,同时,传统企业文化和会计国际化之间的文化碰撞也影响着企业会计文化的发展,如何吸收和消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差异,从而获得会计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传统企业文化和会计国际化的文化碰撞和交融过程中,我们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既要吸收各国先进企业文化的优点,又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会计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会计文化传统,又要虚心接纳国外优秀的会计文化,着眼于创新,立足于融合,使“民族的”与“世界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企业会计文化国际化的正确应对方法,也是企业文化传承、开放、创新,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5.适度传承企业会计文化要素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三个要素都是一定程度的企业经济观念形态的反映。虽然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不断创新,但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创新以传承性为基础,只有处理好企业会计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质量。如上文所述,企业会计文化是三个要素的动态组合,只有在相互制约和相辅相成中实现自更新,同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发展,建立统一与和谐的企业会计文化。

三、总结与展望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文章只是结合笔者认识归纳总结出了相关建设要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实际从各个层面提出建设方案。另外,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和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会计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因此,需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措施来构建起科学的企业会计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蔡晓青.构建企业和谐会计文化浅谈.中国总会计师.2008(6).

文化建设设计篇4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是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综合统一建筑体的总称,而不是包含城市中所有的建筑文化。有些文化建筑综合体侧重的是其中一种或者是两种相近文化形式,有些则是兼顾多种属性不相同的文化形式。而通常可以将文化建筑综合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1)公共展览为主的文化建站综合体。其主要设计策略是通过展览一些城市的发展历程、文化元素等内容为主。一般是以一座城市的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为主要代表的建筑,以成列馆、展览馆为主的构成空间,以及以音乐厅、文化剧场为辅的构成空间,所表现的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历史古迹、美术等。(2)以演出为主的符合建筑综合体,主要是以表情、形体动作、音乐展示等元素形式而构建的。(3)同时具备文化展示以及文化演出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其实际上是文化综合体在功能上的进一步扩展,通常表现为以演播室、图书馆、会议厅、文化展览厅等为主要的构成空间,以及以商业文化、文化探究、文化交流等为辅的构成空间。(4)融合以上多种元素的复合型文化建筑综合载体。基本上是由以上三种类型中的两个或多个文化元素构成的,一般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复合性文化功能。

2整体建筑中的集约化布局设计

(1)整体化的布局设计。整体化建筑的集约化设计就是指在一栋整体的建筑内部根据水平的或者是垂直的分布方式形成的不同功能、不同元素的实体,或是有多栋整体建筑功能相对单一的建筑相互协调而形成的文化建筑综合体。(2)串联式的布局设计。通常来说,串联式布局设计的空间相对比较分散,并且建筑的每个部分功能都是以走廊为中介,使各个群体建筑之间依次的沿着人行序列呈现出先后和主次的关系。(3)相对分散的布局设计。此种布局设计主要采用的是,以一个大型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带动各个小型建筑的组合分布形式,各建筑之间明显展现出主从关系。通常都是以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并且是一个较大型的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主题。(4)并列式的布局设计。并列式的集约设计的空间形式相对的比较发散,每个建筑实体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然而通过广场等相互连接,从而使整个建筑实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序列关系,其通常属于一种比较灵活,方便的设计形式。

3文化建筑综合整体设计中空间叙事的表达手法

文化建设设计篇5

1.平面设计的含义

平面设计是指通过特殊的操作处理已经经过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它是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与艺术创意结合的操作技术,也是沟通传播、风格化和通过文字和图像解决问题的艺术。

2.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概念:广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校园学生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是由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园工作者共同组成的文化主体,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表现形式上存在特点鲜明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就是以学生为主,在校园空间内,以教书育人为主要方向的文化,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群体的文化精神和意识。

3.平面设计和校园文化的联系

平面设计集结于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对艺术和文化的展现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平面设计结合当代文化的特点与思想,将校园文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在平面设计中看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看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里无处不在,它渗透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带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平面设计的类型

不同于社会上其他产业的平面设计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平面设计的类型也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1.校园标识设计

标识设计是传达校园文化最直白最有效的平面设计方式,一般的标识是通过简化的图文相结合形成的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这种简单精致的标识设计比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更加能清晰地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标识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标识具有代表校园文化的特色:

(1)明确的设计理念,体现校园精神文明的主要方向;

(2)针对中小学生为欣赏主题,设计简单易懂,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内容积极,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向上成长;

(3)结合校园环境,标识导向简洁明了,与校园整体环境设计相互辉映。

2.校园公益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中公益设计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公益广告的设计,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的形式传达某种公益理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公益广告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自我品德,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修养,优秀的校园公益广告具有以下特点:

(1)公益性,顾名思义公益广告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广告,校园内的公益广告应该紧扣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可贵品质为主题,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精神,给中小学生的品质建设起到了模范作用;

(2)启发引导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公益广告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像公益广告里所倡导的中心思想一样,努力把中小学生培养成“素质高品德优”的校园主体;

(3)艺术性,公益广告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公益广告的拍摄内容也变得多种多样,作为校园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公益广告应该采用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材料,制作出幽默诙谐,道理浅显易懂的优秀设计,不仅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更是对艺术的创新。

3.校园板报设计

校园板报是我国校园文化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了历史对校园文化的沉淀,它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处于尤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优秀的板报种类繁多,但都具有以下特征:

(1)板报的制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是帮助中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好机会,我国校园文化中的板报设计大都是由中小学生自己创造制造而成,比如黑板报,手抄报等等,板报的制作由于其简单便捷,美观易控制的特点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加入到板报当中,制作成独一无二的板报,学生很好的融入了校园文化,加深了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提升了自我素养;

(2)板报可以设计于校园里每一处可以绘画的地方,在保护公共财物整洁的情况下,板报出现在校园的黑板上,宣传栏里,食堂宿舍等都是可以放置板报设计的地方,它有着及其强大的普及性,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小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

三、平面设计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1.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

平面设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小学生应该在从小就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需要平面设计与校园文化相互结合,共同为传承优秀的国家文化做出贡献。

2.彰显校园文化的价值

平面设计将校园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以校园教育思想为中心,设计出能够彰显校园文化的各种设计,平面设计与校园文化相互交映,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不仅是艺术设计的创新,更是一个时代校园文化的见证。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平面设计结合当代校园文化,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方方面面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对艺术的自我追求,帮助他们形成优秀的人格个性,通过校园内平面设计的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促进中小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

文化建设设计篇6

(一)审美心理

对于审美的通俗理解,大多数人都解释为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具体的解释就是人们在对美的体验中所享受到的情感自由的过程。优秀的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使设计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创作的灵感,还可以对民众的审美心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设计师掌握民众的审美心理的普遍性与趋势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在当今众多的多元化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大众的审美趋向做出清晰的判断,以便更好的迎合大众日新月异的审美需求,建设出更多优秀的文化建筑。

(二)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文化建筑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能提供给人们学习、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比较常见的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场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受到文化建筑的数量、质量、类型的影响。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多种多样的文化建筑,为民众的日常生活、娱乐、学习提供更多的有利空间。

(三)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指在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建筑美学理论知识与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以环境为衬托,设计创作出既能满足民众物质与文化双重需求的室内外环境。它不仅要有完善的功能设施,还要体现出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围、城市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等精神文化要素。环境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着民众的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设计创作出具有使用性与美观性兼具的室内外环境。

二、文化建筑的审美特点

文化建筑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对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建筑不仅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交流,还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包括工农业、服务业的文化交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也有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出色的室内外环境也对文化建筑的功能起到深化与延续,使文化建筑的内涵美得到更好的挖掘与显示。纵观优秀的文化建筑可以发现其都具有几个审美特点:

(一)审美的主体呈现大众化特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建筑不单单只强调使用功能,它的文化传承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建筑应该努力体现大众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公众需求的多样化,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创造出与大众生活接近,大众容易理解的文化建筑设计,为民众的生活学习以及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好的公共交流平台。

(二)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所传达信息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当其传达的信息不确定时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去修缮。所以面对同一个文化建筑人们往往对它产生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文化建筑的这一特性一方面是由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其所需的复杂的学科知识所决定的,所以人们在面对建筑物时只能掌握其主流思想不能十分准确的描述出具体感受。

(三)审美的直观性

审美的直观性是环境设计十分明显的特征,文化建筑所要传达的信息要通过文字、图案、形状、颜色等符号表现出来,正是依托这样的符号才使得文化建筑具有感觉和视觉上的直观性。

三、文化建筑环境设计的本质特征

(一)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是公共文化交流的场所。文化建筑从最初的信息交流站到今天的新型的文化交流中心,逐渐的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民众的学习生活。

(二)文化建筑充当着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友好使者,以实物为载体,把文字结合的图像当作辅工具。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大众的眼界得到开拓,丰富民众的文化知识,使其更加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三)文化环境的设计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是承载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建筑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理念与信念是截然不同的。如封建社会的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多体现了统治者炫耀与财富的特点,建筑的环境设计极尽奢华;当今社会,文化建筑着重体现我们新时代的文化理念,表达出了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四)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成果。我们中华5000年文明是由许许多多的文化建筑承载的,他们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代表着我们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结晶,代表着一个地区特色的文化理念,如美国的白宫、英国的大笨钟、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建筑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展示本国风采的重要场所,成为新时代文化活动的新宠。

四、结束语

文化建设设计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审计文化;文化建设

发展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相当突出。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儒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道家文化,其中,儒家文化是基础和支柱,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下,审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审计文化建设中汲取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审计队伍素质,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围绕基于传统文化的我国审计文化建设发展进行探索。

1概念概述

1.1文化由于定义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科对文化的解释也有所区别,即使在同一学科,不同学者对文化也有着独特理解。《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文化的: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2]。1.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由文明演化而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风貌、民族特质以及民族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不同民族都具有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整体主义:精神上的天人合一。官本位制:崇拜权力、权威。伦理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级制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用主义:学而优则仕。专治主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治思想: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和谐思想:以和为贵、合而不同[3]。1.3审计文化在古代,人们通过独特的方式将生活实践记录下来,并在改进的过程中将文明流传下来,不同民族的文明相互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精神和智力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是人类文明进步所不可缺少的。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审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行业文化。我国审计文化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起源于“宰夫”一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近现代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审计文化拥有丰富的技术手段、强大的社会功能以及突出的经济效用。审计文化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4]。通常来说,我们是这样定义审计文化的:具有本行业特征的、在审计监督过程形成的行为模式、行业风格以及审计理念,包括了被广泛认可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群众意识等,能够不断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2基于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审计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2.1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优秀审计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不忘根本。要想自觉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首先需要认识民族的根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认识其内在含义。审计文化产生于审计机关,是长期积累所形成的精神意识,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审计文化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情况以及不同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创新和继承。因此,在继承审计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以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2.2有助于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总结中外审计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审计事业具有如下规律。目前,我国审计事业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国审计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应向绩效审计发展,传统的手工审计应向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审计发展,传统的监督型审计应向服务型审计发展,传统的单一型审计应向复合型审计发展,要想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准确定位审计文化层面,并将其清晰地反映出来。审计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凝聚功能、教化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等,这些功能可以进一步扎实审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此外,建设审计文化有助于准确聚焦问题,深入调研实际,长期利用成果。2.3有助于促进我国审计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机关都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审计工作量大、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过于简单、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等,形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技术难度普遍提高等客观原因,因此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审计事业,首先需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加强建设审计文化、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3基于传统文化的我国审计文化建设的建议

3.1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审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历史是由他们自身创造的,但创造的过程不能随心所欲,要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民族与文化是无法分割的,文化无法单独存在,一定是民族的文化,此外,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因此带有历史烙印。审计文化的建设与之相似,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和审计文化,还要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证审计文化具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和发展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多优良品质,例如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努力奋斗、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等,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加以继承和发扬,一定能有所成就。早在80年前,作为我党审计事业的奠基人,阮啸仙就对当时的审计人员提出了著名的“六不准”工作纪律,即不准弄虚作假,不准独断专权,不准出现统计不准确的现象,不准徇私枉法,不准公款消费、外出审查需要自备食物,不准收受任何形式的财务。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审计文化的廉政意识以及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发挥审计工作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机关公正廉明的良好形象。3.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改革创新精神文化产生和承载的第一个要素是人,文化需要依靠人传递下去[5]。我国审计事业已经发展了26年,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努力、执着、奉献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础。创造审计文化的是审计人员,他们同时也是首先接受和传播审计文化的人。在建设审计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对人的关心、理解、尊重以及信任。建设审计文化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人性化管理促进审计人员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关注审计人员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增加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作为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提出过“斜坡球体论”,她认为事业的进步就像是处于斜坡上的球体,其本性是向下滑落,要想使球体继续向上前进,就必须给它两方面的动力:为了防止它下滑,首先要给予球体一定的止动力,这是基础工作;此外,还要提供一定的拉力促使其向上前进,这是创新工作,两者缺一不可。此外,创新可以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审计对象和审计领域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目标;才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提出新的审计方法,例如计算机联网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环保审计等,以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3.3强化审计队伍的道德教育,建构清正廉洁的核心价值体系审计人员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学习和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运用审计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不断培养诚信意识,争取提高自身的个人品德、职业品德以及社会责任心,把道德教育作为审计文化的建设重点,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生活情趣以及道德情操,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们审计精神,包括忠诚、独立、守法、奉献以及清廉。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清廉文明,道德理想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道德情操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理智地认识道德规范,从而给自己制定一定的标准,高尚的道德素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约束自身,进而保证权力的正确使用。对自己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要比别人更加严格,在遵守以“八不准”为核心的审计纪律的基础上,做到廉明自律,对相关审计项目加强检查和监督。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以及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机制。3.4高度重视审计人才的队伍建设,扎实审计文化队伍人才基础加强对人才强“审”战略的实施力度,在机关内部积极开展创优争先的活动,树立优秀榜样,营造互帮互助、竞争学习的优良审计文化氛围。建立人才成长机制,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拘一格,提高审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审计激励制度,为审计人才提供进步的舞台,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促进审计人员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完善机关内部的奖励机制,相关政策要突出奖优罚劣,除了给予物质奖励之外,还要采取精神鼓励,激励先进的人,鞭策落后的人。在晋升、任用方面,要重点照顾那些具有突出贡献的人,为优秀的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完善吸引人才机制,丰富招聘形式,提高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不同审计单位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获得进步,进一步增强审计系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建立终身教育机制,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对审计人才进行培养和教育,争取提高审计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推动我国审计文化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3.5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渠道,强化对审计文化的宣传对审计过程加大监督、查出力度,严格处理相关违法案件,进一步提升审计机关的执法权威,进而提高审计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让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审计工作结果,需要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尽快落实,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社会形象。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审计事业的先进事迹和优秀经验进行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审计事业。只有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国家审计,才能给予审计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帮助审计事业发展到新的高度。

4结语

中华民族一直被冠以“礼仪之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如今,审计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审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审计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亚男.审计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根源[J].新会计,2010(9).

[2]闵云鹤.论我国传统文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14).

[3]史宁安.试论传统文化和审计廉政文化的关系[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2).

[4]吴凤琼,程冬.“四个全面”背景下安徽地域特色审计文化建设研究[J].商业故事,2015(23).

文化建设设计篇8

关键词:会计会计文化文化建设

会计文化归属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是人类进行会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积累。自远古时代的计算方式产生之日起,就已经存在会计文化。会计文化虽然经过了很长时期的发展历程,但并没有对它进行过系统的研究。1990陕西师大刘开瑞博士国内首次提出了会计文化的概念,1993年毛伯林发表了关于会计文化的文章,此后学界开始了对会计文化的广泛研究。

一、会计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会计文化的内涵

会计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会计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且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会计物质财富包括由会计管理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会计的制度财富是指与会计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与措施。会计的精神财富包括广泛的会计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社会观、会计人才观、会计法律观、会计信息观、会计美学观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会计科学、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等都属于精神财富。

狭义上,会计文化是指实践中形成的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会计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会计价值观和会计道德观等。目前我国会计界普通采用这一会计文化概念。

(二)会计文化的特征

1、稳定性

同一般文化一样,会计文化是经过长年累月积淀起来的,总是与会计发展相联系的。会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因某一管理者、会计工作人员的改变而立即改变。但又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它的内容和形式体现着特定社会和时代的特征,随着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调整、完善和升华,最终形成适应国情需要,适应行业发展的稳定文化。

2、服务性

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是会计的最终目的,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系统连续地进行核算,全面综合地监督,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和检查,都是为最终目的服务的,因而,服务性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独特性

影响会计文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民族文化、外来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等,民族文化是影响组织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会计文化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有:组织传统、组织发展阶段、个人文化。会计文化既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又因各组织的类型、所处行业性质、人员结构、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会计文化。

4、融合性

一个国家的会计文化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不同行业中汲取营养,从各基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会计治理实践中汲取营养,使会计文化更加充实、完善和先进。

二、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会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已制度化、周期化,为会计人员促进交流,了解新的会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会计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精神文化相对薄弱

部分会计人员缺乏信念和原则,较多关心个人利益,缺乏职业道德。改革开放后,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一部分会计人员工作中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二方面:一方面,会计人员在社会中未受到尊重和重视,在职学习的机会较少而且限制较多,这使得会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不愿意从事该行业;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偏低,造成少数会计人员不重视知识的更新,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中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

(二)对优秀会计文化的宣传缺少

对优秀文化的宣传不到位,造成会计人员不了解会计文化,会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对优秀文化的宣传有多种途径,如学校、广播、网络、电视、标语等。对优秀文化的宣传普及是人们认识、了解、学习、内化优秀文化的方式,社会上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大都是对优秀文化缺乏了解和学习。

(三)会计监督不力

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单位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会计监督的主要部分,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单位并未建立内审部门;外部监督包括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此处重点指注册会计师审计,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会计造假案件已经使注册会计师公信力降低,而注册会计师本身在审计中的形式主义色彩以及协同造假行为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失去了较强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重视会计人员的待遇和再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计人员的工作价值,能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努力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使其成为社会尊重和敬仰的职业。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让会计人员脱离岗位到学校学习是不合实际的,继续教育可以让会计人员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举办会计知识大奖赛,普及会计知识、扩大会计工作的影响。如把该赛事提升到会计文化建设的高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形式就更加新颖,知识更具专业性、普及性和趣味性,方式更具竞争性与观赏性,并加大物质与精神奖励度,为搭建锻炼、发现、造就青年会计人才的平台和传播会计文化发挥更大作用。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办法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国家必须根据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岗位职责》等法规;加强组织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监督管理者是否履行会计规范,保证公司的经营效率。建立此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准确反映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加强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也称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代表国家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监督是一种宏观监督,它与内部会计监督相辅相成;加强社会监督。注册会计师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监管,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文化价值的取向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向,构建优良的会计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会计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持续过程,必须不断克服会计文化自身的不足,实现其向更高形态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蔡静.我国会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2(8)上:40-41

[2]崔洪义.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2(9)上:40

[3]吴东升.试论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和影响[J].科技视界,2012(15):265

文化建设设计篇9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筑;技术表现;形象“自由化”;交流空间;小型化;专业化

abstract:Basedonthesummarizationoftheexperiencefromthepracticalprojectandtheanalysisofwayofdesigningcommunityculturalbuildings,thisarticletriestosummarizethedesigningfeaturesofcommunityculturebuildingsatpresentfromtheperspectivesoftheredefinitionofstyleandfunction,technicalperformance,theexpressionof“unrestricted”building,therealizationofleisureandtheincreaseofcommunicationspace.meanwhile,alsorevealsthedevelopingtrendsofminimizationandspecialization.thepointthatthedesigningofcommunityculturalbuildingsshouldcater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localculturalindustryisalsoemphasized.

Keywords:communityculturebuildings;thetechnicalperformance;theexpressionof“unrestricted”building;communicationspace;minimization;specialization

1引言

文化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公众性,随着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富足的生活使人们更加重视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各种文化活动的热衷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城市的文化色彩在市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文化建筑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对城市的空间环境产生新的重大的影响,文化建筑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文化建筑应定位于对居民开放的服务性质建筑,其发展也会带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它不但丰富了城市的市民生活,而且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改变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吸引投资和增加凝聚力。

2项目概况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一条湘江将长沙城隔成“西文东市”两番不同的特色。而作为长沙的西大门,岳麓区已发展成科教大区和长沙的文化名片。岳麓区高等院校云集,科研院所遍布,人文历史悠久。

岳麓文化艺术产业园以岳麓区政府为主,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区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和岳麓山大学城教育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资源,创新“区校合作”模式,合力打造一个富有湖湘文化气息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桔子洲街道位于大学城的中心地段,从溁湾镇到岳麓渔场,形成了以湖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城产业链。在1.5km2的范围内,有210所画室和近100个音乐、舞蹈、播音、体育等特长培训班。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学子有4.5万余人,他们在这里求学,他们在这里消费,他们在这里发展。师大、中南、湖大一带的麓山脚下成为湖南艺术家的一个集中活动区域。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产业园的重点项目更是受到社会关注。项目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27090m2。项目交通便利,与南面的城市道路阜埠河路通过规划的24m绿化带相连,景观环境优越,离湘江风光带仅百米之遥,有8路公共交通直达市区的各个方向。艺术中心集艺术交流、展示、交易、培训为一体,建成之后对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图1、图2)

3“艺术的盒子”——形式与功能的重新诠释

当代社会,设计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功能”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即功能与形式的脱离。这也是以灵活性对抗复杂性,由形式激发功能的过程。设计领域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过程与艺术创造过程越来越相似。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造型是按功能分区,在用地范围等外部条件限定下的理性分析思考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形成一组具有独特流畅外形的“艺术盒子”的叠加。随着视点的转换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其本身就是一项层次丰富的造型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是灵感和热情的激发容器,体现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精神。

“艺术盒子”错落地叠加更突出其艺术感与趣味性。叠——人上架人,物上叠物,相环相扣,相行相错,或同或异,妙趣自出。(图3)叠加作为一种最简单的砌筑手段,便捷、实用、稳定,其中均蕴含着奇妙的艺术法则。单纯、韵律、平衡、变化、动感。

同时“艺术盒子”的叠加,突出了独立单元+自由组合的特色。该艺术中心主体功能为艺术家创作室、设计师工作室、工作坊、艺术品展示区、展销及艺术培训区。鉴于艺术活动的相对自由属性,其建筑空间形态的相对多变、灵活、可塑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持整体的自由开放形态,同时又要尽量保证个体的相对独立,提供其个性化活动的可能。所以采取独立单元组合形式,可同时满足与兼顾这种既矛盾又共生的需求。

选择基本单元以叠合形式构成,我们关注:

⑴基本单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形态。

⑵规律或规律中有变化的组合形式(渐变或变异)

所以,变化与不一的功能其实均可以在制约中进行,或曰在“盒子”中进行,正所谓“规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则”。所以,绮丽纷繁景象还原后其本原往往是最简单模式组合而已,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

4技术表现与形象“自由化”

文化建筑的技术表现不应是单纯地为了表现高技术,更重要的是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情感、心理领域,探索高新技术在人类心理领域的认同。多数情况下,新技术主要是在应用在建筑的结构上,但技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外观、表面、其至建筑的细部,而且这些因素常表现为自发的产物。只有把技术表现的内涵加以扩展,才能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形象“自由化”意指建筑形象的非物质化倾向,体现了一种模糊、轻盈、塑性、空无的形象。在高度发达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师的创造力不再受原来的美学法则束缚,建筑几乎已经没有实现不了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规正、方整的形象,而以更自由的形象出现。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打破那种传统的,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一些东西,而且并不一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总之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一望即知的建筑形象,像后现代的美术作品一样,更重要的是表达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建筑倾注的情感因素,而人们更能从中体会朦胧的美感。

本项目通过叠加、错位、悬挑等处理手法,既体现了建筑的技术表现,同时外挂采用铝条和玻璃条的随机组合,形成时尚的数码语言,与造型结合构成了一个面向城市的醒目标志,带动周边领域的活力。铝板和玻璃因不同的反射度等物理特性,随着季节气候以及时间的不同,光在建筑上绘制出一幅色彩和图案不断变幻的流动画面,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富有特色的形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图4)

5休闲化、交流空间的增加以及与环境的融合

休闲是文化活动的基础,二者从来就交融在一起。作为当代的文化活动的载体--文化建筑更体现这一特色。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影剧院、展览馆已成为公众假期休闲的重要场所。这对文化建筑的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公共场所担负着越来越重的提供大众交流和休闲活动可能性的任务。它从一个文化教育场所变成了一个“具有多重职责的社会中心”。

文化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文化建筑中的交流空间、共享空间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一些具有历史主义的传统文化建筑的扩建,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增加原有不敷重荷的公共空间。

现代文化建筑中的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交通空间,正肩负越来越多交流空间的功能,如广场、楼梯、走廊、坡道、台阶等。交流空间的增加还体现在更多非确定性功能空间的出现。建筑内部的楼梯本身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又是多向度的空间联系体,不只是空间之间的转换与延伸,更是两层空间对话的中介,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以往的走廊多是单一功能性的通过式空间,因此多只是满足了疏散宽度即可,对空间的连系也是越直接越好。现在走廊往往从房间的一侧脱离成为公共空间,甚至成为人们愿意留连的临时展厅和咖啡座。走廊与楼梯一起成为建筑内部的停顿空间,在原来人们看似无法达到之处架起一座空中桥梁,完成空间的跃迁。坡道在建筑内部也大量地被应用,这更多地体现出空间的连续性并消减建筑人工刻画的痕迹。坡道除了是考虑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外,越来越多地表现了空间渗透和意识诱导的意愿。建筑外部广场设置的大台阶则对人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在这里驻足、休憩,因此往往成为城市或建筑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外部台阶具有无可比拟的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因此突显了文化建筑的公众意义。同时中庭、餐厅、咖啡厅这些交流空间在文化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项目在入口空间、楼梯、走廊、交流平台、挑空露台等位置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扩大交流空间,使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本身也成为一种交流体现。(图5)

现代文化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与环境的融合,这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的空间环境。文化建筑多以一种文雅的姿态与周围城市建筑、街道广场或公园融为一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在建筑内部引入城市空间,或构造类似城市肌理的群体结构,以此来延续参观者的空间感受,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或者抽取周围环境建筑的共有要素语言如色彩、质地、比例、构件等,进行重新阐释和翻译后形成符号,应用到新建筑中去,以取得视觉上的延续和形式上的相似。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多采用分散化的方式,顺应地势分布建筑的各个组成空间,利用连廊、庭院等,联系各部分,并做到内外环境渗透。

6小型化与专业化——社区文化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的文化建筑多是向综合体发展,其往往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剧场、教育场所等,有的更包括了商店、旅馆及娱乐设施。而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则应是小型化与专业化。由于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需要,以及日常活动范围的限制,相当多的人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社区范围内的场所进行交流、探讨,而不选择城市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小型化、专业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对公众交流意识的日益重视及为提升公共环境品质而做出的选择,像小型的社区中心或文化会馆等。比如欧美的社区中心以及日本社区的公民馆,在社区的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一些旅游城市为增加地方特色而设立的一些主题非常鲜明的展览馆等设施,如画廊、手工艺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等。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要进行全面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在建设中应力戒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不讲科学性,而应合理规划、分级发展。对社区文化建筑来说,小型化、专业化的建筑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内容也更贴近市民生活。所以我们应结合本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来发展合适的文化建筑,二者也必将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其钧,王谢燕.文化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文化建设设计篇10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为队员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二、活动主题:

创建和谐校园展现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提炼班级文化精神,营造人文关怀、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主要依据:

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让教室成为回归生活的家园;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让教室成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班级成为一个有精神的集体;让班级成为一个师生共同耕耘的园地;让班级成为一个凝聚力量的支柱。

五、具体内容:(简称“1121”)

(一)“1”围绕一种精神(班训):

用简明扼要、含义深远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地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如:“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二)“1”建立一种制度:

为了使学生具有秩序观念,能够自觉维护各类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大家共同认可的班级公约或守则。

(三)“2”开展两种活动:

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活动

1、设计好中队别名和班徽,组织学生学习班名、班徽的深刻内涵,理解班级精神;

2、布置如学习园地、班级风采、卫生角、图书角等学校统一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园地;

3、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4、结合活动主题出好墙报,教室后面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或兴趣小组作品。

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

1、有班委会,实行民主管理,并能定期召开小干部例会,围绕班队主题开展活动;

2、有社区服务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发挥作用;

3、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队会,设计一堂围绕班级精神而开展的中队主题会;

4、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活跃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1”形成一个档案:

积累“班级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及班集体成长的足迹。内容可以包括:班级公约及学生签名;大型集体活动的记录及照片;主题队会的方案设计;个别学生在某一个班级活动后的体会;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典型的好人好事案例;优秀的祝岁册;班级轶事等等,最终加以整理美化,每学年形成一份《班级成长记录档案》。

五、时间安排:

起始阶段:

第一阶段:各班酝酿班级别名(如映雪班)、班徽、班训。(学校统一制作)

第二阶段:各班学习理解班名、班徽、班训的内涵,据此制定《班级公约》,并将公约布置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