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47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1

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通过5届竞赛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对《兽医外科手术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检验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一、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产生的背景

教育部在2012年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在此背景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了教学竞赛项目。从2012年开始,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唯一的竞赛项目,连续5年入选校级年度学科竞赛项目,并得到重点资助。

二、临床实践技能教学现状

1.实习效率底下。目前兽医学生实习模式以各个科室轮转为主,但是目前实习实践相对较短,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2]。另外,由于动物医院和宠物医院缺少专门的实习带队教师,而医院的专职医生忙于接诊,能花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效果。

2.学生主动学习性差。目前国内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大多安排在其最后一个学年,受到学生考研和求职的影响较大,学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考研复习或参加各种招聘和面试中,无法集中精力参与临床实习。且随着兽医诊疗大环境的影响,减少了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操作的机会,降低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3.重理论讲授,轻技能操作。现阶段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效果评价仍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系统、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难以有效跟踪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在“分数决定一切”的作用下,教师往往在理论教学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实践教学往往不够重视,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所暴露的问题

竞赛的组织、培训等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及学院多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参与者,发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惠及学生人数有限。每年在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前,都会组织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而且确实对参赛选手的临床技能提高有帮助,但是对于其他未参赛的同学而言则没有任何帮助。竞赛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赛前培训变成了对参赛选手的额外教学,这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2.参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条件的限制,每次大赛仅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参赛要求,所以在很多班级出现了“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参赛名单。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相互的配合不熟练,直接影响了竞赛效果。并且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忙于学习等其他事情,不能参加比赛。因此,如果吸引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教师缺乏积极性。由于竞赛经费有限,所以培训教师的培训费很少,致使教师缺乏积极性。这不但会影响到竞赛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竞赛的重视程度。此外,由于举办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需要学校及学院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但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致使在其他部门的老师缺乏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竞赛的成功举办。

三、改革方案及实施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真分析了在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的现状,并与学校及学院的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从制度和经费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1.完善竞赛的相关制度。通过与学院和学校的沟通,将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定为每年一度的常规赛事,教务处和?w院每年准备专门的经费预算。因为已变成常规赛事,所以学生对《兽医外科手术学》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此外,因为已变成常规赛事,所以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所以也促使教师将更好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使全体学生收益。

2.改革选拔方式,吸引优秀学生参赛。在学生培训方面,改变过去只有少部分学生收益的弊端,把全体学生均作为参赛候选人,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各人情况进行自由组队,每队四人,在班级内部进行技能比拼。每班选拔2只队伍进入最后的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对每只参赛队伍均有一定的奖励,并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评定奖学金、就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临床技能,而且能吸引优秀学生参赛,从而扩大竞赛影响,提高竞赛成绩。

3.完善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把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纳入实践教学的工作中,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和教师的考核挂钩。并且对于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并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教学成果奖评选、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时予以优先考虑。因此,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中。

四、技能大赛对临床实践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规范化操作。在实践教学中,由于不同的任课教师操作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通过参加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以及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任课教师制定了相对统一的操作标准。并且根据此操作标准,进行教学和技能大赛培训工作,纠正了任课教师以往的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了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的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加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通过竞赛,使学生了解熟练的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临床实践中。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兽医外科手术技能大赛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考核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同时,也是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并且通过外科手术技能大赛所获得的经眼与教训,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形成了一支临床教学基本功扎实、临床操作规范准确、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2

ReflectionandexplorationintheteachingQualitypromotionofaquaticanimalmedicine

CaoHaipengtanHongxinHeShan

(CollegeofFisheriesandLifeScience,ShanghaioceanUniversity,Shanghai201306)

abstract:asanewspecialty,aquaticanimalmedicinemustconformtonewsituations,designscienticallyitsteachingposionandtalentcultivation,andinnovateitsteachingphilosophysoastoservetothesocietybetter.thus,howtoimproveitsteachingqualityhasbecomeapuzzleforhigherfisheriescolleges.inthepresentpaper,onthebasisofanalyzingteachingcharacteristicsofaquaticanimalmedicine,innovativemeasureshavebeenproposedfromtheviewpointsofteachingcontentsettingup,teachingmethodimprovement,teachingstaffconstruction,praticalskillstrainingand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whichwillcontributetoitsteachingqualitypromotion.

Keywords:aquaticanimalmedicineteachingqualitypromotionexploration

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是深化我国新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渔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也是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1]。2013年4月,为了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适应国家加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我国首个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批准设置于上海海洋大学,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该专业的建设。作为一门新本科专业,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专业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让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就业能力,无疑是摆在当前水产高等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鉴此,该文在分析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生动物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水产类专业教学理念认为,水产类专业教学必须十分强调对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2]。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在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在开展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规范的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为重点,通过基础型的验证性试验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水生动物医学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具有环境依赖性,受季节、气候、地域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实验室、学校实习基地、水产企事业单位、水产研究所等,与理论教学系统、生产实践系统、科研实践系统、社会实践系统都有着广泛、直接、紧密地关联。目前,水生动物医学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3)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4)实验教学具有规范性、程序性与环境依赖性。

2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

水生动物医学作为一门新增的本科专业,在教学与人才队伍培养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未引起水产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教学内容陈旧,无法反映生产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零散,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多以纯理论型师资为主,缺乏实践锻炼。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学生就业能力亟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就业能力,是水产高等院校办好该专业必须面和和亟需研究的问题。

(1)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以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为准绳

2011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并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组织及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和综合应用科目(包括水产养殖生态学、饲料与营养学)。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有了制度保障。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参考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根据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确定课程,并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建设及其合理性不断进行科学详细的审定,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渔业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保持一致性。此外,还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要求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特色,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借鉴相关学科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刚刚增设,缺乏专业教学方法与经验,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借鉴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与pBL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选用自编讲义,将相关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文字、影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以各种病例通过多媒体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积极思考,强调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3)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增设是以加大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培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其本身具有实验性和应用型非常强的特点。因此,专业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保证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教师到基层单位(企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等)中去,规范渔业执业兽医行为,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基层生产活动,充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此外,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基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水生动物医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3]。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中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要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病例的运用,开展现场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尤其与水产发达地区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间,避免流于形式,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实习基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实习至少要一年以上,并建立课余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以生产实践为目的的实验研究型课题小组,充分利用暑假参与渔业执业兽医行业相关的各类活动,不定期开展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科技服务,定期开展科技竞赛和专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5)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理论考核上,按照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更新理论考试内容,变换考试题型,增加临床实践考试题目和病例分析题目,尽量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增强学生分析临床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遵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技能操作成绩至少占40%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中寻找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3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比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家禽、家庭宠物、野生动物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其他医学类专业类似,动物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解剖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课程是联结教育与社会的桥梁,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直接反映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规格,其重要性对于教学来说尤为突出。通过对比我校的课程设置和西北农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同时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我院多次组织任课老师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学安排上

很多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采用4年制或5年制,其中,西北农林大学为5年制,新疆农业大学为4年制,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4或3+1”的模式,即4年或3年在校学习和1年校外实习,并且都采用学分制的方法。新疆农业大学的模式和我校原来采用模式较为相似,总课时约为2600学时。其中,必修课占到总学时的80%,选修课占到约20%。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正在进行新的培养方案的探讨,在保证必修课学时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个性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课程设置上

新疆农业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只有一个动物医学,主要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和我校设置基本相似;而专业课设置只有3门:家畜寄生虫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和我校最大不同的是,设置了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类似于我校的不同方向,一个属于临床兽医方向,另外一个属于动物检疫方向。就课程设置而言,我校和西北农林大学设置相似,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方向上来看,西北农林主要有3个方向:动物医学方向(突出畜禽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动物检疫、兽医卫生管理与监督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小动物医学方向(突出小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美容与护理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动物生物技术方向(突出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与胚胎工程及生物制品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从这几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以传统系统教学为主,尚没有探索以一个动物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我校探索新的培养方案,计划把我校原来的动物医学专业的两个方向――临床兽医学方向和动物防疫检疫方向,变成两个专业,即分别为动物医学专业和动植物检疫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植物学相关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实验实习上

和我校相比较,这几所学校的实验课时明显比我校的实验课时多,一般专业课都在18学时左右,而我院承担的相同课程的实验课时一般在8学时。从实习来看,和我校一样,都采用集中实习的模式,但是课时总量差别较大,西北农林大学一共10周,而新疆农业大学3~4周。结合我校实习情况,这种集中实习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有往往迟到、早退,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而且我校该教研实习一般需要动手,不能坐着,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目前,我校正在重新修改培养方案,把原来在毕业前集中进行的综合实训改为教学实习,学时不变,即穿插在该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巩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考试制度

现在,学生普遍对考查课不够重视,只对考试课重视。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改变这一现象。目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各类课程的考试制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包括考试课、考查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原来只以期末一张卷的分数决定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对课堂不重视,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进行了考试制度改革以后,有了一部分平时成绩,学生课堂纪律和听课的认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考查课和选修课也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大大的改善了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

以上是我院对比其他几个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为了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动物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的技能;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兽医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各个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都对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随着执业兽医师考试制度的开始,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相关的考试题来看,直接记忆性的知识并不多,往往以案例形式出现,而且一个案例涉及多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单纯以课程授课为主的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或讨论式教学等其他的更适合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教学模式。另外,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是那种只会讲授专业知识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全科的兽医。

参考文献:

[1]全,薛勇敢,程广东.以职业为导向动物医学专业专科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0,(6):36-38.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4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人类研究动物可谓悠久: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结构,继而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知识。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有如:“虫”“鱼”“犭”作偏旁,可见,人类对动物的分类观念从那时起已形成。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突飞猛进,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动物学研究的飞跃。当今的动物学研究,已由过去的观察描述阶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峰,专业分类也逐渐丰富和科学。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类动物类相关专业,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水产养殖学,三个专业既有包容又相区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访“动物世界”,了解各专业基本特征,发现兴趣、消除误区、理性选择吧!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高等经济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从中可以看出,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动物的养殖、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及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其主要进行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不仅在范围上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羊诞生的实例已说明此。

如今科技兴牧已成为畜牧业最紧迫的任务,胚胎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将在畜牧业中较为广泛地应用,将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动物科学专业一般分两个方向,动物营养和动物遗传。国内专门设置动物科学专业的高等学校约有50所,主要是在农业大专院校,较好的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毕业后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技术、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与饲料营养分析、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等科目。在专业的学习实践中,你会看到许多相关的技术资料片,并参与许多有趣的实验,参观许多的牛、羊、鸭等农场,也可能有机会亲自参加动物生产的活动;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的科学方法,所以对于喜欢亲近小动物并乐于动手进行实验研究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比较适合报考。

动物科学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所以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动物生物技术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产品研发和销售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每年约有20%~30%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深造的主要方向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生物工程等。另外,也可以考公务员,在政府畜牧主管单位,从事统一规划管理地区畜牧生产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

相较于动物科学专业来说,动物医学顾名思义,旨在培养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人员,而动物科学主要是研究如何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动物产品,满足人类需求等。因此对动物医学感兴趣的学生要选择此专业而不要误以为是动物科学。

谈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到动物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威胁。2003年我国爆发SaRS(非典)疫情;2004年广西、广东、湖北、湖南发生禽流感;2005年四川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这类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怪病”时有发生,因此动物医学这一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等技能。动物医学开设院校与动物科学相似,农业院校较多,学生毕业后也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也属于实验科学,主要涉及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实验。因此报考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实验能力等进行选择。

动物医学就业情况近年来持续走高,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其主导因素。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对临床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对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已成为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当务之急。另外,在2004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宠物健康护理员”正式列为了新兴职业,于是人们将这一新兴职业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了起来。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使得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已不再囿于畜牧业,而是像藤蔓植物一样伸张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宠物健康护理员这个新兴职业的出现,更多地引起人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好奇和关注。在饲养宠物数目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在宠物身上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宠物健康护理员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管理与科学美容,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毕业生可在新兴的宠物医疗保健等方面寻求职业发展,社会的巨大需求给这个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从就业方面看,毕业生可以在药厂、饲料厂、生物制品厂、畜产品加工厂等从事销售或研发工作,也可考林业局、入境检疫局、海关、防疫站等部门的公务员等。从目前就业市场看,该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业渠道比较多。

水产养殖学专业

水产养殖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原理与技术的学科,不仅限于动物,还包括植物和藻类等。动物方面的研究方向包括水产动物增养殖研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和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等,既包括养殖与营养,又包括疾病诊断和防治。同上述两个专业一样,水产养殖学也属于农学,主要开设院校有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课程包括: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学生毕业时具有生物学、水产动植物养殖及水产动植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水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疾病防治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由于所处环境限定在水生环境,因此本专业从研究内容和环境来说都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如在研究水产动物增养殖时,除要考虑动物本身的特点和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不同养殖模式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养殖容量及生物学能量等因素;对工作环境也有一定限制,多在近海或多水域地带,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因此学生报考时要结合自身特点,比如毕业后工作地点是否具有所学专业的地方资源及经济优势等,做出全面考量和分析。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如果不怕吃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在养殖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财富。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5

关键词: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应用型

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兽医行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能,其所培养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必须要与我国兽医行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兽医行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动物医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如何抓住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培养适应我国兽医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定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兽医行业是为畜牧业服务的,而在大多数国家兽医行业是为人畜健康服务的,其在防控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兽医工作是一项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颁布《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对从事兽医专业技术工作实行职业准入控制。该办法借鉴国外执业兽医管理经验,规范执业兽医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2009年,农业部首次在吉林、河南、广西、宁夏和重庆5省市进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已进入实施阶段。在我国大力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主动调整,积极与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为促进我国兽医行业快速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兽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临床经验丰富的兽医师,其培养规格是通过兽医资格考试来控制的,兽医教育在本质上属于“精英教育+职业教育”,学生报考兽医学院需先获得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先上1-2年预科。在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区别,动物医学专业还是一个“冷门专业”,考生报考的热情不高,学生毕业后除了一部分直接从事兽医工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继续考研深造,这在“985”、“211”和一些省属重点高校更加突出,在这些高校学生考研深造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就业的比例,同时学生的就业取向呈现多元化,这就给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一方面既是对从事兽医专业技术工作的准入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集中检验,它对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始终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今后无论是从事动物诊疗、动物卫生执法还是科研等相关工作,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精心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更新、师资队伍的优化、优质教材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施后,兽医资格准入就有了门槛,《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虽然这个门槛较低,在兽医界还存在争议,但这毕竟对兽医资格准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和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国性统考的合格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执业兽医师通过率较低,其中2009年仅为6.4%,2010年为13.12%,平均分数也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了考生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还不适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兽医及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考生对兽医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还不扎实,相当一部分报考人员还未达到执业兽医的从业标准。对此,高校必须从兽医行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出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建设。在我国,高校对单门课程建设的关注度往往超过了对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关注度。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主干课程脉络清晰、选修课程丰富多彩、课程质量监控有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明确各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任务、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要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要满足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2.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传统课程。要根据兽医行业承担兽医公共卫生社会职能的需要,开设“共患病防控”、“动物性食品安全”等相应的课程;要根据兽医主要工作对象从役用动物、食品动物、其它经济动物向伴侣动物转移的现状,开设“小动物疾病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影像诊断学”等课程;要根据兽医行业服务对象从过去侧重于对个体病例的诊疗转变为对动物群发病的防制的特征,开设“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等课程。

3.要拓展教学时空,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非常广泛。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硬件条件的制约,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还不高。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放大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将改变师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要加强选课指导,完善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些高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着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小、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选课较为盲目等问题。对此,除了要优化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克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选课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三、全面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然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一些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客观条件制约、就业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开展;一些学生只注重学历的提升,热衷于考研,而忽视了兽医技能的提高;一些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就业取向模糊,缺乏足够的夯实兽医技能的热情。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生产实践的要求相距甚远。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一般要经历基础教学、临床见习、综合强化、实践提升四个阶段,而实践环节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实验教学、临床见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等,其覆盖了大学四年或五年(我国部分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全过程。全面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分为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根据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应坚持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2.要加强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需要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含大量实验动物)作为保证,但一些高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制约和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兽医临床实践环节,需要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西方发达国家兽医学院一般都有设施完备的动物医院和一定数量的校外基地,而我国高校附属动物医院大多条件简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临床实践需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临床实践条件。

3.要将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逐步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开设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还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准备、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处理、统计、分析,直至最后撰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在制度建设上,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和实验室开放制度,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举办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在科技活动中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6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最大的特点即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现今市场规模可达1000~2000亿美元。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科内容包括了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各种医疗仪器装备、医学物理学以及医学材料等,它的发展将随着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而得到长足进步。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此,我国有大量的医科、药科大学、综合大学和理工科院校都设置了生物医学工程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及领域。在2008年4月北京举行的“亚太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上,各种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建设等问题被提出并进行探讨,对于交叉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立进行了研究,说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对医科药科、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办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在各类院校中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阐述。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特色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敏杨禹陈国明刘盛平(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1医学影像技术

即通过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红外线等手段及相应设备进行成像的技术,现还有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1.2医用电子仪器装备

分为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两大类。诊断仪器主要是用以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心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数的监护仪等,而通过体液来了解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也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治疗仪器设备则是采用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如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手术设备如γ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等。现代化医疗技术中还将设备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1.3生物力学

主要是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人体力学特性和其功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

1.4生物材料

即人工器官、组织工程所需要的物质与材料,其大多数是需要植入人体,需要具备耐腐蚀、化学稳定性,需要具有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血液相容性、无毒性。作为材料,根据所需还应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和表征、成型制备、性能等。

1.5生物效应与生物控制

生物效应是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等作用。而生物控制则是机体自身的调节控制现象。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情况加以认识。其他还有介入式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工程最为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医学成像技术上,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而对医学信号的处理分析,包括心脑电、五官、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研究处理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与学习的热点。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将从业于该领域的研究、设备研发及制造、使用、维修养护等。所具备的知识体系是从物理化学基础、工程学到医学,十分广泛,仅四年内进行如此庞大的知识学习,学生将会呈现基础知识欠缺而专业知识也不深入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各自特点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习建立特色课程体系的见解。

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的研讨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分别在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中均有设置。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典型交叉特性,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运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信息学技术等在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有运用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庞大的知识体系,无法由某一个从业人员掌握,需要各方向的协作与合作,由此认为,设置于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有各自的特色。

2.1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1.1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医科大学,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医学特色与优势。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其就业方向更多应以进入医院从事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等的操作及计算机操作,运用各种影像、信息等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或治疗,所以其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学习并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然后才是具备基于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现代医疗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管理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成为拥有工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医学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所从事的仍是医药卫生领域工作,在医院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工科类生物医学工程侧重点不同。如在一般医科大学中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信息学专业等,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影像学、信息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诊断、治疗(或信息管理等)和医学成像(或医学信息等)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在于“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或信息学、医学超声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核医学影像学、信息学、医学超声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超声治疗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的仪器(装备)维修保养能力”上。#p#分页标题#e#

2.1.2课程设置

基于医科大学的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同时开设基于医学特色的工学、工程学课程。具体如基础类的基础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卫生管理等课程,然后按照各高校侧重设置传统生物医学工程的工学类、工程类课程,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原理、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临床工程学、人体形态学等,部分专业可设置如力学类、机械工程类、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类课程。虽然是同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需要按照本校特色来设置课程,切忌大而全无特色,或各高校均设置同样课程。这是违背了生物医学工程高度交叉学科的学科特色的。

2.2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2.1人才培养目标

现今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基本上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具特色。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为例,其前身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向就是强调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应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发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分析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的工医结合复合型优秀人才”。即更加注重于培养工程与医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在用于医学诊断、治疗的仪器设备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维护等上面。而四川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其特色制定为“以工程为主,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科研的相关学科为依据,培养从事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偏向于材料工程学。由此可知,在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更注重工学、工程学内容,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设备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备(或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更多的学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医疗装备、设备等设计、研发、操作、维护维修、管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具有相应能力”上。

2.2.2课程设置

基于工科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工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学习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应用于医学中而派生的专业课程。如将特色定在医疗设备制造等方向上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基础类课程更加强了基础数学、物理的学习,设置了较多学分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等,医学类课程设置了基础医学与实验,涵盖人体解剖学知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了生物医学数学基础、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及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验、VisualC++程序设计及实验、信号与系统、eDa技术、计算机硬件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影像系统、生理信号检测、生理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设计与实现、医学传感器、医学光学、医学超声、医学材料等,同样,课程设置也应按照本校特色加以取舍。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7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蒋加进(1969-),男,江苏姜堰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戴鼎震(1964-),男,江苏兴化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陵科技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0JGXm-02-3)、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JSJG16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03-02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涉及面包括动物疾病的防治、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兽医公共卫生、食品卫生检验、宠物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与监督、动物药学产业、生物科学等领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金陵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在南京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生产实际,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一、动物医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经验和模式,但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一个学校没有稳定的、高标准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保证,就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依托。正是由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此重要,我们应当将其摆在和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像建设实验室一样,将其建设成高水平的科技示范园区如畜牧科技园、动物医院或宠物医院、畜禽疾病防控检测中心、新药研发中心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长才干,增强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对外服务的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1.建设动物医学专业紧密型实践基地

我校位于南京市郊,在校内建设大型实践基地比较困难,经过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后,在南京市区和周边郊区建设了几十家专业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具有良好的经营效果、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或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或生产模式具有推广示范作用,在行业中居于先进水平,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生活条件。保证了学生顺利进行实习,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生产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进而可以不断提高、锻炼自己。经过筛选,我校与南京六合东沟鸽业有限公司、江苏欧克药业有限公司、江苏迈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同信业养殖有限公司、南京师皇宠物医院、禄口禽业有限公司、南京奶业集团、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与动物医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进行多学科联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成功申报了江苏省迈斯克肉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肉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工程中心,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制订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计划

为保证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根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定位特点,结合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内容制订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和综合实习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内容涉及到“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多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此外还涉及到畜牧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学等多门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目的是使我们培养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不仅能够掌握本专业临床操作、畜禽疾病诊疗、兽医防疫等基本技能,还可通过综合实习掌握动物饲养管理、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等基本畜牧生产实践知识。实习教学内容体现了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弥补了校内实验方法陈旧、动手机会不足的薄弱环节。实习计划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保证了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落到实处。学生经过实习将会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8

1.1“3”的改革

1.1.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实践环节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注重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增设交叉性、前缘性学科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课时比例,特别是全校公共基础课(如《基础化学》、《高等数学》等)。制定符合动物医学专业需要的教学大纲,适当增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增加实验实践课时。以2011级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理论课2090学时,其中选修课297学时,实验实践课1421学时,达到理论课时的40.5%;实验实践课中,在企业完成的专业实习课为720学时,占总实验实践课课时的50.7%,保障了在总学时数不变甚至下调的情况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学时数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例如,将《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统一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统一为《微生物学》,分方向的内容安排在专业课中。特别注重在课程中增加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并侧重与企业合作研究的内容。淡化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界限,以适应现代养殖模式的需求。充分利用研究所这一教学实践平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传染病学》实验项目均在研究所通过实际病例开展,增加学生临床诊断的学习机会。此外,还增设了《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等较新的课程,强化现代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1.1.2邀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专业人员进入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邀请省内外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等来校讲课。如邀请福建农林大学肖天放教授讲授《动物遗传学》;选修课《小动物疾病防治》由深圳瑞鹏宠物医疗机构多名执业医师根据自身特长分别讲授小动物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保定、护理等课程内容。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即进入实习前的1个学期,每周安排2个学时让合作企业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状况和需求以及先进养殖理念。

1.1.3建立教学科研协同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将科研渗入本科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研究、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资源共享。打通教学科研实验室壁垒,坚持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教学中心“一体化”,有意识地将一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创新型实验能力。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动物医学问题,引入科研成果,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基础与前沿、生产实践应用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1.4依托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动物医学研究所不分节假日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在研究所学习。为了实现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所制定了学生实践的内容与要求,把学生的实践多次穿插在理论教学之间同步进行。例如,《兽医传染病学》等课程重新修订了实验项目,丰富、生动的病例加深了学生对《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外科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动物医学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平台、毕业论文平台和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解决了校内外实践环节的结合问题。

1.2“1”的改革

1.2.1严格选择实习合作企业选择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知名度高的畜牧行业企业,通过到企业充分调研,深度洽谈合作事宜,在双方自愿、互惠的前提下,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纲、实习计划、实习方案,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1.2.2采用“双导师制”每个实习企业均有一名专任教师为带队实习教师,带领学生下企业实习,组织实习计划的落实,会同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每周审阅学生实习周记,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开展情况。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同时,企业也可聘请教师为专业技术顾问,参与企业的管理。

1.2.3定期召开实结报告会和企业座谈反馈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与学院的联系,强化实践基地对学生实习方案的落实,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对学院学生实习的认同,讨论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3+1”应用型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定期邀请各实践基地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并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剖析,不断改进实纲和实习方案。

1.3教师队伍的改革鼓励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一线学习交流,同时邀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校企合作为培养“双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途径有:

(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动物医学研究所为平台,鼓励教师进入研究所参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根据需要分批选送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培训,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

(3)支持专业教师在合作办学的企业中担任技术员、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的自学自培,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部级执业兽医师资格培训考试。

2“3+1”新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2.1推动了教学平台建设

通过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专业发展,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福建省“兽医学一级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与兽医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猪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疫病防控校企合作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微生物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动物医学专业教师队伍也先后获得了“预防兽医学省级教学团队”和“预防兽医学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2.2实习生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经过4年的实践证明,采用这一新型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近1年的企业实践,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从事兽医工作,又具有畜牧经营管理、卫生检验和检疫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具备能下到一线接受任何形式的就业、一生中多次就业和转向就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合作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基础理论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健康状况等皆评价较高。

2.3毕业生就业比例升高

学院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良性合作关系,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经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可自愿留在原实习企业就业。2011年4月、2012年2月和2013年5月分别举办了畜牧兽医专场招聘会,每次参加招聘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供需比约1∶3.5,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机会增加。4年来共培养了3届292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逐年升高,达94%以上。毕业后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管是走上科研岗位还是走入生产、销售企业,都表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创业才能,用人单位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经用人单位反映,龙岩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5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安心基层、脚踏实地;二是专业实践能力强;三是创业能力强;四是适应能力强;五是综合素质高。

2.4考研录取率明显提高

“3+1”兽医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强化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仍然非常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手并抓。除就业率升高外,考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初步统计,由2011届的1%上升到2013届的20.8%,录取的院校有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且考研录取总分名列前茅,受到录取院校导师的好评。

2.5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动物专业教师队伍学历高,博士占61.1%,但实践技能亟待提高。“3+1”新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强化了教师与生产实践的对接,解决了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历的问题,教师由原先的“教学型”、“研究型”转变为“双师型”,“双师型”教师比例由原11.1%提高到55.6%,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小结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9

1-3:与眼睛视力(裸视)有关,数字大小与裸视视力的好坏呈反变关系。数字越大,所填报的中专职技校受限越多。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7-10:不详1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1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1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1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1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1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17-20不详2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22: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即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2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即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色觉异常ii度(即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2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2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2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专科专业: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7:限考军事院校和公安院校。 28-30:不详3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治愈一年,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宜就读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专业。32: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3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3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3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3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37: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38: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39: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篇10

1.国外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现状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医疗器械)销售额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水平。Bme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可达50%以上。因此,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发展Bme高科技产业,抢占国际市场。全球范围内,Bme产业的主要产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是最大的生产、使用和出口国,其次是日本、德国和法国。

2.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兴起,我国Bme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源泉,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新发展,走上了Bme科技产业的道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民族产业不强,高、精、尖的Bme产品依赖进口现象严重,加快了医疗费用的高速膨胀;由于我国Bme产品档次低可靠性不高、缺乏创新能力等原因,难与国外产品抗衡;Bme产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组织规模不大和产品档次低,难于参与国际竞争。但我国人口众多,Bme产品需求量又相当大。所以,发展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改革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3.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育

工程学突飞发展的今天,生命科学也在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生物技术给Bme以极大的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典型的交叉、融合、边缘性的学科,其含义更深更广:不仅是工程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结合,也包括所有其他学科和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结合;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相应理论方法与生物医学中人体结构功能的交叉结合,而且要考虑工程技术的相应理论方法与生物技术的交叉结合。正是由于上述诸学科的相互结合和渗透,Bme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医学水平。

可以说有多少理工科分支,就会有多少Bme领域,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分支,没有那一个学者、那一个科研结构可以涉足其全部。而且,Bme所指的学科交叉,不是生物医学同那一个工程学科分支的简单结合,而是多学科、广范围、高层次上的融合。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各类学科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出现,而且专业基础也在变化,这些发展变化给生物医学工程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高度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教育的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4.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思考

我国已有的Bme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工科大学的Bme专业,另一类是医学院校的Bme专业。理工科大学的Bme专业侧重点在于工科,以培养能从事Bme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级Bme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医学院校的Bme专业则培养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密切结合,能为医疗和医学研究部门进行工程技术服务,能从事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与质量保证工作的高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我国仅设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多年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和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步,但从总体水平上看,与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Bme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缺口较大。

4.1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不平衡在研究方面,引进、消化、跟踪研究多,创新性研究较少;理论方法等应用性基础研究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较少。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对材料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生物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医疗器械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几乎没有涉足。

专业设置偏、少目前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面比较集中在信息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在培养目标中增加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方面的内容;各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科研方向)基本以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研究为主,部分涉及到分子电子学、分子光子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人工器官、组织工程等方向,只有少数大学比较集中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以及人工器官和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研究生培养的专业面相比本科生的专业面宽广。

医工结合不突出由于受到认识和理论上的因素、文化心理上的因素、管理体制上的因素以及国家政策上的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工程与医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上体现的还很不够,综合院校往往具备更深的理工基础而缺乏医学背景,医学院校与临床结合紧密,但工程力量又显得薄弱。虽然近年来,不少医科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背景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条件,但由于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限制,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专业层次不合理目前我国举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的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基本执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方针。然而,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和学科自身的高度交叉、融合的特点,可以设想,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又怎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工的交叉融合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是其产业化的基础,而研究必须通过产业化才能实现为医学服务的目的,但是当前办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学,很多在基础研究方面并不具备实力,所以对于本科教育而言,其研究和产业化的任务也很难实现。

4.2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发展、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和专业设置内容。在我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经验比较成熟的大学往往存在着偏重于理科或医科的现象,没有体现出生物医学工程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所以我国的Bme高等教育首先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拓展学科建设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合于多学科合作发展的运行模式。其次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设置课程体系。美国生物医学工程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既能体现学科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又能结合科研优势,突出重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医工结合与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Bme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医学和工程技术两类知识和经验靠以往的医生+工程师来组成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无法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所以必须从现在起,特别重视Bme教育工作,加强现有专业点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现有教材,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关键点。以医、工、理为基础,为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结构。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科研究方向确定知识结构的主干,同时注重拓宽知识范围,使学生既能有相应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其他领域中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工、生物医学的交叉和融合。

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控制本科生招生数量目前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然而依据生物医学大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信息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已经在我国形成规模,但其就业市场还是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几乎没有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过程的知识能力进行培养教育,学生个人很难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从教室或实验室直接向市场和产业转化。所以,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的发展应该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控制本科生招生数量和规模,学制可以考虑为五年,限制或减少专科层次以下的学生在校人数,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重心应该是为研究生教育打好理工科、生物学和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