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14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1

关键词:前概念建构主义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如何进行概念转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策略。

1.探明与揭示前概念

学生的前概念是概念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探明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对前概念进行分类,并思考如何运用有效的探究或谈话等策略改变学生的错误概念。然而,概念转变毕竟是学习者本身的思维进化,显然学习者也必须明确自己所持有或所运用于解释某种现象的观念,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应提供机会,例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个别提问或写字画图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概念,这就是揭示前概念。例如,在教学有丝分裂时运用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有丝分裂较普遍的错误理解是有丝分裂是一分为二的,所以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应该是减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表达出来;又如,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教师可以设问:你能说出自然选择的机制吗?学生在回答中必然涉及对这一科学问题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等,由此,就能帮助教师弄清学生产生哪些错误概念及产生错误概念的原因[1]。

2.运用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是激励学生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条件,认知冲突的引发将为后继学习提供前提,伴随着冲突的解决,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在教学上引发认知冲突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暗藏‘陷阱’的计算结果?巧妙设计的启发问题?精心策划的课堂讨论?司空见惯的日常事例”,使学生对一些现象所持的原有概念明朗化,然后直接对其提出挑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例如,创设无籽西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应用前概念尝试解释,然后教师或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愤悱”状态,以“疑”动摇顽固的前概念。

3.搭建脚手架

维果斯基认为,对于学习状态,可以分析出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第一水平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帮助学生就可以达到的已有的知识水平;第二水平就是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达到,因而,从第一水平到第二水平需要在教师或他人的合理帮助下才可以达到。这里的合理帮助就是指教学中搭建能够支持学生成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恰当支架。这些支架可以是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其中最简单的支持就是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将概念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表示,诸如白化病的遗传、血型遗传等,让概念“生活化”、“范例化”;学习转录和翻译时,以多媒体和Flash为工具制作的教学片断,能形象地、动态地呈现微观的抽象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此外,教给思维的方法也是提供支架,从内涵外延上、所含的特征数把握概念,以形成酶的概念来看,“活细胞产生”,“具催化作用”、“蛋白质或核酸”是该概念的三要点,“内环境”这一概念中,抓住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这一要点。

4.提供适当的先行组织者

与建构性的支架式教学不同,另一种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或前概念组织教学的教学策略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理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2],也就是将要学的新现象比拟成另一熟悉的现象,这是由于科学教学常涉及理解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因此参照某些可观察到的事物或曾有体验的事情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解[4]。例如学习神经系统可联系学生已经具有的电路系统,将神经类比于电线,将冲动类比于电流等。

5.概念图策略

“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信念,学生要对真正地深层次地理解某一概念,不仅取决于前概念的丰度与精度,一般地说,个人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储量“丰度”越大,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就越大[4];而且必须让学生看到所要学生的概念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这时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绘制概念图,即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概念地形图”,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形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有利于学生通过已知概念掌握新概念,并形成全面的深层的理解。例如,学习减数学分裂时,罗列出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用线段或箭头连接各概念,逐一分析线段两端概念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词标注于线段或箭头上,便形成了相关的概念图。

6.元认知策略

概念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监控过程。“在建构性学习中,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看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5]。”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由于前概念具有顽固性特点,要形成稳定的新概念并纳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有必要在学习进程中自我观察、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我真的理解了吗?我的前概念是如何转变的?我运用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还有更好的建构学习途径?我能有效运用新概念解释吗?等等,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如果意识与发现学习偏差,就及时调节学习过程,变换学习策略,保证学习过程向预期的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俞丽萍.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生物概念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20(6):77-78.

[2]陈丽香冯维.论组织者教学与支架式教学的异同及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6,8:62-63.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15-01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生物学科的专业概念有很多,学生如果对概念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彻底的掌握,就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更无法将学习的知识自如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当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生物概念理解不清,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学习效率会逐渐降低。如何高效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已成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亟需攻破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难以形成高中生物概念原因分析

1、混淆生物学概念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极易将生物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混淆,但其实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生物学概念更加的科学、严谨、系统,而生活中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而概括出来的,有些并不科学或存在错误的地方。比如在生活中人们把狗称之为动物,但是在生物学中动物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2、学生意识中的生物概念

在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之前,在生活中就看到过或经历过一些东西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概念,这些概念与课上所学习的生物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给学生以误导。在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不明确的、浅层的、模糊的,没有过多的思考或验证。在学生没有学习生物学之前,学生对醋只知道是酸味的,但是却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浅层的概念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生物概念抽象难懂

高中生物概念较为抽象难理解,通常是对某种事物本质进行的描述和概括,加之高中生物概念并未十分成熟,对概念性的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概念,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概念前,必须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不懂的生物概念越来越多,这会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1、加强生物概念的正确引导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概念较多,概念与概念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分辨和区分上有一定的难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概念是通过概念字面意思来解释的。如在学习生物染色体概念时,对染色体字面意思进行解释,学生便会对概念含义以及物质特点有一定了解。在学习通过字面很难理解的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内容时,从光合作用字面理解只是一系列化合反应,很难通过字面直接理解光合作用概念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科学的引导学生理解,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原理和意义,进而高效完成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2、深入剖析高中生物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生物概念内容种类繁多,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概念可以完全理解,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记忆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较复杂生物概念时,要采用分解的方式,这样学生们在理解起来更容易,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将复杂的概念精简化,使其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复杂生物概念的学习难度。在对复杂概念进行分解时,要深入剖析分解后的概念,使分解后的概念更加的简单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效果。

3、生物概念教学实例化

生物概念学习与其他类型知识相比较,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的枯燥,概念内容严谨性较高,学生学习的压力随之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活动时,要擅于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概念,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只知其表不知内涵的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进而更好的理解相关生物概念。如在学习抗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抗体概念与医学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概念特点和作用原理。

4、建立完善的生物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概念十分严谨、抽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建立完善的生物教学体系,这样有助于生物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生物概念间是存在联系的,同时不同章节间的知识也要保证有序性。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生物概念,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谱的方式,可以将生物概念的思考过程更具体化,抽象概念变得更加的实物化,更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5、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生物概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外知识,这同时也是保证生物概念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中,课堂教学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课堂有限的教学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代社会人们在不断的开发和研究自然环境,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现象都与生物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如我国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在新闻中经常出现赤潮现象,教师便可以结合新闻素材,使学生自主的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了相关生物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生物概念,自身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对生活现象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和总结,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不可少的因素。有效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更清晰的完成生物概念学习,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3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思维障碍教学建议

一、引言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积极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难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没学好,成绩不理想。调查发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不是因为大题(如计算题)没做好,而是选择题部分的得分率偏低所致,进而影响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做错的题目往往是属于对物理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题型,这一情况说明新教材对许多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与运用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要求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提升。本文从探究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学习物理概念常见的思维障碍、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二、探究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1.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点,所以常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运用物理概念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发生一些思维障碍。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效益,避免或减少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者教学的科学性。

物理概念,其本身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长期探索的活动历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并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元素与基本工具,是全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与结晶,人类正是借助于物理概念的简约与概括的思维方式,发现了自然界运动与变化的规律,形成并建立了物理方法、物理规律,进而构建了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大厦。所以,概念本身蕴涵“过程与方法”,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思考与研究,势必会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宽、教学方法与和手段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者教学的科学性。

3.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物理概念是物理理论的基石和精髓,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第一要务,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首先是物理概念教学中角色的转换。因此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转变与优化,有利于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物理概念学习常见的思维障碍

1.感性认识的缺乏是造成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感性认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认识的唯物论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来讲,内容更多,也更为抽象与概括,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更加抽象,思维无法跟上。尽管高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它对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此时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如果没有获得相关事物的足够的感性材料,就很难达到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处延,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因此,缺乏感性认识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发生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减少学习物理概念的思维障碍,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这个概念时,由于电场本身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感到非常的茫然与抽象,此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用点状电极模拟两点电荷带电体产生的静电场实验,若有条件,应做好用同心圆电极产生的稳恒电流场模拟同轴柱面带电体所产生的静电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举例多训练,学生才会慢慢有“感觉”。可见,有些感性材料虽然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却是思维的基础,是形成和掌握物理概念的必要条件。

2.习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习惯性思维是人们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指出:“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思维表现具有倾向性和专注性的特点。”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积极的一面体现在在处理问题时把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物理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其消极的一面体现在在处理问题时把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没有区分所研究的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导致错误的认识或判断。例如,有一个静止点电荷放在一个只知其中一条电场线是直线的电场中,问其做什么运动?其中有一选项是此点电荷一定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很多同学因多选了此项而导致整题失分。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错在误认为电场线是直线的就是匀强电场,所以作出点电荷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判断,进一步分析发现,此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对匀强电场概念的习惯性思维导致知识负迁移所引起的。可见,习惯性思维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3.缺乏对比思维的品质是造成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对比思维是:“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对比思维,同样,学习物理概念也离不开对比思维。高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物理学中相关概念较多,它们虽然是根据同一种物理现象而引入的,但反映不同本质属性的不同概念,它们既有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若不能把握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运用物理概念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乱套公式、张冠李戴等思维混乱现象。例如:时间和时刻,路程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动量和冲量,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热量与内能、固有频率和驱动频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电动势和电势差,等等,学生往往因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导致解答时发生思维障碍。

四、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使物理问题生活化,加强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

新课程所提倡的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物理问题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现象的普遍存在,在学习中感受物理概念、规律的具体运用,进而将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转化为他们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如在高中物理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讲解时,我以汽车违章超速的《交通违法处罚告知单》为例展开分析与讨论:“……车牌号:×××,电话×××,车速实测值100km/h,限速值60km/h,车辆类型:×××,违章时间:09-06-11,09:40:36,违章地点:省道×××线,……”,对这种源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开展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使物理问题生活化,加强物理概念感性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机械波”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两组实景录像片段:第一组单个物体的几种运动形式,如直线、曲线、圆周等运动;第二组为波动形式,如艺术体操(长绸舞)、大型团体操(红旗飘飘)、篮球比赛中看台上的人浪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生能明白:波动也是一种运动形式,各振动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这样,通过媒体的播放演示,学生不仅能感受物理就在身边,而且能强化对机械波的感性认识,处于较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引导学生从数学表达式中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减小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学习的负面影响。

数学表达式具有的高度概括性特征与简捷且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能够为描述具有较深刻内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最佳表达形式。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在概念的分析、表述和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且有针对性地将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既能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又能从数学表达式中深刻领悟其物理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大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学习中起到促进作用的积极一面,减小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学习的负面影响。如高中物理中的“电容”这个概念,它的定义式是C=,如果学生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特点,就不会受习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所得出“电容与电量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的错误认识,明确电容与电量或电压是无关的,是由电容器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即体现在决定式C=当中所涉及到的几个物理量,就较容易地判断出电容与正对面积和电介质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这样既简单又记忆深刻,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不能够只进行单纯的文字说明,或只让学生死记公式,这都是不可取的,应引导学生从数学表达式中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减小习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比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进行对比与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物理概念之间相似的方面与本质的区别,深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如在讲电学中“电动势”这一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电动势是表征把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的本质特征,并且把电动势与电势差这两概念进行对比,数学式表达电动势是e,而电势差是U=,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把二者区别开来,并较好地掌握“电动势”这一概念。倘若不清楚电动势的本质意义,没有把它与电势差进行对比,学生就容易形成电动势与电势差没什么区别的错误观念。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究物理概念的学与教,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产生各种思维障碍的根源,拓宽和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纠正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的错误与偏差,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袁运开主编.物理教育学.

[2]乔际平.物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5).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4

关键词:概念;教学;谚语法;设疑法;对比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85-02

生物基本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学生要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在深入研究生物知识时有较强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对生物概念重视起来,并提供一些有利条件促使他们提高对概念的掌握程度。生物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这些概念的重点学习,使他们不仅能清楚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还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具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从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概念开始来促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整体认识和学习,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一、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谚语法

生物概念学习起来很是枯燥无味,怎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能持续保持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呢?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言语来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个谚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生物世界中的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在备课中要寻找实际生活中对生物概念本质反映的例子,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概念的学习中充满乐趣。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疑法

在教学中,利用设疑法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考察,根据学生反馈给教师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对之前不理解的知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对生物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教师进行提问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提出的问题才具有价值,才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产物、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学生对以上知识有了初步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光合作用。由于学生对光合作用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条件都有了了解,在用语言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进行表述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概念说出来,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达到对概念的掌握。设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正确答案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信心。而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能使他们看到自己对知识不理解的地方,再次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获得答案的过程会使学生的生物水平不断提高。

三、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对比法

生物概念中存在一些比较类似的概念,教师可以把这些概念通过对比法来让学生学习,了解这些概念的异同,对概念的本质更加了解。通过前后对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对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把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

四、基本概念系统化――概念图法

利用概念图来对概念知识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对概念以及与概念有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在概念图这个大的网络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总体把握。概念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为直观,在概念图的知识结构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都能通过图直观地看出来,这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形成了一个系统,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知识的梳理具有促进作用。在利用概念图对概念进行理解和学习时,教师可将这种方法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也可以用于复习课当中,使学生对整个单元基本感念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学生对概念图进行学习之后,继续学习生物新知识时,学生可以把新学的知识添加到这个概念图中,促进学生对生物整体的认识。利用概念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对生物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把零散的知识放到一个生物系统中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在这个概念图中,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会更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总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生学习生物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教学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根据生物学习的一般规律来使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水平提高的情况来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基本概念,在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具备更深入研究生物知识的资本,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J].学科教研教苑,2003,(6).

[2]张洪荣.浅谈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设疑方法[J].中学生物学,2002,(02).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较一致的看法是,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相应的调控方式。从这个定义可以知道,只要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都应该在学习策略的范畴之内。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它的特点有:(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结构中最基本的特性,是学习知识的最直接的作用方式。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阶段,实质在于进行各种认知加工,而监控性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因为它具有实施监控的机制。在这种监控机制中,元认知是最主要的动力系统。(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学习者在使用某种或某些外部的学习操作,并对此作出适当的监控,可见它的外显性特点。同时,对学习策略来说,它对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的意识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它支配和调节着外部操作,因而它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3)变通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是在元认知的参与下直接地和间接地作用于学习活动中,它不受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制约,可以随时根据学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可见其变通性和迁移性的特点。

二.高中物理学习策略

1、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策略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于学生在进行概念的学习时,不仅要通过记忆活动,而且还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学生掌握概念,是直接受他们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概括水平的高低所制约的。一般来说学生进行概念学习有两条途径,一是不经过专门的教学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个人经验而形成概念,通常把这种概念叫做前概念,目前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另外的途径是通过专门的教学过程来掌握概念,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的概念。实际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科学的概念。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如果能了解、掌握并会运用一些物理概念学习的策略,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可以分为习得掌握、记忆保持两个大的阶段,相应地,就有习得掌握的策略和记忆保持的策略两种学习策略。

2、保持物理概念的记忆策略

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是为了使概念在学生的头脑里有长时间的记忆,以达到需要时随时调用的目的。记忆虽然不是物理学习中最主要的智力活动,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掌握了概念以后,留在头脑中的印象还不是很牢固,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可能会出现遗忘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能把自己对新概念的短时记忆转存到长时记忆中,这样才能长时间保持对概念的精确把握和记忆。关于记忆术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论述,原因在于记忆在人的日常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概念的记忆保持也有一些具体的策略。运用中理解记忆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最好的方法。一般来说,学过一个概念后,往往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应用到它,包括学习一些规律,解释一些现象等。在这些过程当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就可以牢固记住概念。下面讨论另外几种有效的记忆保持策略:(1)及时复习的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记忆的元认知策略。

3、学习物理规律的策略

前面介绍了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其实,规律的学习和概念的学习有很多的共同点。如,在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中,具体的识别感知策略就同样可适用于物理规律的学习。因此,在有些学习心理学书中,常常把这两者合为一类学习。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毕竟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其学习策略也应该有一些区别,尤其是认知策略方面。下面在介绍物理规律的学习策略时,如果有与概念学习策略相似的地方,只作简要阐述,而规律学习策略较独特的地方作详细的讨论。物理规律包括了物理学知识中的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反映的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4、学习物理实验的策略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观察现象、教师演示和动手实验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而这正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是有明确说明的。但从实际来看,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不重视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便是那些有实验课的学校,对实验的作用也重视不够。一般是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只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实验,或者让学生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对其它的比如学生从实验中能学到哪些东西等不管不问,学生也是草草应付实验,实验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下很少有实验学习策略的使用。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知识,并从实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学生学会一些实验的学习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深知物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误的学习策略则相反,所以笔者致力于正确的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研究。文中论述了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的相关内容,主要从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学习和物理实验学习几个方面论述了阐述了高中物理学习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沈建民.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浅探[J].教育科学研究,2002,5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6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教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是构建整个物理体系的基石,是物理学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物理概念抽象而复杂,学生很容易混淆,理不清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1984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提出了概念图,概念图是根据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育技术.概念图能够很好地展示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展示概念的由来,揭示概念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思维品质,促进知识的迁移,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概念图作为帮助学生认知知识的工具,在国外中小学已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念图教学逐渐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流行起来.概念图具有强大的“导学”作用,有利于“诱思”的达成,将概念图教学运用于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促成物理科学思维的提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2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诱思探究”为理论,依托“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促学,以导达思,学思结合”.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诱思为方法,以学生体验为主线,使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思维力、学习能力,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展性、创造性学力.

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秉承“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思想,建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双线并行;学案导学,双向反馈的操作程序.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1)导学:自学指导,基础自查;(2)导疑:创境激趣质疑猜想(3)导思:诱导思维,自主尝试;(4)导议:组织讨论,交流合作;(5)导练:点拨释疑,迁移运用;(6)导图:归纳提升构建网络;(7)导评:归纳提升,分层练习.

3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概念图教学的应用

本文就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中利用概念图教学的一些尝试做一些探讨.

3.1开启思维,自学指导――概念图导学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然建立以前的学习上,只有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可以将知识得到有效的迁移.因此,在学习新内容之间,因先将旧概念和新概念用概念图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完成导学概念图.利用概念图的导学作用,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向,为有意义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物理3-1教材第一章静电场中的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构建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让学生课前通过概念图自主导学本节内容.本概念图利用上节课电场强度中定义概念的物理方法以及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将电势能以及电势的概念构建在学生先前形成的认知结构上,有利于概念的内化.

[tp4Gw76.tiF,Bp#]

3.2诱导思维,质疑探究――概念图导思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利用概念图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质疑猜想和探究的欲望.概念图展示整个探究的思路和探究过程,诱导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把握正方向.例如在进行必修2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教学中可以构建以下概念图.首先,概念图展示曲线运动有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后,此概念图通过实验演示和让学生总结曲线运动的特点为诱思点,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抛砖引玉,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曲线运动的条件.此概念图构建“实验演示――实验分析――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的探究过程,诱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

3.3提升思维,交流合作――概念图导图

物理概念抽象而复杂,学生平时学习中记住的往往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抓不住重点,无法从纷繁的物理概念中找到概念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诱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内在联系,总览全局,通过概括和演绎概念之间的联系,理清各个概念的层级关系,其次,找到各个概念之间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的提升,绘制概念图是学生发挥创造性的过程,能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学生通过制作概念图来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某一专题的具有思维含量的知识结构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由于小组成员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发思维碰撞,经过讨论交流构建概念图,能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使学生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在复习课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零散的、无序的知识得到有效地整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构建概念图可以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物理3-1教材第一章静电场复习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构建如图3所示的概念图,此概念图不仅高度概括了本章2个定律、2个性质及3个应用,而且通过做功揭示了2个性质之间各物理概念的联系,使概念得到了深化.

[tp4Gw78.tiF,Bp#]

3.4展示思维,评价反馈――概念图导评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J・S・布鲁纳曾说:“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如果我们将知识结构比喻成一个生物体,那么,概念就是构成这个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的学习也尤为重要,它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概念的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呢?

一、利用古谚语,赋予生物概念的生活味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传统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概念的灌输及解题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概念都是死记硬背,再在解题中机械套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想要扭转这种局面,让生物概念一改传统的严谨、枯燥,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赋予生物概念“生活味”。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古谚语,它们直观易懂、脍炙人口,又蕴含了很多生物知识。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的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概念;“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讲的是生物学中的变异现象;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的是生物学中的条件反射现象,还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讲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关系等。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利用这些古谚语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生物概念浅显、生活化地表现出来,既增加了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概念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采用设疑法,化解生物概念的复杂度

教育心理学指出:“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的启发剂。”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问题设计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在多数学生看来,生物概念的学习抽象、难懂,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最终达到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的目的。

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生物概念;其二,教师要根据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其三,教师设疑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窄,限制学生的联想,又不能太宽,使学生的想象内容毫无边际,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只有采取灵活、适度且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

三、通过对比法,分清生物概念的差异性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概念,如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等,这些相近或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很容易被混淆,成为学生理解概念的障碍。而学生在学习中,因为一字之差而产生的错误不以为然,认为只错了一个字,不要紧,不加重视,导致对生物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而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澄清概念的模糊认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避免错误认识的产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通过图解法,使得生物概念系统化

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图解法来进行生物概念的表述,不仅能有效地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字信息,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和流程形象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深入地理解,同时有效改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记忆方式,从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究。

教学中,教师也应教给学生绘制概念图标、曲线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让生生之间相互点评、修改。这样不仅让概念的本质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能避免学生因为复杂的文字表述而出现记忆上的遗漏和错误。

除此之外,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物概念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一、对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教师对力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教师对于力学核心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力学核心概念的重要性,一部分教师认为核心概念不重要。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核心概念”的定义是课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概念,认为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都比较模糊,容易混淆。

2.学生对力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学生对于力学核心概念的理解需要细化到各个知识点,研究发现,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率较高,但是由于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解答题目时时错时对,不能将正确率控制在100%。而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情况相对而言较好,其原因可能是在生活中常常会用到,能够时不时地回顾一下。

二、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

1.加强对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视

(1)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力学核心概念的重视程度,树立核心概念教学意识。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物理知识不是零散的,每一个版块的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学概念有助于知识框架的构建,如果用一棵树来比喻高中物理知识,那么树根就是物理力学知识,力学是物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在授课时引入核心概念,有利于学生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构建学习框架,把大量的琐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学生的榜样。首先,树立重视核心概念的意识。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丰富核心概念的内涵并进行延伸。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增强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达到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许多的测试中可看出,学生对于力学的概念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常只停留在表面,教师的教学是一大主要原因。当课堂上提到新的概念时,教师通常说“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很重要,大家要记住,大家先来一起读两遍”,然后要求学生记住概念,再通过题海战术进行训练,这并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如通过制作概念图,自己绘制概念知识框架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章节知识有大体的把握。课堂教学时,对于概念的讲解,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重要性。

2.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在设立课堂目标时,教师应该先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每一个知识点细化,进行梳理和总结。如必修一中,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先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三要素;掌握重心的概念;在实验中了解弹力,掌握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判断方法;熟悉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其次,目标确定之后,明确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然后根据重点和难点,以核心概念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教学。

3.引入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掘,寻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将物理知识生活化。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让学生将世界看得更清楚,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做两个简单实验。第一,将纸带夹在书中,然后将纸带提起来,书会跟着纸带一起被提起来,不会掉下去;第二,把书包放在书的上方,然后将书和书包一起放在桌上,快速地把书抽出来,会发现书包也会跟着移动。实验完毕,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个实验中的书没有掉下去,第二个实验中的书包跟着移动了?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摩擦力、惯性等,那么教师就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往下引导:那么究竟是摩擦力还是惯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促进核心概念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研究表明,人在记忆过程中,图形记忆比文字记忆的效果好,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图不仅适用于日常的教学中,还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工具,教师要求学生用概念图的形式表达出核心概念和一级概念、一级概念和下级概念之间的联系,展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核心概念是物理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加强对核心概念的重视,提高学习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

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与概念都是在学习中逐步构建的.概念的有效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物理概念的科学构建,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与关键,也是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与自身体验的基础所在.因此,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网络的梳理与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一、物理概念综述

第一,物理概念的构成.物理概念主要分为前概念以及迷思概念两个组成部分.首先,前概念.就是泛指学生已有的相关物理知识,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方式.也就是在教师讲授知识之前,学生对于相关事物的看法与观念.前概念是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无论学生自身的前概念是否积极、正确,都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所在,学生基于自身的前概念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前概念的重视,将其作为物理概念教学的基础.其次,迷思概念.就是在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学生自身思维模式与概念知识间存在的内在冲突或差异性,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相关知识带来困扰.迷思概念的形成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交流等有关.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利用这些与公认不同的概念,对各种物理问题进行解释.

第二,物理概念的转变.基于物理概念的组成,教师明确了前概念与迷思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其是否正确,都是教师应该正视的问题.在讲解物理知识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自身的前概念以及迷思概念进行系统了解,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方式,不断塑造与更新学生的相关物理概念,进而提高学生对全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整个过程,就是概念转变的过程.在概念转变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为重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转变学生新旧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冲突问题,进而解决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提高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的认知能力.

二、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第一,构建情境.情境构建与创设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物理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同时,因为学生自身前概念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与困惑.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直观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有针对地构建相关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消除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例如,在讲解重力与引力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首先,将学生按照同桌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间隔一臂半的距离彼此相对站立,并进行推动,其中一个学生在推动过程中会明显地感受到另一个学生也对自己产生了力.然后,以组为单位,发放皮筋,让学生同时拉动,学生发现力的产生,并让学生感受谁的力更大一些,学生对此产生一定的猜测,再让学生同时拉动弹簧秤,学生发现弹簧秤的数值一致.最后,适当提出力的相互概念,让学生了解力是无法单独存在的.这样,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转变,更新了学生的相关物理知识.

第二,课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转换抽象的物理知识.同样,在物理概念转变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应用此种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力与重力相对较为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相关概念逐渐升华.在生活中,学生对于引力与重力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因此,学生对于引力与重力的前概念相对较为深刻,不利于相关物理概念的转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方式,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转换与理解.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开展如下实验:首先,通过面积相同的两张纸片以及一张白纸作为主要实验工具;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两种重量不同的物体,那个下降速度更快?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相对较重的物体下降速度较快.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将纸揉成团与报纸在同一高度内同时松手,学生发现纸团先落地,这时学生就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疑问,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然后教师再将另一张纸做成粉笔大小的圆柱体,然后重复实验步骤,学

生发现两者的下降速度相同,此时学生就会充满疑问,自身的前概念就与实验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空气阻力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了解.

第三,教学实践.研究教材知识发现,重力与引力的概念不断深化,涉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概念.这些教学内容与知识相对较为分散,学生无法在特定的章节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无法理解物理知识、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能力,通过对重力、引力相关概念的系统设置,利用纵向课程引导,提高学生对其深入认知,进而构建科学的概念转换教学模式.其一,针对重力以及引力教学课程的纵向构建与设计.在讲重力与引力物理知识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安排、科学的统筹,分层教学、深化衔接,提高学生对重力与引力概念的认知与了解.例如,在开展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重力与引力教学重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自身的前概念内容,有针对地设计相关问题:重力、万有引力以及向心力的基本概念与内在关系是什么?其二,在开展课程设计与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概念转换思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对学生迷思概念的认知与了解,利用合作学习模式、物理探究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自身的概念冲突,深化学生的概念理解.在设计与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加强学生的前概念认知冲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迷思概念.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地球上的不同位置上,物理的重力有没有变化等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学生的迷思概念.其三,引入全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自身的概念冲突解决能力,逐步树立全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在讲重力知识时,教师可以对重力与地球吸引力的内在关系、存在的区别以及重力大小、重力方向以及重心的概念等相关知识与概念进行引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问题,合理地安排n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概念转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各种物理概念的认知与理解.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图会考复习应用

一、目前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知识点较繁杂,知识面广,概念较多,但会考的复习时间较紧,加上生物是非中考科目,所以生物学科向来是学生眼中的“副科”,学生不愿意在生物学科上花上更多的精力,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只是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凌乱容易混乱,知识结构欠缺,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为解决以上问题,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我利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进行初二生物会考复习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概念图在中考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1.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2.概念图的实践过程。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8个小组,每组6个人左右,选定其中的一位为组长。

(2)在教师引入主题后,给足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教师巡视给予每组指导。

(3)在组长的指导下,每个组员进行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思维初步构建概念图,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进行思维和记忆的过程。

(4)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每组的概念图进行指导修正,并集全班力量在黑板绘制概念图。

例如,在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个专题的内容,我先引入说明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对于每个物种来说,通过生殖和发育生命才能不断延续和发展,然后让学生讨论所知道的生物生殖和发育情况。然后给予10分钟自行阅读书本,并写出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关键字眼,再用连线和有关文字联系几个关键字的内在关系。

3.使用概念图的优点。

(1)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比较,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初中生物知识面广、知识点杂的特点,这样处理后能将生物知识高度浓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章节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点,通过比较归纳讨论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后期进行自我复习的时候能够从全局上把握学过的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寻找概念间的关系,将知识进行自我内化,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修正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3)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概念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概念图”真正成为“学习地图”。同时,当置身于一个新问题情境时,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对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进行较系统的分析与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或关键环节,利用存储在头脑中与核心问题相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判断和解决,而且利用概念图可以进行类比记忆和对比记忆等。且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概念图”而言,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不同,其制作的“概念图”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增加思维难度,只提示某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建构概念图,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4)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和个性化学习。

多种形式的“概念图”设计使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概念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带着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心态,完成属于自己的“概念图”,产生了成就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生物学习兴趣。

三、关于“概念图”的思考

1.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画概念图。

概念图只是一种手段,在概念学习、实验理论学习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更愉悦、更有效地学习。

2.在实施概念图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显然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远远高于学生,能够高屋建瓴地给予学生构建概念图的总体思路。因此,构建概念图的步骤中有一部分可以由教师完成,即由教师提出某个复习领域中的主要概念,然后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确立概念之间纵横向联系,补充与概念相关的科学事实。

3.“概念图”不仅是关于思维的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其蕴含在工具中的思想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使其应用的领域成为无限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在了解“概念图”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坚持绘制属于自己的“概念图”,直到熟练为止。对于同一个主题可以多次制作“概念图”,挖掘对主题的理解,提升思维水平。同时经常吸收别人的经验,提高绘制“概念图”的水平。除了生物学习外,其他学科的学习、各种生活事务也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做一个学习计划、做一次会议记录、做读书笔记等,能真切体会到它的高效性,很多学生使用后觉得在各个方面都可以使用。

4.“概念图”倡导与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