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投资理财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26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1

信托计划是指信托公司向各个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特定的投资方向。信托计划的投资对象很广,不仅包括上市交易的证券,也包括未上市的公司的股权,新股的申购,证券投资基金,还包括一些贷款项目和公益事业收益权项目等。

信托的投资者也叫委托人,委托人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约定信托的期限、费用和受益人等条款。信托计划到期后,信托公司将投资收益扣除信托公司应得的报酬或费用后,全部交由信托计划规定的受益人支配。

与很多其他的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委托人可以与信托公司约定本身以外的另一方为受益人。信托计划也有一定的投资门槛,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银行信托理财

银行信托理财是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的资产管理服务。投资者购买银行的信托理财产品,银行将汇聚的资金交由信托公司进行投资。由于很多信托计划的资金门槛动辄百万,这样高的门槛让投资者望而生畏,银行推出的信托理财产品将分散的资金聚集在一起在投资信托计划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保险理财

其实保险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理财产品的一种,但是有一种“保险理财”产品不同与一般的保险产品,因为它既具有一般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又具有投资增值的功能。

保险公司将投保者缴纳的保费分到两个不同账户中:保单责任准备金账户和投资账户,前者主要负责实现保单的保障功能,后者用来投资,实现保单收益。

这样,投资者发生保单约定的保险事故时,可获得保险赔付金额加上投资收益;如果保险到期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则投保人获得保费全额退还加上投资收益。

基金公司专户理财

基金公司专户理财是指基金公司为单一投资者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或者为特定的多个投资者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具有较高的资金门槛,投资者委托的初始资产一般不能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投资者在基金公司可以拥有专门的投资账户,资金交由具备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托管。基金公司根据客户的意愿决定投资的方向,并根据自身的研究和判断选择进行投资。基金公司定期收取资产管理费,并且可以与客户约定,根据委托资金的管理情况提取适当的业绩报酬。但在一个委托投资期间内,业绩报酬的提取比例不能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

基金公司专户理财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金融衍生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品种。

券商集合理财

券商集合理财,也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一种类似基金的理财产品,实质就是由证券公司管理的一种基金。投资者将资金交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把从投资者集合来的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或者其他投资领域,取得的收益在扣除管理费用之后分配给投资者。

券商集合理财分为限定性投资和非限定性投资两种。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限定投资于国债、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债券基金、上市交易的企业债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以及股票型基金的资产,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百分之二十,并应当遵循分散投资风险的原则。非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的投资范围由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像基金一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可以让投资者申购和赎回,也叫做参与和退出,参与和退出需要缴纳参与费和退出费;券商集合理财也像基金一样定期分红。与基金不同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更高:一般基金的最低投资额是1000元,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的最低投资额是5万元,而非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的最低投资额是10万元。

券商定向理财业务

券商定向理财业务是证监会即将允许推出的一种证券公司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或理财服务,这种服务针对中高端投资者,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类似于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享受这种服务的投资者拥有专门的投资账户,证券公司根据投资者本身的意愿以及自身的研究和判断,将客户的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渠道,所获得收益有投资者支配,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合同条款收取管理费或者分享一部分投资收益。

定向理财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债券及回购、资产支持证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股票、金融衍生品以及证监会允许的其他投资品种。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2

关键词:全面预算优化项目投资计划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效仿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在现实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我国并未全面发挥其效用,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并且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何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无缝衔接,以及如何全面考虑与确定企业资本性支出总盘的合理性,是许多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优化项目投资的具体建议。

一、全面预算体系下项目投资安排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逐步推广。目前,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盲区和误区

国内多数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盲区和误区。一是预算管理仅仅局限于财务预算,普遍认为财务预算编制主要是由财务部门按照单位领导决策层的想法或提出的指标,从上往下分解,层层推进落实下去;二是认为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只要在年初的时候开始就可以,完成之后就可以用来指导整个年度的工作;三是认为财务预算编制主要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只需要了解和知晓,必要时给予财务部门一定的协助就可以了。

(二)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明确指导

近年,国内多数企业只求迅速发展,只注重企业短期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使短期的财务预算指标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预算的执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使得财务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重经营预算、轻财务预算现象还普遍存在

目前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普遍编制生产、销售和费用预算,但一般较少编制资本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等,重经营预算、轻财务预算现象还很普遍。这种偏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编制与控制,一方面,导致企业对整体资源缺乏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整体、系统、战略的思考意识不强,对企业长远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缺乏必要的分析与判断,这必然导致全面预算的职能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

而正是由于以上问题,造成了全面预算体系下年度财务预算与项目投资计划难以衔接的现状:计划部门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确保企业资产出于最优的生产运行状态,努力增加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财务部门从提高企业利润指标、降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出发,努力控制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相关部门均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项目投资计划编制与年度财务预算安排,未统一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造成年度财务预算结果与项目投资计划需求难以衔接,必然造成企业或过度投资,或过于保守,均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来看,只有实现财务预算编制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的有效衔接,才能以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只有企业内部能统一到这一高度,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实现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有效衔接,是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必然要面临且必须予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二、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衔接存在的难点

(一)如何平衡财务预算与项目投资需求

编制年度预算时,财务部门与计划部门各自提出年度财务预算与项目投资需求,两者间应采用何种统一的便于操作的衡量标准进行判断,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达到平衡。

(二)如何确定年度投资总盘

财务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如何根据已掌握的经营数据,以及下一年度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与经营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提出下一年度的投资总盘预控数,而且是否应按照不同的假设条件,提出投资总盘预控数的上限与下限。

(三)如何评价各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计划部门在编制项目投资预算时如何对具体项目投资的必要性进行判断,如何制定适用于评价不同类型投资项目必要性的指标以及具体的计算方法。

三、实现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有效衔接的相关建议

(一)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其目标应该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也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财务预算管理过程必须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必需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的战术和方法。财务预算只有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之上,才会有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二)提升企业各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与执行力

首先,要让领导者从企业治理以及企业管理创新的高度来认识财务预算管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认识程度决定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其次,将有关业务部门的站位都统一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摒弃各自为政、自说自话的观念,齐心协力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三)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研究制定年度财务预算与投资项目计划安排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覆盖全面完整的工作机制,明确年度财务预算与投资项目计划安排的衔接方式,提出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事项与涉及的具体流程,规范相关的衔接流程与时间节点要求,确定平衡年度财务预算与投资项目计划安排决策机构,该机构必须由企业领导与相关部门组成。

(四)创建测算模型、提出年度投资总盘控制数

财务部门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从企业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后收入增长预测、偿债能力变化等方面,建立年度项目投资计划总盘预控数测算模型。该测算模型必须包含企业年度资产负债测算表、现金流量测算表、收入利润测算表、融资测算表,并结合投资收入比即投资总额占当年收入的比重、资产负债率、净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综合考虑投资规模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并根据年度经营目标确定年度投资总盘预控数。必要时,还可在年度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对有关指标进行微调,相应测算出不同指标下年度投资总盘预控数区间,作为提交决策的依据。通过该模型加强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这里的“入”一方面要从过去自由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性预算。

(五)建立评价体系、进行项目优化筛选

计划部门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项目滚动规划的安排,从项目的技术性、经济性两方面,建立项目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覆盖面要广,即必须涵盖企业所有的内部投资类别,适用于企业所有的内部投资项目;结构要明晰,能够点面结合,从整体和局部的不同角度系统地反映投资的效益。评价体系内设定的指标应含义明确,指标数据可获取且能够准确度量;可操作性强,便于实践应用,评价结果能科学指导投资决策。

技术性评价指标应包含:投资项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投资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在经济合理条件下是否先进、适用等指标。经济性评价指标应包含:投资收益比、单位投资增收收入、固定资产创收能力增长率等指标。同时,引入投资项目星级评价办法,确定投资项目的星级,按照星级优化项目排序,合理安排投资规模,确保重点项目,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用于最急需的项目。

(六)履行决策程序、落实年度预算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

财务部门与计划部门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提出年度投资总盘预控数与投资需求总盘,统一提交相应的决策机构,由该决策机构进行统一平衡,确定年度投资总盘。财务部门根据确定后的投资总盘编制年度财务预算,计划部门根据确定后的投资总盘编制年度项目投资计划,最终实现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

企业通过健全项目投资计划管理与年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并建立项目投资计划与年度财务预算协同一致的工作机制,创建年度投资总盘测算模型与项目评价体系等措施,将有助于企业在全面预算体系下,完成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与项目投资计划安排有效衔接,达成运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3

【关键词】境内保本/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结构性理财计划

一、个人理财业务简介

21世纪初个人理财业务开始在国内兴起,《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此有明确的定义和归类(见图1)。

个人理财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综合理财服务指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事先约定的计划与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分为私人银行业务和理财计划。

理财计划是指在分析研究潜在目标客户群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后者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约定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客户承担本金外风险,依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指商业银行按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支付收益,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

20世纪90年代,理财计划在国际趋于成熟,国内的个人理财业务21世纪初形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包括境内理财产品和代客境外理财计划。

二、东亚银行(中国)业务综述

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现为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2007年3月,东亚银行获批在内地设立外资法人银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内地设56个网点,总部设于上海,共16间分行、39间支行和3个代表处。

该行自2005年4月推出第一只保本型境内理财产品起,共推出了98只保本型境内理财产品、2只非保本型境内理财产品、8只结构性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及13只非结构性代客境外理财计划。产品详见表1~表3(表中C表示本金,p表示收益率,m表示资产组合水平)。

三、东亚银行(中国)理财产品特色小结

1、境内理财产品

(1)保本型理财产品。利率指数挂钩保本产品:挂钩银行同业拆息率,依挂钩资产表现确定投资收益率。若触发事件发生,

提早到期,不准赎回。聚圆宝:挂钩股票或商品期货价格,依挂钩资产表现确定其投资收益率。溢利宝:挂钩基金、商品期货价格或股票,依挂钩资产表现的总平均确定其投资收益率。全额于交收日后3、6、9、12月的第三个营业日赎回。

(2)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运财通:依挂钩股票表现相对于各自的上下限,若超过上限触发事件发生,获得收益提前结束;若超过下限,潜在收益为零;存在风险。如汇通:动态配置挂钩资产;每季动态配置组别资产;设有对人民币的升值保护;存在风险。

2、代客境外理财计划

(1)结构性理财计划。保本英镑/美元高息外币挂钩投资计划:挂钩英镑/美元,票息的计算以现货价为基准,依其触及或低于不同下限,确定不同年收益率。基汇宝:动态配置挂钩资产/组别资产;另设有对人民币的升值保护。发行日起每月12号至到期日前一月的12号,可按资产组合水平减去提前赎回费进行赎回,有全额和最低赎回单位的区别。利财通:全部投资主票据,设有触发事件,根据主票据资产表现,计价到期赎回金额;若符合“可转换”条件,依子票据条款操作。此不赘述。

(2)非结构性理财计划。即基金宝系列投资产品:东亚基金与施罗德基金两大系列。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个人理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s].2005(11).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4

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组织实施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现就加强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范围

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重点投向公益性和基础性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具体包括:

1、水利、农林、能源、交通、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

3、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项目;

4、党政、司法等机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区政府确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二、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

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1、财政部门预算资金;

2、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的资金;

3、区政府统一组织的专项建设项目并以财政部门性资金作为还款担保的借贷资金;

4、各种专项资金(基金);

5、由上级下拨区财政的各类补资金和其他经?批准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

三、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分工

区各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合理分工、协?同管理;减少环节、简化手续;规范程序,提高效益。

1、区发展和改革局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论证、审批及项目的竣工验收;政府投资计划的编制、下达和执行情况等综合管理;指导和协?调政府投资项目制、招投标等工作。

2、区财政局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安排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管理,项目概预(结)算的审批管理,基建财务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3、区建设局和交通局参与政府投资在区域的道路、环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计划编制;牵头做好区域道路、环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论证;参与道路建设、环境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工程结算及竣工决算审核工作;负责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核备案及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施工安全、招标投标、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行政管理。

4、区审计局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的执行情况和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并组织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

5、区监察、规划、国土、环保、农林、水利、卫生、教育、安监、消防、房管等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办法和程序

1、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年度项目储备制度。区发展和改革局根据政府投资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建立《政府投资年度项目储备库》。从《政府投资年度项目储备库》中经?可行性研究论证后的待批备选项目中选取下年度拟安排项目。未经?储备的项目原?则上不列入下年度政府投资计划。

2、拟使用政府资金建设的项目,列入年度计划的主要程序:

(1)?项目单位向区发展和改革局提出项目申请报告;

(2)?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初审;

(3)?对符合初审条件的项目,区发展和改革局向区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出具“政府投资预备项目前期工作通知书”(附“项目申请报告”),并抄?区财政局备案。在接通知后15天内,区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出具本局的预审文件,包括区环保局出具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报告、区国土资源局出具的项目用地初审意见、区规划局出具的规划预审意见报送区发展和改革局;

(4)?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区财政局和项目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论证、评估后,项目纳入《年度项目储备库》,作为政府投资的备选项目;

(6)?在规定时间内,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区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对《储备库》的备选项目进行筛选,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综合平衡,在计划年度前一个季度统筹提出下年度政府投资预安排计划,报区政府审定;

(7)?对经?区政府审定同意实施的项目,区发展和改革局向项目单位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统一纳入下年度政府投资计划。

3、政府投资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本办法规定批准程序,原?则上不得擅自追加或调整,有特殊情况确需追加或调整的,应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五、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概算

1、项目概算应包括项目建设所需的各项费用,原则上与初步设计同时评审和审批。

2、项目概算由区发展和改革局和区财政部门组织审核后审批,其中区建设交通部门参与道路建设、环境建设项目的概算审核。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控制项目总投资和安排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3、项目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的投资估算。若项目概算超过投资估算5%以上、建筑面积超过原?批准建筑面积10%以上、或其它主要指标发生较大变更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重新审批,待重新批准后再进行设计。未经?批准,增加的财政性投资部分,财政部门不予拨付。

六、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

1、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行“阳光工程”操作。项目单位应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2、政府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应当依法实行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禁止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转包和违法分包。

3、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当组织单项工程验收,并报区发展和改革局组织竣工验收。

七、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拨付

1、政府投资计划下达后,区财政局应按年度计划、按项目预算、按合同、按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建设资金。

2、政府投资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政府投资与单位自筹资金拼盘的项目,原?则上资金应同步到位、同步使用。

3、政府投资建设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制度。项目单位凭项目批准文件、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以及单位负责人签署的拨款申请,到区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财政局在经?审核后直接向设计、施工、监理或设备供应、劳务提供等单位支付建设资金。

八、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和检查

1、由区政府按季或不定期地召开由区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建设、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工作例会,沟通、协?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和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重大事项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2、区发展和改革局应加强对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管理,并负责组织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稽查,向区政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3、区财政局应当与区发展和改革局、审计局及时沟通政府投资建设资金拨付情况。

4、区审计局应提前介入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标底复核以及工程造价控制把关工作,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算审计。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5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业投资稳定增长,提高农业投资效益,规范农业投资管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业投资,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及利用外资直接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业投资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农业投资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多渠道筹集农业资金,逐步提高农业投资总体水平;

(二)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投资工作的领导,把农业投资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的计划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会同财政、农业综合、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有关部门,编制农业投资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农业投资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各级计划、财政、农业综合、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土地、科技、审计、统计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业投资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七条金融管理机构对各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投资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农业投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农业投入资金的筹集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以财政投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投资、信贷投资、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农业投资体系。

第十条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投资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市、县(市)、区财政应按下列规定安排经常性农业投入资金;

(一)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基本建设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增长幅度不低于百分之十五;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参照执行;

(二)支援农村生产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额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三)市本级和各区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农业科技的资金,应当不低于科技三项费用的百分之十五;县(市)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农业科技的资金应当不低于本县(市)科技三项费用的百分之三十;

(四)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支援不发达地区专项资金。

如遇特大自然灾害,财政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专项经费。

第十一条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拨付的用于农业投资项目的资金,不计入本级财政经常性农业投入资金。

第十二条上级人民政府或部门安排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专项农业项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

第十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从下列渠道足额筹集农业发展基金:

(一)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

(二)乡镇企业地方税收入实际完成比上年增长部分的百分之六十;

(三)农业特产税收入实际完成比上年增长部分的百分之六十;

(四)向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私营企业征收的地方税额比上年增长部分的百分之五十;

(五)屠宰税实际完成比上年增长部分的百分之五十;

(六)从其他渠道筹道的资金。

第十四条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当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现存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应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用于耕地开垦。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征收的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和闲置费,应当专款用于耕地开发、复垦和整理。

第十五条涉农金融机构应根据农业投资信贷计划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及时足额发放贷款。

第十六条农业项目的承担单位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财政拨付的农业资金和农业信贷资金,应当按规定足额投入自筹资金。

第十七条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劳,应当对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投入资金和劳动积累,不得将承包的土地撂荒。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加农业投资。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引导境内外投资者对本市农业投资。

第二十条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投入的农业资金,应及时足额拨付。当年未到位或者未能拨付的,应当补足或者结转下年使用,但其数额不得超过当年农业资金预算支出的百分之十,并不得抵顶下年度财政经常性农业投入资金。

第三章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财政投入的农业资金以及农业发展基金,可采用无偿、有偿、贷款贴息等使用方式。除科技三项费用外,市、县(市)、区财政投入农业有偿使用的资金,由财政部门负责收回,并入农业发展基金;有偿使用的农业发展基金,由基金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收回,并入该项基金,继续用于农业投入。

有偿使用财政投入的农业资金和农业发展基金的回收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主要用于下列方面:

(一)农田水利设施;

(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三)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农业环境保护;

(四)土地资源开发治理;

(五)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六)农业新品种选育、引进、推广;

(七)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农业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八)疫病及虫害防治;

(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环境的其他投资。

第二十三条引进用于农业的资金,必须用于签约的项目和规定的范围,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禁止将农业投入资金用于非农业建设。禁止挪用、截留、挤占农业投入资金。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安排农业投资计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报告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时,应就农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作出说明。

第二十六条市、县(市)、区农业综合部门负责下列农业投资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一)参与编制农业投资计划;

(二)组织、论证、评估、审批使用农业发展基金的农业投资项目;

(三)监督检查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七条市、县(市)、区计划部门负责下列农业投资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业投资计划;

(二)审批或审查上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

(三)监督检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八条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下列农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编制财政投入农业资金的预算和支出计划;

(二)及时、足额拨付本级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和有关项目的配套资金;

(三)会同有关部门筹集有关农业专项基金和专项资金,对农业专项基金和专项资金实施财务管理;

(四)监督检查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及有关农业专项基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九条市、县(市)、区科技部门负责下列农业科技投资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一)编制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农业部分的计划;

(二)会同农业综合、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部门审批重要农业科技投资项目;

(三)监督检查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农业科技投资的管理使用情况。

第三十条市、县(市)、区土地部门负责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耕地开垦规划和年度计划,审定耕地开垦投资项目,监督检查耕地开垦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第三十一条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部门,应根据本市农业投资计划编制本行业的农业投入资金使用计划,按规定管理、使用农业投入资金和专项基金,监督检查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第三十二条市、县(市)、区审计部门负责对农业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和重要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报告审计结果。

第三十三条市、县(市)、区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统计制度,对农业投入资金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定期如实向同级统计部门和农业综合部门报送农业投资统计资料。

第三十四条涉农金融机构应编制农业投资信贷计划,组织农业信贷资金的投放、管理和回收,监督检查农业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十五条乡(镇)有民政府负责使用、管理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拨付和自筹的农业资金。

第三十六条农业投资项目由单位和个人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评估,择优立项,并逐步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确保农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十七条农业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实行合同制、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农业投资者有权对投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纠正不合理使用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农业投资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管理,提高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接受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组织或个人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编制预算和农业投入资金使用计划,未及时、足额拨付、投放农业资金,影响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未及时、足额上交或代交各项农业专项基金的;

(三)、、失职渎职,造成农业投入资金损失的;

(四)改变农业投入资金使用范围或者挪用、挤占、截留、贪污农业投入资金的。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6

关键词:陕西人口;计划生育;资金供给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1-0022-03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人口问题是和全球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世界性问题,能否妥善处理人口问题依赖于本国施行的体制、机制。由于每个国家的的国情(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使各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不尽相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实施的人口控制与管理政策不同。发达国家将人口的控制与管理称之为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即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家庭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发达国家人口基数较小、增长率低,甚至负增长,因而鼓励多生;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经济底子和社会生产力相对薄弱,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从国情出发实行的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有计划的控制生育率,减缓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才培养,以期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

发达国家鼓励多生,从国家政策上给予多生育家庭以经济补助、奖励等资金投入,其经费主要来自于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助,在资金使用上主要为医疗保健、人口控制与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方面,以期减缓人口减少衰退趋势。其目的在于“利用政策引导与资金保障来改善人口缓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如何更详细地分析资金使用效果方面的研究”(拉普勒,2006)。“欧洲和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退休金、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都与人口衰退有关”(卡尔・豪布,2009)。“应该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加强对适龄生育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对积极响应生育号召的女性提高津贴补助,以扭转人口衰退趋势”(鲍里斯拉夫・鲍里索,2007)。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将计划生育立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人口转变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计划生育资金投入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非财政投入的比重大幅下降”(马力,魏津生等,2006)。“我们需要合理计划资金使用途径;包括建立生育关怀基金;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依法吸收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公益捐赠;争取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和资金、技术援助”(姜春云,2010)。调查发现,基层在计划生育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着投入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及自我创收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在确保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快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完善现有的各种奖励、扶助、救助制度和政策,增强自我创收能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各种惠民政策的衔接”(于学军,2008),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世界发展中国家有着与发达国家相异的人口状况,同我国的人口现状基本相似。人口持续增长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挑战,因为这些国家很难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更多经济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由于农业人口比例较大,他们在农村无法得到足够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会涌入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造成流动人口剧增,给国家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很难预测到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卡尔・豪布,2009)。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变动分析

(一)我国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机制的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人口优势曾经推动了经济社会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但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人才素质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口数量激增却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是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初步建立起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乡统筹、村提留、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和社会抚养费等非财政投入为辅的以“明确各级责任、各级财政共担、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为基本原则的资金供给体制,同时随着在计划生育事业中财政投入的增长,建立起以利益导向为核心的中央、省、市、县(市、区)、乡(镇)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机制。

党和政府相当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从立法和国家财政逐年增加计划生育的专项投入,使计划生育事业在公共事业中所占比重在逐年加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并强调了保障计划生育经费的具体要求。即各级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切实从法规政策上保障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财政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投入和非财政投入两部分,且在不同时期两者所占比例不同,1971-1979年计划生育资金全部为政府财政投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财政投入进入计划生育事业,并很快占据主导地位。但“十五”之后,随着农业税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业税的减免,以及社会抚养费和乡统筹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使计划生育事业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增强。中央财政1973年开始计划生育专项投入,起始规模为1500万元,2008年达到25亿元,35年增长了170倍。地方财政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始于1971年,起始规模为5952万元,2008年达到395亿元,37年增长了664倍。可以看出,30多年的时间里,各级政府对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的计划生育经费增长迅速,而地方财政投入增速更是大大超过了中央政府。政府财政对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的变化,说明计划生育事业对经费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必然相应增大,中央财政投入增长幅度也应随之加大。

(二)陕西省计划生育资金供给分析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人口第一大省,有50个国定贫困县,且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较为落后省份,政府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但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上积极认真,形成了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要求的具有陕西特点的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计划生育经费的保障具体而言分两部分:利益导向政策方面的投入主要由中省财政承担,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主要由市县承担。虽然从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机制,但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尤其市县财政更是紧张,造成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相当困难。为此明确规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规定标准70%的县(市、区),由省上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列入重点管理,并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口计划生育委(局)主任(局长)实行诫勉谈话,3年内不予提拔。2000年结合我国进行的税费改革,将非政府财政投入中的社会抚养费、乡统筹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使得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通过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投入而进一步加强。同时将各级财政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比例和人均增长数额,列入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五年规划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府财政投入。

2001年以来,陕西省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在逐年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不同层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来看,中央政府投拨给陕西省的计划生育资金占投入资金总量的比例从12.13%降到9.26%;省级投入资金量由15.82%降到14.36%;市、县、乡三级政府逐年提高资金投拨量,其所占计划生育资金总量的比例由19.13%、35.82%、17.10%变化到16.41%、45.73%、14.24%,其中县、乡两级投入一直占总量的一多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直接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县、乡两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事权繁重,实际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乡统筹、村提留等造成的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县乡财政压力与年俱增,需要上级政府给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缓和、解决缺口问题。

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以来,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陕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也逐渐明显。陕西30年来少出生人口1200万,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12年节约抚养费用1431亿元,计划生育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投资的88.24倍,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投资的扩大,为建设西部强省积蓄了能量;减少了512万劳动年龄人口,提高了妇女地位,创造了有利于受教育的条件;全省晚婚率达到60.3%,平均家庭规模从“四普”时期的4.07人减少到2008年的3.19人。各样数据都呈现出计划生育带来的利好信息,但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就要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克服更大困难,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来均衡计划生育工作逐年稳步增长的经费支出。

三、陕西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管理体制分析

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投放原则,在陕西财政和非财政财力较为紧张情况下,为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和统筹、提留等措施,保证资金投放比重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在持续递增,另一方面采取明确资金投放方向,强化资金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来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为此,除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1.在资金供给投放结构上,陕西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两个《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分级负担和逐年递增的原则,分别提出了中央、省、地市、县和乡镇的计划生育资金投放比例。但从2001年以来的执行情况看,一是县乡投入比重明显最大,省、地市级财政投入比重偏小,而计划生育工作重心在农村,这就造成县乡政府计划生育资金缺口很大;二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在计划生育资金多元化的投入中,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占绝大比重,特别是在农村,企业捐助和社会筹资到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陕西各市县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较为悬殊,对较为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困难。

2.在资金供给投放使用上,一是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和扶持力度,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二是抓好生殖健康类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资金投放,保证农村节育技术免费服务、适当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和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法定优惠措施;三是建设计划生育服务站、配置好服务设备、加快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和其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效率;四是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计划生育宣传和教育、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固定和流动人口教育管理、乡村计划生育专干经费和其他依法行政类的计划生育事业等费用投入。就陕西2001年到2008年的计划生育资金投放使用发展变化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四大类经费支出都在稳步增长,特别是2005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实施以后增长较快,年均支出增长率17.93%。第二,四大类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由于项目的目标、重点不同而不同,其中计划生家庭奖励类增长最快,为63.92%,以后依次是服务体系建设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8.96%,生殖健康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5.62%,依法行政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2.52%,它既体现了国家计划生育资金投放体制机制转型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也说明了我省计划生育资金投放使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第三,从资金投放结果看,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类各项的年均增长幅度占据首位,发挥了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推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生殖健康检查支出虽增长较低,避孕药具支出增长最低,虽能体现以日常服务为主的原则,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质量的提高;在服务体系建设类中,信息化建设支出增长最快,但服务站建设增长慢,用于乡、村计划生育专干培训教育经费最少,却反映出最基层的资金缺口增大。在依法行政类支出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支出最大,反映出今后最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3.在计划生育资金管理上,随着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施行,2002年我省的人口计划生育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计划生育经费管理体制基本上按照分级财政的模式实行,各市县虽有差别,但总体上主要采用由计划生育部门确定项目,财政部门下达经费,由计划生育部门管理使用,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支出结构。为强化计划生育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陕西省及时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财务工作要点》(陕人口办发(2007)28号),详细规定了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五条措施,不断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和财政厅每年对市、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我省的人口计划生育资金财务管理日益规范化。然而,调研中发现,虽然各地近年来逐年加大了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但增加部分多用于人员开支,许多地方现有经费投入的7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而真正用于公共服务的经费十分有限。由于资金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管理成本普遍偏高,使原本较为困难的县乡计划生育工作在经费上捉襟见肘。

四、陕西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投入逐年加大,计划生育事业看似已步入正轨,对各项政策的学习、落实也都基本到位,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形成了具有陕西特点的资金供给体制。但经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资金供给体制亟需完善。

(一)“一刀切”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必须与之相适应,我省在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政策上实行强制手段的行政干预方式和办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对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投放和工作开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不可能长远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从根本上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需要。

(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部分地区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上缺口很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不同,各地人均投入存在差异。榆林市等陕北地区受益于经济开发和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大的双重作用,人均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增速最高、最快,而咸阳、安康等关中地区人口密集,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工商业经济相对落后,人均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上存在着很大缺口,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势必冲击着陕西人口发展目标。

(三)基层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很难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需要

从财政投入上看,县(区)乡基层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财政压力,特别在财政很困难的关中和陕南部分市县,造成资金缺口更大。一方面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因政府行政命令、问责干预等造成基层干部会私下采取一些节流、挪用和摊派等违法手段来保障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会使计划生育工作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大中省和地市的财政投入随经济增长而同步增加。

(四)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各级政府财政在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管理结构上,不够科学合理,市县一级将资金主要用于组织机构的设备配置和基本建设上,而县乡一级则主要将资金投放在队伍建设、服务设施和人员工资等,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和生殖健康及技术服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多数计划生育专干工资拖欠问题突出,服务站形同虚设,直接影响计划生育工作成效。

(五)基层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普及率较低,给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结构不够科学,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政策优惠、补助奖励等方面重此轻彼。在县乡一级调查时,好多群众甚至乡村干部对技术服务风险、手术损失补偿、独生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优惠、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医疗、养老福利待遇津贴等优惠政策知之很少,对计划生育工作有很大抵触情绪。

五、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投放与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对策,确保党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

1.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使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增长水平。各级政府财政要要通过充分论证,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差异和资金缺口大小等,确定把计划生育资金拨付纳入每年度的财政投入资金预算,继续提高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投入的资金总量,在目前情况下,要把资金供给是否到位列入本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各级政府人口计划生育资金投入的事权边界和分担比例,明确领导责任,确保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县乡一级计划生育资金投放到位。

2.不断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资金供给和管理使用机制。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启迪智力、提高效率、推动工作”的原则,构建以社会公众信息网、政府电子政务网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数据库为主的信息化“两网一库”为依托,以市级自动化办公平台为“龙头”,以县级综合信息平台为“中枢”,以乡村wiS(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为“终端”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划生育资金使用的财务监管、审计和监督,实行计划生育资金预算单列,县乡一级乡财县管,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计划生育资金截留、挪用和不按规定拨付等违规行为。

3.实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生育资金投放拨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加大计划生育宣传经费投入,通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生殖健康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三为主”(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和经常性工作为主)、“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与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等方式,树立“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型生育观;同时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计划生育活动。二是重视对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阵地的作用,真正实现“三个确保、一个提高”。

4.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三方面资金投入。一是信息化投入,重点要建立起全省计划生育信息网络;二是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培训的资金投入,要通过经常不间断的政策、计划生育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出成效;三是要关心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困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借鉴其他体制改革可行之法为己用。借鉴实施美国的“教育券”制度,保障每个流动人口享有合法权益的机会。教育券是政府把原来直接投入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单位成本折算以后,以面额固定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学生(或家庭),学生凭教育券自由选择政府所认可的学校(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教育券可以冲抵全部或部分学费,学校凭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门兑换教育经费,用于支付办学经费。我们可以建立“计划生育券”,记录养育子女数,家庭情况、计划生育政策的履行情况以及享受到的奖励,并在各地可以依据此券和相关政策在相应部门继续享受应得的奖励优惠措施。

六、结论

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包括强大的经济支持,良好的政策导向,设计合理而又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项目,优质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不断完善的利益导向机制。在陕西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计划生育工作现在已获得的收益和现行资金供给体制的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完善资金供给体制,使人口压力变成人口资源,保障计划生育工作长久、稳定的为陕西发展提供活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口计生系统财务工作座谈会,2009-12-07.

[2]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7-08-14.

[3]陕西人口计生委财务处.

[4]访谈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冯月菊[Z].2009-11-04.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因素;问题;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简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内涵

1.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系统性管理活动,是企业为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建立的经营管理体系,具体是指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需要经过系统的策划和严格的执行。

2.企业投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是针对企业的各项投资进行的管理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投资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投资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达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的投资管理是针对特定业务而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之间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与企业投资管理的根本目的相同,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都是针对企业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便获取更大的收益;企业的投资管理本身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针对投资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财务管理是宏观性的管理活动,目标是企业的整个财务运作活动,而投资管理则是具体性的管理活动,本身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环节,目标更加具体;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较长,企业投资活动只是针对投资活动而进行的。

二、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需遵循的原则

(一)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因素

1.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投资管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人员是投资决策的提出者和制定者,企业具体的投资活动都是经过财务人员的分析论证后才确定执行的,因此财务人员的视角引导着企业投资的方向,方向一旦出现问题,再好的风险管理技术也无法与市场相抗衡,必然导致投资的损失。

2.企业具体的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是针对具体的投资活动展开的,投资决策本身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及市场需要的投资决策在具体执行时面临的风险较小,投资管理活动也容易展开,相反超出企业自身能力及与市场大势相悖的投资决策会使企业的投资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投资管理业必然存在绝大的困难。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能力、市场条件、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等因素,经过严格的论证后才能最终确定。

3.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市场风险;另一类是企业本身导致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引起的投资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具有系统性,市场的变动会引起类似项目的全局性损失,通常难以避免。操作风险则是投资管理活动在具体实施时,由于财务人员的失误造成的风险,这一类风险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消除。财务风险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财力不足引起的风险。投资活动本身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而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另一部分是企业的融资。留存收益部分会导致企业投资的财务风险,但是筹资获得的资金却存在财务风险,一旦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慎必然会使投资活动面临巨大风险。

4.企业的融资模式与融资规模

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另一部分来源于市场融资。在自身留存收益有限的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市场融资。企业的市场融资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投资资金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投资策略还要考虑投资金的融资模式。如果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内部留存收益或股权投资,那么可以进行风险稍高的投资,因为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那么投资资金需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债务性融资,那么企业应该选择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项目。

此外,企业的融资规模能够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大,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随之提高,投资决策在制定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收益率等因素并随之发生改变。

5.宏观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

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直接影响投资本身面临的系统风险,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收益率,是决定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能够影响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然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投资决策并进行适当的投资管理。

资本市场的市场情况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与资本市场都存在联系,资本市场的状况与条件也会影响企业投资活动。

(二)企业投资管理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应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而投资管理活动也要以企业管理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超出自身水平的投资管理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引发投资风险。

第二,投资管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是运用资金的行为。明确投资管理目标有利于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任何投资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第三,企业进行投资管理活动,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程序,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有组织、有计划、按照程序进行。按照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投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有利于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四,进行投资管理活动还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和投资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到科学有效,合法合规。

三、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规划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便于投资管理的进行。但是,很多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投资决策往往根据客观形势做出,如某一地区有了合适的投资项目就进行投资,或者政府在某些区域有了发展政策,在没有进行论证规划的前提下,为避免失去机会就仓促做出了决定,为将来投资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在以后出现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后,又会因为缺少投资资金而放弃投资。

(二)缺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技术

企业的投资面临诸多风险,尤其在我国当期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客观环境下,投资的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企业的投资活动要获取正常的投资收益,必须控制风险。企业进行风险的控制需要健全风险管理技术。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不高,面对风险不能采取措施加以规避,缺少有效分散风险的技术。有的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投资存在的风险存在错误估计,往往低估存在的风险。

(三)缺乏后续监督

企业的投资活动本身是一个过程,完善的投资管理包括前期规划、中期风险控制和后续的审计监督等。部分企业在投资管理活动中缺少完整的管理程序,有的企业非常重视前期的投资规划,也进行了风险控制,但是对于后续的审计监督没有按照程序进行,致使投资没有按照既定的收益方向发展,使得前期的论证规划及风险控制失去了意义。

四、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改善企业的投资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必然要求。企业效益提高不能只靠经营管理来实现,更要靠投资管理来实现。投资是经营管理以外的重要获利方式,只有充分利用投资的作用,才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改善投资管理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先决条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既定规模的效益提高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效益提高基础上规模的扩大。企业投资活动为企业规模的扩大提供资金支持,是规模扩大的先决条件。

第三,改善投资管理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将资金投资于既定的领域,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避开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才能提高收益率,高效率地使用资金。

(二)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

1.投资前期进行科学的规划

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按照程序对投资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前期收益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将投资项目的客观要求与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看是否适合进行投资。

2.投资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风险

投资的管理应该采用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策略,同时企业应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准确估计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避免出现低估风险、盲目乐观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起监督小组,对投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由相关部门兼任。

3.做好投资后续工作

一方面在投资后期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分析投资管理活动的成果与失误并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奖惩,做好投资活动的总结,为将来投资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4.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

财务管理人员在投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具体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应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投资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为投资管理活动储备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07).

[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审计,2008(09).

[3]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9(69).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8

第一条为了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的决策机制,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6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市财政预算资金和按规定使用的其他政府性资金投资的项目。

第三条政府投资可分别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项目:

(一)城市公共安全设施;

(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设施;

(三)市本级政权基础设施;

(四)民政、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广电等社会事业和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林业、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

(五)其他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库制度。储备项目包括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专项规划提出的,申请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的项目。

未进入项目储备库的,原则上不得列入政府年度投资计划。

第五条政府投资项目严格实行“五制”,即项目法人(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总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含50万元,下同),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等必须依法实行招标;50万元以下的,也必须依照规定履行相关程序。

第六条市发改部门作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履行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平衡、项目审批、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综合验收、协调监督等管理职能。

经委、建设、交通、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务、科技、教育、文体、农业、卫生、安监、人防、林业等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财政、审计、监察及其他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项目审批管理

第七条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审批制。市发改部门在国家、省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负责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其它项目使用政府投资200万元以上的,由市发改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采用直接投资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其他项目使用政府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应当编制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含概算)。上述额度以下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与可研报告可以一并审批。

对政府重点工程,市发改部门应提高审批效率,科学简化审批程序,以适应国家有关政策、融资、建设时限等要求。

第八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项目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在申报项目建议书批复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市环保部门确认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市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意见、银行贷款意向及按照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等。

第十条项目建议书由项目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发改部门审批。市发改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对于批准的项目,由市发改部门向申报单位出具批准文件;对于不予批准的项目,应当书面通知申报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项目单位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在向市发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时,需附市环保部门确认的环境评估报告、市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含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条件)、市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银行贷款承诺及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二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严格实行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项目单位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发改部门后,由市发改部门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咨询中介评估机构应实行竞争择优选定。

咨询中介机构在项目单位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个工作日内出具评估意见,发改部门应当在收到咨询中介评估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三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项目单位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依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范围,并应列明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建设内容、工程概算、建设标准、用地规模、主要材料和设备选择等。

初步设计概算应当包括项目建设所需的一切费用,包括项目前期费、工程施工费、监理费、必要的管理费、必要的设备购置费、必要的征地费、必要的拆迁补偿费及不可预见费等。项目概算及建设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的投资估算和建设规模。初步设计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的10%以上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重新报批。

市发改部门接到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初步设计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四条采用投资补助、贴息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五条市政府及市发改部门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律纳入项目储备库。市发改部门应当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对项目储备库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评估、修正和调整,不断优化项目结构,提高项目质量。

第三章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市发改部门、财政部门根据下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计划、项目储备情况等,在每年10月底前组织各部门编制下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年度项目投资计划的申报需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项目单位向市发改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及资金计划建议数;

(二)市发改部门与财政部门对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及资金建议数进行审核、综合平衡,并征求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意见后,将项目及资金控制数反馈给项目申请单位;

(三)项目单位根据反馈的项目及资金控制数对原申请数进行调整,向市发改和财政部门报送正式项目及资金申请计划;

(四)市发改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修改的项目及资金申请进行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后,正式下达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同时抄送审计部门作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依据。

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和本市建设实际,需临时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应经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

第十七条申请纳入年度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经纳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按规定批准;

(三)项目管理单位已经选定或者项目法人已经组建;

(四)除政府投资外的其他投资已经基本落实;

(五)采用投资补助、贴息方式的,其资金申请报告已批准。

第十八条市财政部门在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下达后,对经依法招标的项目,按照资金计划及工程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对有单位自筹和融资资金的项目,承诺筹措资金的单位必须按照项目进度同比例拨付到位,否则,市财政部门应停止拨款。工程款支付累计额达到工程造价的90%时停止拨付资金,以财政部门审核的竣工财务决算为依据,待工程竣工后结算。

贴息资金按照“先付后贴”和基准利率贴付的原则,由项目单位凭银行的贷款和利息结算证明,向市财政部门申请拨付。

投资补助类项目在工程完工后,由市财政部门按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拨付。

第十九条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非人为因素等原因超出预算确需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程序报批。超预算10%以上的,由发改部门会同财政和其他有关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超预算10%以内的,由市发改和财政部门审批。

调整期间,市财政部门停止拨付进度款。

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投资的,市财政部门不予拨付增加的工程款。

第二十条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管理。项目法人或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与建设资金管理相适应的财务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财会人员,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项目建设管理

第二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招标建设。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本级政府投资占总投资50%以上的,按有关规定逐步实行代建制,即由政府或其授权机构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有关行政部门对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

尚未实行代建制管理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要按照“建设、监管、使用”分离的原则加强管理。

第二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在完成各专项验收、工程质量验收和备案后,报市发改部门或其委托的项目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政府投资项目应严格执行统计、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按月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月报;做好建设资料的建档、保管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项目档案。

第二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单位应督促项目法人(业主)在30日内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报市财政部门审核,并以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作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基本依据。

纳入审计部门年度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经审计部门实施竣工决算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价款的最终决算和验收手续。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市发改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组织稽察特派员按照有关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稽查,并向市政府报告。对稽察中发现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调查处理建议。

第二十五条市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预算、拨付使用等财务活动实施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合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审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参与投资项目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部门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本级政府、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

纳入年度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基本完工后,及时向审计部门报送工程决算的有关资料,由审计部门安排审计。未经政府审计部门竣工决算审计,不得办理工程价款的最终结算和验收手续。

第二十七条监察部门负责监察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责履行情况,依法查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二十八条项目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名称和责任人姓名应当在政府投资项目的施工现场和建成后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显著位置公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单位和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纠正,并依法追究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建设的;

(二)违规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

(三)违规拨付财政性建设资金的;

(四)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擅自改资金用途或者管理不严造成工程资金严重浪费和损失的;

(五)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的。

第三十条咨询评估和招标机构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咨询评估、招标时弄虚作假或者评估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3年内市发改部门不得聘请其从事政府投资项目的咨询评估和招标工作;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项目法人或项目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投资规模的;

(二)未依法组织招投标的;

(三)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建设资金的;

(四)未经竣工决算审核或审计办理最终结算和验收手续的;

(五)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9

2013年9月末,银监会批准国内11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同时进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到目前为止,第一批规模约100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发行完毕,涉及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浦发、招商、兴业以及渤海银行10家银行,每家银行的发行规模在5?10亿元,期限在1?3年。

青骓投资华北区总监郁晶对《新财经》记者表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标产品的压力,未来可能会涉及标准化产品,但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由于透明度低,采用资产池方式无法令每款产品及其对应资产价值变化得到清晰反映,蕴含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而银行在其中又承担着隐性担保的责任,使风险集中在银行一端。就像某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所言:“利率市场冲击之下,银行自身难保,如何保障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银行资管初露端倪

根据第一批试点的情况,在100亿元银行资管产品的资产配置中,有40%投向债券资产,25%投向直接融资工具,其他配置到货币市场工具和同业存款等方向。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银行的资金实力非常强大,但现在刚刚开始还非常保守,大行的策略集中在固定收益的产品,小行的策略目前还看不出来。

此次银行资管产品试点肩负着打破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局面,因此银行策略趋于保守,这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多配置于稳健资产,而且对投资者还设置了较高门槛。

例如,首款上市的工行“2013年第1期多享优势系列理财产品”明确要求客户金融净资产须达到600万元,认购起点为10万元;交行发行的产品认购起点设定为10万元,但对客户金融资产不做规定;兴业和浦发各为5万元。相对来说,大行的策略也是更加保守。

由于试点的融资企业相对信用资质较好,主要以国企为主,信用等级在2a、2a+以上,因而在风险较低的同时,收益率也不会很高。

在手续费方面,各家银行规定的费率不太相同,收费大约在1.1%?0.65%,这比公募债券基金1.1%?1.3%的费率略低。但是,普通的公募债券基金没有浮动管理费,而银行的资管类产品要收业绩提成。

银行资管产品中有一项重大的变化,就是过去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信托计划、券商、保险资管计划等基础资产”不见了,代以“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2013年11月初,专供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开始在中债登的综合业务平台上正式报价交易。

开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此次试点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将“非标”资产直接转变为标准资产,代替了传统的信托计划和券商资管计划。

这里的“非标”资产即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意为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银监会8号文中明确限制了银行理财计划中投资“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定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或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而放开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后,银行理财计划投资“非标”资产将突破这一限制。

例如,交通银行发行的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一期产品明确设定了投资比例,其中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投资比例高达79.19%;兴业银行设定的两款理财管理计划在资产配置上集中于标准化债券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中一款33%投资于债券,67%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而另一款对应的投资比例则为6%和94%。

搅乱一池春水

银行资管产品的入市让已经迅速贬值的银行通道类业务面临着进一步萎缩,这对信托行业是否会产生影响?对此,有信托业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这块业务本身利润很薄,不是信托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另外很多信托公司和银行关系密切,是银行的子公司的关系,因此影响也不会太大。反而从长期看,银行进入资管领域有利于提高信托公司的发展质量,这是正面的影响。

中国建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涂俊认为:“银行进入大资管有利于改善原来信息披露不足、风险管理相对比较弱的现象,对银行理财的长期发展是好事。”

银行资管产品担负着一项重任,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真正把风险传递给投资者,同时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让资产管理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

让投资者承担风险的前提就是风险可以计量、隔离及分散,只有理财产品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才能让投资者接受。

以往,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于非标准产品,只得借助信托公司、券商或基金子公司通道。通道使银行无法将单笔理财产品区分,只能将所有理财产品的资产放在银行的一个资产池内运作,每笔投资收益无法计算,也无法就每笔理财产品投资向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所以在实践中,银行形成了给客户一个固定的收益率,盈亏都算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售模式,造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一种类似存款的产品,风险越来越积聚在银行一端。

现在通过运用直接融资工具,银行可以像债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一样,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受益凭证”,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融资企业。银行可以真正做到每笔项目的盈亏由客户承担,银行只收取手续费。资产管理计划涉及的资产就可以出表,业务从理财产品时的负债业务变成了中间业务。

但是目标与实践之间仍然有距离,在第一批试点的银行资管产品中,多款产品仍然仿照传统银行理财产品,设置了预期收益率。如以交通银行发行的“交通银行人民币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一期”为例,iFinD数据显示,该产品募集规模上限1亿元,委托期达1年,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7%。此外,平安银行的“平安财富—金橙月月盈”理财管理计划01期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产品信息中被注明为5.2%。

定投投资理财计划篇10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界定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现象,有些银行甚至以个人理财业务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有鉴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办法和指引秉着“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规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代居民个人进行境外理财的活动给予了规范。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比较清晰的规范依据和保障。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和分类。根据《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个人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前者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后者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风险与收益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的方式承担。而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二)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严格限定。在《办法》出台之前,关于是否允许商业银行提供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很多人担心商业银行会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把它作为一种高息揽储和规模扩张的工具,变相突破国家利率管制,进行不公平竞争。《办法》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承认,但为防止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变相高息揽储,《办法》明确规定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利益;商业银行使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此外,银监会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

(三)综合理财服务的准入起点。为保证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综合分析所销售的投资产品可能对客户产生的影响,确定不同投资产品或理财计划的销售起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人民币应在5万元以上,外币应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其他理财计划和投资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应不低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并依据潜在客户群的风险认识和承受能力确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财业务准入的门槛,这将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资者退出该市场,而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将会成为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力军。由此,个人理财产品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多重风险,而其中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把法律风险单独列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我国《办法》和《指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内容之一。如《办法》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如下的法律风险:

1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办法》和《指引》分别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时必须履行相应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义务,否则将可能会遭到客户的索赔请求并受到银监会的处罚。如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揭示相关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按照要求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如个人理财顾问服务中风险提示应设计客户确认栏和签字栏,由客户抄录确认栏的语句进而签名;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的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2宣传和销售中的法律风险。我国对商业银行宣传和销售理财计划或产品的活动提出了一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予以遵守,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如商业银行不得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计划或产品,也不得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单独当作理财计划销售或者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理财业务人员和一般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应有明确的界限;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特别是与衍生交易相关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不得主动向无相关交易经验或经评估不宜购买该产品的客户推介或销售。

3证据保留的法律风险。《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未保存有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的,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出现诉讼情形,商业银行应当承担举证的责任来证明自身理财计划或产品销售的正确性。因此,商业银行应妥善保存完备的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记录,为以后可能产生的诉讼提供全面有力的证据。此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或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客户授权委托书和其他必须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关合同和各类授权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够齐全。

4金融分业格局下的法律风险。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混业经营已显现出认可的趋向,但实际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商业银行不得开展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往往也只能将客户的资金投向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融资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财产品无一不和资本市场相连,随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获得比较优势,必然会积极为客户的资金寻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这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现行分业格局下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5代客境外理财违反投资所在地法律法规的风险。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居民个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户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这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境外理财业务时不仅应该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及行业规定,而且还必须知晓且严格依照投资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来开展投资活动,否则将会面临违反投资所在地规范的法律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新业务,其法律风险的产生必然会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认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有规定虽然出台的比较及时,但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将涌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明确。且仅就我国目前的规定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仍处于法律规制的空白状态。例如我国现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委托关系,但这种界定十分牵强,模糊和回避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属于信托范畴的实质,这种法律界定和现实业务运作的冲突必将难免法律风险的发生。再有,我国虽然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认可,但商业银行一旦破产,在破产清算中个人理财产品将处于何种清偿顺序,《办法》和《指引》都没有予以提及。另外,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获得资格的情况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实际中复杂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一般也都会涉及该类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备“理财”的内涵,因为它也承担类似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导致的情形是个人理财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现监管法规上的“交集”,商业银行对在判断适用何种法规及相应程序上存在困难。

(二)金融分业体制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的整体趋势。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繁荣是以其本国金融混业的现实背景作为支撑的。由于西方国家放宽金融管制、实行混业经营,他们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推出的理财产品可谓花样繁多,无论是证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还是保险业务、基金业务,只要客户有需求,银行统统可以代为,可以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现了个人理财业务投资领域多元化和服务全能化,体现出“理财”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原则,这种分业经营的格局使金融机构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和效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许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理财品种无法开办,最终导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受到制约和束缚。

(三)银行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可以说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兴起较晚,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其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尚没有得到系统完善的建立。例如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操作依据等不够完备、存在疏漏,有些甚至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和矛盾;银行法律部门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风险化解上,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被忽视;银行高层领导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给予重视;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低下,为了稳住客户,有些业务人员往往明知道应该办理哪些法律手续,却为了行客户“方便”而使银行承担法律手续不健全的危险等等。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我们认为可以从其外部法制环境和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法制环境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的定位问题,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注重对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基础上重视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调整,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面对商业银行竞相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的现实发展趋势,我国应加紧立法,扫清“灰色区域”,进而构建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更是无从谈起。

1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和制度,尤其是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并且,针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还要不断完善业务规章、健全操作程序。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银行内部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首先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结合国家法律的调整对已有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进行必要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