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十篇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十篇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46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1

如何让这大量的书籍、报刊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学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那么,这些书籍,就应该发挥真正的效用。但事实上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并没有开展正常的长期的借阅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作为保障。即使有一些制度和阅览措施,那也只是应对策略而已,从根本上没有建立起师生长期借阅的机制。当然,学生借阅图书,在农村中小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校没有可供学生阅览图书的场所。学生个人借书就更是落不到实处,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只是由科任教师代办或兼职,致使图书借阅就如同虚设,工作无法展开。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借阅制度,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但由于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加之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借阅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从根本上没有解决课外阅读问题。就如有的学校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三至四个班阅览图书,由于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只有在教室里阅读。班干部先从学校图书室领取图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阅览后,再收交图书室,图书管理人员要一一清点,查缺登记。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只是让图书管理人员和班干部忙个不已乐乎。效用却是微乎其微。有的学校就根本没有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的图书只是常年立于书架上,使得尘蒙书卷。

那么,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正常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在这近两年的图书管理借阅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措施。供参阅借鉴。

一、明确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突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不无裨益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是,目前,有的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不明确,主要是因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认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必会分散精力,对文化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势利思想和个人名利思想在作怪,只图升学率,没有把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发展个人能力真正重视起来。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试想,如果一所大学里没有开放的图书馆,那么这所大学的学生其能力和水平将是怎样一种状况。

二、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及图书借阅制度。使图书借阅工作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学校的图书管理及借阅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等等。建制专门图书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借阅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三、建立集体借阅和个人借阅相结合的机制

(1)集体借阅。具体地说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借阅。班主任牵头,班干部负责,每班以班级学生数为准,每人一册(也可两册),发给学生,由学生本人填写借阅图书登记册,一式二份,一份由班主任留存,以便归还时查缺补漏。一份交图书室存档。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图书借阅具有可操作性,书册真正地能够拿到读者手中;一是让学生真正地有书可读,将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你想,一个60人的班级,60册或120册图书,互换阅读,每个人就拥有60或120册图书可读,学生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周末、节假日在图书中“游玩”,何乐而不为呢!

(2)师生个人借阅。教师借阅实行登记签名制度。学生个人借书实行借书卡抵押制度。有些热衷于阅读的学生往往要阅读系列性的图书,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可以采用借书卡抵押的方式,每次只借一册,先还再借。

四、建立班级“图书角”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2

[论文关键词】开架借阅;图书馆;道德 

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允许学生进入书库自由挑选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书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博览群书、触类旁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使图书馆在传递信息、开发信息、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中得以充分发挥。然而,在开架借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乱架、失窃、损坏图书的现象,不熟悉的读者,不知所措,逗留时间长、耗费时间多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开架借阅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在图书馆开架借阅中的道德培养和教育。这项工作的实施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有力补充,也是图书管理、图书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对大学生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 

道德培养和管理制度是约束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图书馆除要制定完整的藏书借阅规则外,还要对藏书丢失、人为破坏污损图书、借阅过期、盗窃图书等赔偿或处罚制度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在每年新生开学时,发放图书管理宣传册,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图书借阅的幻灯录像,在图书馆醒目位置悬挂图书管理条例,在借阅证背面印制借阅须知等,通过利用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2从人本出发进行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2.1定期向大学生开展文明借阅图书的讲座 

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求知欲旺盛,课外阅读量大,尤其喜欢阅读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图书馆可以聘请有文学专长或实际工作经验的管理员,以组织讲座的形式定期向学生开展有关名著欣赏、好书导读、学校图书资料布局、大学生借阅图书应注意事项等的宣传教育的讨论。 

2.2图书管理人员现场指导示范教育 

在借阅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情况,对大学生进行现场借阅指导。看到学生一般的乱架、倒架、错架行为,在尊重读者个性的前提下,应态度委婉,语言和气,使他们改正不拘小节的借阅习惯;对于极个别盗窃和故意污损、毁坏图书的学生要严肃认真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各种不道德借阅行为的发生。有的大学生爱护图书的觉悟很高,想主动帮助整理图书,却不会使用书立、书夹等工具,管理人员要耐心示范讲解,并对读者的爱书行为进行表扬肯定。“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管理人员只有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关心读者,礼貌待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去影响学生,规范学生,才能对大学生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2.3借助文字材料宣传教育 

在图书馆入口处及每个书架的两侧贴上“图书阅毕请放回原处——我的家有我来爱护”的醒目字样,并设立公开栏,表扬遵守馆规、爱护图书的好人好事,借此形成以文明借阅为荣的良好风气。 

2.4典型事例教育 

对典型事例进行重点的借阅道德教育。针对极个别大学生在借阅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会起到很好的影响作用;也可以对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法对策,进一步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我校图书馆实行开架管理后,本着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只在出口处设有检测仪。个别师生为了逃避过期罚款,把过期书从入口处私自拿进放到书架上。为此,在“图书已还,还是漏还”这个问题上学生一直存在着争议。过期罚款是促进图书流通的有效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若发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管理员要态度诚恳郑重地对学生解释说明不可以私自上架的原因,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积极加大借阅期限的宣传力度。 

3环境育人 

图书馆整体环境要保持整洁卫生,书刊摆放有条不紊,书架、地面、窗户干净明亮,并对地面、墙体等进行适当绿化。环境能够影响人,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大量实践表明,整洁环境、绿色文化能够稳定读者的情绪,舒缓读者的紧张心理和精神压力,带给读者好的心境,避免大学生由于情绪原因在借阅中出现无谓的争执、喧哗等,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强化。 

4背景音乐辅助教育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借阅制度动态管理

图书馆建立借阅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促进文献的流通和利用,保障读者借阅权,方便内部管理。读者自获得借阅证之日起,便获得了文献资源的使用权;图书馆便有义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应当设置障碍或加以限制。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等级借阅制度,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直受到质疑和非议。不否认这样的借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但也存在着不合理性。

1、现有借阅制度的不合理性剖析

本人所在的某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借阅制度经过了三次修订,在三次的修订中,读者借阅权限设置如表1:

表1

从上表看,虽然某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在读者的借阅册数和期限上都有所增加,也逐渐取消了部分读者等级,也延长了借阅期限,但在总体上仍然是沿袭了以往的借阅权制度模式。这种借阅制度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违背了图书馆平等服务的思想

高校图书馆现行的等级借阅制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读者的等级性。读者的等级性,指对读者的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读者享受不同的待遇。这种差别不但侵犯了读者的平等借阅权,而且还人为地设置了借阅障碍。二是同级借阅的平均性。同级借阅的平均性,是指同等级的读者享有相同的借阅权限,表面上看来是“人人平等”了,但忽视了读者的需求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读者的借阅证常年闲置不用,而有些读者的借阅需求又得不到充分满足。

1.2有碍于图书馆开展的读者个性化服务

读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爱好以及承担不同任务的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既是多级别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应该针对其需求分别予以满足。而等级划分的做法,违背了科学区分服务的原则,不利于个性化服务。

1.3忽略了文献自身的本质和特征

馆藏文献在内容上有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之分;在形式上有不同装帧和文种之分;在使用方式上,有流通、阅览、参考、保存之分。不同类型的文献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也有不同的年代和时效性,应当予以区别对待。而读者需求的多样多变性决定了图书馆馆藏也应该是多级别、多层次的动态结构。而对所有藏书设置相同的借阅册数和期限,无疑是有欠缺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是有限资源的浪费。

2、构建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

2.1动态化借阅制度的优势

动态化的借阅制度管理模式,是把读者特征和文献特征等因素结合起来全盘考虑,定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设置读者借阅权的依据。与旧的制度相比,新的借阅制度在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及开展个上,有明显的优势。

2.1.1便于图书馆动态地了解读者借阅需求,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要求图书馆定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图书馆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更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

2.1.2利于图书馆强化“平等服务”和开展“个性化服务”,激励读者使用文献

由于动态化借阅制度对所有的读者,无论身份、职称、职务,初始赋予权限始终相同,且不人为划分等级,利于图书馆的“平等服务”;对一般读者与核心读者进行科学划分,更好地展开个性化服务。

2.1.3为图书馆评价馆藏结构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文献限期限短的文献往往是读者最需要的,动态化借阅制度对于核心书刊的分析,有利于核心馆藏结构的定位,从而为建立一个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体系提供必备的信息,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访工作,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用,更好地优化馆藏结构。

2.2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的构建

动态化借阅制度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借阅册数和借阅期限设置的灵活性上,读者的借阅权限不再按身份区分,需求量大的读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权限。高校读者的借阅行为有其特殊性,新的借阅权限设置的“合适度”很难把握。从单个个体来看,高校读者借阅文献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较大,波动性强。部分读者借阅需求低,可能是暂时的,有原因的,如学习工作的阶段性,兴趣差异,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总体上看,读者的借阅需求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如:学生在等级考试、执政考试之前对某一方面书籍的需求量会突然增大,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性和针对性。以某高校图书馆2011年1到12月的流通量为例(见图1):

图1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某高校的流通量随着教学周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月借阅量达到高峰,放假时达到低谷。因此,图书馆可以考虑在对前一学期读者的使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借阅时间的规律性改变读者的借阅权限,借阅期限和借阅频次,确保权限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2.1读者弹性借阅册数的设置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4

一、如何做好书库管理工作

1.馆藏布局以读者为本

在公共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借阅做下准备,可以防止读者还书时出现乱放的现象。因此,馆藏的布局对读者快速借阅文献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可以在公共图书馆中设立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条文,对读者借阅提出相对应的规章制度。第二在图书馆每层外部挂设图书馆内部规格以及图书类别和每层书架都要分门别类清楚展示。第三可以为每一本书都编辑书号,帮助读者方便快捷的查阅,张贴素质标语,规范读者的行为。第四设置书桌摆放读者借阅归还时不能归架的书籍,避免图书乱放的现象。第五在公共图书馆大厅内部摆放几台计算机,方便读者在找不到相关文献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索引技术快速找到图书,节省读者的时间。

2.设置新书专架和热门图书书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的实效性越来越重要。在书库管理的过程中,读者借阅文献资料时对于新书和热门图书往往在寻找的时候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设立新书和热门图书的图书专架。新书专架可以为读者提供最新出版的新书,可以引领读者尽快的掌握相关文献资料的最新情况。热门图书可以摆放针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和时尚潮流相关的书籍,把网络上得到响较高的图书列置其中,不断的更新重新排列,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同时又可以使得图书得以集中摆放,便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

3.对特殊规格图书的管理

在图书馆中,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书类型,类型的不同也导致了图书的大小不同,就使得图书乱架的根本原因,这就对图书摆放带来了难题。在公共图书馆中,大型的画册超出了书架的范围,厚度比较薄的书籍也不方便摆放,读者查阅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在书库的管理工作中,要对这些形状特殊的书籍统一管理,摆放在相同类别的主架旁边,方便借阅、摆放整齐美观还有利于保护书籍。

4.加强读者沟通以保证书刊质量

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及时的向相关部门提出订书需求,保证图书馆中书籍的质量,对书架的布局要定期加以调整,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要进行市场考察,对读者阅读需求小的书籍进行处理,不断增加符合社会需要的文献,定期对图书进行修订保护工作,保证文献的质量,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5.为读者开展图书预约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中往往存在以下现象,由于我国图书馆经费不够或者书籍数目不够就影响了读者的借阅,不能够同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市场上的新书和热门图书的数量更是少,因此,增加图书的利用率迫在眉睫。公共图书馆可以设置图书预约设备,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书籍进行预约,根据预约时间不同可以有效安排书籍的借阅,工作人员要做好图书电子管理系统,及时的更改图书借阅信息,通知下一位读者尽快借阅。这样可以节约图书馆的经费,节约读者的时间,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方便。

6.创造良好的借阅环境

良好的环境可以对读者的综合素质起到一定的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考虑到读者的具体需求,为读者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也可以增大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增加读者借阅量。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理解读者,对待读者要用关怀的态度,为读者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尽量减少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缩小工作压力,有效的改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最终提高图书馆综合管理工作质量。

二、公共图书馆书库管理中人的管理

1.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一流服务

在图书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管理工作者应当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要时刻考虑读者的需求,不断的进行社会考察,不断的了解读者的真实想法,做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要保证拥有良好的职责素养,要根据读者的具体需求提供具体的服务。

2.加强馆员业务素质,做一个多面手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具有很大的服务性。文献资料的学术性以及信息性比较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知识,以便更加快速的回复读者在遇到困难时的咨询工作。因此,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图书馆的培训,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加强锻炼,争取在短时间内掌握技巧,熟悉为读者服务的方式方法,要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要求图书馆管理员要学会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要学会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读者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优质的服务。不断的增进自身勇于探索和创新意识,善于发挥积极服务意识。

3.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公共图书馆的书库工作是一项脑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负责大量的劳动工作,入库新书在搬运整理过程中就需要考验工作人员的体力,拥有健康的身体,才可以胜任图书管理工作。

4.完善书库管理制度

图书馆中采取的借阅模式是开架借阅,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的发挥的作用减小了,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做好整理架位等工作。在图书馆中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得管理人员做好明确分工,调动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图书馆管理制度。在书库管理中,要实行监督体质,督促管理人员及时把图书归置整齐,使得图书馆架位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护,做好图书馆书库管理工作,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 开架借阅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89-02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传递文献信息、开发智力资源与进行社会教育。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其《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位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约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它是20世纪图书馆学最有价值的成就之一,对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阮冈纳赞在阐述第三、第四定律时,非常推崇图书馆的开架管理,认为这是实现第三、第四定律的主要途径。

我校图书馆实行的是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架管理方式。允许学生自由进入书库查阅文献资料,从而使图书资料被充分地利用。学生与藏书零距离接触,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学生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增加了图书馆的亲和力,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1 中学图书馆实施开架借阅的重要性

开架借阅是向读者全面揭示馆藏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当今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服务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藏、借、阅合一的开放管理模式,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具体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图书馆实施开架借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实现学生与馆藏资源的零距离接触

开架借阅作为一种全新的借阅方式,从本质上转变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文化态度,体现了图书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开架借阅让学生直接面对图书,与图书零距离接触,使学生能够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让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开架阅读提高了学生借阅的频度,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连一些滞借书也能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和图书流通率,更加方便了学生借阅图书。

1.2 加大学生选择图书的空间,节约借阅时间

在学生和图书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开架借阅省去了许多繁琐的借书手续,缩短了借阅图书的过程,提高了借书的效率,最大限度节省了学生借阅的时间,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到馆的兴趣。

1.3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实现开架借阅图书之后,工作人员免去了为学生找寻文献来回奔波之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他们的无效劳动,将他们的精力更有效地投入到读者服务的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价值。

2 中学图书馆实施开架借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架借阅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但开架借阅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中学图书馆在实施开架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1 图书、期刊乱架、错架

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中学生,他们对中学图书馆业务工作不了解甚至陌生,不了解图书、期刊分类和排架规律。特别是刚到中学的学生,一到图书馆什么都觉得新鲜,对工作人员又不熟悉,不敢问,将拙出的图书、期刊随意乱放;图书、期刊架两旁有阅览桌,个别学生图方便,将书不放到阅览桌上,人站在哪儿,就往哪儿放:有的学生把图书、期刊归架时找不到图书原来的位置,致使图书、期刊不能回到原处。

此外,中学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有限,就造成了图书的复本量不多,而读者借书册数又有一定的规定,一些同学出于垄断心理,为了让自己喜欢而本次又无法借出的书不被别人借出,耍些小伎俩,如将书有意放错或私藏在角落等,无形中影响了图书的正常借阅。

2.2 图书破损、撕页现象时有发生

开架借阅,使图书的流通量增大,书籍被频繁地上下架,自然磨损率也随之上升,如折叠、卷曲、粘连、撕脱、分类号或条形码磨损等。特别是那些计算机类、英语类、艺术类图书及畅销小说等,几乎每本都有破损,都要做些修补才能投入流通,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近年来出版业火爆,书市热闹,各种出版社、印刷厂纷纷兴起,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书籍装帧质量差,书脊仅用一层胶来黏结,新书往往只经过两三次学生的借阅,就开胶、开裂、掉页。

2.3 故意损毁及偷盗图书

个别学生缺乏爱书意识,责任心不强,选书时随意地乱翻、乱插、乱扔,更有甚者将喜欢的文字或图片撕下来,让书“开天窗”。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出于占有心理,法律意识不强,素质不高,为了个人长期利用或因借书超量,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期刊整本偷走或撕下偷走。如有的学生爱好某本书刊就想方设法将其偷走;爱好某刊中的插画,就偷偷撕下带走。特别是期刊被换被窃后严重破坏了期刊的完整性、系统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

3 解决中学图书馆开架借阅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学校图书馆调整管理思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开架管理的水平:

3.1 加强开架借阅的宣传教育工作

每年新生入学,在办理借书证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入馆前的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馆藏资源利用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对本馆规章制度、藏书结构特点等的讲解,使学生读者群形成文明借阅的良好风气。对违规偷书者,以批评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架借阅中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针对中学的实际,每个班可以挑选1-2名学习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强,又乐于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传授他们一定的图书管理、图书分类知识,要求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到班里进行宣传。

3.2 指导学生规范使用代书板

作为开架借阅中最大难题,“乱架”现象一直成为图书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使用“代书板”,既方便工作人员管理,又能避免图书错位给找书带来的困难。因此在开架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耐心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代书板”,培养学生自觉地规范使用“代书板”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开架管理中的乱架现象。同时在架位上预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供学生存放随意翻看而又无意借阅的图书,有效地克服了图书的错架、乱架难题。

3.3 合理布局排架,方便学生查阅

合理布局排架,方便学生查阅。图书、期刊架上要设置明显的架位标识,标明本架所藏书刊的类别和内容,以便学生入室后即可对每类图书、期刊及所在位置一目了然,无需过多咨询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的书刊,既省时,又能有效地减少错架、乱架现象发生;在学生高峰期时,适当控制阅览人数,可防止阅览室内太过拥挤和嘈杂,从而保护良好的阅读环境;禁止学生逗留架内阅览以减少乱架现象,也使个别学生窃书无机可乘;工作人员要加强巡视与清理书架,细心观察,及时纠正学生乱架行为,并热情提供咨询服务;经常检查图书,发现问题及时修补。不让破损图书出阅览室,延长图书的使用时间。

3.4 改善阅览环境

首先,整洁的阅览环境能使读者心情愉悦,工作人员应每天坚持做好室内卫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读书环境。同时,工作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做学生的朋友。其次,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个人的文化素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服务,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文明热情的读书环境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结语

图书开架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图书馆规程的运行,对整个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决不可小觑。图书馆系一所学校的文化窗口,承载着知识传播的使命。规范图书开架管理制度,使整个图书借阅流程井然有序,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优雅、高效而又人性化的读书环境。

参考文献:

[1]孙红云,浅谈中学图书馆开架借阅与管理[J],科技与生活,2010(5)

[2]李晓丽,论图书馆开架借阅[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1)

[3]赵雨田,浅谈图书馆开架借阅中的管理工作[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2)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6

一、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中小学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的视野来认识,定位于课程资源,这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地位认识的一次突破。在一般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的机构”,而课程资源的观点则突破了这种认识,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新课程架构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身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自主构建者和开发者。正是在此意义上,图书馆也由原先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机构,成为整个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图书馆还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是校内其他课程资源再生和扩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可以说,如果没有图书馆的参与,新课程体系就残缺不全。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图书馆由过去的间接教育作用上升为直接教育作用。如何才能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目前我们面对的难题,它给图书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图书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契机。

二、图书管理要确立为学生、为教学提供最好服务的理念

图书管理要健全内部各种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好《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管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小学图书馆规程》,要分别制定图书室、阅览室《图书管理借阅规则》、《阅览室的阅读管理》、《图书室的违章管理》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从图书的征订、收件、登记、编号、分类、制卡、装订、上架到借阅,都要有章可依,有条不紊。有了这些规章制度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会使得图书借阅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图书管理要简化借阅手续,提高借阅率。以前学校采用的借书方法是封闭式借书,即学生把代码抄好,从借书窗口递给图书管理员,找好所需的图书再给学生,这种借书方式既费时间,又费人力,学生也不知书的内容如何。因而探索如何提高借阅率,才能真正发挥图书的作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借书方式,把封闭式借书改为开放式借书,学生可以进入图书室内查找自己喜爱的图书。我校由于学校的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开放一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午休时间又增开一次借书、阅读时间。这样,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凭借书证借书、阅读的需求;对教师的借书,只要提前写出借阅哪方面的书,或写一张条子,管理员就负责准备好教师所需的图书,节省了教师查找图书的时间。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引进图书管理系统,安装软件并请师傅培训,指导编好了新购置的5000册图书,余下的二万多册旧书,经过图书管理员、计算机老师的加班加点,一个月后全部编目入库。我校图书室正式使用条码扫描向全体师生借阅图书。每天的借书、还书人数由原来约八十人次增长约五百人次,现在全校师生每天都能借阅图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极积的推动了学生读新书、读好书的热烈氛围,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图书管理要致力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60-01

一、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组织体系中的一个单位,也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一个据点,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高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建设好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培养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更好的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造就富有中国特色的有科学、有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型的有用人才,都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一)馆藏量少、质量不高、结构混乱

馆藏量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的重要参数,是考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的硬指标。由于办学模式、办学方向、办学历史以及购书经费等局限,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藏书量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学科范围较窄、馆藏结构也不合理、藏书质量也比较低。

(二)购书经费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将教学、科研放在首要位置,多数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大多停留在建设初期一定量的图书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投入和规划,缺乏对图书馆服务和馆藏发展的长远眼光,每年的购书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及读者阅读需求的要求。

(三)工作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高校迅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也很难适应大量的读者需求和繁重的业务工作,造成许多高校开放时间短,乱架无人整理的局面。此外,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受过图书馆学系统的培训,缺乏分类、编目知识,大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的开展。

(四)服务层次不高

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对于读者的服务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最低层次,要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都比较欠缺的。

三、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一)创新理念的改变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弥补以前的缺陷和漏洞,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效率,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必然趋势。管理创新事在必行,因循守旧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优化流通借阅环境在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仍然是图书馆的一个热点。因此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不仅有利于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提高,而且在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以及优化育人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1.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即以人为中心。1)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决定读者的地位。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而为社会服务就是通过为人服务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服务展开的。因此读者在与图书馆信息传递交往的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多年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同仁的共识,这也说明了读者在图书借阅服务中至高无上的地位。2)以读者为本的服务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应考虑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处处突出读者、便利于读者、倾向于读者。包括图书的检索,应注意界面的友好、途径的多样,文献借阅过程中服务的态度、方式方法,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友好、灵活等等。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流通管理中,主要是对馆员、图书、读者的管理。管理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行为。1)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建立在知人、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的基础上,主动关心和了解她们工作、生活上的难处,充分肯定她们的工作成绩和价值,让她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从而自觉将自己置于主人翁的位置,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2)科学规范书库。书库管理的科学化直接影响到借阅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对书库的管理要求做到以下有三点:对读者归还图书要求当天上架,并准确按中图法四级类目分类上架。工作人员应实时清理书架乱架图书,做到最低乱架率;除了类目准确外,还应做到图书摆放整齐划一,大小开本分开放置,相同的书尽可能放在一处,破旧、散页图书清理送修补;另外还应注意书架架面卫生和地面卫生,勤打扫,保持干净。3)对读者的人性化管理。流通读者的管理包括借阅制度的制订、系统中读者库的管理以及借阅过程中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这一系列活动中应更注重人性化。在制订借阅制度时,尽量避免繁琐的手续,能粗的则粗,该细的仍要细。

3.以避免矛盾冲突作法优化流通借阅环境在流通借阅服务中,馆员与读者之间常因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如馆藏资源不足、文献陈旧、借阅权限、借阅期限以及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引起的矛盾冲突。

(1)提高馆员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和业务技能。馆员应具备较好的。素养,能面对繁重的工作而保持冷静、随和的心境。能以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去感染读者、教育读者。他们更应具备熟练的业务和相关知识技能,从而得到读者的钦佩和认可,树立起馆员文明形象。

(2)准确把握读者心里、注重与读者沟通。作为与读者接触密切的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善于把握各类读者的借阅心理,研究借阅动机和行为,掌握读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及心理特征,采取支持、满足、引导、启发或控制、劝阻等不同方式,真诚、热情地对待读者,使流通环境中人际关系在理解、尊重、和谐的良好轨道上发展。

(3)馆员对规章制度的灵活把握。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读者在借阅时有一个正常的工作秩序。但无形中限制了读者的个性需求。生搬硬套规章制度,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在读者不理解的情况下,不能用规章制度拒读者于“千里之外”,而应耐心解释,灵活处理。对于个别读者的特殊文献需求,在不损害其他读者利益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予以满足。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正在面临着时代要求的新一轮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正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管理创新工作确实存在很多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调整心态,方法得当,相信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工作肯定会取得骄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小鹰.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型及分析《甘肃科技纵横》2009.6

[2]郜丽红.基于创新文化的图书馆创新机制分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一体化服务 开架借阅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6-0037-05

技术发展与理念提升促使图书馆功能由以文献收藏为主逐渐转变为文献保存、传播和利用并举,使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即从基于传统空间结构的功能划分单一模式转变为集藏书、外借、阅览、咨询、自习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开架服务与管理模式。这种转变对图书馆的建筑空间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统一空间、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的建筑模式成为各高校新馆的普遍建筑特点。此种格局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可排列书架藏书,也可安排桌椅阅览,可根据功能需要不断调整。在这种全新建筑空间中实践一体化开架的新服务模式也已成为潮流。但新服务模式在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图书馆界对一体化开架的服务模式评价也有不同声音。本文从技术、理念、模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服务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对技术和服务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发挥新服务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

1 一体化开架模式是新技术和新理念在图书馆的体现

简单来说,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就是图书馆“藏、借、阅、咨”等多项服务的功能整合与空间统一,有学者将图书馆辅自助服务,如复印、扫描、打印等也纳入其中。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大学图书馆主动适应社会科技发展,将计算机、网络传输、即时通讯等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大学图书馆自身管理理念更新和进步的结果。

1.1 技术导致需求变化和服务改进

首先,数字资源与移动设备的结合带来了新的服务需求。据2009年美国应用研究教学中心(eCaR)关于本科生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发现,超过一半(51.2%)的受访者拥有可以上网的移动设备,11.8%的受访者计划在一年内购买[1]。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手持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便捷利用也改变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例如,随着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24小时开放,读者对图书馆提供随时借阅服务的需求也日益突出;电子资源服务的不断创新,如关联文献、索引文献等相关文献的直接链接服务也对图书馆借阅服务提出挑战。一体化服务的开架模式正是对上述需求和挑战的积极应对。

其次,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支撑了开架服务。一体化开架的服务模式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管理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管理系统不仅包括对图书的现代化、流程化管理,还包括阅览区内分布的为读者提供书目、数据库查询和自助借还等服务的终端设备。安全保障系统则包括门禁和监测仪等设备,维护着馆藏文献的安全,是开展一体化开架服务的技术保障。

1.2 理念促使需求导向和服务为上

以读者为中心理念的发展必然促使图书馆服务更加注重读者需求,开架阅览、入库借阅等一整套开放式借阅管理应运而生。这种开放式服务改变了以往分散型服务的格局,满足了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新颖性、广泛性和获取图书便捷性的需求。

知识和信息以数字资源形式通过网络获取的事实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甚至影响着他们对图书馆的重新定义。一体化开架的服务模式仅是图书馆围绕读者需求,主动寻求变化,拓展服务功能以求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读者学习和工作需要的一个方面。“多数学术图书馆提供的资源远超以往,但实体馆藏的数量却在减少。图书馆大多获取在线资源并削减了纸本刊,并将利用率低的文献转移他处或进行合作存储,以便为学生或团队合作腾出空间;另一方面,图书馆扩展其虚拟空间并减少办公用房,以供藏书或供学生使用。‘作为场所’的图书馆对于学生科研人员和教工仍然重要。许多图书馆还增设了写作辅导和多媒体中心。”[2]

2 现有一体化开架模式的利弊分析

现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借着新馆建设的契机,在新服务理念的影响下,对传统的借阅分离服务模式进行变革,开展借阅一体的开架服务。新服务的实践给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

2.1 一体化开架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的确带来多项变化。服务空间超出了图书馆范围,服务时间超出了图书馆开放限制,服务手段超出了面对面的现场服务,服务内容更是全流程全方位。叶艳鸣等人将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归纳出10个特征,即空间格局通透化、多种信息资源一体化、信息资源保障共享化、阅览室功能书库化、书库功能阅览室化、布局形式超市化、读者权益平等化、信息服务一站化、环境氛围人性化和开放时间全天化,并认为“打破封闭、隔离的传统小开间格局,减少读者学习、借阅和管理的层次与中间环节,构建起‘藏、借、阅、咨’一体化的集成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正是图书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

对于一体化服务的开架模式是否带来了更高的图书利用率,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新服务模式的开展确实使文献利用情况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山大学图书馆、厦门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还研究发现,自从实现开架借阅以来,读者的图书借还量在逐年增加,“2007年22557册,2008年270876册,2009年346271册”[4]。

2.2 一体化开架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图书乱架、错架问题

在开架借阅的环境中,读者可以自由选书、取书,由于有些读者对图书的分类和排架方法不了解,因此不能正确将图书放回原位。出现图书错乱架现象不可避免,如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及时纠错,使部分图书变成“死书”,读者再难以找到这些图书。另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开馆后不久,就有读者反映不少同学将图书长期放入馆内存包柜或其他角落不归架也不借出的现象,使得其他读者始终无法阅览或外借这些图书,造成馆藏书目记录中有记录可借,而实际架上却无书的结果。

2.2.2 图书污损和丢失问题

在一体化的新馆环境中,所有借阅空间统一出口,读者携带书包经门禁入馆后可以不受限制地将所取图书带到各处空间。在较大的馆内空间中,馆员很难对散落各处的读者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读者在阅览图书时有乱写、撕页等不良行为,甚至将食品饮料洒落在图书上,造成不少图书污损不堪。同时在开放的环境中,有读者通过破坏图书磁条等办法,以达到将书窃为己有的目的,造成图书丢失。

2.2.3 自助借还系统的错借漏还等问题

在开架借阅环境中,自助借还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延长借还书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由于系统细节设计不周、读者使用不当等问题造成较多的错借漏还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常见问题反馈中,在自助借还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错借漏还的问题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程序设定,在读者完成借还书操作后,若没有主动点击退出按钮,则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才能退出系统。因此导致后一位读者借的书进入到前位读者账户内,造成图书错借。在读者还书时,由于机器没能成功识别图书,在读者认为图书已还时,系统并没有完成还书操作,从而造成图书漏还。在读者应用自助借还系统的过程中除了经常发生错借漏还现象外,还有系统无法识别图书数量、无法识别过厚或过薄图书、无法验证借阅证件是否本人使用等问题。

2.2.4 占座问题

开架模式为读者提供了功能丰富的一体化学习空间,吸引了大批学生到馆学习,在有限的馆内空间,学生数量的增多导致了占座问题的凸显,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学者认为这一问题影响了真正阅览人员对图书馆藏的利用[5]。

2.2.5 藏书空间不足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庄雷认为借阅一体理念下的馆舍设计轻视了“藏”的功能,致使建造成本和日后的管理成本上升,而有效库容量却明显下降。如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学校的图书馆由于“整个建筑并没有留下足够量的密集型存储图书的空间,致使刚启用不久就面临库房饱和的局面”[6]。

综上,在大空间格局中提供开架借阅,确实给管理和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能否定一体化开架模式带来的服务便利和产生的积极影响。只有通过技术改进、服务提升和理念创新克服这些管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开架模式的服务优势。

3 一体化开架模式的发展完善

3.1 国外图书馆一体化开架服务模式的发展

关于开架借阅制度,在早期,国外图书馆界存在的过分强调图书馆藏书保管职能的传统观念阻碍了开架制的推广,对开架制问题的争议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1879年美国一些图书馆开始实行开架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架制在更多的国家普及。

国外图书馆藏借阅模式也历经多次变革,由最初的古老式藏阅合一的“开架阅览”到十九世纪后的藏借阅分离,直到二战以后,又开始采用“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行开架借阅,促使原有相互分离的“藏、借、阅”三大空间重新整合,基本书库大大压缩或取消。

二战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化与同时期国外大学教育方式变化紧密相关。“首先,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更多采用讨论式或辅导式教学,促使学生必须自己到图书馆寻找参考文献。这样,馆内常用参考书的使用率极高,因此,把这部分书移入阅览室内实行开架阅览的要求越发迫切。其次,更加重视教师的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为了科研,师生们越来越多地进入书库查阅资料。”[7]这两方面原因渐渐促成了藏、借、阅空间的重新合并。

在这种一体化开架服务模式中,国外大学图书馆在管理方式上强调设立分馆和专用藏书馆。国外大学图书馆大多由主图书馆和多个专业分馆组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要求获得更全面、数量更多的参考资料,而再庞大的主图书馆也难以满足如此多的、来自不同专业的需求。因而,专业分馆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青睐。其次是专用藏书馆的发展。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人们把一定时间内最不常用的书从图书馆转送到专用的书库。它们除了完成书库的作用外,还起到同图书馆系统内各馆之间中转站的作用,调节书的存放。”[7]这样,可在一定程度扩大阅览室在图书馆中比重,满足读者需求。

美国大学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的实践中,也并不是将全部图书开架,而是对不同性质的文献载体应用不同处理方法,如对于珍品、善本等特藏图书采取闭架措施等,以利于对图书的保护。此外“开架制度的应用,同本馆的藏书体系、外借制度、阅览制度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8]。实行开架制度之后,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图书长期留在某些人手中。除多买复本解决问题外,“在馆藏体系方面,美国的一般图书馆都设有保留书库,即复本量少而又热门的书,要留出保留本放进保留书库。保留书库也让读者进库自由翻阅,如果需要,就在馆内阅览,但阅览要限制时间(按小时计算),还可以直接复印”[8]。

图书馆的一体化开架服务在美国以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从产生到发展,在整个历程中也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它增加了图书利用率和读者数量,提高了使用效果,在方便读者等方面显示出极大优越性。

3.2 一体化开架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发展

美国德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图书馆学者Jeannette[9]认为影响读者在图书馆查找图书准确性的因素有5个,分别为在架上找到图书,图书的排架,馆际互借,流通借阅手续,架位标识以及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的检索体验。解决开架模式的问题,可以围绕这些因素展开具体工作。

3.2.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展开有针对性的跟踪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应用的科学质量控制手段,到20世纪80年代,不少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利用绩效指标,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对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指标量化,并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具体说就是首先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明确存在的问题,对图书从到馆到上架的整个流程以及读者借阅过程实施改进,制定上架、排架、整架等工作的绩效标准,制定查库清点的抽样方法,增加读者借阅过程中发现的丢书、错架、拒借等信息的反馈,及时清查馆藏书目检索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使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决策中,通过用户调查,图书馆能解决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针对开架借阅中出现的具体图书错架、丢失、拒借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定量跟踪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造成图书错架、学生偷书或图书拒借发生的动机和原因,事件发生比例,读者的真实想法,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找到合理的对策。同时长期保持对图书错架率或丢失率、拒借率的关注,设置阈值,一旦超过马上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我国图书馆界已有学者针对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架背景下的图书拒借率这一重要指标进行相关研究[10],并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图书最佳复本量的制定。

3.2.2 完善和补充相关规范制度

在新的物理空间环境中,开展一体化开架的服务模式,必然要完善和补充相关的制度体系。图书馆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馆实际情况,做到有章可依。如图书馆制定“入库须知”,涉及物理空间环境的如饮食管理制度、手机管理制度等,以及适应新环境的“开架借阅细则”、读者权限管理规则等。

美国大学图书馆普遍对馆内饮食政策有着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纽约大学图书馆[11]对于何处可饮食、何种食品包装或水杯可带入馆、在馆内使用手机注意事项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都会在图书馆的网站中,并在物理空间中通过醒目的警示性标志告知读者,此类措施对于图书馆借阅环境的保护十分必要。

3.2.3 优化馆藏布局,设置架标引导

首先在藏书体系方面,需根据本馆的建设目标与资源特色,建设相应的藏书体系,如分学科或分级别对藏书进行规划和管理,建设密集书库等。如汕头大学在实践一体化开架管理模式后,对藏书布局进行了调整,采取措施如“期刊按现刊和过刊合流开架管理模式”,“图书按学科合流开架管理模式”[12],实行“二线典藏”模式等,实现了馆藏图书的有序流动,为今后剔除工作打下了基础,充分发挥了馆藏文献的作用。

其次在物理的阅览空间中,需要在醒目位置为读者提供详细的类目设置指南以及明确的架标引导,利用对比分明的颜色对各种类目加以区分,力图让读者能够对藏书布局一目了然,不易造成混乱,进而减少读者找书的盲目性。

最后,关于排架方法,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排架方法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力求达到方便读者取书,减轻馆员整架的目的。

3.2.4 改进系统漏洞,引进新技术手段

在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运行中暴露的问题,有些是由于系统漏洞造成的,如利用存包柜藏匿图书的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及时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相应改进。

有些问题是可通过应用新技术手段解决的或减轻问题严重性的,如针对开架模式下图书文献乱架相关问题,现已有不少图书馆开始实施对RFiD标签的应用,也有学者提出了基于ColorBit标签技术的书库图书自动识别方案,其与条形码及RFiD标签技术相比,兼具良好的综合性能和低成本优势,有极大的应用前景[13]。此外有大学图书馆开发图书实景虚拟导航系统[14],对开架模式带来的读者寻书难、馆员整架难等问题的解决有较大帮助。针对占座问题的解决,不少图书馆开发应用座位信息管理系统,对解决占座问题十分有效。

3.2.5 提升馆员素质,建立分工责任制

一体化开架服务模式,大大改变了传统的馆员工作环境和方式,也对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馆员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术应用,同时更要热爱本职工作,提升工作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鼓励馆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对于开架书库按书架或图书类别责任到人,及时把图书归架,随时发现图书乱架,随时整理,使图书排架质量得到保证。

3.2.6 加强读者培训教育,鼓励参与志愿服务

在新生入学教育及日常培训或活动中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教育,使读者更容易地了解和使用新设备,同时针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借阅规则、藏书结构、布局特点等开展培训,大力宣传爱护图书的良好行为,引导读者积极利用图书馆。

鼓励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与管理。一份美国学者针对学术图书馆读者偷书损书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15],尽管读者支持图书馆的相应惩罚措施,但对加大安防系统的做法并不支持,认为该做法让人感觉时刻受监视、不被信任,研究认为更好的办法是让读者参与到相关管理和决策中来,可由学生个人或团体与馆员共同组成管理小组,不仅利于问题解决,同时可激发读者的责任心和参与热情,并利于图书馆建立积极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论坛中曾出现学生自愿组成小组管理图书馆占座行为的呼声,足以说明学生对于监督和纠正图书馆中不良行为的积极与热情。

总之,在新的理念和技术的影响下,展开一体化开架服务模式需要图书馆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必须针对传统管理与服务中与新环境不相适应的做法进行变革,同时积极研究和应用新的管理措施与服务手段,以全新理念作为导向,紧密围绕读者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和细致的服务,充分发挥一体化开架模式的积极作用,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加以完善,实现为读者提供良好学习与研究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mith Shannon D., Salaway Gail, Caruso Judith Borreson. the eCaR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B/oL].[2012-07-01]..

[12]万庐山.开架管理与藏书布局探讨——汕大图书馆开架管理实践与体会[J].图书馆论坛,2001,21(5):28-29.

[13]张必兰,吴诗贤.ColorBit 标签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96-99.

[14]王硕.基于Virtools的3D虚拟浏览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7):121-126.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9

一、坚定不移地做好借阅这一项中心工作,满足师生们的一切需求。首先完善了借阅及赔偿制度,针对师生借阅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借阅方法,简化借阅手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壮大了服务队伍。其次利用优秀书刊资源,激发师生借阅兴趣,对各班图书管理员表现好的进行表扬鼓励并对他们大开绿灯,各班图书管理员可自由到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要看的书,用激励的方法、用优质的服务,用优秀的书刊来吸引学生到图书室。对教师,及时了解他们教研所需,及时为他们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他们及时推荐读书体会和读后感。再次,创造优良的借阅环境。新书登记、分类、编目、科学排架,归还的图书及时上架,整理、修补,收藏、登记;室内卫生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做到窗明几净、室内整洁,师生走进来就感觉到身心愉悦,优良的借阅环境也是促使借阅工作更好的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借阅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期师生借书总人次达1200多人,阅览总书籍达一万多册。

二、重视图书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图书室的图书情况,我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利用博客不断地向老师和孩子推荐新书和一些名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把老师们吸引到图书室里来,壮大了宣传队伍,教研室的教研员们人人参与“图书室”图书宣传,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上每月宣传,通过竞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宣传活动,这样,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为图书宣传提供了有力保障;宣传内容更贴近师生,有新书介绍、介绍推荐优秀书刊,有老师们的教学资讯,教学理论、学习方法,了解“图书室”工作,了解师生借阅,谈谈读书心得;保证宣传时间,不定期地推出信息专栏;完善了宣传制度,每次宣传工作后及时作好记录,包括时间,宣传内容、形式及责任人等。

三、开展读书活动、激发读书兴趣。全期共组织一次读书活动在全校三--六年级中开展幸福读写活动:开学初召集各年级、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学习培训,讲解图书室的基础知识讲座,如何走进学校图书室,学习有关图书室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好小小图书管理员,本学期三--六年级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共210多篇,获奖人数达60多人,活动前有安排,活动中有组织,活动有记录,使读书活动的开展走上规范化道路。

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作用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和知识传播的重要窗口,是师生及时有效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校营造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馆建设大体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硬件建设包括图书馆建筑,藏书量、电子阅览室、相关的配套设施等。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图书馆的队伍建设等。例如学校的组织领导、图书馆专职人员的文化程度与专业水平、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图书馆的常规管理与创新、信息收集与使用、二次文献与教书与育人等。

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固然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条件,但软件建设却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功能与效益。根据中小学办学规模、条件等存在的差异,校际之间图书馆的规模、条件,硬件建设等也存在着差别,如何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自身已有的设备、条件,如何真正地让书架上的书流动起来,走进师生中间,走进课堂,成为师生的良师益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软件建设――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图书馆的管理一般指常规管理和文献管理,常规管理是指有关图书、期刊的借换,阅览及图书采编、保管,微机使用、保管,相关统计明细表、各种档案分类存放等。文献管理一般是指采购、盖章、分类、注册、编码、阅览、修补、剔旧、消毒、阅览室环境等制度和管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好坏,其实也直接取决于软件建设,即图书馆专职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例如定期向学校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有关信息,及时制定图书馆学期工作计划,有总结、有研究、有提高和整改措施等,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二、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校图书馆不仅仅是简单的借书、还书,还要经常、适时地开展必要的学生读书指导活动。利用阅读和读书指导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图书馆员和教师要紧密配合,针对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和不同的爱好,做到因势利导。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例如可以结合教学组织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培养他们主动读书、用书的意识。图书馆更要主动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介绍图书的相关知识,比如图书的分类方式、抄录、剪辑、札记等,使学生掌握运用资料的技能,并且指导学生撰写书评和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爱看书,更会有目的性地使用图书。

学校要把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制度纳入馆里的日常工作,例如要及时宣传和推荐新书,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书目,建立图书宣传栏,定期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也可以由图书馆组织评书,开展读书专题活动等等。

对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树立适应现在社会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办馆理念,因此,如何拓展、创新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形式,如何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面向师生的借阅规章制度,既方便师生检索、借阅,又要保证图书高效流通,特别是将这些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这才是关键所在。这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图书馆的装备水平,不断更新馆藏图书、资料

中小学图书馆的其他设备可以根据条件因地制宜,图书资料则力求齐全,多购置新书是一方面,其配备应当以学生需求为主,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学需求,既要有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陶冶高尚情操的综合类图书,也要有师生能共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等等。因此,馆藏图书的配置就是图书馆的生命力。中小学图书的配置要保持藏书逐年递增,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知识,这样需要不断增加图书馆经费的投入。这方面除了学校自筹资金、上级适当拨款外,还可以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拓宽办馆的图书来源,保证馆藏图书的实际增长,也可以发挥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家长开展图书共享捐赠活动。班级在集体借阅学校图书馆图书的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同学带自己喜欢的书到班级设立图书角,相互交换阅读,作为学校图书馆的细化和延伸,拓展图书的来源,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读到更多更好的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努力尽快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由检索书目,使学生在网上自由阅读,更能满足学生阅读方面的诸多需求。

四、建设一支优秀的图书管理队伍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管理员不是简单概念上的图书的保管者,中小学图书管理者首先应当是图书信息的前沿者、学校读书活动的引导者和图书教学倡导者,具备推荐好书,开展评书,组织读书活动的能力,是一个爱书懂书的人。同时也要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够把学校教学活动和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二,图书管理者还应当掌握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对馆藏图书的管理、分类、添置、剔除等业务要非常熟悉,使馆藏图书能高效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同时要懂图书馆从索检、借阅到归还的一整套管理流程,能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图书馆的日常运作。第三、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教师一样,应具备热忱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教书育人,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五、让图书馆的书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