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04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1

[论文关键词]实验助理 实践能力 开放式管理

实验教学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不仅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目前很多毕业生对实际工作了解少,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适应用人单位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迫在眉睫。

一、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1 学校的场地、师资、设备情况的原因。目前许多地方院校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由于工科办学成本较高,重大设备价格昂贵,导致购买数量普遍较少的情况普遍存在。

2 实验训练相对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的重心主要放在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上,许多实验只能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完成教学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有效参与进去,导致实验过程走过场,甚至出现代替签到、应付了事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课程内容与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协调,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学生按要求操作,很少进行思考及创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4 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利用时间不够充分。传统实验教学强调设备台套数、实验规模、实验室有效面积、容纳学生数等问题,而在设备昂贵、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实验室只在规定的时间段接纳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学生须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完成实验,其他时间往往都是关闭的。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是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重新优化组合,能够很好地解决所存在的资金短缺、设备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场地面积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开放性实验保护了学生的原创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环境中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动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封闭式教学所无法替代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的。可以说开放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解决实验室现有困难的最佳方法。而实现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实验助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验助理”制度的实施

机械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招收、培养“实验助理”的办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助理”就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招收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帮助教师完成实验室建设和开发新实验内容,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实验指导等工作。选拔“实验助理”的过程中坚持重点培养、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学生提出申请、资格审查、教师推荐等各个环节把关,面试合格后进行培训,熟悉工作环境及任务,在培训后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助理员,试用后正式上岗协助教师承担教学指导工作。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最后达到独立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在他们的参与下,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开放都面向学生,创造了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为保证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加入了创新学分环节,并制定详细的获取细则,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获取。

目前学院已经在数控技术、液压传动等6个分室实现了开放教学管理,有超过24%的实验项目可以完全由学生单独指导,50%左右的由学生参与指导或辅助教师进行指导,解决了实验室教师数量少、指导不到位的实际困难,所有的“实验助理”都认真负责,能够胜任实验指导工作,实现了实验室全开放。

三、“实验助理”的工作任务

1 实现全天候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真正做到实验室从时间到空间的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独立动手完成实验,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现行传统实验教材的实验项目层次单一,不能满足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对学生束缚比较大,缺少个人发挥空间,一些实验方法和技术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围绕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来展开,组织编写了《创新实验教学指导书》,书中不仅提供了实验教学方法、重点难点,还通过介绍实验教学指导要点提醒学生对常见错误的防范,同时把各种仪器常见故障的使用、分析与排除进行了介绍。这不仅是本实验指导书,也是实验室教师们多年实验教学经验与学生助理的创新活动心得体会的集成,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

3 设备技术更新。随着技术更新,现有的实验设备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一些新知识、新技术能及时引入实验,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存在的问题是许多设备价格昂贵,短期内不断更新的可能性较小。学院利用自身条件,用少量的投入完成了多台实验设备的升级改造,由指导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参与完成。这样可节约大量资金投入,且主要功能基本相同,可以满足创新性实验的要求,使学生获得了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注重随时吸收新技术促进教学设备动态更新,可以完成教学技术储备,同时实现创新实践综合训练。经常接触实验设备,学生能顺利开发出多项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可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4 参与成绩考核。实验助理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担任指导教师的角色,因此也就需要赋予他们参与考核的权力,这样既可以树立他们的威信,使来参加实验的同学对他们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鼓励更多的同学争当实验教学助理,也可以使考核的成绩更趋近真实,保证考核的结果更公正、客观。同时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如创新性实验可申请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优秀成果可替代相近实践环节学分等方法,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实验室开放的成效。首先,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一过程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程,珍惜动手实践的每次机会,许多学生在实验中激发了兴趣,找到了目标,特别是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后,树立了自信心。其次,通过实验室开放使实验室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2005年起学校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年度实验室的平均利用率为53%,到2008年度实现开放后利用率已高达91%,利用率明显提高。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347-03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复杂,实验室工作的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其内容涵盖了管理人员、实验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安全、物资设备、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元素。这些都迫切需要用一套高效、方便、功能强大、数据高度共享、基于网络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以优化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1]。

1系统设计思路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旨在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实现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减轻对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使用和维修的宏观控制,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强化管理。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能为实验室的评估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数据,全校统一使用还能促进学校间的实验资源共享,且符合教育部管理信息标准,满足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数据的需求。

通过使用本系统实现对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系统整体分析

随着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复杂化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实现实验教学、开放的全过程自动化,以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使用和维修的宏观控制和管理[2]。

2.1实现开放式统一管理运行模式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运行模式,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计划,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科研性实验和自主性实验计划,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2.2提高管理水平,满足师生各类实验需求

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各级用户可以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实时交流。系统管理员可根据需要给相应高端用户授权,使这些用户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自行对实验的使用进行预约,充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又给师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实验室管理员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2.3量化实验室工作量,提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有效依据

根据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可以做到均衡分配实验工作量,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为衡量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提供有效、科学、准确的依据。

2.4及时准确提供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给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依据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率、实验设备的各项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做出统计,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给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建设和管理的脱节,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根据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操作过程,我们对系统模块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

3.2功能模块介绍

3.2.1基本信息管理

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是使用系统最初始的工作,包括初始化设置、基础数据、权限管理三部分。

初始化设置:包括学校信息设置、根据校历创建新学期起止时间和当前学期的设置、创建节次的起止时间,方便管理员对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实验教学预约排课。

基础数据:提供基本信息创建和外部数据直接导入的功能。可单独创建部门信息、行政班级、选修班级、学生信息、实验场地、课程信息、教材管理、专业管理等,另外还包括流程管理、仓库资料、供应商管理信息和软件版本信息、许可文件、数据字典设置等基础数据,以保证系统运行的数据完整性和统一性,方便查询统计。

权限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权限设置、多级角色管理,不同角色不同的权限,相同角色还可以按职责进行权限的细化设置,且任意级别角色均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3.2.2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是指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和理论课中的实验环节,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及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目地。其基本任务是在实验室的设备、人员、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准备好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开展工作,保证稳定的实验教学秩序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实验教学管理包括实验教学计划与任务、实验室排课、临时预约、预习管理等四个部分构成,涵盖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秩序[3]。

1)实验教学计划与任务包括两个解决方案:一是任课老师根据班级和课程确定该门课程是否实验,所需学时、学分制定、周次、周课时数、课程类别等信息生成实验教学任务申请书提交至实验室管理中心相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形成实验教学任务,然后交于实验室管理员排课;二是任课老师根据相关教学要求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排课申请,详细标明所排班级、课程、选择实验室、实验人数、课程周期、课程起止时间并附加详细申请说明后生成实验教学任务申请表提交给实验室相关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对此次的排课申请做相应的调整后则直接形成实验室安排表。

实验教学任务申请:任课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类别、课程、所需学时、学分评定等生成实验教学任务申请表提交给教务主管部门。

实验教学任务审批:教务主管领导根据实验教学任务申请按级别、职能审核通过,交由经实验室主任或管理员具体排课。

实验教学任务:经实验室管理员或主任具体排课,提交教务主管审核批准结束后形成正式实验教学任务,然后由教务主管部门向任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下发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教学排课:实验室管理员接到实验教学安排任务,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可利用时间按班级、课程、教师、周次、节次、起始时间、实验人数预定实验室,作出具体排课并形成正式的实验室课程安排表,实验室管理员在这里可以查看到所有实验室的排课信息并可以根据每条排课信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3)临时预约:任课老师可根据实验室时间安排的空余情况,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预约实验室进行一些科研型实验,并提交预约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列入实验室排课并生成课表发放给任课老师。

4)预习管理:任课教师或实验管理员根据实验内容可制定针对性的实验预习题库,如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前充分掌握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并在实验前根据班级或实验室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

3.2.3实验设备管理

实验设备管理包含仪器设备管理和低值易耗品品管理两大部分。

1)仪器设备管理。学校的仪器设备是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搞好仪器设备的管理需要就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流程和体制,主要任务是对购置、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实施管理。

2)低值易耗品品管理

为规范实验室低值品和易耗品的科学管理和使用,减少物质积压和浪费,提高物资的经济效益,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制定低值品和易耗品的分类管理工作。

3.2.4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是任何一个管理系统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查询的信息越明细越能对系统的使用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为领导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查询统计分为实验室管理查询、实验教学查询和数据上报等3大类别,每个类别的每个查询均可直接导出以做备案。

1)实验室管理查询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查询、实验室建设查询、实验室维护查询、实验室使用查询、实验室信息查询、低值易耗品查询。

2)实验教学查询:查询统计实验教学任务信息、教学开放预约信息。

3)数据上报:根据教育部信息标准要求统计出数据报表上报。

4系统数据库设计

4.1数据库设计原则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一个信息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数据很大程度取决于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数据库必须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2)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必须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保证跟前台程序的数据数据交换,使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3)在设计数据表的时候,一方面应尽量减少数据冗余度,充分利用存储空间,降低数据一致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适当的冗余,以提高运行速度和降低开发难度。

4)必须保证数据在交换过程中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2系统e-R模型

e-R图是p.p.5.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4]。对于联系类型,分为1:1、1:m和m:n三种。在本系统中,实体间的联系多属于后两种。如:学生与实验项目间存在m:n的关系,又如:实验室管理员与实验室间存在1:m的关系等,其e-R图如图2所示。

根据上面提到的所有功能模块,我们要在数据库中设计如下信息表:用户信息表(user)、学生信息表(student)、任课教师信息表(teacher)、实验室管理员信息表(manager)、院系信息表(department)、班级信息表(class)、实验室信息表(lab)、仪器设备信息表(equipment)、实验课程信息表(course)、实验项目信息表(project)、教师实验申报表(teacherapply)、学生实验申请表(studentapply)、实验预约表(book)、实验报告表(record)、实验成绩表(grade)等二十多个表,表与表之间通过主键/外键建立关系,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数据整体,所有子系统都以这个数据库作为操作的数据对象,满足用户数据库存储和访问的需要。

5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条件。高职院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快捷、方便、可靠的教学服务手段,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高职院校现代实验教学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既达到了个性化教学管理的目标,也大大减轻了教师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家国.王洁.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

[2]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

[3]陈浪城,鲍鸿.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1).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3

关键词:食品实验室;实验室管理;教学与科研

0引言

实验室是根据不同的实验性质、任务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验装备以及其他专用设施由科学技术人员在有控制和合作之下,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这样的实验室,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它对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研项目的重要地点,也是办好学校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教学质量高低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对科学研究和科研的进步也是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也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为国家四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学校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它的纵向联系,包括中央、省市、学校、系所,实验室五个层次。它的横向联系,涉及到教学、科研、财务、基建、人事等部门。它的管理内容,包括规划,人员、设备、器材、经费、环境等许多方面。要管好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单凭经验是做不到的,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

学校食品实验室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和基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应当按照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律办事。实验室管理干部的专业化,除了应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外,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要管理科学,掌握实验室工作的规律。因此,研究食品实验室管理,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需要。

1食品实验室管理的常出现的问题

1.1食品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

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建设人才。但是学校的食品实验室的管理整体布局不是很规范,这样就使得学校食品实验室在效率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先进的食品实验室管理体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很好的完成传授科学知识的任务,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像食品行业和食品相关专业这样的实践型学科,不把教学过程和工程实际、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更是不可以想象。

1.2食品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

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食品实验室的管理是这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食品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能够保证实验室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化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学校实验室的用途还是侧重在实验教学方面上,不能够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明创造受到了阻碍。另外,科学研究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学校的食品实验室承担着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既要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又要为科学研究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验室是科学研究任务的主要承担备,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源泉。食品实验室的用途过于单一,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较低,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食品实验室的管理是科学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食品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能够保证实验室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化科研效果,另外还能为学校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和人员。

1.3食品实验室基本操作不规范

有很多食品专业的教师对于基本的操作不重视,很多操作其实都不规范,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无菌操作,食品微生物检验要得到正确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准确有效的数据,无论在采样、取样及检验过程中皆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微生物检验毫无意义。如进入无菌室前先洗手,在缓冲间内换上洗净并经紫外线灯照射过的工作衣、工作帽、口罩及工作鞋。工作鞋只准在无菌室内使用,不准穿到其它地方去,但很多教师没有遵守。

2食品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策略

2.1食品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各级实验室的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及管理方式。为了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酌需要,学校要积极探索最佳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使之向着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益方向发展。随着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研室这种组织形式的调整,原教研室下设实验室的作法必然得到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按照专业方向相同、相近,使用仪器设备类型相同,对实验室人员水平安求相近的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合并。各类学校都应打破封闭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切造条件,共同投资,在中职教育学校联合建立一些共同使用的开放型专业实验室。一些重点学科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物质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应抓紧建立实验与科研任务相结合的科研实验室,并根据条件将这些具有先进条件的科研实验室,逐步扩大范围,形成地区、部门或国家的有一定水平的实验中心。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立校际共用的联合实验中心。

实验室的建立,它的性质和任务,是由教学、科研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科研任务就有什么样的实验室。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是互相制约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影响甚至决定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如在一个专业有多个学科性质不同的专业,必然就没多个性质不问的实验室。反之,把性质大致相向的专业调在一起来设系,全专业就可以设顶向各专业的中心实验室。又如,在体制改革中,随着教研室的调整、取消及其行政职能的消失,原教研室下设实验室的作法,必然要拥应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实验室,可能面向几个学科组(教研组及科研课题组),这种实验室应归系直接领导。

2.2设备管理

食品实验仪器设备是构成食品实验室中重要的资源之一,是食品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办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仪器设备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为教学、科研服务,能够很好的发挥设备投资效益。具体来说,其一,正确地选择和购置设备。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是选择设备的原则,经济不合算的不购,教学科研不急需的不配。其二,使设备提供最大限度的可用时间。即要做到购置的设备台台主附、备件齐全,到校的设备台台如期验收调试完毕,投入使用的设备台台技术状态良好,存修的设备台台按期修复。其三,合理地利用设备的能力,不要使设备保留过多剩余能力,更不要使具有高档性能的设备长期在低挡远行,防止高档性能的丢失。其四,有目的地进行技术开发,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换代。其五,把用于设备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的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

另外,食品实验室的器材管理也是食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器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院校事业计划的指导下,保证适量、适质、适价、适时、齐备成套、经济合理地供应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各类物资;自始至终实施科学管理,以最低的资金和最少的劳动消耗,保证最佳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2.3食品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食品实验室人员管理是学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实验装备,要想培养出大批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不可能的。而实验室人员则是建设、使用和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实验室人员思想觉悟、业务技术水平、工作效率的高低,都直接明显地影响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实验设备的使用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无论有多好的、多么现代化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若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的人去管理,使用与开发,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随着我国高等以及中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涉及的学科面不断扩大,加之精度高、功能多的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大量购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见培养和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及管理知识而又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足十分迫切的,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建好实验室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根本保证。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必须重视和发展学校实验室,加强和改进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建设相管理。我们的任务是积极培养和建设—支实验室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及教学、科研业务水平,使这支队伍不断壮大成长,素质不断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作出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校实验室人员管理上应努力抓奸几个主要环节:搞好定编,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人员队伍;确定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建文使用、培养、考核等各项制度。

2.4加强食品实验室检查评比工作

根据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及实验室各项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我们知道反馈原理及封闭原理是实现各项管烈日的和要求的保证。就实验室管理系统而言,建立实验室检查评比制度,进行实验室检查评比,正是实现管理要求的封闭和反馈的过程。也就是说,各项实验室管理工作实施之后,要使实验室管理系统最终形成闭环并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各项管理工作,既应当实施管理的最后一个流程——校庆评比。反过来也可以说,组织实验室检查评比是构成封闭回路、实现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从实验室管理系统来说,作为系统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室检查评比的目的可以概括为:检查评比是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交流实验室工作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为“四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快出成果。通过检查评比,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改进各项管理,完成实验室系统的管理要求。检查评比是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食品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评比,了解实验室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实现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通过检查评比,可以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和对社会服务的水平。通过检查评比。可以了解实验室人员培养方面的情况,改善、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调动实验室人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积极性,有利于搞好实验室的两个文明建设。、检查评比是校系两级领导及管理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好形式。

参考文献

[1]季怀萍,李菁,涂远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研究与探讨[J].广东化工,2007,34(5):116-118.

[2]王勇,刘世明.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4):118-120.

[3]郭志军.探讨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模式[J].惠州学院学报,2006,26(6):104-106.

[4]王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203-204.

[5]张丽梅,吴清源.实验室认可前准备工作分析[J].仪器仪表用户.2010(03).

[6]赵祖亮.实验室CnaL认可现场评审应对策略[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5(04).

[7]宋琰.对实验室认可工作中的认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3(03).

[8]闫道广,李东,李健一.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的过程与注意事项[J].工业计量.2008(06).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

0引言

实验室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中职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总结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2完善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服务实验教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3加强仪器设备等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目前教学技术和教育科研在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在扩大,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方法在变化发展,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能尽量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4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等重要问题,在很多国家行业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安排、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等诸多方面问题,要使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使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挤时间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的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6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中职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同时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各开放实验室实行轮班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而中职学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因此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3]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重,问题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中职学校及发达国家中职学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中职学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新晨: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5

第一条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对院、部所属教学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为规范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实验中心必须努力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保证学校教学实验、科学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校的育人事业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条实验中心及所属教学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与人才培养规模、层次以及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实验教材,安排实验指导人员,组织实验教学工作。

第五条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装备,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六条实验中心所属教学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开展新型实验装备的研制、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支持教师、技术人员申报科研课题。

第七条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提报实验室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在学校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做好新增仪器设备、实验装具的论证、购置工作。

第九条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装具的管理、维护、计量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第十条负责实验室(含非正式建制科研室)房产、仪器设备账、物、卡的管理和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统计工作。

第十一条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负责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体制

第十三条实验中心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对实验室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统一组织与协调。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第十四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的计划、组织、指导工作。

第十五条各院、部成立实验中心(室)。实验中心(室)下设以一级学科为依托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验室,各类实验室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需要,可设若干分室。实验中心及所属实验室的建立、调整或撤消,必须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人员

第十六条实验中心主任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部)长担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设副主任若干人。

第十七条实验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本中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负责编制本中心建设规划和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领导并组织完成本条例第二章规定的实验中心应承担的各项任务。

(三)负责实验中心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及培训、考核工作。

(四)负责实验室资产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五)搞好实验中心的安全、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工作。

(六)定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七)做好中心管理工作记录,组织完成实验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

第十八条实验中心人员的编制,由学校人事处会同资产管理处根据各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工作量确定。

第十九条实验中心专职技术队伍中正高级职务、副高级职务人员的比例分别控制在10%、25%。

第二十条实验中心各类人员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应建立岗位日记。

第二十一条实验中心要抓好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人员,改善实验技术队伍的人员结构。实验中心各类人员的级别晋升、工作待遇,根据实验工作特点和本人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资源

第二十二条实验中心资源主要是指其拥有的经费、房屋及仪器设备等。对各院、部实验中心所属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由学校视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额度,按照"集中投资、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实验中心应加强经费管理,合理使用,有计划更新仪器设备,保证各项实验正常开出。

第二十四条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由中心主任指定专人(资产管理员)负责。

第二十五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做到帐、物、卡相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完好率不得低于90%。

第二十六条严格执行学校有关仪器设备购置、报损、报失、报废、外借和调拨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严格遵守《西南财经大学公有房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有效利用实验室房产资源。

第二十八条适时提出实验室环境条件改造计划,并做好修缮项目的监督、验收工作。

第二十九条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应体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利用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第六章安全

第三十条实验中心主任是本中心安全环保工作的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做好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中心的安全和环境整洁。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控制;考核

引言

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兴起是社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和必然趋势,是医疗卫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新一轮医疗改革中实现分级诊疗,检验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当前的背景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良好,优化其内部控制管理成为必然选择,推动了实验室的管理升级。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分析

金域检验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拥有员工近1万人。目前主要开展医学检验、临床试验、食品卫生检验、司法鉴定等业务。检验业务范围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组织病理学、血液分子病理学等学科,共提供2600多个项目检测服务,主要业务如图1所示。在管理方面,该医学检验实验室严格遵守国家与行业的有关制度要求,对内部控制展开了重点优化调整,保证实验室业务与管理的先进性。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分析

从科室设置上来看,需要涵盖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从人员配置上来看,具体配置要求如表1;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实验室总面积的75%必须设定为医疗用房,且要配置双路供电、应急发电设施,针对重要医疗设备、网络提供不间断的电力能源[1];从分区布局上来看,要设置主要业务功能区、辅助功能区以及管理区;从设备上来看,必须配有基本设备、病理诊断设备、信息化设备等;从管理制度上来看,要制定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设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现阶段,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顺利落实,需要提前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合理设置,并在实践中展开逐步完善,确保内部控制的“有章可依”。此时,医学检验实验室要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实际发展目标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设定,特别是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业务完成管理办法的调整[2]。在此过程中,应当构建起财务及采购部门,依托项目需求前瞻性的制定采购备份计划,避免物料短缺,合理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能够实时监控到物料耗用进度。另外,笔者认为,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在对业务量较大的子公司保证充分授权的前提下,针对部分医院经营风险问题,顺势启用并落实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降低烂账、坏账堆积的发生概率,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效果。

(二)完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医学检验实验室存在着内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及时、不畅通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实验室内部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应当对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进行完善与落实,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引导财务人员与营销人员展开定期、有效沟通,实现营销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共享,确保营销部门准确掌握与运营有关的财务信息,避免銷售失误的出现,降低退票的发生概率[3],第二,在回款前,保证营销人员了解中心实验室的款项信息,提升工作效率。财务部要对营销部的回款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处理,防止出现财务损失。

(三)展开预算分析会议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中,各个项目的预算设定及其应用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及时展开预算分析会议,从多个业务与管理部门入手,确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并明确项目预算管理的重难点。

在金域检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就定期展开了预算分析会议,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以某次华东大区金域预算分析会议为例,在该会议中,安排了财务部、营销部、中心实验室、物流部的相关人员参加。其中,确定了财务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毛利分析、各个科室的毛利率分析、实际收入与预算分析、收入环比分析、账龄分析、回款天数分析;确定营销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扣率情况分析、项目结构分析、客户单产分析、市场费用与收入关系、从客户开发和丢失的角度分析、从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从销售模块分析(常规、共建、新型业务)、县域医共体、精准中心推进情况、回款管理分析、超期款管理分析、现金款管理;确定中心实验室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科室人员结构分析(全职、兼职、实习生)、各科室项目标本量及成本分析、内部外包、外部外包分析、反映各科室接收项目量大的医院;确定物流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配送耗材管控和配送路线优化等。

(四)制定并落实考核机制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内部控制中,人员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内部控制的展开质量。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而言,应当构建并落实考核机制,配合科学的奖惩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考核机制时,要尽可能涵盖与相应岗位有关的所有管理项目,并将其作为指标融合考核标准中。例如,对于中心实验室中的科室人员及其负责人来说,在考核中,不仅要完成其业务能力、专业技术等的考查,还要对预算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金域检验在管理实践中,结合预算分析会议中确定的人员管理责任设定出了不同员工的预算管理,并依托季度汇总、评分支持部门负责人年终的a/B/C评级。考核中,要求各部门在预算分析会中逐条阐述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或提出整改意见),会议结束后,没有阐述的记-1分;季度结束后汇总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的,按每分100元,在下月工资中扣除部门负责人绩效。

(五)积极展开人员培训

在医疗水平、医学检验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下,想要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先进性与竞争力,就必须要积极展开人员培训,这也是实验室内部控制管理中需要重点展开的工作[4]。此时,应当制定并落实人员岗前培训与轮岗培训结合,并实施定期考核;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为了提升工作人员对自我提升的重视程度,可以将培训与考核制度相挂钩,并实施培训后的测验,保证人员专业培训的效率效果。

另外,在金域检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实现了实验室的危害因子和安全风险的定期评估;定期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演练,保证涉及人、机、料、法、环事项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全方位落实。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7

1.如何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其专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成效。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虽然在专业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实验室管理水平。现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出发,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

1.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管理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加之学生的流动性和实验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前,实验室虽然制订了很多管理细则,但是许多规则流于形式,不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收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现今,结合我院实际,摒弃一些陈旧的实验室管理观念,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只参加本科教学的准备工作,很少参加实验课的教学工作,现在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跟专任教师一样担任实验课教学工作;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很少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现在都回归到各自的课题组。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2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是实验室的最基本任务,此外还包括科研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逐渐重视,对新进的实验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即上岗前先签订一系列合同,旨在促进实验室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学院也会根据实验人员承担的实验课程,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进修,以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新技能、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和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1.3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障

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可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学校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与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实验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充分理解和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将之前的实验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混合考核改为所有教辅人员集中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这种考核方式激励了实验技术人员“比学赶超”。另外,实验室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管理方面改革创新,撰写论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如何做好实验课准备工作

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往往比预防医学理论课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医学、生物知识,还涵盖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开课前必须做好预实验且随堂听课,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精通教材内容;同时,对该门实验课对应的理论课要从学期初听到学期末,并做好笔记。另外,对于本实验室开设的所有实验都应该能熟练操作,并能正确使用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为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前提和保障。

3.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水电气的安全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本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做好详细的信息登记及使用记录

对每台仪器设备做好详细的台账,并按照“账物相符”“有物无账”、“有账无物”分类。实行每台仪器责任到人、统一登记、专人管理制度,要求该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该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又进行如实登记、定期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备完好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

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行专人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主要包括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工作站的建立及常见故障的维修等。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操作规程全部上墙,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认真做好详尽的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报修。对进口仪器设备需要建立仪器管理卡,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修,并做好维修记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3.2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说明书、实验室技术档案、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档案和学生实验使用设备的原始记录、资料等基本信息。此外,还包括低值易耗品、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及管理记录,使用借用记录等。鉴于档案的管理比较琐碎,本实验室采用数字化管理,把所有在账的仪器档案输入电脑,包括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厂家、来源、购入调入时间、存放位置、状态(正常、闲置、已搦等,以便于查找、统计、分类等。

3.3增强实验室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继2015年天津化工厂出现爆炸事故后,实验室安全被相关部门列为重中之重的管理内容。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验室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1)对试剂药品和水电气安排专人管理,尤其是对有毒有害的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2)对新进实验室人员以及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悉常用化学试剂及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危急情况处理措施,明确实验室安全制度。(3)定期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使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4)实验室每层楼都安排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水电气的安全及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5)每学期期末组织相应的安全考试,并做到人人过关。此外,实验室主任带领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水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

4.结语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8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定量分析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4.016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animportantmaterialbasisforthedevelopmentof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thelevelof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theactualeffectoftheeffectwillaffectthelevelof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toacertainextent.therefore,itisnecessarytosetupascientificandreasonable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toevaluate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intheprocessofresearch,designasetofreasonableindexsystemfortrackingandmonitoringoflaboratoryconstruction,thiscanworkinlaboratorysupervisionmoreeffective,andtheevaluationindexdatawillalsoprovideapowerfulreferencefortheschoollaboratorymanagementdecision,soastocontinuouslyimprovethelevelof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laboratory.

Keywordsopenlaboratory;laboratoryconstruction;performanceevaluation;quantitativeanalysis;evaluationsystem

1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一项工作各个环节,不同的指标进行的对照评价。一般参照基础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量化方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工作项目各个环节做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进行对比衡量的客观评价。通过合适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进行量化的评比,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建立考评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简明科学性

选取或者设定的指标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内容。并且指标可以度量和参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充分反映实际,又不能太过细小,不能实际测定。

1.2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的不同指标之间要具湟欢ǖ穆呒性,能够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不同的指标反映实验室建设不同方面的功能特征。众多不同维度的指标,才能形成全面的衡量和考核标准。

1.3可比性

遵循可比性,是为了实验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参照。绩效考评体系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相关指标在比较时,要能够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建设内容庞大,涉及到的人员、事务以及仪器设备较多,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本文研究中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一套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例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等。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产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设定的标准高一些,包含的考核评价维度要更集中一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结构指标变量,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干内容。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因此,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创新是衡量实验室研究能力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细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级考核指标。如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研究的高水成果、实验成果产品转化率等。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由于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国内不少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由于国内专业人才不足,而是聘请了国外科研人员。因此,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中去。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高级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特长顾问,青年科技创业人才等。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好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上述指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即每一项以及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权重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各专业教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合理设置。需要注意权重系数不宜特别复杂,因为一级指标维度相对较少,要考虑绩效考核的简洁性。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为=(=1,2,3……),其中为第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为了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化,在实际考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级指标设置5个左右的二级指标,这样能够提高以及指标的丰富性,也使得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更广泛。

3.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不合理的权重指标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虽然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但是,随着实验课题、实验理论以及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指标和权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分配,不是固定不变,需要结合实验室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3.5对评价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找到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和改正。通过上面的指标评价能够看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其实验室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什么层次,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才能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同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问题。而高校实验室每年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直观层面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的年度变化。通过横向、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考评指标设置合理的权重,并且在运用绩效考评体系时,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不同的考评需求。

1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一项工作各个环节,不同的指标进行的对照评价。一般参照基础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量化方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工作项目各个环节做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进行对比衡量的客观评价。通过合适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进行量化的评比,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建立考评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简明科学性

选取或者设定的指标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内容。并且指标可以度量和参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充分反映实际,又不能太过细小,不能实际测定。

1.2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的不同指标之间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能够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不同的指朔从呈笛槭医ㄉ璨煌方面的功能特征。众多不同维度的指标,才能形成全面的衡量和考核标准。

1.3可比性

遵循可比性,是为了实验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参照。绩效考评体系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相关指标在比较时,要能够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建设内容庞大,涉及到的人员、事务以及仪器设备较多,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本文研究中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一套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例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等。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产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设定的标准高一些,包含的考核评价维度要更集中一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结构指标变量,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干内容。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因此,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创新是衡量实验室研究能力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细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级考核指标。如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研究的高水成果、实验成果产品转化率等。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由于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国内不少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由于国内专业人才不足,而是聘请了国外科研人员。因此,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中去。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高级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特长顾问,青年科技创业人才等。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好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上述指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即每一项以及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权重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各专业教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合理设置。需要注意权重系数不宜特别复杂,因为一级指标维度相对较少,要考虑绩效考核的简洁性。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1,2,3……),其中为第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为了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化,在实际考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级指标设置5个左右的二级指标,这样能够提高以及指标的丰富性,也使得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更广泛。

3.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不合理的权重指标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虽然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但是,随着实验课题、实验理论以及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指标和权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分配,不是固定不变,需要结合实验室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3.5对评价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找到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和改正。通过上面的指标评价能够看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其实验室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什么层次,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才能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同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问题。而高校实验室每年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直观层面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的年度变化。通过横向、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考评指标设置合理的权重,并且在运用绩效考评体系时,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不同的考评需求。

1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一项工作各个环节,不同的指标进行的对照评价。一般参照基础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量化方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工作项目各个环节做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进行对比衡量的客观评价。通过合适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进行量化的评比,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建立考评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简明科学性

选取或者设定的指标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内容。并且指标可以度量和参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充分反映实际,又不能太过细小,不能实际测定。

1.2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的不同指标之间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能够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不同的指标反映实验室建设不同方面的功能特征。众多不同维度的指标,才能形成全面的衡量和考核标准。

1.3可比性

遵循可比性,是为了实验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参照。绩效考评体系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相关指标在比较时,要能够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建设内容庞大,涉及到的人员、事务以及仪器设备较多,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本文研究中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一套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例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等。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产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设定的标准高一些,包含的考核评价维度要更集中一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结构指标变量,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干内容。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因此,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创新是衡量实验室研究能力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细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级考核指标。如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研究的高水成果、实验成果产品转化率等。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由于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国内不少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由于国内专业人才不足,而是聘请了国外科研人员。因此,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中去。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高级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特长顾问,青年科技创业人才等。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好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上述指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即每一项以及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嘀氐纳柚茫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各专业教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合理设置。需要注意权重系数不宜特别复杂,因为一级指标维度相对较少,要考虑绩效考核的简洁性。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为=(=1,2,3……),其中为第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为了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化,在实际考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级指标设置5个左右的二级指标,这样能够提高以及指标的丰富性,也使得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更广泛。

3.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不合理的权重指标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虽然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但是,随着实验课题、实验理论以及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指标和权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分配,不是固定不变,需要结合实验室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3.5对评价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找到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和改正。通过上面的指标评价能够看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其实验室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什么层次,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才能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同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问题。而高校实验室每年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直观层面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的年度变化。通过横向、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考评指标设置合理的权重,并且在运用绩效考评体系时,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不同的考评需求。参考文献

[1]陈烨,周莉萍,姜文彪,徐弼军,王登科.建立实验室绩效考评与保障体系提高实验室建设成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8-15.

[2]周恒瑞,金德飞,马从国.浅析高校自动化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31).

[3]聂奎营,王传坤,张星.开放型实验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5(3).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9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利用率;服务职能;实验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26-02

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服务职能。激发实验室的活力,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服务功能,提高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加强实验室管理转变实验室服务职能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加快科学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高校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及在校学生,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师生既是管理对象,同时也是服务对象。参与实验实训的主体是师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师生之间表现为一种开放的公共关系与服务关系,而不仅仅是管理关系。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成果的出现以及学生实训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就是这种公共关系规范性的价值追求与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于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高校实验室的特征首先表现为鲜明的技术性,能否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主要依托的是技术的使用,要让实验室通过技术手段更人性化地为公众服务。

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具有明显的定量性、规范性特征。在保证设备最佳完好率的前提下,通过定量化与规范化管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改进和强化实验室服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性与技术性、定量性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技术性还是定量性,都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操作来实现。规范性特征是实验室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只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无差别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利用质量与规范运行。

再次,高校实验室的公共性决定了其管理活动不能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而是参与主体间互动式的民主管理。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把实验室管理理解为单向度的垂直式管理,因为所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实验设备及设施,还包括师生及其互动实验。因而,实验室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参与实验的师生之间的合作、协商、互动、认同等方式来共同实现对实验室的综合性管理。

在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应当是基于实验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及操作规范化前提下建立的、在对参与实验的师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公开化和协作式管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者和管理者、被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主要是协作、互助、协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服务职能,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设备的内在潜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师生为本,由单一的管理模式向管理、服务型模式转变

高校师生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变原来的僵化式管理为以师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过去的管理模式是重管理、轻服务,只要设备完好,实验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师生教学实验的新需求。

高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综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对实验室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变单纯管理为管理、服务双管齐下,既重设备、实验环节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也强调对师生的多层次、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满足他们教学科研及实训的需要,为他们的实验实训教学做好指导与参谋工作,为正常的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充当助手、提供帮助。要在充分挖掘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服务师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教学研究及实训需要,尽量满足教师的科研需求,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改变学生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利用实验室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也能提高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为强化服务职能开辟有效途径

理想的高校实验室应在时间、内容及方法上实行开放式管理,真正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能,达到综合性、技能化的人才培养目的。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让师生在选择实训时间、实训课题等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来讲,可以增加他们使用仪器设备的机会,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趋向科学化和价值最大化,同时使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得到加强。

在开放式管理前提下,师生在使用实验设备的同时,也在形成管理者角色和主人翁意识,逐渐成为设备的真正“主人”。

在开放实验环境下,学生可以把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带到实验室中,通过自我思索,自主创新,相互观摩,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而结出硕果。

(三)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让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发展的关键。

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最为重要,目前全国高校中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师资相对较弱,体现在人数偏少、职称和学历偏低等方面。在高校中,实验室管理属于教辅人员,优秀的教师不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要加大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合理调整现有人员的岗位,引进关键和紧缺岗位人才,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实验教师队伍,保证实验室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顺利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第一,加强对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鉴于目前高校中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人员培训奖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讲座,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实训工作。

第二,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上来。通过制定奖励政策、制度,引导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充实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队伍中来,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高校实验室的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水平,为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提高高校实验室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实验室服务职能得到强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也是当前高校实验室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减少实验室管理层次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它与高校自身的目标定位和管理体制紧密相关。过去,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多采用校、职能处室(院或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比较适合于以前规模较小、高度集权的教学型高校,但随着高校职能转变,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原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弊端显现出来,如实验室建设缺少总体规划,追求“小而全”、管理分散、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等,严重制约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及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

若想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构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变三级管理为两级管理。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由学校直接管理,专业实验室则由学院管理。实验室应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实行重组与合并,把同一专业的多个实验室或相近专业的多个实验室合并组成实验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合理分工,从而可以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用有限的资金购置最好的设备,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实验室的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高校行政部门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利关系,学校行政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二级学院有更多的对于实验室管理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和反馈监督体系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实验课时增多,以及新的应用性实验课的开设,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严格、有序的实验室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实训课程正常、顺利进行的基础,而要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关键。把竞争机制引进实验室管理中去,在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核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几个方面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工作量计算方法的制定,除主要突出实验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外,也适当体现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与教师工作量的不同。学校应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地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激励政策。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对认真负责、仪器设备管理效益好、利用率高、维护维修及时、使用合理高效、规章制度健全等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备通过考核,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设备使用状况、服务态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三)完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投资效益。为此,应加强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做到购置有计划,验收严肃认真,保管使用有责任制度,购进、发出、报废等手续要完备,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充分发挥效益。

应将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实时、动态的管理程序,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用范围、运行状态、使用预约、数据统计等信息在网上传递,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搭建起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资源开放与共享。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积极开展仪器设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敢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实验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对于大学教学科研以及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日益迫切的今天,高校实验室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有效的管理体制与作用的更好发挥密不可分。在实验室的服务职能得到不断提升和强化的同时,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观念,要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引进现代管理方法等手段,建立开放的、高效率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实验室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裴战存,鄂晓宇.项目化管理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2005,(3).

[2]王海燕.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3]王芝英.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杨国良,高瑞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

[5]杨国良.谈工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面[J].实验室科学,2006,(4).

[6]邹道生,张贤蓉,申洪,谢应茂.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付江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7).

[8]高智深.高校实验室能本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3).

实验室管理的任务篇10

关键字:实验室管理信息LmiS设计实施质量管理探讨

2010年5月,揭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所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aboratorymananementinformationSystems)正式进入设计与研发,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向系统集成化控制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将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全流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从样品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控制、文件控制、检测方法管理、设备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远程控制与管理,使管理者实时掌握样品所在位置、所处状态和检测结果,并按要求完成各项统计与报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成效。作为质监系统的综合检测校准实验室,如何开发结合自身管理特点的LmiS,对于实现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网络化、远程控制,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检测时效性,提升检测校准和研发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LimS系统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1LmiS的概念

LmiS是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aboratorymananementinformationSystems)的英文缩写,是将实验室的检测仪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起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为实验室的高效、科学运作以及实验室各类信息和检测记报告录保存提供信息平台,它集样品管理、检测过程管理、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报告管理、人力设备资源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以科学检测为核心的全方位管理,既能满足日常管理要求,又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和控制。

1.2LmiS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相比,LmiS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科学。LmiS是建立在检测流程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工作实际组合各类要素,依照质量管理要素的要求完成检测任务和质量控制,为实验室管理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优良的自动化运行。

(2)提高工作效率。LmiS有着较为全面的仪器联结与控制功能,可以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减少手工录入的失误;可以进行必要的自动计算,加快数据传送的速度;对各类检测校准样品进行统一的登录和调配,优化实验室检测任务,缩短检测周期。

(3)实施过程监控。在样品登录时,LmiS对每个样品进行了唯一性标识,并实时动态跟踪样品检测的每个环节;在审核过程中可对每个数据进行有效追踪,对于错误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加强数据安全。LmiS将任何对数据的修改都记录在案,确保数据的公正性和可溯性;分布式的数据存放,防止了数据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2、LmiS的组成与设计

检测流程和岗位职责是贯穿信息管理系统的两条重要主线:样品检测流程是完成检测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的工作步骤和环节,是整个流程的程序化反映;岗位职责是检测人员和管理者能参与到检测流程中所需要工作位置,也反映了每个参与者在检测流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在实施过程中,研发人员按照《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等实验室规范文件、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责,规划系统的主要功能,据此划分出若干个检测流程,包括样品登录、任务分配、检测校准、结果审核、报告生成与发放等环节;再根据人员的各自职责进行任务分配,从而完成实验室全面管理,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岗位管理、设备标准物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以及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等等。

2.1工作流程的设计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要按照实验室工作程序,为每个检测样品建立严格的检测流程和质控流程,实现检测工作程序化。因此,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任务分配与样品登录、分发

与检测工作相一致,系统需要设计检测任务安排、样品登记和分发程序。管理人员在计算机上输入检测任务,检测人员依据检测任务接收样品,而质控人员则将样品编号、样品类型、样品性状、送样人员、送样时间、、检测标准、检测方法等信息登录到系统中。登录后,系统自动为每个样品分配一个iD号,作为该样品在工作流程中的唯一性标识,减少人为失误。

2)样品的检测、控制

样品登录后,系统根据检测任务书中确定的检测项目以及质控要求将检测任务下发到各检测室。检测室负责人收到样品后,将样品分配给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检验员。由于样品检测分为自动(半自动)和人工操作两种。因此,系统设计需按照这两种模式分别编制控制和数据采集程序。自动(半自动)分析的仪器中,一些是直接控制仪器和读取分析数据的,还有一些需要编制“脚本”程序,即数据读取转换程序,定时读取仪器数据;而对于无法与计算机连接的人工检测项目,则需要编制录入程序,从网络的客户端计算机上进行人工输入。

(3)审核和纠正

审核是检测过程的重要管理手段。系统设定二个以上的层级审核流程。在系统中,我们根据资质认定要求设计了二级审核程序。在授权的范围和分工范围内,审核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批准。由于系统对检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记录的,因此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可以同时查看样品接收、检测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判断分析结果和方法是否准确可靠。在审核阶段,系统允许对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但任何的修改都必须说明原因,且原始数据不容修改,所有的修改记录都必须附在最终结果的记录中,以便进行数据溯源。数据审核完成后,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需要对结果做出确认、重做、作废的结论。

(4)结果报告

实验室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校准得出一系列的数据,提供检测校准结果的报告。信息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报表生成和工具。我们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编制各类报告、报表程序,使用人员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流程,按照授权范围,自动生成报告。还可生成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上等电子形式的结果报告,并附加电子签名。

2.2实验室管理设计

实验室管理涉及实验室工作的方方面面,依据于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任务的分配,实现各谋其事、各负其责,完成好各项管理工作。每一个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被分配到检测和管理的每一个步骤,在系统设计中,每一个相关人员的管理内容都和工作流程相关联。根据实验室检测与管理的需求,系统设计了以下管理模块:

(1)仪器管理

在仪器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人员可以依据资质认定的要求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仪器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设备、仪器、标准仪器的购买、审批、验收、检定、保管、操作、保养、维护、使用状况、降级、报废规定等进行记录。能够随时查询各种设备的生产厂家、生产时间、产地、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质量控制信息和校验周期,计算下次校验日期,以提醒管理人员定时校验仪器和定时维护仪器;

(2)人员管理

系统的人员管理模块可记录实验室的人员组成结构、培训考核记录、资质专业、工作情况、奖惩、现行工作状态、所完成的项目和正在做的项目以及现在和将来的任务安排,并显示当前人员工作负荷,从而使得人员和检验任务分配、检验任务调度更合理更精确。

(3)质量管理

为防范不符合项和异常检测情况的发生,管理系统模块引入了过程质量控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质控数据分析,自动评价实验室内部管理的质量情况。通过对一定时间内关键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其质量管理的控制状态。通过对检测数据相关项目的数据自检和信息统计,输入到实验室的管理评审中,以更好地改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4)客户管理

系统的客户管理模块可以记录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的意见反馈、客户抱怨处理、客户送样的历史信息、客户样品测试信息、与客户的自动联系方式、客户与本实验室业务来往统计、费用统计、用户信誉度等信息。

并按照管理流程处理来自客户或其它方面的抱怨,并保存所有抱怨的记录以及实验室针对抱怨所开展的调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等。

(5)消耗品(试剂)管理

消耗品(试剂)管理模块管理试剂和消耗品的使用、购买、保存等情况,包括购买申请、申请审核、费用、验收、使用记录、存放要求、报废处理等。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试剂消耗品(试剂)库存信息,避免库存不足或库存过多。另外,消耗品(试剂)管理也详细记录了消耗品的档案,包括名称、供应厂商、成份、含量或纯度、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存放条件、有效期等信息,帮助采购人员进行选购。

(6)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实验室提供对成本核算和基本的财务处理,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质量成本,为实验室的推行成本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控制手段,系统中根据检测项目的收费标准自动生成检测费,形成了透明、合理的收费过程。

(7)安全管理

安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安全管理主要包括:(1)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给未授权操作员;(2)完整性,防止信息被未授权用户更改;(3)可用性,不拒绝授权用户的访问。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块为每一个使用者分配不同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以多级审核机制为例,检测室负责人只能访问特定原始的检测数据,并使用第一级审核权;质量负责人可以拥有访问所有数据的权限并使用其审核权;最高管理者和授权签字人根据其授权范围拥有最高访问权并使用最终审核权、签发权,这样就使结果报告在发送以前经过了各级主管负责人的审核。此外,系统将电子签名作为系统必备功能,每级审核需要电子签名确认,增强了审核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8)数据采集管理

系统的数据采集管理模块针对数据采集的不同方式和要求,编制不同的采集流程。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与实验仪器联结,自动(半自动)采集分析数据、图谱、图标等,并按照要求对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二是可与internet和GpRS网络联结,通过接口程序采集远程数据到中心数据库中,系统接收数据后根据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解读,并形成结果报表;三是手工输入,对于人工判读的数据或无法连接网络的仪器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界面手工输入检测数据和相关信息

3、LimS实施的难点与经验

3.1实施难点

3.1.1LimS在开发阶段的难点

在设计初期,由于开发者与需求者在沟通和理解上难免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往往会导致LmiS的管理理念与实际工作不能充分的融合。为了实现LmiS协助管理人员科学、高效的管理实验室,需要设计人员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检测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周详地表达出需要管理的内容,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需求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3.1.2LimS在实施阶段的难点

LmiS是一个模式化的综合性系统,是对现有工作模式的规范与统一,需要依据设定好的工作流程进行运转。它基于传统的工作流程,但在执行工作流程时,更加严密、准确,不允许非正常的干预。所以,实施后的LmiS,其全新的管理模式与现实工作模式的矛盾将对LmiS的实施造成巨大阻碍。一般来说,习惯于现状工作流程的实验室人员对LmiS运行初期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方式,LmiS也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在允许的范围进行调整。现实工作与LmiS能否完全磨合,是LmiS在实施过程的一大难点。

3.2LimS的实施经验

从我所实施LmiS系统来看,LmiS的开发到实施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3.2.1管理者积极参与

从本质上说,LmiS技术是一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施管理、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有效工具。LimS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管理者是项目需求的根源和实际使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LmiS的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中,只有管理者对LmiS的实验室管理理念有了充分、统一的认识以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运行管理机制,整个工作才可能真正实施。

3.2.2专人负责开发和维护

由于LmiS应用是一件牵涉面宽、影响范围大、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若无专人来构想、协调、决策和落实是很难成功的。在LmiS的开发阶段,应当指定具有检测经验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管理人员,从人员培训到系统开发全过程地参与到LmiS的开发之中,成为LmiS项目开发实施乃至系统运行维护的核心,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软、硬件系统支持与维护、应用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协调、解决等事宜;在系统正式应用起来后,则转入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完善工作。

3.3.3理顺工作流程与管理要求

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理顺工作流程与管理要求,才能够使开发实施条理化、使问题简单化,找到既满足质量管理要求而又符合LmiS设计的最佳方案。从而使应用人员容易接受LmiS的管理方式,也可以完善LmiS的设计和方便实施,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

3.3.4滚动发展,逐步完善

由于认识、资金、软硬件更新速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对新的LmiS用户来说,仅在第一时间内将LmiS系统的开发做到符合现有工作流程是不切实际的。LmiS的应用工作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完善的思路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的选择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佳利用,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过渡较为平稳,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参考文献:

[1]傅学胜.国际上LimS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现代科学仪器,20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