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十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十篇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43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1

西方手工艺术运动当代主导思想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工艺即艺术”一词,这个名词指涉后现代时期工艺材料被提升为艺术,以及某些设计家的地位晋升为艺术家。作为西方当代艺术多元化的一支,西方当代手工艺运动是在艺术与设计的双重背景下发展起来。在艺术发展方面,20世纪当代艺术进一步发展,1917年杜尚的小便池和自行车轮等现成品雕塑在挑战艺术概念的同时,也将艺术发展引向观念艺术的方向,这就使得艺术脱离工艺与材料的束缚而与手工艺渐行渐远。在设计发展方面,随着包豪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的威望与日俱增,这使得设计与手工技艺的观念也进一步分离。这样一个设计和艺术与手工艺分离的情景并不是手工艺衰落的表征,而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再次兴起的前奏。随着人类的生活环境被工业生产的庸俗工业复制品所占据和破坏,概念艺术以来的艺术面貌越发地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自大与空洞。这种情形下,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们对于实际技巧塑造视觉形象的渴望促成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再次兴起。这种脱离功能性的创作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的陶艺家,进而启发了60与70年代从事玻璃与金属的创作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文化成果也已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同文化区域传递着。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西方当代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作为多元化艺术现象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

中国的手工艺的复兴就同时具备“工艺美术运动”和“西方当代手工艺术运动”的特征。就是说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一方面反对工业化的粗制滥造,另一方面反对当代艺术的空洞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大批量复制。笔者认为只有从中国具体问题着手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这些问题也构成了中国当代手工艺复兴的起点。

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主要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手工艺的市场逐渐萎缩。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打开国门,大批量价格低廉的工业机械化生产的生活用品涌入中国,实用手工艺也迅速失去了其原有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辛亥革命的结束,手工艺也失去了封建皇室贵族对于手工艺的需求。就这样手工艺的市场逐渐缩小。只有高档手工艺品以仿古的形式一直延续到当代。

其次、手工艺的创作观念落后于时代,一直延续清代风格。诸葛铠先生归纳了三个原因我认为比较贴切。一是以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技艺和风格逐渐走向程式化,一时难以扭转。二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不平衡性,使传统手工艺无法迅速与时代靠拢。(这种不平衡性就是近代社会上出现的古今混杂、中西并举的现象)。三是高居于现实生活之上的高档工艺品,本来就是用以升值的藏品和,以仿古为上品,自然可以无视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手工艺所面临的问题逐步发展延续的同时,中国当代手工艺复兴的条件也在逐渐形成,

首先,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离不开近代以来工业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工业与手工艺的关系并不是像第一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宣扬的那样对立,也不似现代手工艺工厂生产所“标明”的统一。二者应该对立的部分是手工艺中体现手工语言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制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手工工艺直接作用于材料,而形成机械制品无法表达的那一部分内容。

其次,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也形成了人性的回归带来的手工艺需求。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人们在吃穿的基本需求得到初步满足之后,消费需求开始转向了用的领域。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工业社会内部造就了一大批厌恶工业制品的手工艺簇拥者。

第三个条件是艺术多元化,打破了人们思想上的限制,

艺术表现形式开始逐渐丰富起来,以此为背景,新工艺观念开始兴起。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始的时候,也正是西方70年代的“多元主义复兴之时,它助长了后现代主义自身树冠状结构的蓬勃分杈,它包括:贫穷艺术、观念艺术、工艺即艺术、地景艺术等等”的时期,各种艺术观念也从此传入中国。此后,懂得历史且善于反思的中国人一定比较容易理解“多元”的意义,不再教条地把写实主义作为评价艺术的标准。人们对于艺术也更加宽容,这种思想方面的解放为当代艺术形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第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认为张道一先生“工艺美术综合之美”的提出是针对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研究中的纯艺术和纯设计倾向开出的一剂良药,从而把工艺美术概念放在学术研究中比较正确的位置。

第五、现代工艺教育为中国手工艺的复兴提供了新的基础。就在中国手工艺复兴条件逐渐形成与完善的同时,当代工艺美术创作实践与教学的探索也在逐步开展。在工艺即艺术的理念传入中国之后,高等艺术院校成为新观念的传播者,而陶艺成为中国当代手工艺术的先锋,就像白明说的“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严格来说是起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陶瓷产区等院校和地区是这种风格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这种新艺术观念首先在陶艺领域开始,笔者认为其原因应该有两个,首先,陶艺在中国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和工艺基础。其次,陶瓷工艺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作品生成效率比较高的一种,从而进行艺术表达时也更直接。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2

[关键词]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工业化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77-03

现代设计萌芽于19世纪中期。如果将现代设计视作一株植物,那么植物的种子必然包含着这株生命日后成长的全部可能性。从萌芽到破土而出,再到成长为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然而,在惊叹于生命形态的变幻之余,更应去仔细回顾那颗神奇而伟大的种子,因为那里包含着这株植物最为重要的生命密码。

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又称“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史中被视为工业设计的萌芽。这粒“种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生长,经历了新艺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业已长成今时今日的面貌。在发展的百年历程之中,设计一直按照“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徐徐演进,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设计风潮。每场设计运动、每种设计风格都在试图否定和修正着前者。然而,这种类似于生物进化式的推进却使得他们在否定前者的同时,自己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前者某种程度上的延续。在原始萌芽时期所包含的许多元素、矛盾、属性都成为了这个生命体的固有特征被保留和遗传下来。若将设计视作大海,那么在这片看似平静流淌的水面之下,无时无刻不在涌动着暗流。然而,激荡起汹涌波涛的始终是那些与生俱来的“不平静”。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么“发展就反证了种种不合理或不够合理的存在”。正是这些“不合理”及“不够合理”的矛盾体共同构成了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当这些矛盾第一次被正视,和被试图解决时,设计便孕育了崭新发展的可能。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世界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第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设计运动,也是欧洲艺术设计理论的源头。它采用自然主义装饰风格,推崇中世纪哥特样式,融入东方艺术的特点,散发出质朴清新的意味。它反对机械生产、反对华而不实,推崇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的诚恳设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堪称现代设计的启蒙,有着极其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

从内涵上来说,被制造出来的物品必然会涉及到“功能”的实用性层面和“审美”的艺术性层面,因此,必须找到相应的途径来完成“美”与“制造”的任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第一次正视了这个问题,并明确提出“美与技术结合”的主张,要求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主张艺术家投身设计实践,使设计免于工业化的粗陋。暂且不论其主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单其开创意义就不容小视。它以自己的方式勇敢地迈出了现代设计的第一步。从此,关于装饰、艺术、设计、风格、功能、审美、手工艺、工业化等问题的讨论,便贯穿于现代设计的始终,成为现代设计关注的主题。

从现代设计萌芽产生的客观原因来说,生产力的变革是现代设计产生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成为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生产便以不可遏制之势到来,从本质上促使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产生和现代设计发轫。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说实用艺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设计的诞生,那么,艺术存在了如此之久,且早前就有应用于手工业生产的传统,却未能在更早时间里促成现代设计的产生,究其原因还在于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这也成为现代设计萌芽的核心。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设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18世纪中叶,英国珍尼纺纱机的诞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紧接着,蒸汽机的轰鸣作响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它促使钢铁、塑料等新材料,煤、电、石油等新能源的产生;机器开始代替手工生产方式,诸多改变也同时带来某些社会情绪上的恐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设计:第一、工业革命创造出生产力的奇迹,预示着机器将取代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手工劳动。然而,技术产生之初的种种缺陷也暴露无疑,工业产品的形态不堪入目,“水晶宫”中的展品在变革者眼中成为“粗制滥造”的佐证。第二,机械化生产对手工业造成残酷冲击,使得怀旧复古的情绪日益高涨,机器所带来的恐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引发出大量的社会问题。第三、机器生产分解了原来手工艺时期的生产过程,逐渐将制造环节与设计环节相分离。然而,就当时的客观情况来说,一方面,由于条件的约束,最初的工业生产水平尚无法承担制造“精品”的职能。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在对博览会的赞扬声中,一些人却对展品的简陋拙劣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们怀念制作精良的手工艺产品,于是把罪责归于刚刚兴起的机器生产,将工业化等同于粗制滥造。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与设计分离之后,设计的职能需由谁承担?这个现实问题也悬而未决。新的生产方式呼唤着与之相应的设计形态处理手段。可此时的艺术正处于极端的自恋之中,难以自拔。现代设计必须正视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工艺美术运动恰逢其时地阐明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即运动的核心理念――倡导将艺术与手工生产相结合。莫里斯、拉斯金等运动先驱者们之所以会发出这般呼吁,是因为当时艺术存在着严重的贵族化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来自于艺术的天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商业因素的介入,客观上促使艺术家不得不为了自身及行业的生存发展,有意迎合少数权贵的品味与喜好。与此同时,除了贵族化的倾向使艺术逐渐脱离民众显得盛气凌人之外,艺术本身的某种势头也日渐暴露出来,这种苗头存在于艺术的体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便第一次学会了自命不凡而成为有负使命之人。艺术家决不肯屈膝仅仅成为一个手艺人。当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他在美弟奇祠堂里为一位生前有胡子的美弟奇氏所做的肖像为什么没有胡子时,他回答说:再过一千年以后,谁还想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可见,艺术家们鄙视实用和民众,艺术的地位已越升越高,脱离于时代生活,与普罗大众产生了隔膜。“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家而艺术”成为当时盛行的风潮。这种局面完全异于历史曾出现过的状况:在中世纪,艺术家被公认为“手艺人”,他们以把任何“委托”尽力做到最美为豪。那时侯,美术和手工艺之间的区别极为模糊,甚至在早期,各种手工艺之间也鲜有所谓界限的分隔。但这并未妨碍中世纪工艺美术发展的蓬勃态势,此种繁荣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基督教的影响。众所周知,基督本身便作为木匠的儿子而被抚养,因此在基督教作为统治意识形态的中世纪,手工劳动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尊重。这也就促使了中世纪手工艺的和谐发展。中世纪的“成功经验”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变革者们的参照。

从现代设计萌芽产生的主观原因来说,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产生,资产阶级在完成最初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聚敛了大量实力与财富,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产品和公共建筑。然而,事实上工艺美术运动并未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依靠工业生产来满足“量”的需求,从反方向为现代设计提出了“应如何实现为大众而设计”的课题。如果说工艺美术运动是孕育着现代设计的种子,那么资产阶级的壮大则是一种促进成长的基因。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明确地表达出为“多数人”而设计的主张,这种观念与现代设计的诸多思想高度一致,显示出积极而伟大的意义。

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诸多主张有着自相矛盾之处,需要我们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虽然,这种局限性在客观上使其没有可能成为主导设计发展的风格,但正是基于这种种局限,才得以进一步引发现代设计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运动明确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文明,而试图通过倡导回复手工艺传统来解决全部的问题,实现社会理想。虽然这种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实质上是一种企图用历史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张,但工艺美术运动第一次正视了“面对工业化我们应如何去做”,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以“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虽然这种主张有着天生的局限性,为大众而设计的理想最终也没能实现。但是,其意义恰恰正在于这种并不成功的探索。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将“往回看”的道路堵死,说服现代设计应该放弃逃避的念头,惟有顺应历史,才能实现发展。运动中所倡导的实用艺术等主张正是现代设计观念的雏形,客观上孕育了现代设计的种子,初露头角的设计行业正从这里悄悄启程。

其次,它认为“艺术不是为少数人的,而是为所有人的”,主张为大众而设计,但却又明确反对工业化。实际上,二者构成了矛盾。举例来说,莫里斯工场生产的产品功能优良、造型美观,但手工艺生产致使成本增加、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并没能为所有人服务。工艺美术运动复活的是艺术的手工艺,而不是工业艺术。虽然它回到中世纪的主张是一种倒退,但它复活手工艺的工作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复活中所寄托的民主意愿更是难能可贵,它代表了新兴阶级的主张,这也成为现代设计所要追逐的核心精神。同时,对于精致合理设计的推崇,以及对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对现代设计仍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再次,它过分强调装饰的作用,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无法为平民百姓所使用。但它明确地反对维多利亚般的矫饰,一扫矫揉造作的繁琐之风,在现代设计风格上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将源于自然的简洁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设计基础。这场运动并未垄断一切风格,而允许了多种风格并存。它主张“师自然”,倡导设计采用中世纪的纯朴风格,吸收东方的装饰语言,这完全与历史复古大异其趣,以难能可贵的设计探索,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风格,表现出一种“出世的理想主义情感”。这种种探索都在为日后的现代设计发展铺路。此后,在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掀起了一场规模更为宏大、影响更加广泛,变革程度更深的新艺术运动,促使现代设计更加坚实地迈出了一大步。

诚然,工艺美术运动所提出的解决之道的确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它只会从历史中找寻参照,胆怯于除旧布新;它反对工业化的主张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它过分强调装饰,增加生产成本,运动的结果与民主的初衷向左;它过于理想化,成为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然而,正是因为“艺术”和“手工艺”紧密结合的改良方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身处窘境,反而从客观上激化了矛盾,促进了崭新意义上的现代设计的发展。“艺术”和“手工艺”注定不能完成所有的重任,而只有当与工业化相结合之时,现代设计才得以自由驰骋。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使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最早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这场运动将设计视为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渗透着功能与审美的思考,寄托着民主改革的理想,充满了“为多数人而设计”的关怀精神,主张设计上的诚实诚恳,反对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功能主义的某些思想初露端倪。工艺美术运动存在的先天不足和内在矛盾性使其无法成为改革方向的主流。莫里斯和拉斯金的后来者们在实践中渐渐认识到了工业化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只可顺应,不能逃避。莫里斯本人也在晚年时有所察觉,最终不得不承认“艺术和手工艺的廉价几乎是作不到的”,并倡导“应该试着变成‘机器的主人’,使机器成为改进我们生活条件的一种工具。”但这些探索与经验均成为现代设计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提出“现代设计的真正先驱者是那些从一开始就主张机器艺术的人。”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对于工业化与设计等问题的最初思考,以及这场爆发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共同构成了现代设计的萌芽,都应被视为现代设计的先驱。现代设计的巨匠和大师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思想的启发,一次次提出关于这个深刻命题的种种思考,推动着现代设计的蓬勃发展。实践使他们渐渐意识到“机器造成的许多令人不如意的事情,责任并不在于机器,而在于设计者”。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着西方手工艺设计开始向现代艺术设计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大约延续了一个半世纪,期间经历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及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运动等几个关键性的发展阶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明确倡导工业化生产,虽然其观点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看似大相径庭,但无可否认,他们确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也同样寄托着变革社会的理想。设计的发展历程再次证明:19世纪中后期盛行于英美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石,是艺术设计走向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艺术家们将前辈设计改革者的理想付诸现实,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唤醒了人们对于设计的重视,初步探索了艺术与生产的结合方式,在艺术设计的伦理道德观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这场运动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大门,并对现代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现代设计的启蒙。

由此,不难相见,眼前的参天大树原是由那颗19世纪的种子初长成。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英).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2]汉斯•维尔纳•格茨(德),王亚平(译).欧洲中世纪生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3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构想;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从本质上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构想是建筑项目设计的基础。在我国的设计领域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是重要的思想,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中,拥有很多创新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其创新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对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进行浅析。

一、现代建筑设计构想现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根据,并且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领域中有效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已经得到了发展,并且得到了很大提升。

(一)现代建筑设计各方面有所进步

为了对建筑设计进步进行表现,将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作对比。在设计方式上,过去传统建筑设计主要是对设计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再根据建筑设计规范来实施建筑设计活动,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则更加注重创造性,对预测和信号分析进行强调,将这些因素很好地配合来开展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在建筑设计性质方面,过去的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对建筑技术进行设计,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则对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现代建筑设计与工程性特征和实际情况更加符合。

(二)现代建筑设计更注重创新

伴随着当前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学习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便为现代建筑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要提升。正因如此,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创新,旨在对现代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满足。比如,在建筑企业设计人员开展工程设计的时候,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借鉴,进而实现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创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广泛运用了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均与数字化信息技术密切关联。有些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落实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运用计算机,对自己的设计能力进行提升,扩展自己的设计思维,特别是在实施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形体设计的时候,计算机的运用不仅能够为设计人员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可以实现很多人工无法实现的设计。

二、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创新运用的对策

(一)设计技术的创新运用对策

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越来越注重应用设计软件。例如Coreldraw、photoshop等诸多软件均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良好发展。现代工艺美术的设计人员通过熟练操作设计软件,能够从本质上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升,为其节约了更多的工作时间,设计人员可以将这些时间运用到探索和钻研中。在所有设计软件中,photoshop设计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通过photoshop,设计人员可以完成设计工作的所有部分。所以,通过运用诸多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和时间,实施设计技术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现代建筑设计这三者紧密联系,使其更好地融合。对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把握,紧随时展的脚步,用技术来带动创新,提升建筑设计人员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水平和能力,使其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建筑作品。

(二)设计内容的创新运用对策

在当今社会中,一切竞争都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想要取得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必须要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实现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创新,必须要紧随时代脚步,扩展自身思维,开拓创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思理念、设计方法、设计内容进行创新。从艺术发展这一角度出发,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现代建筑设计构想模式。以前,建筑设计并不能很好地权衡工程功能和效用之间的关系,过于注重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设计作品缺乏时代感。而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本身就是对现代建筑设计构想内容的创新,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运用,不仅为现代建筑设计融入了时代感,更使现代建筑设计体现出了文化修养和时代特色,赋予了现代建筑生命和寓意,提升了其艺术品位。

(三)设计构思的创新运用对策

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构思,设计构思决定了设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设计人员在实施设计构思的时候,必须要运用创新思维,将审美观念通过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设计构思是一个完整的想象过程,建筑设计人员为了获得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构思,在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时候,要融入创新性思维。运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素材的收集,完成素材的加工工作。首先,要注重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内涵,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价值观方面、审美方面,都要将创新性全面体现出来。现代建筑设计人员是一个艺术家,因此,必须要对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全新的动态进行高度关注,及时将新的动态、新的素材和新的思想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之中,使现代建筑设计作品更加具有时效性。其次,设计人员要将创新思维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中体现出来,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揭示出来,对设计人员创新性的构思进行明确传达。现代建筑设计人员为了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很好地运用,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新的素材和资料,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推敲。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掌握丰富的知识,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灵感。

三、结语

当今社会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的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创新思维方面的竞争。工艺美术设计同样如此,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必须要提升设计者的艺术品位和创新能力,对现代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观念进行把握和了解,并且掌握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构想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方案与审美趣味和观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顺应时代的潮流,对现代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楠,年艳秋.浅谈信息技术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市商业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2012(07).

[2]涂慷.论工艺美术品展示设计的文化与风格[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53-02

1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其改革与发展关乎全体国民素质的培养及民族未来的进步。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并取材于现实生活,提倡“技术化、信息化”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是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以释放,贴合了美术学科的发展进步需求,符合我国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理念,体现了我国小学教育的时代化与教育制度的极大进步。

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合理运用科学技术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2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升欣赏作品的能力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欣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这是因为欣赏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资料采集和信息查询,而在多媒体技术尚未普及的时候,此项工作花费了美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搜集的资料并不全面,尚未满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需要,因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1]。

与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搜集到大量的美术资料,如图片、影视作品等,教学资料的充分准备为进一步开展美术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开展美术欣赏课程时,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讲解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寻兴趣,改变了以往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单一、死板和枯燥,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最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动画技术与图片相比,其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动画的放映,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术欣赏的技巧和方法。如对建筑作品的欣赏,动画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学生直观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建筑物整体的美感,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动态的效果,这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此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欣赏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欣赏艺术作品的新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鼓励小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艺术实践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快捷方便地进行工艺设计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学科,承担着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前提,因此,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作为基本原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欣赏课程、工艺设计课程等。尤其是在工艺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很普遍。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步骤主要包括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演示,而后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再独立完成工艺设计活动。因此,工艺设计课程对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演示能力要求较高,仅仅采取教师口头讲授是远不能改善教学效果的。

教师在开展工艺设计课程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使得图片制作和编辑活动变得十分方便,而且由于一系列绘画软件的使用,也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绘画制作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示范效果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美术学习难度也下降。此外,计算机软件及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创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加强对学生发现能力、观察能力的训练,注重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的思维习惯,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丰富绘画风格。同时,教师要深入实际生活,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充分释放学生的创造天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绘画教学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广泛运用于美术欣赏课程以及工艺设计课程中,还在绘画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绘画领域的发展作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顺利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美术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学习氛围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美术教学氛围。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呆板、单一的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广泛搜集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审美习惯与知识水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强了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绘画技巧的训练。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游戏等活动,在娱乐过程中教授美术知识,寓教于乐,提倡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作、自主探讨,使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适当给予学生以鼓励,增强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此外,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改善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动力[3]。学校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制,保证评价措施的可行性及评价结果的公平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美术作品的创新性、真实性、观赏性、独特性,防止评价标准单一;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要根据学生能力、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案,为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更多积极有益的指导;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的ppt展示汇报,引导学生进行电脑绘画,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收获创作成果,获得鼓励与表扬,从而激发创作欲望。

5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帮助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快捷方便地进行工艺设计教学,实现绘画教学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同时结合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以此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5

关键词:三维动画艺术;技术美;运动美;意境美

1三维动画艺术的概述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兴影视艺术。全电脑三维动画主要是指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动画,它通过三维动画软件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建立模型,并对物体赋予颜色、肌理和材质,设置光源,然后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模拟的摄像机镜头全方位的运动、漫游,输出生成最后的动态画面。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的设计、创作与制作,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

三维动画艺术是一种影视艺术,包括视觉上的美感、听觉上的享受等。虽然传统的影视艺术也满足这样的审美要求,但是动画审美所承载的内容远比传统艺术要多的多,它涉及到角色、场景、构图、景别、摄影机角度、灯光、色彩、音响等多方面的模拟设计制作。全电脑三维动画是相当于二维动画来说的,与二维的动画相比,它多了一个第三维的深度空间,并且它通过对现实拍摄的模拟,透视效果强,360度全方位空间,不受场景限制。

2三维动画艺术的发展史

三维动画艺术以计算机为创作的工具和平台,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伴随着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真正的全电脑三维动画艺术的历史很短,可以追溯到80年代,它的发展与制作世界上第一部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pixar)动画工作室息息相关,在这里笔者就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成长为主线,对全电脑三维动画艺术的发展作一回顾。

技术酝酿期(1984—1994)。1984年到1994年可作为全三维动画艺术的技术酝酿期,在这十年间,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全三维动画艺术的产生做了充足的技术积累和铺垫,期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一直是这一领域的探路者。从1984年其前身——特效公司“工业光魔”创作第一部3D短片《andreandwallyB。》开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就一直致力于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技术的开发。1986年他在自动产生阴影、多重光源和动态模糊效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制作了动画短片《小台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此后又尝试了角色设计,制作出人体动作模型的动画短片《锡铁小兵》。接下来的几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又尝试实现动作的阴影和材质变化,并通过编制程序来制作雪花颗粒,开发电脑辅助制作系统,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研究方面不断产生新的突破。

起步发展期(1995—2000)。1995年到2000年可以说是三维动画的起步以及初步发展时期,制作出了第一部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1》和世界上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2》。在这个时期,皮克斯还创作出了实验短片《棋局》,以测试制作具有真实效果的皮肤和具有柔顺感的衣料。在《玩具总动员2》中,皮克斯采用了粒子系统(用大约2。4百万个粒子来制作架上的灰尘)、毛发处理系统(用了6百万根毛发覆盖小狗Buster的身体),把数字化的讲故事和电脑数字动画发挥到了极至。

迅猛发展时期(2001—2003)。2001年到2003年可归为全三维动画艺术的迅猛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梦工场和福克斯两大公司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也不再是动画艺术的唯一支撑。2001年迪斯尼与皮克斯公司合作推出的短片《大眼仔的新车》用夸张的动作和角色的表情来吸引人,梦工厂推出的《怪物史莱克1》以恶作剧式的搞笑撼动了皮克斯/迪斯尼的霸主地位;2002年福克斯公司历时三年的《冰河世纪1》(如图1)以新巧夸张的形象、温暖紧张的剧情为法宝席卷了北美票房;2003年迪斯尼与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五部电脑动画长片《海底总动员》超越了一往以技术为亮点的原始阶段,回归到靠内容题材的升华和剧情的内在涵义为主旨的制作模式,将电脑技术与传统的人性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感人至深的动画故事。

全盛时期(2004—)。从2004年开始,三维动画影片步入其发展的全盛时期,美国不再是唯一的一个全三维动画片的生产国,其他国家也逐渐步入到这个领域当中,全三维动画片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如《超人特攻队》系列、《小鸡快跑》、《汽车总动员》、《欢乐的大脚》等等,影片的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整个三维动画艺术在技术的平台上绽放着异彩。

3三维动画艺术的美学分析

3.1三维动画的技术美

技术美是技术活动和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审美价值,是技术美学的最高范畴。技术美与技术紧密相连,没有技术也就没有技术美。全三维数码动画艺术是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审美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环境,在全三维动画产生发展之初,每一次视觉上产生的新冲击,都与新技术的采用密切相关,因此,全电脑三维动画艺术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其审美价值多表现为技术美。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是电脑三维动画制作的首要前提和最终目标,从皮克斯对三维动画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在形态方面,从简单拥有人体动作和模型的动画短片《锡铁小兵》,到《棋局》中老人的皱纹与关节,再到《超人特攻队》有机而多变的人体,角色的造型和动作越来越趋于优美和流畅;(如图2)在质感的处理方面,从《锡铁小兵》中的硬质短裤,到《棋局》中晃动的衣襟,到《怪物公司》中根根如丝的毛发,再到《FortheBirds》中柔美的羽毛,其质地也一步步地趋于真实;在效果的营造方面,从《红色的梦》中夜晚的雨滴,到《小雪人大行动》中飘动的雪粒,再到《玩具总动员2》中架子上2。4百万个灰尘颗粒,其气氛的烘托也逐渐步入成熟;在光效方面,从生硬的光感到《小台灯》中的阴影、多重光源和动态模糊效果,再到《棋局》婆娑的光影,其画面效果也更加丰富和细腻。在这每一次视觉观感改变的背后,都是技术在做支撑,技术所能达到的这种虚拟的真实,让三维动画的受众不禁一次次的感叹于技术所创造的视觉冲击。

3.2三维动画的运动美与造型美

三维动画艺术是一种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空间形式决定了它拥有美术绘画的色彩、光线、构图等造型特点,而“时间艺术”说明它能够体现力量、速度、变化的运动特征。同时,三维动画是建立在计算机虚拟空间中的运动艺术,因此无论是它的造型还是运动都具有很大的变换张力和表现空间,都可以用变换和夸张的设计手法烘托情感。

对于造型而言,角色形态和场景的构成是屏幕视觉的中心,动画在虚拟环境中的制作手段突破了现实中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对三维动画的场景、人物的形、色、质进行塑造的时候,可以有意的放大或缩小某些细节,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受众获得奇特而新颖的审美感受(如图3)。同样,对于三维动画中的运动,不是由物理的表演而产生的,而是通过设计师意识的加工而形成的一种对运动效果的模拟,它能够表现出其它艺术所不能表现的运动美,使人类对运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也正是这些运动构成了影视动画富于表现力和吸引力的美学特征。但是,三维动画艺术中对造型和运动的夸张性演绎是设计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双重作用下的产物,一方面它源于设计师对真实世界的运动和形态的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深刻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环境的气氛,设计师可以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对其进行艺术的变形与加工,从而使三维动画艺术具有真实而夸张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3.3三维动画意境美与精神美

《周易。系辞》中有一种说法叫“圣人立象以尽意”,《老子》中也有古语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意”和“象”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学内涵。动画创作者创造三维动画艺术,就是以虚拟性的动态影像和夸张性的叙事场景将人们的心绪和意识带入一种奇特的审美情景之中,产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精神意象。

全电脑三维动画用虚拟而又不受现实条件限制的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它能够创造出人类的视觉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感受到的光影景象,甚至拟造出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样在这种与原有视觉景象和心理完形所形成的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中,增强了动画受众的好奇心与欣赏欲望,并使其审美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迅速地融入到动画影片的艺术氛围之中,构成审美意境(如图4)。同时,三维动画片依靠高科技手段,创造人类想象力所能抵达的任何情境、物像和人像,为观者塑造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甚或魔域的“幻觉”场景,使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中的人们在获得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复苏人类的原始记忆,重温童年时代的梦想与异念,洞察在现代工业文明车轮之下的人与自然互相戕害的残酷,从而感受到无比强烈的精神震撼力。

参考文献

[1]@罗业云。论动画艺术的运动美学[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6

【关键词】民间刺绣;美工活动;转换运用;原则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艺术活动中的美工活动又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工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内,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幼儿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幼儿艺术活动。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种原生态传统十字绣,作品多为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孩子们从小就穿着用这种刺绣方法制作的绣花领褂,被大人们用绣花背带背在背上,对于这一民间刺绣工艺作品可以说是耳濡目染非常熟悉。如何把这些蕴藏着巨大教育价值的民间刺绣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两相融通起来,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种子呢?如何将冕宁民间刺绣蕴藏的教育价值转换运用到幼儿美工活动中来,以民间手工艺为载体,以美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更新美工活动教学内容,探索构建幼儿园教学本土化、生活化、艺术化的综合教育课程模式呢?于是我园在幼儿美工活动中尝试让幼儿欣赏冕宁民间刺绣工艺品,并投放各种穿线材料让幼儿在穿线板上表现各种造型,在十字格内涂色造型,用剪纸和排水画来表现刺绣图案……将较难的刺绣方法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的美工活动。在进行转换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幼儿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部最近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关于艺术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所以我们在挖掘民间刺绣资源转换运用到幼儿美工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审美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艺术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美工活动教育,应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幼儿捕捉事物中蕴涵的与幼儿生命活动力相吻合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工活动的内在动力,贯穿于观察欣赏、创造的各个环节,还要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审美情感的陶冶等。《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所以我们首先创设具有民间刺绣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从视觉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一踏进幼儿园,就会看到一组具有民间刺绣文化艺术特色的图案,最先扑入眼帘的就是通道两边排列整齐的“吊吊花”,顺着这条文化小路再往前走,一朵具有民间刺绣特色的“大团花”跃然于眼前,民族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幼儿便直观地感受到冕宁民间刺绣图案的特点。其次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民间刺绣艺术作品的收集,通过收集使幼儿对美丽的民间刺绣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将收集到的:翁裙、小背心、小手提袋、站裙、肚兜、鞋垫等物品装饰到教室里。这些物品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最后是指导幼儿欣赏优秀的民间刺绣作品,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民间刺绣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美工活动教学中,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以至于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在民间刺绣转换运用到美工活动的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为中心,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不断更新美工活动材料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借鉴刺绣方法进行转换运用中,我们就先采用在十字格中进行填色游戏,感受图案的排列与变化,然后进行鞋垫填色,鼓励幼儿设计鞋垫图案、裙子图案和背心图案,最后过渡到根据刺绣排列规律进行穿线板游戏,不断变化幼儿操作材料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3适宜性原则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开展将民间刺绣转换为幼儿美工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宜性原则,目标要贴近幼儿,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刺绣技艺是一种较难的手工艺,幼儿是不可能直接掌握的,所以我们运用转换针(软电线)、毛线和塑料穿线板将较难的刺绣方法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和喜欢的穿线板游戏,即满足了幼儿模仿刺绣的愿望又促进了幼儿手眼协调一致的发展。

4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同时又是美工活动的根本特点。《纲要》在艺术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因此,我们在各种美工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并支持幼儿富有创造性的创作,并不制定统一标准与要求。要突出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主体性,真正实现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同时还要突出真正使每个孩子能大胆、勇敢地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造欲。幼儿在欣赏民间刺绣作品后,寻找、发现其中的图案变化规律,然后自己遵循一定的规律创作设计。比如在填色游戏中不仅是要求他们进行简单的涂色,而是要求幼儿根据排列规律设计不同图案装饰鞋垫、背心、裙子等。在欣赏了背带刺绣图案后,引导幼儿用排水画、剪纸、树叶印画、拓印等不同形式开展创作。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创作,老师都给予充分肯定,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5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包含丰富的含义,是丰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它即是一个艺术标准,又是幼儿发展上的需要。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我们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同时,开展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转换运用时,应向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转换方式,将较难的刺绣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的穿线、绘画、拓印、排水、剪纸、扎染、彩线编织等美工活动。鼓励幼儿在做中学,学中求发展,发展中会创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民间刺绣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总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转换运用不能简单的追求技能技巧的应用和作品的整齐划一,而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运用欣赏、游戏、绘画、手工、交流观察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陶,这样才能有利于萌发儿童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有利于幼儿全脑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张念芸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7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艺术;园林设计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有着悠久历史,中国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的也同样相对悠久,中国古人对于园林建设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世界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对于园林建设的历年就已相当成熟。精心阅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其所描绘的大观园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且其中对于园林设计的相关理念可谓相当精辟。中国古典文化中有不少精妙的园林建筑理念和园林建筑方法值得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深入学习,然现代园林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就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与学习,向现代艺术的艺术理念和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取经。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设计的理念,运用的美术元素,设置的细节的表达意味,画面感的要求,整体艺术审美的层次等。这些方面的掌握可以有效提高园林的艺术效果和景观的观赏效果。

1现代空间艺术在园林构景中的运用

空间是现代艺术格外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园林设计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要让园林设计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就必须巧妙设计和安排好园林中的空间。城市园林的空间构造的目的就是通过空间上的巧妙安排,达到园林的完美构成,从而揭示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现代空间艺术讲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要求艺术品给人以较强的空间上的艺术美感。在设计园林时,要将园林当做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从整体上把握好园林的空间构造,注重园林中个空间的相互融合,把握好园林各部分的节奏和韵律。此外,城市园林注重对环境的提炼,通过缜密的建构构成,在小的空间内抒发大的空间表达,通过空间的感知,来进行园林语言的翻译,实现人与环境的沟通。“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就体现了通过借景有效运用园林空间,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2现代空间流动设计对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

流动空间的目标是把空间视为一种积极流动而非消极静止地存在,创造出流动性的空间视觉感受,给空间以力量性的美感。现代空间流动设计要求空间设计,避免孤立静止地存在组合,并追求连续性的运动空间。通过采用象征性的分隔,使得设计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保持一定的交融性和连续性。为了增强空间的流动感,艺术家们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条,来达到其设计的最终目的。著名设计师密斯所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就体现了对流动空间理论的有效运用。园林设计向来讲究动静结合,而多元的时代对于园林空间的动态感官体验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园林设计时,要将流动空间理念引入,采用多种手法,创造出流动的园林感官体验。例如:可以有效安排树木、亭台与水流湖泊等,营造动态的环境,给人以动静协调的美感。事实上,中国古典园林构景就很讲究运用动静的方法,将山水园林的水面布局在全园中部,水面的倒影与岸上的景色虚实结合所构成的美景,只有在对岸才是最佳观景位置,于是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

3现代雕塑艺术在园林植物雕塑中的应用

现在,不少城市园林设计会通过对植物进行修剪创造出美的形状,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实际上是下年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看过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人,无不对男主角爱德华那双妙手的修建能力和创造能力惊叹,他的妙手可以修正出那么漂亮可爱的植物,创造出艺术感十足的植物雕塑,给人以强烈的美感,确实令人钦佩。人们对园林雕塑方法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并不陌生,只是,在设计园林时,植物雕塑的运用也要拿捏正确。植物雕塑不仅要考虑园林的整体风格,还要讲究韵律与意境。植物雕塑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意境,造园的意境是一个审美的较高层面,例如园林所能折射出的社会思潮,人们的审美取向,能带给人们的情操的陶冶,能通过观赏园林景观引起游客的情怀抒发等都属于意境美的范畴。

4现代绘画艺术在园林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美术和绘画艺术而言,色彩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是表达艺术思想的工具。绘画艺术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对客观物象采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具象图形进行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对现实对象的浓缩与精炼、概括与简化,突出和夸张其本质因素。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绘画艺术的相关改建,就是要有效做好城市园林中的色彩设计。园林作为设计对象和艺术品式的存在,是对自然景观的典型化。将引入绘画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引入城市园林设计,符合园林色彩设计的要求。

园林景观色彩组成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自然色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天空、石材、水体、植物的色彩。半自然色是指人工加工过但不改变自然物质性质的色彩,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人工加工过的各种石材、木材和金属的色彩。人工色是通过各种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各种材料和色彩的瓷砖、玻璃、各种涂料的色彩。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要考虑园林的整体性,同时要确保园林的绿色基调,此外注重对点缀色彩的运用。在园林的景观效果的设计中,景观关键部位的点缀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景观的展示效果带来很大的突破。

5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先导城市中公众艺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艺术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要考虑大众的审美需求,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满足人们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可以通过有效运用现代艺术中相关概念和现代艺术的相关创作方法。将现代艺术与城市园林建设有效融合起来,采用现代艺术中的现代空间艺术、现代雕塑艺术、现代绘画艺术、空间流动艺术等有效运用在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创造出更多空间构景独特、视觉效果优美的高质量城市园林,不断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therivelRiki.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ofdevelopmentplaningreatBritain.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2011(9)

2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0)

3蒋三登.城市植保体系需重新构建——关于城市园林植物保护的思考[J].农药市场信息,2010(2)

4maacetylchloride.Jiangnanprivategardenidea.applicationinmoderncitylandscapedesigninthemoderngarden[J].2011(9)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8

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它所拥有什么样的使用功能,这其中建筑设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建筑设计里,建筑本身除了一些最普通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拥有科技性、美观性以及绿色性等特质,从而达到人们日常生活水准进步的需求。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以往的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一些创新想法及战略加大力度进行了剖析及叙述,从而加强对当代建筑设计水准和运用实力的领悟及认知。

1、简单阐述当代建筑设计

在现实建筑工作中,工作的具体进行都要依照建筑设计,因此建筑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着非凡的意义。伴着社会经济进程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科技的前进步伐,当代建筑设计水准高度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

1.1前进中的当代建筑设计

我们将建筑设计的当前现代形式同以往形式进行对比,在对比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现代建筑设计的巨大进步。从设计方法来看,以往的建筑设计所使用的方式是结合从前的一些具体实际设计状况,且将设计规范当成最主要的设计根据;可是当代建筑设计却不同,它是以信号思考及预测还有各种建筑物中间的创设性等要素的相互协作。在设计本质上来看,传统设计和当代设计也各不相同,传统设计注重技术层面,而当代建筑设计则对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会展开一定思考。

1.2当代建筑设计的创造和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建筑本身,人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建筑设计水准也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可以达到建筑设计的相应标准,就必须要完成对现代建筑设计上的创建和创新。比方说,建筑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吸取其它国家的一些建筑设计经验从而让自身设计在理论上得到创建创新;将建筑本身同所在的城市放在一起去看,并把两者的设计紧密融合;运用高科技相关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到国内的各个角落。有很多建筑设计人员在展开设计的同时,慢慢把电脑技术融合进来,不断开阔自身的设计能力,在进行形体及空间设计的时候,电脑的应用为其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效果。

2、将工艺美术设计想法运用到当代建筑设计中所具有的创新意义

伴着高科技的前进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当代建筑的前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情形及机会。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伴着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对于建筑设计的相关需索也不同以往。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不停的学习行业中的的一些先进想法理念,开创新型设计方式,加强本身的设计水准,从而能够达到最新的建筑设计需求,只有这样,国内的建筑设计的进步才会更加迅速。将工艺美术设计的一些想法应用到现在建筑设计上面,能够:

2.1提升了设计产品的科学技术持有量

为了完成将设计的想法创造创新的最终目的,设计人员一定要不停的获得有关信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将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应用在其中,就会让其呈现的设计作品拥有十分显着的时代特征。将高科技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知识运用在其中,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是一次新的创造和创新想法的展现,投入到目前建筑设计里面,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相应技术蕴含量。

2.2建筑设计水准得到了提升

以传统计设为基础,并在此之上加入最新的设计理念,运用领先的高科技,让最终设计出的成果,科学技术含有量照比从前进入了一个新台阶。而工艺美术设计想法的创建创新,在当代建筑设计使用的时候,并且也是设计人员水准的不停提升,加入了更多要素的设计成果,有着现代的特征,是当代建筑设计进步中的一项最主要的进程,强化了相应的设计水准,使当代建筑设计投入到更加快速的发展进程之中。

3、创建创新及运用工艺美术设计想法

就目前来看,工艺美术已经完全运用到整个社会中了,并且同人们日常生活进行了最完美的相融,可以说它或大或小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在新的环境里,在进行工艺美术设计时,我们会发现,它正在不断的进步着,且越来越完整。为了可以达到今后人们新的要求,需要设计人员可以对工艺美术设计进行一定的开创和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拥有着一定的意义及规则性,而这些意义和规则对于当代建筑设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1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点及具体运用

要如何达到工艺美术设计想法上的创造和创新,最重要的是指在进行工艺美术设计时加入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以此来强化工艺美术设计进程。通常工艺美术在创造创新以后,都会有着一些明显特征。比方说,其思想会表现出一些多面思维,这些思维包括抽象的、形象的、逆向的以及发散的。在这些各不相同的思维里,形象思维可以说在运用里排在第一位。它完全是一种直觉性,是一种以具象方式作为设计状态的一种形式。在当代建筑设计构筑想法里,达到工艺美术设计想法的创造创新运用,能够在形象思维之上,融合自身的经历及一些特别的想法,并可以迅速抓到一些拥有很深特征及含义的形象事物,以此达到对建筑物本身设计上的开创和创新。

3.2工艺美术设计的相关想法创造创新运用的具体作用

在我国,建筑设计完全可以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阶段里需要使用最有效果的方式,不停改善及提升建筑设计水准。随着工艺美术设计在实际中的不断应用,已经从最初逐步走向完整化。在当代的建筑设计里将工艺美术设计进行最好的融入及运用,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设计本身的想法和相应元素,这种想法和元素为当代设计供应了灵感的源泉和设计动力,大大了推动了设计的发展速度。建筑不单单拥有美感,还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生活的场地。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9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面向全体、能力为本、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推进学校艺术体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和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艺术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参与各类活动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确保学校艺术体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发挥艺术体育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艺术体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体质健康状况和技能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艺术体育教师队伍。

二、加强艺术体育教学,提高艺体教学质量

(一)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实施艺术体育教学,做到教师安排到位、课时落实到位,确保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每学期初,各单位要将课程安排表上报教体局基教科和教研室备案,并上传校园网和莱西教育网。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删减或挤占艺术体育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或赶超教学进度。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各单位要根据音乐、美术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校艺术体育学期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目标,撰写单元和课时教学案,要在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两大常规环节,备课和上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艺体课堂教学的快乐,提高歌唱、欣赏、绘画和运动技能水平。各单位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意见(西教普发〔2010〕23号)》要求,组织开展好艺体教学的推门听课、汇报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加大艺体教研力度。全市要通过构建市、镇、校三级教研网络,从抓教学模式和小课题研究入手,加强艺术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市教研室成立由全市骨干教师组成的市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下发本学期教学重点,每月召开一次中心教研组会议,及时讨论解决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市艺体教学深入开展;各镇办教委、市直学校要根据实际,成立镇(市直学校)级中心教研组,选拔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抓好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等工作,提高全镇(市直学校)艺体课堂教学水平;各学校要成立艺体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围绕探索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技能、创新学生思维等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及案例撰写等活动。

(四)强化特长生专业培养。各单位要根据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兴趣爱好,在加强艺体学科教学的同时强化特长生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拔艺术体育特长生,并根据学校教育资源,成立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或社团;要坚持每周定时活动和常年训练相结合,并借助各种艺术体育赛事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和运动技术水平。各学段要切实抓好特长生的专业训练,做到师资到位、制度规范、措施得力,以达到储备人才、培养特长人才的目的。

三、开展艺术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单位要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以及校外时间,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标,以深入推进“艺术体育2+1项目”为主线,以打造艺术体育特色学校为抓手,坚持艺术体育活动与学生德育相结合、与建设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努力培养学生掌握1-2项伴随其终生的文艺特长和体育技能,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一)大力开展体育技能训练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个在校学生均能掌握两项体育基本技能。重点抓好以下活动:

1、开展市、镇、校三级体育节活动。以“人人参加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每年举办体育节。通过组织体育集体项目竞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趣味运动会、体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质。大力提倡乒乓球项目,逐步打造莱西特色校园体育项目。

2、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各学校要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每天跑步参考距离基数为:五年级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2000米。冬季长跑活动期间要积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设立“长征”、“跑遍神州”等意向性活动主题,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开展体质健康达标活动。各学校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估机制,每年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统计、汇总及数据上报工作。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98%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75%以上的中小学生达到良好等级,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

4、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各镇(街道)、学校要确保每年召开以田径为主的春、秋季运动会。在此基础上,组织每周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竞赛活动。教体局将每年举办全市综合性中小学生运动会,运动会开幕式集中展示各单位的体育活动成果,各单位参赛情况计入体育工作考核。

(二)积极组织艺术教育活动。各单位要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艺术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面,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养。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开展三团(合唱、舞蹈、器乐)一社(美术书法)活动。要作为每个单位的常规工作,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指导教师的活动备课制度、活动督查制度,确保活动效果。

2、开展“唱红色歌曲”活动。各单位要结合传统节日,围绕歌颂祖国歌颂党等主题精选曲目,让每一名学生敢唱歌、会唱歌、爱唱歌,让校园充满歌声。通过活动的开展,每个学生至少会唱10首经典歌曲,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要利用大课间和活动课,加强舞蹈和音乐的普及教育,促进学生身心愉悦。教体局将定期组织校园集体舞比赛。

4、开展“艺术角”活动。各单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设立教室一角、校园一角、宣传栏等各种方式,经常性地举办美术课堂作业、书法、手抄报等艺术作品展示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三)开展艺体特色校创建活动。各单位要在开展艺术体育常规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研究确定本单位的艺体特色,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一校一特色”。要争取社会知名人士支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学生参与面,探索形成有组织、有制度、有成果的艺体工作特色。教研室将加强指导、培养、总结和推广,促进学校艺体工作特色的形成。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体教师业务素质

(一)加强艺体师资配备。各单位要坚持“专业对口、专职专用”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艺体教师。要配齐专职教师,暂时配备不齐的,要安排有一定艺术体育特长教师兼职,并通过各种渠道对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各学校兼职艺术体育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专业教师不得转行改教其他学科。各单位要加强与社会体育、艺术团体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团体和专家的作用,逐步建立一支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校艺术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教研室将在落实三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随时掌握艺体教师特别是农村兼职艺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各单位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加强校本研究,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外出培训教师要撰写学习体会,通过报告会或观摩课形式向其他教师传递培训成果,扩大培训效益。市教体局相关科室将定期组织艺术体育专业技能培训、教材教法培训、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城乡交流等活动,提高艺术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五、改进评价办法,推进艺体工作规范开展

建立健全学生、教师、学校艺体工作评价机制,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逐步推进学校艺体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对学生的艺体素质评价由任课教师组织。艺体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技能测试等各种渠道,对每个学生的音体美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公正、全面的评价,并记入学生的素质报告手册。

对教师的艺体工作评价由各学校组织。要进一步完善艺体教师和兼职从事艺体活动教师的工作评价制度,合理计算工作量,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将艺体教师的常规教学、学生技能考查、艺体活动组织情况、艺体竞技成绩、特长生培养等方面纳入目标绩效考核。

对单位的艺体工作评价由教体局组织。教体局将组织相关科室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的方式,结合调研活动,强化单位艺体工作的评价。评价重点围绕课程实施、推门听课、学生技能抽测、艺体活动、艺体竞技成绩、艺体师资建设、特长生培养等项目进行。每学年对每单位的艺体调研不少于一次,调研成绩计入单位绩效考核。同时,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出现课程开设不齐、课时落实不足等问题的单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镇(街道)教委也要建立相应制度,加强对所辖学校的过程管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体局成立艺术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管理、指导、督查全市艺术体育工作的开展。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落实和监管力度。通过市、镇、校三级管理,促进艺术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单位要将艺术体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之内,做到专款专用。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尽最大努力按标准装备艺术体育所需教室、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满足学科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要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师生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简易场地,自制艺术体育活动简易器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解决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的问题。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篇10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工业设计 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是一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但建筑艺术只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空间形象。它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欣赏主体和建筑形象相互作用的体验与鉴赏活动。它是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主观心里意绪。所以,人要是自己居住的环境空间更加艺术化,就必须能够发现、感受建筑艺术的美,能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去充分领略它的魅力。而这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十分的重要了,它对人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它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技术活动,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情况下,改变物质材料的面貌,使它适合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适用于主体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适应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建筑艺术直观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其次,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创造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现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艺术虽然始终是适用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和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间、形体、比例、尺度、质地、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根据对比、同一、均衡、节奏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可视的三维空间艺术形象。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或是形式美的愉悦,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优美、或独特、或怪诞。但建筑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的审美特征出了与它自身的空间形式有关外。还体现在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中。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集体的一个部件,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

第三,建筑艺术还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与音乐的确存在相类似和关联的地方,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以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关联还表现在二者都运用数比率。所以我们说,建筑具有音乐的某些审美特性。

第四,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由于建筑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它所选用的物质材料、结构方式、建筑造型和艺术风格,不仅直接体现着一定社会、时代的物质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情况,而且也凝聚着一定的阶级、民族、时代的心理情绪、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积淀着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忆。因此,人们把建筑称作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欣赏建筑艺术。就像是阅读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第五,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生活的抽象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反映,但它不是一种直接的、具体的描摹、再现客观生活,它通过抽象的线、面、体的表现手法去隐喻、象征的表现精神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真实。总的说来,抽象性、象征性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象征、隐喻的运用使建筑艺术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精神功能。但这种象征应该自然的从建筑本身中流露出来,而不是刻意的加以修饰的表达和摆弄,可以说,建筑的象征愈抽象,它的魅力就愈永恒。

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在人们欣赏建筑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人们充分地掌握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充分的感受建筑的魅力。另外,无论我们身处室外还是走在大街上,始终不能摆脱那些分割的建筑空间与巨大触目的建筑形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对建筑艺术进行鉴赏和审美。

那么建筑艺术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又是什么呢?

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的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工业设计是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技术、艺术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工业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算起,经过包豪斯的设计革命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世界各先进工业国家,由于普遍的重视工业设计,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工业设计已远远超过工业生产活动的范围。形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它不仅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工业设计还反映着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的问题,引导着人类健康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