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47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4-22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实验室有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都承担着对应学科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各类实验室有贵重的仪器仪表设备、有毒化学试剂、强电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强化监控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高校教学安全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建设方案和对策,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秩序,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教学实践的操作环境,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突出,常发的事故比如触电、火灾、爆炸、化学中毒、生化泄露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首先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实验室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实验室承载的专业涉及面广,人员进出复杂庞大,导致安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综合类高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种类规划较多,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以及一些特种实验室,如消声水池、风洞、水洞等实验室,各种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和安全防护的等级和特点不一,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另外,高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每天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出现安全事故。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层次杂、流动性大,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研究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由于实验室中使用者的操作层次不一、人员更替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自由主义作风较为严重,重学术、轻安全的思想扎根较深,导致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管理构架和意识不够清晰规范。因此,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将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建立主管机构,分派主管人员,结合多级管理体系,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素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漏洞,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明确和不细致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种类繁多,安全管理的末端细节复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一定要具体完善,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会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打折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人员思想方面,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规则制度落实不严,末端落实差强人意,安全规章流程走形式。在管理的落实方面,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细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3)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高校实验室进出人员多、层次杂,导致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方面大打折扣,末端落实不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和标准较低,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无法对容易出现的事故苗头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调整;对各项法规条例的执行标准不严,导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因此,高校需要从上到下、从体到面进行安全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细节抓起,从末端落实抓起,严格监控,强化监督,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措分析

目前,高校根据学科类别和专业特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和实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学校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渗透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及高校的资产和设备管理之中,安全规划复杂性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困难,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制度落实、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下功夫,在强化监控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的规则制度和各项法规要求。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细则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则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监督和宏观监控,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二是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涉及危险仪器设备和物品加强监督管理,试行考核上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设施,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是实行负责制,采用分级负责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末端和实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专职机构,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对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和管理,同时,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符合,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

五是组织制订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订本单位、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程,凡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要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

另外,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监控,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实验学习的师生,必须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先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范指导检查,通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实验;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要落实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双人记账、双人双锁,以堵塞管理漏洞和盲区,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四、结语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师生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同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和监控,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2

1.1安全管理体系不顺畅,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目前,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处、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后勤处等多部门共同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同时,由于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编制较少,许多涉及化学、环境、生物类院级单位尚无专职安全管理员,导致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安全工作。此外,实验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作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学校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重视不够,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安全技术知识不够全面,未能发挥队伍应有的作用。1.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近年来,高校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涉及面、内容、数量和可操作性均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执行层面,许多制度未能落实,制度约束性明显不足。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家卫生、农业、畜牧兽医、质量监督检验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了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标准,但针对高校实验室环境、卫生、危险化学品管理、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依然较少。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还缺乏严格、明确、系统的法规和标准,不便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参照执行。1.3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实验室安全文化缺乏。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层面,校园内“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尚未形成,危险性实验和仪器设备缺少实验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师生还未养成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习惯,均以“被动安全”为主,未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部分高校仅将消防讲座、消防演练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消防演练以观摩为主,师生参与度明显不足,未能发挥应急演练的积极作用。同时,院系和实验室层面的安全教育依然薄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参与性不强。此外,很多高校未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或选修课,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以致于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素养不高。1.4安全检查推进不均衡,隐患整改未形成闭环管理。2015年以来,教育部依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进行了实验室安全大检查,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但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安全规范、检查成效不均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定期自行开展安全检查,但是检查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未能严格按照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的“五查”要求开展工作,尚未形成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1.5实验室建设不规范,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未能按照安全规范设计和建造,在通风系统、逃生通道、废气处置等方面均有不符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实验室建设质量和安全设施难以有效保障。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未设立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通风系统、危险化学品存储、消防设施、紧急喷淋装置等实验室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配备不到位,大型仪器设备未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验,设备带病工作或超期服役等情况比较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1.6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废弃物处置不及时。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最常见的类型,经常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严格的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制度,对实验室采购量、供应商资质和配送安全未进行审核和控制。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未建设规范化的化学品库房或暂存库,大量化学试剂存放在实验室,存储不规范,化学品动态记录、使用台账记录不全,未形成闭环管理。此外,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液种类繁多、组成成分复杂,因具有处理全部废液合格资质的环保公司较少,导致处置价格垄断、处理周期长和价格偏高。更为严重的是,含卤族元素、含重金属、含少量剧毒品以及不明成分的废旧试剂、锂电池、树脂凝胶废弃物、凝固态废油料等固体或混合废弃物长期被拒收,只能将这些特殊类型危险废弃物长期堆放在校园内,成为学校的危险源之一。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认真落实各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的要求,规范实验室安全工作。同时,学校从制度设计、安全检查、实验室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实验室的主体责任,逐步构建起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涌现出了一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先进典型。本文以我校环境与测绘学院的环境实验室为例,介绍环境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我校环境实验室始建于1983年,目前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承担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环境实验室围绕学校和学院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打造了安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验室,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环境,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2.1认真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为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链接”的“学院—实验室—导师”三级管理组织构架,并在管理的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明确到岗位和人头,形成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新局面[3-5]。一是学院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书记和院长是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行政院长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二是特殊场所如化学品仓库、气瓶房等配备了兼职安全员,每个实验室明确了安全责任人,确定了工作职责,按照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工作;三是学校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学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协议后,学院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行政院长与实验室主任签订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签订了实验室安全协议。2.2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6-7],涉及水电安全、火灾与消防、生物制毒物质处理、化学废液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等。近年来,学院根据学科特色、专业特点,先后出台了《环测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环测学院危化品管理办法》《环测学院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实施细则》《环测学院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环境实验室根据学校、学院有关要求,先后制定了《环境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2.3改进优化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近年来,环境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修购专项、校内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等,提升优化了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先后建设了实验室门禁与视频监控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化学品采购与管理系统、实验室废弃物收集系统等,改造了实验室化学品仓库。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实验室的安全环境显著提升,更好地保障了师生的实验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药品库配备降温空调、通风设施、防盗设施、自动灭火设施、个人防护设施等,实现了药品分类存储和分类管理,实验室药品库更加规范,保障了药品库的存储安全;二是建设了规范的室外气瓶房和集中供气系统,将氢气、乙炔、氮气、氦气和氩气等实验气体分类存放,并通过输气管线集中输送至各用气实验室,实现了人瓶分离,降低了用气风险,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三是为相关实验室配备了通风橱、防爆排气扇或集气罩,对实验室废气进行净化排空,彻底改善了实验室的通风环境,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四是配备了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实验室废弃物暂存柜,对实验室的废液、化学试剂空瓶全部进行分类收集和暂存,同时学校依托环境实验室建设了“水污染治理与控制实训中心”,该中心解决了实验室废液无法处置的问题,同时也为环境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8-9]。2.4严格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完善的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安全教育过程难免会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10]。为此,环境实验室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准入体系,具体做法如下:(1)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院组织实验室教师针对实验室安全开展入学教育。学生在进入专业实验室之前,实验室通过安全讲座、安全展板、安全视频等方式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和制度、实验室安全常识和专业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等。考试通过者(≥90分)可自行打印《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具有准入证书的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为获得准入证书的学生发放实验服,要求学生实验课前将手机、书包等相关物品存入学生寄包柜内,穿实验服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2)上实验课前,实验课教师结合实验项目特点和使用的具有危险特性的仪器设备,如烘箱、马弗炉、高压灭菌锅等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将教育内容记录在《实验教学计划登记表》中。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报告中写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需要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如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本科生,除上述措施外,学生还需填写《实验申请书》和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申请书中写明实验原理、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并根据实验原理产生的物质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阐述实验防护和应急措施,然后由指导教师签字上交实验室。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实验申请书内容,进行一对一考核,无问题后,方可授权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3)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工作。2016年,环境实验室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实验室一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认可;2017年,环境实验室承办了学校一级、二级和三级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演练工作,并录制成视频,在每年的安全教育中为学生播放,丰富了学生的应急知识。同时,该视频也得到了教育部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开放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定期对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学院每年将行政运行经费的1%作为从事实验室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2.5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和查管理。在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中,认真落实安全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二级单位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季节性检查与节假日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强化各类责任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计划—落实—检查—整改”的闭环管理。在安全检查工作中,环境实验室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全体教师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以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正常开课后,实行定期检查(1~2个星期)制度,并形成常态化。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值日和安全检查。在安全检查工作中,注重关键部位(化学品仓库、气瓶房)的安全防范、关键人员(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关键时间(节假日)的安全检查和关键环节(隐患整改)的安全监督。采用实验室视频监控系统和语音对讲系统,随机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如学生不穿实验服)及时要求整改。2.6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环境实验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安全活动,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完善可行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变学生的“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自2016年以来,环境实验室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讲座、网站与展板文化宣传、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安全实验室评比等主题活动。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辐射作用,实现了师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达到了预期效果。2.7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档案归档。实验室安全档案记载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11-12],在教学评估、专业认证、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工作评比、安全事故追责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档案归档工作至关重要。一直以来,环境实验室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档案的归档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配备35种安全工作记录本,并按照责任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奖惩、队伍建设、安全培训、事故调查与处理、专业安全等设置了23个档案类别,每学期末集中归档,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3结语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3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管理缺陷等原因,从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求及特点,探索与本校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载了教学及科研任务,是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进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分别出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等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3年出台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实验室管理和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有章可循的规定。但随着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型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各种管理办法文件很难满足各个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所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在法律、法规或各种规章制度上仅依靠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等文件,很难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提出的文件要求也是总体指导性精神,很难落实到工作实处[2]。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散

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特点,不同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由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则分散到保卫处、设备处及科研处共同管理,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划归到综合治理委员会或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共同管理。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水电、房屋、消防、设备、保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多个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有效解决问题[3]。

(三)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教学科研过程开展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系统讲授。虽然在实验室中悬挂有本实验室的安全须知,但并未在开课之前进行系统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也未针对实验安全方面开设专门的课程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安全教育往往是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本应达到的效果。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不到位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往往出现“重科研、轻安全”的情况,因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等,但对于安全方面的专项经费则投入有限。有些实验室由一般教室改造,水电布局、防火防盗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烟雾报警器、喷淋、排风系统不足或根本无法配备,同时有毒有害、具腐蚀性或易燃易爆试剂的放置间防盗系统不足,使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体系构

(一)制度建设

在任何工作开展前,制度的形成和建设都是核心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制度,需要考虑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化学类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各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内容,该制度还应具备特殊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实验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以及事故预案,每一流程均有指导性的操作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②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流程。一旦发生事故,除了进行紧急处理及善后工作,还需在制度中明确应急处理上报流程,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

(二)管理体制建设

制度建立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体系建立和完善才能将制度落实。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学校管理层、教务处、设备处等各系分层管理。其中各系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类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授课教师同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从而达到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负责,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三)安全教育建设

针对学生,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适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均构建基础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在开设的所有化学类课程开始前,均应根据本门课程实验的特点和危险性,提供专门的实验安全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实验特点,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针对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设安全管理教育类课程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等课程或专业培训,使授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业务上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硬件设施建设

化学类实验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各种化学试剂反应等,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因此化学类实验室必须配备通风橱、洗眼器、烟雾探测器、喷淋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类实验的废弃物有许多直接废弃会污染环境或侵蚀管道,因此还需配备废液、废弃物回收设备,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4

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管理体制

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制度不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配套不完善,责、权、利不明晰,使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成本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无章可循,造成实验室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配置。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依附,只为验证理论课教学,因此就以专业为基础来建设实验室,这种体制使得各二级学院、系、部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建设虽小但全,实验仪器设备、仪表、重复购置工具,分散管理。部分专业学生数量比较少,使得大量设备仪器长期闲置,利用率非常低。隶属于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的实验室都购置了大批的必要设备,而相近专业的设备又大都相同,如此重复投资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引进先进设备。

3、多样化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存在弊端。我国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有3种,即多重管理、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力度以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渗透性,但存在容易产生相互推脱责任,效率低的弊端。垂直管理是由院校主管领导负责,实验室主任具体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运行以及所有相关的具体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便于统一意见协调实施,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实验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够,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等投入甚少,实验员队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学校在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不是评定其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而是从文章、课题量的多少来衡量,使得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

二、高等医学院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化。实验管理是一门学问,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管理好实验才能提高其效益。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好实验室的依据,规章制度是管理实验的重要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建全是实验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为此根据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守则,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有毒废物处理办法,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同时用学生实验手册对学生参加实验进行指导和管理,是学生明确奖惩制度,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的基本要求,管好和用好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因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2、实验教学管理合理性。实验物资设备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条件,在实验室资金投入过程中,合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使其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各校应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安排好实验,做到物尽其用。注重设备物理采购的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性购置,加强对实验费用的审核和设备费用的审批,避免实验室设备闲置和浪费。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打破原来实验室各自独立、小而全的格局,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人员资源共享。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物资的利用效率。

3、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实验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实验室办出特色和水平。强化实验室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明确具体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条例。通过建立独立的实验中心,根据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将实验室从原来的教研室剥离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中心。在体制上,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直属学院、系、部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根据工作量及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经费的使用、设备的组合、内容的优化、实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能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强,技术过硬的高水平实验人才队伍。由于医学实验技术是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技术和方法。所以,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就需要一批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队伍。

同时应制定引进和培养实验人才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待遇,巩固实验教学队伍,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职称的评定,应更注重其在仪器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中的业绩,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

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学科,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应该加强整体协调,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效益优先,提升层次和注重质量,真正使实验室在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高校实验工作研究,2009,100(2):6.

[2]李俊刚,邓春青.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208-210.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5

一、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向学生传递各项专业知识,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育的重要场所。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育,从化学实验室中对各项知识进行探究。从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中开展各类实验需要各种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等,比如剧毒药品、有机试剂、酸碱试剂、化学药品等,仪器设备有高压钢瓶、干燥箱等,对其此类药品和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安全操作将会导致人员伤亡问题的发生。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性的化学反应,比如在回流、萃取、蒸馏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通电加热或是明火加热等,此类化学反应对环境条件具有相应要求,对于此类实验条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1]。

当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有的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院校化学室中尚未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设施。化学实验实验台不能阻燃、线路老化问题严重等,都是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未能结合化学实验室管理要求对师生展开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相关人员缺乏工作重要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直接将实验中应用的重铬酸洗液、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倒入下水道中。所以,当前需要结合实验要求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明确管理内容,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措施探析

(一)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拟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在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上,对我国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以及各项政策进行分析,从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出发,拟定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有自检自查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覆盖内容较多,主要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安全检车制度、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方法、器械领取记录、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等。在对化学实验室各类设备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应用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设备仪器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在最新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标注实验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在实验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能够严格执行,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二)对化学试剂及药品展开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中应用的各类化学药品自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与毒性,此类药品在不同环境下具有易燃易爆等性质,所以当前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化学实验室试剂药品管理。??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的化学药品进行全过程管理,从药品购置、应用、废弃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化学药品在购置过程中需要对药品应用有效期、库存、具体应用方面拟订完善的使用计划。根据化学药品不同的性质需要进行分类保管,对药品应用进行记录,明确掌握药品使用与存放等基本情况。对于诸多易制毒化学品,需要根据对应的管理条例执行。组织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采购,到符合安全要求的药品供应单位进行购买,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活动涉及各类危险药品,教师需要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控制药品应用量,避免产生较大危害性。等到实验活动全面结束之后可以将剩余药品有效回收,然后进行保存。将废弃药品产生的具体定量申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废弃药品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危害[3]。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在高校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当前仪器设备安全管理需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是各类实验仪器安装及使用环节,需要明确各项责任,确保应用程序的规范性。其次是设备的正确应用,需要根据设备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最后,需要结合设备仪器基本应用现状定期对设备开展检修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需要为学生讲述各类仪器设备基本应用性能,对设备合理应用。在实验活动开展之前,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设备仪器以及实验操作培训活动中,掌握各个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强化学生安全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整合各项问题,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实验安全工作能够稳定开展。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到各类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材质易碎,在实验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玻璃仪器破碎导致液体溅出产生各类实验事故。

(四)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重要内容,管理人员需要从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出发,强化实验人员消防认识。在化学实验室中消防器材是必要的基础设备,根据化学实验室实际建设情况需要对消防器材合理布局,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与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指导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常识,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事故应急疏散能力以及灭火抢险常识。在实验室日常防火安全管理中对电源、火源加强管理,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控制火灾问题等。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6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体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管理、实验员队伍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绿色化实验室。

关键词:

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导致其发展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何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首要任务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以及高等学校转型改革的提出,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室管理是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面临的问题

在高校各类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室存放着部分有毒、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如果在药品存放、使用以及仪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实验事故;此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液、废渣,甚至一些新的化学物质也需要回收处理,否则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环境[2-4]。因此,如何对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值得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为例,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对于如何实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也是确保高校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5]。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实验室安全保障。目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包括学生实验室三间、精密仪器室两间、天平室两间、药品库一间、玻璃仪器室一间以及实验准备室一间。为了确保实验室人身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化学仪器管理和使用规则、精密仪器室管理条例、药品库管理制度、仪器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等。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大,为了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首堂课中,任课教师就向其介绍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仪器操作、药品处理及回收;此外,为了方便实验室仪器管理,要求学生实行“对号入座”,每位学生都有其固定的实验台和仪器柜,实验仪器实行“专人专管”,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以及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记录本”、“精密仪器使用记录本”,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对于仪器损坏者将按照仪器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及完善,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基础[6-7],也是民办高校展示学校实力的有力窗口。化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学科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高[8]。(1)为了保证仪器使用以及教学效果,必须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精密仪器室;(2)对于新到的精密仪器将进行分类整理入柜,实验柜都对应贴有标签。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于仪器损坏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赔偿。实验结束后教师清点仪器数量并检查是否破损,清点无误后入柜、锁柜;(3)保持精密仪器室的卫生,每周对其进行一到两次的卫生清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有仪器设备账目,每件仪器设备均贴有对应的仪器卡片,做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5)在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落实仪器到位情况,保证仪器的数量,确保所有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实验课开设期间,实验员根据仪器实际使用情况补充必需仪器,实验课结束后根据本学期仪器剩余库存以及下学期学生仪器使用情况做出实验室仪器耗材预算。

2.3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较多,并且有些药品具有易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化学药品在存放时必须依据各种药品的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分类。如何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使药品利用率达到最高,应做到以下几点:(1)药品库要由具有较高化学药品管理素养的实验老师进行专门管理,没有管理人员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药品库。此外,要根据各种药品各自的属性特点确定其保存方式,分类放置。药品柜要粘贴相应标签,大宗及危险药品要有取用记录;(2)始终保持药品库环境整洁,药品摆放有序。为了保证药品库处于阴凉、避光的环境,要定期对药品库进行通风,并做好卫生打扫、通风等相关工作的工作记录;(3)结合实验教学情况制定药品用量,对于易变质、易挥发的药品在保证实验用量的情况下尽量少买;(4)实验中产生的部分可再利用的化学药品,要及时回收利用。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要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4建立一支管理技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

一直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9]。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10]。因此,实验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整个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必须具有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科学定岗,责任至人;(2)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保证实验室安全以及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应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可以进行诊断及排除,并不断学习新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技术,为建立科学化实验室奠定基础;(3)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实验技术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并鼓励实验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的进修和学习,积极去其他院校先进实验室参观学习,学习当前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2.5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化学实验室作为多数高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何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财产安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1)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1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围绕“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自查、自检制度,从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12-14];(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学校要不定期地举办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实验课授课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常识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和相关技能[15];(3)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演习等安全培训活动,增强事故应急实战能力,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火源、电源管理,清除火灾安全隐患。

3结语

当前,面对生源的不断扩大以及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与经费,如何使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得以高效利用,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以及完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以及药品的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科学化、绿色化、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

作者:苏红冯俊娜蒙淑翠杜忠文徐燕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红霞.美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420-1421.

[2]刘桂艳,谢乃新,赵竞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4]王蓓,刘永红,张宜欣,等.化学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5-176.

[5]李丽清,王丽霞,李小燕,等.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之探讨[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38-140.

[6]贲毅,张勇,叶李艺,等.更新管理手段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76-178.

[7]傅强.浅谈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3(2):236-247.

[8]黄高峰,孙胜春,詹国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性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89-392.

[9]张家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3):29-33.

[10]罗斌.科学化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J].江西化工,2012(3):126-127.

[11]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148.

[12]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23.

[13]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23

前言:高校实验室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所以各高校为了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对实验室投入非常大。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所。由于实验对于科技研究越来越重要,这必然引起实验设备、实验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也使得实验研究课题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深入和扩充。由于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工作量的增大及参与实验的人员增多,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事故预防工作变得比从前更加重要。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中拥有学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先进的研究设备。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2002年教育部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2010年起施行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在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视素质教育,轻视安全实验的观念,再加之多数高校客观存在的实验室用房紧张、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2.高校实验室的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能力相差很大,但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昂贵,不可能配备很多套,学生不得不都使用相同的实验设备,势必造成仪器的使用频率过高、损耗增大。尽管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们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由于参加实验的人数多、流动大、有些学生实验经验、安全意识比较欠缺,这样势必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隐患。②实验用房及实验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我国许多高校的实验室一些基础设施老化、实验设备超期服役,部分实验室仍设在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实验大楼的灭火器材都应配备,但往往数量不足,防护能力低,还有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一些处于高层的实验室处于消防盲区。③实验人员素质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实验室事故的存在是和实验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分不开的。④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在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的形成。如果没有制度化,就没有规范化;没有规范化,就没有科学化管理。所以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对于实验窒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管理制度将各种工作的要求、流程、责任事先进行规定,对人员、设备、资金如何管理进行明确的说明,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高校要联合校内有关部门加强对教学安全的宣传。通过宣传要让广大师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宣传时要格外强涮"安全事故无小事",要从根本上杜绝麻痹大意思想的滋生。②健全安全体制、落实安全职责。实验室安全不但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归口管理。③完善制度建设。高等学校实验室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其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去学习。④加大安全投入。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安全工作不仅要按照国家和地方主管机构评价标准和要求,而且应安装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以尽早发现隐患,将事故苗头杜绝在萌芽之中。⑤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虽可预防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实验室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处理,实现在事故发生时使师生能安全快捷的撤离,财产损失最小,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府急预案的内容要包含火灾应急措施,化学品污染应急措施、爆炸物应急措施,设备被盗应急措施。

4.结语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活动场所,实验室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是保障教学、研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安全检查,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就能实现实验设备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师生爱护国家财产和自我保护意识将逐步增强,对实验室的安全将会更加重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会更加严谨而细致,师生们会更加自觉而严格地按照规章操作,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03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各种操作室、训练室的合成,是我国相关人员进行大量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目前来看,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相对来讲高度国际化的时代,以往那些传统的旧观念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顺应科学发展的步伐。我们知道,固步自封便永远不能前行,创新一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世界走向进步的必经之路。创新的过程是全面改革和坚持研究的过程,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亦是如此。本文从探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列举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

1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1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是提高竞争力之核心路径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一定要形成其自身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必须依据现有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来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想要拥有核心的竞争优势,势必需要认真提高管理的观念以及专业水平。作为高校管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尤为重要。

1.2有利于高校实验室之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应该说,创新管理是管理层级上永远的主题。开拓创新思路,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可持续发展之保障,在国家的创新体系当中,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自身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高校的实验室对培养学生产生的作用相当巨大,实验室的功能是造就学生们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通往理论知识的实践之路[1]。因此,只有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创新,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令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齐头并进、协调促进。只有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以及制度,才能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才能营造出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场所,才能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上的持续发展。

2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

2.1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从目前的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来看,管理制度的落后不容小视。落后的管理制度会严重地制约高校的全面发展,并给我国科学研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高校的实验室配置逐步升级,但落户的管理跟不上实验室该科的步伐。人员配备不合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责任制不到位、使用规范不夯实、管理制度的规定和执行中不够人文化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不能帮助实验室技术人员在专业上的进步,还影响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高校实验室管理观念的落后

随着我国科技以及计算机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校的教学改革也日渐深入了,高校的实验室在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于传统习惯带来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并没有彻底改变。多年以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传统上物本管理的理念,仍然给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2.3不科学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结构

由于传统的管理体制在影响着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高校技术人员的福利和待遇和专职教师尚有差距,因此,高校实验室想留住相对优秀的人才很难,一些业务水平精、学历较高的优秀技术人员很多都是以此为跳板,纷纷准入高校其他的工作岗位。参差不齐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加之不能长期受到专业的培训或进修,便直接制约了高校实验室管理团队的整体发展。

3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

3.1创造人文化的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人文化管理是一种相对科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的整体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注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根本利益,发掘他们的技术潜能,提升他们的整体业务和管理素质,提供给他们最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在高校里,可以选择部分优秀敬业的学生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部分成员,让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建设的决策。

3.2完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高校验室的管理要创新,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管理混乱的实验室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作用,严重影响到学生、学校乃至国家的切身利益。制度的创新是多方面的:管理制度贴上墙、操作规程规范合理并执行有力、对技术人员考核激励、制定定期培训计划、鼓励创新等等[3]。总之,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经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合理使用经费,更主要的是促进了高校实验室的运行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3建立高校实验室管理文化

随着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不断升级,简单的物质刺激已经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在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当中,强调人的个体能力以及群体作用,将精神鼓励以及价值的肯定作为重要的管理理念,使技术人员有归属感,并认同管理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通过认同会传承管理理念和形成特定的管理风格。总之,只有促进管理的和谐,才能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积极发展。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需要不断的进行观念创新,它要求高校的实验室涉及到管理的人员不断学习,依据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打破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理念,拓展思路、主动管理,只有这样,经过持久并严格的管理过程,才能起到创新思路、开发新观念的巨大作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不容忽视,其创新不仅体现在实验室管理的观念上,还包括: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实验室管理的方式方法、实验室管理的作风、实验室管理的职能等等。在实验室的管理创新及改革过程中,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势必要确立创新观念这一重要前提,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以新思维看待并解决。总之,面临当今社会和时代的背景下,只有进行观念、管理观念等方面的创新,才是全面推进中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之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扬.搞好实验室创新工作之我见[J].实验室科学,2008(03):185.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建于2000年,建系之初,为了给青年老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绿色通道,为了避免实验室重复建设,我系对实验室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进行了调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以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开放运营和信息化管理为目的,将全系实验室设立为公用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向全系乃至全校老师学生全天候开放,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受到了全系师生的好评。这种实验室不同于传统实验室,大部分传统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1],传统实验室存在重复建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室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我系这种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形成了综合性、开放型的实验大平台,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利用率,减少了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2]。

1开放式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随着开放式实验室的运行,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1缺乏与之配套规章制度。传统实验室是各学科单独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实验室管理较为封闭,开放式实验室是科学高效的一体化和开放式的管理体系,传统实验室的有些规章制度并不适用于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如值日生登记制度,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等。1.2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难度。我系实验室由系主任统一领导,实验室仪器购买、规章制度制定等由全系老师商讨进行,实验室具体管理是由二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实验室规模较小,人数较少,教师(研究生导师)是实验室的管理者,责任明确,容易管理。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身份相对减弱,这种管理模式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他们将不再局限于为一个教研室服务,而是为整个系的实验平台服务[3]。我系有近20多间、约2000m2的实验室,100多位研究生,1000多台仪器,两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管理这么多仪器设备和人员,难度大大提高。另外,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如何让研究生听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实验室是全天候开放,但实验室管理人员是8h上班,8h之外实验室怎么管理,近几年,高校实验室出现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发生在8h之外,也说明怎么确保8h之外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之,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1.3仪器设备损坏率高。由于是开放式实验室,实验室所有仪器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形成了吃大锅饭的现象,有些使用者认为仪器是系里的,坏了维修也是系里出钱,就不爱护仪器,少数操作人员甚至没有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甚至造成仪器的人为损坏,造成仪器损坏率很高[4];另外,仪器损坏没有人上报,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少,不能做到每天对每台仪器进行检查,用坏这台还有另外一台,直到同类型的仪器设备全部都坏了,才会有人来告诉实验室管理人员,造成仪器不能及时加以检修,也不能及时做到保养和维护,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4]。

2深化改革,建立一套安全、高效、有序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

2.1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建设,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5]。建立健全实验室规则、仪器室规则、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维修保养制度、仪器报损制度、危险化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三废处理制度等规章,从而保证实验室工作各个环节有规可循。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切实有效地保证开放式实验室的正常运作。2.2多管齐下,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第一,明确安全责任。实验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管共用、管用结合”的管理原则。实验室有一名主任负责该项工作,二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如,实验室值日安排和检查,仪器维护,安全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室安全检查等,保证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将实验室按照功能进行分区,老师根据自己科研分配到一个实验室,这位老师就是该实验室的负责人,负责该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该老师与系里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实验室就由系主任统一领导,实验管理人员具体管理,老师是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的分级管理模式。老师负责的实验室仍然是公用实验室,系里其他老师和学生可以使用,做到专管共用,管用结合。系主任、实验室管理人员、老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究责制,确保实验室的安全[6]。第二,鼓励研究生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研究生是实验室的主力军,也是呆在实验室时间最长的人[7-8],研究生参与管理可以很好弥补实验室管理人员下班后的空缺。根据研究生值日制度,每个实验室由研究生轮流值日,研究生负责关水电门窗、各种实验仪器,负责打扫卫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对研究生值日情况进行抽查,对值日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不好的同学进行通报批评,表扬和批评送达到全系老师和研究生,表扬和批评的结果与研究生评优评奖及入党联系起来,从而使研究生听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构建情报系统。利用飞信可以发短信功能,每天定时通知学生进行值日,详细告诉学生值日内容,以免学生忘记,并用飞信将学生值日情况及时通知到每个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利用它把与实验室有关信息及时通报给大家,做到互通无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及时搜集、捕捉信息,综合使用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经验,提升为广大师生服务水平。第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和培训。实现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仅仅靠参与实验室管理赋予研究生以责任显然不够,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和培训[6]。每年针对大四结业学生和研一学生,统一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对培训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2.3切实加强管理,减少仪器损坏率。首先,设仪器管理员。在每个实验室里,根据研究生的科研方向和使用习惯,将高年级研究生设为仪器管理员,使每台仪器至少有1名研究生参与管理和监督,研究生负责监督其他人使用,还负责对新进人员的培训以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报修等服务工作。大型的仪器设备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大型仪器使用实施预约制和签名制,并且做好定期检修工作,确保整套实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建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使用仪器前,需要先登记再使用,要登记具体使用时间、内容、机时、仪器设备是否正常、使用人等,登记制度既是查缺补漏、追根溯源的依据,又是一种无形的监督。最后,对仪器设备使用者进行培训。针对大四结业学生和研一学生,统一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面和注意事项。要求每位学生亲自操作,之后,并对培训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同时,对学生宣传仪器设备的来之不易,仪器的损坏会耽误大部分人的实验进度,让大家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减少仪器的损坏率。2.4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掊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验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在实验室协调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9],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管理队伍是开放性实验室的重要条件[10]。我系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相关会议13人次,仪器厂家培训100多人次,不断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知识、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狠抓思想素质,定期对实验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实验管理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4]。

3结语

发现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趋势,生物工程系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对开放式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仪器管理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形成一套完善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经过实践验证是一种可行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作者:程海娜苗博张雁生周洪波刘新星单位: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晓悦,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刘新星,蒋昊,申丽,等.资源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90-92.

[3]蔡锦顺,关立增,朴明淑.地方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探讨[J].现代交际,2014(5):50.

[4]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2009(27):14.

[5]张煜炯.论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80-81.

[6]樊广华,谷淑波,高居荣,等.加强研究生管理保障科研实验室安全[J].实验室科学,2009(5):137-139.

[7]马勇杰.以研究生为主体实行实验室人性化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l6,35(10):253-256.

[8]柯志松,张爱平,苏经迁,等.浅析研究生在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的主体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234-236.

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篇10

有科学的标准才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1.制定科学的管理文件。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开检前认真学习并落实中纤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近几年实验室具体工作情况开展了内部自查自纠工作,确定了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制定了实验室质量考核办法等45个文件,编制管理制度文件汇编一套。

2.建立标准的软、硬件环境。实验室在7月份对HVi检验间和平衡间的空调、风道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在8月中旬验收,同时与空调维保公司签订设备维护协议,确保在全年检验期间温湿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8月中旬,实验室双方设备维护人员对13台HVi设备进行了大保养并验收。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服务器、电脑等硬件升级,在温湿度控制、数据采集与等方面进行了模拟测试,试行状态良好。实验室在开检前购买了品级、颜色级实物标准和HVi校准棉样等标准物质20余套,可以确保检验样品100万只。HVi检验负责人在开检前将标准棉样在标准状态下进行48小时平衡,并在每台HVi设备上进行20次测试,制定了标准棉样管理方案,完善标准棉样使用规程。这些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开检的前提,也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

3.严格岗位考核制度,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实验室在年初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学院将石河子实验室作为实训基地,在每年检验期间向实验室输送大量实习学生,即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岗位工作人员经中纤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利用开检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模拟演练,确保在开检后能够立即适应岗位,做好检验工作。

4.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立科学有效的工作目标。根据前两年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和管理经验,调整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优化各岗位人员配置,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历年的工作质量情况,结合当年国家收储、棉花产量、市场行情等特点,石河子实验室以“安全文明、精工细作、勤奋创新、团队合作”为管理方针,在2010年度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增长数量,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全国一流实验室、标杆实验室。

责任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

1.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为树立统一的实验室对外形象,利于对外联系,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行主任责任制,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协调。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技术保障组,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负责检验管理、技术保障等工作。制定并落实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各岗位负责人下设小组长,形成六人一小组,三组一团队的树状管理结构。技术保障组结合管理办法定期对实验室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实行“一岗一评、一组一评、一人一评”的评比制度,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落实责任,将反馈信息归类、总结,从发现问题到落实解决方案在24小时内完成,突显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2.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根据实验室检验效率和各环节软、硬件情况,制定各岗位员工的基本工作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超额完成的部分给予奖励,结合相符率等硬性指标,在每周发放超产奖,同时在每月设置全勤奖和质量奖。在工作中未能完成基本工作量同时工作质量较差的员工,将根据责任追究措施予以批评、教育,树立“反向标杆”,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分析成为一种习惯,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提升意识。

3.实行岗位流动制度。对“岗、组、人”进行周期评估,采用“上下互动、平行互通”的模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将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员工调整到关键岗位或管理岗位,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环节潜力,对降本增效做到精细化管理。

4.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及时将中纤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和石河子市局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各个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思想意识。与其他实验室一起分析在正常运行中各自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在工作中实际体现全国纤检“一盘棋”。

树立标杆、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1.岗位精细化标杆。实验室每周统计并通报中纤局下发的各项指标相符率情况,技术保障组结合数据,通过对政策、技术、人员、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相符率变化情况。在品级方面,统一眼光,每周对灯光进行校正;在HVi检验方面,由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具体落实三个检验班次相符率分析工作,在标准棉样、温湿度控制、设备状态、操作规范和棉样平衡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设备维护人员在开展周保养的同时,随时对设备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抽检样品的寄送由专人逐个包装,确保条码与样品一一对应。实验室在分析检验质量的同时,也分析其他优秀实验室的情况,吸取经验、查漏补缺,向优秀团队对标。

2.团队精细化标杆。实验室在样品分样、品级录入和HVi操作三个岗位开展评选“每日劳动竞赛之星”活动,以小组为基础单元,对每日检验进度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岗位评选出保质增量最多的一组为“劳动竞赛之星”,评选结果于次日在电子屏上公示,并给获得“劳动竞赛之星”的员工粘贴每日之星标志,发放流动红旗和奖金。通过劳动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个人精细化标杆。每天公布员工检验质量和进度,绘制曲线变化分析图,岗位负责人帮助员工进行质量能力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从眼前的工作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做起,时刻向自己对标。

4.量化是科学考核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员于每日上午10点将之前24小时各环节上报的实验室到样数量、分样数量、感官检验数量、平衡间样品数量和HVi检验数量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向技术保障组反馈信息。①实验室到样数量要依加工企业、加工日期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并将《企业反馈表》的信息及时整理归纳,规范企业送样。②由于颜色级样品要分别进行品级和颜色级感官检验,在计算感官检验数量时要分开统计,品级录入员在录入完整批后,要把整批样品信息登记在《感官检验记录表》,利于查找问题,纠正错误。③平衡间样品的上、下架工作必须由不同岗位的员工完成,平衡间周转人员在样品上架时对样品进行回潮率测试并登记整批批号、测试样品包号回潮率和时间等信息,形成《平衡间样品汇总表》和《上架回潮率记录表》;下架工作由HVi周转人员核对平衡时间和测试回潮率符合要求后进行,并在《下架回潮率记录表》登记相关信息。平衡间周转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汇总表上的信息统计平衡间样品数量。④HVi带班人员和HVi操作员分别在《HVi检验交接表》和《HVi设备情况记录表》填写每日的工作情况,HVi操作员在进行校准检查时,将校准棉样编号、数值、时间等信息登记在《HVi校准检查记录本》上,有利于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分析检验质量和检验进度。⑤HVi检验负责人记录每次标准样品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棉样使用、废弃登记表》和《校准棉样使用基本要求》,定期更换校准棉样、清洁样品筐,确保标准物质符合检验要求。⑥信息系统管理员对每日的抽检数量、数据上传、加工厂数据导出等信息进行记录,形成《每日抽检记录表》、《数据上传情况登记表》、《加工厂数据导出记录表》和《信息化交接表》等十余份记录,使各项统计数据精准无误。⑦抽检样品包装人员每日将具体寄送情况依抽检单位、感官性质分别统计并在《抽检样品寄送情况汇总表》记录。除此之外,实验室还编制了各环节的《交接表》和《排班表》、《相符率档案汇编》、《设备保修记录表》、《分样情况记录表》、《员工绩效考核统计表》、《温湿度采集记录表》、《消防安全管理记录表》、《设备周保养记录表》等等,这些数据统计和记录工作是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验室在各个角落共设置摄像头32个,并在各个操作间装置语音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细微问题,通过量化管理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将科学考核落实到位,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

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人人拥有标杆心态,有达到和超越标准的意识,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心态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并能够长期保持和影响他人。

1.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的制度化、形式化,更多的是突出人文关怀和感性认识。①实验室在2010年创刊“棉花公检”文化建设简报,2011年结合精细化管理和实际工作情况,从转变管理模式着手,融入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的精神,汇合精细化管理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编制了第二期简报,既是对一年工作的梳理更是为实验室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在气候温和的9、10月份,实验室举行“青春无限杯”篮球比赛,所有实习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现场气氛高涨、情绪激昂,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努力拼搏,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并颁发了“公平竞赛奖”“单场高分奖”“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在11、12月份,实验室又举办了“大电影”主题活动,以“您选影,我买单”的形式在每周二组织员工看电影,“大电影”主题活动丰富了员工每周的业余生活,同时缓解了工作压力。员工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感觉到了实验室不仅仅是每天重复单一工作的场合,同时也是具有文化氛围的职工之家。

2.工作突显主题化。工作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更多的是突显思维能力和赶超意识。①为展现纤检风采,优化思想意识,实验室举办了第二届“纤检之声”征文大赛。实习学生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在HVi操作规范、影响相符率的因素、品级录入准确性、样品交接注意事项、样品平衡要求及回潮率测试、各环节连接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比赛共征集稿件130余份,包含了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优秀的文章不乏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启发了管理团队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是棉花公检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②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水平,切实体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实验室开展“我为公检献份力”主题活动,员工可以在实验室环境、工作程序、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此次活动共收集建议82份,整理出有效建议23份并全部得以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体现了员工们“想问题、找问题”的工作态度,更是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真正地将棉花公检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