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23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1

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在坚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正确把握中学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特长,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根据新时期中学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理念。宁夏师范学院是宁夏唯一一所师范高校,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近14年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沉淀,在育人、创新、弘毅上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学校积极探索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特别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如何适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一是教育理念:“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二是课程体系:“厚基础、重技术、强化基本功”;三是培养规格:“多能为基、一专为本、育人夺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的研究旨在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学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起到示范作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决策及执行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网和相关资料查询相关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及模式资料。

2.2.2访谈法

与体育系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以及参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专家教师进行访谈,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2.2.3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和所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3.结果与分析

3.1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定位

3.1.1理念和模式目标

确立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和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一定级别的学术刊物上。把确立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和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渗透到本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新一轮本专业教学计划。

3.1.2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积极把《田径》课程申报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带动其它主干课程的整合与优化,选择2-3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结合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教材建设;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促进学生向“学会”到“会学”进而“会用”;进行课程学习状况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习题库和试题库。

3.1.3实验与实践建设目标

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研究以论文形式发表,并有1-2门开放型实验室对外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与其他单位合作,增加横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校内教育实践试讲基地;校外3-5个中学实习基地,并构建校内外教育实践的互动体系和机制。

3.1.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培养与引进,使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上。通过教研、科研开发,平均每年有60%以上教师在具有一定影响的期刊上,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结构更加合理,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3.2中学新课标下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3.2.1创新模块课程,突出技能培养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要求,优化设置“平台+模块”的课程方案,注重“厚基础”,突出“强技能”。按照多能一专的人才培养规格,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师基本功训练。在实施方案中,新设学科课程由具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调整学科与术科的课程数及学时数比例,增加术科课程及基本功训练。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社团实习网络建设以及校内见习和实习等强化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2.2打造学科团队,优化师资结构

加强师资队伍的学历教育,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打造一支能满足体育系人才培养目标的教研团队。在职教师以攻硕、攻博为主要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学位,改善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以教研、科研为载体,锻炼队伍,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以成果积累为考核目标,提高教师的资历和职称,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引人与引智结合,改善师资结构。通过人才引进,改善师资学缘、学历结构;通过智力引进,聘请学校高级教师为学科教授,改善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以制度保障,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制度,学术交流专项基金制度,科研教研成果奖励制度,跨课程、跨学科进修提高制度等,使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的基本功快速提高。

3.2.3服务社会需求,探索培养途径

确立“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注重服务地方,贴近社会需求,积极探索体育专业人才社会化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通过校企联姻,校队俱乐部办、院校联合和学院社区共建等多元化的合作途径。通过这些紧密服务地方的基地、俱乐部、运动队和产学研中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习、见习、实训、实研机会和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2.4提炼专业特色,打造民族体育

体育系要重视基于固原、立足宁夏的师范院校体育系专业特色的提炼,在办学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上要经过严格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确定以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激励学生的指导思想,着力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特有的精神气质、人格品质、价值理念和体育文化。体育系精心打造的运动队有100余人坚持长期的业余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功力,而且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并在激励的同行竞争中形成品牌、确立优势。学院始终将学生的成就感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并根据专业特色建立“学—训—研”三位一体的课程方案和培养体系,以基本功训练为抓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业训、见习实习和基本功考试等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体育系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项目,在区内高校处于教高水平,并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二、三名的较好成绩,已经成为我校的品牌体育。

4.结论与建议

4.1调整培养目标,对区内学校体育进行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和分析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方面的要求,进而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成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体现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

4.2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校内教育实践基地。使一、二年级学生有机会在校内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建立校外名校实习基地,为三年级学生提供“走出去、请进来”与社会互动的平台,为四年级学生进入名校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校内外教育实践的互动网络体系,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4.3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一致,注意课程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主要课程尽量做到“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体现特色、深入前沿”,打造具有地方和专业特色的主要核心课程。

4.4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参与教改的意识,建立导师负责制、项目研究制和信息反馈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过程监控;根据新的理念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本专业学生“就读与就业并举,职前与职后联动”的办学模式,通过与用人单位联合科学研究、教师互聘、资源共享等形式,建立合作共赢的培养机制。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2

“选项型”模式是设置相对固定的上课时段,将选项固定为二或四学期,即学生在一年级进行选项后,四学期不变,或在二年级进行一次换选。在此时段内,学生和教师保持不变。这一模式一般开设较多的教学内容,由于一个项目开设多学期的课程,有利于教学内容衔接和结构完整,能让学生连续进行该选项的学习,较系统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课堂管理也相对简单,因而被很多高校采用。但该模式对体育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长时间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单一或对教师产生不良情绪等都会导致学生难以调整心态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并列型”模式

“并列型”模式面向对象是全体学生,按不同容量、类型进行划分,每学期以选项的形式开设。教学班的组织形式分为特长班和普修班两种,特长班教学内容会更充实,要求掌握的技能更多,选项人数也较多,连续开设两学期以上的课程。普修班则要求相对自由,介绍的内容更简单,选项人数较少,可以在四学期中的任一学期进行独立、重复的设置。“并列型”模式照顾到各课程的独立性和连续性,项目相对自由,课程设置较灵活。在这样的特点下,学生能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项目的选择,使不同爱好、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但其灵活性也给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考核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好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因而该模式的应用并不广泛。

三“.俱乐部型”模式

“俱乐部型”是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打破年级界限,让学生依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上课项目、时间和教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兴趣爱好需求和时间安排,各项目俱乐部由教师进行辅导管理,确立了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在发挥主体作用的条件下带动教学目的的实现。但由于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的约束,一些项目的开设面临困难,而且过度的自由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该模式的推行在目前遇到很大阻碍。

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发展建议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3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此模式也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模式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是以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以一定难度的到达标准来判断单元规模的,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内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易度为顺序。教学课的设计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对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过程。

3.具体案例:如:a教师进行初一男生跨栏跑教学,单元由5课时组成,内容按课题难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对跨栏技术要领的讲解。随后是练习与中间讲解,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总结和放松活动后下课。

二、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3.具体案例:如B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三、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八十年代初盛行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

3.具体案例:如D教师上初一的跨栏课,单元为5课时,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四、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3.具体案例:e教师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该教师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杆、过软梯、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五、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或“创造式教学模式”等,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4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转换

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吹遍整个大地,到处一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景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堂、课外活动也进行了认真切实的改革,把体育推向人性化,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要做到健康第一,要让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大胆地、符合实际地进行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单一灌输式、填鸭式及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与教师的位置,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导演的同时要掌握各个演员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让演员既能按要求达到教学的效果,又能发挥演员自己的风格。在体育课堂中要充分显示其主体性,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转换教学模式。

一、由单纯的场地教学向假定情景教学模式的转换

场地是学生表演的舞台,要让学生能够尽情、尽力地表演,舞台的搭建尤为重要。因此,场地的选择布置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喜好和学校的条件而定,让学生一到教学课堂、教学场地能够触景生情,融入其中,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想释放、想表演、想显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学生想学、要求学。就像把平常的篮架放低,学生见到就有一种扣篮的欲望。在课堂中也可以设制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求学的欲望。例如,在铁饼的出饼教学过程中,平常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地上出饼滚直线,直线越直出饼越规范,但学生做的次数多了或者总是不能成直线,就会产生乏味感、没有耐心乃至于放弃学习。如果假定一个情景,在滚饼的前方放一个矿泉水瓶,给学生一个目标,看谁先碰到瓶,看谁碰到的次数多。学生有了目标就会努力去碰瓶,分析自己为什么碰不到瓶,为什么向左偏,为什么向右偏,要怎样出饼?学生带着疑问就会主动思维,主动要求教师指点、分析。通过简单的情景设置,让学生从以前的教师在固定场地强调要求学生学到现在的情景场地学生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思维、主动分析、主动解决,从教学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组织上让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展示。

二、由示范组织教学向游戏导入教学模式的转换

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体育游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缓解高强度、高负荷练习等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并从游戏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即让他们在快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主体思维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跨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不讲解和示范,通过跨障碍物(类似于跨栏架)的游戏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跨障碍物进行议论:“不能跳栏;像刘翔那样、那样……不能离障碍物太近;重心不能往后;起跳腿要抬起,身体向前压;要注意步点;后面那条腿(其实是摆动腿)要折叠起来……”通过游戏学生无意中对跨栏的过栏动作进行了主动的思维、想象、借鉴和实践,教师然后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认识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进行综合和纠正,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风格的技术动作。学生就会由之产生成就感,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希望自己得到充分展现,并结合相应的场合对他进行肯定。通过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改变了纯粹的讲解示范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学生从程序式的服从到不定式自由讨论转变,更充分展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由灌输式教学向创新意识教学模式的转换

创新教学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意识、思维的脑力活动和实践活动外部显现行为的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过程进行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具有发现学习过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些空间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对未知去创新,用新的方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新的组合等去解决实践问题或是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掉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科学地采用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会学生篮球进攻中的前奏掩护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想象、创编其它掩护动作和方法,教师加以引导、辅助,然后告诉学生这叫侧掩护、这叫无球掩护等。这样充分发挥学生智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已学知识和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思考,提高自己,这样学生课堂主体性得以展示,同时也完成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由单纯的教师教向学生自学自创自教模式的转换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首先就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理解思维学习各种新动作,在新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领悟和创编,优化组合成为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技巧技能。

单纯的教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步骤去学习,不考虑学生内心活动、思维意识,不给学生时间、空间去想象;而自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视听去感观、去认知,教师在疑难之处给予点拨,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巩固、创新,突出自我实力、风格以及优势。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自己组织内容,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其他学生学习,相互学习、互相促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五、由教师主观评价考核向学生自评检测模式的转换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5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了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方法和观察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性;模式;快乐;培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93-0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寻求最佳的教法、教材、组织与之"匹配",已经成为当今优秀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我们不少的体育教师对什么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概念、其教学"程序"、变式及其运用条件等存在着相当的困惑。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归纳。本文将对此进行理论探讨,希望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所裨益。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方法和观察的方法

3.素质教育特征与启迪

素质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和主流。认识素质教育的特征对我们研究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相对统一的认识。杭州大学的张定章先生认为:"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在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发展教育"。也有些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在这里不能一一举例各种观点。但是,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素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是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这一点正是相对"应试教育"缺乏人格教育而言的。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的允许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③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它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全面发展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

④素质教育一般是指基本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不是"英才"教育,也不是"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而是"为人生作准备"的公民教育,这种理论无须要求学校教授越来越多的学习内容,而是注重教授最基本的知识点,将来使学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4.什么是体育教学模式

吴志超等先生在《现代教学与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指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引申,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它是提供如何最有效的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序和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

对比教学论中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和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定义应关注如下几个要点:

①任何教学模式首先都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把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为结合起来。

②任何教学模式都应有它的上位概念,这个概念可能是思想,也可能是规律或原理:

③任何教学模式都应该是为完成某些教学目标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典范的形式;

④任何教学模式都为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⑤教学模式应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此,我认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义应该是: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或规律和原理的教学单元或教学课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独特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5.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主体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同一般教学模式一样,各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应有最适合的条件和内容:相反,也应有它不太合适的条件与内容。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模式就可以"包打天下"。从教学方法来说,不同教学模式的成立必定依赖于一系列相应教学方式的开发和重组。表象练习对技术的学习就比较有效,在快乐体育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与暗示比较重要,而在成功体育教学中教育评价的方法就十分关键。

研究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但是,能够站在全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的高度,能够达到较高艺术水平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教学课并具有鲜明个性的并不多。这种水平是培养不出来的,因为必须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实践的磨练。因此,我们在对体育老师指导学习模式的同时,不要把青年教师的个性和特色磨平。有特色对学生也是十分有意的。

这里归纳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都是一些独立的有特色的模式。这些模式是为了更有利于实现某些教学目标。实际上,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的要素。因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本身是学生和一种综合性的身心活动,我们不可能抛开学生的心理体验去谈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抛开体能的问题去谈技能学习。

当前,讨论和建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应看到,这里建立的模式不是改革的"终极"模式。它应该随着我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6

【关键词】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所谓"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也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快乐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或学会一种新的技术而获得的"成就感"的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基本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

1.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开始环节(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环节(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环节(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缺乏了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则是"学生体验练习-学生提问-教师释疑、点拨-学生改进练习"的教学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学生探索体验在先,教师教学在后,学生始终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前者是一个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而后者则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展现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2.1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就必然要求体育教学内容和过程更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当然趣味性也不能脱离科学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原则,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把相关的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各种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更应该增加趣味性的项目,以适合学生的需要。例如在足球比赛可通过强弱分组,变换人数等方法以提高对抗性和全体学生兴趣;短跑课多通过速度游戏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等。通过运用游戏比赛教学、能力分组教学、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重在参与、重在乐趣,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又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可融入健美操有氧耐力训练,并可与球类运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适当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体现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促使教师在具有新颖性的细节设计上的乐于教学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内在潜力,在精神上获得快乐体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便达到了我们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2.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不是以教材代言人的身份来教授学生,而是加强学习指导。教师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他们会视你为同学、朋友,与你交流,将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告诉你,以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安排教材内容,以达到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建立评价体系,从成功中体验快乐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即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鼓励性评价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其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如: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一点你一定能跳过去;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超越自我、战胜他人过程中享受达到目标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但这种活动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对教师的讲解、教导具有主观选择性。快乐体育不是靠强制学生被动地、愁眉苦脸地学习,而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以建立一种自觉地追求实现自己目标的愉快的精神享受来吸引、启发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另外,教与学的活动还必须尊重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青少年学生好新好奇好动,他们思维活跃,富于个性,可塑性和自我意识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厌恶训导式的说教,喜欢探讨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他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常常是从兴趣出发。快乐体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其出发点和归宿正是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因此,在日常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快乐体育教学法。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7

关键词:民族特色化;音乐教育;区域性

注:本文为校级课题(2009LJGl3)阶段性成果之一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56个少数民族蕴含着深深的民族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各自拥有本民族独特民俗民风以及民俗音乐、民俗舞蹈文化,每一片中国的土地上都具有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每一个自治区都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与民俗民风,如何做好民族民俗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将各个民族特有的音乐舞蹈素材融入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寻求一种新型的民族特色化教育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探究民族特色化教学在音乐教学课程中的体现以及可行性。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区域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地方性民族特色的地方,大量壮族人民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八桂大地,其中亦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据了解广西全区聚居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分别分布在广西的各个县、市中,每一个民族都各自拥有本民族独特民俗民风以及民俗音乐、民俗舞蹈文化,例如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不仅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壮族舞蹈同样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舞蹈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壮族民族文化精神需要发扬。

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普遍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音乐教育者普遍运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育,然而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一直是音乐教育中一种典型的教育模式。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理解、音乐认知以及音乐审美等活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注重专业化教育,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把音乐知识的内容传达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教材内容重视思想性、艺术性,更多的把音乐知识按部就班的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从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认识,对音乐的分析,对音乐的理解。

笔者对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走访,以及自己毕业班学生的音乐教育实习情况中发现,大多数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遵循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一节音乐课基本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为欣赏课居多,老师放音乐,学生听音乐;老师教旋律,学生跟着唱,一遍一遍重复演唱,直到下课。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音乐课怎么丰富课堂,让学生对音乐课有浓厚的兴趣,了解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了解中国的音乐,了解世界的音乐,如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为音乐教育事业寻求一种较为创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音乐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才能把民族化的音乐进一步的实现传承。

三、民族特色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必须的,把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当前音乐教育中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新的教学策略,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与民间音乐素材,合理地把各个区域性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融入音乐教学中,能够积极响应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髓的国家政策中。因此,将少数民族特有的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每个音乐教育者的课堂实践中,探索出民族特色化教学模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教学模式理念,是值得研究的。

1.发掘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发掘最原生态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首当其冲先挖掘的素材应该是民歌。民歌是植根于各个民族最原始的音乐素材,民歌是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反映当地人们独特民俗音乐文化的歌曲,是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原型,也是各个民族音乐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所分布的地区和区域,拥有相当丰富多彩的民歌种类,如广西三江的侗族大歌、广西壮族的嘹歌、广西汉族的彩调等等,以上几种都是具有不同音乐特点与创作风格的传统民歌音乐形式,其音乐集中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族风土风俗风情,真真实实的记录了广西当地的少数民族民俗生活的音乐文化。

(1)广西侗族大歌。广西民歌之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主要分布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地域性民族音乐形式。侗族大歌是一种清唱的无伴奏多声部复调式合唱民歌,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鼓楼大歌等。笔者2009年曾到当地进行采风活动,领略了侗族大歌的风采。古老的侗寨承载着侗家人民的欢声笑语,侗族大歌也别有一番独特的区域性音乐色彩。每年三江侗族自治县都举行“二月二”侗族大歌节,包括一系列当地侗族民歌与民俗文化的传承活动。其中有侗族大歌演唱、百家宴、侗族特色民族风情游行、芦笙舞等民俗民风活动。

(2)广西壮族嘹歌。广西民歌之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及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县境内,其中以平果县为主。壮族嘹歌也是典型的地域性民间音乐,它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内容相对较为固定的歌谣集。壮族嘹歌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劳动生活、爱情生活、婚姻生活、壮族历史等内容,其反映了原生态少数民族民歌的语言特殊性、音乐区域性的独特魅力。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分布区域的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嘹歌的音乐表现形式也不同,形成哈嘹、嘶咯嘹、的客嘹、那海嘹、长嘹、喝酒嘹等各具特色的曲调。壮族嘹歌除了音乐具有特性之外,在语言上也具有古壮语的独特性质。

(3)广西汉族彩调。广西民歌之一,属于戏曲剧种,主要分布在广西桂北地区,主要流传于桂林城乡地区。桂林彩调是一种十分贴近桂林人生活的一个音乐形式,彩调剧一般以生活、爱情、家庭等内容为主,表演采用广西方言桂柳话,亦是具有广特民族特色区域性的音乐类型之一。

由此可见,广西并不缺乏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的民歌种类,并且拥有十分可观的民族特色化音乐素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民族音乐文化素材进行民族特色化音乐教育,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利的措施。

2.民族特色化教育模式的实施

(1)本土民族音乐文化走进课堂,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如何让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的本土音乐是众多音乐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究竟是把少数民族本土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形式进行授教,还是通过教育者把音乐进行提炼加工再进行知识的传授。首先,从观念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的学生们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远远超越了民族音乐,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听流行音乐,听民族音乐相对较少,要让他们从思想上开始重视民族音乐必须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再课堂上对自己家乡的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感兴趣是开展民族特色化教育模式的前提;其次,编写本土民族音乐教材,加入民族音乐教育内容,使教材规范化、系统化,把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音乐作为代表性作品进行调查研究,为民族特色化教育模式准备丰富的音乐资料:第三,本土民族音乐多为地域性方言歌曲,在当地民歌的学唱上并不存在语言障碍,让学生在学习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能够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音乐对比,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了解自己民族音乐的前提下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更加丰富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

(2)传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精髓,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爱民族,爱国家的思想,把民族音乐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让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族特色化教育模式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而言,目前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要实现民族特色化教育,就必须让民族音乐真真正正的走进课堂。民族特色化教育模式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把本土民族音乐通过积极创新的教育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音乐传播、文化传承与发展,其特点就是必须重视民族特色教育与民族区域性。音乐教育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民族特色为主才能使民族特色化教育真正的体现在音乐教育中,从而有利于中华悠久的民族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源

[2]《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特质透视》载《学术论坛》2010/05.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8

关键词: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31-01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关行业快速发展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3级体育新闻专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情况的意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学生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共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3%。

2.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学生认为课程所包含的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该课程教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一般;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课程教学形式的次数安排中讲授过多,实训过少;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公共关系兴趣的作用一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较大。

(二)教师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的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引领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公共关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中,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使得出的经验更加科学,更具实践意义。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配合进行。

(二)改革教学内容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第二,教学内容混杂。第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加大各章节的实践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学院现有的体育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将实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上岗就能上手工作,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形成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侧重应用研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四)考试形式的改革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理论成绩、实践、实训成绩相结合。实践操作技能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公共关系社会调查、模拟策划公关方案,策划新闻传播活动,处理危机公关案例、编写案例等。这种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9

一、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探究成功性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动力,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师生间在多维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步的效果,使学生在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中探究新知识。其教学程序如下:

(1)导入情趣。在篮球肩上单手传球教学中的开始部分,通过问题情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建立表象。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印象,有针对性地提问。在篮球肩上传球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分析动作到串联动作的过渡,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独立思考。篮球肩上传球教学,练习中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作为合作学习的起点。教师在学生练习中进行检查,给予帮助和指导,讲解动作要领。

(4)合作学习。篮球肩上传球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①同伴互助合作。两个好朋友搭配是合作学习的典型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特别。好朋友的关系在同学关系中最亲密、最容易交流,也最有利于对动作要领的感悟和体会。②按技能水平分组合作。篮球肩上传球的教学,根据篮球水平技能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篮球兴趣浓的带动篮球兴趣淡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和强化人际关系。③随机分组。通过报数进行分组使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篮球肩上传球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他们兴趣、爱好相同,关系要好,容易配合得更默契。教师始终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合作环境,随时观察学情,监控其学习过程,调控其学习任务。合作教学模式过程中,优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多,获得成功的体验感也多,但是弱势的学生,应该受到特别的关心和爱护。

二、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开放教学模式

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改一言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其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主题情境。在篮球单手上篮教学中,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指出这一课堂的知识点,创设探求乐学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自主探索性练习。篮球单手传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作练习出现的错误,要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加以引导,利用合理的措施,让学生亲自体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激发他们独立学习的积极性。

(3)自主开放。自主开放的教学模式,无论在篮球单手传球的教学、还是在其他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①学会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法、价值观、道德行为。②学会参与,改变过去教师的关注度仅仅面向好学生这一怪圈,要让“差生”和一般的学生得到理解和锻炼的机会。③篮球单手传球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区别对待,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加强学生的自信、自理,符合实际的自我判断能力。④学会自律,篮球单手传球教学过程中有纪律混乱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自我监督,提高自我管理。⑤学会适应,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因为某个动作细节掌握的不规范遭受挫折,心灰意冷,要有克服苦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学会适应,知难而上。

三、体育教学中的生活教育教学模式

生活教育模式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事实、材料、信息等与教育目标,实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教学程序如下:

(1)教学做合一。篮球单手肩上传球利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操作方法是:①利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②边讲边示范动作。③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做动作解答;或者学生做动作,教师质疑。④动作练习,各小组自我考评。⑤分组练习,小组间进行实践研究。⑥组织学生参观分析动作标准的同学。⑦让学生大量进行动作练习,边做边想边总结,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倡导“即知即传”互相提高精神;师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具体做法如下:①小先生讲解动作。②小先生答疑。③小组互帮互学。④小先生“一帮一”活动。⑤小先生篮球肩上传球三分钟动作表演示范。

参考文献:

[1]蒋波.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法的创新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篇10

[关键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准备课程教学安排身心体验师生定位终身体育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用每节体育课安排的教材来达到发展学生体质的目的,辅助教材所起到的作用是上、下肢运动的搭配,身体素质练习所起的作用是强化主教材所必要的素质基础,而技评与考核则又是效果检验的依据。传统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特点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基本采用老师授课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体育老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按部就班的授课,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模仿技术动作练习,从而掌握动作规范。通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优点是整体教学,方便教学过程的实施。缺点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充分,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育能力等并未因此而得到较大的改观。近年来推行“快乐体育教学”非常流行,快乐体育是以运动和情感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习的愿望,体验运动中的乐趣,理解运动的意义,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得到赞许和运动的成就感。快乐体育的优点是首先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其次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方法,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得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的学习。

一、授课语言要生动

教师教学语言不能生硬呆板,要努力做到风趣有内涵,幽默不庸俗。从理论上讲,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能否使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这种快乐学习气氛不仅浮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因为便于记忆,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的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的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将对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例如跳马练习中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与趣味,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

二、教学环境要爽心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除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安排有序,人文环境也要温馨爽朗,有吸引力。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是建立在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条件有限的场地、器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主要条件,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上课铃响了,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面对环境良好或者杂乱不堪的场地,学生们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环境优美,上课伊始,学生就可能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因此,备好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

三、教材内容选用要灵活

在确保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在教材选用、教材安排等方面要灵活主动。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的消失。体育教材应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显得教材的新颖。在量化指标和教材的难易程度上应符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每节课的教材安排要注意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尽量做好难易搭配,新旧搭配,上下肢搭配,运动负荷大小适宜,枯燥教材和趣味教材,游戏合理穿插。

四、教学方式方法要多样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体育课,最初往往是从兴趣出发,他们喜欢有兴趣的游戏,喜欢比赛,特别关心自己的成绩,希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练习结果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努力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情节、动作、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如果是太简单的游戏,高年级学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就不易理解或者难以完成,他们同样也没有兴趣。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趣味性原则。设计的活动游戏应有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在游戏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宾历险记”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

五、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中要考虑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考虑优生吃不饱,又要考虑差生吃不了。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的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教师角色要转换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老师哈市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以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饰演具有两面性。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除饰演好真实的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游戏,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做优美的动作,学生视教师为朋友、同学,与教师交流,将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告诉老师,这样对学生积极参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同时学生会视教师为导师,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衷心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是完成一节快乐体育课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影响快乐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觉得体育课不再是负担。

参考文献:

[1]何芳雄.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成功体育教学的探讨.教育探索,2009(9).

[2]黎玉浓.体育与健康教程中国电子出版社2010(9).

[3]姚军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育探索,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