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58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1

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自己总结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二、培养自信,开发创造潜能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孩子们创建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的方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信心。我们要始终坚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值得注意的方方面是:1,教师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2,对于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想象及创意不要硬性的否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更好的增强孩子创新的自信心。

三、肯定孩子大胆想象,开发创造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无穷的,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想象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

肯定小学生想象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1,想象的目标是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而非空想玩乐。2,开设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课堂中要搞好课堂纪律,松弛相依。

四,注重课堂练习,发掘创造

新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开发课堂的创造情趣。

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性的开掘就孕育在其中了。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2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培养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当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3到6岁的幼儿是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可塑性强,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调查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考虑的会比较全面,重视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更多的把孩子学会了多少字、会唱几首歌等作为标准,而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当然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上也很难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必备的心理素质。几乎每个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用笔乱涂乱画,孩子笔下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和乱七八糟的线条,是孩子独特心灵的独特表达。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天马行空、不受约束是其最大特点,其中不乏创造性的萌芽,了解幼儿想象的这种特点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上平时要多注意让幼儿多观察、多接触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虫鱼等各种动植物以及雷电雨雪各种自然现象,以丰富幼儿的表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足够多的材料。发展幼儿的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为幼儿的想象的表达提供多样的表达形式。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叫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指在解决问题时有新的发明和发现或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指出的是创造性思维不是发明家的专利,一般的人包括幼儿也有。此外如果这些发明和发现对个人来说只要是新的、以前自己从未发现过的同样可视为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所以要想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提高认识,打破幼儿无创造性思维的错误想法。其次要发展儿童的言语。幼儿言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表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画的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其想法。第三,注意对幼儿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如成语接龙、故事多种结尾、固定图形添笔画等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

四、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积极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就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户外活动是引起好奇心的关键。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山河,接触动植物,到商店看看各种新奇产品,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2.鼓励孩子发问

孩子爱发问,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孩子发问正表明了孩子在用脑思考,此时若能给以巧妙的回答,就会激发他的求知欲望,点燃他智慧的火花。因此,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提问题,对孩子提的问题,首先要耐心地、充满兴趣地听;其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要给孩子留出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可在孩子回答问题后再向孩子提些新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3.鼓励孩子在“破坏”中探索

许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惜东西,到手的玩具,不到两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其实这是不对的。孩子可以通过这种“破坏”活动,使自己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和感官体验,通过愿望的满足,来探求周围的世界并获得新知。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孩子们的这种“破坏”活动,可以将已坏的闹钟或可以拆卸的玩具等提供给孩子玩,并给以指导,并且在孩子玩的过程中适时向孩子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因此孩子们“破坏”造成的损失,换来的却可能是他们精神和智慧上的财富,这是任何东西都买不来的。

4.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使孩子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和智慧,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家长要做的是:一是要为孩子寻找伙伴,提供活动场地和游戏所需的物品;二是有时间的话要在旁边欣赏孩子们玩游戏,甚至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三是听从孩子的设计,鼓励孩子主动积极地选择游戏的主题,自由地进行游戏活动,不要在孩子的游戏中纳入大人的设想,要让孩子自己设计,并听从孩子的指使。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幼儿培养

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的发展决定着自身的未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条例在呼吁幼儿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美和感受美,更能让幼儿在美术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难看出,所有的幼儿都是在没有任何的逻辑中开始创造的。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使得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阐述

想象、观察、以及思维这些都是创造的基础。但是在幼儿的思维中,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激发这些基础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体现在一句话,也可能体现在一幅作品中。面对幼儿滑稽的、夸张的、稚嫩的作品以及表现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孩子创造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儿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以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便不会受到拘束。鼓励可以使孩子增添信心,同时也能给予孩子肯定,这一现象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将美术融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能自己去发现,能自己去探索,其所得到的任何体验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证明,当幼儿之间的思维方式得到碰撞的时候,其思维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能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传统教育局限及美术的作用

1.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创造性,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教给孩子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情感思维,从而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

2.美术教学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成为了关键人物。这样便局限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孩子的思考机会。美术教师应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相信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不能局限孩子的思考,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幼儿的观察能力往往需要教育者去发掘与培养。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想象并进行独立思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而不是以错误的教育局限孩子,因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三、美术教学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

孩子生活在一个以自我想象为中心的世界,孩子在美术教学中会表现出孩子自身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幼儿处在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初期,教育者应当保护幼儿自身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自身的想象空间中释放自身的创造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孩子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能使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不是成人可以想象到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树叶可能是蓝色的、小猫小狗可能是三条腿的、鱼儿可能是带翅膀的。这些都可能是属于孩子的思维世界,对于这种想象思维,教育者应当去保护孩子自身的想象世界,那么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2.引导并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这种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教育性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发展的起点,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教育者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时,需要更多的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是,一味地去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孩子的审美判断就会偏离。教育者除了要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以外,还需要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那样创造性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以外,孩子自身的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现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奈斯比特曾经指出:这个时代需要创造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对于现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至关重要。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着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教育者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孩子眼中不一样的天空。通过让幼儿去大胆发挥和无尽想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冯远宇单位: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

参考文献:

[1]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70-72.

[2]刘净丹.浅谈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07:16-17.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4

关键词:激发;孩子;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而我们应重视开发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孩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思维习惯和态度,积极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一、爱护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笔者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加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吗?”……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使学生萌发出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课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比如《摩擦起电》一课学生们拿着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吸起了很多小纸屑,课堂气氛正活跃时,一个同学喊道:“老师,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也能吸引小纸屑!”我对学生的发现加以肯定,随后同学们接二连三地汇报新的发现,教室里炸开了锅,而且这些发现最后都被一一证实。二.给孩子想象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科学发明需要丰富的知识,机敏的思维,大胆的想象,又因为一个人的事业往往奠基于儿童时代,所以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首先应给孩子异想天开的权利,放飞想象的翅膀。一次我同女儿一起看电视剧《西游记》,女儿忽然对我说:“孙悟空本领真大,我也要变成孙悟空。”“猪八戒真贪吃,吃人参果连味都没吃出来。”“妈妈我们也种棵人参果树,我吃人参果就慢慢吃。”虽然孩子的想法不能实现,但我仍给予了鼓励,并趁机教育孩子,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此以后,孩子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新颖。假如断然否定了孩子的想法,以后就不会有月牙像镰刀、豆角之类的创新,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创新的意识,只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更不会成为对人类有大作用的人。

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动脑,而且在于动手,只有手脑并用,创新意识才能更有效的得到培养。学校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动手,让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把眼光盯在孩子动手的直接结果上,而要把目光盯在孩子动手所引起的创造性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上。我校每年都要开展“发明小制作活动”,一次学生制作的“垃圾桶”还获了奖。最近我校积极配合素质教育改革,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出发,在基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法,课外教学辅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全面改进,开启了青少年益智的大门,培养了青少年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此项活动,变得思维敏捷,心灵手巧,创造思维和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学生脑海里迸发创造的火花,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慧出在手指上”,由于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进行思维,而且数学又很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更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激发兴趣。通过摆一摆,摸一摸,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去感知,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去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这部分内容如果只靠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要先让学生画出两个大小一样的圆,用剪刀把两个圆剪下来,然后,有一个圆折出它的二分之一,用另一个圆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想一想,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各是什么意思,在比较一下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谁大谁小。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并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还有低年级学生的训练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动手中,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体会倒学习的快乐,才能为中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正确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早已成为教学的热点。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时代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创新能力既有智力特征,又有其人格特征,它体现了人的一种综合素质。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移重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教学过程要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来组织教学,把教和学融为一体。教师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不仅是演示正确的开始,也是正常的失误及纠正失误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判断;“询问”——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仲裁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别出心裁、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错误的风险也不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框框内的创造风格。同时,我们还应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提问,最终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发散思维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甚至异想天开。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使用悬念法、一题多解法、创造复述法、观察想象法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四、加强思想教育。崇高的理想、对祖国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家、发明家、文学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了解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和最新的科技信息,点燃学生的创造之花。

五、运用比较,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可通过引导比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认知的内驱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注入到一个系列的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

比如教学《跳水》一课,提出:“不要孩子跳水行不行?”“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孩子?”让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再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开展创造技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们要发明创造,除了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外,还要懂得创造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创造的技法,使其了解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一般方法。比如:可有针对性地进行类比发明的技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创造技法。

七、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我们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小创造、小发明等课外科技活动,并辅之以科技小论文评比、智力竞赛、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八、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激情。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地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我建议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评议,比如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作业纸可以设计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评价表。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评出几个“”,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同时也能让家长、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6

音乐教育思维学前教育创新思维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的不断提升,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才子良好的性格具有重大的作用。音乐教育同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对于创新型人才具有大量需求的社会,从小加强对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极其有必要的。因此,加强对于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大作用的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学前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的质量高低对于孩子童年的影响重大。孩童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以及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很多人就是由于童年时代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导致性格上的缺陷。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为其进入小学教育做准备;第二,为孩子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掌握正确的自我判断能力,对外部世界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会简单社会交往;形成健康的心理,获得健康的体魄。人本身就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性格良好与否,品德优秀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引导对其一生品德的高低与否影响重大。这种影响对于日后儿童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明显。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有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除了天生的秉性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家人对其的培养。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起到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对于孩子的正确引导的的作用,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如果早期教育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学前教育,儿童在日后的品德以及性格的养成方面就会出现障碍。

二、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音乐本身就是人们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的某种情感,人们将这种情感和心理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音乐是知识的表现、情感的表达以及心理的描述。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音乐通过旋律表达着人们的思想,对人们的情感具有重大的影响。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具体来讲,音乐对于孩子感情的升华、肢体协调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妈妈给孩子唱的摇篮曲。这是音乐带给孩子最基本的影响。从长远来看,音乐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作用。音乐培养着人的品位,也影响着人的思维。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另外,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大部分都需要学生们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同时对于儿童在幼年时期的人际交往方面也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些童年的记忆或者是意识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生的财富,是特定时期才能够有的产物。

三、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也是在不断增大。另外,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效果明显。但是,通过对目前学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到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所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负责学前班教育的教师将学期教育看的过于模式化,缺少灵活性。他们总是想沿着老思路去走,不注重新能力的培养,比如音乐品味的培养。第二,音乐老师本身年纪比较大,虽然可以满足孩子们对于教师和蔼可亲的这一要求,但其旧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全方面发展确实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个性培养。第四,在众多不发达的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资源匮乏。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四、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拓展方法

针对上述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以及相关部门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对于以下方面的重视。

第一,充分了解孩子的音乐需求,引导孩子的音乐发展方向。我们都知道,学前班都是采取小班的模式,这样便于管理以及引导,这就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必须重视起来的学前教育课程。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要善于选取孩子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让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够培养情操。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需要多样化。

第二,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素质、经验以及认知能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以及需要提供相应的音乐内容。符合孩子需要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

第三,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音乐。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师生互动,还要改变老师单向的音乐知识传授为孩子自主的探索音乐世界。切实将学前教育重视起来,把学前教育的具体改革方案落实下来。

最后,对于不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以及音乐资源匮乏现状,需要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配合来实现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拓展。

五、结语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素养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起着很大作用。在今后学前教育工作中,我们应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要拓展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7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提升

小学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指出,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深入西方国家英语外语教学理念,但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实现。所以,新《英语课程标准》就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超越不假思索的器物模仿,通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听力策略的运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的目标。

一、开放教学,营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环境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沃土。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扩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要懂得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当主角,自己甘当配角。通过交流情感,建立师生亲密关系,鼓舞和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通过沟通、启发、补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活泼开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搭建讨论、争论、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一:以开放式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之所以在小学英语阶段十分强调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们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有助于孩子们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8theSpringFestival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首“HappynewYear”英文歌曲,让学生走进英语的课堂,在授课中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教授各种关于春节活动的短语,如:haveabigdinner,makericecakes,makedumplings,getpocketmoney…并进行快速操练,接着我在课件中播放春节活动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情境,然后进行问答训练:

S1:HowdoyouspendtheSpringFestival?

S2:wehaveabigdinnerandmakericecakes.

S3:HowdoyouspendtheSpringFestival?

S4:wegetpocketmonkeyandwatchnewYearprogramsonCCtV.…

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进行问答,思维很快就被激活。

潜在智慧的启迪,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不仅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资源”,而且热烈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形象思维积极活动,联想、想象活动随之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另一方面,由于形与情的作用,孩子们的抽象思维由难变易,加深了对语言蕴含理念的理解。

例二:以开放式媒体,调动学生去探究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它能够极大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以教学创新来引导、启发、推进孩子们的学习创新。

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me》这个单元时,我制作了一个时尚的课件,课件里有孩子们喜欢的“home”,“home”里有sittingroom,dinningroom,bedroom,kitchen,bathroom,study。我让孩子们跟着课件“welcometosally’shome”,学生在参观“sally’shome”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英语单词,接着利用课件设计装饰每一个房间,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句型put__inthe__.()把物品放进房间(),学生很感兴趣,热情高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home”并装扮好每一个房间,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精美的课件的指引下,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房间的英文名称,并表达出对自己理想的家喜爱,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如泉水般涌出来,经常听到他们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英语句子。

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展示,使得学生从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音乐、图片、动画中直观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接近的场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大大增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三: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善于提问题,就不能引导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开动脑筋,展开思考。

在教完12个月份的英文单词以后,我让学生回答“what’syourfavoritemonth?”学生说出自己的喜欢的月份,为了丰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又让学生说出了“why?”。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她们各自的理由:myfavoritemonthisaprilbecausemybirthdayisinapril.myfavoritemonthisJunebecauseChildren’sDayisinJune.…我肯定了孩子们所说的句子,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与书本不同的精彩句子。在教与职业有关的单词时,我和孩子们做Guessinggame游戏,我说职业的一些关键词或句子,让学生来猜职业,我问:“Sheworksinahospital.whatdoesshedo?”有学生马上说出“Sheisanurse.”有学生说“Sheisadoctor.”但有一位学生回答出另外一种答案:“Sheisacleaner.”因为她的姑姑在医院当清洁工,我马上肯定了孩子的回答,这就是孩子难能可贵的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重视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思维上才能更全面、更缜密。

二、合理训练,给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把“火把”点燃。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训练。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1.活化图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最广泛,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加强对孩子们形象思维训练,从而为教学活动添翼加彩。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配图,但是在教学中没有用活这些配图,仅将这些配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其实,这些配图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然后对图中的疑点发问,如: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whoarethey?whataretheydoing?…等,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的难点、疑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电影、录相、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那么课堂就会变得多彩多异,趣味盎然,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润物无声中提到锻炼提高。

2.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散思维,表现为思维轨迹的多方向发展,即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延展,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并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是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激发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良好方法。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现有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可以根据这些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发散思维。如《thetigerandthemonkey》故事课,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猴子带老虎到河边,对老虎说:Lookintotheriver.Seehiswhiteteeth?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ifyouarethetiger,whatdoyouthink?whatdoyouwanttodo?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给孩子们更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而在故事的结尾,可以问whatdoyoulearnfromthestory?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表达,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引异标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个人没有创新精神,就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创新精神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创造思维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想法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创新思维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创新型思维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新型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Canyousing\dance…?B:Yes,ican.刚开始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套路回答,到最后我故意问学生Canyoufly/layeggs…?使其无法用Yes,ican.来回答。这样就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判断,做出与课文不同的新的回答方式:no,ican’t.ican’tfly/layeggs.…等等。实施创新思维训练还有许多方法手段,比如给故事续尾,打破思维定势;巧妙用词,串词成段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和谐、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的教学氛围,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观念,不过早下结论、作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学生不平凡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善设疑点,训练学生深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同时,开展疑问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运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经常设疑置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深度进发。如在教《theFrogandtheBirds》故事课时,老师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分阶段层层设置Howmanyanimalsaretheyinthestory?whoarethey?what’sthematterwiththefrog?Howdidthefrogfly?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逐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开展这样的训练,老师要多设计一些巧妙的、有针对性的、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不能是一些明知故问或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好的问题提出以后,老师还要善于进行启发,以诱导思维、打开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5.加快节奏,训练学生敏捷思维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8

一、鸣是指无形资产

我的理解是为了满足新教育理念的需要,使教育更适合当前的形势,也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全面的发展,及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作为班主任应该大力提升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优质的、和谐的班级教育服务。班主任要组织各项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班级文化布置、组建班级图书角、投篮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象棋比赛等,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参与实践的平台,与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快乐享受到阳光教育。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互动交流中完善自身,提升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及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二、智是指思维逻辑能力

学生初步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与教师的逻辑思维素养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教师要全面自觉地贯彻教学大纲中关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达到能应用逻辑知识较为深刻地理解分析数学教材,能应用逻辑知识较为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讲述教学内容,能应用逻辑知识及时发现、矫治学习中的思维不当和逻辑错误。

首先,培养、加强教师的示范和指导: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2、教师教学时要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3、学生练习时教师要给予逻辑思维的指导。

其次,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1、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4、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三、勇是指干大事情的精神――有胆!

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胆小、恐惧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教师应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因环境影响而造成孩子胆怯、怕事的,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3、在教育上,首先,不能把孩子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四、技是指生存技巧

教师的生存技巧就是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者自身对教育理念的探索。没有教育者对自我劳动的反思,教育者是无法获得教育思想的升华。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你已经学会了不太在意不愉快的经历,学会了怎样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五、奇是指创新意识

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教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3、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六、情是指核心力量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七、盟是指团结同盟,借力夺势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9

从教数年,我总是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在写作文时总爱模仿范文,甚至背诵范文,自己在写时总爱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创造性语言。比如学过《我的母亲》的课文以后,写我的妈妈的习作总是停留在“我的妈妈身体高大,有一双勤劳智慧的双手……”而有的孩子则能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认真构思和选材,灵活而贴切地运用语言,从而表现出写作上的独特风格。

这里的差异创造力的差异。后者比前者的创造力水平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独创的思路和方法,迅速有效地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创造力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创造力,人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和新的发现。要想培养孩子成功,离不开创造力的培养,特别是孩子的想象力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创造力要从小培养。等到开始写作的时候再去培养创造力,那已然为时已晚。

那么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要从敢于否定别人,对别人观点提出质疑的胆识和智慧。创造力的特征就是独特性和开创性。如果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永远不可能有创造力。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否认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而过于依赖、盲从和过分谦虚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

但是,当孩子在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别人语言上的打击,从而产生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信心,因为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教育孩子不怕失败,更不能害怕错误,只有有了知错必改良好习惯,才能树立创造力培养的必胜信心。

第二,家长要从身边科学入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长要针对孩子和家庭的实际,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成功的创造力培养需要创造态度、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这些都离不开从培养创造力的习惯开始。比如,做家务感到不顺手,不方便时,可启发孩子多动脑,试着改变干活的方法、姿势和工具。

有一个孩子看到母亲在过年扫房时很困难,就发明了扫房器。每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大赛就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平台。

第三,家长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要从小就教会孩子学会创造的方法。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通常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在思考问题时,要善于从纵向方面和横向方面思考。这在心理学中称为纵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比如,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考的不太理想,在班内排在中等偏后,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和班内其他成绩好的比,要和自己的上次考试比,只要这次比上次考试进步就是优秀的,争取下次考的更好,笨鸟先飞也可以成功。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篇10

人的创造潜力与生俱来。对孩子来讲,创造潜力人皆有之。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这种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他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走向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较早挂牌“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的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教师告诉我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3岁男孩穿着背带裤,活动时被小朋友拉掉了裤扣。他没有求助老师,自己叫了一名女孩替他按住胸前的裤兜,自己把两根背带分两边,揽腰系住了裤子,然后继续玩耍。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对一个学龄孩子来说不算新,对一个成人来说更不足挂齿,但对一个3岁男孩来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他知道不让裤子掉下来除了背带还有第二种方法,即在腰部系住,同时他还能“发明”出用背带代替腰带。

有个6岁的男孩看见外婆每每拖完地板总会捶背喊累。他就对外婆说:“我长大了要造一种拖把,上面有五六个按钮。外婆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自动拖地,再按另外的按钮又能自动洗拖把,再按一个按钮又会自动绞干……

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属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孩子中较常见。

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如果后天加以培养和训练,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在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糟糕的是,多数父母把它看成不起眼的小事和“瞎说”而不以为然。得不到鼓励,得不到强化,得不到训练,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直至消失。

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表现上有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情况。隐性的创造力在外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就会显现出来。在学龄前儿童中其创造力较多的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常见的幼儿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表现呢?

打破砂锅问到底2~3岁的幼儿随着生理的成长会对自身周围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会不断地向成人发问。如看见一只猫,会问:“这只猫是男的还是女的?”“它的家在哪里?”“它跑出来干什么?”“它找不到食物会不会饿死?”等等。又比如,有位4岁多的幼儿看见电视报道地震的消息,他就问:“为什么要地震?”“可以叫地不要震动吗?”

探究性地拆东西这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初的萌芽状态,在低幼儿中较多。如拆钟,他要看看是什么在推动指针走。又如向电视机后面探视,想看看人是如何进入电视机里的。还有,拆开玩具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装等。

有意义的“瞎说”它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火花。如有幼儿看见南浦大桥有很多斜拉索,他说他要造的桥与南浦大桥一样长,一样结实,但没有斜拉索。又如,某幼儿看见洒水车清洗路面的尘埃,认为不好,因为洒水车阻碍交通。他认为可以用飞机在天空中飞一下,空气清新了,地面也干净了。

自由绘画这种画,画技不一定好,却表达了幼儿的思维活动过程。有个幼儿画了一辆汽车长翅飞在空中,而这辆车的下面有许多车辆。他说地面交通堵塞,他的车就伸出翅膀升上天空,从空中飞过去。类似这种按照幼儿意愿的绘画,能较多地表现幼儿的创造性。

还有孩子的装扮性游戏,如拿枕头当布娃娃,拿圆柱形积木当杯子等。还有讲故事中的添枝加叶等,都能表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张培隆老师说,一般8个月后的孩子就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2岁多至5岁,表现得较强烈,5至6岁后这种表现开始减少。因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经验的增多,以及环境的变化,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会趋向内化,趋向有意义,有的被服从、模仿所替代。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在于给孩子建立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而要往下落?如果苹果树长到月亮上,苹果会不会落到地球上?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今天培养、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是为了明天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教给孩子顺向性思维、扩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可以享用终身。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园长高一敏说,培养幼儿从小有创新意识,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上海已有好几所幼儿园对幼儿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有的从绘画课程入手,有的从语言课程入手,他们幼儿园是从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现已初见成效。幼儿的思维活动明显活跃,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家庭中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依附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或她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稍合理的建议,相信孩子们每一次“保证”等等。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想象是孩子思维活动的主体。想象越丰富,思维也越活跃。培养孩子的想象,在于培养想象的思路。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来几个小朋友,要他们说出尽可能多的红砖用途。有个小朋友说: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等。这些答案只限于“建筑材料”范畴。另一个小朋友说:可以当锤子钉东西,可以掷人。他的思维就突破了“建筑材料”范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风来了可以压住东西,还可以当尺画线。这个思维扩展到红砖的重量和形状上了。这叫扩散性的想象思维。还有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例子:老师将一只蜡制的小鸭浮在水面,让幼儿想法把小鸭沉下去。有人用积木压在“鸭”身上,“鸭”一摇积木翻落了;有人用橡皮泥粘在“鸭”身上增加重量,“鸭”侧浮在水面没有沉下。有人用橡皮泥加粘在“鸭头”上,但是“鸭尾”翘了起来……最后有个小朋友将所有粘在“鸭”上的橡皮泥剥下来,揉成一团,粘在“鸭”身底部,这样蜡小鸭就沉下去了。这个孩子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逆向性的思维,他成功了。所以,培养训练孩子的多种思维很重要。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孩子构成丰富想象的材料。有句老话:“见多识广”。教给孩子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涉猎生物、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要注意的是宜广不宜深。如可以让孩子知道微波可以煮熟食物,微波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的,但不要向孩子解释有关微波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