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1:22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3-01

1我国健康教育的形势

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建立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则是当务之急。护理健康教育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医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一批护理健康教育专著相继问世,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护理健康教育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护士掌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犹如掌握注射、穿刺、换药等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一样娴熟和得心应手。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入院教育

2.1.1目标熟悉病区管理规定,适应病区环境,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2.1.2教育内容1.病区环境介绍:病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辅助设施(食堂、卫生间、浴室、电话间)等,2.科室相关人员介绍:科主任、经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病友,3.住院须知:作息时间、查房时间、发药时间、就餐时间等,4.等级护理要求,5.陪护要求,6.病区安全: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外出请销假,病房设施按规定使用(呼叫系统、空调等)。7.常规检查意义及标本留取方法:清晨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交代放置位置。讲述做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的意义8.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2.1.3教育效果1.复述入院须知有关规定。2.了解病人享有的权利、义务,表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3.演示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4.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及留取化验标本。

2.4住院教育

2.4.1目标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2.4.2教育内容1.所患疾病主要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2.目前治疗方法及配合要点。3.目前医嘱用药主要作用,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4.各种检查的意义及配合要点。5.放松技巧。6.饮食与活动要求。7.疾病治疗进展。8.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概念。

2.4.3教育效果1.复述疾病相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内容。

2.7特殊检查与治疗教育

2.7.1目标提高病人配合检查和治疗能力。

2.7.2教育内容1.检查的方法及意义2.常见病并发症的预防知识。3.检查前准备项目及配合要点。4.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2.7.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检查意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2.主动配合检查治疗。

2.8术前教育

2.8.1目标提高病人手术适应能力,减轻术前焦虑。

2.8.2教育内容

2.8.2.1知识灌输(1)手术麻醉相关知识。(2)术前准备项目、意义及配合要点。(3)疼痛评估与止痛知识。(4)戒烟意义与戒烟方法。

2.8.2.2行为训练(1)睡眠调节方法。(2)心理调节技巧。(3)呼吸功能训练。(4)有效咳痰训练。(5)放松训练。(6)上呼吸机手语训练。(7)床上排泄训练。(8)肢体功能锻炼。(9)适应训练。(10)康复操作训练。(11)术前戒烟训练。(12)疼痛评估训练。

2.8.3教育效果1.能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知识和要点。2.正确演示行为训练技巧。3.观察情绪稳定、焦虑减轻和消除。

2.9术后教育

2.9.1目标提高病人术后配合能力,减少并发症。

2.9.2教育内容1.告知病人所处环境。2.安全防范措施。3各种生命管道的意义。4.各种卧位的意义。5.吸氧的注意事项。6.表述疼痛的方法。7.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8.饮食要求。9.伤口换药常识及保护方法。10.康复锻炼方法11.自我护理方法。

2.9.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相关知识和要点。2.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0出院教育

2.10.1目标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康复。

2.10.2教育内容1.术后活动、休息与睡眠要求。2.正确用药知识。3.饮食营养要求。4.自我护理知识。5.康复知识。6.功能锻炼方法。7.随诊与定期复查要求。

2.10.3教育效果1.复述与康复相关知识要点。2.理解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与方法。3.愿意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4.运用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护理健康教育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评估:收集病人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诊断:对病人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计划:对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实施: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3.2具体方法1.讲解有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3.推荐有关资料。4.播放专题影视录像。5.病人现身说法。6.参观监护病房。7.专题讲座。

4目前我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问题①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②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不规范,方法不当,流于形式,内容泛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③护士缺乏专业知识;④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及方法;⑤缺乏进行教育的时间。⑥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⑦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薄弱,缺乏连续性。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门诊及出院后教育不够,缺乏督导,病人出院后随意性大,复诊、就诊多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仅靠院内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建立院内外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教育服务,才能实现。

4.2对策1.加强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3.健康教育制度化。4.健康教育规范化。5.加强沟通技巧训练,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

5开展健康教育对护士的要求

5.1主动性应积极主动向病人宣教有关知识,如疾病预防、用药作用及副作用、饮食等,目的使病人对自已的疾病有所认识,更好配合治疗护理。

5.2针对性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缓急、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口头讲解、图文宣传、演示训练,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座谈会等。

5.3科学性健康教育不是随便拉家常也不是盲目进行,它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宣教,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同时还要有质量监控措施,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5.4技巧性健康教育没有固定模式,但需掌握一定技巧,如安排先进行什么后进行什么,抓住重点那些内容需多说那些少说,控制时间注意效果,宣教后要询问病人接收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医学习惯用语,同时要掌握好分寸,防止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或因我们讲解不当引发纠纷。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2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13年9月9日,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在对广大教师表示亲切关怀的同时,充分肯定和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育发展全局中所肩负的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并明确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上述“三个牢固树立”,言简意赅、立意深远,是对全国教师的重要嘱托。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尤其是身为一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对的这段精彩而意味深长的论述深有感触,特别是其中“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深受鼓舞!从教**年来,我一直坚守在**这一工作岗位上,服务于学生的**工作,我认为我所作的一切工作的最大意义恰恰在于此:守护学生心灵、呵护学生成长,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现代教育环境下,教师应当“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我更应该注重这一点,要以自己的热心、真心、爱心、细心、耐心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精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斯大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大思想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北师大教授、著名学者于丹也曾给教师下了一个定义,她说:教师是“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于丹说:“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有对学生生命的陪伴和提携。”世间万物,最动人心魄、最能给人以希望与启迪的,莫过于阳光。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在学习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之后,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今后要不断提高自己身为一名师者的各项综合素质,要坚定不移地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修才明德、率先垂范,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增长学识、提升技能,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尽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沟通技巧;意义

社区护理是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的、连续的、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改变人们的健康态度,最终形成健康行为。因此,有效沟通是社区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1.注重第一形象,建立社区居民可信的形象

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情绪表情等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护士的感知,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对护士做好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微笑,恰当的称呼,和蔼可亲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在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时,针对不同的对象及心理特点给居民以启发指导,解除思想顾虑和负担,取得居民良好的的信任,有目的有计划的了解居民信息[1]。

2.善于利用好语言,做好人际协调

语言沟通是历史最久,频率最高,传播范围广的沟通方式,有信息传递速度过快,效果好,反馈最直接,最经济等特点。社区护士应抓住交流契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内容,并且有目的,有主题的交流,避免漫无目的的乱谈,并注意礼貌性、准确性,通俗性,情感性。社区护士要善用亲和力,俗话说微笑是沟通的通行证,适当的赞美认可是沟通的剂,你需要宣传的能带给居民什么改变和好处是沟通的发动机,用居民听得懂喜欢听的用词,用与居民同频道的语调状态进行同理心沟通,彼此控制情绪并适当的回应反馈达到有效沟通。

3.掌握聆听技巧,鼓励主动参与护理活动

社区护士应全神贯注聆听倾诉,注意眼神交流,即听其言,观其行,与居民有温和坚定的目光接触(表示被尊重),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适时的同理心点头、复述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挖掘到居民想听什么、想说什么、乐意接受的方式,找到适当的机会场所科学回答问题,进行咨询指导,改善治疗护理水平,取得最佳预期效果,并维护隐私权,让居民倍感信赖与安全,主动参与健康活动中来[2]。

4.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协助慢性病人的康复

社区护士的面目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等细微动作都体现着关心,从中获得居民的信任和配合。慢性病居民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或极少自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等特点,与其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因素有关,切实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病程,以温暖平等的态度,让病人感到舒服。社区护士应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健康教育,安全用药指导,使病人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3]。

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象更多的是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可能一个健康的观念要反复很多遍,所以要求社区护士具备高度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简单的事情反复做,达到效果为最终目标。

5沟通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重要职责,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居民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分授课、咨询、提问与讨论、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示教与反示教等形式。社区护士必须制定全年计划,明确组织者、授课人及对象、协助者、时间、地址、教具及经费预算、效果评价工具和指标等,连续性干预项目采用居民的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等分析效果,不断提高干预技能。这要求社区护士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长时间的临床工作经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卫生主管部门制定评价效果制度,定时下社区家庭访视评价社区护士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反馈完善评价制度。

6体会

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使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社区护士与居民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收集居民的真实性资料,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及时准确的做好慢病管理。同时获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治疗护理活动,配合完成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知识的培训。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社区护士与居民的关系,提高相互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是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银萍.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35-1636.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4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人格健康人格

一、健康人格的概述

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那什么是健康人格呢?心理学上的健康人格标准可分为理想标准和相对标准。健康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马克思所描述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就是健康人格的理想标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就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健康人格标准的一种概括。

二、小学班主任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教育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显著的影响。而小学班主任角色一职,在学校系统里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工作跟一切教育工作一样,具有示范性的特点。但他的其言行举止,心理特征,在许多时候,必须是先进正确、优美崇高的化身,是用以说服人、启发人、引导人、熏陶感染人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形象地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一旦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小学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上,他的人格就是教育力量,不仅影响学生各科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学生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这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成败。因此,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三、小学班主任的健康人格的要求

在我国,普遍的教育方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升学压力即使在小学也不例外,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压力加大,都会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的健康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谓品学兼优,品为先。我们说班主任必需的教师道德,并非要求班主任在道德上十全十美,没有缺陷。教师道德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是基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丝毫不意味着要求班主任做一个道德上的“完人”。世上没有“道德圣人”没有“完美无缺”的道德范本,但班主任是应具有符合现实良好道德的,能够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并对学生成长负责。班主任在道德上不断进取,严于自律,承认自己不足,保持真挚情感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引导道德教育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这样的班主任往往有一种不言自明的威信,他自身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第二,班主任应有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活跃的思维,勇于创新。知识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新知识的急剧增加形成尖锐的矛盾。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知识贫乏的班主任是难以使学生信任的。学生对学识渊博,工作上精益求精,教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非常敬佩和遵从。这样的班主任不仅能更好地推动班集体工作,而且有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使影响力得到增强,为顺利地教育学生奠定了基础。具有治学严谨、锐意进取的态度,是当代小学班主任的一大重要人格,它将影响小学生对学习的一举一动。《教师资格条例》要求教师任教要达到规定学历,现任教师首先应达到规定学历。这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教育的先行者,还要长期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班主任通过学习和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学识渊博、身心健康、仪态大方,多才多艺的人。

第三,班主任要有严格的纪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自己必须要有纪律,才能以身作则地为人师表。一个纪律散漫的班主任,很难带出一个公私分明,团结向上,遵守纪律的班级。当然,严格的纪律要求并不是把每一个人都放在条条框框里面来进行教育。教育家魏书生说:“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班主任的纪律性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宽容的心去包纳他人,才能不断地形成自己博大的胸襟去从事教育事业。但是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班主任应该更多地体现一种正气,做个正直,棱角分明的人。班主任应义正词严地对待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歪风邪气,决不能纵容其发展,应该以铁一样的纪律来纠正,指引学生踏入正途。

参考文献:

[1]《对班主任教师道德的要求》人民教育论坛2007年5月12日

[2]《教师的健康人格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北京777健康网2006年12月

[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傅伟忠瞿正万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4]《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朱彦生

[5]《我心目中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论坛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5

关键词:体育原理;体育思想;麦克乐;威廉姆斯;袁敦礼;民国时期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07-05

体育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并最终形成独立的学科,是近百年来的事情。体育的现代学术发展与更大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影响息息相关。自文艺复兴以来,身体练习就越来越受到改革派教育家的重视,地位不断获得提升,并最终演化为明确的“身体教育”,而被纳入到近代教育的总体体系之中。

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的“体育原理”自诞生以来,就担负起指导体育认知与发展的基础理论重任,而作为正式课程进入近代中国学校,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受美国影响甚深。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体育学的早期发展与美国体育学的发展可说是亦步亦趋。所以,审视近代中国体育原理的变迁,就如同从一个侧面审视中国近代体育学科的发展,从中也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美国体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 近代中国体育原理从日本主导向美国主导的转变

“体育原理”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的课表中还没有“体育原理”,至1925年许禹生、刘芸生创办北京体育学校时,“体育原理”已出现在课程设置中。其后,便普遍出现在国内各个体育专业的课程表中。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体育原理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今天无从查找。

目前有据可查,最早类似体育原理的著作为1912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徐福生编译的《体育之理论与实际》。这是一本以技术见长的旧式体操原理书籍。我国第一本相对正规的《体育原理》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此后民国期间《体育原理》的出版出现过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1932年《国民体育实施方案》颁布,以及教育部体育委员会成立的影响,体育发展被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的范畴而备受关注,由此引发了我国近代第一次体育学术发展的高潮。第二次则是抗战胜利后,社会出现暂短稳定,体育学术的发展再次进入上升期。

民国时期的体育原理书籍,无论是徐福生的《体育之理论与实际》,还是江良规的《体育原理》,结构上都相似,这说明了体育原理的编纂实际上存在一个看似松散,却又不得不依附的写作规范与框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体育被广泛视为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尚未成长为具有独立领域和特质的学科。正如宋君复在其《体育原理》的第一章第三节中所述:“体育为普通教育之一部分。”吴蕴瑞、袁敦礼…也在其书中指出:“体育为教育之一种形式与方法,不能离教育而独立。”所以,体育原理实际上主要是以教育原理作为蓝本编写的。

在指导思想上,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经历了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向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转变。这一转变以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为界点。表现在形式上,则是从体操向体育的转变。

我国早期体育思想受日本影响很深。徐福生的《体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实际上是日本早期体操原理的中文简译版。其基本结构仍然遵循赫尔巴特学派由目的而手段的基本思维模式。该书出版之际,正值我国大量从日本借译西方学术的阶段。当时体育是“身体的教育”(educationofthephysical)的认识仍然占据主流。后来,随着教育思想整体向杜威实用主义的倾斜,体育界对体育的认识也开始向“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eductionthroughthephysical)认识过渡。

这一过渡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麦克乐的体育思想为主导,宋君复的《体育原理》是代表性书籍。第二阶段则主要以威廉姆斯的体育思想为主导,吴蕴瑞、袁敦礼,以及方万邦的两部《体育原理》为代表性书籍。

1.1麦克乐体育思想与宋君复的《体育原理》

宋君复的《体育原理》是一本带有科普性质的体育理论书籍。该书是作者就任于沪江大学期间所完成。实际上,这是一本美国体育原理的简化本。作者在序言中也说的非常明白,书的完成获得了包括麦克乐、巴格女士、麦口台博士的大力协助。

翻阅宋君复的《体育原理》,麦克乐的影响随处可见。该书对体育并无明确的界定。体育仅仅被视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影响个人行为与文化的特殊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在保证获得足够的精力之余,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品性与人格。这些观点都与麦克乐对体育的诠释如出一辙。不但如此,该书还多处大段摘录了麦克乐的论述,如第三章“体育对于政治之影响”,实际上完全脱胎于麦克乐的《体育与德谟拉西克》。

在谈及如何获得体育目的的时候,宋君复特别强调要“依学习原理顺次进行”,来“发展技术”。在教材选取上则注重“自然式运动”,如篮球;而反对“人工式运动”,如瑞典式柔软体操。而在描述各国体育制度的时候,一方面指出德国、瑞典和日本的体育均带有很强的军国民主义特点,另一方面将美国体制同名于“青年会制”,称其“保留日尔曼与瑞典两制之健身术,一方面舍弃其过重形式与军纪化之部分,复加以英美少年之游戏与健身术……是一个适当之混合制度。”

这种注重体育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严密配置,重视教学的阶段性,强调技术的熟练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教材的选取上偏重于自然体育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也都是麦克乐一向提倡的体育思想。而将美国体育体制简而称之为“青年会制”,则更加显现出麦克乐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总干事的身份对其产生的影响。

1.2威廉姆斯体育思想与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等的《体育原理》

耶西・F・威廉姆斯是美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将其视为现代美国体育理论主要的奠基人,但也有人对他的学术观点与行事方式大加批评。但无论如何,他对美国体育,乃至于世界体育的影响之大却不容置疑。他的体育思想受杜威影响至深,坚信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认为体育本质上就是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完成人的全面社会化的教育;所以,他提倡“全人教育”,注重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所能带来的各种社会价值。他曾于1923~1940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的主任,期间培养出无数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的袁敦礼、方万邦、吴蕴瑞等人。实际上,威廉姆斯领导下的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系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美国近代体育思想转型的最终完成。

由于长时间受欧洲体操教育影响,美国早期体育带有浓厚的身心二元论色彩,强调体育的核心是其所

具有的矫正性和治疗方法性。深受进步主义思潮影响的威廉姆斯,对此表示出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美国学校中广泛施行的形式主义体操教育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不合时宜,甚至不切实际。

在威廉姆斯看来,(体操是)建立在对美国青少年的特点、特性和需要完全陌生的一组思想之上的人造练习,并且取得了那些认为体操是矫正错误、获取健康和促进纪录的人们的认同。

威廉姆斯认为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单是获取健康:“……体育完全不应当是为了健康的目的而组织的。它是一个教育活动。将体育课程说成是‘身体的福利工作’,缺乏对获取健康以及体育的教育价值的正确评价。”

威廉姆斯认为,尽管当时美国体育中的体操很大程度上已经是经由美国人改造过的美式体操,但欧式体操教学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陈旧思维与各种弊端已很难改变。形式体操对于体育达成其教育目的从根本上是有害的。体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而跑步、打球、游泳一类“自然体育”是履行这一职责的最好手段。因为,无论竞争、追逐、跳跃,甚至敌意,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应该是通过身体来进行的教育(educationthmughthephvsical),它的目的应该是协助人在整体社会中的发展。所以,威廉姆斯一再强调,教育的功能,以及体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为儿童将来在民主社会生活做准备。体育作为教育,必须要培养具备充足知识与思想的,最能适应生活,同时最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公民。“体育应该奉献自己来表达处于社会主置的思想和需要,以及美国人民的意志,并且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完善的思想,去认识到更为合适的需要,去拥有更为崇高的决心。”

为此,威廉姆斯公开批评带有军国民色彩的体操教育,呼吁民众参加自然的、带有休闲性质的运动;鼓励美国民众支持子女在学校参加社交舞蹈等其他身体活动的课程㈣;签名反对美国政府在某些教育机构开展军事训练的做法;公开反对使用闹钟、洗冷水浴和过分健身。

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的体育思想深受威廉姆斯的影响。这在他们的两部《体育原理》中得到体现。

首先,不同于宋君复,在吴蕴瑞、袁敦礼和方万邦的书中,对体育原理的概念做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吴蕴瑞、袁敦礼在第一章就道出了体育原理的“原理”,是为了“将许多驳杂、表面上不相关或无明确意义之事实,解释之、引申之或归纳之成为一种定律式的说明。”同时,原理是“于实施或解释此事物时,能引用之为指南针,为判断是非曲直之根据。”故此,原理必须要根据事实,而不仅仅是事实本身。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效力。不但如此,原理还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来进行检验。然后,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原理所具有的时效性,“在科学进步如此神速之日,则今日所据以为是者,明日或即为非。”

方万邦在其《体育原理》中也指出,体育原理作为一门“原理”,必须要根据事实而获得。体育原理的创设离不开事实,而是根据胚胎学、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人体机动学、社会学等基本科学的事实而创设。同时,也承认“体育学术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

其次,在探讨体育的概念问题时,两本《体育原理》的作者都赞同,体育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同时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所以,吴蕴瑞、袁敦礼定义体育为“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也。”而方万邦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身体大肌肉活动为工具而谋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由此也引出体育是“全人”教育的概念。为此,方万邦指出体育的目的是要谋求“‘整个’儿童的发展”,以便将他们培养成为“健全的现代公民。”因为,体育作为完成教育目的的工具,只有在其训练成效对人生的其他方面产生效用的时候,体育才有价值。而吴蕴瑞与袁敦礼。也指出,体育作为教育“视儿童为一整个机体,一切教学均影响学生之各方面。体育自早即根据此原则实施。”

对于体育的目的,吴蕴瑞、袁敦礼指出:“体育既入教育之轨道,体育与教育同进退,体育之目的,即随教育目的为转移。近代体育目的之演进,大率由此。”然后,他们从机体之充分发达、技能与能力之培成、品格与人格之培养3个方面对体育的目的进行了分析。而方万邦则在其书中指出体育的目的可以从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体育课程的设置两个方面获得“发达”。文中还专门列举了《教育部颁布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所定之体育目标,与威廉姆斯所设定的体育目标进行对比。

尽管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3位先生都赞同体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在身体、心理与精神上都健全的人。而体育的目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相应的社会状况来进行设定,同时还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身为自然体育的倡导者,3人均对体操作为早期体育课程的主体表示异议。这与威廉姆斯对于美国学校中广泛施行的形式主义体操教育的强烈反感如出一辙。

从以上关于体育的概念、体育目的、体育理论的定义、对体操的认识等方面的叙述中,反映出威廉姆斯对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体育思想的影响。

2 麦克乐与威廉姆斯体育思想的异同及其在中国的折射

在美国,麦克乐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威廉姆斯。在人体测量学与竞赛规则设定、运动组织制度的规划等方面,麦克乐甚至略胜一筹。

两人的共同点在于都提倡身心一元的体育教育,且都是自然体育的崇尚者。尽管如此,两人在体育目的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差异。在麦克乐看来,体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人的身体。所以,他非常看重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威廉姆斯则认为,体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体育来帮助人获得有益于民主生活的社会价值与技巧。

实际上,威廉姆斯认为,强调身体练习对精神的强化作用,虽然也套用了“通过身体的教育”的表述,但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二元论的影响。也就是说,麦克乐的体育思想实际上介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间。而这一思想上的区分在宋君复与袁敦礼的著作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宋君复“强健之精神,常寓于强健之身体中”的说法,明显受麦克乐的影响。因为麦克乐认为,人尽管是身心合一的有机整体,但身体在全部中要占相对大的部分。而袁敦礼则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只是“经验派所论断,而近于副现象之二元说,与近代生命唯一――机体唯一――之科学观念不同”,并指出这种认识是一种中和了二元论与一元论的狭隘论断。这一认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麦克乐与威廉姆斯在体育思想上侧重点的不同所造成的。但这一看似微小的差别恰恰显示出体育从“身体的教育”向“通过身体的教育”转型时所发生的思维过渡。而袁敦礼对此的准确把握显示出中国体育学人所具有的学术敏锐度。

实际上,麦克乐与威廉姆斯认识观点上的不同,不光体现在有关“身―心”关系的命题中,也存在于两人对于健康与体育的关系的阐述上。

麦克乐认为体育的职责之一就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态,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来说,

今天的体育面临着两个机会……第一个是对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确实改善。”他始终相信,在维护人的健康方面,体育具有预防人心理与感情不稳定的作用。同时,如前所述,麦克乐认为体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对身体的发展。在麦克乐关于健康的诸多论述中,始终使用“健康(Heahh)”来形容“身体性健康(physicalwell-being)”。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宋君复对于健康的认识仅限于身体健康,“故健康云者,必吾人之各种器官发展得其宜,且不互相抵触之谓也。”

不同于麦克乐,威廉姆斯将健康定义为一种“生活的质量(QualityofLife)”,这一质量使人“最好的活着,并最好的进行服务(tolivemostandtoservebest)。”他认为,健康绝不仅仅包括良好的身体、心理与情感状态,它还包含一些诸如自我克制与自我控制的价值。而且,健康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最有可能获得完满生活的途径;人如果想获得健康的生活,必须将健康的原理与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否则就没有价值。所以,他并不认为维护学生的健康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职责。而体育以外的其他活动,特别是娱乐休闲类的活动才是消解现代生活的压力困境的良方。

威廉姆斯的这种实用主义体育思想打破了长久以来以健康为至高目标的体育发展路径,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以一种更为清晰与理智的认识区分开来。诚然,体育与健康教育有相互重叠的区域,但两者绝对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也不可能完全相互取代。

所以,健康是一个不可测量的质量,将体质与健康或者身体舒适视为同义词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这一看法与当时很多体育教育家,如F・罗杰斯(F.Rogers)和麦克乐大相径庭。罗杰斯等认为,通过人体测量学、力量指标测定、心血管效能测试,人们可以测量身体的舒适度(physicalfitness),也就是健康程度。

从健康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争论,麦克乐等人所持的是一种带有明确医学倾向性的定义方式。在他们看来,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这一定义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明确的手段和指标来迅速说明问题,但它的最大缺陷是被动的假设健康是一种可衡量的稳定质量,由此使人们的注意力都倾向集中到各种机能失调时所表现出来的体征,却忽视对稳定状态的分析,最终导致研究的重点发生偏移,同时也忽略了对健康的社会性与心理性认识的关注。

而威廉姆斯所坚持的是一种社会文化性的定义方式。他认为体育具有促进健康的功能,但这不意味体育可以代替健康教育,且体育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定义健康应该以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参照,且此定义过程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获得修正。

这一认识与帕森斯的健康定义有很多相似,都是以个人参与负责社会体系的本质为基础,说明“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健康也与他在社会上的‘状况’,即角色的不同类型和相应任务结构有关,诸如性别、年龄、已有的受教育程度,等等”。这种从历史性的角度,将健康置于相应的社会价值与社会结构中进行审视,就其所背负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阐释的定义方式,无疑是对单纯生物性的医学定义的有益补充与制衡。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6

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形成的因素较多,归结起来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1)自身人格缺陷方面的原因。心理学上的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认知、自我调控等内容。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等特征。偏执、强迫、自负、多疑等不良人格都会产生心理问题。马加爵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足以让我们重视人格缺陷对心理产生的重大影响。(2)环境的原因。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学生家长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教育孩子,在教育方式上简单片面,或溺爱,或放纵,或压制。笔者教过一个学生,17岁了,每次回到家,他父亲都要给他洗脸,说起这事真让人无法相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承受挫折的心理就可想而知了。(3)环境的原因。技校学生从初中踏入技校大门,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压力减轻,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同时,从“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变成了“教室—宿舍”的住校生活。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处理,要处理好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不同阶层的同学的关系。个性强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为他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不合群,孤独压抑,抑郁寡欢。当然,上述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只是抽象化的概念,真正的成因应该是复杂的、多样的,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还应该具体分析。

2当前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偏差

加强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由于种种原因,在技校的教育实践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清,方法简单等问题。(1)在思想上,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且技校由于教育体制和生源紧张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招生”、“重就业”的现象,在生源要求、学生管理等方面弹性较大,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机构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严重不足,面对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难以应付,更谈不上真正地解决心理问题了。(2)在认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容易混为一谈。事实上,学生错误的思想、不良的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来源于人的失控情绪、心理不平衡、心理疾病等心理不健康因素,教师容易从思想品德的角度来简单判定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这些行为背后掩藏着的心理原因。(3)在方法上,技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班主任教育为主,个别严重者采取心理咨询、辅导等形式进行,缺乏个性化辅导和个案跟踪调查,没有完整的个人心理档案,没有形成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3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想

就人对于幸福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而言,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远比身体健康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的需要。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六条标准:一是力争自我成长;二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三是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和评价稳定统一;四是具有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五是能获得人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六是有同情心,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具体到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情绪稳定乐观;②意志坚定,自制能力强;③人际关系和谐;④反应适度;⑤自我悦纳。技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紧紧围绕以上目标开展,从宏观上完善教育制度机制,从微观上改进方式方法。

3.1从宏观上要建立并完善技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自身的事,更是整个学校的事。学校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从组织机构、师资配备等方方面面予以支持,形成合力。(1)要抓好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建设一支以班主任和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育人先育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过硬的业务本领。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让教师具备健全的人格、充沛的活力、愉快的情绪、高尚的行为,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作用。(2)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一项教育任务来抓。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课程,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必须渗透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现阶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3)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它解决的是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政治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于育心,它解决的是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要通过“家校合作、师长互动”,努力营造良好、温馨的校园和家庭氛围。老师和家长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育目标是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学校要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而家庭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也具有重要作用。

3.2从微观上要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要根据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变家长式、灌输式为民主式、交际式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开拓进取,激发他们的活力。进行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高雅的校园文明。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通过讲座、团体咨询、互助式心理疏导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他们掌握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2)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心理检查。新生入学后,教师要通过谈话、问卷调查、观察、心理测验等方法,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跟踪,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时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注意因人因事因地因时不同,灵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比如,技校学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常常不能自控,此时教师必须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宣泄。可以让他们尽情倾诉,或者引导其进行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来代替消极情绪,或者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进行安抚,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再如,上岗实习前总有一些学生会感到紧张、焦虑,这时教师可集中为学生做放松治疗,调整其实习动机,减轻他们的压力。

4结语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7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志码:a

主观幸福感,译为“主观的、美好的存在,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生存状态[1];又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2]。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民族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很少,鉴于此,笔者对云南民族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一管窥全貌。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云南民族大学4年制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汉族大学生265人(56.9%)、少数民族大学生201人(43.1%);性别方面:男生234人(50.2%)、女生232人(49.8%);平均年龄(20.27±1.39)岁。

2、方法-问卷调查法

所用量表:(1)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成人版)该表由美国心理学家Keyes研制,共14个条目,分为3个分量表:情绪性安康(ewB)、心理性安康(pwB)与社会性安康(SwB),并将心理健康划分为三种有连续性但不同的征状:心理的健康征状,称为“振作向上”;心理的不健康症状,称为“颓废萎靡”;既不处于振作向上,也不处于颓废萎靡的征状,称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该表由我国学者尹可丽[3]教授进行了中文版修订,对测量我国成人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主观幸福感量表(SHS)Lyubomirsky和Lepper发展了对个体快乐或不快乐进行总的主观评断的主观幸福感量表,适用于跨文化的总的主观幸福感测量[4]。

二、结果

1、云南民族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情况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3.03±0.80,ewB(3.27±1.02),SwB(2.64±0.95),pwB(3.24±0.93)。心理健康征状为“振作向上”者139人(占29.8%),“中等程度”者308人(占66.1%),“颓废萎靡”者19人(占4.1%)。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3.03±0.78),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3.03±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幸福感总分为(4.70±0.83),其中汉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4.74±0.81),少数民族大学生为(4.65±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4.60±0.88),女生(4.8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p

2、不同心理健康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表1)大学生颓废萎靡、中等程度、振作向上3组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颓废萎靡组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显著低于振作向上和中等程度组的大学生(p

4、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回归分析(表3)以主观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wB和pwB依次进入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联合解释主观幸福感21.8%的方差变异,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

三、讨论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应该包含一些积极的方面。目前,心理健康没有统一的测量和诊断标准,国内学者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多采用SCL-90量表。SCL-90量表主要偏向测量消极的心理疾病症状,重点用于鉴别临床症状,对正常人或精神病理症状较少者适用性较差[5]。鉴于此,本文采用适用性更好的mHC-SF量表。研究结果表明,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均值为(3.03±0.80),心理健康征状为“振作向上”的比例仅为29.8%,说明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应给予大学生群体更多的关注,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Lyubomirsky和Lepper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虽然不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测量幸福感的量表,但被证明对于跨文化群体的测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4]。研究发现,民族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4.70±0.83),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受到民族差异的影响,性别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子,女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因此民族高校管理部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男同学群体应给与更多的关注。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之间显著正相,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且颓废萎靡组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显著低于振作向上和中等程度组的大学生,表明心理健康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wB和pwB依次进入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联合解释主观幸福感21.8%的方差变异,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何树华[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民族高校大学生情绪性安康和心理性安康是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因此,提高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而提高情绪性安康和心理性安康水平是重点。

参考文献

[1]曾嘉.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21(1):55-59.

[2]于静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5):97-99.

[3]尹可丽,何嘉梅.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88-392.

[4]王燕,李悦,金一波.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0,3(2):14-10.

[5]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42-67.

[6]何树华,黄蕾,周云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7,2:1-4.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8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超过60岁并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测量2次。[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很多,不良习惯人群日渐加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且相应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2]。

本文所指的健康教育是通过组织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使患者逐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患者健康的诸多方面不良因素。通过在护理的过程中的健康教育,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进一步提高医疗知识水平与自我保健的能力,对控制高血压及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护理意义。本研究对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形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其中男91例,女45例,最小62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9.6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护士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护理,对健康教育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⑴常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症状、诱因、危险性、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⑵服药指导:指导使用药物,说明注意事项,识别药物副作用,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意义防止心脏肾损害的重要性。⑶心理指导:常与患者交流,给予支持与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情绪稳定且愉快地接受治疗。[3]⑷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方面每日盐摄入量人应少于6g,以低脂、低胆固醇、高钙、高镁、高钾及高纤维饮食为主。禁烈性酒。对吸烟者,劝其戒烟。⒂运动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选择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或打太极拳,每周在3次以上,每次10~60min。

1.3效果评定: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并处于正常范围,或张压下降少于10mmHg,但降至正常;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或患者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无效:经护理,患者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发生变化。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健康教育组中有效率95.58%(65/68),效患者3例;对照组有效80.88%(55/68),无效患者15例。健康教育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使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均得收获,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行为向正性方向改变,经济负担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等正性相关,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以有效预防重要靶器官的损害。[3]本研究发现健康教育组有效65例(95.58%),对照组有效55例(80.88%),健康教育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增强了治疗的依从性,能偶达到控制血压,稳定病情,预防、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桂芝.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体会[m].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02:10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0.

[3]李艳荣.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m].护理学杂志,2000,15(5):303.

[4]张力.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3):382.

[5]耿希华,赵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27):92.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9

【关键词】体检中心;健康教育;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23-02

随着我国居民逐渐增强预防保健意识与健康意识,在确保居民身体健康、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以及疾病预防工作中,健康体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到我中心体检的300名健康人员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2012年到我中心体检的300名健康人员,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80名,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5.3岁。通过向体检人员详细的进行书面、口头等交流,本组300名体检人员均愿意加入到本次健康教育调查活动中。

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体检者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体检者口述或者认真填写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人员全程记录调查内容,并且在体检者完成调查后将问卷收回。

1.3健康教育措施

1.3.1分析体检流程,合理进行健康教育活动①体检前。健康教育活动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待体检者之前应该给予热情的态度,并且对体检者了解健康知识、健康状况的情况进行分析,给良好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双向沟通提供条件。另外,还应该X线检查、心电图、B超、尿检、抽血等检查的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意义详细的向患者讲解,确保有着准确的体检结果[2]。②体检过程中。体检工作人员在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的工作中,应该针对性的对体检者进行相关检查操作。倘若体检者在体检工作中有着较高的血压时,让体检者通过定期检查、确保足够睡眠、注意休息、低盐饮食、限酒或者戒烟等方式预防高血压疾病。③体检后。相关工作人员在体检者等到检查报告的过程中,针对性的对体检者宣传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其中主要有复查时间、用药情况、饮食指导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等,从根本上确保及时诊断、及时预防、及时治疗等得到实现。

1.3.2设置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医院应该将健康教育知识在体检中心室外或者大厅相对明显的地方进行设置,通过分析不同季节发病的情况,积极宣传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多发病等相关保健、防治知识,确保有着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及简短的内容。

1.3.3健康教育知识影片的播放通常体检者在等到体检的过程中均有较长的时间,因此,医院应该在体检中心大厅、侯检区等位置将健康保健方面的相关影像通过电视屏幕播放,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将体检者焦急的心理状况有效缓解,同时还能够达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的目的。

1.3.4健康咨询服务通过分析相关调查资料得知,体检中心对体检者展开一对一的健康咨询服务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体检中心应该开启健康知识咨询服务,确保能够一对一的指导患者,同时还能够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将体检者的健康问题全面接触,确保体检者的健康保健能力、健康保健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1.3.5健康教育处方通过对体检者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医生应该针对性、具体的给体检者开出具有健康教育作用的处方,其中主要包含用药指导、运动休息、健康饮食、心理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果

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在体检中心的体检工作中,体检者对疾病知识、自身身体状况等了解程度均明显提高,满意程度高达99.3%,见表1。

3讨论

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单单是简单的结合养生保健、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体检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对体检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方面的特征,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指导[3]。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采用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行,根据体检者的具体需求对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有效制订与全面实施,给体检者健康观念的正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防止体检者生活上出现不良习惯,确保体检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在工作方式、生活行为上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对体检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原因得到减轻或者消除。

综上所述,自从我院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后,体检者对疾病知识、自身身体状况等了解程度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应用在体检中心的体检工作中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美云,朱银隶.全程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0(01):630-631.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0月骨折患者243例,男147例,女96例,年龄16~87岁;文化程度:小学39例,初中44例,高中及以上160例;已婚187例,未婚56例。尊重患者同意,按责任组对其进行分组,责任一组为对照组,责任二组为观察组。对照组131例,男74例,女57例;观察组112例,男63例,女49例。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月收入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仅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常规健康教育,其健康教育方式为责任护士在患者床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观察组

患者在接收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由责任护士的微信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1目标人群的选择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向患者说明微信的作用(微信是快速与人联系的一种手机新型语音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优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参与自愿性、需要时间、保密性和无害性,并征得患者同意,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手机号码将其加为好友,建立骨科患者朋友圈。

1.2.2.2资料库的建立

建立本科室常规健康教育及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的资料库,其中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医院环境、检查的注意事项、药物相关知识等。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专科功能锻炼、专科饮食、理疗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由科室责任组长、护士长查看相关文献及相关专科书籍后制定并交由医生审核后存入资料库。

1.2.2.3微信的发送

微信发送者是从科室选出的高年资、丰富临床经验、高度责任心、有良好沟通能力的2名责任组组长担任。观察组通过口头及书面的形式并配合微信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专科健康教育内容与常规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教。(1)信息的发送分为入院组、术前组、术后组、康复组、出院组、检查组。(2)每日下午4时按分组的病员进行信息的发送,如有病人提问,则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答疑。(3)患者可以在手机上及时收到微信,并可以通过微信的语音功能随时与责任护士进行对话。

1.3评价方法

制定专门的评价量表,评价内容包括药物指导、功能锻炼、问题反馈及解决、检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等共计16个问题,由责任组长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发放,评估结果有满意、不满意。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