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23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1

为深入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及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以后此类患儿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临床数据。本文将具体的对新生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探讨了它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出生时的诊断标准。所有婴儿患者均无其他明显疾病。两组患者的其他疾病的类型及其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是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护理干预,出生后进行生理盐水灌肠护理,保持婴儿室的温度,温度保持在28-30度之间,在喂奶后一小时,将孩子放到暖箱,护理人员可以对孩子的皮肤涂抹润肤油,婴儿的皮肤特需要保护。动作要轻柔、心情也要保持平稳的状态。在早期的营养的支持护理,要以母乳喂养为主,有些婴儿的吮吸能力较差,可以使用奶嘴让它们能够保证一定的营养,开始不要过量,等孩子适应时,可适当增量[1]。

1.3判断方法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高胆红素的平均值、胎儿的排便情形、黄疸消失时间、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判断指标为血清胆红素大于256.5?mol/L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7.o软件实现。

2.结果

两组相关的因素比较,对于黄疸指数的测定情况分析比较,除日龄1天时,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龄是2到7天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小婴儿出生之后,会因为某些原因出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素血症,这是由于有的新生儿出生的时候肝脏发育不完全,导致了生成的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缺少,所以就造成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种疾病的风险因素较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红素脑病的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小婴儿出生之后,血液中胆红素过多的分泌,导致它超过了正常健康儿童的应该有的数量[2]。足月的婴儿大于205.2?mol/L,早产儿则是大于256.2?mol/L,导致婴儿的皮肤出现黄疸,而且发病都在出生之后一周内,如果同时存在着并发症,将会是严重损害婴儿的脑部神经。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从而使得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若出生后24h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开始出现黄疸称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目前常采用蓝光治疗,辅以相应的局部治疗护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疗的依从性以及其他方面问题,使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通过研究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挑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μmol/L,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血清胆红素在早产儿>257μmol/L,早产儿>4周;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确诊)。②出生日龄24h~18d,平均日龄10.3d,出生时体重平均3.4kg,apgar评分8~10分。③患儿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巩膜及皮肤发黄症状。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后参与。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两组疗程均为3d,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治疗反应情况。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沐浴。新生儿全身与温水接触,进入与母体相似环境,可消除焦虑,提高新生儿光疗时的依从性和舒适感。②抚触。在新生儿光疗时,适当抚摸,能够促使新生儿增进食欲,减少哭闹。③灌肠。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h开始,能够使得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胆红素水平[2]。④声乐。护士护理时轻柔,适当播放音乐,可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的光疗环境,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勤沐浴,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以避免脐炎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3d的治疗观察发现,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占81.40%,有效6例,占13.95%,总有效41例,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占51.16%,有效13例,占30.23%,总有效35例,占81.39%,此外3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比较(x-±s,μmol/L)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

治疗组43322.4±22.3219.6±15.8a

对照组43321.6±21.8246.8±18.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发病率高,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因血清胆红素的异常情况所致,对患儿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机护理手段,可造成严重后遗症,并可能威胁其生命,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疗效的意义重大。实施早期的干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新生儿黄疸的早发现和早诊断[3]。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抚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较新颖的换血疗法等,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单纯治疗所顾忌不到的方面,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肠蠕动,增加胰岛素与胃肠激素的分泌量,促进新陈代谢,抚摸可刺激患儿体表神经,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排便,还可加快排出过高的血清胆红素,防止小肠将其再吸收,是有利于患儿身心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占81.40%,有效6例,占13.95%,总有效41例,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占51.16%,有效13例,占30.23%,总有效35例,占81.39%,此外3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治疗效果,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自珍,黄海波,王芳,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1):140-141.

[2]祝秀凤,姚云行,吴小红,等.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1-2142.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3

彭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彭山县 620800

【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2例新生儿黄疸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天、第5天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患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游离胆红素水平升高,并聚集增多,进而使患者皮肤和黏膜等出现黄染现象。一般出现在分娩后2—3天,给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影响患者健康发育[1]。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患者平均年龄(35.27±2.76)周;患者平均apgar评分(8.56±1.27)分;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患者平均年龄(36.21±2.01)周;患者平均apgar评分(90.1±1.05)分。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给以患者早吸吮、早接触、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和保暖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治疗组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游泳、抚触等护理措施。

(1)游泳: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游泳护理,每日让患者在室温为26—28℃之间、水温在37—39℃之间的条件下进行1次游泳,所用水为清洁水。在对患者进行游泳前,应用防水护脐贴对其脐部进行保护,并为患者佩戴专用游泳圈,每次游10—20分钟。

(2)抚触护理: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游泳或是沐浴后对其全身进行抚触治疗,每日进行2次,每次15分钟,持续抚触治疗5天。抚触顺序为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在对患者腹部进行抚触时可是当延长其时间,促使患者肠蠕动。

1.3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进行密切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10.03±9.86)μmol/L,出生后3天体重为(3.71±0.51)kg,胎便转黄时间为(28.31±2.16)h;对照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57.61±10.67)μmol/L,出生后3天体重为(2.94±0.35)kg,胎便转黄时间为(60.84±2.24)h。对两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

2.2对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第1天黄疸指数为

(6.91±1.01)mg/ml,第3天黄疸指数为

(7.68±1.63)mg/ml,第5天黄疸指数为

(9.72±2.13)mg/ml;对照组患者护理后

第1天黄疸指数为(6.94±1.07)mg/ml,

第3天黄疸指数为(8.93±1.12)mg/ml,

第5天黄疸指数为(14.26±2.81)mg/ml。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1天黄疸指数进行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3天和第5天黄疸指数展开对比分析,有一定差异性,p<0.05。

3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伤残,不利于患者健康成长。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种护理促使中的游泳措施,可促使患者肠蠕动,水波和水压对患者皮肤的拍打具有一定按摩作用,增加患者胃肠道激素和胰岛素分泌消耗的能力,进而增加患者食欲。同时游泳给患者一个类似羊水的环境,让患者得到安全感,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抚触措施可刺激患者体表神经,兴奋患者脊髓的排便中枢,减少胆红素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预后[3]。因此,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天、第5天黄疸指数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倍受欢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唐妮娜.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1-682.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预防护理

目前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痛的损失,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该病的发生会对脑基底神经核、脑干等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且该病症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即便是幸存者也多会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的资料来源于我院最近一段时间收治的新生黄疸患儿,抽取其中的68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含有患儿3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21例,女13例,日龄1-23天,平均(17.6±7.3)天,出生体重在2480g-3010g,平均(2650±120)g;观察组中包括男20例,女14例,日龄2-24天,平均(18.1±8.2)天,出生体重2440g-3100g,平均(2740±130)g。所统计的研究对象的性别、日龄以及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出生后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以及治疗效果。

1.2.2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有:①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具体时间以及消退时间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还应对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予以注意,对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强直或者是抽搐、两目直视等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2]。②合理喂养以及做好保暖工作。今早对婴儿开奶,尽量应做好合理的母乳喂养工作,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半小时便开始哺乳,从而促进婴儿的肠蠕动,一般胎便能够及早地排除,从而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胆红素总量。③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很容易遭受到细菌等侵袭,要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无菌操作予以严格执行。注意对婴儿的皮肤、臀部以及脐部的保护,保持清洁,避免发生破损感染[3]。④光疗的护理。对光疗暖箱进行有效的清洁,并应对清除灯管的灰尘给予高度的注意,更应及时对灯管进行更换。在关照的过程中,应对婴儿体温进行常规监测,对其皮肤的完整性进行仔细的检查,对是否存在臀红、硬肿等现象进行观察,保证患儿的皮肤清洁,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均应剪断指甲,避免划伤患儿皮肤,并且对患儿佩戴眼罩,避免灯光直射损伤视网膜[4]。

1.3数据处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者2例,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儿中发生胆红素脑病者7例,发生率为20.59%。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中患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者1例,发生嗜睡者2例,存在双目斜视、四肢强直症状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中患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者3例,发生嗜睡者5例,存在双目斜视、四肢强直症状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

3体会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该组患儿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该结果表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新生黄疸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体会到,在对患儿实施光疗过程中,在给予照射的同时应对环境温度和对患儿的保温给予注意。患儿暴露皮肤应尽量采用小块尿布进行遮挡,对患儿的眼以及生殖器部位则也应分别用眼罩以及黑布进行遮挡。出于使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的目的应定时为患儿进行翻身从而保证其各个部位均能够得到照射。对患儿实施合理的光照疗法能够使不显性失水增加,并且能够加速核黄素破坏,因此应定时为患儿喂水。

参考文献

[1]李凤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3(07):1160-1161.

[2]王淑清,王艳杰.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特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09):57-59.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该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40%~50%[1~2]。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期的护理对于疗效影响重大,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我院16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0~28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7例,其中足月儿140例,早产儿20例;顺产119例,剖宫产41例,胆红素值为221.32~472.3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详见表1,所有患儿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蓝光治疗指症[4]。

表1黄疸出现日龄统计分析

1.2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儿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以及口服鲁米那、可拉明等酶诱导剂,并静脉滴注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单面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每次照射时间为12~36h,光照总时间24~86h。全部患儿均使用单面光疗暖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

2结果分析

本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照疗法配合精心护理,145例(90.63%)患儿痊愈出院,13例(8.13%)患儿病情好转出院,2例(1.2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护理体会

3.1蓝光治疗前的准备:①护士工作准备。在患儿入箱前,护士应了解其的日龄,并对详细了解其皮肤完整性、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基本状况。并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动作轻柔,洗澡、喂奶及换清洁尿布,并修剪指甲以防止抓破皮肤。不可使用爽身粉及护肤油。给新生儿戴上眼罩并垫好尿片,松紧适宜,保护会阴,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②仪器及外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5~6],冬天要注意保暖。光疗箱必须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3℃,水槽应加水至2/3满,将婴儿床垫放好,并摇高床头10°~15°。③家长的思想准备。在为患儿进行治疗之前,应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教育,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家长尽快配合治疗。

3.2蓝光治疗期间的护理:①体位的护理,是患儿保持舒适体位,每2h翻身拍背1次,胸背部轮流接受照射,采用侧卧、仰卧、俯卧交替进行,并保证皮肤最大面积接触照射[7]。②抚摸护理,因身体裸露,患儿会感到缺少安全感,常常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士应轻柔的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摸,并轻声细语与之讲好,使新生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而安静下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8]。③加强皮肤护理。光疗中,患儿容易哭闹而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汗液擦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受凉。同时在光照治疗中,新生儿的分泌产物经肠道排出时会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多,而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也对其皮肤刺激很大,易引起红臀[9],因此要做到经常检查,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洁。④喂养的护理。光疗时,患儿哭闹出汗、肠道稀便、不显性失水等均使患儿的失水量增加。除静脉补液外,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尽早开奶,并增加哺乳次数。患儿卧于暖箱中光疗,不能抱起拍背,应将其抬高头部10°~15°[10],头偏向一侧,便于患儿呼吸,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喂养中出现溢乳。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新生儿裸睡于已预热的光疗箱内,为其带好标识手镯。固定好双手再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止拨脱输液针头。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容易随环境变化,故每2h测生命体征1次,体温高于38℃或体温不升,均应作相应处理[11]。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并在光疗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智、皮肤黄染情况,并注意有无腹胀、腹泻、皮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3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及时为其清洁皮肤,穿好衣服后将摘除眼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及时对光疗箱清洁消毒。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哺乳情况、精神反应、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将病情动态向医生汇报,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桂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2798

[2]汤淑娟,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0):985~986

[3]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233

[4]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

[5]刘桂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1):62~63

[6]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7]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8]赵英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60~61

[9]白永琪,唐光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10):960~961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母乳喂养;黄疸;新生儿护理

随着母乳喂养的的推广,母乳性黄疸患儿逐渐增多,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应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1母乳性黄疸的概念与病因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以母乳喂养不久即出现的黄疸[1]。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母乳中含有较高的β葡萄糖醛酰苷酶,母乳喂养后新生儿大便中β葡萄糖醛酰苷酶含量或活性增加,在肠道pH值偏碱的情况下可很快使结合胆红素被肠道重吸收,从而增加肠肝循环。产生母乳性黄疸。再则,大便排出延迟使胆红素肠肝循环量增高,加重母乳性黄疸程度[2]。

2母乳性黄疸的分类

一般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出生后3~4d出现,5~7d达到高峰的为早发型,胆红素高峰为256~352umol/L。迟发型一般于出生后6~8d出现,高峰时间为生后2~3周,血清总胆红素可达342~427.5umol/L。早发型的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很相似,但其黄疸持续时间长,胆红素值高。母乳性黄疸患儿除黄疸外无其他特殊症状。

3护理措施

3.1喂养应早开奶,应给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少量多次频繁喂养,每日喂奶次数达到10次以上,促进肠蠕动,加快胎儿粪便及胆红素排出,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当胆红素值升至256~273umol/L,应暂停喂养2~3d,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后方可继续喂养[3]。

3.2抚触抚触对于婴儿皮肤和感官是一种科学、温和、良好的刺激,利用抚触护理治疗母乳性迁延性黄疸,可以加快胆红素下降速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抚触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加并使肠道的吸收能力增强,刺激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另外抚触可使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使正常菌群加速生长,同样使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增快,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抚触应在两餐之间或喂奶后1h进行,抚触前应修剪指甲短于指尖,手涂婴儿抚触油,温暖双手,紧贴婴儿皮肤给予适当的压力,密切观察婴儿反应。

3.3游泳游泳可增加新生儿的活动量,明显增加新生儿的体重和进食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便和胆红素排出,减少胆红素吸收,明显降低高胆红素发生率。游泳时应调节室温为28℃,水温38℃左右。一次持续时间为10~15min。

3.4光疗光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光照使未结合胆红素经过光养化及异构化作用产生胆绿素,经胆汁和尿液排出[4]。光疗时应用黑布遮挡婴儿双眼,男婴还应遮挡会,其余全身于蓝光箱内,按需喂奶,两次奶间加喂温水,按医嘱补充液体,调节适宜的蓝光箱温度,勤翻身。

3.5药物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及肠肝循环的增加有关,口服妈咪爱调节肠道菌群,有效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治疗效果显著[5]。苯巴比妥能诱导葡萄糖酰酸转换酶的形成,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应用时应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另外,光疗时静脉配合应用白蛋白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黄疸。

综上所述,运用抚触、游泳、光疗、药物等方法可以对母乳性黄疸进行有效干预,进行正确家庭治疗与护理可降低母乳性黄疸的程度,对减轻母亲的心理压力及产后恢复均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赵霞,张凤玲,于晓艳.母乳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光明中医,2011,08.

[2]许月红,张欢欢.抚触联合金双歧口服液对37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2):44-45.

[3]顾平,王海琦,刘嘉茵.降低母乳性黄疸的护理措施[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23(1):91-92.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高胆红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护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临床护理朝着人性化和优质化发展。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一种,是为患者开展个性化和多方位整体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更满意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本分析了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2±0.5)w;有18例产妇为顺产,12例产妇为剖宫产;观察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5±0.4)w;有19例产妇为顺产,11例产妇为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变化等。观察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角色转换护理护理人员帮助孕妇迎接新生命,孕妇实现向母亲这一角色转换,帮助孕产妇建立成功生产的信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自身和新生儿各项变化,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产前情况和新生儿基础信息,例如:掌握新生儿出生体重、哭声及体重、脐带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2]。

1.2.2新生儿护理①大小便护理:检查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也可以以手掌对新生儿小腹进行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肠胃的蠕动,同时,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小便颜色等情况;②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不断进行的变换,舒适可以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展,以柔软床单包裹新生儿,使新生儿双手可以与面部触及,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对新生儿头部位置更换,以侧卧和平卧交替变换。再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或异味,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暴露脐部残端。观察脐带周围皮肤颜色、黄疸变化、新生儿精神状态等;③高胆红素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早为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检测,为新生儿检测1次/d,在新生儿额头、脸颊、前胸等处进行采样,检测平均值,一旦发现高胆红素就要及时为新生儿抽血送生化室检验确诊;④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为新生儿营养来源,要求纯母乳到生后6个月,6个月以后再以母乳配合定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使新生儿营养更为全面[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与高胆红素发生率。产妇出院时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发放60份,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2例,占6.67%,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8例,占26.7%,χ2=4.3200,p=0.03,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传播新生儿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变化,指导产妇掌握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抚摸、亲吻等亲子互动,促进新生儿与父母的情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新生儿为中心开展服务,缓解产妇负情绪,尊重与关怀产妇,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使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解除产妇忧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芳,韩玉丽,刘静.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0.

[2]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3]龚义侠,贾峥嵘,张媚,等.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82-1684.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新生儿病死的疾病。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胆红素增高并未与血清结合,最终发生皮肤和巩膜黄染[1]。情况严重的新生儿还会造成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上胆红素脑病[2]。随着现代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逐渐升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为光疗法,同时结合优质的护理能提高黄疸的治愈率[3]。本文就针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综合护理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①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有的新生儿家长对光疗缺乏认识,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向患儿家属教育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②光疗前的护理:将光疗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准备齐全,并将光疗箱的水槽注入2/3高度的水,然后在电源接通之前检查线路是否完好和灯管的亮度是否适宜,光疗箱中的温度保持在30-32℃,根据新生儿的大小及日龄将湿度控制在55%-65%,护理人员同时也要注意手指甲不宜过长,以免划伤患儿皮肤,将患儿的私处用纸尿裤遮挡、眼睛用眼罩遮住。③观察患儿: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光疗箱的温度,间隔2~4h测量患儿的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现象出现,如有患儿发热应当立即停止照射蓝光,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同时增加巡视的次数和频率,患儿出现抽搐、皮肤青紫及嗜睡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④抚触护理:按照脸部、头部、胸部、腹部、肢体、臀部及背部的顺序对新生儿抚触护理,注意在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干净,动作轻柔和室内温度,抚触1次/d,20min/次。⑤喂养护理:新生儿应当尽早得到母乳,早期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尽快将胎便排出。除此之外,初乳中含有多种抵抗细菌和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新生儿发生肠道疾病发生率等。母乳喂养应当按需哺乳,人工喂养至少间隔3h再进行喂养,此外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时患儿胆红素水平;②黄疸消退时间;③不良反应,如发热、皮肤损伤及哭闹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结果

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热、皮肤损伤、哭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循证护理;新生儿黄疸;效果;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循证准备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循证问题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循证支持和评价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循证应用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32℃,保持房间湿度50%~60%,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循证护理逐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科研成果为依据,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手段,审慎地、准确地和明确地应用最佳科研实证,结合现有临床护理资源和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过程[6]。循证护理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的过程,比常规护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8]。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认识到灯管与新生儿距离、患儿体温、照射面积等与疗效关系密切,故在护理干预时重点加强病情治疗的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小便次数、量,充分评估新生儿液体量,避免脱水,加重黄疸症状,同时通过饮食干预,加速胃肠道内胆红素排泄,从而减轻黄疸。新生儿抚触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促使胃泌素和胰岛素等释放,增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降低黄疸指数[9]。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均对照组显著减少,提示循证护理显著改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机制与上述内容有关。研究组护理干预以新生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特别是抚触护理,让患儿家属产生亲切感和信任,再加上出院个性化指导,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表现为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鞠燕等[10]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2]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3]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4]XieB,daSilvao,ZaricG.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ofasystem-basedapproachformanagingneonataljaundiceandpreventingkernicterusinontario[J].paediatrChildHealth,2012,17(1):11-16.

[5]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6]王彤,刘玉梅.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42-5743.

[7]孙会青,李传行.抚触治疗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08-109.

[8]王敏.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9):123-124.

[9]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疾病;胆红素;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03-01

新生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血清胆红素是刚出生时的5倍以上,胆红素出现异常情况,并在体内的大量积累促使黄疸疾病的发生,黄疸疾病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若黄疸出现时间为2~3天,则一般情况下为生理性黄疸,若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加深,或反复发作,或在出生后一段较长时间才显示出该病的症状,则有可能为病理性黄疸。黄疸的发展迅速,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危害性较大,消退迟缓,该病还能引发其它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胆道闭锁、和肺炎等。对于妊娠期孕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需更加的仔细小心,避免孕妇因不良的因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就患有黄疸病,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重感染的预防,保证新生儿全身的干爽,减少致病因素存在的可能性,消除引起黄疸病的致病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3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男19例,女16例,出现该病症的时间为1d~15d为26例,9d~30d为9例,34例患者的血胆红素值的量在250~300umol/L,患儿面部和躯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严重者的排泄物也呈现较深的黄色,其它的临床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厌食呕吐等,对35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疾病的新生儿采取蓝光光照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护理治疗等。

1.2处理原则当妊娠期孕妇有饮食无节律,喜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等不良的习惯时,会间接的影响到胎儿,使得胎儿在出生后患得黄疸病的几率大大上升。在护理新生儿时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巩膜是否出现黄疸,并根据黄疸颜色的改变来判断黄疸病的发展情况,若新生儿出现面部发黄,精神低落,烦躁不安的症状,则是黄疸病初期的表现,应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治疗方法检查患儿的排泄物中有无明显的色素,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值和血清转氨酶,来判断有无黄疸病的存在,对于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在普通的护理上可采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采用蓝光光疗法治疗患儿的同时,服用中医药材中应具备清热利湿、疏通经脉、调气活血等的功效,以利于黄疸病的消退,在护理方面,加强预防新生儿感染,减少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病,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抚摸,可刺激新生儿肠道的蠕动,加速排便,减少黄疸病发生的可能性。

2.结果

33例患儿的黄疸性疾病得以治愈,该30例患儿的皮肤呈现正常的颜色,31例排泄物颜色趋于正常,1例患儿的黄疸性疾病无明显改善,粪便及尿液中色素值较高,巩膜黄疸无好转现象,1例患儿的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对于该情况,需进做一步研究谈论,再进行治疗。

3.讨论

黄疸疾病包括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疾病的发病间接原因为为患儿体内的湿热无法排出,调气不畅,血脉不通畅,肝脏脾肾功能的失调,直接原因包括感染性的肺炎、败血症,和非感染性的溶血症、胆道闭锁、肝细胞性黄疸等,这些因素导致黄疸病表现于皮肤上,使得患儿的皮肤巩膜呈现黄色,排泄物异于正常的小儿,发病迅速,且发病时间长,难以消退。对于新生儿黄疸病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孕母期间应注意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忌用对母体和胎儿有刺激性的药物,若孕母曾有过黄疸病的病史,则需更加密切的关注胎儿的情况,孕母可通过口服对身体无害的治疗黄疸病的药物,减少胎儿致病的因素。2胎儿出生后,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情况,做好及时的防御措施,可使用蓝光照射法,使新生儿照射部位皮肤和血清里的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胆红素,在饮食上可适宜的给予对新生儿有益的水果,如:西瓜清热利尿,梨败热解暑,促进肠胃的蠕动和胎粪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的循环流动,降低小儿的黄疸值,使得血清胆红素值≤15mg/dl。3新生儿若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则应选择换血疗法,此病症是由溶血症导致,在向患儿输入适宜血浆以促进还未结合的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时,一定要仔细的观察患儿的生理反应。在促进新生儿的排泄时亦可采用肝酶诱导剂,此药物也可推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降低患儿病危的危险。3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卫生知识教育,使其了解病理性黄疸疾病的常识和护理方式和常识,做到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密切的关注患儿的允吸能力和呼吸的状态,对于难以喂养,允吸能力较差的患儿,应根据具体的病情特征给予适宜的喂养方式,如鼻饲、静脉注射营养物质,并对患儿的病症变化做好详细的记录,督促家属对患儿进行适宜的锻炼和护理,以促进患儿血液的流动。医护人员在治疗患儿时应采取轻柔的动作,避免患儿的哭闹和抵抗,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5(6a):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