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58

小说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小说教学;知人论世;教学反思

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样式,小说无疑是高中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其他文体所没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趣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让人担忧。高中小说的教学往往被有限的教学时间所束缚,学生课下没有时间去细细阅读小说,仅仅是粗略浏览,不能静下心来细细读书,不能深入文本,不能够深层次理解作品。学生对小说的分析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不能源于文本。作为教师,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上,作品梳理简单,更多是注重三要素的分析,为考试服务,缺少文学形象还原、主题解读的思维模式,导致小说教学功利性比较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走进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知人论世,充分了解时代背景

文学是作者心灵的绚丽之花,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读《红楼梦》,我们应该了解到作者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让他对过去的经历有了一段深刻而痛苦的回顾和反思。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打下良好的基础。读《儒林外史》我们就应该想到范进因何发疯,封建科举制度造就了多少牺牲品。

二、走进人物的心里,触摸主人公的灵魂

如果我们能通过解读作者所使用的文学手法,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构建和理解,那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品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优秀的作家在塑造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时,往往调动浑身解数,运用各种描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如《孔乙己》中关于他付钱的一节的描写。“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是个很生动的细节描写,值得好好体味。“排”这个动作处在孔乙己被人们嘲笑的环境里做出,“排”字既表示自己分文不少,又是对其他人取笑表示若无其事,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活画了孔乙己拮据穷酸的本相。又比如我们阅读《葛朗台》,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当独生女声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扑过去想抢回时,老头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让父女之情异化,使吝啬鬼发狂。如果我们对这些方面去剖析,去思考,去品味,人物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的阅读能力就提高了。

三、走进文本之中,寻找它的精彩之处

小说教学反思篇2

一、轴式沟通小纸条法――吸纳“说课”精髓

轮式沟通小纸条法是在小纸条上以轮轴为主心,向四周发散与收回传递的一种反思方法。在集体说课中骨干教师就是轮轴,发挥引领作用,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与薄弱教师。由骨干教师主持,成员相对平衡的教师之间的轴式沟通小纸条反思,让教师在同一时间下聚集不同的思想,再由主持人整理分类进行解答。

说课在集体研讨活动中“小纸条”的热潮下激情涌动着。

“在这次的集体说课中你对说课还存在哪些困惑?”主持人将问题抛出。

教师略思后,在小纸条上写下了自己对所抛出问题的想法,并将小纸条集中起来。再由主持人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大致分为:选材、目标、教学环节、亮点等等。

主持人将分好类的问题与所有老师一起共同化解,如:

a老师:我觉得说课中目标的定位应准确,否则就是“有形无心”。

B老师:我同意a老师的说法,目标是说课中的主心骨,应简要而精确。

C老师:那具体的目标应该怎么写?

主持人:不同的领域目标有自身的模式定位,需要在明确各目标的要求后,根据选择的教材,进行具体深化设定。

1.轴式沟通带动教师深度思考

做教师就要做一个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如果我们成天忙于应付备课、上课,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根本无法提高自身素养,又怎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

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用思想武装其行为,用思想重塑其教育理念。每位教师对说课都应有自我的理解,应避免套用固定模式,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的生命格局。为此,首要认清的是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刻深度思考与反思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如:在说课活动中有了新疑问、新思想,再通过轴式沟通的“小纸条”同旁协助,对教师的成长起到“顺轮滚印”的作用,这也就是轴式沟通式的“小纸条”发挥的独特作用。

2.轴式沟通转出教师协同能量

很多教师都认为自我反思是能够帮助自己很快地成长的。却不知这种个体的反思,像“无花果”那样没有艳丽四射的时刻。孰不知集体合作的协同反思能带给人“百花齐放”般的精彩呈现。

在说课活动中,教师在轴式沟通式小纸条的反思过程下深刻地体会到了协同的能量。“协同”可以帮助教师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借鉴了别人的想法后,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有协同”能营造教师与教师之间民主平等的氛围,让教师在机会均等、氛围轻松的前提下畅所欲言、放开自己的想法。

二、链式沟通小纸条法――传递“说后”感悟

链式沟通小纸条法是用小纸条在链头的牵动下传递沟通的一种反思方法。

回忆在生活中当我们对某事有了些想法与感悟时,便会在“小纸条”上随意地记下,这就是“随笔”。通过它的形成我们对某事的看法就能更加深刻。于是将这一小小的习惯引入工作中,促其实效工作。

X老师在细听了Y老师的说课后,相互进行了交流。

X老师提出疑问说:“怎样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Y老师回答:“孩子对事物有很强的探究能力,但他们之间毕竟是有能力差异的,所以应把‘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这一特点有机地渗入该活动设计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自然提升。”

X老师把上面的这些对话,用“小纸条”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并张贴在了反思墙上。

S老师看到反思墙上的交流主题,对两人的交流思维做了更深的思考后,提出新疑问:“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体现了对高水平的孩子来说自信大有提高,那如何关注低水平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

记忆永远是短暂的,而“小纸条”会一改记忆的短暂,发挥它特有的协助功能。使用“小纸条”会帮助使用者“积聚”思想,带动使用者“进步”思想。在例中X老师正是将自己的感悟与想法用“小纸条”这一便捷的行为举动在工作中不断为自己积累与保存经验,并大胆地公开自己的思想,反馈给所有的老师,接着其他有思想跟随的老师会继续反思下去。这种链式沟通小纸条反思法,看似无意,却深似有意,在更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传递的力量。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一张“小纸条”的能量可能微乎其微,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良性效应。那百张纸条的集聚呢?会产生多大的能量?“反思墙”的出现,也为“小纸条”积聚了能量源,它让所有的小纸条以链式的沟通方式牵连在一起,使思考的维度就越来越深,展开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思想大“pK”。

三、全通道式沟通小纸条法――碰撞“焦点”疑虑

全通道式贤ㄐ≈教醴ㄊ谴蚩所有通道进行传递沟通的一种反思方法。每个人心中的困惑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集体运用“小纸条”就需要合理地整理,分化类别,有条不紊地进行分解。在与所有教师的互动中去寻找解决困惑的正确航向。全通道式的小纸条反思法充分地将说课后的焦点问题进行聚集,通过参与者互相贯通地对问题进行诠释,共同交流看法,起到抚平“焦点”的作用。在集体的说课活动中教师有机地利用了“纸条”这一新型的活动形式,揭开了自身的心里困惑,同时也释放了其他教师心中的疑难。全通道式沟通小纸条法的有利之处在于:

1.符合最可能达到坦率、真实陈述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心理

因为人的思维存在着各异性,有各自的分歧、一定程度上的感彩等等,在相聚而坐交流意见和建议时,对问题的看法都有自我的眼光与思想。全通道式沟通给了人一个自由畅谈的空间,一张纸条、几句真言、不留名,留下的却最真实的看法在纸间。传递互阅的过程中,不存在因为针对某人而漠视其意见的可能性;不存在因忌讳而产生的敏感度;不存在因做作而产生的虚伪感;不存在因心存得失而产生的恭维或排斥心――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成的意见和建议相对具有更高的透明性、纯粹性和借鉴性。

2.让被提意见的人更容易接受意见本身并因此而加强进一步改进自我思想再度提升的可能

被提意见和建议的人会由于全通道式的沟通这种不存在相互针对性,充分显出客观与公正的探讨方式而对意见本身更能够切身体会和全心思考。所谓“团结的力量大于一切”,在全通道式的沟通上有很好的体现。这样的“群体思考”对更全面地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更真实地看待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狭隘,更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改进和修正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这么说――全通道式沟通是完全彰显和衬托出了每个人对教育教学的理念差异,并进行弥补,起到同步提高的作用。

3.全通道式沟通的运用在探讨问题上会使探讨本身更为深入化

全通道式沟通的小纸条反思法实际上是意见贯穿意见、意见交汇意见、意见延伸意见、意见否定意见的一种特殊的方法。所有的人是针对某个问题一起提出意见,那么这样的意见在形成之前已经包含了每个人对问题本身的看法,但对于意见本身的态度不是直接由意见的持有人来解释的,而是通过对不同人的看法和解释去完成意见的持有人“无语听取”中的自我分辨和完善,那么在相互作用的这个过程中意见可能正好吻合――形成意见与意见的贯穿;意见也可能是有相同部分有不同部分――形成意见与意见的交汇;意见还可能把另一个意见的深度延展开来了――形成意见与意见之间的延伸;当然意见的初始提出者也可能被针对意见提意见的那个人完全或者否定了――形成意见与意见之间的相互否定(当然,这可能是进一步加强探讨的开始)。在以上的过程中,探讨的结论自然而然会更加深入。

四、多式沟通的小纸条法――提炼“说课”精华

“小纸条法”是在讨论时,针对某个问题,每个人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记名地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由主持人收上来打乱后,再发给每人一张,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拿到的那张小纸条上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它的看法。多式沟通小纸条法是两种以上的小纸条法相结合的一种传递沟通的反思方法。在教研中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师的说课能力,我们竭力将“小纸条反思法”类别细化,有针对性地为说课活动而服务。在各式沟通小纸条法的运用中,我又找寻出它们的整合更能提炼出“说课”精华,起到促进的作用。因为“小纸条法”打破了说课活动中会产生不利情况的可能,让互给意见和建议性的交流变得更简单、直接、易行且给予每个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创造了相对最为宽松无顾及、直言无牵绊、互不因人就事、互不遮掩回避的心理陈述环境――这是这一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最显著的优势!

实践证明,各类小纸条反思法能有效提高说课的质量,不仅利于交流和交换意见建议,还增加了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众多的“小纸条法”让整个探讨过程显得轻松自在,友好的气氛自然十分浓郁。在友好的交流中进一步加强了老师间的凝聚精神,使得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能够更为深入,更好地展现有效教研。

小说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途径;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08-04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英语教育的改革与提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理论被引入我国,引起了教学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简言之,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的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Rodellis指出: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外语习得的条件。成为一名教学反思实践者,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学反思也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布鲁巴赫(Brubacher)等人从时间维度构想反思性教学,将反思性教学实践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反思或实践后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二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是反应性的,两者以发生的时间为分水岭;而为实践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主体养成为了更好实践,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习惯。由此可见,反思的目的不只是回顾过去或意识到元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杜威把反思性行为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持续和仔细的考虑行为。他认为反思在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从正面来说,思维能够知道我们的行动,或者说,我们行动之前便明确了行动的目的。我们心中想到了行动的不同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就能使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些什么。思维把单纯情欲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为转变为指挥的行动。”

我国华东师大教授熊川武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潘建中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反思就是次研究。郭根福认为,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时间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景蕴涵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根据上述国内外专家对反思性教学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主体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以达到促进教学实践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

三、反思性英语教学的涵义

反思性英语教学就是指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Bartlet认为批判反思是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批判性的反思教学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否定,它是根据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来取舍自己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论。我国学者曹东云认为反思性英语教学是指英语教师依据其教学经验,借助相关理论支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具体地说,反思性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对每个教学单元里所发生的事情加以观察和思考,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加深对英语教学的理解的过程。

四、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的策略

1.借助理论的指导。教师教育研究者指出,教学的成功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反思性教学实践需要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思考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理论文献可以帮助教师识别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之内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确诊或检验自己的教学假定。但现实中很多教师都不愿意阅读理论文献,因为教育文献大都是由大学里研究教育教学的教授们所写,而教授们并不如自己了解学生和课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线教师们所关注的文献出现了。这些文献研究教师个体和教师共同体的方式日记和自传,用教师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建构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和思考,这为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提供了可用的信息。

2.同伴互助,集体反思。反思性教学注重开放、合作的环境创设,反思既依赖于自我提问、行为纪录与反思日记等个体性质的策略与技dylw.net术手段,也依赖详细描述和交流反思等集体性的策略与技术手段,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教学反思既有个人反思,也有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同伴互助注重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同伴互助离不开集体反思,单个的主体内省反思,就会导致模糊、狭隘和不够深入,而在团体内与他人进行集体反思时,则可以启发个人的思维,激起多维而又深层的思考。Richards说:同伴观察使教师们接触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评性反思提供机会。与同事一起观察、讨论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取对问题解决的最广泛途径。 3.来自学生的反馈。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中互相对应的主体,学生是教师教学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按照教学论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遵循其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会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心理、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教学效果等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有些是出乎教师的预料之外的,它能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继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效性。

4.自己的经历。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体验和思考。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和作为教学者的自传经历为他们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下面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教育案例1:《“失恋”之诗》。学期初的一个下午,教室里的学生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小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笔者轻轻地走到那位同学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一张纸。我轻声说,可以给老师看看吗?他很不情愿地将那张纸给了我,我看到纸上写着一首诗:“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小刘就趴到桌子上了。我走到讲桌前,沉思了片刻,便将那张纸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小刘却坐不住了,他不时抬起头偷偷地看看我,好像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他发现我“无动于衷”,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小刘请到了无人的办公室,他耷拉着脑袋,用眼睛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从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使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最终达到了转化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方式来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原名:“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作者:佚名;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来源:hx.dyedu.cn。)

教育案例2:《把赞美送给学生》。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也不惹是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也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他们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受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学生。我班的小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落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道而过,好像没有注意到地上撒落的饭菜。这时,小阎走了过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到饭菜,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小阎,并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上发现了小阎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为班级卫生委员。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案例作者:湖南省林沣县第一中学庞云平;来源:http://lyzx.xhedu.sh.cn。)

五、建议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经验反思。教师通过分析自己的个人经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有关学习的理念。此外,教师还应该换位思考,重新体验学习的过程。通过反思在学习任务中遇到的情况,教师可以重新思考那些被遗忘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自己关于学习的理念,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进行反思,使自己少走弯路。

2.通过观察反思。观察是反思性教学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是用来收集信息,而不是对其进行评估。有趣的是,Richard&Lockhart指出,“教师往往不愿意参与观察或相关活动,因为观察涉及到评价”。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查看彼此的教学秩序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提供机会。教师们对他们的合作伙伴的课堂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收集资料,包括课堂组织、教师的时间管理、学生在执行任务时的表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反应、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以及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表现。3.通过写日记反思。写日记是一个把反思工作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方式。日记,不仅记录了重要的学习经历,而且有助于自我发展过程的延续。此外,日记写作以动态的方式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发展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性互动的参与者。日记是反思的最佳工具,因为它有效地记录了点滴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是很重要的。日记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方法、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意识,而且提供了教学和学习经验的第一手材料。

4.通过自我报告反思。自我反思报告是教师对课堂做定期评估,自我报告涉及填写清单或检查表,其中教师要阐明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内,哪些教学手段被使用或使用频率高。当教师在特殊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关注某项特定的技能时,自我报告的准确性提高,自我报告中精心设计,可以反映潜在的教学实践和行为。自我报告描述教学理念、策略、方法和目标,它通常包括有关最佳教学理念,教师如何将理念付诸实施的例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创新,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Bartlett,L.(1995)teacherDevelopmentthroughReflectiveteaching.inRichardsC.J&nunanD.(eds.).SecondLanguageteachereduc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RichardsJ.C&Lockhart.D(1994).Reflectiveteachinginsecondlanguage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3]Villar,L.m.(1994).teaching:Reflective.int.Husenetal.,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

[4]widdodowson,H.C,(1990).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郭根福.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人民教育,2003.

小说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反思课后反思

著名教授林崇德曾说过: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一个能掌握好教学过程,又能善于积极反思的人。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以及结果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让教师和学生相处更融洽,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来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重点,它应该展现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学设计的反思还应该牢记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课堂设计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是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有效提高服务。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依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和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在上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山海关》时,文章中描绘了很多山海关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疆土、赞美山海关的情怀。但是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就无法深刻,因此,作者在上课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强情境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山海关有关视频,设置情境提出“当同学们站在山海关面前时,心中想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合理,而且气氛活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有层次性、整体性。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明确描述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为下一堂课做好了准备。这些都是设计一堂好的课必须考虑的内容。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价值的真正体现,不管教设计得多么完美,在课堂实际进展中有时候仍然会遇到困难,所以并不是说我把这节课上完了,我的工作就做完了,我们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实施有效,找到课堂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一些问题,比如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了,哪个地方你的印象最深,哪里你觉得还有难度,反思教师的课堂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是否生动地呈现了重点内容,是否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是否学生都积极参与,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三、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是否真正地给学生做了好榜样,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否尊重学生,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受学生喜爱。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够理解学生,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信服与喜爱。

四、对课后教学的反思

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学生对语文课的反馈信息,比如作业好坏程度、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等找到实际教学与教学设计上的差距,再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才能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会让我们在教学上进步越来越大,减少课堂失误,让上课得心应手,这样我们的教学会逐渐走向成熟。

五、总结

总而言之,学海无涯,教育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就会让自己教学越来越好,为成为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翠美.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认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2]张玉文.教学反思是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新校园(下旬刊),2010(12)

[3]梁艳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洋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黑河教育,2011(10)

[4]南新霞.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与反思.文学教育(下),2012(10)

小说教学反思篇5

【内容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针对搭建有效平台,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反思,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反思活动既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那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培养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可见,反思是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的一项重要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选择了“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1、质疑课题时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质疑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内驱力,激活思维,促使学生自觉地去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学生反思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最后归结为“这些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然后出示一个圆,请学生尝试推导面积公式。通过我的指导和自主尝试,学生发现“同样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此时,我再次请学生反思以前推导过程与今天推导过程的异同,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只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后,再让学生对这种“近似推导”的合理性进行适度反思。可以说,这里的反思既有对之前学习策略的反思,又有对当前学习策略合理性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质疑能力。

质疑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反思,而且能促使学习主体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纠正错误时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如何把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呢?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改错时进行反思,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这次出错改错,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不但知识得到落实,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反思中逐渐养成。

以前我的一个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答句中的单位老是出错。如:“这本书需要多少钱?”他总是回答:“这本书需要10钱。”一次批改作业时,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这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3千米。”“不,应该说我家到学校大约有3远。”“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如今,他已改掉了这个错误。

这个学生所犯的错误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经历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3、作业反馈时反思

当我们批改完考卷或作业时,不要急于评讲,而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从两个方面写出反思:一方面,写出自己当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改变角度,重新审视问题与方法,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考试的反思一般写在试卷上与错题相对应的空白处,作业错题的反思写在作业纸右边预留的地方,并且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书写,以便老师再次收上来阅览。学生的反思写得好,答案正确的,给学生加分、表扬,以激励学生写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成“反思日记”。我们根据学生的反思日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能自觉反思,最终养成反思的习惯。

1、相互反思

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因此,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巡视,针对不当的结论应提醒学生适时反思。

2、自我反思

(1)自我提问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有其他方法做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评价例如,我们可以在巩固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做题时,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等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等等。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上能“瞻前顾后”,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模式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的发展虽然有所不同,但每个学生肯定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思看到自己的收获,并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一个会反思的学生,才能不断去小结自己,才能去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养成,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的后续的发展更具深远意义。

每次的反思仅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反思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

力,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

1、樊丰富:《反思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编辑部内部资料2002第1期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小说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如何反思

一、前言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其实,每一个学生的智商相差都不是很大的,甚至有很多平时很聪明的也学不好。其实,这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有关系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反思。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思考,用心去思考,如果你做到的话,小小的数学题又怎么会难倒你呢?

二、课后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小通过训练而养成的。不要把习惯看得微不足道,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仅是学知识、学本领,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它可以引导人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处事原则和做人的准则,可以决定做学问的态度和人生的进退。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教师的身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见证了许多学生的成功,同时也痛心地看到了许多同学的失败。在这样的一段历程中我明白了培养初中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毕竟习惯养成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所以,学好数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人们在解决了某个难题以后,如果没有及时地对这些难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思考和解决,就很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解决某一难题后,如果对解题思路不能进行及时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就无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很难做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以及对数学知识活学活用。

三、数学学习反思及其教育功能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学习反思是学生在完成数学认知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2]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学生做完一道题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余的题目,以为这样能力就得到提高了。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题过程概括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是解题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然后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都重视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如何去探索、寻找解题思路,却常常忽略了“解题回顾”这个环节,发挥不了“解题回顾”反思活动的教育功能。其实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会解这道题目,而应该更深一步去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命题的目的,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探讨解题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严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巧妙,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能否进一步推广?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大部分学生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对孔夫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有人解释为复习,有人解释为实践,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释为“反思”可能更有一番新意。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反思的数学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呢?

学习反思具有如下教育功能: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诸如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精神;良好的反馈信息、谨慎,细心等习惯;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自我反思性评价。②常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诸如归纳、猜想和合情推理;数学联结与数学洞察;理性思维与构建体系。③数学创新能力方面:诸如提出数学问题和质疑能力;建立新数学模型并用于实践的能力;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推广现有数学结论的能力;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学联结的能力。

四、利用课堂小结帮助课后反思

1、趣味式小结法

所谓趣味式小结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把当节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个具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一、前言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其实,每一个学生的智商相差都不是很大的,甚至有很多平时很聪明的也学不好。其实,这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有关系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反思。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思考,用心去思考,如果你做到的话,小小的数学题又怎么会难倒你呢?

二、课后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小通过训练而养成的。不要把习惯看得微不足道,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仅是学知识、学本领,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它可以引导人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处事原则和做人的准则,可以决定做学问的态度和人生的进退。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教师的身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见证了许多学生的成功,同时也痛心地看到了许多同学的失败。在这样的一段历程中我明白了培养初中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毕竟习惯养成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所以,学好数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人们在解决了某个难题以后,如果没有及时地对这些难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思考和解决,就很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解决某一难题后,如果对解题思路不能进行及时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就无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很难做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以及对数学知识活学活用。

三、数学学习反思及其教育功能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学习反思是学生在完成数学认知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2]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学生做完一道题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余的题目,以为这样能力就得到提高了。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题过程概括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是解题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然后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都重视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如何去探索、寻找解题思路,却常常忽略了“解题回顾”这个环节,发挥不了“解题回顾”反思活动的教育功能。其实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会解这道题目,而应该更深一步去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命题的目的,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探讨解题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严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巧妙,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能否进一步推广?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大部分学生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对孔夫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有人解释为复习,有人解释为实践,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释为“反思”可能更有一番新意。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反思的数学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呢?

学习反思具有如下教育功能: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诸如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精神;良好的反馈信息、谨慎,细心等习惯;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自我反思性评价。②常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诸如归纳、猜想和合情推理;数学联结与数学洞察;理性思维与构建体系。③数学创新能力方面:诸如提出数学问题和质疑能力;建立新数学模型并用于实践的能力;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推广现有数学结论的能力;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学联结的能力。

四、利用课堂小结帮助课后反思

1、趣味式小结法

所谓趣味式小结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把当节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个具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既感到富有情趣,又简明好记,我们称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为趣味式小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而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当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点比较多而要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又比较长,这时学生运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趣味式小结法就非常必要了。[3]

2、数字式小结法

所谓数字式小结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用数字结合所讲内容的关键词语,把某一节或某一章的每个内容串联起来,排成一定顺序或划分出某一类题的具体解法步骤,我们称这各小结方式为数字式小结法。在教学中有时某一节或某所讲内容比较多,或某一节课所讲内容的重点是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而课本中只有解题的过程,却某一总结出具体的解法步骤,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误解,解题时也常常出现错误,这时小结时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方法。

3、关联式小结法

有时所讲内容与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分层分级,相互关联。也有的内容与内容之间是一环连着一环的,其本质涉及到的是解题步骤。从掌握了它们的关系或步骤进而掌握该堂课所学内容。小结时把相邻的两级或两步之间用箭头符号顺次连结,在箭头边上还标出相应的条件或者说明。我们称这种“流程图”式的小结为关联式小结。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初中数学学生课后如何反思做的一些探讨。只要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反思的好习惯,学会如何课后反思,那么数学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希望本文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丽洁浅谈提高初中复习课有效性策略教育实践与科研2012年4期

小说教学反思篇7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定义反思: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有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多年的学者提出,现代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还很粗浅的想法。

   一.  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应素质教育之需,英语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水平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为,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以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为例,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在这种反思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中,我们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盘接受呢?这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反思的成分。以“拿来主义”为准绳,批判地反思,进而内化,取其可用之处借鉴运用,不符合本地实际的则暂时放下。毕竟不同省份、或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处于一种并不均衡的状态。在小学英语教材使用上也是如此。不迷信、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也是体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方。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而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中之重则是时时刻刻应不忘反思我是否给了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可回避,它是我们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上海一所中学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英语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英语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掌握优美的英语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但教师往往并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目前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6年中,我感到我时时在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为例。最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课堂上,我让他们反复地跟读操练课文中的对话和句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失去了热情。上课时,我口干舌燥地教,而他们意兴阑珊地读。我很困惑,是我的教学有问题,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语教学杂志和教学录象中,我看到了不同于我的课堂教学的实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英语教学的大讨论。我想此时,我是经历了反思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具体经验和观察分析。之后,我将自己反思的结果一点一点地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游戏法、竞赛法,设计活动课,逐步放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兴趣盎然的课堂中来。我发现,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没有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当然,在验证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一而足的问题,如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活动课堂的管理问题等等,但反复的反思、对照、验证过程中,我感到学生们体验到了英语课堂的乐趣。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当然,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的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

   荀子《劝学篇》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好的方法,将可以使我们顺利达到目的。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

   (一)反思日记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备课和上课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其合理性在课堂实践中获得检验。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经由学生的群体性反应,如他们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现,教师会产生某种体验。因此,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或在一节课结束后,即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常常自问: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有效吗?我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吸引学生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改进的吗?如何改进?我给了我的学生现成的鱼,还是给了他们钓鱼的方法?我微笑了吗?

   这种反思方式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陈述水平,并带动认知成分的延伸,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小说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途径;策略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教师,其使命是重大而又光荣的。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小学教师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与教学工作,发现规律并总结经验。所谓教学反思即教师主动对自身教育教学过程的时时监控。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主动并且发自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乐于反思,并时时监控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活动会因人而异,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储备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教师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反思。本文将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分为如下三种:

(一)专家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不仅会考虑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状态,还会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遵循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政策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的教学反思层次很高,可谓是一种专家型的教学反思。

(二)技术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很高,并且非常认真地在每节课后都对课堂教學进行反思,但是他们的教学反思多数是在对自己的教学技巧进行反思,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听课状态及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可能是由于这类教师刚刚入职不久,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充足的精力去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的层次并不高,却也有利于改进教学,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技术型的教学反思。

(三)全人成长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首先会考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然后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整堂课学生的收获,是站在了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反思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双方,以及环境与气氛等各种因素,并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反思,层次亦高,应该归为全人成长型的教学反思。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在小学进行将近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是听其他教师讲课与自己作对比、写教学反思日记、询问学生的听课情况、教师之间互相讨论等。

(一)观摩其他教师授课

观察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以及教学活动的进展,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非常有价值。在观察过程中,要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深入反思,并将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二)写反思日记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有写反思日记的习惯,这种习惯不管是出于学校领导的硬性要求还是出于教师自身的爱好,都是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将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一天中的教学经历、与学生的交流等内容记录到自己的反思本中,并以日记的形式每天记录,隔一段时间再去翻看日记,会有不同于当时的感悟,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教育规律。

(三)与同事交流

现在我们提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构建教师共同体。通常在教师团体中,一个教师的智慧是有限的,当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困惑时,自己一个人的反思效果通常不会很大,若得到其他教师的指点,可能会顺利解决问题。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交流以及教师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提点是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关键途径。

(四)与学生沟通

目前我们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考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想到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反思的基点。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我们时刻从学生身上找突破,并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都说实践出真知,但是没有强大理论指导的实践,通常是比较盲目的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理论来支撑自身的教学实践。面对教学困境时,有深厚知识底蕴的教师更容易突破困境,在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更多收获。因此,教师应该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并将理论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优缺点以及课堂教学实况等记录在日记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反思个人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不同方面的记录、分析、再记录、再分析,教师能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每次翻看日记时,都将有很多收获。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做,但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并养成习惯。

(三)加强小学教师的合作反思与交流

常言道“一个和尚没水喝”,要想获得最大收益,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于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来说同样起着借鉴作用。当前教育提倡教师之间合作,全面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当然,这更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与人合作的品质。因合作而形成的教学反思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巧的完善与提升。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其他教师一道共同进步。

(四)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微课”是伴随网络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形式新颖。通常教师是无法直接看到自己上课时的状态及教学过程的,通过录制“微课”教师便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情况,这样就很容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这种策略是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不仅带给人们生活极大方便,同时也使学习更加便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有效反思。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反思,还可以利用“微信”中各种公众号来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21世纪正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一定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作者:王婉姝等

参考文献: 

[1]王娜.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阮丽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3]严美梅,严图强.小学教师反思性教学与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6,13(4):197. 

小说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反思;行动学习;建设性争议;对话

反思是学习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合作可以使反思的质量得到保证。虽然个人的反思简便易行,但是小组成员在某一时间彼此分享反思的结果,这对学习者来说可能更有帮助,也更具有挑战性。行动学习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条件和机会。小组成员间的建设性争议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的有效进行。

一、行动学习法及其在行动学习小组中的运用

(一)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ianmcGill&LizBeaty,2001)。行动学习时,小组成员将一个重要的问题带到小组,在其他成员的支持下解决这一问题。参加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反思已有经验,得到学习和提高。

尽管不同的行动学习项目有不同的时间安排和结构,但它们都包括交替进行的专题研讨会和实地活动两部分。设计专题研讨会是为了给参与者提供观点、信息和方法。在专题研讨会上,参与者通过对问题的建设性争议,彼此交流和分享不同的观点,为问题的陈述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实地活动包括有利于团队共同成长的户外活动、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及通过不同渠道搜集信息和资料的活动等。

行动学习的重点是个人要在行动中学习,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行动学习小组及项目

行动学习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完成的。行动学习小组具有一种特殊的小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陈述者、支持者和小组顾问。陈述者向小组陈述他的问题并寻求其他成员的反馈,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形成改进下一步工作的行动要点,这些要点是每个人预定在下次小组会议之前必须执行和完成的工作任务。支持者,即小组其他成员,作为倾听者、观察者、协商者和提问者,通过倾听和注意、回应和询问,帮助陈述者探索问题,形成新的工作要点。促进者,即小组顾问,通常需要运用技巧控制整个小组的活动过程,以便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

小组成员期望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帮助的“任何事情”被称作行动学习项目。项目通常是具体的争论和问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小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行动学习项目应该来源于教师的自身需要,是自下而上生成的,是教师关注的、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三)行动学习中的建设性争议

行动学习小组中,参与者的反思是通过建设性争议实现的。所谓建设性争议,是指由合作性目标关系引起的,有利于提高合作有效性的争论(tjosvold,1998)。研究表明,通过开放的、有争议的讨论,人们能吸收和整合多方面的有益建议来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合作性环境更有成效,同时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合作关系的认识。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作为支持者,不同经历、背景的教师们会对陈述者带来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所以给陈述者提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参与者各自的观点发生冲突的过程,这些冲突可能会暂时阻止、拖延或阻碍陈述者快速得出行动要点,但是参与者之间的建设性辩论将会有利于陈述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有利于其他小组成员从他人的提问中受益,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通过建设性争议,小组成员变得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奇的、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信息和观点。

二、行动学习法对教师反思的促进

(一)教师反思的种类

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师的反思不同于普通生活中的常识性反思,不应该是以偶然的和有限的方式进行的反思,应该是更加系统的、更加持续的、更加自我性领悟的反思。范梅南把教师的反思分为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三类。

行动前的反思是指向未来行动的期盼性反思。教师在行动前会对行动的各种可行性进行仔细反思,决定行动路线,设计行动计划,预期行动结果。行动前的反思有助于教师以一种有组织的、具有决策性的、有备无患的方式处理情境。行动后的反思(又称对行动的反思)是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性和追溯性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过去的经历,从而成长为更有经验的实践者。行动中的反思则是一种临场性反思,是一种主动的或交互性的反思,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对情境或问题的协调能力。

(二)行动学习中三种反思的相互关系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陈述者在对以往经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在自身行动后进行的初步反思。支持者则通过小组专题研讨会上的不断质询,促使陈述者进一步进行行动后的反思。同时,形成行动要点的过程又促使陈述者必须开始进行新的行动前的反思。通过对经历的反思,教师们理解或者接近理解了这些经历中隐含的意义体验。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经历的则是行动中的反思。这种反思需要的是智慧性行动,即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个人反应,而不是从情境中撤离出来反思各种办法和行动后果,因而是一种主动性和交互性的反思。

(三)行动学习法促进教师的反思

1.“对话”促进了反思

行动学习小组的组成及小组成员间的建设性争议都为反思的深化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的进行。

有效反思是一种社会过程,如果没有交谈与对话,反思就仅限于个人的领悟。正如布德(Boudetal,1985)等人指出的,无助的反思会错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由于其他人的适当支持、鼓励和参与而被大大加速”。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就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与他人的对话大大促进了反思的进行。对教师而言,来自同事的各种形式的反馈能促进反思的进行,因为作为同事,他们是教师反思情境中的其他行动者,他们的观点、态度、反应和感受能够为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反思提供丰富的资料。同事之所以对教师的反思非常有帮助,是因为同事不但能移情,而且能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增加教师在反思个人实践时的领悟,从而深化教师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同事可以从职业人士的角度出发,观察教师的行为,也可以从职业人士的角度来想象在实施新的行动要点后教育教学活动的新状态和儿童的新反应,从而对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作出新的反馈。

2.团队反思促进了个人反思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向他人陈述自己的经历和困惑,这既是对已有的行动前反思和行动中反思的回顾,也是行动后反思的进行状态,因此,陈述环节对教师有效反思的进行具有促进作用。为了有效反思,教师在陈述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通过描述来重演当初的体验。陈述者在陈述自己带来的问题时就是在回顾自己当初的体验,这可以为小组其他成员提供资料和尽可能清楚的事实。也有利于帮助当事人梳理事情发生时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和想法,如当事人当时的某种特殊感觉等。

第二,注意与体验相关的感觉。学习者的感觉有时会影响他对事情的反应,一种负面的感觉有时会使反应不太有效或不够灵活。因此,陈述者需要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当时发生的事情,注意当时的感觉。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时,小组成员需要明白,情感本身是一种事实,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应该直言不讳地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分析情绪产生的原由,从而更客观地看待当时的事实。

第三,重新评价新获得的经验。教师一般需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来完成新经验的整合。首先是联想,教师在新资料与已知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其次是整合,教师找到新旧资料间的相互关系;再次是证实,教师确定得出的观点和感觉的真实性;最后是使用,教师使用所学的知识,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的来说,个人反思的目的就是要迎接新的经验,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事物,澄清问题,发展技能或解决问题。

对于行动学习小组中的团队成员而言,仅仅有个人反思是不够的。团队可以通过安排专题研讨会、建立反馈制度等方式,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反思更具有建设性。团队反思应该是小组成员一起互动的过程,因此,团队应该大力提倡成员参与讨论。彼此分享对问题的感受,只有这样,小组成员才能对未来的进步作出共同的承诺。

首先,收集信息和提供反馈。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阅读报刊和上网查询,与其他教师研讨,向园领导或教育专家请教,观摩其他教师的实际行为,提炼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等,这些都能成为陈述者在团队中进行自我陈述时的有用信息。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讨论各自不同的想法,团队成员能对团队中所有成员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他人提供的信息作出反馈。

第二,对反馈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行动学习小组中,作为陈述者,小组成员不必考虑权威的因素,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这些观点和感受背后的原因。作为支持者,小组成员应该仔细聆听他人的陈述,互相交流和讨论,力求了解对方的想法。只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实现有效互动,从而推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近下一步的行动要点。

第三,设置下一步行动的改进目标。通过专题研讨会,小组成员逐渐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具有的技能,有了一定的信心,这为团队中每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小组研讨会上,每个陈述者陈述自己带来的问题,作为支持者的其他小组成员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情感支持帮助陈述者理清思路,逐渐明确未来的行动目标。在每次小组会议结束前,每个陈述者都要小结自己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感受,并说出下一步的行动要点,明确进一步的行动目标。

总之,行动学习小组为教师创设了反思的机会和条件,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行动的反思),抽取自己关注的问题带到行动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建设性争议,进行新行动开始前的反思,形成下一步的行动要点,然后将在小组研讨中得出的行动要点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进而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在实践中还存在问题而自己又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再次将问题带到行动学习小组中进行建设性争议,直至问题解决。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进行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对行动前反思和行动后反思的不断升华,将促进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智慧的生成和行动中反思的有效进行。

小说教学反思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14-01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自主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品质和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反思的机会和抓住反思的契机,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评判和再认识,使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反思—调整—再认识的过程中,实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反思意识

反思来自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固有的思维导向下的学习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后的自我否定和主动再思考、再审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思维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进行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发现并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思维认知方式。

如,在解答“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3小时候后,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一题时,有学生列式“300÷75”。显然,答案是错误的。这时,我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提出“你能说说300÷75的意义吗?”这个有创意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300÷75=4(小时)是求行驶完全程所需要的总时间。”继续追问:“那现在这辆汽车已经行驶了几小时?还差几小时才能行驶完全程呢?”这时学生很快“顿悟”:4-3=1(小时),求出剩下的时间;再用1×75=75(千米),求出剩下的路程。这样,以另一种方式引领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这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反思的真正价值,也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乐趣中渐渐增强了反思的意识。

二、搭建有效平台,提供反思机会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学习数学是自己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数学教学应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的模式向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转变。教师应多给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搭建有效的反思平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

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时,在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我说:“同学们,反思我们刚刚的实践过程,你能自行设计出一些数学题目来考考大家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说对吗?”“是不是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就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进一步的反思,问题得到了解决,本课的难点自然也就突破了。

三、教给反思策略,培养反思技能

仅仅具备反思的意识还不足以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策略和技能。

1.在重点处反思。

在知识重点处,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正确掌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学生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这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在知识的重点处反思,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正确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知识的本质。

2.在难点处反思。

在知识的难点处反思,引发学生从一个知识点中,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识方向思考。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梯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顾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用拼组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举一反三,体会到了“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受益终生的。

3.在易错处反思。

在解题易错处,引导学生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找到错因,从而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例如,学校要在一条长48米的路上摆花,每隔3米放一盆花,要放多少盆花?许多学生列式为:48÷3=16(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并组织学生讨论:“每隔3米放一盆花”会有哪些可能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解题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