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44

临床护理实例篇1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74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每组87例。Cnp组采用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病人的满意度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可控制医疗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护理质量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不会遗漏,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74例,其中男104例,女70例,年龄44~80岁,平均(64.3±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且发病后未经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8分,意识清醒,能够正常交流;无严重心、肺、肾等器质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病史;排除一过性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aemicattack,tia)。将1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p组和常规组各8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平均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路径的制定科室成立路径发展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他们共同协作,按治疗过程应有的进度组织整合成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路径表格,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系统地为病人做肢体功能的恢复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见表1)

1.2.2实施常规组病人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入院后立即早期溶栓,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等。Cnp组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入临床路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于患者入院时及住院15d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价运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包括床位费、治疗费、护理费、西药费);患者出院时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1.4统计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统计学运算应用pemS3.1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p

临床护理实例篇2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往往年龄大、病程长、反复住院,心理和生理负担都很重,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心理十分脆弱,而后者又成为心理负荷加重诱因之一,恶性循环。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往往注重对感染的控制及用药,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无暇顾及,我们研究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作用。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080101~200901在黄石市二医院住院的患者,有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共78例,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6±3.5)岁,其中冠心病2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24例,瓣膜病11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肺心病5例。

2方法

对所选患者采取常规强心、扩管、利尿等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出院,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入院后采取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调查心理问题,展开心理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相应对症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方面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对比其住院时间长短间接反映效果。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其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4讨论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特点是心理活动复杂,情感脆弱,敏感多疑,接受暗示性强;对病情、自觉症状格外关心,对问题爱刨根问底;入院后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8%出现抑郁情绪,22%有敌对情绪,16%表现不安。焦虑情绪在入院后48h最为明显,抑郁情绪在入院第3天到第5天逐渐明显。

心理干预对策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帮助患者熟悉环境,适时的移情,尊重患者的意见,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工作制度、责任医生和护士、仪器使用、各种检验的目的等患者急需要知道的事情,了解患者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家庭的基本情况,认识家属,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当急诊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时,护士先站立,面带笑容,主动打招呼,使用礼貌语言询问病情并及时安排医生接诊,情感上要对患者有深切的同情心和负责精神,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用真情换真心[1]。同时用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在1~2h初步好转,24h明显好转,这是得到患者信任和获得良好形象的基础。

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无庸讳言,经济负担是心理负担的来源之一,许多患者拒绝接受心电监护就是这个原因。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选用较便宜的药物和简单的治疗,例如用硝普纳、硝酸甘油代替异舒吉、鲁南欣康;减少输液泵使用时间[3];较贵的药物和治疗要及时取得患者的同意及理解。

根据以上的资料及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患者个人的切实可行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的实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护士长利用在每日晨会、交接班时,由责任护士汇报计划,统一各级护士的认识,达到共同完成、全方位护理的目的。根据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段,适时进行指导。总之,我们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心理指导,适时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掌握患者情绪变化,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组资料显示缩短了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卫生资源。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同时要进行心理护理,加强预见性护理和观察,指导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和思想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再住院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参考文献】

[1]沙世种.与急诊患者沟通技巧[J].安徽医药,2006,10(1):75.

[2]汪纯洁。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7(14):2795.

临床护理实例篇3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市垫江县4083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83例面瘫患者均为医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分别为78.05%、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健康教育;面瘫

本研究为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选取83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法探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医院选取收治的面瘫患者83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83例患者均符合面瘫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45例,女38例,年龄为11~78岁,平均年龄为(46.19±10.0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例,中学47例,大学及以上5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即由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制定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规定,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依据流程落实护理操作,其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如下:(1)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探视和作息时间、主管医师等;(2)实施健康教育时,需告知其相关疾病知识,包括致病原因、临床症状、诱发因素、治疗护理方案、临床可预见疗效等,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安慰、解释、和鼓励性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患者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3)针对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阶段性康复锻炼,耐心指引和教会患者主动进行自我面部穴位按摩、功能恢复训练。(4)中医调护。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师共同进行辨证施护,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及中药汤剂内服指导、中医护理技术实施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眼部护理和情志护理。(5)效果评价与提高。主管护师与护士长共同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实施特色护理技术及辨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分析、改进与提高。

对照组采取面瘫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清洁指导、并发症防治措施、睡眠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措施,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3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面部肌肉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恢复;(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面部肌肉功能毫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1]

应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嘱咐其单独填写,评估其在住院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50分,45分及以上为特别满意,30~44分为满意,2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34例,有效7例,无效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41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9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p=0.0088)。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42例患者中特别满意31例,满意9例,不满意2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41例患者中特别满意12例,满意18例,不满意11例,其护理满意度为73.17%。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8,p=0.0071)。

3讨论

伴随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采取高效、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代医学的必然发展趋势。面瘫,指的是面部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但因患者对面瘫认识的不足,致使发生诸多护理问题,比如自我形象紊乱、焦虑和知识匮乏等,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形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并配合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护理疗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在循证医学等理论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对于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培养护理人员创新能力与评判性思维。另外,经过全面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训练,护理人员的服务工作得到了明显进步,并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行面瘫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据此可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应用于面瘫患者临床护理中,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方面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实例篇4

[关键词]晚期胃肠道肿瘤;人生回顾: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152-03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内脏性肿瘤,在摧残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也影响着患者心理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此类患者常用方法为非手术,但由于患者负性情绪的出现,影响临床依从性,再加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间接提高患者临床护理重要性。近年来,通过临床对护理模式的不断研究发现,人生回顾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该护理模式是通过回顾、评价自身生活经历,来重新发现自我价值的临床心理干预性护理。对此,该研究将该院在2011年4月-2013年5月所随机抽选的患者作为研究成员,分别给予不同措施护理,旨在探讨人生回顾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1年4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位于45―75岁阶段内,平均(48.3±0.3)岁;该组5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大学学历及以上患者10例,高中学历患者21例,初中学历患者15例,小学学历患者4例;干预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位于48~78岁阶段内,平均(50.6±0.6)岁;该组5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大学学历及以上患者12例,高中学历患者20例,初中学历患者13例,小学学历患者5例。两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临床诊断

①患者均符合晚期胃肠道肿瘤疾病诊断,理解、沟通能力强;②排除精神异常、脏器功能损伤等患者;③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措施,包括:向患者讲解日常检查项目、化疗过程及化疗后极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给予患者基础性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借助生理盐水漱口,化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对症处理;干预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人生回顾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前期首先选择工作资历高、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队,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人生回顾护理健康教育,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充分掌握护理内容;其次,制定人生回顾护理干预措施,让肿瘤学专家鉴定合格后才可实施。该护理措施包括人生回顾护理目的、护理内容、护理手册等。根据所制定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对自身未成年时期、成年时期疾病经历进行回顾,每周回顾1次,每次时间为1h,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回顾内容,连续性回顾3次。每次回顾性护理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兴趣爱好选择性的粘贴照片、文字等,回顾性护理结束后将其制定成册发放到患者手中。

1.4观察项目

①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标准患者可白行接受临床治疗,但需家属和护理人员提醒为完全依从;患者反对治疗,但在家属和护理人员劝说下接受治疗为基本依从:患者反对治疗,接受治疗次数较少为不依从:②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判定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标准:借助护理满意调查表判定临床护理满意率,总分在90分以上为满意,总分在75~90分之间为一般,总分低于75分为不满意。

1.5统计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该研究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该研究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X2检验,若结果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总率(94.0%)和常规组(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不同程度护理前期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后评分转变,干预组患者转变程度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98.o%)和常规组(80.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常用方法为药物化疗,化疗药物使用期间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患者机体正常性细胞,导致炎性感染、肠胃不是等临床症状,影响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人生回顾性护理由Butler提出,他认为人类生命结束阶段所存在的心理危机是“自我整合当绝望”,该阶段自身会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而晚期癌症患者由于临床治疗效果差等因素的存在,提前出现负性情绪,危害生命健康。人生回顾疗法可为患者提供一个对自身生活经历进行回顾的机会,促使其更好地解决过去存在问题和矛盾,从而重新接纳自己,重拾生活信心和疾病治疗信心,乐观、积极的面对自身疾病,调整最佳状态接受临床治疗。人生回顾包括对自身未成年、成年阶段、患病阶段生活经历的回顾和总结,由诸多问题组成,包括学历、生活、工作、家庭生活、命运等,临床治疗结束后可将其装订成册方法到患者手中,不但能让患者欣赏自己过去人生,还可和家庭成员分享生活经验。

临床护理实例篇5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临床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177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由于小儿神经系统特殊的解剖特点,免疫功能低下,又因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微生物,一旦受到感染,难以清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容易伴发其他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则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导致功能衰竭,甚至会引起患儿的死亡[2,3]。在加强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4.55±2.92)岁;临床表现:发热23例,咳嗽咳痰16例,听诊肺部音11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4.96±2.85)岁;临床表现:发热22例,咳嗽咳痰18例,听诊肺部音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给予患儿症状体征的临床护理、基础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等,且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

1.2.2观察组本组患儿采用pDCa护理模式,即先制定好预期的护理目标,再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然后再对实施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应注意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便于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过程。任何一项护理措施都采取此种循环模式,进一步开展好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临床表现与体征消失时间、两种护理方法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1.4.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住院2周之内血白细胞及血沉均达到正常水平;显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血白细胞及血沉均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体温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好转: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明显好转,且体温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是没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显著变化,病情有加剧的趋势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2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向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与护理态度满意度进行评分,问卷分值共计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越佳。

1.4.3临床依从性评价标准临床依从性主要由患儿家属及分管医护人员共同进行评价,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出现显著性的抗拒情绪与行为为临床依从性差;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均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但经干预后能够顺利完成上述措施为临床依从性一般;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均未有显著抗拒现象,且上述各项措施均可顺利实施或者开展为临床依从性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分析比较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4例、17例及5例,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8例、27例及3例,本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p=0.032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以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

2.4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依从性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住院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皮疹、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分别为3例、2例及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分别为2例、2例及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9,p=0.289>0.05)。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咳痰以及听诊肺部音等症状。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因此,应对患儿及时进行治疗。本病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前者主要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阻止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支原体生长,其血药半衰期长,血清浓度高,持续时间也长,可很好的控制发热症状。但对肝功能有损害,不宜长期应用。阿奇霉素属于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对肺炎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报道。

为了能够使患儿病情及早康复,除了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应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因为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病情,且还能够大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临表现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等。国内外很多文献资料报道称,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康复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有促进性作用。但也有护理文献报道提示,不同的护理模式,其效果差异也很大。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针对不同的个体,选择相对理想的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运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主要是按照plan、Do、Check及action四个方面的步骤依次运行并逐步完善的,该护理模式针对个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细节更加重视。此外,对于护理的效果也进行了重点性评估,而且这四个步骤为循环进行,这样能够使得上述四个步骤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所以,护理实施的过程是循环进行的,也是不断改善的,综合护理效果也是处在动态变化、持续改进的状态。本研究观察组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之中,并与常规护理模式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各种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儿经过护理后依从性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逯霞,王光敏.雾化吸人布地奈德对小儿肺炎炎性状态的影响及护理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86-2387.

[2]张旭波.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98-199.

临床护理实例篇6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35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9-02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疾病,并且由于脑梗死起病非常的突然,一大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因此,当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减少患者的残疾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对照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3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下面就进行具体的介绍[1]。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得了脑梗死偏瘫之后,非常的沮丧,这是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恢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建立起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在临床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疗效评定指标。显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能够自由的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3讨论

在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的方式,一般只局限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并且在患者的临床恢复期纪念锻炼[4]。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4):120-121

[2]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04):134-135

[3]贾秀萍,王瑞香,黄定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07):145-146

临床护理实例篇7

【关键词】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舒适护理;临床疗效

功能锻炼是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恢复环节,对患者今后的正常行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抽选自2009年05月~2013年05月期间,在广东省蕉岭县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的骨折患儿84例,随机将他们进行分组,并在术后功能锻炼中分别予以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恢复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年05月~2013年0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骨折患儿84例,对他们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并实施术后功能锻炼治疗。患儿年龄大约在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3)岁;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35例;骨折部位中,头部骨折5例,四肢骨折60例,胸部骨折12例,背部骨折7例;骨折原因中,摔伤18例,砸伤35例,交通伤10例,高处坠伤21例。将全部患儿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划分成平均的两组,即观察组患儿42例,对照组患儿42例。经临床统计,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全部患儿均进行手术固定治疗,并实施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治疗。

1.2.1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骨折患肢护理、药物护理、感染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一般性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1]。

1.2.2观察组给予患儿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具体方法为: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舒适护理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恢复锻炼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以及生活舒适护理等[2]。

1.3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5.0软件对84例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恢复情况进行临床统计、比较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临床统计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特别是痊愈率(66.67%)尤为突出;其临床护理总满意率(1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90.48%),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舒适护理,是当代临床护理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生活、社会等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的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抑制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临床研究表明,本次选取的84例骨折患儿中,在术后功能锻炼阶段采用舒适护理的患儿其临床恢复效果(痊愈率66.67%,总有效率100.0%)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患儿(33.33%,95.24%),在患者满意度(100.0%)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儿(90.48%),两组患儿的各项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茹长英,张丽,赵金芝,等.舒适护理在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河北中医,2013,35(01):127-128.

临床护理实例篇8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卵巢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共收治卵巢癌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发生率、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程度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焦虑发生率、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程度等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http://

关键词]护理方法;卵巢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a)-0155-02

对住院患者制定并实施个体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手段被称为是临床护理路径。此护理手段主要针对一部分特定的患者群体,将时间作为x轴,将患者入院诊断、检查、住院用药、临床治疗、术后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多方面手段作为y轴,最终交叉而成的一个针对性的患者诊治日程表,具体的描述了患者在医院中的就诊、治疗、护理、出院等等每个环节的时间点及具体操作项目[1]。为研究分析对卵巢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该院2007年1月—2012年5月间对36例卵巢癌症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换卵巢癌的患者,共有72例,患者年龄在16~77岁,平均年龄在41.1岁之间。该组患者全部应用肿瘤细胞的减灭手术。该院将此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病程、手术分期、肿瘤病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具体操作严格按照指定的护理路径表实施,而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为帮助患者安全的安全顺利完成手术以及手术后的康复阶段,对不同患者的资料进行综合分型,由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商讨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且根据此护理方案以及满足患者本人的需求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2]。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细则临床中的护理路径的表现形式是以表格为准,主要记录其具体实施内容和时间的细则。主要内容有:①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宣教:对入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内容有医院的设施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住院环境、注意事项容。②手术前的准备事宜:在患者手术开始前的3d对患者进行引道及肠道的术前清洁护理,手术前1d太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讲解,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流程、预计手术时间、手术前的饮食问题、手术前需进行的皮肤试敏准备、指导患者在手术期间如何配合主治医生完成手术、教患者正确使用病床上设施,给予患者安定或者缓解紧张的药物以便帮助患者有一个充足的睡眠。③手术后的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了解患者手术情况,比如麻醉的方式、手术方式、手术中存在的问题、手术中患者的输血量、用药情况,并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尿量等问题进行及时的观察[3],并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卧姿,指导患者轻微活动的方式、时间,指导患者手术后的饮食问题,对患者术后的心里变动进行分析,给予心里护理。④及时监察和护理干预:每班次护理的内容都按照护理路径的计划进行护理,并对相对内容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病情转变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⑤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同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指导内容包含有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保健指导、定期检查指导以及回院复诊等问题[4]。

1.3护理效果的标准

①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的方法进行患者心理情况的评价。②患者康复时间: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卧床休养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③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

1.4统计方法

该组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i1.0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2.1心理状态比较

36例观察组患者,有9例出现心里焦虑的情况,占25%,有27例未出现焦虑情况,占75%;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焦虑情况83%,有6例为出现次情况,占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的卧床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是(51.4±10.1)h,住院的时间是(10.2±2.4)h,而对照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是(66.2±12.6)h,住院时间是(16.3±2.2)h,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满意,占86%,与5例患者不满意,占14%;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与20例满意,占56%,有16例不满意,占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卵巢癌是临床中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并且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6]。其治疗的手段以手术和围手术期的化疗为辅。完善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并且在心理上帮助患者重拾信息,积极治疗。秀君[7]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门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形式,通过多元化的护理标准,在患者入院至出院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提供主动的、持续的护理干预。不单是遵医嘱,而是在患者的个体为中心的出发点,结合心理、病情、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的,以便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该研究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患者在心理、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正常护理干预的患者。研究认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方式还可以帮助患者家庭减少盲目治疗的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并且减少感染率。这个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更具体化及有针对性。

临床护理路径式是现阶段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还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像卵巢癌患者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护理方法也需进行调整;护理路径的计划中暂时没有费用发面的说明等问题[8]。

[http://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妇科老年患者6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4):3097-3098.

[2]吴江贵,张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C]//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防痨协会,2011.

[3]沈亚芳,潘建良,徐彩飞.卵巢癌病人心理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4):339-341.

[4]蔡坚雄,夏萍,吴大嵘,等.中医临床路径评价策略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杂志,2011(13):1102-1104.

[5]禤丽萍,罗芬.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7):407.

[6]吴占荣,吴木兰.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5):150.

[7]俞颖,窦娟,徐莉.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10):289.

临床护理实例篇9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癌接入治疗;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护理标准化工具,也是一种由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制定的实践性护理路线[1],旨在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且减少资源浪费[2]。目前,肝癌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介入治疗方式[3],且由于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4],因此,需要强化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对院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由于这50例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护刊例方式不同,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25例患者常规护理,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0例,年龄为26~82岁,平均年龄为(52.3±4.5)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其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年龄为27~84岁,平均年龄为(52.7±4.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25例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做法为:①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遵循以人为本原则,而且为了保障介入治疗的连续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需求,在详细的查找相关资料之后,由专职医生领导,与护士共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学的评估,并且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出详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入院时间、入院指导、各项检查、诊断、用药情况、饮食指导、安全教育、治疗、护理、出院计划等。②实施内容:在介入治疗前,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等,并且发放每日护理计划单--临床护理路径,另外,还要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注意事项等;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各项危险因素的防范,并且对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介入治疗完成之后,要注意各种并发症,如白细胞降低、腹水、发热、血肿、穿刺点出血等;出院后,患者要坚持锻炼、复查,且要注意饮食、休息,并且每日均要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并且针对性的进行防治。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无严重并发症产生;有效:病情有所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效:患者的病情无法控制,且伴随严重并发症。

1.4统计学意义采用软件SpSS20.0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而且采用%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护理效果观察组25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88%明显的高于对照组25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64%(p

2.2并发症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4%(p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护理标准,而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在介入治疗全过程为患者选取恰当的护理方式,并且对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事先防治[5],并且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细致的指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让患者明确的知道每天应该做什么且如何去做,使得临床护理具有计划性、预见性[6-7],从而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25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88%(22/2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64%(16/25),且并发症发生率20%(5/25)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4%(11/25),充分的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钱多,沈静慧,王玫玲,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35):4188-4193.

[2]王俊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动脉灌注化疗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07-109.

[3]刘红菊.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30-31.

[4]谷凡霞,周卉.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175-176.

[5]刘霞,游昕,邓静,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665-667.

临床护理实例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73-02

脑出血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且与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现代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脑出血疾病的临床发病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趋势,且患者年龄不断降低,已经被临床公认为是对中老人健康造成影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次研究对患有脑出血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60.8±1.4)岁;脑出血发病时间1-7小时,平均发病时间(2.7±0.9)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60.6±1.5)岁;脑出血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2.6±0.8)小时。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脑出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②建立护理路径表;③按照计划具体实施;④实时监督落实情况并调整方案。

1.3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脑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治愈:脑出血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治疗后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脑出血症状表现明显减轻,治疗后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有所好转;无效:脑出血症状表现没有好转,治疗后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没有任何改善,生活和功能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异常[1]。

1.5数据处理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对照组实施常规脑出血护理后(11.26±2.04)d脑出血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持续接受临床治疗(16.41±2.16)d;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7.52±1.49)d脑出血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持续接受临床治疗(11.07±1.38)d。两组患者上述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治疗期间有10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例达到22.7%;临床治疗期间有2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例达到4.5%。对照组中有34例患者对常规脑出血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7.3%;观察组中有42例患者对临床护理路径服务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由科室内的所有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并制定完成的护理服务计划,该项计划中含有严格、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要求,主要通过针对性相对较强、循序渐进的对广大患者进行阶段性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对疾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同时可以让患者更加明确医护目标,使患者参与感与被尊重感增强,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工作[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