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硕士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39:26

信息硕士论文篇1

1工程硕士信息资源的需求特点

本次统计限于河北联合大学2009—2011年毕业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够全面,但由于学校工程硕士招生时间短,人数比较少,故本次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学校工程硕士文献需求和特点。在学位论文中,引文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文献需求的集中反映[2]。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硕士对文献的归纳能力和创新水平,掌握其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1.1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均衡性

1.1.1引文数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硕士生对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3](见表1)。从表1可见,在统计的6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共引文献3029篇,平均引文量为54.83篇,引文篇数最多的达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见工程硕士从选题、调研到写作的每一环节都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1.1.2引文语种分析———引用文献的语种不均衡通过对引文语种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硕士撰写论文时利用国内外文献的情况,吸收信息的能力[3]。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合理地收藏各语种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表2可见,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引文语种最多的是中文文献,均占总引文的60%以上,而对英文文献的引用率只有将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献类型分析———引用文献类型不均衡在所统计的60篇论文中,引文文献包括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见表3)。结果表明,论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献来自于期刊,其次为图书,而其他类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可见,工程硕士由于“进校不离岗”,不能像在校生那样有时间、有能力系统地利用书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等特点,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而且,工程硕士论文准备时间有限,写作过程求快,这也导致他们更多地依赖期刊。同时,随着图书馆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查阅起来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为工程硕士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1.4引文年代分析通过对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硕士利用文献的时间范围情况,作为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在所统计的3029篇引文中,中文文献最早发表于1947年,最近的为2011年发表的文献,时间跨度为65年。中文引文主要集中在1991—2011年这20年(引文共2707篇,占中文总引文量的89.37%)。因此,做好这20年的文献信息工作,对图书馆来说有重要意义。

1.2信息资源需求的应用性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职业为背景,他们要真正成为企、事业单位合格的专家型人才,就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一特点决定了工程硕士生的学习、科研始终要与工作实际相联系,所学知识必须强调应用性[4]。从学位论文来看,其选题大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力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如《南洺河铁矿河滩下采矿工艺设计》、《唐钢洁净钢生产工艺研究》、《唐山不锈钢板坯质量控制研究》等论文的选题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这方面书籍的采访与流通,保证工程硕士的实际应用需要。

1.3工程硕士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相对欠缺

工程硕士大多来自生产第一线,他们平时进修学习机会较少,其专业知识结构开始老化,科研能力弱化。虽然“进校不离岗”,但工程硕士仍期待自己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在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全面的提高。所以,他们普遍表现出求知欲强,需求信息量大而又对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相对欠缺的特点。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针对工程硕士的文献信息服务还是空白,他们的信息需求得不到保障,各类数据库资源也不能被工程硕士有效利用。故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应重视并加强对他们的服务,以助其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将科研更好、更快的转化为生产力,为生产和建设服务。

2对高校图书馆做好工程硕士信息资源服务的建议与策略

2.1针对工程硕士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均衡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针对学位论文引文的语种可见,中文和英文是工程硕士引用文献的主要语种,英文是其检索国外情报资料的主要语种,图书馆应保证英文重要期刊的连续性。(2)针对工程硕士需求文献类型的不均衡,图书馆应重点做好期刊、图书等文献采访和流通工作,同时还应兼顾其他类型文献的发展,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3)对引文年代分布分析表明,图书馆应加快文献购置速度及上架速度,还要做好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保存和服务工作,以满足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

2.2针对工程硕士文献信息需求的实用性特点,搞好特色读者服务

学校作为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所招收的工程硕士也多为工科专业,如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等,其目的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学位论文实行学校与企业指导教师联合指导,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践和具有工程背景。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加强与工程硕士和学院、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必要时可征求学生与导师的建议,望其推荐书目,以期调整馆藏结构,增加工程硕士所需的各类实用型馆藏,为教学和科研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把工程硕士的历届硕士论文、研究论文、学术会议、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的研究成果、最新出版的各类实用型文献等制成网页,链接在图书馆主页上,为工程硕士提供方便、充实的服务。

信息硕士论文篇2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2名、岩土工程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1名、系统理论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8名、化学工程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隆平分院:作物学杂交水稻方向2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型)。

深圳研究院:mBa。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

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光学、自然地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水产学院:动物学、增殖养殖工程、渔业。

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医药学院:制药工程。

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环境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法政学院: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

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硕士。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金融硕士。

保险硕士教育中心:保险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

湖南大学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均为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岳麓书院: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光学,14名。

化学系:无机化学7名。

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4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名(工学、理学各2名)、生物学11名(含威海校区4名)。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2名。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4名、海洋科学3名、微生物学2名、车辆工程3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史1名。

航天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3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名(专业学位)、北京教学中心管理软件应用顾问方向(单证)。

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少于11名。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光学工程。

航空系: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系统、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

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能源研究院:共9人,核科学与工程、光伏工程、能源化学。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材料学院:固体力学专业2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8名。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8名、移动云计算。

中山大学

深圳研究院:计算机技术专业32名。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专业型。

数学统计学院:学术型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3名、卫生毒理学2名、公共卫生2名(专业型)。

生命学院: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类硕士。

应用力学系:力学。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设计艺术学。

环境学院:学术型3名。

药学院:部分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

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7名、细胞生物学4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Ria交互设计、互联网营销与管理。

四川大学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

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型)。

数学学院:部分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吉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学术型),水利工程(专业型)。

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名)、外国哲学(6名)、宗教学(2名)、伦理学(3名)、名类学(3名)、应用心理硕士(1名专硕)、社会保障(4名)。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型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6名、作物遗传育种8名、植物资源学5名、种子工程5名。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2名、农药学2名、植保资源利用2名、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2名。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4名、土壤学15名、植物营养学2名、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11名、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7名、肥料学4名、资源环境生物学5名。

园艺学院:果树学2名、设施园艺工程2名、茶学3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14名。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4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5名、水产养殖1名、渔业资源2名、草学11名。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5名、会计学4名、企业管理7名、农业经济管理1名、林业经济管理4名、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4名、农村金融2名、土地资源管理4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4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5名、社会学18名、职业技术教育学2名、中国史5名、科学技术史4名。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3名、农业机械化工程10名、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名、木材科学与技术4名。

水建学院:岩土工程7名、结构工程3名、水文学及水资源19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7名、水工结构工程7名、水利水电工程9名、农业水土工程3名。

生命学院:植物学16名、遗传学15名、微生物学2名、生物信息学2名、细胞生物学1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名、药用植物学2名、中药学3名。

林学院:生态学10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4名、林木遗传育种7名、森林培育5名、森林保护学17名、森林经理学5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8名。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9名。

理学院:应用数学13名、生物物理学6名、化学生物学13名、应用化学26名。

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名。

动物医学学院:生理学5名、神经生物学3名、发育生物学7名、基础兽医学6名、预防兽医学2名、临床兽医学2名、动物生物技术2名。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名、思想政治教育5名。

专业学位

农学院:作物9名。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13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5名。

园艺学院:园艺16名。

动物科技学院:养殖18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21名。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19名、工商管理硕士83名。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19名、公共管理硕士94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13名、农业工程12名。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19名、中药学19名。

林学院:林学硕士14名。

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信息化23名。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硕士18名。

北京师范大学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珠海分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历史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软件工程(专业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只接收报考清华北大mpa生源)。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神经信息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系:部分专业。

信息学院: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专业。

物理系:17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浙江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单证,专业学位)。

信息硕士论文篇3

【关键词】新媒体硕士生社会心态

硕士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有利于硕士生自身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也意义深远。硕士生的社会心态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内心表达,培养其正确的社会心态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表现

(一)对于网络世界过度沉迷

新媒体的灵活性和虚拟性使得硕士生在网络空间时,行为受到的约束比现实中小得多,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硕士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微博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着一般媒体共同的特性,在这平台大家可以平等交流与沟通,它不仅缩小不同行业的距离,而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形成与稳定。[1]但是,由于硕士生对于虚拟世界的过多依赖,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非常单一与冷淡,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造成人际关系危机。[2]

(二)过分轻信夸大不实的报道

新媒体每天都捕捉来自各个领域的消息与事件,且其习惯对事件进行过度夸大,这对硕士生心理造成了冲击。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使得硕士生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以及在道德与诚信方面的价值观产生了不满,阻碍了其健康的社会心态的树立,这将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综合素质与道德力量,以至于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形象。此外,新媒体关于就业难的过分夸大,导致硕士生不良就业心态,对于学术研究失去积极性,促使人生迷茫和思想彷徨,甚至可能滋生偏激行为。

(三)对西方价值观盲目崇拜

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对硕士生社会价值观进行西化,催使社会价值观上趋向于西方。硕士生是学生群体中一员,与社会接触有限,易被新媒体传达的一些表面现象迷惑,从而迷失正确的社会心态。[3]在新媒体的搭建的平台上,很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渐渐渗透入我们日常生活。他们过度把外国文化给神化,这是国家归属感与民族认同感缺失表现。硕士生作为国家未来中坚力量,应当理性面对外国文化融合现象,积极养成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二、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原因分析

(一)新媒体化下催生现实人际关系困境

新媒体下的虚拟生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另外一种生活形式,它在一定范围内培养和塑造着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并积淀在其内心深处,加强或改变着生活模式和心理倾向。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符合青年群体自身特点的文化,它包含双重特征:一方面是积极正面的主流文化,它是形成积极社会心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偏离主流文化的新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渐渐被分解与改变。在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博弈下,大家往往易入误区,使硕士生产生不良的社会心态并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

(二)新媒体环境强化消极自我暗示

新媒体给硕士生带了更多方便接触到社会的途径,尽管这是个好的方式,但是一些夸大的报道,往往给其心理上的震撼。新媒体时代相互交流性强和信息传递速度快,硕士生通过新媒体进行自我暗示的机会增多,他们选择自我暗示的参照对象和比较范围增多,这进一步拓展了他们进行群体交流沟通质和量的度,促进其在不断地信息交流中形成各种社会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面对片面的结论,硕士生们习惯于消极地盲目地自我暗示,以此形成各种复杂矛盾的社会心态。

(三)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冲突及群体心理特性变化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积极与消极的价值观在新媒体平台上相互交融与碰撞,使硕士生陷入多元化价值观矛盾中,这成为消极社会心态产生的深层原因。新媒体平台上,许多的信息传播表现出不确定性和无屏障性,时常地冲击着硕士生的思想观念,导致青年的价值决择和价值判定的困难。尤其是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它们在新媒体网络领域中传播,导致硕士生群体的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排斥,乐氐赜跋斓贝硕士生社会心态。[4]

三、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消解策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基本平台,是当代硕士生信息发接主要渠道。党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价值诉求标准,通过对硕士生进行精神激励、情绪疏导等调节机制发挥作用,促硕士生养成好社会心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硕士生社会心态调节起内在渗透作用,它规范着硕士生社会心态性质并引其发展趋势,指导其社会心态向着社会主流意识方向发展。因此,要利用新媒体深入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硕士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思想来充实自己,用正确理论来优化自己,从而形成积极社会心态。

(二)学校加强心理疏导

学校有教书育人宗旨,应对硕士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从而培育硕士生良好社会心态。关于硕士生社会心态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的辅导员群体应在进行心理疏导时从硕士生心理特点切入,传播更多的积极健康正面的信息,让他们树立健康社会心态。第二、学校要善于观察新媒体发展的态势及对于硕士生心态产生的效应,准备好事前的预防工作。第三、学校应当积极鼓励硕士生们到社会中进行调研与社会实践,真正地了解社会情况,自我矫正之前错误的看法,自觉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自身新媒体素养提升

新媒体是个自由与平等的领域,可以允许你自由言论。在这价值观多样复杂时代,硕士生更需要不断提高新媒介使用素养,这是促进硕士生社会心态调整的根本途径。硕士生应认真推敲新媒体传播信息内容,学会更加理性面对各种新媒体信息,不断提升自身在网络空间中屏蔽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进而提高自身对于网络信息的驾驭技能。同时,青年要提升新媒体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培养理性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对是非有明确的认识与判定,能较为理性地参与新媒体信息的分享与传播,约束自身不正确地新媒体的使用行为,坚持道德标准、网络伦理。

参考文献

[1]甘乐.2011年中国青年的社会心态[J].当代青年研究,2012.

[2]杨蔚.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引导与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

[3]朱耀斌.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规律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

信息硕士论文篇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无论是从办学机构数量或是质量方面,发展水平还是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参与研究生培养教育,与院系培养相辅相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选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优质的人才。

2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人才培养模式及现状分析

2.1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模式

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培养、联合培养、参与培养。独立培养是图书馆硕士教育的主要方式。

2.1.1独立培养

独立培养是学校承担硕士生的招生、管理、培养的全部工作,这类型招生单位主要有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另外,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的硕士点依托研究所作支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所、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等,旨在发挥图书馆研究机构的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构建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服务模式。

2.1.2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校联合院系或图书馆研究所共同培养硕士生的过程。目前,采取联合培养的图书馆学教育比例是30%左右,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据国务院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了解到,“图书、情报、档案”作为一级学科,在“管理类”门类下分,其下设“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并列二级学科类目。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作为“管理类”的分支之一,在知识结构上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交叉点较大,与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又比较偏离。所以,图书馆在与学院联合培养时,应注重吸收彼此的长处、取长补短。

2.1.3参与培养

参与培养是指图书馆参与各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图书馆只是辅助作用。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部分导师是由图书馆人员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点也有图书馆参与,还有青岛科技大学等。目前,很多高校都通过聘请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硕士生培养教育工作,以提高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育质量和人才优势。除此之外,图书馆人员在达到一定层次后,还可以申请成为学院硕士点导师。

2.2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了8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硕士学位授予点进行分析调研,以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作为调查的切入点,对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这8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

2.2.1入学考试科目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也是考察人才选拔的重要门槛,入学考试是招生的关键和基础。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考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也能够帮助考生尽快地熟悉所报考专业内容。笔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取了国内8所院校,搜索2014年“硕士专业目录查询”得到了最新的高校入学考试科目信息。调查显示,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比较注重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主要考试科目是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教育更加注重实际,对学生数学的要求比较高,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当然,思想政治理论和外语水平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2.2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为本机构培养研究生所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析和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也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调查发现,这8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基本集中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充分反映了社会对于德才兼备与专业水平要求的体现。1981年和1998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对硕士生教育相关要求的法例和条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中详尽阐述了对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和教育内容的相关条例。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硕士生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2.2.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调查硕士点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硕士点发展动向,也反映了该硕士点学科优势及人才培养需求。笔者列出了上述8所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最新的研究方向,以便分析与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偏重于理论知识。情报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报研究、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计量以及信息检索等,研究内容偏重于实际。

2.2.4地区分布

笔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得到,全国41个图书馆学硕士点和62个情报学硕士点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区域分布是:华北27%、华东20%、西南20%、华中15%、东北8%、西北7%、华南3%。华北、华中、华东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地区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分布比较少。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作为“管理类”门类下的二级学科,无论是从考试科目、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相互间有较高的学科关联度,它们的发展方向也会逐渐趋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迅速壮大,也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3.1继续加强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宣传与建设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近5年来,我国于2006年和2011年分别授予了第10批和第11批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申请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的院校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情报学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图书馆学。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图书馆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质量与教学设施。一方面,加强对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宣传与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了解本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建设。笔者认为,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校应加强对其投入与建设,以便推动图书馆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3.2图书馆培养硕士生要注重与具体应用和实践相结合

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他们的参与培养,提升了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教学质量和人才优势。图书馆员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这是其他硕士点不可比拟的。图书馆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的集散地。它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馆员头脑中拥有海量的隐性知识。与此同时,图书馆也可以作为硕士生的大课堂,他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便尽快地熟悉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包括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用户需求调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参考咨询等核心问题。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在学生学习阶段把参与信息检索课教学作为一门课程教给学生,一方面,充分考察和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硕士生的自身素质,对图书馆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新的研究方向与原有研究方向相结合,协调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培养有了极大的转变,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学、计量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图书馆的传统知识和核心知识,造成了图书馆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新的研究方向层出不穷等现象。“8所高校图书馆硕士生研究方向”调查可以看出,图书馆理论和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硕士点主要研究的方向;情报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报研究、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计量以及信息检索。当然,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未来的震荡》一书中曾经说过:“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在图书馆中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新的研究方向应与原有的研究方向相衔接,不能肆意地挤占原有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一味地追求新的研究理念。这必将淡化图书馆学的学术成分,导致图书馆学的知识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硕士点建设的基础,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硕士点的办学质量和标准。所以,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应积极、主动地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重点围绕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学科发展,切实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并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复合型人才等。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专门的计划和目标,提高他们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并通过参加专项学术交流会、出国访问、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科研骨干,构建合理的导师队伍。

4结语

信息硕士论文篇5

多明尼克大学布伦南商学院(BrennanSchoolofBusiness,DominiqueUniversity)和图书情报学院(SchoolofLibraryandinformation,Do-miniqueUniversity)都有开设知识管理的相关课程,两个学院还联合设立了工商管理图书情报双学位硕士[4],其目的是为大型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培养管理者。双学位硕士课程里包含有知识管理,旨在传授盈利和非盈利性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基础,讨论知识资产对组织的价值,研究知识获取、评估、评价、管理、组织和传播的分析工具和技术,本课程还要求分析一个商业案例,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管理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演讲,以获得实践和经验。另外,多明尼克大学还开设有一个知识管理证书的认证课程[5]又称学士后课程(postbaccalaureate)。目的是为给有意从事知识管理者一个知识管理的教育背景,故拥有任何专业学士学位证书者都可以申请该认证课程。其课程体系包括:信息政策、组织分析、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工具和技术。

2马里兰大学

马里兰大学罗伯特.史密斯商学院(RobertSmithSchoolofBusiness,Universityofmar-yland)的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和全球商务与知识管理研究选修系列课程[6]。马里兰大学信息研究学院是ischools的成员之一,也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7]。这门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知识管理的理论、实践和工具技术,帮助学生在盈利或非盈利性组织的信息部门中工作。为了能管理组织的智力资本,学生还需学习如何决定组织的基础架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知识资本和相关术语;知识管理的历史、概念和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管理分析能力,且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课程。

3澳新及港台地区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与分析

3.1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

所调查的3所澳大利亚大学都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其中莫纳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知识管理专业设有知识管理的选修课程,信息和知识管理硕士文凭项目开设了全面的知识管理课程。南威尔士大学的法学院开设了法律服务中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学院开设了知识系统与技术。悉尼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设有信息与知识管理的硕士学位课程。而2所新加坡高校都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还开设有知识管理硕士专业。具体见表4所示。(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信息和知识管理硕士学位(GraduateDiploma)[8]招收一年全日制或两年在职学生,且只招收已经拥有信息和知识管理对应专业的初级资格证书的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和知识管理理论,并更深一步学习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档案科学,信息架构,知识管理)。课程目标包括:掌握信息和知识管理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认识和理解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变革,借助专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深层理解,提供符合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aLia)和澳大利亚档案管理协会(aSa)需求的信息和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2)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SchoolofComputerScience,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在硕士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专业[9]。通过研究分析知识管理的文献和课程可以发现管理、技术和信息是知识管理的三个基础学科,而知识管理的专业学习中这三个核心主题领域的覆盖率存在着普遍差异。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有着超过其他知识管理专业的独特优势,因为通信与信息学院还有两个与信息研究相关的硕士专业:信息研究和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持知识管理的技术与信息需求。该专业把这三个基础学科(管理、技术和信息)并重,并把它们看作知识管理的三大支柱学科。学生可以选择通过课程和论文或者只通过课程来完成学业。选择课程和论文模式的学生要修习3门核心课程,6门选修课程并提交论文;选择只修习课程的学生要修习3门核心课程,8门选修课程。

3.2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

中国台湾地区在被调查的6所大学中有4所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成功大学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其中工学院为工程科学系在职硕士班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管理学院在本科的企业管理、资讯管理和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并为管理学院博士开设有一门知识管理开放课程,为知识管理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台湾大学管理学院为资讯管理系和商学研究所的硕士和博士开设有知识管理相关课程,该校的图书信息学系开设有知识管理学程,系统教授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台湾义守大学的管理学院也在本、硕、博三个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另外电机资讯学院资讯管理与医学院的医学管理专业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台湾政治大学管理学院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为咨询科学系的学生开设有知识管理相关课程。中国香港地区有2所高校开设有知识管理相关课程。其中香港城市大学的信息系统学院为商务资讯系的硕士生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同时还设立有电子商务及知识管理硕士学位,该硕士学位针对有本科学历证书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商务人士开设旨在培养有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知识的管理者、专业人士和企业家。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在硕士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并设立相应的知识管理硕士学位。具体见表5所示。(1)台湾大学。台湾大学的管理学院和图书信息学系都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其中管理学院的资讯管理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商学研究所开设有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课程,图书信息学系开设有知识管理学程。资讯管理专业的知识管理[10]旨在给学生一个关于知识管理及实践的综合视角,包括概念、理论和知识管理的技术,开发知识管理方案的流程和策略,知识管理相关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学知识。并要求学生参与一个知识管理相关的小组项目,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环节。图书资讯学系开设的知识管理学程源自于英国,是学校为了帮助特定群体的学生达到特定学习主题所规划的学习经验总和,并且透过规划必修、选修科目及修课流程来达到学程教学目标[11]。(2)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在知识管理教学、研究和推动其应用方面设置灵活,开设有香港及全国唯一的知识管理硕士学位[12]。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均衡的知识管理领域知识,使其对知识管理的工具、方法和设计与实现有深入了解,并熟悉知识管理领域的最新热门话题。该学科毕业生在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做首席知识官、首席学习官、创新经理、知识管理员和各种顾问等,或在组织和公司从事知识审计和实施知识管理项目。为了给学生最大的便利,该专业采用两种模式,学生选择其一修完30学分即可顺利得到学位。模式一要求学员修完10门课程,包含5门知识管理必修课,至少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至少两门选修课;模式二要求学员完成7门课程,包括5门必修课,至少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一门选修课程,另外还要完成学位论文。

4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与分析

在对于中国大陆高校的调查后发现,很多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全面或不够公开,甚至是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调查不够准确详细,只有少部分学校在其网站对本校的部分精品课程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大纲。在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联系后,综合得到中国大陆开设过知识管理课程的情况如表6所示。(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知识管理课程全部开设在研究生阶段[1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授课、课题研究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普通在校研究生和mBa学生开设知识管理课程。课程从知识管理与职业生涯设计、资源层面的知识管理、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设计这四个角度设计课程内容,其知识点主要包括:认知模式和自我知识构成诊断、知识社区与团队写作、知识创新与组织文化、知识和能力的价值链分析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博士和硕士)开设有知识与创新管理课程。采取课程讲授、案例教学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知识与创新管理的概念、理论研究和实践三个维度,阐释知识和创新管理的系统研究成果,并以知识与创新管理的前沿问题为核心,引导同学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知识与创新管理的真谛。课程以三个案例和一个测试为核心,重点讲述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和创新的机制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创新类型与竞争优势;创新思维与创新环境;创新体系与创新架构;创新过程管理:从创意到财富;创新范围:从产品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管理战略:从模仿到超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信息技术驱动的管理创新;组织学习与创新;知识与创新团队的管理。(2)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作为国内图书情报教育的先驱者,提供从本科到博士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管理教育[14]。表7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知识管理课程概览。对于本科生阶段的知识管理教育,学院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档案学专业学生开设了“知识管理”选修课,由不同教师任教,教材选用邱均平教授所著《知识管理学概论》[17],参考张润彤、柯平、董金祥等所著教材[18-2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知识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工具,学会运用理论方法与工具来分析和解决知识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应有的基础。创造性地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视角全方位地构建了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在硕士阶段,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研究方向,情报学开设有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研究方向,档案学开设有知识管理与数字档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知识管理与知识科学研究方向。博士阶段设立有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研究方向,研究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知识管理流程和实施步骤、公司再造、业务流程重组等,并开设多门知识管理相关学位课程如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知识管理与科学研究。

5国内外知识管理高等教育对我国大陆的启示

我国于2009年和2010年相继颁布了六项知识组织相关国家标准[15],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管理的高度重视,知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蓬勃发展也是可以预见的。然而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知识管理教育虽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很多不足,对比国外及港台地区知识管理教育,给我国大陆知识管理教育的启示如下:

(1)尽快制定完善的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及早设置知识管理专业。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已经设立了独立的知识管理专业;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管理学院设立了知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台湾大学也开设了知识管理学程等等,这些知识管理专业拥有更大的自,能更好的根据自身需要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达到知识管理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知识管理教育通常是依附于其他专业下,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或仅是一门课程,不存在独立的知识管理专业,这是制约我国大陆地区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构建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完整、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促进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意义和价值[21]。

(2)完善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层次,丰富知识管理的教育形式。国外和港台知识管理的高等教育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而且知识管理教育形式丰富,形成了以正规教育为基础,远程教育、证书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辅的多元化的知识管理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培养层次使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知识管理教育形成了合理的格局,多元化的知识管理教育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22],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知识管理教育,使得知识管理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知识管理学科的活力,促进了知识管理的良性发展。我国大陆地区的知识管理教育大部分集中在硕士层次,在承担培养大批次优质人才的本科阶段只有极少机构开设了知识管理课程。且教学形式上大都局限于传统正规教育模式,只有清华大学的总裁培训班开设了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知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利于为硕士和博士层次的知识管理教育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也不利于知识管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完善知识管理教育在我国大陆高等教育中的培养层次。

(3)依托相关学科,发展知识管理教育。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知识管理高等教育分布在信息科学、管理类、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科学等多个学科,很多高校在不同的学院,不同专业下同时开设了多门知识管理课程,如台湾大学在图书信息学系开设了知识管理学程,又在管理学院开设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服务课程,这些课程与所在学科相联系,使得知识管理课程的内容丰富,满足了社会对不同方向知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这些学科自身发展和融合的需要[23]。我国大陆地区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专业,知识管理高等教育现阶段也处于依附其他学科的教育形式,但仅出现在管理学院和图书情报学院,鲜有其他学院开设知识管理的相关课程。而这些学院中的知识管理课程数量少,基础薄弱,往往只能传授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要发展知识管理教育首先要在相关学科中根据本学科与知识管理的联系广泛开设知识管理相关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一个知识管理的就业方向,扩大知识管理的影响力,夯实知识管理的专业化基础。

信息硕士论文篇6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都具有专深的理论和卓越的见解,具有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其发表状况被认为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和科技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应用共词聚类的方法,对近几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热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1.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

1.1数据来源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9年至今全国652家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选择中国知网的《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免费题录数据库于2007年6月8日以“学科专业名称”作为检索途径,输入“图书馆学”作为检索词,时间选择2002年到2006年共检索到316篇学位论文。对检索结果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得到934个关键词。选择词频数不小于7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去除对反映主题意义不大的“比较研究”(词频为7)得到15个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1.2数据分析

1.21构造共词矩阵

对表1中的高频关键词两两配对,统计它们在316篇文献题名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形成15X15的矩阵,如表2所示,对角线上的数字即为各高频关键词的词频。

1.2.2构造相异矩阵

为了消除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即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相关的两个词总频次开方的乘积,其计算公式是:

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某词自身的相关程度,经上式计算均为1。为方便进一步处理,用“1”与全部矩阵相减,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列举部分相异矩阵如表3所示。

1.2.3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将表3所示相异矩阵导入SpSS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组间平均链锁(Between—grouplink-age)距离”,即个体与小类中每个个体距离的平均值。此种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了极端值造成的影响得到的凝聚状态表如表4所示。

凝聚状态表中,第一列表示聚类分析的第几步;第二、三列表示本步聚类中哪两个样本或小类聚成一类;第四列是个体距离或小类距离;第五、六列表示本步聚类中参与聚类的是个体还是小类,0表示样本非0表示由第几步聚类生成的小类参与本步聚类;第七列表示本步聚类的结果将在以下第几步中用到。例如,第一步中,1号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与9号关键词(元数据)聚成一类,它们的个体距离是0.985,这个小类将在第10步中用到。同理可得其它聚类。这个聚类过程可以从图1所示聚类树状图中直观地展现出来。树状图以躺倒树的形式展现了聚类分析中的每一次类合并的情况。SpSS自动将各类间的距离映射到0—25之间,并将凝聚过程近似地表现在图上。例如,1号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与9号关键词(元数据)距离最近,首先合并成一类,其次是2号关键词(图书馆)和5号关键词(网络环境),以此类推。可见,该聚类过程与表4所示的凝聚状态表是一致的。

  1.3聚类结果分析结合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和上述聚类过程,可以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包括关键词1(数字图书馆)、9(元数据)。全球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证明:元数据在各类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取和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元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尽快研究、开发出专门针对中文数字文献和网络信息兼容的元数据。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等问题,包括关键词2(图书馆)、5(网络环境)、4(信息资源)、3(信息服务)、8(知识管理)。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图书馆的信息交流突破时空障碍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图书馆界长期以来追求的资源共享目标在很大的范围内得以实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渗透于图书馆的各个微观和宏观工作中,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把握网络环境所提供机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迎接挑战,及时发现和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3)本体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包括关键词7(知识组织)、14(本体)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知识组织工具,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特殊性为知识组织增加了难度,需要不断创新知识组织工具,提高获取知识的效能。本体的应用研究必然改善这一特定领域的知识组织水平。

(4)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包括关键词6(高校图书馆)、15(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而探索和进行着用户服务工作的实践。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信息服細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知识需求,因此,最能与用户知识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发展的主流趋势。

(5)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关键词10(网络信息资源)、11(知识产权)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既要保护好权利人的合法权力又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仅以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建立和健全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增强网络的可信赖度,在信息所有者和使用者以及传播者之间形成一个真正公平、公开、安全、友好、互动与互信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6)信息组织理论下的搜索引擎技术,包括关键词12(信息组织)、13(搜索引擎)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在信息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网络信息组织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其中搜索引擎就是对网络资源管理和检索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而且网络信息搜索引擎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且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2.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

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过程与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过程相同。笔者曾于2007年4月9日用相同的检索方式,检索到624篇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选取2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高频关键词如表5所示。

相应的共词矩阵、相异矩阵和凝聚状态表,可参见“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一文,此处只引用了最终的树状图及相关结论。层次聚类分析的树状图如图2所示。

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包括关键词(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网络环境下图磁究生的关注。

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体现出其个性化特点。主要围绕信息服务实现的技术、系统、对策及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展开。同时也有涉及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研究,像医学图书馆和军事图书馆等。

(2)企业竞争情报和企业信息化,包括关键词(企业)、(竞争情报)、(信息化)关于企业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及应用、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及反竞争情报等方面。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评价、项目风险评估和控制、信息化对策等的研究。

(3)网络信息的组织和检索,包括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以信息构建、web、本体、XmL、统计语言学模型等各种理论为基础的信息组织和检索是研究的热点。还涉及一些企业、医学等专业方面的信息组织和检索,以及检索系统的设计。

(4)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及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包括关键词5(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电子政务)数据挖掘技术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企业在收集大量的客户基本资料和详细交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发现客户特征、购买模式等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有效指导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电子政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5)人力资源与信息系统,包括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企业、高校、银行等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是其研究重点。

(6)本体与数字图书馆,包括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本体)。本体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用于知识检索、信息系统建模、领域本体建模和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而这些问题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作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

(7)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及信息技术的关系,包括关键词1(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是出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它们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和图书馆,大多研究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商务的模式选择、税收问题、消费者信任度以及信息流、信息安全等问题是研究热点。当今网络环境下,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实现都与信息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

从层次聚类分析的树状图中可以看出,情报学高频关键词类间距离较小,聚类过程相对集中,在距离0—10以内,就完成了绝大多数的聚类。而图书馆学高频关键词的类间距离大多相距较远,聚类过程比较分散,一直到接近20的地方才完成聚类。因此,情报学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效果比图书馆学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效果要好,这说明情报学高频关键词形成的研究热点的类间关系更为密切。比较两个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图书馆仍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数字图书馆,以及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需技术一本体、元数据等的研究。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信息组织,以及知识经济发展所产生知识管理等关键词,也频繁地出现在近几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但是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大多只是针对图书馆进行研究,而情报学研究的知识管理除面向图书馆外,还有对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两者都较为关注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发展,

(1)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大多还是限制在跟图书馆有关的领域。只是跟原来相比,更多地带有了信息和网络的色彩。但是,对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则是图书馆学独特的研究热点。

信息硕士论文篇7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学制:

3-4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下列学历的人员:

①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a.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b.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

c.已修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且成绩合格(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成绩证明);

d.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e.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论文或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获得发明专利;出版专著或教材。符合本条上述条件之一。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者可适当放宽。

5.有两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须征得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同意。

四、报名:

我校博士研究生一年报名一次,每年9月入学。

报名时间:2012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

报名地点:

中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030051

电话:(0351)3922165,

报名方式:

网络确认报名方式,请各位考生登陆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及信息采集系统,填报个人志愿及信息。

报名材料:

报名时须持硕士论文(附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持本人学生证;军人必须持有师部以上政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介绍信;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和硕士期间学习成绩单(加盖培养单位公章)

②两份专家推荐信

③同等学历考生需提交,职称证书的复印件;硕士课程学习证明(至少6门硕士课程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论文或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专著或教材。上述任意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④本人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和复印件及个人近期电子稿照片一张

⑤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表

五、考试:

1.考试形式: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2.初试时间:2012年3月8日、9日。

3.复试在笔试结束后即可进行,具体时间请向所在院系咨询。

4.考试科目:外国语、政治和业务课。(详细考试科目及复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外国语:分笔试和听力(听力在复试中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

自然辩证法: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免考。

业务课: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同等学力考生初试合格后还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2门。

六、录取:

根据考试成绩,并结合平时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业绩及身体健康状况,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七、其他

信息硕士论文篇8

1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的比较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比较,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同专业硕士是与学术型硕士相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所获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以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的〔2〕。学术性学位表示受教育的程度在某一学科领域已达到的学术水平,而专业学位指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具有从事某一专门职业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所获得的学位〔3〕。简言之,专业学位是应用型的,学术学位是科研型的。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来说,主要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则是侧重于学术理论研究,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

1.2入学难度不同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入学难度也有不同,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一般有联考和统考两次机会,学术硕士则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不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联考的考试较统考要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职业阅历,一般要求报考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

1.3社会认可度不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偏重学术型学位教育,专业型学位教育有所忽略,以往学术型学位教育是全日制教育,而专业型学位教育可以选择半脱产;学术型学位教育正常毕业学历证和学位证双证齐全,而专业型学位教育一般遵循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的规则,双证齐全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对两种学位的社会认可度有差异。全日制正规大学毕业的学术硕士社会认可度较高,专业硕士社会认可度较差。由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刚获批不久,首批专业硕士还未得到社会验证,但人们固有的社会习惯和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认可度。

1.4政策倾斜度不同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政策,计划往后几年继续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对研究生招生政策也做出一系列调整,例如允许达到国家标准分数线,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改读专业硕士学位。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同时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2012年考研政策出台,国家在继续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同时,特别是对管理类六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旅游管理mta、工程管理mem、会计mpacc、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初试科目进行试点,只设外语和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初试不考政治。2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硕士学位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是划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的重要依据,但是硕士学位在学术性和专业性上的分野,不是要割裂两者的关系,而是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好地发挥各自作用,并起到互相弥补、互相促进的作用〔4〕。在欧美LiS学界,并不存在硕士研究生层面的两种类型硕士学位的差别,没有所谓的专业性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的分别〔5〕。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差异对各自的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影响不同,我国现阶段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型硕士并存是转型时期的本土化特点。事实上,图书情报学本身是一个强调实践的学科,片面地强调学术型硕士的学术性是不可取的,将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等同对待,划一培养也是片面的。两种学位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所区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重合交叉的部分。应该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等方面巩固图书情报学的实践内核,做到技术研究和人文研究并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并重。任何一种固定的模式都是有缺陷的,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中,应该侧重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保证学科视野的开放性,强调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无论是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都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宽广的图书情报职业需求,同时,注意培养学术型硕士的教学研究技能,避免将学术型硕士浅层次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应该分类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学科建设、导师队伍等各方面区别对待,从而形成既相互区分,又交叉重合的培养模式。

2.1研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图书情报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类学科,其来源于实践,最终须服务于实践。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学科特点出发研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必须区别于其它学科,找出自身的生长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这一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找出其良性发展的科学轨道。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一直受到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对研究生教育的分化发展,弱化了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特征,导致其有着极强的替代和抑制作用〔6〕。在图书情报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人文精神日渐缺失,图书情报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图书馆与信息职业人才,职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科教育对于所处信息环境的准确把握〔7〕,研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离不开对泛在信息环境的考量和思辨,只有从图书情报教育的学科特征出发,才能找到最适合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2.2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多元主体培养模式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属于新生事物,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套用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或者趋向本科化教育,都过于简单而僵硬,有违我国设置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初衷。传统的职业教育所采用的“双元制”、“三明治”、“合作教育”和“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并不能持续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8〕。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培养至少应该有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三个以上多元主体,所谓产学研一体化,图书情报机构作为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习平台,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不足,产生对知识的渴求,通过“理论———实践———应用”的循环反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教育要区别于科学学位教育,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到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图书情报机构服务质量及社会地位〔9〕。

2.3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团队式导师培养模式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教学和科研培养后续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称为培养“准博士”的专业人才。师资力量不足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便显得尤其重要。以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多为单一导师制,有些较为先进的采用双导师制。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中,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还是以传统的“学徒式”培养模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指导方式培养出来的人知识面和创新思维受到限制,缺乏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力〔10〕,作为一个处在边缘化的学科,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明显,但研究生培养的单导师制或双导师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科交叉成为一种不可能。在研究生教育中,许多研究方向的设置有趋同化特征〔11〕,这与单一导师制的局限是分不开的。在国外一流大学,选择学科交叉领域做课题研究,成为培养具备复合能力的拔尖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培养应建立导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平台,组成联合导师组,可以发挥导师各自的优势和拥有的资源,带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4分层定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核心能力模式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来说,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作为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综合强化体现,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模式更多地具有实践特点,要求较强的职业素养。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的核心能力则更多地具有学术特点,要求较强的科研能力。虽然二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在很多方面是一致和重合的。这就要求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进行分层定位,打破传统壁垒和世俗观念,增强社会认可度。多纬度、多视野、分层次地开设核心课程。对于专业硕士重点以提高职业竞争力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广泛地参与实践等等。对于学术硕士则重点面向学术,弹性动态地设置核心课程,经常评价、分析、修改和更新课程〔12〕,采用模块化教学,加强与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界的联合、合作与交流,培养全能的图书情报学术型人才。

3问题和对策

3.1缺乏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是制约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图书情报界,既无行业准入制度,又无行业资格考试制度,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始终只能游离在行业发展之外,自生自灭。同时,现在的图书情报职务晋升制度也与图书情报教育制度相悖。现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乱象丛生,缺乏强有力的社会需求原动力〔13〕。学历学位不被重视,知识和技能受到打压,导致学科边缘化和去中心化越来越严重,职业自逐步削弱,专业生涯的吸引力不断下降,来自职业内部的自我歧视和专业教育的边缘化,使得图书情报专业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导致专业人才不断流失,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危机日益严重〔14〕。

3.2专业定位和学科归属不明确,存在严重混乱现象,削弱了图书情报学研究生专业内趋力和职业自豪感从图书馆学到图书情报学,再到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不断更换学科、院系名称,似乎在院系名称中去“图书馆”三个字就可以彰显学科价值。对图书馆学而言,图书馆专业在信息科技时代寻求关联性的努力实际上是在销蚀自身固有的相关性,对去技能或者去专业化问题的关注是当前潜在的、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最大威胁〔15〕。情报学定位也模糊性严重,经常转换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追求缺乏坚实的核心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导致整个学科的发展显得浮躁,缺乏一个充实的“理论内核”〔16〕。图书情报学研究生专业内趋力不足,缺乏职业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学科日益边缘化,社会认可度较差。图书情报界人士热衷于对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甚至上位学科的研究,似乎将其它学科与本学科进行嫁接是优化学科的最佳途径。

3.3创新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规范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培养过程,是提高图书情报学核心价值和增强职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任何一种培养模式都不是单一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也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刻意的区分只会抹煞教育的根本宗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设置是学科教育面临大的契机,转型发展,科学规划,在学术的基础上传播图书情报学的职业精神和核心理念,是从业者需要恪守的宗旨和原则。遵从学科地位、学科性质、学科使命、研究生使命和社会需求五个导向〔17〕,构建多元培养平面,是培养宽口径、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和学术人才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图书情报学核心价值和增强职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信息硕士论文篇9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为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招生工作,依据教育部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制博士生招生简章如下: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我校博士生招生方式有三种,即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

1、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普通招考分为统一考试入学和申请考核制两种。

我校在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中试行申请考核制,具体办法详见《东北大学2017年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办法》。

2、硕博连读:从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具体办法详见《东北大学关于在优秀硕士研究生中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实施办法》。

3、直接攻博:招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生的选拔方式,具体办法详见《东北大学2017年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三、入学时间

入学时间为2017年秋季,详见录取通知书。

四、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在境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拟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已修完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拟报考学科领域具有较丰富的成果;

(4)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学科或导师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标准。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民厅[2016]8号)有关政策要求办理。

五、报名程序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所有考生都应严格按照网报流程进行信息录入、上传电子照片(近期正面免冠2寸彩色电子照片)。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网上报名时间:2017年1月16日至2月20日(每天上午9点—晚上9点);

网上报名网址:yz.chsi.com.cn/

2、现场确认。考生须在2017年2月26日至2月28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2:00至4:30)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到研究生招生办(主楼521)进行信息确认、资格审查,递交报考材料。逾期未进行信息确认者其网报信息无效。

现场确认须提交的具体材料如下:

(1)东北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格式到下载区下载);

(2)报考东北大学博士生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考核表(格式到下载区下载);

(3)二份专家推荐书(由有正高级职称的推荐人亲笔填写且签字并加盖个人印章或所在单位印章)(格式到下载区下载);

(4)最后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出具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于2017年9月10日前提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则取消其入学资格);

(5)本科学历学位材料:《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6)教育部硕士学历(学籍)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考生网报前须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chsi.com.cn/)上进行学籍、学历信息查询,获得《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毕业生)(具体流程请见:chsi.com.cn/xlcx/rhsq.jsp)。以已获得国外学位身份报考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认证报告。

(7)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8)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一份,可以是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成绩专用章的成绩单原件,也可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出成绩单并加盖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及人事部门公章;

(9)同等学力考生还须上交研究生培养单位出具的加盖研究生成绩专用章的硕士成绩单原件、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报考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3、考生须在2017年4月1日至7日上网打印准考证。网址:graduate.neu.edu.cn

六、考试与评价

普通招考方式的考试与评价过程包括:

1、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报考导师应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审核合格后方可报名考试。

2、初试

初试时间:2017年4月8日至4月9日,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初试科目:政治理论课(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考,参考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外国语(不指定参考书,具体情况可参看附件《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语科目考试规定》)、两门业务课。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

3、复试

复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外语听力、口语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考评考生提供的硕士阶段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等材料;考查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等。复试备有详细记录,并由复试小组给出评语和成绩。复试阶段对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笔试)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科目成绩和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参加初试时务请携带复试材料,以便向复试小组提交。复试材料包括: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要求同上)和硕士学位论文及其评议书(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论文大纲)、专家推荐材料、自我评价材料;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等材料。复试小组将对以上申请材料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七、体格检查

初试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体检工作,与复试工作同步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原则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在录取前,学校与定向就业博士生所在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按教育部规定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档案及人事关系(与原工作单位辞职)应转入东北大学。

九、其他

1、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按其所在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

2、考生在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填报的所有个人信息必须准确、详实;所提供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必须真实。因提供虚假和错误的信息或材料而造成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等相关后果,考生自负。

3、考生与定向就业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不能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负责任。

4、我校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具体情况详见我校最新研究生奖助方案。2017级研究生具体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详见我校计划财经处网站。

5、为提高我校博士生的国际竞争力,学校鼓励并资助部分优秀研究生到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从事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

信息硕士论文篇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普通招考博士为3至6年,直博生为5至6年,硕博连读生为5至6年(从硕士入学起计算)。

三、招生规模

2013年学校实际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314名,2014年的具体招生数额由教育部当年下达文件确定,请考生注意我校网站信息。

四、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⒉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⑵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⑶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已进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需提供进修学校教务部门的成绩证明),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般应已取得副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⒊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⒋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不受此限制;

⒌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

⒍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提前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由本人提出申请,本专业博士导师同意,并通过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后,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与硕士专业相同的一级学科内取得硕博连读资格。

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博士生导师同意,并通过复试小组复试后,确定可以作为博士生培养,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内取得直接攻博资格。

五、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报名日期及地点

我校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考试每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其中春季招生仅接收直接攻博考生,本校硕博连读考生。秋季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同时接收本校硕博连读考生:

春季招生:报名时间:2013年9月16日~2013年10月8日(仅限直接攻博、硕博连读考生)

秋季招生: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15日(双休日、假期除外,函报3月10日截止)

报名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0办公室

六、报名

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登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进入博士报名,先申请网报iD号(请牢记自己的报名号),按要求填写本人的报考信息,上传与报名表相同的电子版照片,下载并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及其它表格。

⒉考生填写完有关表格,向我校研招办提交下列材料:

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登记表;

⑵两份专家推荐信;

⑶硕士阶段课程学习/进修成绩单(教务部门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盖章认可);

⑷身份证、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

⑸应届本科生、在校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

⑹同等学力考生还应送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文(附刊物原件)或获奖证书,并提供报考导师的认定意见;

⑺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须提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学位证认证报告。(学位证认证报告网址:cqv.chinadegrees.cn/cn/,咨询电话:010-82379480);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服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认证网址:renzheng.cscse.edu.cn/);硕博连读考生、应届硕士毕业生需提供硕士研究生学历认证报告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直博生需提供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学籍认证网址:chsi.com.cn/,咨询电话:010-82199588)。

定向、委培的应届硕士考生、拟报考定向委培的考生及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必须征得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录取的,后果考生自负。

七、考试

⒈考试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⒉考试时间:春季招生:2013年10月19日(硕博连读)

秋季招生:2014年4月19日~4月20日

⒊初试科目:均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外国语(科技英语);业务课2门(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同等学力者必考政治理论(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准予免试)。

⒋各学科专业均采取差额复试。复试内容一般为专业综合及外语(含听力、口语),复试时间、地点与形式由所报考学院确定。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由所报考学院组织的硕士学位课程考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录取

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因素,择优录取。录取工作于2014年5月底结束。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我校实行培养机制改革,所有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最低每生每年17000元以上的资助(含10000元学费),入学前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录取为原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必须与我校签订相应的培养协议书,入学前不转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九、入学时间

录取考生(春季:2014年3月上旬;秋季:2014年8月)入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考生必须当年入学,不能保留入学资格。

十、考生须知:为方便您的报考,将博士生招生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⒈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应在报考类别中注明。

⒉有关规定:

①以硕博连读方式录取的考生,须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②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博士生均须在领取录取通知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

③我校不接收其他单位的调剂考生。

3.有关我校博士生招生导师、报名考试、成绩、复试通知等信息请留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gr.xidian.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信息网:yz.xidian.edu.cn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01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e-mail:yjsh@xidian.edu.cn

联系电话:(029)88202415传真:(029)882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