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神经病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56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1

周主任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近2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及癫痫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及预防。在神经系统危重症疾病、痴呆、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肌肉疾病以及内科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等方面有着比较深入的临床研究。

记者: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学医?

周主任:我当初并没有想学医,而是想考财经大学。但最终却被中国医科大学录取了。从内心来说,我现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是挺满意的。作为医生,解除病人痛苦后会有成就感、满足感。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更多的人理解医生。并把它作为自己崇高而神圣的终生职业。

记者:您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请您谈一下近20年来,我国神经内科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周主任:有人通过分析我国科学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五个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得出这样一个看法:我国神经科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达到国际水平。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神经领域的研究质量显著提高,规模有所扩大,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神经科学的研究水平与世界本学科先进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与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国家应该加大对神经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优秀群体的支持力度。现在是信息时代,虽然中国的医生会很快掌握国外的新技术、新方法。但在质量上不高。没有真正做透、做好。当然,这与中国的医患比例现状有关。比如:在国外,每个医生每天只给8个患者看病;但在国内。像同仁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给200多个患者看病;我们医院的专家每天给20多个患者看病。这样一来,在检查方面,国内肯定不如国外做得仔细、透彻:在与患者的沟通效果方面,国内也肯定不如国外做得好。

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降低其发病率?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主任: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严重的三大疾病。其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大死因。且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上工治未病”,对脑血管疾病也要提倡以预防为主,如控制危险因素,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等。我在工作之余,给《家庭健康报》撰写科普稿件。到社区、电台、电视台进行健康讲座,注重对群体进行预防,效果特别好。

记者:网上对您的评价多是“工作认真,检查仔细,耐心解释病情,用的药很有效,花费不多”等。作为一名医生,您觉得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看待“大药方”?

周主任:我对患者一视同仁――不管是朋友介绍的、慕名而来的还是随机挂号的。要让患者感觉到“你在为他着想,是他可以相托的一个朋友”。而且诊断要清楚,治疗要合理,态度要好。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一下:医患之间要加强沟通,沟通好就不容易出现医患纠纷。令患者最不满意的是,医生只给开处方、不作任何解释。网友们提到的“耐心解释病情”只是沟通的一个方面。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治病有两种手段,一是药物,一是语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医务人员崇尚高技术,却忽略了可以用来治病的语言。医生对病人,除了安慰的语言之外,更应该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的方法,如何巩固治疗效果。怎样预防疾病复发等。事实上。也只有当病人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并且知道医生正在为他的疾病付出最大努力时,他才会得到真正的安慰。并配合治疗。这样。治疗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医生都希望用最便宜的药给患者治好病,但药价并不是由医生定的。同样的药品,国外生产的效果可能好。但也贵。我认为合理的处方,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即使使用贵的药物也是应该的;病人不需要的,再便宜的药也是多余的。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2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2-0081-03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1

1精神医学:应用医学本质上的特点

精神医学跟其他各科医学,如内科、外科等,总体上都是属于应用医学;从业者不仅需要基本的医学知识,还得有临床上的应用技术与经验,包括如何建立适当的医患者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和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及其家属。可是精神科,因其医学上的特点,更需要有特殊的要求。精神科医师跟其他临床专业的医师比较,要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包括一般心理学及与精神境界有关的抽象性的知识,多变的人生经验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动态的心理反应与防御方式,也更要求能熟悉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对有心理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并知道如何帮助病人善用支持系统,经由家属来辅助心理有困难的患者。因此,临床上的技术与经验特别需要重视,并且要善于运用。

2医学生的精神医学基本训练

大凡有水准的医学院,要对医学生提供有关医学心理学及基本的精神科医学知识,包括各种精神病理、治疗模式与途径,以及护理的要领。当然也要提供积累临床经验的各种培训,能熟悉各种疾病的基本情况,能掌握如何跟病人会谈,了解如何进行精神医学的诊断程序。这样可以帮助医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何种专科,都能够对精神医学有基本的知识与初步的经验,以更有助于从事他们将来选择的专业。换句话说,不管他们将来做内科、小儿科、妇产科还是外科医师,都要能了解在面对有精神上困难的患者时,如何去接触、会谈并完成初步的诊断,给予基本而适当的治疗,以及在必要时,如何转诊或请精神科医师来会诊。对于有志于以精神医学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获得初步的知识与经验,以便进一步接受专业的训练。

3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训练

3.1基本的观念与不同的模式

跟内科系统的医学比较起来,外科系统的医学,住院医师在其专科训练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临床上的技术与要领。因为,外科系统的医疗,特别是开刀,除了知识以外,还需要有熟练的临床技巧。因此,外科系统医学需要有较长时间的临床训练,让学习的住院医师有机会观察、学习、模仿、尝试临床上的各种运用技术。在其过程中,还得时时接受资深医师与教授的督导。精神科的专业训练也是如此。并且在其训练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模式。

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在病房一直接受资深的主治医师或教授的指导,练习与负责看病人,年复一年,经由长期的学习,而得到所需的知识与经验。这可以说是向师傅学习的模式,并没有一定的事先规定的训练课程。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住院医师经历“徒弟”制度而学习,而从现实的角度说来,也是帮助医院完成对病人的医疗工作,经由教学被训练倒是次要的。

另外一种模式,是事先有计划与规定的学习课程与必须经历的临床经验,按年逐步进行。这是比较先进而注重训练的教学机构常采用的方式。虽然住院医师无形中也在帮助医院执行医疗工作,但是被训练是主要的目标。

换句话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与训练课程要每年有进展而又有所不同,即随年资而逐渐提升水准。在整个住院医师的训练期间,不管是3年或4年,都要有事先规划的训练课程,按课程执行。有的国家还规定住院医师的训练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训练规章,包括是否有系统的程序、足够的临床资源,才能向提供训练的机构颁发认定资格,以能继续接受住院医师到其训练机构,执行训练课程[1]。经由这样课程训练的住院医师也才有资格接受国家专业的资历考试与检验。

3.2供参考的模式

每个国家或地区因不同的历史与背景、所遵循的医疗系统与教育制度(包括师资问题),以及现实上的种种因素,而实行不同模式的住院医师训练。本文介绍一种4年制度的训练模式,以供参考。

3.2.1基本规约

(1)受训的住院医师在各种临床工作外,也要定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包括:专题讲课、个案讨论会、个案督导等,充分接受有计划性的教学课程。原则上,在每星期的时间里,临床工作时间大致占一半,另一半时间要参加教学活动。(2)住院医师需要从事各种临床工作,包括:住院病房、门诊、急症处的医疗,参与精神科会诊包括儿童精神医学、老人精神医学、公共(社区)精神医学等。另外也要接受内科与神经科的临床工作,充实躯体性疾病的诊断与医疗经验。

3.2.2各种临床工作

在4年训练期间,根据情况而安排各种临床工作的时间与分量。具体的例子如下:住院病房的临床工作最少6个月,但总共不超过12个月;门诊医疗至少12个月。精神科急症处3个月,精神科会诊2个月,儿童精神医学3个月,老人精神医学2个月,社区精神医学(包括司法精神医学)3个月。另外要包括内科或者小儿科等的临床工作6个月,神经科2个月。

这些各种临床工作,要考虑住院医师受训的年代与经验而依次分配,从基本的医疗逐渐升为比较需要经验的临床工作。如:在第1年接受内科病房6个月的临床工作;2个月的神经科临床经验,把握躯体疾患的诊断与治疗,并开始参加精神科病房工作;第2年除了继续病房工作以外,可以开始急症处的医疗、精神科会诊等性质的临床工作;第3年主要从事门诊,并附带参与儿童精神医学或老人精神医学的临床工作;第4年参与社区精神医学(包括司法精神医学),并从事自己负责的临床研究工作。

3.2.3各种教学活动

3.2.3.1专题讲课讨论

――各“专题讲课讨论”(seminar)指派专门教授负责举办,每星期就每个专题举办1次,每次1.5小时。每年可有两种专题讲课并行进行,即每星期要参加两个专题讲课讨论。每个专题讲课,原则上住院医师要查阅若干篇指定论文作为参考,以备讲课时讨论。

在4年受训期间,要有计划性的安排“专题讲课讨论”的题目与时间。即:配合住院医师临床经验的需要而编排其题目与大致的时间。如,第1年住院医师:精神医学病理与诊断2个月,精神科急症医疗2个月,精神医学会谈技术2个月,药物治疗2个月;第2年住院医师:各种精神疾病6个月,精神科会诊2个月,物质滥用问题2个月,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6个月;第3年住院医师:心理治疗有关理论与各种模式6个月,婚姻与家庭治疗2个月,群体心理治疗2个月,儿童精神医学3个月,老人精神医学2个月,文化精神医学2个月,临床研究2个月;第4年住院医师:高级心理治疗6个月,社区精神医学4个月,司法精神医学2个月,临床就业的知识与经验1个月。

3.2.3.2个案讨论会

――每星期举行1次,每次1.5小时。原则上各年级的住院医师都参加,以便相互学习。除了负责主持的教授以外,通常还有几位教授参加,至少有1位是被请来担任讨论者。由所有住院医师轮流报告自己医疗的个案。原则上所报告的个案要包括:门诊、病房、会诊、急症、儿童、老人、神经科等各种不同病人,也鼓励报告心理治疗长期治疗的个案。在形式方面,负责报告的住院医师报告病情30分钟,教授跟病人会谈30分钟(或者播放住院医师跟病人会谈录像),由参加的教授们与住院医师一起相互讨论30分钟。

3.2.3.3个案督导

――每位住院医师被指定同时有两三位督导教授,每周接受各督导教授的督导;每次督导1个小时,共接受2~3小时的督导。每半年至一年更换督导教授,因此住院医师有机会跟不同督导教授接触并受其督导。

3.2.3.4访问学者教学

――由科里邀请外地来的知名“访问学者”(visitingprofessor)来做短期讲学,为期1周。每年邀请3位左右。被邀请的是国内或国际有名望的专家,就他们各自的专长而讲课,1周内就其专题而作连续性的讲学5次。

3.2.3.5精神科学术报告会

――精神科每星期举办1次学术报告会,由教授、临床教授报告他们的专题。资深住院医师也被请报告他们的临床研究结果。除了住院医师、教授们以外,当地的精神科医师也参加,当作是他们的在业再修课程。

3.2.3.6临床研究

――在4年训练期间,每位住院医师自己要从事并完成一项临床研究课题。课题由自己选择。从第3年开始从事研究,第4年完成,并在精神科学术报告会上报告。其主要目的,不但是学习科研的知识与经验,还学习如何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已发表的论文。

3.2.4心理治疗在临床经验上的要求

(1)被分配到门诊的住院医师,负责初诊病人的会谈与诊断,并由上面资深的教授复查,包括药物的处方等。所有被某住院医师所看的初诊病人,原则上由该住院医师负责日后的复诊,继续诊治该病人,保持其追踪连续性。在复诊时,每次会谈后,仍由教授复查。住院医师负责初诊与复诊的病历记录,由教授复查后签名,表示负责。

(2)在整个一年到一年半期间的门诊临床经验里,除了普通的门诊医疗,包括药物治疗以外,规定要有若干数目的心理治疗个案经验。即从初诊病人当中,选择若干病人,施与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医疗工作。

(3)心理治疗的个案要广泛,包括:精神病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边缘性格障碍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物质滥用者,普通日常心理困难者,婚姻问题者,家庭人际关系问题者以及其他各种病情患者的治疗。

(4)除了一两个月的短期或中期的心理治疗以外,至少要有半年至一年的长期治疗者3案例左右,获得长期治疗过程上的体验。

以上所举,只不过是个例子,仅供参考之用。这样的训练模式,主要是强调现代的精神科医师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与经验。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性取向,不仅是要能治疗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还要能注重如何治疗各种各样的精神疾患者,包括轻度的精神病患者及广众的一般人的心理困难;知道如何使用药物治疗,也懂如何提供心理辅导,这样才能从事于广泛定义的心理卫生的工作,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4讨论与展望

不可否认,中国在近代的历史里,在整个医学的范围里,精神科在早期并没有被重视,也没有好的训练制度。近年来,虽然已经开始重视精神医学的重要性,包括心理卫生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精神科医师的训练里,还是多半采取师徒训练的老方式,而且是以在病房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为其主要临床工作,少有门诊的经验,而教学活动并没有系统化、按时间进展化,教学的分量也不够,还需要逐渐改善。当前的困难,除了现实上的因素(包括提供医院的医疗工作的负担)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即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住院医师的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而提供学习,并非提供医院医疗上的需要。当然,如何培养各种有足够经验的精神科里各种专科的资深教员,也是另外一个因素,但只要有其观念与目标,是可以逐渐改善的。中国近数十年来,经济方面突飞猛进,相信医学的教学也可以改善。

虽然心理卫生的工作要依靠各种职业背景的人员一起协作进行其任务,但还需要依靠有广泛临床知识与经验的精神医师为其主干[2]。所以就要用心培养具有各种临床知识、经验,并且有心理卫生观念与理念的精神科医师。而如何培养这种全天候的心理卫生工作的主干者,其头一步就是要改进其训练制度。我们都知道:“下医治病,中医预防病,而上医治国”,希望能透过比较完善的、有系统与计划的训练制度,培养更多的精神科的上医,才对社会、国家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国医学协会.住院医师训练基本要求与规格-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训练[m].washingtonDC: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09.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3

神经病学是一门临床二级学科,具有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广泛性、诊断的依赖性和疾病的难治性等特性[1]。近年来随着相关科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等的发展,各种先进的辅助检查方法供临床医生选择,例如Ct、mRi、DSa等先进技术,对于神经病学的疾病诊断十分有益。与此同时学生们往往会产生过度依赖这些辅助检查而忽视临床基本技能的倾向。但任何一种辅助检查都是不能替代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所以重视神经病学教学中对医学生的临床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谈谈就此方面的几点体会,供大家讨论与参考。

1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

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学习是将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学习过程,而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临床的一大基石。基础理论知识深厚,专业知识扎实是一个合格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神经病学往往因为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解剖知识,那么对于神经病学的学习是不易理解和接收。在这过程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我们一方面利用讲座的形式,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并理解记忆。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记忆,我们将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牢固的基础。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时候,学生们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另一方面,在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病例时都老师都需要将其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化地贯穿到病例诊治过程中,以提问、自诉或者学生之间相互完善等形式反反复复的强化,做得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理论知识的目的。

2注重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

临床基础的训练对于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尤为重要。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之一的是体格检查。在现代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往往产生过度依赖大型设备如Ct、mRi等检查,而这些辅助检查是基于神经定位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基础的神经系统查体,才能有了定位诊断基础,才能进一步合理利用现代设备,同时也减少给患者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基本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对疾病的定位及定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现代诊断设备不可取代的。在神经病学的学习中,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尤为重要。学生们往往已经熟悉心肺腹查体即望、触、叩、听,而神经系统检查不同于内科检查,它比较系统地对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自主神经系统等各个部分的功能进行检查。多数实习生在神经内科实习时感到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比较复杂,更无法了解临床意义。这就要求必须首先要熟记神经系统查体的内容,正确使用神经系统常用的各种查体工具并且熟练掌握查体方法。同时神经病学的诊断重点在于定位、定性诊断。而定位诊断就首先要依赖与神经系统查体。因此,带教老师应该在实习的开始通过讲述、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神经系统查体的方法,为实习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在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手法、细心认真的态度。例如:巴彬氏征,如何去检查,如何判断阳性、阴性或可疑阳性,在查体中要注意左右对比。同样感觉系统的检查,一定要做到左右对比、上下对比甚至交叉对比,除外因患者主观感觉而错误地判断。肌张力的检查前提一定是患者需要放松,否则查体的结果完全相反。让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神经系统查体的方法基础上,还需要熟悉每一体征阳性或阴性的临床意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定位诊断。

3重视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

在病史采集方面,对主诉和现病史的询问中应注重神经科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注意详细、客观和准确地反应病史特点。例如脑梗死患者,仔细询问发病诱因: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起病的时间:晨起发现某侧肢体不能活动,什么时候入睡,中间有无起夜,起夜时候肢体是否正常,以便决定疾病发生时间决定患者是否在溶栓时间窗内等等,这些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病历既是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反映,也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资料。书写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作为医生诊治病人过程中既能体现医师的医学基础理论水平,又反映了对神经病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习生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该端正实习生的态度,正确认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防止学生产生重临床操作轻病历文字书写的倾向。也要防止学生过度依赖电子化病历中一味的拷贝。在训练学生书写病历的能力时候要注意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精炼、书写全面。病历的书写是基本功,所以对于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生我们带教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语言表达要规范、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不能随意涂改[2]。

4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神经内科见习期比较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定性定位诊断,进而去分析疾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所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一方面我们重点是通过教学查房形式进行,主要是对典型病例进行集中分析,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解剖等知识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帮助学生认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查房时由教师示范正确的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方法,然后详细讨论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治疗措施。最后穿插相应的科学发现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治疗手段,做到让学生将疾病的基本诊治与新进展相结合,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理论知识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实习医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加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诊治的临床思维的认识。教师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4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治疗

精神发育迟滞主要是指一组18岁前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表现智力低下伴社会适应困难,也可同时伴有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原因众多:①遗传性,如遗传代谢异常、染色体畸形、颅脑畸形等。②母孕期有害因素的影响,如感染因素、药物及毒性物质影响、烟、酒、环境化学物质、x线照射、孕妇营养不足、孕母健康状况、机械损伤、情绪因素、其他因素等等。③有害因素对小儿发育的影响,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核性脑病、脑缺氧、后天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等等。

智力水平可按标准智力测评方法测出,低于正常标准。一般根据智力水平及适应能力、缺陷程度、训练后达到的水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级。

[问诊要点]

1.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双亲是否近亲结婚、患者的生长地区情况如何。

2.患者的胎次、母孕时年龄、出生季节、养育方式、性别如何。

3.母亲有无流产史、是否保胎或拟堕胎、是否服避孕药过程中受孕,母亲是否受过重大心理创伤、情绪状况如何。

4.母孕期有无感染、服药、接触放射线及有毒物质,有无烟、酒嗜好、吸毒史。

5.母亲有无妊娠并发症的表现。

6.患者出生时的胎位、产式、产程如何,有无窒息史,出生时体重、肤色如何,哭否。

7.婴幼儿期有无高热昏迷和头部外伤史、重病史,发育标志如何时能爬、坐、走、微笑、讲单词、讲短语、再见时招手。

8.何时会眼神对视、被抱着时的情绪及躯体反应如何,要人抱的姿势、眼神、对声音的反应、对成人面部不同表情的反应如何?有无特别哭闹或不吵不闹,有无特殊爱好或才能。

9.何时发现患儿与常儿相异,且日益明显。

10.病期中有无缓解,有无受惊吓史。

[体检要点]

1.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皮肤、掌指纹等是否异常,如有无皮肤花纹、有无通贯手及指、趾畸形,有无卷耳、塌鼻梁、二目间距宽、蓝色虹膜等。

2.有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有无肢瘫、共济失凋、震颤、肌张力异常、强握、特殊姿势,视觉及听觉有无缺陷。

3.心肺、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精神检查要点]

1.意识清晰度如何。

2.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如何。

3.行为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语音清晰度如何,有无失语或语言贫乏,智力水平如何。

4.有无怪异言行及特殊表情,是否专爱某物。

5.是否兴奋多动、无自控力或呆滞少动、不动、幼稚。

6.能否接受指导。

[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是否正常。

2.检查视力、听力(指仪器检测),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脑地形图、血液生化全套(指目前使用的规定)是否正常。

3.智力测定可选用韦克斯勒学龄前智力量表(wechsler,wppsi);wechsler学龄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wisc-r)。中国比奈测验量表及盖塞尔(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皆为常用检测量表。

4.需要时,还可选用其他量表,如丹佛发育筛查量表(简称ddst),图注-词汇测验,50项提问智能测验,绘人测验,瑞文推理测验。

5.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选用相应的检查项目,如碘缺乏地区,需做血清蛋白结合碘等检查;如考虑脑的发育障碍或病变引起疾病发生,就需进一步做头颅mri、颅脑造影等检查;如考虑可能疾病与染色体相关,如down病(伸舌样痴呆)就需做染色体检查以确诊;猫叫综合征(5短臂部分缺失症)也是需做染色体检查以确诊为优。

[诊断要点]

1.18岁前起病。

2.应知应会的事或知识、技能有不同程度的低于同龄人,或根本不知、不会。

3.适应能力差,语言能力丧失或减低。

4.智力测定,以韦氏斯勒儿童智力表测定分为例,低于70分。

5.临床表现显著智力发育落后,病种不同,程度各异,根据其病情而出现相应的表现。一般以智力测定得分,将本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级,另以其特殊疾病表现,病因明确者,另做专述;不明确者,尚需继续研究、探索。

6.辅助榆杏

(1)智力及有关量表测定,显示智力、能力等均偏低、以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测查结果,得分低于70分。

(2)血液测定中,可见有的患儿血清蟹白结合碘缺乏;有的为血中苯丙氨酸>4μg%等异常,以病不同,而异常表现亦不相同。

(3)部分患者心电图异常。部分患者可见eeg、头颅x线摄片、ct或mri异常(如rett综合征,即有mri查得额叶萎缩,胼胝体发育不良,脑干变窄,脑室扩大的表现)。

(4)染色体异常。

7.符合ccmd-3诊断标准——

由于临床特征为显著的智力落后,却又个体差异很大,故我国将本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与非特定的精神发育迟滞。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在50~69间,心理年龄9~12岁;

(2)学习成绩差(在普通学校中学习时常不及格或留级)或工作能力差(只能完成较简单的手工劳动);

(3)能自理生活;

(4)无明显言语障碍,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延迟。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

(1)智商在35~49之间,心理年龄6~9岁;

(2)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可从事简单劳动,但质量效率差;

(3)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需要督促、帮助;

(4)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在20~34之间,心理年龄3~6岁;

(2)表现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的缺陷,不能学习和劳动;

(3)生活不能自理;

(4)言语功能受损,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智商在20分以下,心理年龄约在3岁以下;

(2)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

(4)言语功能丧失。

[病历记录要点]

1.家族史,双亲是否近亲结婚、生长地区。

2.胎次、母孕时年龄、出生季节、养育方式、性别。

3.母亲有无流产史、是否保胎或拟堕胎、是否服避孕药过程中受孕、母亲受过重大心理创伤否、情绪状况如何。

4.母孕期有无感染、服药、接触过放射线及有毒物质、有无烟、酒嗜好、吸毒史。

5.母有无妊娠并发症的表现。

6.胎位、产式、产程、有无窒息史、出生时体重、肤色,出生时确无哭泣。

7.婴幼儿期有无高热昏迷和头部外伤史、重病史;何时能爬、坐、走、微笑、讲单词、讲短语、再见时招手。

8.何时会眼神对视、被抱着时的情绪及躯体反应,要人抱的姿势、眼神、对声音的反应、对成人面部不同表情的反应;特别哭闹或不吵不闹、有无特殊爱好或才能。

9.何时发现患儿与常人相异,且日益明显。

10.病期中有无缓解,有无受惊吓史。

11.精神检查所见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智力水平、行为方面的主要异常表现。

12.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智力测定等结果。

[门急诊处理]

1.已知病因者即予对症治疗,如地方性克汀病等,及时补碘有效;如伴精神障碍者,二病同治,效果较好;对某些染色全畸变者,可针对性激素治疗,以改善性征发育。

2.合并癫痫者,需在教导、训练中,配以抗癫痫治疗并控制癫痫发作;而苯丙酮尿症者,尚需特别注意饮食的种类和给予,如限制小麦、蛋类、肉、鱼、虾、乳类富含苯丙氨酸的食物摄入;定期根据血浓度调整饮食,疗效如何,关键在开始治疗时间的早、晚。生后3个月内即治疗者,可智力正常;6个月开始治疗,仍可能智力低下;疗前血中苯丙氨酸浓度越高,控制越难。先天愚型病因未全明,只有对症治疗。

3.脆性x综合征可给予叶酸治疗。处方:

叶酸片5mg×100,用法:5mg,每日3次,口服

4.病因已明确,精神发育迟滞又伴癫痫者,可予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再辅以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处方:

(1)卡马西平片0.1g×100,用法:0.1g,每日3次,口服;或丙戊酸钠片0.2g×100,用法:0.2g,每日3次,口服

(2)维生素b1片10mg×100,用法:10mg,每日3次,口服

如有精神症状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处方:

利培酮片1mg×20,用法:0.5mg或1mg,每日1次,口服;或奋乃静片2mg×100,用法:2mg,每日2次,口服。

5.非医学措施,如特殊教育、体疗、娱疗、工疗等等,根据病种需要,针对性进行。至于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则需因人而异,越早越好。

6.健康教育①定期复诊、定时服药。②到专门的机构训练,可入学者,尽量入学,智力低不能人普通学校者,可人特殊学校就读,如培智学校,盲、聋、哑学校等等,进行学习和训练。③加强照料,防止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切忌病急乱投医,乱服药。④合理饮食,不可乱补,亦不可过分挑剔而致营养缺乏。⑤坚持合理的康复措施,常会有较好预后,并非全部患儿预后皆差,切忌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5

摘要:罪犯作为特殊的人群,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产生精神障碍的比例高于一般群体,罪犯在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时,常常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冲动攻击、自杀自伤、脱逃等影响监管安全工作的事件,同时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建立具有监狱特色的精神疾病防控体系是必需的和迫切的。针对罪犯中精神疾病的现状,结合我国监管工作的实际,如何做好防治工作,探讨和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监狱精神疾病防治、管理工作模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监狱精神,医学防治,管控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随着押犯数量的增加,其构成也日渐复杂,罪犯中精神疾病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罪犯在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时,特别是在辨认和控制能力受

损的情况下,所造成的冲动攻击他犯或自杀、自伤、自残、脱逃等行为,已成为影响监管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明确要求"司法行政部门应配合卫生部门制定和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政策;要结合监禁及强制性教育改造场所的医疗卫生工作,加强被监禁人群和强制性教育改造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第十六条规定"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和劳动教养所、强制戒毒所等场所,应当对服刑人员,被依法刑事拘留、逮捕的人员,被依法决定劳动教养、行政拘留、强制戒毒的人员等,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病犯的分类管理、控制和预防,科学地管理、治疗、教育这些特殊罪犯,确保监

所安全稳定,切实维护这些罪犯的合法权益,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而如何从医学及科学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监狱中的精神医学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一、监狱精神卫生工作的基本现状

根据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2-2010年)

初步调查资料显示患病率为10.93'1毛。[3)尽管低于国外调查结果,却明显高于国内一般人群。[4)

目前全国监狱系统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尚元统一管理模式,全国监狱系统仅有一所专业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有

的省市监狱仅有单一的专科病房,有的甚至没有专科场

所,完全依托于社会资源,专科床位严重不足,专业卫技人员明显不够,因精神卫生问题引发狱内事故时有发生,引致的监管安全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尽管如此,近年来,各省监狱系统根据各地的现状和条件,因地制宜、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精神病犯的收治与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监狱精神医学的系统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监狱精神医学的概念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包括各种生物学

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精神医学是

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

发展规律、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狭义的监狱精神医学是指研究监狱罪犯中精神疾病的

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管

理、治疗、预防和研究监管、心理社会因素对罪犯的精神作用和影响的门科学。广义的监狱精神医学,不仅研究监狱各类精神疾病的防治,同时还探讨保障监狱罪犯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其人格的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健康水平及其学习、劳动和改造效率。

监狱精神医学是建立在精神医学和法学两大基础上的

交叉科学,是精神医学与监狱法及相关法律的有机结合,是在监管医学实践与监管改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我国监狱医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三、监狱精神医学的意义和任务监狱精神医学的建立是监狱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依据

中国监狱实际状况所逐步成长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国监狱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如何治疗罪犯中的精神疾病、提高罪犯精神健康水平并因此来维系监管安全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严格执法、科学执法的今天,监狱精神医学肩负起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任务。

1.丰富和补充我国的精神医学事业监狱精神医学是研究监狱中精神疾病的发生、治疗、

管理以及与服刑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了一般精神医学的内容,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也涉及了刑法、监狱法和其他内容,正是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条件、特定的对象以及表现出来的特殊医学问题,构成了监狱精神医学的独特性和区别于一般精神医学的不同点。这一学科的创立是对整个精神医学事业的丰富和完善,对服刑罪犯这一特殊人群的精神疾病研究和管理控制,以及深入地研究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人犯罪、人格、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诈病研究将是监狱精神医学的课题及重要领域。

2.维护法制执行和服务罪犯的精神健康重视服刑罪犯的医疗卫生是我国监狱工作的重要政策

之一,其中就包括精神卫生的健康,监狱精神医学的产生,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了更广泛、更全

面的功能和内容,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罪犯的心

理健康水平等等,同时也为罪犯心理矫治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学科基础和平台。

监狱精神医学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于罪犯的精神健康,更重要的是能够维护和保障监狱行使其职能,及时地发现和治疗、管理这些病犯是保障监管改造秩序的有力措施之一。

3.研究监狱精神疾病的防治规律监狱精神医学的建立和发展中,应该遵循科学规律,

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借鉴现代医学和各学科的理论、进展、经验,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丰富和充实,还要结合我国监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精神医学。

四、监狱精神医学的历史和发展监狱精神医学在国外有着较长的历史,但在国内还是

处于起步和初期发展阶段时期。1911年nitsche和willi?

manns所著的《拘禁性精神病的历史》一书,描述了监禁条件下发生的精神疾病症状,提出罪犯中精神病和自杀的发生率较高,并认为这是由于监狱条件下所发生的精神疾病的特点,同时对监狱内外的精神病作了比较研究。

监狱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虽然各国学者有过调查,但结果差异较大。美国对监狱罪犯的调查,提出有精神疾病症状的约为150毛-20%(Roth,1971),根据Gunn在1991

年的调查,英国监狱精神病患者高达340奋。其中酒精依赖占8.6%;药物依赖占10.1%。目前国内有的省份罪犯中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0.930毛。其中人格障碍患病率为7.960毛,神经症为1.00%,精神发育迟滞为0.590毛,

精神分裂症为0.440毛,情感性精神障碍为0.260毛。(5)从国

内监狱精神医学的发展来看,江苏省是较早成立收治押犯中的精神病专业管治机构的省份,随着监狱押犯中发现的精神障碍病人逐渐增多,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己由

1956年的数十张增至500张床位,近十年来,共鉴定2

000余例,收治精神病犯人2500余人次,按照行业管理规范和要求,医院已被评审为二级专科医院,精神科被评为南京市级重点医学专科。院内实行"治疗期康复期一一矫正期"三期分治模式;系统内构建"专科医院一一一监狱病房一一监区小组"三级防治网络;形成了"医院专科医师一一监狱精防医生一一心理矫治人员"三层次防治队伍。初步取得了全省监狱系统的精神疾病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筛查、鉴定、治疗、康复、预防等专业化的罪犯精神疾病防治管控模式,为全国监狱系统监狱精神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其他省市的监狱精神病犯的收治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五、监狱精神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监狱精神医学是一门涉及精神医学、法学及相关科学

的交叉学科,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

点:

1.进行监狱精神疾病的临床及鉴定研究研究罪犯中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治疗预防以及精神疾病的鉴定、瓢别,特别是对多发于监管场所的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及诈病等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承担罪犯精神障碍的服刑能力、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暂予监外执行伤残鉴定及相关评定。

2.开展监狱中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目前除了少数省市取得罪犯精神疾病的发病人数外,

全国监狱尚无全面的精神疾病调查的完整数据。只有基础信息的收集及研究,及时掌握精神疾病流行情况,对罪犯

中的发病率、患病率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更深入地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系统管治制定干预措施和提供科学决策

依据,更好地为监管安全保驾护航。

3.研究监狱精神疾病的防治模式精神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同时目前缺乏根治精神病的有效药物,精神病的病程长,复发率高,容易形成精神残疾,目前各省的防治模式又不尽相同,因而效果也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管安全。因此如何管理监狱中的精神病犯人,合理地处置、治疗、康复等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包括探讨设立省局级专科医院一一监狱级专科病房一一监区级防治站的防治模式;如何做到对监狱中的精神病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尽早地构建中国监狱特色的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从而提高监管安全系数、更有效地改造罪犯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监狱精神疾病防治模式的长效机制等。

4.探讨监狱精神卫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全国监狱系统治疗、处置精神病犯人的方法各不相

同,有的集中收治,有的则分散处置,或保外就医。如何科学、合理、实用的管理、治疗精神病犯同样是摆在监管实践的问题之一。监狱专科防治机构的设置不仅要符合精

神病犯治疗的需要,而且还必须符合监管改造的要求,只有将两者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保

证专科医疗和实施惩罚改造的有机统一。具体包括监狱精神卫生体制及组织管理、专科医院、监狱专科病房的设

置、监区防治站的设立等相关内容。六、监狱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监狱精神医学既有学科本身的特

殊性,又有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具有的共同性。

1.与精神医学的关系精神医学是监狱精神医学的基础,两者的关系是一般

与特殊的关系。监狱精神医学除了普通精神医学的特点外,还由于监狱是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关押各类罪犯特殊场所,被押罪犯的临床表现往往表现出一些特殊性,因而在对疑似精神病人进行鉴定时,需要收集相关的改造资料,更要循证被鉴定人的真实性表现。所以既要对精神医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也要熟悉监狱相关法规、条例,并据此科学地鉴别、治疗和管理精神病罪犯。

2.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医学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医学中的心理问题,研

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相互之间转化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及其规律,它把心理学系统知识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监狱精神医学是在了解、掌握正常心理的基础上,对怀疑精神异常者的现别、鉴定和治疗,所以医学心理学是监狱精神医学的基础学科之-。

3.与神经科学的关系神经科学是研究脑、脊髓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

经生化等为特点的学科,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基础,若要进

-步了解精神病学的本质,尤其是了解精神疾病的物质基础时,与神经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前,神经科学发展迅速,在中枢传导通路、神经递质、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助于人们进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4.与狱政管理的关系狱政管理是监狱为实现行刑目的,保证依法执行刑

罚、惩罚和改造罪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监管法规的规定,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行政管理活动。

在监狱中开展精神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是科学执法、

文明执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监管安全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监狱的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秩序的需要。这部分特殊的罪犯是影响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秩序的重要因素,更像是影响监管安全的定时炸弹,如不科学地处置,将会给监狱的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及时识别这些精神病犯,而认为是装疯卖傻或思想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理,就会导致病情的加剧和恶化,并出现执法中的一些问题。

5.与教育矫正的关系

教育矫正的前提是罪犯能较好地理解和接受监狱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而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辨认和控制能力不同程度受损,存在认知、情

感和意志行为的异常,如在幻觉、妄想、怪异思维等病理

性症状的影响下,轻则自身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如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劳动能力下降;中则影响监管秩序,如造成劳动秩序、生活秩序、混乱;重则甚至会造成监管安全事件,如自伤自杀、攻击他人。在强调"首要标准"的当下,有效地辨别精神异常与可矫正的对象,是做好教育矫正的基础,作为教育改造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矫治的对象是全体服刑罪犯,〔6]而精神医学的对象则是严重精神异常者,因而心理矫治工作首先应辨识精神病与非精神病,使得心理服务成为有效和可行。所以精神医学的基础是心理矫治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技能,与精神医学密切相关的心理治疗更是心理咨询的深入和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矫治与监狱精神医学是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此外,监狱精神医学与其他学科包括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七、研究监狱精神医学的原则与展望监管医疗应当严格遵循人道主义原则,这是毫无疑问

的。同时监狱又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医疗工作必须在这个框架和原则下进行,其本身具有执法的性质,两者之间存在着动态的、转化的过程,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体现监管医疗原则。如何处理好罪犯疾病与服刑、治疗与改造的关系及罪犯中的精神疾病鉴定问题也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的、认真的执法和学术问题,只有深入地实践、求真务实,吸收学科进展信息,不断实践和努力,才能逐步构筑适合我国特点的监狱精神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监狱精神医学还只是一个雏形,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实践,从基础研究到学科体系,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监狱精神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权,关系到执法,更关系到监狱安全。随着我国监狱及精神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监狱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

监狱精神医学体系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ingletonn,meltzerH,GatwardR,CoidJ,DeasyD.psy?

chiatricmorbidityofp口sonersinenglandandwales[mJ

London:onS.1998.

(2)madena,taylorCJa,BrookeD,GunnJ.mentalDisordersinRemandprisoners[mJ.London:DepartmentofForensic

psychiatry,instituteofpsychiatry,1995.

(3)(5)吕成荣,赵山,储井山,等.服刑罪犯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3,13(4):

226-227

(4)张维熙,沈渔村,李淑然,等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JJ.1998,31(2):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6

论文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多层次医学人才,人才培养需求

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目前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也是学生们普遍反映难以学懂、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在神经病学教学中,我们针对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一些教学探索。

1神经病学教学中注重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对神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免疫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加深学生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掌握。也经常发现,解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神经病学课程的学习在时间上间隔过久,很多学生在学习神经免疫性疾病时,基础课程的知识有所淡忘,感到授课内容非常生涩,难以掌握。这就要求临床教师综合相关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通过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免疫及免疫病理知识的联想和综合复习,自然地过渡到相关疾病,进而讲授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原则,加强临床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真正达到融会贯通,以满足多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1]。

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都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往往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单一学科教学目标与整体医学教育的统一性[2]。临床教师如果没有来自基础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深化和充实,对一些与临床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的重要进展知之甚少,必然会造成基础与临床教学相脱离的状况。而且,理解是掌握和记忆的保证,在学习一种临床疾病的时候,只有理解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解剖学基础以及发病机制,才能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因此,在临床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加强与基础学科的联系,将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较好的整合,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关键。这样才能达到新世纪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既有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又有精深的专业水平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神经病学教学中注重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

“跨学科”是指跨出学科界限,在学科之间发生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学科或新理论,由于其是应用2门及以上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所形成的新学科或新理论,故亦称“交叉学科”[3]。国家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研究型人才要具有独立获取国际前沿知识、分析专业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医学研究生培养一般分2个阶段,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阶段。实验教学是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单一科目的实验学习无法体现跨学科、交叉渗透、观念创新及技术创新等综合实验内容,往往缺乏实验整体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前综合性实验项目常常将各个部分的实验优化组合,是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补充的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用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方面可以改善单一科目实验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综合实验技能,为之后的跨学科创新实验打下实验技能基础。加强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法包括:开展跨学科创新型课题的申报;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创新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跨学科创新学术论坛,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根据学科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提出研讨专题及方向,促进各学科专家之间及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还可以构建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鼓励并开展跨学科创新型课题。

3神经病学教学中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普及和深入,对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疾病诊疗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培养临床科研创新、分析、处理、应用、实践能力。现如今,如何在学习期间,依托学校强大的理论及实验支撑、临床医院丰富的病例资源、导师的学术及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其培养成具备一流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师,值得探讨。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培养发现在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加强对以下方面的重视:(1)重视加强研究生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是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2)重视拓宽知识渠道,完善知识结构:只有在宽厚知识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在专业上有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充分了解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知道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等等。(3)重视动手训练,提高临床/科研业务水平:研究生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研究生通过临床和实验的培训。使其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为其科研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重视文献综述能力培养:提高文献综述能力,首先需使其学会如何实时准确获取高质量的科研信息,围绕本专业广泛查阅文献,追踪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是提高临床医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思维的重要途径。(5)重视培养多种能力,全面提高科研素质:这些能力不仅包括临床能力、实验能力,还包括观察、选题、设计、讨论、数据分析及论文写作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信息获取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科研素质得以提高[4]。

此外,研究生阶段正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是从事医学科学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因此,导师要善于适时鼓励研究生对科学问题大胆设问,深入探索;帮助研究生与成功研究者接触,培养科研精神,分享成功经验,为学生创造条件,多途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5]。

4结语

在21世纪医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医学院校都已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及留学生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国家针对五年制本科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临床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神经病学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临床工作者,除了在教学中注重与临床的结合外,我们加大了对专业外语的要求,重视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培养专业型医学人才;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定位是研究型医学人才,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无疑将加大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现在,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培养模式也在逐步试行[6],更重视基本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意在为国家提供高层拔尖创新人才。因此,神经病学教学如何适应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需求是神经科临床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欢,周文斌,肖波,杨晓苏,胡波.神经免疫疾病教学中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83-84.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7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记上具体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过神经病学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同一种病因损害神经系统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可迥然不同,相反,尽管不同的病因,如果损害的是神经系统的同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这也决定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的方式的不同。

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过程中,特别强调首先是对疾病的“定位”,然后才是“定性”。学会和掌握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正确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神经病学,被人们誉为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我们说神经系统复杂,这是针对人类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能力而言的,事实上,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而又十分有序的信息交通网,通过这个网络将周围器官和中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命体,在这个网络或中枢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或遭到破坏,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复杂而又有序的网络和中枢,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其结构的认识,是不可能判断出来的,因此,思维的严密逻辑性也是神经病学的特征之一。

二、实习方法无论是学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还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同学们都觉得“难”,它之所以“难”,是因为其解剖和生理机能复杂,内容抽象,而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很显然,要求同学在短短的几周的实习时间内,全面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学会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掌握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然后再去认识具体的每一疾病就会显得十分容易了,那么,什么是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呢?上面谈到,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的基本单位就是神经传导通路,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一条条传导通路有机地结合就构成了神经系统网络。有了网络的概念,我们就能较好地掌握实习的方法和重点,从而达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如何利用网络的观点来掌握实习方法,从而搞好神既然神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我们要认识它首先就必须要对神经系统这个网络的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就是我们说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因此要搞好实习首先要复习和掌握有关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这是了解和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提和基矗我们知道组成神经系统网络的基本单位是传导通路,因此我们的复习和学习首先应该从这些基本的单位开始,以传导通路为主要线索,来复习有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由于同学们学习时间的限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不可能做到对这个网络全面了解,因而,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抓住重点,也就是说抓住构成网络的主要干道,如各对颅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进出颅的部位;脑干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常用的各种深、浅反射弧的组成和意义;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等等。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8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记上具体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

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过神经病学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同一种病因损害神经系统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可迥然不同,相反,尽管不同的病因,如果损害的是神经系统的同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这也决定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的方式的不同。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过程中,特别强调首先是对疾病的“定位”,然后才是“定性”。学会和掌握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正确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经病学,被人们誉为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我们说神经系统复杂,这是针对人类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能力而言的,事实上,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而又十分有序的信息交通网,通过这个网络将周围器官和中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命体,在这个网络或中枢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或遭到破坏,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复杂而又有序的网络和中枢,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其结构的认识,是不可能判断出来的,因此,思维的严密逻辑性也是神经病学的特征之一。

无论是学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还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同学们都觉得“难”,它之所以“难”,是因为其解剖和生理机能复杂,内容抽象,而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很显然,要求同学在短短的几周的实习时间内,全面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学会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掌握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然后再去认识具体的每一疾病就会显得十分容易了,那么,什么是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呢?

上面谈到,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的基本单位就是神经传导通路,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一条条传导通路有机地结合就构成了神经系统网络。有了网络的概念,我们就能较好地掌握实习的方法和重点,从而达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如何利用网络的观点来掌握实习方法,从而搞好神既然神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我们要认识它首先就必须要对神经系统这个网络的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就是我们说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因此要搞好实习首先要复习和掌握有关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这是了解和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知道组成神经系统网络的基本单位是传导通路,因此我们的复习和学习首先应该从这些基本的单位开始,以传导通路为主要线索,来复习有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由于同学们学习时间的限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不可能做到对这个网络全面了解,因而,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抓住重点,也就是说抓住构成网络的主要干道,如各对颅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进出颅的部位;脑干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常用的各种深、浅反射弧的组成和意义;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等等。

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及有关的参考资料中都用表格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描述,复习时可参考这些书籍。掌握了网络的“主干道”,就能较好地把握网络的主体,这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十分重要。可以说对该网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越全面,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同学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解剖和生理知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实质上就是网络上的某个环节、部位发生了故障。要发现这些故障的部位及原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获取有关资料,这就是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

在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一般的问病史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9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例偏低,对大学生素质的拓展及各种人文知识的培养还远远达不到做一个合格医生的要求。实习医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非常有必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下面结合临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探讨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1实习医生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要使实习医生明白,人文素质是为医者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医学面临困境如同上个世纪初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在《生活之路》指出: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现代医学模式表明,医学并不是纯自然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只有向医学注入某种人文精神,让医学更关心人,医学才能突破日益围困自己的藩篱。中外古今有成就的医学家,如众所周知的孙思邈、裘法祖、吴孟超等,他们不仅精通医学科学技术,而且具有良好而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让实习医生明白,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人文精神的提升,医学不仅仅在于治疗患者躯体的疾病,更在于要尊重患者,注重患者的感受,更在于要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

2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人文医学是以哲学、心理、伦理、社会、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观点来理解健康、疾病与医学的一门学科。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灵魂价值的尊重,对生命权的尊重。实习阶段,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关键,要努力培养医学生树立关爱人、尊重人、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也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与权利的敬畏与尊重、医务人员专业精神的实践、在医疗服务中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①这要求实习医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懂得医疗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要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如何跟同事进行协作共事等基本人文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能把众多分支的医学人文科学联系起来,使他们形成交叉的节点,从而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准绳。在临床实践中,要让实习医生深刻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可引导他们分析并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难题,如红包问题、药物回扣问题。

3把人文原则贯彻整个诊疗的过程

作为实习生医生,常常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非常好奇,时常会忽略病人及家属的心理体验和感受;诊断上过分相信现代医疗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不重视常规的系统体格检查;治疗上过度依赖药物与手术,而忽略对病人行为、生活及工作习惯的健康教育。现代医学是应该把疾病治疗与个人情感、家庭、社区、工作,及至社会经济、文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对实习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融于医学实践过程之中。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让实习医生注意力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上,更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不仅要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也要针对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②甚至要考虑到宗教和法律。

4要让实习医生充分认识医学的高风险及医学发展的局限性,明确医生的使命

医学存在漏诊、误诊、药物的毒副作用、手术损伤等风险,而且医疗是在活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医疗的风险不仅包括我们的技能不够和经验不足,更在于疾病复杂以及人类自身对医学的认识局限。这要求医师在治疗过程中要谨小慎微,对待治疗要时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感,对治疗方案要再三推敲、反复论证,争取最大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副作用,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效果和效益。

医学存在局限性,不管现代医疗技术多么先进,医学不可能治愈每一种疾病,也不可能把每一个病人都治愈。如何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如何治疗肿瘤病人,如何面对病人的死亡,这是实习医生必须明白的。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写“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任你如何“药石”,均是不可能逆转,所以要积极考虑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提高病人生存和生活质量。故此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这就是医生的使命。要时时记住,医疗不能过度依赖药物与手术。

5深刻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医学的精华蕴于言行,沟通不仅是了解病情的需要,是治疗疾病的需要,也是减少医患矛盾、保护自己的需要。正如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所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医患矛盾很多是医生缺乏沟通意识和技能而产生的。要重视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要学习如何有效进行体势言语的交流、对患者进行面谈诊断的技能、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的技能、在危急情况下进行沟通、向患者告知坏消息的艺术等,正如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所说:“医生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6人文素质教育对医院的要求

要充分认识人文环境对于实习医学的影响。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这是最强烈、最持久的影响。医院及科室要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的管理制度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要将病人理解为患病的人,不能只见病而见人;要将为患者服务人性化,通过完善实施刚性管理,变制度约束为养成习惯。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修养、较宽知识面、有学术造诣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键。

注释

如何学好神经病学篇10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病;家庭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青少年健康成长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青少年精神病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下面以吉林省脑科医院某月出院的403名“精神病”患者中20岁以下的72名青少年患者就发病原因、居住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发病率17.9%,临床诊断如下:分离[转换]2人,抑郁状态4人,先天智力缺陷性精神病障碍3人,厌食症1人,其余为精神分裂症或急性精神病。具体情况如下表1。

下面就青少年精神病病因分析及相应对策如下。

1病因分析

72名患者中有明显发病原因,如学习压力大、肥胖、失恋等,也有些孩子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患病住院。以下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因素。

1.1家长把自己曾经的缺失无条件满足于儿孙长辈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抗压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如:一名12岁体重为75kg的患者反复埋怨爷爷、奶奶导致其过胖,其爷爷、奶奶经历了60年困难时期,饥饿记忆刻骨铭心,因此饱腹和美食对于有着上述经历又无养生理念的爷爷、奶奶是一种幸福,却造成孙子因过度肥胖产生巨大心理压力而导致患病。

1.2家长把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有的家长未圆大学梦或现今工作状态不理想,想方设法让子女通过学习达到衣食无忧或光宗耀祖的愿望。所以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余能力培养一律全免,导致其共性问题是生活能力比较差。

1.3家长缺乏家庭责任感,忽视对子女的教育72名患者中发病无明显诱因的占83.3%,这其中与父母失察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家长只顾自己追求快乐和满足,沉浸于娱乐与酒宴之中,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认为钱可以满足一切,忽视了子女的其它要求,使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时无法应对,不能有效沟通,社交能力差。

1.4父母力不能及,子女自求平安有些家长为了生计背井离乡或本身修为不足,只会简单满足子女的衣食住行,而对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现今农村学生减少,农村学校合并,学生为了求学不得不过早离开父母,频繁更换环境,当对新环境一无所知无能力应对时,就会产生恐惧害怕心理,导致孩子自卑、恐惧、害怕,不敢沟通,缺朋少友,无倾述对象,最后积郁成疾。

2对策

2.1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衣食住行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衣”:按审美要求(色彩搭配、暴露适度、美观合体)着装;“食”:要按营养比例合理搭配饮食,不要单纯满足欲望,对孩子不合理要求要有度,要学会说“不”,既不能营养过剩造成肥胖,也不要“厌食”导致性命堪忧;“住”:环境要干净、舒适、卫生;“行”:运动是健康之本,不要以车代步,没有健康体魄,其余能力都为零。家长的合理引导与约束,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2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教会孩子要踏踏实实做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不要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不要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更不要怕孩子吃苦受累。孩子坚持做家务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在劳动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抗挫折能力。家长教育孩子要当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而袁隆平几十年无数个日夜守在稻田里劳动搞科研才成为今天的“杂交水稻之父”的过程是家长们所忽略的。一个会劳动的人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踏实的生活。

2.3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人理论知识丰富,心灵手巧,做啥像啥,然而心胸狭窄,终日怨声载道,缺乏豁达的胸怀,带着情绪做事,其效率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学会感恩的正面心理,当羽翼丰满有能力之时来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4倾注社会力量,关注特殊青少年群体对一些缺乏良好家庭环境的青少年(如单亲孩子、留守儿童、农村学生),学校适当开设小班,或让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教师来做班主任,在教学中关注实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