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十篇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9:45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1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宣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区体育发展“五”规划》的要求,制定《区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区委、区府领导下,形成由区体育局的责任主管,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和强化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以下简称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强化对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有力、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处置体系。为实现经济综合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安全、稳定、和谐、优越的外部条件。

1.2工作原则

1.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强身健体的需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及经济稳定发展,作为处置体育活动突发性事件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纳入开展全民健身,发展竞技体育的长效管理工作中去。

1.2.2预防为主的原则

把预防体育活动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作为确保城镇安全、社会稳定,开展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把体育活动的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融合在“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之中。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高对体育活动突发性事故、事件防范意义的认识及其发生、发展的应急处置能力。

1.2.3分级管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全区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体育活动应急管理机制。在区委、区府领导下,区体育局为责任主体,形成由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应急管理工作格局。除突发全区性特大体育活动事故、事件外,一般及区域性的体育赛事及群体活动突发性事件由所在地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区体育局和相关单位应各司职责,分工负责,紧急配合,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强化体育活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应对体育活动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为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编制依据

1.3.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等。

1.3.2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市游泳场所开放服务规定》等。

1.3.3规范性文件:《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区体育发展“五”规划》等。

1.4总体情况

1.4.1基本概况

目前,全区除现有一个老公共体育场及体育馆外,新建的体育中心(含一个体育馆主馆、两个副馆,以及室内外游泳池)已使用。其中体育馆能容纳3500多名观众。设施设备具有举办大型赛事及文体活动的能力。

全区14个镇及4个工业、农业、旅游园区已建社区公共体育场、体质监测站、健身苑点270多个,安装各种健身器材4500多件,为全区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中外企业为发展体育休闲娱乐业在宾馆等部分地区,建设了高尔夫球场、卡丁车赛车场、射击场、游泳池等设施。

随着临港新城的城用的启动,新的体育设施定会不断增加。将会拓展承办国际、国内大赛的能力。

全区14个镇、4个园区现有常住人口95万。其中户籍人口71万,流动人口24万人。关心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参与全民健身,已成为全区人民追求的目标。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打下了基础。

1.4.2功能定位

将依托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发展成为新兴的港口城市,成为建成亚洲一流的体育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1.4.3发展目标

“五”期间,将初步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雏形。凸现港口经济特色海港新城的框架。形成融体育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体育产业,推进“人人运动”计划实施。实现为建设和谐服务的目标,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共同发展。

1.4.4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现状、特征和趋势

1.4.4.1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现状

根据分析研究,对地区可能造成影响的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有:

赛场滋事、运动伤害、赛场设备故障、健身器材伤人、业余训练事故、泳客溺水、即开式体彩销售事故等(见下表)。

1.4.4.2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特征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由于发生在一定区域内,基本是单一的危害并不大,但有时也会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产生的副作用及影响不可低估。各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是:

1.复杂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比较规范程序化。管理人员、管理对象如对发生事故认识不足,工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不高都可成为诱发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原因。

2.人为性。因体育活动组织者及被组织者都是人。人与人之间如不相互谅解,不依法办事,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人为因素是引起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显著特征。

3.多样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是由于管理者管理不当,二是由于体育项目多样,场地设施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三是参与对象广泛,使突发事件发生原因很多。但不管怎样,组织赛事及体育活动都应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

1.4.4.3本区体育突发事件趋势

随着依托两港发展,临港新城的启用,体育设施不断发展,承办国内外赛事的机遇将会逐步增多。今后常住人口将从95万上升到140多万,各种体育社团组织将会不断健全。以体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发展将会进一步推进“人人运动”计划实施,把全民健身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体育活动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因此,赛场滋事、运动伤害、训练事故、健身器材伤人、设施设备故障等体育活动引发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将会上升。一旦发生,就会对社会稳定,家庭幸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发生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可能性作充分认识,防范在前。

1.5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是公共事件组成部分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是公共事件的组成部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分类的方法,体育活动突发事件一般由于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引发,属于事故灾害。也有的可能直接上升为,转化为社会安全事件。

同时应当看到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必须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1.6本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之一,其范围适用于本区内。

由区体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及时修订并报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备案。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组织领导

按照区委区府的部署,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体育局党组统一领导,区体育局是本区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

2.1.2领导机构

在区体育局党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研究确定全区应对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2)审定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开展一般、较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重大、特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

(4)当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业超出区体育局处置能力时,依程序请求区应急委支援。

(5)部署总结年度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3办事机构

设立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局应急办。设在区体育局办公,作为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局应急办主任由分管局长兼任,并对外公布值班电话。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负责接受或办理向区应急委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

(3)承办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督促和落实区应急委及有关领导的批示、指导精神。

(4)指导全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及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5)组织编制修订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协调特别重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演练、应急处置、信息、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工作。

(7)承担举办赛事及群体活动时的应急值班工作。

3预防和预警机制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区体育局建立由各镇体育管理部门参与的,直属公共场馆、社区健身苑点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组成的信息网络。建立由各单位组成信息员队伍,注意有可能对本地区体育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信息收集与传报。如发现事件隐患,立即传报。如发生事件,应在事发后第一时间(15分钟内)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对较大事件也可同时报区应急委办公室。

区体育局应急办按照职责及时把信息处理,在半小时内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报告人姓名及单位、联系电话、事件发生及目前抢救情况口头汇报区应急委办公室。1小时内形成文字材料报区应急委办公室。对较大的事件同时报市体育局应急委办公室。

3.2预警预防活动

区体育局及有关责任单位要明确预警方式方法、渠道。落实监督检查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信息交流与通报活动。在突发性事件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可通过区府新闻办向社会信息,公布事件真相,使社会引起重视,并立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3预警级别及

按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按分类要求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根据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危害、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由区应急办确定预警级别,再通过区府新闻办向社会公布。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产生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程序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事件。

一般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较小范围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体育局应急办配合所属地镇政府指挥处置。由当地政府协助调度有关力量和资源给予应急联动处置。

较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未到场前由所属地镇政府负责指挥,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到场后,应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负责指挥抢险处置工作,并请求区应急委调度全区有关力量和资源应急联动处置。

重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区应急委领导未到场前由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负责现场指挥,区应急委领导到场后,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及当地政府领导配合区应急委领导做好抢险指挥工作,请求全区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

特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协助区应急委领导做好现场指挥,由区应急委请求市应急委调度全市相关公共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按照市有关规定,本市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即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因此,对可能恶化的事态,应充分考虑有效防范和应对的需求,作为特殊突发事件提高响应等级并加强情况报告。

按照分类,建立四个响应等级,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应对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

区体育局应急办应要求各镇体育管理部门,对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性体育场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及信息员,按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发生情况,明确通报的组织、顺序、时间要求,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事项,要避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现象。

4.1.1赛场滋事

举办方每次组织竞赛前,应制定本次竞赛应急方案。赛前要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群众做好文明观赛宣传。

如发生赛场滋事行为,举办方须立即报区体育局,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赶到现场后,按应急响应的程序指挥处置。

4.1.2训练事故

训练单位应建立训练事故应急方案。平时应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安全教育。对运动器械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区体育局应急办得到发生训练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到场进行事故应急处置。

4.1.3运动伤害

各运动场所平时要加强对本场所运动器械、器具的安全检查。建立开放应急方案。如遇到运动伤害,应根据应急方案抢救,并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按照应急响应程序指挥处置。

4.1.4赛场设备故障

举行竞赛活动,各赛场要根据制定的应急方案,对赛场供电、供水、通讯及运动器械设备进行赛前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如发生赛场设备事故,各场地单位按应急方案处置。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获得信息后到场进行应急处置指挥。同时做好场内观众的思想工作,说明事件原因。如赛事中止延期,应向社会公示并向现场观众说明。

4.1.5健身器材伤人

健身苑点单位应制定健身苑点管理办法,有条件的要向保险公司做好投保工。平时加强器材保养,禁止安装危险性较大的器材。发生健身器材伤人事故,除把伤害人送医院抢救外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事故处置。

4.1.6泳客溺水

各游泳场所开放前,要制定好应急方案。配备足额救生员。制定开放管理制度。如发生溺水事故,各场所应按照制定的应急方案进行抢救。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接到溺水事故信息后,应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并报区应急委及市体育局应急委。

4.1.7即开式体育销售事故

区体育局销售管理单位应制定体彩销售方案。在销售前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到现场办公,由专人负责安全。如发生事件按应急程序处置。

4.1.8场(馆)外事件

在竞赛场(馆)外,或室外举办活动,事前要制定活动应急方案,如发生事故,按程序进行应急处置。

各有关单位要注意信息收集,发现事件隐患立即传报。如发生事件各有关单位在第一时间(15分钟内)上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除立即赶往现场应急处置外,在30分钟内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事件发生及目前抢险情况报区应急委办公室,较大事件同一时间报市体育局应急办公室。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区体育局应急办和各镇体育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市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体育活动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按照常规信息和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传输渠道及要求,做好信息分析报送和反馈工作。

4.3通讯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同参与应急活动的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及单位建立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制定确保与区应急委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

4.4指挥和协调

在区应急委的领导下,建立由以区体育局为主,公安、卫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活动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按照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形成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

4.5应急处置

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以及处置措施。即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对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的分工协作程序,要做到规范有序。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规定,对突发事件救援人员提供不同类型的救援装备,并要求他们按照要求、方法、程序进行使用,做好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特点,区体育局应急办要落实保护群众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生活保障措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等措施。在事件发生后,要正确指挥,告诉群众应急疏散撤离方式、程序,以及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

4.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组织程序、决策等规定,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抢险工作。

4.9突发体育活动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评估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要求建立由有关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按照各自职责,明确调查程序,尽快找出事故发生原因及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为做好事故处置工作作准备。

4.10应急结束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应急状态的解除程序,由应急办负责人应急状态解除的信息。

5后期处置

建立由区体育局应急办负责人参加的事故善后处理领导小组。要按照灾后重建的处理程序,落实人员的安置、补偿,以及物资的劳务征用补偿措施。

5.1社会救助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做好社会救助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并请有关部门进行事后监督审计。

5.2保险

对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区体育局应事先要求有关组织单位向保险公司做好投保工作。同时要做好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人员保险。

5.4调查和总结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程序,建立事件的调查小组,事件审议小组,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6保障措施

在区应急委的领导下,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保障要求制定保障方案,明确保障范围、启用、常态管理和维护方式等事项。

保障内容包括:应急队伍,通讯与信息,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维护,物资经费,人员维护及紧急避难场所,技术储备及其他保障等。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体育局应急办应向社会公布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本、报警电话等;并向社会发放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宣传资料;并要求各中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做好体育活动的安全宣传教育。

7.2培训

区体育局应急办须在平时举办由救援人员参加的应急管理方面知识培训班,对救援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常规性培训。

7.3演习

每年组织一次由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演习宣传活动,明确演习目的要求,并开展演习组织评估、总结工作。

8监督检查和奖励

区体育局要建立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奖惩方案,对预案实施全过程要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9附则

9.1预案管理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形势发展要求更新预案,负责预案的修订工作,使本预案不断完善。并交区应急委评审、备案。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2

一、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1、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朱井余

副指挥:孙登臣、张洪霞、

成员:马文海、王志刚、李文昌、孙海艳郑善子

2、安全事故应急队伍:

(1)、各班主任

(2)、各科任教师

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防火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严禁学生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入学校。

(2)、严禁学生在教室里使用用电设备等。

(3)、严禁在校园内存放或燃放烟花爆竹。

(4)、严禁在校园内焚烧废纸、树枝、树叶等。

(5)、组织师生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6)、进行学生自护疏散、消防器材使用及紧急状态时切断电源等学习、演练。

(7)、教育学生不私自上山,必须有家长陪同上山,严禁携带火种上山。

2、应急预案:

(1)、出现火警:立即组织有效扑救,切断电源、燃气源等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2)、迅速组织学生从最靠近的安全通道疏散(不得组织学生扑救)。

(3)、在实施第一、第二条款同时,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严重的直接向街道领导报告,必要时打119火警电话,以求援助(火警电话必须讲清楚事发地点、所处地域、方位、火情种类等)。

(4)、及时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5)、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并上报。

(二)、用电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组织对学生及老师进行用电安全知识辅导。

(2)、教师宿舍内严禁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使用电炉、电水壶、电热毯等高度危险用电设备。

(3)、师生不得在学校内私自拆、卸电器及开关、插座等。

(4)、学生不得擅自从插座内引出电源接入其它用电器。

(5)、组织学生进行用电安全防范知识学习。

(6)、定期检测学校线路是否正常。

2、应急预案:

(1)、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包括总电源)。

(2)、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

(3)、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4)、及时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以便组织施救。

(5)、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三)、食品卫生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定期组织人员对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辅导。

(2)、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出厂日期)。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一日三餐的用餐习惯,不挑食,少吃零食。

2、应急预案:

(1)、发现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诊疗。

(2)、一旦发生三人以上同时出现腹胀、腹泻、出疹等症状,立即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意外。

(3)、发生上述第二条款情况,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对策。

(4)、调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追究责任。

(四)、体育课及活动课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要求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体育课、活动课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然后才实施活动项目。

(3)、按规定开展学生跳高、长跑等课程项目,事前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4)、高温时段学生体育课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

2、应急预案:

(1)、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或发生其它安全意外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2)、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并给予补充水份。

(3)、发生上述第一、第二条款情况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4)、分析原因,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五)、教室课间活动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得拥挤,不推人。

(2)、学生在教学区,不得在走廊内打闹,不得撞击玻璃栏板或攀爬走廊护栏,以免发生坠楼事故。

(3)、严格禁止学生攀爬教室窗台。

(4)、要求学生在教室活动或打扫卫生时注意安全,不要碰电源插座。

(5)、要求门卫到点锁好大门,落实来人、车辆登记制度。

(6)、定期检查教室内各种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应急预案:

(1)、遇有发生安全伤害事故,伤情严重的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2)、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严重伤害事故,立即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六)、交通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患意识。

(2)、在校门附近树立好交通安全提示牌,提示来往车辆注意行人安全。

2、应急预案:

(1)、发生交通事故时,对受伤人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并要记清肇事车辆的型号、牌号。

(2)、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及重要物品、证据。

(3)、迅速向交警部门报告,再向街道、学校、家庭、其它相关部门报告。

(4)、做好家长、家属的工作。

(5)、配合交警部门做好调查、取证、事故处理等工作。

(七)、流行传染病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1)、加强流行传染病预防教育。

(2)、加强个人卫生教育。

2、应急预案: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电话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街道及相关教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八)、外出大型活动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外出前认真做好安全防患教育。

2、应急预案: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先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5)、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九)、外来暴力侵害事故预案:

1、防范预案:

(1)、加强文明礼貌教育,杜绝师生在外滋事。

(2)、加强门卫保安工作,外来未经允许人员,学校门卫(保安人员)不得放行。

2、应急预案: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保安人员)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110、1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十)、其它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如发生师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及时送伤害者到医院诊治。

(2)、及时向街道、学校、家庭、教育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和谐*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为核心,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宣传在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和部门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履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利益。二是宣传各区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围绕预案编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所作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宣传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尤其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抓好预案的宣传落实。四是宣传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作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一是通过介绍国外和市内外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分析公共安全形势,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三是掌握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的基本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实施

(一)预案解读宣传

1.总体应急预案宣传报道。一是由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播发、刊登市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及新闻通稿。二是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报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总体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播发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通讯或述评。三是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市总体应急预案的情况。(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从*年10月开始组织实施。)

2.市专项预案解读宣传。政府门户网站、《*日报》全文播发可对外公开的市专项应急预案简本,有关媒体给予相应报道。稿件由牵头制订市专项应急预案的主管部门负责提供。(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在市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公布后陆续播发。)

(二)科普知识宣传

1.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在《*日报》、《今日晚报》、*电视台、*电台、政府门户网站和市主要新闻媒体所属网站开辟专栏、专题介绍应急知识。(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会同市政府应急办、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电子政务办实施。)

2.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分类别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指导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影、电视、广播、动漫等作品。(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政府新闻办、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局等部门组织安排,从2007年开始分步实施。)

3.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司法局负责,会同市政府应急办,从*年10月开始分步实施。)

(三)典型案例宣传。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区县政府、市级部门推进“一案三制”(即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从对外公开的市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此外,宣传群众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救、互救的成功典型。(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政府应急办协调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提供稿件,在专项预案宣传解读期间安排。)

(四)宣传活动

1.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的力度。(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编印发放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张贴宣传海报,投放公益广告,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让公众增强安全防护意识。结合宣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各区县政府和市安监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单位和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红十字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司法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组织实施。)

4.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宣传活动。结合国家规划宣传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宣传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等内容。(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在*年内完成。)

(五)教育培训

1.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课堂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2.人员培训。

一是公务员培训。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对各级领导干部、各区县政府、市级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公务员和各区县政府、市级部门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会同市政府应急办,从*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

二是志愿者培训。(由团市委负责会同市民政局,从*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

3.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增加相关内容。(由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从*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根据本方案制订分阶段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实。从*年开始,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应急科普知识,使公众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将灾难造成的危险和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一)明确职责。各区县政府要制订以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为重点的5年应急科普宣教实施方案;每年年初要制定全年宣传计划,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安排成立本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宣教工作小组,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并主动配合新闻单位和相关部门搞好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各新闻单位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应急科普宣传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主力军作用,主动开展应急科普宣传。

(二)注重实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细分群众层次,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做到寓教于乐,将科普宣教工作的网络和触角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动态进行科普宣教,扩大宣传效果。结合应急演练重点介绍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理念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举措。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4

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一:近期,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学校、幼儿园连续发生恶性刑事案件,令世人震惊。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正在挑战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极限。为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应急速度,确保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工作,切实维护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校产安全,使各类损失降低

到最低限度,根据玉门市委、政法委《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紧急通知》,结合《中小学安全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安全工作实际,特制订《花海学区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一、成立学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组长:***联系电话:

副组长:***联系电话:

成员:中学中层领导、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负责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电话:

职责:(1)具体负责全学区的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2)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检查指导各学校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3)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及教育局做出灾情汇报。

二、各校及幼儿园成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小组,指挥和组织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内设四个组:

1、综合协调指挥组

职责:(1)全面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2)组织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现场处置组

职责:(1)迅速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救援方案;(2)具体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3)统一组织施救队伍开展具体工作。

3、后勤保障组

职责:(1)统一指挥后勤保障队伍;(2)筹措调集应急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资金;(3)做好事故紧急善后处理工作。

4、宣传报道组

职责:负责宣传报道和材料的整理与上报工作。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应急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各老师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包括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火灾安全事故,用电安全事故,教育教学活动安全事故,交通、行路安全事故,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校园内严重踩踏的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食物中毒安全事故,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寄宿生住宿安全事故。

四、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校长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学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组织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第一责任人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2小时内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校内报告程序:事发当事人或目击者班主任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校长学区办公室市教育局。

5、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责任。

五、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自然灾害安全事故

1、学校要加强对校舍、周边排水渠道等的检查和维护。在灌溉期内实行学生路队值班制度。

2、学生上下楼梯时轻脚慢步,要按楼梯上划定的分界线上下靠右,并且每层要有专人指挥。

3、不允许学生随便攀爬楼栏杆,不在楼檐子上追逐打闹。

4、如果发生踩踏,学校领导要亲自指挥疏散学生,把踩伤学生及时护送医院急救。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申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规范操作,制定周密的安全预案,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3、及时向镇派处所、镇卫生院报告,请求援助,保护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当天值日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发出警告。

2、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向镇派处所、镇卫生院报告,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迅速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教育学生不乱吃零食。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发现师生有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学校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立即向学区及镇卫生院报告,请求援助。并上报有关信息。

4、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隔离观察,及时向学区及镇卫生院反映并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和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及时的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向卫生防疫部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病人的跟踪调查记录工作。

(六)寄宿生住宿安全事故

1、实行学生寝室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严禁来客到学生宿舍留宿。

2、值班人员发现非法分子闯入或者其他危及到住宿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要及时组织住校教师和学生救援,并通知学校领导和镇派处所。

六、其它事项

1、各学校都要按本预案精神,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应急预案,报学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案务必细致,具有操作性,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实行学校主管领导责任首任制。

2、发生地震灾害时,按花海学区地震应急预案执行。

3、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二:为了贯彻落实教委的学校安全工作意见,及时、妥善地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我校决定进一步完善“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校园内消防、饮食、治安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校园安定。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正常秩序。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坚持领导有力,组织严密,制度落实,责任到岗,预防为先,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

四、组织管理

1.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组成人员为:

组长:副组长:成员:

2.主要职责

⑴部署处置安全防范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项。

⑵启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安全事故。

⑶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

五、主要处置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3.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召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师会议,通报情况、稳定人心。

5.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相关领导和部门。

6.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7.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的联系工作。

8.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9.结合学校实际拟订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置事宜,包括食物中毒、火灾、校园教育活动或组织集体活动突发伤亡事件、入校入侵、学生个人突发事件、交通、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处理办法。

六、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一)教学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1.教学活动期间发生各种危害学生群体或个人的险情时,责任人要在进行必要紧急处置的同时,在第一时间将险情、问题和困难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学校要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2.平时要加强校园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要制定学生逃生的疏散路线,每学年要演习一次以上。做到师生都要熟悉紧急疏散路线,险情发生时有组织、有秩序的做好紧急疏散。

3.相关责任人要熟悉教学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安全器材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

4.相关责任人要及时发现和排除责任区内的安全隐患。险情发生时做好切断电源等工作。

5.险情发生时,主要责任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出险地点,亲临处置和指挥。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5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计划一

今年xx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20-年防灾减灾日活动实施方案》文件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

二、活动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三、活动时间

20-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5月10日至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四、活动内容

1、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在校门口上方的led显示屏上显示相关内容的标语、口号等,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出1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专栏,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3)通过发放告家长书,联合家长、社会力量,配合学校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方法步骤,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2)利用国旗下讲话,由校领导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动员。

(3)开展地震、气象、防汛、消防、交通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4)召开防灾减灾教育座谈会、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观看灾害题材影视片等,推进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深入进行。

3、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在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学校要针对防震、防火、交通、溺水、拥挤踩踏、突发公共事件和雷击、地震等气象和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开展一次以上全校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

4、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期间,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5、加大学校防灾减灾活动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学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为加强学校防灾减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策划,周密计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顺利开展。

2、要强化责任,严密组织,防止走过场,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3、要广泛发动,加强联系,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校防灾减灾工作。

4、要认真修定防灾避险演练预案,及时总结演练经验,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计划二

为了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小学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限度地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小学主要开展下列活动: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10日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横幅,张贴“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让校园远离灾害,让学生安全成长;传播减灾文化,共创人类文明”等防灾减灾的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胡国群校长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学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形势愈加严峻。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学校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三、扎实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

1、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我校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学校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开展有针对性地紧急疏散演练。5月12日上午9时28分我校开展一次《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紧急疏散演练。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各安全岗位责任人快速到位,及时疏导。两分钟不到,全校师生按预先指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这次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增强我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2、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5月12日下午5点正,我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内各种体育设施、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整改。

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计划三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日前下发的《---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确定-月-日至-日为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今年我校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现就活动事项拟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开展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普及师生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升师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活动时间

-月-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月-日至-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学校“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及各班主任老师。

四、活动内容

1、营造宣传氛围

(1)集中出一期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展板——安保处。

(2)在校内悬挂宣传标语——安保处。

(3)每名学生向家长发送防灾减灾公益短信——各系学生。

(4)广播站一期主题节目——团委。

2、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1)-月-日国旗下讲话——分管校长---。

(2)利用主题班会上好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课——班主任。

(3)出一期防灾减灾知识黑板报——班主任。

(4)活动周期间,各系科可根据本系实际,开展一次消防、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系科。

(5)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我发现”活动。

学校要在开学安全工作大检查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我发现”活动,营造“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安全隐患人人查找”的浓厚工作氛围。对师生发现的安全隐患,学校要落实责任人认真整改,并建立整改档案,确保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宣传板报比赛。

由各班以防灾减灾宣传为主题办好一个专栏,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周密设计,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各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教育专栏。

(7)在班主任层面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设计大赛”活动。各班制作专题教育课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提交作品,参加学校评选。

(8)组织开展“安全法制知识手抄报”比赛活动,征集、评选一批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设置展板,进行公开展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五、活动要求

1、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年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应急管理与安全防范能力的关键时期,各部门、处室及系科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切实有效地推进此次活动的开展。

2、抓好关键环节,强化安全教育要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宣传周”内,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安全常识,指导师生掌握紧急情况时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宣讲竞赛专题讲座、墙报、板报、观看宣传片等形式,深化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提高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的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切实加强学生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把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范围,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广大师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3、加强风险源头治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要针对学校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应急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突出抓好校园消防、校园治安、防拥挤踩踏、防溺水、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及教室、宿舍、实验室、学生食堂、图书阅览室等关键场所和部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管理台账,明确人员责任,跟踪落实解决,及时堵塞各种安全漏洞。

4、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开展紧急疏散演练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资源整合、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学校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实现风险预警监测和防控;“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系要结合本系实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一次紧急疏散和逃生自救应急演练,增强学生规避危险、防范侵害的意识,有效提高师生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总结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6

一、当前高校建立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预案的必要性

研究发现,高校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发生频繁。闫杰2008年在对辽宁省15所高等院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学生达到了学生总数的40.3%。虽然事故伤害程度不同,但是发生几率是比较高的[1]。四川大学的陈峰等通过对四川省5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样本调查发现,有34.9%的学生发生过1次事故,有25.6%的学生发生过2次,还有4.5%的学生发生过4次以上的伤害事故[2]。这些事故一方面危害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高校体育工作的正常秩序。因此,关注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努力找出伤害事故发生的规律、原因,并据此制订相应的预案,防患于未然,对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风险性,运动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进行体育活动,就可能出现运动伤害事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只能消极等待。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预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与损失。笔者2008年对北京市10所高校98名体育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应当做好安全预案的占93.3%;但令人吃惊的是,41.6%的学校没有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案[3]!即便有预案,大多数学校也只是根据经验制订或从互联网上下载照抄的,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更糟糕的是,预案制订之后往往成为“抽屉里的一张纸”,并没有被真正实施。这说明,当前高校建立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预案十分必要。

二、高校体育运动伤害预案的制订方法:艾克勒姆五步分解法

体育运动伤害预案是否科学、有效,关键要看制订的基础。制订预案依靠的不是经验,不是抄袭,而是信息!只有基于信息、以信息为导向的预案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预案。艾克勒姆是现代警察界公认的信息导向理论的鼻祖。他在1988年首创的艾克勒姆五步分解法[4],向人们展示了以“信息导向”为主的制作预案的一整套流程。依据该方法,每所学校可以在统计和分析本校近年来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基础上,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属于自己的体育运动伤害预案,主要包括5个环节[5]。

1.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即通过调查,从不同信息来源获取和筛选资料。在制订体育运动伤害预案时,要定期收集和调查高校体育运动伤害的相关信息。比如,学校什么时候发生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在什么地点发生的,每年一共发生了多少起,都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等等。了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

2.分析解读

分析解读,即从已获信息中分析、解读体育运动的伤害模式。可以把收集的信息运用时间标图法与空间标图法制成图表,将事故的高发时间段在图上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什么时间最容易发生体育运动伤害;把事故发生的地点在图上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什么地点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最多。

3.战略设计

战略设计,即从体育运动伤害的前因后果中设计出适当的预防战略。战略设计是预设学校会发生什么样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综合分析解决途径,制订具体的对策、方法来指导应急行动。

4.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即把预防战略付诸实施的过程。体育运动伤害预案不是空头文件,应随时能够付诸实施,必要的设备要提前准备好。比如,在运动场地安装探头,配备保安、医药箱等。学校要大力宣传,使每位师生都知道、重视伤害事故预案,在场地、设施或重要场所要设有明显的标志,保证在体育运动伤害事件发生时预案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与实施。实施预案的经费是个关键,学校应建立预备金制度,一旦发生严重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预备金应可以随时启动。

5.科学评估

科学评估即评价预防战略恰当与否,从而能够根据获得的经验进行反馈与调整。科学评估是衡量一个预案是否有效、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必要步骤。科学评估要遵循外部评估的原则,高校应引入校外的智力资源,对本校体育运动伤害预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三、高校体育运动伤害的防范和处理

基于运用艾克勒姆五步分解法收集的信息,构建信息导向的高校体育运动伤害预案,应考虑三部分内容:体育运动前、进行中的安全防范以及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1.体育运动前的安全防范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说明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也无法取代实际操作层面每个人合格、高效的日常工作[6]。因此,发现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前的先兆,可以起到“警之于先”的作用。体育运动前的安全防范包括人、物和组织三方面。

首先,人的方面,学校应基于收集的信息,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体质档案。考虑到必要的信息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权,学校要建立制度保证学生的隐私不外传。对身体有疾病的学生能否参加某项体育课,要征求和尊重专家和医生的意见。在咨询专家之前,要控制学生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要为特异体质的学生安排保健或康复医疗的体育课程,如太极拳、导引养生功、按摩等。体育教师要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应用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方法;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目的、效果、安全性等问题,掌握急救的正确技术及知识。学校体育部每学期初应对体育教师的教案进行风险程度预测,对高风险的体育课程,学校要尽量配备两个以上的监护人员。学校和体育教师要考虑气温、风、雷、雨等气象状况和室内的气温和湿度条件,进行正确的应对和处理。

其次,物的方面,在场地、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上,学校要特别注意对信息空间标示图所显示的高风险运动场地和设施进行防范。学校体育部应当建立体育安全检查统计表,制定体育硬件设施和配套软件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安全检查登记,并且上报学校进行整改。对于学生使用的场地、设施、用具,学校体育部应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安全确认,特别是对高风险的场地和设施,如游泳课前对游泳池的水深、排水口的盖子以及其他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攀岩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等。学校对于出现异常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理,并同体育教师一起确认学生使用的场地、设施及用具无破损,不使用存在故障的体育器械和用具。

最后,组织方面,是指高校体育部应当建立体育运动伤害防范和处理的组织机构,并且明确各自的职责。该组织负责全面收集体育运动伤害方面的信息,制订和修订预案,下达危急情况报告,培训教师和学生,以及处理各类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等。该组织应在日常和危急情况中协调与校内外相关安全单位的关系,当突发事件超出体育部处置能力时向有关的上级单位汇报,请求支持与配合。

2.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

《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提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即人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防范能力和战斗能力都会大大减弱,因而更加容易受到伤害[7]。所以,无论体育课内还是课外,体育工作者都要做好充分的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

体育课的安全防范主要是体育教师的安全防范,可以分为一般的安全防范和专项的安全防范。一般的安全防范主要是课前通过询问和观察获取信息。体育教师要做好“课前四问”——有无心脑血管疾病、有无半年之内做过手术、有无习惯性关节脱臼、有无腰颈肩、骶、髂、踝等关节损伤,通过寻问和中医观面色的方法发现和判断身体不适的学生。如,苍白脸色是体质差的表现,脸色苍白而带青紫色提示剧烈的疼痛等[8]。

专项课程的安全防范是指根据信息导向对体育课程进行风险分类,针对高风险类体育运动进行有效的伤害评估和防范。根据笔者2008年的调查,高校体育课程可以根据受伤害概率分为四类:高风险的体育课,受伤害概率在70%以上,如足球和篮球;中、高风险的体育课,受伤害概率在50%到70%之间,包括橄榄球、散打、跆拳道;较安全的体育课,受伤害概率在15%到50%之间,包括攀岩、游泳、棒球;安全的体育课,受伤害概率在15%以下,包括射箭、手球、健美操和舞蹈课等[9]。对高风险的体育课,教师应当反复强调体育安全常识和安全注意事项,对抗项目的练习,教师要尽量安排同一技能、级别、体格的学生为一组。

安全教育目前是比较缺失的。笔者2008年的调查表明,面对体育运动伤害,大部分学生(占64.4%)不知道如何去处理[10]。因此,教师应当告知学生运动存在的风险,如何按照规律科学地进行运动,如何避免和处理专项运动伤害,如扭伤、挫伤、肌肉痉挛等。

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应用基本的运动安全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机会。根据笔者2008年的调查,48.4%的运动伤害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11]。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除运动场地、器械标明使用说明外,学生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必须有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和保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体力,不要过度运动,要进行事前调查,并和有关负责部门联系,确认周边医疗机构的情况。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时,体育教师和队医必须随行。

3.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学校、体育部及教师等应根据事先制订的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控制或消除正在发生的事故,减轻事故带来的损失,保护学生身心和财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部分往往是预案制订的核心[12],包括事故发生中的迅速控制和安全急救,以及事故后的恢复和补救措施。

墨菲定律指出:凡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出现[13]。因此,制订预案不仅应该包括“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还应该包括事故发生之后的抢救方法与补救措施等。事故应急处理要注意四项原则:一是果断决策,任何犹豫不觉都可能造成学生和学校巨大的损失;二是行动要迅速,时间就意味着生命;三是以学生为本,要把学生的身心作为应急处理的首要任务;四是要依法行事,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也要遵守法律,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闫杰.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发生原因分析与规避[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2).

[2]陈峰,等.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J].四川体育科学,2006(2).

[3][9][10][11]张洋.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及其预案[D].北京师范大学,2008:23-24、14、20、15.

[4]辽宁教育网.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少年儿童安全教育论坛嘉宾发言集锦[eB/oL].,2010-02-06.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7

近日,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中央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负责同志交流了各部门和各地区开展基层应急工作的经验。此间,诸暨市还进行了基层防洪抢险演练。本报摘编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立

251个地市和1079个县(市)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

基层减灾救灾目标是自然灾害发生24小时内,灾民生活得到基本救助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民政部门以制定和落实国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为重点,努力推进基层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体系基本建立。目前,中央和省级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已经颁布实施,93%的地(市)、82%的县(市)都出台了救灾应急预案。二是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以国家设立的11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龙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51个地市和1079个县(市)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三是灾害应急救助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确立了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灾害应急救助联动工作机制。

灾害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认真履行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不断健全灾情报送和会商机制,强化了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基本实现了第一时间转移受灾群众,灾后2小时内上报灾情,24小时内救助措施基本到位,保障了受灾群众在应急期间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仅2005年和2006年,全国就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954.8万人,恢复重建倒塌民房379.2万间。

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基层不仅第一时间要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处置灾害,因此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高基层灾害处置水平意义重大。当前,在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方面,还面临四方面的挑战: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灾害隐患和减灾能力尚不完全清楚;各级救助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救助工作的需要;各级综合减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是国家综合减灾工作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基层减灾救灾的工作目标是:自然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灾民的生活得到基本救助;创建10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灾后恢复重建倒塌民房90%达到设防标准;社区、乡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率达到85%;85%的城乡社区建立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95%以上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公众减灾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

为完成上述目标,进一步推进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打算:一是制定完善基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是启动自然灾害隐患普查与评估。三是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和“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四是深入推进减灾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五是继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协同有关部门一道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伟:北京社区应急网络形成

基层构建监测预警网络

评估突发公共事件风险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预防为主、平战融合,加强指导、动员群众,依靠科技、完善手段”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首先是重心下移、面向基层,着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北京市制发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314个街道(乡镇)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社区(乡村)编制完成3683个简洁易行的应急预案。还着手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街道(乡镇)从落实责任主体入手,组建了本辖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或指挥部。部分社区(乡村)还成立了应急工作组,初步形成社区应急工作网络。

其次是预防为主、平战融合,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道坚实防线。加强隐患管理,强化排查监控。目前,北京市正在开展奥运期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建立隐患排查和监控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努力将事故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部分基层单位构建监测预警网络,摸索出了一些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加强指导、动员群众,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北京市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实施总体方案》,全面启动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工程。为抓好此项工作,我市充实了管理机构,在市应急办增设“宣教动员处”,将市人防办改组为市民防局,调整职责,强化其在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方面的职能。区县党委和政府大力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深入。基层单位组建了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防队、生态林管护队、防震减灾队等各级各类的应急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组织和带动市民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

四是依靠科技、完善手段,提升基层应急技术保障能力。北京市在建设基层应急技术支持体系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提升了基层应急指挥技术含量。城区基层单位将应急管理与城市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了容纳治安、市政、应急等多项功能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和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为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准确与高效,开发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四级值守应急软件应用系统,已在所有区县开始运行,并在部分街道(乡镇)、社区(乡村)试点。

总体来看,北京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市将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全面加强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举办而努力。

浙江省诸暨市市长王继尚:建突发事件信息平台

“枫桥经验”拓展到应急管理领域

坚持资源整合,完善基层网络

近几年诸暨市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全市没有发生特大或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连续3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

首先是坚持“枫桥经验”,拓展应急领域。“枫桥经验”是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工作中心,在村(社区)设立综治工作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精髓是“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将“枫桥经验”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创造了应急管理的“五早”法,即: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其次是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诸暨市在27个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和党政办合署办公,平时设1—2名专职干部抓预防,应急时即转为党委政府的应急办事机构。在534个村(社区)、611个企事业单位、187个学校相应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

第三是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预防准备。到目前为止,诸暨市已制订市级专项应急预案52个,乡镇、企事业基层单位应急预案320个,坚持重大节会活动编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责任人及联系方法,把预防和应急准备作为应急管理的基本功。我市启动建设“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了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系统的对接,确保了实时预警信息直接入户。

第四是坚持提高能力,抓好队伍建设。近年来,诸暨市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互相配合、整体提高”的原则,抓好多层次的应急队伍建设。目前,市级层面建立应急管理队伍30余支,共有人员1547名。乡镇一级有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专职消防、事故救援等队伍276支,共有人员7199名。村(社区)有护村队、义务消防队等队伍731支,共有人员13010名。企事业单位有护厂队、消防队等应急管理队伍1087支,共有人员9355名。

第五是坚持资源整合,完善基层网络。诸暨市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村(社区)、厂矿企业和学校设置自然灾害预防员、消防安全员、公共卫生信息员、综治员,形成了全市的网格化。诸暨市在各村(社区)设置了1366名公共卫生信息员,形成了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网。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应急管理加强五项工作

省级教育部门和1635所普通高校已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各省级教育部门每年应急管理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

目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311所。普通中小学校41.8万所,在校学生达1.9亿。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

首先是突出教育系统特点,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教育部于2005年10月制定完成并印发实施《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省级教育部门和1635所普通高校于2006年底完成了预案编制工作,其中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全部完成。截至目前,以《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总纲、以各地教育部门预案为主体、以各级各类学校预案为支撑的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

其次是健全综合防控体系,抓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以维护稳定工作体系为基础,成立应急管理机构和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全国有1172所普通高校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坚持校园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

第三是整合各种工作力量,抓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保卫工作干部及广大教师的作用。各高校通过建立“学生护校队”、“义务交通疏导队”、“校园消防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此外教育部门还加大了宣传普及力度,抓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着力夯实工作基础,抓应急预案演练,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坚持用制度化的形式将应急演练固定下来。教育部门还切实增强应急投入,抓应急管理工作条件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级教育部门每年用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将以建立健全维护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为统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将集中加强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制订应急体系建设长远规划,完善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深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细化应急预案工作环节。

二是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工作。部署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全面深入开展影响安全稳定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警校共建,督促学校落实内部治安、安全防范措施。

四是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对学生住宿和食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发挥教育系统各类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总结推广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举办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把公共安全知识普及到全体师生。

江西省赣州市副市长刘建平:提高农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村庄规划进行安全性评估

推广农村和谐110模式

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0%的市情,以加强农村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首先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村应急保障能力。赣州市要求全市所有圩镇和自然村庄在编制规划时都要进行规划安全性评估,组织专业设计人员,设计选择了175套新房型供农民选用,加强了消防功能,并对地处地震带的会昌、寻乌等县的新房型增加了抗震设计。做好“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杜绝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加强了消防安全、信息发送设备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应急宣传、通信、交通等保障能力。2006年,在公安部消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赣县、兴国等县的一些行政村开展了消防安全试点工作。水文部门、林业部门、气象部门、地质矿管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防范自然灾害的合力。

其次是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一方面,建立健全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落实山洪灾害联户防范责任制。另一方面,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职能部门,明确监测方法及预警信息方式、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等应急预案内容,根据因灾受威胁农户的具体情况,逐户制定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险卡,于汛前发放到农户手中。赣州市还注意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赣州市还健全预案体系,强化应急队伍。编制印发了《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包括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在内的20个专项应急预案、48个部门应急预案。结合新农村建设,防疫部门在乡镇机构改革时组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站,设立了动植物检验检疫站。在一些行政村组建了群众义务消防队,在乡镇设立治安指挥中心和应急联动小组,农村社区指定了专人为应急管理信息员。

三是加强农村管理机制创新,着力提高农村应急管理能力。赣州市及时把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其中,让农村应急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解决应急管理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载体作用,把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延伸到村民理事会,实现了市、县有应急管理委员会,乡、村有管理机构和人员,自然村有群防队伍。

在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中,我们正向全市推广瑞金市的“农村和谐110活动”。2005年防汛抗洪期间,瑞金市云石山乡沿坝村宋东北等两户人家共6口人就是接到乡镇“和谐110”发出的紧急汛情指令,在村综合处置服务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及时撤出,成功地躲避了因山体滑坡推倒房屋的危险事件。

重庆市郭家沱街道党委书记廖庆平:综合应急、志愿者和兼职人员并存

坚持属地管理加强应急协调联动

建综合应急、志愿者和兼职队伍

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地处城区近郊长江北岸,街道地域狭长,紧靠铜锣山,有8公里的森林线和6公里的江岸线,公路弯多坡陡,水路滩险水急。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洪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道路和水运交通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我们在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的同时,以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和建设应急队伍为重点,全面提高基层应急能力。

郭家沱街道按照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核心、部门和单位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2005年5月,成立了街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还在重庆市率先组建了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街道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日常开支。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基本摸清了辖区内灾害点、危险源分布情况,建立了应急信息动态管理、灾害点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资源及队伍等应急管理制度还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灾害点、危险源排查。

我们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去年夏季,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高温干旱持续长达61天。面对严重旱情,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指挥,组织发动辖区单位和群众打了一场抗旱救灾的攻坚战。实现了“无一人缺饮用水、无一人断粮、无一头牲畜渴死”。

我们坚持把建设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作为街道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做好应急队伍的规划、组织和建设工作。根据街道辖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频率,按照先期应急处置的要求,坚持分类建设、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了街道综合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兼职队伍建设。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8

1大型体育赛事的特征与物流需求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在参赛规模、举办频率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体育赛事日趋全球化,举办规模、参赛范围日趋扩大,观众和运动员数量成倍增长。具体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呈现出如下特征:(1)赛事规模愈来愈大,参赛单位、参数人员、服务人员的规模愈来愈大。(2)赛事项目日趋多样化,新的比赛项目不断增设。(3)赛事周期日趋增长,并呈现出多阶段赛程的趋势。(4)赛事空间集中性日益突出,物流空间相对比较集中。众多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必然形成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大型体育赛事期间,大部分比赛器材、体育用品以及人员衣食住行等赛事用品和生活用品在国内各区域甚至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运输、储存、返回等活动,更是给大型体育赛事运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赛事本身来说,参赛人员来往、出行、旅游及消费品配送,比赛前后器材、体育用品的运送、储存、包装,赛事信息处理等都需要对赛事物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规划;对于主办城市来说,合理有效地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保障大型体育赛事顺利开展则是一种客观需求。

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型体育赛事物流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和设施设备建设相比,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管理相对滞后。(2)物流管理理论指导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实践不足,缺乏完整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管理理论体系。(3)大型体育赛事缺乏完整统一的物流体系。物流体系是在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而组合成的一个整体,而当前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尚缺乏整体性。(4)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管理中物流流程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运行调控手段。

二、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

1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识别与诊断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识别的任务是判断哪个赛事活动正在变异并对重要致灾因素监测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预警管理系统识别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致错因素。识别的另一项任务是判断大型体育赛事中某个环节已发生的变异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即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趋势。诊断是对已经被识别的现实致错诱因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明确哪个致错因素是主要的突发事件源。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诊断主要是在致错环节的诸多现象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大的因素,并对其形成进行因素分析和损失评价。

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预警的流程设计(1)预警准备。预警准备是指大赛的组委会为了保障大型体育赛事顺利进行而开展的预警管理活动,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相关制度、规章、标准的制定等。(2)普通监测。它是指对通过预警分析确定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诱因进行专门监控的管理活动,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普通对策和模拟危机。普通对策即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进行预防与改正,并使大型体育赛事恢复到正常状态。危机模拟是指发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控制时,对有可能引起更大灾害的危机状态的假定与模拟活动,据此提出策略方案,时刻为进入危机状态做好对策准备。(3)危机处理。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危机处理是指突发事件预控失败后所必须采取的一种特别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方式。

3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等级设计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分析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所处的状态,从而进行态势分析,为预警建立基础。根据态势信息,利用威胁估计技术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威胁程度进行定量估计,做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等级预报。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预警等级可以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4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加以表示:(1)蓝色级(Ⅳ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小,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低,没有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的可能。(2)黄色级(Ⅲ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较大,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较高,但没有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的可能。(3)橙色级(Ⅱ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大,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高,有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的可能。(4)红色级(Ⅰ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影响面极大,关联到其他事件的可能性极高,即将转换为大面积、大规模体育赛事物流应急连锁事件。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其完善与否、科学与否需要一个重要的反馈环节,即需要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后评估来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后评估环节中,应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信息收集与处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态势评估、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预警、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策略制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方案制定等各环节工作进行后评估,将上述环节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经验教训以及收集到的大量相关信息的总结与归纳作为要点,为日后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三、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动态调控策略

1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的诱发因素(1)人为因素。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人的管理是最活跃的致灾因素。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时短时间内有很多人参与,且活动点面广,这是赛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2)场地因素。场地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承载体,其安全关系到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2007年1月12日,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体育场坍塌。该体育场是世界最大的建筑之一,巴西建筑师和工程师工会的调查报告令人震惊———巴西境内80%的球场存在着同样的安全隐患。(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赛事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治安、交通状况和公共卫生状况等。对赛事环境致灾因素的管理是大型体育赛事应急事件预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环境因素的预警有效管理营造好的比赛氛围、提供好的比赛服务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主办者需要努力的重要内容。

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的总体框架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各方面调控工作很难一步实现,即使能实现调控的质量也很难保证。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特点,本文提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中的几个基本环节形成一个闭环反馈链。

3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的措施与步骤为了加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可靠性,结合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机制的实时性与稳定性要求,与传统的一阶段应急动态调控机制不同,本文提出两阶段应急动态调控机制。为充分发挥专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事件动态调控人员宝贵经验的作用,在调控方案生成过程中采用两阶段应急动态调控机制:一阶段动态调控机制主要处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问题;二阶段动态调控机制主要处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调控方案问题。在上述两阶段生成机制间充分利用人机交互方式,由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人员参与应急方案的决策、修正、确认等,这样可以保证由第一级生成机制进入第二级生成机制时的方向是正确的,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按照这一流程,第一阶段的应急动态调控机制通过调控人员来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策略,而第二阶段是在总体调控策略敲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方案。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问题状态特征输入到第一阶段应急动态调控系统中,进行第一阶段的预案匹配,如果匹配到合适的预案进入步骤2,否则进入步骤3;步骤2对第一阶段匹配到的预案进行预案调整,得到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步骤3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是否可行,当步骤1未匹配到合适案例时,直接由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步骤4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总体调控策略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所面临的状态,从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具体方案预案库中进行第二阶段的预案匹配,如果匹配到合适预案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步骤5对第二阶段匹配到的预案进行案例调整,得到更为具体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准方案;步骤6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准方案是否可行,当步骤4未匹配到合适预案时,直接由调控人员确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具体准方案;步骤7对确定的准方案进行检验,如果不满意进入步骤8,否则进入步骤9;步骤8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的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调整,回到步骤7;步骤9将满意的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具体方案输出,形成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具体方案。如果必要,可将新方案作为预案存入到预案库中,以备再次使用。这种调控方案生成过程既充分发挥了专业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应急动态调控人员的决策作用,又降低了其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检索速度以及系统的可靠程度。

四、结语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安全生产;预防;5e措施

1、建立成熟的安全生产教育体系

(1)教育宗旨要明确。通过明确安全教育目标,掌握公路安全发展需要,培养从业人员安全职业道德,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进一步适应当前公路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的需求。

(2)教育措施制定要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安全教育要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年度、季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建立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针对公路施工安全重点在一线的特点,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讲下基层活动,尤其加强对农民工常识教育和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周活动,利用集中学习期间,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录像等,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主题安全走廊、宣传栏及安全警示室等,把安全宣传教育融入到生活、工作中。

(3)教育内容实用性要强。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等培训,对工程建设人员重点进行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培训,对公路养护、路政管理人员重点进行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和公路应急处置培训。

2、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如果停留在经验管理和号召的水平上,容易致使管理不能深化,安全状况时好时坏。建立起有效可靠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体系,使安全管理工作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我局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实施了开式螺旋上升的公路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编制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分析表格,对每个月的业务活动进行划分并进行分析,辨识出一类危险源与二类危险源,针对危险源的特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风险后果、风险几率及是否可接受,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控制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然后对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发生次危险源及投资效果进行评估,形成一个在循环中不断完善、提升的安全管理过程。通过推行该安全管理模式,把过去被动预防转变为主动控制,把管结果变为管过程;通过推行该安全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安全管理分工明确、程序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开展,从而形成安全管理的新机制。

3、建立安先进的全生产技术保证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科技兴安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需要。根据安全生产技术分类,我局从机械电气、危险化学品、公路应急救援、职业危害控制、防火防爆、工程施工、人机工程、特种设备八个领域建立起了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

(1)建立安全技术人才库。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安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安全设备安装、应急救援技术、工程技术等人员建立了数据库,为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等提供智力支持。

(2)落实安全技术责任。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技术保证体系的核心部分,安全技术责任的落实与否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安全效能。我局对工程施工难度系数大、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坚持工前交底、工中防范、工后讲评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安全技术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3)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是科技治安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施工中,逐步淘汰科技含量不高,安全保障低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更新升级安全性能高的机械设备和材料,改善一线人员的安全施工环境和工作条件。

4、建立实用性强的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防护是安全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事故发生后避免人员伤害的最有效措施,只有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才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被别人伤害。公路安全防护体系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安全防护、公路交通安保设施和个体防护。

(1)工程施工要落实动态防护措施。由于工程施工的多样性,如基础施工、脚手架工程、洞口临边作业、高处作业、施工机械等,每个环节的危险因素不相同;同样的结构物因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危险因素也不同。因此,施工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月、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变化,给安全防护带来诸多困难,必须及时调整和补充各项防护措施,才能消除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2)公路交通安保设施设置要科学化、标准化。公路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设置是否合理影响公路的能否畅通,我们主要从技术规范、管理制度、民众诉等方面来规范安全设施的设置。

(3)配备个体防护用品(ppe)。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要求,针对公路作业环境、污染物种类和特殊岗位等不同情况,对工程施工人员、沥青从业人员、路政执法及收费等一线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和面罩、防护手套、呼吸防护用品、防护服装和防护鞋等,并确保每人掌握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5、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1)健全组织体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机构,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和工程援、防汛、交通事故、高速公路拥堵、除雪防滑及其他公路突发事件等专业救援队伍。其次,与消防、交警、医疗、气象等有关部门签订应急救援联动协议,明确各自救援职责,整合社会其它专业救援力量,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确保救援效果。

(2)完善运作机制。建立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救援、全员参与的高效的应急处置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急救援的作用,减少事故损失。

(3)夯实法制基础。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及《山东省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编制了《日照市公路管理局应急救援预案》,包括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高速公路应急处置预案、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处置预案等21项应急救援预案,为处置公路突发事件奠定了法制基础。

(4)完善保障系统。一个完善的应急保障系统包括信息通讯、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经费财务4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独立的管理体系,横向之间相互协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结语

通过在全市公路系统推广、落实安全生产“5e”预防措施,整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程序标准,把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放到教育、管理、技术、防护、应急等预防措施的落实上,践行了安全生产方针指导思想,为建设本质安全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简介

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篇10

一、主要内容

(一)以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我区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各级政府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县及我区各类预案和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提高全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以人防民防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扶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二、宣教计划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一是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五月12日)主题,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二是把公共安全知识深入到机关,推进到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三是在社区、高危企业、学校以及建设工地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四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提纲。五是通过举办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六是结合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

(二)进行人防民防应急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增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各社区、各部门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增强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青年志愿者等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针对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使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进入学生课堂。同时,利用多种平台,对基层单位开展普及教育。

三、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和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基本知识等。

(二)培训对象。根据我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管理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各党政班子成员、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基层干部、相关企事业办负责人及应急处置救援队伍。

党政班子成员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指挥处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各级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

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监管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企事业办单位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各类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