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十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十篇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02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1

1.办好家长学校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教好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思想。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共同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防微杜渐,防范未然,把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身条件的制约,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应该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学校舍得投资,翻建校舍,绿化、美化校园,坚持做到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给人以洁静美;走廊、教室张贴名人字画,各种展览,给人以激励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陶冶美好的情操,以优化心理。为了创设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首先注意校风建设,我们提出了树立“文明好学、求实进取”八字校风;其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建立互敬互爱的同学关系;再次,开办家长学校,沟通学校、家庭、社区联系,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全方位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氛围。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教好身心健康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但当前教育系统对教师的心里培训确实不敢恭维,而教师本身的知识面对现状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老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4.开设心理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办心理讲座,传授一些心理知识,提供一些心理保健、心理矫治方面的技巧,引导学生自我保健。比如:我们在各年级分别开设“祝你走向新生活”、“做新生活的小主人”、“长大的喜悦”、“正确面对挫折”等讲座。这些讲座既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实际,又注意到年龄特征,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起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还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5.加强学科渗透

我们要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条重要途径,要求各科教师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心里动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加强心理教育的渗透,尤其加强学习心理的指导。如社会课教师利用学校的特点,开展社会调查、互评互比等活动,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语文教师则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还利用周记。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用评语与学生交心,或指点迷津,或提供方法;数学、自科学等科教师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要十分注重渗透的自然与和谐。

6.进行心理训练

同各科知识的学习一样,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养成。据此,我们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比如,针对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拉练训练,让学生步行五公里,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此外,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心理基础,我们还通过各种竞赛、表演等活动,使他们从中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2

【关键词】幼专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方式的改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不同,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幼专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幼专生就业素质培养服务,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解决幼专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国务院提出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凸显了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是我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试从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出发,阐述幼专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阐述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重要性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的共同目的是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有一个良好的择业技能。同时,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择业技能的提高。反之,择业的成功不容置疑的会给学生们带来好的心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幼专生心理素质,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幼专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刻不容缓,它既是学生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又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探究幼专生常规管理工作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石

通过有效的常规管理工作,运用规范的学生管理守则,可以使学生在教育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密切同学间的关系,遵守规章制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锻炼好适应社会的能力,拥有了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为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创建多种多样的专题活动,提升学生们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建多种多样的专题活动,用实践去提升学生们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热爱。在校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题班团活动,形式采取演讲、诗朗诵、唱歌等多种形式来激发他们对工作岗位的热爱,从不同角度诠释对幼教职业的不同理解。活动人群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主要目的是加强师生情感的同时,吸取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宝贵经验。建议每次主题活动要有相应的活动策划案、照片、视频等素材存档,方便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可通过不同时期的活动素材,观察学生们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过程。通过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对要从事的职业的情感,转变工作态度是我们研究思考的方向。

(三)加强专题讲座,创建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

专题讲座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线,利用专题讲座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应结合社会就业新形势,挖掘其中的职业潜力以及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明确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全国各大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利用专家讲座集体培训以及开办SYB创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我校在此基础之上还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协会,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方便学术以及经验上的交流,为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总之,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关系,分析研究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探究出更多的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研究和工作对象的,当然离不开对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的分析考察。当前幼专生就业素质存在着很多问题,人生价值观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陈旧,诚信意识与法律意识淡薄,就业心理意识较差,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缺乏,专业素质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情磨炼坚强意志,科学自我评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源泉,坚强的意志则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具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对于幼专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发展个人的全面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职业心理素质较强的新人影响极大。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探究幼专生常规管理工作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我们主要的目标。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利器,解决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是我们的宗旨。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9-01

1前言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高等教育如何积适应今天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具体应用。体育是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意志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的典型,正如陶行知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那样,他们除了考分,其他一无所长。现代大学生被称为“学者”、“读书人”甚至“书呆子”,大部分大学生只重视学习,不重视身体,是身体差的典型代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谈何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培养现代大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尤其是让他们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需要,任重而道远!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围绕以人为本,思考

如何加强的教育改革发展力度,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有关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10月29日颁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在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路,或者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受传统的教育的影响,教学只重分数和过关,并不重视大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将严重束缚学生的健康发展。“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正确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体现它的特点上如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等”[2],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上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路,理清模式。体育对大学生的全面的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脑力活动过于频繁,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体力劳动,让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做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让他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有了素质教育的作为出发点,体育教学创新,才能有目的展开各项体育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才具有生命意义,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

2.2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注重大学生的参与,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传统教育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就是学习的接受者,教师注重课堂的传授,忽视课外活动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只重视自身的传授,忽视大学生的需要以及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一些体育教学没有好的课堂质量,更谈不上课外大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些脱离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学,是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因此,注重大学生的参与,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体育课程在发展大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关键。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需要互动、共进、共享的教学氛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往往忽略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的主体作用,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挖掘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对大学生提高出的发展要求,内在为大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大学生做到主动的发展主体性,这是成功的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这也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做好正确的角色扮演,课堂上是大学生的良师,课外则要做大学生的益友。高校体育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保障。

2.3高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当前就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应以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使学生在优育教学中去体验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情感,磨炼其意志,从而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目的。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和国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4]。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校园事故在不断地增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而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表演的机会,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如今竞争的年代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心理尤为重要。高校体育通过举行各种竞争性和残酷性不高的体育活动与比赛,可以提升了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品质,也造就了学生灵活机智、快速反应和决断的能力。胜不娇、败不馁,体育活动与比赛,让大学生学会顽强拼博,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活动与比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显然有着不同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大,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加。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大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耐挫折能力,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上的各类竞争。高校体育中,大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遇到的一次次不同的问题或挫折。如何及时地处理好这些挫折,是对学生的考验,处理好了,无疑将增加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2.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人文关怀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地、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高校体育要有新的方向和理念,落实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体育教学体育人文关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还能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通过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在活动中能顺利完成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模范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做到不故意伤害他人,能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5]高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能使大学生的学会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交往能力,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精神等。这些通过体育教学与活动所获得的基本的人文精神,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会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5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新颖化、专业化、智能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通俗的说就是与别的方法不一样,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体育与健康体育的发展。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保持教学工作地持久性、新颖性,除了具备教育学中“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等”[6],还要结合教学条件的实际去创新,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的专业化。教学方法的专业化就是根据平时教学过程中给自己积累下来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何把自己的智能很好的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我们必须要具备有专业化得教学方法,这里专业化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自身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但能学到体育知识,而且这种方法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处事与做人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智能化。教学方法的智能化就是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体育教学方法要能体现体育教学系统的方法论,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使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道体育之所以为体育的真谛,为他们懂得如何学习体育,如何运用正确的体育方法去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线索。因此,既要采用“兴趣体育”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也要运用“磨难体育”手段,使他们的意

志和品质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3结束语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密切相关,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不断地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让大学生的身心能够获得全面发展,让他们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需要,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4

关键词:教育改革;心商;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和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目前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但对学生心理层面的教育和培养还不是十分完善。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即使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不能算是十分合格的,这样的人才,人格是不健全的,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遇到考验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会手足无措。时下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工作、学习、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也时常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刚踏入社会时难以适应周围环境,从而成为“高分低能”等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

人们总是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思考如何全面地教育学生从而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尽量少走一些弯路,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具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我们认为高校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突出并重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一、心商及其重要性

借鉴智商的概念,对于人们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心商。心商是一个心理学的范畴,狭隘的心商定义就是一种心态。心态是人生态度的具体化,是人生态度的现实反映。心商高的人心态积极、健康、向上、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充满激情和解决问题的渴望,将挫折、困难归因于个人能力、经验的不完善,他们乐意不断向好的方向改进和发展并尽力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商低的人心态消极、不自信、不客观,易于怪罪于机遇、环境对他们的不公,喜欢强调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造就了他们的人生位置,面对困难和考验的时候容易逃避、拖延和不知所措。积极的心态是个人发展的营养,有积极的心态,就有积极的人生,心态的差距往往正是人与人之间命运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

心态积极向上是成功的基石。但凡经历磨难方取得成功的人士一定具备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具备内心的坚强与自信。这类人在遇到困难时,自信而积极的心态会让很多困难迎刃而解,即使困难无法逾越,也会理性客观地认识到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不会遗憾、惊恐和无助,困难只是一件事情而已。

心商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们面对考验、困难与挫折的态度。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他在其励志书《人性的弱点全集》[1]中指出:“一切财富与成功皆源于健康的心态。只要将一个人内心的态度由恐惧转为奋斗,就能克服任何障碍。如果思想是快乐的,我们当然就是快乐的,如果脑子里想的凄惨,我们就会凄惨;有恐惧的想法,就会产生恐惧;如果想到的是失败,我们就注定失败,想着自怜,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比尔・盖茨也认为:“如果你以积极心态发挥你的思想,并且相信成功是你的权利的话,你的信心就会使你成就所有你所制定的明确目标;但如果你接受了消极心态,并且满脑子想的都是恐惧和挫折的话,那么你所得到的也只是恐惧和失败而已”。

心商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维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2]。面对如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培养并设法提高心商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积极的心态是个人发展的营养,有积极的心态,就有积极的人生。俗话说,“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心态的差距往往正是人与人之间命运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首先重视并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对学生开展心商教育,从而为素质教育在高校中更好地实施服务。

二、重视并开展心商教育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社会竞争将会越来越强,心理素质水平必定要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因此,在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心商教育显得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高校开展心商教育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要能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去执行。我们在下文主要提出6条可供参考的措施:

1.高校应该在所有专业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选修课程,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师范类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到心理教育的价值和存在。

2.学校应要求各系部每学期制定学生心商教育活动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和辅导,各院、系、部应积极配合并要求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通过举行班会、讨论会、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给学生一个心理教育和学习的平台。

3.学校应该定期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学者给学生作学术报告,用专家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心商教育的愿望。

4.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热线,时刻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心理疏导。

5.学校、学院、系部可成立不同层次的心商教育社团,也可规定一个合适的日子为心商教育宣传日,从而从制度上引起学生重视自身心商素质的培养。

6.积极调研并学习兄弟高校的相关经验,适时调整已有措施并开展新的举措,要把心商教育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面去抓、去考虑、去对待。

文献中的心商提高措施则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从8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心理商数进行了简单介绍:(1)明白所要的和实现目标的资源。(2)用行动使每天的生活成为你实现目标的铺路石,积小胜为大胜。(3)经常与心灵对话,深思默想,及时清除心灵污垢,增强乐观态度,学会暗示技巧。(4)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选择好目标,集中思想掘一口井,克服懒散、逃避、观望、犹豫、抑郁等坏习惯。(5)心胸开阔,提升视野,以相同或更多的价值回报给你带来好处的人。“报酬增加律”最后还会给你带来好处,甚至是意想不同的收获。(6)善于学习,向自己学、向他人学、向社会学、向历史学、向书本学,从中滋养和提升你的心商。(7)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陈旧的想法,通过学习技能,调整欲望水平,使你的生活计划更加切实可行。(8)培养自信自尊,强身健体,适时娱乐,与新老朋友经常沟通。当问题想不通时,可借助心理医生或心理指导书来缓解、疏通[3]。

三、结语

心商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它将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心商教育的相关问题,并就如何开展心商教育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如何完善心商教育的模式,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袁玲(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素质教育。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索质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1. 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素质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观的不同,应试教育认为考上大学的是人才,而素质教育则认为只要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正派、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也是人才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就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利用史实,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多,如果仅仅交给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只会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教而没有起到育人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高中数学教师要借助教材和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还有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爱国思想和刻苦钻研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高尚精神以及数学名著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同时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消除自卑,减少心理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也是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功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分析概括出数学概念。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概括实际问题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 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都蕴含在数学思想中,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数学思想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高中数学蕴含着比如待定系数法、方程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

6.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于教育事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把这种精神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管理方面,教师要具备优秀的班级管理素质,班风与学风的好坏和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发展特点,切合实际安排对学生的教育,明确目标,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较高的创新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生就会尊重、喜欢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6

关键词:大学素质教育个性共性

很多人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含义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社会在发展,世界也正在变小,正由以前的大大的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如何应对现在的这种形式,来迎接挑战,如何培养有素养的大学生与国际接轨都是我们的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只有培养出了有素质的大学生,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未来,所以,如何在高校中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代高校所要面临也是必须得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已经被提起了很多年,但都尾实行好,因为有些高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今的世界,没有了创新是寸步难行的,只有有了创新,我们才可以做到领先于世界,才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

很多人都会理解,高校的素质教育是比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要高级很多,其实这个是错误,无论是大学小学还是中学,实行的素质教育都是不会抛弃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做到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最开始,也是最主要的事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学生才算养成了一定的素质。从炎黄二帝开始至今,每个有建树的思想家,教育家都会以做人这个标准来衡量是不是个人才,所以说从古至今都把做人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如果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还算什么学生。就算你的学识再渊博,你都不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之人,不仅不能为人民服务,你还会为一己私利而害了大众。

这样的学生不教也罢。学者学所以为人。”我曾记得我国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所谓教育,就是教人会做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认识字的人都看的懂,无论是什么时候的教育,都把做人归做为一点,就是做人,这个是目的,也是根本。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都把做人归做教育的根本,那学校为什么就不能想想如何教学生做人?只有学习了做人,人生才会得以升华,只有学会做人世界才充满爱,才能有益于这个社会。一个不会做人但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是一颗定时炸弹,只有在先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在来学取知识,这才是一个能造福社会的好学生。曾经有个实验,让一个教授挑选自己的学生来进行教育,他们所问的问题都不是说这个孩子的智力有多高,而是问的是:他的同学朋友对他的评价怎么样。”简短的一个测试就知道每个教育家心目中都有一个尺度,不是要自己的学生有多优秀,而是要自己的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

很多人都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打击个性宣传共性,其实这只是片面的思想,要想压制住大学生躁动的心是不可能的,在弘扬个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些属于大学生的共性。在该个性的时候,大学生就应该大胆的说出自己不一样的声音。在这个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社会,需要大学生的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我们不是不支持他们拥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的支持是有底线,我们所支持的个性是不毁坏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为前提。也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不可能早就各个模板的大学生,拥有个性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也不能说素质教育就是弘扬个性,我们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一样,我们应该为他们制定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这将不阻碍个性的发展又不失共性的形成。

在除了重视个性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人都只知道身体健康很重要,而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实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大于身体的健康,一个人要是没有良好的心理,再多学识也是白费,不仅帮不到人,而且还可能害人呢。所以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必须得建立一个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的课题,或者活动。只有具有身心健康才是一个完善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大学生。

结语: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就是智力资源,拥有智

力资源的是人才,而人才来自良好的素质教育。因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导致学校素质教育发生变革,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参考文献:

[1]何秀成.试论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03)

[2]衣俊卿.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1)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7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三者区分开来。因为这将变成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的主流话语体系,也就是中国未来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对于我们研究学术的来讲,我们首先要明白高素质是什么,专业化是什么,创新型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不回答,那么会影响到学术研究、政策制定的方向和实践工作的开展。今天我想谈谈我是怎么理解这三个概念的。

在我的理解当中,“高素质”其实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认为的教师在专业领域当中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不过这个素质比一般非专业人员要高。具体地说,作为教师,要遵守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政策。同时,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当前国家极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完成这个任务首先从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开始。

“高素质”接下来是传统上我们认为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中国艺术领域的欣赏、体验、创作中国艺术文化的素质。同时,教师应当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国际理解、跨文化能力。如今中国参与到世界大国之中,我国的教师需要有这样的能力。当然,作为一个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学术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具有多种方式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具有共同体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具有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及需要不断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以上所提到的一些素质和能力,也是任何一个平常的个体,任何一个从事专业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如何体现“高”?显然在水平和程度上要比一般人员要突出,重要的是这些素质要能够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专业化”怎么理解?这就得进入我们教师专业的内部来探讨。具体有这么几条:

第一,具有丰富的教育情怀情操,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一生从教的教育信仰,拥有科学育人的精神,我们称之为教师的专业精神,具有专业精神是一种基本的专业化的表现。

第二,具有理解学生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专业知识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教师的“学习专业”。教师要熟悉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道德和公民性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健康和安全发展、艺术和审美发展的规律,具备自觉运用学习科学理论,掌握学习规律,有效开展学习设计、学习实施和学习评价的能力。我觉得从专业化角度来讲,这一条要摆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我之所以这么强调,是因为今天的教育,所有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当前教师尤其要懂得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要掌握和理解有关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科学、学习理论。为此我要强调的是,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容里一定要有“学习专业”。这个“学习专业”不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而是指教师要懂得相关的学习理论,比如,教师了解社会学习理论并运用到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中。教师应懂得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学习理论。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学习的科学,我觉得他的专业化是没法体现的。

第三,教师应当在了解学习科学的基础之上,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能力,理解学科本质,运用跨学科思维和知识,开发课程内容。教师要掌握自己学科的本质、方法、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拓展相关知识,开发融合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这是教师专业化在学科素养上的体现,我们称之为“学科专业”。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师来说,学科专业的表现更多地是在“重构内容”上显示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科知识不等于“学科专业内容”,只有在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对学科知识进行“重构”后才能称得上是“学科专业内容”,因为,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是要懂得什么样的学科知识适合用什么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来传授引导。

第四,能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科专业内容,自我形成指导、引导、辅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导路径,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这是我理解的关于“教授”专业化的体现。

总的来说,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由学习专业、教授专业和学科专业这三个要素构成,再加上专业精神,这四个方面完整地架构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我们以前老在纠结怎么把教师的高素质和所有专业人员都需要具备的高素质区分开来,我进行这样一种表达,是试图想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的“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边界。

最后一个,“创新型”如何理解?与前面所提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到底是什么关系?

创新、创造本是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我们在参看了心理学是如何定义和解释“创造力”“创新型”的基础上,提出:“创造”通常是指发明、发现,如技术是发明的,自然规律是发现的,“创新”既要发现什么,又要发明什么。问题是,规律我们能发现吗?教育有规律吗?教育可以发明什么?创新型教师可以发现教育规律吗?创新型教师可以发明教育方法、技术吗?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们提出:

第一,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创造力”“创新型”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做不到的。这是创新型教的一个基本特质。

第二,教师要具有教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创新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

第三,教师要具备对教育实践的“元反思”能力。平常我们说教师一定要有反思精神,但是“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元反思”――仅仅反思还不够,还要通过我提出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中的“证据和数据”机制来提高。

第四,教师要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是“创新型”的基本特质。这个“解决问题”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我们其他表述里面的“解决问题”,而是人的高级认知能力表现。一个“创新型”教师一定要有这个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8

那么,何为“素质”呢?相信各位济身于教育事业的同仁对这一名词应该不陌生。翻开教育学是这样解释的: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一个学校中,主要有校长素质,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个人素质。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教师队伍结构,学校的设备条件等也称学校素质。素质是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条件,它在学校中长期起作用并能决定其日后的向前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那么,甚么又是“素质教育”呢?――即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机能,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和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结构水平。从而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基础。

因而,在明了素质教育标准的前提下,如何正确适当的开展素质教育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立足于当前,放眼于未来,根据改革开放的新行势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特点,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实施素质教育。

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首先要端正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以往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要彻底纠正这一顽疾,绝非一日或短时间内就能奏效,需要全社会综合治理。其次,应将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必需突破“一切围绕升学考试转”的传统办学运行体制。确确实实的将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还有,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最后,还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现象,它妨碍全面提高素质为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最后,还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确实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是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

例如,上海福山小学,在八十年代就实施素质教育,其培育出来的各行各业人才的多,广,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是使其跻身于同类名校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收益甚小,甚至全盘皆输。这首先是缺乏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有一些农村学校,因为没有抓好学校整体的基础教育,好比是在很浅的沙地里建大楼,其危险程度及严重后果是浅而易见的。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明确素质教育虽是学校教育的一部份,但首先它是基础大系统中的一部份,不能离开基础教育这个整体孤立的进行改革;它必需和学校整体改革的其它各组成部份,要素密切相连,互相促进。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进入学校整体改革的运行轨道并有所发展和提高。作为学校整体的一部份的素质教育,应尊循“从整体看部份,从部份看整体改革”的思路,切忌“见树不见林,”“见林不见树。”这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校长及师生必须要有改革的愿望,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改革的客观需要变为教育者的改革意识,这是当今大时代的一个迫切的要求。即把“要我改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改革”,二、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否则根本提不出明确的改革和实施方案,素质教育最终成为空谈。没有理论作指导,教育改革就会盲目进行,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小。我们一定要把实干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在科学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像北京师大附中,南京师大附小等,他们通过创新、勇于改革,并以教育科研为引路,闯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可见,“教育的出路在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开展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的改革既要注意整体改革协作,避免盲目性;又要避免学校管理层“一把抓”,即统得过多,统得过死。忽略了教师队伍的个体差异,从而无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年龄层次不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不一样,其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也不应在校的方面强求。而每一个学生个体个性及其兴趣爱好也不一样,他们显然还未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接受的过程中未免有情绪化,不满或不理解,甚至还有抵抗心理,。拒绝接受新事物。处在这样一个尴尬十字路口,教师是随波逐流任其自然还是坚持己见强制加自愿来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显然是要选择后者。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志以工作忙、任务重、时间紧和“远水不解近渴”为由,把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排斥”在日常工作之外,急功近利的作法显然不可取的。事实上,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本身就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索,仅仅靠常规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越忙,越需要学习,越需要研究。才不至于成为一个盲目的经验主义者。一定要消灭纸上谈兵和“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的蛮牛干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9

关键词: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77-01

素质教育学的现代进展,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审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使我们站在素质教育学现代前沿思考素质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内容与方法,使我们以素质教育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思传统的素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使素质教育教师站在素质教育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幼儿教师的概念、规律、理论。

一、借教学中素质教育规律激发幼儿教师创造的欲望

教师们也都在努力地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快地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如“3015”工程、“洋思”模式、“导学自读”模式等。而幼儿教师的创造欲望是一种强烈的内心动机。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素质教育学习中的“创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试图去创造、创新。幼儿教师是很难自己得出答案,除非有超前的学习和课外科技,一般只能望尘莫及。

二、教学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

(一)呈现资料和确认概念。在提高幼儿素质教育学习成绩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缺少了它,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让幼儿教师在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成绩。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幼儿教师教学的新策略。在提高幼儿素质教育学习成绩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缺少了它,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让幼儿教师在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成绩。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幼儿教师教学的新策略。总而言之,此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结构对理解的影响而不是读者自己对理解文本的影响新的教学大纲里对素质教育项目的编排顺序不像以前教材中的素质教育项目那样有条理,有顺序和有针对性。

(二)验证获得的概念。为了验证幼儿教师对“弹力”所下定义的正确性,教师在该阶段先要向幼儿教师呈现一些未加“是”或“否”标志的例子,要求幼儿教师根据他们的定义给例子加标记。教师对幼儿教师加标记的例子的正确与否给予确定,这样可以验证幼儿教师所下的定义的正确性。提出弹力的概念名称,并重新阐述它的定义,明确其本质属性。然后,教师要求幼儿教师根据教师的定义再提出一些“是”与“否”的弹力例子。幼儿教师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幼儿教师教学培养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非常有经验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他们都过多专注于幼儿教师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因为这个与幼儿教师的现实有关,教师长期就是关注研究幼儿教师的学习成绩如何得到提高,这些教师面对新的课本都觉得不适应,然后传统的方法如何适应新的教材呢,这个问题还有待教师去思考、去解决、去研究。

素质教育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在一节课里要精讲哪几个素质教育要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素质教育教师为了讲明某个素质教育要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例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应该有针对性,关键要让学习理解和记住知识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待孩子以“爱”为首,“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宽容孩子。其次,在教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每一个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怀和崇高境界。坚持采用正面教育,以幼儿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改进方法和激发兴趣。在幼儿教师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幼儿教师从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鼓励幼儿教师从不同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幼儿教师的参与意识,在互评阶段,教师对优秀应该及时表扬,对于不太出色的,在指出不足之处的同时肯定其优点的存在,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健康和充沛的精力,这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另一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强调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作用不容忽视。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威信,幼儿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而且要拥有健康的心理。那么,幼儿教师的人格对幼儿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性格开朗,进取心强,人际关系和谐,又必须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更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潜能发挥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这些人格特征,那么幼儿的心理健康势必受到影响,更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篇10

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宽,内容多,需要探讨的问题也不少,针对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迫切需要探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1.如何从人生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这个角度,加强学习语文目的性的教育,从而调动学习语文积极性。2.如何从改革教学内容的角度(比如删掉陈旧、繁琐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增添富有时代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价值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如何从教法多样新颖、富有启发性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如何通过语文第二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等等。以此变教师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体验和感受生活并提高认知的习惯。2.从自然、社会中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3.阅读课外读物和认真阅读课文的习惯。4.认真记日记、写心得,认真作文的习惯。5.用心倾听,收接、整理信息与有目的地训练说话的习惯。6.学会自学,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等等。习惯一旦形成,学习就转化成了自我需要的自动化行为状态。

(三)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探讨以课文为载体,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最佳途径。2.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能力。3.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4.如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5.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和审美的能力等等。

(四)探讨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精心作好教学设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探讨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科学途径,引进当今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方法,教研成果,特别是科学化的教学手段。

(五)探讨精读(讲读)课文与学生略读(自读)课文的关系,探讨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关系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教师在讲读篇目中提供的阅读分析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实践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堂讨论、分角色表演、课外小组活动等,以达到“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效果。

(六)探讨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教学负担的途径让师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境界中,完成双边活动,以探求既能减轻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途径。

二、全面发展,学以致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应试教育,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学校教学活动围绕应试来开展,语文教学也毫不例外,它的弊端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而是部分学生。教学内容偏重智育,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美育处于薄弱环节,使语文教学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动脑、

动口、动手的语文能力差,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贫乏。应试教育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考什么教什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的双边活动由教师一个人包办代替,大搞题海战术等等。全面发展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种教学揭示了基础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摒弃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协调发展。对于语文科来说,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