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的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6:58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1

一、学情的分析

高三学生对晨昏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进过学习培养了一定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习课通过对地球光照图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晨昏线的含义及特征,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分析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晨昏线的概念;(2)运用相关概念进行晨昏线判读;(3)掌握晨昏线的特点;(4)掌握晨昏线的应用。依据加涅学习分类理论,可将《晨昏线》的知识内容归为概念性知识。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框架,上述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认知过程维度如下:目标(1)属于理解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属于智慧技能;目标(3)属于分析的智慧技能;目标(4)属于评价的智慧技能。

二、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在哲学上,概念被定义为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在逻辑学上,概念被定义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概念指符号(主要是词语)标志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客体、事件、情境或属性。概念在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1)分类:概念是人们对环境的简化反应;(2)理解:当人们见到某个新事物时,只要他们能把这个新事物归入某个已知类别(即概念)之中,则他们就能理解新事物;(3)预测:例如当人们已知有禽流感概念时,他们就能预测这种疾病能在鸟类和家禽之间传播,而且可以传染给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交流,而概念则是知识传递、交流的基础;(5)概念联合:将概念联合起来,可以产生新概念、形成原理或规则;(6)产生新例子:人们可以从概念的定义中推导出概念的新例子。

三、课例的试评

本节课教学环节、概念功能以及所属的认知阶段如下所示。

教学环节(1)思维导图: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记忆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2)晨昏线的判读: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理解、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3)晨昏线的特点:这一环节主要体现联合、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4)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主要体现预测、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技能;教学环节(5)晨昏线应用: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概念联合、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6)变式练习: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产生新例子、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创造、运用的智慧阶段。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为6个环节,晨昏线(概念)在教学认知活动中凸显了分类、理解、预测、交流、概念联合、产生新例子的功能,其中,交流功能贯穿教学始终。基于以上的分析,高三地理《晨昏线专题》有如下特点:

交流功能,贯穿始终。本节课最凸现的概念功能是交流的功能。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人们之所以能用语言这个工具来交流思想,是因为人们所使用的词语代表概念。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词语来指代大致相同的概念。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2

放眼全球,产业经济形势一片惨淡。此时,iBm公司却在声势浩大地推出具有全球视野,以关注社稷民生为首要诉求的“智慧的地球”。

作为传统的硬件设备提供商,iBm正在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型。在此期间,“蓝色巨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战略,“智慧的地球”就是继“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和“云计算”等之后的最新观点。

依据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给出的阐述,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创新融合所造就的“智慧的地球”,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的科技革命。物联网是由装备了传感器、芯片、RFiD等“数字神经”的物理对象彼此互联所形成的巨大网络,它能够以数字化方式感知客观世界。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大大提升人们对于自己活动的理解,进而增强人们管理控制客观世界的能力,使我们的世界运行得更加智慧。

面对iBm描绘的宏大愿景,有人相信它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之道,也有人认为iBm的新思维无助于改善当前困境。另外,还有观点称这是“新瓶装旧酒”,了无新意。

那么,iBm因何在此时推出“智慧的地球”?它对当下的产业经济有何实质性助益?它究竟是新概念,还是对旧提法的重新包装?新旧概念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3月6日,北京亮马河饭店芙蓉厅,《it时代周刊》和刚参加完“iBm智慧软件2009年策略会”的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F.Demeke先生坐在一起,就上述话题做了一番深层次的交流。

在地球智慧化的过程中,智慧的软件将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在iBm公司效力达25年之久,全面负责iBm软件五大品牌大中华区业务的Demeke先生对新概念亦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在他侃侃而谈中,“智慧的地球”的轮廓变得更为清晰。

信息因金融危机而更显重要

《it时代周刊》金融危机还在四处蔓延,iBm为何选择在此时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它将在何时实现?

BeteFDemeke这个概念提出来是有一个具体日期。到底该在哪一天公布,可能你我的观点会不一样,但我们都会同意一点,就是现在web2.0相关的框架和技术与传统意义的协作技术确实有本质上的不同。

概念选择在哪一天,或在哪一天实现,日期并不是最重要的,技术所代表的能力和达到的目的才最重要。尤其是我们看到现在的产业环境跟过去不同。

在中国,iBm软件通过3大重点策略帮助中国客户成就未来一、聚焦中国行业,为行业定制;二、繁荣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成长,三、深入区域市场,紧密支持客户。

《it时代周刊》“智慧的地球”愿景很好,但现在很多企业在裁员、减产和关闭,这个新概念对这些企业有何现买意义々

BeteFDemeke我举一个股市的例子。我们看到现在全球股市确实有一个现象,就是股票交易价值已经达到了最低点,但全球股票的交易量并没有大幅减少,有的在持平。iBm观察到这一点后很自然会想到,人们对于知识、智慧还很需要,还需要收集很多数据,然后从这些如山的数据中进行分析,用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甚至对未来进行预测。

这就是iBm提出新概念的部分初衷,它说明信息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有所减少。有助于客户更有效投入

《it时代周刊》很多企业在缩减it支出,而“智慧的地球”却是大家加大对it设备的投入。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你有何好的建议使得企业们现在就加入到建设“智慧的地球”的行列中来?

BeteFDemeke“智慧的地球”愿景,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并不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和我们以前提出的其他观点,以及在推进措施手段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现状要求这些客户投一笔钱,投入到行业解决方案的架构当中去,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收入、回报都是非常可观的。同时,iBm提出解决方案之后,把客户的智慧整合在一起,就能够帮助它们更有效投入。

另外,业务合作伙伴可以跟iBm协作来交付这些协作方案。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技术上的提升,以及业务领域的拓展。

“智慧的地球”是适应多个行业的。iBm正在为“智慧的地球”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我们每年都在研发领域投入60亿美元,一半以上都投入到与“智慧的地球”直接相关的项目和技术中。企业可以从这些最新的研发成果中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投入与回报的性价比更高。

BeteF.Demeke

BeteF.Demeke先生现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3

关键词:智慧交通;绿色交通;静态交通;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济南市于2013年开始筹备济南中瑞生态城概念性规划研究,至今已完成其概念性规划。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是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作为绿色交通实现的重要管理手段――智慧交通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含义的理解,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智慧交通在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中的公共交通、静态交通、道路交通和交通环境4个领域上应用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后期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智慧交通与绿色交通的关系

(1)智慧交通是绿色交通实现的有效管理手段

绿色交通在交通出行方式上采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人机动化出行的原则,故除了一些政策引导外,应通过智慧交通系统的实时监测、信息数据采集反馈、管理决策、实时诱导等一系列手段,来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交通污染。

(2)智慧交通是绿色交通出行中的一种辅助方式

智慧交通在公共交通、道路交通、静态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已相对比较成熟,尤其是智慧交通的应用终端,如公共交通实时查询系统、出租车打车软件、车位查询服务系统等通过智慧手机终端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慧交通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3)智慧交通促使绿色交通得以全面优化和升级

智慧交通各个子系统通过对交通的实时监测,采集到大量的交通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反馈给交通规划层,交通规划层对交通建设进行指导,最终反馈到交通运行环境中。通过这种反馈-指导-约束-反馈的循环系统,对绿色交通进行全面的系统升级与优化。

(4)绿色交通是智慧交通成果的最优体现

智慧交通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绿色交通是以减少交通拥挤、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境友好、节省建设维护费用为目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而绿色交通作为一种综合通系统,将是智慧交通成果的最优体现。

2.智慧交通在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之应用

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以“公交引领,绿色出行”为出发点,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建立了交通分区、接驳换乘、公交便捷、环境宜人等一系列交通策略。结合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交通专题(概念性规划),笔者对智慧交通在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2.1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应用

(1)地面公交中的应用

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绿色交通倡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增强其吸引力。为实现这一策略,智慧交通在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方面的应用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站点客流监控数据和乘客公交出行反馈的需求特征数据,分析客流时空分布规律,构建站点客流信息数据库、线路客流信息数据库,科学调度车辆,减少站点乘客的排队长度;同时,根据不同线路客流高峰差异,实现高峰期不同线路间车辆组合联运,有效配置运力资源;

②在公交专用道上建立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提升地面公交运行效率;

③利用车辆Can总线数据,对公交车驾驶行为进行监管并标准化,实现驾驶行为规范化,鼓励节能、安全驾驶;

④鼓励乘客借助“互联网+”进行公交实时查询和出行需求信息反馈外,在公交站点同时建立公交实时查询系统,满足“站数查询”、“里程查询”的基础上,实现“到站时间查询”,使出行者实时掌握公交车辆运行动态、规划行程。

(2)出租车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①实现出租车预约服务多元化,包括智能手机客户端预约、互联网预约、电话预约、固定出租车候客点预约等,鼓励乘客通过预约的方式乘坐出租车,减少车辆空车寻客带来的污染和车辆空置率;

②通过出租车GpD定位系统,查看出租车在整个生态城的分布情况,实现适时调配。

2.2静态交通体系中的应用

济南中(国)瑞(典)生态中的静态交通由缓冲区停车换乘点和生态城区内停车场两部分组成,是生态城机动车控制模式的主要手段之一。智慧交通在静态交通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内容:

(1)合理划分诱导区,提高停车诱导效率,减少停车寻泊时间。

根据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停车场分布、道路条件和城区交通组织等因素划分成若干个诱导小区,一方面使各分区内的停车泊位实现供需平衡,提升诱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进行信息的分等级诱导。

(2)建立多级诱导标志

建立一级停车诱导标志(区域诱导屏)、二级停车诱导标志(路口诱导牌)和三级停车诱导标志(停车场标志牌)以及起连接作用的停车指路牌组成等多层级停车诱导标志,分级诱导车辆,实现高效合理泊车。

(3)建立多样化客户终端,实现便利、变速的停车服务

通过基于路侧停车设施、车载、手机导航设备、地图网站等的停车诱导,以及网络、电话的停车预约服务等,实现车辆在目的地附近快速停车,减少车辆寻泊造成的道路资源的占用和污染排放。

(4)停车场(库)实现智能化

建立停车场(库)内的自动收费、停车引导、车辆位置查询等系统,减少停车场(库)的寻泊和缴费时间,提高停车服务品质并减少时间、能源消耗。

2.3交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济南中(国)瑞(典)生态城交通以生态、低碳、环保为出发点,智慧交通在交通环境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内容如下:

(1)引入汽车排放测试系统,降低生态城内部环境污染

通过在生态城出入口及环境敏感区入口设置汽车排放测试系统,通过车牌识别和电子车牌等技术手段,对高排放车辆的驶入进行控制,减少、禁止超标排放车辆进入生态城,降低交通污染物排放量,确保生态城空气环境质量。

(2)鼓励交通工具共乘模式,提高交通工具利用率

建立需求导向的共享清洁能源小汽车、自行车的租赁和配送系统,提高清洁能源车辆和慢行交通的出行结构比例。

结语

智慧交通在生态城的应用,应在城市规划初级阶段就列入城市未来建设的议题中,在解决交通拥堵等一系列交通病的问题上,应采用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政策。同时,为确保智慧交通在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以实现真正的绿色交通系统,达到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生态城最终目标,应加强政府对智慧交通产业的扶持力度,并采取政府与市场并行的筹资方式,建设完善的智慧交通系统,以期为生态城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o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82-84.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4

【关键词】课程智慧;英语教师;初中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26-02

课程智慧像解脱、像天国、像启发,是一种志向,而不是触手可及的结果。[1]内尔・诺丁斯也说:“今天鼓励教师追求并运用智慧,既让人生畏又令人欢欣鼓舞。让人生畏是因为教师今天的专业生活受到严格控制,如果他连上课的内容或上课的方式都无法自己选择,那么又怎样来运用智慧呢?令人欢欣鼓舞是因为它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获得智慧,我们就可能获胜了――追求这一过程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它给了我们工具,可以为学校教育创造更为光明的未来。”[2]

一、课程智慧的定义

贾丁说,它不是我们传递给学生的累积性知识,也不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或得到的平均分,但却是他们生存的能力,在世上维持生命的能力……“课程”与知识有关,我们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期他们在世上能继续生活。

亨德森、凯森合著的《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一书中把课程智慧定义为:把课程看作愿景构想和践行美好的教育旅程的微妙,复杂的挑战。

凯克斯分析了课程智慧的双重本质:“道德智慧是一种判断的能力”,但是仅仅是一种能力还不够,因为判断需要“正确”、“合理”、“公正”……在道德智慧中,合理判断的目标就是从大的生活视角来评价什么是真实或正确的……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如果有了关于这个问题总的看法,我在这一具体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中包括了两个“应该”。根据鼓励、促进、培养持久的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观作出教育决策,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课程智慧。

二、课程智慧的特点

1.合作性。詹姆斯写到:真理对于我们实际思考来说太过宏伟。即便我们的思考怎么号称“绝对”,我们都无法理解真理的全部……没有一种观点是绝对的……包罗万象的。[3]培根采用“缝被子联谊会”来描述对多元观点的开放的接受态度:“缝被子联谊会这一隐喻”……告诉我们大家其实都是自己在构建知识;知识并不是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或在我们心里就可以找到。课程智慧是在集体合作中不断获得的,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

2.挑战性。戴维森写到:知道自己知之不多,这就是智慧。神者则称之是“初心”,是完全敞开和本真的,是一颗准备好要去接受生活的人。不附带我们任何的认识,心是空的,因此对学习和生长是敞开的。这是创新和革新的源泉、前行的关键。[4]

3.感召性。库珀认为:神圣的感召进入我们心灵的神秘洞穴里,唤起我们的意识,使之遮蔽我们正常的日常经验,使我们与新的鉴赏水准想协调。[5]范梅南也写到,女人如何成为母亲?男人如何成为父亲?一个人如何成为一名教师?最初,人们可能只是从生物意义或法律意义上“知道”自己将成为父母或教师……真正使人成为父母或教师的问题绝大多数是一个如何像父母或教师那样生存的问题。在与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在许多细微的经历中,才渐渐开始真正明白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的意义……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感召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意蕴。

三、课程智慧实践的三个镜头

1.范式转换。课程智慧就是把学习的课程转化为实际生活实例的一些列工作。这不仅要有老到的判断,而且需要在专业取向中做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专业取向即范式转换。学科内容、自我的和社会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三维关系,他们构成3S视角,为如何应对课程智慧挑战提供了具体指导。可以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使以上三种维度完全达到均衡的课程便是课程智慧的具体体现。但是没有哪种模式可以作为课程智慧最终确凿的指导。

2.专业生活的方式。课程智慧没有一定之规,它无法通过一系列技术或者任务来达成。这一概念的提出唤起了古老的、神秘的人类认知传统,它必须被想象成是生存和认知的方式。[6]

3.系统性改革。关于课程智慧实践系统的改革根植于课程开发、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社区发展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对具体学习课程的设计。它最大的特征是幻想,它是一种向前的思考。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了“倒过来”设计,包括三步:第一步,对所期望的学生对学科“深度”理解的结果予以识别;第二步,对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能找到可接受的证据加以确认;第三步,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做出计划。[7]

(2)专业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培养能力,以参与到上述的课程开发。教育者必须发展他们的探究和教学能力,从而把学科课程转化为民主生活的具体事例。它始于之前教师教育,随后拓展到更大范围的合作、监管的活动中。

(3)组织发展。这一点被看作一种特定的合作活动,它创造本地的工作文化。舒马克和朗克尔认为包括三个阶段:①校区成员是如何交流、培养信任和良好看法,陈述冲突部分的;②关注点转向对组织生活的批判性评价;③把交流和批判性的评价转化为行动计划。[8]

(4)社区发展。它的主要目标是为前面提到的课程开发、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创建支持性“公共空间”,对大多数公众进行再教育。

四、英语教师习得课程智慧的策略

1.勤苦好学,“吃透教材”。(杜威语)智慧的根本特征在于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我们认为,英语教师的课程智慧获得的前提是要精通中外文化,了解他们的异同,以便能够清楚认识到什么内容该教,什么内容不该教。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化。

2.行与思结合,“补充教材”。毋庸置疑,课程智慧是在课程实践中获得的。只有当教师通过课程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之后,借助于概念逻辑的形式进行思维加工,将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规律,才能生成具有效能和效度特质的课程智慧。[9]

3.融会贯通,“更新教材”。在前面积累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融会贯通、高度归纳概括的能力,一切也都讲付诸东流。英语虽然不是我们的母语,但也属于语言学科,与汉语相比也有相似之处的。教材不过是为我所用的文本,教师拥有驾驭、处置教材的主动权力。[10]

参考文献:

[1]亨德森(Henderson,J.G.),凯森(Kesson,K.R.)著.夏慧娴,严加严,王维臣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6.

[2]亨德森(Henderson,J.G.),凯森(Kesson,K.R.)著.夏慧娴,严加严,王维臣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

[3]James.w.talkstoteachersonpsychology:andtostudentsonsomeoflife’sideals.newYork:w.w.norton.19568.19.

[4]Davidson,L.wisdomatwork:theawakeningofconsciousnessintheworkplace.Burdett,nY:Larson.1998.36-37.

[5]Cooper,D.a.invitationtothesoul.porabola.1994.9

[6]亨德森(Henderson,J.G.),凯森(Kesson,K.R.)著.夏慧娴,严加严,王维臣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4-135.

[7]wiggis,G.,&mctighe,J..Understandingbydesign(Specialed.).UpperSaddleRiver,nJ:m-errill/prenticeHall.2001.9-19.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

一、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概述

(一)大数据时代概念

大数据也叫做巨量数据,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数量巨大,起始计量单位基本为p、e、Z。二是类型众多,包含网络音频、视频、日志、图片等等信息。三是时效性高,能最快速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四是数据价值密度偏低,虽然有海量信息,但是要利用机器算法尽快过滤数据价值。所以因大数据有如上特点,近些年来已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通常被人们叫做智能旅游,是人们利用互联网和携带便捷的上网设备如手机、ipad等,来主动感知旅游资源、经济、活动等信息并将信息出去,让他人能及时看到这些信息,以便自己能合理安排工作和旅游计划,达到对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

(三)大数据时代对智慧旅游的影响

大数据对智慧旅游的感官要求有更高的要求,所谓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旅游就是希望利用大数据能与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结合,全方位体现旅游的产业价值、发展状况和专业水平。以黔东南州为例,在旅游业全面推动智慧旅游的应用,大数据能够为黔东南州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准备,及时地掌握旅客的消费动向,完善黔东南州旅游服务资源的配置。

二、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贵州黔西历史文化底蕴浓厚,风景秀美,历史遗迹众多,除了象祠、水西古城等已被开发的景点,还有其他资源有待开发。随着黔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相关部门狠抓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增加“魅力花都”对游客的吸引力,全面实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旅游系统工程,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全力打造智慧旅游示范都市和智慧旅游景区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大项目为载体,将旅游企业作为平台,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建旅游项目,促使黔西旅游线路成为贵州智慧旅游的精品。

三、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黔东南州智慧旅游的开发要积极整合资源,根据游客种类的不同构建社会数据统合资源平台。智慧旅游的本质就是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结构化调整,同时引导人们能够自由地选择服务。多层次的旅游服务产业形成的个性化服务将会使游客获取到的快乐成本增长。这样能够使黔东南州在旅游产业上获取到更为广阔的市场。大数据引导企业参与到旅游项目开发中。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搭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网络平台,保证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整合,突出环境保护的重点。总结起来可以做到几点: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目前,贵州省建设的旅游信息平台,虽然规模较大,但是却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和设置,平台信息显得杂乱无章,相互之间联系甚少,诸如黔东南州、东西州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地,甚至对其景点的交通信息介绍都不同。所以建议以贵州省为中心,建立一个旅游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黔东南州在经营好自有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将链接挂在总网上,保证信息价值,使游客利用有效信息出行顺利。

(二)为智慧旅游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应充分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以市场环境为导向制定政策,必要时可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然后再考虑环境的培育,比如可在交通便利的凯里市作为集中地,为游客提供集资源共享、创新技术、商品汇聚、成果展览于一身的资源整合平台。既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场所,也能最大程度对外展示黔东南州的旅游“大数据”。最后政府应大力培养旅游管理、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为黔东南州的智慧旅游奠定人才基础。

(三)在散客时代,打造全民智慧旅游

顺应散客时代的市场需求,分阶段完成黔东南州的智慧旅游设计。首先是信息收集阶段,争取在这一两年时间内,逐步完善公共旅游信息平台的建设,鼓励当地的大部分企业建立自己的服务平台,并链接到官网,保证黔东南州旅游信息平台可以综合体现智慧旅游的导航、解惑、导购等功能。然后通过对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其需求,为各旅游企业设计推出手机旅游产品信息app,但在根据市场调查建设平台时,要做好对游客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特别是游客的身份证号、姓名、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也是大数据环境下智慧旅游的重点关注内容。做好上述工作后,就可以进入全民共享阶段,加快智慧旅游顺利进入千家万户的脚步,通过与各大宽带运营商合作,推出信息共享平台,让每位用户可以享受智慧旅游。

结语

黔东南州大力开展智慧旅游开发,充分的借鉴大数据的功能,积极开展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在注重旅游产业总体增长质量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这对于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抢占战略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旅游开发注重基础产业调整,将大数据与旅游进行有机融合。这样能够使黔东南州地区享受旅游资源信息共享,自会旅游将会使黔东南州掌握先进的旅游发展模式,采用全新的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体验式服务。

参考文献:

[1]爨露露.大数据时代下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16(04)

[2]李虹.大数据时代西南民族地区智慧旅游路径探析――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05)

[3]刘鹏.电子移动网络与大数据时代下“智慧旅游”发展浅析[J].现代交际,2015(10):31-32.

[4]郑鑫,张晓洁,李海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崇左市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3)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6

摘要:亚里士多德揭示了实践智慧最为深刻的内涵:实践智慧是关于实践或行为明智考虑的理性能力。但是,我们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实践智慧的。实践智慧是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智慧是服务于理论的。与理论智慧相比,实践智慧具有三个特征:一、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二、更加关注特殊性和具体性;三、协调和处理相互矛盾的因素。把王阳明教授的良知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并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因为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有着很多类似之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理论智慧

一、实践智慧的涵义特征

实践智慧,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讲,就是关于实践的智慧。实践就是指的人类活动,就是指的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智慧就是一种知识,一种理性能力,常常被人们和“聪明”联系在一起。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使用了这个概念,指一种能够选择正确的手段来实现道德的目的,政治的目的的理性能力。道德的目的和政治的目的就是最高的“善”。一个具有实践智慧的人,总是能够选择适当的手段,以适当的形式来实现“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人可以获得关于道德的知识,但是,这并不表明人就具有了道德。人必须还能够具有关于如何将道德的知识化为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有手段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亚里士多德将那种仅仅谈论道德而不努力实践道德的人比作得病的人,“很认真地听医生所说的话,却不做医生所吩咐做的事。正如言谈不能改善就医者的身体状况一样,这样的哲学也不能改善灵魂。”因此,要实践道德,必须要具有实践智慧[1]士多德认为,善是人类最终极的追求,“所有的科学都在追求某种善,并对其不足之处加以充实,而把善自身摆在一边。”而只有德性,亦即道德才能实现这种善。“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如若德性有多种,则须合乎那最美好、最完满的德性,而在整个一生中都须合乎德性,一只燕子造不成春天或一个白昼,一天或短时间的德性,不能给人带来至福或幸福。”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德性一定是一生坚持的,而一时的道德的行为是不能称为真正的德性的。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德性,即在整个一生中坚持德性,就更加需要实践智慧。智慧是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智慧是服务于理论的。与理论智慧相比,实践智慧具有三个特征:(一)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二)更加关注特殊性和具体性;(三)协调和处理相互矛盾的因素。

二、“实践智慧”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位置。

“实践智慧”以及直接相关的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着作中都有讨论,但较为集中的讨论是在其实践学科的几种着作和《灵魂论》中,其中《尼各马可伦理学》和《大伦理学》讨论最充分,《论善与恶》中也有精彩之笔,尽管这后两篇着作被认为可能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亲作,而只能算成他这派的作品。不过,单从跟“实践智慧”有关的论述看,这些作品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故本文放到一起讨论。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思想和灵魂学说入手来定位其“实践智慧”概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和“潜能―实现”说,任何事物都由形式和质料两方面构成,并且都有一个从潜能到实现的发展过程。对有生命的事物来说,其质料无疑是其躯体,其形式则是其灵魂。植物的灵魂是营养,动物的灵魂中除了营养外还有感觉欲望,而人的灵魂中除了营养、感觉欲望外还有思想。[2]人的德包括两方面:理智德性和伦理(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包括理论智慧、理解和实践智慧,道德德性包括慷慨与节制等。前者可以教育而成,后者只能在行为中养成。[3]理智的共同特性在于求真,其方式有五种:技艺、科学、实践智慧、理论智慧。显然,实践智慧就是实践领域的智慧,即同于理论领域的理论智慧。德性是人的灵魂中感觉欲望部分的良善,是狭义的人的行为所追求的目的;而整个人生的最终目的则是生活的总体良,即生活得好、行为得好、德福双全,亦即幸福。对人而言,其可能实践地达致的最高目的就是幸福,幸福之上更无目的。神的幸福固然高于人的幸福,但这种幸福对于人来说最多只能在理论沉思中歆羡,而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拥有。人的幸福是人所能获得的各种良善的总汇与和谐,这些良善既包括灵魂的良善(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也包括身体的良善(如健康、美丽)和外在的良善(如财富、朋友),还要有好运当头、神灵护佑。但这些因素中最能被我们自己把握住的、最应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来达成的只有灵魂的良善,即德性。德性,实践智慧作为一种特殊的理智德性,其意义就在于为我们计虑达到每一具体目的的正确手段,并且这种计虑要以对生活的总体良善的周全考虑为坐标。如果只有伦理德性而没有实践智慧,则良善的目标就会因为缺乏正确的手段而无法实现;如果只有实践智慧而没有伦理德性,则有效的手段就可能被错误的目的所利用,而服务于错误目标的聪明才智并不配称为实践智慧,因为它跟人生的总体良善是背道而驰的。[4]性来说,实践智慧又不仅仅是依附性的,它还具有对于伦理德性的开显和整合功能。这类似于康德的知性范畴对感觉经验所起的作用,可表述为“伦理德性无实践智慧则盲,实践智慧无伦理德性则空。”伦理德性和实践智慧只有配合一致才可能为人生谋求到现实的幸福。城邦政治的意义和使命就在于为全体公民实现合于德性的幸福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5]《善与恶》中,对实践智慧概念有一个较在其他着作中更为完备的界说:“实践智慧在于深思熟虑,判断善恶以及生活中一切应选择或该避免的东西,很好地运用存在于我们之中的一切善的事物,正确地进行社会交往,洞察良机,机敏地使用言辞和行为,拥有一切有用的经验。记忆、经验和机敏,它们全都或源于实践智慧,或伴随着实践智慧。或者,其中的有些兴许是实践智慧的辅原因,例如经验和记忆,但另一些却是实践智慧的部分,譬如深思熟虑和机敏。”[6]

三、亚里士多德区分“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的理由。

要领会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提出实践智慧概念,最关键的是弄清这个概念跟理论智慧的关系。据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对于智慧和明智并未加以区别,而是认为,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么是丑恶的事情而且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而又明智的人。”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通常被概括为“德性即知识”,但如果放到亚里士多德的框架中去解读,应该再加两句话:“明智即智慧”(实践智慧统一于理论智慧),“道德即理智”(伦理德性还原为理智德性)。把德性归结为普遍性的知识,意味着只用把握普遍性的理论智慧就能同时解决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问题。[7]亚里士多德主张“实践智慧”,所针对的就是这些困难。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最根基性的区分应是神人之分。如果有普遍、不变和独立品质的存在那一定是属神的或者说分有了神性的。人的灵魂中用于把握这种“所是”的品质就是理论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的灵魂中的神性部分。人拥有这种神性的理智,仅仅是为了以沉思的方式去接近神、摹仿神,求取类神(相似于神)的幸福。也就是说,这种智慧是高贵的,但却是非实践的。人自身属于动变世界,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为的动变,指导行为去应对动变的世界以求取相对稳定的幸福,需要一种特殊的智慧,即实践智慧,这是一种纯粹人性的或属人的智慧。神的智慧是单纯的,而人的智慧则由神性成分和人性成分混合而成,故人的本性是一种混合本性。用实践智慧处理好纷扰的人事,可以为理论智慧腾出闲暇,使其更好地去做通神的工作,所以,实践智慧又被比作理论智慧的管家。实践智慧所关涉的就是这种“凑在一起的东西”它的特长就在于根据每一个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协调各种凑在一起的因素。“善”的种类在实践上不可通约,就是说“善”在实践上具有异质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学科的根本理论前提。[8]前提使得“相”论在伦理学中遭到瓦解,使得用理论智慧解决实践问题的思路发生塌陷,从而为人生的“实践智慧”之需提供了一个理由。亚里士多德区分“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还有很多理由,但我以为上述理由是最重要的。

四、有关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的其他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概念还牵涉大量其他问题。这里暂列几种,供进一步讨论之用。第一,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只能是个别,知识只能是普遍。这应该是区分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学理原点,[9]他没有明确讲过。这是有待我们深入挖掘的。二,如果把分类原则贯彻到底,那么在实践方面就会走向彻底的个别主义,而在理论方面则以“作为是的是为主题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就难以成立。关于“是”的分类理论和普遍之“是”的学问之间的关系,西方学界长期聚讼纷纭,至今未有定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第三,实践智慧是一种针对个别性的智慧,这是亚里士多德反复强调的,但主张实践智慧的学说却是普遍性的,如是,伦理学、政治学等实践学科与其主张的实践智慧之间是否存在悖论?进而,关于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对实践本身来说是否还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又是什么?对此,尽管亚里士多德有论述,但道理远未讲清、讲透,需要我们接着往下讲。第四,按照今天流行的广义的实践概念,制作也是一种实践,其中也有智慧(即技艺),这种智慧跟实践智慧颇多相似之处,亚里士多德在讲实践智慧时也总是忘不了捎带讲讲制作的智慧,那么,这两种智慧究竟是什么关系?制作的智慧在一定条件下可否与实践智慧相整合?这也需要深究。第五,“实践智慧”问题牵连整个哲学史,从这个角度切入,整部哲学史都要改写,各家各派都要重新理解和评价。这更是一项大工程了。第六,总起来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理论与实践(广义的实践)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范畴篇解释篇》,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北京.

[2]亚里士多德著:《灵魂论及其他》,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北京.

[3]亚里士多德著:《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北京.

[4]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北京.

[5]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北京.

[6]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994年,北京.

[7]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北京.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7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林业;应用

1、前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林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伴随着智慧林业的出现,传统林业也开始逐步转向了管理、服务以及感知等为一体的新模式。而在智慧林业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正是结合物联网及智慧林业的相关理论概述,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同类的实践提供借鉴。

2、物联网及智慧林业相关概述

2.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GpS系统、RFiD系统、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器等设备,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类物品连接到一起并接入到互联网之中,继而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处理以及反馈,从而达到智能化管理、监测以及识别的目的。下图展示了物联网系统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系统、中间件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等三个重要部分。

图1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构成

2.2智慧林业概述

目前,传统林业正在向着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快速转变,而物联网技术则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智慧林业,主要是指将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林业开发之中,从而达到快捷高效以及智能管控的目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林业若要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智慧林业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打造智慧林业,才能不断提升我国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智慧林业也使得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绿色林业发展以及构建生态系统等方面能够和谐共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最大效益。

3、当前物联网技术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林业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广阔性,而且在时间上也保持着很长的周期性,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林业和其他的生产实践有着很大的区别。以林业资源监测为例,不仅需要较大的外业工作,而且任务量非常繁重,更有甚者,在管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林业数据,种种都使得工作人员在处理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当然也比较难以保证精准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必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林业管理和监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随时获取到林业中野生动植物、森林等相关的数据信息,使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林业的动态,也正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林业发展更快地从传统林业转变成为智慧林业,使得林业发展实现了很大的跨越。

4、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具体应用

4.1实现对林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在林业管理中,林业资源的涉及面是最为广泛的,林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特定对象进行智能管理。比如,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树木根部设置传感器,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水分以及养分等指标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确定树木的生长环境。此外,林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在林区设置摄像机等安防监控设备,以达到对林区环境随时监控的目的,一旦出现树木生长超过临界值,或者盗伐林木的不法分子进入时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报警,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2实现对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的预防

对于森林资源来说,病虫害和火灾可谓是两大危害,国家林业部门也一直都比较重视,但是面对着庞大的森林面积,如果不能够借助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单靠人工观察监测,其工作量也是难以估计的。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系统,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自动监测,实现动态跟踪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基于森林环境中的温湿度等客观数据,以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等,这样也能够有效防范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在森林防火方面,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观测点,通过传感器实现对不同林区区域环境的干燥度、温度、风力等关键气候的监测等,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为有效防火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4.3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

在智慧林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作用。通常是通过在林业的重点区域设置相关的传感器,对动植物进行监测和管理,从而有效实现动植物的可持续开发。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珍贵的野生动物身上或者其所处的活动区域中设置相应的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能够掌握该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监测与定位,当然,如果野生动物发生意外,也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理,林业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珍贵植物身上设置相应的电子标签,以对其年龄、种类、生长状态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等。可见,基于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现代化。

5、结束语

总之,物联网技术作为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科技,在很多领域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林业亦是如此。笔者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未来与智慧林业的进一步深入融合,必定能够有效推进我国林业发展的现代化,继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乌日根,简帅.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5:309.

[2]陈光.物联网在林业发展中的探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5,10:60-61.

[3]糜艳丽,刘明红.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J].北京农业,2015,15:18.

[4]董鑫,赵博.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4,15:58.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8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先行者,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政府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管理城市,从而实现城市级别的智慧管理。

早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尝试。在2002年前后,我们与广州市政府成立了类似于ppp模式的合作体,由合资公司进行投融资,建设运营整个广州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接口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个城市级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需要的大数据平台非常类似,如果再搭载其他领域的信息,它就能够成为整个城市的运行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将所有与交通有关的,包括居民出行、政府交通管理的数据都放入进去。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向政府提供交通管理服务,向出行者提供完整的交通出行服务。基于这个平台,我们与广州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分别做了手机app产品,目前已有400万的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有50多万,这是城市级的应用中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接下来,我们将这项产品推广到了西安、南京、哈尔滨和西宁等城市,陆续取得了成功。

除了上文提到的智能交通运输方面,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我们也有非常成功的尝试。在2008年前后,我们为天津交管局做了交通管理集成管控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交通管理方案,包括非现场执法涉及的电子警察,交通治安卡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20和110的接出警,警员定位、警车定位和交通态势流量的分析等交通管理的子系统。在集成管理控制平台,我们能够将所有的业务系统连在一起,实现业务联动和应急指挥。经验丰富的老交警可以通过上述系统,将经验很快地传给年轻交警。

目前就交通领域而言,各部门、各业务系统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孤岛”效应,不同建设时间、不同技术、不同建设商建造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互联互通,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大数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研究交通大数据,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增值信息、增值应用和增值服务,完成公司的整体转型。

(本刊记者陈晶采写)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9

关键字:思想;智慧;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决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和能力。“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2]。我想这里的“教什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标志。我国建国以来的小学数学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从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到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再到今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1]是一部部描述重视数学思想,开发学生智慧主张轨迹的教育史。在新课标中数学思想做为十大核心概念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有三类: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积淀学生的数学素养、启迪学生智慧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

下面,本人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立足于一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究基于数学思想的智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一二,探讨如何构建思想、厚实、智慧的新型数学教学景观。

一、着眼数学思想智慧预设学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教师以较高的观点分析处理小学教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似一张无形的网分布于数学知识的每一个章节,由点成线,连线成面。智慧预设学案就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数学思想,有效地渗透在数学教学的环节之中,形成教与学的预案。如小学一年级《6、7的认识》中教材呈现了六名小朋友和一位老师做卫生的情景图,情景图下面左边是六位小朋友的头像六个小圆片数字“6”六根小棒;右边是六位小朋友的头像加一位老师的头像七个小圆片数字“7”提示用7根小棒摆,教材的设计从实际情景引入,选择信息图片数学符号解释符号,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横向数学化地过程。教师要读懂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渗透相应的符号化思想、让孩子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有些数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能很好的参透教材的意图,随意的简单化,造成了孩子表面上学会了,但隐性的能力和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启迪和开发。

王永老师提出“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中呈现的是由横向数学化,并通过让学生数,填写表格来认识长方体的各种特征。能否改变一种思路,由概念出发,通过演绎和推理,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特征(12条棱,分3组,每组4条;8个顶点)?”如果能在横向数学化的同时,进行纵向数学化的渗透,在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由发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这6个长方形两两相连,形成共同的边即棱,因此24条边演变成12条棱,3个长方形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也就24个顶点变成8个顶点。这是不是能让我们的数学多了一笔绚丽的思维色彩,更有数学味!

综合上述两例,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特别是关注和解读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加工预设,使三者有机结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彰显数学思想的预设、加工与提炼。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厚实而灵动、凸显数学味的、有利于智慧的启迪。

二、关注数学思想智慧驾驭课堂

具有浓郁数学思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智慧生长的良田沃土。以数学思想为主线的智慧地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恰当适时地运用类比联想,给出生动的陈述;科学组织课堂活动并注重引导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以利于学生进行抽象和推理;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建模;创造科学、艺术、高效、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课堂,与学生进行智慧互动。

1.有机渗透数学思想启迪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教授刘云章教授认为:“不讲数学思想方法的课,不是好课。”“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将能唤起数学学习者潜在的数学天赋,提高其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抓住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精髓.小学数学每一堂课中,要不失时机地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有效的进行渗透性教学,启迪智慧,积淀数学素养,以实现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这节课中,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下教学内容。首先出示

(1)课件出示例1图,你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方程吗?学生列出:χ+3=9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画天平图来表示这幅图。

(3)反馈:(学生用小正方形来代表皮球,天平左边摆χ加3个正方形,右边摆9个正方形,天平两边平衡。)

师:要得出χ的值,在天平上应如何操作?(①一个一个拿掉的,两边各拿掉3个正方形,这样天平的左边只有χ,右边是6个小正方形,这样就得到了χ的值。②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正方形,也能知道χ是多少)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中表示出来。

(4)让学生把图上意思在方程中表示出来?独立练。反馈

引导学生说理由。

(5)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6)解方程要注意什么呢?(①要先在左上角写上解。②解方程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且等号要对齐。③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应该验算。)

(7)自学课本第58页,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尝试进行验算。

以上教学片断一改过去方程教学的传统教法,重视由算理到算法的抽象和概括过程,让学生立足于数形结合,自己探索,自主发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到对比、优化的过程,渗透了模型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抽象思想(优化思想)等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实现了智慧的启迪。

2.彰显数学思想地设问点燃智慧

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是引发学生剥丝入茧,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碰撞思维,点燃智慧火花的添加剂。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设问的智慧型设问应是针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引导,如怎样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迁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面对困难如何解决,促进学生辨析、帮助建模、提升思考、培养能力。上述案例《解决问题》在课后练习时通过以下三个追问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渗透模型思想。“第1个4是谁?第2个4是谁?问题求什么?”

“我们要求的是哪一部分

要求这一部分也是先求……”

“要解决问题你用了几步?(两步)第一步求?第二步求?

之后在练习中不断的通过设计了这样教师引导的问题帮助孩子进行建模:问题:

(1)“该怎么求,先求什么?”(2)“为什么先求?”(3)这里的“”这像例题中的?

有效的提问步步为营,彰显了教师引导建模的数学思想;有效渗透了对解决问题思考方法的巩固和深化,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独到的教育智慧。

再如小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学生初步的探索认识了长方体后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果想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什么材料?至少需要几根小棒?(12)”;“是不是任意的12条棱就可以搭出长方体的框架呢?带着这个问题,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怎么搭才能又好又快的搭出长方体框架,和其他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制作成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揭示长、宽、高的定义。然后展示学生拼出的长方体框架,交流做法。师再追问:“如果现在老师拆掉其中的一条棱,你能想象出这条棱的位置和大小吗?比划一下。依据是什么?”“如果再拆掉一条棱呢?你还能想象出这条棱的位置和大小吗?”“还能再拆吗?如果老师一直拆下去,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几条棱的时候,才能保证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3条。哪3条呢?)动手试试看。”(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大组进行质疑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课件演示,长方体框架的形成

师:像这样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在长方体中,它们还有各自的名称。

(看大屏幕)课件显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件演示:长、宽、高,并告知学生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提问: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长、宽、高?(4组)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验证

小结:长、宽、高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这个教学环节在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后做长方体框架,这既是对长方体特证认识上的加深,也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进一步探索出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接着在拆棱的过程中,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通过辨析、想象等活动中明白长方体长、宽、高的重要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步步深入,实现学生智慧间的深度交锋、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和动流,在思考中辨析、抽象、概括和归纳,渗透数学思想、习得方法、积淀素质。

3.凸显数学思想方法地练与评形成智慧

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智慧课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一般化的过程,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过程,也是学生知识深化和巩固的环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更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有效的练习不仅应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科学性、构造性、发展性,而且要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思想方法的反馈和引导,精选题目、提炼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技能娴熟解题的能力,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智慧的预期目标。如《解决问题》练习设计:

出示小兔庄园的综合情景图

(1)指导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开展一个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游戏: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老师想给提出问题的同学一个权力,你想请谁来解答你的问题就请谁!

(3)一个学生提问题全班解答:你能提用两步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选择性的板书、全班齐练。选择板书问题:

兔爸爸和兔哥哥共拔15棵白菜,他们对兔妈妈说“我俩的总数比你多5棵”,“三只兔子共……?”

方法:齐练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反馈正误两种方法。追问“为什么有‘多’却用减法算呢?”想的时候可以借助画草图。复习“知道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的解题步骤。

15-5=10(棵)

15+10=25(棵)

菜园的周围种了桃树和苹果树2种果树,桃树有8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2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果树?

方法:齐练展示不同做法,借助草图帮助学生思考本道题除了可以根据前面的做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8×2+12=28)说思路。

以上练习通过设置综合情境,培养学生善于从多元信息中选择有用得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由“两能”顺利的过渡到“四能”。先开展“一个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游戏”在课的后半段时间里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活跃气氛,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为底下的提问题活动提供示范。学生在这一环节提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多半为一步的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学生解答时能比较顺利,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里中间问题的解决。第二个环节的提问题活动让学生去除表像掌握本质,进行建模,巩固已学知识,并尝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画草图解决问题;突破定势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类比推理。此练习设计融趣味性、实效性、开放性、层次性、思想性于一体,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能力。

三、基于数学思想智慧探究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任何数学课堂应共同遵循的准则,基于数学思想的智慧课堂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供探究的平台和空间,引导孩子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进行类比,尝试解决问题。

1.运用数学思想经历数学化

智慧的课堂中应实现温柔地翻转,通过个体的探究和同伴的交流使学生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进行数学化的思考,运用归纳、概括、总结进行横向数学化思考;运用类比、推理、联想进行纵向数学化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习得数学思想、积淀素养、培养后劲。孙晓天教授曾经说过:“没有数学化的数学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究和思维空间的教学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一开始便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学生的迁移、类比(纵向数学化)埋下伏笔。接着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有一天,唐僧拿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徒弟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2块,分给孙悟空1块。八戒见了说:“我要比大师兄多。”唐僧第二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八戒2块。八戒嫌少不要,于是师傅把它给了沙僧。接着唐僧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八戒4块。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悟空为什么笑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来,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圆片的再引导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而推出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板书出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借助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引出数学问题,实现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对比,组织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大小完全相同,这里会不会藏着什么规律呢?仔细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小组通过讨论,相互评价补充,归纳和概括出这三个分数的变化规律。

进而教师再引导孩子举例验证(这里的“相同的数”不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之后让孩子自己将这两个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全班反馈交流。学生通过抽象、归纳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引导反思:你认为在这个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学生观察发现关键字:“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并进行自发式的交流说理。最后将它与商的不变规律的建立联系,再举例说明。最后让学生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

以上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商不变得性质让学生进行类比演绎,再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概括,实现认知上的飞跃,实现纵向数学化,获得新知。整个过程是经历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地过程,凸显数学思想,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课堂显得厚实又不失灵动。

2.立足基本思想,促进形式化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践活动或重要的教学环节之后,引导学生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经历形式化的过程。有意识地创设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使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及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修正,让学生运用抽象、推理、建模三大基本思想建构数学知识与能力体系,这样的数学学习也才能真正触及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才能使学生在比较、辨析和反思中,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把知识和方法内化为可灵活运用的系统,促进结构化,发展智慧。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在出示例题24×12=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求得数,再反馈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很多,方法一: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二:24×6=144,144+144=288;方法三:24×6=144,144×=288;方法四:24×4=96,24×8=192,96+192=288;方法五:用列竖式的方法(略)。有智慧的教师会一一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的理由,当用竖式计算的孩子说完理由之后,会适时地提问其他的孩子“你听清楚他说的理由吗?你再来说以说”,这样的提问可以重复一至两次,让孩子通过倾听同伴的话语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再比较这些方法当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在算法多样化地基础上引导优化。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五”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书写的方法不同而已,然后让全班的孩子都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再进行反馈和讲解,以保证全班80%的孩子都能掌握这一基本的计算方法。紧接着让孩子进行模仿练习并反馈,再引导孩子观察板书中的例题和练习,反思整个计算的过程,并和同伴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行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建模,获得算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设计引导学生反思和对比的环节,让学生在和自己对话、和同伴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经历算理的探索和算法的概括和提升,学生在扎实掌握算法的同时三大基本思想也得到有效地渗透,思维能力和水平将获得长足发展,积淀数学素养,习得智慧。

构建思想、厚实、智慧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景观是广大数学教师的美好心愿。在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大胆地实践,小心地求证,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分析教材,备课,在课堂上尝试和学生进行智慧地对话,让孩子善于用数学的方法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智慧、数学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师生共赢,福慧双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奠宙赵小平﹒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2007年第10期

[3]梁秋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小学数学教育﹒2012﹒3

智慧交通的概述篇10

随着信息交换、智能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智慧”概念的兴起,提高旅游行业竞争力、改善旅游产业结构的重点措施是旅游信息化。“智慧地球”的概念是2008年末iBm公司提起的,从此衍生“智慧城市”这个观点,全球开始关注并在各个城市兴起。例如:iBm的智慧地球;无锡、太原、重庆等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智慧旅游城市试点。作为推动智能化城市的创新概念和摸索途径,“智慧城市”把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融合进“数字城市”中,以达到量的积累、质的飞跃,并结合自动识别、物联网、智能手段等方法打造科学持续、实现人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国内众多风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各有各的方法,造成智慧景区概念与建设内容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在智慧景区加强标准化建设,总结智慧景区的属性、特性,并规范建设发展的内容,有效的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

一、智慧旅游背景及其标准化现状

我国最早提出“智慧旅游”理念的是江苏省镇江市,随之发展“智慧旅游”项目。在2011年,镇江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提出发展智慧旅游的战略,智慧旅游理念渐渐家喻户晓。截至2013年底,已有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以更好的推进智慧旅游在各地的发展。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是响应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措施,是调整旅游行业的结构,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是在智慧旅游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由智慧旅游标准组成的系统。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涵盖信息化类标准和旅游类标准。信息技术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环节,包含的标准由GB/t28448-2012《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YD/t2437-2012《物联w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等。在旅游专业领域方面,国家旅游局对标准化的发展和研究都非常重视并有一定的成果,在各地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旅游信息化的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例如GB/t26354-2010《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021-2013《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DB46/t207-2011《旅游信息采集管理规范》等,这些标准都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引。尽管如此,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相对滞后,智慧旅游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进程缓慢,专业性的标准并不多而且运作的模式不够合理化和完善。系统基础化的标准体系建设的缺失、信息交换的滞后、运营管理模式的混乱使发展智慧旅游面临重重障碍,综上所述,建立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是发展智慧旅游不可欠缺的必要环节。

二、智慧旅游标准体系

健全战略性旅游标准体系,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有效的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在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主要是依据各地的管理方针和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执行。所以,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并从行政手段和商业形式互为补充。

在2009年出台的《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编制,然后根据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个方面来架起结构,产业结构系统化特点十分突出。而最近出台的国标系列《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中,规范了服务业建立标准体系是从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构成,是组织服务业工作,实现服务业标准化,评价服务良好程度的重要资料。可根据遵这个规则,在通用基础标准的条件下,根据智慧旅游的特征和共性,从保障标准和提供标准这几个具体的领域构建智慧旅游的标准体系。

三、浅谈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建造智慧旅游标准化是依托不同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重点领域方面的特点开展标准化工作。

首先应注重国内外智慧旅游标准化建立的运营研究。参考和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而找到发展适合的智慧旅游标准化的现实路径。通过对国外发展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关注和开拓更具领域特色的智慧旅游产业。

其次是全方位的深入调研并探讨标准制定的必要方向。智慧旅游标准化的建设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应时时刻刻关注发展的动向和现状,提出标准制定的方向以及发掘新的建设性领域,带动智慧产业的内需。与此同时,建设智慧旅游还需要借鉴运营和管理的标准,并结合信息技术的标准体系构建更全面、更丰富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