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24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1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16

新生儿的皮肤出现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中间发黄,周围有一圈红晕,利用针刺后可流出脓液,这就是新生儿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1]。多见于出生4~10天的婴儿。通常在室温较高,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生,以面部、颈部、耳后、腋窝等处多见。轻者仅在这些部位出现散在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2]。开始是水疱,疱内浆液很快混浊成脓疱,有的开始即为脓疱,疱周有炎性红晕,疱壁薄,易破裂,破后基底为红色糜烂面。有些疱呈脓性结痂,脱痂后无癍痕形成;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可以出现发烧,腹泄,衰竭,甚至患肺炎,脑膜炎等全身症状[3]。如不及时救治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出生的新生儿,发生脓疱疮治愈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中,发生脓疱疮87例,无全身症状者81例,累及全身皮肤感染,有发热症状者6例,合并眼结膜充血、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者1例。追问母亲怀孕史,大多数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晚期有白带增多、阴道外阴不同程度瘙痒的阴道炎症状。考虑到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均未做正规治疗,阴道炎症迁延至胎儿出生。

临床特点:病情轻重不一,81例轻症患儿皮肤上出现一些散在的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患儿无其他不适。6例病情较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脓疱周围皮肤发硬、发红、弹性差。初发时为鲜红色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红晕,并且有糜烂及黄色脓痂,散在或融合存在。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且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不吃奶、精神萎靡等现象。6例中有1例合并眼部感染,结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治疗方法: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抗生素应用为辅。

轻症患儿、仅用局部治疗即可,具体为每天淋浴后,消毒大毛巾擦干,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脓疱及周围皮肤,消毒针刺破脓疱,挤出脓液并拭净,再用75%酒精棉签彻底擦洗创面即可。不用包扎,也不用上药膏,自然干燥。但禁止在面部三角区挤脓点,只用酒精棉签轻轻涂抹。对于病灶极小,无脓点形成的,可先行局部消毒,待其稍长大形成脓点再行处理,方法同上。

重症患儿:配合应用抗生素。对于疱疹较大且多,有全身症状者,尽早应用抗生素,一般首选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钠40万U,肌肉注射2次/日,连用3~5天,或静滴80万,每8小时1次。并发结膜炎的患儿,除以上2种治疗外,需进行眼睛的局部护理。先用温生理盐水彻底清洗眼睛,拭净分泌物,点氯霉素眼药水,第天数次,直至无分泌物流出,结膜充血消失。

护理措施

首先对患儿进行隔离,患儿所用的一切用具必须消毒后专用,严禁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流行。对出院患儿的衣物、被褥等彻底灭菌处理或焚毁。

婴儿淋浴间、治疗操作间应每天消毒,按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尿布、被褥勤换,防止皮肤浸渍。

医护人员、乳母患化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婴儿[4]。

预防

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主意个人孕期卫生,减少阴道炎症的发生,对于妊娠晚期阴道炎患者,合理应用药物治疗,降低胎儿出生受感染的机会。废除蜡烛包,让新生儿处在宽松透气的襁褓中。护理婴儿、喂奶前,工作人员、乳母必须洗净双手,减少不洁手对婴儿皮肤的接触。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新生儿脓疱疮的关键。实行床边消毒隔离,对患病婴儿的用物进行灭菌处理或焚毁,禁止用于健康婴儿,是防止疾病在新生儿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多来自母亲、保姆或医护人员不洁手,其次是婴儿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这些细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但在成人并不致病,而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加之传统习惯将新生儿裹成蜡烛包,不透气,使婴儿的皮肤长时间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故患病的机会增多。国内有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也很好,但较复杂。我科采用的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安全无不良反应。总结于此,供大家探讨,或可借鉴,若能推广,惠及更多患儿,使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韩凤久.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41-42.

2郭辉.现代中医临床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2

【关键词】儿科疾病;护理特点

儿科方面的疾病护理,一般可划分为:婴幼儿病症的护理及新生儿病症的护理。然而,这两方面儿童的护理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儿童的病症与成人的病症护理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1]。如解剖和病理、免疫等方面,以及诊断、护理、预防和治疗等。所以,需要结合小儿实际的病症,其病症的基本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现以病理、免疫方面对儿科疾病护理特点进行具体的报道。

1儿科疾病的护理

1.1病理方面来讲,小儿和成年人有一定的差异,相同病源于成人、小儿的病理的变化的差异较大。如维生素D不足时,婴幼儿的主要体现为佝偻病,成人主要的表现为骨质的软化。儿童的护理,需结合佝偻病症进行护理:

①生活方面的护理;确保患者的病房保持足够的光线,应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保证患者的病房能够保证充足的阳光。

②饮食方面的护理;保证幼儿多食用一些维生素D高和钙质高的食物,适当的食用一些鱼肝油,若幼儿不愿意食用可涂抹于其舌部或食物上。

③护理的操作规范,操作需保持轻便,避免出现骨折的现象,重症患儿需取仰卧位进行休息,并保证正确的姿势,医护人员应帮助其经常翻身,不应长时间进行坐立和站立、行走等。

④维生素aD注射的时候,应于患儿肌肉的深层进行注射。

⑤需要时刻仔细观察患儿是否存在惊厥、手足搐搦等情况。而成人通过骨质软化症进行护理即可。婴幼儿上呼吸道和支气管肺炎受到感染等,成人更多的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护理方面其特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1.2因为小儿生理方面和病理方面、发病和恢复等情况,均和成人有很大差异。所以,儿科疾病进行护理,需要更加认真对待。生理方面,婴幼儿静脉血管和成人的静脉血管进行比较,更加细小,实行穿刺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以多年儿科临床护理的经验和研究来看,若想要确保顺利的实行小儿静脉穿刺,应于穿刺前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实行一看、二摸,确保注射的动作准确、快速。看,主要为看患儿的血管情况,以走行直的静脉血管为主,确保其静脉为蓝色。对于部分发育良好的幼儿来讲,其血管不易确定。还有部分幼儿出现脱水状况,血管比较细且呈现干瘪状。上述这两方面幼儿若仅凭看是不能够保证精准,所以需通过摸,通过触摸去感受,其动脉方面可以感受到搏动情况,但是静脉方面不能够感受到其搏动感。然而,其存在较强的柔软感,能确定静脉的走向,然后施针。若出现针头存在阻力的情况,或是头皮针中存在回血的情况,表明头皮针全部进入于血管中,即为穿刺顺利。

2.静脉给药的护理

小儿和成人进行比较,其护理的特点也不同。由于小儿实际使用药物的剂量,是结合其体重来确定和调整,所以实际使用药物的剂量并不很大。由此可见,小儿进行治疗的过程,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例,某院儿科疾病通过氨茶硷针剂,剂量为0.35g克,3m1/支。很多小儿的药物使用剂量为0.1~0.3mg,这时就需要将药物完全进行稀释再进行使用,且成人的药物不需要稀释。所以,小儿在给药方面应对药物的剂量和稀释的形式加以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剂量的准确,不会造成对小儿的危害。

3.病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和成人进行比较,成人能够清晰的进行表达,而小儿多为家属进行表述。患儿家长进行表达,能够准确的进行表述,说出其病情和病症的发展,但无可厚非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同时,小儿临床方面的表现,因为其年龄的差异,病情的发展和病症均有一定的变化。因此,相关的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患儿病症的检查,对其病情的发展或是变化加以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前囟、面色出现变化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科疾病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应保证做好巡视、观察和检查等相关的工作,进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并加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

4.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特殊护理

4.1新生儿在输血护理时,其存在的护理特点应结合小儿实际的病情和实际的需求,新生儿实际的输血主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实行。由此可见,小儿不能够同成人一样进行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输血。通畅情况,会使用45ml的注射器进行输血,然后结合献血人员静脉抽取的实际血量,然后将其缓慢推注于新生儿的体内,而这种方式比较易于操作,且成功率较高[3]。

4.2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还不完善,其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在没有异性免疫力缺乏的时候,粘膜比较薄嫩且屏障方面的功能较差,很容易受到很多方面因素所影响,基恩人出现感染的现象。由此可见,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和消毒隔离方面的工作非常关键,应防止其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并实行对小儿口腔粘膜及皮肤方面的护理、脐部方面的护理,防治其出现感染的情况。对于新生儿存在呼吸困难者,需确保其呼吸道的流通,帮助其进行吸痰和咳痰。对于痰液枯稠的患儿,需取雾化的方式将痰液稀释,同时帮助其进行翻身和拍背、吸痰。结合患儿病情的轻重程度,行鼻导管输氧及头罩输氧、Cpap进行输氧。

5.免疫的护理

小儿的抵抗力一般较差,尤其为新生儿的免疫方面的能力更不完善[2]。所以,患儿住院的阶段,需确保护理的方式适宜,以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

综上所述,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为精、细。精,主要指小儿于患病的阶段,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精准、无误。细,为小儿疾病的护理,需做到对其的严格观察。因此,相关的医护方面的人员,需要不断总结护理工作的经验,并不断对小儿的年龄特点和疾病情况进行研究,进而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小儿疾病的护理特点,降低小儿患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以确保小儿可以早日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廖子瑜,钟林.浅谈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J].中外健康文摘,2009,6.

[2]丁晓辉.浅谈中医儿科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28.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3

1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才能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笔者制定出管理目标和质量检查目标,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护士长采取有计划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始终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科学管理。配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技术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实行了科学分工。由年资较高的、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新生儿抢救及护理工作。由于专人负责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利于了解病情、观察及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通过制定质量评比标准,每周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评比使质量管理落实在实处,充分地发挥了质量的管理作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岗位训练,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要求护士按常规办事,多年来,由于管理到位,规章制度落实扎实,无发生任何差错事故。

3加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特护婴儿室的管理应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内应确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特护婴儿室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向新生儿提供基础护理、疾病护理。为满足每一个新生儿的需要,组织护理人员要做到综合、安全、有效的计划服务。而规章制度的落实,是现实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加强制度化管理,就是用规章制度统一标准要求,用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按特护婴儿室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才能有约束力。

3.1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具体做法:①新生儿出入室制度:严格执行出入室标准;②查对制度:治疗护理时应核对床头卡、标志牌及手圈上的姓名、性别;③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写清,口头交班讲清,床头交班看清;④抢救工作制度:建立抢救岗位卡,明确分工;抢救器械、药品定量固定放置,用后及时补充,损坏及时维护,并于接班时清点检查备用;⑤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制度:要从工作人员、新生儿室、新生儿三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⑥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做好查对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⑦物品器材管理制度:建立账目专人分类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每天各班次做好物品器材的交接班并有登记;⑧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单书写正确,清楚,任何异常情况均应记录。通过加强管理,婴儿室的工作有条不紊,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严格执行常规制度认真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针对各项常规制度进行严格的岗位训练。并以护理工作标准为准则,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不断总结贯彻质量标准的经验,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常规办事。多年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过任何差错事故。

4实施整体护理全面提高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和疾病护理质量

开展整体护理可以全面了解新生儿的情况,根据婴儿病情,由一名护士分管几个婴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由于对婴儿对病情观察和疾病护理的连续性,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整体护理中护士坚持运用护理程序,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对婴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使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生率降至为零。

5实施整体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系统的工作方法,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由于新生儿不会主诉,而且病情变化快,全靠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来发现问题。开展整体护理能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所以对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4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特点和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对收治的40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在肺出血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患儿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气道内吸出血性液是肺出血早期表现。结论:早期发现、及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是抢救的关键;加强呼吸管理、保证营养供给、加强保暖、预防交叉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呼吸机正压通气;护理

theearlyobservationandnursingofneonatalpulmonaryhemorrhage(areportof40cases).LiangJianhong,YuYongmiao,LiGuihua,etal.(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Zhaoqing,Guangdong526021)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arlyfeaturesandnursingobservationpointsofneonatalpulmonaryhemorrhage.methods:theclinicalfeaturesandnursingof40casesofneonatalpulmonaryhemorrhage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summarized.Results:Hypoxia,infection,premature,lowweightandhypothermiawerethehighriskfactorofneonatalpulmonaryhemorrhage.theearlysignsofpulmonaryhemorrhagewerepoorresponse,dysphoria,cyanosis,dyspnea,apnearespiratorydifference,threedepressionsigns,Spo2decreasingandbloodyliquidinairway.Conclusion:earlydiscoveryandpositiveairwaypressureventilationisthekeytorescuetheneonatalpulmonaryhemorrhage;strengtheningtherespiratorymanagement,assuringnutritionsupply,keepingwarmandpreventingcrossinfectionisthebasesofsuccessfulrescue.

【Keywords】infant;pulmonaryhemorrhage;positiveairwaypressureventilation;nursing

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2003~2007年收治新生儿肺出血40例,由于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和注重综合护理,抢救成功率达76%,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16例;体重

1.2肺出血发生时间72h9例。

1.3早期临床特点及出血情况:40例患儿中发绀加重、经皮测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33例,反应差并有、口吐白沫、呼吸浅弱继而出现呼吸暂停28例,烦躁、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12例,皮肤发现出血点、瘀血、瘀斑8例,注射或抽血部位出血难止17例,从胃管内回抽出少量血性胃液15例,40例均从气道内吸出血性痰液,听诊肺部均闻及广泛细湿音。其中口鼻有血性液流出12例,气管插管内喷出血性液5例。

2护理

2.1警惕肺出血高危因素,早期发现: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是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1]。本组新生儿肺出血中,缺氧37.5%,感染25%,早产儿60%,低体重儿70%,低体温65%。新生儿肺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再灌注或感染后产生的氧自由基而损伤,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血。本组病例发病第一高峰在生后24h内有62.5%,生后24~72h内发病15%,生后>72h发病22.5%。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因此,要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肺出血治疗成功意义甚大。

2.2根据肺出血的早期特点,加强病情监护:凡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患儿均应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尤其是生后3d内,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增加巡视次数,每15~30min巡视1次。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血、瘀斑、注射或抽血部位难止血等;对患儿突然出现的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特别是气道内吸出血性液,应警惕肺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2.3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护理

2.3.1插管前准备:调试好的呼吸机、吸痰器、新生儿喉镜、适宜的气管导管、吸痰管、无菌手套、复苏器、听诊器、胶布、生理盐水、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等;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保持中性环境温度,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便于暴露声门,头靠近床沿,颈后垫小毛巾,头后仰,使下颌、气管、剑突成一直线以开放气道,保证插管顺利进行。

2.3.2机械通气的护理:①肺出血急性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搬动,气管内每次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溶液0.1ml/kg,如出血未能控制可重复滴入,给药间隙以复苏器加压给氧,通过扩张肺泡,压迫肺泡表面的毛细血管,起到止血作用[2];禁忌拍背,吸痰负压

2.3.3脱机护理:当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全身情况稳定,可将呼吸机参数逐渐调低,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撤机。拔管前充分吸净气管内、口腔、鼻腔分泌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阿托品,以减轻喉头水肿;拔管后即予肾上腺素0.25mg、地塞米松1mg、生理盐水2ml雾化吸入,头罩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黏稠时,为了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每2~4h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吸痰1次。

2.4注重综合护理:①加强保暖:在护理新生儿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基础代谢率低,肌肉活动少,糖原、棕色脂肪少,产热有限,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较薄,散热快,如保暖不当则容易引起体温不升、低血糖、酸中毒、低氧血症,应置患儿于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上,设置温度30~35℃,保持体温在36.5~37.5℃。对于低体温者要缓慢复温,每小时测体温1次,并根据体温每次升高箱温0.5~1℃,经8~12h恢复体温至36.5~37.5℃,严重低体温患儿一旦给予快速复温并吸高浓度氧后,肺出血迅速出现[3]。②做好静脉输液及出入量的管理:肺出血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出血性肺水肿。因此静脉补液不宜过多,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3~4ml/(kg・h),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保持输液通畅,防止液体外渗,同时准确记录出入液量。③保证营养的供给:排除消化道出血后尽早给予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残奶情况,视消化情况逐渐增加奶量,同时配合静脉营养的应用,保证患儿能量的供给。④严防交叉感染: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次用后更换;及时清倒接水器中冷凝水,防止倒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每周更换2次。⑤注重基础护理:肺出血患儿病情危重,抵抗力差,应做好口腔、脐部、皮肤、会阴的清洁与保护。

3结果

由于对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当患儿出现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气道内吸出血性液等症状时能及早发现,报告医生,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正压给氧、加强保暖、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本组40例患儿中治愈26例,死亡8例,病情好转放弃治疗6例。

4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由于原发病因多,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病情变化快,临床上常因疏忽对新生儿肺出血早期症状的观察,而错过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时机,造成新生儿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具有2项以上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进入新生儿监护室作好监护,尤其是生后3d内,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及早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加强呼吸管理、适时有效吸痰,控制出血,加强保暖、低体温者经8~12h缓慢复温,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保证营养供给,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池翠微.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观察和抢救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10(5):425~426.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5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1),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2)(3),故加强iCp病员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本文现将本院自1988年初至1999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p患者53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53例,平均年龄27岁;分娩孕周平均373w,初产妇47例,占88.68%左右;经产妇6例,占11.32%;主诉孕期出现皮肤搔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46例,占86.79%;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7例,占13.21%;53例患者孕期二对半均(-)。其中阴道分娩3例(包括产钳助娩1例),占5.66%;剖宫产分娩50例,占94.34%;自然早产6例,早产率11.32%;干预早产(因胎儿宫内窘迫)9例,占16.98%;产后出血1例(该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度贫血),占1.89%。1.2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见表1和表2)表1妊娠期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检测项目检测例数(例)异常例数表2产后十天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iCp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于iCp患者肝小叶中央区毛细血管内胆汁淤积引起发病,病因尚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关。由于血清胆汁酸孕期均有明显升高,故使肝脏损害,使肝酶指标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以及其他相应指标变化;但是产后从所查病例中反应,血清胆汁酸、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并趋向正常范围。1.3iCp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1.3.1iCp患者分娩时羊水污染情况资料(见表3)53例病例共58名新生儿(5例为双胎),死胎1例(由外院转入我院),活产新生儿57名,平均体重2759克。表357名新生儿羊水污染情况分析分析上表主要由于胎盘组织也有胆汁沉积,引起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缺氧。1.3.253例iCp患者分娩时新生儿(57名)apgar评分资料(见表4)表453例iCp患者分娩时新生儿(57名)apgar评分资料1.4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2、临床护理iCp患者为高危妊娠妇女,为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整体化、动态化、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和极积有效地配合医师治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2.1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行动上的支持帮助2.1.1焦虑焦虑是iCp患者首先出现的心理问题,因大多数iCp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搔痒(本文皮肤搔痒者达86.79%),皮肤搔痒率明显高于Lunzer报道的48%[4]。皮肤搔痒一般出现在孕中晚期,经常性的搔痒干扰孕妇的睡眠,使之产生焦虑(5)。可以采用边作好解释工作,告之孕妇此症状一般于产后一周内消失,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配合物理疗法减轻症状,逐渐消除孕妇的焦虑心理。2.1.2自责、自悲从表1反应,由于iCp患者在妊娠期实验室检查报告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诸多孕妇会自责自己饮食不当心,并且会担心是否患肝炎。同时,担心是否会传染给下一代、是否会传染给亲友等等,有些会产生自悲心理。此时需要护士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告知该病乃妊娠肝损,而并无传染性,消除不必要自责和自悲,同时告之产后该病自然会缓解(通过表1和表2可以反应),增强患者的自信心。2.1.3紧张、担忧由于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1),(本文自然早产率11.32%),产时出现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2)、(3)。(本文达50.88%),孕妇极易由于担心胎儿的质量而产生紧张担忧的心理。护士应针对性向孕妇和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妊娠,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帮助孕妇降低情绪的紧张度和减轻担忧心理。2.2妊娠期的护理特点2.2.1及时、准确地落实激素治疗本院对于iCp药物治疗,除给予保肝治疗外,对于病情较重者给予强的松降低血雌激素和胆酸水平,以便尽快消除搔痒症状,改善肝功能(6),孕周较小时及时给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促胎肺成熟;对于需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者,应及早进行解释,以及做必要的准备工作。2.2.2积极主动的母胎监护由于iCp会造成早产,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等诸多的不良结局,所以目前认为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仍是改善iCp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护士应主动指导和了解孕妇的胎动情况,正确留取血尿标本,了解雌三醇浓度,掌握胎盘变化情况。并及时协助孕妇完成胎儿监护,B超和生物物理五项指标等监测,及时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同时特别注意患者胆酸浓度变化,一旦异常升高变化,及时迅速的配合医师终止妊娠,防止胎死宫内。2.3分娩期的护理特点2.3.1iCp患者行剖宫产术时,可根据患者的孕周和胎儿具体情况,新生儿接生者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本文由于抢救及时无一例发生新生儿死亡。2.3.2对于准备阴道分娩的iCp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和持续的母儿监测,一则观察产程进展、破膜情况和羊水颜色变化;二则加强胎心变化监测,防止发生胎儿窘迫,以便及时处理。2.4产褥期的护理特点2.4.1防止产后出血由于文献报道产后出血率高达12.6%(3)、(7),所以及时有效地使用催产素,术前预防性的维生素K110-20mg/d,这样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并防止产后出血。由于本院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故产后出血率仅1.89%,且该患者同时合并血小板减少。2.4.2回乳护理根据具体情况,对于产后需回乳者,应采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口服或麦芽煎茶饮,配合皮硝外敷1次/日,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外敷次数,但禁用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类针剂注射回乳,因应用大剂量的雌激素可造成并加重可逆性胆汁淤积。2.4.3新生儿的护理特点从表3和表4反映出iCp孕母出生的新生儿特点是早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宫内窘迫率高,故需根据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羊水混浊程度和胎龄评分等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新生儿窒息者的护理、羊水混浊者Ⅰ°~Ⅲ°的不同护理、早产儿的护理,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aBCDe复苏等);持续密切的观察生命体征、反射、肌张力、肤色、大小便、哭声等;必要时作心电图、心电监护和无创氧饱和度测定等;低流量适时的氧气吸入(氧气浓度20%-40%);缓慢有效的补液输入(维持3-5ml/h输液泵维持);循序渐进的喂养护理;恰当舒适的保暖工作等等,所有这些及时到位的护理,明显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除带入一例死胎外,无新生儿死亡。3、小结:通过护理人员对iCp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医护间的积极配合,真诚地护患交流和支持,使iCp患者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同时,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总结,不仅加深专科理论新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拓宽护理人员的思路,同时更懂得整体的、动态的、个体化的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完善地iCp患者的护理,保证母婴安康。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6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142-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发病率0.8%~12.0%[1]。是近几年来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无可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高达30%~60%[2]。故加强iCp病员的临床护理,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本文现将本院1998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118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118例,平均年龄27岁;分娩孕周平均38+3周,初产妇105例,占88.98%左右;经产妇13例,占11.02%;主诉孕期出现皮肤瘙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102例,占86.44%;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16例,占13.56%;合并妊娠高血压28例,占23.72%;118例患者孕期二对半均(-),其中,阴道分娩19例,占16.10%;剖宫产分娩99例,占83.90%;自然早产11例,早产率9.32%;干预早产(因胎儿宫内窘迫)13例,占11.01%;产后出血2例(该2例患者均为胎盘粘连),占1.69%。

1.2实验室检查

主要实验室检查参考胆汁酸>8μmol/L。分析iCp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于iCp患者肝小叶中央区毛细血管内胆汁淤积引起发病,病因尚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关。由于血清胆汁酸孕期均有明显升高,故使肝脏损害,使肝酶指标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以及其他相应指标变化;但是从产后所查病例中反映,血清胆汁酸、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并趋向正常范围。

1.3iCp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

18例病例共123名新生儿(5例为双胎),死胎1名(由外院转入我院),活产新生儿122名,平均体重2879g。

2临床护理

iCp患者为高危妊娠妇女,为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整体化、动态化、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和极积有效地配合医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

2.1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行动上的支持帮助

2.1.1焦虑焦虑是iCp患者首先出现的心理问题,因大多数iCp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瘙痒(本文皮肤瘙痒者达86.44%),皮肤瘙痒率明显高于戴钟英报道的50%[3]。皮肤瘙痒一般出现在孕中晚期。经常性的瘙痒会干扰孕妇的睡眠,使之产生焦虑。可以一边作好解释工作,告之孕妇此症状一般于产后一周内消失,一边通过药物治疗和配合物理疗法以减轻症状,逐渐消除孕妇的焦虑心理。

2.1.2自责、自悲iCp患者在妊娠期实验室检查报告中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诸多孕妇会自责自己饮食不当心,并且会担心是否患了肝炎。同时,担心是否会传染给下一代、是否会传染给亲友等,有些会产生自悲心理。此时需要护士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告知该病乃妊娠肝损伤,并无传染性,让其消除不必要的自责和自悲心理,同时告之产后该病自然会缓解,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2.1.3担忧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本文自然早产率9.32%),产时出现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4]。孕妇极易由于担心胎儿的质量而产生紧张担忧的心理。护士应针对性向孕妇和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妊娠,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帮助孕妇降低情绪的紧张度和减轻担忧心理。

2.2妊娠期的护理特点

2.2.1及时、准确地落实激素治疗本院对于iCp药物治疗,除给予保肝治疗外,对于病情较重者给予强的松以降低血雌激素和胆酸水平,以便尽快消除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孕周较小时及时给予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促胎肺成熟;对于需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者,应及早进行解释,以及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2.2.2积极主动的母胎监护由于iCp会造成早产、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等诸多的不良结局,所以目前认为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仍是改善iCp围生儿预后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护士应主动指导和了解孕妇的胎动情况,正确留取血尿标本,了解雌三醇浓度,掌握胎盘变化情况。并及时协助孕妇完成胎儿监护、B超和生物物理五项指标等监测,及时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同时特别注意患者胆酸浓度变化,一旦异常升高,及时迅速地配合医师终止妊娠,防止胎死宫内。

2.3分娩期的护理特点

2.3.1iCp患者行剖宫产术时,新生儿接生者可根据患者的孕周和胎儿具体情况,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由于抢救及时,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新生儿死亡。

2.3.2对于准备阴道分娩的iCp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和持续的母儿监测。一则观察产程进展、破膜情况和羊水颜色变化;二则加强胎心变化监测,防止发生胎儿窘迫,以便及时处理。

2.4产褥期的护理特点

2.4.1防止产后出血由于文献报道产后出血率高达20%[5],所以及时有效地使用催产素,术前预防性地使用维生素K110~20mg/d,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并防止产后出血。由于本院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故产后出血率仅1.69%,且该2例患者均为胎盘粘连。

2.4.2回乳护理根据具体情况,对于产后需回乳者,应采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口服或麦芽煎茶饮,配合皮硝外敷乳房1次/d,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外敷次数,但禁用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类针剂注射回乳,因应用大剂量的雌激素可造成并加重可逆性胆汁淤积。

2.4.3新生儿的护理特点iCp孕母出生的新生儿特点是早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宫内窘迫率高,故需根据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羊水混浊程度和胎龄评分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新生儿窒息者的护理;羊水混浊者Ⅰ°~Ⅲ°的不同护理;早产儿的护理,及时有效地抢救复苏(aBCDe复苏等);持续密切地观察生命体征、反射、肌张力、肤色、大小便、哭声等;必要时做心电图、心电监护和无创氧饱和度测定等;低流量适时的氧气吸入(氧气浓度20%~40%);缓慢有效地补液输入(维持3~5ml/h);循序渐进地喂养护理;恰当舒适地保暖工作等,所有这些及时到位的护理,明显降低了围生儿的死亡率。本组病例除带入一例死胎外,无新生儿死亡。

3小结

通过护理人员对iCp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医护间的积极配合以及真诚的护患交流和支持,使iCp患者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同时,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总结,不仅加深了专科理论新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可以拓宽护理人员的思路,同时使其更懂得整体地、动态地、个体化地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iCp患者的护理,保证母婴安康。

[参考文献]

[1]乐杰,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109.

[2]黄荷凤.高危妊娠[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12-321.

[3]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8-227.

[4]戴钟英.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J].上海医学,1998,69:241.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7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输液 护理

       1.给新生儿输液一般采用头皮静脉,实际操作时注意选择适当部位,同时要清楚头皮静脉无静脉瓣的解剖特点,从而选择使患儿卧位舒适,活动时不易将针头拔出的部位。输液治疗的患儿要包裹好,勤给患儿换尿布,因输液患儿尿量相对增加。

       2.在给新生儿输液中,由于所用药量较小液量也较少,且准确性高。因此所选用的吊瓶要小刻度的,一般为开放式吊瓶,在更换液体时,如先把药物加人瓶内,再加入葡萄糖,尽管加液体速度很快,也会因一部分药物先进入输液管内而使输入药物浓度不均。故应先加入葡萄糖,或先将药物稀释再加入输液瓶内。在新生儿常用的几种药物中注意各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654-2可引起患儿颜面潮红心率加快,且误以为是病情恶化;酚妥拉明有时引起患儿严重鼻塞,不可从输液管小壶给药用于新生儿;葡萄糖酸钙如输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故输葡萄糖钙时要严密观察,一旦输入皮下;要及时用普鲁卡因和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闭。

       3.准确掌握输液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过慢则不易纠正脱水酸中毒,难以保证入量,有些药物还因配制时间过长而效价降低。甚至增强其毒副作用,有碍疾病的恢复,为此只有准确掌握执行医生输液计划,根据患儿病种的不同面调节滴速。如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输液速度一定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而静滴甘露醇降颅内压时要快速滴入。

       4.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是否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炎、对胶布的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的异常、输液反应及滴注青霉素,细胞色素C,血浆等类药物时患儿皮肤有无红疹等现象,如有应立即停止输液,告之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新生儿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特点,而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哭声、用日周颜面皮肤颜色、用呼吸、甩前囱张力、用吸吮力、反应能力、肌张力来表示,所以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慈母般的心来对待每一位患儿,来度过工作时间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可能决定~个小生命的生与亡。如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惊厥、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有脑水肿的可能,密切观察前窗紧张或隆起,瞳孔的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对防止脑疝的发生很重要。还有,对于新生儿高热的处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温,如果观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儿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而导致硬肿,加上输入的液体温度一般都低于患儿体温,在此更体现严密观察新生儿输液的重要性。

       总之,高危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输液规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儿病房护士所应具各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理论联系实践,以提高未来人口素质、提高护理水乎。

参考文献

[1]谭启明,窦月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引起水疱原因分析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1.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8

【关键词】抗生素;腹泻;新生儿;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520-02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抗生素种类多、应用广,由其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并不鲜见。新生儿内科住院抗生素使用率高达100%[1],由于新生儿所特有的免疫和解剖生理特点,更易导致aaD,可致病情加重,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一定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本院2004年12月~2006年12月45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aaD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aaD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护理环节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aaD患儿中男34例,女26例;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14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新生儿黄疸8例、新生儿窒息4例、其他2例;采取侵袭性操作(鼻饲、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医疗措施32例。aaD的诊断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之后新出现腹泻,多次大便镜检示球菌和杆菌比例失调,大便涂片多次发现阳性球菌或真菌,包括假膜性肠炎、出血性结肠炎、真菌性肠炎。排除病毒性肠炎、菌痢、沙门氏肠炎、缺血性肠炎。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aaD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预后,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住院时间采取侵袭性医疗干预措施、喂养方式等与腹泻的关系。并针对aaD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采取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50例者中发生aaD50例,发生率为11.1%。抗生素为常规剂量。aaD组(a组)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时间为(2.4±0.9)种、(8.7±5.4)天;无腹泻组(B组)分别为(1.3±0.6)种、(4.8±3.4)天,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8.41、4.98,均p<0.05);两者预防应用抗生素为20例、120例,无差异(χ2=0.52,p>0.05)。引起aaD与患儿胎龄小、出生体重轻、日龄短、住院时间长、进行侵袭性操作等因素相关(均p<0.05);喂养方式与aaD发生无关(p>0.05)。见表1。

3讨论

3.1新生儿aaD的原因及特点:抗生素是治疗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大量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抗生素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受到破坏,菌群失调,致病微生物增生发生aaD[3]。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完善,抗微生物能力差,更容易发生aaD,其发病率一般在4.47%~23.70%[4],本文发生率11.1%。新生儿aaD特点:胎龄小、出生体重轻、日龄短,腹泻的发生率高,与本身生理特点、摄入不足甚至禁食,使得肠道中的微生态平衡十分脆弱有关;联合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采取侵袭性操作措施aDD增加;全母乳喂养与其他方法喂养aaD发生率相近,可能是因为母乳与其代用品(鲜奶、奶粉等)对新生儿肠道细菌生长有相似的影响,对肠道微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新生儿aaD的发生。因此为减少aaD的发生,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减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提高对aaD的认识;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5]。发生aaD后可进行下列护理。

3.2新生儿aaD护理

3.2.1基础护理:询问每日大便次数,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和气味判断及时评估,高度警惕是否出现aaD以及诱因和类型,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正确留取可疑大便标本。密切观察患儿停用抗生素或改用抗生素,口服肠道收敛药、微生物制剂等效果;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执行医嘱,保证全天液量按时完成。保持病房通风,排除异味,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适。

3.2.2饮食调节与护理:及时指导注意饮食卫生,较重的腹泻患儿应短暂禁食;切忌过早进食,以防加重胃肠负担,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但较轻的患儿可适当减少喂养量

3.2.3肛周皮肤的护理:腹泻常造成患儿肛周皮肤的损害,呈现潮红、湿疹、糜烂和溃疡。护理中应:(1)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干净被污染的床单、被套、衣裤、尿布等;(2)每次大便后用湿布抹洗肛周臀部皮肤,抹洗动作要轻柔,用醮洗,避免用力过大,抹洗的水用温水,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冷,过热而刺激肛周皮肤,不使用刺激性大的肥皂;(3),保护皮肤。每次清洁肛周臀部皮肤完毕,用软膏轻轻涂上起,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4)臀部、肛周便后用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创面干燥,缓解疼痛,利于皮肤再生和修复。

3.2.4腹部护理:aaD患儿抵抗力差,因此要注意保暖及时调整患儿衣物,防止腹部受凉,冷刺激使肠蠕动加快而导致腹泻加重。并应注意对腹部的保暖,如盖被,用热水袋热敷,温热刺激可减少肠蠕动。避免腹部按摩、压迫等机械性刺激,减少肠蠕动[6]。

3.2.5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aDD的知识,言明aaD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很难完全避免,通过治疗大多可治愈,不会留后遗症;列举成功治疗的病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沟通工作以取得理解以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张香莲,张青,等.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

[3]陈建荣,郭锡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9):927.

[4]王宗升,宗自库,韩全乡,等.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6134.

[5]孟战备.金双歧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77.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9

【关键词】新生儿;细节;优质护理;满意度;

1新生儿科的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1.1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易感染。我院新生儿科为层流式无陪护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要求严格,患儿家属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入。本着优质护理的目的,从人性化服务角度出发,我院从建筑上就以内为病区,外为走廊的格局,让患儿家属在外走廊透过玻璃就能够看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自己孩子所处的位置,平复了家属的情绪,降低了家属的忧虑心情,提高了满意度。

1.2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让每个人都明白优质护理的含义。科室举办了“假如我是患儿家属”为主题的讨论会。从家属的角度出发,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1.3由于新生儿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更不具备语言沟通能力,只有被动的接受护士的各种治疗与护理。因此,新生儿科的护理便产生了一种误区,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新生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需要。抚触便成为护理人员与患儿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护理人员以微笑的脸庞、爱意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去接触患儿的身体,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让患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柔与舒适,也为患儿创造了良好的刺激。

1.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一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实施管理,首先的条件就是人员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优化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4.1举止稳重、言语谨慎、仪表端庄、善解人意,具有慎独精神,能够换位思考的考虑问题,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1.4.2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结合临床,交流操作的成功经验并由护士轮转进行小讲课,掌握理论知识,规范操作技术,提高操作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使患儿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

1.4.3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共同遵循护理规范操作。

1.4.4巩固基础知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创造机会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1.5改变病区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我院新生儿科病区实行区域管理,分为普通患儿病区、早产儿病区、niCU病区和隔离区,每个区域均有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负责本区域内患儿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1.6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基础护理,便从细节做起。在新生儿科,面对不是睡觉就是哭闹的患儿,护士工作既要小心谨慎,又要富有爱心。认真的观察病情,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精心的人工喂养,保证患儿不出现呛咳;细心的更换尿布,防止红臀的发生;严格六步洗手法,预防交叉感染。让基础护理不图虚表。

1.7强化专科护理。病情允许时,为患儿进行每日一次的沐浴和两次抚触;脐部护理每日两次;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对早产儿实施“鸟巢护理”,让早产患儿感受到全身温柔的接触,并能够减少早产儿热量的散失,维持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住院时间。

1.8加强语言沟通,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1.8.1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期望。每日下午设立一小时探视时间,家属进入外走廊,由各区域护理组长陪同,尤其对新入院患儿的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说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情况,讲解每日沐浴、抚触、喂奶及换尿布的时间与方法。热情、耐心的接待,委婉、礼貌的用语,让沟通从心开始,让语言传递温暖。家属心中得到了安慰,我们也得到了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1.8.2出院指导。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如何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黄疸、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将留有科室咨询电话的宣教卡片送至患儿家属手中,便于家属回家后对讲解内容的遗忘和出现问题的咨询。

1.8.3需要跟踪的患儿,科室派专人进行电话回访,解答和解决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于正确指导。为患儿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

1.9优质护理服务抓住细节、重在质量

1.9.1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护士要有极高的责任心,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让家属放心的工作态度去面对每一位患儿。落实责任制护理的模式,让护士有了自己的患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种明确对应关系对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更为有利。

1.9.2色彩是刺激患儿视力神经的一种方法。用卡通画把病区布置一新,在紧张严肃的工作中,让患儿受到良好的刺激。外走廊利用图文并茂、言简易懂的宣传画,介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洗手的重要性,新生儿科仪器设备使用的目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

1.9.3根据科室情况,每月组织一次有相同疾病患儿家属的座谈会。由高职称护士用多媒体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不仅促进了医患间的沟通与交流,还为医患之间搭起了沟通、理解、信赖的桥梁。

2结果

2.1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抓住了细节,提高了质量,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护士用自己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提高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护患之间沟通,护士服务思想转变,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2.3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组长、责任护士都由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来担任,绩效考核也有侧重。所以护士中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因而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更加娴熟。护士整体形象与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2.4由于护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增强,观察病情更加仔细,执行医嘱正确及时。因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同时提高。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篇10

1.1护理人员素质方面

1.1.1护理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推广使用,护理技术的复杂程度不断增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牢固,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突发事件处理应变能力差,仪器设备使用不当等。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医嘱用药规定时间未输入、臀红、脱管等,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护理安全。

1.1.2违反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

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护士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低年资护师缺乏风险意识,对对规章制度掌握的不全面,对核心制度落实未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违背了基本操作规程,简化流程,执行走过场,观察不仔细。如交接班不仔细、探视卡上的性别与事实不符而引起身份识别的纠纷、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等。

1.1.3服务观念理念落后

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沟通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未能体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慎独精神不强,独立值班时工作做得马虎,加之家属又不能陪在患儿身边,满腹的担心、焦虑、疑问,一旦治疗结果不理想,家属可能为此为由而引发纠纷。

1.1.4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因工作繁忙不能按时记录,记录不符合规范或不完整,记录中有涂改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新入院的新生儿入院情况与家属交接不细致,导致因某些入院前已存在情况引起不必要纠纷。

1.2管理因素方面

1.2.1人员配备不足。

未按床护比配备护士,无法满足患儿等级护理和生活护理的需要;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的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任务之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导致护士身心疲惫,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

1.2.2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护理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一级质量监控不到位,质量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不到位,质量问题反复出现。

1.2.3设备、药械管理不规范。

新生儿科常用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不及时;使用工程中出现故障,未能及时的发现和排除;抢救设备、药品的交接流于形式,导致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而影响抢救,对新生儿的安全造成危害。

1.2.4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

新生儿免疫功能还不成熟,对环境中的传染性细菌没有抵抗力。来自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因素、管理不当或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掌握消毒药械的使用方法,清洁工具重复使用都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1.3患者及家属因素。

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基础护理难度高,发生护理风险概率高,如喂奶发生胃食管反流而窒息、抓伤、烫伤、暖箱、光疗箱箱温骤变均可导致事故意外;患儿病情重,家属对不能陪在患儿身边表现不理解;重症监护设备的使用、新技术的开展和专人护理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家属由于经济困难过分关注医疗费用,特别是面临人财两空时,借费用高为由与医护发生纠纷。

1.4环境因素。

新生儿病房时患者集中治疗的地方,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的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的重要途径;重症监护病例使用医疗设备多,侵入性操作多,细菌菌株种植机会多,易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危及患儿生命。

2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营造安全文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目标管理和护理人员绩效挂钩,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主动防范护理风险;鼓励主动报告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建立无惩罚性护理差错上报制度,护理管理者分析不安全因素发生原因,从管理、流程、制度上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2.2坚持预防为主,确保质量安全。

强化护理安全过程,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制定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等流程,实施跌倒、压疮等重点护理风险的病情评估和新生儿出入室患儿情况家属书面交接,设立护理安全重点提示、管路标识等护理安全屏障,强化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和关键设备的管理;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患者的管理工作,例如静脉输液外渗的管理做到按规定上报,逐层查房,将差错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2.3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护理人力需要。

护理人员的数量上保证病床的需求,普通新生儿病床与护士比例1∶0.6,监护病房与护理人员比例为1∶1.5,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入院高峰期和危重抢救任务繁重时,弹性排班,合理调配。

2.4加强护理人员的慎独修养和沟通能力等职业道德水平

实施新生儿护理人员准入制度,新生儿工作护理人员要求有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是主体,同样患者家属也一个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积极完成护理过程,尽到自己的义务。在新生儿入院时及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制作各种告知或宣教单,能够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避免因家属误解造成纠纷。

2.5加强护士资格准入,加强护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新上岗护士从综合力、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强化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等,加强专科护士培养,提高专科知识技能,将护理培训与护士晋升、绩效、评优挂钩,保证和提高培训的效果。

2.6疑难危重患者护理,层层落实把关。

建立疑难危重患者报告访视制度,危重患者由科室填写报告卡,护理部质控组现场查看并指导或组织副主任护师及专科护理会诊,具体指导,建立重危患者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重危患者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

2.7防控医院感染,做好重点监测。

病房按规范设置,流程合理,传染病、早产儿分区收治,认真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清洁消毒工作,清洁消毒用具做到洁污分开,避免重复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护理用品患儿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医疗设备的消毒管理,实施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