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十篇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十篇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9:22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1

【关键词】麻醉学;护理学;手术麻

醉麻醉学是现代医学发展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的研究的方向是临床医学麻醉,并且麻醉学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麻醉学的运用帮助人们在治病的治疗过程中最大成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1]。随着现代医学麻醉学的不断完善,麻醉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再单纯的以手术镇定麻醉为主,而是成为了一门包含危重急救、麻醉护理、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的新麻醉学,而麻醉护理学则是麻醉学实践应用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1对于麻醉护理学的认识

由于麻醉学的不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医疗思想的作用下,麻醉所关注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手术过程,而是要考虑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状态等等,所以麻醉护理学将术中麻醉与术后护理两方面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麻醉护士作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人员,享有高度自由的操作空间,同时他们也肩负着重要的麻醉责任,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有专业的医学技术,包括在解剖、生理、病理、化学、物理、药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美国,CRna是最专业的麻醉护理人员,要成为一名CRna要通过严格护理教育资格培训。可以肯定的是,麻醉护理学在随着现代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成为麻醉学新的实践应用。

2麻醉护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1手术前的麻醉护理

在手术前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了解患者手术的主要内容并且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实,同时准备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病理资料由主治医生进行手术前确认,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对手术中的内容没有过敏情况。由于手术内容的不同,所以在手术前,患者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具体的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坐立不安、出现头晕、精神紧张等,麻醉护理不仅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内容,同时应对患者关心的麻醉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配合麻醉的过程,使手术更加安全的完成。在手术开始前的设施准备方面,品是受到国家严重控制的药品,所以在手术前的准备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品的储存、使用进行完全的控制,明确手术所需要使用的麻醉品种类,并且严防品与其他药品的遗失、混乱。同时,医护人员应选择性的根据手术的部位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通道的同时应当尽可能的避开手术区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下肢静脉的建立主要是用于上肢或腹部的手术,同理,上肢静脉的建立主要是在针对下肢进行的手术中。

2.2手术中的麻醉护理

在手术中的麻醉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手术姿势,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与主治医生进行讨论,为患者提供最合理的,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时,保持患者侧卧在手术床上,并且使其背部尽可能的向前弯曲,将整个背部贴近于手术床的边缘。在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时,保持患者尽可能的平躺于手术床上,帮助患者仰起头部,抬高其双肩。其次在手术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态,患者的状态包括心理层面与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上,局部麻醉的患者会在手术过程中产生心理波动,恐惧、激动的情绪严重情况下会影响手术进行,危及自身安全。麻醉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安抚患者的紊乱情绪,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生理方面,由于品影响的是患者的神经系统,所以在麻醉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护士应当关注各项仪器的指标显示,及时的向主治医师汇报病人的生命体征,并且对突发的各种事件,例如呼吸、心跳骤停等做出足够的准备。最后要保证患者的血液流通,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对于手术来说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手术进行的程度与患者生命体的状况对输液过程进行准确的调控,维持速度、容量的稳定,并且对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过敏性反应做出及时的应对[2]。

2.3手术后的麻醉护理

手术的结束并不等于麻醉的结束,尤其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由于自身的情况可能会需要一段的苏醒时间,这时候就要求麻醉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具体观察的指标有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伤口渗液、脉搏、中心静脉压以及尿量等,手术后应当保持患者身体平躺于病床之上,并且对患者身体进行保暖,提高患者身体内的血液流速,加快术后恢复。同时对于手术后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做出全面的准备,对于情况危险的患者,应及时送入重症患者观察室进行治疗。对于手术后的麻醉护理来说,最主要的是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出麻醉和手术对于患者的影响,由于患者身体情况各异,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质量的护理技术,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3]。

作者:王金福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曾因明,季永,丁伟,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04).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2

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地向复杂、抽象发展。从最新的反射活动到随意活动,然后发展到意志活动、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从最新的无意发展为有意的,即小儿从直接受外界影响和受成人支配,发展到越来越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从出生时仅有一些素质的差别到逐渐形成个性。因此,小儿心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有规律的过程,是受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和经验积累的制约。当小儿在患病或接受麻醉、手术时所表现的心理障碍与此有关。

三岁以内患儿,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也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及不安情绪,只能用啼哭来表现自己的种种感觉,这与此阶段的年龄特征有关。同时,他们完全是在成人照料下生活,只跟父母和养育者,小儿的情感是需要抚爱和逗弄等。

学龄前小儿,脑神经发育接近完好,大致接近成人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也逐渐成熟,能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比较,但毕竟是个半幼稚、半成熟的孩子,依恋心理明显存在,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也特大,喜欢受到鼓励和夸奖,以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学龄期小儿,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知识经验的增长,已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来拟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和规定行为准则,当患病时心理压力与成人近似,非常注意医生和家长对自己疾病的态度,因此,要注意避免增加患儿的心理压力或创伤而影响治病配合与效果。

2术前的心理状态

医学心理学认为: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患儿对疾病的态度既取决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同时个体差异也是明显的。因此,患儿对疾病也持有不同的反映。

在消极的心理反应方面:有害怕疑虑、恐惧心理、忧郁反应,主要表现有不安全感和孤独感、胆小怕事、情绪不稳、行为举止退步现象,较重者表现为惊恐,特别是术前在手术室门前与其家长分离时,恐惧反应更加明显,常见哭闹不安、战栗、惊叫、挣扎、逃跑等姿态反常,对麻醉前操作极不合作。

积极的心理反应: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一般与麻醉医师进行了充分的交谈,消除了不安心理,表现较为安静、合作。

家长的疑虑:既怕麻醉浅使小儿痛苦,又怕麻醉过深发生意外,或怕麻醉影响小儿的智力,常表现紧张、忧虑、心理不踏实。

3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因素

小儿住院和接受医疗可发生严重的情感问题[2]。一些病儿在出院后长期持续存在行为紊乱,其干扰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小儿的年龄。

6个月以下婴儿对离开双亲无烦恼,他们很容易把护士当作母亲,从心理学角度看,此时是接受大手术的良好年龄,但长期分离也可能影响双亲与小儿的感情。其它各年龄组小儿与家长分离都有不同程度的害怕、疑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小儿情感理智上发育尚不成熟,对手术治疗不能理解其合理性。家长的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活动常可影响小儿心理活动;环境的影响,医院对小儿来说是一个陌生地方,住院后与家庭分离,以及住院时间长短;家庭背景也可对小儿引起情感问题与家庭对他们的溺爱程度有关;惧怕静脉穿刺及手术麻醉,小儿对麻醉的恐惧主要是害怕术中不能入眠、手术疼痛或术后不能苏醒;以往手术麻醉不愉快的回忆重现,可拒绝再次麻醉的实施。麻醉医师的影响,术前没能与小儿做好心理谈话,没能取得小儿的信任或因操作不熟练使他们遭受了痛苦。

4不良心理反应对麻醉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术前小儿所出现的严重心理反应,使机体低抗力下降,而削弱机体对麻药的耐受力。由于严重的心理学反应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麻醉诱导及管理。麻醉前小儿心理准备不适当或采取强制性措施,有可能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如恐惧、夜尿、抑郁、焦虑、行为改变等后遗症,可延致数年[3]。小儿因恐惧心理拒绝麻醉操作。由于恐惧反应,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诱导及术中、术后易发生呕吐误吸。

5麻醉医师所面临的任务

一个麻醉医师必须认识到预防小儿心理创伤,小儿的心理准备与术前用药同样重要。

对幼儿期多和患儿在一起,在麻醉操作上采用:在未入睡前让其与父母陪伴,这主要是消除患儿的“迟延模仿”。麻醉以全身麻醉为主。对学龄前期由于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无抽象思维、自我较突出,故术前除多和患儿在一起外,还须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说明麻醉的安全性,并想办法使患儿早日适应环境,熟悉麻醉师。麻醉选择是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

对学龄期,他们已有抽象思维但很幼稚,对自我有较清楚的认识,故与家长一起引导患儿配合我们麻醉,同其它患儿的亲身说法加以教育,并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有关麻醉和手术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通过以上做法如患儿能配合麻醉,则选用神经阻滞麻醉如硬膜外麻醉,力求做到手术区绝对无痛。反之则用基础或全麻。

少年期,他们思维已开始成熟,但考虑问题爱从自我出发,故他们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一是手术、麻醉本身,二是对他们将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们对于手术外露部位的羞涩和恐慌。针对上述问题和患儿讲明麻醉的安全性,将来不影响他们的智力及身体健康等,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麻醉方法基本同于成人,术中尽可能早的让他们安静入睡。

6结语

以往临床工作中,人们都注意到患儿的种种不安情绪,做了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因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没把心理、社会因素摆在一定位置上,这是较为遗憾的。特别是在小儿麻醉时,不可忽略心理因素,给患儿带来心理创伤,期待在今后工作中,作更大努力,探讨小儿心理与麻醉手术的关系,取得更多临床经验。

摘要: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其住院和接受医疗期间可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机体低抗力下降,而削弱机体对麻药的耐受力,不利于麻醉诱导及管理,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文章初步探讨了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小儿麻醉心理学心理反应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1953年eckenhoff提示一个事实[1]:每6个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儿童中,就有1个在术后出现人格障碍;若麻醉诱导骚乱不稳,则2名儿童中就有1名产生精神创伤症状。因此麻醉医师必须能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从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守东,马旭波1儿童术后镇痛的问题1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3:30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3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145-01

麻醉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无痛和良好的手术条件,要求麻醉医生从各种监测反馈的信息中分析、综合并判断出病人的各项生命机能指标,按需作适时的调整和干预,使各项生命体征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由于病人全身麻醉过程中,很难检测出其麻醉状态,只能依靠对其麻醉深度的大概估计,如果麻醉剂用量不到位,很容易导致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因此,做好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监测麻醉深度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旨在为加强麻醉深度监测、实施高质量麻醉提供参考。

1麻醉及麻醉深度

麻醉就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患者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病人麻醉后的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当前对麻醉深度的普遍理解就是在全麻过程中使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且能把伤害性刺激的反映程度降至最低。

2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

传统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是以评价病人对外科手术刺激反应的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出汗、流泪、瞳孔反射、眼球运动、语言反应、皮肤体征、肌松等,这些指标特异性不强,影响因素多,且不同病人对手术和麻醉剂的反应不同致使准确性较差,而且当前复合麻醉和各种新的推广应用,这些体征已经难以确切监测麻醉深度。近年来,随着物理、生物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作为监测大脑皮层和脑干的方法陆续问世,逐渐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中。目前手术中常用的有效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2.1警觉、镇静评定分级:通过观察病人对呼叫名字和推摇身体的反应程度、面部表情及眼部表现等进行评定,以5分为清醒,3分为浅睡,1分为深睡。

2.2前臂孤立技术:病人在使用肌松剂前采用止血带阻断上肢血流,可由此观察患者麻醉中前臂的指令性运动,这种技术被看作最可靠的防止术中知晓的方法,由于其使用时间有限,只能短期运用。

2.3皮肤电阻测量:皮肤在应激反应时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电阻迅速下降,且可以多种方法测量出皮肤的电阻或传导性,由此反应麻醉深度。这种技术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可靠性变差,影响其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静止状况下的患者个体差异大;电极设计和安放位置不同可致使电极与皮肤之间的电阻各异,影响总测量结果;一次汗腺分泌后积聚在皮肤表面的时间较长导致短时间内变化灵敏性差;若皮肤破损也会减低其电阻值;而且还受到抗胆碱能药物的影响。

2.4脑电图监测: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傅立叶分析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有效应用,麻醉领域尝试脑电图(eeG)的频域分析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把含有不同麻醉水平信息的eeG片段作快速的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各频率下的幅度值平方作为功率的幅度,就得到以频率为横坐标的功率谱的脑电片段,将每片段eeG功率谱分析得出的横坐标为频率的曲线图根据时间的推移在纵坐标上叠加,就得到麻醉脑电的压缩谱阵。在此技术基础上,又研究出频域脑电图的数量化指数法,常用的有边缘频率(SeF)、中心频率(mpF)、δ比率(δratio)以及双谱指数(BiS)等监测指标;其中BiS在全麻意识恢复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BiS值<65时,50s内意识恢复的可能性不到5%,当BiS值>60时,意识逐渐恢复,BiS值>80时,50%以上病人可唤醒,BiS值>90,几乎所有病人都能唤醒;同样,BiS也反映出丙泊酚在不同的血药浓度时病人意识和记忆力的变化。

2.5食管下段收缩性监测:食管下段肌肉受迷走神经支配,除原发性蠕动外,其下段的继发性蠕动和自发性收缩可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经研究表明,手术中刺激越强,食管下段收缩性就越大、越多,多数静脉或是吸入可抑制自发性食管下段的收缩,而继发性的收缩波幅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但食管下段收缩结果易受个体差异和药物作用影响,因此这种监测技术能否作为临床麻醉深度的监测还存在争议。

3几种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3.1在无意识状态下1000%特异性的4种监测指标中,aep值37(敏感度52%)、BiS值55(敏感度15%)、SeF值16(敏感度9%),而mF还尚未明确出其值。以喉罩置入术为例,在不同麻醉深度下应用aep、BiS、SeF和mF监测,仅有aep数值区别出了喉罩置入时是否存在体动反应,且监测准确率达到了87.2%。在对七氟醚麻醉时镇静程度和切皮反应的监测中,据镇静评分预测aep、BiS、七氟醚浓度概率分别为0.820、0.805和0.870,aep值和七氟醚浓度均能成功预测切皮时的体动反应,准确率分别为91%和85.7%。说明,aep值既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判断的最好参谋,同时也可用作七氟醚麻醉深度和切皮反应的监测。

3.2BiS能较好的反映镇静药作用强度、意识恢复程度和指导术中的用量,把BiS应用于手术监测,可使麻醉期血压平稳、呼吸评分增加,术后病人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和意识水平,更有利于病人的安全,也可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和恢复室费用。在儿科监护病房中,BiS可监测判断镇静不足或过度镇静,当BiS值>58、90%SeF>13时,说明麻醉深度可能不够;应用BiS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手术中的麻醉深度,如BiS突然降低,则可能表示出现了严重的脑缺血,利用监测BiS可预防术中严重脑缺血现象。由于BiS能充分综合并利用脑电波所提供的信息及时反映的镇静水平,在麻醉学中显示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同剂量和种类的或不同给药等对BiS的影响不一致,所以还未能找到在各种条件下完全、准确的监测麻醉深度的简单方法,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爱群,方军,罗吕宏.麻醉深度监测技术[J].临床与护理工程,2006,21(5):89-90

[2]杭燕南,卢剑华.麻醉深度监测新进展:双频指数[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4)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4

关键词:应激反应围麻醉期调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5-01

应激反应主要是指机体在受到外界等强烈刺激之后,所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一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1]。主要的刺激因素为:麻醉方式和物以及手术的操作。但是,麻醉是能够对这些应激反应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所以,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和麻醉的方式等对应激反应的调节和控制做以下详细综述。

1应激反应所发生的病理生理

目前,发生应激反应的机体还是很清楚[2]。但是造成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器官功能和免疫以及代谢改变的主要因素为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特别是由于应激激素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心肌收缩性能的变化。会使得冠脉血流发生明显性的减少,进而对患者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2调控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

机体的生存基础为全身适应性反应,对于良性的刺激作用主要有可控制应激反应和短暂的应激反应[3]。但是,对于严重和持久性以及难控制的躯体和心理异常应激,会使得患者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在整个围手术期间,手术刺激和麻醉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直存在。虽然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要比麻醉大很多,但是,要想减少手术刺激带来的应激反应,则非常困难。所以,只有从麻醉方面着手,可以对麻醉的技巧和麻醉的方式进行改善。主要的措施有:对的剂量和搭配进行调节。

2.1麻醉前管理和应激。在手术中后手术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然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也常常会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4]。有关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择期腹内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一些状态性的焦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以及血压会在住院时明显的升高。这时,可以对患者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患者的情况会得到好转。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探视和合理的选择物。这样有利于患者焦虑的消除,同时对心肌缺血和内分泌疾病患者有很好的作用[5]。

2.2麻醉方法和应激。全凭静脉麻醉和单纯吸入麻醉并不能减轻围术期应激激素的分泌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其控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被认为与加深麻醉所致的心肌抑制有关[6]。所以只是加大患者吸入的浓度以及静脉物的剂量,对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还会加重对心肌缺血患者的危险。采用曲咪芬和异氛醚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将患者的血压情况控制住,但是不能患者应激激素的分泌。所以血管扩张药物以及吸入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围手术期间,对应激反应的主要刺激因素为损伤部位所传入的刺激。经过实验证明,将神经切除之后,能够有效的阻止因损伤引起的应激激素变化。同时脊髓发生损伤的患者,其的应激反应也会出现减弱[7]。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地阻滞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进而使得体循环的阻力和外周血管扩张情况下降。使得患者心脏前、后负荷得到减少[8]。在患者的上胸进行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区的局部心肌血流[9]。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心肌氧供需平衡进行改善,降低了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几率[10]。

2.3和应激。大多数静脉或吸入本身并不能减少围术期应激激素的分泌,但麻醉性镇痛药似乎能弥补它们的不足[11]。已证明内源性阿片系统除调节伤害性感受外,还参与控制垂体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释放和活动,参与调控心血管和胃肠道功能、情感及食欲等[12]。麻醉性镇痛药即是通过激活阿片受体而产生上述作用[13]。我们的研究表明,芬太尼6.0ug/kg能明显减弱全麻气管内擂管所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15~20ug/kg能抑制上腹部手术所引起的件ep、皮质醇、乳酸及血糖的升高[14]。但是,芬太尼用作心血管手术的主要时,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的调控则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往往需与强效的吸入互补才能填补芬太尼的“封顶效应”[15]。因此,说明芬太尼的抗应激反应能力与伤害性传入刺激的强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结论

总而言之,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是根据不同的人而变化。对其的控制措施有多种,但是对于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只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问题,才能给将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控制好,使得患者能够处于最佳的耐受状态。

参考文献

[1]曹亚,鲁卫华,柳兆芳,鲁美静.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1):1276-1278

[2]张德志.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02):205-206

[3]疏树华,方才,柴小青,潘建辉,周玲,侯冠峰,音樱,杨佳.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02):170-172

[4]曹袁媛,顾尔伟.心脏手术患者围麻醉期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04):545-547

[5]黄晓蓉.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5):2562-2563

[6]杨南.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J].中外医疗,2011,(27):76

[7]夏晓东,郑吉卫,朱琼,尹泓,夏瑞,吴芳.吸入不同麻醉剂对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0):108-109

[8]郝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管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24):87

[9]王希芝.7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术的围麻醉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3):126-127

[10]宫艳玲.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17例病因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02):25

[11]韦景校.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处理[J].当代医学,2012,(14):101-102

[12]李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围麻醉期系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54-355

[13]李丽莉.心理护理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27):105-106+108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5

瑞库溴铵的临床应用杨保仲,刘保江

琥珀胆碱与术后肌痛夏明,唐胜平

多巴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袁丽丽,许鹏程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与效应室目标控制输注刘荣,曾邦雄

乌司他丁在手术中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林世清,肖亮灿,黄文起

异丙酚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晋蓉,林财珠,戴体俊

孤啡肽的研究进展陈志峰,徐惠芳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阎焱,佘守章

血液稀释与控制性低血压联合技术的应用梅弘勋,王恩真

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钟敏,邓小明,曾因明

心脏舒张功能与麻醉王庆,杭燕南

围术期输血田鸣,岳云

麻醉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陈伯銮,张凤霞

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策略刘秀文,杨拔贤

创伤病人输液和成分输血现状陈阳,蔡长华,唐胜平

危重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的研究进展娄强,徐惠芳

bcl-2相关蛋白与细胞凋亡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马宏钟,薛荣亮,叶平安

脑缺血性损伤级联反应的研究进展李军,曾邦雄

补体系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王莉莎,张育才

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和临床应用李家新,李立环

欧洲麻醉学复苏和重症处理委员会麻醉培训指南郑斯聚

减少异体输血的新方法和新观点黄咏磊,杭燕南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李艳萍,王旭东,钟亮

血液保护的综合措施与评价黄维勤,邓硕曾

使用与不使用氧化亚氮的低流量吸入麻醉周仁龙,王珊娟,杭燕南

小儿口服麻醉前用药苏岚,马家骏

面罩通气困难的预测与处理陶勇,曹云飞,俞卫锋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机制研究阎雪彬,王明安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容俊芳,张风霞,陈伯銮

心肺复苏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姚巍,陈天铎,李培杰

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姚立农,张宏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因素及其预防夏明,商立军

麻醉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防治进展李慧禄,秦成伟

脓毒症与肝细胞凋亡陈辉,杨锡馨

肝移植病人术中低游离型Ca2+血症及治疗探讨陈杰,陶国才

血红蛋白载氧溶液的研究进展王爱忠,徐惠芳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及治疗程化春,杭燕南

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肠道屏障功能不全及其与moDS发生的关系张良成,曾邦雄

一氧化碳--心血管系统的新型信使分子王联发,陈奕庆,许冠荪

一氧化氮、cGmp和麻醉李娟,陈昆洲

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与呼吸道纤毛运动展新华,曾邦雄

nmDa受体介导的体外循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李力,徐志伟

基因芯片与麻醉学王振猛,李泉,俞卫锋

全麻药与离子通道顾虎,李士通

异氟醚全麻机制的研究进展冯昌栋,戴体俊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周少丽,马武华,陈秉学

异丙酚麻醉对术后神经精神方面的影响曹俊,闵苏

异丙酚脑摄取研究欧阳铭文,盖成林,林春水,古妙宁

静脉麻醉与药代动力学朱珊珊,段世明

阿片类药物的外周镇痛作用阮林,毕好生

门静脉-肺动脉高压症进行肝移植的有关问题莫利求,黑子清,黄文起,谭洁芳

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朱斌,叶铁虎

罗哌卡因在产科的应用高兴蓉,王泉云

小儿椎管内应用罗哌卡因研究进展刘东,耿智隆,张骍

异丙酚和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李艳,王保国

失血后成分血治疗戴玥,黄文起,杨承祥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生理的影响王婷,蒋豪,薛张纲

无基膜血红蛋白用作血液替代品研制概况刘金锋,李文志

前列腺素e2的调控在创伤和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孙建良,陈庆廉,段世明

热休克蛋白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刘敬臣,曾邦雄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吴健,杭燕南

阿片类药物的促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赵丽云,叶铁虎

降钙素原在危重病中的研究进展汤日波,李志军

内皮细胞激活在aRDS中的作用夏小萍,徐福涛,曾因明

美索比妥-瑞芬太尼麻醉下实施电休克惊厥治疗柳培雨

在罗哌卡因腰麻下实施剖宫产司满,傅润乔

高Co2症的容许性和治疗性的思考李德馨

钾离子通道分类标准化的建议及在科研与临床中的意义徐世元,欧阳葆怡

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成兰,钱燕宁

新肌松药taaC3和拮抗药org25969的研究近况马皓琳,庄心良

局麻药毒性惊厥的预防和治疗进展盛恒炜,徐世元

异丙酚中枢神经递质作用机制刘红亮,姚尚龙,戴体俊

对异氟醚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评价赵丽云,叶铁虎

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沈通桃,钱燕宁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生理影响及在麻醉中的应用刘金变,曹定睿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方法的进展朱宇麟,景桂霞

肾上腺素在硬膜外试验剂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杨堃,吴洪翔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宫利,钟亮

肝移植围术期脑的病理生理和脑保护研究进展张辉,黄文起

缺血预处理复合低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研究曹汉忠,曾因明

麻醉手术期间的胶乳过敏反应张毅男,郑斯聚

双心给药治疗体外循环后肺高压危象低心排姜桢

吸入全麻药的痛敏表现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韬,张励才,曾因明

兴奋性氨基酸与疼痛中枢敏感化温来友,胡兴国,曾因明

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醉镇痛葛志军,段世明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6

关键词:锦鲤(Cryprinuscarpiod);mS-222;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S9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626-0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也促进了水族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水族鱼类的运输成为水族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观赏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达到最小,使用麻醉剂就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1]。鱼类常用的麻醉剂有mS-222、丁香油和2-苯氧乙醇等。mS-222(国际商品名为Fingudi,matacaine,tricaine等)是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的最安全、最可靠、最有效的渔用物,购买渠道相对较多,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麻醉运输中。目前,关于mS-222的麻醉效果,国内外学者主要对金鱼(Carassiusauratus)[2]、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3]、斑马鱼(Daniorerio)[4]、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5]、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5]、美洲鲥(alosasapidissima)[6]、庸鲽(HippoglossushippoglossusL.)[7]、真鲷(pagrusmajor)[8]等水产动物进行了研究,而对观赏鱼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锦鲤(Cryprinuscarpiod)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idae),是鲤鱼突变品系经人工选育而成,因其易饲养,对环境适应性强,且游姿高雅、体型优美、色彩艳丽、斑纹灿烂,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类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9],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mS-222对锦鲤进行麻醉试验,通过观察锦鲤在不同麻醉条件下的行为反应,探讨合适的麻醉浓度和麻醉时间,以期为mS-222应用于锦鲤麻醉提供参考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锦鲤购自枣庄市新华市场,体长(12.0±0.5)cm、体重(15.1±0.5)g,在室内暂养7d后进行麻醉试验。mS-222购自北京格林富诚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量取10L水(水温为17~18℃,pH7.5~8.0)倒入体积为30L的玻璃缸内,称取mS-222放入缸内,使其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0mg/L,每组设3个平行,每缸内放6尾锦鲤。观察锦鲤在不同浓度下的行为反应和麻醉情况,分别记录其进入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三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将麻醉后的锦鲤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缸内,分别记录锦鲤进入清水后至完全苏醒所需要的时间。以锦鲤进入轻度麻醉开始到出现深度麻醉的时间来反映麻醉效果,以将麻醉锦鲤放入清水中开始到出现各种复苏行为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复苏效果。若锦鲤从有麻醉剂的鱼缸中转移到清水中24h仍不苏醒,则判定为死亡,记录死亡锦鲤数。

2结果与分析

2.1锦鲤在不同浓度mS-222中的行为反应

观察发现,锦鲤进入麻醉水体中经历一个短暂的安静期随即表现为行为迟钝、游速减慢,但对机械刺激仍有反应,此为轻度麻醉阶段;之后,锦鲤浮在水面,出现怪异游泳,对机械刺激反应不敏感,此为中度麻醉阶段;最后,锦鲤身体逐渐失去平衡或沉入鱼缸底部,鳃动频率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此为深度麻醉阶段。10mg/L浓度组锦鲤无任何麻醉效果;20mg/L浓度组锦鲤仅能达到轻度麻醉阶段,而40、60和80mg/L浓度组的锦鲤均经历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三个阶段。

2.2锦鲤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

各浓度组锦鲤达到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的平均麻醉时间和麻醉后放入清水至完全苏醒所需的时间以及锦鲤的存活状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mS-222浓度的逐渐升高,锦鲤达到麻醉状态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苏醒时间逐渐增加;从锦鲤存活数目看,在0、10、20、40和60mg/L浓度下均存活6尾,在80mg/L浓度下仅存活5尾。

3小结与讨论

3.1麻醉剂mS-222对不同鱼类的麻醉效果

mS-222水溶液可以通过鱼鳃及鱼体表的吸收并传导至神经中枢使鱼类的活动能力和反射能力受到抑制,麻醉后鱼表现出呼吸频率降低、行动迟缓及排泄物减少,如果麻醉剂的剂量过大,使其较长时间处于中度麻醉或深度麻醉状态,则会造成鱼类死亡。麻醉剂mS-222在鱼类麻醉方面应用较多,但对观赏鱼类研究较少。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麻醉过程都经历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三个阶段,并且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麻醉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在浓度为25mg/L时,斑马鱼需要776s进入轻度麻醉阶段;在浓度为150mg/L时,斑马鱼才能进入深度麻醉阶段,所需时间为42s[4]。本试验中锦鲤在麻醉期的各个阶段也表现出了行动迟缓、自主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减少,mS-222浓度为80mg/L时,出现一定的死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过多的mS-222水溶液通过鱼鳃和鱼体表吸收,导致其呼吸频率降低,引起鱼类缺氧死亡,在浓度为20mg/L时仅需要521s即可进入轻度麻醉阶段,浓度为40mg/L就能进入深度麻醉阶段。mS-222对不同种鱼类麻醉效果不同,可能是因为物种之间的差异和环境温度不同造成的。

3.2锦鲤合适麻醉剂及其最佳麻醉浓度选择

影响鱼类麻醉效果的因子较多,其中麻醉剂的种类最为重要[9],同一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与很多因子有关,例如鱼的种类、鱼体状态、环境条件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麻醉剂及其剂量涉及很多因素,其中合适的麻醉浓度尤为关键[10]。本试验在水温、环境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对锦鲤的麻醉情况,结果表明:mS-222浓度为20mg/L时,锦鲤只进入轻度麻醉状态,而未能进入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状态,麻醉效果不好;mS-222浓度为40mg/L和60mg/L时,锦鲤均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mS-222浓度为80mg/L时,锦鲤也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但出现一定的死亡。尽管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40mg/L和60mg/L浓度组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从复苏时间来看,40mg/L和60mg/L浓度组的复苏时间分别为82s和195s,40mg/L浓度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60mg/L浓度组。另外,从麻醉剂的用量来看,40mg/L浓度组麻醉剂的用量少,麻醉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实践操作中,对该规格的锦鲤麻醉采用40mg/L的mS-222。

3.3mS-222的最佳麻醉时间选择

水产动物在捕捉、运输、取样、测量等渔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给水产动物本身带来一定的损伤,而在深度麻醉时可以降低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鱼类损伤,方便进行活鱼运输或试验操作。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在麻醉剂mS-222浓度为40mg/L时,对锦鲤有较明显的麻醉效果,能进入中度麻醉状态,所需时间为901s,而将其转入清水中一定时间后又能够苏醒,并且复苏时间短。因此,在试验操作或者生产应用时mS-222液最佳麻醉时间为901s。

因此,mS-222用于对锦鲤进行麻醉是可行的,在合适的麻醉浓度下使锦鲤进入麻醉状态,这为今后对其他水生动物进行短期操作提供了便利和新的途径,对于麻醉剂mS-222在不同物种、不同规格、不同目的(称重、运输等)间的麻醉效果及其差异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魏锁成.用于鱼类的麻醉剂及麻醉管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43-45.

[2]刘伟,陈再忠.麻醉剂mS-222对金鱼体内aKp、Cat和aCp活性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3):327-332.

[3]谢全森,李俊伟,杨振才.mS-222对中华鳖的麻醉效果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78-81.

[4]甘静雯,邱绍扬,许忠能,等.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行为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6,25(3):236-239.

[5]陈细华,朱永久,刘鉴毅,等.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J].淡水渔业,2006,36(1):39-42.

[6]杜浩.美洲鲥(alosasapidissima)人工孵化、养殖及转运关键技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7]maLmStRoemt,SaLteR,GJoeenHm,etal.apracticalevaluationofmetomidateandmS-222asanaestheticsforatlantichalibut(HippoglossushippoglossusL.)[J].aquaculture,1993,113(4):331-338.

[8]oiKawaS,taKeDat,itaZawaY.ScaleeffectsofmS-222onamarineteleost,porgypagrusmajor[J].aquaculture,1994,121(4):369-379.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7

部位麻醉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它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具有风险高,操作多,实践性强的特点。超声定位技术,可以直观地指导学生分辨局部组织结构、神经的走行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并可观察到指导老师的进针位点、方式和手法,准确定位针置入神经靶点的位置、局麻药的扩散部位和方式等[2]。因此,我们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麻醉专业生部位麻醉的教学,并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互为补充,为临床麻醉学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多媒体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其优势表现在: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5、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6、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7、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条神经所在位置的解剖层次、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穿刺的进针路线转换为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使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年来我们通过超声定位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所采集了非常丰富、生动、直观的教学录像,供学生拷贝,学生可利用人机对话的交互式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反复学习操作要点,从而更加巩固了学生们对超声显像技术在部位麻醉术中的运用。

2超声定位技术

超声定位技术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外周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在高分辨率超声的辅助下,我们能很清楚地分辨上肢和下肢多个水平的神经结构,有助于改善阻滞质量,减少并发症。直视下操作还能辅助我们观察的扩散情况,如药物扩散不良,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调整穿刺针位置,改善药物分布,从而更安全地实施部位麻醉[3]。临床教学操作的细节决定教学的成败。在超声定位技术用于部位麻醉定位的麻醉专业生教学中,我们组织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集体备课,制订统一的操作技术常规和带教计划,避免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操作方法,造成学生的困惑。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的部位麻醉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要点为:①超声成像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超声波频率的选择,根据我们实际需要阻滞的神经粗细、距离皮肤的距离等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超声波频率。大多数神经阻滞所需要的频率范围为10~14mHz。高频率波段可以提供对浅表结构极好的分辨率,而低频率波段则可以提供较好的穿透深度。②教会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外周神经可以表现为低回声,也可以表现为高回声,主要和神经的粗细、超声的频率和超声声束的成角有关。通常使用横断扫描进行神经阻滞,外周神经的声像图多表现为包绕在高回声环中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高回声结构为神经的筋膜,低回声结构为神经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从神经纵轴看,神经均表现为强回声的束带,其中夹杂着多个不连续的低回声团块。③神经阻滞前准备。调节超声探头,采取显示阻滞神经区域的解剖结构的最佳图像。所有可调节的变量,如穿透深度、频率等都必须处于最有利于神经阻滞的状态。④神经阻滞的实施。先行皮下浸润麻醉,减轻下面操作的疼痛。根据不同的外周神经,穿刺针距离超声探头应该为5mm~10mm。教会学生识别超声图像上的穿刺针部位:只有当穿刺针穿过超声波检查的截面时,麻醉医师可以看见一个低回声区背侧一个狭长的声影的显像。另外,还可以根据针的活动和人体组织的移位来判断穿刺针的位置。确定针尖的位置后,开始注入局麻药,在超声直视下观察局麻药的扩散和分布情况,直到被阻滞神经完全被局麻药包裹为止。⑤神经阻滞后,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必要时穿刺点应用敷料覆盖包扎,以免感染。

3多媒体与超声定位相结合的部位麻醉教学

通过对麻醉专业学生进行多媒体与超声定位技术相结合用于部位麻醉的教学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生动、而真实详尽,使研究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做到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最大程度的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5―596.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8

随着骨科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管减压椎体融合内固定等新手术近年来开展得越来越多。该类手术因颈前解剖的特殊性、颈前路手术本身的高难度,其麻醉处理亦有其特殊之处。我们总结我院2005年以来开展的颈前路手术60例的麻醉体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82岁,平均65±8.0岁。术前诊断均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和)单节段颈椎脱位致颈脊髓受压,拟行单节段椎间盘切除或单节段椎体及其上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诊断均经颈椎核磁共振(mRi)证实。

麻醉方法:麻醉前均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用东莨菪碱0.3mg代替阿托品。术前使用降压药及扩张冠状血管的药物至手术日晨。术中常规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60例病人均用双侧颈丛阻滞(右侧颈浅、深丛阻滞加左侧颈浅丛阻滞)。必要时加用杜非合剂或其他镇静药物加强。5例病人改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先后用咪唑安定(力月西)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仙林)0.15mg/kg,芬太尼5μg/kg,静脉注射后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以1%~2%安氟醚持续吸入,间断以异丙酚、芬太尼、仙林静脉注射维持麻醉深度,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结果

本组术中麻醉满意者45例,术中需追加局麻药者5例,术中用强化药者21例。有5例患者改行气管插管全麻,2例术中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加快,经处理后稳定。其余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患者清醒或能唤醒,便于观察,以最大程度防止脊髓损伤。术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和甘露醇3天。

讨论

前路颈椎椎间盘摘除及椎管减压椎体融合内固定术,由于手术部位高、难度大,有损伤颈部脊髓神经、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手术医生常常要求患者术中保持清醒,以便患者能提供手术操作中神经异感的主诉以及观察肢体运动,从而监测颈段脊髓的功能。

目前,国内开展这类手术多采用双侧颈浅丛加术侧颈深丛阻滞,必要时加用局部浸润麻醉及强化的方法。但是该方法无法完全消除手术牵拉反应和患者情绪上的紧张不安;颈丛阻滞不完善时病人躁动,而加用强化药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且该类手术术中牵拉压迫气管和颈部血管,特别是手术部位较高时,可能压迫牵拉颈动脉窦,有可能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射活动的发生[1]。本组病人均首先采用颈丛阻滞,5例因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而被迫改作全身麻醉。

国外这类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有人担心全麻虽然麻醉效果得以保证,但术中唤醒无法得到保证,且气管插管时颈部向后过伸,可能引起脊髓损伤[2],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避免该类并发症,术前还可以对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估,对一些颈部活动确实明显受限的病人,气管插管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的方法插入,也可用喉罩导引插管。随着全麻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发展,术中唤醒也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全麻用药宜选短效且易控性强的药,比如静脉全麻药中的异丙酚;肌松药宜选择中效最好是短效的非去极化肌松剂(如爱可松)或尽可能少用,以便必要时予以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拮抗。虽然苯二氮类药物半衰期较长,但是只要用量不大,而且在有其特异性拮抗剂氟马西尼的情况下,也使术中唤醒成为可能。全麻不仅使通气功能得以保障,还可以明显减轻或防治心血管不良反射活动的发生。随着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广泛使用,通过静脉适当浓度的麻醉性镇痛药的持续泵入,可以明显地缓解患者术后的伤口疼痛,利于术后恢复。有学者提出颈丛阻滞联合插管全麻可较好地消除手术刺激,减少麻药,尤其是异丙酚的用量,稳定了循环[3],这同本组观察结果相一致。由于全麻药用量的减少,使术中能唤醒以监测颈段脊髓的功能,增加了手术的安全系数。因此笔者认为前径路颈椎手术的麻醉方法以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比较理想,而颈丛阻滞联合插管全麻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33~734.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9

我院从2005年8月~2006年10月对137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7例,男74例,女63例,年龄18~76岁。临床诊断均为混合痔,其中12例伴肛裂,6例有过同类手术经历。麻醉方式:全部为局部麻醉。手术:侧卧位。

2术前护理

2.1手术前1天参加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需求及接受手术的态度等。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开导,适当介绍手术知识、麻醉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要领,增加病人对手术安全程度的认识和理解。术前访视中护士应特别关注有过同类手术经历的病人,他们对手术疼痛的恐惧常常大于初次手术的病人,术中高度的紧张和对疼痛的敏感导致他们对疼痛的耐受性低于初次手术病人,因此,对这类手术病人应更加注重心理疏导。

2.2巡回护士根据术前访视获得的资料综合分析整理,判断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程度,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确定手术病人的护理重点和目标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

3术中配合

3.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会出现紧张的状态,护士应面带微笑,热情相迎,和病人亲切交谈,同时核对病人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等。从病人的表情、语言、动作、情绪中判断不安的程度,再次考虑护理计划是否切合实际,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3.2根据护理计划,给病人安置正确的,亲切询问病人的睡眠、进食等情况,以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可根据病人喜好,播发节奏缓慢、优雅的背景音乐,安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精神放松,心情平静,为手术病人提供舒适、祥和的环境。

3.3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我院常规采用局部麻醉,由于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手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病人都十分清楚。施行局部麻醉前病人害怕疼痛的心理是病人最紧张的时刻,这时护士应站在病人身边,握住病人的手给予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病人度过局部麻醉进针时带来的不适感觉。

3.4握住病人的手一起做深呼吸。内痔注射时由于手术的刺激和器械的牵拉,病人常常会感到恐惧不安,和腹部胀痛不适,表现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出冷汗,由于病人的不适和紧张,他们往往不能自动调节呼吸。这时,护士应用关切的语言安慰病人,握住病人的手,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轻声告诉病人做深呼吸,让病人在缓慢的深呼吸中缓解紧张的情绪[1],平和的度过内痔注射期短暂的不适,使手术顺利完成。

3.5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为病房护士术后护理提供依据。填写内容应客观、真实。术毕将护理记录单夹于病历中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班清楚。

3.6术后随访:术后第二天,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病人有无因肢体摆放不当引起的神经、肢体并发症,对术中实施的护理计划是否妥当进行评价,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以及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通过意见反馈来改进以后的工作。

4体会

4.1随着手术室现代护理活动的扩展,手术室护士不但应具备现代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注重美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学和其它边缘学科的学习,以好的自身形象、技术形象、服务形象、仁爱之心赢得病人的信任,帮助病人消除或缓解手术带来的紧张不安,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4.2局部麻醉的病人常常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手术室,对护士的情绪、工作态度和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内心缺乏安全感。这时护士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目光、和蔼的语言关心病人,保持镇定的表情,稳健的举止,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4.3注重病人的个性化服务。对于特别喜欢交流的病人,诉说的过程常常能使病人进入自我调整状态,克服紧张和不安的心理,使精神放松,此时护士要体谅病人的这种心态,耐心倾听病人诉说,不要随意阻止病人的交流。而对于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病人,护士则应主动关心询问病人的情况,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同时护士还应观察病人的表情、、姿势、肢体关节运动变化来判断病人真实的感受,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开导。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强调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减轻病人术前的焦虑,增强手术、麻醉配合的主动性,有利于病人平安的渡过手术期,从而达到为手术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篇10

[关键词]医学;网络课件;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36-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固有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在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而网络正是资源共享的最好平台。医学网络课件是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的一种,也是医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有效认知媒体,当前医学院校校园网的建设为网络课件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网络课件简介

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不同于传统的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网络课件由多个web页面相互链接构成,其本质是一种web应用程序。网络课件的开发采用B/S(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课件开发完成后,上传至网络中心服务器,面向全校师生,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观看课件。当前的网络课件多为“网页+流媒体”的形式,其中“网页”为电子化的学科教程,“流媒体”是边下载边观看的一种网络视频点播技术[1]。

2医学网络课件的设计

开发完善的医学网络课件的前提是进行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合适的制作工具的选择、医学教学素材的准备、课件的页面设计和内容规划等。

2.省略、DHtmL、Java等。

在制作麻醉学网络课件中,使用的软件包括Frontpage、photoShop和Flash。Frontpage是office办公套件之一,软件风格与word等常用应用软件相似,适合初学网络课件制作的教师使用。

2.2医学教学素材的准备

素材的准备是网络课件开发的基础。医学素材需要由教学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提供,包括文字、图片、视频、Flas等。

2.2.1文字素材的准备文字素材是网络课件的页面中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文字素材不仅仅是书本中的内容,还应该包含一些教学设计,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学内容要有层次地把重点、难点知识讲解透彻。在麻醉学网络课件的文字素材中包括课程内容、重难点解析及习题等。基于医学的特点,最好能够提供一些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而实现基于案例的教学。

2.2.2图片素材的准备在图片素材的准备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片进行按需调整,如颜色、大小等。网络环境下,一般使用格式为JpG、GiF或pnG格式的图片,这些高压缩格式的图片有利于图片的下载,减少用户等待时间。页面中的小图片,如项目分类前插入的图片,可以选择GiF图片,这种格式的图片压缩率为50%,能显示256色[2]。如果是在课件中插入较大的图片,如全肺及肺叶图,对清晰度和色彩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JpG格式的图片,这种格式可以10∶1到20∶1的比率下轻松地压缩图片,并且质量不会下降。

2.2.3视频及动画素材的准备医学视频和动画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演示难以理解的医学知识和理论,适当应用视频和动画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网络中,视频通常使用RmVB、aSF、aVi等格式,也可以转换为FLV格式的Flash视频文件。

在课件中,加入一些Flas将为课件内容增添新的色彩。Flash软件作为网络设计三剑客之一,制作生成的Flash文件在网络上应用广泛。在网络课件中应用Flas有它独有的优点,如Flas是矢量动画,放大后不会失真,可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可以制作具有交互性的动画等。例如,利用Flas演示颅部副交感神经,可以清晰的显示由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等的详细过程。

2.3页面设计

好的页面设计会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感觉新颖、印象深刻。医学网络课件的页面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如课件的整体结构、课件中章节的设置、课件的风格、颜色的搭配、版面的布局以及医学信息元素的运用等。在制作网络课件之前把这些方面考虑清楚,才能在制作课件时驾轻就熟,胸有成竹。

页面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3.1界面设计网络课件由多个网页构成,设计中要考虑界面友好和导航清晰。网页之间的跳转通过导航条进行,混乱的导航设计将导致学生无法很快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料,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一个网络课件是否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是课件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用笔画出网络课件的框架,显示出所有网页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正如网页设计专家的忠告:“在计算机上永远也找不到好的方案。”

2.3.2课件风格网页背景是课件风格保持一致的一个元素。网页背景包括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两种,通常在课件中选择单一的背景颜色或过渡颜色,颜色选择中间色以便与其他颜色搭配,避免因为选择花俏的背景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常用的背景颜色有白色、淡蓝色、浅绿色等。

2.3.3页面色彩页面色彩搭配通常以一种或两种色彩为主,其他色彩为辅,以免造成色彩的混乱。保持课件内主体色彩的一致,改变局部色块,会给访问课件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将绿色作为课件的主体色彩,用橙色作为导航条的背景颜色,导航会比较突出。

2.3.4版面布局在课件的页面设计过程中,对文字、图片等信息要做出符合教材要求和多媒体特征的布局。版面布局的形式包括两栏式、三栏式、多栏式等,在进行布局形式的选择时,要考虑分辨率因素,通常设计为两栏式和三栏式[3]。如图1所示,为常用版面布局形式。

2.4教学设计

在当前网络课件的制作中存在一种误区,即过于追求技术上的“完美”,一味地追求显眼、追求吸引人,最终忽视了网络课件的本质是教育。事实证明,网络课件需要确立“教育主导”的地位,以教学设计为先导,设计合理的网站模式[4]。医学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医学的特点和特色,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层次地深入浅出地把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展现在课件中[5]。

例如,在麻醉学网络课件中,教学设计从如下三点出发:①对现行麻醉学教材的讲解;②临床应用的图解,如呼吸治疗、大咳血急救、单肺功能测定、单肺清洗等;③气管插管术的图片、动作要领的flas演示、intubation气管插管的过程影像视频等。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课件的制作不要成为教科书的文字搬家。围绕知识点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紧随教学思维进行探索性学习。如,在第九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中可以从以下3点提出问题:①肌松药有无麻醉作用?②肌松药有几种给药方法?哪种更科学合理?③如何进行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提供医学案例内容进行讲解,通过不同的实例深化教学。如,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血液病患者的麻醉、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等,对不同情况下麻醉前的准备、麻醉特点与处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辅以图片及动画,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麻醉过程。

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也不尽相同,网络课件的开发离不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参与,只有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3医学网络课件的实现

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设计之后,即可利用选择的网页设计软件制作网络课件。按照设计好的页面布局,制作出课件的每个页面。麻醉学课件利用Frontpage制作,采用三栏的框架结构,设计效果如图2所示。

网页的基本内容为:①网页头部分包括网络课件名称及一个简单Flas,导航条分别链接至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习题与答案及参考资料。②课件的网页体部分分为两栏,左侧为章节链接,因章节较多,十一章以后采用展开式。课件内容显示在主框架部分。③网页尾部分显示制作单位。

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提供了习题与答案,用以实现自测的功能。在课件内,学生可以观看视频讲解,亲手演示Flas,也可以进行自测练习。

网络课件完成后需要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利用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的课件应该是成熟的产品,如果课件没有完成,暂时不要发送到web上,因为网站都是幕后完成再的。在正式之前必须对网络课件进行测试,包括所有的链接并检查图片和Flas是否能够正常显示。

为了更好地实现交互,可以在课件内制作一个动态页面的留言板,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师交流的空间,既可以方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有助于扩充课件内容,获得学生的评价,亦能激励学生再次查看课件。

4结语

医学网络课件能够多元化地展示教学内容,体现医学教学特色,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优秀的医学网络课件应该以教学设计为先导,同时具有很好的内容的关联性,设计要简单明了,导航清晰,图形下载快,并设计与学生交互的环节,才能最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诸卫兵.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课件制作技术[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18(5):90-93.

[2]孙维颖.GiF图像文件的格式分析及显示[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8,9(8):51-57.

[3]于慧凝.浅析网页对客户端分辨率的适应问题[J].科技信息,2009,8(28):591.

[4]颉强,杨柳等.浅谈医学网络课件制作及其设计[J].医院管理杂志,2002,9(5):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