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专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1:45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1

[关键词]护理英语教学人文精神人生观职业道德观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疾病或衰弱”。在护士的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护理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职业是护士。人们把护士视作“白衣天使”。作为培养护士的摇篮,中等职业卫护校有义务将护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护理英语是为了适应中等护理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就业而讲授的专业英语教材。护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国外医患情景,适应国外医患情景下的护理工作,因此,护理英语教学并非以单纯讲解英语或利用英语讲解医学护理知识,而是让学生把英语作为实践工具来应用。护理实践本身也富有浓厚的人文精神,从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作相应的体格检查,制定护理计划到护理计划的实施这一全过程都体现了人文精神。所以寓人文精神于护理英语教学中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

二、在护理英语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如它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作为医疗工作者,护士是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和一般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配合医师执行治疗并进行护理的人。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等内容。这就要求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爱护病人,关心病人,尊重病人。因此,护士这一职业赋予他们一定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包涵的人文精神,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合格护士。

三、在护理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护理英语是以英语语言来介绍护理专业涉及的相关人物,护理技能和护理理念的一门课程,教材内容取材广泛,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2008版医护英语水平考试教材中whybecomeanurse?(“为什么成为一名护士”)一文中指出:“nursesreceivethelargestrewardfromtheirpatient’ssmile(护士从病人的微笑中得到最大的回报)”。”patienceandlovewilltakeyouallthewayinnursing.(耐心和爱心将带你在护理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课文内容本身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诠释。在讲授新课前,我提出两个导入问题,即为何选择护理专业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期盼。虽然学生之前的想法各不相同,但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2.补充背景知识,传达课文内外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因此,英语语言教学离不开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果脱离语言背景去理解课文,学生凭借基础英语知识仅能从表面读懂文章细节,但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文章内容就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仅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熟悉国外医患情景,还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外的人文精神的内涵,从思想意识上为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更好地适应国外医患情景的护理工作。

2008版医护英语水平考试教材中Florencenightingale一课属于阅读理解内容。在教学中,我先介绍南丁格尔所处的时代:女性不能从医,医疗技术的落后,药品的匮乏。让学生回到南丁格尔的时代,体会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她将护理这一职业带出了黑暗的时代,使护士这一职业受到人们的尊重。培养学生具有职业荣誉感,热爱所学专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护理专业学习。在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后,我引用南丁格尔的两句名言:“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和“护理本身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精细的艺术要靠高洁的护风和高尚的护德铸就。”,培养学生具有“以人为本,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文精神意识,在学习护理技能中,严格要求自己,促进自身的护理技能的提高。

3.突出医患沟通技巧的分析,引导学生实践人文精神

护理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护士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耐心向病人解释、不训斥病人。[2]护理职业道德规范本身就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尊重病人和关心病人主要体现在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沟通意识较强,沟通机会并不充分,因此,他们缺少一定的沟通技巧,尤其是医患情景的沟通能力薄弱。剑桥护理英语教材(Cambridgeenglishfornursing)介绍了不同医患情景中的沟通技巧。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还要突出沟通技巧的分析,帮助学生熟悉如何在医学实践中与他人沟通,掌握与病人或医生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实践人文精神。

如第四单元区护士(theDistrictnurse)一课呈现了managingembarrassingmoments(应对尴尬时刻)的医患情景。教材设计的是听力判断题型,让学生分辨哪一个护士的语言是正确的。我先介绍英国区护士的护理工作,让学生明确区护士的职责是到病人家里或老年护理院为病人提供护理。他们所护理的病人大多数是中风后行动不便、瘫痪在床、甚至大小便失禁的老年病人。根据病人的特点,我在听录音之前请学生思考护理此类患者时护士需要注意哪些言行,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作出判断,最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情景1:护士为病人换尿布。护士说:phew!thatsmellsawful!whathaveyoubeeneating?phew一词在英语中表示不快,惊讶的声音。护士用该词传达了对病人的不满,完全不符合“尊重病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在病人表示抱歉后(i’msorry.ididn’tmeantodoit.),护士又说:well,you’reverynaughty,aren’tyou?oh,that’sdisgusting。naughty意为顽皮的、淘气的,常用来形容小孩的言行。护士把一位老年病人说成是不听话的小孩,让病人感到羞耻,严重侮辱了病人的人格。护士的语言完全不符合“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

情景2:护士护理尿湿病人。病人说ithinki’vewetmyself。wetoneself的意思是尿湿全身,包括病人的衣服和床单等物品。病人感觉难为情,一直为自己的行为自责(i’msosorry.it’sawfulforyoutohavetodothis.)护士说Don’tworry.it’soK.i’llsortitoutforyou.该护士的用语充分顾及了病人的感受,符合“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分析两个截然相反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医患沟通中用语恰当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心里想着病人,尊重病人的护士才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人文精神。

四、在教学中实践人文精神

1.在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实践人文精神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护理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护理英语是学生完成基础英语学习后而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中专卫护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他们在护理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是学生的朋友,然后才是学生的领路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各种文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其需要和薄弱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针对性地予以帮助。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常常反思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学习相适应,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努力让教师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形成教学相长的积极教学氛围。这是教师实践人文精神的要求。

2.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人文精神

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教法有密切关系。中专卫护校的学生一般是中考落榜学生,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受挫。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那么这批学生也能在自己的专业上收获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机会,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取得了成功,教师实践人文精神也就有了收获。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和方法:(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真实的医护情景搬入课堂。如http://省略和http://englishatames.省略/网上有大量的医护情景对话,教师可以下载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真实的医患情景中。(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实践语言功能。剑桥护理英语教材(Cambridgeenglishfornursing)中大量的护理操作是通过听力的形式呈现的。教师在完成听力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将对话表演出来,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程度,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医患沟通的技巧。(3)注意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语言是个人思维的反映,也是个性的反映。没有必要使学生都按照相同的模式学习。护理英语归根结底还是语言。语言的灵活性同样适用于护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言,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并且客观地评价学生。这样,教师既保持了学生对护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实践了人文精神。

五、总结

护理英语教学的对象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她们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她们肩负着传承我国传统医学美德,全身心护理患者的伟大使命。护理实践本身富有人文精神,在护理英语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护理英语教学的使命,也是全面提高护理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精心备课。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让我们的护理事业能够持久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葛剑雄,朱永刚.人文精神.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2

医学上的一种观点认为精神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从某种程度上说,精神疾病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人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人就越来越多,小孩都开始自闭了,成人迷上酗酒了,老人更愿意磨人了……

其实,这些都是精神类疾病,大家都是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找出解决手段,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灵处于最佳的状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是为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解除病痛的医者。具体来说,精神医学专业涵盖了诸多不同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下面将对这些方向一一介绍。

方向一:儿童精神病学

前几年,李连杰、文章主演了一部电影,叫《海洋天堂》,这是一个有关自闭症孩子的故事。其实,这并不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真实的病例每天都在上演。2013年,我国自闭症患儿数量在160万以上,也就是说160万个家庭备受疾病的煎熬。自闭症是儿童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此外儿童精神病还包括小儿多动症、神经性厌食与贪食、睡行症(梦游)、异食癖、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等等。儿童精神病患者常有些怪异的行为,与平时的小孩哭闹、惹小麻烦有所不同。早期的鉴别对医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日后的治疗,某种程度上比给成人看病更困难。假如你在这一领域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会有很多个家庭因此受益。

如果你喜欢孩子,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可以选择这一研究方向。今后可以做儿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等,也可以从事儿童早教,等等。

方向二:戏剧治疗、音乐治疗

将艺术融入医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戏剧治疗和音乐治疗了。几十年前,戏剧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欧洲等地兴起,广受欢迎。相比之下,戏剧治疗近年才流入中国内地,是个后起之秀。我们平时看电影和戏剧,大多是为了娱乐、放松自己。那么,怎么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治疗呢?戏剧疗法运用戏剧和电影的情节作为引导,患者在其中可以得到缓解症状、情感的生理整合并获得个人成长的效果。戏剧治疗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戏剧游戏、模拟笑剧、木偶剧和其他即兴表演形式进行,方式很多,既能针对个人治疗,也能进行团体治疗。戏剧治疗不一定只在医院进行,只要治疗者技能精湛,学校、心理治疗中心、监狱等都可以成为戏剧治疗的规定情景。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时候受过车祸惊吓的孩子,一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长大后又目睹了同样的场景,精神崩溃,无法正常生活。如果是一般的心理咨询师,只会和她聊天。而如果是掌握戏剧或音乐治疗的医师,则会侧面了解这个孩子平时是否有喜欢的音乐或电影。如果有,可以在屋子里放给她,引导她进入状态。一旦她可以有节奏地跟着乐曲舞动,下面的谈话等过程就会更加顺利。当然,这只是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优秀的戏剧治疗师最好有丰富的艺术知识储备,或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类的知识背景等。

方向三:精神药理学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名目众多。在大众的意识中,很多抗抑郁药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副作用,所以宁可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也不会去求医问药。其实,从专业角度上看,精神类药品投入药厂前都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是合理的。精神药理学就是一门专门研究精神类药物的学问,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心境稳定剂、抗癫痫药、促认知药、抗帕金森病药、抗多动症药和治疗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药物等,都是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在学习期间,需要同学对药物作用基础、精神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征及影响精神药物效应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同时,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时刻关注国外的新药研究进展。

方向四:老年精神病学

到2051年,我国的老年人规模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31%。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对老年健康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的热门。从老年人的脑生理、生化和心理特点入手,研究老人的精神病相关问题,是老年精神病学的任务。一些老人生病卧床后完全不配合治疗、辱骂儿女,也有一些老人健忘明显,是否吃过早饭自己都不记得。其实,这可不都是因为我们常说的“老糊涂”,很多都是因为疾病,而老年精神病学研究的就是通过老年神经系统检查、老年神经心理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给予诊断和对症治疗。

老年疾病的治疗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一般人群的治疗原则,因为老年人常常一身兼患多病,加之其身体功能的逐渐衰退和老年患者的自觉症状出现晚且轻微,造成病变的复杂性和不典型性,因此临床医师必须不断地适应和提高老年疾病的诊治技能。

时下,老年精神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在我国老年医学发展迅速,对老年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老年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各医院也建立起老年精神卫生研究所或治疗中心,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该专业学生也可以为养老机构做医学顾问等,都有较好的职业前景。

方向五:临床精神病学

这一方向因跟随不同的导师,研究的具体方向各有侧重,但都与临床接轨,是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精神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同时,这个方向也充分展现了人文精神,因为涉及自杀以及法律等相关问题,对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感兴趣的医学生也可以报考。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3

【关键词】医学生专业认识就业观念不足建议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大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识情况(以莆田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对莆田学院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18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调查医学生从事医学专业的原因、认识和就业观念等内容。

调查对象: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大学生,年龄均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58%,女生42%。大一40%,大二40%,大三20%。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和分析:

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

90%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的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生报考前对医学专业的了解:

75%大一大二和58%的大三学生认为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接触医学专业后的看法:

56.3%学生认为一般,而低于37%的学生认为很有趣。

医学生对从事医学认识:

80%的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个高尚的职业。有趣的是,这项调查中有50%的大一学生认为薪水高,52.1%的大二学生认为是高危险行业,52.9%的大三学生则认为是很辛苦的工作;90%的学生医学专业的毕业出来的使用性很强;60%的学生对医学就业前景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的就业观念:

60%的学生愿意继续读研究生,30%的学生表示暂时不清楚;41%的大一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的不超过20%;80%的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都希望能先就业,有固定收入;就业首要考虑的因素,30%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50%的大一学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26%的大二大三选择专业知识的应用;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69%的大一学生认为是综合能力,而78.7%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是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

一、医学生对从事医学的认识问题存在的不足

(一)报考医学专业的各方面准备不足。在收集和分析能力上表现较为欠缺;在面临选择时表现成熟度不高,将医学专业理想化,缺乏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中,家里人要求的大一占96.4%,大二91.3%,大三97%。可见,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很大部分是遵从家里人的想法,医学生个人并没有强烈地渴望从事医疗事业。在人格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决策能力,这导致许多医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后出现消极情绪,可能会对医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功利思想。大多数医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看重医生的薪水、社会地位以及工作条件等,讲究实用和实惠,却缺乏科学探究精神,较少考虑国家需要,功利思想较为明显。

(三)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超过一半的医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了解,而33.9%的大一学生认为容易就业,而50%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不容易就业。可见医学生没有经常关注就业前景,这将会导致学习消极和缺少上进心,不利于医疗事业和个人的发展。

(四)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1]。

二、对于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认识情况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报考医学专业前做好充足准备。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报考医学专业前,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医学专业的各方面信息,不应通过自身的想象给医学专业下定义。通过别人的建议自己进行抉择。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①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死读书,做书呆子,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掌握一些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②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要适应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能触类旁通。这就需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在实践中向他人学习,在理论中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用人单位都希望来本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具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

(三)要抓住大学生个人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这一关键主体环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抛弃旧的就业观、读书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工作平等,工作光荣”的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落后地区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医学生的职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性,医学生誓言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最好的职业标准。三是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意识与行为,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四是要有竞争意识和个性意识。竞争促使进步,大学生要直面社会的残酷,积极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参考文献:

[1]季国平.当前医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04)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60-04

党的十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较十六大、十七大的提法增加了“现代”二字。如何才是“现代”?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更全面、更科学、更以人为本、更注重人文素养的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职业教育最首要的任务。这与十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要教育思想也是相契合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结起来都是文化育人。”以文化引领、强化内涵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承扬传统,做实校园精神文化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淮阴医学专科学校,至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坐落于一代伟人总理的故乡、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这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孕育了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等一大批光炳史册的历史名人。这里还是东方母爱、淮医、淮扬菜的发祥地。淮安的名片是历史名城、伟人故里、美食之乡、运河之都、生态家园,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根植于这样的地域文化背景中,有利于承扬传统、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内核,秉承传统,结合实际,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做实校园精神文化。

(一)从传承中寻找切入点,立德树人

学校以淮安人的骄傲——总理作为道德典范,在人格精神上感召莘莘学子。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参观故居、纪念馆、少年读书处;各系(部)均创立了不同层次的“班”;墙壁上张贴画像、名言、书法,墙角摆放与有关的书籍、画册;平时组织演讲、知识抢答、征文等多种形式弘扬精神。淮安还流传一个漂母施饭救济年少困顿韩信的千年佳话,形成极具地方本土特色的爱心文化,所以淮安也是东方母爱之都。学校所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他们将来从事的是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事业,正需要漂母的这种大爱之心。每年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师生瞻仰漂母墓,实地感受大爱无疆的深厚弘阔。此外,校团委专门成立“天使爱心”社团,举办一系列播撒爱心的社团活动;学工处每学期评比“爱心班级”。学校倡导学生从日常点滴做起,爱身边的一切,爱老师、爱同学、爱专业、爱知识,爱学校的一楼一舍、一花一草,以此培育他们博爱之心,将来更好地爱国家、爱社会、爱服务对象。为了让传统的、本土的厚德博爱得到升华,学校倡导将南丁格尔精神作为护理专业精神文化的逻辑起点,学校的整体价值观、校训、办学理想与南丁格尔精神中所包涵的“人道、博爱、奉献”相吻合。我们认为立德树人,培养爱心,并不是乏味的说教、空洞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情真意切的活动、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每每学生毕业离校时总会深情凝望校门上醒目的“厚德博爱”校训,依依不舍地留影纪念。

(二)从传承中树立方向标,凝心聚力

淮阴卫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淮卫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淮卫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有今天声名远播省内外的淮卫品牌。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确定了新的办学目标:创建“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文化引领、特色鲜明”的护理职业学院。这一目标一经确定,全校上下,群情振奋,斗志高昂,传承下来的淮卫精神也一下子找到了新的方向标和出发点。经过多方努力,学校终于在2013年3月获批筹建护理职业学院,几代淮卫人的光荣梦想即将实现。在申办和筹建期间,淮卫精神再次得到升华,形成新时期极具特色的团队文化和创优文化。按照校党委书记、校长花开功同志的诠释,团队文化的内涵是和谐协作、和衷共济;创优文化的内涵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在这样的精神文化的引领感召下,大家确立一致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力争为学校飞跃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二、开拓创新,做特校园职业文化

(一)对接企业硬件文化,营造职业工作环境

学校建有护理、康复、检验、药学4大实训中心和教学、科研两级实验实训平台,总面积2.4万平方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实现实训中心与临床无缝对接,为学校专业教学及技能培训、社会培训和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条件。以护理专业为例,学校以对接医院、对接临床为目标,建立高仿真实训基地。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专家全程、全面介入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构建真实或高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张贴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合理布设实训项目、流程,点缀职业格言警句,使学生走进实训基地,就宛如走进了医院、病区、治疗室,使实训基地成为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场所。目前护理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实训基地。优良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练就扎实、娴熟的技能提供了坚实保证;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强化学生职业理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职业秩序文化

借鉴医院管理模式,结合临床工作要求,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学校制订了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包括实训中心管理细则、仪器设备保养维护制度、物品查对交接制度等。按照医院临床病区、治疗室等要求严格实施实训室管理,强化“三到位、四规范”。进入实训区域,学生必须通过自查、互查做到“三个到位”:卫生到位、着装到位、微笑到位。建立教师和学生双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四个规范”:仪表规范(着装及站姿、坐姿、走姿等)、言语规范(使用普通话,语调轻柔)、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操作标准)、管理规范(参照医院管理规程建立井然的实训中心秩序)。护理专业还充分借鉴医院护理部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成立学生护理管理部,学生协助教师管理实训中心日常事务,对课余在中心实训的同学进行服务与管理;结合护士岗位特点,开展礼仪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自我服务与管理能力,激发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职业认同感。这一管理模式在全国、省内职教会议上经验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品牌专业文化

走进校园,浓郁的卫生专业文化夺人眼球。建筑色彩、景观雕塑彰显着专业特色,教风、学风、培养目标体现了丰富的专业内涵,校徽的设计凸显专业元素。实训中心更是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交汇融通的集中体现。专业发展介绍、专业技能标准、专业工作流程、专业规章制度的设置与展示,专业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张贴,为教育教学营造了浓烈的专业氛围。学生徜徉在专业名人名言、校友风采、教师寄语、学生感言的专业文化氛围中。感悟专业的底蕴与魅力,增强了学子们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激情与动力。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专业品牌打造。一是创建品牌专业。面向医疗行业及相关岗位群,按“专业结构集群化、资源配置集成化、专业拓展集约化”思路,构建学校专业设置总体框架。护理、医学检验专业创建成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二是构建品牌实践基地。建立了延伸国外、拓展省外、覆盖全省各市,以三甲医院为引领、二级医院为支撑的校外实习就业网络。三是开展品牌培训。学校与北京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联合开展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学历补偿教育,共设1010个教学点,成功培养了3万多名在籍学员。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卫生继续教育,成为区域卫生人才培训高地。四是打造品牌专业社团。护理、药学技能操好者协会、心理协会及“天使爱心”礼仪社团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开展专业系列活动,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1.各类大赛活动。实施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三个覆盖”(覆盖所有系部、所有专业、所有学生)。

2.志愿者活动。学校成立了“南丁格尔”、“天南星”等志愿者服务组织,全校80%的同学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其中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有1880多名成员,他们积极服务社会,宣传护理文化,广受群众赞誉。

3.职业实践活动。开展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授帽仪式、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卫生职业礼仪培训等专业活动,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4.系列主题活动。如专业读书节活动、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医学礼仪表演及竞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三、彰显个性,做优校园环境文化

(一)新颖的绿色卫生文化

学校精心规划、实施绿化方案,赋予校园绿色以新颖的文化内涵。校园内种植了全省13个市的市花、市树,寓意着莘莘学子来自全省13个市。绿色植物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为数十种树木、花草设立了“知识牌”,介绍其种类、异名和药用价值,美丽的绿色成了学生药学实践的课堂。精选、组合好树种、花草,使校园四季常绿、四季飘香,为未来的白衣天使营造绿阴葱茏、花香四溢的优美育人环境。学校注重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留一处卫生死角;注意学生文明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从学习、生活场所到衣着、指甲等细节,规范要求,从严管理;制订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将卫生状况纳入系(部)考评、班级考核和学生德育考核之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推行班级劳动值周制度。

(二)独特的景观标志文化

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独特的景观标志文化,形成个性化的校徽、校训、教风、学风,制作校舍、校园景观、主要道路等公共指示系统;对聘书、荣誉证书、工作笔记本、信纸、信封、纸杯等用品赋予标准字、标准色,以形成独特的办公标志识别系统。校园的4条东西路命名为厚德路、博爱路、精业路、笃行路,分别对应校训的4个方面;4条南北路命名为天使路、天罡星路、天健路、天南星路,分别对应学校的4个主干专业。学校西北侧建有南丁格尔汉白玉雕像,既是我们缅怀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地方,也是开展护士授帽仪式、“5.12”护士节纪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培训的场所。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衔接地带的英语角,曲径通幽,别有意境,是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和开展医护英语活动的开放空间,深受学生喜爱。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创设校园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三)别致的餐饮健康文化

“医食同源”、“药膳同功”是我国悠久饮食文化的精华。学校充分挖掘这一元素,以中外饮食理论为引领,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要领为主线,以食堂宣传栏为主阵地,构建具有卫生职业特色的饮食文化。餐厅内分设谷类、豆类、蔬菜类、果品类饮食养生板块,介绍食物食养、食疗、食宜、食忌等作用,阐释了“健康饮食”、“食医结合”等丰富的卫生饮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浓郁的餐饮文化,增长健康知识。

学校还通过教室文化、公寓文化、实训室文化等创新表现形式,营造了浓郁而富有新意的卫生职业教育环境文化。另外,学校大学城新校区正在建设中,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院对新校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国际化,紧密契合学校“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办学定位,让新校区成为智慧校园、生态校园、美丽校园、文化校园、幸福校园。

四、立足校本,做亮校园阵地文化

(一)构筑以专家为核心的智囊阵地

学校成立决策发展顾问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省内卫生教育名家、职教专家、医院管理行家及发展、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人员参加,每年各举办一次研讨、论证会,研究卫生教育发展政策和学校发展方略,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平时,学校通过咨询、邀请开设讲座、联合组织调研等形式,充分尊重和发挥“智囊团”的指导、引领、带动作用。

(二)搭建以“三室”为轴心的队伍阵地

学校成立了4个名师工作室、2个创新工作室和1个重点实验室,以名师、创新能手、教科研骨干为核心,搭建有领军人才,有课题支撑,有经费和物资保障,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团队,营造浓烈的崇尚科学、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如市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既磨炼了队伍,提升了科研工作水平,也服务了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打造以论坛为抓手的活动阵地

丰富多彩的论坛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的有效举措。学校积淀了浓郁的论坛文化。多元化论坛主体:论坛的主讲人有来自高校的学者,有来自卫生行业的专家,也有职教名师、名校长。每年还开设杰出校友讲坛、本校教师学术交流专场等。多面性的论坛内容:既有职教理论讲座,有学术研讨,也有临床实践经验交流;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有管理工作的探讨;既有面向教职员工的,也有专为学生开设的专场。多样性论坛形式:有专题主讲式,有系列研讨型。现代化的演播系统可以让每一间教室成为报告厅的分会场。

(四)优化以橱窗为形式的宣传阵地

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载体,学校采取“三贴近三结合”策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橱窗内容。“三贴近”就是贴近专业、贴近行业、贴近学生实际;“三结合”就是内容上体现常规管理与阶段性主题活动的结合,范畴上突出校内面向与社会面向的结合,形态上实行动态报道与静态展示的结合。目前,橱窗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每日必看的文化专栏,伫立橱窗前,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

(五)创新以刊物为平台的交流阵地

《校刊》是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的平台;团刊《花季引航》是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喉舌与团员青年的温馨家园;《学生工作简报》及时传递、报道校园学生工作情况;各系(部)、学生社团也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刊物、手抄报,如护理系的《天使之窗》、心理协会的《心灵导航》、基础部的《美文荟萃》。学校还通过参与、主办《淮安临床医学》杂志,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江苏教育》、《江苏医药》等杂志建立协作关系,搭建学校教科研成果展示、应用、推广平台。校园网、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等其他形式与各类刊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既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

CultureGuidance:aninevitablepathtomodernVocationaleducation

Gewen-gang

(HuaiyinadvancedVocationalandtechnicalSchoolofHealth,huai'an223001,Jiangsuprovince)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5

摘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医院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设备的优劣、服务质量的高低,更取决于医院文化建设的成败。文章从分析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着手,对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关键词:文化建设;医院;核心竞争力

曾有人说: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谁开始喜欢你的文化,你就开始拥有了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由单纯的技术、服务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多种社会文化观念激荡,医学发展日益技术化、商品化、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医护人员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精神的回归更是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和人们的共同期盼。因此医院的文化建设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正确认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医院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文化与医疗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医院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反映。其内涵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物态文化

这是医院文化的第一构成要素,是由医院主体、客体运用人类社会的科技成果在社会生活和医疗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为社会人群获取健康和抵御疾病特殊需求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又可分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环境文化主要是指院容院貌,室外绿化、室内美化和环卫净化状况等。设施文化主要是指以病人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医院各种设施设备整体服务和组织构成,如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等。

物态文化是医院主体存在的基础,是医院外在的标志,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中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展现出为健康服务的特定功能,蕴含着价值观念、取向等文化内涵。

2.意识文化

这是全院职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指导,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的文化和观念形态,包括政治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心理态势等。它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反映了整个医院文化的思想体系,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

3.管理文化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医院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技术,它集医院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于一体,属于医院文化的特殊形态,包括管理体制、医疗质量、科学技术、操作规程等职能内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医疗质量和科技管理,它标志着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能力,是医院文化的要素,具有保证患者诊治质量的治疗价值、促进医学发展的科学价值和维护社会整体健康利益的社会价值。

总之,物态文化是基础,意识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关键,这三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医院文化的核心则是价值取向。公立医院必须确定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取向,其突出表现为救死扶伤、务实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

二、全面把握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医院精神,它展示着一个医院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医院职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是医院建设发展的现实选择。

1.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一所医院所拥有的独特专业特长、独特服务水平、独特管理能力,是凭借差异化而赢得的一种竞争优势。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医院文化。医院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存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如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患者与医院的关系、医院与医务人员的关系、医疗行业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在这些显性的关系中,又还隐藏着人自身的情感欲望和理智的差距或矛盾。如果这些关系和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医院的常态就会被打破。许多医院会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多种手段予以解决,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化解这些矛盾则是必由之路。只有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医院的凝聚、润滑、整合的作用,医院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管理与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打造医院品牌形象

医院文化既是医院的物质财富,也是医院的精神财富。没有文化引领的医院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建设与发展更是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一个医院的定位决定医院文化的特征,形成医院特色。同时,医院文化又反过来作用于医院特色,渗透进医院特色形成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医院品牌,以品牌驱动市场,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发展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更好的为患者健康服务。

三、认真思考医院文化建设的途径

目前,很多医院都加大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力度,但是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还是依靠自然医院文化的形成,但自然医院文化的缺点是形成时间漫长,而且收效甚微。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促进自觉医院文化的形成。

1.树立并倡导明确坚定的核心价值观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通过调查世界500强企业发现,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都有一套经久不变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理念。谋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一套经久不变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这共同构成了医院的核心理念。

对于医院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组织从上到下,必须长期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是领导班子以及核心团队共同认可的、发自内心的一种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内容,解决的是在医院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遵循什么的一种基本价值态度。有时并不在乎字句的凝练和响亮。重要的是,核心价值观要相对稳定,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医院内外环境有了剧烈的变化,或者出现了突发事件,价值观的某项内容遭遇挑战时,依然能够坚持这个准则,不改初衷。①一家医院也必须明白自己的使命,所要承担的责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定位。医院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要非常的清晰,并围绕责任所在勾勒出令人向往的愿景。

吉姆·柯林斯也指出:“愿景是一个可以被清晰描述的目标。使命永远不能被达到,而愿景可以在10—30年间实现。”他十分形象地说:“可把核心目的看做你永久追逐的天上的明星,而愿景就是即将去翻越的山峰。当你达到这座山峰的顶点后,你又会向另一座山峰进发。”医院的愿景就是医院的梦想。一家成功的医院,除了做到有效率、有效益、有情感之外,能否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医院是否有愿景,能否建立起一支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团队,让医院的成员都充满上进心和充满活力,共同迈向一致的目标和理想。

2.打造文化建设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除了理念层面的表述、传达,更多的是通过载体、符号的形式来彰显和辐射。一个单位只有拥有好的制度规范、环境景观、传统故事、典范人物、仪式庆典等文化载体,才能使职工真正实现情境化的认同,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接受人文精神和医学传统的熏陶。

每家医院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有着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有着承载着这些文化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形象地诠释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会使人感到十分真实、十分贴近,会时时处处给职工以润物无声的熏陶。

医院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节日和仪式来推崇文化理念。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节日或仪式,能体现一个团队的信念,表达共同的情感和愿望,对直接参与者会产生深刻的、甚至是铭记终生的影响。

优秀的领导者还应该懂得创设环境的重要。单位或科室的一块标牌、一帧照片、一幅字画,及至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构成一种文化元素,折射出医院文化建设的品质,并对职工的意识形态施加影响。

关注外在物理环境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在心理环境。战略管理专家菲德勒认为,领导者与职工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它直接影响领导对下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反映下属对领导的信任、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领导者的素质是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事关领导艺术,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加强人文管理,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医院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单位,科室部门多,专业构成复杂,科室之间、专业之间、医患之间等随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对知识员工的管理,与其说是管,不如说是理。理就是要看得起他们、尊重他们,以礼相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文化精神去理,比用规章制度去管可能更为奏效。领导关爱职工,职工才能关爱爱患者,用道德的柔性来实现爱的传递。

实施文化管理,还要求管理干部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广博的人文情怀、充满理想的激情和高度的使命感。领导者的首要责任不是管人,而是要管好自己,即管理自己的诚信、品德、性情、语言和行为。应当把50%的时间和最好的才干用于自我管理。当这样做时,就具有了管理的伦理、道德和精神的基础。有的管理者把名利看得很重,凡是好事全是自己的,遇到坏事绕着走,缺乏率先垂范的精神,说的再好听也不会有人信服。

医学是一门博学的人道主义的学问。倡导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就在于让每一个医务人员懂得要真正关怀、关爱病人,不仅帮助病人解除生理上、心理上的病痛,还要关心病人愈后的生活质量。人生体悟和人道精神应是医务人员的必备修养,合格的医生应当是“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仅仅满足治疗某些疾病。”②我国著名妇产专家林巧稚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病人怀孕3个月,发生子宫出血,经诊断是宫颈癌。按照常规,不仅孩子不能保留,还要立即切除子宫。林大夫和病人沟通后了解到,病人非常想要这个孩子。于是,她决定在严密的观察下将这次妊娠继续下去。经过6个月的悉心诊治,孕妇平安,胎儿成熟,林大夫为病人做了剖腹手术。事后,林巧稚说:“有时你开了刀,治了她的病,但她并不快活,她得到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③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国梦”实现的信心,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医院每个员工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进而尽心尽力共同努力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这对促进医疗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引文注释

①高金声.医院的魅力——医院文化20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②吕志,徐勇.试论和谐医患关系与医院文化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79-81.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6

关键词:护生;精神科;就业取向

2008年10月,据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培训部主任唐宏宇称,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呈现了发病人数显著上升与能够提供的服务明显不足的矛盾[1],由此将精神专科人才需求带入了人们的视野。2012年,卫生部重点中提出:探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和精神护理专业的培训基地建设。体现了国家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精神科护理起步较晚,精神科护理人员稀缺,为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对该类科室的价值取向,指引学生根据医院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本文对护生精神科护理就业现状与前景展望进行了综述。

1精神科护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然而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中有90%以上的人群没有求助过精神科医生。而精神疾病的管理、预防、治疗、康复非常的重要,可见,人们对于精神专科的认识远远不足。在全国建立的部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中,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流失最为严重,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现在急需要大批量的具有高素质的精神科医务工作者。而护理专业人才缺失尤为突出。

2精神科护理范畴

精神科护理方向可分为专科护理、社区护理、个案护理及病房护理四个方面。

2.1专科护理:要求从业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治疗和疗养环境,保证生活质量,加强基础护理。护士应当能够通过病人面目表情及肢体语言,预知发现病人的危险行为。

2.2社区护理: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精神治疗、护理及管理的方式,但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发展缓慢,社区护理从业人员数量匮乏,主要是我国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费投入,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

2.3个案护理:是卫生保健服务的普遍模式,它强调了服务的连贯性,对于病人的身心护理有极大帮助。若能持续推动发展,对于节省国家资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极大帮助。

2.4病房护理:是采用国际上的风险评估分级化管理,将红色级别患者送至专科精神卫生机构医治,黄色级别患者送至防治机构,绿色级别患者在家庭或社区康复即可。

从资料显示,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管理模式的改进,精神科护理的范畴逐渐扩大,对精神病人的护理也向开放式管理逐步改进,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3精神科护理的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和医学上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这时,作为精神科的医疗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且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有丰富的人文关怀,有耐心,有一颗恻隐之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和范畴来看,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和机遇。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与指导,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知度有限,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感到恐怖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认知状态。同时,作为院校教育,也缺乏针对精神专科方面的护理教育,不仅是在理论上、临床见习、实习上,甚至是思想上,导致精神科护理教育的滞后。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的护理教育上,都缺乏规范化的教材学习指导和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培训。由于精神科工作具有高风险性,高强度性等特殊性,多数护理人员对精神科工作具有恐惧和抵触心理。在工作方面,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精神疾病的患者,既要预防遭到患者的攻击、殴打,又要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和到位性,且精神科患者多不能正常表达自身感受,在不受控制下易发生伤人、自残、逃跑等状况[2],会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其次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由于社会上的一些歧视、不认可,还有家人的反对、不理解,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流失,而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少,且工作量超负荷过大,又加上患者的不配合,长期循环造成护理人员的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抑郁、自卑。而在如此超负荷工作量的前提下,护理工作人员的福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形成了一个超负荷工作却低收入保障的工作模式。

从就业前景来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机遇也是不容小视的。随着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增加,护理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一种紧张的形势。这对于护理就业也有一个多向的选择,就业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应对新的挑战,精神科的护理事业也需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促进社区化精神卫生服务,让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重心向社区转移,使精神卫生服务可以更完善、及时、经济、有效地进行,进一步发展社区精神护理工作。同时,大力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性”管理,完善护理教育和知识结构,加大精神专科护理的临床护理力度,推行此模式促进精神疾病防治,多学科,跨部门协作,不仅仅局限于依靠精神专科护理人员和医疗机构,更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患者的参与,发挥家庭在监护的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和政府不断提高和完善护理人员工作工资福利的待遇,护理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改观并得到认可。此外,结合个人状况,还可以考虑出国发展,更好的学习国外先进护理技术和经验,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从事精神科工作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一个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机会。

因此,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结合我国精神科护理的实际实况,积极的发展我国精神科护理卫生事业,多方面去不断提高和完善服务质量,使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4精神科护理教育

在世界范围内,对精神科护理的课程也要求不一,一些国家多采用专门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就选择好今后的执业方向,然后根据其选择的方向接受相关方面的课程教育和培养,学生毕业后也只能在相关领域进行护理实践。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精神科等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对于精神课护理课程的设置,我国对护理专业学生要求培养具有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的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相对于精神科的特殊性缺乏针对性。而且大多数的护生对精神科护理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加上文化程度及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护生,特别是高学历护生毕业后选择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寥寥无几[3]。因此,进一步合理安排护生在校期间的进行系统的精神科知识学习,不断加强和深化学生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郑灵巧.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1):28.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7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 [2] 

.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有的甚至达到了:。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8

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的盛行使医学界出现了“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现代化诊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医生的注意力从关注病人转变成分析化验单数值、依赖检查仪器寻找病因,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逐渐地在医学诊疗过程中被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的要素。这种“技术至善”主义凸显出医学正逐渐背离“以病人为本”的原则,医学人文主义精神被摒弃一旁。这就导致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偏重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及功利性,以满足岗位需求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而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医学融入人文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医学应该是一门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完美结合的学科;医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更要具备专业的医学人文精神。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系统和整体的医学模式被深刻认识与接受,医疗活动除了以诊疗疾病为重点,更要求把病人视为一个多层次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来治愈。医生不应是只治病不治人的技术主义者,而应是品德高洁、医术精湛、待病人如亲人的仁医。这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医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医学教育要从以医学科学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为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综合医学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实际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手段去预防、治疗疾病,体现出医学的终极目标不但是为了防治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更是要服务于人类健康,造福于社会。

三、医学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1.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但内容分散,未形成学科整体优势,多是为了应付教学计划的完整和满足对医学专业教育的补充。要促进医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规划医学人文教育,使其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为指标,尝试对医学专业课与医学人文课进行融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将探讨医学价值、医学规范的如“医学哲学”“行为医学”“医患沟通”等学科整合到相关医学教材中,把人文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和各个阶段的实践中去,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疗活动相结合,注重内涵式建设,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深度整合,强调整合性、交叉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构建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技能,循序渐进、多形式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2.革新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尝试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开设医学人文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明确修满学分方能毕业,选修课由各院校自行选定但也规定相应学分。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医学人文教育的权威教材与规划教材,同时鼓励各院校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教材与学校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站,实现开放性教学,注重对社会医学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既要探索研究,又要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医学人文知识体系。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建立“感触医疗”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典型病例进行专题讲解和案例分析,以医学人文的视角引导医学生将人文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解决医疗问题,感受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对于临床工作的实际价值,使临床实习既成为医学专业技能的实习过程,也成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过程,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不断线、可持续的渐进发展过程。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取决于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师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既利用和发挥好原有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师资力量,为优秀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途径和渠道,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通过专业培训,聘请不仅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良好人文修养的优秀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医学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利用他们的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解决学生的问题,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领域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面向社会聘请具有社会影响力、学有建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为学生开设医学人文讲座、论坛和课程,以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生眼界,培育人文精神,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切实提高医学人文教育质量。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涵养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引导性文化,对学生的知识文化、价值趋向、人格完善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强烈的熏陶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师生的人文精神养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景观,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景教育,培养其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其精神境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学校通过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使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营造出大学精神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凝聚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精神的长期培育与历史传承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自己通过知识学习、观察、实践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在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作用下,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完成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

5.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人文素养。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9

关键词:临床学生人文教育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28-01

随着社会对医生的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按照医生职业化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进行教育和改造,同时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从而使医学生既有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又有深厚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背景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为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需要所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提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七个方面。《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确立了“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病人自主性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为医师职业精神的三个基本原则。医学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优良医德医风、高尚道德情操、精湛医疗技术和广博人文知识,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职业素养是医学生成长的根基,需要学校与社会协作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使其成长为履职尽责、精业勤业、让人满意的医务工作者。

二、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1.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一是医学生对基本职业素养的认知,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二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偏少,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与医疗行业要求相一致的理论教材和实践经验不足。三是我国当前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注重理论教育,缺少有效的多形式的实践途径。

2.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制度,也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很多高校开展医学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却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流动性大,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讲授多,实践技能培养少,导致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临床技能、动手能力差,不适应社会对医务人员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医学院校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意义

医疗卫生行业是民生关注的焦点行业,除了“看病难、看病贵”外,还有医德医风建设、医患矛盾突出、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缺乏等。所谓医生职业化,就是要求医生承担一些原则性很强的责任,其宗旨是:病人利益优先,个人利益居后,病人,社会公平。医生的职业化是医患关系的核心要素和本质所在。然而,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今诸多医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临床医学生只关心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愿花时间学习人文知识。由此导致,有些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较低,人文精神缺失,不能转型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属性,并且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营造浓厚医学人文环境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然趋势。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医学人才,使临床医学生提高竞争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成功就业。这不仅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实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同时对促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培养临床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1.适应时展,将人文思想与医学教育相结合

贯彻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医学教育原则,形成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加创新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医学专业教育为基础、以通识教育为主体、以养成教育为目标,确立科学的人文教育思想体系,培养临床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创新的精神、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实现临床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2.创新培养方式,在实践中培养临床学生的职业能力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增加与职业培养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按照行业标准,将医疗行业的工作流程引入校内实训、临床见习、专业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进行实践培训,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意识。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使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达到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文教育目的。

3.转变职业素养认知,健全临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人文课程体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并重的教育体制,修订完善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将人文素|课程纳入医学学科教育体系中。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相应的人文选修课程,把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必修课为核心,以选修课为延伸,以专题讲座为提升;增设基础性医学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医学人文课程,确立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通过加强临床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引导,将职业素养教育系统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精神医学专业前景篇10

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XX年5月14日,我院举行了“山东省眼科医院20XX年国际护士节知识竞赛”,以庆祝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

在活动现场,医务部王洪格主任代表医院发表了热度洋溢的讲话,祝全院护士节日快乐,并对她们的努力工作表示感谢。门诊、病房及手术室护士在王海莹护士长的带领下,重温了神圣、庄严的护士授帽誓词。

比赛开始后,门诊护理、病房护理、手术室护理三支代表队经过两小时紧张、激烈地角逐,手术室护理代表队脱颖而出,以40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魁,门诊护理、病房护理分列二、三名。后勤部主任、医务部主任及护士长向获奖队颁发奖品并向全体护士发放节日礼品。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通过组织这次知识竞赛,医务部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积累了经验,同时,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显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总结:

一、组织活动经验不足

本次护士节是医务部第一次组织全院性质的活动,没有经验,组织过程中出现了分工模糊,责任不明的问题。虽然为了能够考虑周全,医务部专门组织开会,讨论确定了活动计划并进行了分工,且在组织过程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具体布置,但仍有些工作布置不明确,责任没落实到人,使这部分工作没有做好,影响了整个组织工作的进展,同时又无谓的加大了医务部的工作量,医务部忙于处理细节小事,以致对工作的整体情况把握不好。

二、对领导的要求没有深入理解

院领导指示要通过知识竞赛这种形式,激励医护人员的学习热度,促进大家学习业务知识,达到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综合技术及服务水平的目的。但医务部在组织题目的过程中,过于考虑活动的娱乐性,所以出题范围增加了生活百科的题目,且所占比例比较高,约占总题量的30%。好在及时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竞赛用题的质量。

三、未能集思广义,发挥大家力量

在确定奖品的问题上,虽然也征求了部分护士的意见,了解到她们想要水杯、沐浴露、洗发水等较实用的东西,但没有与各科室护士长共同讨论确定奖品,而是在医务部范围内确定了奖品。在准备抢答器的问题上,医务部向后勤部以及几所学校询问,得知不好找后,在组织开会时只是通报了询问结果,没有征求开会人员的意见,便屏弃了使用抢答器的方案。

上述不足之处,医务部会在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时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大学护士节创意活动总结【2】

为了纪念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推进广西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关爱护士、重视护理的浓厚氛围。根据关于印发《纪念“5·12”国际护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院组织开展了纪念“5.12”国际护士节主题系列活动,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举办护士“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

5月6日上午,我院护理部与社工部、三门诊联合组织近20名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开展以“健康促进,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义诊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活动中,医护人员热情为社区居民提供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病人健康保健、脑卒中筛查健康指导、儿童手足口病防治、妇科病防治健康指导,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抽血化验肝功、肾功、血常规等,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建档服务。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现场还进行了社区居民健康小知识问答,并给予居民参与奖励,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共计免费测量血压100多人次,免费测血糖、肾功、肝功、血常规等5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0余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20xx年护士节主题为“护士:变革的力量,重要健康资源”。我院护理人员希望借“护士节”活动这个契机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通过走进社区为居民服务,医护人员也在服务活动中感到快乐和幸福。

二、举办“关爱护士专题讲座”

5月7日晚,我院护理部专门为全院护士举办了5.12国际护士节“关爱护士”专题讲座,邀请了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黄乾主任和我院中医科伍德军主任,分别以《精神刺激与心理健康》、《中医养生,夜班护士饮食调养》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5月23日安排骨科专科护士对n0-n2级护士进行《爱护膝关节》专题讲座。关爱护士专题对于帮助护士同志更好更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与重要意义。

5月6日上午,我院护理部与社工部、三门诊联合组织近20名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开展以“健康促进,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义诊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活动中,医护人员热情为社区居民提供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病人健康保健、脑卒中筛查健康指导、儿童手足口病防治、妇科病防治健康指导,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抽血化验肝功、肾功、血常规等,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建档服务。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现场还进行了社区居民健康小知识问答,并给予居民参与奖励,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共计免费测量血压100多人次,免费测血糖、肾功、肝功、血常规等5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0余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20xx年护士节主题为“护士:变革的力量,重要健康资源”。我院护理人员希望借“护士节”活动这个契机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通过走进社区为居民服务,医护人员也在服务活动中感到快乐和幸福。

三、举办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优秀护士、三十年护龄护士表彰大会

5月9日,我院召开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优秀护士、三十年护龄护士表彰大会”。xx市卫生局领导杨xx副局长、院领导官xx院长、陈x副书记、x副院长、院办x主任、人事科xx科长参加了此次大会。纪念大会在《中国护士之歌》歌声中拉开了序幕,首先卫生局x副局长、x院长向全体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最亲切的问候并感谢护理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无私的奉献!

会上,护理部梁xx主任作20xx年度护理工作总结。20xx年,我院门诊量超过1041264人次,住院病人量达到50262多人次,手术量21103台。尽管护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我院护理团队在护理部的带领下,全体护理人员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服务创新、提升护理品质。在过去一年,护理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月份一项护理科研获得xx市护理科研二等奖,9月份护理部7S管理Qit、iCU品管圈获得我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去年11月、12月份,我们iCU和血透室的品管圈获得xx市品管圈大赛一等奖、广西护理品管圈比赛“三等奖”;今年3月份,我院护理团队荣获xx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优异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们全院护士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凝聚了700多名护士的聪明和智慧。

此次纪念大会,为了让参会的护士尽情分享20xx年我院护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护理部专门制作了记录20xx年护理工作亮点与精彩瞬间视频短片。短片分享优质护理服务篇、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篇、护理创新篇、护理人才培训篇、护理教学与科研篇、护理荣誉篇、护理生活篇七个篇章,内容真实感人,获得大家交口称赞。

纪念大会上,我院表彰了20xx年度涌现出来的64名优秀护士和36名日夜坚守在一线的三十年护龄护士。护理部号召全院护理人员以优秀护士为典型榜样,学习她们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她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立足本职,依法施护,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热烈响应。

四、通过媒体宣传我院护士的先进事迹

护士节期间,xx电视台、xx日报、xx晚报、xx交通电台等媒体对我院心胸外科、卒中病区、呼吸内科、血透室、iCU等科室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我院护理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病人家属的认可,护士节期间病房很多病人家属以不同形式向病房护士同志的辛勤劳动表示了慰问和敬意。

20xx年纪念“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较好展现出了我院护士的风采,对于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促进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理学科、爱护护理工作者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大学护士节创意活动总结【3】

为了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争先创优意识,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展示我院护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护士节期间护理部组织了系列庆祝活动,总结如下:

(一)评选优秀护士长、优秀护士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为展现我院护理专业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进一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院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通过层层推荐选拔,评选出陆静、施景芳、张慧等6名优秀护士长,黄玉华、钮方萍等27名优秀护士和潘春妹“一针准”护士。

(二)组织健康科普宣传咨询活动

5月6日,护理部施景芳主任助理带领8名护士长、护理骨干,来到文峰大世界,为社区居民、过路群众测量血压,进行呼吸、消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皮肤护理等健康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指导,并向他们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这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和欢迎。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前来咨询的人群就络绎不绝,短短3个小时共接待150多位群众。

(三)召开护士节表彰大会暨护理服务情景展示比赛

5月11日晚,我院食堂三楼大会议室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在院领导的关心、大力支持下,“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暨护理服务情景展示比赛在此隆重举行。卫生局王平局长,王丹、高峰副局长,院领导、全院护士及部分临床医技同仁参加了此次大会。王平局长、吴杰院长分别代表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院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勉励全院护士认清形势、再接再厉,不断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医院发展、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并祝全院护士节日快乐;陈芷青副院长宣读了优秀护士长、护士以及在4月20日我院举行的“年轻护士操作大比武”中获奖的个人和团体名单,并予以颁奖。

由各科医护人员自编自导的6个护理服务情景剧,则很好地展示了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熟练的健康教育、护理专业技能。倡导“以人为本,护理从心开始”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是我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