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4:09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对大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十分重视,而且也具备很多的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方法是防治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防治措施。本文简要的对大豆生长不同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1大豆主要病虫害

1.1大豆主要病害

我国的大豆种植区域十分广泛,在不同的种植地区,大豆受到的病害的种类不尽相同。在东北地区所种植的大豆病害中,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根腐病通常会使大豆植株变得矮小,抵抗力差,发病时表现为大豆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不断的扩大,在病重时病斑的色泽会变得越来越深,皮层出现腐烂状。而大豆的灰斑病主要发病时期为成株期,表现为幼苗叶片出现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而在西北地区,主要出现的大豆病害为大豆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受这种病的影响,大豆病株表现为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等症状,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1.2大豆主要虫害

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的虫害种类有很多,这些虫害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对我国的达到种植产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大豆所受到的虫种类主要有大豆潜根蝇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大豆食心虫等。这些虫害的出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大豆所种植地区的土壤环境的影响外,还与种植当地的种植季节、种植环境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大豆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相对于病害来讲更为严重,因此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加强对大豆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2综合防治策略思想与配套技术体系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思想是通过对大豆生长期间的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针对这些病虫害最初系统的防治措施,从生态的角度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其基本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应当首先对大豆种植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消长、危害规律等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在基本的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通过实施大豆病虫害方式措施,以保证大豆再生长过程中少受到甚至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解决病虫害问题的目的。

3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大豆种植区实施轮作换茬的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对土壤的影响,从而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出现。目前正在推广的大豆轮作换茬一般为三年轮作,轮作方式有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等轮作体系,这种轮作方式能够大大的减轻土壤的负担,从而减少大豆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对于较易出现存活能力强的病虫体如大豆孢囊线虫的地区,在实施轮作换茬措施时,应当至少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在轮作期间可做禾本科作物。

3.2清除病株残体

清除病虫残体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体通过病株进行传播。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大豆收割之后,及时的清除田间的大豆病株残体,并进行翻地处理,将病株深埋地下,已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而对于能够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可以在进行耕种前翻地,将病虫翻到地表,经过耙、压、风吹日晒以及耕种时的机械损伤等将病虫的病原体杀死,达到减少土壤中病虫的效果。通过对病株进行清除以及对土壤中的越冬病虫进行清除,能够大大的减少大豆种植时受病虫害感染的几率。

3.3严格选择种植品种

对大豆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同样需要对大豆的品种进行严格的选择。在不同的大豆种植区域,应当根据本区域土壤的实际状况、所受病虫害种类以及当地的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大豆种子的种类进行选择,选择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在从外地调种时,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对所调种子进行所在区域的易发病检验,严禁含有病体的种子进入种植区域,从根本上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在进行外调种子时应当尽量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以防止孢囊线虫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影响当地大豆种植安全。

3.4加强栽培管理

在进行大豆的种植时,应当注意从大豆的种植、施肥、发育等生长过程中对大豆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进行大豆播种时,应当考虑播种地区根腐病发生率从而选择适当的播种深度;同时还要对播种时土壤的湿度进行分析,选择是适合大豆播种的时期进行播种。进行大豆的播种工作之后,要对施肥的种类进行选择,应当更多的选择有机肥料,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大豆健壮生长的目的。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期间,应当适当的采取辅助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结语

目前在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大大增加了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不仅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同样对与大豆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献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2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病;症状识别;传播途径;发病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1-0155-01

商丘市地处黄淮海腹地,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单一品种以及普遍推广秸秆还田和密植技术等因素,大豆胞囊线虫病不断加重。

大豆胞囊线虫病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1998年大豆胞囊线虫病造成全球大豆约900万t的产量损失,相当于中国大豆总产量的60%左右。近年来,商丘市大豆胞囊线虫病有蔓延的趋势。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识别和防治进行探讨。

1症状识别

大豆胞囊线虫合适的寄主主要是豆科植物,一般不危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1]。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感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瘦弱并褪绿变黄。病株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形成大量须根[2]。在苗期可造成死苗,若在大豆开花前后侵染,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化、枯黄,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失绿黄化,开花少,结荚率低,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及品质[3]。

2传播途径

大豆胞囊线虫的传播都是与土壤有关的土传方式[4]。如由天然降水引起的地表径流导致土壤中胞囊将随水流而传播;在地表的胞囊,在较大的风力作用下,传播至其他地块;如没有及时清除播种机、中耕犁、翻耙机等田间作业机械在含有胞囊的地块作业后残留的土壤,当这些机械再到别的地块作业时,便成了胞囊的传播者[5]。

3发病因素

一是土壤条件。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黏重土壤氧气不足,线虫死亡率高;通气良好的砂土和沙壤土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6]。线虫适宜生活在碱性土壤中,在pH值

4大豆胞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4.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病原侵入;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种植抗病、耐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防止途径;合理轮作是农业防治的有效方法;培育壮苗,深翻晒田,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清洁田园;种植诱捕植物对减少胞囊线虫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效果,在大豆播种前或收获后种植一茬诱捕植物(如三叶草、苜蓿、蓖麻等),然后翻作绿肥,可以减少田间胞囊量。

4.2生物防治

利用大豆孢囊线虫的天敌生物控制孢囊线虫的群体数量,降低损失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10]。其天敌生物有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等。利用最多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其主要试剂,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豆丰一号,防治效果达到59%~74%;刘杏中等研制的淡紫拟青霉菌剂防治效果在60%以上,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豆平均增产15%左右;胡江春等研制的海洋放线菌制剂mB-7防治效果在50%以上。

4.3化学防治

可选用熏蒸剂及非熏蒸剂进行防治[11-12]。其中熏蒸剂可用溴甲烷(压缩气体)100~500 kg/hm2,或棉隆颗粒剂75~90 kg/hm2,或威百亩水溶剂15~25 kg/hm2,兼治土壤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非熏蒸剂可用有机磷类农药,如益舒宝颗粒剂4~5 kg/hm2,兼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地下害虫;克线磷颗粒剂3~6 kg/hm2,兼治粉虱、螨类、蓟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滴灭威颗粒剂1.5~2.2 kg/hm2,兼治蚜虫、豆杆蝇;克百威颗粒剂3.5~4.5 kg/hm2,兼治地下害虫。以上药剂均为有效成分剂量。

5参考文献

[1] 孙玉秋,许艳丽,潘凤娟,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大豆通报,2007(2):21-22.

[2] 张新德,谢云清,沈国生,等.大豆根腐病与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J].现代化农业,1995(8):6-8.

[3] 王险峰,关成宏,辛明运.新编植保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3.

[4] 许艳丽,陈伊里,司兆胜,等.不同茬口条件下的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3,34(6):481-486.

[5] 朱知运,包河军,董汉文,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4):7-8.

[6] 干宝泉,高林.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2(3):29-33.

[7] 刘冰.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86.

[8] 刘立国,邢绍伟,魏世峰.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6):37-38.

[9] 袁明.黑龙江省西部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5):47-49.

[10] 陈立杰,王媛媛,朱晓峰,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2(4):393-398.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病毒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病虫害,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一、大豆根腐病

1.田间症状

大豆根腐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主要以镰刀菌和丝核菌为主,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越冬,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片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荚少、粒小,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尖镰孢菌嗜管专化型和直喙镰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土壤习居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以休眠菌丝或菌核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春季低温及低洼地或连续降雨(多湿),根、茎基部伤口多易发病。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慢及重茬、耕作粗放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2)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的。

3.2药剂防治:(1)播种前采用35%多克福悬浮剂(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防效达70-80%。(2)苗期使用3%育苗灵(恶•甲水剂)300倍液或15%绿家宝(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苗带浇灌防治,亩用药液65―70公斤。(3)苗期喷洒植物动力2003、云大120、神水多多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加aBt生根粉(根旺、生根宝、生根王等)。

二、大豆孢囊线虫病

1.田间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俗称“火龙种子”。在大豆各生长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田间表现大片黄黄绿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被害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缩短,叶子变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整株叶片自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根系细而乱,支根少、毛根多,不结根瘤,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孢囊外露,根液外渗,引发次生土传病害或根腐。

2.侵染源及发病条件

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养活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折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以上,以2龄幼虫寻幼根根尖侵入,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大豆连作重迎茬,土壤中孢囊累积量大,发病重;沙质土、盐碱土,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发病重。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措施: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3.2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3.3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3.4药剂防治措施:(1)采用35%多•克•福悬浮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防效70%。(2)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3-4公斤或5%甲拌磷颗粒剂6-8公斤,随底肥或种肥沟施,防效80-90%。

三、大豆菌核病

1.田间症状

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叶片染病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严重者整株枯死。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大豆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为土传病害。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弹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再侵染通过病健部接触菌丝传播。流行条件:土壤持水量27%至饱和水,大气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15-30℃。一般土壤菌源量大的连作地或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花始盛期)用药:

3.1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粉1500倍液;

3.240%菌核净(50%复方菌核净)可湿粉1000倍液;

3.3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

亩用药液量30―45公斤均匀喷雾。

四、大豆灰斑病

1.田间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的小圆斑,后扩展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至红褐色状如溥纸的蛙眼斑,大小2-5毫米,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中间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大豆短胖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我国有11个生理小种。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发病,幼苗子叶呈半圆型褐色凹陷病斑,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再侵染邻近的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向全田扩展。重迎茬或邻作为大豆,7-8月份多雨高湿(RH>80%)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易于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3.1播前用35%多•克•福悬浮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防止种子带菌。

3.2大豆盛花期至结荚初期,田间病株率>50%,病叶率>20%喷药防治: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600倍液,隔10天一次,二次用药,50%扑海因悬浮剂(异菌脲)1000倍液,一次用药,亩喷液量30公斤。

五、大豆病毒病

1.田间症状

大豆病毒病又称大豆花叶病,轻花叶型,叶片生长正常,呈现轻微淡黄绿相间的斑驳;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凸起,叶缘下卷,植株矮化。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病原物称大豆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只系统侵染大豆、蚕豆、豌豆。种子带毒田间形成病苗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田间再侵染以大豆蚜和豆蚜的有翅蚜形态非持久性传毒。生产上使用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传毒昆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晚时,易流行。

3.防治方法

3.1生产上要求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5%以下。

3.2有翅蚜迁飞前使用50%抗蚜威可湿粉1500倍、10%吡虫啉可湿粉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田间均匀喷雾,亩用药液30-45公斤。

3.3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粉或10%病毒王可湿粉500倍液,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亩用药液30-45公斤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战勇;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的生物学检测、株系鉴定及大豆抗性的遗传与基因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凌以禄;大豆病害(续)[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年04期.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4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 

 

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针对几种病害做以下分析: 

 

1大豆孢囊线虫病 

 

大豆孢囊病,俗称“火龙秧子”。 

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菌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75;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90公斤,或5%涕灭感颗粒剂每公顷40~60公斤。药同种肥一同下地。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 

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2大豆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 

药剂拌种: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宁南霉素水剂)按种子量的1%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还可用“大豆微复药肥”拌种包装苗期喷施植物复合营养液;用火龙敌在大豆苗期叶面喷施可生根壮苗,间隔7~10天连喷2~3次。40%多菌灵+50%福美双,可使病指下降20%以上,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1.5%剂量拌种。

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精耕细作,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 

 

3大豆菌核病 

 

3.1为害症状 

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3.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 

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 

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 

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约30克~60克,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公斤也有良好效果,但在发病后喷洒植株表面效果较差。 

 

4大豆灰斑病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原因;危害;控制措施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迎茬可减产10%~15%,重茬可减产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灾害(干旱、高温)年份,减产更严重,甚至绝收。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等。

1.2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一些地区调查,迎茬百粒重平均为18.2g,比正茬降低了2.7%;重茬百粒重平均为18.0g,比正茬降低3.7%。迎茬病粒率、虫食率分别较正茬增加了39.7%、41.6%;重茬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95.5%、106.8%。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种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之后。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产量降低。

3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3.1合理轮作

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风沙盐碱土地区以及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3.2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大豆重迎茬各种病虫害很多,比如灰斑病、苗核痈、食心虫等,一年更换品种,新品种抗病力很强,选择种植抗线一号等抗病性强、增产效果好的品种品系。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3.3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_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要避免原垄耕种量。

3.4合理施肥

一般地块施用优质农肥15t/hm2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施用20t/hm2以上: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入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发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及肥料品种。

3.5防治根部病虫害

防治大豆根部病虫害是控制重迎茬减产的主要措施。常见的根部病虫害主要有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根潜蝇三种,有针对性的防治这三种病虫害,就可有效地控制重迎茬减产。防治大豆根部病虫害的方法如下:

①大豆根腐病

农业防治增施肥料,排除田间积水,及时中耕培土,促进生根和植株生育,增强对根腐病的抵抗能力。

化学防治可用含有多菌灵、褐复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100kg大豆种子用35%的克多福1.5L+益微100~150mL。用适乐时加阿普隆拌种,每100kg种子用2.5%适乐时乳油150mL,加20%阿普隆40mL拌种。

生物防治可用mB―97生物菌剂。

②大豆根潜蝇

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将蛹翻在20cm以下土层内减少虫源。

化学防治

采用35%克多福种衣剂,每100kg种子用1.0~1.5kg包衣。

用40%的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

苗期喷药;在成虫发生初期;用80%的DDV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药液400kg/hm2进行喷雾。

③大豆胞囊线虫病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最有效方法。

轮作是良好的防治方法,但重迎茬大豆无作,应坚决杜绝重茬,进行短期轮作种迎茬,加施肥水管理有一定效果。

化学防治防治胞囊线虫病可用呋喃丹,但此药毒性大,积累多,防效期只有25~30天,一般不宜采用。严重地块可选用含有呋喃丹的种衣剂拌种,或施豆丰75kg/hm2,5%涕灭威颗粒剂60kg/hm2,播种时施入沟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6

(黑龙江省逊克县齐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64400)旱田两大作物大豆玉米轮作倒茬会出现障碍,从而出现重迎茬问题,而大豆重迎茬对产量、品质有着直接影响。1 大豆重迎茬的影响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国际上通常有三种观点,一是营养偏耗的观点,认为大豆重迎茬减产是因为大豆单一作物连年种植使土壤养分吸收的单一性,致使养分偏耗造成减产;二是毒素毒害的观点,认为大豆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分泌有毒物质对根系的毒害造成减产;三是病虫害积累对大豆的危害造成减产。1.1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通过试验研究,从土类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1.2 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据调查,正茬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迎茬、重茬一年、重茬2年、重茬3年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1.3 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力n,降低产量严重。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2 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根据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和机理,可以知道,凡是能有效防治根部病虫害危害,改善土壤环境,健身调控的技术,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因此,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是一个综合的措施,它与高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只是强调了根部病虫害防治,这一点在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上是十分重要的。2.1 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的迎茬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2.2 选用抗病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重茬大豆田病虫发生严重,选择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非常重要,因此选择适合北林区大豆熟期,以抗大豆根腐病为主,兼抗大豆根潜蝇及孢囊线虫病的高产品种;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2.3 合理耕作大豆重迎茬,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在大豆重迎茬地块坚持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深埋虫卵、病源菌和草籽,改变病虫及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病虫害蔓延。避免原垄耕种。2.4 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地块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15吨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每公顷施用20吨以上。可采用秸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人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肥料品种。根据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磷酸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与单元素化肥相配合,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采用叶喷或拌种的方法,适量补充微肥。

2.5 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密植,适时早播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容易造成死苗、病株、弱苗等现象。因此对于重迎茬地块,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时早播,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一般重茬比正茬大豆增加播量8%—10%,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应用窄行密植技术。适时早播、浅播,充分利用积温创建高产。2.6 加强重迎茬大豆根部病害防治近些年地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块。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大豆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在选用种衣剂时一定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克百威含量高的防孢囊线虫、根蛆及其它地下虫效果好;多菌灵含量高的防根腐病效果好。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7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采用品种为辽鲜1号,辽鲜2号大豆两个品种,田间设两种栽培方式处理,即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地播种前增施n、p、K复合肥225千克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5吨公顷,磷酸二铵225千克公顷。试验设三次重复。播种以每4行为一小区,每穴播2-3粒种子,每亩播种量控制在5-6千克,做到浅播、匀播,覆土厚度为2-3厘米,过厚不易出苗,易烂种。实施地膜栽培的播后立即覆盖一层地膜,并将四周扣牢压紧,以增温保湿,促进出苗。

二、综合防治

在鲜食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抗虫性,这是减轻病虫害危害最有效的方法。

2.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防治措施;随着鲜食大豆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其病虫害越来越突出,影响毛豆的产量和品质。据报道,毛豆的病虫害多达20多种。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掌握一种农药在一季作物上只使用1次的要求,严禁使用中等毒性以上农药。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高畦栽培,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荚,清洁田园,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

3.主要害虫及防治

(1)小地老虎。以幼虫从地面上咬断幼苗,在主茎硬化后刚爬到上部危害生长点,常造成缺垄断苗。

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深翻,每亩均匀撒施碳铵30-50千克,淹水3-5天;也可在出苗前,每亩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

(2)豆蚜。以成虫和若虫在叶、嫩茎、嫩芽、花及豆荚上刺吸汁液,受害后植株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植株生长衰弱,造成减产。防治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20毫升2500倍液喷雾1次。

(3)豆荚螟。防治豆荚螟每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20毫升1500倍液喷雾一次。

(4)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和豆荚,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高龄幼虫则扩散危害,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

防治方法:对低龄幼虫可采用人工捕捉;由于该虫在夜间活动危害,药剂防治应在16:00以后进行。

三、适时收获

早熟品种一般都抢早上市,即进入鼓粒期后,就可陆续采收,能卖上好价钱,但不宜过早,否则豆粒瘪小,商品性差,产量低,反而降低了经济效益。采收时也可分2-3次采收,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当开花结荚后30-35天,籽粒鲜嫩,80%充实,豆荚已饱满,外观豆荚色泽由青绿转浅绿时即可采收上市。采收后应放在阴凉处,以保持新鲜。

四、结果与分析

1.试验表明,鲜食大豆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有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其增产幅度为20%-30%。每亩纯利润为30-50元。

2.群体生理的主要指标: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率及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积累和分配,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是覆膜栽培高于未覆膜。揭示了覆膜栽培增产的群体生理。

3.覆膜栽培鲜食大豆、单叶光合速率、光饱和点高于对照,覆膜栽培比对照提高16.0%。行间覆膜栽培Co2补偿点较对照低4%。这充分说明覆膜栽培提高了群体单叶表观光合作用,即提高了吸能、传能和转能的能力,有利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积累,是覆膜栽培增产的群体光合生理基础。

4.覆膜栽培可提高鲜食大豆固氮能力,表现在大豆结瘤数、根瘤总量和植株鲜重均有所增加。根瘤数在大豆分枝期,覆膜比不覆膜(对照)增加7.5个/株;开花期增加34个/株;鼓粒期增加35.2个/株。根瘤鲜重在大豆分枝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0.025克株;开花期增加0.08克株;鼓粒期增加1.4克株。植株鲜重在大豆分枝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6.5克株;开花期增加12.6克/株;鼓粒期增加8.8克/株。覆膜栽培提高了品种单叶光合速率,提供了根瘤固氮所需的能量和碳骨架;而覆膜栽培又提高了固氮能力,从而拉动了其光合速率的提高,这是覆膜栽培增产的固氮营养生理基础。

五、小结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8

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维持适当的迎茬比例

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合理的轮作制度,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将豆科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就能使土壤中全层养分得到合理利用。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2、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对产量影响的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县是孢囊线虫发病比较重的地区,西部碱性土壤可选择抗孢囊线虫的品种,如抗线3号、抗线4号、庆丰1号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中部和东部可选用合丰25、合丰50、合丰55、垦农16、绥农10、绥农14、绥农22等;另外还应做到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调换使用品种,可使根际微生物及适应病虫害生理小种得到改变,有减轻重迎茬危害的效果。

3、合理耕作,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

大豆重迎茬,尤其是连年重茬,土壤紧实板结而缺少团粒结构,肥力下降,土壤环境恶化是造成重迎茬大豆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法。

深松从时期上看有三种方法:一是整地深松也叫做深松起垄,二是深松播种,三是中耕时进行垄沟深松。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为土壤前期放寒增温、抗旱耐涝创造了适宜的条件,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斤,增产率为6.5%。

翻耙整地、重耙灭茬以及旋耕。这些耕作措施可以破坏原来的土体结构,疏松耕层,并且可以减缓病虫的危害。不同整地的时间和不同的整地方法,效果差异很大。从整地时间上看,伏秋整地优于春整地;从整地方法上翻耙整地优于重耙灭茬。

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

增施农肥。有机农肥是完全肥料,它不仅矿质元素丰富,而且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作物生长的特殊激素物质。增施有机农肥不仅可以平衡供给大豆营养,而且也可以改善重迎茬造成的不良的土壤环境,是减缓产量损失的多效性措施。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肥20吨,也可以秸秆还田办法,增加土壤有机质。

合理施用化肥。据对不同重迎茬年限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测定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多,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平均每年减少水解氮20pp,降低趋势相当明显;相关分析表明重茬大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大豆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说明速效钾含量减少是重茬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重迎茬地块速效氮含量降低,根瘤稀少固氮能力减弱,因而在底肥氮肥不足的情况下,于大豆苗期或者花期追施氮肥效果相当明显。

适量补充微肥。土壤养分含量分析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多,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成倍减少,据调查黑龙江省土壤中北部地区含硼量低,东部地区含锰量低,西部地区锰和锌含量低,应用微量元素肥料,补充重迎茬地块微量元素的不足,以减缓重迎茬危害、增加产量,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5、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目前生产上单位面积保苗株数不够,尤其是重迎茬地块,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对大豆生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缺苗现象。因此对于重迎茬地块,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比正茬增加8-10%),并提高播种质量,从而增加保苗株数。

6、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

及时铲趟,搞好深松。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梨。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拔净大草。

(2)喷灌

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而定。喷水量:分枝~开花期30mm,开花~结荚期30―40mm,结荚鼓粒期30―35mm,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物化水滴直径为1-3.5mm;喷灌均匀度≥85%。

7、病虫防治

(1)地下病虫害的防治

大豆重迎茬为病原真菌,虫卵、蛹以及成虫越冬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场所,病原真菌积累量大、虫源基数增高,致使重迎茬大豆病虫害严重,并随着重茬年限增多,大豆病虫害发生程度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地下病虫害有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包衣的方法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目前市场上种衣剂品种比较多,效果差异较大,使用是要注意选择。对于孢囊线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公顷可采用3%克百威颗粒剂30-40公斤与种子、肥料混拌既安全防效又好,还可以选择35%的含克百威的种衣剂,用于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种衣剂克百威含量不能低于药剂的10%。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2.5%适乐时悬浮剂150ml加500-700ml水拌100kg种子。

大豆重迎茬,除地下病虫害严重外,地上病虫害也相应加重,要做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9

夏季若遇天气干旱无法播种时,要及时浇水造墒,使土壤墒情适宜再整地播种;播种后,要及时开好田间排水沟,使沟渠相通,排灌顺畅,降雨畦面无积水,防止烂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播后仍需浇水适期出苗,防止豆芽脱水造成炕芽。抗旱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影响耕种出苗。

二、招防夏大豆倒伏

大豆生育后期的倒伏,影响大豆产量、品质,并不利于收获。

1.倒伏的原因。①品种不对路。有的大豆品种植株较高,茎秆较细,适合于中低水肥的土地,属于耐瘠品种。这样的品种到高水肥地容易旺长造成倒伏。②密度过大。植株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细弱,高而不壮,容易造成倒伏。③根系不良。贴茬播种的大豆,中耕灭茬不好,大豆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④植株旺长。蹲苗不够,土壤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旺长而倒伏。⑤风雨侵袭。夏大豆分枝期及开花期连阴寡照多雨,植株徒长,或后期遇暴风雨侵袭,也会造成倒伏。

2.防止的对策。①选种优种。应根据地力选用适当的品种,中高肥以上的土地应选用茎秆粗壮,植株稍矮,抗倒耐肥的品种。②密度适宜。播量要适中,出苗后及时手间苗,造成密度合理的群体。③灭茬中耕。贴茬播种的大豆第一次中耕要结合灭茬深锄,分枝期有旺长趋势的大豆要深锄伤一部分表层细根,促进根系下扎。高肥土地苗期要根据苗情蹲苗,中耕时可结合培土。④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己,根据苗情和天气,合理施肥灌水。⑤适时打顶。适时打顶尖,也可起矮化壮秆防倒作用。⑥喷调节剂。对旺长的大豆,在初花期喷三碘苯甲酸(在大豆的开花期喷施浓度为100毫升仟克的三碘苯甲酸溶液,间隔5―7天再用200毫升/千克的三苯碘甲酸溶液。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为50千克)、亚硫酸氢钠(在初花期和盛花期667平方米用15%至17%的亚硫酸氢钠溶液50千克各喷1次)、多效唑(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每667平方米喷施i重00-200毫升/千克的多效唑溶液20-30千克)等生长调节剂,除能控制徒长防止倒伏外,还有增产效果。

三、招防病虫害

1、防治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片是煽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千克左右。

2、大豆细菌性病害(包括斑点病和斑疹病,又叫叶烧病)。叶片、叶柄、茎及种荚上均可发病,以叶片为主。细菌性斑点病在叶片上初形成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的小斑,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斑点,大小3-9毫米,病斑中间于枯呈黑色,边缘有黄色晕环。夏季低温多雨时斑点病发展很快,天气干旱高温时,病害停止发展;而斑疹病则在高温下发展快,所以在我国北方大豆产区为害重。连作大豆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合理轮作,病田与小麦、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的菌。采用无病种子,并用50-1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液浸种30-6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重病田可试用100单位的井冈霉素对水喷雾防治。

3、防治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大豆插1垄,每7-8米插1根。

4、防治蚜虫占大豆蚜虫俗称腻虫。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此虫6丹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一般应在7月上旬进行防治最为适宜。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或每667平方米用10%溴氟菊酯乳油15-20毫升,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

四、招防大豆贪青晚熟

贪青晚熟是指大豆到了该成熟时仍然青枝绿叶,生长旺盛,籽粒尚未饱满,但不是秕荚秕粒。

1、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施用氮素化肥过多或追肥时间过晚,造成大豆植株旺长,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0

关键词 豇豆;网式平棚

豇豆又名豆角、长豆角等,属长荚豇豆类蝶形花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豇豆比较耐热,产量高,故在海南已成为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豆类蔬菜,是夏秋季海南的主要淡季蔬菜之一,在冬春季又是北运大陆及销往港澳地区的一种大宗蔬菜商品。

豇豆作为海南省冬季瓜菜的重要种植作物之一,需求量大,收购价格更可观,最高价格可达10元/kg左右,最低也要2元/kg左右,所以农民种植豇豆的积极性非常高。可是,在种植豇豆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病虫害非常严重,特别是蓟马和美洲斑潜蝇,这是在豇豆上最常见最顽固的两种害虫,其防治难度非常大,造成豇豆严重减产,轻者达20%~30%,严重可达到50%~80%。为了获得丰产丰收,就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导致用药量增大,施用频次增加,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另一方面也成为生产无公害食品很大的威胁。

设施栽培是近几年在海南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产业,其在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用于西瓜、甜瓜和特种蔬菜种植。我们针对设施大棚防虫的特点,将其用于豇豆栽培。但种植西瓜甜瓜的棚不太适合豇豆种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全防虫网覆盖的水泥立柱平棚(简称网式平棚)用于豇豆栽培。网式平棚能起到防虫的作用,减少将近一半的打药次数,在冬季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植株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生长快,长势良好,产品产量高,品质好。现将网式平棚栽培豇豆的技术介绍如下。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秋季栽培的品种,目前普遍栽培且农民反应较好的品种有海亚特、泰利・宝马、超纯2号、卡拉奇、明丰四季高产豆等等。

栽培模式

采用设施简易平棚栽培,以水泥作立柱,跨度4m,间距2m,前后开间3m,中间开间3m,防虫网选择40目。

整地施肥

采用双行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40m。豇豆根系较深,较耐干旱,不耐涝,所以起垄时要尽量高。结合整地每667m2施有机肥1000kg、磷肥50kg、三元复合肥50kg作基肥。

播种

播种时间为11月份左右。一般都是采用穴播,每穴1粒~2粒,穴距10cm~15cm,播种不可深,否则会影响出苗率与整齐性,以覆土层1cm~2cm为好。播种后沟灌一次发芽出苗水。

合理施肥水

豇豆从播种到结荚前以控水为主,尽量较长时间蹲苗,不可过湿而影响后期开花结荚。在结第一批豆荚前,以不干不浇为原则,尽量减少灌水。豆角坐住后,土壤经常保持湿润,要充足供应肥水。及时中耕,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50kg、钾肥25kg。当第一批豆荚坐住后,及时追一次肥,以满足开花结荚的需要,保持植株健壮的生长势,以后一般每摘2次~3次豆荚追一次肥。追肥主要为冲施肥和复合肥,冲施肥随水灌入,复合肥撒施。进入采收盛期,更要加大追肥量。

支架引蔓

当中耕施肥回土后,应及时地在灌清水之前搭完支架,用竹竿搭成人字架,架与架相距3m~4m,在架上部横搭竹竿,搭好的人字架的竹竿在离地面25cm~30cm处用尼龙绳连接起来,在离地面120cm左右处用尼龙绳再连接,然后每隔10cm~15cm用一根引蔓绳将尼龙绳上下连接。

采收

播后60天左右开始采摘,采摘期将近3个月,正好赶在春节前后,价格很好。豇豆每个花序有2~5对花,通常是结1对荚,在肥水充足,植株健壮的情况下,1个花序前后可结2~3对荚。所以采收豆荚时,要注意保护花序,不能连花柄一起摘下或弄伤花序。采摘时,在豆荚基部1cm~2cm处折断即可。一般隔1天采收一次豆荚。

病虫害防治

豇豆茎基腐病

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湿度大时危害更严重。主要为害幼苗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并慢慢往根部扩展,后期茎基部缢缩,呈褐色,湿度大时腐烂,并着生一层白色菌丝。防治方法:①实行水旱轮作,高畦或深沟灌水,控制灌水,降低湿度并及时清除病株,②当田间零星发现病株时,用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商品名,铜高尚)500~600倍液与54.5%恶霉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苗迎春)700~800倍液混配喷茎基部,病害严重时可进行灌根,防治1次~2次。

豇豆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豆荚。豇豆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病初叶片正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包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到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叶片变形早落。防治方法:①降低种植密度,保持通气透光:②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次~3次,也可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商品名:妙翠)1500~2D00倍液,或86%十三吗啉油剂1500~2000倍液进行轮换防治。

豇豆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背面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当病害严重时,白粉布满全叶,叶正面也有,引起大量黄叶落叶。防治方法:使用25%乙嘧酚水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5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奥尔)600~800倍液;或5%氟硅唑(商品名百奋)1000~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轮换防治。

蓟马

蓟马是豇豆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也是最顽固的害虫之一,防治难度大,可以危害豇豆整个生育期,如果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将造成豇豆减产20%~30%,严重可达70%~80%,甚至颗粒无收。豇豆开花前蓟马主要危害其心部,造成豇豆卷叶,严重时死心,生长点停止生长i豇豆开花后,主要危害花和豆荚,造成豆荚畸形,豆荚表面有铁锈斑,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蓟马不易防治,建议使用2种-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喷雾防治,或酌情加大浓度。20%啶虫咪可溶性液剂(商品名:阿达克5号)1000~1500倍液,20%丁硫・马乳油(商品名:威甲)800~1000倍液,24.5%阿维柴乳油800~1000倍液,30%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美洲斑潜蝇

农民俗称“地图虫”,“鬼画符”,是豇豆上重要的害虫之一,是一种防治难度大的害虫。该害虫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减弱,严重时提早落叶,造成豆角减产20%~30%,甚至达到80%~90%。防治方法:30%灭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00~900倍液,35%吡虫啉・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天存)700~900倍液,1.8%阿维・高氯乳油(商品名:斑潜亡)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建议早上喷药,防治效果较佳。

青虫和钻心虫

为害豆荚和叶片,温度高时,易发生,严重时将大部分豆荚咬光,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选择“治花不治荚”的原则,与其他害虫一起防治。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商品名:卡诺夫)1000~15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商品名:天赐)1000~1500倍液,1.8%阿维・高氯乳油(商品名:斑潜亡)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