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保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17

城市环保治理篇1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与原则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

 

不断提高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是进行城市环境综合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环境自我净化能力,促进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我们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不断美化、清洁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城市环环境综合治理是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且对经济建设也有着促进意义。优质的城市环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进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所以,进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应该与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保证城市环境、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遵循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并举的原则。除此之外,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规律以及经济学规律,才能达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在治理过程中应对城市环境进行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分析,然后使用教育、法制、行政、技术等综合手段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再次,在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对污染物为进行有效处理,有效利用环境净化功能。

 

二、城市环境问题

 

1、空气污染加剧。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大使用能源,它广泛出现在我国生活生产之中,占到我国整个能源结构的绝大部分。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长此以往,使用煤炭给我国大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使用电动机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尾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2、水环境问题严峻

 

水污染严重。城市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近几年来,城市居民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在城市污水排放中有一半为居民污水排放。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的工厂以国营和私营形式纷纷登场,很少或完全不顾环境问题的现象确实存在。水体的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水资源告急已成为全国城市发展中的严重问题。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的短缺在城市中尤为明显。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用水越来越集中,而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到位,用水量也十分巨大。客观来看,在我国所有的城市当中,有超过一半的城市是常年处于缺水之中的,而重点缺水的城市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率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量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的量也在日益剧增。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垃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工业粉尘和农粪,特别是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到处堆放。这些垃圾直接影响了大气、水源,并且影响城市美观,同时造成人们生活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超过大半的人们,要受到噪音的影响,而其中尤为突出的则为工业噪音、建筑噪音及社会噪音。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噪声污染会伤及对人的听力、记忆及内部器官,甚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强力的生理、病理变化,除此之外,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会受到噪音影响。

 

三、中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1、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1工业合理布局

 

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1.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

 

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1.3绿化造林

 

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2、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a)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b)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3、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2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中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5、创新环保技术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推广国外新技术。重点解决大气、水质、固体污染问题。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排放方式。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改用先进的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研究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达到通过创新高科技技术手段来有效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目的。最终实现创新科技为环保服务。

 

结束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环保治理篇2

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是人类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对于环境的矛盾来讲也是针尖对麦芒的地方。而城市规划座位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就必须引导环境保护对于创新上的研究;因此城市规划中,环境的保护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也是将城市进行有效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说在现经济社会中城市的发展中环境保护是人们公认的首要因素,是无法替代的。而只有城市在规划时将环境问题作为首要考虑要素,才可以在其根本上抑制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有效的改善环境污染。

2城市污水对于城市建设的弊端以及污水不达标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对于环境来讲一直是颇为头疼的问题,而污水处理对于环境污染处理上也极为重要,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污水处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污水处理的设备资金昂贵、污水处理厂建设繁重;而这两点由于城市建设的主使者并没有足够重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就导致了资金不足、建设人手不够。再如污水在处理时、污水收集管网不全面、设施不配套;这就使得污水在处理时不能有效率性的进行、污水处理不全面。而最为重要的就是,污水在处理的技术上不足以支持城市发展中的各类污水以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污水排放在监管上的不强力。而污水在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而其污泥的含量通常都为污水的1%~2%之间,这组数据,看似极少实际上对于大量的污水来讲其污泥含量也就多的吓人了;而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铅和汞等大量重金属元素,会将排放地周围的土壤以及地表水产生极度严重的污染。而在现社会中,环境的提高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的不达标坚决不会对人们所同意。而由污水处理不达标所带来的各项问题也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反抗。所以污水妥善处理的技术改革也使得现环境污染的效果迫在眉睫。

3污水处理的技术

3.1膜处理法

在众多污水处理方案中,膜处理一直占据着很大的地位。而其主要工作流程以及特性为,通过生物膜对污水成分进行筛选,将有机污染物吸附、聚拢以及降解,进而使得污水净化,而氧化所需要一般是来自于大气的氧活着羟基自由基(•oH)这一化学成分。而膜处理法在对冲击力以及负荷的持久上极强,产泥量少并且对占地面积没太多的要求和操作简单;这就使得其在污水处理中一只占据着一席之地。

3.2活性污泥法

作为生物处理法的分支,其对污水的治理主要依靠氧化,以及微生物对有机物污染物分解进行初步处理,之后通过其非常高的聚拢能力以及沉降力使得在混合液体中将活性污泥有效的分离出来,最后使净化后的清水流放。而该处理法使用于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在应用范围上特别广泛,不单最后流放的水质好,而且对于各种有毒物质都可以有效的沉降。但相对的人和物间存在优势的同时弊端也避免不了,如其设备的资金高昂、建设复杂等,都是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弊端。

3.3臭氧处理法

臭氧对污水的有机物质可以有针对性的分解、污水褪色、除臭以及杀菌。而其主要呈现的优势多在没有第二次污染和反应快以及氧化能力高超上。臭氧的制造相对的并没有特别的繁琐,甚至可以说较为简单,通过电解空气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臭氧。而对于此点就有效的节省了储存以及运输的费用。尽管说,臭氧法再起设备的费用上极其高昂,并且不适用大批量的废水等劣势,但是该法还是不失为一种处理效果佳、发展前途大的废水处理方法,尤其在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其可以有效的处理。

3.4曝气充氧技术

污水的种类具有多样化,如重工业的重金属污水、印刷业的高色度污水,而城市发展中的污水大多为中性污水;其对于污水的处理技术在要求上并不是非常高,也是选择曝气技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的首要因素。其主要流程多位曝气充氧使得微生物快速繁殖以对有机污染物质分解,通常都是在污水初次沉淀后在进行曝气充氧,在充分的分解后,再次沉淀;最后使得污水净化,而若净化程度不达标,可以再次进行上述的流程再次进化,直到达标。而随着曝气技术的发展,其工艺上也越来越完善,甚至出现了循环治理的曝气技术,也就是在初次曝气生化分解后不需要将污水回流,直接进行再次工序的技术。而曝气技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上的龙头,其完善的工艺以及技术就是保证其地位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统计,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中,动力消耗占了费用的80%以上,而曝气充氧技术又占据了动力消耗的80%,由此可以看出,曝气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地位。

4城市污水处理对环保的改善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而工业用水又占据了全国用水的大部分水资源,有效的将污水净化可以使得工业用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而其不光是对水资源的节约也是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而这也使得“污水处理的加强就是环境保护的提高”这一理论悄然而生。污水的处理在达标后可以使得污水排放地的地质或者海洋湖泊,不会被过分的污染,其排放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提高,不出现寸草不生进而导致沙化严重;保证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不被污染,进而使得人们不饮用污染水源,导致病况发生;保证海水污染低下,以免海洋生物大批量死亡等等。所以说污水处理技术的提高就是对人们生活环境的负责;如果将环境污染相对人类的影响比喻成一条生物链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条生物链出现任何差池,都会导致生物链的断裂,而人类作为生物链的最顶端,一旦生物链断裂,对人类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而所谓生物链的断裂层就是环境。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的提高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是极为重要的。

5结束语

城市环保治理篇3

【关键词】城市污水治理工程;问题;对策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这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下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1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存在资金缺口

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国际援助和政府投资,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尚且不够强大,国际援助也只是能解决小部分的资金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的扩充与设备更新,导致其污水处理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速度,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正常运行。资金欠缺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导致很多在建的污水厂待建甚至停建,无法保证污水处理工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缺口无法保证城市污水厂的建设,达不到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1.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造成污水处理规划的矛盾

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但在城市化密集的状态下,城市污水的处理是采用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成为了污水处理规划中出现的一个矛盾。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具有便于运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系统庞大、建设周期长、协调运作难、近期的管网系统功能差等缺点;分散处理方式,是由开发商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由于其对小区内的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因此具有不受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进度影响的优点,但由于其由开发商自建自管,因此也具有因技术、资金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不利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缺点。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对城市污水系统建设以及优化运行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矛盾。

1.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完善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目前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中的运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进行持续正常的运行,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污水处理能力。此外,除了污水处理厂整体上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外,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也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4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不达标

目前存在着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在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而进行排放,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难以合理处理这些污泥,而造成污泥处理难以达标。这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泥,同样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2解决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问题的对策

2.1增多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种单一的集资方式是限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是污水处理过程建设得到切实的提高与发展,就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多污水处理过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比如可采用以下一些筹资方式:个人投资、集资、Bot方式、发行建设债券、发行环保等。从根本上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使其在财政上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市污水处理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2加强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的是经济实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现存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多种多样,如由活性污泥法改进的aB法、ao法、a2o法、SBR法和氧化沟法等技术发展的较快,但却得不到普遍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的投资运作和维护费用太高,很多城市的财力难以负荷。因此,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处理法,应用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为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的快速有效,我们应该致力于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呼吁有关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进行开发研究更为经济、实用的能够快速普及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市污水治理工程得到快速有效地发展。

2.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

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有法律强制力的排水法,同时建立污水产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产业给予法律上的援助。同时,国家应该针对污水治理产业给予一定的帮扶与鼓励,在有必要的时候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其产业化转型的进程。而针对地方的各级政府,就应该在充分考察本地区的实地条件,实际污水处理状况的前提下,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下,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政策。力求达到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管理水平科学先进。使污水治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颁布部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

2.4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能力

目前,政府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引进使用了一定量的现代化设备,使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污水处理中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污泥,却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这些没有被重视的,未能给予妥善处理的污泥,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颗粒、有机物、致病细菌等有害污染物,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有着极大地危害。因此,我国应加快污泥治理工作,使其达到快速发展,提高其污泥处理能力。对于超标排放的污泥,应该采取填埋、焚烧等相关技术进行妥善处理,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水污染的防治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因此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环境问题,更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在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推动环保事业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J].水科学进展.2001.(1)

城市环保治理篇4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立法完善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已日趋尖锐。污染环境、破坏市容、传播疾病、滋生社会矛盾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副产品,不仅对城市居住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限制了一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芬兰和丹麦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参与机制,同时本国公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这为本国有效降低城市生活垃圾对居民的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支持。[1](p79)我国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政府主导的集中化、规模化垃圾处理模式仍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2](p40),然而多数地区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不完善,甚至几近空白。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行为模式,并未得到当地公众的充分理解和有效监督,公众对抗政府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公众参与研究十分重要!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改革源于1992年出台的《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起步不算晚。该通知首次提出要让政府以外的个人分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任务。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仍处于萌芽期。现阶段,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呈现以下特点:

1.1公众意见集中表达困难

一城的生活垃圾由一城居民共同制造,远离垃圾焚烧厂的居民相比垃圾焚烧厂附近的居民是垃圾处理的获利者。两类居民对待垃圾焚烧厂的态度也会迥异,前者不会强烈反对垃圾焚烧厂的兴建,后者则强烈抵制垃圾焚烧厂落户在自己家附近。即使存在共同利益的同类居民间,也会因各自认知的差异,提出的主张可能非常分散、片面甚至存在内部冲突,这将大大削弱他们追求共同利益的能力。简单来说,因群体间存在利益冲突,个体间存在认知差异,公众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意见很难集中表达。

1.2治理信息供给不足影响公众的参与能力

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支持,公众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在当下的中国,公众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公众参与机制应有的功能,并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从实践来看,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公众居住环境影响特别巨大,公众渴望环保部门以及建设单位能及时、有效地公开环评文件。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并没有规定在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应主动公开其内容,公众只能事后申请,往往也于事无补。在公众能及时获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匮乏的情形下,公众的有限参与也只具有形式意义。

1.3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方式不合理

近些年,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那就是公众表达其正当利益诉求时往往是被迫采取非法聚众、示威等方式。如北京六里囤垃圾焚烧厂案以及全国各地公众反对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活动等都呈现出法律制度外参与的情景。虽然近几年,政府为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了许多新的参与方式,如公示、听证、电子政务等。但现有的公众参与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有限。比如网络平台上的公众利益主张无力,政府互动迟缓;所谓的听证容易受利益部门的诱导;公示的时间和范围有限,不利于公众的监督参与;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公众利益受损后,还面临上访无门的困境。

2有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评析

2.1相关法律规范现状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还比较少。1992年出台的《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要让政府以外的个人分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任务。2002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首创公众缴费制,宣示了公众参与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可能性。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生活垃圾污染污染环境的防治》一章中,并没有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只是在其《总则》中之第九条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制定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该部门规章首次肯定了公众可以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2011年4月19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将全员动员、科学引导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作为政府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

此外,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有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纲领性规定。

2.2现有法律制度的缺陷

现有的关于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乏现念的支持。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法律法规的理念还停留在“全能政府”时代,而不是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规定。其次,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公开不够全面。我国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在开工建设前未将相关信息公示于众,更鲜少征求公众意见,即使有公众的参与也多为走形式,有切身厉害关系的公众往往面临渴望参与却参与无门的困境。最后,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只做了纲领性的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无法保障公民有效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3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展望

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评析,不难看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困难重重,相关法律制度也不够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和政府的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公众的支持与参与。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想从公众意识、信息获取、参与方式这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具体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3.1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意识

现代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个体对城市生活垃圾相关问题认识水平的高低会左右其对生活垃圾治理的一般性态度以及行为模式的选择。增加个人对垃圾治理问题的认知会促使其对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行动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因而提高公众对城市生活垃圾的认知水平,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1.1重视公众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首先,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规划,并纳入公民社会理念,从而引导广大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其次,法律法规应明确公民有提高自身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意识地义务,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不仅是政府、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公众应主动担负的责任,公众有义务提高自身的环保参与意识。第三,建议设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日,号召公众有意识的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从而从源头上治理城市生活垃圾。

3.1.2将城市生活垃圾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环保课程

完善的教育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将城市生活垃圾知识教育纳入小学、中学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设置相应的教育计划,逐步从小培养公众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了解和关注,培育他们爱护城市环境的观念与习惯。学校在假期可组织全校学生参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寻找城市生活垃圾破坏的痕迹,并将其作为学生校外环境教育的一部分。

3.1.3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知识宣传主体

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也需要其他社会力量长期有效地宣传。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知识宣传主体势在必行。第一,政府应改善宣传方式,注重发挥电脑、手机、公交车窗等移动新媒体平台对城市生活垃治理法规、政策、处理技术方法等知识的宣传作用。第二,形成企业和社区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企业邀请社区居民实地参观垃圾处理工厂、开展循环产品营销活动、组织社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等,以企业带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意识的提高。第三,应当积极发挥城市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如,在社区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社工可以在其工作职责中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知识宣传一项。第四,探索环保公益组织和高校的合作机制。环保公益组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两者应合作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知识宣传实践活动,必能对社会产生极强的正能量。

3.2扩宽公民获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途径

如果缺少相关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即使公众有了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意识,也无从做起。随着公众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公开途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过以下措施扩宽我国公众获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途径。

3.2.1利用门户网站、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应用软件等为公众提供实时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我国各城市的环保部门可以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利用微博、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支付宝、来往)的公共平台等定期、及时地向公众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信息。

3.2.2鼓励社会组织监测和城市生活垃圾环境信息。有相应检测能力的社会组织、高校也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设备、资源、人力等优势,组织民间城市生活垃圾环境监测并定期向公众监测结果。上述组织、机构应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民间城市生活垃圾监测,的城市生活垃圾环境信息也应是真实、可靠地,其行为的宗旨也应是为了社会福祉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高校等第三方机构监测和城市生活垃圾环境信息将是公众获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重要渠道。

3.3丰富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方式

只有丰富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方式,才能在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3.3.1构建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机制

对城市生活垃圾制造者收费是公众间接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一种方式。合理的收费机制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而且可以调动公众更广泛的参与垃圾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我国开征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比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机制,因而有必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第一,严格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研讨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探索适合本城市发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如按量收费、按家庭人口收费等。第二,委托第三方主体代收城市生活垃圾费,以解决城市生活垃圾费用征收难、成本高的问题,如将城市生活垃圾费用附征于每户的水、电等必需品中,引导公众自觉纳费。

3.3.2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

城市生活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具有极大的投资潜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既能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更可以增强企业与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竞争与合作。为此,我国应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并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第一,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第二,明确政府的管理、监管职责,依法行政,保障民间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3.3.3增强环保公益组织的作用

环保公益组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政府工作的帮助者、监督者和推动者。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主体应是多层次的,不仅需要政府、市民的介入,还应当鼓励环保公益组织这种强有力的公众力量的加入。环保公益组织在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应占据重要一席。第一,构建环保公益组织与政府及市民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领域的良好互动机制,鼓励更多的环保公益组织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第二,利用环保公益组织专业、高校的特性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增强环保公益组织在增进市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等方面的作用。第三,加强环保公益组织与学校和公民个人间的合作,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常超,王铁山.垃圾处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城市问题,2009(01).

[2]王德宝,胡莹.我国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及处理方法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0(01).

[3]王明生,杨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4]冯玉军.法经济学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城市环保治理篇5

【关键词】城考指标分析对策建议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推进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环保工作参与城市发展综合决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十一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将继续推行“城考”,并调整和完善了“城考”指标,以适应国家对城市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对“城考”工作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作用与主要成效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以量化的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和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一定时期内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激励城市政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实现了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对象是城市政府和市长,考核范围是城市区域,内容涉及城市环境质量、城市污染防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

多年的"城考"工作实践,在推动城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环保资金投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保工作参与城市发展综合决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部分城市开展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主要发展历程

1988年9月,国务院环委会作出了《关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市长的任期目标,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推动城市政府贯彻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政策。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重点风景游览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由国家环保局核定后公布”。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行政领导负责制。要将辖区环境质量作为考核政府主要领导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自1989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对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连、苏州、桂林共32个城市实施定量考核,福州市作为省会城市也列入国家直接考核的32个城市之列;1992年考核的城市增加到37个,同时各省、自治区也组织开展了对所辖城市的考核,2001年起,全国参加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工作的城市超过500个;2002年,国务院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基础上正式批复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由47个增加到113个,并要求这些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要率先得到改善。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1989年1月24日转发了福建省环委会《关于城市、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提出对所有城市、县城进行定量考核,其中:省环委会负责城市的考核,地市环委会负责县城的考核。同年2月21日省环委会颁发了《福建省城市、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办法》,并参照国家颁布的城市综合整治考核指标体系,制订了福建省考核指标体系,城市18项考核指标,县城12项考核指标。根据该考核评比办法,同年3月14日省环保局颁发了《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监测指标的实施细则》的通知。至此,福建省从1989年开始,每年均结合专员(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检查考评对各城市进行定量考核。同年省环委会作出决定,先在基础较好的泰宁、漳平、长汀、建阳、龙海、福安、南安、闽清、同安、长乐、仙游等11个县城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试点工作,由地(市)环委会制定具体方案,进行考核。

“八五”(1991―1995年)期间。地级市(含计划单列市)与县级市考核指标相同,考核结果只通报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的有关内部简讯。1993年1月,省环委会在总结回顾前4年定量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国家调整后的指标,对省考核指标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调整,发出了《关于调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提出省环委会对所有设市城市进行定量考核,并明确提出新设市的城市第二年开始接受考核。1993年至1995年,福建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与国家的指标略有差异,分为环境质量指标(6项)、污染控制指标(10项)及城建指标(5项)。1994年起,福建省将往年与专员(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一并检查的做法,改为由省环委会两年组织一次专门考核。间隔年以各城市政府组织自评,省环委会组织抽查。考核内容较往年细化,并邀请部分环委会成员单位参与考核。

“九五”(1996―2000年)期间,地级市(含计划单列市)与县级市分别设置考核指标,分开排名,考核结果始向社会公布。“九五”初期,参照国家调整指标,福建省对定量考核指标第二次进行了较大调整,实行地级市和县级市两套考核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考核指标均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方面内容,较“八五”期间指标增设了环境管理方面内容,同时指标也更趋合理,更贴近“九五”国家及省的环保工作重点。到2000年,省考核城市23个,福州、厦门2个城市同时也接受国家考核。

“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省23个城市考核指标相同与国家的指标体系相同,地级市(含计划单列市)与县级市分开排名,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福州、厦门、泉州3个城市同时也接受国家考核。

3“十一五”“城考”指标修订

为适应我国每个时期重点环保工作的要求和大多数城市的实际情况,国家环保总局先后五次对"城考"指标进行了调整。2006年3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办[2006]36号文下发了《“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工作规定》。这次调整,主要是结合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十一五”环保规划的要求,在原有“城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10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又以环办函〔2006〕708号文印发了《“十一五”“城考”和“创模”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补充说明》,对部分“城考”和“创模”指标解释进行了细化或调整,以与总局“十一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相衔接。“十一五”“城考”指标将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3.1“十一五”“城考”指标主要修订原则

3.1.1“城考”的考核对象是城市政府

“十一五”期间,以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为重点,将“城考”制度全面推广到全国范围,通过实施“城考”制度并将“城考”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城市政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我国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城考”数据来源以年鉴、以统计、以现有工作为基础,重在考结果性指标,重在考各个部门,不是考环保局自身。“城考”是省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责任人是市长。努力将“城考”与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城考”发挥更大的作用。

3.1.2突出重点、易于操作

针对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指标修订以城市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等4类指标为重点,力求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与国家环境统计一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城考结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进展以及各省、自治区上报所辖各城市的城考排名结果。

3.1.3保证“十一五”“城考”工作的连续性

为保持“城考”工作的连续性,在对“十五”考核指标进行较大幅度的简化同时,保留的“城考”指标不做大的调整,并将城考实施细则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填报审核操作规范(试行)》的内容合并。为进一步加强"城考"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基础性工作,加强审核、抽查等方面的工作,严禁弄虚作假,与"十一五""城考"指标同时下发《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要求》。

3.1.4“城考”指标与“创模”指标衔接

“城考”是“创模”工作的基础,“创模”是“城考”的提升。为使两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城考”的所有指标全部涵盖在“创模”指标中。

“城考”是对所有城市的考核,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约束性考核。“城考”指标突出重点,简单易懂,工作量较少,具有普遍性,适用对所有城市的考核。“创模”指标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超前性,指标较多,内容较具体,只适用“创模”城市。创模是自愿考核。只有成为各省级“城考”先进的城市才具备“创模”的基本条件。

3.2“十一五”“城考”指标主要修订内容

3.2.1指标总体变化情况

“十一五”城考指标由“十五”期间的20项指标简化为16项指标。其中保留7项指标,调整7项指标,新增2项指标,取消4项指标。“十一五”“城考”指标内容具体、全面,所有指标全部涵盖在“创模”指标中。

3.2.2指标变化特点

3.2.2.1保留的7项指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保护机构建设。

3.2.2.2新增的2项指标:

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和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

3.2.2.3调整的7项指标:考核内容和要求发生变化。

*空气质量指标:采用自动监测系统的城市,空气质量三项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并为1项,考核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未采用自动监测系统的城市,仍按“十五”城考的要求考核三项指标。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十五”期间不同的水质功能考核不同项目,“十一五”城考的要求水质考核指标统一为pH、Do、CoDmn、BoD5和氨氮。

*清洁能源使用率:“十五”城考指标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及清洁能源使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率是指按照台眼计使用清洁能源的锅炉(大于0.7mw)和窑炉数占锅炉(大于0.7mw)和窑炉总数的比例。“十一五”城考清洁能源使用率的要求为,地级以上城市按本指标考核,清洁能源指除煤炭和重油以外的能源,该指标考核上一年度的结果;县级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是指:城市辖区内所有燃烧设备(锅炉、窑炉、茶炉、大灶)使用清洁能源的台眼数占燃烧设备总数的比例。该指标考核当年度的结果。县级市考核的“清洁能源”按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的界定。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十五”城考指标为汽车尾气达标率,指城市市区内的汽车年检尾气首检达标率与抽检汽车尾气达标率的平均值。“十一五”城考指标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指城市地区在由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机构实际进行机动车环保检测的车辆数占机动车注册登记数的百分比;并要求各地委托工作按照总局有关文件要求(环[2003]68号、环发[2004]114号和环函[2005]83号),依据《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2005]15号)中的技术指标,由省环保局审核和委托;主要审核内容检测:单位资质审查、检测场所设计和服务、检测设备、检测人员、质量管理等。

*危险废物处置率:“十五”城考该指标暂时只考核医院临床废物集中处置率。“十一五”城考该项指标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十五”城考该指标为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十一五”城考该项指标为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包括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重点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重点工业企业:指城市地区范围内分别按废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污量从高到低,累计排放量占城市地区排污总量85%的重点工业企业。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操作解释与“十五”城考指标解释一致,计分方法、公式、权重仍按“十一五”城考指标实施细则(环办〔2006〕36号)执行。

3.2.2.4取消的4项指标: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生态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及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率、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4“十一五”城考工作考核程序

考核程序主要包括自报、初审、会审、抽查、局务会审和公布。"城考"会审以省环保局为主,国家环保总局以抽查为主。省环保局在对各城市上报结果初审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对考核的城市采取先分组交叉审核,然后再进行会审,并辅以现场核查和专家质询等方式;同时随机进行现场抽查,形成审核意见和结果,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在各省级环保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对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城考结果组织审查或抽查。根据省级环保部门的审核意见,结合国家审核和抽查的结果,形成年度考核结果。年度考核结果报请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后,向各省和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人民政府通报"城考"结果,同时向媒体公布。包括公布113个重点城市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展、主要城考指标状况及各省级城市城考排名结果等。

5提高各城市“十一五”城考工作水平的建议

5.1要充分认识城考工作的重要性,所有参加城考的城市应建立“城市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公众积极参与”的城考管理体制,并切实把城考工作与地方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使城考真正落到实处。强城考工作不能独立于其他重点环保工作之外,要通过发挥城考的作用解决本地区一些实际问题。

5.2认真掌握《“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明确职责,加深对城考指标体系的理解,提高从事“城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对本辖区内城市“城考”工作的指导作用;使“城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5.3要保证"城考"工作质量和进度,按要求和时间上交考核结果和相应材料,为编制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年报以及公布“城考”结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建立工作联系网络,要加强各城市城考工作人员的交流,直接沟通、互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城市环保治理篇6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污染,环保,措施

1引言

疏浚城市河道,整治城市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城市河道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的生活用水,休闲娱乐,并且承担着城市防洪抗旱的主要工作,保障着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工程,它承担着保障河道的畅通和功能正常,但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城市河道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2.1城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

水污染是城市河道面临的最大问题,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一系列的污染源严重毁坏着城市河道的水质。许多制造业企业由于过度追逐利益,工业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就直接排进城市河道中,这些企业污水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或者重金属元素,会使城市河道中的水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河道的水质。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类污染源,由于人类生活中一些富含营养元素的污水被排放到城市河道中,会引起城市河道中富集营养元素,打破生态平衡,使水质遭到破坏。

2.2城市河道防洪抗旱设施不完整

城市河道出了为人类提供饮水外,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的作用,防洪抗旱。防洪抗旱主要体现了城市河道的排水以及蓄水能力。一般情况下,城市河道的防洪标准为20不达水位线,主要城市河道标准为50年。但是,很多城市河道并没达到这样的标准,每到降雨密集区都会出现洪涝警报,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与防洪相对应是城市河道的蓄水能力,在干旱期,一般都要求城市河道的最低水位不能低于警戒线,但是,同样有很多城市河道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每年都会出现严重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出现大洪、大旱的情况出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防洪抗旱措施不完整而导致的。

2.3城市河道周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植被在城市河道两岸固土保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人们生活休闲带来了场所,但是,现阶段,很多城市河道周围破坏非常厉害,严重威胁着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为了追求暴利,对于城市河道两岸的树木进行过度砍伐,并且由于过度放养家畜,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还有一些生产用沙等都是从河流中获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河道周围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被破坏会使城市河道水质恶化,并且加剧城市河道干涸,防洪能力减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

2.4城市河道整治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

除了上述中提到的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外,还有很多原因造成城市河道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原因是不能回避和忽略的,必须更好的认识这些原因,才能更好的对城市河道进行治理。这些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城市河道整治管理资金紧缺以及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规划不到位。资金不到位使得整治工作无法得到保障,而综合治理规划不到位会使河道整治工作无法统筹的进行开展,这些严重影响了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

3城市河道整治的主要对策研究

3.1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设计周期长,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行合理的工作实施,才能使治理工作长效发展。城市河道治理必须坚持更高的起点,更高规模的规划以及更加长远的眼光进行开展。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大局,统筹规划,体现城市河道治理功能的综合性发挥。首先要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体现城市城市河道的特色和个性化,同时与整个城市的布局相融合。其次要落实长效的规划管理,将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不能盲目的进行治理,要开展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工作。合理规划对于城市河道整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2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前文中对于资金不足导致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此,要保障城市河道治理工作资金的合理投入,必须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应该重新定位成公益工程,因为单靠政府的投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开拓思路,进行合理的资金募集。一方面,政府应该将投入到城市河道治理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定位,并且进行长期的资金投入规划;另一方面,政府要将城市河道治理进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治污工程市场化、产业化的范围。在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政府必须走出去,积极开拓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的新机制、新途径,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城市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

3.3运用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环境治理方法,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为保护水质生态平衡,生态治理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生态治理与人工治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点,首先,在治理过程中,人工治理多使用水泥沙石等,会造成生态的二次污染,而生态治理只需在城市河道中放入生态菌种,不会产生任何的二次污染;其次,人工治理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与之相比,生态菌种价格较低,投放工序较简单,不会浪费过多的资金。生态治理首先就考虑到了对城市河道的环保,因此,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理办法。

3.4积极宣传,强化环保意识

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积极有效的宣传,强化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城市河道环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律相对客观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改变城市河道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意识上的改变比起法律上的约束会更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企业应该强化其环保设施,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督促;而对于居民生活中,更应该举办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从实际生活出发,来对居民进行教育,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全民动员进行城市河道治理工作。

4结语

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文中的分析,对于城市河道整治整体的现状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而文中最后,通过四个方面的措施,阐述了城市河道治理应该开展的工作。总之,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应该是一项全民工作,无论在实际生产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加强河道保护工作,使城市河道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由文辉,顾笑迎.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J].城市公用事业,2008,4

城市环保治理篇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人群向城市积聚,城市化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更多的话题之一。城市噪声污染、空气雾霾频率的不断增加等都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监管等相关部门作出相应的城市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现实参考,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环境;环境监测;治理措施

我国城市化发展与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城市化对于我国具有更多的现实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但,城市作为人口和人类活动中心,必然消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自然资源,城市发展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在发展过程中,在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于城市环境防治方面也投入巨大,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作为环境监测部门,切实需要在运用其自身技术优势,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居住地,其环境质量如何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尾气和噪声以及工业污染等问题。并表现出特大、超大型城市的空气污染要明显重于中小城市的特点,其中尤其以规模在100~2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尤为明显。

1.1城市机动车尾气、噪声问题

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便是机动车尾气和噪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辆每年由此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噪声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构成较大影响,例如噪声污染方面,随着城市道路的改善,每天大量机动车辆的行驶穿梭其间,城市主要交通线路周边的交通辆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据统计,通常车流量每增加1倍,噪声级会相应的增加3dB1[2]。此外,机动车对城市空气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机动车尾气中含有铅等重金属,以及未燃烧尽的燃料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城市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因此,做好城市环境防治,首先就要把重点污染源作为监测对象。就机动车污染防治来说,可以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设置机动车尾气、噪声等监测。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环路、高速公路十字路口等交通关键环节作为监测的重点,并做好重于监测指标的日常监测工作,例如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应加大对尾气中一氧化碳、含铅化合物以及碳铅化合物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力度;而针对城市中的机动车噪声污染问题,则可以针对围绕城市交通敏感区域、拥堵路段设立相应的监测站点,及时掌握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总之,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在监测时应重点加强对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的监测。

1.2城市“三产”噪声、油烟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餐厅、酒吧、建材加工厂以及机动车维修厂等周边的油烟、噪声振动、异味等污染扰民现象日趋严重。城市中,这些“三产”行业所产生的噪声、油烟等污染因素的存在,对人们居住环境产生的深深地影响,例如,城市中煎炒炸等小吃部,未经严格的环保报批手续,会产生油烟和噪声污染,当前普遍存在的房地产开发商业与居住功能相混合普遍存在,也是造成城市中污染投诉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三产”相对集中的相关区域也应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关注区域。

1.3城市工业污染源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城市是工业集中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类型有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对于工业污染的监测应重点加强对工业生产场所、设备等监测,例如对于该环境检测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环境污染生产的场所、装备等进行环境监测。例如,对尚未搬迁出城区的工业企业、分散布置的汽车喷漆修车厂,饮用水取水点附近的污水排放口布点。一旦发现上述区域的环境监测到的相关指标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数据,相关部门就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治理。

2当前城市环境监测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环境监测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监测技术明显提升,监测工作在服务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城市环境监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检测结果不够全面,不能完全反应城市环境状况;检测的技术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1检测结果不具有全面性

目前,限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检测内容还难以完全覆盖其中,例如,针对城市交通污染进行的监测多选择在主要干道周边;针对生活污染经常把检测点位选择在居民小区附近,以及主要主要污染源检测模式等等的环境监测,这些监测都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或指标范围内,没有能够更全面的覆盖城市各个方面的、翔实的监测内容,因此,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常常不够全面,监测的数据与现实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出入,对于后期指导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着负面的影响,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检测水平比较低下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监测技术还是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能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城市监测中包含的监测指标复杂、多样,监测工作任务繁重,对监测软件和硬件条件要求较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使得城市环境监测尚未获得足够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支持,检测设备更新慢、技术落后。加之,环境监测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队伍素能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客观、真实,长期以来,缺少对监测专业人员的引入、培训和再教育,难以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工作,常常出现检测时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对于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用老标准或过时的旧标准现象也屡有发生,制约了城市环境监测工作,也不利于城市环境治理。

3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众多,缺少科学合理的长期解决措施,这就更加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现实参考,推动城市良性循环发展。

3.1完善法律法规

当前城市环境现状及监测、治理研究李琨(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40002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作为城市环境治理来说,也必须要走依法治理、依法监测之路,依托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加大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向着更深层次推进。当前,应加强对城市环境监测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中所发挥出的纲领性、指导性作用,增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可说服力和操作性,保障城市环境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上来。例如,美国为了加强城市水污染的治理,在1970年便扩大了联邦政府控制水污染的环境管辖权,形成以联邦机构制定本州的水污染控制立法和标准,由各州负责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3.2明确有关标准

城市环境治理常常依靠环境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因此,应加强城市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明确监测工作的标准,为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可靠的标准作为依据。一旦检测发现某一指标超出了相应的标准,应及时予以记录下来,并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合适措施予以防治,直至该项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范围内,此为,明确检测标准还可以为有效预防提供现实参考,一旦某项指标临近标准值时,就要提前督促做好防范,减少相应检测物质超标的出现,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3加大投入力度

当前,与我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国的城市环境监测水平发展的还相对滞后,水平也较低,制约了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应加大环境监测的投入力度,首先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引入和培训,积极招聘拥有监测专业背景、业务素能高的人员充实到一线监测工作中,对现有检测人员要加大后期的定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只有好的设备才能够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准确度,为环境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监测要做到全面,例如对于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既要监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内容,也要做好搬迁企业留下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项目的监测,不仅对已经熟知的几种污染因子进行检测,还要设置合理的监测因子,为城市的环境治理提供有效地参考指标。

3.4建立应急体系

随着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强,城市中各种突发环境事件也常有发生,作为城市环境治理来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应急体系。以应对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防止污染物大量的蔓延,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极大地减少后期的环境治理成本。

3.5出台激励机制

明确的环境优惠政策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产业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的治理。例如,政府对于污水处理行业加大政策性的补贴,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对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很明显了,这样,城市的污水处理更加的方便、彻底,同时污水处理行业也获得了极大地经济效益,这是种双赢的场面。

3.6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就在我们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府应该经常性地组织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的知识,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将环保立足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当城市拥堵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当机动车长时间排队等候时,司机应关闭发动机。鼓励城市居民购买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强化餐饮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提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主动性,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各个环节中。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居民更加重视他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对当前城市环境现状了解,并根据环境现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为城市环境防治提供决策参考,切实推动城市走上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万才超,焦月,李正伟.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当代化工,2014(02):10-11.

城市环保治理篇8

二、申报“人居奖”类别

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整治城市脏乱现象,规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大气污染治理治理废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发展绿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整治工业污染源。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设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新格局。

三、广州市人居环境改变的过程

未实施改善环境之前的情况。前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市的城市区域迅速扩展,周边农村大幅纳入市区范围;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迅速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大;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流动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趋复杂,广州市面临的环境脏乱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状况严重;商业网点和室内市场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违法建设现象大量涌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长,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废气和扬尘污染指标急剧升高,城市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绿化跟不上城区扩展的步伐,市区“温室效应”不断增大,城市居住环境呈现恶化的态势。

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

(2)整治城市脏乱现象。对市区道路两侧、农贸市场周边、市区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珠江两岸和城市进出口等部位的脏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按照岭南建筑风格对市内陈旧楼宇的立面屋顶进行整饰改造,“穿衣戴帽”,美化市容景观。全面清拆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近三年来年,共清拆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870万平方米。整治户外广告,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1999年全部清拆了户外烟草广告,使广州市迈入了无户外烟草广告城市的行列。对环境卫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城市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制度,城市垃圾和粪便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营造良好的环境秩序。

(3)治理大气污染。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治理机动车的排气污染,对机动车辆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广泛推广使用燃油添加剂和无铅汽油;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中广泛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不予生产、进口、销售、上牌。在饮食服务业中全面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或者电能等清洁能源。先后将80多家废气污染型工厂企业迁出中心城区;对76家废气污染型小水泥厂,限期治理48家、关闭28家。

(5)加快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着眼于建设山水型生态城市,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充分利用广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背靠白云山,面临南海,怀抱珠江的自然环境优势,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全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构建山水城市的新格局。新建和改造了大批城市公园。到2000年底,全市城市公园总数达到125个,总面积3075公顷。新建了大批城市绿化广场;完善了市内交通道路绿化配套工程。到2000年底,该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4.98%和30.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0.36平方米。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全市林业用地达到3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5%。

(6)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着眼于对广州市历史名城的保护,广州市在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过程中加强了对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成功地保护了西汉南越宫署御花园、南越王墓遗址、镇海楼、锦纶会馆、近代民居等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古迹,修复了西关大屋、商业街骑楼、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和黄大仙庙等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了改善广州市的人居环境,林树森作为市长,对广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倾注心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亲自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进行广州的城市建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对广州市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空间形态、交通路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发展策略等等重要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制订出《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科学地确立了广州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他亲自组织制订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的重要文件和政策法规。他主政四年多,先后主持制订50多项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政策文件;颁布实施110多项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法规规章。他亲自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筹措建设资金,指导主管部门开拓资金渠道,协调有关商业银行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贷款融资,确保了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他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重要工作的实施“拍板”决策;坚持对重点工程项目跟踪指导,逐项抓落实;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质量严格要求,指导建设单位创造工程项目精品;沟通协调中央、省直、部队驻穗单位支持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

四、广州市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市实现了广东省提出的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目标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明显增强。城市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由高速路网、快速路网和城市主干道路网三大路网系统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交通阻塞的问题。城市脏乱现象得到了全面整治,市容景观进一步美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环境脏乱的状况。遏制了大气和水源污染,从根本上保护了城市环境,使环境功能区的水源和空气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珠江水变清,鱼虾大量回游繁殖。城市绿化水平大幅提高,逐步实现了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怀抱珠江,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林树森市长为广州市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保治理篇9

市人大常委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财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现将市财政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实效、抓投入

为保护我市生态河湖水环境质量,市财政将水污染防治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一)支持开展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全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中心城区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积极响应市人大动议,*年起,市财政每年筹集万元,设立大方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胡紫县、云图县大方水库水源保护区关停企业和退果还林评估补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拨付市大方水库管理局万用于大方水库水面清污保洁费及管理费;2019年拨付市生态环境局大方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技术报告编制工作万元,促进规划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2、积极向上争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据统计,2018年市财政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向上级争取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万元,其中:下达初密县珠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资金万元,支持初密县珠湖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工作。

(二)推进市本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运行

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万元污水处理费用于市本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强化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治理的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有效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平。

(三)支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2018年以来,市财政安排万元,支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万元、垃圾中转站建设万元、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万元、垃圾压缩设备更新万元)。改善河岔口断面水环境质量,做到餐厨垃圾收集处理率应收尽收,从源头控制黑臭水体的产生。

(四)支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万元,支持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丰溪小区黑臭水体治理及景观改造工程项目万元,市解放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万元)。逐步推进城市生态河道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城市生态河道,改善中心城区水体环境。

(五)支持城市污水网管工程

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万元,支持城市污水网管工程(市滨江路截污干管东延工程万元、市中心城区沿槠溪河污水干管工程万元、市中心城区沿槠溪河污水干管工程万元,广信大道及清虚大道局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万元)。污水网管工程将为城市创造更多的水资源,方便市民的生活,真正使城市青山绿水。

二、重机制,促发展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建立健全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要求,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依据受益区域人口、用水量和财政收入等综合指标核定筹集基准,市财政局印发《大发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本级和大发水库饮用水受益县、区共同筹集,对胡紫县、云图县大发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形成了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市财政严格强化预算管理,按照项目实施管理程序拨付项目资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防治环保资金投入成效的显现,城乡各领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现行环保资金在投入、配套、实施、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环保事业发展与市级财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市财政局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醒认识到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推进水污染治理的任务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增长性缓慢的态势。在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出压力逐年增大。

2、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有待提高。部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检查中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专项资金未专账管理而是直接在经费账中支付,部分乡镇财务存在基础工作不规范、项目招投标程序不规范等情况。

城市环保治理篇10

关键词:城市内河;竹排冲;截污治污;思考与对策,南宁市

1前言

城市内河是城市的连续空间,但由于城市内河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河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使城市内河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破坏城市水环境,严重阻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提升城市水环境,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进行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当务之急,其中城市内河截污治污是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西南宁市竹排冲整治为例,对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内河水质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城市内河截污治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力求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以达到提升城市水环境的目的。

2竹排冲整治概况

2.1竹排冲概况

广西南宁拥有一江两库六环十八条内河,竹排冲是十八条内河之一。竹排冲位于南宁市东部,邕江左岸,是南宁市规划城区内最长的一条内河,源于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六怀山和高峰岭,出河口位于葫芦顶大桥津头村附近,河长33.5km,流域面积117k。竹排冲主干流的流向由北向南,在茅桥附近进入市区,经市区江北片东侧,于葫芦顶大桥津头村附近汇入邕江,市区段长约9.5km。竹排冲河道整治前主要功能是行洪和接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水质污染严重。

2.2水体污染状况

2.2.1水质状况

整治前竹排冲河道中下游及上游河段大多已受到严重污染,河水乌黑,有漂浮泡沫,闻怪臭味。2001年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在《关于确定南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批复》中,明确确定南宁市各水体执行标准:竹排冲(包括上游即沙江河)水质执行GHZBi-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

根据2010年2月由广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编制的《南宁市竹排冲河道污染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论为沙江河、竹排冲水质属于地表水劣Ⅴ类,竹排冲干流与支流的水质均为重度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2012年1月由广西大学、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制的《南宁市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水质改善工程污染源调查报告》调查结论为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水质为劣Ⅴ类,污染级别为严重污染级,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已成为“纳污河”。其主要污染源为畜牧养殖污水,其次是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

2.2.2排污口状况

经过2004年至2007年间的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河道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排污口直接向竹排冲排入污水,导致竹排冲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再度遭受破坏。

根据实测资料,竹排冲中、下游北起茅桥湖,南至竹排冲入邕江口处,河道长约为9.5km,雨污水出水口共131个,其中51个雨水(合流口),80个污水口。上游植物园段从长路铁路桥至高峰水库,河道长为17.8km,主要排污口(沟)共有28个。

2.3整治目标

竹排冲是邕江重要支流,是南宁市东部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是南宁市东部地区生态防护景观带。为提升城市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南宁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决定,在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水城”的大环境下,对“水城”南湖――竹排冲核心环的建设等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和要求,于2009年启动了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项目对竹排冲的截污治污总体目标为“控制污染,提高水质,改善水环境”,并按景观和河道行船的水体水质要求达到《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河道Ⅳ类标准。

2.4截污治污现状

早在2004年,南宁市已开展实施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竹排冲河道沿线附近城市道路内均敷设了污水截流管,例如:竹溪大道、民族大道、怡宾路、悦宾路、青山路、茶花园路、贤宾路等12条路污水管设计。截至目前为止,该12条道路均已施工完毕,但由于某些原因该12条道路的污水截流管建设未能彻底实施,导致截污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9年12月启动的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了竹排冲截污工程,该截污工程建设主要是在2004年竹排冲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在竹排冲河道两侧重新修建截污管道,对河道两侧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截流,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目前一期工程茶花园桥至汇春桥下游竹溪苑附近施工已告段落,污水截流效果明显,该段河道水体水质已得到极大改善,并与两岸景观改造相辅相成,形成一道优美的水体景观。但由于二期工程及竹排冲上游整治项目尚未及时实施,未经截留处理的污水仍然不断排入竹排冲,上游污染直接影响下游水质,造成已整治的河段水质改善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河道Ⅳ类标准。

3思考与对策

竹排冲河道属于典型的城市内河,整治建设工作已进行多年,但多次整治却未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这些年的截污治污工程进行反思,以供竹排冲后期建设及其他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

3.1坚决彻底实施截污治污工程,保证工程有效性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实施,必须从政策上强力推行,铁腕实施,尤其是截污治污工程,工程实施必须要有连贯性,不留后患,不留缺口,要坚决彻底完成工程目标,保证工程建设有效性。

3.2充分采取引水补水措施,保证水体循环自净能力

根据城市内河的具体情况,加强引水补水系统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取水、引水、蓄水、补水,促使城市内河水系的河道达到水体循环及水系联通,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保护水中植物,进一步提高水质。要设法创造活水源头,比如充分利用大型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活水源头,另外可考虑从其它江河湖泊或水库引水,为城市内河提供新的水源。

3.3建立长效的河道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持续效果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开展连续水质监测,保证治理效果,防止突发事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开展生态修复评价,监测治理效果,系统评价工程有效性。

4结语

内河整治,治污先行。在城市内河治理中截污治污是根本改善水质的关键,把截污治污工程作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来有效实施,才是真正达到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