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35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1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p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31-02

1.引言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占据了地球绝大部分空间,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宝库,是未来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面对着海洋生态利用与保护的诸多冲突,如何正确处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可忽视的不和谐关系、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共同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2.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大,给我国海洋经济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原有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只顾及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那么最终得到的这种所谓经济发展也只能是镜花水月的表象而已,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长此以往,带来的只能是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殃及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而且这种局面已经显现,并呈加剧之势。所以想要获得长久而有效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强化资源保护意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用海护海再用海一再护海”的一体化建设,在保证海洋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海洋资源,从而使海洋经济发展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2.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

“协调”是发展的根本,也是党的“十”报告中对经济发展提出的硬性要求。人依赖自然,自然也会依赖人,如果人类只知道利用自然而不知道保护自然,那么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环境恶化,终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海洋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与之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做到海洋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海共赢,进一步推进未来社会的良性发展。

2.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变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急迫要求

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矿产资源、人均能源储量及野生动植物和海洋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建设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环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特别是作为生命之源的海洋协调发展迫在眉睫。只有全面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改善我国当前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缓解我国生态建设中所存在的矛盾。

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会、科技、经济等发展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近岸海域,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容易引起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海关系恶性循环。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海域生态尚属正常,7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工业、农业、养殖业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海域生态环境已经面临重要的问题。

3.1临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程度较高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海海域污染物超标现象严重,海水的污染重度远远超过海域的自净能力。分析近岸海域污染物超标的原因,一是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临海工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态意识的薄弱,导致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提高;再者便是传统的海产养殖业迅速发展,造成了近岸海域新污染,在某些海水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已成为近岸海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再加上围民生态意识的薄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3.2产业链结构更新缓慢带来的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问

海洋资源涵盖海底矿产、海洋航运和港口、海洋能、海水及海水化学、海洋旅游、海洋生物等资源。近年来,我国海洋资源开采领域及开发规模不断扩张,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但仍就面临着许多问题,制约着人海关系的良性循环和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应属对海洋资源不计后果的过度开发问题。因为说到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链条上仍旧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国家,产业链结构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这样的现状极大的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过度,环境日渐恶化。虽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总是“吃老本”。近些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使得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3.3科学技术落后带来的海洋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015年第4届世界海洋大会在青岛举办,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届海洋大会的科技展示区相比从前更加趋向于对海洋保护与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创新技术进行展示,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型、节约型的海洋开发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而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俨然也已经成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通过先进技术的展示,我们不得不承认,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技术创新仍显落后,受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我国海洋资源总体开发能力不高,许多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仍旧处在设计与建设阶段,尚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造成大量的浪费。资源利用率的低下,已成为制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4.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4.1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科技兴海

海洋资源开采技术的落后一直是我国推进海洋生态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阻碍,技术革新的滞后性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恶化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由此可见,我国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倡导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以此改善当前因科技落后而导致的海洋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快扶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海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择优发展新型高端临海产业,尽快形成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2构建合理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产业链结构的转型升级

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只大力改善环境,而是要从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海洋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也就是生态、发展两手抓,构建一种合理的发展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域规划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综合推进用海护海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的监察与协调工作机制的建设,构建合理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提升用海护海工作的效率水平。同时积极创新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方式,加快构建与扶持创新型临海产业,择优发展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新兴产业,以此来推动我国海洋产业链的升级,进而改善我国在世界经济链上的地位。

4.3提高国民的海洋生态意识

其实无论是在海洋生态文明还是陆地生态文明的构建过程中,人们自身的道德文明意识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人们生态文明观念淡薄,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海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现状。可以这么说:公民缺乏生态意识是导致现代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的根本原冈之一。因此,要大力培养公民的海洋生态忧患意识、海洋生态价值意识、海洋生态道德意识和海洋生态责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用海护海,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4.4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

我国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但受制于科技因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海洋科技的发展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比较落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所以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短期的发展,确保海洋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序。必须统筹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强化与海洋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通过法律体系的建设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行动方针真正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海洋环境不断改善,永续利用。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2

海洋开发是指人类对海洋及其资源进行的所有勘探、开采和利用活动。与人类的种植、游牧等生产活动一样,海洋开发也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一种环境行为,其目的都是期望通过这些生产活动来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工业化的强大力量推动之下,占地球表面积29%的陆地已经基本被人类的脚印所覆盖。相反,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只有5%左右,尚有95%的海洋都是未知的,尤其是深海区域。

21世纪被称之为“海洋的世纪”,这意味着海洋的地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海洋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任何一个拥有海洋资源的民族国家在确立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沿海大国,拥有沿海海域总面积473平方公里,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岛屿海岸线。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域横跨38个纬度,3个气候带,拥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错综复杂,各类海洋资源极为丰富。与此同时,因为历史、政治等缘故,大多数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能源的开发远远不足,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等状况,海洋开发对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与以往的海洋开发相比,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活动将因技术、环境变迁、人类意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如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将成为主流;海洋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等等。正是清楚认识到了这些趋势,中国政府才将海洋开发确定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已经将所有的国家纳入到一个共同的竞争体系中,而竞争的主体就是各个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同时,几百年的工业化生产已经使得许多人类生存必需的陆地资源面临枯竭,新的发展空间不仅是每一个民族国家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国家生存资源危机的出路。就当前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言,新的出路除了向太空发展之外,就是海洋开发。太空科技目前是整个人类最尖端的科技,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巨额的投资和大量的积累,同时它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现也需要相当一段时期。相对而言,人类不仅掌握了很多的海洋开发所需要的科技,而且实践经验也有很多的积累。从最近一两百年的世界发展史来看,凡是最先注重海洋开发的国家,都成了当时的世界强国。

21世纪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就必须将海洋开发放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家发展战略是指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所进行的全局谋划。它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方针,也是一个国家能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导向。历史上西方强国在近现代的崛起主要就是通过控制海洋来实现的,而导致中国近现代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因此,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再次希望通过海洋开发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时,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将海洋开发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各个构成部分之中,以实现国家的海洋强国之梦。具体而言,海洋开发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开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最好,也没有唯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宜的模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只要依据该国的具体国情进行的制定才是最适宜的。并且,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要更多地与其他重要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总体而言,源于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其他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方针和重要依据。从宽泛的意义来说,跟经济紧密相关的区域、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规划实质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载体。

鉴于此,从当前中国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其理想的经济发展战略至少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改变原来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结构模式。从20世纪后期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结合当前形势所确定的国家发展纲领来看,陆地资源已经频临耗竭,而外太空领域的资源开发受制于科技的进步,只有占地球大部分面积的海洋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人类也掌握了相应的开发技术。所以,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无疑是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亮点之一,而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应该是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海洋开发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性保证

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度达到了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加大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构想,先后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海洋开发的步伐,我国海洋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海洋开发是缓解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枯竭等环境危机的战略性需求。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陆地资源显得越来越有限和稀缺,人类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约是全球农产品产量的1000倍。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预测储量有1.4万亿吨。广袤的海底还蕴藏着多种陆地战略性替代矿产。

海洋开发是缓解当前世界性就业压力的战略性举措。海洋开发与利用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海洋产业群,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就业。以我国为例,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就业。《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70万人。

海洋开发是促进世界经济自由化的战略性部署

当前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发展趋势实质就是世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如wto(世界贸易组织)和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因此,海洋开发对促进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海洋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在船舶、潜水器等运载工具的基础上,海水就成了一种交通介质。海洋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海上航道是天赐之物,无需耗费巨资建造和维修就可以进行洲际运输,环球航行。人类的发展史已经表明,海洋是重要的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通道,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海洋开发对国家区域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十年里,人口向沿海的城市流动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以14个沿海城市为窗口,现在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成为了沿海各省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因此,海洋开发不仅仅涉及到沿海区域,也涉及到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从中国区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这与中国加强海洋港口建设,促进海外贸易等海洋开发措施是紧密相关的。中西部地区则因地理位置所限,在发展时间、条件、意识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不是限制东部的发展来实现区域间的均衡,而应该通过保持东部的发展优势来带动中西部的发展。这一点在中国最近十几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中得到了证明。要缩小东部对中西部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同时又要保持东部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从广阔的海洋中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

海洋开发是沿海区域确保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洋开发与利用大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使沿海地区成为人口集中、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地区,许多沿海城市已经成为重要的海港和物流中心,如上海、青岛、深圳等沿海城市。但是,目前沿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资源的供给上主要还是依赖内陆输入,这种状态在内陆资源日益耗竭情况下必然会妨碍沿海区域的持续发展。因此,沿海区域要到更广阔的海洋中寻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

海洋开发是协调区域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区域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区域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的循环,即资金、资源和人口越集聚东部,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差距越大,资金、资源和人口就越往东部集聚。所以,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除了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之外,开辟新的生产和消费场所以引导资金和人口的转移就显得非常必要。显然,海洋开发不仅为资金转移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开采新资源发现了新的场所。因此,海洋开发不仅缓解了东部人口拥挤等问题,也缓解了中西部的资源开采和运输压力,为中西部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基础。

海洋开发对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

科技发展战略是指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所作出的重大的全局性谋划。中国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历,充分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从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海洋科学技术能力是参与世界海洋竞争的关键。当前整个世界高速发展的海洋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表明,掌握先进海洋技术的强国在解决国内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生态恶化、能源耗竭等问题上明显要优于其他拥有同类问题的国家。中国的海洋科学技术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整体上远远落后于其他海洋强国。在海洋能源探测和利用、海水及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海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海洋技术人才的培养等各个方面,中国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海洋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家的生产力,改变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

海洋开发是新型科技发展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地球系统”思想的形成,地球系统科学成为最前端的科学。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就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之一。显然,作为地球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必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作为总体上一直落后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中国,要想在世界科技领先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这种新型科技发展领域入手。

海洋开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实践的重要途径

太空和海洋是21世纪人类新拓展的发展空间和重要资源。相比于太空开发,海洋开发更具有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海洋领域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空间和资源。单就深海领域而言,那里不仅存在广阔的处女地,而且许多新的生物资源和能源都有待人们去发掘。这些海洋开发活动将会直接缓解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等困境。因此,“海洋科学技术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科技领域之一”。海洋开发离不开海洋科技的指导,但科技的创新能力也需要依赖海洋开发来检验。

海洋开发对能源发展的战略意义

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为基础的。其中,石油自工业化进展以来就一直占据着主导能源的地位,这个时代也被称之为“石油时代”。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长期的能源供应保障,是一个国家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物质基础。然而,正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前主席谢克?亚曼尼所预测的那样:“石器时代没有因缺乏石头终结,石油时代将在世界耗尽石油很久之前终结”。寻求石油的新来源或者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为确保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耗国。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的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首先,在资源赋存上,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其次,在能源消费上,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不均衡状态不仅加大了能源资源的开发难度,而且增加了能源的运输和利用成本。要转变当前中西部能源东部化的状况,就必须大力开发海洋能源。

海洋开发是缓解陆地能源危机的战略需求

广阔的海底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世界各国早已经将海洋油气资源开采作为确保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全世界范围来看,海洋石油的产量增长远远快于陆地石油。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年间,全球在海上开采石油的国家就从12个增加到了40个。以英国为例,在20世纪最后5年,英国政府对北海油田的总投资为233亿英镑,使得海洋石油产值在海洋产业年产总值中占据20%左右。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海洋能源开发严重不足,但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洋开发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举措

从已有的统计信息资料来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确保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广阔海域中所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以及潮汐、波浪、潮流、温差等可再生能源必然会成为21世纪世界各沿海国家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首要选择。

海洋开发对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意义

中国人的海权意识一直就很薄弱。在明清之前,中国内陆的丰富资源足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明清时期,因为政治的缘故,“闭关锁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完全给压制了。中日甲午战争应该是中国人首次意识到海军对于确保海权的重要性。这种薄弱的意识使得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中国,在海洋开发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日益严峻的问题,如海洋资源被掠夺、海洋开发被阻扰、南海的海域被分割、一些岛屿被侵占,以及其他海洋强国凭借其海权的强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等构成的系列挑战,等等。

当前中国对海洋权力追求还只停留于捍卫合法的海洋权利。有人认为,中国海权是指“对本国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的实际管辖和控制能力,在受到他国武力攻击或别国在本国海域内违反国际法及本国法律时拥有反击能力”,以及“具有公海自由航行、国际海底区域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权力等”。显然,由于中国海上力量的薄弱,这些权力很多都未能得到保障。

因此,海洋开发对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洋开发是国人海权意识觉醒并得以普及的主要驱动力。“海权与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海洋资源对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开发主要就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国人的海权意识必然会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而普及并深化。

海洋开发为增强中国海权维护力量提供了基本保障

尽管美国人马汉认为影响海权的6大要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素质和政府性质,但是,这6个要素在海权上的实质体现仍然是海军力量。海军力量的强大必然基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海洋开发是中国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中国当前许多海洋权益受到侵害,就是因为我们的海上力量还很薄弱。能够确保的海洋权益多停留于主权范围,甚至还有一些主权范围的权益也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如台海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海洋权益问题。所以,中国海军作为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主干,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海洋开发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海洋开发的顺利进行,而海洋开发的结果是海洋权益得以维护的实际体现。制海权对于近现代大国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维护海洋权益只是获得制海权的第一步。中国要走海洋强国之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已经因为明清的“闭关锁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错过了近现代的海洋开发浪潮,如果我们再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纠结于国家内部的争论,这就必然使中国再次错过世界性的海洋开发浪潮。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3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机遇;问题对策

一、引言

目前,海洋作为蓝色的国土,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所以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的意义说起,浅析了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具体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二、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把海洋经济纳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将山东半岛与浙江海洋纳入我国的试点区域,应该说我国的海洋经济迈向了新的起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海洋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海洋的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海洋水产品、海洋水淡化、围海等活动,缓解了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的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海底作业将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所以海洋将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2.海洋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高达60%左右,其大部分运输是靠海洋,海洋是我国对外经济稳定的重要载体,所以开发与利用海洋是全球经济化的必然需求。

3.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实力提升的象征

维护海洋是我们的权益,开发与利用海洋不仅发展了我国的经济,也体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保护国土的完整、人民的安全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三、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令人担忧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降雨量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工业化工、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周边居民非法无序地对海洋进行开发,使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另外过渡地非法捕捞也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许多鱼种濒临灭亡。这种缺乏高科技与高层次的破坏性开发破坏了沿海经济的平衡,也影响了我国未来整体资源的再利用。

2.沿海产业结构相同

我国近几年虽然对海洋管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各个沿海区域也加以整治与规划,但是还是产业结构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其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渔业养殖、宾馆服务、海洋运输三大产业上。另外在海水养殖中,品种单一、技术落后、规模不大,这样不但增加了经营的风险,还会形成“遍地开花,一片红”的产销失衡。

3.海洋技术转换成果有待于提高

前面我们说过,海洋环境受到污染,非法捕捞得不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单一重复这些情况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摆在我们面前。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海洋技术成果转换率低,海洋科研技术有待于提高。目前我国在国防建设领域居世界前列,但是在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上还有待于加强。再有现在是市场经济,海洋的科研技术应该与企业、市场有机结合,目前这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制约着我国海洋业的快速发展。

四、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抓好海洋区域的空间布局

针对海洋的特色资源,我国首先要抓好海洋区域的基础设施与周边的统筹安排。从陆海空一体化的角度安排海洋资源的空间整合,形成港城互补的经济中心,打造出特色的临海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并且加快海洋产业与临海空间的区域整合。这样可以形成后期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海洋产业结构。

2.妥善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应该说我国目前开发与保护一直是矛盾着的两个概念,其实开发与保护应该说是互补的,适当开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有效保护促进资源的开发。所以我们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做好开发的最佳时间与地点,避免盲目的非法捕捞,定期地观察与监督以及保护,并且对海洋进行污染的单位与个人要严格处置,绝没有商量。一定做到集中、治理、监督、开发、利用相统一。

3.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这里的保护是在强大的监督力与执行力的前提下,首先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以整治海洋污染为重点,提高预警与全程监测的装备,尤其是对海洋区域周边的重大污染源如化工企业、重要的入海口要及时加以监测与查处,对污染企业一定要集中治理,以此切断污染源的源头。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依法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外推行目标责任制,号召沿海区域各级政府各负其责,责任到人。

4.依靠科技调整海洋产业结构

振兴海洋产业才能振兴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要靠科技,不能只靠传统工艺来发展海洋业。因为目前的海洋业竞争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域,所以我们只有加强海洋科技的投入,才能在资源以及产品的深加工上获得领先地位,最终整体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能力。如要加大海洋生物、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水利用、海洋探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还要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总之要开展新的发展途径,提高我国整体海洋经济的利用率。

五、结语

总之,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海洋经济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同时在各国已经兴起了深度开发海洋以及联合开发海洋经济的氛围。我国已全面着手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势在必行。并且世界率先发起依海而发的国家经验告诉我们海洋的丰富资源已经逐步替代陆地资源枯萎的局面,所以我国一定要赶超世界潮流,在发展科技开发、合理保护海洋的前提下,捍卫我国海洋领土的完整。

参考文献: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4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之后,我们建立了一个制度,每年召开一次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回顾总结一年来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我感到,每次会议都有成效,而且一次比一次开得更好,一次比一次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成果感到振奋,这次也一样。昨天,我和临生以及六个沿海市市长、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实地调研了这几年**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果,主要看了临港工业(重点是修造船工业)和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仅这个侧面,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来是全省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最薄弱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特别是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仅几年时间,就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跨了一大步。不仅是大陆连岛工程,还有如我们看到的四个造船厂(欧华、万邦、常石、金海湾),其规模、起点、水平以及整个发展态势都令人振奋,也使我大为吃惊。这几年,正像刚才六位市长谈的,其他几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都很好,我听了以后感受很深,发展信心非常足。只要我们按照省委的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再造一个浙江经济的主要支撑,这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下面,我再讲三个问题,简要回顾一下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工作取得的成效

首先,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为600多个亿,去年达到了3150亿,今年估计可以达到3500多个亿,短短五年多时间,从600多亿增长到了3000多亿,差不多是原来的5倍多,今年可能接近6倍。从比重来讲,**年海洋经济总产出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去年增长到8%,今年可能还会略微再高一点。整个海洋经济不再是单一的海洋渔业,在海洋渔业平稳发展、而且向纵深推进的同时,海洋经济的二产、三产也都有大幅度的发展。海洋渔业,面对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的作业区缩减等变化,我们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渔业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为渔区稳定、保障大部分渔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大块:一个是临港工业迅猛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提出了构建三大产业带、建设三大经济区块,对这三个产业带的经济区块作了总体的产业布局规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明显显现这一布局的作用,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三大经济区块中的两块同海洋经济密不可分。譬如说环杭州湾产业带,从临港工业来讲,宁波的大钢铁、大石化、大能源产业布局已经形成。还有宁波、**、台州、温州的造船工业,环杭州湾产业带主体的杭州市高新技术的发展。杭州这几年服务业迅猛发展,也把我们原来产业布局中杭州的经济地位体现出来了。嘉兴、湖州作为接轨上海的前沿,这几年生物医药、能源工业等临港产业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绍兴等地依靠新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提升。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回顾一下这三个产业的规划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着重研究下一步如何深化。另一个是以港口运输、海洋旅游和新兴海洋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港口运输方面:借助这两年宁波--**港的大力推动,大港口的雏形已经出来了。去年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55万标箱。其中,宁波--**港港口吞吐量为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530万标箱;今年宁波--**港吞吐量可以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可以达到700万标箱,每年以近30%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特别是前年省里提出实施宁波--**港一体化战略以来,宁波、**两市的党委政府亲自推动,已经有三次专题共同研究推进两港一体化事宜,深化两港之间的合作。省交通厅以及省级有关部门也积极推动两港一体化的合作。这个成效非常明显,既反映在宁波--**港的发展现状,又反映在宁波--**港下一轮的发展建设,也体现在两市特别是**市这两年港口运输和临港工业的迅猛发展。此外,我们这两年围绕港口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很大,除了北仑港四期建设以外,宁波、**一起推进的金塘大浦口的建设,六横的煤电一体化建设,鼠浪湖的前期工作,凉潭岛码头的建设也都有序推进。体现省里提出的“陆海对接、海陆联动”战略的三大基础设施对接工程,举世瞩目的杭州湾大桥将在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上半年通车,**大陆连岛工程将在2008年建成通车,再造一个温州的洞头连岛工程已经可以通车。温州洞头港、台州大麦屿港、嘉兴乍浦港等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外还有亮点,那就是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我觉得海洋旅游业潜力巨大,我们在继续深化推进传统的陆上旅游项目的同时,要把海洋旅游作为我们浙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我认为这完全做得到。随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这个层次的分离,一些高端的旅游人已经不满足于游览传统的陆上旅游项目,要追求新的旅游项目,所以我们要很好地规划研究海上的旅游,既积极又稳妥的推进。这两年“农家乐”搞得很好,我看“渔家乐”也完全可以搞好,我们渔民的转产转业,发展海洋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譬如**,随着“小岛迁,大岛建”政策的实施,小岛就成了发展渔家乐的好地方。否则,房子倒掉不说,说不定还会成为治安盲点。留一些居民在小岛上,把卫生搞得干净一点,可以吸引城里青年来岛上度度周末,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垂钓、烧烤等,迎合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但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对从事海洋旅游要有市场的准入要求,譬如对船只的要求,对船老大的要求,对救护的基本知识、救护的设施、通讯设备等的要求。只要有了这些市场准入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大胆发展。把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关规范、管理办法搞好以后,不要顾虑是否发生安全问题,像游泳池经常发生死人事件,世界上的登山探险旅游每年都有登山人员死亡,欧洲的度假胜地滑雪场每年都发生雪崩死人事件,但只要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工作制度,还是照样继续发展。

第三,海洋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一个是宁波--**港名称已经于今年1月1号正式启用,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但是很重要的一步迈出去了,一个品牌打出去了,影响已经出去了。规划的一体化工作已经开始实施了,特别是新开项目,这是完全按一体化要求实施的,譬如六横、金塘、鼠浪湖、凉潭岛的新项目,都是一体化实施的,这是资源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一个是利用海洋资源解决我省陆地资源紧缺问题,我看这两年加快了进程。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解放以来,我省围垦总面积达到285万亩,**平方公里,我们整个浙江陆域面积原来是10.18万平方公里,现在应该说是不知不觉的扩大到了10.38万平方公里,这两年我省新增围垦面积每年达到100平方公里。最近,国家水利部、海洋与渔业局在江苏、浙江搞试点,研究“十一五”时期的计划围垦面积,我们报了60万亩,也就是“十一五”时期新增400平方公里,这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这60万亩的审批权下放给我们了,一年集合审批一次,我们负责做好规划,在一年当中,总体规划好各市的建设土地需求安排,由省里一次性报批并具体实施。这就方便多了,但争取到这个政策很不容易,是在国家出台了海域围垦办法之后拿到的政策,所以要用足用好这个政策。当然,我们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渔民利益的前提下,把这一些资源开发利用好。再一个是海水淡化方面,这几年我省海水淡化总量达到4.6万吨,其中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玉环华能电厂日海水淡化量达到3.5万吨,除主要用于电厂的自身需求外,一部分淡化水同时供给当地的居民。除此之外,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还体现在海洋生物、海洋医药等多个方面,我不再一一细说了。

第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得到了加强。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但是应该说省里是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这两年省人大、省政府陆续制定出台了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港口管理、渔业管理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依法治海、依法治理海洋环境在法律制度上有了保障。完成了省、市、区三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的建设,全面实施了海域使用权证和有偿使用的制度。同时,这两年我们也不断加强海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这几年,浙江每年遭遇重大海洋自然灾害的袭击,应该说我们在抗御这一些台风的同时,防灾减灾的能力不断提高,不仅体现在防灾减灾的硬件建设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防灾减灾的软件建设上,我们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案不断完善,人员组织、救灾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这几年启动了陆海联动治理海洋污染工作。

总之,我充分肯定这几年大家为发展海洋经济所作的积极努力,这也增强了我们下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目标的信心。

二、进一步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尽管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中要解决研究的问题还相当多。第一,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昨天我们都感到比较兴奋,在**看到了改变粗放发展模式的现代化造船业雏形,它的起点、规模、水平、人员,完全可以成为国内一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抗衡。但是还有像我们以前看到的,在滩涂上进行的很粗放的生产方式,生产水平不高,安全隐患突出,资源的集约利用率不高,我们多年来在讲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现在陆上的土地资源已经很紧张了,大家都盯上海洋这一块了,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考虑这件事,我们这十来年犯的错误又会重犯在海洋资源的粗放浪费上面。所以这两年我多次强调要加强规划,加强岸线的管理,加强围垦的科学管理,但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譬如我们对岸线利用还是很粗放。浙江岸线资源很丰富,但如果仔细一算也已经所剩不多了。以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为例,**海域面积是2.1万平方公里,已使用和规划使用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多;全市深水岸线246.7公里,已使用和规划使用181.5公里,占总长度的73.5%,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规划,加强集约利用。我们利用资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个GDp的数字还是真正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真的要好好考虑考虑。我昨天在秀山常石船厂,既对他们的发展给予肯定,但同时也很严肃地对他们提出资源的产出率问题。我告诉他们,你日本是个岛国,土地很紧张,我浙江**也是一个岛屿,土地也很紧张,我们给你相当于日本广岛船厂三倍的土地资源办企业,你给我们多少利益?因此,当地政府要认真地思考和抓好这个问题,我们提供大块土地资源给日本人办企业,又消耗了我们不少水、电资源,我们不能只图了个GDp数字,而老百姓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给了我们一点零头,让他们赚大钱。当然,这个已经既成事实了,但今后我们进行招商引资,千万别急着签约,要仔细分析他的目的,来做什么项目,我们能得到多少利益。我现在是越来越领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了。如果我们把土地资源提供给国外企业发展,但只图了个GDp增长,名义上经济发展了,实际上没什么好处或者好处得到很少,这就不是以人为本,这样的发展我们不要。没有好的项目,我们宁愿让这些资源先放一下,给下一届党委、政府留下发展空间。浙江要建海洋经济强省,路还相当长,不要急忙行事。纵观中国50多年来发展,在经济发展上的最大失误,主要都出在急于求成上,所以小平同志讲,主要是“防左”,我的理解不光是政治上,在经济发展上,急于求成也是一种“左”的表现。各地都想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也都是出于好心,想办点实事,发展经济也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我们要衡量得失,看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千万不要实惠没得到,还带来一大堆的麻烦,连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也难以保证了。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怎么从科学规划着手,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对于国内企业如金海湾船厂,我们还是要积极鼓励,因为从政治理念来讲,他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造船厂,从经济角度来讲,他建造的船厂,产出都在我们国内,不同于外国人在我国建造的船厂,钢板等主要材料是进口的,半成品又卖出去了,我们实际很难准确把握其中的利益,还给他们享受引进外资的几免几减优惠。我这样说并不是排除引进外资。我们引进外资,不是只图GDp增长,关键是通过引进外资,掌握他们先进的生产组织、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这些问题我们要很好地探讨研究。要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下,提高发展的起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20年,我们从低起点起步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规律,到2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的水平、能力、资本都不一样了,发展理念也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再重复20多年前那样的做法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好高骛远,说一下子都要到多高的水平,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起点要比20多年前的起点要高了。我们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尽管有个过程,但也应该比20多年前有不同的水平。这一条,越是在这两年我们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我越要讲,否则大家都片面追求速度,粗放地上一大堆项目,表面很漂亮,弄不好若干年以后,又成了我们经济发展当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我讲这个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大家泼点冷水,让大家清醒、冷静。我们这种亏吃了不少了,在以前吃这种亏有点客观规律性,我们现在应该变得聪明一点,这方面的亏应该少吃一点或者应该吃的少一点。第二,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严重不足,或者说海洋经济的科技水平相当低。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需要我们解决的大问题。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相当大,下步发展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还是科技水平的问题。我们就说海洋渔业发展,尽管是个传统的问题,但这里面的海洋科技的问题还不少。不要讲海洋新兴产业,就讲昨天我们看的造船,浙江造船真正要上水平,还得要人才。所以,我们要围绕海洋经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不仅是造船工业的人才,还有海洋运输、港口作业等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员我们原来一点都没有,这两年**办了国际海运学院,培养出来的海员需求量很大,港口作业管理、造船工业人才也一样。如果海洋科技人才问题不解决,我们海洋经济要持续的发展,海洋经济要改变粗放增长还是一句空话,那还是延续外国企业利用我们的岸线资源、区位优势,再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这条路,结果是我们的资源被耗完了,却只赚了点打工钱,别的啥好处也没得到。第三,我们既要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又必须高度的关注渔民的生息,既要推进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要推动海洋经济传统的海洋渔业的平稳发展,确保渔民增收,加大新渔村建设的力度,确保渔区的稳定。我讲这一点也是非常有所指的,因为每涉及到经济建设,就会涉及到房子拆迁、土地征用,甚至整个渔区村庄的拆迁。岸线资源等都被日本、韩国企业使用后,老百姓又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只给人家打打工,两头都没得到好处。所以我就回过来讲,我们究竟发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让老百姓、让渔区的渔民生活更加安定、生活更加富裕。第四,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必须看到我们现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的好转。

我提出以上四个根本性的问题,大家有必要很好地研究,怎么才能做到使我们的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怎么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海洋经济发展。要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特别是刚才讲的发展为了啥的问题。第二个是科技人才的问题,即依靠什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个,我们发展海洋经济还得保证我们渔业区、渔民的增收稳定的问题。第四个是环境问题。我想这些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也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好,都必须引起重视。

同时,我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从国内来看,尽管我们浙江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兄弟省市发展的势头也是咄咄逼人。譬如天津,“十一五”时期有滨海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有优先发展的政策,我看以后海洋经济在天津的比重会加大。福建省不光是“海峡西岸”的口号叫得非常响,而且都有实质性内容。河北省抓住了首都为举办奥运会加强城市建设的机遇,结合首钢整体搬迁,加快建设曹妃甸临港工业区,结合港口发展,那就是大临港工业,就是大钢铁、大港口、大能源局面。还有最近为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广西自治区实施的对北海的开发建设。这些都对我们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上海、江苏,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各地要很好地深化研究我前面讲到的四个问题,这是指导思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对我们海洋经济发展能否健康、有序是至关重要的。这两年浙江经济能够持续较快发展,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浙江实际,全面贯彻实施了科学发展观。

三、近期扎实推进全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几项工作

一是整合港口资源。首先是进一步推进宁波--**港的一体化。这项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与起步,下一步两市的党委政府还要继续推进一体化合作的进程。宁波--**港管委会要扎实推进“四个统一”进程,首先把规划建设增量统一起来,然后如何有效地实施管理的统一,这是个新课题。这个管理的一体,既要充分发挥宁波--**港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要做两个港口单独做不了的事情。要坚决反对以管理一体化名义包揽一切,剥夺了两港工作的主动权,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无所作为。我们提出管理的统一,首先体现在增量的统一、规划的统一、新建项目的统一,然后逐步推进管理的统一。对于统一管理进程中管委会、宁波、**这三家的分工合作问题,既是一个创新,又是一个难题,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探索,每年都要有推动,体现实效,既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又能够充分发挥宁波--**港的作用,要三家满意,这样的管理效果才是真的。就宁波--**港一体化问题,我决定每年开一次省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实实在在地围绕一体化做几件有成效的事。在重点加快宁波--**港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我觉得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来应对严峻的挑战。譬如嘉兴乍浦港和杭州的联合,从建造粮食码头开始,已经有了起步,也使杭州从“邻港”变成了“临港”。要把乍浦港、宁波港的联合作为一个重点,集聚苏南、浙北的货源,通过近水集装箱的水水中转,在宁波港进入远洋航线,经过这两年探索,我们发现这个成本要比用集装箱车从乍浦港运过来低得多,关键要加强我们集疏散系统的建设,还有海关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加快宁波港和台州港、温州港的整合,怎么能够把宁波港的无水港扩大到台州、温州去,这个要作为我们这一次会、下一次会议的重点,由交通厅牵头协调,下次要听这个事情进展情况。这两年我们集疏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硬件建设非常有成效,当然我们还在建设,还在加强,还在不断的深化,除了公路的集疏散以外,还有内河的,但大量的集疏散能力建设还在软件方面,还在我们的通关、服务、商检等方面。这几年各个市都提出来的整合全省港口资源,我觉得现在到时候了,因为前两轮重点在宁波、**,通过这两年宁波--**港建设已经有了进展,宁波港自身的力量也不断的提高。我们全省港口资源各有特色,但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宁波港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整合全省港口资源的重要环节,这点我们要形成共识。温州港、洞头港也可以发展,但要考虑货源问题,仅温州的货源还不够充足,要根据闽北经济发展情况,为吸引闽北货源作些前期准备。但目前或者相当一个时期,我们港口资源整合的重点还是要发挥宁波--**港的主体功能。

二是要拓宽思路,做好港口的“大出”、“大进”文章。我们怎么做大进的文章?这两年**就是做了个“大进”的文章,我省现在石油储备已经达到6000万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我们还可以围绕30万吨的“大进”,发展一些万吨级、千吨级的近海水水中转或江海联运。要充分发挥浙江的民营经济机制优势,在国家几大公司航运集团的大规模业务以外做一些拾遗补缺、见缝插针的事。政府要做些引导,就像我们前两年引导造船工业一样,促进全省航运业的大发展。那时,浙江就是真正的大港口、大造船、大航运了,也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

第三,要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进临港工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尽管这一发展过程比较长远,但我们这两年还是有成效的,譬如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工程以及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些,我觉得从长远来讲要抓好。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5

【摘要】随着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我国更加注意生态环保的发展,海洋渔业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对海洋渔政管理提高重视程度。面对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给予避免,才能够促进我国海洋渔政管理更加有条不紊的推进,促进我国海洋与渔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政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渔业的发展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渔政管理更加注重我国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野生物的保护,因此,面对当下渔政管理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渔政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海洋渔政的管理水平,切实维护我国的水生态和野生植物的保护。

一、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资源面临枯竭,给管理和保护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之前的过度捕捞,导致当下我国的海洋资源不断的衰退,这样造成了我国海洋业的发展更加的缓慢,导致了渔民的收入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渔民们就会在禁渔期或者是禁渔区域进行违法捕捞,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就是渔民们开始使用非法的或者是禁用的渔具,造成资源的过度采伐,影响到我国资源的保护和野生水生动物的保护。

其次,在海洋渔政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执法不严、交叉执法等现象,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当下我国在对海洋渔政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联合执法方面意识比较淡薄,这样就导致了执法混乱的现象。

再次,渔船的管理困难。虽然当下国际上社会以和平为主,但是部分的分裂分子依然存在,导致海域出现纠纷,导致政治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在海洋渔政管理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所以,在执法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再三,过度捕捞现象严重,损害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当下面临着市场的需求,渔民们过度的捕捞,获取经济利益,这就导致了在禁渔期出现非法捕捞的现象,或者是在禁止捕捞的区域进行捕捞,这样就损害到了我国海洋生态的平衡。加之很多违法捕捞海洋野生动物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海洋渔政管理的难度增加,这种捕捞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最后,执法队伍的管理不严,素质低也影响到了海洋渔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下的渔政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状,导致了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都严重的不足,导致了在执法中,乱用权力,随意乱罚款、等问题频发,导致了海洋渔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混乱不堪,还让渔民们怨声载道。

二、促进我国海洋渔政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了有效地解决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举措,开创我国海洋渔政政管理的新局面,因此应该从以下追矫媾力:

第一,加强合作,促进海洋渔政管理的科学合理化,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加强海洋渔政管理的力度,促进统一执法行动,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执法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形成合力,促进海洋渔政管理开创新局面,一方面要对当下的海洋渔政管理的机构进行整合,通过人员整合以及建立统一行动的方案,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够实现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执法方案和执法计划。只有加大监督和执法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的监督渔民的行为,及时的查处违法行为,维护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

第二,提高海洋管理执法队员的素质,建立高素质的海洋管理执法队伍。面对当下海洋渔政管理中存在的、滥用权力的现象,必须要提高执法队员的素质,不仅要完善执法队员的执法技能,而且要增加法律知识,使得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执法行动。另外要完善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制度和法规,开展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行动,提高执法效率,真正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促进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平衡生态保护和渔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民的利益。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渔民们祖祖辈辈依托于打鱼为生,如果我国采取禁止捕鱼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计,因此,国家在指定政策进行禁捕等行为时一定要采取政策为渔民的生活提供帮助,让渔民们转产转业,这样才能够让渔民们响应国家的政策,不仅减少了执法的阻碍和难度,而且帮助渔民寻找到新的出路,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野生海洋生物的繁衍。

第四,维护海洋生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于非法渔船和非法捕捞严格制裁,形成威慑力量,消除这种违规行为。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必须要对非法捕捞等行为进行严格的制裁,只有加大了监督和惩罚的力度,这样才能够形成威慑力量,避免其他人员进行效仿,从而让这种违法行为消失。在执法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国家各项保护海洋环境的规定得以落实,切实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的平衡。

总结:海洋资源作为我国的宝贵资源必须要给予保护,面对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对海洋渔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通过规范执法,提高执法的合规合法性,同时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加强对渔船以及渔民的管理和教育,确实保护我国的海洋资源。同时,为了维护渔民的利益,国家要落实各种保护政策,帮助渔民们转产转业,从而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促进我国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崇友.荔波县山区渔政管理效果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95-295.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6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人类认识和开发海洋的历史。海洋,从最初沿海的“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到整个海洋变成了“世界交通重要通道”、“资源宝库”、“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向海洋要财富、要资源、要粮食、要空间。世界各国历经一轮又一轮的海洋圈地运动后,又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宝贵财富”。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海洋观?

海洋国土观:按照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被划分为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等七个不同的区域。其中,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构成沿海国的国家管辖海域,这使全世界海洋的1/3、约1.09亿平方千米的区域成为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而剩下的2.51亿平方千米的区域是公海和被确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

当今世界上各沿海国把海洋开发利用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普遍建立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律制度,对国家管辖海域采取国土化方式管理。国家管辖海域已被沿海国称为“海洋国土”或“蓝色国土”。此外,在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一国申请获得的深海采矿区也构成其海洋国土的一部分。

当然,海洋国土并不完全都是国家的领土,不同区域的“海洋国土”,其法律地位也并不相同。具体说,国家对内水、领海享有完全排他的,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只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以及海洋科研、海洋环保、人工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辖权。

树立“海洋国土观”就是要确立新的国土观念,在国土开发与国土防卫时要自觉地将海洋国土和陆地国土全面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海洋权益观:海洋历来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核心就是海洋权益问题。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除在本国国家管辖海域享有、权利和管辖权外,在公海享有航行自由、飞越自由、捕鱼自由和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在别国管辖海域也享有不同程度的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科研及其他和平利用的权利。

随着人类对海洋及其价值的认识的发展,海洋权益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日益多样与丰富。当今世界海洋权益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的以实现军事目的为主变为以谋求经济利益为主;由过去的以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区和战略通道为主,变为以争夺岛屿、海域和海洋资源为主;维护海洋权益、争夺海洋的力量已由单纯的军事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经济开发和科技力量与军事力量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

海洋安全观:海洋是沿海国的“安全屏障”,也是血雨腥风的战场,是霸权国家侵略、威胁、控制别国的通道。海洋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当今世界,传统的海洋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设在海洋上,强国的军舰在全球海洋巡弋,沿海国家面临来自海上的战争威胁。国家间海洋划界“寸海必争”,围绕海洋资源和运输通道明争暗斗,如若失控会引发军事冲突。加紧调整海洋军事战略,优先建设海军,加强海洋军事斗争准备,已成为沿海国家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7

关键词:修造船厂;舟山市民;海洋环境;问卷调查

前言:

在我国,虽然政府倡导环境保护已几十载,但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仍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其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程度低[[[]黄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D].重庆:重庆大学资源环境保护法学,2005.]]。舟山是我国惟一以群岛组建的地级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被誉为“千岛之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被正式写入了全国十二五规划[[[]王中亮.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昨天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n].都市快

报,2011-7-26.]]。

近些年来,船舶修造业已成为舟山社会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实施必将给舟山船舶修造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给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面临船舶业给环境保护造成新的更大的压力,这不但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如何面对和解决环境保护和船舶产业经济发展的矛盾是舟山政府和人民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而首当其冲的是舟山市人民对船舶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及监督。经过有关资料检索,有过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及其报道,但针对舟山市人民有关船舶产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及监督的现状调查研究报道罕见。

本课题小组对舟山人关于修造船厂对环境影响的认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关于舟山人民对海洋环境状况和修造船厂污染环境的认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所收集数据资料结合所检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舟山人民对船舶产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的认识,并从中发现存在的,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为舟山市政府有关船舶产业的健康可

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本次活动对舟山市定海和岱山两个地区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青少年、中年、老年等各个年龄层次,并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157份,其中定海共发放问卷140份,岱山共发放问卷60份,在回收的所有问卷中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还采用了大量的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力图提高调查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1.2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再对回收到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算出各个选项所占的比例。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舟山市民关于修造船业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认识现状,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

2结果和分析

2.1市民关于修造船厂对周边海域和内河的污染程度的认识

表1污染程度认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99.5%的市民认为舟山附近的海域受到了船舶工业的影响,认为修造船厂会对他们生活环境周边的海域带来污染的比例很大。其中39.5%的市民认为修造船厂对周边海域的污染程度较大;60%的市民认为修造船厂对周边海域的污染程度一般,不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仅有0.5%的市民认为修造船厂不会对周边海域产生污染。2008年时,定海海域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下同),50%海域铅含量略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严重污染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定海海域面积的91%,其余海域为中度污染[[[]2008年舟山市沿海省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Z].国家海洋局,2011-05-12.]]。这也佐证了舟山沿岸海域的水污染成度和水质恶化的现状。

2.2关于修造船厂对水产食品业、养殖业、捕捞业及其他行业影响的认识

表2修造船厂的间接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15.3%的市民认为海洋环境的污染会对食品行业带来影响,34%的市民认为海洋环境的污染对养殖行业的影响比较严重,而35.5%的市民认为海洋环境的污染对捕捞行业的影响比较严重,15.3%的市民则认为还会对其他行业带来影响。可见,较大比例的市民认为捕捞和养殖是受海洋环境污染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2008年5月16日,浙甬油7号船在舟山瓜连山海域触礁,造成部分燃油泄漏,邻近养殖场由于取用受油污染的海水导致82公顷日本对虾和贝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50万元[[[]2008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国家海洋局,2011-05-12.]]。可见海洋环境的污染确实会对水产食品业、养殖业、捕捞业及其它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3市民关于修造船厂的污染形式的认识

由表3可得,28.6%的市民认为修造船厂主要污染形式是生活垃圾、废水污染,其次有24.1%的市民认为船舶运输品泄漏是污染的又一大形式。有23.8%和23.5%的舟山市民分别认为修造船厂的噪声污染和船体拆卸的污染是主要的污染形式。在修造船厂影响环境的工艺认识上,16.6%的舟山市民认为船体涂层会产生影响环境的污染物,14.4%的舟山市民认为船体除锈会对环境带来影响,9.9%的舟山市民认为电气焊和热处理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另外还有49.2%的舟山市民认为以上所有工艺均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可见在舟山市民眼中修造船厂的污染形式和工艺均是多样化的。

在船舶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形式多种多样,22.5%的舟山市民认为船舶试航含油污水是一大污水排放来源,14.7%的舟山认为分段冷却水排水、气密试验用水排水是一大污水来源,均有12.4%的舟山市民认为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车间冲洗水是一大污水来源,另有38.1%的舟山市民认为以上形式污水均为修造船业排放的污水来源。由此可见,市民认为修造船业的污水来源是多方面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仍有很大比例的市民表示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表3市民关于修造船厂污染形式的认识

修造船厂在那些工艺上影响环境(多选)a电气焊9.9%

船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多选)a生活污水12.4%

2.4如何减少修造船厂污染的认识

表4市民对于修造船业的建议

由表4可知,有95.5%的市民觉得船舶企业中存在重生产轻环保的现象,其中有53%的市民认为此现象很普遍。舟山市民认为修造船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企业环保理念的淡薄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注重生产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却不够,在排放出各种形式的污染物后并没有对污染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导致环境质量日渐下降。2008年10月下旬,三门浦镇永福塘60公顷滩涂受到附近造纸厂废水污染(CoD严重超标),就造成海涂约800千克蛏苗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78万元[4]。

对于修造船厂如何减少污染的认识上,30.4%的市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执法,26.9%的市民认为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是减少污染的一大补救措施,22%的市民认为船舶科研机构与部门应该研发出更经济环保的工艺和技术,替代原来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20.7%的市民认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科学生产的技能培训才是减少修造船企业污染的有效方法。在如何才能提高船企的环保意识的问题上,有34.6%的舟山市民认为需要政府相应的法规制约配合有关部门的大力严格的执法方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29.9%的市民认为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加强企业的环保理念,另有均近17%的市民认为专业知识讲座与广告形式的宣传是提高企业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2.5市民关于修造船厂发展前景的认识

表5市民对修造船业前景的认识

由表5可知,有30%的市民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兼顾,经济的发展可以不牺牲环境,65%的市民认为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兼顾存在较大困难,不易实现,他们认为工业生产必然带来一定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另有5%的市民认为两者兼顾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实现。可见很大比例的市民并没有因为船舶修造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对环境和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失去信心。在对船舶修造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上,79.5%的舟山市民认为修造船业是21世纪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而有20.5%市民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21世纪不应该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由此可见,大多数市民依然大力支持船舶修造业的大力发展,但船舶修造业存在的问题却已经让部分市民失去了大力发展此产业的信心。

3结论与建议

3.1资料[3]显示,定海海域海水严重污染的面积已近达到总面积的91%,而仅有39.5%的市民了解海水污染的严重程度,表明市民对环境现状的了解不够。建议政府宣传部门加强环境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一个长期常态化的宣传,让市民了解环境,让市民关心和参与监督。

3.269.5%的市民认为养殖和捕捞行业是受船舶修造业的污染物危害最严重的两大产业,2001年,舟山出口欧洲的冻虾被欧盟检验部门检测出氯霉素残留超标,而海水养殖引入的海水是养殖污染的重要来源[[[]原泉.生产加工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的产业组织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3.]]。建议政府食品检测部门在加强检测的同时,政府环保部门大力严格执行企业排污监督才是真正标本兼治给养殖、捕捞产业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

3.3由表3可知,大多数市民对船舶修造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污染形式仅具有一个模糊而不深入的了解。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大型船舶企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企业生产常识、排污状况,以构架企业生产与群众认识的桥梁,从而接受群众监督。

3.4市民普遍认为船舶企业的理念中存在重生产轻环保的问题,建议政府明确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责任原则[[]耿进.环境意识深化与环境责任原则[n].环境导报,1997(3).]以提高企业环境环保意识,实现常态化自觉自我检测和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同时,30.4%市民认为政府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是修造船企业排放污染物危害环境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环保单位和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和《防治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徐丰收,彭宏恺,梁俊杰.修造船厂和拆解单位防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航海

科技优秀论文集,内河海事,2010.205-210.]]等法规依据严格执行常态化执法监督管理,并务必到位。

3.5有65%的人民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虽可能兼顾却很难实现,说明市民对临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能否做好环保持悲观态度。建议政府大力支持船舶科研机构与部门研发改进可能待造成污染的工艺或技术,以及大力支持有关科研院所、海洋环保监测职能单位或部门研发改进修造船污染物处理技术,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

3.6舟山船舶修造业已经对周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并且目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仍处于下降的趋势。如范振钢[[[]范振钢.胶州湾潮间带污染生态学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2,6:39-41.]]研究发现岱山峰景湾因长期受船舶修造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优势种的数量与个体数量都急剧下降。朱四喜、宋翔[[[]宋翔,朱四喜,杨红丽等.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浙江海洋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2009,28(2):214-218.]]等对舟山市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得出:近年来的生物种类较上世纪已经明显减少;正值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如何在又好又快大力发展船舶工业的同时,做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重陷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是舟山市政府必须正视的严峻考验。面对当前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建议舟山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和布局海洋船舶修造业、临港化工业、临港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等临港工业时,重视海洋科研论证优先原则,应当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对临港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进行科学论证,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总之,科学论证、合理规划规划和布局修造船等临港工业,科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使船舶工业和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是舟山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黄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D].重庆:重庆大学资源环境保护法学,2005.

[]王中亮.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昨天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n].都市快

报,2011-7-26.

[]2008年舟山市沿海省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Z].国家海洋局,2011-05-12.

[]2008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国家海洋局,2011-05-12.

[]原泉.生产加工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的产业组织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3.

[]耿进.环境意识深化与环境责任原则[n].环境导报,1997(3).

[]徐丰收,彭宏恺,梁俊杰.修造船厂和拆解单位防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航海

科技优秀论文集,内河海事,2010.205-210.

[]范振钢.胶州湾潮间带污染生态学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2,6:39-41.

[]宋翔,朱四喜,杨红丽等.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浙江海洋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2009,28(2):214-218.

资助项目:浙江海洋学院团委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浙海院团〔2011〕14号)。

第一作者简介:赵威飞,男,1991-今,浙江绍兴人,浙江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系2009级本科学生。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8

从“绿色”到“蓝色”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和主攻方向。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并且含量也巨大,就目前人类所能了解到的,就有水资源、矿物资源、食物资源、海水能源和海洋药物。沿海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海水通过淡水处理可以极大的缓解人类目前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矿产资源是目前人类应用最多的海洋资源,从海水中也能提取出大量的矿物,如果将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除了9.94亿吨淡水以外,可生产食盐3052万吨、镁236.9万吨、石膏244.2万吨、钾82.5万吨、溴6.7万吨,以及碘、铀、金、银等等,可见海洋资源的丰富价值;海中也含有大量的食物资源,除了鱼类之外,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是食物,也是珍贵的药材,海洋深处还有更丰富更宝贵的资源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掘。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的开发和投入计划成为此次“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海水利用、海洋药物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深海采矿、海洋仪器设备制造等。这预示着我国已经开始从海岸线向海洋深处进行探索。

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唯有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从陆地“绿色”经济向海洋“蓝色”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从“局部”到“布局”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局部主要的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北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经东部沿海多个省市,南至海南国际旅游岛,一条完整的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发展布局已经基本形成。这条海洋经济带以海洋为地域空间、以海洋自然资源和空间为利用对象、以海洋产业为经济主体的经济带。海洋经济带整合了各地局部发展开发海洋经济到整体布局不同类别海洋经济区。

一是海岸海洋经济区。海岸带是海陆的交接带和过渡带,陆海两类经济荟萃,生产力内外双向辐射,因此成为社会经济地域中的“黄金地带”,可视为我国的“海洋第一经济带”。从北往南看十二五期间将形成整个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些新区以沿海开放城市为区段开发依托,河口型开发模式、海湾型开发模式、连片开发模式相结合的全国海岸带经济体系。

二是海岛海洋经济区。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开发海岛,对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有重大意义。要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按不同类型,固地制宜,提高其产业结构等级,实行组群开发、据点式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我国海岛建成“海洋第二经济带”。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揭开了中国发展海岛海洋经济的新篇章。

三是沿海打造布局鲁、浙、粤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区。在黄海区域,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首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东海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在南海区域,与山东、浙江两省相比,广东省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规划》赋予广东与我国港澳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海南省乃至东盟合作的先行先试权。去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以把海南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世界一流的海洋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

四是公海渔业海底矿产资源经济开发区。积极进行公海水产资源利用。发展相应捕捞加工技术,扩大公海渔业规模和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远洋渔业。提高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的区域内,建设采矿区。还应开展钴结壳、多金属软泥、海底硫化物勘探,以及深海生物基因研究和开发。宁波需创新路径到“可持续”纵观国内外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循环经济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基于此发展理念迅速地被世界各海洋大国应用于海洋开发领域,现在已有部分国家在海洋政策中明确提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原则。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已成为海洋开发的理想模式。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构建宁波海洋循环经济体系,从根本上缓解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四好示范区”社会发展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主潮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应当在生态经济观的引领下,宁波加快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需创新实现途径。

一是创新不同层面实现环境。海洋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实现,即海洋企业内部的小循环、海洋产业间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海洋社会整体层面的大循环。创新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从政策支持力度上推动更要在新理念倡导和法律法规层面上加以推动。

二是创新构建海洋经济产业闭环网体系。基于海洋经济固有资源集群化布局组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闭环网体系。以海洋经济核心资源为基点,在不同产业、不同生产部门和自然系统满足生态价值最大的要求,以形成集群化布局,通过区域空间内的物质能量、空间格局及人类生态关系的优化,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形成外部有害物质零排放或最小排放的可持续生态综合区。如宁波——舟山区域以港口资源构建高效利用海洋经济,在宁波-舟山区域形成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形态。

三是创新临港工业集群生态化、循环化。目前宁波海洋经济的主体是石化、钢铁、电力、船舶、重型机械、重型装备等临港工业。这些临港工业需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突出科研创新与精工制造,着力加强临港工业的绿色化、高端化,积极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污染环节的企业,推进临港工业基地生态化、循环化改造,积极做强临港工业中的高加工、高科技产品,形成具有国际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产业集群。

四是创新循环经济模式的海洋新兴产业。尽管海洋生物、海洋能、深海矿产勘测开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旅游等新兴产业目前在宁波规模尚不大,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抢占先机可赢得未来。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9

【关键词】海洋药物;医药产业;连云港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中国东南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东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北与山东省接壤,南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沿海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总面积7444km2,总人口480万。大陆海岸线全长204.82km,沿海滩涂面积160万亩,涉及沿海四县二区18个乡镇和四大盐场。连云港作为江苏省主要的海洋城市,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变得日益迫切和需要[1,2]。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生活着五十多万种动、植物和上亿种微生物。海洋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高盐、高压、低营养、缺氧、缺光照等),能产生大量不同于陆生生物的结构特异的活性物质,是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的重要资源[3]。

1国际海洋药物的研究概况

世界的海洋药物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几经起伏,现已逐渐形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多的海洋药物进入了临床或临床前研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当前,走在世界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盟这些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更加强了对海洋药物开发科研经费的投入,美国、日本和欧盟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均达到1亿多美元[4]。

四十多年来,世界范围内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一万多种新型化合物。一些海洋来源的先导化合物已成功地开发成药物,如来源于海洋真菌的抗感染药物头孢霉素(cephalosporins)、来源于海绵的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和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vidarabine,araa)、来源于芋螺的镇痛药物prialt(ziconotide)、来源于海鞘的抗肿瘤药物Yondelis(trabectedin,et743)等[5]。目前,国外至少还有二十多种海洋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大多数为抗癌药物,其中一部分因活性欠佳或毒性较大已终止临床研究,见表1[6~16]。表1国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海洋药物生物来源化合物应用前景临床阶段

2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概况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17]。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1996年,正式启动了“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将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列为重点课题。目前国内沿海省市均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以山东、上海、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市海洋药物产业发展较好。目前,我国已有6种海洋药物获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烟酸甘露醇、多烯康、河豚毒素和角鲨烯;另有十余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如海力特、降糖宁、褐藻多糖硫酸酯(FpS)等[18]。同时,国内还有十余种海洋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4,19~21]。《2008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总的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明显。见表2。表2国内正在进行研究开发的海洋药物品名应用前景临床阶段

3连云港发展海洋药物产业的条件

在国务院200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2007年江苏省政府《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连云港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列为五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连云港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三大海洋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之一,是全国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海域面积6670km2,有着开发海洋经济的优越条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连云港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35°07’之间,处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近海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22]。调查发现,海州湾海区内有各种鱼类资源200种以上,软体动物46种,棘皮类4种,腔肠类7种。研究表明,已从来源于连云港海域的生物中发现许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生物活性[23~25]。

2008年,连云港具有以恒瑞、豪森、康缘、正大天晴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3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9%,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利税2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9%和18.3%,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年均增幅超过30%,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化学药与中成药相结合的路线,初步建成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6大生产基地。医药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也为连云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连云港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近年来在涉海学科,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引进一大批专门从事海洋生物学、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的博士、教授等,并建立了相关的科研机构,如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和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海洋药物及保健食品的研发,这也为连云港发展海洋医药业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4连云港海洋药物产业的现状

医药产业虽然是连云港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企业产品主要是化学药和陆生植物药(中草药),对海洋医药的研发一直不甚重视,海洋药物及海洋保健食品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缺乏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专门人才和研究平台。海洋药物研究涉及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生物技术及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专业人才和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连云港目前还缺乏连结科研院校与医药企业的合作研究平台;②药源的制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很低,加之采集手段的限制,为获得足量的临床前或临床研究所需要的化合物而进行直接大规模的生物采集不经济且不可取(对生态的破坏);同时,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往往无法进行化学合成或产率很低,限制了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进一步研究[6];③资金的投入不足。连云港医药产业资金投入多注重于企业已有问题的解决,对海洋药物前期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5连云港发展海洋药物产业的对策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海洋药物及海洋保健食品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连云港要抓住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机遇,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大对海洋药物前期研究的投入,促进海洋医药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政府的引导作用连云港海洋药物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要制定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规划,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海洋药物的研究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科研经费的需求比陆生资源要大得多,开发资金短缺是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最大困难。因此要在资金上大量投入,在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振兴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对海洋医药产业进行引导扶持。在扩大政府公共投入的基础上,可吸引社会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产品研发,从而推动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

5.2企业的主导作用企业对市场的需求非常敏感,要充分肯定和发挥企业在海洋药物研发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在海洋药物研究方面的项目。在连云港现有医药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食品,依托现有优势,对经中医临床实践或民间传统用药证明的海洋生物,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分离鉴定其活性物质,开发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食品。

5.3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科研单位和高校在海洋药物的研究方面拥有雄厚的科技开发实力和大量的人才,在海洋生物资源的挖掘、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海洋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加大对在连科研机构或高校的资金资助,对一些探索性项目给予支持。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协调,建立企业与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平台,一方面使企业避免大量的药物开发前期投入(资金和人力),又能真正使高校的研究成果获得及时转化,加快海洋药物的研发。

5.4海洋生态保护如前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很低或难以合成,为获得足量的化合物而直接进行大规模生物采集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大药源生物的人工养殖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新的海洋资源,如海洋微生物资源,应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对海洋微生物大规模培养以获得活性物质是可行的,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26,27]。

参考文献

[1]郭跃伟.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自然杂志,2009,31(1):27.

[2]王淑民,管华诗.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6,25(6):56.

[3]易杨华,李玲,汤海峰.海洋药物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03,24(2):75.

[4]焦炳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5.

[5]molinskitF,DalisayDS,LievensSL,etal.Drugdevelopmentfrommarinenaturalproducts[J].natRevDrugDiscov,2009,8(1):69.

[6]郭雷,宋晓凯,王淑军,等.海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0,34(3):82.

[7]Schoffskip,wolterp,Clementp,etal.trabectedin(et-743):evaluationofitsuseinadvancedsoft-tissuesarcoma[J].Futureoncol,2007,3(4):381.

[8]GrossoF,JonesRL,DemetriGD,etal.efficacyoftrabectedin(ecteinascidin-743)inadvancedpretreatedmyxoidliposarcomas:aretrospectivestudy[J].Lancetoncol,2007,8(7):595.

[9]martineza.marine-deriveddrugsinneurology[J].CurropininvestigDrugs,2007,8(7):525.

[10]newmanDJ,CraggGm.naturalproductsfrommarineinvertebratesandmicrobesasmodulatorsofantitumortargets[J].CurrDrugtargets,2006,7(3):279.

[11]SimmonstL,andrianasoloe,mcphailK,etal.marinenaturalproductsasanticancerdrugs[J].molCancerther,2005,4(2):333.

[12]ShenY,BurgoyneDL.efficientsynthesisofipL576,092:anovelanti-asthmaagent[J].JorgChem,2002,67(11):3908.

[13]RielyGJ,GadgeelS,Rothmani,etal.aphase2studyoftZt-1027,administeredweeklytopatientswith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followingtreatmentwithplatinum-basedchemotherapy[J].LungCancer,2007,55(2):181.

[14]ajaniJa,JiangY,FaustJ,etal.amulti-centerphaseiistudyofsequentialpaclitaxelandbryostatin-1(nSC339555)inpatientswithuntreated,advancedgastricorgastroesophagealjunctionadenocarcinoma[J].investnewDrugs,2006,24(4):353.

[15]DumezH,GallH,CapdevilleR,etal.aphaseiandpharmacokineticstudyofLaF389administeredtopatientswithadvancedcancer[J].anticancerDrugs,2007,18(2):219.

[16]FairclothG,CuevasC.KahalalideFandeS285:potentanticanceragentsfrommarinemollusks[J].progmolSubcellBiol,2006,43:363.

[17]孙国权,李玲,易杨华,等.海洋抗炎物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2):93.

[18]王长云,邵长伦,付秀梅,等.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4):669.

[19]姚海燕.我国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概况[J].海洋科学,2002,26(12):14.

[20]韩玉红,吕志华,王远红,等.海洋硫酸多糖916氧化降解条件的正交试验法优化[J].海洋湖沼通报,2007,4:116.

[21]严君,施松善,王顺春,等.蜈蚣藻中一种硫酸半乳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9):1755.

[22]付敏艳,邹正中,蔡林,等.连云港台北和盐城三圩盐田土壤嗜盐菌多样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5):737.

[23]赵艳景,胡虹,王颖.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718.

[24]赵艳景,胡虹,王颖.3种蛏类水提液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660.

[25]郭雷,赵艳景,王淑军,等.HGX5合成抗肿瘤物质的发酵优化及其性质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9,28(5):13.

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篇10

关键词: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83-02

海洋生物产业是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手段,利用海洋生物体、生命系统和生命过程,生产有用产品的一门技术产业,其涉及的领域从初级的海洋渔业到高级的海洋生物医药、化工产业,跨度范围大,门类众多。现目前成规模的海洋生物产业主要有三类:海洋生物食品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化工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浙江省作为海洋制品出口大省,在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渐提高,但进展缓慢;和我国其他地区,如山东省相比较,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正在逐渐下滑。

不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不断下滑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暴露出浙江海洋生物产业自身价值、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相对优势较弱等问题。

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使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产业发展背后对其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一系列现实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要素、企业要素、国内外环境要素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下面我将对影响浙江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各项因素进行简单分析和思考。

一、资源与才能要素

资源与才能要素是指该产业下的各种生产要素状况,主要包括自然禀赋、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

自然禀赋方面,浙江省属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6倍,其内的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可供保健和药用的海洋生物就有420余种,开发潜力巨大;海岸线长达6696公里,位居全国第一;省内海岛约3000+,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4%;此外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由此可见,浙江省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有着良好自然条件优势,其所属海域内有着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这为浙江省发展海水捕捞、养殖等传统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同时也为海洋生物制药、保健、化工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正因为如此,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出口量历年来总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浙江省出口的大黄鱼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产量上,都稳居世界前列,已然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然而有喜也有忧,浙江省同样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各种各样的天灾不但影响海洋生物产业的产出,还会对其附属的运输、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造成影响,一些渔民戏称,每年台风都会“刮走”他们大量的收入。

浙江省人口稠密,人力资源丰富,但高技术人才极其匮乏。在技术方面,科研实力不足是一块硬伤,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含量低、深加工面不广、竞争推动力不足等众多问题。科研投入少、科技人才匮乏、科研机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种种现状决定了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落后的现实问题。

相较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浙江省拥有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的较好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拥有较为厚实的基础保障。各项支持性因素带动了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海洋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着稳步提高的趋势。

二、需求条件要素

市场需求方面,海洋生物产业中以海洋食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趋近饱和。早在2004年我国人均海产品产量就达到了110kg,即使在偏远的县城,也都有海鲜档口,内需动力下降,海产品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

由于海洋污染和在增养殖过程中使用劣质饲料和有害添加剂等,我国海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限制了进一步出口,初级产品的市场情形变得更为不利。好在浙江省也拥有一系列品质颇高的国际品牌海产品,如大黄鱼、海带等,品牌效应带来的固定或非固定的国际客户群体尚能保证。

对于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品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状况堪忧。由于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较为落后,制成品多为仿制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受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技术的拉动。所谓的地方特色技术,主要是指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药技术相融合,从而研发并生产具有中西医共同特性的药物或保健品的技术。中国的传统医药理论一直是现代医药领域的一笔极为特殊而又宝贵的财富,它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辅以基因工程、筛选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中药领域,此领域在世界医药产业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制品的出口内容中,中成药所占比例极大,这也是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一大支持性因素。

三、企业要素

企业要素主要包括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实力、规模、组织及管理结构、企业战略、企业对行业未来的预期等。

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企业基础较为雄厚,对于海洋药物产业等高技术海洋生物产业,其前身基本都属水产品加工业,而浙江省具有水产品加工技术的厚实基础,以海力生制药集团为例,它原先只是一个水产品加工企业,由于90年代率先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从2002年起,仅海洋药物生产就能达到年产值数亿元之多。

与此同时,浙江省海洋生物相关企业存在着数量少、质量不高、企业间协作少等重要问题,同时也缺少行业内的自律性非政府组织,这些因素影响了该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产业正面临着生产分散、势单力薄、技术落后、难以防范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等问题。

省内相关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各自的组织结构都较为零散、缺乏长期的市场经营战略,一些企业照搬国外企业的经营模式,忽略了国内外市场环境,导致了发展空间受限、市场竞争力薄弱等诸多问题。

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还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对产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由于海洋生物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期间要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而产业的回报周期又长,因此省内许多企业不愿冒风险进行投资,近期出现的多家企业停产、“康恩贝”转让事件更是在行业内造成更大的信心缺口,使得省内竞争力薄弱的企业人人自危。

总而言之,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企业要素不甚良好。

四、国内外环境要素

总体说来,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有着比较好的国内环境。对于该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国家和当地政府总会给予一定的政策帮助,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浙江省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的历史不算太长,但期间或多或少总能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在相关激励性政策的扶持下,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步伐未曾停歇,产品市场占有率虽然不算很高,但总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同时,浙江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政策支持不完善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多是片面且短期的,若没有长效性的政策支持,在推动产业竞争力发展方面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效;另一方面,政府在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却未能给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导致了孔雀绿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这不但影响产品出口,还会带来一系列如声誉、财产等方面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