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相关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53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1

1.1风景园林知识社区构成内容在知识社区基本内涵下,风景园林知识社区是指在风景园林及相近领域内,具有相似知识观的成员的集合。风景园林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性使风景园林知识社区构成涉及到了园林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美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如图1),同时风景园林知识社区还在不断吸取着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处于外向型发展阶段中。通过对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现实中实体社区与网络中虚拟社区的解析,可以发现风景园林实体知识社区主要表现为地方项目团队、规划设计机构、学院研究团体、学会、相关管理机构以及其他隐性潜在的、非正式的知识分享组织形式,而虚拟知识社区主要包括网络论坛、网站等在线形式(图图2)。风景园林涉及到的各个实体及虚拟知识社区的具体内容则是由其成员及成员参与的实践内容所共同决定的。

1.2风景园林知识社区构成的专业化与多元化风景园林知识社区构成的专业化表现为成员对范式的共同认知,而科学范式代表了一个给定社区成员共有的信仰、价值观、技术等的集合,知识成熟的标志是出现科学范式。与此相对,风景园林知识社区中的每一位成员也会从其不同的知识背景出发,以其自身的特殊性构成知识的多元化组成部分。因此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构成需要风景园林科学范式与活跃个体的支撑,同时知识社区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是推进知识产生与创新的重要条件。风景园林学科涉及知识领域众多且布局分散,其知识主体主要由艺术、规划与设计、工程、植物、文化社会五大部分构成,由于这五个方面都有其独立的学科体系,强调各自体系的独立性,并难以明确清晰的知识边界特征,使风景园林知识社区难以通过科学范式界定成为统一整体。这意味着风景园林知识社区将会继续分化,形成各个研究方向下的专门化知识社区。这在一方面有利于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则会影响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共同认知,同时过度个体化的研究也不利于风景园林新知识的产生和方法论的创新。

2风景园林知识社区与规划实践的联系性

2.1风景园林知识社区与规划实践的关联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知识传播需要以相关实践作为载体,以成员共享合作为前提。这是因为知识社区中的关键知识往往是分散的,存在于实践、事件及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中的公共和相关知识体系的阐释受到限制,为了获取这些知识成员必须要共同协作并以知识社区形式共享。因此每个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相关组织以及项目团队都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由于这些实践活动往往涉及特殊背景下的个体化研究,为构成完善的知识社区,这些个体需要慢慢适应主流范式,以促进相似知识背景基础上的协同合作,并在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指导未来的工作。总而言之,风景园林知识社区可以对风景园林规划实践起到的指导和知识经验共享的作用。而风景园林规划实践则是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知识传播、共享、创新的重要载体。

2.2风景园林规划实践中的知识社区风景园林规划实践中会产生由项目成员聚集而成的知识社区,实践项目的预期目标与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成为了这个知识社区的共同认知。一个完整的风景园林规划团队需要集结具有风景园林,及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领域背景的成员,这个团队会在共同认知基础上完成各种知识的交流、传播,并在知识交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风景园林规划实践除自身实践项目团队组成的知识社区之外,还涉及到地方知识群体即地方文化知识社区。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地方本土化需求促使了风景园林知识社区与地方文化知识社区的交集不断出现,这个交集对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可持续性和适宜性至关重要,同时只有积极采纳和吸收这个共集内容,才能推进实践中的知识社区良性发展并产生新的知识以指导之后的工作。在上述基础上,在风景园林规划实践中有效运用和管理知识社区,可以起到积极引导实践工作并促进创新的作用。

3知识社区推动下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3.1设计师在实践项目知识社区中的多重角色定位风景园林知识社区要求实践项目知识社区中的设计师具备多领域知识背景,并且不断的在项目知识社区中积极学习、传播并创造新的知识。这要求设计师以及相关成员要根据实践需求来转化自身角色,并良好处理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服务个体与服务大众、个体发展与学术社区之间的关系。设计师在实践项目知识社区中的面临着多重角色:首先设计师作为个体,有着自己的学术自由与个体发展方向,其在实践中的个体活跃有利于增强整个项目知识社区的活力,但只强调个体则无法将个体知识有效融入到整体,造成知识社区的断裂,不利于项目团队的良好运作与创新;其次设计师作为项目知识社区中的成员,在实践中需要主动和地方文化知识社区进行知识交流学习,并投身到当地文化知识社区中完成身份的即时转换;再次设计师作为联系上下两个知识社区的纽带,在知识综合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知识的出现,起着知识交流、共享以及创新的重要作用。

3.2风景园林知识社区的知识创造引导风景园林规划实践创新风景园林知识社区对我们理解风景园林的革新和知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社区的持续性多元分化与专业化是创新与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但知识社区的过度分化与知识社区主体之间的对抗是阻碍研究进步的主要因素。风景园林知识社区合理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需要在规划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在其推动下实践中会不断有新的知识产生,正是这些新知识触发了新方法新思路的出现,带动着实践中的持续创新。因此,重视并有效管理组织实体及虚拟知识社区,将对风景园林规划实践产生有益影响。

4结语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2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关键词:风景园林、注册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勘察设计

Keywords:Landscape,registeredlandscapearchitects,registeredpractitioners,surveyanddesign

1.我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强化建筑师的法律责任,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并逐步实现与发达国家工程设计管理体制接轨,1994年09月21日,国家建设部/人事部了《关于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1994〕第598号)。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在建设领域内实行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制度。

1.2

为了加强对注册建筑师的管理,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国务院令第184号);1996年7月1日,建设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令第52号),对于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注册、执业和继续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具体工作做出了科学系统的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使中国的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制度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1.3

1997年9月,建设部、人事部下发了《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印发〈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设办〔1999〕222号),决定在我国实行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并成立了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1999年4月7日人事部、建设部下发了《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39号)。

1.4

2001年1月4日,人事部、建设部了《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及〈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人发[2001]5号)。其中《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国国情并参照国外注册执业制度的通行作法,对我国逐步推行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制度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安排,成为我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面实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注册制度。《规划》中将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资格分为三大类,即: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景观设计师。并于其他问题中说明注册景观设计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城市及小区景观设计和广场设计。注册景观设计师执业制度目前尚处于论证阶段,待条件成熟时,参照注册建筑师的模式和管理办法成立全国注册景观设计师管理委员会,指导开展执业注册工作。

到目前为至按照《规划》及现行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体系(图-1),已经完成了对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的执业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2.我国现阶段勘察设计市场管理体制

2.1

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单位的资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等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法律规范。《条例》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未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不得从事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活动。《条例》从法律角度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我国勘察设计市场以有资质的勘察设计企业为服务和竞争主体,企业资质与从业人员资格双重管理的市场管理体制。

2.2

2001年7月25日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3号);2007年6月26日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对从事勘察设计的企业资质分类和分级、资质申请和审批、监督与管理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颁布了新的《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21个行业的相应工程设计类型、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及规模划分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标准》中明确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是指:风景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风景区的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园林种植设计;与上述风景园林工程配套的景观照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如下表(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园林专业是该专项设计资质的主导专业;园林专业含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景观设计专业、环艺专业,且尚未实施注册管理。《标准》中对注册人员的专业在未启动注册时专业设置做了对照表(表2)。从中可以看出园林专业的注册专业名称为风景园林,这与《规划》中的“注册景观设计师”存在矛盾,这也是产生专业名称之争的主要根源之一。就专业名称问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已于2005年11月在给建设部有关领导《关于加强风景园林行业与学科管理的建议》一文中表明了坚定的立场。2008年10月12日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章程》,把“推进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写进了学会的章程,可见学会对推进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制度的高度重视。

3.建立与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相关意义

3.1

建立与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风景园林设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保证专业技术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事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风险责任小、利润空间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类“景观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从业者有如过江之鲫;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或有规范、标准而不执行),于是风水先生也堂而皇之的做起了所谓的“景观设计”;更有甚者将天、地、人、神列为了设计的基本原则,所谓的“景观设计师”俨然扮起了能统御天、地、人、神的上帝的角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建立和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已经刻不容缓。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现在风景园林设计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提高专业技术成果的质量,为建设方提更供科学的专业的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专业美誉度,增加社会对风景园林学科及专业的了解和认同。

3.2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法治的原则。随着设计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建设方在要求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的同时,对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各专业的负责人、设计人的从业资格和工作业绩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从现有的企业资质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个人执业资格管理为主的轨道上,规范市场秩序。

3.3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的大量需要,促使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历史和能力、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不尽相同;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风景园林核心课程体系,各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导致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差异悬殊,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良莠不齐。实施注册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首先是考试,各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否通过国家执业资格注册考试是检验其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和试金石。这样既能促使各高校的专业教学大纲向国家的职业资格注册考试的考纲靠拢,又能保持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到纲举目张。

3.4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不仅能使国内风景园林设计市场健康发展,而且能为相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执业资格制度是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依法进行管理的通行做法。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要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目前,我们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专业分别与美国、英国开展了试点互认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为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5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是实现风景园林学科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执业注册制度是集专业教育评估、国家注册资格考试、执业注册管理、专业继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心环节,注册风景园林师做为这一中心环节的“核心人物”其作用至关重要。古人曾讲过“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源泉”。正是基于正本清源,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经过学会内众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使得风景园林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设为国家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的设立为实施专业教育评估和职业资格认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实施风景园林行业的执业注册制度推上了日程。因为只有建立实施执业注册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使用人才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和事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与我国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途径和相关执业注册制度

4.1

建立与我国勘察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途径笔者个人认为有两种:其一是根据《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中对勘察设计执业注册资格的分类直接组建全国注册景观设计师管理委员会,指导开展执业注册工作。但是由于“景观设计”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太过宽泛,导致与其对应的专业过多,不利于专业注册的开展;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导致所谓的“景观设计市场”鱼龙混杂饱受诟病。虽然如此,景观设计师一词仍是当下流传比较广泛的一个词汇,鉴于目前的社会情况,笔者认为非用注册景观设计师这一称谓也未尝不可,但是要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环境”。然而环境一词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从广义讲,以任何一个物体为中心,其周围的物体都称之为其环境;百度百科关于环境一词的定义一为: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所以我们还要先给环境下个定义:环境者,环人之境也(代氏定义)。根据这一定义,风景园林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即为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是室内(装饰)设计师所从事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景观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环境景观设计师虽然承担着创造和改善人民居住、人群生活、乃至人类生存环境的任务,但是由于环境景观建设工程与土木、建筑工程相比较而言并非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且环境景观建设的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很小,所以一直以来相关专业并不为国家和社会所重视,相关执业注册制度的建设也相对落后,其中也包括室内(装饰)设计师。《规划》第六条其它问题中分别将注册室内(装饰)设计师和注册景观设计师作为专题论证的对象。为了不使注册名称过多,保持《规划》的严肃性,也可以实施统一的注册景观设计师称谓并分为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个专业,同时划清相关的注册执业范围,修订相关的设计资质标准,为其执业注册做好铺垫和准备。

其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全国注册风景园林师管理委员会,将注册风景园林师纳入《规划》中的注册工程师体系,直接在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专业划分总体框架下的17个专业以外增设风景园林为注册专业。因为现在已实行的相关注册专业均是参照注册建筑师的模式和管理办法进行的,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样做看似低调,却将注册景园林师纳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的管理体系,为快速、顺利的事实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也能确保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权威性。

4.2

注册风景园林师是勘察设计体系的执业注册资格,但是目前风景园林学科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可能全部从事设计行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施工与监督管理暨工程体系同样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同样需要与之相应的执业注册资格,即注册园林工程建造师。目前我国建造师的专业划分有14个专业,其中只有市政公用工程专业与园林工程有部分内容相关。一方面:由于专业跨度较大,考取相关资格有一定难度,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又未必熟悉园林工程;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数量的建造师才能取得相应的资质;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则要求每一项园林工程都要由具备注册建造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其需求量也相当大。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急需在注册建造师体系中增加园林工程专业,以理顺风景园林学科内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认证的关系;理顺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资质标准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的关系。

5结语

风景园林设立为国家一级学科是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它把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建立将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将开创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孟兆祯.敲门砖和看家本领―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教育改革[J].中国园林,2011(5):14-15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也被视为关键。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环境保护已成为所有人都不再陌生的话题。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扩展。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工程,有非常大得现实意义。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指的是在充分考虑环境特点、植物习性等的条件下,对灌木、花草、乔木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塑造某种艺术景观的工程。

1、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

综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经验,总结出大致的设计理念。首先是文化理念,完美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强调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保持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将整体成眠的文化与场地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展现文化的多样与统一。其次是和谐理念、景观的和谐要展现人的智慧,也要适应自然的要求,将“天人合一”理念贯穿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是一个综合的工程,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其设计必须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主张节约资源,对植被、水资源等利用合理,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第四是低碳理念,随着能源的消耗,资源不断衰竭,环境也受到较大的威胁,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低碳城市的营建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

2、风景园林工程的主要特点

2.1、多样性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包含的学科知识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有文学、哲学、地理学以及生态学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因素比较多,既有山水也有路、石以及建筑等,这就决定了在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多种专业技术进行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有花草种植、装点修饰等等。

2.2、复杂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建筑行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建筑施工内容的愈发繁琐化以及施工技术的更加精细化,这就导致日益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3、艺术性

风景园林工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风景园林工程涉及的艺术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建筑、造型等等,它的这一独特性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符合既定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艺术要求。

3、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3.1、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我国城市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于对环境质量的优化、还可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充分的体现了弘扬本国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等等。

3.2、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产生的一定的生态效益;还可以通过对植物景观的创造,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空间;创造一定的减灾条件,比如为火灾、地震提供一定的避灾场,以此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3.3、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是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使风景园林植被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以此来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同时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城郊风景区以及相关的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此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有利的条件。

4、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现状分析

日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并不规范的原因在于设计队伍中有许多非专业出身的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而且我国对于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资质分级制,在配置设计人员等方面规定非常严格,设计市场的不规范导致行业竞争不平衡,设计单位为拿到更多市场份额与设计业务而陷入恶性竞争中。与此同时,相关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任务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导致设计师和设计单位对项目前期的工作做不到充分的论证,仓促的赶工也会导致对后期施工的指导工作不足。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现状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对于中型的设计单位而言,面对不平衡的竞争冲击较大,一般是大型设计单位,或者拥有资质高,境外设计师的单位有较大优势,由于风景园林设计规范与制度的不完善,设计单位有时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一味考虑业主的意见,对最终的风景园林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5、浅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

5.1、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标准概况,标准是一个行业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要求必须共同遵守。在设计行业中,标准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要想确定相对一致的标准来约束与判定设计内容是有较大难度的,缺乏判断标准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在设计方面更多的是对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规范而不是标准,相对于其他建筑行业的设计标准还不健全,不完整,是阻碍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更稳定发展的绊脚石,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的起码标准,国家和地方相关行业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具有较强主观性的,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标准。

5.2、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首先,从风景园林景观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人员数量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国外设计师也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中占有极大份额,可以为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我国盲目引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和内容,有一些缺乏专业素养,但是在较为优越位置下的设计者,超越了技术性的阶段,直接进入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评价阶段,造成严重的非理性的判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人们过去一直认为与国外沾边的东西就是好的设计,就是美观的,而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抛弃了是与非的相关标准,不过目前国人也渐渐在转变这样不健康、偏颇的观念,更重视建筑本身的价值。

5.3、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工作来说,从模糊性角度来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其次,从模糊性角度来看,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普遍存在模糊性问题,常用好与不好、对于错来模糊评判,过于笼统与表面化,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甚至会作为掩盖设计中不足的地方。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等问题进行了掩盖,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不能用以上几种方式来作为相关的标准,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坚持把是与非作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评判标准的核心,在经济、实用和美观哪个更为重要有整体的把握,保证风景园林事业可持续的发展。除此之外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评审过程来看,技术评审们对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对风景园林景观工程量、造价、可行性以及预估最终效果提出具体的意见。

综上所述,景观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结合科技、人文的综合学科,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提供美观的形态与空间,园林景观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还能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所以风景园林工程在现代的城市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有效地提高相关企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司振宁.浅谈风景园林设计标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162.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4

关键词:曲江新区风景园林创新管理精细化成功范例

曲江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为目标,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管理方面,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养护标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辖区城市风景园林管理全方位、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风景园林建设管理连年迈上新台阶。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精品旅游景区”,“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授予“aaaaa部级旅游景区”,中国风景园林协会授予综合管理类优秀单位称号。提高了西安曲江新区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成为陕西、西安风景园林大发展的强大引擎。

曲江新区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充分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园林文化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园林艺术元素。截至目前,曲江新区建成区(一期)绿化总面积为499万平方米,其中公园广场绿化景观面积218.3万平方米、道路公共绿化面积为126.7万平方米,小区及单位绿化面积为15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37.47%,绿化覆盖率49.56%,人均绿地面积36.3平方米,是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5.42倍。曲江新区不仅是西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也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风景园林建设成功的范例。

1.打造国家5a级景区

曲江新区的风景园林建设,秉承“依托文化资源、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促进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一是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跨区域发展。多年以来,曲江新区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建成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景区,促进大遗址保护与文化生态的融合。逐步探索出“文化+旅游+生态战略”的曲江模式。

二是坚持机制创新,激发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活力。大雁塔风景区管理处改制为曲江新区大雁塔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后,承担了曲江新区各开放式景区、市政道路绿地的公共物业管理及绿化养护业务,成为曲江新区风景园林管理养护工程的骨干企业。

三是以打造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形成以市政绿茵道路为骨架、绿水公园为点缀、绿色广场为靓点、绿化单位小区为基础的大绿化格局。成为以大雁塔景区、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公园广场为一体的首个国家aaaaa级开放式旅游景区。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他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原则、标准,制定出城市精细化管理手册。通过对影响城市风景园林管理水平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规范、精细、合理的管理模式;《手册》由适用范围、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实施运行、审核改进等6章24个部分组成,为今后稳步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他们大胆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对辖区市政道路等公共设施以市政、市容、绿化分类管护,分别通过招投标方式,每年年初与各专业公司签订管理承包合同,年终通过考核评比进行筛选,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了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水平。

在开放式景区管理上,先后与曲江文旅集团各景区管理公司签订公共物业管理合同,制定了系列管理维护考核制度,确保各开放景区日常维护工作有序展开。同时,紧抓工程管理监督及大型维修审批工作,确保景区管理工作整体运行良好。

3.探索和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是西安市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也是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抓手。为此,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曲江新区实际,提出精细化管理曲江“更精、更细、更人性”的工作标准。

他们从强化、规范检查监督制度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容、市政、绿化、安全各管理专干,坚持每天带领各项目经理,全面检查各项工作动态,及时协调解决每天发生的事宜。局分管领导不定期督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对难于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会议、专题会议和工作联系单等形式安排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整改。对落实不到位的,及时反馈主管部门或报告分管领导,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和部分在建工地进行现场协调落实,跟踪督促整改。

4.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一步提升辖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他们每年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特点实施不同主题的园艺街景提升,展现了高超的园艺手法,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合影留念。他们将绿地日常养护同景观提升相结合。春季选用时令花卉制作具有中国文化符号、陕西文化符号、秦唐文化符号等一批创意绿雕造型景观和大型立体花坛;夏季针对树荫下草坪斑秃及绿地人为践踏问题,选用美观耐阴植物进行流线型栽植,既彻底解决了树荫下植物生长不良的问题,又提升了绿地景观效果;秋季采用节能环保低碳锈板材料实施雁南路“CCBD都市七巧板景观花带”,以彰显高超的园艺水平。在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期间,接待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莅临曲江实地考察曲江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情况。在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管理年会上,曲江新区社会事业局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风景园林综合管理优秀单位参加交流,得到一致好评。

5.培养复合型人才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坚持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培养各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一是坚持在岗培训、外出考察培训,每年都要组织举办2-3次专业技术培训,安排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形式多样的交流考察活动;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立体绿化、夏季花卉养护、造型花卉、绿雕等园林绿化技术攻关及管护创新活动。针对一线员工实际工作遇到的难点问题,组织编写了《绿化养护知识100问》,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三是坚持每年的全员目标考核,对员工进行综合评定,形成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岗位轮换、绩效考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6.运用数字智能化手段促进城市风景园林精细化管理

(1)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市容、绿化、市政、执法等各项工作实施数字化管理。

(2)建设停车自动诱导系统,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游客停车。对大唐不夜城6个地下停车场实施了智能化改造,建立了停车自动诱导系统,促进了缓堵保畅工作。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式度假酒店;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22-02

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风景园林专业(专业代码082803)属于工学门类建筑类本科专业,可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目前全国共有11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以及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交叉综合了工、农、理、哲、历史、管理和艺术等多个学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继续深造。

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知识,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风景园林表现技法;熟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生态修复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风景园林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风景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以及风景园林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师资和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同,各有侧重,有的院校偏重园林规划设计,有的院校偏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有的院校偏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

二、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

1.园林式度假酒店发展现状。随着休闲度假游的兴起,人们外出时不再满足于舒适的住宿环境和可口的美食佳酿,对于所住酒店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挑剔起来。休闲度假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建在滨海、山野、林地、峡谷、乡村、湖泊、温泉等自然风景区附近的度假酒店。园林式度假酒店是借鉴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营造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为一体的度假酒店,为宾客构建出与自然亲密接触,追求精神世界感受和生活品质的场所。

2.园林式度假酒店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园林式度假酒店里,园林是酒店的组成部分,它服务于酒店建筑,是酒店宾客愉悦身心,活动放松的场所。但就其自身而言,园林应该有自己的完整构图,无论人们走在园林之中,或从室内看园林景色,园林都要有完整的艺术形象。如何在酒店的整体空间环境中从建筑过渡到园林,并使之和谐统一、融溶与共,这就需要风景园林设计师来完成二者的衔接、过渡和转化。

在园林式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方案中,需要风景园林师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水系、植物以及人文特色和民族民俗情况;场地的容积、交通、建筑、景观布局;酒店的建筑风格等诸多因素,从而对酒店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即使酒店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阶段,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需要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来承担酒店园林的日常管理,所以园林式度假酒店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有着必然的需求。

3.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的需求而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风景园林专业应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在有机结合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基础上充分把握酒店园林的特点,于咫尺山林间展现步移景异的酒店园林魅力;同时应具备酒店管理基本素养,可将园林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以满足园林式度假酒店的人才需求。

三、L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1.构建适应酒店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与酒店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除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传统板块之外,应增加酒店管理板块,添加酒店管理、旅游接待礼仪、主题酒店设计、酒店企业文化、旅游美学等课程,以使学生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

2.构建适应酒店园林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适应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三个部分。构建适应酒店园林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引入园林式度假酒店来完成,除实验室项目外,学生可到园林式度假酒店实地勘察酒店园林的规划设计,酒店园林植物的配置、养护与繁育,测定酒店园林的土壤和气象,对酒店园林进行美术写生,使学生在实践中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来有效地指导实践。

3.强化学生对酒店园林景观设计的能力。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考察酒店现状条件,把握场地特征,正确分析各相关要素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酒店园林景观方案时能够合理运用地形、水体、植物、园林建筑等景观设计要素,布局合理,构思新颖,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结合酒店当地气候条件,充分考虑乔木、灌木、花卉的合理配置和植物的季相效果;设计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符合人体工程学和景观设计常规要求;可熟练利用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酒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图面表达清晰美观并符合园林制图规范,同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4.强化学生对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的能力。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园林施工过程的延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向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教师可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学生讲解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规范;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向学生展示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的操作方法,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以酒店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为例,教师可先在课上讲授园林植物的水肥管理、土壤管理、整形与修剪、防冻、防风、防病虫害管理等理论知识;再利用实习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对园林植物进行养护管理的操作方法。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园林植物也多有不同,南方多采用常绿植物,北方园林则更强调季节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对南北方的植物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专业教师应提供和培养学生自学的思路与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继续深入和有效的学习,通过采集植物标本,认知植物图片,了解植物习性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生物特征和养护方法。

5.强化学生对酒店室内植物装饰设计与管理的能力。对于酒店室内植物装饰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掌握如何结合酒店环境光照、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各功能分区的对于绿植的需求,以及植物美化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优化空间结构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并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进行养护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植物配置具有较高的造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既能够对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平衡协调性;又能够统一布局,体现与室内其他要素配置的融合性;同时达到突出要点,具有主次分明的韵律性,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6

金柏仁

(330622196504028854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伴随着国内风景园林建设力度不断地增强,园林市场的发展领域也处于不断开拓的进程中,而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无疑就成为了风景园林施工项

目的关键内容。因此本文就对国内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地剖析,并且针对存在于国内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能够对风景园林建

设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对策,望能够对往后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发展作出指导。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质量监控

风景园林建设项目大多运用于居民区,因此对风景园林进行施工设计时应

当将居民生活需求以及环境的美感与施工规划相结合,而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

中应当尽可能地对园林外观进行处理,使其满足现代人对美感的要求。并且风

景园林不仅要结合花草树木,而且还应当和所种植的植物朝向相一致,着重关

注植物之间的色彩搭配等等问题,以上的要素都会直接影响了风景园林建设项

目的艺术感。在对风景园林进行养护工作时,还应当对植物进行定期的修建工

作,使其具有一定的形状,添加风景园林的艺术文化。

一、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

1.灵活运用施工技术

建设一项风景园林工程所要涉及的要素较多,例如施工技术、施工成本、质

量控制等,而施工技术又包含混凝土施工技术、养护技术等,唯有使所运用的施

工技术相互融合,方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合理地进行建设工作。所以

在对风景园林投入正常施工之前应当让设计人员详细讲解施工方案的设计理

念,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园林建设工程的设计目标,有利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更

加灵活地运用施工技术。在实际的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当关

注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工艺,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选用适合当地种

植的树木花草。

2.拓展风景园林施工工程的范畴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脚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地提高,

他们对自身所耐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对风景园林建设工

程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需求我们不断地拓展风景园林施工工程的范畴,增建

绿化公园、广场等场所。推进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发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给予

当代人一个集生活、学习、娱乐于一体的自然环境。

3.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养护工作

众所周知,绿化是风景园林的主要要素,缺乏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不能够称

作为风景园林的,可是风景园林内部的植物是需求工作人员实施定期的养护工

作的,所以园林植物的养护修剪任务就变为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另外一个特

征。因为园区里的植物是处于不断生长的形态,因此需求园林内部的工作人员

定期为植物进行修剪工作,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并且为风景园

林的整体添加了一丝美感。

二、存在于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施工项目较繁杂,施工地点较多,并

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发重要,所以风景园林建设工程逐渐成

为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其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针对于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充足

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相关质量管理机制建设力度不足,所建立的管理制度

不够完善,进而无法对存在于建设过程的问题以及突发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解

决控制,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风景园林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完

善,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作用着施工质量的好坏,使得工程质量没有得到应有

的保障。现阶段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即使外表上已经由专业化的风

景园林建设公司承包,可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当中,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具备专

业资格的施工人员在实施建设项目,并其施工的成果难以达到当代人对艺术的

要求。

2.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人员专业化不足、技术水平不到位

一项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所运用的工作人员较多,时常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发

生施工人员不足的现象,并且因为现阶段的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是一项快速发展

的工程,国内的各个城市、镇区都在不断地加速发展,进而使较多的工程是采用

承包的方式进行施工的,而许多承包商的施工队伍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的,有关

风景园林建设的专业化知识较为匮乏,技术水平较低,再上一些施工人员的工

作态度不端正以及责任感不足,从而导致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较低。

3.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

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不完善,会直接影响作用着风景园林建设工

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的竣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会关系到存在于施

工过程的各项问题能否有效地处理。并且监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风景园林建设

工程难以得到合理科学地控制管理,难以对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的每

一环节、每一时期、每一工序都进行全方位地认识,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各种性

能都难以进行改进与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用着监理方对风景园林实施监

督管理的工作。

三、如何对风景园林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而影响作用着风景园林施工质量

的要素有许多,例如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都对风景园林的整体

质量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本文则阐述了如下的两点:

1.控制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竣工进度来实现质量的监控

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竣工进度主要包括设计、控制以及协调,而所运用的

方法主要有组织方法、经济方法等。在对风景园林建设工程进行竣工进度的监

管过程里,施工方在收到中标通知文件之后,应当在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业主

与监理方所要求的时间内,依据相关的规定来准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而

且要制定出具体的、可行性高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规划。施工方的项目负责人

以及技术人员应当清晰地了解与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以及理念,且要熟悉地了

解施工合同当中的各项规定,确定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实施全方位

的施工前期准备以及施工技术的准备。施工方需确保其能够在施工合同所要求

的时间范围内竣工,所以在施工之前务必要准备施工前期工作,建立临时性的

生产管理室,项目负责人应当准备好施工过程所需求的各种要素,确保施工项

目能够如期竣工。

2.严格控制施工时期的质量来实现质量的监控

首先,园林施工方应当对建设的材料、机械设备以及配件进行严格地验收

检查,确定以上施工要素是否达到施工规定,因为这些施工要素的质量从一定

程度上影响作用着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要对所运用的施工要素

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尽可能地做到环环检查。还有应当定期开展专业化的培

训教育活动,让施工人员了解与掌握当前的园林建设技术、施工工艺、先进设备

等,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面,增强员工的施工质量观念,令他们严格地遵守相关

施工规定,规范自身的操作。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是一项集实践与管理与一体的工程项目,其

中施工效果与施工方案相差越小,越能够展现园林设计者的理念,越能够实现

设计目标,从而展现较好的风景园林施工成果。在施工的前期务必要做好全方

位的准备工作,降低因人为而导致的施工事故,减少工程返工事故,加大工程质

量的控制力度,是现阶段工程方急需处理的事件。因此施工方唯有在具体的施

工过程中了解工程情况、展现施工技术且将其和风景园林的合理性、艺术性、整

体性相结合,方能够更好地建立达标的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邓子安.给水管道系统的给水管施工探讨[J].科技资讯.2011(22).

[2]何仕辉.关于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02).

[3]农炳.大直径顶管施工技术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07(10).

[4]孙海洋.建筑工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之我见[J].科技风.

2010(19).

[5]陈作镇.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8).

[6]黄健昌.对惠北站房钢网架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的探讨[J].四川建材.

2007(06).

[7]冯小强,任小普.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河南建材.2011(03)

[8]崔书源.自动化仪表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甘肃科技.2008

(21).

[9]吴卫平.仪表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辽宁建材.2006

(03).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7

关键词: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68-2

1基本概况

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区东南面,南邻烟波浩淼的松花湖,西衔玉带逶迤的松花江;在吉林市诸多奇山秀水之中,朱雀山居吉林四大名山之首。总体规划面积5662公顷。朱雀山的历史成因可追溯到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岩。千百年来,在地壳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连绵起伏的褶皱状山体地表面貌,造就了朱雀山独特的奇石风光。园内山势挺拔,溪谷众多,最高峰朱雀峰海拔871米,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7%,森林恢复几近原始状态,是最典型的亚温带生态系统。

森林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北方植物园、动物园、风光园的美誉。林分质量极高,枝繁叶茂,苍郁如海,以柞、榆、松、椴、桦、色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其中天然林占80%以上,林相好,生长繁茂,面积大,成片成块,林木葱郁,郁闭度高,是朱雀山森林资源的主体,也是应严加保护的森林资源。

朱雀山与清灵的松花湖和美丽的松花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奇山秀水的瑰丽画廊。站在朱雀山巅,居高放眼,奇石古木,湖光山色,松江九曲,江城美景一览无余。

2风景资源评价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包括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3部分。对森林公园进行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并由此评定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有利于确定森林公园资源的保护标准、利用形式、开发规模和服务功能,为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导性依据。

2.1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按照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类,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及特色附加三个部分。其中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及天象资源;人文景观主要就指人文资源。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国家标准(GB/t18005—1999),对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的实地调查考察,对照标准进行评分,公园的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值22.1分,资源质量评价值为25.1分(满分为30分)。

2.2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是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环境条件,主要的评价项目有大气质量、地面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等。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部门检测数据,对照标准,其评价分值为7.5分(满分为10分)。

2.3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评价

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是公园开发建设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条件。评价项目主要从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内外部交通条件和水、电、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通过调查,对照标准的评价分值为8分(满分为10分)。

根据以上3个方面的评价,总分合计为40.6分(满分为50分),按照风景资源评价等级表,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一级,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3总体规划构思

3.1指导思想

在保护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公园规划以当前国内外关于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的发展趋势和设计理念为先导,紧扣吉林冰雪城市特色和朱雀山的自然、地理、景观特征优势,提出其建设发展的规划理念、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应用生态学观点进行环境设计,最大限度保存和恢复多生物完备的繁衍演替环境。

将朱雀山森林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与保护及旅游者的森林游憩体验双重目标统一起来,实现森林资源及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在不破坏森林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民众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游憩康乐设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休闲的需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设计有特色的游憩项目和游览线路,并完善森林游憩解说系统。

3.2规划性质与规模

3.2.1规划性质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森林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体,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森林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彰显地方特色并与周边协调发展的部级城市型森林公园。

3.2.2规模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模主要由公园的面积范围、游人规模、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构成,其中以游人规模起决定性因素。游人规模的确定应考虑环境容量与旅游市场两方面的因素。游人规模不得超过游人环境容量。

朱雀山范围同紧邻的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有部分面积相重合。所以将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中规划的内容纳入到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有利于更好的协调保护与开发森林资源,保护山湖的生态环境。同时朱雀山能吸引和分流松花湖部级风景名胜区的部分游客前往朱雀山,增加游客来源。

经计算,到规划末期,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人规模约为180万人次/年(2022年),日平均游客量在5000-6000人,公园的日环境容量约为21000人,所以游客规模在公园的生态环境容量之内。不包含公园范围的村民用地,公园游览设施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6公顷之内,仅占公园规划总面积的1.3%。

3.3规划主题与目标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风景园林建设己由早年的星星之火而成今天的燎原之势,且发展得如火如荼。风景园林教育相应地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农业类院校中,风景园林专业含园林专业,下同)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可有可无成为今天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己有76所高校其中包括理工类、农林类、综合类院校)设立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了风景园林及相关的硕士点,18所高校具有相关的博士点。国内现存的30余所农业院校,几乎全部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

目前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林院校,其中,来自农业院校的人才也在行业发展中起到曰益重要的作用,活跃在行业的基层和第一线,成为了园林企业的主体力量。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市比较有影响的园林企业如上海市绿地集团、上海园林集团、上房园艺公司、上海绿建公司等企业的总经理都是毕业于原上海农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农业院校风景园林教育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与其他院校相比,其发展困难重重,前景堪忧,也面临着业内外的冲击和挑战。

2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的困境

2.1脱胎于农学的专业发端,较短的办学历程

我国的风景园林高等教育最早是在1930年代在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学校开设的造园和观赏园艺课程。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了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造园专业调入北京林学院,可以说园林专业是最早在农林类高校设立并发展起来的。国内除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开设时间较长外,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大多是在文革以后相继恢复或増设的,一些农业院校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设置。

农业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多是以农学、林学和园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最早先由园艺专业分化出观赏园艺,进而发展到园林专业;或由城市绿化专业演变而来。风景园林专业一般设置在农学院、林学院或园艺学院之下少部分院校单独成立了园林学院),依赖于一级学科园艺学的发展。

在国外农业类大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美国着名的农业类院校康乃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的风景园林专业成立于1904年,就是设置在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日本东京农业大学(tokyoUniversityofagri?culture)造园专业也是设置在地域环境科学部和研究生院农学研究部,其造园专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24年的东京高等造园学校,后移交东京农业大学管理。作为重要研究机构的研究生院造园专业,1990年开设了硕士课程,但还无法独立开设博士课程,而将博士课程教育列入农学专业和生物环境调节专业中,直到2002年才正式开设博士造园学)课程。

2.2众多的办学主体,单一的办学模式

虽然国内的30余所农业院校全部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但大多农业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成立的初期基本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培养模式为蓝本,照葫芦画瓢。一方面形成了相对比较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办学方向迷惘;另一方面,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规模较小,办学力量薄弱,缺乏林业院校园林学院所具有的相关性学科群体的支撑,形不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国际上,康乃尔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常春藤盟校ivyLeague)中唯一具有认证的风景园林学士教育资格的大学,虽然其课程体系与哈佛大学大体相似,但所开设的设计课强调设计过程以及组织原则,包括户外空间的结构利用,机动车与步行道系统,地形、水系、植被等的组织原则。其专业课程使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工作室和相关课程进行实践。同时与包括园艺、建筑、城市和地区规划以及工艺美术在内的相关领域加强合作和交流。

东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的努力方向是勇于向公园绿地范畴所必需的技术、调查分析、规划设计3方面进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园绿地的需求,把造园植物与栽培”环境设施与功能”环境资源与生态”和造园空间及规划”这4方面要素和主要领域加以形象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2]。

2.3综合的学科性质,片面的特色追求

由于风景园林学科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建筑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以及艺术、历史等多门学科,与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相互交融渗透。但是任何一所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也不能同时提供这么众多的学科教育。与林业院校、建筑院校、艺术院校甚至综合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在自然学科有着强大的优势。但现实中,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与学校的其他学科格格不入,渐行渐远,成为游离于农学学科的一个另类。在如今多学科交流融合、互通有无的大环境下,盲目模仿或独善其身”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4招生大户,科研小弟,学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发展势头强劲,社会认同程度大大提高,因此风景园林专业在农业院校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各校纷纷扩大风景园林专业的招生规模,该专业己经成为招生大户。

虽然在招生数量和规模上大幅度増加,但是科研薄弱,学科建设投入不足的状况却一直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残缺不全,教学上以一当十;课程体系多年来一成不变;科研经费与成果少之又少;实验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

由于农业院校同综合院校、理工类院校相比,生源相对较差;部分院校为了短期效益,盲目扩大招生,培养质量却没有得到保障;加上社会大环境长期以来对农学专业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学生就业日趋困难。因此这种以牺牲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为代价的盲目扩招是不理智的,对学科的发展无疑雪上加霜。

3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教育改革的思考

3.1拓宽办学理念和途径办学思想

在办学思想上,倡导尊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归本原的精神。采用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提倡开门办学,使学校和社会结合,既可以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为社会和企业参与办学创造条件。同时拓宽办学思路,开展广泛的国际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密切联系,形成学术联盟。

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中,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入手,实行宽口径”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科的视野,建构开放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适宜性技术的能力等。确立智力、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且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如情操、理想、道德、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更宽的职业的需求。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办学途径,将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相长;积极参加国内外高规格园林设计竞赛,把学生引到学科前沿;加强实践性环节,通过交替安排的社会调研和设计院实习,促进学生对风景园林师业务的全面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

3.2整合新型教学体系

在原有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架构,强化融贯机制,生成综合基础”学科基础”职业基础”个具有开发功能的平台。

综合基础课程模块主要由公共基础、相关知识、专业拓展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等方面,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学科基础由专业基础、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工程技术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掌握设计原理,具备设计能力。另外,在这一平台中,安排有拓宽理论知识面和接近学科前沿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园林创作中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得到系统的强化。

职业基础主要由一系列交替安排的社会调研、实践性环节、风景园林师职业培训、设计院实习等构成。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初步把握园林设计从前期准备、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具体实施等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充分理解工程设计中各工种间协作的重要性,以及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职责。

3.3建构特色教学模式主、辅、特”的课程设置体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始终将专业主干课程、相关知识辅修课程、重点建设的特色课程有机结合,交叉融贯。如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人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的课程,供学生选修,旨在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并努力在学科交叉点上寻找到突破口。

长、短、快”的课程设计教学单元在园林设计系列课程主线中,以每学期各具侧重点的长、短、快设计课题组成教学单元。明确各设计训练的目标和各具侧重点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调节专业学习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兴趣和主动钻研的精神。

图、模、机”的创作思维培养手段在园林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上,重视园林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运用徒手草图表达设计原创的构思理念,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来表达空间概念和设计意图,而不仅仅是成果。

中间环节”与“总成环节”的层次阶跃机制在专业培养的各阶段间,设置“综合设计”大题,作为培养过程的中间环节。把毕业设计看作为整个培养过程的总成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提供充分的课时,注重设计过程的完整和深入,全面检验和强化培养目标,形成层次阶跃机制。将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设计题目中,细化要求,使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得到系统的强化,进而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5]。

3.4加强专业教育评估

建设部己经开展了对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育评估,并建立了完整的评估程序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估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过程,改善教学条件。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下设的风景园林认证委员会,以制定客观评价专业教学计划的标准,并制定设立专业院校的教学体系是否合格为己任,对风景园林教育质量进行倡导、提升和评估。通过评估改善了教学条件,规范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我国风景园林目前己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学位体系。尽早开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尤其对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教育评估作为执业注册制度的首要环节,有利于推动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建立,并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标准相协调,从而为相互承认学历创造条件。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9

一、坚持“三大联动”,构筑城乡绿化新格局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联动。多年来,我市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心城市辐射到周边城市,同步联动、整体推进。2001年以来,苏州市和所辖5个县级市根据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目标,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苏州市区以及下属5个县级市全部获得了江苏省园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园林城市群的地级市。继常熟市率先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苏州市区以及张家港市、昆山市于2003年同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太仓市和吴江市也将于2005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初步形成了国家园林城市群。苏州市、常熟市还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绿化模范先进城市。

2、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加强现代化新城景观建设,实现古城和新城的联动。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苏州特色,树立精品意识,抓住名城、古园、水乡的特质,将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景观和城市格局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古城和新城相互增辉的城市整体景观。在古城区,强调公园绿地的建设与古城建筑、道路、河道风格相协调,采取小、多、匀的绿地布局,探索性地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建设了一大批精、细、秀、美的古城绿地,其中市、区级公园36个,小游园102个,市民出行350米左右即可步入绿色空间,实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外化。集城市交通、城市防洪、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古城风貌,美化了城市环境,更与苏州古城文化水融。在新城区,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开展绿化景观建设。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成功经验,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形成融现念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城市新景观。苏州高新区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建设风景区和自然林地,提高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绿色、生态、花园”式的新城区,形成“自然山水园中城”。

3、发挥乡镇的生态及环境资源优势,以乡促城、点面结合,实现城镇与乡村的联动。从1996年起,苏州市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造林绿化质量为重点,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生态系统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近几年,我市又积极开展了建设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绿色基地和绿色家园的工程,以点带面,整体突破。营造“绿色通道”,结合全市大交通建设,加快实施境内多条高速公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工程;营造“绿色屏障”,实施了太湖、阳澄湖及长江沿线绿化造林工程和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工程;营造“绿色基地”,建设了常熟市海虞生态园、太仓市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高新区东渚青山宕口复绿工程等市级重点绿色基地;营造“绿色家园”,抓好小城镇和村庄的绿化,建成一批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和村庄。初步形成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二、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绿色苏州”行动计划

去年9月,《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苏州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建成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具体将突出四大地方特色,即“富庶苏州、园林苏州、水乡苏州、文化苏州”。其中,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1、站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水和绿是苏州城市魅力的源泉,在做好“水”文章的同时,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具有苏州地域特色城市绿化体系,形成独特城市个性。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园林苏州”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日益提高,要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基本现代化,只有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成为投资者向往、创业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人间新天堂”。加快建设城市绿化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城市绿化是创造最佳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活动空间,改善市民工作和居住环境质量。

2、结合古城保护和新城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的“绿色苏州”行动计划。我市以规划为先导,积极做好名城、古园、水乡的大文章,把苏州城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了《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色苏州”计划。2004到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城市公园、风景林地、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项目,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在中心市区,实施虎丘山风景区西扩、石湖上金湾生态动植物园、胥江景观等十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风景园林相关规范篇10

1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制

做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长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家提倡低碳社会,风景园林规划正是符合这一宗旨的工作。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加大对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投入,有了资金的投入才能推动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并将其建设成果纳入政府考核目录中。然后就是通过媒体宣传风景园林的优点,让社会民众和企业加深对风景园林的认识,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将风景园林建设的理念深深印在民众和企业的心中。多征求意见,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建议,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合理规划,科学管理

合理的规划才能带来更好的建设,在规划之前,应该首先收集风景园林所在地的环境、地质地貌和人文经济情况,根据具体需要和城市的整体布局来规划风景园林,尽可能就地取材,减少成本,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管理人才是做好风景园林后期运营的关键,很多城市园林的规划较为合理,也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生态性,但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往往弱化了园林的实用性。应该大量引进生态学和园林园艺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多举办培训活动,与时俱进,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管理的科学性。

3结合城市特点,体现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政府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利用这些元素,拉近风景园林和民众的距离。可以通过植被和建筑特点来体现城市内涵,因地制宜,让人在城市风景园林中真正体会到轻松惬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