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3:47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1

关键词:沟通;和谐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87-02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持续有效发展?途径诸多,加强人与人间的交流沟通,以沟通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以沟通促和谐,不失为重要措施之一。

一、“沟通”与“和谐”之内涵的关联。企业部门间通力合作、员工行为协调、关系融洽是和谐企业的特征之一,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通过交流沟通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一)沟通是企业和谐的基础。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化势如破竹,企业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同时企业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把握越来越困难,企业员工之间利益,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管理者需要不断的研究和了解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内部则需要正确地确定目标、做出决策,并科学地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企业能正常有序地运转。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沟通,对企业来说,有效沟通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种显著效果。1、收集到有益的建议和智慧,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想法和建议,为管理者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各级部门主管制订制度、措施、方法的正确性提供保证。2、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问题,改进和提升企业绩效。通过沟通可以更充分地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提高。3、提升和改进企业内各部门的合作,营造和谐氛围。通过沟通,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干群关系融洽,就有利于企业和谐。(二)沟通是企业和谐的保障。企业管理者通过沟通,把企业目标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位成员心中,集合全体员工的力量,将之引向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对员工或下属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发挥职员的优点和特长,那么,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就不能产生思想共鸣,就难以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企业和谐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通过有效沟通,让员工感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企业工作,推动企业和谐。反过来讲,一个和谐的企业也必然是沟通顺畅的企业。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更愿意为企业发展谏言献策。即使工作繁重、任务艰巨,也会毫无怨言地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为企业的发展不遗余力。作为企业管理者,要造就和谐企业,必须要做好沟通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温馨、信息畅通的工作氛围,凝聚起积极向上的士气和斗志,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说,沟通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应有之义,是和谐企业自主管理、自我调节的重要机能,是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动力。

二、企业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层级有高有低,部门分立和业务差异普遍存在,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不一致,使得沟通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必需。目前,许多企业在沟通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主动与部属沟通的意识。一些管理者喜欢高高在上,“沟通”往往是管理者的口头禅,他们认为沟通是可有可无、临时性的工作,经常不自觉地进行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当企业员工有意见、消极怠工,当有重大生产任务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时,才想起要和员工们沟通一下,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努力付出。这种“沟通”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往往容易沦为管理者的个人演讲,最后变为指示和布置生产任务。2、部门与部门在双方合作当中缺乏有效的沟通,部门之间没有服务及积极配合意识,“本位主义”倾向严重,没有共同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只片面强调自己一方。3、内部沟通渠道单一或不完善,缺乏灵活性,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进程和决策效率。4、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平台,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阶段性或临时性建议不知如何反映,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三、如何实现顺畅有效的沟通,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在沟通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对积极反馈的感知都比消极反馈的感知要快和准,而且积极反馈几乎总是被接受,而消极反馈往往遭到抵制。因此,要想在各个层面,就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沟通,实现企业和谐,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揣摩,而企业的领导者将在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沟通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一项内容,而是每位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责任。因此要实现沟通,必须放下架子,公心处事,同员工平等相处,不能认为“民就是民,官就是官”。在沟通中,要抱着坦诚相待、解疑释惑、共同促进企业发展的态度,实实在在地打消部门、员工的顾虑,赢得员工的信任,为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和谐创造有利的条件。(二)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应该是多角度、双向的、多级的。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形成管理层与部门领导、部门领导与普通员工、管理层与普通员工、普通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要让员工意识到管理层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被关注;使每个员工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增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相互尊重和感情交流。一要建立管理层和员工层之间的日常沟通渠道。定期举行领导与员工参加的座谈会等,使员工可以自由抒发想法、反映问题、及时释放心中的疑团。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处理,使员工真正感受到来自管理层对他们的尊重,激发他们奉献企业的信心和热情。二要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渠道。企业的各部门较分散,而部门通过定期召开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会、组织跨部门的虚拟团队和积极开展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团队活动,建立起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沟通的机制,不断提升组织执行力,特别是提高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质量的整体能力。三要为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条件。通过创建组织部门之间的参观学习和举办员工联欢活动等多种方式,建立员工之间互相交流、自由表达思想和意见的通道,激发智慧,释放能量。同时,教育员工顾全大局,怀抱宽容,自觉培养团队意识,鼓励他们为企业发展进言献策,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和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三)要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企业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复杂多变,沟通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概括地说,沟通可按照不同的依据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沟通内容、沟通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在传达上级指示精神,进行工作决策时应使用正式沟通,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效果较好。而如果某位员工思想上有困惑,就需要领导者与其进行非正式的沟通,通过谈心或者聊天,了解问题症结,寻找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传递上级对下级的关心和爱护。事实上,由于非正式沟通方式灵活、沟通方便、速度快,又比较容易表露思想、情绪和动机,在实际工作中,非正式沟通存在的更为普遍。(四)要正确使用沟通中的技巧,使反馈更加有效。一是要强调具体行为,沟通的内容应该具体化而不是一般化;二是应对事不对人,尤其是消极反馈,应该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和评价性的;三是要把握沟通的良机,太早或太迟都将影响沟通的效果;四是要允许接受者陈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保证较全面地了解问题的事实,分析症结,解决问题;五是要确保理解,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五)要努力实现最大范围的沟通。在企业中,要做好横向沟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纵向沟通(领导与下属的沟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内部做好沟通,要发扬民主集中制,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同上级领导的沟通以便领导及时掌握和了解生产形势,给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同时也能得到领导对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上下级关系;与相关部门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内部协作环节的问题,消除误会和隔阂,相互配合,提升协作效率;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是沟通体系的重要部分和根本目的,能增强与员工之间的理解、相互尊重和感情交流,达成共识,最终配合默契、协同运作。

加强沟通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把握员工脉搏,统一员工的思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沟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沟通工作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应对各种困难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中石化广州分公司仪控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现斌.浅谈”沟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高等教育科学.2007.10

[2]肖振南.试论现代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J].企业发展.2007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2

【关键词】沟通技巧门诊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它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1注重“首轮效应”(第一印象)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1.2要加强护、患有效沟通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护士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直接帮助者。能用语言和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生理、心理病痛,解决患者进入医院所产生的迷茫、疑惑和问题,护士的观点必须明确,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若连自己都不清楚问题,讲出来一定没有说服力,要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让患者理解、明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可见准确的语言解答或者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和谐沟通的纽带,在和谐沟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要进行沟通技巧及方法的训练沟通技巧及方法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调过高易刺耳,引起反感,过低使人沉闷或听不清,对病人用鼓励和愉快的声音,有时可伴以微笑,用它配合优美的词汇以影响对方,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1.4护士与病人情感交流的沟通技巧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如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病,加之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多数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故容易将一些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对这些患者要采取以“情”感人的对策,把“情”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搀扶动作,一下轻拍肩膀的鼓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对待,都会拉近护患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1.5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沟通过程中使护患关系得到升华护士在进行沟通时,要能体现出护患的双向价值观,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要注重细节。护士要在沟通过程中将病人看成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一个整体的人,去尊重、爱护她,只有这样,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病人都会乐意接受,护患关系在和谐沟通中才能得到升华。

1.6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小结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1],它能帮助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语言沟通艺术,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生活、心理和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对“护士角色”的期望,才能无愧于人们赋予护士的“白衣天使”的美誉。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3

在社会的专业分工、系统化、规模化前所未有的今天,沟通协调已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行为方式,连接着社会各个单元,并初已形成一种风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愈加浓烈而彰显出其特殊的影响力。由此,它也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带来了自身效应的如何和谐问题,亟待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把握。

一、沟通协调之风带来了和谐也带来了不调

从现实来看,沟通协调以弹性制约、人性化补充的方式弥补了制约机制的不足,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为各级提供了迅速灵便、科学高效的决策、运筹能力,在承办各类事务尤其是处理争端、加强合作以及完成急难险重等特殊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综合来看,它也有其负面效应,尽管没有形成气候,但带来的危害也是不能低估的。

(一)沟通协调有时削弱了制约机制的权威。有的单位办事,总习惯于让个别“能人”开道,成事自然顺当;有的运动员或运动团体参加比赛,想方设法打通裁判员,借“黑哨”压制对手取得好的成绩;有的包工头,不惜代价去占有关系,提前搞到了标底进而揽下大项工程……对此种种通过非正常沟通协调渠道,常常达成意愿的现象,人们往往予以鄙视、责怪、抨击,但针对的有时只是现象本身,而忽视了它的最终受害对象——制约机制。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单位秩序杂乱无章,管理漏洞百出,究其原因,不是缺乏制约机制,而是不去依靠制约机制的正常运作或特定职能去协调解决问题,却依靠特殊地位去干预、影响事情的发展,从而降低了制约机制的权威和约束力。久而久之,致使单位制约机制再健全,也因缺乏影响力而变得苍白无力。

(二)沟通协调有时抬高了承办事务的门槛。在沟通协调领域,我们还发现一种“怪圈”,即有时出现的越沟通越不通、越协调越不调继而越不通越沟通、越不调越协调的现象。按照常理,我们所进行的沟通协调行为,应当带来更加通达顺畅的结果,但事实有时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沟通协调多了,造成了一些不该沟通协调的事也要沟通协调一番。这从当今职业病、机构病等顽症的表象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如今病人就医有时却要与“红包”相伴;老师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但如今徒弟求学有时却要以“吃请、送礼”为代价……之所以称之为“怪圈”,还因为其中的成本是越来越重、越来越多,但成事却越来越难。现在有的单位,部门之间高墙壁垒,本位思想突显,岗位之间互不买帐,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问题较为突出,问题恰恰就是:凡事讲沟通,凡事要协调,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最需要贯彻的部门与岗位职责。

(三)沟通协调有时促成了事务交往的庸俗化。谈及交往的庸俗化问题时,沟通协调领域尤其是其中的吃请、送礼现象,往往是议论最多的话题。透过一组组惊人的消费数据,我们不禁思索着这样昂贵的沟通协调代价究竟带来了什么?如今每逢重大节日,商场里的礼品是琳琅满目、天价倍出,路上送礼的人群和车辆是络绎不绝、拥挤不堪,高档酒店是客座一空、人满为患……借以重大节日,通过吃请、送礼等方式来沟通感情、协调事务本无可厚非,但其中出现的乱拉关系,搞攀比、浪费、贿赂等五法八门、无孔不入式的请客送礼,却违背了应有之义,有时反倒使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变得越来越淡了,原本单纯的人情变了味道,蒙上了污浊之色。

二、沟通协调之风有时隐含不调而近乎和谐地存在

对于沟通协调之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人都有切身体会,但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非人人都能正确去面对和处理,从而使其有时保持隐性状态,进而也使沟通协调有时近乎和谐起来。

(一)沟通协调历史久远、涉面宽泛,对其带来的不调人们容易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管站在什么角度来看,沟通协调都不是一个新奇领域。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求法、郑和下西洋等故事绵延历史长河,《康熙微服私访》等一大批作品中的件件沟通协调故事历历在目,当今“交流年”、“合作论坛”、“合作峰会”、“多边会谈”等活动层出不穷……无论是纵观古今,还是横览中外,无论是国际间的往来,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协调总是与视野相伴,它存在与社会的各个角落,表现形势千姿百态。正是对沟通协调太熟悉了,人们对这一领域所反映出的正面或负面效应不去更多的在乎,甚至有时对顾及它的影响的现象感到不可理解。

(二)沟通协调因受利益诱惑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即使损害了大局利益人们有时也要予以认同和感激。有时因受条件制约,一些人总是习惯于站在自我角度思考问题,而常常忽视对大局和长久的影响。这样一来,沟通协调总会带来“甜头”,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负面的沟通协调大有市场。为什么一些人一事当前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去解决而是乱拉关系,一些人主要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迎来送往、把盏碰杯等应酬上,甚至挖空心思拜门子、找路子,编织个人的关系网,根本原因就是个人从中可以捞取高息回报。事实上,当从沟通协调中偿到“甜头”的时候,一些人不仅对其有认同感,还常常对帮助自己成事的沟通协调者存有感激之情,这也算是“人之常情”。也由此时常出现了“组织亲自出面搞协调”、“领导亲自出面跑经费”等行为被作为先进典型来报道推崇的现象。

(三)沟通协调势头强劲,在多方强求之下人们有时习惯于顺从求全。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包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通过正常途径办不通,通过沟通协调一下就通了。这自然就使社会各行各业催化或者强化了沟通协调的功能。目前,许多单位在招聘管理人员或考核任用干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列上“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条件,有的单位甚至把沟通协调能力上升为内部最关键、最重要的岗位胜任能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使你的业务能力再强,如果你不善于沟通,你就很难得到领导的赞扬。相反,有时你不管通过什么办法,只要能把领导交办的事项协调沟通好,你就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面对各方对沟通协调素质的强求,一些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时即使对负面沟通协调深恶痛绝,但也要乐此不疲。

三、沟通协调之风理应成为纯正的和谐之风

沟通是“使两方面能通连”;协调是“使配合得适当”。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沟通协调之风,我们理应还其本来之意,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纯正的和谐之风。

(一)要坚决刹住沟通协调中的不正之风。首先,要确立刹住不正之风的信心。要认识到,非正常的沟通协调再顽固复杂,但它总有见不得阳光的脆弱一面;要看到,非正常的沟通协调,损害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得好处的只是个别人,“唱黑脸”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有坚强的组织作后盾。其次,要健全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要全方位地不留死角,尤其要把“特权”现象纳入监督视野,真正体现制约机制的权威;要发动力量,让社会的每一名成员都成为监督员,不给非正常的沟通协调者以栖息之地。再次,要奖罚分明。对于非正常沟通协调者,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决不能听之任之;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者,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同时,还要大张旗鼓地宣扬那些敢于坚持原则不为权势利益所动的先进典型。只有这样,才会让非正常的沟通协调逐步失去市场,沟通协调之风才会真正和谐起来。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4

关键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97-02

1和谐的医患关系医者先行

医院应视当地居民经济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医院要成为病人又能看得起病,又看的舒适的医院。医院要发展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从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2转变医院角色

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方必须从,施者到服务者进行角色转换,真正把患者当成衣食父母,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深入社区、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

3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

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

“一个要求”是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患者和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耐心和细心,以诚相待。

“两个技巧”是要求医务人员多听患者的询问,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安全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

“三个掌握”是要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的社会心理。

“四个留意”是要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

“五个避免”是避免强求患者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和患者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患者改变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

“六种方式”是针对不同的患者,分别采取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以及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

4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诚心实意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

5医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医院要树立以人为本、诚信敬业、文明行医的服务理念,改变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医院应就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6医患双方沟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诚相待”的态度

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建立医疗报告制度,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让患者对整个诊疗过程的诊疗程序、诊治项目、诊治医生、自己的病情、收费、药品价格、服务承诺清楚、明白、放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7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的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8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5

[关键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战胜疾病,减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和理解,并彼此尊重和互相帮助。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患关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实践证实,不少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所具有的不同角色意识导致对相同问题不同的归因所引起的[1]。

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主要表现在医患之间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出现个别患者或患者家属伤害医务人员的极端事件,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医务人员为防止医疗纠纷,应对举证倒置,在医务活动中过度检查,使医疗费用过高,或为降低医疗风险,放弃风险性高的各种手术或医疗行为;看病难、看病贵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患者不满情绪增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业不正之风一定程度的存在,败坏了医务人员的形象;社会对医务人员的总体评价负面形象增加,社会舆论压力加大等等[2]。

2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首先,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我们国家倡导平等的人道主义、白求恩精神,奉公廉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深入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和物质水平提高,带动了社会全面的结构变革。就医患关系而言,主要有以下五点转变值得重视:其一是患者权力意识的增强,如知情同意权、择医权、隐私权等,而卫生立法滞后,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其二是患者将就医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无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其三是对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压力加大不满意增多;其四是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纠纷逐渐减少和寻求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逐渐增多,其中并不乏超高额赔偿案例,起了相当的导向作用;其五,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医疗纠纷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到果断处理,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医疗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是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红包”现象、药品回扣问题等;其三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如某些大医院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等;其四是医务工作者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依然将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视了患者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语不当,造成病人误解;其五是部分医院经营思想偏差,由于客观上存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在两个效益上更注意经济效益,特别是科室经济独立核算后,科室自负盈亏了,只能打经济算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风气,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再者,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患者有时也是冲突的主要挑起者。主要表现在:①对医疗期望值过高。有些患者认为小病应治愈,有的是道听途说,这种病怎么医成这种样子,产生不满心理,在医院闹事。②存在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资格医生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满足就认定是年轻医生造成的,从而发生纠纷[3]。

3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的解决思路

卫生部日前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医院职工认为,医患纠纷的最主要起因是沟通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从医患沟通开始,医患沟通是基础,法治化治理是关键。

3.1加强医患沟通是基础

第一,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和感情的沟通,医务人员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把患者不放心不了解的事情讲清楚,帮助患者选择,这样患者才能理解医务人员。医患沟通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

第二,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在生命过程和许多疾病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有的虽已认识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也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信任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第三,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患病就诊,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容易对医疗方案不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告之真实病情后,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关系,也可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

第四,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服务患者,既代表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的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流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促进医疗工作。

3.2加强法治化管理进程是关键

医患法律关系已普遍存在,医患双方应各自遵守应尽的义务,用法律来处理和维护医患关系[4]。

第一,不断完善卫生法规和制度。医患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各方都要遵守卫生法规。在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须的。要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应该严格执行,这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法律基础。

第二,对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执法要严。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行为,要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执法不严的现象,对有姑息行为的执法人员也难以追究责任。与此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譬如对不正当的媒体报道,造成严重的后果,理应追究其责任,但按照现有的法律制度,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做相应的处罚。其次,政府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加强普法学习宣传和教育,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矛盾争端。譬如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宣传教育,不仅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政府和新闻媒体应当对公众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而不能片面地断章取义地宣讲。要让社会公众全面、准确地了解条例内容,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效用。

第三,从医院内部来看,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是一个方面,但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更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医德医风和医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的营造是解决由于医务人员责任心问题导致的医患纠纷的主要途径。其次,法治作为社会的主要调解和救济途径,不仅是患者的武器,也是医务人员的护身符和紧箍咒。医务人员要知法守法,依法行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的合法的权益。其三,健康合理的医患沟通制度必不可少。医患双方的关系应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适应的基础上,要多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当然,由于职业的关系,医护人员更要作出一些牺牲。合理通畅的医患沟通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医务人员和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更是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管理的最终体现。

总之,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关系到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成长、发展的重大问题,良好的医患沟通、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做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的推动者,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构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瑶英.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2,128.

[2]吴煦东.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医院管理论坛,2007,10:53.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6

影响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功利主义,损人利己。当今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除了心理上存在障碍,行为方式上也存在着障碍,在与他人进行交往过程中往往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演变成损人利己的行为。一方面,功利主义以私利的实现作为人际交往的前提基础,最终必然会陷入极端的个人主义怪圈,难以构建和维持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崇尚的是实用主义的交往方式,这也是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用人的“可用性”来衡量是否与其交往。这样一来,宿舍的人际关系便受到利益的影响而产生不和谐因素。在这种错误价值观影响下的交往方式会给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带来巨大的障碍,同时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恶化。

2.沉迷网络、忽略现实存。网络人际关系是一种不直接面对面的、经由网络媒介形成的人际关系。多数学生更喜欢这种通过网络建立的人际关系,他们觉得这样的交往双方不需要见面,一般也不会产生利益冲突,也不受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因此,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和虚拟世界,忽略了真实存在的现实交际。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宿舍同学之间的交流,长期下去会使其自身从宿舍群体中逐渐孤立出去。网络的虚拟性、欺骗性是导致同学之间欺骗行为多发的诱因,长期沉迷于网络使学生产生一些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想法,也会使其混淆网络和现实社会,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失去行为道德的判断力,破坏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发宿舍间人际交往的冲突。

3.缺乏沟通、不善调节。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往往都是因为宿舍成员间缺乏交流、沟通不畅造成的。在处理矛盾的问题上,更多的学生宁愿采取间接的方式,也不愿和室友直接沟通。久而久之,互相之间便产生隔阂,为矛盾冲突埋下了不安的因素。当与舍友意见不合时,少部分人会选择退让,更多的人会选择不争论,而不是沟通协商,长此下去,使得宿舍成员间关系逐渐冷漠,这种“冷暴力”不利于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很多舍友间的恶性案件的产生就源于沟通的缺乏和矛盾调节的欠缺,使得小矛盾逐渐演变成为大仇恨。舍友间缺乏沟通,在自我调节和适应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些都导致了宿舍中人际交往困难。

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努力的方法

1.正视自己,克服自卑心理。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必须从自身心理出发。在处理自卑的心理问题上首先要学会设法弥补自身的不足,树立平等的思想,调适心理,增强自信。另外,要学会在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怕挫折,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站起来。同时还要积极努力地适应各种各样的外部唤醒,调节心理矛盾,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坚定自己的信念。最重要的一点是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增强自信,不盲目地与他人攀比。

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既有利于克服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也能够减少对潜能的消耗,还有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承认并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文过饰非、不推诿,还要区分为不同境遇与情况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克服。当然,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自我挫伤,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来自客观因素的挫伤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做的是尽量减少和避免来自主观因素的挫伤。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和克服,通过调节把危害降到最低。

2.学会沟通,克服个人主义。在集体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克服个人主义需要善于进行自我转换,通过扬己之长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保证情绪的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置换角色的心理位置,即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抑制自己的心理障碍。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活动中,让自己生活充实,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和他人,取长补短,以达到新的平衡,能够更好地与舍友相处,以利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交往,是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

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只有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使自己形成一种豁达开朗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人和事,以真心和坦诚使对方感到温暖,理解并接纳自己。在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还要学会合理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真诚,是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真诚的沟通更是良好人际交往的根基。

 

影响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相关文章:

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2.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特点

3.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主要因素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7

一、影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因素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实现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也是孤掌难鸣,不依靠家长的支持也很难带出一个出色的班级,但是由于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得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会出现一些僵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沟通意识的影响

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提升,很多家长都深知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惜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意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回事,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应该由老师自己负责。往往认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告状”,只有孩子表现不好时才会与家长沟通,故在思想上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不想主动与老师沟通,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沟通邀约。如果只有家长或班主任单方面树立了正确的沟通意识,沟通通常都会产生障碍,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也会产生困难,导致班主任对家长的不满或家长对班主任的不满。如果家长或班主任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那班主任和家长之间沟通基本上就不存在或是不顺畅,从而导致双方的不满。如果家长和班主任都树立了正确的沟通意识,这样,真正的沟通渠道就会建立起来,他们会经常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就会使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能够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培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是班主任与家长和谐相处的前提。

2.沟通素质的影响

家长和班主任的素质也是影响二者和谐沟通的关键因素,这一因素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的素质;另一方面是班主任的素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职业地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价值取向都影响着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我国现在社会中,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很严重,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的管教不予以配合。另一种现象是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过高,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将问题都归结为老师的不尽职、不负责,因此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抱怨,也容易导致家庭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形成难以沟通的局面。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有的班主任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时过于强调自身的权威性,没有把家长放在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上,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方式简单直白,不注意沟通的技巧,往往只去谈学生的缺点,忽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重视,或在交流时采取命令的形式也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影响二者之间的沟通。因此,班主任和家长的自身素质因素也经常影响着双方沟通的和谐与顺畅。

3.沟通方式的影响

班主任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由于其沟通方式的选择不当也影响沟通的效果。如家长认为沟通应该是老师主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家长更希望的是从班主任那里得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而非一味的指责和挖苦。另一方面班主任有时对家长的沟通方式也不理解,这样也造成了双方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在通讯比较发达的今天,有的家长和班主任没有充分利用电子通讯方式,还遵循着传统的沟通方式。例如,只依赖于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这样的沟通具有宽泛性,老师面对的是所有的家长,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往往无法与家长做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也会阻碍二者的交流;如果沟通方式多样,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家长群等多种方式增多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就会使二者和谐相处,实现和谐沟通。

4.制度因素的影响

一切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都是在完善的制度指导下得以实现的,有时由于学校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的不和谐。因此只有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实现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意识、沟通素质、沟通方式的双向通畅,才会实现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和谐沟通。如果学校领导重视家校合作,重视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并以相关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为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制度因素是班主任和家长有效沟通的有力保证,学校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合作的效果。

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注意选择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提升沟通的效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班主任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定时期内孩子的表现情况,也可以通过家长之间交流丰富的家教经验,这样的沟通方式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及班级的整体教学和管理情况,可以使家长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会使家长看到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从而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针对特殊的学生通过家访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是一种最直接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采用会增强家长对班主任的敬重感。

电话联系是一种比较及时、方便的联系方式,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协商,这样不仅使问题得以解决,也会加深班主任与家长的感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网络平台的利用可以突破以往的时空限制,家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联系,老师也可以随时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双方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培养孩子进程中的困惑,充分达到互动的效果。

三、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对策建议

1.掌握灵活的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班主任的沟通态度是影响人际交流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作为沟通的主导方,要表现出良好的态度,让家长感觉到亲近感,愿意与之交流。

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与班主任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因此在沟通中,作为主导作用的班主任一定要改变观念,消除各种消极影响因素,使双方在心理、感情上更为亲近融洽,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当家长感觉到老师的平易近人,有平等感时,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变得和谐与顺畅。

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在与家长交往过程中,要做到文明礼貌,充分尊重家长。对任何层次、素质和背景的家长都要一视同仁。接待家长要热情、谈话要真诚、多帮家长分析问题而不是指责,共同帮助家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家长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拥有了被尊重感,就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在任何一位家长的眼里,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是自己的宝贝。如果家长感觉到老师是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就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良好的沟通架设了通畅的桥梁。因此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要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让家长感到教师确实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关心孩子的,以便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以诚服人、以情感人,取得家长的信任。

2.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与家长的沟通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的沟通能力,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与业务能力非常重要。一是班主任的观察力。作为班主任要有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摸清每个学生的性格、脾气、爱好、家庭等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是组织力。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要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善于管理班级的各项工作,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与尊重,否则就会使班级管理陷入混乱无章、顾此失彼,既使再卖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再次就是提升自身的语表能力。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采用商量或交流的语气,语气要委婉、随和;语调要亲切、自然。表达清晰,条理分明,使家长充分理解,能抓住重点。

3.完善学校的相关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一切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要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和谐沟通与交流,学校必须完善相关的沟通机制。所以学校要提高意识,重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并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保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有家长参与的课外活动,都会为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意识、沟通素质、沟通方式的双向通畅,才会实现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和谐沟通。

4.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架构多渠道的沟通桥梁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8

王谦明浙江省永嘉县120急救指挥中心

摘要:所谓和谐医患关系,指的是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和谐、

融洽的相互关系。本文从化解医患矛盾的角度,从加强医患和谐意识,促进双向沟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医风医德建设;创建

多元医患纠纷解决机制;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患矛盾;和谐;医患关系

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双方沟通不畅,相互之间

信任度较低。不少医生和患者都认为,医患之间没有达到足够的

沟通程度和信任度。因此,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

是要以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为重点,并辅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医风

医德建设、多元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及重视媒体的构建作用。

一、增强医患和谐意识,促进双向沟通

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沟通不畅。日常工作

中,每个医生由于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患者,难免会对个别患者了

解不够深入,照顾不够周到。而作为患者,则容易因为疾病的痛

苦而变得敏感、情绪不稳定,加上一般患者都缺乏医疗相关知识,

所以就容易怀疑医生不认真给自己看病。如果患者的要求过高,

期望值过大,医患沟通的效果不仅不能达到,甚至适得其反,结

果就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因此,化解医患矛盾的第一步,就是

要增强医生的医患和谐意识,促进双方的互动沟通,防患于未然。

增强医生的医患和谐意识,就是要从以疾病治疗为工作中心的传

统工作理念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工作理念,将商业关系转

变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双向沟通,要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为宗旨,树立医生的医患和谐观念,加强医生的沟通技能。例如,

对于患者的不稳定情绪要及时安抚,而不是火上浇油或听之任

之;对于患者的无理要求,要耐心解释,而不是无动于衷甚至针

锋相对;对于患者的不信任,要用心去化解,用爱去感化,而不

是漠不关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医德医风建设

如果说导致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医生和患者身

上,那么基础设施不完善、即政府的投入不足,导致医疗资源配

置不合理。一方面,医院迫于生存压力,只能走向市场化,另一

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也还没有形成,

容易导致“市场失灵”,具体表现为目前的医疗资源逐步集中于

大城市的大医院,这些医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其他中

小城市的医院则面临着严重资源不足和缺乏卫技人才。医疗服务

缺乏应有的公平性这也是医患矛盾发生的重要原因。为了化解医

患矛盾,医院要在自身可控的范围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医生的医德医风建设,用一流的“人

工服务”弥补医疗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缺陷。加强医生的德风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医生的自律,同时还有赖于职业道德培训和道德管

理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牢固

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建立职业道德管理体系,设立有

关医德的奖罚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从激励和监督两个方面促进

医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创建多元医患纠纷解决机制

针对社会转型期医患矛盾迅速增加的状况,医院要加强自身

制度建设,尽快建立一套多元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以便解决已

经发生的医患矛盾。这套机制主要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医患矛盾发生后,医生要采取冷静、理性的处理方式,同时,医

院或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接待、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矛盾纠

纷。对于患者投诉的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认真负

责的精神,尽快查明真相,分清责任;对于有争议的医疗问题,

可以利用各种相关法律文件,组织院内外的有关专家会诊,形成

缜密的书面意见;从而加强法律效力。对于医患双方仍然不能达

成一致的意见,如患者无理取闹,坚持高额赔偿,一定要坚决回

绝,不能使其抱有任何幻想,必要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

此时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提前准备好各种

证据和材料,方便司法机关取证,并做好应诉准备。此外,医疗

机构还可以建立外界干预机制,例如对于特殊的民事纠纷,第三

方调节机构的介入可以为患者做思想工作,将纠纷从医院内部转

移给第三方处理(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从而弱化冲突

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态升级。

四、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媒体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大作用。过去由于公众普

遍缺乏医疗知识,不理解医患工作的高风险和局限性,加上个别

媒体片面强调患者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医疗机构中的不良现

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冲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随着

公共关系行业的引进,利用媒介加强组织与公众的沟通,促进双

方相互理解,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应

用。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医疗机构,也要树立公关意识,改变以往

不重视与媒介沟通的观念,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主动、

及时为媒体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情况,

从而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医疗卫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

是新闻宣传的焦点,不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医疗机构就不能让公

众及时了解真相,不能掌握话语的主导权,从而导致流言四起,

危机四伏,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的作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对于维护健康

有序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和谐社会并非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可以有效缓解矛盾的

社会。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矛盾是永恒存在的,医疗

机构不能试图让其消失,只能让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相对平和的

状态。医患矛盾成因错综复杂,医疗机构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规范和提高自身,用合理的解决方式化解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王卫华.医患矛盾报道中媒体的社会责任[J].医学与哲学,

2012,(08):22-24.

[2]陆新娟.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医患矛盾[J].价值工程,2013,

(20):316-317.

[3]祝司霞.医患矛盾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探讨[J].医学信

息,2013,(23):55.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9

【关键词】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39-02

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运转,也给广大医务工作者造成身心的伤害,严重打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引发的医患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成了,困扰着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

据统计80%的医疗纠纷直接由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即使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的医疗纠纷,也都与医患沟通不到位密切相关[1],这说明绝大部分医患纠纷都是可以通过加强医患沟通而避免的。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和医疗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1医患沟通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指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就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如费用、服务等),主要以诊疗和服务的方式进行的沟通交流,它构成了单纯医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构成[2]。医患沟通分为言语性沟通和非言语性沟通两种形式。言语性沟通是指使用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将表达信息发送给接受者的沟通形式;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指外表、行为和举止的沟通,包括着装、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等方面。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加强与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它不仅有利于提高诊疗技术与服务水平,而且对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2目前医患沟通存在不足之处:

2.1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限制沟通时间

目前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70%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3]。这也使患者就医流向大医院,从而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中小医院却为没有病人而发愁,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缺少沟通时间也是导致医患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我国三甲医院一个门诊医生平均一上午要看40~50个患者,留给每个患者的时间不足5分钟,迫使医生不得不打断患者对病情没有直接联系的倾诉,放弃对患者的深入了解,从而导致患者对医患沟通的不满意[4]。

2.2医患沟通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目前的医患沟通,没有一套完整的医患沟通制度来规范与约束,很难发挥真正有效地沟通,也容易使沟通流于形式,很难调动医患双方沟通的积极性。

2.3医患双方缺乏信任和理解,不能采取换位思考

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角度考虑,而是较多地考虑医院效益和自身的利益,同时由于医学的复杂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缺乏了解,不能从对方立场理解医务人员工作的繁重和辛苦,从而导致双方相互缺乏信任和理解,严重影响沟通效果。

2.4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影响医患沟通效果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绝大部分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医患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平等”的状况,患方很难准确接受和理解医务人员发出的信息,使得医患沟通无法顺利进行,造成医患双方沟通障碍。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常造成医疗服务过程或结果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期望产生一定偏差,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2.5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和方法

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和方法,忽略了沟通对象和场合,没把握好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表情和姿势,在沟通中习惯于使用专业的医学术语,不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的沟通只是一种单向信息传递,而不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没达到沟通的预期效果,一旦出现事先患者未了解的情况就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2.6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加重了医患间的防范心理

当前某些媒体过度放大医患之间的负面新闻,过度关注医院的负面消息。当发生患者被伤害事件后,舆论高举道德旗帜,把医生当成敌人,一边倒地站在患者一方,谴责医德的堕落和医风的败坏,使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大大受损,对医患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比如曾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八毛门”事件和“缝”事件,经多方调查后虽被证明属媒体的的误读,但这两事件却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误解,加重了医患间的防范心理,也表明了当前质疑医生似乎已经成了公众的习惯性思维[6]。由于媒体对负面消息的夸大报道,加重了医患间的防卫心理,使本来缺乏信任的更加相互猜忌,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3加强医患沟通的对策和建议

3.1更新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作为患者不仅希望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医疗技术服务,还希望得到尊重和关心,满足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为此,医疗卫生机构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多与病人进行一些感情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多替患者着想,并尽其所能减轻患者痛苦[7]。只要医患双方在内心相互理解和信任,树立共同努力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保障医患沟通的效果。

3.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快发展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本措施还是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合理分流病源,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使医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因此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农村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另一方面,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在诊疗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沟通交流。

3.3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

医疗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医患沟通制度,明确医患沟通的方式、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促进了医患沟通的有效进行。医院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医患沟通,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要落实领导负责制,使医患沟通工作按制度化、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转[8]。

3.4医患双方要学会换位思考

作为医务人员,第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第二要有仁受之心,多为患者着想,只要真正从内心尊重患者、同情患者,尤其在细微处体现出来,很多矛盾完全可以在医患沟通中化解掉[9]。同时患者要理解医务人员工作的辛苦和努力,理性看待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无法预见的误差和风险,理解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3.5正确客观的认识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合理定位疾病治疗的期望值

医学是一门科学,在医学领域中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医疗技术也客观存在着差异,即使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医学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左右,任何医院的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10]。但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患者不了解医学的未知性、风险性和可变性,对医生期望值过高,苛求医生手到病除,包治百病。在治疗过程但凡医生出现一点不确定、不周到的地方就会非常失望,或者更为激烈的情绪和举动,影响医患沟通的进行和效果。因此医院应向广大群众开展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医院内和社会的各种媒介,采取健康教育和送医进社区等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讲实效的卫生宣传教育[11]。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越多,就越能客观地认识医学的特性,对医学信息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这样医患双方就能更容易沟通,效果也会更好。

3.6加强对医务人员沟通培训,提高言语沟通技巧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且更要加强培养医务人员医患沟通的相关知识学习。医院应有针对性的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善于选择适当时机,抓住关键问题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赢得患者的信任与理解,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每天进行大量的沟通,所以要掌握以下的沟通技巧: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和耐心;两个多字-多听患者及家属说几句,多对患者及家属说几句;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留意其受教育程度及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情绪[12]。同时医务人员要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在这里是最重要的,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患者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相反,一句泄气的话,可使患者抑郁焦虑,精神萎靡[13]。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还要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包括:触摸、距离、姿势和方位、身体活动和手势、面部表情,注视和目光接触、辅助语言、整体形象[13]。在沟通中如将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谦逊的态度、庄重稳健的举止相结合,这不仅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3.7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监督,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面对我国当前突出的医患矛盾,媒体作为医患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应当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职责,以公平、公正、负责、客观的态度做好报道,既要多挖掘正面的医者形象,多唱“和声”,又要在舆论监督中有选择地曝光一些不良现象,在不丑化行业形象的前提下,推动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在交流中形成共识,从而引导医患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14]。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引以为戒,积极主动地采取改进措施。要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学会与媒体沟通,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通过多方面的宣传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度及其疾病转归,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理解,给医患双方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知道医生与患者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总之,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作为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只有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同时作为医疗机构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为患者创造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氛围,尽可能使患者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使医患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诚信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尤其是政府部门),经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医院以及和谐社会的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王方松.论医患沟通的实现[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11-15.

[2]许建国.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4,15(6):45.

[3]袁忠烈。浅谈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8):469-470.

[4]陈雯桦,匡莉.医患沟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514.

[5]焦峰,张建.医患沟通障碍因素分析[J].医院院长论坛,2012,2:48.

[6]彭明强,万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妥善解决医疗纠纷[J].医院院长论坛,2011,(6):16-20.

[7]金晖.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新疆医学,2011增刊:109.

[8]蒋步锦.医患沟通现状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7(34):105.

[9]魏明,唐双胜.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J].广西医学,2007,29(11):1832.

[10]刘激扬,余智萍.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现状探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7):988-989.

[11]许建国.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4,15(6):45.

[12]周春梅,鞠正东,赵萍.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476.

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路径

小学阶段是心智发育的初期,学生在这一阶段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实现班主任与学生的良性沟通。小学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健康的、积极的理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涉及层面较多,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由此,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善良友好的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提升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良好班主任形象的支持。小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事作风大多是模仿大人,久而久之,转变成自身的生活、做事的习惯。在学校,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同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向师性,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班主任在平时一定要多尊重、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尊重他人,形成了宽以待人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态度,而且是学生对于班主任的要求。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师表”四个字。规范自身的言行,耐心教导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方式。

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提升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通过自身的高素质和高品质感染学生。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外界新鲜事物对于小学生有很强吸引力。当学生向班主任提问时,班主任通常根据自身的理解解答学生问题,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观念。班主任通过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的问题,可以客观地将条例梳理出来,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讲解自己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

(二)摒除传统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以班主任为主,学生为辅,班主任的主观意识体现得较为明显,常常以高姿态面对学生,这种状态不仅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而且师生关系逐渐恶化。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最佳阶段,班主任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的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只有在教学中、管理中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实现民主教学理念,才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习积极性。班主任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学校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集体行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要对其进行严厉批评,而要将事情的严重性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是错误的。对于集体违纪行为,班主任更应一视同仁,保持公正的态度,不要偏袒任何一位学生,对其进行集体教育,但在进行教育之前,要将事情的始末了解清楚,设身处地地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违纪行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现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独苗,从小被父母、长辈宠爱,形成了较为自主的思想,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不理会他人想法,不能够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首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想法、情感等方面进行了解,通过这些了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近距离沟通,只有对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才能够真正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其进行疏导和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班主任才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与学生多交流、多接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级,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极深。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王桃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