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建设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22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1

一、应用概况

网络计划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比较盛行的一种现代生产管理的科学方法。在电力建设中,网络计划是表示时间进度计划的一种好的形式。用网络计划可以编制变电建筑、电气设计、结构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计划,可以编制变电工程施工、电气安装的进度计划,它能明确表示出建筑施工、电气安装、物资供应、试验调试等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把计划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整个输变电工程组织与管理工作的中心之一。采用网络计划,可以对网络计划中的工期、费用、资源进行优化。网络计划技术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动态控制方法。

二、工作目标

调查研究确定施工工序、电气安装流程及其工作组成,理顺施工工作、电气安装的先后关系并制定施工网络计划,找出工程施工的关键线路,明确各工序的紧前和紧后工作,计算出总工期,前后工作之间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晚开始时间、自由时差和总时差,并设置质量控制点、专业施工负责人和各专业交接点,最大程度的做好各专业工作的配合和衔接,并针对施工过程的所需人员、物资、设备等施工资源能够科学调配,杜绝造成人员浪费、物资供应不及时、设备不到位等现象,确保最大程度的控制好工期进度,做好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同时,对施工过程存在的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工期延误,能够及时调整后续工作安排,明确后续工作的紧要性,尽可能杜绝交叉施工。

三、网络计划编制流程

步骤1: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基建计划,确定好各项目的施工总工期以及开竣工日期。须收集的资料主要有:经过规划许可的建筑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图、一次、二次电气图纸、适用的标准及技术资料、图纸会审及交底资料。同时要统筹考虑工程达标投产和创优要求、电气设备到场计划、施工所在地的地理、天气、民事等问题。

步骤2:施工过程和电气安装过程是网络计划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划分的粗与细,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网络计划的实施,因而应结合具体的施工和安装项目来科学、合理的确定其过程。

步骤3:工程量计算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电气安装图纸、图纸会审交底要求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工程量时,尽量考虑编制其他计划时使用工程量数据的方便,做到一次计算,多次使用。

步骤4:套用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送电线路工程、调试工程)。

步骤5:根据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计算出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需用量。

步骤6:计算出各施工、安装过程的劳动量和机械台班后,可以根据现有的人力或机械来确定各施工、安装过程的作业时间。

步骤7:根据“施工和安装方案中的选择”中确定的施工、安装顺序,各施工、安装过程的持续时间,划分的施工段、施工层、安装段并找出主导施工过程,按照流水施工、安装的原则来组织流水施工、安装,绘制初始的网络计划,形成初始方案。

步骤8:对网络计划初始方案应进行检查、调整和优化。其主要内容是各施工、安装过程的施工顺序、平行搭接和技术组织问题是否合理;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是否存在交叉施工;编制的计划工期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施工人员、物资供应、设备到场、机械配备等资源是否保证均衡、连续施工。是否充分考虑了季节性施工和安全要求。

步骤9:如不符合要求,需要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步骤10:如符合要求,则绘制正式的施工网络计划并严格执行。在施工网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常会因人员、物资及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而导致打破原定计划,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经常检查和调整施工网络计划。

四、管理要点

1、加强工程前期和设计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输变电工程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

2、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为了实现这种结合,签定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3、完善业主项目管理制度。业主项目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负责,要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用普及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管理、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横道图计划方式那样得心应手。

2、应用管理水平低。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3、应用深度不够。主要原因是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六、下一步改进措施

1、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应用网络计划,从工程规模上讲,应先从较小的工程项目或分部分项工程做起,逐步积累和总结经验。同时还应慎重地选择工程项目,充分证明执行网络计划的工程既省事且效益显著,增强人们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信心;从编制和调整深度上讲,应先粗后细,逐步深入,不断积累管理所需的信息,形成规范的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和加工方法。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2

尝试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尝试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学生间相互影响的积极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尝试性学习教学模式,一般需要经过五大步骤:第一步骤是设置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需要以问题为导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第二步则为疏导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关键问题上进行疏导,并就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第三步则为引导自学,这一步骤是该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发挥自主作用,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模块;第四步则为点拨指导,教师就前一阶段的学生自学与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对其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纠正;第五步则为总结归纳,这是本节课实现知识与情感升华的一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并由老师将其串联成知识带。在这五个步骤中,计算机网络环境扮演着素材提供者和呈现者的角色。计算机呈现多样化的情境,提供丰富的资源,并进行智能化辅导和多向交互式的沟通。在传统课堂之中,尝试性的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先尝试,后引导,相联系,后讲解,先学习,后教学”。而在网络环境之下,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并为学习者提供进入情境的引导性问题。

二、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也称合作学习,是在一定学习协作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激励措施为保障下的学习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模式。在协作学习中,每位协作者都对整个协作体负责,每位协作者需要完成自己的分配到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化解决小组需要面对的问题。小组内部需要制定一定的目标、程序和策略,并以合理的方法为中介,分工协作、协商交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协作学习是在电子手段的支持下进行的协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协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同时还能融入网络学习独有的时空便捷与互联特征。数学学科在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时主要是将计算机网络作为协作主干,通过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套模式主要遵循以下几个主要步骤:了解概况明确目标上网学习小组合作自我检测能力建构。其中的上网学习便是网络环境参与协作教学的关键步骤。上网学习是便捷的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同时也是超越时空界限的,突破原有人与人面对面接触协作的合作模式。

三、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3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问题,以透明可视化教学模型为例,探讨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一般设计流程、设计要求与方法、设计具体步骤等。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公儒,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等18项国家专利发明人,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住宅通用布缆》和《居住区数字系统测评标准》主编人,《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等教材主编人。研究方向为综合布线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DistributedSystem,简称pDS)是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实现建筑内语音、数据和各种控制设备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彼此相连接,实现智能化应用功能。pDS必须与建筑物同期设计、建设和使用。目前在智能建筑设计与教学中,业主和设计单位对于pDS系统的要求和设计比较简单,也没有统一的设计要求,往往需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二次设计[1]。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大型工程经验与全国技能大赛经验,研究和探讨pDS的设计问题,提出了设计方法与步骤,用于实践与教学。

1pDS工程的设计流程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主要有结构设计、土建设计、水暖设计、强电设计和弱电设计等多个专业,经常出现水暖管道、强电管路、弱电管路的多种交叉和位置冲突。为了减少和避免这些冲突,降低设计成本和工程总造价,一般设计流程为结构设计土建设计水暖设计电气设计弱电设计,pDS的设计一般在弱电设计阶段进行[2]。

弱电设计主要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系统、门警系统、监控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任务,这些全部与pDS的设计密切相关。因为弱电系统属于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非常重要,也最为复杂。

2pDS的设计任务

pDS的设计主要包括编制信息点数量统计表、系统图、施工图、端口对应表、材料表、预算表、施工进度表等七项设计任务。

为了直观方便的介绍pDS的设计,本文以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教学模型为例,如图1所示,重点介绍pDS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3]。这个教学模型由1栋园区网络中心建筑,1栋三层楼建筑物组成,集中展示了pDS的工作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4]。

3编制pDS信息点数量统计表

pDS信息点数量统计表(以下简称点数表),能够快速准确统计建筑物的各种信息点数量。

3.1编制点数表的基本要点

1)表格设计合理。要求表格打印成文本后,表格的宽度和文字大小合理。

2)数据正确。每个工作区都必须填写数字,要求数量正确,没有漏点和多点。对于没有信息点的工作区或者房间填写数字0,表明已经分析过该工作区。

3)文件名称正确。作为工程技术文件,名称必须准确,能够直接反映该文件内容。

4)签字和日期正确。作为工程技术文件,编写、审核、审定等人员签字非常重要,日期直接反映文件的有效性,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最新日期的文件替代以前日期的旧文件。

3.2编制点数表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创建表格。首先创建一个通用的excel工作表,同时必须给文件命名。如表1所示,该文件命名为“01-西元教学模型点数统计表”。

第二步:编制表格,填写栏目内容。通过合并行、列等步骤编制表格成为合适的点数统计表,然后填写行与列栏目名称,如表1所示。

第三步:填写信息点数量。按照图1模型,逐层逐房间进行,首先确定数据信息点的数量,然后考虑语音信息点的数量,同时还要考虑其它智能化和控制设备的需要,把每个房间的数据点和语音点数量填写到表格中。

第四步:合计信息点数量。首先按照行统计出每个房间的数据点和语音点,然后统计列数据,最后进行合计。这样就完成了点数统计表,既能反映每个房间或者区域的信息点,也能看到每个楼层的信息点,全面清楚的反映了全部信息点,如表1所示。

4设计pDS系统图

点数统计表虽然全面反映了信息点数量和位置,但是不能反映信息点的连接关系,需要通过设计pDS系统图来直观反映,pDS系统图直接决定各种网络应用拓扑图。

4.1设计pDS系统图的基本要点

1)图形符号必须正确。在系统图设计时,必须使用规范的图形符号,方便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快速读懂图纸。

2)连接关系清楚。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清楚的给出信息点之间的各种连接关系,例如CD-BD-FD-to配线架和信息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3)缆线型号标记正确。在系统图中要将缆线规格标记清楚,特别区分是光缆还是电缆。

4)说明完整。系统图设计完成后,必须在图纸的空白位置增加设计说明。如图2所示。

5)图面布局合理。工程图纸都必须做到图面布局合理,比例合适,文字清晰。

6)标题栏完整。标题栏是任何工程图纸都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在图纸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至少包括工程名称、项目名称、工种、图纸编号、签字栏等。

4.2设计系统图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图一般使用autoCaD软件完成。下面我们以图1西元教学模型为例,介绍系统图设计方法和具体步骤。

第一步:创建图纸。包括文件设置和命名。如图2命名为“02-西元综合布线工程教学模型系统图”。

第二步:绘制设备图形符号。例如代表网络配线设备,如图2所示。

第三步:设计连接关系。把综合布线系统的连接关系用直线或折线连接起来,这样就清楚的给出了CD-BD,BD-FD,FD-to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些连接关系实际上决定网络应用拓扑图,如图2所示。

第四步:设计说明。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设计思想,帮助快速阅读和理解图纸,一般要在图纸的空白位置增加设计说明,重点说明特殊图形符号和设计要求,如图2所示。

第五步:设计标题栏。如图2所示。

5设计pDS施工图

施工图设计的目的就是规定缆线与设施在建筑物中的具体路由和位置。

5.1设计pDS施工图的基本要求

1)图形符号必须正确。设计中使用的图形符号,必须要符合相关建筑设计标准和图集规定。

2)布线路由合理正确。施工图设计全部缆线和设备等器材的安装管道、路径、位置等。

3)位置设计合理正确。在施工图中,对线管、网络插座、桥架等的位置设计要合理,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5.2设计pDS施工图的方法与步骤

在实际施工图设计中,只需要在前期土建设计图中添加综合布线设计内容就可以了。下面以图1为例,介绍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具体步骤。

第一步:创建图纸。包括文件设置和命名。例如设置为a3幅面,横向,比例为1:5,单位为mm。命名为“03-西元教学模型二层施工图”。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4

关键词:Linux环境;Socket;网络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347-02

LinuxenvironmentBasedonSocketCommunicationsResearchnetwork

HaoBao-fang,YUanHe-gang

(ZhongweiCitypowerSupplyBureau,ningxiapowerCompany,Zhongwei755000,China)

abstract:Linuxasamorefreeandopensourceoperatingsystem,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hasalsobeenthepromotionprocessintheLinuxenvironmentbasedonSocketnetworkcommunicationhasbecomeahotresearch,notonlybecauseSocketisusedforcommunicationbetweensingleprocesses,butalsocanbeappliedtonetworktraffic,inaLinuxenvironmentwithstrongapplicability.thispaperstudiestheSocketinterfaceintheLinuxenvironmentanditscommunicationsnetworkmodel.Hopethatthroughthisstudy,canSocketapplicationsinaLinuxenvironmenttoprovideareferenceandlearning.

Keywords:linuxenvironment;socket;networkcommunication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操作系统而言,对于网络的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Linux操作系统也不例外,它能够兼容多种网络协议,而且本身的安全性更高,因此被广泛的用在多个领域,基于Linux环境开发更为高效的网络通信程序也成为了一个热点。Socket作为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编程接口,能够提供访问下层通信协议的数据结构,同时,在Linux系统环境之下,应用程序要访问下层协议,唯一的途径也是采用Socket接口。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研究Linux环境下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SoCKet是美国加州Berkley大学提出的,是以传输层协议为基础的一种套接字规范,从网络整体来看,这是一个虚拟的不同主机应用程序之间的一个借口,具有跨平台的特征;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连接网络技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一个接口。SoCKet是专门为UniX操作系统所开发的,对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规范做出定义,通俗点讲,如果说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途径是同一个通道,那么该通道的两个端口就是套接字。底层通信软件和具体的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在SoCKet中被屏蔽掉了,这样就保证了只要两台计算机安装了tCp协议软件并且实现了SoCKet规范,那么其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作为SoCKet接口的api,无论是在tCp或ip网络中,还是在互联网中都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1Socket接口概述

当前的网络应用中,Client或者Server这两种模式是进行通信的双方使用频率最高的交互模式,在通常情况下,监听或者连接分别是客户以及服务器模式所采用的实现方式。借助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在一个端口可以对发送至服务器的请求进行监听,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服务器的进程始终是出于休眠状态的,除非有客户向该服务器发送了一个连接的请求,在服务器一个端口接收到来自于客户的请求时,服务器线程就会从休眠状态转为工作状态,根据客户的具体请求做出相应的反应,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

Socket接口是使用标准系统文件描述符与其他程序进行通信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工作方式是由一个套接字描述作为一个通信连接的端口,不同的端口之间可以通过套接字来完成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上文已经描述了Linux系统能够支持多种网络协议,而由于不同的协议其工作的方式和地址格式都不相同,而对于不同的网络协议而言,使用用一个网络地址的格式,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协议地址族,表1是Linux支持的常见的网络协议地址族。

在Linux环境下,能够将套接字地址族抽象成一个统一的套接字Socket接口,在该接口的支持下能够完成应用程序的接口的开发。具体的,在Linux环境下的Socket接口主要有如下几种:1)SoCK_StReam,数据流套接口;2)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口;3)SoCK_Raw,原始套接口。

2Socket网络通信模型

2.1Linux环境下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模型

从目前来看,主流的网络通信模型主要有两种,其一是C/S架构及,客户端/服务端架构;其二是B/S架构,及浏览器/服务端架构。本文研究的是客户端/服务端架构,在该架构下的Socket网络通信模型需要完成客户程序编写和服务程序编写。

客户端程序的编写步骤如下:创建Socket接口与远程服务程序连接读写数据终止连接。

服务程序的编写步骤如下:创建Socket接口绑定bind接口设置Socket接口为监听模式接受请求读写数据终止连接。

2.2Socket函数的调用

在创建Socket步骤,应用程序在使用Socket接口之前,首先需要调用一个套接字也就是Socket函数,系统在调用Socket函数的时候,应该向程序提供创建Socket的手段,如:

intsocket(intdomain,inttype,intprotocol);

在上述命令中,调用的三个参数分别是domain,type以及protocol。

在指定地址步骤,需要将Socket地址与所创建的Socket字号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如下命令实现:

intbind(intsockfd,structsockaddr*my_addr,intaddrlen);

在建立Socket连接步骤,可以通过intconnect(intsockfd,structsockaddr*serv_addr,intaddrlen)实现;在监听连接步骤,可以通过intlisten(intsockfd,intbacklog)实现,通过该命令,服务进程能够监听来自客户进程的所有的请求,如果请求的队列长度大于命令中的backlog,则服务不会予以相应;在数据传输步骤可以通过intsend以及intrecv两个命令分别调取sockfd,constvoid*msg,len以及flags函数实现,上述两个函数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流失Socket的通信;在关闭Socket步骤,可以通过intclose命令调取socket文件描述符sockfd,以完成整个客户进程以及服务进程的通信。

3结束语

在Linux系统环境之下,应用程序要与下层协议完成通信,需要借助Socket接口,本文研究了Socket接口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的数据流套接口,数据报套接口以及原始套接口。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Linux环境下的Socket网络通信模型,以客户端/服务端架构模型为例研究了该模型实现过程中的Socket函数的调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Socket接口在Linux系统环境下的网络通信程序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孔明,艾树峰,杜辉.基于tCp/ip的嵌入式webServer网络测控系统设计[J].电讯技术,2005(5).

[2]吴涛,黄心汉,黄振宇.基于Linux的多移动机器人通信的原理与实现方法[J].电工技术,2003(12).

[3]刘煜禹,姜国兴.基于Socket的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5

[关键词]SCoRm:学习管理系统;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98-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20

一、引言

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SharableContentobjectReferencemodel)是由美国国防部aDL(advancedDistributedLearning)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一套共通的规范。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内容对象具有高水平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适应性、重用性等。SCoRm标准的使用将会增强LmS(学习管理系统)运行不同商家工具开发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的数据转换的能力,增强不同商家开发的LmS运行相同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执行时的数据交换的能力,增强多种网络LmS产品/环境访问相同知识库的可执行内容并运行这些内容的能力。这种策略消除了为适合最新的技术平台需要做的许多开发工作,将会使开发者更多地关注有效的学习策略。目前SCoRm还属于起步阶段,真正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还不多,SCoRm课件资源数量相对较少,这使得教学设计师难以开发出具备互换、搜寻、跨平台使用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SCoRm的推广。

二、网络课件分析

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课件有两种主要形态:CBt和wBt,即computer-basedtraining(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和web-basedtraining(基于网络的培训),前者就是常说的本地版或光盘版,而后者就是常说的网络版,即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基于HtmL设计制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种流行的技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该软件通过浏览器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网络课件具有生动、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够让你主动地获得生动的知识,还能让你获得技能、实践和经验,而后者是其他传统教材、电子书和ppt都无法达到的。网络课件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存在的网络课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三分屏课件、静态网页课件和视频课件。

1.三分屏课件

三分屏课件是把教师的视频、讲课所使用的powerpoint(也可以为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部分内容生成网页文件,被称为“三分屏”课件,该课件通过网页浏览器进行播放。它的优点是:1)开发周期短,课件是教师开讲即开录,录完后课件即刻生成,再加上几个工作日的后期编辑就可完成,因此开发周期非常短;2)节省费用,聘请专家来做现场授课,在现场把专家讲座录制成三分屏课件,可节省多次聘请专家的费用,另外,三分屏课件的开发费用与其他的网络课程的开发费用相比低很多。它的缺点:1)三分屏课件的教学效果并不取决于技术问题,而取决于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和讲解,作为教育与技术结合者的教学课件设计人员来说,基本无用武之地;2)三分屏课程属于单向灌输式教学,无法实现网络的双向互动:3)三分屏课件制作完成后,由于存在技术难度,普通的使用者很难对课件进行修改,更加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2.静态网页型课件

静态网页型课件以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语言为基础,以网站的形式,包括若干网页和多媒体素材,这类课件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又能利用网络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运行,实现真正的网络教学。而且许多可视化的网页制作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功能强大、易于掌握,降低了网页型课件的制作难度。网页的包容性广、开放性高,多种媒体,如文本、图像、音乐、动画和视频信息等都可作为网页对象纳入网页中来。网页型课件的缺点主要在于:1)网页型课件以源代码形式进行保存,很难进行版权保护,因此不大可能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做商业化发行;2)课件静态呈现,没有课件与学习平台之间的交互,如记录学习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等;3)课件制作完成后,由于技术难度原因,普通的使用人员很难对其修改,更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3.视频课件

视频课件与三分屏课件类似,但比三分屏更加简化,是一种简单的点播课件,即包括单一的音频或视频信息的课件,类似于传统的录音录像材料,通常对教师授课、操作示范、计算机屏幕操作过程进行录像。视频课件的缺点主要在于:1)单向灌输式教学,学习枯燥,没有交互性;2)视频资源较大,当点播人数较多时,观看视频教学可能会受到带宽的影响;3)课件被制作完成后,由于技术难度,普通的使用人员很难修改课件,更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三、学习管理系统分析

学习管理系统,英文缩写是LmS(LearningmanagementSystem),具有发送、跟踪、汇报、评估和管理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学习者之间交互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功能,学习管理系统是开展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

通过调查Blackboard、moodle、Sakai、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奥鹏远程教育、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LmS,总结出了现有这些LmS的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网络课件在网络学习管理系统中很难被普通的教师和管理员重新组织和复用,导致课件后期的维护成本很高。

(2)现有的网络课件只是静态的内容讲述,缺少互动性和可计入成绩的学习活动,无法满足互动教学的需要。

(3)学生在学习现有的课件时,学习过程不能被记录,课件与学习系统交互性差。

基于现有LmS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设计。

(1)SCoRm标准课件库设计,管理SCoRm标准课件,包括课件上传,SCoRm格式校验,课件删除和修改等管理功能。

(2)灵活的课程内容组织,教师组织一门新开的网络课程,可以从SCoRm标准课件库中选取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也可以从课件库中的不同课程中选取部分章节组织成一门新的网络课程。

(3)灵活课程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在网络课程的的任何节点添加前测、作业、和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由学习管理系统的论坛、题库、作业和考试等系统功能来提供支持,满足学生的交互学习和成绩记录,实现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

(4)学习过程全记录设计,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时,学习管理系统会记录学生学习的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学习进度等。

(5)SCoRm标准课件导出设计,管理员或教师可以将重新组织过的网络课程导出符合SCoRm标准的课件包,此课程包可以在其他符合SCoRm标准的LmS系统中使用。

四、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的整体模块设计(参见图1),有六个模块组成,开发技术上,采用Javaee技术,应用Struts2.1、hibernate3.2和spring三个轻量级架构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详细的模块设计如下:

1.基于Scorm2004标准的课件导入验证模块

该模块用于对所有的课件资源文件进行上传校验和课件管理。在系统校验环节,系统将获取课件包中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它是包中内容的结构化目录,然后验证其是否符合SCoRm2004标准,具体校验流程(参见图2)所示;

步骤1解压网络课件包到解压目录下,并执行步骤2:

步骤2检查解压目录下是否包含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所述网络课件包并非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的信息,并结束验证:

步骤3对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进行解析生成xml格式文档对象,并执行步骤4:

步骤4判断所述xml格式文档对象是否生成成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5,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解析xml格式文档对象失败的信息,并结束验证;

步骤5获取所述xml格式文档对象中的一级item(内容项,层次结构中的节点)元素节点集合,遍历所述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确定所述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中的item元素是否含有identifierref(标识符引用,一个对资源部分或其它目录、内容项标识符的引用)属性,如果是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课程一级节点中不能添加资源引用的信息,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6获取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遍历该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并执行步骤7;

步骤7判断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中的item元素是否全部含有identifierref属性,如果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同一级节点必须全部含有identifierref属性的信息,并结束验证,是则执行步骤8;

步骤8通过item元素的identifierref属性查找对应的资源引用,以获得所述资源引用中的文件标签集合,并执行步骤9;

步骤9确定所述文件标签集合是否为空,如果是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资源引用中必须包含文件标签的信息,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10;

步骤10确定是否所有的资源标签均己查找完毕,如果是则确定验证成功,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8。

2.课程内容组织模块

通过课程内容组织模块,教师可以将几门课程的课件资源重新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例如:从信息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四门课程中分别抽取一些章节组成一门新的课程通信原理(参见图3)。详细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块的业务流程(参见图4)所示。

步骤1在所述课件资源库中展开所要调取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

步骤2对所展开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进行解析,以获得该网络课件包的一级节点信息;

步骤3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网络课件包的所有一级节点:

步骤4选择所要重新组织以形成新课件的一级节点;

步骤5解析所述网络课件包中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以获得所选择的一级节点、及一级节点的子节点、以及归属于子节点的资源节点;

步骤6在新课程目录下新建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并解析所述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将步骤5中所获得的一级节点及其子节点以及归属于子节点的资源节点信息复制到所述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

步骤7将所述资源节点中引用的所有资源从所述所要调取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复制到新课程目录,并将所有节点的引用资源路径由相对路径替换为绝对路径(替换路径是为了后期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对这些文件进行修改),其中所引用的资源包括图片文件、CSS文件、js文件、flash文件等;

步骤8将新课程的课程组织节点信息存入数据库,以备后期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3.课程活动组织模块

课程活动是指前测、作业、和讨论等课程互动环节,这些活动分别由LmS系统的论坛、题库、作业和考试等系统来提供功能支持,这些活动的成绩和参与次数都可在数据库记录和并计入平时成绩。目前,我们先在网络课程中使用了三种常用的活动,分别是前测、作业和讨论。以后,可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灵活扩展学习活动。

前测:学生只能对一次前测能做一次,如果达到规定的分数,该知识点就学习通过,如果没有达到规定分数,该知识点就不能通过,必须继续学习去完成该知识点的时间和作业要求;

讨论:学生对一次讨论可以发言多次,每次发言都被记录下来,系统只统计学生是否发过言,不对发言内容作评价。

作业:学生对一次作业可以重做多次,作业是基于题库和自动组卷,按照是否计算平时成绩又分为作业和练习两种;

网络课程由四部分组成(参见图5),来自SCoRm课件的内容、前测、讨论和作业,教师在完成课程内容组织后,就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学习活动接口,在内容中加入学习活动,并设定学习活动的考核要求。

4.课程播放模块

课程播放时,学生、课件与LmS系统交互,LmS系统将会记录学习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等。

学生首先进行选课和注册才能进行一门课程的学习,系统同时启动学习过程记录。

学习者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模块,学习活动有浏览内容、做练习、测试,以及讨论发言等。

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提出问题,可以利用嵌入在网络课程中的论坛工具进行提问,系统会自动搜索已有的知识库、问答库等来查找与之相匹配的答案,如果学习者不满意搜索的答案,可以直接在论坛中将问题提出,教师会回答问题。

当学习的效果累积达到第1模块的教学目标后,例如:第1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作业成绩>80分anD模块学习的时长>2小时”,系统会提示学习者这个模块通过了,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模块了,LmS会记录作业成绩和学习时长。

学习者开始第2个模块的学习,学习过程与上述第1个模块的相似,依次类推,当学习的效果累积到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例如:“m个必修模块通过+n个选修模块通过”,系统会提示学习者这个单元通过了,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了。LmS系统会记录每个模块的通过状态。

当学习效果累积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后,系统会提示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了,可以参加这门课程的考试了,同时学习者获得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会被记录在LmS系统中,以后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

5.课件导出模块

管理员或者教师可以将资源库中的课件资源导出,保存成符合SCoRm2004标准的压缩包,该包可以在任何支持SCoRm2004标准的LmS系统中使用。导出SCoRm的流程(参见图6)如下所示:

步骤1解析课件资源库中的课程目录下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以获取所述内容清单文件中的所有资源节点;

步骤2将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中的资源节点所引用的所有资源所对应的文件复制到导出目录,其中资源节点所引用的资源是在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中的resource(资源)元素下的file(文件)元素来表示的;

步骤3将导出目录中引用的资源路径由绝对路径替换为相对路径,其中所引用的资源包括图片文件、CSS文件、js文件、flash文件等;

步骤4将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复制到导出目录;

步骤5将所述导出目录打包为zip(一种压缩格式)包以进行导出。

五、结论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6

1概述

从2009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3G电信运营已经步入第三个年头,中国联通掌握着最具竞争优势的wCDma网络标准,用户数量的增长趋势印证了中国3G产业蕴藏着大量的商业机会。

纵观各新生产业的发展进程,在爆发式增长之后,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是能够清楚把握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由此引发了思考:如何评估站点的投资有效性?如何甄别不同站点的重要程度?目前的工期型规划建设方式存在哪些效益弊端?如何将网络规划和区分业务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从提升盈利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2010年深圳联通结构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地研究出五维分析体系,将移动网投资管理根植于统筹、流程、业务、评估的深度融合过程,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有效优化解决工期型规划建设方式的弊端。

2网络规划中的高原法则

通过不断的网络建设和优化,深圳3G网络覆盖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

网络质量的提升一定是以资源投入为代价的,两者之间遵循高原法则。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投入与网络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1)在网络质量水平较低的区域,投入资源提升网络质量效果显著,用户感知改善明显,受惠群体规模较大,效益最高;

(2)在网络质量提升到一定水平后,网络整体良好,只是个别散点存在问题。这时投入资源解决这些问题,受惠群体规模小,投资效益低。

经过多期网络建设,联通的wCDma网络逐步走向成熟。在不存在结构性覆盖问题后,有两个问题随之而来摆在了规划工程师面前:一是全网整体提高一小步还是重点区域内提升一大步?二是如何优选资源投入方向?比亚迪、富士康等无数成功案例表明,优选重点区域、优先投入资源,迅速提升局部竞争力,是最能有效促进深圳联通市场发展的策略。

3无线网络五维规划分析与研究

为有效解决网络规模快速增长下的投资准确性问题,推动移动网发展模式由数量规划模型向效益规划模型转变,提出了五维优选方案。

数量规划模型是以规划网络的覆盖为基础,对存在弱区进行总体分析,对整网进行全面的规划,提出弱区补盲方案;以工期建设为依据,进行全网站点建设,拉动整体逐步提升。从形象上讲类似于漫山的植树造林,此方式适合在网络建设的初期,网络覆盖整体薄弱的阶段。

效益规划模型是以多网摸查为基础,对网络竞争力、市场潜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网络提升方案。其特点是以项目制推进的方式,集中资源,打造局部赶超竞争对手区域,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类似于在一片区域精心打造一个小花园,此方式适合在网络已实现基本覆盖,投资效益高原法则逐步显现的中期阶段。

步骤一:在投资方向优选之前,必须先将整体规划区域分解若干微网格,并建立投资备选数据库,称之为“规划池”;

步骤二:采用加权算法,得到每个微网格的投资优先值;

C为各维度统计值,K为各维度权值,i=1,2,3……

步骤三:根据每个网格的五维分析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

步骤四:针对微网格投资优先值较高的网络,从“规划池”内捞取此网格内的规划站点优先考虑,形成本期投资计划;

步骤五:根据实施后的效果观察,对各加权系数进行本地化修正,实现分析方法的校正完善。

3.1规划池的建立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整体规划区域分解若干微网格,对每个微网格进行多网摸查,并统计分析其内部的人口数量、话务量等信息。对网络竞争力不足的区域进行新站规划查勘,并将以上信息汇总成表,形成规划库。

微网格的划分不宜过大,一般以10个站点左右为宜,尤其要注意环境的独立性,应以完整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等定义为一个微网格。

规划池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

3.2五维规划分析与研究

(1)维度一:前期投资效益比

前期投资效益比是指上一期工程后,各微网格新增效益与成本的比值,从历史数据角度评估投资效益的有效性。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如业务下滑,该指标可能出现负值。其中,新增效益值为微网格整体语音、数据等业务提升产生的收入增量;新增成本为建设成本、物业租赁、运维等成本的总和。前期投资效益比数据采集于网建、运维以及市场部门。

(2)维度二: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

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是指当年各区分的经营任务和现网物理站点数量的比值,对经营任务重点区域优先资源保障。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数据采集于市场、销售以及运维部门。

(3)维度三:网络竞争力情况

网络竞争力情况是指规划网络和其他运营商网络覆盖、质量的差异,通过新增投资弥补网络差距或者拉大网络优势,保有存量用户,发展增量用户。微网格该项指标越低越需优先投资。网络竞争力情况数据采集于网优部门。

评估网络之间的差异有多种方法,比较简便可行的是测试做差法,如图3所示。

(4)维度四: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

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是指各区分对所辖区域内,微网格业务增长比例的预估计划,对区分重点发展区域优先资源保障。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数据采集于市场、销售、区分公司等业务部门。

(5)维度五:市场潜力分析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7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汽车运用与维修3dsmax软件authorware软件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1]网络课程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课程课件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感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模式及教学思想。文中提出,基于3dsmax软件和autorware软件,开发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的高职高专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修复网络课程,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应用,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技术特点,收效良好。

一、课程的开发流程

本文选取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多媒体教学课程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二、教学任务的编制

本文中以一个教学案例“发动机不能启动――高压线路故障”,来详细说明基于3dsmax和authorware软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设计的过程。

高压线路故障是发动机不能启动的一个原因之一。其主要检修的内容为:

(1)高压线路是否通断;

(2)高压线接头是否有故障。

检修方法为通过高压线接头搭铁就可以判断上述两个问题。高压线接头搭铁之后有电火花发出就可以判断高压线无故障;反之则有故障。

详细检查步骤:

(1)检查高压线以及连接端子是否完整。

(2)高压接线柱接头搭铁,是否有电火花现象发出。

三、基于3dsmax的素材制作

教学素材的制作包括3d模型的建立,模拟动画的形成,平面图的渲染等。其中发动机3d建模与模拟动画的形成的比重最大。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到很多的3d建模软件,例如pRo/e,UG,Catia等比较专业的3d建模软件,但是要考虑到这是要设计一个汽车教学软件,所需要求远不到工业设计那样的精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出模拟演示动画,而3dsmax能很好的满足两方面的要求,无论建模还是动画方面都可以满足教学软件的要求,所以选择3dsmax作为3d建模的软件。

根据故障案例中检修步骤,将涉及的发动机部件整理出来,搭建3d模型及模拟动画。

(1)检查高压线以及连接端子是否完整。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此步骤可以使用文字和图片演示来实现,包括高压线及高压线接头的检查。

(2)高压接线柱接头搭铁,是否有电火花现象发出。

拔出高压线接头,然后起动发动机,使得高压线通电。有电火花发出,则无故障。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高压接头是否有放电火花跳动,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否则的话,检查点火系统线路的导通性,通过图片来实现。

使用3dsmax进行高压线接头、缸盖等部件的建模。从测量发动机各部件的尺寸出发,把各部分零件的关键尺寸都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工业建模的思维使用建模软件3dsmax来建立模型。而且在建模时,要注意各部件最后是要求准确定位并组装在一起。

课程中,图2和图3使用动画的方式,给课程使用者清晰演示高压线头的装配、拆解过程。图4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头的拆解过程;图5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接头跳火试验过程;图6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接头装回过程;图7演示维修完毕后,发动机运转良好的状态。

图2高压线接头和缸盖的建模

图3高压线接头和缸盖的装配模型

图4拔出单缸高压线接头图5单缸高压线接头跳火试验

图6安装单缸高压线接头图7发动机运转过程

四、基于authorware软件的整合

本文中的课件主要是基于authorware软件的整合制作。authorware是一款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媒体课件常用软件,它交互能力和兼容能力较好,操作简单,程序流程简明,开发效率高,并且能够结合其他多种开发工具,共同实现多媒体的功能。通过authorware软件整合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汽车教学课堂中,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体现得更生动精彩且吸引力大,渲染性强,使受教者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接受知识较快。

1.课件目录设定

目录内容根据前述的教学任务编制,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高压线路的检查;(2)搭铁的检查更换完成;(3)更换完成。实现目录功能,则是通过authorware软件上的自定义样式功能来实现。因为目录要求简洁明了,因此在实现目录结构上,采用了自定义样式功能,受教者只要一打开目录,就可以清晰看到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操作简单,如图8所示。

图8课件目录页面

2.课件内容

根据教学任务中编制的检修内容,检修方法和检修步骤,可以通过authorware,将检修内容、方法和步骤采用指导文字与图片、动画相结合的方式,来整合完成。制作效果如图10-15所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将图片、文字、动画整合在一起,而且配合使用了各种功能按钮,极大增强了网络课件的人机交互功能。

受教者可以通过文字、动画清晰掌握“发动机不能启动――高压线路故障”的相关部件及检修方法,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图10判断高压线路故障依据页面图11高压线外观检查页面

图12拔出高压接线头图13介绍搭铁方法页面

图14搭铁有电火花动画截图图15装回高压接线头端子

图16曲轴正常转动动画截图

五、教学实践应用及评价

开发网络课程是网络课程研制的主要任务,而应用网络课程则是网络教学的主要使命。[3]本文中,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来评价。该方法开发的网络课程,在学校2010级和2011级共4个教学班使用过,学生反映良好;并在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中试运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本文中基于3dsmax和authorware软件的多媒体教学的网络课程开发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网络教育,而且适用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实施结果证明这种开发设计方法,不仅展示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技术革新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项目编号:JYYZ201302)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8

1、要有叫得响的创新项目名称。

2、要有实施创新项目的目的意图的说明。

3、要有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4、要明确创新项目平台建设的地点和功能布局。

5、要有平台建成后规范操作的工作流程。

6、要制定一系列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方法措施。

7、要有创新项目成功实施的典型经验材料。

二、县布置的“四个”创新项目的建设要点

1、“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乡村治理模式

①实施创新要结合乡镇所属社区的实际,主要针对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盲点问题,明确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乡村治理和工作创新的特点,防止出现创新项目一般化。

②明确工作创新的步骤。首先在乡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已建或新建社区来实施;二是成立社区党小组,并由社区党员推选党小组长;三是在党小组的组织下,推选成立社区建设理事会,并明确理事会成员的职责;四是采取党员群众自荐的方式,组建社区义工队伍,参与到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社区治安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事务。通过搭建“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的工作架构,避免了以往“一会两组三站”工作模式存在的机构多、层级多等问题。乡镇党委应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推进时间表,并按照以上步骤抓好落实。

③抓好运转保障的落实。在有条件的社区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一组一会所需的办公、活动设施,若暂时无法安排办公场所的社区,应选择一户有空闲房屋的党员家庭(最好为党小组长),组织“一组、一会”成员和社区义工开展活动,并从新农村建设有关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放理事会理事的误工补贴,并对工作积极、受群众好评的义工在年终时给予一定奖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④社区内应制作“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组织架构图和义工标识牌,制定岗位职责、活动制度。并在框架搭建后,定期组织党小组、社区建设管理理事会和社区义工开展活动,并建立工作和活动台账,有反映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年底前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各项活动台账和资料均汇编成册。

2、“一会一联一帮带”帮扶平台

①实施创新要结合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实际,主要破解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序发展、相对松散等问题,通过搭建平台,使各农民专业合作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加强联系与合作,实现规范运行、抱团发展。

②明确工作创新的步骤。一是开展一次调查摸底活动,掌握本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运行情况,召集所有合作社或协会负责人开会,就加强管理进行商谈。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联谊会,由乡镇党委牵头组织各合作社负责人定期就产业发展、产品销售等问题进行交流联会。三是安排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或“三培两带两服务”基地与各合作社结对子,把基地作为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的载体。四是安排党员社员和社员骨干与社外党员群众结对,帮助社外党员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并吸纳到专业合作社中来,以扩大合作社规模。乡镇党委应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推进时间表,并按照以上步骤抓好落实。

③在合作社内设立活动室,配备所需的活动设施。并制作“一会一联一帮带”组织架构图,制定联谊会活动制度,年内召开合作社联谊会3次以上。签订专业合作社与孵化基地合作协议,安排社员到孵化基地入孵受训,组织社内党员、社员与社外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社员、党员台账,制作社员与社外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安排表。

④建立工作和活动台账,有反映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年底前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各项活动台账和资料均汇编成册。

3、创新远程教育学用模式

①选择合适的社区或基地开展远程教育学用模式创新试点,创新能够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移动课堂”的特点。

②远程教育学用模式的创新主要围绕破解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收看不方便、不及时等难题来进行。

③乡镇党委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新的步骤和进度要求,并落实实施移动课堂所需的硬件设施,如播放器、电视机、电脑等,并建立管理、播放等制度。

④在运行的过程中,建立教育培训记录,总结工作流程,并在年底前形成创新典型经验材料。

4、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

①明确建立网络党支部所依托的网站,功能设置、运行流程。

②乡镇党委建立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库,并召集流动党员对网络党支部的管理使用进行说明、讲解,争取流动党员的支持与配合。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9

关键词:DHCp服务;中继;部署网络环境;测试

中图法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258-04

一个较大的网络通常会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子网,如果DHCp服务器和DHCp客户端在不同的子网内,因为DHCp信息是以广播包的方式传送的,而默认情况下ip路由器并不会转播广播信息,因此限制了DHCp服务器的使用范围。通常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是:在每个子网中至少安装一台DHCp服务器。使DHCp客户端计算机从子网中的DHCp服务器中获取ip地址,如果有多个子网就需要设置多个子网的DHCp服务器,给管理会增加负担,有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符合RFC1542规范的ip路由器连接网络,以便将DHCp信息发到子网,实现DHCp客户端从DHCp服务器中获取ip地址信息。

1部署DHCp中继的网络环境

在DHCp中继实验中,如果用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搭建,比较复杂,此实验在虚拟网络平台中进行搭建时需要以下三台设备:

一台DHCp服务器(windowsServer2008+DHCp服务)

一台DHCp中继(windowsServer2008+路由与远程访问)

一台客户机(windowsXp)

其网络环境如图1:

图1网络环境

其设备设置参数清单如表:

表1

这个网络拓扑图中包含两个网段,192.168.1.0子网和192.168.2.0子网,至少需要三台虚拟设备(图中的必选设备),在表1中列出了四台设备,其中DHCp客户端1是可选设备,在本实验中设置可选设备的原因是如果主机的性能不是很好的话,可以少运行一台可选设备,这样可以提高主机其他几个虚拟机的运行速度,在图1中,这台DHCp客户端设置在和DHCp服务器在同一个子网中,如果按照正常配置的话,此计算机可以正常获取192.168.1.0网段的ip地址。

而在本实验中,主要利用DHCp中继进行跨网段的ip地址的分配,即DHCp服务器在子网192.168.1.0网段,应能够分派192.168.2.0网段的ip地址,所以在图1中DHCp客户端2是作为测试结果的主要设备,应作为必选设备,以察看通过DHCp中继之后,DHCp服务器是否能够正常地分配ip地址。

2配置DHCp中继

配置中继服务器的时候需要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DHCp服务器(配置过程略)。在此服务器上必须配置网关,即DHCp服务器与中继服务器在一个子网内的网卡的ip地址,此案例设计中为192.168.1.6。只有通过网关的设计才能将DHCp数据包传递到另一个子网段,即:192.168.2.0网段。

步骤2:在DHCp服务器上添加另一个子网192.168.2.0子网的ip作用域。

步骤3:为DHCp中继添加一块网卡(共两块),并添加ip地址信息。将此虚拟机配置成中继服务器。配置过程如下:

步骤4:在windowsServer2008平台中,安装“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中的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在安装成功的界面中选择启用“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

步骤5:

1)选择“开始”“管理工具”“路由和远程访问”,在ipv4下的“常规”标签上单击右键,选择“新增路由协议”,如图2,在中继程序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

图2新增路由协议

2)在图3中,在ipv4下的“DHCp中继程序”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图4中输入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后单击“确定”。此设置将会在DHCp数据包传送的过程中,由DHCp中继程序向DHCp服务器发送信息。

3)如图5所示在DHCp中继上右击,选择“新增接口”,弹出图6中继程序运行的接口,当中继程序接收到由“本地连接2”发送来的数据包DHCp,就会将此数据包转发给DHCp服务器。

4)在图7中选择“确定”,完成DHCp中继的设置。

3测试DHCp中继是否能正常分配ip地址

启动另一系统Xp(DHCp客户端2),看是否获得ip地址,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图标,选择属性,在“本地连接”页面,切换到“支持”标签,如图8,并单击本地连接状态中的“详细信息”按钮,图9中可以看到获得的ip地址是192.168.2.10,而DHCp服务器的ip地址是:192.168.1.2,客户端成功获得ip地址。

网络工程建设步骤篇10

一目标和任务

利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县反假货币宣传工作“乡镇有组织村屯有人管宣传经常化”的近期网络建设目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有效防止假币在城乡扩散,从根本上杜绝假币在城乡的流通使用,力争实现城乡金融市场规范有序,创建城乡货币流通安全区;城乡居民知假识假防假货币能力全面提高,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人民币信誉得以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监督功效,有效遏制城乡制贩假货币犯罪活动的滋生;反假货币宣传网络进一步丰富完善,实现“宣传到户咨询到位反馈及时作用持久管理有序群众切实受益”的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网络建设中期目标。

二组织领导与工作职责

建立由县人民银行牵头,县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行政村和社区大力参与的城乡反假网络体系。为确保我县城乡反假网络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此项工作由县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成立县城乡反假宣传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反假网络领导小组)。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县人民银行县公安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县辖区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反假办),办公室设在县人民银行营业室,营业室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反假网络领导小组的职责为:负责建立和完善全县城乡反假货币工作组织体系;督促反假办公室制定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组织实施全县反假货币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反假货币知识宣传,打击假币犯罪活动。

反假办是开展城乡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负责协助反假网络领导小组抓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使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此,在组织培训的基础上,负责向反假网络成员单位提供统一的反假宣传挂图资料样本,推荐简便实用的鉴别工具;公开咨询电话,及时向反假宣传员提供咨询,通过多种方式,保持与整个网络的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城乡反假货币信息动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补充修订等方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作用。

三工作步骤及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协作。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长效机制,是确保农村反假货币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各乡(镇场管委会)村(居)委会以及各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加强协作,努力构建县反假货币联席会议乡(镇场管委会)反假货币工作站村(居)委会反假货币工作点三级网络,形成分级负责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反假货币“民心工程优质工作和长效工程”。

2明确步骤,稳步推进。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创建工作,在县反假网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反假办公室组织实施,各乡(镇场管委会)金融机构村(居)委会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力争三年内,在各乡(镇)建立反假货币工作站,在全县大部分行政村居委会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点。年内的创建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年8月底前,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含邮政局)在有网点的乡镇设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站,其他商业银行均要在各乡镇(村委会居委会)选择设立一个反假货币工作站(点),并在设置前报反假办确认备案。所需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2)年8-9月份,反假办组织全县农村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宣传,通过张贴标语设立咨询台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以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创建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站(点)积极性。

(3)年9月底前,各单位组织反假货币工作站(点)工作人员开展一次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