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十篇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十篇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4:03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身份认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04-02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orinvertedclassroom)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s。2007年前后,他们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及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再把这些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2011年,“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剖析。

一、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自“翻转课堂”2007年出现开始,其影响力慢慢扩大到全美甚至全球。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JeremyF.Strayer(2012)、Roberttalbert(2014)、ShondaR.Kuiper(2015)、BosnerStefan(2015)、Dahlkeojennus(2016)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都针对具体某一门课程设计或是某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确立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为学生所带来的促进作用,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翻转课堂”为教学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研究范围相对狭小。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是以mooC(慕课)的兴起为依托的。杨晓宏、党建宁(2014)指出: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历史、伦理文化及行为观念,“翻转课堂”的研究需建立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本土化的基础上。众多教师、学者也以mooC的典型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翻转课堂”借助mooC的理论基础以及某一门学科“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向及成果,大都偏重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研究,或是“翻转课堂”对于某一门课程的适用程度及教学效果评测,缺乏相应的理论导入和支撑。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地“翻转”课堂,是本文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身份认同理论

身份认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dem,后来发展成英文中的identity一词。学界通常认为个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似或是相异构成了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这种认同的过程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而我们所关注的“翻转课堂”无疑是师生角色的“翻转”,它同样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认同的社会制约性。

对于身份认同的研究大都从两个角色出发,一个是社会学角度,一个是心理学角度。Lawler(2008)认为人的某一部分并非由社会领域产生,这里所设想的是一种本质,它造就了一个人的特定性。它通常被认为位于“内里”,被理解为比“外部”更深入或更真实,对于某种身份的认同可能而且也会改变,他被认为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所有社会因素之外。而Lawler所说的这种“内里”正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比教学步骤和教学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师生角色的真正转换,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它都是一元化主体转移到更为自由易变的自我构建,是由课堂这种“小”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

其实,就某一微缩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国内已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如雷开春(2008)结合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分析了国内白领移民的社会认同问题;谌亚南(2014)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为例,研究了身份认同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等。而在当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我们同样需要研究师生个体在“课堂”这个微小的社会关系中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身份再认同”问题。

三、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身份认同其本身是一个旧身份不断分裂、新身份不断形成的去中心过程,而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去除原有身份,认同“新身份”的去中心过程。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二者在课上及课下借助各种互动平台的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微社会。那么,教师和学生能否在翻转课堂这个微社会中分裂本身的旧身份并形成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新身份,将成为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参数及理论指导。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切入点,探索性尝试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搜索,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前景广阔。

1.重新定义“翻转课堂”

首先,笔者认为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身份认同为基础,将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教学模式的建构都应考虑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同的阶段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教师由“主”转“客”、学生由“客”转“主”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转变,而是需要慢慢内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权力的“翻转”才能实现身份的转变。“基于权力的网状和动态的特点以及权力对语言的根本支配性,可以进一步得出,权力是抽象而流动的东西,它无处不在,但是她并非裸地存在于各个机制中,它通过某种媒介实施。”(宋艳玲,2016:78)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而目前我们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大都是以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导向的。教师对学生在课下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地点和方式的“翻转”无疑是“翻转课堂”的标志性特征,但通过对“身份认同”理论的研究及引入,我们应在概念上重新定义何为“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视频并没有取代教师,学生也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和学生承担了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角色,并且对于这种角色的认同程度的“内里”高于“外部”。

2.mooC与教材的编写应以身份认同为导向

“就教学模式而言,mooC代表了一种基于学习科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它综合运用了人本化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李曼丽,2013:83)mooC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要想把大学英语课堂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的优质课程,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及教师新身份的mooC体系及教材,这样才能实现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个元素的联动。“主体之间的交往就是意义的互动,主体性体现在话语中就是词汇的静态意义,而主体性则主要体现话语中动态意义的产生过程。”(刘辉,2010:27)相较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各种教学资源的设定都是以教师传授为导向的。所以,“翻转课堂”的设定必须有以学生主导地位为导向的mooC及教材与之相配套。

首先,当前大规模的mooC课程都未曾设有先修条件,因此各种基础的学生选修相同的慕课课程,并不利于基a较差的学生很好地融入慕课学习中,并且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这部分学生会慢慢地对自己在慕课学习中的能力和身份产生怀疑,导致慕课普及率高但完成率低的结果。因此,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慕课课程的先修条件,让学生尽快地认同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其次,以新的教学平台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材已经退出了舞台,所以新教材的编写同样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

四、后“翻转课堂”时代的深度摸索

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研究及摸索在国内已经进行十年有余,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角”及学生的“配角”身份仍未得到改变,单纯地探索翻转课堂模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及心理测评体系。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的认同程度才是英语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及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那么,在后“翻转课堂”时代,一套科学的教学及心理评价体系是引导我们后续研究的指示器,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反映出大学英语“课堂翻转”的实际效果,并使研究者在教学模式的设定、相关平台软件的开发及互动模式的摸索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从而真正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师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相应理论的指导,而身份认同理论就是所有步骤得以实施的理论保障。

五、结语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翻转课堂”承载了研究者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但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改变,它是一个以坚实理论为基础及评价的多维度模态。尽管我们在翻转课堂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身份认同理论将会作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2]刘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J].外语学刊,2010(6).

[3]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

[4]宋艳玲.两性权力对比视域内的会话打断研究[J].外语学刊,2016(2).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改革;教育理念

一、翻转课堂概念及溯源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是通过逆向安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改变教师和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重新编排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性质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一个提出翻转课堂的是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于2007年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堂中,使得美国一些学校开始流行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紧随其后萨尔曼・可汗利用翻转课堂成立了可汗学院,迎来了“未来教育”的曙光。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推广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因此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自2009年起基于微课程的研究,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翻转课堂与语文教学契合实践

(1)翻转课堂的课前部分不等于视频教学,也不等于课前预习,而是学生的深度自学

对于“翻转课堂”而言,课前的视频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翻转课堂并不等于视频教学。在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的教学视频,但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不同于这些教学视频,一是视频比较短,多在15分钟以内,二是有后续的课堂吸收内化阶段,并非单向、终结和封闭的教学。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一般分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言表达教学三个方面,作文的写作指导、语言表达的方法指导及阅读材料的基本问题探究如内容、主旨的分析可纳入课前视频的录制。翻转课堂的课前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视频的指引下独立自主的学习,把握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并以此解决基本问题。对于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而言,实质就是教师在视频中完成基本知识和典型例题的讲析,学生自主学习,再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即把昔日课堂上的新课讲授部分直接通过课前视频来完成。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并自由控制播放进度,因此一些繁忙或者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并调整学习进度,甚至反复学习,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学以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因此必须主动深入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翻转课堂”高效的奥秘之一。

(2)翻转课堂的课堂部分必须根本性地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是以合作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性学习对“翻转课堂”而言,其成效的真正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也最大。此时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预设性的信息传递,学生在课前深度自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应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由于个体的差异性,问题和困难会是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的,极其可能不在教师的经验之内及准备之中,而且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但翻转课堂的课堂价值在于,学生的问题无须经历以前课堂讲授、课下作业的过程就得以呈现,教学的重心从整体性的讲授转变为个性化的提升。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在生生合作、师生碰撞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诞生一些全新的思考,这对于学科的发展甚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实践“翻转课堂”必须根本性地革新教师的观念,课堂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都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课堂上依然没有以学生课前的深入学习为基础,依然是在课上对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依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而进行合作化的学习,依然没有使学生在前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发展,那么课堂就没有真正得到翻转。

三、结语

“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学习流程,采用课前在线学习与课上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在面“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时应该利用技术而不囿于技术,把握住“翻转课堂”的核心,推动西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14.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3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与推广,离不开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也得益于美国学校一直采用的探究式教学与项目式教学。而以往近十年的时间里,在我国中小学界所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中,各种各样的整合理念、模式及制度纷纷出现,虽不乏值得重视、借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举措,但终究没有像翻转课堂模式这样引起重大的反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翻转课堂模式之“重大技术变革”的要因,揭示其中蕴含的“技术用于课堂”研究的新思维与新内容,以期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化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翻转课堂模式之“重大技术变革”的要因

(一)从“知识传授之所”到“共同发展之体”:课堂功能的翻转与提升

王鉴教授透过历史的考察认为,对课堂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课堂教学的场所,即教室;二是课堂教学,即发生在教室里的传授知识活动;三是学习共同体,即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翻转课堂模式使课堂功能实现了从“知识传授之所”到“共同发展之体”的翻转与提升。

“知识传授”的课堂模式将课堂用作专门传授知识的场所;考虑如何在固定的课堂空间、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大量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一定数量的学生;关注教学内容安排与实施的“秩序问题”与“效果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虑学生原有认知、注重结合生活体验的“知识传授”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分析思维、演绎推断、系统思考、受纳知识等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转课堂模式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由学生在进入课堂前观看及完成简单的练习,从而在具备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进入课堂通过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完成作业、操作或实践等任务。

“学习共同体”课堂模式将课堂视为学习型组织;强调注重学生的权利与自由,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集体生活;旨在促进成员的共同发展与提升。翻转课堂模式围绕学习问题展开,通过操作或实践任务深入:学习问题可能来自学生的课前学习、教师的课初测评、补充的拓展性作业等,教师或针对共同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或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深度指导,学生之间也可就综合性问题协作讨论;操作或实践任务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需要学生的实际参与、独立探索或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学生在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协作中实现知识积累、技能形成、心智发展,教师在指导与促进学生学习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可见,翻转课堂模式使课堂功能在“学习共同体”层面上得到实现。

(二)从“教师控制外塑”到“学生自发内生”:课堂议程设置的翻转与提升

议程设置是一个关于显要性转移的理论,即通过影响议题议程在大众媒介中的显要性,使媒介的议题议程成功转移为公众的议题议程。课堂的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媒介的教师是议程设置者,而翻转课堂模式使课堂议程设置实现了从“教师控制外塑”到“学生自发内生”的翻转与提升。

以往的课堂议程由教师控制。无论是近乎强制式地灌输教科书内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还是在讲授时考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体验、激发思维想象、引入合作探究等的“被教师操纵的课堂”,教师均是课堂的主角: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重点的区分与突出、教学难点的认定与突破、教学练习的指向与形式、教学进度的安排与控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均由教师分析与确定、设置与建立、调控与推动;学生的需要与关注、想法与疑问、活动与经验等均依存于教师的发动、牵引与塑造,在课堂上少有机会表达、构建与实施。

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堂议程由学生内生。首先,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思维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此主动提出学习问题、自由表达思想观点、深入探索知识意义、协作完成实践任务;课堂成为了记录与呈现学生的学习认知、经验体会、实践操作、生命情感的载体。其次,课堂中的议题议程由学生设置。教师集中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先前学习或作业中的共有问题相关联;个别指导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点、需要与体验;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创造能力为目的,强调学生间的沟通与激励、竞争且合作的关系;可见课堂的主体是每位学生,学生们应走到课堂的最前沿。通过学生自发内生课堂议程,推进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习体验兴趣、学习方法态度的结合,促成了个人活动与合作活动、个体成长与共同发展的统一。

(三)从“接受式教学的秩序控制者”到“活动式教学的自主成就者”:教师角色重心的翻转与提升

翻转课堂模式的率先实践者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观察认识到: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在课上讲授和传递知识,他们可以自己学习和体会;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提供帮助,是在他们做功课遇到问题被卡住时,但这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规划为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及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从而使教师的角色重心实现了从“接受式教学的秩序控制者”到“活动式教学的自主成就者”的翻转与提升。

学生在以往的课堂中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为了整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控制的最直接功能是保障课堂的秩序与效率。翻转课堂模式将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过程放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完成简单的练习。通过开放课堂,为学生自主活动延续了时间、扩展了空间、增加了自由度: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教师帮助、同学协作等方式完成作业、操作或实践等活动;可以主动发出疑惑、自由发表见解、平等参与交流、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个性特点,通过课堂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自由。翻转后的课堂是活动式教学的课堂,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者。

翻转课堂模式不仅表现为教学时间的延长、教学空间的扩展,更是教与学行为的效应提升。课堂功能的翻转、教师角色重心的翻转、课堂议程设置的翻转,是基于对“技术用于课堂”所涉及的每个要素(课堂、人员、媒体、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水平要求和层次特点进行认真分析与细化而做出的教学改革。这种对课堂时间、教师角色、教学关系、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等的细化切分、合理配位、有序组织等,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的运用,是被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的原因所在。

二、“技术用于课堂”的新思维与新内容――翻转课堂模式的启示

(一)从“要素增长”到“流程再造”:“技术用于课堂”的新思维

从“要素增长”到“流程再造”,是指今天“技术用于课堂”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通过要素的新增、要素的成长来带动新的成长与发展空间,而更多地是通过要素与要素、功能与功能之间的重新关联、嫁接、整合,形成新的结构、新的流程、新的产品、新的功能,这就是今天“技术用于课堂”的新思维。

追溯以往我国中小学所开展的“技术用于课堂”活动,其基本发展逻辑可主要概括为“要素增长”。“要素增长”方式使“技术在课堂中运用的要素”得以丰富和发展:从幻灯与投影媒体,到视听媒体,再到交互与通信媒体;“要素增长”方式使“技术在课堂中的功能”得以丰富和发展:从信息的多元呈现工具,到资源的便利获取工具,再到全方位的即时沟通工具;“要素增长”方式使“对技术在课堂中定位的认识”得以丰富和发展:从学习对象,到教学工具,再到学习工具;“要素增长”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得以丰富和发展: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素增长”方式使“技术用于课堂的着眼点”得以丰富和发展:从技术的掌握,到资源的建设,再到环境的构建。课堂教学在新增加要素的背景下,由新要素与旧要素形成新的总体,通过总体结构的优化,使课堂教学与社会需要、时展相对应。

翻转课堂模式是在课堂要素增长到一定平台期,不是通过发现新要素,而是通过已有要素的配位翻转、功能组合、时序衔接等,使“技术用于课堂”具有新的发展空间。它通过课堂功能的翻转、教师角色重心的翻转、课堂议程设置的翻转等方式,将课堂教学的时间要素(课前与课中)、空间要素(课外与课内)、人员(教师、学生)行为及性能要素、媒体要素(资源、工具)等重新调整、序化、融合,实现要素的合理配位、功能的充分发挥、过程的精细组织,最终提高教学成效,即通过“流程再造”,通过要素与要素、功能与功能之间的重新关联、对接、融合,形成新的结构与功能。

(二)独特的需求主张、独擅的资源与能力、独到的程序步骤:“技术用于课堂”模式的新内容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模式的解释: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依此可知“技术用于课堂”的模式应具备完成某种教学任务、依据一定教学理论、稳定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教学条件保障等要素。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注重学生的需求主张、教师拥有独擅的资源与能力、形成独到的翻转程序来达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翻转课堂模式起初是教师为了帮助缺席课堂的学生补课,使用录屏软件将文稿播放和声音讲解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后来又发现学生对教师的需要,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旨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保存与重现,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完成教学任务”是宏观且显而易见的需求,“录制教学视频以保存与重现课堂教学”的需求、“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需求是中微观层次的,是通过教师对“完成教学任务”需求的还原与挖掘而准确定位的。翻转课堂模式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及得到推广,与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还原、挖掘、注重有极大的相关。

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堂中持续而稳定的运用,需要教师独擅的资源和能力做支撑。教学视频资源是教师使用录屏软件将文稿播放和声音讲解过程录制而成,简便易行且系统化,即教师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制作技能与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就能拥有系统化的教学资源;而且基于以往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准确预见到将教学视频资源用于学生课前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样,在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及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需要依靠教师的学习问题创设能力、学习活动设计能力、学习机会提供能力、思维深度激发能力等;依靠教师对其所独擅的资源与能力的持续改进与提升,翻转课堂模式才得以在课堂中持续而稳定地运用。

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教授,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为:课前(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练习)与课中(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这个程序顺利有效地实施需要教学管理的细致执行、教学质量的严格控制,即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及完成简单练习、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课中及时发现并解决、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疑惑的机会等,这些是构成翻转课堂模式的独到的程序步骤。

(三)导学案、异步教学法:中国实践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借鉴

“翻转课堂模式”成功利用技术与资源支持学生的课前学习,使其迅速引起国内教育技术界的较多关注,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翻转课堂模式不仅需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持续改进与提升,而且在移植到新的教学环境中还需得到精心的调校和修正。以往我国在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留下了许多珍贵经验,其中导学案、异步教学法的运用对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格外有益。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经由教师的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而制定,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探究、目标检测等内容。相对于包括文稿播放和声音讲解过程的教学视频,导学案中为学生课前学习所提供的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准确把握的重点难点、精到适用的学法指导、简明相关的知识链接、精心编排的问题探究等,均可为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前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借鉴。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用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老师首次在他们的课堂上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并推动了这种模式在美国其它学校中的使用。由于翻转课堂目前仍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因此有着巨大的可利用潜力,同时也有等待我们探索的无限空间。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译自英文的FlippedClassmodel,我们一般将其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或颠倒课堂、翻转教学。这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形态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释疑、解惑、探究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两个阶段组成:课内的信息传递和课后的吸收内化。传统的课堂是学生首先在教室里完成上课、听讲座,继而回家做作业、练习。而翻转课堂则恰恰相反,学生先行在家中借助多媒体手段自主学习、听讲座,而后在课堂上做作业、练习、研讨。也就是说,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分析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翻转课堂逐渐体现出了它的优势。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翻转课堂所使用的音视频教学资料宜于永久保存,因此对那些由于参加干部工作、训练、比赛等活动而错过听课时机的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时间提前学习或事后补课,做到课程活动两不误。

2.在传统课堂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无法跟上老师或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而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公开共享的音视频教学资源,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放缓,加速,甚至多次重复学习进程。

3.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时间配比,学生需要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自主学习课程,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w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因此,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

4.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是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而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层次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一刀切下去的的唯一总指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安排学习进度并完成与之匹配的任务,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我们国家由于地域广阔,人口数量大,因此教育的受众层次多,学情复杂,小学与中学不同,中学与大学不同,单就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又不同于专科生。具体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又具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学习上来讲,学生普遍知识储备不足,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难以获得成就感,厌学情绪严重等;性格上来讲,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已基本形成,渴望展现自我,极度的自尊中掺杂着自卑,由于学业上的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和老师处于对立面。

2.教学观念分析。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一定的依赖性甚至惰性,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一些基础较为薄弱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加之高职院校通常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很难把握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就难以有效的沟通并组织灵活的课堂教学。

3.教学环境分析。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学生等软件条件的满足,亦需要网络、数字化等硬件设备的支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还未能达到较高水平的普及,而视频拍摄、微课制作等实施翻转课堂所必需的技能也远没有达到人人熟练掌握的程度。

五、翻转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的英文名称叫做“FlippedClassmodel”,意为教师将原来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事先制作成音频视频分发给学生,学生课前借助这些资料学习,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上,老师利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学生和学生之间协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仔细研究会发现,这种翻转,其实只是教与学时间配比上的一种改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英文中的flip,不仅有翻转的意思,还有翻身的意思,这不禁会让人想到咸鱼翻身,即从原本的劣势转为优势,甚至可以用来指起死回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或者说是身份的不可逆转性。这一看似是劣势的方面,如果恰当利用,却可以借助其来推动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这种平等不仅是心理意义上的平等,更是知识层面的平等。

传统观念里,如果说学生有一碗水的知识量,那教师自身至少得有10桶水。但这种知识上的多与少,高与低,只是一种相对概念,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并非学生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如教师掌握的知识丰富。这里所说的平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学习,可以将其称为equalityofopportunity―机会均等。这个均等,是展示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机会均等,让课堂变成一个彼此完善,取长补短的场所,而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避免自己在学生面前露怯或怕有损于自己的教学权威,往往只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去讲,而刻意省略掉自己无话可谈的部分。而这一部分也许正是学生擅长的。教师或许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有意无意的剥夺了学生的这种机会均等权。而这种均等的实现,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勇于暴露和承认自己的不足,而对学生善意递来的新知识,要诚恳谦虚的接受并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学生能亲身感受到这种转变,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优化学习成果。教师要做的,则是利用好翻转课堂,灵活转换角色,激发出学生的潜在。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129-02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置换,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教师在课前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再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1]。

在教育部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大背景下,职业学校也进入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和涵义

2000年,美国maureenLag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在论文“invertingtheClassroom:aGatewaytoCreatinganinclusiveLearningenvironment”中介绍了他们在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但当时并没有提出“翻转课堂”或“翻转教学”的概念。

2000年,J.wesley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theclassroomflip:usingwebcoursemanagementtoolstobecometheguidebytheside”。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HighSchool的化学老师JonathanBergmannandaaron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2]。

国内也曾经有类似的教学探索,比如1998年山东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但被冠以高效课堂。与当前的翻转课堂不同,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模式中学生并不使用微视频和在线做题,而使用导学案,课本和习题册。

翻转课堂译自英语“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亦称“颠倒课堂”,核心要义在于“翻转”,它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课堂之内不再学“知识”,课堂之外不再做“作业”。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侧重于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看微课视频、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在线论坛讨论等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师生更多深入的交流互动,完成作业,检验学习的成果。

二、引入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课堂教育质量、以及增强学生独立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倒置,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w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难题和困惑,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与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契合。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学习应用实践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近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课堂睡觉、玩手机的厌学困境,远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增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

传统课堂(先教后学):新课导入知识讲解作业布置课外练习

翻转课堂(先学后教):

教师主要做好导演角色,精心设计好剧本,准备好道具;学生是主角,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翻转课堂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注于制作分享微课视频、预习指导、课前学习效果分析、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等各个环节;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培养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要求学校搭建相应的软硬件信息化平台,为师生教学活动创造一定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教师要有录制微课和学习内容的条件,学生有课外学习的设备。为最大限度地发掘利用职业学校现有教学实训设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实行多媒体机房晚自习开放,机房连接因特网,教室配备电子白板、联网教学电脑及投影仪,提供活动型教室等。

四、翻转课堂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翻转课堂不同于普通的课程视频,不是简单地把面授课堂录制下来,而是要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教育平台,一种仍待不断完善与开发的教学软件系统)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它把课堂时间留给更有意义的“团队学习反思”,留给更有意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课堂内,老师组织学生们共同完成“作业”。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此“作业”并非“答题”,而是师生间在充分互动中应用“知识”去“思考”,去解决“现实的问题”[3]。

2.不是在线课程

在线视频、作业、讨论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是为获取信息,为课堂内的“作业”做好知识储备和必要铺垫。学习的效果必须回归于课堂,在课内“作业”中得到检验和升华。

3.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学生可配合学习任务书,与小组成员一起互助学习,有问题可随时通过在线讨论或Q群、微信群等与教师交流求教。

4.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剧本,准备好道具,布置好学习任务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规划好学习流程和进度。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协作法等手段监控、引导学生学习进程,防止无序学习。

翻转课堂的实施,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感到对高职学生较适宜;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基本素质、认知水平等因素制约,实施难度和普及程度会受到一定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能努力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环境氛围。它改变了传统课堂管理,老师是主导,不是主讲;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学习实践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求职竞争能力。它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潜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便于复习或补课,也有利于不断补充和完善,具有共享性。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间的友谊和共同发展,从而提升职业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与完善教学硬件信息化平台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项目式翻转课堂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及教学环境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课堂教学的需求,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革势在必行。

而教学模式的改变则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高校课堂中,老师是知识的掌握者,肩负着将知识通过讲解示范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重任。因此,传统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作业温习的教学模式。而在今天,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和设备在高校和人们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尤其是作为新生力量的高校学生,更容易接受自主获得的信息。学生利用手机上网,在线学习,不懂的问题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这种知识获取模式已经非常普遍,不懂就问搜索引擎而非老师,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也因为海量的网络信息的存在而变得不再吸引人,课堂上的提问也因为万能的网络而使学生缺乏思考的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困难,老师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讲,而学生责怪老师讲课没有新意。

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改进高校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我国高校教学实际情况与美国等国家存在差异,在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性的运用新的教学模式,“项目式”翻转课堂的设计因其课选择性模块来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而更符合我国高校教学实际情况。

2翻转课堂的含义与特征

2.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FlippedClass/invertedClassroom),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最初是由美国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为不能到堂上课的学生制作教学视频补课而成功实践了翻转课堂,真正使这一模式迅速风靡全球则是“可汗学院”的创建,大量免费优质教学视频的制作和提供,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普及。

2.2翻转课堂的特征

2.2.1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出现于20世纪末并非偶然,此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条件来完成在线视频的制作和学习。从翻转课堂的内涵不难发现,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进行课程再设计,并通过录制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录制,形成微课,放置在开放的平台上供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需要在线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自主的信息搜集和学习,这一过程的实现都需要就具备一定的网络设备等硬件。

2.2.2灵活的学习时间

翻转课堂的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学习,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来进行具体学习内容的安排,学生可以在自由时间中灵活的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更适应中国教育国情。

2.2.3更具针对性的内容

翻转课堂的使用不能完全照搬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翻转课堂中的讲授材料和自行学习材料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设置。教师运用经过设计定制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包括自主学习、同伴教学(peerinstruction)、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或者掌握主义、或者苏格拉底问答法,这些都与年级和学科相关。

3项目式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3.1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也称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管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该模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借助多种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作的努力,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学习模式(黄纯国、殷常鸿,2007)。

项目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以项目的方式来对知识点、教学素材、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并在以“项目”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不破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项目式”的设计可以根课程、学生和教学条件来进行设计,对能够以翻转课堂完成的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而条件不具备或者不适用的仍然可以保留原有的教学方法,而不会打乱教学内容和节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为了实现课题时间的效率提高,在目前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课前时间对老师提供的学习素材进行自主的熟悉和吸收,在课堂上更容易对项目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2项目式翻转课堂模式

3.2.1项目式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很适合在项目式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项目式翻转课堂模式并不是一种独创的教学模式,它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法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整个学习过程是基于一个具体的项目的翻转课堂,并不是某一次课的翻转,具有较长的周期。这种模式具有翻转课堂的本质,但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因为项目是小组成员共同的任务,不是由一个学生来完成的,翻转课堂是学习者们为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而学习新知识时所采用的方式。

3.2.2实施项目式翻转课堂的条件

(1)硬件条件。项目式翻转课堂模式不只是简单地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翻转,也是理念上的翻转,即由“教师中心”翻转为“学生、教师双中心”。这种效果的实现需要教师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或视频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上传到网络,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并借助互联网获取其它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来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学视频的制作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都离不开专业化的技术保障。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需要网络、终端硬件设备及应用软件平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的模式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已经形成,但是当时并没有被迅速传播开来,主要障碍就是学生课下可以利用的“视频资源”较少。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当发达的今天,教学视频的使用只是项目式翻转课堂技术应用的形式之一,随着项目式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和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项目式翻D课堂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对包括视频在内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实施的高校而言,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速,智慧教室的建设、计算机、智能手机的配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

(2)软件条件:①教学改革理念和制度条件。在高校课堂中实施项目式的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这必然涉及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也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实施情况。从我国来看,传统教学强调“尊师重道”、“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监控、讲授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总之,是“重教轻学”,要实施好这种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因此,这种新模式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教师双中心的理念是否能够被老师、被校领导接纳会影响到其实施情况。

同时,是否有相应的制度来对项目式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规范和管理,也是这一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②教师设计能力。项目式翻转课堂实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微课设计能力和翻转活动设计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将整个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课程知识点和能力训练,以项目的方式进行整理和设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中,主要依靠老师的视频教材、阅读资料、查阅信息等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课堂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重难点问题和作业问题来进行探究,这都需要老师翻转活动设计能力。可能目前高校中针对这一点存在的问题是老教师往往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把控能力非常强,但是缺乏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技术;而年轻的老师虽然能够很好的使用教育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进行教学辅助工作,但是对于课程的再设计和把控能力有待提升。③学生具有较好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空余时间上网学习微视频,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有些学生学习自律性不强的现象,尤其在一些非重点的院校中,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行为往往会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绊脚石。同时,即使学生有较好的自律性能够来进行自主学习,也存在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导致正常的翻转课堂内容不能理解或不能完成的情况,影响项目式翻转课堂的效果。因此,学生是否愿意积极配合以及是否有能力进行配合也是这一模式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4高校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4.1项目设计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项目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以教师先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式的设计,然后根据项目模块来进行翻转课堂所需的视频录制、方法设计、作业布置等活动的,这种需要在课前由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否则学生极有可能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而不能完成或不能高质量的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更谈不上知识的内化,从而失去了翻转课堂的意义。

4.2需要有师生及时沟通交流的平台

项目式翻转课堂尽管也需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媒体,但是与慕课等在线开放视频课程不同之处在于,翻转课堂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老师的解答和支持。虽然国内有QQ、微信等及时交互软件可以完成及时在线沟通的功能,但就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内化来说,往往有一个校内的在线平台进行支持则更为有利。

4.3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提高的和工作量的增加

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这种模式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巨大挑战,主要来源于对知识和教学方法的重构以及翻转内容的制作、设计等,同时还需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较好的掌握,所以客观上来讲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美国高校教师调查数据显示,75%的教师认为翻转课堂花费的时间要多于传统课堂(morris&Brown,2013)。同时还存在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后,翻转课堂对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有效性的在投入时间与精力成为重大挑战的同时,教师在面对翻转课堂有效性难以计算,这个问题很可能会让一些教师对翻转课堂望而却步。

参考文献

[1]mctighe,J.,wiggins,G..theUnderstandingbyDesignHandbook[m].aleandria,Va: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1999.

[2]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2.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学生主体

一、引言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良好的交互性课堂模式――翻转课堂的探究也在不断增加。翻转课堂视角下,更多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翻转了师生的角色与课堂重心。加上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翻转课堂视角下的课堂活动设计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的翻转课堂中,要注意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和应用,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翻转课堂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翻转课堂应用探究

1.加强家校合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

在苏教版的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都是划分主题进行教学的,学有尽而知无涯,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本身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无尽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渠道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课本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布置好实践性教学任务,通过家长的帮助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教学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文字中的展示,在学习的时候,选取了《泉城》《九寨沟》和《田园诗情》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但是在学习中,学生并没有真正领略过那动人的风景,感受不到景致的美好。而课堂时间有限,也无法进行大量的景致描绘和视频播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任务开展之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观看关于泉城济南的宣传片和照片,并且找出描绘泉城的经典文章与诗词,然后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泉城,那清澈的泉、那动人的荷,在进行课文的讲解和分析中,学生心中有了关于这景物的印象,在教学中进行文字性和知识性的讲解也就事半功倍了。

2.采用小组合作,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时要建立合作小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能愿意接受来自学生的“辅导”,再加上学生彼此的团队意识已经形成,而且日渐强烈,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归属感。此外,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有效的竞争机制,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属于集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氛围,学生的“民间力量”和彼此的督促就会因此而凸显,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很多时候,主观性和感受性比较强,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解决一部分问题,将核心问题留给教师进行解答,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教学的落实性也会进一步加强。

3.要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内容和思维并重

翻转课堂下,并不是让教师直接把学习的过程完全交给学生,而是要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首先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传统的施教角色转变为交流,所谓“教学相长”。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全面合理,不仅仅关注成绩的变化,还要时刻注重学生在学习中那些新颖的思维、动人的语言。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对学生以激励性评价给予正确全面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授之外,教师应该注重还原课堂,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课堂上除了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背诵,还要加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知识,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师必须明确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只是课堂秩序的维持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论

翻转课堂模式本身对于教学的成果性和落实性有着良好的助益,在教学中,要以翻转课堂模式作为切入点,翻转课堂并不等同于视频教学,可以充分借鉴翻转课堂下的“翻转”理念,让学生的学习可以由课上到课下,让学生的思维由片面到全面,理性和感性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成长。“翻转”的是理念、是策略,更是学生成长的方向,在“翻转”下,给孩子更多的成就感,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内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人本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模式差异化

一、引言

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教育正处于变革之中,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转课堂与人本主义理论所持观点不谋而合。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强调人的情感、审美和对无限与永恒的体验,注重学生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开发其学习和发展的潜力(汪基德,席琴:2002)。所以,翻转课堂可以说是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领域的一次全面体现。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张跃国,张渝江:2012)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说: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种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被称之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张金磊:2012)由此可见,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传授课程知识而把“课后作业”移至课堂中进行。在课外,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对课程进行学习,通常是观看学习视频,并能够和教师同学在网上交流分享心得。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完成其他教学活动。现在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的覆盖率很高,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学习,所以,将翻转课堂引入学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令课堂“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内外。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者指出,人的存在就是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整体的人格,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必须统一。而现代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结构,主要强调外在因素对学生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需要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与满足,这就使得现代教育容易出现死板、僵化、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一系列问题。人本主义者更注重学生作为“人”的意义,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单纯地着眼于智力活动或伴有大脑活动的抽象智力的发展,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的”。(钟启泉:1999)

四、翻转课堂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应当是课堂中的促进者而非主导者,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非强制性地灌输知识。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也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活动,学习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课前学习的问题来到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发问,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高度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能够通过与学生更多的交流获取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获得改变,变得更加平等,并且能够更多地进行互相的交流学习。即使是平常比较害羞内向不敢在课堂发表意见解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的交流平台进行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著名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不应进行干涉和过多的控制”。(程荣旺:2011)这也与翻转课堂的理念高度契合。

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

(二)学习环境的转变

人本主义理论主张营造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处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自由地发表见解而不用担心受到指责。学生能够在课下随时随地进行不受干扰地学习,而不必受到课时的限制。因此,不仅需要营造课下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生生、师生之间平等、互助、信任的交流氛围也至关重要。

(三)差异化学习。

传统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无法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理解所学知识,往往在学生还未理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快速地跳入下一个知识点,很难兼顾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度,即使察觉出,也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复习。课堂时间太少和教学内容太多也导致教师不得不赶进度进行教学,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人本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个体实际发展,强调差异化学习。教师制作的课件可由学生保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必担心由于一些原因所产生的无法听课的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调整学习进度,或在已经熟练掌握的时候先于普通进度进行学习。

(四)评价方式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所提倡的标准化考试在检验学生长期的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上还有待商榷,部分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后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时有发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虽然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整体的学习来说是没有用处的,所学知识难以内化成自身能力。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应单纯地以测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翻转课堂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成果展示能力等方面。成绩的优劣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为,正如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所言:“教育的目的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无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是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的尊严。”(萨尔曼・可汗:2014)

五、翻转课堂的实施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应重点创建愉悦的互助交流的学习环境。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制作并呈现课程内容材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令学生形成互助学习小组交流意见,解决困惑,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教师首先建立教学平台,可以建立网站,或使用各类平台教学资源,如moodle,微信等。分析教学目标与内容,制作教学ppt与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及相关资料获取并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亲自录制教学视频或选取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视频时长在10分钟为宜,短的不够阐明教学内容,太长又会让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此外,视频也不宜出现太多干扰学习的不必要的内容,如果出现,学生就很容易分神,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内容上。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把困惑带至课堂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上传相配套的翻译练习,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完毕后练习。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协作学习,开展互助讨论,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在课前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先行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提前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课堂活动设计教学。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边做边学”,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或思考中学会解决问题。在翻转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首先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答疑,并补充有关内容。之后学生分为3至5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部与组员交流学习想法,教师可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的讨论,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成果,互相学习,弥补不足。之后教师对学生就任务结果进行反馈。在此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结果的反馈,而且注重过程的反馈,并记录下来作为评估的标准之一。这样,在一节45分钟的课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出新的想法进行交流,课堂时间会过得很快。

六、结语

人本主义课程作为翻转课堂有力的理论支持,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需求出发,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交流过程,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而非标准化测验结果。翻转课堂的利用有助于延长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提供所需学习资料。课下的课程学习并未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反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虽然翻转课堂能够带来众多好处,但是在其应用上存在相当的难度,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编辑教学资料,学生需要有设备获取并学习资料。因此,翻转课堂的普遍化实施还有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汪基德,席琴.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3):62.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程容旺.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浅析及其启示[J].文教资料,2011年9月上旬刊:125.

[5]张庆宗.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4):41-45.

[6]胡敏中.论人本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62-67.

[7]钟启泉.现代课程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59.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9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电子学习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中。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以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教学变革的舞台上。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教学变革,并进入多国政府推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文件中。尤其是可汗学院开发的“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慕课”(mooCs)的崛起,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受到更多学校和学生的青睐与热捧。我国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山东省潍坊昌乐一中、上海古美高中、温州第二中学、青岛实验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积极实践翻转课堂,并衍生出家校翻转、校内翻转、课内翻转等诸多的“翻转”尝试。翻转课堂翻转了课堂的时空与教学结构,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可是否能成为“解放学生学习力的革命”,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实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翻转课堂在学校教育中的勃兴,与此相关的学生学习力问题亦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学习力的内涵

21世纪以来,学习力被引进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被看作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大资本。那么,什么是学习力?苏格兰的迈克杰屈克(B.J.mcGettrick)提出了学习力的“双螺旋结构”理论。其一是反映学习者的意愿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向、动机、价值观;其二是反映学习试图达成的结果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有研究者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习力的认识后发现,人们对学习力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学习力作为一种蕴藏于人脑中的潜能,是能得以开发与培养的终身学习之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学习的总量、质量、存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体现;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的能力等。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学习力理解为: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和能力,以促进学习品性不断提升的动态能力系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尺度,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

三、不同学习力要素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需求

(一)不同学习力要素的学习表现形式

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其中,内在动力来源于个体对知识的需求和兴趣,即“我要学”;外在动力来源于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需求,即“要我学”。这两种驱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并不是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内在动力,而是外在动力“要我学”。学习毅力是学习主体的持久力,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形成的学习意志品质,依靠的是个体的自觉控制。学习毅力往往受学生年龄阶段、性格类型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甚大,对处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需要的微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显得尤为必要。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的是“怎样学习”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技能,才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或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与在线服务,是保证学生课前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转化力是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学生学习转化力在课中和课后作业中都可能发生,是深度学习和内化学习的主要依据。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有结合课外的视频资源和课堂的教学材料,变革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学习创造力是基于前面四种能力基础上的能力发展,指学生在掌握内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课堂中自力的回归,自主合作探究与分享等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是由教师提供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材料,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在教学中,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支持,通过多媒体电子教材、微视频、课堂交互系统、讲评系统、学习终端、学习平台、讨论、评测等开展相关教学。在课前,要解决的是学生“知道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观看视频微课程、自主学习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等形式进行的。其内容为基础知识的学习,旨在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掌握和理解。这在学习中属于浅层学习水平,学生是被动依赖和服从教师控制的,关注的是课程内容信息的记忆和复制,容易产生信息孤立缺乏联系的状况,因此知识被遗忘的速度也更快一些。但课前的学习,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与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课中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但也面临如何保证“先学”的效果、如何解决“先学”中遭遇的知识困境、如何设计安排“先学”中的互动等问题。在课中,要解决的是学生“明白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的。其内容为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总结和反馈,旨在内化知识与技能,并实现知识的创生。这在学习中属于深度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是由自己控制的,他们能够理解学习的过程,而教师则作为学习的推动者、指导者以及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知识,这些内容被记忆和加以整理编码并建立概念化的模型和框架。但也面临如何基于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如何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公平、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等问题。在课后,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会怎么做”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总结、完成课后作业,并观看视频微课程准备新课,通过巩固总结课堂知识、习得课程内容与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在学习中属于内化学习水平,教师变成了向导、鼓励者、朋友和协商者,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广泛的联系,并生成智慧。但也面临教师如何确保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保证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等问题。显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引起的教学结构的改变,为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与可行性的路径。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追寻的“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和“学会怎么用”的逻辑路径,将课前的“在线学习”与课中的“在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课程呈现的范式从“内容+学生+讲授者”转变为“问题+问题解决者+指导者”,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力水平的发展。

四、基于学习力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

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过程,而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有批判者认为,“当前大家所提到的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分解了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了知识内化的次数。但不能翻转的是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即人类如何学习的基本原理”。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如果没有注意,没有热情,没有投入,就不能习得。在课前的“在线学习”、课中的“在做中学”,以及基于早期学习经验的环境中,教学的发生是以学习需求为基础的。“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记忆信息以通过考试,还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些经历,让学生通过参与、经历而学习?”教师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思考如何避免学生学习力出现的动力不足、毅力疲软、能力贫乏等问题,尤其是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学科内容等差异,着手通过一系列的内容、形式与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指导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微课程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可反复学习等特点,但教师不能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引导学生依据视频资料中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查阅资料,寻找问题,掌握相关知识。尽管如此,课前的学习还是基础性的内容,是为课中的教学做准备的。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与方法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方法、技术上的指导。

(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及时帮助

翻转课堂尽管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媒体,但与网络视频课程不同,翻转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导学与支持。尽管学生课前学习的知识属于片段性的碎片化的知识,或者是整体课程内容的概括,但对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来说,不仅仅要预设学生视频学习所需要的相关文本材料,还要使用交互性较强的学习软件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在线指导。面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问题,国内有学校将课前学习的内容在学校进行集体“翻转”,教师在一旁提供指导。这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不失为一种好的经验。

(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课中学习创造条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课堂的翻转是为学生课中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可能。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中主要起着教学行为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创新力。面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年龄、学习水平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个别学习者特征的巨大差异缩小至足以确保教学计划可行的程度。第二,鉴别差异性学习者的共同特征。第三,提供一个适合那些学习者差异的教学设计。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要破解学习差异性问题,“趋同进化”的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尝试。

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就教学设计而言,翻转课堂是渐进式的、整体性的、开放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虽然面临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能力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教学资源的研发、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适应,以及学段延伸等方面的挑战,但其带来教学意义的重大变革是不容置疑的。

(一)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学习型共同体

翻转课堂所引发的教学变革充分发挥了教师、学生、家长、互联网络以及社会资源的作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和以“学习资源为中心”的支持系统,此三者形成了三维一体的学习型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在线学习”和线下“在场学习”都会得到“学习资源中心”和教师提供的支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并利用互联网络以及视频媒体等形成的资源中心的力量,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而资源中心也会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教师教学的需求不断更新。

(二)使教学更具有教育味

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的翻转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打破了教师讲授唯一,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训练的被动学习状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切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也如赫尔巴特所认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德行,即通过教育培养所谓“道德性格的力量”,他强调这些一定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三)使教学更有创生的可能

翻转课堂使教师预设的“静态”课程创造了诸多的生成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学习生成诸多的疑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学习途径,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无形中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学生带着这些质疑进入课堂,更会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知识的生成,真正还原课堂上教师教为主体与学生学为主体的地位,真正将课堂推向为学生成长进行建构的可能,课堂的翻转也为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以及问题的生成等创造了条件。

(四)扩大了教学生态圈

大学生翻转课堂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困境实践

最初发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事实证明,翻转课堂有助于促进师生角色重心的翻转与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我国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中,翻转课堂的实践运用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中职英语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困境

一是国内外教学环境的不同引起的教学差异。与美国相比,国内中职学生更加倾向于或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由于这一原因,使得翻转课堂对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效果平平。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做好引导,让这些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鼓励他们在课上要多发言、多思考。二是中职学生英语水平先天趋弱。我国学生在传统方式下学习英语仍是“哑巴式”,对于中职学生更是如此。而翻转课堂对于课前自学的要求又比较高,所以在这一方面中职学生比较吃力,并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三是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学生才是翻转课堂的主人。而现阶段,教师仍然以“高姿态”出现在翻转课堂之上,觉得自己知道得较多,不自主地会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二、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需注意的事项

翻转课堂顺应了时展、尊重了教学规律,已经逐渐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吸纳而成为当下流行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翻转课堂已经运用到诸多课程中,在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尤其需要注意更新理念。

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准确定位。在翻转课堂中,授课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老旧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进而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课堂上,注重通过分组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上“知识内化”过程的实施与效果。因此,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全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

1.词汇课堂上的实践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例如:在词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段词汇量不多的微视频,将文字、图片、声音等结合到一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hobby”这个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学生会接触到的词语有“music”、“computer”、“game”、“kite”、“stamp”、“fishing”等,在充分利用动漫形象、人物效果等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到每个词语包含的意识,对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快速理解整个视频的意思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利用新单词描写身边的事物、用新单词联系英语口语等,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趣味性等有着极大作用。

2.口语课堂上的实践应用。很多中职学生不敢大胆的发音,害怕发音错误、不标准等带来嘲笑与尴尬等。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录制的口语视频上传到QQ群或微信群等平台上,方便学生在宿舍或者在家里进行模仿和比对。又如:在进行“打电话”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课本上的内容是“canispeaktoxxx,please?”,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并将对话的句子插入到每个对话画面上,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国外打电话时的语言方式。在这个对话中,重点的教学内容是“xxxisin”、“mayiask…”等,在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场景,在学生互相讨论、沟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我提升意识。

3.写作课堂上的实践应用。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负责微视频的制作,并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以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写作课堂上,将“applyforajob”作为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将求职的相关要求展示出来,学生需要了解“applicantletter”的写作方法、“Resume包括的八个要素”等,如在微视频中设置这样一句对话“weallspoketothemandJohnemergedasthebestcandidate”,教师可以提出问题“howtobeaexcellentjobseeker?”,并让学生用“DearSir,iwishtoapplyforapositionwithyourcompanyasa…”等句型m行求职信的写作,对于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卓.“翻转课堂”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4(10):164.

[2]邹霞.关于中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87.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