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的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5:32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1

为什么中国代代出“神医”?

为什么百万信徒们会对张悟本这样的“养生专家”奉若神灵?

是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体系使然,还是现代文明状态下养生观念赶不上养生需求的脚步?

在“各路神医”销声匿迹中,在各界热论声里,人们发现,神医虽然倒下了,但“神医”产生的社会土壤并未就此消失。张悟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神医代代有,近来特别多。

前段时间,在中国内地拥有万千拥趸的张悟本被揭学历造假。“悟本堂”停业,信众哗然,舆论纷起抨击;网络上,挺张与反张者争论连连,关于张悟本的讨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

一方面,那些为张悟本叫屈的信众,认为张悟本避开了繁琐复杂的医学教条,为民众介绍了实在的养生知识――“没有推销药,只推销了茄子、绿豆,还有特别便宜的白萝卜”,也有人直指:“如果大家都养生了,都不去医院了,那些利润2000%的药没人买了,整个行业就要垮了。”

另一方面,媒体以及一些网络评论,从学历、医学、商业炒作等技术角度,直揭张悟本是骗子。在“中医骗子名人堂”网站中,网友们甚至为甄别真假神医总结出了规律――“骗子有9宝:出书、上电视节目、卖保健品、非法行医、到处跑、学历造假、开公司、开培训班、搞安利式的直销。”

众神起舞,普度众生,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譬如,两年前,台湾“红薯王子”林光常,以及中国内地自称“治癌世家”的刘弘章,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风光与败落。如今,排在图书销售榜前列的养生专家作品,曾热捧养生明星的电视节目,以及被质疑利益至上的相关出版商、保健机构,在各路舆论的追问中,集体销声匿迹。

不过,“不幸”落马的神医终归只是少数。更多的养生教父、健康权威甚至“再生华佗”,戴着各种真假未明的头衔与光环,多年来在电视屏幕,在演讲台和书籍中宣扬理论、偏方、奇招,售卖保命神器,推销养生秘籍。在争夺收视率的屏幕后,在聚敛人气的讲台前,人们对健康教父们顶礼膜拜,追逐奉行,于是从大学校园到社区,各种养生热潮纷至沓来――绿豆,茄子,拍手,就是今年的主旋律。

在媒体的报道中,张悟本的神医神话尽管已然被揭穿,但其终结的方式却凸显出政府监管养生行业的尴尬――养生专家们著书立说,在现行法规中若非“非法行医”,便无取缔的理由,而其实际的“行医场所”悟本堂,最终是以“违建”理由深夜被拆。

重回养生时代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养生方式是在校园里散步。

散步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这些年,养生名人以及随之而来的养生概念、方法越来越多。王宁的岳父母,最近就参照个别养生明星的建议,把泥鳅活生生地吃到了肚子里,结果吃成了胃出血。同样地,被视为文化殿堂的中大校园,每天早上以“拍打经络穴位”方式养生的人也数以百计,而在上海人民广场,“拍手”的群体,更是超过了千人。

“我相信人一生的心跳次数是固定的,剧烈运动会令心跳加速。”王宁教授经常留意学校里群体养生的活动。“人过了50岁就会有焦虑感,与死神抗争,抗击衰老,这是与生俱来的到了年龄后的恐惧感。我们的观念里没有天堂,只能追求养生了。”

养生其实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观念。王宁还记得年轻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维生素连锁店印象特别深刻――提取的番茄红素、深海鱼油、五花八门的维生素。“养生折射的是社会的大问题。比如食品环境不安全,医疗没有保障,加上人们没有神圣的价值追求,精神很空虚,反而变得过分关注身体健康了。”王宁说。

在2007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改革开放前,社会上鲜有养生的说法。一是以前太穷了,另外是当时都在提倡不怕苦、不怕死,把人们的保命欲望都压抑了。王宁把近年越演越热的养生潮,尤其是中医养生潮视为一种生活常识的反弹:“小时候,我治病都用中药,经常吃烧仙草。这都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只是没有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而已。”

不过,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寻正认为,中国医生是食疗泛滥的一个根源。“在美国,权威机构都把食疗当做首选的高血压治疗方式。但很不幸,你如果在中国就医,医生发现你有高血压之后,他们大多热衷于给你降血压,当然是使用回扣高的药品给你降血压。当你面临被医生骗还是被张悟本骗的两难选择时,选择张悟本可能危害更小,因为一般而言,食物的副作用远小于药物。”

养生教的崛起

图书出版界的运作加速了神医的崛起。根据两年前的报道,神医刘弘章在出版第一本《刘太医谈养生》时,实际是自掏腰包――当图书出版后,出版人通过“打榜”的方式让其进入了西单图书大厦图书排行榜的前十名。那之后,要做的就是加印、数钱。在刘弘章出名后,他甚至都不考虑图书版费所带来的收益,因为从讲座、采访、行医中,他能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图书带给他的收益。

追求收益的还有电视媒体。一份调查显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卫星电视中,开办养生保健类节目的有20多个,都在客观上捧红了李培刚、张悟本等养生、医疗明星。于是无论“排毒教父”,还是“美女中医”,都在电视的平台上迅速扩散其影响力。

在“简单”之上建立的集体认同,是养生明星和养生理论者的另一个人气基础。在广州著名的中产社区丽江花园,很多居民每天都在小区的人工湖边,进行45分钟的击打身体各种部位的集体活动,人们齐喊着“我最自信”、“我最健康”、“震撼大地”等口号,拍掌、拍胸、拍膝,直到大汗淋漓。

在全国各地,不同流派大同小异的自拍、拍手运动正在广泛流行。“我们没法在家里一个人叫口号拍的,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互相的气场。”丽江花园召集人蒋氏夫妇说,“那些不愿意花时间去打太极、舞剑的居民,都愿意到这里一起喊,一起拍。很多人想运动,这个方式再简单不过了。”

养生明星们的现场号召力,在这种“简单易学,向往健康”的崇拜氛围中,也得到了释放。

《求医不如求己》的中里巴人,就曾被网友描述其在演讲现场的示范――“打喷嚏可治疗落枕、手脚凉、打嗝不止、便秘……可怎么才能打出喷嚏呢?”中里巴人不慌不忙地说:用两根狗尾巴草捅捅鼻孔即可。为更简单易行,他现场掏出餐巾纸,把纸拧成绳状,然后示范,台下众人纷纷效仿。效果立竿见影,现场喷嚏声四起。中里巴人不禁幽默一把:“外地观众的喷嚏声细若蚊子叫,在扬州,可是声震屋瓦啊!”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2

前段时间,老百姓中兴起了养生食疗热,不少人都坚信“养生专家”张悟本的理论而盲目随从。本文主人公严冬明是一位离休副局长,他曾因迷信养生食疗而拒绝治疗,险些丢掉性命。6月5日,严冬明接受了笔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让他懊悔不已的经历。

信任“养生专家”

2009年6月21日,严冬明拿着化验单和医生的诊断书,脚步沉重地走出了北京人民医院。“你患上了急性糖尿病,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医生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响。

64岁的严冬明原是北京某局副局长,四年前离休。令严冬明烦恼的是,55岁那年他患上了高血压,血压达到了190毫米汞柱。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他的血压控制住了。但医生告诉他说,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妻子苗珍专门为丈夫买了一个全自动血压计,严冬明每天早晚都要量一次血压,并按时服药。

2009年3月,苗珍外出时,被一辆闯红灯的吉普车撞倒,当场死亡。得知噩耗,严冬明一下子昏了过去。

妻子的去世,对严冬明打击非常大,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糟。2009年6月,他总感到心慌、乏力、出汗多、体重下降,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患上了急性糖尿病。

严冬明感到天旋地转,儿子和女儿立即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严冬明的病情稳定了。可他每天吃的药更多了,有的药不能与治高血压的药一起吃,他还要计算好时间,这让他感到非常麻烦。

2009年12月的一天早晨,严冬明到天坛公园锻炼完后,晨练的人围在一起聊天,退休的张大妈说:“我的邻居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只要按照上面写的去吃,能治好许多病,根本不用再吃药了。”王大爷说:“是著名营养学家张悟本写的,我儿子也给我买了一本,我还看了光盘,讲得特别好,像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癌症等,都可以治好。”

严冬明一听,立即来了兴趣,赶紧向他们咨询。听他们讲得那么神奇,他当天就去书店买回了这本书,并一口气看完了光盘。按照张悟本的说法,只要每天喝绿豆汤、吃生茄子、生苦瓜和生白萝卜,不仅能治好便秘、高血压和糖尿病,就连肺癌等也能治好。

严冬明毕竟受过高等教育,对于张悟本的理论有些半信半疑。因为现在各种养生的书太多,鱼龙混杂,那些“专家”所讲的还互相矛盾,他一直觉得不必太相信。可后来他每天去公园时,都会听到大家在议论张悟本,说他有多神奇,按他的方法去吃,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病都好了,这让严冬明对张悟本开始产生一些信任。

2010年2月初,严冬明在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节目看到了张悟本连续几天的讲座,并得知他出生于四代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是卫生部首批国家高级营养师后,便对他深信不疑了。他觉得,电视台能邀请他讲课,肯定是经过审核的,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不顾儿女反对

第二天早晨从公园出来后,严冬明就去菜市场买来了10斤绿豆、两个长茄子、两根苦瓜、一根白萝卜。他按张悟本教的办法,将一斤绿豆加水煮了6分钟,又将苦瓜洗干净。过去,别说生苦瓜了,就是熟苦瓜他都不爱吃。可为了治病,他硬着头皮拿起苦瓜咬了一口,顿时感到又苦又涩。但他强迫自己咽下去,硬是咬着牙将两根苦瓜全吃了。

后来,严冬明每天的食谱变成了雷打不动的绿豆汤、生苦瓜、生茄子、生白萝卜。可不久,严冬明就开始腹泻,女儿严雪劝他去医院,他却认为这是在排毒,照吃不误。而且,此时严冬明已经不再吃药了,女儿怎么劝他也不听。

严雪有些担心,就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哥哥严宏海。严宏海一听,立即火急火燎地赶来,和妹妹一起劝父亲说,有病不吃药是很危险的,应该听医生的话;即使食疗,也不能不吃药,食疗只能作为辅助。可严冬明根本听不进去。

听说张悟本在奥体中心附近开了“悟本堂”,严冬明决定亲自去让张教授给自己看看病。当严冬明来到“悟本堂”挂号时,被吓了一跳:普通号500元,但已经排到两年以后。2000元的号也排到半年以后了。如果加急的话,需要交5000元。为了能尽快让张教授给自己看病,一向节省的严冬明一咬牙,花5000元挂了一个加急号。

那天,张悟本给严冬明把了把脉,看了看舌头,又询问了几句他的情况,然后为他开了一个方子:每天三斤绿豆煮汤,每天服用钙粉4000毫克,每隔一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然后给三个脚趾放一次血,各放50滴,不要喝牛奶和酸奶,每天早晨喝豆浆,中午吃生苦瓜,晚上吃生茄子……

十多分钟后,严冬明如获至宝地拿着方子走了出来,并花1400元购买了五罐钙粉。每天,他严格地按照张悟本的方子去做。由于他自己不会放血,便请了小区里退休的向大夫隔一天晚上来帮他放一次血,每月付给向大夫300元。每次放血时,严冬明都疼得直哆嗦。看到那么多血被挤出来,他有时都觉得头晕。可他坚信张悟本所说放血是为了治气滞血瘀,每次都咬着牙坚持着。

一天晚上,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严雪,看到向大夫在给父亲放血。她惊呆了:父亲本来身体就弱,放这么多血,他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啊。她对父亲说:“您怎么也相信这种迷信的做法啊,再这么放,您身体非垮了不可。”接着,她又对向大夫说,“以后不要再给我父亲放血了。”向大夫说:“是你父亲让我来帮忙的。”严冬明觉得女儿不给自己面子,生气地对她说:“我的事你少干涉。”说完,连连给向大夫赔不是。

向大夫走后,严雪又看到父亲在服大量的钙粉。她问父亲:“您怎么吃这么多钙粉啊?”严冬明说:“是按张教授的方子服用的。”严雪曾听说过,人每天的补钙量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她不知父亲服用的会不会超量。第二天吃晚饭时,严雪发现菜比过去咸了许多,父亲患有高血压,大夫曾让他控制盐的摄入量。父亲向她解释说:“张教授说了,吃盐多少与高血压没关系。”

严雪感到越来越不安。第二天,她向自己一位做医生的朋友咨询,朋友告诉她说:“成人每日钙的摄入量为1000毫克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00毫克。每天4000毫克严重超量,会导致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甚至导致肾衰竭。而盐绝对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控制盐量,会导致心、脑、肾的并发症,甚至脑猝死。”

朋友的话令严雪不寒而栗,她正琢磨着怎么说服父亲时,接到了哥哥的电话。严宏海问她:“爸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买90斤绿豆。现在绿豆都10块钱一斤了,他买这么多绿豆干什么?”严雪说:“哥,我正发愁呢,你晚上回来一趟,咱们和爸好好谈谈吧。”

下班后,严宏海和严雪一起回到父亲家。严冬明一看儿子空着手回来,就问他:“我让你买的绿豆呢?我一天要煮三斤绿豆,家里的绿豆吃完了,就等着你买来好煮绿豆汤呢。”严宏海说:“一天三斤绿豆?这也太邪乎了吧?”严雪也把医生朋友的话转达给父亲,严冬明生气地说:“你们是不是嫌我花钱多了?我现在还没吃你们的呢,我花的是自己的钱。”严雪赶紧解释说:“爸,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担心您的身体。”严冬明说:“我的身体不用你们操心,我就是相信张教授。他是卫生部首批国家高级营养师,电视台都请他去给全国人民讲课,听他的会有错吗?”

严宏海和严雪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可严冬明根本听不进去,兄妹俩不知如何是好。

险些丢了性命

在停药“食疗”期间,严冬明也经常量血压、测血糖,虽然发现都比正常值高,但他因为没感到特别难受,觉得慢慢就会调理得正常了。

2010年3月底的一天早晨,严冬明起来后感到头晕,女儿赶紧给他量血压,发现血压达到了170毫米汞柱。女儿立即要带父亲去医院,严冬明说:“没事,我昨天晚上没睡好,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女儿说:“那您吃点降压药吧。”严冬明摆摆手:“张教授说了,降压药不仅会扩张血管,造成脑出血,还会引起肾衰竭。”

父亲如此固执,严雪真是无可奈何。

没过几天,严冬明觉得心慌、乏力,便用血糖测试纸测了一下,结果血糖值接近10mmol/L,比正常值高。他想起上次看病时张悟本告诉他,好多病人12mmol/L都没什么,属于正常,他就没往心里去。

2010年5月21日晚11点,严雪关了电脑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父亲屋里传来“嗵”的一声。她急忙跑过去,发现父亲摔倒在地上,已经昏迷。她赶紧拨打120,将父亲送到医院,严宏海夫妇得知消息后也匆匆赶到医院。经医生全力抢救,严冬明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告诉他们说,严冬明是糖尿病并发症:肾小球硬化症,死亡率非常高,幸亏送来及时,否则后果难料。严宏海对医生讲了父亲停药“食疗”的事,医生严肃地说:“真是胡闹,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这是会出人命的。”

严宏海兄妹轮流在医院照顾父亲,并再次将医生的话告诉他,可严冬明还是不太肯相信。5月27日,严宏海拿着一份报纸来到医院,对父亲说:“爸,您看看上面的文章,有记者调查了,张悟本根本不是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毕业的,也不是什么国家高级营养师,专家们已经对他的食疗理论进行了一一反驳。”

严冬明愣了。这次死里逃生,让他在心有余悸的同时,已经开始对张悟本有些怀疑了。看到文章后,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严冬明懊悔不已:“我真是傻啊,怎么就这么盲目地迷信呢?”

严冬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出院后一直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病情很稳定。他表示,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3

关键词:师承教育;传帮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中医学人才培养首先要注重临床实际、避免机械化、形而上学的对中医理论生搬硬套,并将这种良好的模式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承下去,促进中医的人才培养的发展。

一、中医学师承教育模式与临床重要性

中医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将学习到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在教学中发现,中医学中很多理论、医理都是古代医家的多年以来的体验和感悟,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没有体验,没有观察,因此容易让学生将这种体验陷入一些玄学理论的纠结,而现在中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课堂教育,将一个融合的体验过程分散成多门专门的课程,比较注重理论,缺乏对临床的体验,因此,如果可以在周末时间安排学生跟师临床学习,形成师承化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培养中医人才。

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有利于从记忆和系统化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实际体会,因而成材缓慢,学习理论难以与实际融合,并且在课堂中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产生思考,满堂灌的纯理论注入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引起厌倦和懈怠。为了引起学生自我主导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实践,采用导师制,我们认为以临床诊病与患者实际接触可以引起同学积极思考,并进行诊疗实际体会、和导师进行交流,通过临床辨证分析,对培养学生早起建立临床思维有很重要的意义[1-2]。

因此,在“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指导思想下,就是引导我们理论结合实际,将“学习―临床―再学习―再临床”这样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要教学与临床思维相结合。不可一味生搬硬套、将实际情况脱离。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专业方向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和辨证思维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二、中医学教学理论的临床共识性

中医理论始终要建立在临床基础之上,如果空有理论,临床不能应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医的很多理论也只有通过临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在教学中,例如:中医五行相克理论,就不可无限推导。如果进行形而上学推导,就会发现不符合临床规律,比如:木行过亢,引起木克土,土气衰则会制水不及而导致水气亢盛,又因为五行之中水克火,最终则会引起火气衰退…,但从推导的整体起始来看,就会有“木旺…最终导致火衰”,但将这一理论从临床脏腑角度来看,肝气偏旺导致心气虚衰的病例几乎难以见到,往往见到的是肝旺引起的心火亢盛较多,因此,要想正确理解“五行胜复”,就要结合临床。因此正确的理解应该为:“五行胜复”是指五行当中任何一行之气的亢盛,都会引起其所不胜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避免过度亢盛而相互协调稳定。理论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3-4]这就是目前陷入形而上学的机械化学习中医理论的典型实例,因此,在现在类似中医理论教学中的解释应该本于临床,避免使学生陷入理论纠结之中。

因此,通过对“五行胜复”理论结合临床的认识,摒弃机械化五行循环论的解释,就可避免使学生陷入形而上学认识状态,真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传帮带”的重要性与师承教育管理

“师承”模式是培养具有中医特色人才的途径和发展中医的可行措施。同样通过“师承”也将中医临床模式建立起来,通过有经验、有资历的教师带教年轻一辈。不仅使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临床思维上快速成长,也为中医的伟大宝库的传承起到相当的作用。

现在“师承”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进度管理、考核把关。因此就要求跟师学习过程按时到岗,达到一定的出勤率,从纪律上给“师承”教育进行管理,可以由倒导师把关,将临床病例诊断和遣方用药作为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人才质量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反馈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相关业务素质的培养,指导教师也会通过对带教学生的培养和任务的布置,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评价,从而督促了师承教育培养模式下学生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快速提高,更加有利于培养中医合格人才。

四、我校目前试行“师承”教育管理

目前我校正在试行师承管理教育,基本的管理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首先,让跟师学习的同学了解导师的学习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能够跟上导师的临床诊疗思路。其次,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三年的具体跟师计划,经导师审定,各系主任审定后,教科办备案。并且做好跟师学习的各项记录和心得小结。跟师学习不是只临床,还要在平时要积极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本学科经典古籍的个人学习计划。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师承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导师根据带教情况,每六个月出一份师承带教试卷,题型不限、形式不限,考核学生跟师情况。导师评阅后,报各系主任审阅。对学生师承情况进行全面把握。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通过“师承”教育模式,主要是加强对现代中医的临床思维培养,锻炼和提高现在中医专业的学生临床的技能。不仅促进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使之快速成长,而且使学生更好的对中医理论领悟、感受、认识、体会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杨东方,王育林,马燕冬.浅谈中医教改实验班国学素质培养设计.中医教育,2009,28(2):76-78

[2]章程鹏,黄必胜,吕文亮.中医教改实验班开办特色浅析.中医教育,2007,26(5):46-47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4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精神临床医学医乃仁术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96-02

2001年《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中指出面向21世纪医生的任务(Role):医生应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医生应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服务和减轻病人的痛苦。医生还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医生和努力终生学习的学者。五星级医生(thefivestardoctor)的标准是:1.保健服务的提供者(Careprovider):从整体考虑病人,把病人看成既是一个个体又是家庭和社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长期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的、持续的和针对个人需求的服务。2.决策者(Decisionmaker):在加强她或他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同时,选择符合伦理道德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3.健康教育者(Healtheducator)或交际家(Communicator):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说,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个体或群体有能力增强和保护他们的健康。4.社区领袖(Communityleader):在所工作的人群中赢得信赖,能代表社区协调个人和社区的卫生需要,并代表社区采取行动。5.服务管理者(Servicemanager):能与卫生保健系统内外的个人和机构协调工作,以满足病人和社区的需要,恰当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料。当前社会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治疗性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群体-主动参与模式”。所以现代医学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医学人文精神素质。只有进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与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方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具备德高、学博、医精、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多层次、多类型、实用型的医疗卫生工作的全科医学人才。

一、现状分析

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先天不足加之后天营养不良: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就被分在理科班,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理科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忽视文科课程的学习,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考上医学院校后由于惟科学主义的主宰,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模式,学生们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技术以及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等,将人文社会科学抛在脑后。加之我国各医学院校相关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很少,使医学生一心只读医学书,重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轻人文关怀的现象,致使医学教育中缺失人文精神,导至医学生在人文关怀素质方面后天营养不良。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诠释

在中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的贲卦彖辞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人文精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含历史、语言、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二是指为关心、关爱、关照人的主体行为。医学人文精神可理解为人道主义。

目前中国医学教育普遍存在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与道德教育弱化的现象。其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大类。其中涉及到的人文课程极少,只是片面重视科学教育与技术训练,忽视甚至摒弃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先进仪器和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医学从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接触,医生忙碌于观测各种影像、图示、波形和数据,而不重视患者对病情的诉说,忘记了应该关心患者,医学工作的对象成了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医学丧失了它应有的人性温暖。缺失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医学生发展不全面,造成部分医生职业道德滑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应该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三、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当今医学生所必须具有的人文精神重要内容

孔子是被全世界尊称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榜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历经诋毁与褒奖、改革与融合,在不断更新与完善的文化嬗变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儒家经典之一《论语》被尊称为中国的圣经,是集中西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是古今相通、中外互融、扬高凿深、阐幽发微的旷世之书,对其去糟取精堪称“人学”。儒家文化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与修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手段,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不仅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指南,亦是当今医学生必须具有的人文素质重要内容。孔子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教育家,是人类的精神灵魂导师,是人道主义的启蒙者,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学院现在己经遍布世界多数国家。1988年诺贝尔奖金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的宣言指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四、儒家教育的根本“仁”是对人类深广之爱的人道主义的理想境界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论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儒家教育的根本“仁”是对人类深广之爱的人道主义的理想境界。儒家文化精华蕴涵丰富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医学生的教育具有资源性意义。儒家所倡导的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仁”“智”并举,有助于人们纠正惟科学主义的偏差。在校医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弘扬儒家文化精华培养医学生的“仁爱”情操,博大的仁爱精神能抵御不良影响的侵蚀,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领悟“医乃仁术”之境界。

五、感悟“医乃仁术”永远是医学的灵魂,并且作为将来行医生涯的基本原则

(一)仁心仁术

仁者爱人,不光爱自己,更要爱他人。教育医学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

(二)敬畏生命

教育医学生必须有敬畏生命之意识,才会尽力救死扶伤。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於人”《黄帝内经•素问》。

(三)悬壶济世

教育医学生治病救人是学医的目标,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利,实行医学人道主义,是医学生的行为准则。医学生要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按照患者的健康需要为他们服务,不论其身份高低或金钱报酬多寡,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对那些贫困的人,更应当给予特别的关照。

(四)“仁且智”

医学生要达到“医乃仁术”之境界,还要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及高超精湛的技术,应该学会用孔子的“学道”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等方法来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争取达到《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中提到的五星级医生。

六、运用各种平台凝练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念,领悟“医乃仁术”之境界

医学教育中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1.以课堂为主渠道,奠定“人文精神”教育的基础;教师课堂上渗透和临床上以身作则。2.以“人文精神”专题讲座和读书《儒家传统基本经典》《论大医精诚》《黄帝内经》等(古典医德教育书籍)活动为补充,拓展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视野;3.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支撑,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学氛围;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道德素质;5.以学习先进典型为动力,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深入开展。让医学生从中领悟下述“医乃仁术”之境界。在发掘经典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在内化中践行,用经典滋润心灵,用行动彰显精神,领悟“医乃仁术”之境界。通过各种平台凝练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医学生要抵制拜金主义的冲击。医疗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危,因此尤其需要进行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其所倡导的“仁学”内涵主要体现在尊生、爱人、重义轻利等方面。[2]

七、改革人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寻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提高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革课程设置,建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人文关怀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进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与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医学教育中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其实质是在医学科学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中又要体现科学。应改革课程设置,将文学、哲学、政治、法律、历史、自然科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纳入医学生知识结构的框架中。建议并指导医学生博览群书,使医学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人文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医学密切结合起来。把人文知识与医学的结合、渗透作为教学重点,使医生学生充分理解人文知识、感悟人文精神。[1]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学方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大课讲授、学生自学、专题讲座、师生讨论、社会调研等。[3]比如医学人文学概论、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等人文课程,应根据师资情况采取课堂讲授或者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具有隐性课程性质的人文课程如医疗纠纷的经济学、医院中的人际关系及沟通、医学思维、医患纠纷及其防范等,应通过社会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医学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总之以课堂为主渠道来奠定“人文精神”教育的基础;以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等为补充,拓展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视野;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支撑,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学氛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道德素质;以学习先进典型为动力,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深入开展等方式,来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主要途径,培养现代新世纪的医学生既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以及高超精湛的医学技术,同时又有敬畏生命之意识尽力救死扶伤,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博大仁爱的情操,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何渊,张晓,周琴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29(2):92.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5

课程结构上,医学人文学科的界定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所有高等教育层面都要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这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医学生可以根据培养方向来选择相应的课程,这可以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提供保证。二是应该与现代医学相关、并能够直接服务于医疗实践之中,其中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而其核心课程是医学伦理学、医学沟通学、医学法学,下面对其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1)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已经涉及现代医学的诸多前沿学科,这些技术应用于临床,如何能达成最符合人类利益的共识,为社会所包容和接受,是备受关注的内容。医学伦理学可以引导医学生借助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去思考和认知上述问题,并需要作出适当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医学伦理学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博大宽容的人文关怀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方面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医学沟通学。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在现代医学实践中,80%的医疗纠纷是由非医学技术因素引起,医患沟通不良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状况,建议基础医学开设医学沟通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为将来步入临床获得完整的病史资料、做出正确的诊疗措施、获得患者的信任、规避医疗纠纷奠定基础。

3)医学法学。医学法学在专业课程的渗透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医疗活动的权限上要具有明确的理解,以便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时能够从容而科学地应对,借以维护自身权益,也是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2丰富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切身感受

采取“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等多种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广大医学生在了解社会、临床和生命的基础之上,去感悟社会对医生的重视度、感悟临床对患者的重要性、感悟患者生命之宝贵,去领会医学人文的核心精神之所在。课堂实践方面,可以介绍名家著作,由学生主讲,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体会到只有精诚双修、德才双馨才能够成为济世大医的“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之内涵。由于教学内容达到了有的放矢,既有学生的参与,又有教师的指导,既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沟通方面的能力,又提高了其他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以达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社会实践方面,可适当组织医学生旁听有关医疗纠纷方面的案件,达到事后讨论和分析、深化认识的目的,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分析案件,着重指出医学生的人文情怀素质在具体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时指出医学生在人文情怀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临床实践方面,医学人文的载体是医疗实践,医学人文精神只有在具体的病人身上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人性、理解病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医疗实践,而医疗实践也能够提高医学生对病人权益的认知。如当前有的医院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新药的治疗。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生才能够深刻理解相关原则,明确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社会交往及性生活史等情况都应该是患者的个人隐私,应该得到一定的保护。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也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带教医师本身的人文素质要首先过硬。有人说过,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要等待制度上的完善,而首先应该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希望提高人文素养从医学生抓起,有医学人文护航,建立真正体现出节制、谨慎、可持续、公平、公正的未来医学。

3结束语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6

近年来养生话题很热门,有关广告充斥报刊、电视,养生书籍销售火暴,所谓的养生“专家”更是大出风头,比如张悟本,似乎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街小巷,挂他一个号需花费几百元甚至数千元人民币,其预约接诊时间竟排到了2012年,可再看他的“药方”,总是三样东西:白萝卜、绿豆、长茄子。寻常百姓餐桌上天天见的普通玩意儿,到了他那儿却成了灵丹妙药,甚至能治肺癌、糖尿病等。更令人惊讶又颇感无奈的是,他如此荒唐,信奉者却趋之若鹜!今天人们终于知道,张悟本那一套全是骗人的。可回忆近十几年来有关百姓养生的话题,似乎一直没离开一个“骗”字,从练这功那功,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再到所谓的食疗养生,“专家”们总是借助各种新名词欺骗百姓,聚敛钱财。普通百姓只是想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为何总被所谓的专家忽悠?老百姓怎样才能避免被骗,做到真正科学养生呢?

轻信“专家”,养生变“伤生”

家住北京的张英原本家庭幸福和谐,丈夫陈正平开着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绰绰有余;原在一家服装厂上班的张英,自从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后便辞职做了全职太太;正上初中的儿子身体棒成绩好,一家人的日子平静快乐。可这一切,在几个月前因为一个电视节目改变了。

2010年2月的一天,陈正平下班回到家,张英便兴奋地对他说:“老公,我的病再也不用吃药了!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生节目,一个叫张悟本的专家说,糖尿病人可以不用每天大把吃药,只需吃绿豆、茄子、白萝卜就行!”陈正平连忙打断妻子,说:“绿豆、茄子、白萝卜怎么能治病呢?”张英又兴奋起来:“专家说了,用绿豆熬汤喝,能喝多少喝多少,喝得越多越好。因为糖尿病就是肝火旺,只要把肝火降下来就行。另外,白萝卜、茄子也是去火的,特别是茄子,吸油,能把肚里的油吸出来,吃得越多血糖降得越快。”

陈正平也算见多识广,当然不相信绿豆、茄子、白萝卜能治疗糖尿病,但一想这些东西平时也吃,多吃点不见得有啥坏处,就不再跟妻子争辩,不过他提醒妻子,药还是不要全断了。张英爽快点头:“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分寸。”张英文化程度不高,对所谓的专家很迷信,嘴上虽然说着自有分寸,但做起来却没一点分寸,药几乎不吃,一日三餐都要吃绿豆、茄子和白萝卜,而且茄子和萝卜要凉拌、生吃,她时常吃得反胃。丈夫和儿子看不过去,都劝她不要迷信专家,可她不听。陈正平有些不耐烦,说:“那你把茄子、萝卜端一边吃去,免得我和儿子倒胃口。”张英一听心里就不痛快,心想我这是治病啊,丈夫不仅一点都不支持,还嫌弃她!

一天,张英按照专家交代把熬好的绿豆水滗出,想把绿豆渣倒掉,陈正平见了说:“现在绿豆多贵呀,你这也太浪费了!”本就满腹怨气的张英顿时火冒三丈,跟丈夫大吵了一架,指责他嫌她吃闲饭嫌她是累赘。一看妻子如此不可理喻,陈正平也一肚子火气。夫妻俩就此开始了冷战:陈正平不再管张英,张英变本加厉地食疗,一天用几斤绿豆熬水喝,药全停了。

三个月后,张英从报纸、电视上意外得知,“食疗专家”张悟本竟然是个骗子,她赶紧去医院查血糖,结果令她目瞪口呆:空腹血糖高达9.5!以前她可是始终控制在6.0左右的。张英恍然大悟,难怪近段时间经常感到疲倦、口渴,尿也多,这是高血糖的症状啊,自己却因为迷信食疗没有意识到。回想几个月来的经历,她后悔不迭,不仅因为身体所受的伤害,更因为经济上和感情上的损失。她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月吃药的花费100多元,喝绿豆汤后,一个月起码花费400多元。感情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因为自己一意孤行扰乱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丈夫越来越不愿回家,原本宁静和谐的家庭气氛何时才能恢复?“养生”成了“伤生”――伤了全部的生活,包括健康、金钱和感情。

张英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和刘老太相比,她还算是幸运的――张悟本骗术被揭穿,她还能悬崖止步,刘老太却因误信保健品贻误了病情,命悬一线。

65岁的刘老太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2009年4月的一天,她在一家酒店门口被一个穿白大褂的小伙子热情地拉进去听健康讲座。刘老太一进去就看到一幅大标语:××牌复元液配合热磁治疗仪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风湿病!“健康专家”在台上侃侃而谈,说这种复元液是20多位医学专家的成果,有30多万名患者试过,众多疑难病患都得到了康复。刘老太眼前一亮,自己长期被疾病困扰,这不找到福音了吗?她立刻回家取钱,直奔销售点花5000多元买了20盒复元液,并获赠一台理疗仪。从此,刘老太渐渐停了药,一直使用这种产品。

2010年开春,已花掉1万多元钱吃复元液的刘老太发现身体不仅没有“复原”,反而病情加重。5月,老太太终因糖尿病并发症不得不住进医院,如今病情持续恶化,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类似因养生不慎被专家忽悠的事例,生活中几乎司空见惯,甚至还有一些引起全国关注,比如201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就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四川有100余人因偏听偏信食疗养生,生吃泥鳅致体内长出寄生虫。据报道,这些人都是看了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泥鳅为我们健康开路》后,生吃泥鳅引起的。书中提到生吃泥鳅可以去肝火,百益无一害,老百姓吃了之后却出现发烧、出汗、全身无力、头疼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感染了寄生虫。

那么,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所谓的养生专家忽悠呢?

养生骗术,为何能够大行其道

老百姓追求健康,本是值得提倡的事,却被所谓的专家忽悠来忽悠去,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养生骗术,为何能够大行其道?想找出个中原因,不妨看几个案例。

28岁的叶丽是一名白领,收入颇丰,工作压力也大,整天精神紧张。在外人看来,她光鲜照人,可她自己知道,光鲜的背后是可怕的衰老。照镜子时她经常看到自己脸色蜡黄,双目无神,眼角隐隐出现了鱼尾纹……叶丽感到恐慌,因此,当她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一套“解决方案”时喜不自禁。朋友告诉她,要延缓衰老,需要排毒,并给她推荐了一款排毒养颜健身茶。叶丽从健身茶的说明书中得知,这种茶通过打通排毒通道,祛毒于体外,调理内分泌,使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目的。叶丽立即花了540元购买了3个疗程,每天都喝。一个疗程没喝完,她觉得自己脸色更差,还经常腹泻,头晕目眩。她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都是健身茶惹的祸,这个牌子的排毒养颜健身茶早因质量不合格被媒体曝光!

58岁的邵正元老人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在街坊邻居中算是文化人。邵老师不会轻易相信那些穿着白大褂当街检查身体卖药的,举办讲座推销保健品的也骗不住他,他只相信媒体,比如日报、晚报,比如电视、广播,他认为,这些都是正规的传播渠道,是政府管的,不会乱来,所以他认为,报纸、电视上的专家才货真价实。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被正规传播渠道――电视给骗了,而骗他的也恰恰是他认定的“真专家”。有一天他在家看电视,被一个养生节目吸引了,号称养生专家的节目嘉宾大谈养生之道,力推所谓的“绿豆汤疗法”,说能治高血压。邵老师深信不疑,第二天就按专家的方法停药喝起了绿豆汤,没想到只过了三天,他就因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

跟“文化人”邵老师相比,肖建华老人算是大老粗,目不识丁的他是跟着儿子进城享清福的。儿子很孝顺,每月给他足够的零花钱,让他到小区的娱乐室下棋聊天打麻将。这种快乐逍遥的日子让肖老汉非常贪恋,他希望自己长命百岁,所以一听说什么东西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就要立即尝试,而且特别迷信专家。“专家说了,生吃白萝卜可以降血压。”“专家说了,练气功可以降低胆固醇、血脂。”肖老汉常常在同伴中传递专家的养生信息,“专家说了”成了他的口头禅。同伴们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也跟着学。一天,他走在街上,有人递给他一张传单:著名营养大师、养生专家×××莅临我市,举办健康讲座。他顿时激动地拿着传单邀了几个同伴去听课,并现场买了10盒据说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的营养粉。不知是心理暗示还是真起了作用,吃了营养粉后,肖老汉还真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更加相信营养粉的功效,不仅义务宣传,还接着购买,一买就是一二十盒。儿子给他的零用钱不够花,他就张口要,甚至跟别人借。儿子很快得知了父亲购买营养粉的事,本能地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上网一查,果然发现这种营养粉根本没有什么神奇功效,不过是些吃不死人的保健品而已。他劝父亲不要再吃,可肖老汉执迷不悟,甚至骂儿子不孝,弄得父子差点反目。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几个共性:一是老百姓养生的功利性,二是骗术的蒙蔽性,三是当事人的盲从心理。而形成这些共性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老百姓渴望健康,养生愿望强烈。在渴望健康的心理驱使下,当事人往往很冲动,不辨真假,爽快掏钱。比如叶丽喝的那种排毒养颜健身茶,其实在她购买之前已经因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可她却压根儿就没想到去怀疑它的真假。其二,骗子费尽心机,个别媒体推波助澜。发现上当后邵老师喃喃自语:“这电视上专家说的还有假?这不是假新闻吗?这么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怎么能播假新闻呢?”他哪里知道,那是背后有人包装、运作的结果,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而有些媒体或疏于监管或出于某种目的恰好为这种骗术搭起了舞台。其三,缺乏科学常识,轻信盲从。肖老汉只要稍微有点常识就不会相信那种营养粉――一种保健品怎么可能同时降血糖、血脂和血压呢?因为缺乏常识,不仅他深信不疑,别人也跟着上当。

养生,从字面理解,就是保养生命,即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以保持生命的健康活力。它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不少人却急功近利,或治病或养颜或瘦身,目的明确,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骗子正是抓住了老百姓的这种心理忽悠人:什么一个疗程见效甚至一瓶就见效,三个疗程包好,长期服用效果更佳,等等。这种宣传本身广告味很浓,容易被人识破,而一旦出自受人敬仰的专家之口,就成了“权威观点”,更易被认同。这就是这种骗术的蒙蔽性。而某些公众媒体的加入,无疑给这种骗术披上了华丽外衣,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加上百姓的盲从心理,无形中就让这种“乱花”洋洋洒洒,四处飞扬,铺天盖地,它所承载的骗术也就大行其道了。

全民动员,倡导科学养生

虽然张悟本倒掉了,人们对中医养生产生了一些怀疑,但养生是符合人们健康需求的大趋势,养生热便很难因一个张悟本的倒掉而“退烧”。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养生观念不改变,如果我们的养生市场不净化,如果我们的养生知识不科学化,那百姓养生很有可能会掉进下一个陷阱。

纵观养生“专家”们的做派,不外乎“三板斧”:其一,拿古已有之的养生理论制造噱头。既然是“老祖宗说的”,那必然是经过千百年的时间验证过的,而“大师们”的理论依据皆源于此,由不得你不信。其二,冒充权威打医学球。很多所谓的专家冒充中医世家、医学权威,打着中医或者某某医学协会的旗号,钻常识的空子打医学球。毕竟保健品是吃不死人的,不像药品,吃错了后果严重。况且,通过饮食和保健品缓解病情有一个过程,出现问题也不会一下子看出来。其三,迎合大众心理夸大其词。老百姓对于医学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又求医心切,希望少吃药见效快,而真正的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是很谨慎的,不可能随便说疗效,但这些所谓的专家们以盈利为目的,什么都敢说,正好迎合了百姓的这种心理需求。

针对养生“专家”忽悠人的“三板斧”,真正的专家们呼吁老百姓不妨搬出李逵的真板斧,击退“李鬼”,从而达到科学养生的目的。

一是保持头脑清醒,提高防范意识。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教授说:“社会上宣传的养生知识良莠不齐,比较混乱,一些养生大师抛出来的一些所谓的养生观点,简直属于误导百姓。”她建议,老百姓最好多问几个问题:他为什么这样说?科学依据在哪儿?其他专家怎么看?要静下心来多质疑,不能盲从,盲从很容易花钱误病甚至惹祸。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7

比如张悟本,似乎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街小巷,曾几何时,挂他的号需花几百元甚至数干元人民币,其预约接诊时间竟排到了2012年。可再看他的“药方”,总是三样东西:白萝卜、绿豆、长茄子。今天人们终于知道,张悟本那一套全是骗人的。骗术如此荒唐,信奉者竟然趋之若骛!

那么,老百姓为何总被所谓的专家忽悠?老百姓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

“神医”草菅人命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过一出闹剧,是由所谓的“神医”、“大师”胡万林上演的,当然,也是包装上市的。

所谓身世神秘的胡万林,只是四川省绵阳市一个偏僻山村的普通农家子弟,小学文化,1983年因故意杀人罪、诈骗罪和拐卖妇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新疆服刑。1993年,胡万林在狱中开始行医,他给人看病一不号脉,二不问病因,三不开药方,任凭胡言乱语。给病人吃的药,居然是在一些水里加上芒硝!这种“神医”,连胡万林善良的老母亲也感到害怕。

由于人们的谣传和起哄,1996年,胡万林出狱后到陕西省长安县太乙镇开设终南山医院非法行医,直到1998年5月,因为多次医死人而被当地卫生部门查封。

1998年7月,藏匿数月的胡万林又在河南省商丘市卫达医院重振旗鼓,继续他的骗局。胡万林被商丘一些人吹捧成“现代华佗”。1998年10月,商丘某高校高级讲师何素云被胡医死,胡及其帮凶的猫腻终于又被人们揭穿。检察机关发现:胡万林在任何一个地方行医,都会支起几口大铁锅,不管什么病人吃的都是用同―方式熬的药(合芒硝)。

1998年12月8日,胡万林在上海落入法网;1999年8月20日,被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检察院以非法行医罪提起公诉。到2001年4月,胡万林再次被判入狱,相关责任人均得到依法处理。

轻信“专家”险些丧命

家住郑州市的闻晓虹原本家庭和谐幸福,丈夫金荣生开着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有房有车。闻晓虹自从五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后便做了全职太太,正上初中的儿子身体健康成绩好,一家人的日子平静快乐。可这一切,因为一个电视节目改变了。

2009年9月的一天,金荣生下班刚回家,闻晓虹便兴奋地对他说:“老公,我的病再也不用吃药了。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生节目,一个叫张悟本的专家说,糖尿病人可以不用每天大把吃药,只需吃绿豆、茄子和白萝卜就行!”

金荣生也算见多识广当然不相信绿豆、茄子、白萝卜能治疗糖尿病。但一想这些东西平时也吃,多吃点不见得有啥坏处,就不再跟妻子争辩,不过他提醒妻子,药还是不要全断了。可闻晓虹文化程度不高,对所谓的专家很迷信,药几乎不吃了,一日三餐都要吃绿豆、茄子和白萝卜,吃得反胃。金荣生有些不耐烦,闻晓虹心里就不痛快,心想我这是治病啊,丈夫居然嫌弃她!

夫妻俩就此开始了冷战:金荣生不再管她,闻晓虹变本加厉地医疗,一天用几斤绿豆熬水喝,药全停了。

三个月后,闻晓虹得知“医疗专家”张悟本竟然是个骗子,她赶紧去医院查血糖,结果令她目瞪口呆:空腹血糖竟高达9.51,以前她可是始终控制在6.0左右的。

闻晓虹恍然大悟,难怪近段时间经常感到疲倦、口渴,尿也多,这是高血糖的症状啊,自己却因为迷信神医没有意识到。她后悔不迭,不仅因为身体所受的伤害,更因为经济上和感情上的损失。

2010年5月闻晓虹离婚。“养生”成了“伤生”――伤了全部的生活,包括健康、金钱和感情。2010年6月底的一天深夜,闻晓虹实在经受不住离婚的打击以及街坊邻居的嘲笑,喝农药自杀,企图―了百了,幸被儿子发现,送到医院急救,方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闻晓虹的遭遇令人同情,可是,类似闻晓虹的事例,生活中几乎司空见惯。

“神医”覆灭的背后

2010年8月31日,河南省周口市的药监、公安部门查封了“神医”段德广的家。

那么,段德广是如何成为“神医”的呢?

其实,他只是淮阳县五店乡大段庄村一个仅上过四年小学的农民。三年来,慕名求医者多达数十万人,通过邮寄销售的假药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每天买卖药品的流水账有40余万元。

段家“神药”究竟是些什么东西?据河南省药品检验部门化验:该药里面合有大剂量的十几种激素、抗生素类、降糖类、止痛类药品,这些药品分别与一些开胃的中药磨成面混合在一起,炮制成了所谓的“神药”,不仅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病等内科疑难杂症,甚至能治愈癌症、艾滋病等。一句话,他的“神药”能包治百病。

但段德广本人也是个病人,患有甲肝、胃病、皮肤病,他和家人却不服用自制的“神药”,而是偷偷地到正规医院治疗。就在他被捕前的2010年6月16日,他还到周口市中心医院看过病,其看病的收费票据可谓铁证如山。

“冒牌”养生专家何以大行其道

“神医”和“冒牌”养生专家似乎特别滑稽可笑,却忽悠了广大民众,其社会危害显而易见,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但谋财而且误病、害命,对于患者及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深层次,是对医药科技的亵渎,是对善良民众的欺骗与。

那么,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所谓的“冒牌”养生专家忽悠呢?

“养生大师”前赴后继,以“倒下一个起来两个”的趋势继续发展。“神医”和“冒牌”养生专家何以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呢?

“我们还没有养生准入机制的相关标准,现在的养生市场还很不规范。”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在解释养生专家乱象时如是说。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圣道认为,中国人习惯跟风赶潮,扎堆起哄,追求时尚,在养生保健热潮中被“冒牌”养生专家忽悠,除了骗子无孔不入、不请自来之外,其实也有国民的传统文化原因。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8

一、经典诵读的心灵化育功能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童年是化育的最好时期,家长和老师是最好的化育者,经典作品和人们的行为是最好的化育载体。

(一)陶冶情感,塑造健康人格

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文佳作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会从内心深处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而有过此种经历的人,自然更能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美好健康的情感。

经典,让孩子感受美文的熏陶。它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并告诉学生要有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它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二)传承民族文化,内省悟道

我们要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他们的修养,使他们心地向善。“书中乾坤大,字里日月长。”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古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读书的方法上强调熟读精思,这种传统一直保留在文本阅读中,成为教学的经典规则。这在教学中表现为重视阅读者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要求通过细细地读书品味,悟天地之道,悟为人之道,悟修身养性之道。小学生本身就有一颗纯洁的心,能接触最具道德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经典作品,对他的道德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孩子通过诵读经典,沐浴在道德的氛围里,融入其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内省悟道。

(三)疏导心理,医心良药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医疗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读书疗法”。班里有一个七岁孩子,平常情绪极不稳定,焦躁不安,常有一些怪异的动作。父母费尽了心思,都没能改变他。后来在一位心理学教授的引导下,他采用了读书转移法,即高声诵读和默读相结合来调适情绪。他默读一会,再高声诵读,以此释放自己的内心焦躁。后来,这个孩子就真的改变了,情绪逐渐稳定,也学会与别人交流了。

二、经典教育的净化环境功能

环境指的是人们在整个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对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可以教化人,培养人,甚至还可以改造一个人。

(一)经典诵读净化文化环境

经典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从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乐章,是背诵积累的好材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夏秋冬尽在其中,彰显四季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经典作品中山、水、雨、风、花、鸟、情,等等,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含蓄,或情意盎然,引导孩子去诵读,去感受,去发掘,去沉淀,语言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精细起来,精美起来。孩子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是一种幸福。

(二)经典诵读净化道德环境

经典诵读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而是让欣赏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浸润。比如读《张思德》的故事。许多感人的情节赞颂了张思德同志革命的一生,尽管一切看似那么平凡,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平凡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我们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教师、家长、学生一起进行经典诵读,一起接受其中的精华内容,一起成长,一些不好的倾向便会消失在萌芽状态。在学校,诵读经典,学思结合,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里,经典浸润全家,引起内省。道德环境中,污浊自然会没有立足之地。

三、经典诵读的健身功能

出声诵读,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嘴和耳朵。这样一来,视觉、听觉以及嘴的发声――三种器官与大脑联网。高声诵读能通过音符来振荡头部的气血,不仅能调动眼、耳、嘴三个器官的功能,还能通过呼吸及音符的振荡,促进肺部、脑神经以及脑血管的运动。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9

由此,本刊记者近日对话著名中医专家李世增、朱桂茹,全面解析“张悟本事件”造成的养生乱象。

记者按约定的时间来到李世增先生的诊室,发现候诊的病人还有很多,抬眼看表已经快中午12点了,问了护士,答曰,没办法,你只能等了,李老的病人太多了。

李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认真,答应了事情一定得办,按他的话说就是,诚信对一名医生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已连续工作四个多小时,近70高龄的他放弃了午饭,并戏虐地说,有时饿一顿也是一种养生呢。

食疗与药疗不可替代

作为著名的中医专家,尽管张悟本的书籍和视频资料李老从未看过,但他从报章上也多少了解了一些。李老说,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令人痛心的。

首先,普及一下知识,大家一定要清楚养生和中医养生是两个概念,西医也可以养生,民间或许也有一些养生方法,但这些与中医养生是有本质区别的。现在看来,张悟本根本就不是中医,挂着中医养生的招牌就是不诚信,他书中的某些理论在中医看来都是有悖常识的。中医养生必须按照中医的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行,中医养生其实是包括多方面的,包括食疗养生、运动养生、情绪养生等等,而张悟本的“学说”,在我看来根本就算不上中医食疗养生的范畴,最多是靠饮食来对人体进行调节,然而,谬论颇多。

即便是正宗的中医食疗,也绝对不能等同于药疗;反之,药疗也是不能代替食疗的。都说药食同源,但这之间是有界限的,食疗可以养生,可以促进机体发育,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但决不是说吃了某种食物就能治病了,或许真的有某一两个人靠某些食物治愈了疾病,但这要看是个例还是群例,对某些人实施生效并不代表谁吃了都可以,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极其不负责。

中医养生是有它的一套理论和指导实践的,有它的理、法、方、药,不能乱来。所谓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四大要素。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为中医学的基本特色。理:是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病变机理作出的准确的解释;法:指针对病变机理所确定的相应的治则治法:方:是根据治则治法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剂或其他治疗措施;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所以说,中医是很严谨的,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被证明有效的。

现在有一些人说这个药不能吃、那个药不能吃,这个病的副作用全是药带来的。这是极端错误的。药的批准和审核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程序的,可以说任何药都是有一些副作用的,但副作用是可以经过注意和预防来控制的。

所以不能说很多疾病的并发症就是药所带来的,像这类的宣传都是对群众的误导,说你根本可以不去吃药,靠食品就行,这也是误导。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采访过程中,李老越说越激动,作为记者的我实在不想打断这难得的激情讲述,但考虑李老的年岁及身体,我又不能不婉转地打断他。

缓和了有一下情绪,李老接着说,其实张悟本并不是个例,他只不过是个典型的代表被“提炼”出来了而已。不管是作为一个养生家也好,一个中医也好,包括作为一个人也好,一定要做到诚、信、实事求是,这是我们治国之本、治家之本、治医之本、治中医之本,中医更遵循实事求是,按照中医的理论去做,不能搞忽悠人的那一套,否则就把中医这块招牌给砸了,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胡说八道,钻钱眼里去,最关键的是要以治病为本。

同时,李老说,作为普通大众,在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像张悟本的号,据说已经排到2012年去了,这正常吗?可信度有多少?像我们这些中医专家,提前一周到两周预约挂号就可以了。真像张悟本那样,看一个病要等几个月甚至一年?说句不好听的,谁知道张悟本一年以后什么样了?这都是不正常的。

再有就是科普教育还应该更加普及起来,这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目前,大众对于“养生”的认识很局限,认为养生和治病是一回事,其实“治病”并不是我国古代养生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对现代出现的“富贵病”也不是养生的长处,因为养生理论和实践形成时在社会上还不存在群体的富贵病的现象。但是,今天找张悟本的许多人实际上是找他看病的。如何按照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怎么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才是养生的精髓。

真正该出现的专家缺位

朱桂茹日前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已有四十余年,有着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造成张悟本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真正该出现的专家目前出于缺位状态。

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源在于,某些媒体为了博取收视率,总要找出一些猎奇的观点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而真正的专家相对是很严谨的,他们是不愿意也不可能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对此,朱老也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中医大家出来说说话,媒体也需要更负责地来把关,扭转大众心目中对中医养生包括中医目前的“不信任”感。

朱老说,其实,绝大多数中国人是相信中医的,她曾经做过调研,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对中医赞赏有加,那些不相信中医的人,说到底并不是仅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他们往往是对一切都怀疑。朱老笑了笑说,这部分人怎么说,就是似乎越有学问的人越不信中医,而且这部分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不会比较少,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吧。

朱老建议,希望媒体,电视台也好,电台也好,在请人讲包括中医养生也好,中医科普知识也罢,真真正正地请一些中医专家来,可别再找那些歪门邪道;坦诚地说,现在中医本来就受挤兑,让他们这么一弄,很容易让大众错误地认为中医就是这个样子,再加上一些人的添油加醋,弄不好把中医的理论系统全给毁了。

当今就没有什么“神医”

对于“神医”现象,无论是李世增还是朱桂茹,二老都对这个“神”字持保留看法。当今,像说一个医生是“神医”、扎针灸好的说成是“神针”、摸脉好说成“神脉”,都是不靠谱的。他们认为,真正的中医不会把疗效说得那么绝对,相对来说,一名医生能治愈50%的病人,那么他就应该算是一个顶级的好大夫了,要知道,治愈和有效是有本质区别的。凡是与“神”沾边的人或事,那就是在忽悠人呢。

目前某种新药的问世,在取药名的时候,都不可以有“神”字的出现。这也包括在药品的宣传上,亦不可有“药效如神”的字样出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体现。朱老举例说,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即便是药方开的正确,患者倘若在服药过程中饮酒、喝茶,包括心情不好,都会有损药效,甚至是服药后完全无效,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倘若哪个医生对你说,吃了他的药保你痊愈,你就要在心里划个问号。

张悟本其实就是抓住了大众的一个寻求治病的心理,将很多事情说玄,说绝对,大众在正规医生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在他那里都能得到,这与其说是教给大家养生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暗示,更准确地说他更像是在表演,取悦观众,骗取钱财。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篇10

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温馨与微笑,天使不在遥远的天堂,而在充满病痛的人间,就在一个个病人的身边,我们拥有这天使般的爱心,就比天使都要高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最新护士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希望你喜欢。

2020最新护士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的需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护理的主要对象是人,护士由以前的盲目遵医嘱行为,到此刻护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护士有“白衣天使”的尊称。所以,要做一个有职责心的护士。

每个职业都需要“慎独”,护士工作性质不一样,应对的是人,关系到生命,更需要慎独。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挑战与监督。护士的慎独修养则是护士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指护士在没有任何外界监督时,仍然能够严于律己。一方面护理工作具体、紧张、需极其细致、耐心和一丝不苟的操作,另一方面护理工作多数时间是个体独立承担。所以,护士的慎独修养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

午夜时分,我们巡视着病房,我们的眼睛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是患者生命的期望、抢救时,护士的操作要规范。也许一个疏忽就会带给患者痛苦,填写护理记录,每个数据都要真实。体温单上反映的不仅仅是跳动的脉搏,那是我们的心和患者的心连在一齐,三查七对时,要逐一核实。如果我们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医疗隐患也会离我们远去,从而,换来的是患者满意的微笑。

对护士而言,“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心,是以自我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的,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是个体优良素质的具体表现。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无论领导在与不在,无论病人年长与年幼,昏迷与清醒,我们都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程序与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打消一切侥幸心理,就是“慎独”精神的体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能不懈其志,不失所为,始终不渝地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在任何情景下都能坚持做到、这就是“慎独”“境界的升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中慎独之处,才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窃以为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

然而护士在生活中扮演了多种主角,护士也有七情六欲,她的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她也有自我的家庭,她也会有自我的烦心事!也会有生病的时候、但护士的言语,情绪、行为也会影响到病人,比如,他们在做操作过程中,突然说一声”哎呀“”或一边操作一边叹气,病人肯定会认为是不是打错药了,还是自我的病没法治疗了等等想法。如果护士在操作时,手机铃响了操作做到一半或草草了事就停下来接电话,不用说,病人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不满感。为什么上班时不能将手机铃声调成振动。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护士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不违反原则的情景下,不要用自我喜欢的方式对待别人、而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对待别人。学会调整自我的情绪,经常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能主动关心病人的每一个细微的需要。

我们更应当有敏锐的反应本事和观察本事、良好的沟通本事。需要耐心、细心、同情心,还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强硬的理论基础。与同事之间关心和睦。以娴熟的技术服人、以良好的医德感动人,以一颗善良之心待人,细节决定成败。运用循证护理指导实施优质的护理、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景挑选出最佳的科研依据、使病人的愿望与需求得到满足,体现了护理的人文性与艺术性。

2020最新护士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2

还记得初参加工作时,内心没有多大热情,此刻不知不知觉已过了好几个月了,原本大脑中对护理一片空白,此刻却有了许多抹不去的记忆。

之前常常为工作中的小事,因为不理解而情绪激动或是郁闷,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了解了也明白了许多:护士所做的工作就是护理患者,让患者受益,让患者满意,更要让患者尽快的康复!这就是我的工作!患者对我提出的意见那是我的不足,并不是他们无理的要求!如果连患者的需要我都没有了解到、没有及时地给予,那就是我的失职,更没有资格去谈工作的高尚了!仅有患者的赞许才最高的荣誉!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是“做”和“说”同时进行的,甚至有些时候“说”要比“做”来得更为重要。在与病人沟通中技巧占据着很大的因素,我们科的职责护士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功力”,让人不得不服。

从工作中使我意识到护理工作要顺利展开,首先要取得患者信任,信任是双方交往的基础,是人和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避免套用生硬的医学术语,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运用亲切的目光,良好的言行举止,缓和患者因紧张造成的紧张心理,使患者进取配合治疗,最终获得双羸。

“信任”是我们护士和病人之间最好的桥梁,让我们把这座桥梁搭得牢固些吧,用我们的细心,获取患者的舒心!

2020最新护士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3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的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完美,又有多少人明白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为此,我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

从小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20岁那年,我缘了护士梦。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我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一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时,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最终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我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境真是无比的舒畅。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一种欣慰。记得有位患者出院时对我说:你笑起来很漂亮,很好看。虽然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求感激,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期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难道护士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吗?不,护士有自我的愁与自我的苦。当病人不理解时,我也会悲痛落泪;工作操作失误时,我也会懊悔不已。年青时我是个爱美的女孩,也像普通的花季少女一样,追求时尚,想把自我打扮成天使。喜爱飘逸的长发,爱好那晶莹剔透的首饰。可是,作为一名和传染病打交道的护士,为了遵守护士礼仪规范,为了自身防护,不得不将自我长长的秀发高高盘起,将精美的首饰深藏闺中留于欣赏。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被裹得严严实实,大圆帽一戴,双层口罩一捂,只剩下两只眼睛眨巴,甭说别人不认识你,连自我都认不得自个儿。在护士这个特殊的职业中,频繁的三倒班,尤其是漫长的夜班让人身心疲惫。初来医院时,我脸蛋长红扑扑、水灵灵的,可几年晚夜班倒下来,又黄又蔫。由于生物钟的颠倒,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个中滋味,仅有自我心里知晓。节假日更没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丈夫本来是个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宠儿,我俩恋爱时,他曾窃喜,找了个护士,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过他“少爷”生活。婚后,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总是筋疲力尽,经常是回到家就不想再做任何事了。他不得不挑起家务活的重担,洗衣,做饭,哄孩子睡觉。在家中,我不是好儿媳、好妻子、好女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好

母亲。为此,我也会痛心难忍,暗自落泪……

真实护士的生活就是这样,苦乐参半。护士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既然。你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记得一首诗里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去流浪;我想用我的一生,来抹平你心头的创伤。

2020最新护士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4

医院对20__年新招聘员工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教育,经过这次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对自我也有了新的认识,确实受益良多。

首先,经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医院的现状、制度有了系统了解。同时也学习了院内感染等有关知识,收获丰富。其次,我进一步认识医疗岗位的特殊性。尤其李院长的讲话,对自我的任务和肩负的职责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想在护理事业上有所成就,要想在护理工作中立足和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自我的工作职责,安心工作,端正思想,遵守院纪院规,踏实工作,互学互尊,不耻下问;

时刻为病人着想,对病人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摆正自身位置。虽然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十分的岗位,做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工作。

2、我们要坚持自我的信念,兢兢业业工作,刻苦勤奋学习,严格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求自我,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一个人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须不断付出努力。仅有认真工作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刻苦钻研工作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才能实现梦想。

3、要有团队协助精神,在抢救病人时,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抢救生命。

4、提高整体思想素质,我们不仅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收养。

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我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将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我会将此次培训所得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争取为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微薄力量。

2020最新护士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5

经过这次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对自我也有了新的认识,确实受益良多。

首先,经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医院的现状、制度有了系统了解。同时也学习了院内感染等有关知识,收获丰富。其次,我进一步认识医疗岗位的特殊性。尤其李院长的讲话,对自我的任务和肩负的职责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想在护理事业上有所成就,要想在护理工作中立足和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自我的工作职责,安心工作,端正思想,遵守院纪院规,踏实工作,互学互尊,不耻下问;

时刻为病人着想,对病人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摆正自身位置。虽然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十分的岗位,做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工作。

2、我们要坚持自我的信念,兢兢业业工作,刻苦勤奋学习,严格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求自我,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一个人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须不断付出努力。仅有认真工作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刻苦钻研工作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才能实现梦想。

3、要有团队协助精神,在抢救病人时,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抢救生命。

4、提高整体思想素质,我们不仅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收养。

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我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将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我会将此次培训所得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争取为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