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十篇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十篇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6:47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1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转运技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伴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血压骤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急救的多发病,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起病急,预后差,且病死率高。积极的院前急救和掌握正确的转运技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1月~12月院前急救的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我院“120”院前急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男83例,女12例,年龄36~85岁,均为“120”急救电话呼救患者。诱因多为各种刺激,常伴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没有得到有效观察、控制及治疗。意识模糊39例;昏迷56例。院前急救好转93例,死亡2例。

2院前急救过程

2.1建立联系通道

出诊人员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得到患者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病情危重程度等信息。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嘱其做相应的准备与处理。如患者昏迷、呕吐,嘱家属不要轻易搬动患者,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呕吐物,并做好搬运的相应准备。

2.2现场救治

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p、R、Bp,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心肺神经系统检查等。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根据病情及时救治,通常采取如下抢救措施:保持患者相对固定:脑出血患者可因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1],因此应由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的活动。呕吐患者头应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阻塞是脑出血院前急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昏迷患者,常丧失正常咳嗽和吞咽反射,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效的气道是安全转送患者的必要条件,必须建立有效呼吸,尽早解除呼吸困难。首先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取下假牙,使患者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及抽搐患者放开口器,以顺利清除口腔、咽部内呕吐物、分泌物。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当呼吸频率低于8次/min或有暂停迹象时,应尽快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2];快速建立输液通道,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治疗措施: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就地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脑出血的患者当收缩压持续在200mmHg、舒张压在130mmHg时,才需进行降压治疗[3]。有颅内高压指征者,应进行降颅压治疗,常规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如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快、不规律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止血药可应用止血芳酸、立止血、维生素K3等。

3转运技巧

3.1现场搬运

进行现场救治后应迅速转运患者,一人专门负责搬运患者头部,保持头偏向一侧,不能任意活动。担架搬运时应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呕吐、呼吸困难可进行对症处理。

3.2转运

脑出血患者可因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且一般车头较车尾震动小,故应将患者头部靠近车头,并且使脑出血重症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这样既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又避免呕吐物误吸。应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的活动。。

3.3转运时的抢救及护理

注意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2~4L/min),同时做好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并持续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呼吸困难者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对躁动者应禁用安定类药物,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而细致地观察病情,才能准确而及时地抢救患者。若病情变化,车辆在行驶中不能操作,应立即停车急救。

3.4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其配合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应与患者家属讲明患者的病情,取得其支持。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最为重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4]。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谅解,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减少医疗纠纷。

3.5入院准备

转送途中应与医院急救中心取得联系,便于及时处理病情变化和做好入院后的救治工作。入院时立即向接诊的医护人员交接病情及用药情况,以利于患者进一步的抢救工作。

4体会

脑出血常见于老年人,大部分有一定的发病诱因,且发病急,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诊断标准。对重症患者应现场处理,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死亡原因为呼吸道阻塞,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及时行气管插管,可以防止因呼吸道梗阻引起脑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适时脱水降颅压,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移动患者时应动作迅速而轻柔,注意,以保持呼吸道和输液、输氧管道的通畅。要避免在现场急救及途中转送时仓促敷衍的不良习惯,在尽可能缩短院前抢救时间的前提下,积极、规范地做好院前处置,对呼吸循环不稳定者应坚持就地抢救的原则,切忌急忙转送。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57

[2]侯亚利.院前气管插管若干问题的讨论〔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4):27-28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2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性呼吸衰竭;转运;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各种迅速发展的病变,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气体交换障碍,产生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以急性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1],吸入空气时氧分压≤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50mmHg。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患者通过现场急救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转运途中正确的护理与监护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

1临床资料

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共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男32例,占64%;女18例,占36%。根据病因归纳为中毒患者11例,其中安眠药中毒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9例;脑部病变34例,其中脑挫裂伤15例,硬膜外血肿19例;电击伤1例;溺水1例;脑炎1例;自发性气胸2例。转运人员均是有经验、抢救技术能力强的医护人员。

2转运程序

2.1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2.2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一次性喉罩、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2.3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其中有8例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口唇及面部明显紫绀,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并连接便携式简易呼吸机;2例因插管困难而使用一次性喉罩;其余患者或用面罩、或用鼻导管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3转运中的护理

3.1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不畅是引起脑死亡的常见原因[2]。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h变换1次,有助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3]。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3.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困难可选用茶碱类或β2受体兴奋剂,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3.4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往往焦虑不安,易激动,定向力障碍和精神错乱。在转运途中要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使家属能适应疾病所带来的压力,能支持、理解患者,缓和紧张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3.5转运结束到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处理。如经过处理后病情明显缓解,可安排收住普通病房,如病情危重应立即将患者转运到iCU病房,继续给患者监护和生命支持,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4讨论

本组患者共50例,于转运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的49例,占98%;死亡1例,占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输过程,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超的护理抢救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为了确保转运安全,必须定期对转运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心理素质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以提高转运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叶青,李青,张艳平.肺弥漫性改变伴急性呼吸衰竭32例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4):7.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3

关键词氢氟酸烧伤急救应急预案

护理理念

氢氟酸为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无臭,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常作为一种清洗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家居中。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临床氢氟酸烧伤的患者越来越少见。但其危害却不容忽视。曾有人报道,2.5%体表面积的氢氟酸烧伤即可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临床收治氢氟酸烧伤患者,护士要树立一定的急救护理理念,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争分夺秒进行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了17例氢氟酸烧伤的患者,1例死亡,16例治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5~40岁。烧伤面积最大51%,最小面积<0.5%;;均为Ⅱ~Ⅲ度烧伤。其中合并休克2例,吸入性损伤4例,氟化物急性中毒3例。烧伤部位以手指为多,其次为头面部及眼烧伤。17例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作中操作不慎9例,防护手套破损和未戴手套3例,维修设备2例,意外事故2例。17例中非手术治愈9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其中创面植皮5例,创面皮瓣修复2例。拔甲治疗9例。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烦躁。创面疼痛剧烈。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可见口腔黏膜苍白,有较多口鼻分泌物,气促、紫绀、呼吸困难等。合并休克的患者较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成人每分钟可达120次以上)、指端冰冷、口唇发绀等。合并急性中毒的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不等大、瞳孔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多、低血钙等。其中,低血钙是氟化物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2]。临床表现为手足抽搐、呕吐、腹泻、流涎、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及多种酶活力下降所引起的低氧血症等。本组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状,钙剂治疗10例。合并休克2例,吸入性损伤4例,氟化物急性中毒3例。1例烧伤面积达51%合并休克、吸入性损伤、急性中毒的患者虽经积极救治,但仍死于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另1例烧伤面积为16%,合并吸入性损伤、急性中毒的患者入院后急给予吸氧、补液、气管切开、钙剂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创面处理,监测生命体征、血钙浓度等急救治疗护理措施,患者住院26天,病情治愈出院。

急救与治疗应急预案:首先要建立首诊负责制,不仅只是医师的首诊负责,也包括接诊护士。树立分秒必争的急救、治疗、护理理念和意识。对患者的伤情要有充分的估计和思想准备,立即投入抢救。包括评估伤情、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备好急救用物、气管切开、监测血钙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早期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形成一整套有序而紧张的救护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位在场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救治越早越好。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衣裤或手套,需注意脱衣物时要防止污染衣裤对面部及眼睛的继发性损害,最好用剪刀剪去污染衣裤。伤情允许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减轻皮肤进行性损害。冲洗时间应≥30分钟,如有水疱则予以清除,指(趾)甲下有浸润损害者,必须拔除指(趾)甲。如伤情较重则首先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救治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创面有否加深。钙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不容忽视。千万不可忘记眼烧伤的处理。头面部烧伤及怀疑有氢氟酸烟雾吸入史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损伤评估。如患者出现咳嗽,大量咳痰,声音嘶哑、喉头水肿、胸闷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由于氢氟酸具有较强刺激性,医护人员在处理创面及进行其他操作时,要戴好帽子、口罩、乳胶手套。

护理理念

接诊氢氟酸烧伤患者就要树立急诊观念,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氢氟酸浓度>50%,烧伤面积≥1%者;②任何浓度氢氟酸烧伤面积>5%者;③吸入氢氟酸烟雾者均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对神志清楚的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丧失,提示患者可能并发氢氟酸中毒反应,立即抢救!

首诊负责制,包括接诊医生和接诊护士。确保每一位氢氟酸烧伤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千万不能因为烧伤面积不大就掉以轻心,贻误抢救时机。氢氟酸烧伤的患者病情随时可能急转直下,每一位现场救治人员都要有危急重症意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合理用药,准确执行医嘱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蛋白水解酶及其辅酶的活力,并具有抗组胺的作用,从而减轻氢氟酸的进行性破坏作用。常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4-8小时1次;监测血钙值,绘制血钙值动态图,根据血钙值及时给予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最好以血培养或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为准合理选择,需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不同而按时按点给予。

气道的管理和护理是救治氢氟酸烧伤的患者的有力保障。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吸入性损伤或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并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已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做好气切护理,及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加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每日更换并清洗消毒内套管两次。敷料潮湿及时更换。本组51%面积的烧伤患者在紧急行气管切开的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对确诊有吸入性损伤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先行气管插管术,以保证气道的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排出。

氢氟酸烧伤的患者创面处理不同于普通烧伤患者,除常规护理如定时翻身、及时更换消毒垫、保持创面干燥等。氢氟酸烧伤的创面疼痛剧烈,使用镇静止痛药往往效果不明显。创面局部用药效果较好,用氯化钙60g、硫酸镁35g、5%碳酸氢钠250ml、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1%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配制成溶液,遵医嘱进行创面湿敷,每日1~2次,持续3天,以患者疼痛缓解为度。仔细观察创面在湿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若创面扩大加深迅速者应考虑急诊行清创术,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创面覆盖方法,如游离植皮或皮瓣覆盖,对深达骨质造成手指坏死难以修复的伤指要及时截除。

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心理护理。氢氟酸烧伤的患者大多烦躁、焦虑、紧张甚至恐惧,重者死亡的威胁随时都在。积极救治的前提下,护士要善于观察、掌握病人的情绪,充分利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时机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地安慰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重视。善于倾听,在倾听病人诉说的过程中,护士更要用“三心”(爱心、耐心、同情心)视病人如亲人[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善于了解患者的肢体语言,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对不能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可采用写字、画画、图片、手势等多种方式沟通。要妥善保管患者的钱物,为患者脱去污染衣裤时要检查口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黎鳌.黎鳌烧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0.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4

关键词:呼吸科;护患关系;

由于呼吸科患者病情种类较多,患者年龄跨度较大,治疗方案迥异,患者康复所需时间较久,病情反复住院次数增加,加上近年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患者人数的增加,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加剧了护患之间发生冲突的几率。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主要针对呼吸科所出现的常见护理纠纷而探讨相应的对策。

1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1.1服务观念陈旧有些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注重于打针、发药、为病人做护理治疗等,忽略了病人的心理状况,说话语气生硬等,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我科老年人居多,护理人员多来自外地,缺乏用当地语言沟通技能,加之年轻护士居多,对科室危急重症评估不到位,急救时配合不得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进而诱发纠纷。

1.2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出现打错针、发错药,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基础护理不到位、出现护理并发症;带教实习护生不认真;新入职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基本的操作技术不熟练,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等现象,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意。

1.3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不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对疾病的观察缺乏预见性,缺乏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不会应用新的抢救仪器等,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信任。护士药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不扎实、,不能与各种层次的病人进行良好的交流,使病人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而在疾病发生变化时造成了病人的不理解。

1.4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重做事轻记录,特别是在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记录,过后又没及时补记或记录不完整,或时间颠倒,或与医生的讲究记录不相符等。在工作中不注意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纠纷时不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

2构建呼吸科和谐护患关系的几点思考

李雪峰等[1]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为护理、病人、社会三方面。冯风梅[2]研究发现,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引发护患冲突的基本原因,技术水平差是直接原因或诱发原因,费用高是间接原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潜在原因。蒋超等[3]认为诚信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基。

2.1建立和完善呼吸科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呼吸科特点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床旁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急救流程、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规范书写护理病历等。加强病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住院病人请假制度,保证医疗和护理安全。防范护理纠纷纳入目标管理,加强检查质控、监督、协调。

2.2加强对急救药物的管理每班都要对各种急救器材进行清点,查看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所需急救药品是否齐全,药品是否过期,要求急救药品及仪器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2.3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在护理工作中,应牢记患者至上和以患者为上的护理理念,提高工作责任心,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护理组长督促管床护士至少每日和病人交流一次,在实践中提高沟通技巧,定期小组讨论,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4培养良好的护理行为,端正护理态度护患之间关系的关键是让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护理行为。自患者入院直至出院期间,所有护理服务均由护士完成,与医生提供的服务相比,患者更加在意护理人员照顾他们的态度,若护理人员能够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期间,多点体贴和关心,患者的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好转,这种作用是任何药物也不能达到的。护理人员的一句关心和问候,都将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温暖。提倡“微笑服务”,就是为了让病人觉得护士温柔亲切,护士的一张笑脸,一声声亲切的话语,会减轻正在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的一些痛苦,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5加强呼吸科急救技术及应对措施的培训尤其是新入职护士,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学会正确有效的保养仪器。加强新的急救护理技术、监测技术的学习。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冷静处理,若自己的正常护理不能被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应保持克制,并将情况上报给上级部门,学会保护自己。

2.6加强心理调护根据我科老年患者多的特点,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不同的沟通技巧:(1)固执暴躁型:护士应忍让、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并对病人的痛苦和困难做出理解性的正面反应。尽量提供发泄的机会,使其表达及发泄自己的焦虑及其他情绪。(2)孤独寂寞型:采取关怀、体贴、陪伴及安慰性语言,适时配合形体语言,如触摸。鼓励家属经常探望患者。(3)过分依赖型:护士除关心体贴、耐心说服外,也要带一些强制性的方法。如:按时督促病人下床活动或做功能锻炼。(4)忧虑多疑型:护士应多给予解释、鼓励、暗示、配合风趣幽默的语言缓和紧张的气氛。(5)悲哀抑郁型:允许患者在悲哀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护士应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病人独处,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问。语言学和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正确掌握人的心理也就能正确使用语言。在听取老年患者叙述病情时,不要随意打断或话没说完就擅自离开,在可能条件下要耐心地听取,交流中要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心。

2.7加强健康宣教护士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宣教,既增加了病人与护士的接触机会、又可以加强护患之间信任。让病人更加了解病情、理解治疗目的、了解护士工作的程序。同时护士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有助于发现病人病情变化、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让病人感到自己被理解、被重视,提高其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2.8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创造医护交流的机会,业余时间组织科室同事拓展、学习、旅游。定期医护病例讨论、科室业务学习,共同进步。协助医生对轮科及进修医生进行物品放置、消毒隔离、垃圾分类等培训,保证科室医疗安全

综上所述,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需要护患之间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医生、医院及社会的支持。护士提供的服务从常规的护理治疗也延伸到病人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多方面。医疗机构、社会、医务人员要责无旁贷的建立和谐、稳定、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共同实现“三个满意”。

参考文献

[1]李雪峰,蔡伟英.护患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B):12600-2601.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5

【关键词】胸部外伤;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工业逐渐的发展,大部分施工现场等缘故,导致人们发生胸部外伤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胸部外伤患者的伤情一般都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呼吸循环系统,死亡率十分高,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复发性和隐蔽性等多种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护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困难,所以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当务之急,及时、正确的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和治疗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患者康复率的重要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选择2010年5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严重胸部外伤护理的48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20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在20岁到50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是31岁。4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是因为钝器击打而总成胸部外伤,有7例患者是因为在施工现场工作不慎从高处坠落而受伤,31例患者因为车祸而造成胸部外伤,还有5例患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造成外伤。

1.2方法

1.2.1急救护理

1.2.1.1保证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防止呼吸道出现阻塞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内,应该对患者进行较为简单的处理,处理掉患者身上的衣物,防止衣物给患者的胸腔带来一定的压力,立刻把患者咽喉部和口腔内的异物清除掉,如分泌物、泥土、呕吐物和血块等,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利用拉舌钳托起患者下颌或是把后坠的舌根牵出,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于胸部外伤较为严重的患者,特别是严重气管断裂或肺挫伤的患者,禁止侧卧,防止因为伤侧出现积血流入到健侧支气管导致患者窒息。患者口腔内的一些异物,比如口腔血块和呕吐物等,都会导致呼吸道出现阻塞,造成呼吸道窒息、乏氧和受阻等,所以应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是快速的清除患者呼吸道里面的异物,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气管切开,使得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在给予患者吸氧治疗的过程中,应进行高流量吸氧,因为吸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肺泡内的氧浓度得以提高,促使肺部的气体能够更好的交换,维持器官和组织可以正常的进行血氧供应,尤其是脑组织的氧供应,更好的保持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另外,胸部的开放性外伤应该立刻用无菌纱布进行封闭,使开放性气胸转换为闭合性气胸。

1.2.1.2快速的建立起多条的静脉输液通道严重的胸部外伤着或者是合并伤者,大部分的伤情都较为复杂,所以应该帮助患者快速的建立起多条的静脉输液通道,在开通外周静脉的过程中,还应该准备好需要输血的血浆,并且要保留一定的血浆作为相关的血液标本。1-2条静脉输液通道作为止血等抢救药物滴注,同时还应该建立起较为常规的中心静脉压通道,特别是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神智混乱和意识不清等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以经过中心静脉压通道的监测而进行安全的扩容治疗和抵抗休克。同时使用正确的中心静脉压测量手段,利用打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必须注重患者在脱机状态下的测量结果,不能离开呼吸机的患者必须要用所测量得出的值除去在呼吸末的正压值,避免出现错误的数据,给治疗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

1.2.1.3迅速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患者的胸部外伤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容量的不足,快速和早期的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起两条或者是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进而大量并且快速的为患者补充体液。输血、配血、保证患者能够及时的补充有效的循环血量,通过心电进行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准确和及时的调整补液的速度,纠正酸碱的失衡,为后续的治疗有效的赢得更多的时间。

1.2.1.4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救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抢救和诊断的原则,除了对体温、瞳孔、意识、血压、血压、心律和呼吸等六联进行常规的监护外,还必须加强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Sp02和血压等。胸部外伤严重的患者血气胸行胸腔是闭式引流的患者,应该维持引流管的通畅状态,并且还应该对引流液的形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引流管所引出的血性液体>110ml,则应注重胸腔内出血量的表现;如果引流液>200ml/h,则应该及时的向医师进行汇报,并且做好进行手术准备。

1.2.1.5急救护理措施在进行急救护理时,应该遵循护理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①卧位:患者应该斜坡卧位,时引流保持在通畅的状态,定时挤压大约15-30分钟。②密闭引流装置。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④密切的观察并且记录号在24h之内引流的量、性质和颜色。⑤在拔管之后观察病人的伤口有无渗液,病人有无体温上升和呼吸困难的现象。⑥咳嗽和深呼吸等肺功能的锻炼。

1.2.2基础护理在急救时,不但要注重急救的护理方法,还应该遵循基础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受到伤害后体质和精神都相对较差,机体的免疫力也会出现整体下降,所以应该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饮食。保持患者床铺和房间的整洁,使患者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尽量确保患者的叩背和翻身等,防止患者发生褥疮症状。同时还应注重患者的口腔护理,保证患者的皮肤无异味、清洁。使得患者在良好的精神情况下接受治疗。

2结果

48例严重胸部外伤的患者经过急救护理之后,全部患者都转入到正常的治疗,其中有28例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痊愈出院,但是有一名患者的病情反复,治疗无效而死亡。

3讨论

胸部外伤是比较常见的胸外科的创伤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钝器击打、塌方挤压、车祸和高处坠落等造成的,一般是闭合性,并且还会伴随着胸部脏器的严重损伤,主要是肺部损伤为主,其中,血胸气胸和肋骨骨折等胸部床上也较为常见。胸部外伤严重的患者情况较为复杂和紧急,并且关系着其他器官的组织损伤等,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呼吸循环系统,死亡率十分高,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复发性和隐蔽性等多种特点,所以及时、正确的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和治疗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患者康复率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护理的技巧,因为对胸部外伤的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丽芳.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1(05):124-125.

[2]邱秀姗,郭剑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3(25):132-133.

[3]刘玉昌.37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20):152-153.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6

例一:男56岁咽疼,咽下困难两天来诊,平时身体健康,午前检查咽充血,余无异常,午后来诊口内如含物、流延、言语不清,呼吸略促、脉快、饮水试验呛咳、为急性会厌炎,在做间接喉镜检查时患者呼吸促迫烦躁出冷汗,口唇发绀当时窒息在诊室,立即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氧,人工呼吸,兴奋药应用复苏,代管入院治疗。

例二:女,24岁,周身痛、咽不适,在家按感冒治疗,第三天出血呼吸略促进饮呛咳,不能吞咽来院治疗,在间接喉镜下,会厌中立位,呈球形无运动,会厌缘附有少量脓苔,诊断急性会厌炎,经抗生素、激素综合治疗三天病情明显好转,能说话进半流食,第四天,患者体温升高,咳嗽胸闷、咽喉部症状减轻全身症状加重,经会诊为休克型肺炎、患者表现烦躁呼吸困难,白血球28.6×109/个,分叶86,胸透两肺正中下野片状模糊影,经综合治疗,病情渐加重,后经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耐药菌感染死于并发症。

分析讨论:

通过例1例2两例治疗教训有以下四点:

一、开始对急性会厌炎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自从教科书上文献上看到该病,来势凶,发展快,卒死多见,例1上午来诊一般状态尚好,午后出现窒息,当即气管切开幸免死亡。午前对该患者没引起重视,对预后估计不足。

二、例2、给我们教训是对并发症认识不足,对成人急性会厌炎,转归快、发展快、并发症多的特点,缺乏为重认识,第四天出现并发症第九天死亡。

三、治疗方法单一。没有一套完整的抢救措施,综合治疗不当,特别是局部用药尤为重要。

四、科室间配合不好,处于紧张抢救状态,忽略其他科室配合,特别是辅助科室的协助尤为重要。

相继我们又治疗成人急性会厌炎26例,无一例死亡,住院时间最短者六天,最长者二十一天,均痊愈出院,我们体会有一下五点:

一、对成人急性会厌炎病人,引起重视,凡咽不适,说话不清的病人,都应做间接喉镜常规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是控制有除喉梗阻的关键,是免除气管切开的重要步骤。

二、对已确诊为急性会厌炎的病人,应做全面详细检查,排除原发感染灶,咽喉部、口腔器官等,反之急性会厌炎可导致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心肌炎,纵膈障炎等在治疗会厌炎,同时治疗并发症尤为重要。

三、对急性会厌炎的病人要有时间感,紧迫感,已经确诊立即抢救治疗,不要拖延时间即可抢救生命又可缩短病程。

四、凡是急性会厌炎都要做好气管切开准备,一旦发生喉梗阻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例1)先抢救生命后治疗疾病。

五、药物治疗多途径给药,药物选择我们的做法是:

1、抗菌素选择,我们对二十六例成人急性会厌炎患者二十二例选用普通青霉素加氯霉素,4例选用氨基苄青霉素加氯霉素,后4例对普通青霉素效果不满意情况下改用氨基苄青霉素,均达到满意疗效。

2、激素选择,选用抗炎抗过敏作用强而快,副作用小(少)的我们选用了地塞米松,强的松龙为首选,要早期,要足量不要过早停药,实践证明以静脉途径给药为最佳,激素在体内15―30分钟血中浓度达高峰,激素虽有抗炎作用,另一方面它还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白细胞吞噬细胞防御力减弱,使感染易于扩散复发做到要敏感试验及时有效给予广谱抗菌控制感染。

3、多途径给药除静脉点抗菌素、激素外还要肌注抗菌素、激素,同时加强局部治疗,咽喉蒸汽雾化吸入,我们选用雾化药物为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庆大霉素,2次/日。好转后,1次/日加速局部炎症水肿吸收,缩短病程。给予抗组织胺药物等。葡萄糖酸钙等。

4、用药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重要脏器中毒症状发生及时恰当处理治疗。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7

关键词气胸新生儿病因学治疗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生率约0.05%以上[1]。近年来,由于窒息复苏中气管插管、呼吸机和持续正压通气等治疗方法的使用,新生儿气胸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为了对气胸的病因、防治有更深刻的认识,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新生儿气胸患儿4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气胸患儿40例,男26例,女14例;其中胎龄≤37周11例、胎龄>37周29例;出生时体重

临床表现:患儿均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症状较轻者仅为轻度的气促、肺部体征不明显。重者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出现紫绀、患儿和烦躁不安等。胸部听诊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两侧呼吸运动不对称。血气分析表现为po2下降、pCo2升高、So2降低。胸片显示两侧胸廓不对称、患者肺纹理消失、肺透亮度增高。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给予患儿吸氧、镇静和治疗原发病。胸腔穿刺抽气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后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是在患侧腋前线线第3~4肋间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引流。

结果

40例气胸患者中,病理性气胸21例(525%)、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12例(57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286%)、新生儿肺炎3例(143%)。医源性气胸16例(400%)、其中产时窒息复苏10例(625%)、机械通气6例(375%)。自发性气胸3例(75%)。肺压缩比≤30%7例,均采用保守治疗、肺压缩比>30%3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14例(424%)、行胸腔闭式引流19例(576%);经过治疗后,患儿治愈37例(925%)、死亡2例(50%)、放弃治疗1例(25%)。

讨论

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内压力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压力差及临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壁破裂均可产生气胸[2]。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导致病理性气胸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两者均能够引起气道的阻塞,引起肺泡吸入大于呼出,气体容量超出肺泡的容积导致破裂产生气胸。产时窒息复苏和机械通气是导致医源性气胸的重要原因,由于新生儿肺顺应性差,吸气时峰压过大和吸气时间过长导致气胸的发生。文献报道[3],剖宫产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为自然分娩的27倍。因此,减少引起气胸的易发因素是预防气胸的关键。尤其是减少医源性的气胸更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4]。

总之,窒息复苏、机械通气、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新生儿发生气胸的高危因素,救治的主要手段为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加强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和早期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气胸的发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高淑强.新生儿气胸相关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884-2885.

2陈一欢,黄绮薇.新生儿气胸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3):300-302.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8

【摘要】报告一例创伤性膈肌破裂致胸腹联合伤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在正确实施术前、术后、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术等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关键词】:膈肌破裂;胸腹联合伤;护理

创伤性膈肌破裂发生原因主要为车祸,高空坠落,钝器打击等。上述原因使腹内压瞬间急剧升高,胸腹腔之间压力差骤增而导致胸腹部薄弱处膈肌破裂,早期易误诊、漏诊。详细了解受伤原因和部位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因伤势严重,且不易迅速确诊,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因此,积极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保障患者有效通气和循环,抗休克,及时进行手术修补破损脏器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2011年8月10日我院收治一例因车祸导致严重右侧膈肌破裂致胸腹联合伤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2011年9月20日基本痊愈出院。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于2011年8月10日因车祸由救护车送治入院。入院情况:t37℃,p150次/分,R20次/分,Bp105/60mmHg。呈昏迷状态,头面部,右胸,右腹部,双侧手腕等处可见多处创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为0.3厘米,光反应迟钝,右肺呼吸音低,有湿罗音;全腹肌紧张,腹腔抽出不凝血。血常规:白细胞11.6x109/L,中性粒细胞87.2%。各部位Ct示蛛网膜下隙出血;右侧血气胸,肺挫伤,右侧锁骨外骨折;肝脏下缘少量积液,腹腔内积血。诊断为:胸腹联合创伤,闭合性颅脑损伤,全身多发伤。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胸、剖腹探查术:术中止血,行右肺下叶修补+膈肌修补术+肝脏修补术。术后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做好有创通气及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胃肠减压管的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等。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抗休克护理

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死亡率与休克程度,合并伤情密切相关[1]。积极的抗休克护理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创伤所致失血过多导致休克,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全身组织血液量灌注不足,使多器官功能受到损害。在休克早期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静脉滴注扩容,并监测心率、血压、脉搏、尿量。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皮肤、指(趾)端血液充盈情况。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因肺挫伤而导致肺水肿,是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理基础,而肺挫伤合并休克是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床旁吸引器呈备用状态,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者入院后血氧饱和度从92%下降到80%,立即配合医生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2.1.3完善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

胸、腹联合伤常累及重要脏器,病情重,发展快,护士应配合、协助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胸部Ct示血气胸,及时配合医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患者胸腔内出血量,出血速度。按医嘱完善术前常规准备.

2.2术后护理

2.2.1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存在颅脑闭合性损伤,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监测血压、呼吸及尿量,做好记录,注意各引流管的质量和颜色。患者由于胸腔脏器损伤,术后输液应根据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调整滴速,防止引起肺水肿或再次发生休克。床边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正确记录各种数值。

2.2.2有创通气及呼吸道护理

患者术后应用丙泊酚持续镇静的同时使用DRUG型号呼吸机辅助通气,按医嘱给予ippV(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模式,减少肺间质渗出,呼气末正压呼吸是治疗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有效方法。术后14天将呼吸机模式改为Cpap(持续正压通气)模式。在有创通气期间,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2.3气管切开护理

患者术后予以气管切开,应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充分湿化,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患者堵塞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已愈合。

2.2.4引流管护理

2.2.4.1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管道密封,妥善固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更换胸腔引流瓶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逆行感染。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嘱患者取健侧卧位,观察患者局部未出现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

2.2.4.2腹腔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管管道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袋低于腰部以下,防止逆流,避免发生逆行感染。观察引流管引流的量、性质及颜色。引流管连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并且每日更换。保持管道通畅,定时挤压腹腔引流管。患者腹腔引流管留置3天,未出现感染、发热等不良反应。术后第四天也未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

2.2.4.3胃肠减压管护理

患者胃肠减压管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以便观察有无脱出。定时挤捏胃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保持有效负压,患者第三天引流不畅,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注意压力控制并及时抽吸。

2.2.5预防感染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定时换药。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诱导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产生更为复杂的二重感染。

2.2.6加强基础护理

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要做好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并擦拭身体。每日口腔护理两次,防止口腔感染。每日会阴护理两次,防止尿路感染。

2.2.7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面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做好心理疏导。以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巧,取得患者的信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因胸痛畏惧翻身等,易引起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向患者解释翻身咳嗽的重要意义、方法及缓解疼痛的技巧。病情稳定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发生肠粘连。

3讨论

创伤性的膈肌破裂胸腹联合伤80%见于交通事故[2]。疾病变化复杂,早期明确诊断难度较大,其救治过程中的处理先后顺序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分析困难[3]。应积极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保障通气和循环,积极抗休克治疗。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不仅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应准确判断伤情,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持续性胃肠减压,要保持管道通畅,注意观察胃液颜色、性状和量,以判断有无胃出血的现象[4]。总之,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文峰,房勤,李玉,闭合性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1):6061

[2]廖章元,韦元,赵旁益,重症闭合性胸腹联合伤19例救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6(3):405-406.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9

在院前急救中,面对大量心跳、呼吸骤停的急危重症患者,除及时、有效的行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外,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然而,在院前急救中通常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实施胸外按压、电除颤、建立人工气道、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置[1]。这就需要一种既快速有效、又便于院前急救人员掌握的人工气道置入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条件有限下的成功率。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喉罩建立人工气道和建立标准气管插管的成功例数、置管所需时间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11月~2013年10月,院前急救中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急危重病264例,女性105例,男性159例,年龄15~78岁,体重38~80kg,其中脑血管意外144例,不明原因猝死20例,严重多发伤30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呼吸衰竭26例,各类农药中毒4例,电击伤4例,溺水4例,其他8例。将264例患者按插管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均分为L组和t组,L组:喉罩置入通气;t组:标准气管内插管通气。

1.2院前建立人工气道的指征①自主呼吸、心搏骤停者;②急性呼吸衰竭;③呼吸道、口咽部损伤不能自行将分泌物清除者;④有胃内反流物或出血,随时可能出现误吸危险的患者;⑤呼吸道狭窄、部分梗阻等影响正常呼吸者。

1.3方法

1.3.1L组采用盲探置入喉罩戴手套,面罩通气,选择合适的喉罩及型号(50kg体重者用4号),检查气囊确保不漏气,放气,在其背部及顶部涂适量石蜡油,左手拇指和食指撑开上下颌(如开口困难者可使用螺旋开口器),右手握笔式握住喉罩通气管,通气罩开口向前,从上切牙内面置入,用食指、中指沿硬、软鄂向后顺序进入,直到感觉有阻力为止,左手固定住喉罩通气管后再充气适量(3号充气15~20ml,4号充气25~30ml),最后用一次性固定器快速固定喉罩通气管。

1.3.2t组采用标准气管内插管戴手套,面罩通气,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急喉镜,检查气囊确保不漏气,放气。患者仰卧去枕,肩部垫高10cm后头后仰,尽量使口、咽、喉在一条直线上,术者立于头后部进行气管插管,检查插管成功后将气囊充气适量,最后用一次性固定器快速固定喉罩通气管。

置管成功后两组均使用球囊面罩或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运用监护仪氧饱和度探头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

1.4观察指标①观察L组和t组置管成功情况。置管成功标准,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行人工呼吸,胸部起伏良好,颈前部听诊无漏气音,双肺呼吸音对称,视为插管成功[2]。②观察L组和t组置管成功所需时间。置管时间所需确定,两种方法均以戴手套开始到固定好固定器结束为衡量标准。③观察L组和t组置管成功后20min内血氧饱和度提升情况。

1.5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都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以p

2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对患者实施抢救,所有置管成功者经辅助通气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均>90%,但L组比t组的置管时间明显缩短,且置管成功率也显著提高,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院前急救早期建立人工气道的必要性我院地处交通要塞,出车范围覆盖周围15公里范围内,且在火车站附近,病员构成复杂。在本市"120"调度派车中,近3年一直居前三位,月均出车约430趟次。需要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非常多见。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抢救心跳、呼吸停止或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时,应用气管插管来建立人工呼吸通道,是行之有效的机型通气连接方式[3]。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在院前急救中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时间,也将为院内进一步的抢救赢得先机。插管后机械通气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直接手段[4]。在各种危重患者中,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骤停是最常见的危险症状,一般认为,大脑停止供养超过5min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5]。因此,在对院前急救中的急危重患者而言,迅速的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2院前急救建立人工气道时使用喉罩置管的优越性①耗时短。喉罩采用盲插方式,无需使用喉镜暴露声门和肌松剂即可插入。L组比t组平均用时少110s,这对患者第一时间进行复苏,为进一步的抢救打下了基础。②技术难度低,操作简便易学。我科曾对接受全科医生和护士培训的123例随机分为喉罩组62例和气管插管组61例在"安妮"插管模型人上进行规范培训,1h后进行考核。能成功置入喉罩的有60例,能成功进行气管插管的有34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院前医生护士经过培训后均能熟练掌握。标准气管插管多因不能充分暴露声门而易误插入食道,对左手的力量及技巧都要求较高。③喉罩置管不受的限制。由于院前急救时,患者所处的位置存在多样性,而喉镜插管必须使患者仰卧且垫高肩部,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耽误抢救时机。而喉罩置入则不受患者的影响,无论是俯卧位、侧卧位,甚至坐位,都能成功置入。④喉罩置入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喉罩安置在患者咽喉部,体积小,容易固定和密闭。与气管导管全嵌入式相比,又更易于耐受,插入和拔出时心血管系统反应小[6]。同时也避免了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所至口腔舌咽部损伤或牙齿松动、脱落[7]。对呼吸未停的患者更具优势。⑤喉罩插管可与其他抢救措施同步进行。喉镜气管插管时需停止胸外心脏按压,而喉罩置入则可与按压同步进行,为提高抢救成功率赢得了先机。在对农药中毒的患者中使用双管喉罩,可使洗胃和机械通气同时进行,及时的清除毒物,大大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⑥喉罩置管禁忌少。除大量胃食管反流患者禁用外其他患者均可使用。需长时间插管者到iCU后可更换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于咽喉部的分泌物,可通过喉罩导管进行吸引达到理想效果。

从本文的观察观察可知,喉罩置入较喉镜气管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喉罩插管操作简便,易于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和掌握。它能不受患者所处环境的限制,快速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缩短患者缺氧时间,为进一步的院内抢救赢得了时机,大大的提高了院前急危重患者的成功率,也使病员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美国医师协会已将喉罩列为急症及困难气道处理时维持患者通气的必备方法之一[8]。加之目前一次性喉罩价格在100~200元之间,老百姓均能承受,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喉罩置入建立人工气道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气管插管固定器在院前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2,31(10):126~127.

[2]付学明,蒋思源,左星.喉罩通气在危重病例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43.

[3]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3a):573~574.

[4]严智勇.院前急救中早期应用气管插管术的重要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1):20~21.

[5]曾桂英,刘国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44~1345.

[6]蔡军,黑子清,池信锦,等.proseal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7):454~457.

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篇10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肺水肿;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8例,男20例,女3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6±12岁,均系经口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涉及毒物分别为1605(1例),甲胺磷(23例),乐果(21例),DDV(13例)。临床表现除有明显的毒蕈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外,伴有紫绀,极度呼吸困难,口或鼻有大量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中小水泡音,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意识障碍以至昏迷。血胆碱酯酶(Che)均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彻底干净洗胃;阿托品、碘解磷定治疗,并进行抗心衰治疗,包括吸氧,镇静、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解痉平喘以及其它对症治疗,2h症状仍末缓解,意识障碍加重,血气分析出现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

1.2.2人工机械通气:烦躁患者先给予静注镇静剂后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上机后进行临床观察,查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后进行拔管。

2护理

2.1常规有机磷中毒护理

2.1.1基础生命支持: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时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首先给予基本生命支持,维护呼吸、血压,才能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有机磷中毒呼吸道分泌物多,应用早期彻底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必要时用口咽通气道,才能有效改善通气、换气,纠正缺氧。

2.1.2尽早彻底洗胃:无论患者中毒时间多长均应洗胃。过去认为口服中毒4~6h毒物基本吸收,洗胃的意义不大。但目前认为,有机磷口服后,一部分残留在胃黏膜皱襞内,毒物经肠肝循环后又重新分泌入胃,毒性会增加,故主张口服中毒一律洗胃[1]。

2.1.3合理应用解毒剂:在抢救和洗胃的同时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稳妥的静脉通道。供静注阿托品、静脉滴注解磷定及其他抢救药物。

2.1.4心理护理:服毒患者多由于心理因素,经济因素造成情绪低落而产生轻生念头,一旦神志清醒,情绪波动对疾病恢复会产生不良影响;以及病房内各种机器及自身病情危重而使氛围紧张,使其产生强烈的复杂恐惧心理。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服毒原因,耐心劝导,帮助其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其配合。

2.2机械通气护理

2.2.1导管的护理:导管护理中应注意:①导管固定要牢固,避免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套管气囊内充气要适当,气管导管采用胶布固定后加系带交叉固定于患者双耳部或头部,及时更换潮湿的胶布及固定带。②气管切开患者固定导管的纱布松紧要适当,固定带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指为宜,保持切口周围纱布清洁干燥。③每天定时检查气管插管外露的刻度,确保插管深度不变;保持呼吸机管道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以防患者翻身或头部活动时被拉出。④导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后适当支撑管道,不能把重力压于导管。

2.2.2误吸的护理: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要给予停留胃管反复洗胃和引流,病情许可给予半卧位,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保持气囊充盈,及时吸净口腔、鼻腔分泌物。

2.2.3加强气道湿化: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由于阿托品反复使用,阿托品可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清除,痰液粘附于气管壁易损伤粘膜纤维毛系统,引起呼吸道炎症,使肺功能下降[2]。湿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痰干燥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取三种湿化方法:①间断湿化法:采用注射器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每次注入2~3ml,不可过量,以免引起呛咳。②持续湿化法:用输液装置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以3~4滴/min的滴速持续安全地进行气管内滴药。③呼吸机湿化法:利用呼吸机的湿化装置进行湿化,但应将湿化液的温度保持在32摄氏度至35摄氏度,不宜超过40摄氏度[4],并及时添加湿化液,避免温度过低影响湿化效果,温度过高烫伤气道。

2.2.4保持呼吸道通畅:阿托品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反复大剂量使用,使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甚至结痂,阻碍机械通气[5]。由于气道粘膜干燥,不必要的吸痰操作或吸痰管过粗易致气道损伤,因此分泌物的吸引不作常规,只是在必要时进行[5]。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予吸痰: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时;可在床边听到患者呼吸有痰鸣音;呼吸机气管压力升高有警报时;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6]。吸痰技巧:吸痰前扣拍患者背部,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易于吸出;给患者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5ml,吸纯氧2min,以提高患者Spo2,避免吸痰时发生低氧血症;采用一次性吸引管,吸引管的外径一般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吸痰时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按吸痰操作常规进行。

2.2.5预防人工气道感染的护理: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增加了外部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容易发生肺部感染。①机械通气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各种管吸引管、引流管、呼吸机及氧气管道、气体加温、湿化装置每均采用一次性产品,并定时更换。定时做气道深处的分泌物细菌培养,指导临床用药,每周至少1次做呼吸机管道的细菌培养。②加强口腔及眼部护理,每天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湿润,防止霉菌感染。昏迷病人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③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症、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的营养。

3结论

有机磷农药主要抑制乙酸胆碱酯酶活性,导致大量乙酸胆碱蓄积于神经突触处,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和呼吸机麻痹,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25%~67%[7]。因此,及早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aopp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应根据需要及时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而合理的机械通气护理更是保证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费成林.口服中毒洗胃的研究进展《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董声焕.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53-181

[3]关秉贤.岭南急诊医学杂志[J].广州.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出版,1998,3:143

[4]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39

[5]陈燕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体会《当代医学》杂志.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