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十篇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十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3:18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述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和国际管理教授哈默尔《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指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计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纵观所有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定义,可以将其大概归纳为两种主流学派:第一是资源派。此学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是指不同企业在获取战略性资源的时候,在决策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异质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第二是系统派。此学派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指企业中所具有的技术能力和将此能力结合起来的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具有价值性

所谓的价值性特征,就是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的生产、工作效率等,这一竞争能力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还能够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发展和竞争优势,这样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获取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而经济利益的增加,对企业更好地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

2.具有独特性

在各行业快速发展中,每个行业的企业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而且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碰撞,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却不会是一样的。这一竞争能力的形成融合了企业的多个方面,比如说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等,所以,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都是独特存在的,不存在重复性。

3.具有延展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能力是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的,这一竞争能力能够在企业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在企业自身快速发展中,这一能力还能够有所创新,所以这一能力能够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地延伸下去。

二、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概况

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其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是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据统计,到2015年华为公司销售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95009百万元,包括海外销售收入人民币224319百万元,其中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50527百万元,同比增长19.1%,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8016百万,同比增长27.2%,美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38956百万元,同比增长26.4%。

(二)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

1.先进的技术

华为作为一家生产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目前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占46%,市场营销及服务人员占33%,生产人员为12%,管理及其他人员占9%,高效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华为产品提供了质量保证,为华为在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严格的管理制度

华为的老板任正非说:“管理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取得既往的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华为公司在管理上采用了矩阵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并且高效配合,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反应。华为招聘员工的方法主要是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其中校园招聘会要经过校园推介会、笔试、面试、司考察和宴会这四个过程,通过严格考核,层层选拔才有资格进入公司。初入华为的新员工都要进行魔鬼培训,华为有自己的培训体系、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培训的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只有合格的业务员才能被录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岗中培训和下岗培训三种,系统化的培训使得业务人员拥有基本的业务素质,最后在实践中实行绩效管理,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的设立目标、辅导、评价、反馈,实现绩效改进和员工能力的提升。主要采用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的方式对员工工作目标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优秀的员工可以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严格的用人制度和考核制度为华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3.企?i文化――“狼性”文化

华为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的榜样,要像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过时。华为的狼性文化总的来说就是: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胜利,究其原因,就是团结。华为以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评、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致力于积极创新,聚焦客户,不断地向社会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使得华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强有力的地位。

二、华为核心竞争力发展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一)提高技术

先进的技术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具有较大优势的产品,也是核心竞争能力构建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企业提高技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招揽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招聘有自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是使公司在众多企业的长期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人才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华为公司每年都在全国各高校以及世界各地招聘人才,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是华为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增加研发投入

目前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自助研发能力,技术上的优势能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有力地位。华为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占员工总数将近一半,据报道,2016年华为公司研发费用达764亿元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4.6%。华为仅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130亿元人民币,对技术不计成本的投入,让华为成为一家拥有无数尖端科技的企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二)完善管理制度

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组成部分之一,此部分管理战略的改进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1.适时的招聘策略

华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招聘策略,在发展初期,公司发展受限主要是面对小范围的技术人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开始广泛招揽技术人才,近几年主要面对高校有发展潜力、可塑性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采用部门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招聘,在面对国际市场方面更倾向于高学历的国际化人才。

2.建立员工培训制度

为了让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华为培训分为3种: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其主要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认同企业文化,培养基本的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构建激励制度

为了保持企业员工的活力,华为给予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隐性知识的存在可以为员工带来地位、荣誉。物质激励主要是通过业绩的考核,给予相应的奖金、红利、股权等;而精神激励主要是荣誉奖和职权。

4.完善售后服务

华为公司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有力地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售后服务战略。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公司的利润来源于客户,华为公司坚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这就要求公司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得到客户的信任,才能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来开展业务,最终只能被客户抛弃,最终推出市场。

(三)优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是作为一种“软手段”存在的,此手段和管理制度等相比较,其约束力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这一手段主要是依托员工心中的道德标准来发挥作用的,当员工的行为不符合其心中的道德标准之后,员工就会产生内疚、不安等心理情绪,这样员工在经受自身内心谴责过程中,就会逐渐地改善自己的行为,这样员工所营造出的工作氛围就会更加地良好[4]。当企业构建了以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文化之后,员工就会在文化的影响下进行隐性知识的传播,这样企业的学习氛围就会更加良好,久而久之,员工的创新动力以及学习动力得到了增强,而与之相关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华为公司在员工培训初期主要是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将企业文化扎根于日常的管理之中,真正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并不多,华为就是其中之一,华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助、做实,企业文化不单单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2

【关键词】中小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引言

2011年9月23日工信部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这既是肯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也是对我国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规划》中的数据,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个,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3%以上,我国GDp的55.6%,销售额税收的54.3%,中小企业的出口总量占全部企业出口总额的68.7%左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与再平衡的背景下,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因此如果我国经济要想依旧保持高增长速度,就必须在中小企业上找到新的突破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其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农业、机电、建筑、汽车、国防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极为密切联系。我国的化工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比例超过95%,贡献的产值超过50%但是我国中小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越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具体表现于以下七个方面。(1)政府对中小化工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中小化工自身规模的限制,以及资金有限,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其仅仅是大企业的补充。使得中小企业在某些领域收到了一定的歧视。进而在这种无法保证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往往会将政策向大企业倾斜,而这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2)中小化工企业资金短缺、融资不畅。由于化工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资金量较大。但目前中小化工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原始投入。同时由于中小化工企业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信用等级不高等原因,最终导致中小化工企业在外部筹资中受到比较大的阻力,加大了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进而导致中小企业向“地下钱庄”融资,导致资金成本大幅上升。(3)R&D能力偏弱。化工行业对于技术要求很高,但由于企业主的战略短视、以及科研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过长等原因,使得中小化工企业的R&D能力偏弱,从而使中小化工企业的产品普遍落后,技术水平不高。(4)污染较为严重。由于企业的短视行为,加上受到人员、资金、技术的制约,许多中小化工企业对污染的治理处于被动的局面,仅局限于应付环境主管部门的检查,无法从主观意识上落实环保要求。(5)安全意识淡薄。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性,以及有毒性,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在许多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着侥幸心理,安全投人非常少,甚至有抵触情绪。(6)中小化工企业缺乏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由于缺乏技术和信息渠道,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很难根据现有信息获得及时合理的经营决策,并且其产品往往也缺乏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些弱点都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哈默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一书中提出了确定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即显著增值性、核心性、领先性、整合性、延展性。这五个标准被公认为能够全面反映核心竞争力内涵和外延。因此,本文采用作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体系指标选择。参考已有文献,本文选择了以下11个指标。

3.指标数据的选取。根据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

-2012年年报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中小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象选择上,从中小企业版和创业板选取三年内皆实现净利润,且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下的企业。最终有15家企业符合条件:000791西北化工;002226江南化工;002256彩虹精化;002360同德化工;002466天齐锂业;002522浙江众成;300019硅宝科技;300054鼎龙股份;300056三维丝;300063天龙集团;300107建新股份;300108双龙股份;300109新开源;300121阳谷华泰;300174元力股份。因此在计量方法上,采用变量数为11,样本容量为15的横截面数据,运用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具体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巨潮咨讯网。

5.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利用统计软件中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检验。一般而言,Kmo值大于0.8代表非常适合;大于0.7代表合适;大于0.6表示一般,或者Bartlett球形检验能够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可见,Kmo值=0.686并且p=0,所以变量适宜做因子分析。

6.确定各因子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贡献率给出了每个因子的变异程度占全部变异程度的百分比。贡献率越大,该因子就相对越重要,同时以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大于0.8作为因子个数的选择依据(表2)。

我们从表3中不难发现F1在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数;F2在总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数;F3在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数。

7.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值。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出每个公司各因子的得分(借助excel里的矩阵函数来完成),并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求得综合评价值得分及排名。

根据得分矩阵可得三个主成份得分表达式如下:

三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小化工企业竞争力,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应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F=0.44913F1+0.24428F2+0.13810F3。

三、结论

首先,因子分析法在进行中小企业化工企业竞争力评价方面既避免了单指标评价的片面性,又克服了主观法中赋权有较大偏差的缺点,而且还能应用统计分析软件非常方便地计算出结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次,根据因子得分排名,从表6中可以看出,江南化工、同德化工、浙江众城、硅宝科技、鼎龙股份、建新股份、双龙股份、新开源、元力股份等9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为正值,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余的6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为负值,核心竞争力较弱。我们同时可以根据表6发现,综合得分为正值甚至是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企业中,出现了主因子得分为负值的情况。我们以元力股份为例,其主因子F1(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可综合表现为盈利能力)的得分为所有15家企业中最高的,但是其主因子F2(总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综合表现为资产偿债能力)却是所有企业中最低的。这表明这家企业在资产合理结构上欠佳,下一步需要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扩大融资渠道,从而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抗击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以上,笔者认为这15家企业可以根据主因子得分情况针对自己的弱项狠下功夫,从而进一步快速发展,抢占行业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2]王达政.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现代管理科学.2007(1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3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法;时间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7-0063-04

近年来,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也逐渐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利益的源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正确识别,能帮助企业在众多资源和能力中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稳步发展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背景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企业核心能力,最早是由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即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异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1]后来,哈佛商学院一群有影响的合作者勒德、克里斯第森、安德鲁斯和古斯提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的最好的地方。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和信息。另外,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企业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步相对较晚。张维迎教授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四个要素: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分不开。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阂星川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2]。

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且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这些能力存在于企业生产、营销或服务的环节中,是企业在整合、利用资源过程中获得的技能和知识。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评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通常根据其内涵和特征来进行,按类别区分主要有:定性识别法、定量识别法、定性和定量结合识别法。

1.定性识别法。定性识别法主要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进行识别。由此衍生的识别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技能树法、过程分析法等。文字描述法主要以普拉哈德和哈默等为代表,论述了从何处寻找核心竞争力、什么资源产生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技能树法以Compell和Goold等为代表,把“关键业务技能”细分为“部件”和“子部件”,通过分析“部件”和“子部件”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分析法以Yves和Doze等为代表,此方法吸收资源依赖学派的概念,结合“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成果,提出根据核心能力发展过程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3]。此类方法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支撑。其缺点是:没有数据支撑,缺乏说服力,人为因素较大。

2.定量识别法。定量识别法把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作为识别的依据。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层次分析法以Gallon和Klein为代表,该方法通过量化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进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也是通过考察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3]。此类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明确的进行量化研究,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操作性较强。其缺点是:理论支撑较差,难以明确给出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和对策。

3.定性和定量结合。价值分析是常用的一种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此类方法采用定性方法初步识别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通过量化的方法考察这些能力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最终整合二者的识别结果,得出结论。此类方法既避免了定性方法缺乏数据支撑的缺点,也克服了定量方法缺乏理论支撑的缺点,但定性、定量两种方法的整合过程是此类方法的难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各有利弊。本文认为,采用定量识别法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此类方法主要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忽略了对其他特性的分析,造成定量识别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层次分析法作为定量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常用方法,也存在类似的不足。

(二)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层次分析法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源于其识别依据主要局限在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上,较少考虑其他要素对识别过程的影响,尤其是没有明确时间要素的影响。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拥有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或价值的特定技能。[5]层次分析法,把对企业绩效贡献大的能力视为核心竞争力;把对企业绩效贡献小的能力视为非核心竞争力。但在实际生产中,对企业绩效贡献大的企业能力可能无法长期保持优势,所以这种企业能力不一定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在长时间内对企业绩效贡献较大的能力才可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性和收益性――即对企业绩效有较大的贡献,还应该具有持久性――即在较长时间内对企业绩效有较大的贡献。以往层次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明确地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引入时间要素层次分析法的识别过程和分析

1.第一步,建立企业能力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能力树[4]。将识别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元素组成的部分,再把元素按属性分组到不同层次,并建立相邻层次间的关系模型――能力树。层次的多少根据分析的需要而定,一般不宜过多。在图1中,目标层有一个要素为企业绩效;规划层有若干要素为影响企业绩效的规划项目;能力层有若干要素为影响规划项目的各企业能力,也是识别的对象。

企业绩效分为财务部分和非财务部分,由于影响两部分的规划层要素不尽相同,所以两部分应该作为独立的目标进行分析,为其分别构建能力树,结构同图1。本文假设:企业的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影响财务绩效的规划项目有销售增长、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影响非财务绩效的规划项目有市场份额、新品导入和客户满意;作为识别的企业能力有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根据本文假设及能力树构建原则,可构建财务部分和非财务部分的能力树。

2.第二步,改进专家调查表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时段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能力树的建立,是为了判断各层要素对上一层要素的影响程度,并根据递阶层关系分析各企业能力对目标的贡献。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调查表法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分析矩阵比较同层要素对上一层要素的影响权重。以往层次分析法没有明确的要求考虑时间要素的影响,造成专家在填写调查表时带有较大的个人主观因素:专家可能考虑了时间要素的影响,也可能没有考虑时间要素的影响,致使识别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引入时间要素,明确时间对识别过程的影响,邀请专家根据具体时间段,填写当前、短期(1~3年)和长期(3~5年)的要素比较表格。

以第一步中的例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时间段以财务绩效为目标的能力树各层次间关系。表1为专家填写当前时间段规划层要素比较表形成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可得当前规划层要素对目标层要素的影响权重:销售增长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权重为0.144;营业利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权重为0.428;投资收益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权重为0.428。同理可算出能力层要素对规划层要素的影响权重。

整合规划层对目标层、能力层对规划层的影响权重可得表2,显示了当前各企业能力对目标贡献的大小――贡献率:研发能力对财务绩效的贡献率为0.317;制造能力对财务绩效的贡献率为0.321;营销能力对财务绩效的贡献率为0.362。根据同样的方法,可算出当前各企业能力对非财务绩效的贡献率。

改进的专家调查表法填写了三个时间段的层次要素比较表格,分析这些表格形成的矩阵可分别得出三个时间段各企业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贡献率,具体方法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3.第三步,根据不同时段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画出企业能力识别矩阵[6]。能力层各企业能力对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贡献率已通过计算得出,可根据贡献率建立二维坐标图,画出企业能力识别矩阵。图2为构建的当前时间段企业能力识别矩阵。

依据企业能力识别矩阵的法则,处在阴影部分的能力是对企业绩效贡献率较大的能力。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处在阴影部分,表明它们在当前时段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贡献都很大。以往层次分析法,即认为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少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改进后的方法,不仅要构建当前时间段企业能力识别矩阵,还要构建短期(1~3年)和长期(3~5年)时间段企业能力识别矩阵,明确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

4.第四步,联立各时段企业能力识别矩阵,构建企业能力识别立体图

时间要素的引入是本文的重点。根据三个不同时间段构建的企业能力识别矩阵可以联立起来,在原有二维平面图中加入时间维度形成三维立体图――企业能力识别立体图(如图3所示)。

在图3中,原点处代表当前时间段,此处位于财务绩效贡献和非财务绩效贡献坐标之间的截面为当前企业能力识别矩阵,显示了当前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处于时间轴短期(1~3年)的截面图,为短期时间段企业能力识别矩阵,预测显示了短期时间段内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处于时间轴长期的截面图,为长期时间段企业能力识别矩阵,预测显示了长期时间段内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图3中的每个截面中都有代表各企业能力的点,其坐标位置代表了它们对企业绩效贡献的大小。根据能力识别矩阵的特性可知,在阴影区内且坐标位置接近截面右上方的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较大。

5.第五步,分析图像,识别能力

本步骤将对第一步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观察图3:在当前时间段的截面中,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处在核心能力区域内,制造能力不在核心能力区域内,表明当前,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的绩效贡献较大,制造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较小;在短期时间段截面中,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处在核心能力区域内,营销能力不在核心能力区域内,表明根据预测在短期(1~3年)时间段内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较大,营销能力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较小;在长期时间段截面中,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处于核心能力区域内,营销能力不在核心能力区域内,表明根据预测在长期(3~5年)时间段内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较大,营销能力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较小。

纵观三个时间段的截面――即三个时间段的能力识别矩阵可知:科研能力始终处于核心能力的区域内。这表明其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较大且有持久性,应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和发展;营销能力只在当前时间段的截面中处于核心能力区域内,在短期和长期时间段的截面中均处于核心能力区域之外。这表明虽然此项能力当前对企业的绩效贡献较大,但根据预测可知这种优势难以持久,此项能力应作为企业要放弃的核心能力,避免在上面投入过多的资源和资金;制造能力在当前时间段的截面中不在核心能力的区域内,在短期和长期时间段的截面中均处于核心能力的区域内。这表明虽然此项能力在当前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不大,但根据预测可知此项能力在今后短期和长期内将对企业绩效有很大的贡献,应视为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在此项能力的发展上投入较多资源和资金。

四、结论

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与以往的层次分析法相比,突破了以往方法缺乏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价值性以外其他特征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时间要素考察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贡献的持久性,不仅能分析出企业当前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分析出企业的待发展能力以及需要放弃的能力。这对于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合理分配资金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定量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Ham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J].哈佛商业评论,1990.

[2]刘永芳.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

[3]李轶敏.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对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

[4]汤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会计确认研究[J].财务通讯,2005,(11).

[5]张月莉.基于结构分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J].生产力研究,2006,(9).

[6]吴价宝.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及应用研究(第1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7]郭焱,郭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识别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4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部失衡不断加剧。外部的不平衡已经开始对内部平衡(通胀率)产生了影响,国内通胀率逐渐上升。美国雷曼破产危机的出现,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波及到制造行业。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受外部经济影响而减少投资和订单,这些将是制造业供应商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2.小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涨、出口产品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具有出口批量规模传统小家电产品出口放缓,有些产品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内销市场已经被一些小家电知名品牌所占据,这让不少专注做oem(贴牌加工)的小家电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二)研究的问题

研究公司以下的问题:

第一,国外消费市场萎缩,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公司海外销售业绩直线下滑。公司背负企业资金链吃紧,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并且企业长期以来处于oem代工的被动地位,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主动的议价权,利润不断走低,经营局面变得举步为艰。

第二,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改进了商业环境,为oem小家点企业扭转困境提供了机遇,也为走出低谷带来新希望。

第三,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拉动内需,面对新增国内市场,多方面的差异,很难真正适合国内市场及消费者,公司需要创新开发出更多品类的价格廉,品质高,响应快的产品及服务面向国内市场。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公司当前的情况及经营现状,通过形成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

本研究以Lw公司为实例,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案例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企业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抵抗力,加强免疫力,促进创新力,实现新的整合,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角度研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四)名词解释

1.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2.小家电

家电是家庭电器的总称,小家电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一般家电或大家电而言,他的体积小,价值较小,用电量较小。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论还处于发展之中,关于它的界定部是百家争鸣,一些主要的理论可以归纳为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整体观、元件一构架观、平台观、技术能力观等。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实质上是企业能力理论的一般逻辑推理,它表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特征:核心竞争力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故能取得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具有持久性,它一方面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另一又使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刚性(Leonar-Barton,2000)。综上所述,演绎出核心竞争力三大核心特征:值特征,知识特征,隐性知识。

(二)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理论

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能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以往,企业战略重心主要在基本活动上,但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辅助活动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在自己的辅助活动上对2~3个职能领域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三)文献综述

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优势的持续性,竞争力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能够在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直接支撑,而持续竞争优势则来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载体。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积累与整合,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企业家创新决策建立在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未来发展的预见基础上,从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积累、保持、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展开;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坚持理论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证的基础上,揭示一般结论。基于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探讨构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的措施和策略。

(二)分析工具

1.peSt分析法

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四大因素: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Factors);经济环境(economic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Fators);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Factors);

2.Swot分析法

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三)论文的内容与研究设计

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运用有关企业核心竞争理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指导理论的全面吸收和深入理解,为后续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结合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确立研究的实施程序,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子研究分析法,Swot及peSt分析方法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第四章,资料整理与分析,通过阅读文件、资料分析、案例分析Lw公司资料及经营状况,分析研究得出结果。运用相关分析方法,Swot找出优势劣势,peSt分析提出构建核心竞争的理想模式。

第五章,结合对企业的分析,在企业核心竞争理论的指导下,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与实施策略。希望通过本论文给同行在核心竞争里战略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四、Lw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一)公司简况现状分析

公司概况。公司是合资的专门从事小家电oem/oDm生产制造中小型企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拥有员工总人数300余人,。公司具备从产品研发设计,到模具开发制造,五金制造,塑胶成型,涂装,丝印,成品组装等一条龙产成品的生产能力。

产品系列主要有:微波炉,咖啡机,多式炉,酸奶机,车载酒柜等。

(二)公司peSt分析

分析如下:

(三)Lw公司主营产品成本分析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元的不稳定,大部分的原材料都在涨价,近三年oem出口主营产品―车载冰箱受到汇率、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涨价等因素影响,利润率直线下滑,从该表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因汇率的变化,产品利润损失由2010年至今己上升至15%;原材料2011年至今上涨12.1%,由于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产品利润损失由2010年至今己达8.47%;因员工薪资涨幅造成利润损失至今已达1.4%;至2012年7月,主营产品车载冰箱出口的利润基本无利可图,在成本上要越来越关注,尤其是现在控制好成本对企业是很关键的,出口主营产品―车载冰箱产品己失去主打核心产品的地位。公司大客户主要是在欧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oem出口订单在逐月加剧减少。

(四)公司Swot分析

根据所提出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公司几何矩阵图:

(五)Lw公司核心竞争力综合分析

金融风暴的影响波及整个家电行业,家电出口市场疲软,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金融危机对公司产品出口形成冲击,国外定单减少,不能完全依靠oem来生存过活。必须加快研发新产品的步伐,通过降低成本来应对出口的困境。

(六)Lw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1.成本领先

只有在成本效率改进的基础上,才可能参与竞争。基于生产流程和市场需求来整合企业的生产流程,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用成本领先是规模生产和规模营销。这意味企业需要大量投资专业设备和专业工作人员。对于行业相关科技发展也必须投入相应的力量。因为科技是降成本的最大因素。

获得成本优势方法有两个:一是在企业价值创造的环节上实行有力的成本控制;二是重新构建新的成本更低的价值链。

措施表现在:实现产品大批量生产;做好供应商营销,搞好协调与配合,以降低和分摊成本;塑造企业成本文化,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加强生产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利用领先优势,选准时机,打好价格战。

企业要成功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关键要使企业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控制好成本,通过改造价值链结构,控制好成本驱动因素,成为行业的真正的成本领先者。在市场竞争中运用成本领先战略,构建竞争优势,切实使成本领先对手,在价格战竞争战打出水平,营得竞争胜利。

2.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家电企业的竞争力,公司应加大对高科技技术的投入,及时引进设备、更新技术、生产方式上导入智能制造,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跟踪全球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挖掘开发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在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中,步入价值创新的蓝海。

3.构建品牌营销模式

经济危机对出口形成冲击,面对危机最有效果的方式是创立品牌,自建渠道。萧条期反而会给很多品牌提供有利的市场机会。通过自主品牌的创建提高产品市场认知度,实现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4.建立小家电企业战略联盟

由于公司各类产品生产不均衡性,必须进行专业化协作生产、建立协作体系、形成企业战略联盟。在协作体系内,按专业特长分工,通过专业化协作,各方建立战略联盟,达到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市场的目的,实现共赢。其形式多样化,如品牌联盟,技术研发联盟,市场销售联盟,协作配套联盟等等。

5.以业绩为导向,实现共赢

激励制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的重要内容,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

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政策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能动性.随着业务模式及及变革中市场竞争的加剧,考核目标很明确.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使企业业务不断向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局面。

6.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灵魂,在员工层体现的是士气,在管理层体现的是管理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是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逐步上升到文化管理。

五、结论

(一)研究结论

全球经济不景气,波及到制造业,海外消费市场畏缩,出口严重受阻。对于oem小家电企业来说,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如何及时转型,走出经营的困境是当务之急。本文以Lw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案例进行Swot分析,peSt及成本分析,挖掘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下一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找到了突破口。

第二,oem小家电行业正面临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的一次革命。公司需要加大科学研究投入以强化创新能力。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多种新型小家电产品,强化公司创新力。

第三,成本领先。成本优势是公司当前增强竞争优势的首要战略.加快小家点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关停模具加工,注塑及丝印等固定资产投入大,生产人员多,成本高的生产线,继续扩增新型小家点产品加工能力。

第四,从前主要依赖海外oem定单生产已无发支撑未来公司的发展。借助家电下乡的政策拉动内需的契机,积极拓展国内销售渠道,需把企业的品牌建设纳入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品牌的营销意识。

第五,在外销与内销清黄不接时期,一方面继续承接外单,一方面开始做国内市场。对于海外市场应利用原有销售渠道的优势继续开潜在优质客户。

第六,加强和促进小家电企业间联合重组。采用行业联盟的方式将导入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在高档小加电产品国内销售市场的竞争力。

第七,通过信息化注重积累企业的隐性知识,培育创新的公司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组建高素质,高效率的组织团队,推动公司的转型发展。

(二)研究的限制与建议

企业重整还处在初期起步阶段,真正作为市场主体的运作及其所遇到的问题还不够充分,研究认识还不够深入目前的论点会带有一定局限性。并且由于资料收集有限,对有可能竞争对手了解不多,也会给研究结论带来影响。公司发展战略是动态的,随着在市场上深入,我们会不断研究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完善公司经营管理。

需要注意是在公司销售模式“由外转内”的变革过程中,oem转自住品牌还要一系列的组织结构,资源的变革,需采取截然不同运做方式。

(三)Lw公司核心竞争力实施的策略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5

>>基于价值链的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研究基于绿色产品策略的钢铁企业绿色核心竞争力提升基于专利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研究进展基于专利指标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框架研究辽宁省上市钢铁企业间竞争力分析钢铁企业竞争力与环境管理相关性研究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专利竞争力――中国制药企业的致命弱点基于专利分析新疆各大学学科竞争力的研究加速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ser-m模型的中国钢铁业竞争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北钢铁集团竞争力分析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上市钢铁企业规模经济性分析基于产品技术差异的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评价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因素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5-01-15.

[14]宝钢集团.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员工发展培训与薪酬福利[eB/oL].,2015-01-18.

[15]赵亚娟.专利引用分析方法与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9,(6):11-15.

[16]张帆,肖国华,张娴.专利地图典型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190-193.

[17]王兴旺,孙济庆.专利地图在技术竞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2):79-8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6

关键词:企业核心能力,实证研究,中国企业

0引言

最近以来,企业核心能力日益受到我国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但是,总的说来,我国已有研究以理论探讨为主,直接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有些研究局限于对核心能力主要观点的介绍与简单探讨;有些局限于概念框架与理论分析;有些研究把信息技术与核心能力联系起来,提出较好的理论框架。文[9-12]结合我国企业实践做了一些实证分析,但是,这些实证分析是针对某几个企业的,在覆盖面和代表性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关于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实证研究非常必要,它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我国企业的核心能力现状如何?它是否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1核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要对我国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应构建一个合理可行的核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对核心能力进行定量分析。

1.1核心能力的逻辑结构

文[13]详尽地探讨了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渊源,并在评述已有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核心能力概念框架——层次系统模型.在这一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更具有操作性、更能反映核心能力内在本质的核心能力概念,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的能力系统;能力要素分为元素能力和构架能力两种,包括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技术核心能力3个层次;它是蕴藏于人才、文化与过程之中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其含义有4:第1,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知识系统,由元素能力和构架能力组成;第2,企业核心能力具有层次结构,包括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技术核心能力3个层次;第3,企业核心能力以人才、文化和过程为载体;最后,企业核心能力是动态发展的。

战略核心能力是企业整合外部环境网络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主要是企业对环境的认知与反应能力,即识别社会与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利用政府政策、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大学、研究所,并与它们进行有效合作,营造对企业有利的企业生态环境的能力。环境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网络观被引入研究之中。对环境网络的整合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战略核心能力包括政策整合能力、竞争环境整合能力、技术环境整合能力、战略营销能力、战略预测能力、战略领导能力等。

组织核心能力是企业对内部网络的整合能力,包括职能网络、子公司/事业部网络等。企业获得有效率、有效益的内部协调和整合非常重要,很多实证研究都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组织生产的方式是各个领域的企业能力产生差异之源。根据整合的范围与性质的不同,组织核心能力可以分为职能能力、子公司/事业部能力、功能之间的界面整合能力、子公司/事业部之间的界面整合能力、内部管理意识、核心人才管理能力6个方面。

技术核心能力是企业整合各种技术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对于技术型公司来说,技术核心能力尤为重要。根据技术单元的性质,技术核心能力分为学科整合能力、单元技术核心能力、产品整合能力、产品子系统整合能力。学科整合能力就是在各相关学科方面的能力以及整合这些学科的能力。单元技术核心能力就是在各相关单元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整合这些技术流与相关技能的能力。产品整合能力就是关于各产品子系统和产品构架的知识,以及把相关学科、技术、技能融合到产品与产品子系统之中的能力。产品子系统整合能力就是关于各产品元件和产品子系统构架的知识,以及把相关学科、技术、技能融合到产品元件与产品子系统之中的能力。

1.2核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核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包括维度与指标确定,它与核心能力界定密不可分,正确认识核心能力的本质是对核心能力准确测度的基本前提。按照层次性与系统性、全面性、细分性、数据可获性、合理有效性的原则,基于上文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界定,设计企业核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也参考前人对某些维度或指标的设计,尽量采用前人用过或阐述过的指标。

企业核心能力分为3个层次,即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和技术核心能力,各个层次分别包含不同的维度。按照这一界定,核心能力的层次与维度已经非常清晰,战略核心能力(SCC)包括政策整合能力(SCC1)、竞争环境整合能力(SCC2)、技术环境整合能力(SCC3)、战略营销能力(SCC4)、战略预测能力(SCC5)、战略领导能力(SCC6)6个维度。组织核心能力(oCC)包括研究发展能力(oCC1)、制造能力(oCC2)、营销能力(oCC3)、子公司/事业部能力(oCC4)、功能之间的界面整合能力(oCC5)、子公司/事业部之间的界面整合能力(oCC6)、内部管理意识(oCC7)、核心人才管理能力(oCC8)8个维度.技术核心能力包括学科整合能力(tCC1)、单元技术核心能力(tCC2)、产品整合能力(tCC3)、产品子系统整合能力(tCC4)4个维度。各个维度下面还包括一些具体指标(因篇幅所限,未能在文中全部列出),主要参考前人的有关指标确定。

2假设

战略管理最重要的原则是通过资源积累与配置,赋予所占有资产异质性,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也就是获得“持续租金”。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这种持续竞争优势的直接表现就是企业的长期、持续的快速成长。文[23]在引出企业核心能力这一经典概念时,运用了美国和日本企业对比的手法。其对比的重要事实就是日本企业在70—80年代长期而持续的增长,从弱到强,最终超过美国企业。而且,这种对比一直贯穿于他们的研究之中。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独特的异质资源。这种异质性把企业与其它企业区别开来,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能获得较高的盈利,获得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回报。

关于核心能力与企业获利性、长期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在定性的层次上,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但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研究还很不够。目前已发表,并且能检索到的研究有Cockburn等对制药产业公司研究与公共资助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显示致力于通过内部的基础研究和鼓励公开发表的内部激励来培养吸收能力的公司,能够提高公司研究的产出率,吸收能力与研究开发产出之间的假设关系是线性的,并且得到统计结果的支持。文[27]提出测度构架能力和元件能力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对制药产业的研究表明,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这里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用的也是线性假设,也得到统计结果的支持。文[28]提出一个模型来验证美国制药业1971~1989年间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元件能力与整合能力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出率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该研究在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和产出率之间的假设也是线性的,并得到验证。

所以,本研究可以有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获利性越好。

根据核心能力的层次结构,假设1又可以有如下补充假设:

假设1a企业战略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获利性越好。

假设1b企业组织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获利性越好。

假设1c企业技术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获利性越好。

假设2企业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成长性越好。

根据核心能力的层次结构,假设2又可以有如下补充假设:

假设2a企业战略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成长性越好。

假设2b企业组织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成长性越好。

假设2c企业技术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成长性越好。

3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随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领先企业。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因此,这些成功企业是本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保持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从而使统计研究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也选取一些在市场中经历过起伏的大中型企业.所以,大中型企业的取样是全国性的。

基于上文设计的核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设计了核心能力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对各项指标的评价采用比较通行的5分度法,业内最好水平为5分,平均水平为3分,最差为1分。经过与周围有关专家的讨论,以及几家企业当面试填、讨论的结果,确定了核心能力问卷的最终形式(因篇幅所限,本文未列出具体问卷)。1999年3月至2000年2月期间,本研究对我国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的主要形式如下:(1°)1999年3月,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有关资料以及企业名录,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挑选了2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运用邮寄调查的形式调查;(2°)1999年3月至2000年2月期间,结合本研究的实地调研,通过当面讨论填写的形式,获得调查结果;(3°)由于与本研究所有协作关系而认识的一些企业,通过e-mail发出一些问卷。对于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回收问卷多份,但是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填写,多份问卷的平均情况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核心能力状况。

3.2变量构造

文[23]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企业核心能力,其中既有组织要素,也有技术要素。文[29-30]认为核心能力是识辨与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集合,包括4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文[31-33]提出企业能力观,更认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能力系统,企业能力本身是一个系统。所以,在量化企业核心能力时,把企业核心能力分为各个维度,各个维度又包含各个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把握的,很难说某个指标或某个维度的贡献大,而另一些维度的贡献小。所以,涉及到多维度的计算问题时,常常用简单加权平均方法来解决。例如文[34]从过程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能力、理解力、敏捷度的计量指标,这些能力的维度,就是其所包含的各计量指标的简单加权平均,很好地解决实证研究问题,得到了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所以,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根据本研究的统计需要,构造以下变量:

核心能力(CC)。根据核心能力的层次结构,核心能力是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和技术核心能力3个层次的集中体现。核心能力CC取战略核心能力SCC、组织核心能力oCC和技术核心能力tCC的简单平均值。

战略核心能力(SCC)。战略核心能力由6个维度(SCC1至SCC6)组成,取这6个维度的简单平均值。各维度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指标,各个维度分别取它们各自所包含指标的平均值。如果一个企业调查到了多份问卷,各指标值取各问卷的平均值。

组织核心能力(oCC)。组织核心能力由8个维度(oCC1至oCC8)组成,取这8个维度的简单平均值。各维度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指标,各个维度分别取它们各自所包含指标的平均值。如果一个企业调查到了多份问卷,各指标值取各问卷的平均值。

技术核心能力(tCC)。组织核心能力由4个维度(tCC1至tCC4)组成,取这4个维度的简单平均值。各维度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指标,各个维度分别取它们各自所包含指标的平均值。如果一个企业调查到了多份问卷,各指标值取各问卷的平均值。

相对总资产收益率(RLtRoa)。总资产收益率Roa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由于本研究取样的企业产业分布较广,为了考虑行业差别,采用相对总资产受益率,其计算方法为企业的Roa除以企业所在产业同一时期的平均Roa。同时,为了消除短暂的市场波动的影响,这里运用1996-1998年3年的平均值来计算。

长期成长性(GRowtH)。90年代是我国很多企业在逐步转型的市场经济中快速成长的时代。因此,这里采用1990-1998年企业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成长性的指标值。

规模(SiZe)。企业规模是常用的控制变量。按照通行的做法,本研究也采用企业员工总数作企业规模指标。同样,与RLtRoa的计算期限一样,为了消除短期波动,取1996-1998年企业员工总数的平均值。

4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

通过上文述及的各种途径,本研究共发出问卷207份。经过努力,共回收有效问卷41份(来自33家企业),问卷回收率为19.8%,基本令人满意.

转贴于

如表1所示,样本企业基本上分布于所有工业制造业,但比较集中于电气和电子行业,这些产业也正是我国近十年来成长迅速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从样本企业的产业分布来看,它们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全貌,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样本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建筑材料

普通机械制造业

规模(员工总数)/人

销售额/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注:表中数字全部根据为1996-1998年平均数计算。

4.1有效性与信度

本问卷调查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保证:

①为了避免填写时,同一维度内各指标放在一起产生的主观趋势集中性,调查问卷中基本上把指标排列的顺序打乱;

②尽量通过面谈的形式,与被填写问卷入共同讨论填写;

③经过与多位企业人士的当面填写,他们都能准确理解各指标的含义,说明问卷能够被有效理解;

④同一企业多个部门、多位人员填写的问卷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6家企业收到了多份问卷,其中4家企业有2份问卷,2家企业有3份问卷,分别来自战略规划或技术部门,为了验证这些问卷的一致性,对来自同一个企业的问卷进行了相关分析,它们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大于0.65(显著水平p

除此之外,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这里采用Cronbach系数α来检验。Cronbach系数α信度检验的标准是α>0.7。经统计计算,所有维度和层次指标的。Cronbach系数α都大于0.7,达到信度检验的标准,这些指标之间具有内部一致性。

4.2假设检验:假设1

假设1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来进行检验。回归分析用变量的描述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相对总资产收益率越高,核心能力与相对总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没有控制变量时,单变量回归模型1中β=0.17,p

4.3假设检验:假设2

假设2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来进行检验。回归分析用变量的描述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成长性越好,核心能力与企业成长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没有控制变量时,单变量回归模型6中=0.318,p

注:*p

注:回归国变量:RLt_Roa(相对总资产收益率:企业1996-1998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除以企业所在行业1996-1998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p

表中所列为标准回归系数β,β下面括号内为该系数的t检验值。

注:回归周变量:企业成长性GRowtH(1990-1998年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长率);*p

从核心能力的3个层次来看,战略核心能力越强,企业的企业成长性越好,战略核心能力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变量回归模型7中β=0.403,p

5讨论

5.1战略核心能力与企业成长性

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与prahalad及Hamel的观察是一致的。但是与他们的发现不同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中国企业来讲,过去的10年中,战略核心能力是企业成长更为重要的推动因素,而他们分析的很多企业的核心能力综合体现在某些技术领域,这是本研究与他们有差异之处。这可能是我国企业还处于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成长的机会很多,空间非常广阔,往往抓住一次市场机遇,抓住一个产品,就能实现企业的飞跃发展。而且,本研究在计算企业成长时,没有分辨企业是依靠内生性增长实现成长的,还是依靠外生兼并实现成长的。而他们2人强调的是企业核心能力对内生成长性的贡献,prahalad明确指出,企业核心能力强的企业,内生成长性非常好。这可能也是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仍然处于向规范的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在这种过渡经济中,依靠战略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机会仍然存在。也就是说,我国企业依靠战略核心能力实现飞速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而文[35]的定性分析也指出,我国企业战略核心能力的快速提高与合适的企业家的出现密切相关,所以,如何选择企业的领导班子和领头人,是我国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可以想见,即使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强大的战略核心能力仍然是必须的。所以,我国企业加强战略核心能力的建立,实现长期持续增长,势在必行。

5.2组织核心能力与盈利性

企业盈利性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组织核心能力与盈利性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这说明,对我国企业来讲,管理能力等软技术的作用非常显著,这是我国企业处于转型经济中存在的特殊规律。

组织核心能力与盈利性之间的相关性说明,我国企业依靠加强管理,从而增强组织核心能力,实现企业盈利性好转的空间比较大,这与我国学术界的一些认识是一致的,正是他们的推动,我国政府规定2000年为管理年,强烈突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虽然他们所理解的管理和本研究的组织核心能力之间的内涵也许不很一致,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还是一致的。即提高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5.3技术核心能力的困境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战略核心能力与企业的长期成长性显著相关,组织核心能力与企业的盈利性显著相关,而技术核心能力与这二者的关系都不显著。这说明,在过去的10年中,技术核心能力既不是长期成长性的重要贡献因素,也不是企业盈利性的重要贡献因素。也就是说,对我国企业来讲,现在的竞争格局与企业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技术竞争的结果。我国企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战略核心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的竞争。这与文[35]对东方通信、长虹、海尔3家优秀企业的核心能力动态发展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即过去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战略核心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的竞争,率先提高战略核心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从另一个角度采看,这也可以说明,对我国企业来讲,它们之间的技术核心能力差异不显著,不足以揭示企业绩效和成长性之间的差距。而且,我国企业也确实不具有如文[9]大力强调的那种依赖于技术的、杰出的企业核心能力。

技术核心能力面临的这种困境说明,对我国工业企业来讲,过去的10年不是基于技术的竞争时代。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企业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直至跨入全球500强的行列的话,必然要走向基于技术的竞争。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基于技术的竞争已经初现端倪,某些领先企业已经成功建立较为强大的技术核心能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困境不是说我国企业不需要建立和提升技术核心能力,相反,更说明建立与提升技术核心能力的紧迫性。上一轮竞争是基于战略核心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的,而下一轮竞争必然走向基于技术核心能力的竞争。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能力动态比较优势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民营经济的研究重点发生了重大转变,“解释问题”逐渐为“解决问题”所替代,如何清除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成了关注的重点,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则成为其中的核心部分。

商业大师普拉哈拉德教授和哈默尔教授(prahaladC.K.andHamelG.,1990)提出企业核心能力(也译成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创立了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理论,这一理论也被应用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研究。而在大量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陷入微利困境的情况下(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问题日益重要。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主要的外部障碍有金融支持不力、政府服务不规范、法律对私有产权保护不力、税费负担沉重等,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问题主要有企业产权不清、治理结构混乱、人才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缺乏等方面。

刘迎秋等研究结果指出民营企业竞争力日渐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结构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商务成本的高低是决定民营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信息、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商务成本。商务成本是否有竞争优势已成为地区经济是否有发展潜力的考量标准。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制约因素。其中金融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集中反映,调研表明,凡是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较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较强,反之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公共政策和制度环境对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差异。

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面临的突出的主要问题是民营企业做大之后如何使其竞争力也能够得到同步提升的问题。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注重企业总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的迅速扩张,忽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忽视效率的提高,不自觉地走了一条外延型、粗放式发展道路,这一发展模式严重妨碍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这是我国现阶段企业做大后如何进一步做强,即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侧重介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没有“民营”标记(从参考文献可以看出很多研究成果的篇名中并无“民营”二字,但其研究对象确实是民营企业),所以很容易被民营企业研究者所忽视,因而有必要在此专门介绍。罗剑宏(2003)认为我国民营企业中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极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另外一些企业的亚核心竞争力正在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有代表性的为战略能力、动态能力、开发能力、整合能力、集群优势、研发优势、文化优势等等。

战略能力

比较有核心竞争力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找到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范佳凤(2005)指出短期行为、创新能力、整合能力等的缺乏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则往往克服了以上缺陷。

战略能力以联想为代表。柳传志(2000)多次指出联想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能力。柳传志虽然是企业管理实践者,但他对民营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也有深刻的贡献,他提出了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五步法,并成功地实践了这五步法。在许多企业沉迷于短期行为、机会主义和多元化的时候,联想首先确定了要办一个长期公司的远景,并根据这一愿景制定了中长期目标和战略路线。不离开信息产业的战略路线使联想抵御了致命的诱惑,也避开了巨大的风险。1993、1994以及1995年房地产热时期,几乎所有的企业,有资金的全炒房地产,但联想坚决地执行了不离开信息产业的路线,没有介入房地产、炒股。事后很多同类风光无限的企业落马,而联想至今已经成长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旗舰型企业集团、世界第三大pC供应商。

动态比较优势

动态比较优势以格兰仕为代表。毛蕴诗、欧阳桃花、魏国政(2004)概括了格兰仕基于国际比较优势的低成本—价格—市场—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策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格兰仕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低成本主要来源于3点:首先是高级oem获得来自发达国家公司的低价格设备,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其次是设备的利用充分,导致机器设备折旧成本的降低;最后是中国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足,工资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转贴于

除了国际比较优势之外,动态能力是格兰仕成功的又一关键。动态能力是由teeceetal(1997)定义的,指建立、合并或者重新装配的能力。李烨、李传昭、罗婉议(2005)从“战略创新、业务转型”视角,对格兰仕集团近25年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格兰仕从专业化战略到纵向一体化,转到多元化战略,回归到专业化战略,再到多元化战略的全过程,对其持续成长经验进行了提炼,认为格兰仕集团实现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依据环境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的能力,即动态能力。康荣平、柯银斌(2001)利用战略能力矩阵分析了格兰仕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认为格兰仕集团在微波炉行业中已获得亚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其动态能力和选准并迅速形成“利基”(niche)的能力。

创新优势

创新优势以正泰为代表。南存辉是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同时他也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的思想。南存辉(2003)指出正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包括规模创新、产权制度创新、治理结构创新、制度创新、市场经营创新。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2005)研究了正泰集团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也强调创新对正泰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技术创新为例可以看出其出色的竞争优势。正泰技术创新有三个层面:“赶超层面”——1999年正泰在美国硅谷建立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前瞻性的世界科技前沿课题的研究,以及最新产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更新层面”——以上海科研机构为开发中心,主要任务是直接对口服务于产业集团,为相关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提升层面”——各分(子)公司的技术部门、工艺部门承担现有各产品工艺设计和改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在掌握核心技术上,坚持“三个预测”、“完全知识产权”等原则,致力于实现产品的机械化向电子化、智能化、模块化、小型化转变,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集群优势

波特(1998)在前人集群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王缉慈(2001)将国际上新产业区的概念首先引入国内。我国不少民营企业集群取得了持续竞争优势,也有一些核心企业在集群的基础上建立了竞争优势。刘友金(2002)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互惠共生、协同竞争、资源共享、地方结网等特点,魏守华、石碧华(2002)分析了集群的四大优势:成本优势、差异优势、区位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并指出浙江温州柳市镇的“正泰”、“德力西”等10余个民营企业集团有效地发挥了集群的这些优势。魏守华(2002)分析了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技术创新与扩散,以及与其对应的竞争优势,并指出嵊州领带企业佳友集团就是依据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除以上优势之外,刘翌(2000)论述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整合优势(以海尔为代表);王雅平(2000)指出文化优势是企业永不枯竭的动力(以海尔为代表);程东升、刘丽丽将华为的研发优势揭示出来,实践的发展和学者的研究显示,众多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并且正以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越上新的水平。

除了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之外,我国还有不少民营企业成功所依赖的是一种亚核心能力。亚核心能力意味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核心能力)尚处在发育和成长阶段,没有成熟。企业的亚核心能力具有价值性,可以在短期和中期获利,但因资源和能力的模仿难度低、稀缺性不足,因而尚不能保证企业长期获利。但亚核心能力具有成长为核心能力的潜力,因此企业要找出亚核心能力尚未发展成为核心能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最终使企业的核心能力得以形成、巩固和提高。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如何将亚核心能力培育成核心能力将是企业界实践的重点之一,而研究亚核心能力发展成核心能力的对策以及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管理将是理论研究的一个富有价值的领域,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努力必将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进入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孙早,鲁政委.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经济研究,2003.4

2.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罗剑宏.基于核心能力共享的民营企业扩张模式研究(博士论文).中南大学,2003.6

4.南存辉.正泰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电力建设,2003.2

5.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民营“巨子”正泰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之路(中).上海企业,2005.6

6.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刘友金.论集群式创新的组织模式.中国软科学2002.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8

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与Delphi法专家打分的形式,筛选出影响沈阳市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借助建筑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关键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因素之间的iSm模型。在明确各个要素关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沈阳市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沈阳;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结构分析;策略

一、引言

工程咨询企业作为工程咨询市场中主体的一部分,企业的市场行为共同构成了整个咨询行业的发展状况。咨询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工程咨询市场形成发展、良好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对工程咨询业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层面。在国内,孙永志等运用Swot的方法,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现状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策。陆宁等运用iSm分析模型对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尚珊通过对山西省的工程咨询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建议。这些学者大多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一方面,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观性较强;另一方面,研究范围多集中于国家的层面,与地方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Delphi法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相结合,对沈阳市的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带来启示作用。

二、工程咨询业企业竞争力因素识别

在对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结构分析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企业核心力的识别与筛选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竞争影响因素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分析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工程咨询企业的实际现状。因此本文在因素识别方面根据全面性、可操作性、普及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显性与隐形因素四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充分挖掘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方面。客观包含企业文化、管理、技术等方面。本文针对沈阳市工程咨询业相关人群发放了问卷进行分析。相关人群包括:工程咨询业研究学者、工程咨询行业协会管理人员、工程咨询企业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共发放问卷105份,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为88.6%。对问卷填写结果的整理如表2所示。

三、工程咨询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iSm模型的构建

结构模型解析法(iSm)是系统工程学中一种分析系统内要素层次结构的方法。它能够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解析,通过对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进行分析,明确各个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制定复杂的企业计划与决定政策方针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构造邻接矩阵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选择了得票率在80%以上的因素,运用Delphi法,选择10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在认真研究有关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资料上,经过两次充分讨论,明确了影响8个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可达矩阵的区域分解为了进行区域分解,需先将元素组成可达性集合R和先行集合S。

(三)级间分解级间分解在可达矩阵的各个区域内进行,分解方法如下。根据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多级递阶结构图,可以看出在基础影响因素层与直接影响因素层的因素在专家评分中分别是企业信誉及口碑:100.00%、企业人员业务素质及经营能力:97.85%、学习交流及科研投入:95.40%,均属于较高的评分。而核心影响因素基本属于80-90分之间,专家评分基本与计算结果一致。分析系统结构图可得以下基本结论与对策。1.直接影响因素层。根据图2的系统多级递阶结构图可以看出在直接影响因素层里面,a7企业信誉及口碑与a5学习交流及科研培训投入,这两个因素对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最为直接。企业的口碑信誉可以影响企业开拓新市场、接纳老顾客是否成功,而学习交流及科研培训的投入可以直观看到企业人员工作素质及技能的提升,可提高员工工程水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2.核心影响因素层。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层是连接基础层与直接层的中间环节,企业若对中间层的因素没有重视将可能造成企业竞争力的断裂,重挫企业的生产力。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核心影响因素层主要有a3、a4、a8、a1、a6五个因素构成,其中a3、a4、a8、a1直接对a7企业的信誉产生影响,a6企业危机意识对公司的学习培训策略作用最为直接。而且可以看出a3、a4、a8、a1、a6这五个因素相互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因素层。3.基础影响因素层。a2企业人员业务素质及经营能力位于企业的基础层内,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的因素,它借助核心层与直接层的因素作用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是企业决策者考虑推动企业发展的长久因素。

四、提升沈阳市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树立工程咨询企业的优质品牌为赢得客户对企业的良好印象。一方面,在工程咨询业务开展的前期做好与客户的洽谈工作,获取客户的好感。在工程咨询项目完结后可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维持与客户的密切联系。做好售后工作,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做到人有我优,以获取良好的市场口碑。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学习交流的力度,通过与本地以及国内外实力雄厚的企业交流合作,可提升本企业的业务水平,并借鉴他人良好的管理模式,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平效率,做到人有我优,提高企业内在的品质。

(二)构建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影响因素框架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影响因素层作为因素结构分析模型的中间层次,是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的业务质量与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及企业资质对企业信誉的影响直观可见。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积淀与工作氛围等其他内部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理念方面,是企业自成立以来日渐形成的企业文化积淀。企业的创新包含了企业知识的创新、工程咨询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企业的创新精神是自我核心要素的关键部分,它对企业开展特色业务、形成独特优势至关重要。但是发展这些要素的动机是企业以高度的危机意识为前提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9

关键词:战略成本动因;汽车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122-02

0 引言

竞争力是竞争优势在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综合力量的体现。因此,竞争优势是产生竞争力的基础。从不同的竞争力主体考虑,竞争力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各个层次的竞争力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即生产经营各类型汽车产品的企业个体竞争力。

伴随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新车生产和销售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但是,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核心骨干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仍然与国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不合理、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产品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国内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以及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还比较少。由于单个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基础,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因此,结合汽车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指导我国汽车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应用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研究了新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应用aHp方法分析了影响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提供有益指导。

1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概述

战略成本动因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成本动因,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立足于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实现,研究对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实施具有战略影响的驱动因素。波特将其归类为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生产能力利用、相互关系、选择时机、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体等因素月。赖利在波特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战略成本动因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其中,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规模效应、整合程度、学习曲线、地理位置等,具有全局性、深远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执行性成本动因指的是与企业作业执行程序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率、联系等。

根据战略成本动因理论可知,战略成本动因就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对影响成本的各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分析方法是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动因分析,其中,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动因描述理论和决策理论。该理论框架的构建也采用了由“选择”到“优化”的逻辑顺序,即首先确定影响企业战略成本结构的重要因素,然后进行战略决策和优化。

2 基于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基于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成本动因理论和汽车产业的特点,本文结合新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竞争的特点,将影响汽车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动因分为两层,准则层包含规模效应、纵向整合、技术创新和基本能力等四类指标,子准则层共选择15个指标。

其中:①规模效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包括企业整体生产规模、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规模生产时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能力调整程度等内容,本文通过产量、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能力调整速度等指标反应。②纵向整合主要反应汽车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包括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方式、合作模式、交易模式等内容,本文通过纵向一体化程度、互补性、专用性投资金额和交易成本等指标反应。③技术创新是汽车企业吸收、改进和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通过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建设、拥有自主品牌、创造性的选择和改进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产品更新速度、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R&D投入比率等指标反应。④基本能力是企业的基本要素,本文选取人员流动性、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柔性等指标。

2.2基于aHp方法的指标体系排序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本文应用aHp方法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具体流程如下:

①设计调查问卷、评定标准和评估表格;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通过专家打分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并计算层次单排序(见表2);本次选取专家20人,其中,5人为系统工程专业背景,1Q人为会计专业背景,5人为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20份,回收率80%。经过一致性检验,合格问卷为12份,有效率为60%。各有效问卷分别构成了独立的完整的判断矩阵。③计算层次总排序。

2.3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从准则层指标的排序来看,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纵向整合>基本能力。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效应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从子准则层指标的排序来看,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中,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p32)的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o.2312;其次是产品更新速度(p31),权重为0.1631:第三位是产品市场表现(p12),权重为o.1201;第四位为纵向一体化程度(p21),其权重为0.0934。

3 对策与建议

汽车企业只有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形成并提升竞争优势,才能保持持续的稳定发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纵向整合和基本能力等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在前述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3.1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同时要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培训和引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强大的科技开发队伍,争取从技术上拉开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差距。

3.2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不断提升产品等级。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对汽车产品的评价标准和使用需求也不断发生转变,价格、可靠性和品牌等传统标准在未来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将大大降低,环保、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娱乐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将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而整合这些技术的中高档汽车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因此,要求汽车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

的开发力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开发流程,尽可能缩短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提高新产品开发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快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等级,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3.3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施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重组整合,提升企业规模。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经济明显,企业集中度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规模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高、研发能力薄弱、无序竞争等问题,而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整体规模分散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应不显著,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当前我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一方面大型汽车企业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不断改革内部运营流程,增强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实施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退出机制,鼓励和扶持大型骨干汽车企业集团发展,通过税前列支等税制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3.4加快实施以整车企业为核心的-体化供应链协作模式。随着消费者需求、标准法规及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使得整车企业在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技术创新、销售与售后服务等领域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国外整车企业也已经开始通过吸收和利用消费类电子、信息通讯、智能交通、金融服务、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因此,汽车企业应建立新型的产业链协作系统,一方面要积极延伸合作理念,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寻找可外包其非核心业务的合作伙伴,共同解决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共同分担日益提高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应着眼于充分利用其他行业的创新资源,开发跨行业合作平台,实现跨行业合作。

参考文献:

[1]罗元青.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2]于焱,李京文,赵树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汽车产业零部件竞争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9):155-158

[3]王保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1):39-48

[4]陈伟,刘秋,刘冬.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研究,2005,(17):92-94

[5]徐晓明,傅惠敏,金浩,黎明.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2008,37(3):74-78

[6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5-242

[7]王培欣.战略成本动因应用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47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一、引言

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对一个区域各种经济变量的有机组合及动态合力下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的概括。imD(1980s)的早期模型认为,竞争力由八个因素决定:企业管理、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国民素质、政府管理、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在这个模型中,由于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所以把企业管理剔除。这样可以把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归结为六个:基础设施、金融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创新因素。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地经济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初步分析了四川省各市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按竞争力指数的大小对四川全省17个地级市进行了排序。

二、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波特和imD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特点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由三大主要竞争力因素(产业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三大竞争力因素(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创新资源竞争力)两个层次组成的。

在这一模型中,中间层的产业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主动关系,它们共同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下层的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创新竞争力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为产业竞争力、政府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依托。其中,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更体现近期的支撑性竞争力,而创新竞争力更体现长期的支撑性竞争力。

在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时,参考了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地区的特点,依照上述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在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确立一个统驾整个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然后再设立反映核心竞争力各方面的具体指标。

三、四川省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

1.因子分析

表1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得分及排序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就是用某种准则将多维空间上靠近的点归集为一类而不同类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本文运用SpSS17.0聚类分析中waRD聚类法对综合因子得分进行分类,将四川的21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分为四类。表2。

四、结论及建议

1.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在四川省区域经济中充当了一马当先的领跑者

2.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作为工业较发达城市,有着较为发达的工业经济

3.自贡市、资阳市、內江市、遂宁市、达州市、眉山市异军突起,开始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4.四川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地理因素两极分化现象依然严重,川西地区的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龚发金.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12-l3

[2]张斌,梁山.区域竞争力初探[J].经济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