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08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1

护理管理教育科研对临床护理发展的影响

护士是构成医疗队伍的主体,对护士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的高低。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护床护理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我国护理历程,护理质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根本的是人的素质问题。护理应从“面面俱到”向“删繁从简”的理观念转变;从“制度规范”向“制度文化”的观念转变,以适应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需要。我国护理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一线的护士中提拔而成,教育层次偏低,且大多数没有经过管理课程的正规培训,使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护理管理水平滞后于护理管理需求的问题。护理管理方式、方法仍以经验型为主,缺乏科学化管理。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应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僵硬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为临床护士营造一个积极、主动、有更多思考和创新的工作氛围。只有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知识培训,纠正护理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偏差性。根据目前的护理管理现况,就护理管理者进行护理管理的政策、护理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管理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资格考核认证,合格者才给予上岗。从而更新她们的管理知识结构,拓宽管理思维和理论视野,强化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以规范护理管理行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学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也从类同于医学教学课程,发展为重视继续教育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强调护理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独立性的应用科学。而目前的护理教育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护士角色的多元化,促使护理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提高护士的全面素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立品的关系,使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共同构筑护士素质的基本框架。护理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护理师资观念的改变,这样才能使护理教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明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应根据本地区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既要创新,又要遵循教学规律,避免培养目标与现实相距甚远。重视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实用、外向、复合型的人才而设置课程,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护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与发展能力;驾御临床护理、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自我约束能力(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映能力)也很重要。

疾病和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护士的任务就是参与其全过程,既治愈疾病又促进健康,协助病人最大的恢复机体功能,使病人心理、社会、生物、文化及个人行为都处于安静状态。要达到这个目标,护理科研势在必行,并需着眼于特殊临床护理现象以及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要为病人提供全新的护理服务,创造和运用科学方法来满足病人需要。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应具备科研能力。科研者角色就是通过临床实践和掌握的边缘学科知识,设计和完成科研课题,发展和掌握护理整体知识,并以病人生命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来进行临床科研的评估。护士,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积极进行护理工作研究,通过研究验证、扩展护理理论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同时,护士还需探讨隐藏在症状下的真正问题,以便更实际、更深入地帮助患者。

在开展整体化护理的今天,护士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随时转换角色。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要做到恰到好处。成功的改变护理模式,必须在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不仅应有一个高水平教育计划,更应广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得到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实施。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2

【关键词】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67-02

1起源于欧洲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逐渐出现了原始的医药、护理活动。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各国没有正规的护理专业,护理在当时没有科学的内容,也不必接受正规教育。直到1576年,法国的天主教神父文森保罗(St.VincentDepaul)在巴黎成立慈善姊妹会,培训为病弱者提供护理服务者。1836年,德国牧师佛里德尔(p.t.Fliedner)为教会的女执事在凯塞威尔斯城设立了第一个短期护士训练班[2][3]。

人类历史上正规的护理教育是从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时代开始的。1853年,南丁格尔到凯塞威尔斯城医院与基督教女执事一同学习护理,随后到巴黎“慈善事业修女会”参观考察护理组织和设施,归国后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60年7月9日,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正规的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2]。

2欧美护理教育的发展

欧美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妇女地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自1860年后,欧美许多国家的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在美国,1873年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创建了第一所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190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设了专门的护理课程。1924年耶鲁大学首先成立护理学院,学生毕业后取得护理学士学位,并于1929年开设硕士学位。1948年,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了一项社会对护士需求的调查,并且提出了对护士进行更高等级教育的建议。1956年,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成为美国第一个授予临床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的院校。1963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设了第一个护理博士学位课程。至此,护理教育在美国形成了多层次的完善的教育体制[2]。

在欧洲,护理教育向大学发展普及相对缓慢。1972年,爱丁堡大学成为欧洲第一个授予护理学位的院校。随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西班牙所接受。1989年,西班牙将学士学位作为进入护理行业的最低要求。1996年,英国和爱尔兰将大学教育作为护士和助产士入行的最基础教育[1]。

3欧美护理教育的现状

美国护理教育主要分为2年制护理学院学位、3年制护校毕业证书、4年制护理学士学位、2年制护理硕士学位、2年制护理博士学位,这些为从事护理的学生提供了从低到高的阶梯型教育。近年来还发展了另一类机动灵活的培养模式,如分轨式(Separatetrackmodel)、校外学历模式(externalDegreemodel)等,以满足市场对护理劳动力发展的需要和为在职护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美国护理学院学会调查数据显示[4]:2010年全美注册护士超过310万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6.1%,本科护士36.8%,硕士博士学位护士占13.2%,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占总数的86.1%以上。其护士队伍有如此高的教育准备水平得益于灵活的教育体制、多样的培养模式和已具规模的高等护理教育资源。在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则是实施专科化培养制度,护士由高中毕业后经考试入学,学制分3年、4年两种,前者为大专学位,后者则获学士学位。执业护士中,大部分拥有学士学位,还有很多护士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5]。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护理教育均以大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并设有相关数量院校开设护理学硕士、博士教育。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VladimirJ.?imunovi?,marija?upanovi?,Franemihanovi?,etal.inSearchofaCroatianmodelofnursingeducation[J].CroatmedJ,2010,51(5):383-395.

[2]李丽萍.护理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5-21.

[3]王玲霞.守护健康的生命使者――浅谈护理学发展简史[J].生命世界,2011,261(7):88-91.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3

 

关键词:法国;护理教育;高职护理教育

 

2019年5—7月,笔者受法国里昂城市医院护理培训学院和斯特拉斯堡医院大学护理学院的邀请,前往法国进行为期6周的访问学习。在法期间,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访谈等形式,笔者对法国护理教育体系的特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体如下。

 

1法国护理职业教育概述

 

法国基础护理教育被视为职业教育,而不是像美国和英国视为专业教育,学生需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2009年法国护理教育进行了改革,培养护士的职业学校由原来的护士学校改名为护理培训学院(L'institutedeFormationenSoinsinfirmièr,iFSi),3年制护理文凭被批准为学士学位(2009年以前毕业的不被认可为学士学位)。因为法国的护理教育是卫生部下属的3年制教育,法国的护士同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一样被批准获得技术大学学位,因此,法国的iFSi设在各大医院中,不作为一个学院存在于大学中,一般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与大学建立联系。

 

除一些私立学校外,法国的高等教育是免收学费的,其中包括职业学校。iFSi的招生要求是学生年满18周岁,获得高中毕业会考证书(即高中毕业),并通过统一的入学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入学门槛高(2019年开始实施新的入学模式,学生网上申请入学,iFSi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成绩择优录取)。iFSi每年实行名额限制制度,每年招收学生约3万名,而且入学人数不是由学校规定的,而是每年由国家规定的。

 

在法国学生通过3年的护理教育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国家护理文凭(大学学士学位)以及护士资格证书。因为法国的国家护理文凭得到整个欧盟范围的认可,所以取得文凭后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在欧盟各国执业。除可以直接工作外,iFSi毕业的学生还可以进入综合性大学继续学习,获得普通大学学士学位后,还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2法国护理职业教育的特色

 

2.1课程设置

 

法国iFSi学制为3年,每学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0周,共5100课时,其中理论2100h,实习2100h,学生自习900h。学生900h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堂、补充阅读和作业准备情况来评估。2100h的理论教学包括六大主题:人文社会和法律科学,生物和医学科学,护理实践科学和基础方法,护理实践科学和护理技术,知识整合,工作方法和英语。在课程安排上,iFSi将课程按组合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课程设置紧密,学习时间紧凑,学生少学任何一科都会破坏知识的连贯性。

 

iFSi注重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2100h的实习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在临床接受教学,所以每一学期理论课和临床实习交替进行。每一学期为10周理论课和5周临床实习,第二至五学期为10周理论课和10周临床实习,最后一学期为5周理论课和15周毕业前综合实习。这种理论与实践交替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能掌握临床新发展、新趋势,避免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问题。在每一学期临床实习结束后,教师会就实习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与每一位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并给予评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会在7—8月假期中重新实习一次。这种模式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临床实践地点也比较广泛,包括社区、诊所、养老院以及医院。

 

2.2教学模式

 

法国各地的iFSi使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通过3年共6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可获得法国国家护理文凭及护士资格证书。iFSi的课程上课形式分为Cm(Courmagistral,教授主讲课)、tD(travauxDiriges,指导课)和tp(travauxpratique,实践课)3种。其中Cm课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tD和tp课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从旁辅助。教学大纲规定了护理专业要开设的所有课程、开课时间以及每门课程Cm、tD、tp课时分配。教学大纲中不是所有课程都包括Cm、tD、tp3部分,绝大部分课程只包括Cm和tD两部分。

 

Cm课程:授课形式与国内授课形式基本相同。170人左右(一个年级的学生总数)的大课,教师在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应用黑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每课时约为1.5~3小时,中间无课间休息。tD课程:教学形式为20~25人的小班授课。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与上一节Cm课程中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对应的习题或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寻找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咨询教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集中授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做题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掌握知识点。在tD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按照教师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tp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中,不是每门课程都有tp课时。其上课形式和tD课程一样,20~25人的小班授课,学生做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体。

 

每门课程的Cm、tD和tp课程上课顺序依授课情况来定。有的课程前几周先上Cm课程再上tD课程,也有的课程每周都有一次Cm课程、tD课程,若这门课程有tp课程,视授课情况来安排何时上tp课程,若没有tp课程就不上。

 

Cm课程上课人数较多,上课时间长,中间没有安排休息,所以无论是从听课状况还是学习状况而言,学生学习效果都不是很好。对教师而言,开设Cm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而非让学生掌握。对学生而言,Cm课程是获取相关知识的一个途径,tD课程是主动用获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tp课程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能力[1]。

 

2.3考核评估形式

 

iFSi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有多种方式,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估,也有对集体的评估,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无论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都体现了iFSi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除期末考试成绩外,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也是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平时每次tD课程的小组讨论、作业和发言情况。

 

每一门课程采取20分制,10分及格,若各科中有一科不及格,在每年的7月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不及格,全年重修(一个学生一科总共有4次补考机会)。另外,iFSi还成立了学分分配委员会(CreditallocationCommittee,CaC),在每学期期末指导教师向CaC叙述其负责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aC根据教师的表述对学生的成绩及临床实践表现给予评分。对第一学年只有一科不及格的学生,若其平时表现良好,CaC经过讨论后会给予升入下一学年继续学习的机会,但如果在第二学年结束后仍旧有1门不及格,将无法升入3年级继续学习和实习。iFSi课程设置紧密,各学科之间相关性高,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每年淘汰率也高,在10%左右,所以iFSi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强。

 

3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

 

3.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法国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掌控学习进度,解决学习问题[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与教学过程有关,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最主要的表现[3]。刘慧等的调查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未来其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5]。近年来,我国提倡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进行pBL、tBL、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建设慕课、微课等,学校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优势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在今后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2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法国护理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在每一学期交替进行,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课程评价中也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时间36~40周不等,由学校制定实习大纲,教学医院护理部根据实习大纲内容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各科室再制订具体的实习计划,组织教学查房、科内小讲课及操作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实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临床技能而忽略了综合能力培养[6]。另外将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容易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遗忘,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影响实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法国护理教育经验,合理安排理论和临床实习时间、比重,在毕业前36~40周临床实习的基础上,增设短期临床实践课程,并穿插到每一个学期。一方面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并结合不同课程进行针对性学习,最大限度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真正让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融合。另外,我国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机构基本为大型综合性医院,而法国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地点选择范围广,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拓展学生的实习地点,如社区、养老院、心理诊所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医疗环境,更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如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锻炼相应的实践能力。

 

3.3注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教育

 

法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包括六大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就是人文社会和法律科学。iFSi在第一学期和第四学期分别开设了相关的法律课程,在Cm课上讲授理论,在tD课上进行相关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和病人权益。

 

调查显示,我国护理专业卫生法律教育相对薄弱,课程种类少,相关性差,课时少,授课方式呆板[7],同时还缺少熟知医疗护理相关法律的专业教师[8]。在课程设置上,在通识课程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以思想道德教育、法条知识灌输代替法制教育,以致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少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而且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考前突击,对法律知识仅有晦涩、抽象、枯燥的印象,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缺乏[9]。杨娟的研究表明,风险意识差和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护理专业学生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因素[10]。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刻不容缓,加强法律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具有医学和法学双背景的优秀师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增强医疗风险意识,提高处理医患纠纷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为减少医疗纠纷、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4结语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学校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各门护理课程特点,增加临床实践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教育,减少医疗纠纷,更好地服务临床。这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韩伟,于京,刘志男,等.中国与法国iUt高等职业教育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8(8):86-91.

 

[2]廖丽洁.美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启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72-74.

 

[3]张家锋.论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J].高教学刊,2019(13):76-79.

 

[4]刘慧,骆焕丽.高职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114-115.

 

[5]陈竹,彭玉,陶琼,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3):97-99.

 

[6]张海燕,陈英.国内外高等护理临床实习模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24):2962-2964.

 

[7]朱瑞芳,赵红梅,韩世范.我国护理本科生法律课程设置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1114-1116.

 

[8]朱瑞芳,韩世范,赵红梅.我国护理本科生法律课程设置与法律知识需求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8-32.

 

[9]金子,汤丽,翁律侃.青年医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J].青年学报,2015(3):59-63.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4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4(a)-0173-03

theadaptionandcountermeasuresof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andclinicalcaresituation

FanGZhaoSUnHuiSHaoHongyingXinGLin

medicalBranchofBaoj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haanxiprovince,Baoji721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daptionof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andclinicalcare,andtoexplorethedevelopmentofreformmeasures.methodsaquestionnairesurveywasusedto59casesclinicalteachingand102casestrainingstudents.Results60.0%ofclinicalteachingand57.0%ofthestudentsthoughtthatthedevelopmentofteachingandclinicalcarehadunsuitedproblems,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84.5%ofrespondentsbelievedthatteachersshouldregularlyparticipateinclinicalcarework,82.6%ofrespondentsbelievedthatcareshouldbebasedoninstructionaldesignprocess.ConclusionStudentscanearlyexposuretoclinicwithlifecareinternshipsonthebasisof"theconceptofqualitycare";designtheteachingofnursingprocess,fillnewteachingcontentinatimelymanner;increasetheopportunityoffull-timeteacherscontacttheclinic;strengthenth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hospitals,foundertheinstitutionsmodel;increasesimulationeffortsofthetrainingroomstomakethenursingeducationadapttotherealteachingofclinicalnursingcare,andculturethehigh-qualityskillednursingpersonnel.

[Keywords]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Clinicaldevelopment;adapt;Countermeasure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岁,平均(35.7±7.5)岁;初级20人,中级35人,高级4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0.05)。见表2。

表2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0.05)。见表3。

表3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讨论

3.1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7]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5

【关键词】护理教育;医疗;人才培养

一、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护理教育从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以来,其概念和价值就随着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最开始的护理教育被看作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1]。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医疗水平和技术不断上升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加全面的培养策略,可以说护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水平的护理队伍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状况呈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其护理教育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高院校和大学设护理教育专业的数量明显上升,更多的护理人才被培养出来,护理医疗团队进一步扩大。并在21世纪初时我国已基本完成了教育护理层次的教育系统,形成了以中职、专科、本科和硕士生为主体的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在各学校纷纷设立护理教育专业的同时,我国政府对护理教育的鼓励和推动也使得护理教育的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2011年教育部将护理学发展为国家一级学科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推动,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推动和鼓励下,我国的护理教育正朝着健康积极以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护理教育仍然存在这明显的问题和缺陷。首先是教育层次结构出现失衡状况,虽然各中高职业院校和大学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护理教育的工作,但其发展比例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大学开设的教育护理专业的人数上升程度明显小于中高等职业院校,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不成比例的尴尬局面,质量、数量和规模在比例上的失衡导致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发展呈现一种失衡的状态。此外,我国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尚不明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国在医疗技术和机械上的进一步提升,然而在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优秀人才和先进设备的比例开始出现滞后性的特点,即在先进设备和医疗机械和技术大量引进的情况下我国尚缺乏优秀的护理人才对其进行使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我国在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院校在教学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研究,因而忽视了对其实践的锻炼,并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对国际护理水平的及时关注。因此倘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积极主动的了解相关知识培训并加强自己的临床实践,会导致其知识水平逐渐与国际脱节并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才。

二、促进护理教育发展对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针对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时出现的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并逐渐完善。在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应注重对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针对我国目前中高等院校护理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却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难以提升的问题上,各高等院校应及时反思在护理教育的培养问题,在扩大护理教育的同时应注重自身的教育质量问题。此外,国家教育部应对中高等院校在护理教育的招生方面适当的进行压缩,并督促大学及高等院校开设并对在护理教育专业进行招生,将两者的招生规模尽量调整在同一个水平上进行发展。在培养方法上,以开设护理教育专业的院校应及时与国际医疗化接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及时了解国外护理教育发展动态,取长补短,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教育经验,发现自身教育培养弱点并加以改正。同时,应该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近国际护理教育的机会和经验,加强学生的与国内外顶尖的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在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在逐步加强与国外护理教育水平的交流的同时发展出一条即与国际护理教育相协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此外,除各院校和国家教育部需及时督促其教育方针和培养方式及教育结构的优化的同时,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各种临床实践的机会以及时的增强自己的护理水平。

三、结语

相比于国际上的先进的护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方针我国在护理教育方面有更长的路要走,针对我国护理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发展水平及时做出调整能够使我国的教育发展事业获得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6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全程。国内许多护理学家认为:为适应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加强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职能,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实施中一支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

1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应尽的义务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根据这一任务,护理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床护理活动,即帮助病人保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的恢复;另一类则是健康教育活动,即帮助病人获得健康相关知识,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建立健康相关行为。由此可见,护理人员不仅要担负促进病人康复的照顾义务,而且应承担起促进病人健康的教育义务。虽然人们在卫生服务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上有所差别,但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是一致的,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利是同等的。护理人员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相同的。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提高履行健康教育义务责任意识,才能承担起现代护理学所赋予的根本任务,在对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广泛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把护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而在所有的健康教育者中,护理人员具有开展健康教育的得天独厚条件,决定了其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之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2.1护理人员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教育机会多。由于工作性所决定,护理人员分布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专业领域。随着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的广泛开展,将有更多的护理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有的专业医务人员中,只有护理人员有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的机会。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接触时间也最长。频繁接待病人入院、出院,大量的基础护理,多次反复的治疗、护理操作,面对面的监护,深入社区巡诊,开展家庭访视等,都为护理人员履行健康教育义务提供了机会。

2.2护理人员数量大,分布广,教育人力资源丰富。目前,我国有专业护理人员120余万人,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护理人数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护理人员的分布几乎涉及到医院的所有科室。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护理人员富有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加之近年来护理教育内容的改革和调整,使她们将具有开展健康教育的更多优势。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7

论文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改革

1护理教育改革社会背景

1.1社会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化的发展,人们生存质量、GnH(国民幸福总值)、HDi(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国民对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改变都对现代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医学的发展及模式的改变

21世纪医学发展战略,医疗目标上移,即从疾病转为健康,范围的重心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及家庭,治疗的时间界限从诊治到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护理学的核心思想也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这种转化使护理的服务范围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

1.3新医改方案的提出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其服务功能,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卫生部近日《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在2010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2011年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2护理理念及教育现状

2.1护理理念现状

与国外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所提倡的“我在为病人服务”的护理服务理念相比,国内护士在护理理念具有许多的不足: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淡化、忽视了对病人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未对病人进行较系统及深入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临床的不足也反射出了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

2.2护理教育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而完善的教育体制。教育中强调整体化思维,从多方面培养护生的能力。教育方法中CaL(Computer-assistedLearning);ipe(inter-professionaleducation);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BL(problem-basedLearning)、pDG(problem-discuss-guidance)均应用的比较广泛。相对于国外的护理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国内这方面就凸显了不少的不足之处。

2.2.1护理科学定位不当

随着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护理学科越来越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在发展,护理专业的教育也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1]。护理学必须向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2]。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护理学科仍然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通常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分离出来,成为医学门类下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的一级学科。

2.2.2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

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呈现出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态势,大大影响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3]。大量的招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护理学生培养质量的担忧而且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在满足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方面,在对专科护理、护理管理以及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显得滞后和不适应

2.2.3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院校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成人护理教育与继续教育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仅仅是以解决就业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使得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不前,这种教学观念是以教育质量为代价[4]。因此,伴随着护理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层次的提高,对护理专业的师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贫乏,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这就导致了近几年来护理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除此之外,在师资的培训方面也有所欠缺。

2.2.4课程设置不合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5],着眼于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并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强调了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提高,逐渐加大比例。而国内多数学校注重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存在多而全的倾向,使课程种类增加、学时数增加,造成学生课程多,课业负担重,在完成教学计划后,护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过少,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

2.2.5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总体来说仍然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老师为了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通常是填鸭式教学,重视护理技术的操作,过分强调操作的步骤,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并且授课,缺乏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与临床的实际应用相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并且教材的使用周期较长,不能及时的更新,不断补充更多新的前沿的知识。

2.2.6考评体系失全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我国由于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我国护理专业在划分上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尚无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更是缺乏一套衡量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统一标准,造成护理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依附于医学教育,沿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展开教育评估,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发展,阻碍了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

3小结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总体来说护理教育就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的过程[6]。而新时期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科学定位不当、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考评体系失全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护理教育改革,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练习过程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护理经验,以此在为以后步入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8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不仅具有医学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独立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世界上护理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过程,今后还要继续发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1977年新的医学模式提出后,护理强调了人的整体观。护理工作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其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身心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护理工作的全程是以解决人的需要为目的,按照科学的护理程序所实施的系统护理行为,绝非发药、打针、铺床等简单操作的概念,而是从家庭、社会环境、心理、病情的多方需求出发,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2护理教育改革必须适应新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模式发生相应的转变。迄今我国的医学教育基本上仍旧沿袭50年代生物医学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上重知识技术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方法上重知识传播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人文知识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马学博.医学与哲学,1996,(17)10:512)100多年来护理教育改革也一直注重于学制、课程的增加,其模式处于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相匹配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态。近二十余年来,护理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护理教育要按照新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重新设计面向21世纪的护理人才。

   2.1更新护理教育观念医学、护理模式转变首先要求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这一转变,如实地把护理服务对象的人,看成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其健康和疾病的转化受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客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与对象性质完全适应的现代护理体系,满足现代社会保健的实际需要。新医学模式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健康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卫生保健事业正朝着高度社会化的“大卫生”发展。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正是保证社会进步,普及卫生保健服务的战略目标。护理学作为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独立学科,逐渐摆脱了医疗服务传统的从属地位,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一新目标的挑战。护理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整体论的健康观要求,跳出单纯疾病护理教育的圈子,向心理、社会、环境和预防、医疗、保健三位一体的大卫生观转变。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9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探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如何办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走出中西医结合护理之路,培养顺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我们启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模块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以期明确中西医结合的高等护理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①分析了45所高等医药院校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其中10所为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它们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摆脱中医学教育模式,仍沿袭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疗加护理的模式,而且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中西医未能系统有效的结合,普遍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课程设置是中医学教育模式的翻版,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在35所高等护理教育院校中,20所开设了1~2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学时27~144不等,平均为48学时;课程名称不一,有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和针灸学;16所为专业必修课,2所为专业任选课,2所为专业基础课。可见,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学”课程门数单一,学时少,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这与社会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

2.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占大多数。加之我国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②;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大多数来源于临床,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层次低,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一部分师资来源于高等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毕业生或由医生改行担任护理教师,他们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对护理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教学内容不佳③。总之,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总体水平与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尚有一定距离。

3.教学手段、方法。目前,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较少采用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手段,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4.实践教学。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训学时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队伍不稳定。这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

5.教材建设。尚未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教材。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近20年来逐步建立与形成的,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中西医护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基本沿袭医疗+护理的模式,医疗内容偏多而中医护理内容零散、重复,缺乏实用性,未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的需要。

二、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

1.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现状。目前在各类医院中医病房中的护士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据2003年一项中医护理人力调查显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人力情况基本相似,学历层次低④。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护理工作价值不能有效体现,护理费低廉;护士外流现象严重;护理学术带头人稀少等方面的原因,加速了护理人力的紧缺。加之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滞后,中医护理教育重西医轻中医,中西医护理未能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力严重缺乏。

2.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首先,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决定了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众多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和社区居民希望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愿意接受中医护理和中医养生保健指导⑤。市场需求就是人才需求,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需求决定了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预示着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0年)明确提出,随着我国护理事业迅猛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应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事业发展道路。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护理理念,重视养生保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廉、验”更适合于社区,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应该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优质的卫生服务。因此,随着我国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区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三,加快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趋势决定了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进一步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2003年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原理,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着、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基地,完善中西医结合技术标准规范,整体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以期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势在必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四,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培养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种的变迁,以及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医护理优秀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趋凸显出来,引起了国际护理界的高度重视。因此,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不仅要重视跨文化知识和结构,而且要开创中医西医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国际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加快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三、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到2006年为止,高等中医护理教育院校不足20所,加之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与国内外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探讨如何依托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高等护理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1.明确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念。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应使学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人、健康、环境和护理等四个护理主理念,在熟练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了解适度、够用的中医护理理论,掌握辩证施护方法,熟练操作“简、便、廉、验”的实用中医护理技术,提高临床和社区护理质量。

2.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发展较为完善的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统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

3.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护理学专业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课程同步并进、系统融合的课程体系。(1)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了解适度、够用的中医护理相关理论,掌握辩证施护方法,熟练操作“简、便、廉、验”的实用中医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2)课程模块。摆脱医学教育模式的束缚,顺应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重组,避免重复,减少医学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特点,挖掘和提炼社区实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将课程模块设立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中西医结合护理思路与方法、社区实用中医护理技术、健康人群的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等五大模块。(3)课程设置。在不冲击西医护理教育正常进程的前提下,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导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思路与方法、中医预测学、社区实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与食疗学、中医养生学、中医临床护理学等七门课程。并且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依托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与实训并重的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和技能。(4)教学运行方式。保证中医、西医护理课程同步,使学生早期接触中医护理,树立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为此,我校从第2学期开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课,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由于目前我校还无法实现专业方向的彻底分流,以及未引入导师制,因此,尚存在学生盲目选课和课程内容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在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和结合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运行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29-673.

②沈勤,孙秋华,李玲.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11,24(4):71-72.

③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

护理教育的发展篇10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教育;护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1]。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得到不断推广,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对于社区护理服务来讲,其涉及范围广、知识多、独立性强。而且它的服务与临床服务不同,要求护理人员在人文、保健以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扎实的基础。社区护理要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尤其是继续教育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而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教育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本研究拟探索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背景

在国外,对护理教育的定位层次较高,学历水平一般都在本科、硕士。但是就国内社区护理来讲,社区护士大部分为临床转岗的一些护士,虽然要求具备护士相关的执业证书,但是却不要求具备上岗证书[3]。但是卫生厅以及卫生部都要求社区的护士都要经过岗位培训,才能符合社区护士的条件。调查可知,我国约有半数的护士没有进行上岗培训。对于社区护理来讲,其综合性较强,包括康复护理、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也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社区护士一定要经过正规的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但是现在中国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足也比较明显,因此很需要信息化教学,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减少负担,就近入学,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理论的更新,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2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移动学习平台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学习[5],aleksanderDye等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学习,aleksanderDye等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发挥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我国幅员辽阔,大量基层社区护士远离中心城市,甚至身处边远地区,对他们的培训是一个难题。医学院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已经深入基层,由于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制约,社区护士的知识和岗位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不仅阻碍了其本人业务能力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从经济的角度看,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教育模式也可以省去将在职人员集中到某地学习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经费。作为卫生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2发展远程社区护理教育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护理人员越来越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6]。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护理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为改善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广大社区护士的学习环境,减少因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不便,提供社区护理人员更多的学习和参加会议机会,可以考虑建立服务于护理教育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可以提供给广大社区护理工作者一个不需与老师面对面授课的双向的、互动的学习途径,更多的人同时上课,透过声音视讯的传输,增加更多的与大家共同讨论及接触的机会,使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更加方便容易,有效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习环境可以因远程教学系统的设置而获得改善,弥补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减少负担,就近入学,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理论的更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但是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远程护理教学网络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加强师资培训、以及充分做好学生的准备。目前,远程护理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它的开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除了行政的、技术的支持外,广大护理人员对于教育网络的熟悉和适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学员们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认同,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也是远程护理教育网络能否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和作用的关键。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和各界人士对网络的不断认识和熟悉,远程护理教育网络将在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使模拟人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结合配置的模拟临床环境,使学生以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从而得到综合技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以其可重复练习而不会对“患者”造成危害、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解决临床实践资源短缺等优势而受到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充分认可。高仿真模拟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主要模拟社区护理工作案例中的真实患者,学生在模拟仿真的临床环境中,以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我国目前尚处于探索性地将其应用到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中,而国外已针对模拟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目前国内将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用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案例尚不多见,还需进一步加强模拟教学相关学术活动,需要进一步开发切实可行的案例,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案来指导模拟设计、执行和评价,以有效指导模拟教学的开展,使更多学生受益。

2.4网络技术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paCS(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以下简称paCS)。paCS系统包含了放射科、超声等所有影像科室,由于图像数据非常大,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时和在网络上传输时对服务器性能要求特别高[7]。继续医学教育中,我们在教学点采用中央控制台的远程网与医院paCS系统连接,paCS系统涵盖放射科各类检查,实现了电子化报告、电子阅片以及影像资料的存储,系统上线后,采用电子化阅片,病人影像资料投影到幕布进行讲课或病例讨论,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使社区护士有了更好的讨论和教学平台。

综上所述,本文对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究,为了达到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的目标,还需要更多、更高素质的社区护士,这是摆在每个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8]。本文通过探讨、具体分析国内社区护理可行的信息化教育的方法,并与国外进行比较,可见我国在社区护理教育方面不管是在设备、技术、资金还是制度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护理,必须加快社区护理信息化教育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eB/oL].http:///open/uploadfile/2005819308833.doc.

[2]林菊英.中国社区保健志在必行[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49.

[3]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4]邹碧娥.汲取国外社区发展经验加速我国社区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4).

[5]杨俊峰,王以宁.国外有影响力的移动教育研究项目比较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6-04-05.

[6]王建,辛萍等.浅谈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8,21(8):1269.

[7]谢育波.服务器集群技术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