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工作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39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1

关键词:课程;教材;妇婴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37-03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护理教材改革,按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母性护理、小儿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1]现代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突出身心特点和保健需求,突出现代护理关注生命周期中从生到死的整体护理的思想。为适应这一改变,课程的名称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命名,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使学生深刻体会护理对象是“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从而渗透现代护理的整体思想,接受整体护理的理念。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证。[2]按生命周期设置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妇产科护理》转变为《妇婴护理》或《母婴护理》,其改革需要探讨,《妇婴护理》更为适用于科学。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妇婴护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以妇婴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课程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治疗与护理、从个体到群体,倡导实施人性化整体护理,使《妇婴护理》教材与护理学的发展相适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简雅娟.从《妇产科护理》到《母婴护理》教材改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5).

[2]谢斐,王磊.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8(195).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金庆跃.妇婴护理课程标准[DB/oL].http://220.191.230.239:28/sbpt07.asp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2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在职训练内容

2006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3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多行业人才饱和,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母婴护理产业还属发展初级,产业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现在月嫂大部分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但是高级母婴护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普通的月嫂,虽然从经验,年龄,责任感来讲,他们有着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学历以及,学习力方面而言,普通月嫂不能满足高级母婴护理的要求,所以需要能多新鲜的劳动力的参与。这样就为,90后务工人员进入母婴护理行业提供很好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务工人员的有利就业方向。

二、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以及解决的方法

90后这一特殊群体在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又有着许多优势:

(一)90后学习能力强。90后一方面具有年龄的优势,同时三十岁之内都是很好的学习阶段,90后不仅能够很快对母婴护理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原理,从原理出发,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90后大多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90后人群不同于以往年代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较为擅长。90后对音乐,舞蹈,表演方面都很擅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母婴护理当中,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开展母婴护理工作,有益于孕妇以及婴儿的成长,同时也是对母婴护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90后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传统的月嫂,由于学历和学习力的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90后而言,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丰富知识,获取最新最详细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母婴护理工作当中。

同时,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普遍质疑和不信任90后从事母婴护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母婴护理面对的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特殊群体,尤其是高级母婴护理师不仅仅对操作能力有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90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都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机会。

(二)90后性格缺点。90后存在一些性格缺点,例如: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很早的就融入网络,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等。

在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本文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实践环境。在高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和母婴护理相关的课程。同时在社会教育中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社区应与高级月子会所中心合作为90后提供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使90后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二)工作环境的提高和改善。90后消费能力强,所以提高母婴护理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吸收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团队忠诚度荣誉感的培养。让90后真正的融入母婴护理工作中来,不仅要提高经济收益,社会也要正视和提高母婴护理师的地位。母婴护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同教师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对母婴护理这个新型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社会的重视和称赞,才能从心理上更好的宜于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从而培养90后团队忠诚度和荣誉感。

三、小结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

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年轻父母是一群特殊的人群,由于初为人母和初为人父,他们对新生儿保健、产后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都很缺乏了解[1],所以很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指导[2]。近两年来我院妇产科对母婴同室病房年轻父母采用了针对性、多元化的宣教,取得了预期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0例,日龄(5.3±3.2)d,新生儿孕周(37.7±1.8)周。全组240例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日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120例产妇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有健康宣教挂历的床位,产科床位护士对其进行常规产后母乳喂养宣教,并且每天根据产妇分娩后天数为其翻阅挂历,每天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健康宣教挂历的内容包括:入院须知;母婴同室的安全;产后第一天内顺产、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须知,产后卧位指导;产后第二天乳汁不足如何处理,产妇的饮食指导,产妇的卫生与活动,如何更换尿布湿的图片解释;产后第三天奶胀如何处理,新生儿的护理,宝宝晚间哭闹如何处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的宣教。对照组120例产妇则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普通床位,对其实施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手段,宣教从婴儿出生即开始,常规介绍周围环境、住院规则、简单的病情及护理要点。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对象产后并发症比较分析分组干预后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对象在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上,分别选取的孕产妇和婴儿四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两组对象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例)

3讨论

我院妇产科经过改革,探索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使婴儿施行母乳喂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降低了婴儿发病率,缩短了婴儿住院日期,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是产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母亲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

健康教育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它不仅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针对性、多元化适用性健康宣教,有效的缩短了患儿住院日,从而一方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另一方面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采用口头加示范宣教,能使新生儿常见的尿布疹、皮肤感染、脐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推动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优点,示范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方法,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教会家属掌握婴儿洗澡、喂养知识、保暖方法、辅食添加、计免程序等知识,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保障。母婴同室病区与其他科室的健康宣教有所不同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涉及范围大。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能力低下,需要母亲的精心亲切呵护才能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才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适用宣教,反复强化宣教是有效的。

为了使每位在母婴同室工作的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的理解和认识,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严格地执行和实施。在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我院2010年无1例因母婴同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健全和完善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管理制度,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以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我院应用健康教育挂历和宣教,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降低了医院感染的临床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5

关键词产妇婴儿家庭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12月开展家庭病床亲情服务1086例,全部是正常分娩的产妇,无术后并发症。

为产妇提供的服务内容:①测体温、观察子宫、恶露、会阴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②做好护理,如发现肿胀或皲裂,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方法教给产妇及家属;③指导产妇注意产褥期卫生,做好会阴伤口护理和拆线,观察会阴伤口愈合情况;④指导产妇饮食及产后运动。

为新生儿提供的服务内容:①测体温,指导产妇或家属如何观察新生儿面色、哭声、呼吸、皮肤、脐部、吃奶、大小便等护理情况,协助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皮测黄疸,做好记录;②为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皮肤等护理,指导并教会产妇及家属,如有新生儿游泳设施者可同时让新生儿游泳;③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如为人工喂养者,做好人工喂养指导;④指导婴儿护理知识及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组织结构: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助产士1~3人组成产后亲情服务小组。上门服务2~3天,每日去产妇家中服务2小时,尽量安排在白天上班时间出诊。

方法:①产妇顺产48小时后、剖宫产术后第5天可以向主管医生、护士提出要求经主管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检查同意后,产妇、婴儿可出院回家;②签订协议书、知情书;③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住址、电话号码,分娩情况逐项登记并制成一览表;④穿着统一的亲情服务工作服及佩戴胸卡,按要求完成上门服务的内容;⑤记录产妇及婴儿情况并请产妇签名;⑥提供24小时母乳喂养咨询电话。

结果

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产妇出院后在家也能得到在医院一样的护理,如给产妇及婴儿测量体温能及早发现异常,产妇子宫复旧情况,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阴道流血量、色、味。现场示范及讲解母乳喂养等护理技术,纠正产妇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第1天亲情服务错觉、不能很好地吸吮母亲的的婴儿较多,母乳喂养率为82%。通过手把手地指导、示范、讲解,第3天发现母乳喂养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达到98%。观察会阴伤口和术后腹部伤口愈合的情况,给予伤口消毒或拆线。继续给婴儿监测黄疸,有423例婴儿属于生理性黄胆,有24例为病理性黄疸,经住院治疗均治愈。做好脐部护理等。通过亲情服务,结合家庭情况,提供实际的指导或可行的方法,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可提高产妇自护能力,促进产褥期康复。目前,母亲多为80后初产妇,由于缺乏护理经验,面对宝宝不知如何护理。产妇在住院期间虽然掌握了一般自护、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技巧等,但掌握程度不能满足需要,产后亲情服务是护理工作的延伸。通过护理师的讲解和示范,使产妇掌握伤口清洗、消毒的顺序。产妇的护理技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及新生儿成长。另外增加产妇产后早期锻炼的意识,不仅有利于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而且可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

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发展。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会遇到许多问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我们选择具有良好素质、专业知识强的主管护师或护师进行亲情服务。整体护理的内涵不仅局限于医院,而是面向社区、面向社区的人群,既满足了医学模式、健康观念转变的需要,也保证了围生期母婴安康,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有利于新生儿抚触和新生儿游泳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儿护理方面,婴儿抚触和游泳是一项新技术。抚触可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刺激消化功能,减少婴儿的焦虑,对形成独立、自信的个性有益。新生儿游泳有利于胎便早排除,促进婴儿脑神经发育,提高儿童肺活量,调节儿童免疫力促进正常睡眠的节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促进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亲情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监督和指导,使每例婴儿都得到了抚触。新生儿游泳,在0~1岁这一关键时期,对婴儿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婴儿游泳保健,并持之以恒坚持1年,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可倡导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为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不仅要加强孕产妇在围产期的精神卫生保健,完善产后居家护理以及社区护理,为产妇及家庭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且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产妇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讨论

产后家庭病床亲情服务,这种“把爱婴医院带回家、把医生护士带回家、把人文关怀带回家”的产后护理新模式,特别受到产妇和家属的好评,他即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也极大的帮助了80后新生代的年轻父母们,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问题,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的深入发展。经过我们的细心指导,年轻父母们的具体实践,使他们成为照顾婴儿的能手。新生儿护理知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收益。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6

1.1对象将2的9年8一12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区的产女3作为调查对象,由医院优质服务办公室和病区咨询台护士负责调查。为征得产妇对护理新方法较为真实的感受,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调查表,逐项说明,填毕收回,每月汇总。

1.2方法(l)出生后正常新生儿实行母婴同室,护士在病房为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新生儿床旁换尿布、新生儿床旁臀部护理、新生儿床旁宣教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向妈妈宣讲育儿常识及注意事项。(2)《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我院在成都市卫生局《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设计护理方面的有: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人院接待、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及时性5个方面7个问题,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接触”等5个选项。以无记名形式在相应的选项画“丫”的形式答卷,7个问题填写完整的视为有效问卷,7个问题选项中有幸1项未填的问卷为无效问卷。5个月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8份,有效率99.9%。(3)母婴同室护理不良事件按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包括护理投诉、新生儿腕带滑脱未及时补上、新生儿臀红,烫伤等内容。统计分析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发生的不良事件与封闭式操作模式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期相比的结果。

2结果

2.1产妇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2.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3讨论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7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保健;育儿技能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变化,产科的护理模式也在较大程度上出现了改变。目前,在对产科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其日常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之外,还必须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质询服务以及健康教育。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这种护理方式在妇产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将对我院80例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所有产妇均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且对护理模式知情,并签订了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娩方式、孕周、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对该组产妇在产后给予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即新生儿在出生后,其臀部护理、尿布的更换、脐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抚触以及新生儿的沐浴等工作均在病房中完成,对产妇以及新生儿进行“一对一”单独护理。同时,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在产妇的床旁边操作边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并让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讲解的内容主要有新生的尿布更换、脐带护理、新生儿的抚触、产后复查与避孕、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主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措施、产褥期的常见症状处理方式、产后的营养供给、的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技巧以及优点。观察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每天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护理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

1.2.2对照组对该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新生儿出生后,每天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抱到婴幼儿专用沐浴间来对其进行抚触、脐带消毒以及集中洗浴,并在治疗室中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对该组产妇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讲解以及录像播放的方式进行宣讲,即产妇在产后的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将其集中大房间中,对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讲述的内容与观察组一致。

1.3观察指标利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护理的掌握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

2结果

2.1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此种护理方式有助于产妇及其家属对育儿技能以及产后健康知识的掌握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连续性、针对性较强、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在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妇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而且还必须对产妇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能。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床旁护理,产妇及其家属可以直接观摩、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为产妇及其家属急躁的掌握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方法提供了平台。

综上所述,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育儿技能以及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3-44.

[2]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8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母婴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总结和探讨2000年至2005年间,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母婴同室的空气、医疗护理操作,产妇及婴儿用具、医务人员的手,产妇、婴儿的排泄物等方面加强消毒管理,方可控制医院感染。结论:控制医院感染,护理部的工作举足轻重,严格无菌操作,规范监测管理是降低及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被患者及家属关注,加强母婴同室的消毒监测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母婴同室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等特点,产妇的排泄物较多,体质弱等均属于易感人群,故属于护理部重点监控和管理的对象。我院2004年至2008年,各项工作在原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革,且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此谈谈我院是如何进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和监控。

一、护理管理

1、领导重视,全员培训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育为一体的妇幼保健院,院领导高度重视院感管理工作;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科,人员分工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各科成立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护四人组成,医院其它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体系,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后的工作中经常地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学习,并运用医院感染知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等。

2、加强监测,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各项管理

护理部,院感科定期到护士站、母婴同室、医疗护理用具进行消毒,无菌效果的监测及医务人员的手、物体的表面、母婴同室空气、便器、床单等进行监测。如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令其整改,确保就医环境的安全。制定母婴同室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母婴同室消毒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有关规定》等,为使以上制度得以落实,我们还制定了相应检查标准,每月科室院感监控小缚组织自查,每季由院感染办组织进行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全院。各科并与奖惩挂勾,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

3、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规范医疗行为

加强全科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工作要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风,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在思想上要树立质量第一,患者是上帝,定期业务学习和“三基”训练,统一标准使基础技术操作正规化和标准化。

二、加强管理职能

1、落实《母婴同室探视制度》,《隔离制度》等,护士长是落实其制度的主要责任人,要督促落实探视制度,由于母婴同室空调的使用,要求门窗关闭,使室内空气不能流动,因此夏、冬季病室的空气质量较差。空气监测显示,室内距地面0.5m处采集的细菌总数高于其他空间。可能是因室内下部气流稳定性低,易受人流或医疗用车(治疗车)来回运动的影响;同时,较大质量的微生物粒子多集中于下层空气中所至,患者在卧床时易吸入致病微生物。所以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减少陪护、探视人员。

2、增加医院感染意识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能规范》、《母婴同室消毒措施》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制定了清洁卫生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自我防护制度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强调对产妇及婴儿所有医疗护理操作前进有效的手清洁,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又最重要的措施。每台治疗车上备用1瓶消毒液,以便医务人员使用,规定医务人员不得配带首饰、留长甲。

4、做好母婴同室的各项管理

每日做好晨晚间护理,更换的被服、衣服、尿片等物品不可随意丢在地上,以免污染空间,各间母婴同室拖把分别写明房间号,用后悬挂晾干,有传染病的产妇在同一母婴同室,婴儿沐浴盆,一人一用一消毒,母婴同室的温度适应细菌生长繁殖,故每天必须认真地用消毒液湿式拖地,避免残留奶液、血液、分泌物等异物。

结果

由于我们制订了各种制度,实施有效管理,使母婴同室达到了清洁、消毒等目的,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从2000年至今医院感染发生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医院每月对母婴同室进行监测,如:空气培养、医疗护理用具、奶瓶、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采样培养,合格率99%。

体会

1、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广大医护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制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如:病室内的配餐、卫生员、护工。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使其变为自觉行动,防患于未然。

2、严格落实监测制度

科室要制定出定期、定时消毒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医疗纠纷、医疗护理质量等,产妇与婴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风险性更高,故搞好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3、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9

[关键词]母乳喂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183-01

近年来,剖腹产率在国内外均有明显上升趋势[1],剖腹产术后产妇由于知识缺乏,伤口疼痛,活动受限,进食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愿母乳喂养,而母乳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可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为了提高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及指导,提高了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认知及依从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30例。年龄21~32岁,均为初产妇。实施剖宫产的原因为:头盆不称98例,胎儿宫内窘迫36例,社会因素48例,其他因素48;无妊娠合并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剖宫产原因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所有产妇入院时均作产科常规入院指导,术后对照组作一般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则由专业助产士进行一系列专业指导。

1.2.1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使每位产妇能熟练地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的好处、熟练掌握正确哺乳的姿势,使其能主动配合母乳喂养。在孕期发放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手册,同时评估孕妇的情况,如有凹陷和平坦,告知孕妇及时有效地纠正[1]。

1.2.2喂养姿势及含接姿势指导: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的兴奋点最高,觅乳反应也最灵敏[2]。而产妇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活动不便,一般不愿喂奶。责任护士应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完整协助一次哺乳。6小时内,专业人员应一手抱住婴儿胸腹部,一手托住婴儿额部,俯趴在产妇胸部吸吮,进行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6小时后,将床头摇起,产妇取半坐卧位,腹部垫软枕,婴儿睡在枕上,产妇一手环抱婴儿,另一手托起哺乳。侧卧时,将婴儿头部枕在产妇一手的肘关节处,产妇手掌托住婴儿臀部,使婴儿贴近胸部,另一手以C型托起哺乳,婴儿嘴唇应含住及部分乳晕,并应防止鼻孔被膨胀的堵住,可将一手指在上方轻压,保证充分有效吸吮。

1.2.3热敷、按摩,提拉:乳腺管不通,凹陷是初产妇哺乳困难的常见原因,专业人员应协助家属进行热敷,每次15~2o分钟,热敷后双手环抱,从向处轻轻挤压,用手将往上提拉,边提拉边捏揉,使凸起,便于婴儿含接。

1.2.4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产妇可少量进食米汤、鱼汤等汤食,但不要食用奶制品、蛋类及含糖高的食物以免腹胀。排气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少食多餐,多饮汤类,排便后方可进普食,但要禁食含有麦芽及神曲的食物或药物,以防退乳。

1.2.5出院指导: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后逐渐增加辅食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需要改变陈旧的忌口观念,进行合理膳食,同时应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3]。产妇要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预防感冒,多休息,与婴儿同步休息,以利于乳汁分泌。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2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8.3%,奶胀发生率为零,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n%)

3讨论

实践证明,剖腹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具有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只有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加强母婴同室的管理,术后针对不同心理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进行耐心、细致、具体的母乳喂养指导就能消除不良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使母乳喂养正常进行。术后3天是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如果未做到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则会出现乳胀、变平,婴儿无法吸吮、拒绝吸吮,最终导致纯母乳喂养的失败。因此护理干预应把重点放在术前及术后3天,以有效地避免奶胀的发生,术后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帮助和督促母乳喂养,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随着剖腹产率的上升,提高剖腹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是产科病房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采取系统而正确的护理干预,能使剖腹产产妇和家属全面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及婴儿生长发与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杏仙,张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孕期母乳喂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4-625.

[2]左思华,黄小燕.剖腹产产妇母乳喂养中护理宣教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77-78.

母婴护理工作内容篇10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护理;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5-01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产妇产后应该是与婴儿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也越来越多,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消除产妇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干预方法也能够确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产妇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她们照顾婴儿的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年龄为22~35周岁,平均年龄(25.5±2.8)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2.1心理干预: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护理: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摩,在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热敷,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进行热敷,每次3~5min。(3)挤奶,每隔3h挤奶1次,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避免产后感染。

2结果

2.1产妇满意度对比: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可以看出,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泌乳及硬度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硬度比较情况,可以看出,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日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除了营养丰富以外,还含有多种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时间推迟。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