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1:23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37-01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英语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英语词汇、句型较为匮乏,积累量偏少,给阅读教学增加了难度。正因为如此,教师多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不高。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积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设计词汇学习任务,扫清阅读障碍

从目前来看,词汇已经成为学生英语阅读时的一大障碍。为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快速扫清阅读障碍。教师要一改以往教读、教认的词汇学习方式,应设计词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词汇,从而突破词汇学习难关,奠定有效阅读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中的Unit4《Drawinginthepark》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词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融入任务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有:draw、picture、park、flower、boat.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词汇,将一些名词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丰富词汇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共同学习单词的发音、单词的意思等。在学习flower、boat、park等单词时,学生以简笔画方式辅助记忆,对应单词的音、形、义。在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以抽查方式检查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然后引出句型,如:Canyoudrawaboat/flower/picture……?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学习词汇简单而又快乐。

二、设计问题导读任务,初步感知内容

带着任务去阅读,学习效率会更高,因为学习方向更明确。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问题导读任务,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主动阅读,促进学生初步感知阅读篇章内容。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将答案串联起来,学生基本了解阅读大意。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中的Unit7《Chinesefestivals》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导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话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阅读中主要介绍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据此,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导读任务:1.whenistheSpringFestival?Howdopeoplecelebrateit?2.whenistheDragonBoatFestival?whatdopeopleeat?以上问题设计紧紧围绕阅读文本,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从而初步感知阅读内容。在学习阅读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进行提问,请学生回答,从而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设计情景模拟任务,深化阅读理解

阅读停留在基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此外,阅读与表达要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阅读教学也会因此而丰富。为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学习阅读篇章后,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任务,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构建英语阅读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1《thelionandthemouse》这一单元时,教师以情景模拟任务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是有关狮子和老鼠的故事,非常有趣,耐人寻味,回味无穷。在学生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三人为一组,利用演、说的方式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在小组中,一人为狮子,一人为老鼠,一人为旁白(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旁白)。分配角色后,学生开始根据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融入故事情景模拟对话。学生都乐于融入情景任务活动,享受趣味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

四、设计课外拓展任务,提升阅读能力

仅仅阅读课本中的材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求知欲的。教师在以任务驱动式展开阅读教学时,还可以将任务拓展延伸到课外,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1《thelionandthemouse》这一单元后,教师设计了课外拓展阅读任务,取得很好的效果。本单元的阅读是故事型的,小学生对于故事阅读非常感兴趣,渴望阅读更多的英语故事。为此,教师布置拓展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爱好,选择故事类的英语文章展开阅读。在第二天的英语课堂上,学生间需要分享阅读的英语故事,利用英语进行表达,从而提升阅读、表达能力。教师随机抽查,让学生到讲台上分享阅读的故事内容。学生可以借助肢体动作、图画等,辅助表达英语故事内容。这样的拓展阅读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定的激励方法,刺激学生更为主动地阅读。

总之,以任务为驱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设计任务那么简单,它需要教师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有效实施,从而真正利用任务驱动,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流程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什么阅读材料,学生就看什么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阅读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对小学生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解决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1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阅读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往往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不是举手回答。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如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忽视一部分对文章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1.2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都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这也是传统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流程设计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教师根本就不考虑阅读课程的流程设计,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这样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必然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1.3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能给予充分的引导。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接触还不是很多,阅读往往很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多加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端正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往往只给小学生选定阅读材料,让其自由阅读,对其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不能适应语文阅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课外阅读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探讨

概括来说,改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设定主题

教师在进行每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之前都要先考虑这一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例如爱国、敬老爱幼、团结等等,但是一节课的主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的主题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激发并保持小学生对每节课外阅读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避免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第二个方面是能够适当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2.2文章筛选

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筛选的文章要主旨明确,与确定的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筛选的文章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筛选上要注意的问题给教师的文章筛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文章的筛选上做足功课。

2.3交流提升

文章筛选完之后,教师便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进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时,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想法的不同之处,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2.4迁移运用

在课堂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便要进行文章的迁移运用。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然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作答,考察学生对于这类主题文章的理解程度。迁移运用阶段是考察阅读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3结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改善当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媚.“阅”以育人“读”享快乐――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J].教师,2014,03:22-23.

[2]万明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3,18:73.

[3]程建超.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48.

[4]孙娟.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浅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3-65.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为制定可行教案没计做铺垫。学生也需要根据教师设计,进行多角度多维度阅读活动,挖掘文本要义,形成阅读个性认知。虽然教师与学生阅读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但阅读认知的共性追求,依然可以形成师生阅读的共性认知。如何提升师生阅渎的契合度,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设计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师生只有进行多元交互活动,才能对阅读价值实施科学评价,寻觅师生共同言语密码

一、目标设计,创设文本阅读氛围

新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体现“三维”性。特别是阅读教学,需要将三维教学日标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多维融合的学习共性认知二为提升教学目标的适合度,教师需要对教材展开深度解析,通过占有资料优势,对文本进行多视角探究,彤成内涵解析认知。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展开深入调研,在掌握真实学情基础上,设计阅读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适合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认知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一味强调“高大全”是不科学的。要针对不同群体学习实际,给出覆盖面更宽的教学目标,这对提升学生个性阅读认知品质有重要帮助。在学习《珍珠泉》时,教师给出阅读教学目标:①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②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珍珠泉的美;③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教学目标,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展开文本阅读,课堂内书声琅琅。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不时给出提示:阅读要有感情投入,并和作者情感形成共鸣,从字里行间实现情感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渎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完成阅读目标,课堂达成度很高。

二、自主阅读,形成个性阅读认知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这也给语文教学提出崭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阅读学习留出充足的时空,确保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小学教材比较简单,学生对文本理解难度不大,教师要注意给出具体阅读指向,让学生有明晰的阅读思路,通过完成阅读具体任务,形成阅读感知。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在阅读任务布设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特质,注意引导方式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设计选择性阅读任务,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自由,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对形成学生个性阅读认知有积极影响。在学习《惊弓之鸟》时,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太多阅读任务,只是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然后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开始准备,而且在小组内进行试讲。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浓烈。复述展示时,第一个学生讲了一半就忘记情节了,只好换人。第二个学生,讲完了整个情节,但语言描述太过简单,只是大概阐述,没有什么细节描写。教师打开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几个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是写谁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更赢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呢?更赢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如何呢?学生看着大屏幕再进行复述,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根据文本情节特点设计了自主阅读任务,虽然只是一项复述任务,但这个任务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对文本情节进行全面了解,也需要学生进行语言组合优化,还需要学生有足够胆量蓄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非常明显。口述课文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个性阅读认知,对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师生交互,探索阅读多元共识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基本形式。新课改要求凸显课堂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属于合作学习的基本样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看,教学互动呈现单边性,师生认知没有交集,建立阅读共性认知成为不可能。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合作学习设计,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元设计,在师生阅读互动中,教师要降低姿态,以普通参与者身份介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阅读互动的平等性。在学习《妈妈的账单》时,教师先安排学生朗读“妈妈的账单”,教师白己朗读“彼得的账单”;然后对换角色,继续朗读两份账单。朗读结束后,教师布置一个阅读任务:阅读两份账单后,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反复阅读两份账单,展开热烈讨论。成果展示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给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两份账单形成鲜明对比,妈妈的付出是无私的爱,彼得的账单显得太自私。”有的学生说:“我也曾经有彼得的想法,现在看来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多帮帮妈妈做家务活,绝不向妈妈要什么报酬。”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参与式;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进行参与式语言文字训练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我们应该抓住“从做中学、乐于学、善于学”等思想精髓,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设计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运用的活动环节,加强任务设置,以任务使得学生更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用具体文字读写等任务锻炼其思维和能力,而在不断参与阅读读写等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则能很好地让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双边活动得以发展。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w现状

首先,课堂管理没有和新课改接轨,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机会少,语言文字训练与运用几乎没有开展。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上课时,管理过于随意,思想过于传统,几乎没有进行新课改时期的参与体验式教学,忽视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文字运用与训练的过程。如,有的教师直接找几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就自己分析课文,让学生做笔记,然后背生词、背课文。或者放课件给学生观看,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画葫芦开始学习语文知识,背诵生词等要点,几乎没有参与体验活动,教学任务不明确,落实也不到位,学生综合能力没有发展。

其次,传统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收获不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没能得到发展。在平时的交流中,有学生反映:“老师,我很仔细地去学习和背诵语文课文和生词知识了,我买了很多练习题进行训练,也会背很多,可是,我每次做题中思维都是混乱的,阅读中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和完整,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语文呢。”通过观察发现,在我班上,学生学习较低效,无目的、思维陈旧,无创新、想法不切实际,天马行空,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阅读活动,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学习,所以收获很少。

第三,农村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强,在参与阅读活动时,很多学生需要教师引导,而其中一些学生是贪玩好耍的态度,几乎没有认真根据阅读任务进行讨论、总结、发言,只是看着其他人进行探究实践,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等能力发展自然得不到提高。

第四,农村教师在阅读教学任务设计时不符合农村学生的身心需要,教学任务难度没有把握好。在小学时期,农村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见闻、理解等都比较狭窄,教师若是仍然把死板的方式用来管控阅读课堂中的学生行为,用不符合学生身心的语言运用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势必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在活动设计上,不少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情况,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设计了难度大、任务多的参与阅读活动,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不能发展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活动任务的根本原则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任务根本原则是围绕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学生兴趣、生活经历等进行设计,教师围绕生活中学生经常遇见、看见的一些生活实例,结合小学语文课标和教学知识点创设的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它有激趣、引导等作用,是高效活动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发展农村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文字训练运用的主要措施

1.以参与式阅读体验活动促进农村学生养成阅读文字等好

习惯为目标

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一般都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平常只有极少的阅读机会,教师借助参与体验阅读任务活动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提供条件,学生从主观上加强阅读,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才能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的具体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不论是阅读中的问题,还是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只要是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都要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养成积累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2.以兴趣点为重,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与运用的情景问题设计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生活的载体和案列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利用学生喜欢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分析语文知识,展示相应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和提取其中的信息。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参与体验活动任务设计需要把握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农村学生兴趣做到有明确的任务为指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小班化;阅读;阅读教学;高段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英语教学的目的更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一般只要求学生能看图识字,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中年级英语的阅读慢慢有了阅读技巧的渗透,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高年级英语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测试,需要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阅读当中的障碍。我们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能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因此在现有的小班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材料过份依赖教材,内容单一。

2.阅读材料难度不符小学生水平。

3.忽视阅读技能技巧训练。

4.阅读重点在词句操练上,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5.注重阅读练习与结果的反馈,忽视阅读过程的指导。

6.只注重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上多的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可以用先进的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中,改变教学及学习策略来进行调整的。所谓的“小班化”教学是以一定教学价值论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个性的落实与延伸。“小班化”教学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小班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合作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归纳几点阅读教学的方法

1.注重任务型教学,使用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达到“四会”要求)功能句等语言项目分步进行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

①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单词认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机械操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呈现给学生,依据小班的特点分层设计小任务予以训练。这一环节要注意的是:句型的呈现要借助情景的创设而进行;要将活泼有趣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任务的设计要有较强的目标性、序列性和整体性。如围绕askingtheway这个主题中的句型“excuseme,whereisthe…?Howcanigettothe…?”以及应答句,教师可设置如下场景:利用课桌和标牌在教室前方模拟设置街道和十字路口,让学生在其中走走说说,以增强对下列短语和句子的感知:gostraightforfiveminutes,turnright/leftatthecinema,it’sonyourright…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设计以下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a.听对话录音,在所给的交通线路图片上标出某一特定地点的位置;B.根据提供的地点图片,回答问题;C.看城市交通图,听录音,猜猜“他在哪里”;D.根据画面情景,用所学的句型编对话。以上任务从听、做、说、猜、编等维度精心设计,由易渐难,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这样的任务型教学更适合在小班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大的时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学习。

2.用朗读促理解,充分关注学生的朗读。语文教学中非常强调朗读,英语同语文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大量地读必然能给孩子带来语感的提升。

3.以语篇为单位综合训练,强化综合语言能力。与中低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渗透阅读技巧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同,小学高段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解决障碍,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高段的阅读教学更应注重强化综合语言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6

面对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时,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帮助学生尽快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各位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引导和控制学生的阅读思想,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在教师设计的阅读环节和形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效果。当然,这里的引导和控制并不是束缚学生,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在阅读中为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阅读时间损耗,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健康的、有益的知识,促进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快速发展。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是离不开阅读的,因为很多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并且逐渐内化成能力的。也就是说,阅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在传统的书本阅读时代,小学生的阅读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有一些图书的娱乐性非常强,而且其中包含了对于小学生的心智成长很不利的内容。而现在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阅读逐渐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使得在老的阅读问题还没有根治的情况下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确实值得我们担忧。网络中那些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媚俗内容,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合理、有效引导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现在小学生阅读的问题和现状,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引导和控制小学生的阅读。

一、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学生阅读的随意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很难会接触到不良的阅读内容。但是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却是无限的,走出教师45分钟的课堂之后,每一分每一秒都会进行阅读。相比之下,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要远远超过课堂。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是学生课余时间最充足的时期,可是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是最弱的,他们正确选择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的能力也比较差,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正确引导和控制,他们就很有可能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一些内容不适宜甚至不健康的阅读材料之中。这样会严重侵蚀学生的思想。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风靡,各种网络阅读的形式也逐渐流行了起来。学生在课外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看电视、上网、读书等娱乐方式上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这些看似娱乐性的活动称之为不同形式的阅读行为。当然,学生的这些阅读行为存在着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电视节目,根据内容的魅力来选择阅读的文字或是根据画面的新颖程度来进行转化和观看。学生的阅读欲望完全被出版商或是电视节目制作人设计制作的极具诱惑力的内容所牵制。学生在这种没有目的性的阅读中就特别容易失去自我,容易在找不到自我意愿的情况下,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无关紧要的内容阅读之中。有些学生甚至会沉迷于其中不能够自拔。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更多的阅读任务,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或是在课余时间中能够自主、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图书馆借阅一些图书,给学生留有相应的阅读问题和任务,激发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音乐、美术、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就会帮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寻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类型,培养特长和爱好,确保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在自己喜爱的事物学习中,从而能更加有效地避免那些不良阅读内容的吸引和阅读。

同时,教师也要在正确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表和阐述自己的观点,把自己从阅读中学到的或是理解感悟到的知识传播给其他的同学。教师还应对那些有发明创造欲望的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指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来精心设计更加系统和全面的阅读,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成长需求的阅读材料,就会让学生摆脱阅读的随意性。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就会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有意识的阅读。

二、有目的、有手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耐心地培养和引导。教师只有抓紧一切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确保学生迅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受益匪浅。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

1.读书比赛,提高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速度。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性质的读书问答比赛来推动学生快速的阅读。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篇幅比较短的材料,规定时间让学生按要求去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深意。然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采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紧张刺激的氛围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全部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阅读中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开展读书专栏,记录阅读的成果。阅读并不是学生简单地走马观花看完文章中的文字就结束了,它需要学生开动脑筋仔细品味和思考。因此,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了相应知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记录下来,从而便于学生以后巩固和复习这些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开办读书专栏,让学生的记录更加具有活动意味,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记录。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7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但是部分教师制定的阅读教学目标比较笼统,参考原则较为单一,难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影响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第二,教学内容不够规范,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材内容指引学生学习相应的字~知识,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机械性地被动学习语文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影响他们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学方式有待改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殊组成部分,教师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不过不少教师只是纯粹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没有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丰富导入形式,调动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从课程导入方面着手,促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课堂开始环节就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素材,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在新课导入环节,灵活运用精华的导入设计,让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例如,在进行《哪吒闹海》教学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哪吒的小故事: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太乙真人为他取名哪吒,并收为徒弟。通过精彩的神话故事进行课程导入,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开始进行阅读学习。

2.创设阅读情境,构建良好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可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和交流,实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阅读情境时,应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借助视频、图片、音频或其他直观教具等,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而且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比如,在学习《东方之珠》时,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几张香港美景的图片,诸如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以及夜景灯光等,让小学生明白作者为何称香港为“东方之珠”。同时,还是能够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变成五彩绚丽的图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制定阅读计划,养成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教材内容远远不足,应引领他们一起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适当补充课文阅读材料,并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学习报等,逐步上升至报纸杂志和文学名著,并培养他们锲而不舍的阅读精神。同时,教师可为小学生制定明确的阅读任务,诸如每月完成两篇课外阅读任务,坚持记录读书笔记,充分利用各种读书平台,包括图书馆、读书角、黑板报、知识窗和互联网等。另外,教师可借助课文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时推荐《中国寓言故事》;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推荐《古希腊神话故事》等;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推荐《三国演义》等。

三、总结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答出问题更有价值。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要提出零碎的、肤浅的、无价值的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是要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对话,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落实知识生成。

那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生成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阅读过程中处于吸收知识、探索未知的状态,如何引导探索、创新,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促进学生探讨发现问题。

1.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和以前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加深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对比提问以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但情境不可脱离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创设情境。

2.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质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表现出有疑惑时,教师及时创设情境问题,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与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为教师提供反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少讲,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

3.营造民主氛围,培养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今天大力推行新课改,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文本信息丰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维交锋之际,为学生创设民主对话空间,质疑释疑。

二、紧扣阅读文本,精心设计巧问

问题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阅读内容不是孤立的文本,阅读教学需要紧扣文本。问题设计,既要围绕文本来展开,又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提问。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语文教师要备课充分,准确解读文本,精心设计问题教师文本解读的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问题设计的准确与否及阅读教学的效率。我们要围绕文本,深思文本,精心设计好课堂问题,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抓住文本的思想内容、重要词句,精心设计问题教师抓住文本,对文本整体把握详尽解读,根据文本的思想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寻找问题的线索。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找准重要词句,引导学生留下印象,从而从关键处提出关键问题,以致进入欣赏性的阅读,潜心研究,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三、培养阅读能力,拓展知识生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知识生发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以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拓展知识生发。指导学生摘录精美词句。摘录格言和警句。

2.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对话中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探究文本时,将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可以选择不同的作家作品、内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在异中求同,扩展阅读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拓展知识生发。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能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开阔视野。在阅读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名著,进行有效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变换角度,生发自己的看法和发现,激发创造性的阅读体验,鼓励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发散思维,提升质疑质量

质疑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疑难问题。小学生的世界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此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阅读文本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进行有趣的探索性质疑活动。我们要鼓励发散思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使学生提升质疑质量。鼓励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解题技巧,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1.创设环境,鼓励发散思维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质性问题,鼓励发散思维,设法引导他们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抓住时机进行激疑。同时要创设和谐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敢于质疑。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质疑、讨论,尊重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注重适时恰当评价,感受求知喜悦,促进质疑能力的发展,提升质疑质量多鼓励提出自己经过思考而不能解决的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质疑的方法、技巧很多,要因不同文本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质疑质量,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物理教学;阅读;自主学习

一、引言

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物理学习中,学生要自学物理,必须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运用和实验能力。近几年的全国中考物理试卷集中体现了这种理念,试卷的阅读量、信息量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通过阅读获取物理信息,并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不少学生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情,物理学习与之无甚关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不重视阅读课文的现象,把注意力放在做习题上,不重视实验操作和综合应用,而一味地模拟教师的演练,使课本知识无法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故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在物理教学中,应首先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物理课本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就如何设计阅读内容及如何有效组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二、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案”“两自一归纳”等教学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先学后教”的“先学”,“教学案”的“学案”,还是“两自一归纳”的“自学”,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学生自学之前,精心设计了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所以阅读材料的设计非常重要。阅读材料的设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阅读材料的目的要明确

一是选择材料的目的要明确,所选材料应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通过阅读,要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比如,在学过物态变化和水循环后,出示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同时提供材料: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汽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越来越多,就会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或雪。

同时提出要求:

(1)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____。

(2)上面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本材料取材于自然现象,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第(1)题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出的现象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第(2)题要求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第(3)题渗透人文教育,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2.阅读材料的难度要适中

阅读材料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所选材料不要太难,比如初二的学生对文言文还不是很了解,文言文阅读材料就不太适宜。而到了初三总复习,复习过声、光、热以后,选择《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静影沉璧……渔歌互答……”一段让学生阅读分析,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也不宜太难,学生难以下手时,兴趣会骤减,无法产生成就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也不宜太简单,起不到培养能力的作用。

3.阅读的要求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在开始阶段,设计的阅读要求要细化、具体、简单明了,并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段时间后,可将具体的问题精简成阅读提纲,布置给学生阅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可逐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谈收获等,从而自己确定阅读的目标。

4.阅读教学要面向全体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自觉性、学习能力等都有差异,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这些差异。阅读教学的要求要有梯度,要有难易之分,对不同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阅读题的要求分易、中、难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第三层次要求力所能及的学生完成。这样设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也不至于无所事事,有利于教师实施分层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

5.阅读材料应广泛取材

只要是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可以来自于课本,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独具匠心,全书每一个章节几乎都可以作为阅读的材料。阅读材料可以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可以是难点内容,可以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的对比,可以是物理图像,还可以是一道题目等。

三、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流程

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流程一般分五步。流程如下: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充分了解学情明确阅读教学应达成的目标设计阅读题制订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调控策略。下面就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电功率》一节的活动“测量小电灯的功率”这一部分谈谈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流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搜集证据,并能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求学生学会评价,排除实验故障。

从学情分析,九年级上学期已学过“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本部分的内容与之相似之处很多,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完全有能力自学,因此确定此部分为阅读教学的内容。

实验前的准备部分阅读题设计如下:

请同学阅读第10页的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后,回答投影屏幕上的问题。

(1)实验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应该选用什么测量仪器?实验电路图如何画?

(3)该实验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个实验有相似的地方?

(4)我们选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要测它的额定功率,对电源电压有什么要求?

(5)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过程中,手眼如何分工?

(6)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其中问题(3)的目的是建立测功率与测电阻实验之间的联系,问题(4)(5)(6)是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教师要未雨绸缪,要对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制订相应的调控策略。

四、物理阅读教学过程的调控

学生参与阅读是物理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有效适度的调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物理阅读教学过程的调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

物理习题的教学担负着对物理知识的巩固、深化、复习的重任,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对物理学习常常感到:“一看就会,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有序思维,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不都是一看就会,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水平要求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读通、读透,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教师应成为积极评价的听众

学有所用是促进学生自学的动力,老师应指导、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当学生看到自己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时,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学热情就会空前高涨。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即学生说出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时,教师宜当听众,不应成为法官。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的调控应适时适度

系统归纳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深化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有一些问题学生较难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比如,本文第三大部分,学生实验之前,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问题,确定高于额定电压时,取值可能会超过一定范围。因此,教师要做适当的提醒,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时间浪费,避免出现不可预料的错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实验分三步:

(1)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统一取1.5V;

(2)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即2.5V;

(3)小灯泡两端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统一取3V。

4.要加强检查,及时反馈

不可否认,部分学生身上带有惰性。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即使相对比较认真的学生,注意力也不可较长时间地集中。课堂上不光要靠教师积极地评价进行调控,检查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检查,除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压力学习。积极地评价可以让课堂活泼,有活力,检查反馈让学习变得紧张,有压力。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鼓励学生交流与合作

每个学生潜意识里都有希望被同学、被老师肯定的愿望,但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平等,而与同学交流则没有任何隔阂,在同学面前更容易畅所欲言。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阅读题大多具有开放性,答案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取长补短,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阅读也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渐适应长题、复杂题,并从中得到重要的信息,以使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兵兵.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马卫华.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陈远清.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物理通报,2001(7).

[4]范一兵.通过物理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J].运城学院学报,2006(2).

[5]宋金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J].河南教育,2002(10).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篇10

下面我们以“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为例,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单元主题阅读下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实践探索。

一、发现问题――我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单元主题阅读下的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1.导学案的设计复杂,不够巧妙,没有凸显主题。

2.导学案的运用没有形成体系,实效性不强。

二、计划――我们解决问题的设想

1.针对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导学案,为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在生本的教学理念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高单元主题阅读的实效性。

三、行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次行动实施与反思

(一)第一次行动实施

为了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就“阅读指引、阅读收获、学习方法、温馨提示、总结反思”等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了《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案,并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了前置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先行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这一课的导学案,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共同研讨编写了导学案后,我在执教前三天把导学案印发到学生手上,让学生根据这份导学案进行预习。然后根据这份导学案,我进行了第一次教学研讨。整节课下来,课题组的老师们最大的感觉是学生完全被整份设计束缚着,学生根本脱离了阅读的书籍,只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在班上展示、汇报,没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征询听课老师的意见、访谈学生的学习收获,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该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情况作了以下四点小结。

1.导学案的设计基本合理,但在预习环节学生没能很好地读进去,读出来,没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2.课堂上可多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3.课堂上可结合书籍的描写,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进行人物形象感悟,以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他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方式,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4.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指导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第一次实施后的设想和改进方法

1.巧妙运用导学案,创设情境整合资源,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利用网络、班级Q群、网页等展示自己的作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师生互动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2.巧妙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主题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有效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3.巧妙运用导学案,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让学生结合书籍的描写,在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进行人物形象感悟,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4.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指导学生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二次行动实施与反思

(一)第二次行动实施

针对第一次设计和实施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课题组老师反复思量,决定在运用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凸显:以生本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提高主题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感悟,主题是:感悟人物形象。

2.激发兴趣:近段时间,我们阅读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看谁能最快辨出这是谁?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图像,让学生猜这是谁?

B.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事例的句段,让学生猜这是谁?

3.点明本节内容及任务:这节课,请大家选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用思维工具图,把人物形象整理、呈现出来,感悟人物形象。

环节二:巧用工具,呈现人物形象。

1.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在小组内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展开交流。

2.学生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以电脑绘画软件为平台,绘制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环节三:班内交流,共享阅读收获。

1.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小组内互相交流,对作品予以评价,并补充完善工具图。

2.小组间互相交流,对作品予以评价,并补充完善工具图。

3.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小组内派代表,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便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

4.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

环节四:回顾过程,促生习得方法。

1.畅谈收获:通过这次课外阅读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旨在拓展延伸。

1.继续借助网络电子书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补充完善思维工具图,把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告诉家人或朋友。

2.结合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撰写读后感。

3.借助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导学案、思维工具图、读后感等作品,上存到学校资源网、班级Q群或个人自制网页,相互欣赏、评价。)。

(二)第二次行动反思

从导学案的编写到检查学生的预习到导学案的课堂实施,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填写学习收获: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还想学到什么?从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收获情况的反馈来看,我们认为《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导学案的设计及运用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巧用导学案,活用信息技术,促主题课外阅读有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巧用导学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三国演义》、利用电脑绘画软件让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工具图、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导学案,利用计算机展示思维工具图,利用网络、班级Q群、网页等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搭建了优质平台。

纵观整节课,教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网络电子书、实物投影仪、电脑绘画软件、网络、网页等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师生互动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为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巧用导学案,活用评价,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教者巧用导学案,极力鼓励学生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如在“班内交流,共享阅读收获”这一环节,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补充完善工具图,对作品予以评价;进而小组内派代表,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边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然后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评价优秀作品,共同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成果,感悟人物形象,让学生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这样,给予学生展示课内外阅读的舞台,培养学生会阅读、能阅读的能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促主题课外阅读展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者巧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运用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导学案,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感受人物形象,掌握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运用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丰富学生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回顾活动全过程,此教学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在学生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记录、展示阅读收获的过程中,很好地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大大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4.巧用导学案,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教师巧用导学案极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讨学习。

如在“巧用工具,呈现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教者让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导学案,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在小组内就印象深刻的人物进行交流,并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利用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在“班内交流,共享阅读收获”这一环节,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工具图,对作品予以评价,贴星或贴红花奖励;小组间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工具图,对作品予以评价,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有效地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全面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大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四、结论――我的目的基本达到

此次研讨活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有机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导学案,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并不断地在生本的教学理念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完善导学案的实施,充分以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学案,让学生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沉浸在“我会阅读”“我会思考”“我会搜集资料”“我会合作”“我会展示”“我会合作”“我会思考”等环节中,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课题组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对教学环节的处理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感悟更深了,对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智慧有了更深认识,很好地提升了课题组老师的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

我们确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不断在行动研究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行动研究就一定能为我们的教学“添枝增叶”,不断改进教学,提高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君.“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2):22-24.

[2]李炳亭,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J].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