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十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3:38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想象力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比他所拥有的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正是想象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人类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创造出璀璨的文学。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也就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同时,要努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是教学方法僵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讲解――分析”的模式,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是本末倒置,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无必要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再加上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限制,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学生的国内外名著阅读量少,缺乏文学素养。

三是忽视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考试中习惯采用所谓的标准答案,使得广大小学生的思维趋于僵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下面一个很形象的案例,可以反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了。”这位语文老师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恰恰说明了部分语文老师语文教育目的的无知。“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雪化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播;对城市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车辆,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像,才能拓展与丰富自己的见识。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思维纵横驰骋,不断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一是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三是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只限于课堂和课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此外,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2

一、诵读理解,丰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二、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能增强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出示挂图,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先看见怎样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丽的景色)2、再看什么?(茶叶)3、再仔细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你觉得它们各象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三、据文绘图,展开想象

布莱克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喜欢想象,六岁那年放学路过一座公园,在夕阳的余辉里,树木花草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情景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顿生奇想,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着翅膀,在公园里嬉笑游戏。这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奇妙的想象世界。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续写故事,扩展想象

小语教材里的语言意境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所积累的各种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想象的空间就变得更开阔。《小摄影师》中,表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关心、爱护,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让小男孩拍照。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描写:“仔细打量、摆弄了很久很久、一定让他进来”等。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使学生通过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补充和扩展想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发展了思维,使学生遨游在想象天地。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美的熏陶,扩展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3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加想象积累

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变多了增加了,想象的素材自然的就会积累形成更多。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是第一要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表象的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多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多多体验社会,对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这样可以丰富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一,教师可以从周围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色或者是事物,学生们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画面进行情感记录,在老师的批阅指导审查后,让学生再观察、比较交流和分析,用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依据时间时节来观察事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外观。例如,以“秋”为主题的作文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本季节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从秋天天气条件下,对事物本质的状态和人物生活的角度观察。第一,学生首先从天气条件会觉得秋天是一个秋高气爽,天气转凉的季节;再观察事物的自然状态,学生将观察到所有的叶子在秋季变黄的自然规律,有些树木的叶子随着秋天的来临凋零,甚至有的草变黄;然后观察人的生活,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人基本上忙着收割庄稼,田野里金黄的小麦,麦穗沉甸甸耷拉着脑袋,静静地等待着收获的时刻。有了这样的全方位视图,学生观察飘飘落叶旋转落下,都会有一些想象力,认为金黄的落叶像在风中舞动的蝴蝶。教师也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些大自然的东西,比如:自然日出,日落的观察,感受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观察风中摇摆的花朵,通过它们的姿态,想象花儿们在交谈着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把这些描写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为未来的写作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更多阅读一些优质文学作品,让他们感觉到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述类似事情的方式,看文学作品过程中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维持舒展,使学生的想象力,以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作更精彩。

2.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引导想象萌发

美好的想象需要立体思维的支持,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然后写作,作文会变得更有创意和想象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因为小学生进入真正的学习时间短,并且没有形成系统,不具备科学理性思维的立体思维,这些不足之处,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培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写立体的事物,对说明性的东西安排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或从其他学生的视角来观察,所以学生们将能够从各个方面对事物有所认识,以建立对事物的全面立体图像;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大脑想象,然后制作完成手工艺品后与图纸进行比较,老师指出学生做出的工艺品与人们所认知的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立体思维的不足。

3.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推动想象实现

学生的想象力与自由思维关系十分密切,在学生想象力培养的过程中,培养自由思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思维自由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对待事物人物随随便便胡乱想象,但而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对事物人物合理的夸张延伸思维,这足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适当利用夸张比拟和隐喻等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是想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手法进一步展现他们的思想,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开启思维自由大门;第二,培养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还培养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开展的一件事物想象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再试想一下,从而不断扩大其自由的思维,对事情进行更深层次的描述和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4

【关键词】想像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想像既是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又是思维的奇异翅膀,借助它,人们可以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像也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掌握知识、探索未知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

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景,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我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准备好这些音响资料,讲到这里,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去看课文,也没有让学生去空泛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文章描写的这样一组音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我问:“通过听刚才的音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人们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小孩吓得大哭,院子里的狗也跟着乱叫,有的说:小扬科好可怜,被打得非常厉害,可是只有小狗为他鸣不平。无需老师多讲,学生便深深体会到了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小扬科的同情。

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生动描述,制成多媒体课件,熔诗、画、情、景、声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体验、去想象。如教《可爱的草塘》这一课,可先播放课件:伴着优美的古筝乐曲中,一幅优美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蓝天白云下,又大又美又绿的草塘一眼望不到边,草塘中,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映着蓝天、白云、芦苇、蒲草,拨开芦苇,是挤挤挨挨的鱼儿……学生欣赏着名曲,双眸凝视着画面,仿佛不是置身于课堂,而是在优美的草塘上流连忘返,使教学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二、立足文本,在课文和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又如对《游子吟》一诗的教学,可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象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再如《泊船瓜洲》一诗,可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有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

三、阅读想像

阅读想像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绘的那个情景。如教学《桂花雨》一课,让学生想象摇桂花的情景,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镜头,使这段文字的描述“活”起来,在脑中得以再现。这样就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再如《葡萄沟》,如果启发学生朗读时联系自己曾看到过的花架和葡萄以及各种绚丽色彩,就不难领略葡萄沟那“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的迷人风光。

另外,还需多读课外书。课外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丰富多彩的形象蕴藏其中。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可以扩大眼界,增加认识,积累材料,丰富头脑中的表象,想像时就不会为“无米之炊”犯愁,学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5

关键词:想象观察阅读思维

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他们的想象能力是一流的,只要他们敢说,敢想,只需我们的老师打消他们小小心灵上“不敢”的念头,那么他们就会有我们所期望的“人无我有”的精神和成果。最后我们要让孩子们瑰丽神奇的想象世界以其合理化的创新成果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那么他们就会拥有想象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因为他们会从自己想象的成果中再次走向理论的成功。

一、观察自然,积累丰富的表象…

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是随着经验的积累产生出来的,想象离不开现实生活。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学生想象力的激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对于孩子来说,单纯地观察要求是少有收益的。可以依托文本的学习,教会孩子观察,以积累丰富的表象。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专题阅读,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孩子们所处的周围世界就是天然的课本、教材,通过观察让学生去认识周围世界。在那最鲜活的绚丽多彩的场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去想象,这样的观察积累丰富的表象,是智慧的启迪,是语言的实践,是美的享受。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加深,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的广度和深度。大量的观察,可以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境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儿童的表象。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步骤。识字教学中涉及了大自然的变化,如日出日落、风云雷电、雨雪雾露……可以不失时机组织孩子们去细心观察、记录下自己所见。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中培养观察力,这正是学生进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

2.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想象也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出来的。阅读为孩子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孩子的知识渐渐就会广博,那表象就会丰富,想象力也自然会宽广。如果在孩童时代阅读优秀的奇幻、科幻、童话作品,则可以丰富孩子的思维,“少了这些,就像身体里缺乏某种元素一样。”童话是幻想的摇篮。自古到今,童话不知净化了多少心灵,孕育了多少梦想。让学生借助大量地阅读,吸收童话的精髓,耳濡目染,从阅读中积累表象,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同时激活与生俱来的埋藏于大脑之中的幻想基因。我们带着学生读《神笔马良》、《小布头奇遇记》、《安徒生童话》等。我们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一边不忘留下悬念让他们尽情猜想。在听读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设置的悬念让孩子们调动积极的思维,想象故事的进展。在自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会随着情节的变化或激动、或愉悦、或伤心……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语言在发展,他们的想象在活动。

3.开展交流,显现积累成果。在学生观察、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整理好词佳句、写读书感受,开展“观察交流会”、“班级读书会”,评选“观察小能手”、“阅读大王”等,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一定的观察力、阅读力,为学生想象活动的开展贮存了丰富的表象。

二、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无限的想象

新教材生字教学中虽有认字和写字之分,但都遵循着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所选的课文文情并茂,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神话故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所选古诗情景相生,意境深远……从识字到阅读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充分用好教材,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1.让生字灵动起来。低年级的课堂上识字教学是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让静止的生字灵活起来?可让学生据字思境,据字作画,据字表演,据字编故事等等,用想象赋与一个个生字以灵性。在汉字的识记过程中让孩子们积极思维,放飞想象,化静止为灵动,不知不觉中激活了想象力。

2.使文本立体起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抓住一些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设身想象当时的情景。既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文章皆非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话。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在教学有情有景的课文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激活想象能力。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创设说话训练的多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精彩的想象。

三、摆脱思维定势鼓励大胆的想象

孩子总有一些古怪的奇思妙想,当他们说起,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信任他们说得对,切不可想象是否合情合理而加以判定。孩子的心灵世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有的想去天空目睹苍穹的模样,有的想变成孙悟空,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飞翔的翅膀……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当然不太可+能。但是,我们还是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幻想,引导他们通过想象把美好的愿望在自己的作文中得以实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能力;画面;语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1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想象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情景想象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直观画面,以静、动形态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它比实物更利于观察,比语言更形象直观,是帮助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

1.合理选择文中插图。小学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学生可根据图意进行想象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图画的画外之意或画中之情,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意图。如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文中的插图描述的是哪吒带着混天绫和乾坤圈,在海中掀起滔天巨浪,将与夜叉交战的情景。教学时,可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然后启发学生跟随插图的情景,想象夜叉举斧便砍,哪吒在交战中一闪、一取、一扔,接着指名同学朗读相关语言文字,其他同学再现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哪吒的机灵敏捷、为民除害。利用好课文的插图,符合低中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让学生眼观画面,被图中人物形象、背景场面所感染,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加深理解,达到阅读的效果。

2.巧妙运用多媒体影像。多媒体影像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是极为有利的。课堂中的情景想象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教育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说获得的信息能够记忆的约占25%。如同时调动听、视觉,就能接受信息的65%。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影像优势,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想象空间。如《天安门广场》一课,我准备了两个小片段:一段是开国大典另一段是国庆60周年。这两段视屏总共不到3分钟,却让学生把所学的语言文字与眼前的影像结合起来,感受宣布新中国成立时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兴奋,融入节日里的天安门广场人们的纵情歌舞的快乐中。多媒体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对特定环境中事、物、人、情等自主地想象,都是教师语言无法替代的。

二、朗读感染力强的词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桂花雨》是回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是全文一个重点。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作者心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要边读边想象,把自己当成作者,去体验一回“摇花乐”。

学生读完后,师问:“在‘摇花乐’这一部分中,你都做了些什么呀?”

同学甲说:“我总缠着妈妈,问她怎么还不摇桂花。”

师问:“‘总缠’这个词说明你心里?”

同学甲说:“我心里很急切,就想着快点能摇桂花。”

师说:“恩,你说出了你的内在想法。还有其他同学做了什么?”

同学乙兴奋地说:“母亲吩咐人提前摇桂花,我听了乐极了,一起帮忙铺竹席,抱着桂花使劲地摇,桂花落得我满头满身,真像下雨呢,我都变成了‘桂花人’。”

师说:“哦,你使劲摇起了桂花,看把你高兴得……”

同学丙迫不及待地说:“我身上都是香的,桂花雨是香的!”让学生亲近文本、充分地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想象的内容,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三、安排适时有效的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实,而且能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不能进行巨细无遗的描写,这也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些可供创造想象的天地。在阅读教学中,安排适时的拓展训练,学生便插上了创造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能有效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1.抓住文中补想之处进行拓宽。补想,是将文学作品中原有的不太具体的情节、事件进行补充,使之得到充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联缀。如教《日月潭的传说》可抓住两处补想:“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回到潭边,他俩又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要突出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不畏艰险、为民造福,就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又是如何与恶龙激战的。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再适时地点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想象力

前言: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是:在发展语言、语文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抓好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和应用。所以,让学生学会阅读便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的求知欲望,在探索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实现主动性探究、主动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检验和运用语文。本文从情景教学、省略号教学、提问教学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当今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的就是知识的实践,而在教学中加以实践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情景教学,通过创设不同的、符合课文的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课堂上的注意力,尤其对于小学生这类身心发展还未健全的特殊群体来说,如何达到让其认真上课的目的是小学教师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依托于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便可以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创设情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而进行不同的创设,通常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选择:

第一种是让学生站在客观的第三者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在进行《黄继光》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文章,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自己所看到的黄继光的样子,然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画出自己在阅读了课文之后了解到的黄继光的样子,画出黄继光在什么样的情境和环境下做了什么事,然后老师在讲解《黄继光》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文本、图画、声音、影像视频等资料地呈现,让学生与自己所画的进行对比,从而在直观上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大,和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比的差异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

第二种是让学生站在主观的角度去分析,让学生自己“成为”黄继光,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黄继光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自己把握黄继光的特点,从而将其表演出来,可以选几组同学进行表演,大家对他们的表演进行投票、点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的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表演等方式来有助于自己表达自己理解的黄继光,这种对人物的揣摩和塑造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潜力的开发都是有好处的。

二、注意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省略号的使用恰当和合理是推动学生发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着重强调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尤其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思考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结尾,以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创造的能力。而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各不相同,比如,有一些省略号的作用是为了省略上文中的相同的许多事物,或者不同类型的许多事物,还有一些省略号的作用则是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或者读者想要表达什么,都是可以用省略号进行代替的,老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有引导性的给学生的思考进行辅助,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补全、写出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然后让大家一起分享、互相探讨,这样就可以产生想象力的碰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乐趣,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会想象。

三、鼓励提问,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老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根据老师的问题做出回答的客体,长此以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也没有较好的教成效,这是新课程改革重点要改变的问题。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在阅读的教学中充当领路人、指路人,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首先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然后再为学生解答他们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多角度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换问题,大家一起进行思考、分析,思维在碰撞这下总会产生不同的火花,有可能很多问题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之中就得到了解答,也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老师在这之中的作用就是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一步一步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对帮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具有实践性的操作意义,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是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采用的,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同时使用的,比如在创设情境的教学中增加省略号的使用频率,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的探索,发现阅读的魅力,发现语文的魅力,从而可以让学生感知学习的更多惊喜。所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既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方式,也是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今后学生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提供坚实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想象力;参考信息

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作文写作水平,为他们未来语文方面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使相关的培养措施在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学生整体的写作状况,促使各种作文想象力的培养措施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想象力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于各种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为了不断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平,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通过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逐渐地提高学生以后写作过程中的积极性,结合自身想象力的实际作用,不断地拓展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将各种事物的特征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丰富作文内容的同时确保作文质量的可靠性,为后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全面培养,采取必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能够在作文教学计划实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对自身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有着正确的认识。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概况,注重对学生写作潜能的有效激发,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确保作文质量的可靠性,促使学生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能够形成自身的写作风格,为日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发展状况,可知学生作文想象力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得学生在良好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潜在的写作潜能逐渐地激发出来,全面提高自身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整体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写作过程中想象力的不断发挥,将会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升,为各种写作问题的有效处理及作为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因此,为了确保学生未来写作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需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写作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突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地保障。

二、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一)注重学生综合储备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自身作文质量及写作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想象力,需要老师注重学生写作方面综合储备的有效培养,确保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1)作文教学计划实施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活跃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2)组织学生对经典文艺作品进行一定的赏析,利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加强对作者写作风格的理解,促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地提高;(3)选择质量较高的写作素材,加强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写作乐趣,丰富自身作文教学中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有关亲情、助人为乐等方面的作文题目,促使学习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增加作文方面的综合储备。

(二)加强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及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中应加强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写作过程中相关事物的特点能够变得生动、形象,在作文完成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必要地锻炼。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些简单工艺品的制作,完成作文时将制作的心得进行必要地说明,促使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针对性地培养。

(三)注重学生自由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性,作文完成的过程中质量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想象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实际作用,老师应在日常的作文计划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注重他们自由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的写作自信心。比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某些事物特征进行较为准确的描绘时,老师应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作文内容,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结束语:

在相关的措施支持下,增强小学语文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效果,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作文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将会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的同时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西容.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亚太教育,2015,(19).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8-01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本文是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传统的方法很难凑效的,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手段,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结合林芝地区二小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工作,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受素质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素质教育的。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提倡素质教育首先得提倡思想品德教育。或许有人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跟语文教师没什么很大关系,那只是政治老师或班主任的事,其实不然!我觉得每一位老师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因为育人是每位老师的职责。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呢?首先,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内涵。在授课前,要把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全部吃透,不要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只是弄懂表面的知识,要根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

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且认识事物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如果想办法设情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够得以培养。

如教学阅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等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动植物对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后,结合学校开展的《手拉手,地球村》环保小卫士活动,引导小同学们谈谈自己是如何爱护环境的,探讨怎样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也应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都描述了生活的场景,语文老帅可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平凡的美。其次,培养想象美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毕竟对生活的阅历有限,对美的鉴赏力还很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教学生一些想象的方法,从中体会美。教师要根据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毕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在进行引导想象时,应该主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望庐山瀑布》,教师可以提供一幅有关瀑布的画,让学生站在画的前面,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象庐山瀑布那种壮观美。再次,培养体验美的能力。在语文阅读课上情感体验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朗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课文,陶冶思想情感。

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弱项,长期以来,上课时教师讲课的时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而当今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针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回答问题不流利、不完整、不条理,或者心中明白表达不出来的学生,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是,加强学生朗读练习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做法:规定学生早读时对所学的语文内容,有目的地加以朗读、背诵,激发读书情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多背诵名篇佳作,学会复述课文。二是重视课堂说话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其间儿童记忆力强,模仿性强,而悟性却相对比较差。我根据这一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丰富他们的语言,重视课堂上多说的训练。这样训练,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资源网把创新还给学生_素质教育,2011。

[2]教育资源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_素质教育,20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09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设置十分丰富,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下不能有效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新时期,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很重要,但是也要与时俱进,将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否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只有学好了语文,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才能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能否学好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意义重大。语文知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不管进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建立在语文素养的基础之上。

创新教学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将教学方法,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能够有效打破应试教育的禁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达到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方法

(一)创造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开展的教学氛围

有效地进行课堂改革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创新教学,更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较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调动学生的创造激情。在轻松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小学生的思绪十分活跃,小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促进学生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撞击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实现快乐学习。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注入式”教学为主,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对小学生的特点却有所忽视。现代教学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为创新教学创造条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知识的获得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只有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获取的知识才会更加深刻。例如学生在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的情节表演出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排练,还要为学生准备铃铛等道具,别开生面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是进行创新的源泉,一切伟大的创新都离不开想象,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想象力,语文也是一门富有想象力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为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平台。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教学这一有利条件,使小学生通过想象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与认识局限,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小学语文作业也要具有创造性

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把握好课堂,还要注重课外的延伸,注重语文作业的创造性。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创新因素。如果小学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对教材上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的考查,那么,作业只能起到对固有知识点进行加固的作用,这样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太大帮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将会被扼杀。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作业的设计,通过课后作业不仅要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写读后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