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5:46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1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中商智业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中商智业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六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2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中商智业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中商智业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六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

6、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

7、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1、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7、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8、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9、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要求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可行性研究工作对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防止错误和遗漏,在可行性研究中:

(1)首先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要按照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深度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内容要完整具体,应尽可能多地占有数据资料,避免粗制滥造,搞形式主义。

在做法上要掌握好以下四个要点:

①先论证,后决策;

②处理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评估这三个阶段的关系,哪一个阶段发现不可行都应当停止研究;

③要将调查研究贯彻始终。一定要掌握切实可靠的资料,以保证资料选取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和连续性;

④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对于涉外项目,或者在加入wto等外在因素的压力下必须与国外接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还应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3)为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质量,应保证咨询设计单位足够的工作周期,防止因各种原因的不负责任草率行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3

今年6月30日~7月1日第三届(2011)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在各界友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大连理工大学成功召开。这次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叉科学学会金融计量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泰富资产管理(大连)有限公司协办,并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大连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当代经济管理杂志社承办。

本届会议的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会议组委会主席李延喜教授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夏文峰秘书长、大连理工大学薛光副校长、泰富资产管理(大连)有限公司陈达总经理等参会嘉宾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商学院、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仰儒教授宣布了14篇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名单。开幕式中还为本届会议聘请的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吴仰儒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王艳彦副教授、福特汉姆大学商学院颜安副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傅元略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程新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惠晓峰教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干胜道教授、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张先治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徐光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迟国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秦学志教授等国内外19位教授颁发了大会主题报告主持人、大会主题报告人荣誉证书。

会议为期两天,第一天为大会主题报告,第二天为分组讨论。主要围绕资本市场风险管理、行为金融、财务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实务研究等专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本届会议收到论文投稿240余篇,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最后录用139篇。并在其中经过选拔,评选出14篇优秀论文,其作者分别来自于福特汉姆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银行等高等学府与金融机构。

本届会议由美国新泽西州大学Rutgers商学院著名的金融学专家吴仰儒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彭龙教授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李延喜教授和大连银行许文常务副行长担任组委会联合主席。参加的专家与学者达到了150余人,除上述大学与机构单位以外,还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学校的代表,以及招商银行、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吉林省审计研究所等多家金融机构与研究所,同时吸引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等编辑代表,以及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晨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数据库软件公司,他们的参与不仅为专家学者拓宽了交流范围,更主要的是为教研人员带来了前沿的实践操作资源。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4

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张宗益,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稻葵,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骁,西南财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报告会。

权威数据,填补国内空白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观反应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家庭金融在国际上早已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xx年美国金融学会(aFa)年会上,aFa主席、哈佛大学教授JohnCampbell断言,家庭金融将会成为金融学中继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后第三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xx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本应于2010年举行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提前到当年进行,以便及时直观地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为详细了解各类家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需要直接观察各个家庭的财务变化。伴随着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中国的经济走向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最基础的我国国民家庭金融行为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中国微观家庭金融数据匮乏的现状,2010年4月,西南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强强联手,整合高校与政府机构优势资源,成立了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心是迄今国内最为权威的研究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问题的机构之一。

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问世,共历时三年,历经前期筹备、中期调研、后期数据整理、报告撰写四个阶段。32个调查小组、343人次,经过对全国25个省、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8438份有效样本的科学分析形成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其权威性和详实的内容填补了行业空白,是我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领域的重大突破。此报告既是西财倡导求真务实学风、推动中国问题中国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西财与央行携手面向社会重大需求进行协同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健华局长表示:针对中国家庭开展金融调查是全面深入了解消费金融现状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前提,对政府、金融界和学术界都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调研数据的出炉,不仅为目前对家庭消费金融行为的了解提供有价值的补充,还将为政府和监管层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注家庭,聚焦民生热点

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是政府政策的最终受众。资产配置、借款、贷款、保险、消费、投资等需求,以及家庭对经济变化的反应等家庭的金融行为,都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家庭金融状况的数据,其中包括:

家庭储蓄。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10%的家庭,其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増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

衍生品及债券市场。家庭对衍生品市场参与率为0.05%;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参与率为1.10%。这与我国衍生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现实基本吻合。

家庭负债。中国家庭负债平均为6.26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10.08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65万元。中国家庭总体资产负债率为4.76%,城市家庭为4.08%,农村家庭为9.81%,农村家庭负债较重。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5

>>《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从软件大国迈向软件强国 科技部构架软件业发展“路线图”中国怎样由花卉大国迈向花卉强国职教如何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从媒体大国到媒体强国向海而兴从大国走向强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迈向2012中国高职教育创新年中国机械工业由制造大国迈向强国的重大进展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从质量观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从孵化器大国向强国的重大拐点中国怎样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中国航天从大国走向强国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7]农业部.农业部认真落实国务院要求扎实推进农民创业创新[eB/oL].[2016-02-10].http:///CRR/articleContent?parentid=35&sonparentid=35&articleid=3697.

[8]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9]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0]朱F基.职业教育要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2(21):2-4.

[11]李岚清.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2(21):5-8.

[12].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5(33):21-23.

[13]刘延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33-37.

[15][16]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4][17][18]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19]胡鞍钢,王洪川,鄢一龙.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建兼谈“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21-26.

[20][22][23]本刊编辑部.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关于背景、内涵和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39.

[21]李玉静.关注全民化的技能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4(25):1.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重要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实践动手锻炼相对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毕业论文仅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还有,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不得不以学生就业为主,而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叠,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以学生为主展开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督导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外,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情况,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尽快得到正确的帮助建议。再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初步的基本评价。最后,该成绩也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要成绩之一。在指导老师认为研究成果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答辩专家小组,通过答辩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科学的评价。符合金融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的,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填写开题报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确定各自适合的论文题目;了解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找出该论文研究的切入点;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个阶段,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判断和界定所关注的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划定在金融学领域,以符合所学专业的要求。通过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进程,了解相关学者在研究本问题时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结论等,从而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确保使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通过对论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金融问题形成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认识。

在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学生要首次独立地思考如何围绕开题报告确立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比如,根据开题报告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如何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提炼?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的要求,如何运用掌握的资料说明、支持文章的观点?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练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7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技术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外同类项目的比较;

2、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的优势;

3、项目成熟程度;

4、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项目融资估算;

7、资金筹措方案;

8、投资使用计划。

因此,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时须仔细谨慎,既要注意与后面内容相照应,又要对总论内容客观准确、重点突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企业投融资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国家发改委立项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银行贷款申请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政府资金项目申报

企业为获得政府的无偿资助,需要对公司项目进行策划、设计、技术创新、技术规划等,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管理团队、技术路线、方案、财务预测等,是政府无偿资助的项目申报的主要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的区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别:

一、目的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对企业项目从自身角度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研究,而是在企业认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项目已经可行的情况下,回答政府关注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有关问题,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投资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要论证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市场前景可行性、技术方案可行性、财务可行性、融资方案可行性等,也包括对是否满足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环保法规要求等方面的论述。

二、角度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是从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的角度进行论证,因此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外部性的角度进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论证。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研究,因此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角度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三、内容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是对维护国家经济和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垄断等方面进行论证,回答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市场预测、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设备选型、投资估算、财务分析、企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等进行研究论证,回答企业所关心的各类问题。

四、时序不同:

项目获得企业内部决策机构董事会同意后,应在此基础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因此,就研究的逻辑顺序而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应先于项目申请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件,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的简单补充。对于一个理性的企业投资主体,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应首先从企业自身角度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五、法律效力不同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外部融资;技术创新绩效

一、引言

人力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代表企业的核心战略与发展方向。随着投资者对前瞻性信息需求的增加,企业内外部人员越来越关注人力资本信息。信息披露是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人力资本状况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我国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深化改革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完善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理论,而且有利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因此,研究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假设

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界传递经营信息的重要途径,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搭建了连接公司内部治理的桥梁。对于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保持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在外部的声誉与形象越好,形成市场效应,从而驱动企业进一步扩大研发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因此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由此,提出假设1。

H1: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数与技术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即企业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技术创新绩效越高。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成长能力的判断依据,为他们判断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提高投资的合理性。随着财务信息预测未来作用的弱化,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将关注点转向人力资本信息。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形成的预期,从而促进企业获取更多的外部融资。由此,提出假设2。

H2: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外部融资呈显著正相关,即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获得的外部融资越多。

外部融资通过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企业仅靠内源融资不能满足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那么外部融资对技术创新是否具有重大影响。企业融资约束越小,获得外部融资越多,是否意味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由此提出假设3。

H3:外部融资与技术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即企业获得的外部融资越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越高。

在我国融资约束普遍存在的情形下,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是否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外部融资约束产生积极作用。如果上述路径成立,企业在得到相应的融资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运营活动中,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外部融资在二者的作用路径中是否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假设4。

H4:外部融资在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并进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企业为样本。最终选取电器仪表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三个国内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行业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最终获得53个样本公司,由于本文从样本公司2012年~2014年三年的年度报表与社会责任报告中获取信息,因此共得到318个样本值。

(二)变量测量

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测度。本文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中的概念界定,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人力资本信息的实际披露状况,从技能型员工个人素质、管理型人员个人素质、员工管理体制,员工总体概况与员工工作环境五个方面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披露内容进行量化,根据评分标准做出评价。并将各项要素信息进行数学运算,使用相对值构建出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数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

外部融资的测度。外部融资由权益外部融资和债务外部融资两部分构成,其中股权融资用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期初总资产来表示,债务外部融资由借款收到的现金/总资产和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期初总资产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是由现金流量表中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减去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的差额计算而出,因为少数股东向被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不是以公司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状况为主要信息途径。其次,股东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并不是根据公司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而决定,不适用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外部融资的影响路径,因此予以剔除。

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关于选取单一指标还是多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绩效,学者们的分歧很大。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需求,考虑到指标的客观性以及导向性,本文采用了单一指标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代表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三)模型构建

模型一:tip=α0+α1HCD+α2eF+α3SiZe+α4Roe+α5DeBt+ε

模型二:eF=β0+β1HCD+β2SiZe+β3Roe+β4DeBt+ε

(四)相关研究与回归分析

通过运用spss18.0,excel等软件,得出研究结论。三大行业中,电器仪表制造业与通讯设备制造业,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面相关性通过检验,而医药行业,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外部融资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为了检验外部融资在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文使用了Baron和Kenny对中介变量的方法,对外部融资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其中,电器仪表制造业,外部融资在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明显,假设4通过检验。在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药行业中,外部融资在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披露标准,加强披露规范研究

作为重要的企业信息,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为解决企业未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以及披露不规范不完整的问题,权威机构应当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数或者等级可量化的参数指标,推动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和实施制度的建立,从而指导企业人力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直观清晰的人力资本信息。信息披露的完善不仅需要公司内部管理层的努力,外部分析师等外部信息中介的参与,对披露信息的深入挖掘也是信息披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证券分析师队伍的队伍建设,提高证券分析师能力素质。

(二)健全融资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由于技术创新在市场、产品、研发等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很难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而我国的金融贷款没有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我国完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体系,为不同信用等级和能力等级的企业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提高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银行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督,让贷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技术创新绩效

持续不断的现金流是保障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从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产业升级,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另外,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技能型员工所占的比例,建立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与工作环境,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利用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机制获得外部融资,形成良性循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不竭资金支持,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1]曾颖.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02).

[2]周方召,符建华,仲深.外部融资、企业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14(03).

[3]王珍义,苏丽,陈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以外部融资为中介效应[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5).

[4]杨栋,高金艳.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研究进展[J].会计之友,2015(16).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9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美国;硅巷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发展得到了宏观层面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面临着如何深化建设、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挑战。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较高的商务成本“逼迫”98%的孵化项目流失江浙[1]。未来,高商务成本和高生活成本将成为上海的等创新型城市的新常态。同样地,高商务成本的纽约却扬长避短,盘活各类创新资源,低机会成本“抵充”高商务成本,吸引大批初创者入驻,并逐步演化形成完整、成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曼哈顿的硅巷。

本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对美国纽约硅巷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特点和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并针对上海深化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点举措建议。

1创新生态系统的含义

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的。许多研究组织、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创新生态系统展开讨论,试图对其加以明确的界定,但至今没能得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目前,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大多处于微观层面,以国外学者Ronadner、国内学者张利飞等为代表。纵观已有文献可见,创新生态系统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①创新生态系统隶属创新系统,虽基本含义相近,但对主体认知不同。Ronadner融合了仿生学的理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协同整合机制,将系统中各个企业的创新成果整合成一套协调一致、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系统主体是企业[2]。国内学者张运生、张利飞在Ronadner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高科技企业,范围扩大至全球,认为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某些特性的基于专利许可、技术标准合作、协作研发的标准化战略的模块构件间协同配套、共同进化的面向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3,4]。而杜德斌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是企业,一切相互作用的新机构都可视为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

②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无论是被划分为核心层和影响层两个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6,7],还是核心层、中间层和层三个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8,9],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创新环境都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交流,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但从各类行为主体的重要性来看,大多数专家认为核心企业处于中心地位,但也有学者认为中介服务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行为主体[10]。

③共生演化是创新生态系统核心特征。创新系统理论强调的“主体之间相互依赖”和生态学强调的“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之间共同演化。目前,学者更加关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11-14]。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创新主体与其所处的创新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等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

2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得益于一个精心打造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的本质是追求卓越,主要是由科技人才、富有成效的研发中心、风险资本产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基础研究项目等构成[15]。

2.1国家层面

2.1.1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的科技实力,保护科研合作各方的利益,美国制定了大量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为美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表1)。

2.1.2发达的科技企业融资体系

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多样,结构合理,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以小企管局(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SBa)为核心架构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组织结构体系;运作的机制是以相关结构的分工为运作特征。融资服务体系的内容分为信用担保体系、小企业资金支持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小企业市场拓展体系、创业投资市场,及资本市场(图1)。

2.1.3健全的科技政策体系

虽然美国政府对科技事业的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政府支持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一直未变,那就是: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技术为国家利益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私人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的产业化,避免直接介入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在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政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表2)。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致力于开创领先于世界的新产业,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1993年,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CoSepUp)向政府递交了《科学技术和联邦政府:新时代的国家目标(Science,technology,andtheFederalGovernment:nationalGoalsforanewera)》报告,建议联邦政府继续大力资助与支持科学研究,并建议美国“在所有研究领域保持世界领先位置,并在主要科技领域维持清晰的竞争优势”。

2008年起,美国创新绩效出现了下滑迹象。为了保持美国在创新能力、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美国政府了一系列创新战略报告,如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创新美国:于充满挑战与变革的世界中繁荣》(innovateamerica:thrivinginaworldofChallengeandChange,亦称palmisano报告)提出了“创新美国”的概念,并将建设“创新美国”作为其发展战略,号召集中全国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国家竞争力[16];2005年美国家科学院了《站在正在聚集的风暴之上》(RisingabovetheGatheringStorm,亦称augustine报告),在上述两个报告基础上,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1月的《国情咨文》(presidentialStateoftheUnionaddress)中宣布实施“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Competitivenessinitiative),明确表明了政府关于创新和竞争力问题的观点与发展方向,从此美国进入了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发展阶段[17]。2009年、2011年奥巴马政府分别了两份创新战略报告《美国创新战略――推动持续增长,创造高品质就业》、《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其中,2011年的报告是2009年版本的升级,这两份报告表明美国创新战略的重心已经从解决金融危机问题转移到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上,这为创造未来的繁荣提供了多方位、可持续的、具有普遍共识的方法,奠定了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重新关注制造业问题。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于2011年、2012年先后提出《保障美国在先进制造业的领导地位》以及第一份amp报告《获取先进制造业国内竞争优势》。到了2014年10月,该委员会又了《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该报告俗称amp2.0。从报告中提出的革命性技术来看,美国没有把创新重心放到一些系统集成技术上,反而是把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共性技术――智能化技术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先进传感、控制和平台系统(aSCpm),还是可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制造(ViDm),其核心是研究基于大数据(机器智慧)的智能如何更高效、精准地驱动物理世界的制造,而先进材料制造(amm)很可能将颠覆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在装备品、消费品领域既有的强大制造能力。这些将是美国下一代制造技术力图突破的核心。凭借这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可以帮助美国继续掌控全球制造的命脉。

2.1.4大量持续的政府科技投入

美国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进行,但美国政府认为,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来支持个别企业、科研机构或整个产业无法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实验项目和创新活动。美国应用研究的预算经2010年削减后,这两年稳步回升。2012年国会通过的研发预算为1479亿美元,其中非国防研发668亿美元,比2011年增1.2%;基础研究329亿美元,增5%,占研发费用的22.2%;应用研究大于332亿美元,同比强劲增长9.6%,占研发预算比为22.4%,设施装备预算大幅下降47.7%。2012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68万亿美元。当年美国总研发费用接近405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1/3)。2013财政年度显示联邦支出1410亿美元总额进行研发,经济、健康、能源、气候、环境及国家安全既是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研发投入的优先领域。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科技创新在国力发展的核心作用广受重视,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前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倾斜。2014年,美国在研发方面投资其GDp总量的2.8%,投资额度达4650亿美元。

2.2地方层面:以纽约硅巷为例

美国的硅谷作为互联网产业的标志性地域已举世闻名,但硅巷却鲜为人知。硅巷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个无边界的高科技园区,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群,已成为纽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被誉为继硅谷之后美国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中心地带。据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发表的2014年全球创新城市排行榜,纽约仅在硅谷之后,排名第二[18]。

狭义上,“硅巷”指起始于纽约第五大道与百老汇地区的科技企业集群,在曼哈顿中城、下城区,集聚了大量互联网、新媒体、网络科技、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企业。近些年,“硅巷”创业者把技术与时尚、传媒、商业、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开掘出互联网新增长点。广义上,“硅巷”已成为一个覆盖纽约大都市区,横跨地理与虚拟网络的庞大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2.1.1硅巷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特点

(1)较高的商务成本,却聚集了众多科技应用型初创企业

较高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是大都市的固有特点,常令创业者欲步又止。但高利润率、高生产率,抵消了这些成本。一方面,租不起办公楼的创业家可以利用创新的合作空间工作,例如课程业者Generalassembly提供开会、工作和教育训练的地点[19]。硅巷新创公司密度高,也让创业者更容易在餐厅等地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技术人才等。据统计,2012年在纽约共集聚了包括生物医药、广告、新媒体、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的1000多家初创企业(Start-ups),其中不少属于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①[20]。另一方面,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众多的知名创司或天使投资人,可为创业者提供多机会的资金支持。

同样地,广阔的市场和高质量的人才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具有影响力和行业控制力的高科技巨头企业投资硅巷,如苹果、微软、iBm、谷歌、雅虎、辉瑞、强生、惠氏等都在纽约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机构。

(2)与硅谷错位发展,打造硅巷新模式

21世纪初期硅谷高科技泡沫破灭之际,得益于纽约政府的引导和投入②,硅巷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东岸模式”。与硅谷“西岸模式”不同,硅巷“东岸模式”的业务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应用技术、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及移动应用软件上,创业者们注重把技术与时尚、传媒、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挖掘出互联网新增长点,而传统的硅谷“西岸模式”更关注芯片的容量和运转速度等纯技术的创新[21]。目前,硅巷已呈现出适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初创企业成长的业态系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落户硅巷。

(3)资源集聚,生态发展

一是创意创新人才集聚硅巷。硅巷拥有大批的作家、导演、编辑、设计师和艺术家等,这些创新型人才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备受青睐的群体[21]。同时,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和最好的设计学校能够不断地输送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20]。2014年底,纽约科技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接近30万人。同样,坐落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众多名校,集聚了全美10%的博士、10%的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士、近4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20]。这些大学一方面在学科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另一方面以任务为导向进行应用研究,为纽约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应用科学人才和一流的工程师。

二是创投资金涌入硅巷。纽约是国际金融之都,拥有完善的资金链和丰富的顾客群,易于获得资金来源。截至2014年底,硅巷接受风投资金的笔数、风投金额总数以及科技公司ipo数量,均名列硅谷之后,位居全美第二;同时,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余地大,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和最好的设计学校有大量的人才、知识和相关机构储备[20]。

三是成熟的创新环境。纽约拥有科技大会和299个科技产业组织,涵盖金融、时尚、媒体、出版及广告等各类行业,建立起了行业互助系统,形成了良性的科技圈生态环境,能够给初创企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22]。

2.1.2纽约市政府在硅巷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是科技创新规制的制定者,是创新发展蓝图的规划者和参与者。尽管纽约的商务综合成本较高,但作为支持创新的积极政府,纽约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直接/间接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而降低机会成本,抵充较高的商务成本。

(1)设立初创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纽约市政府设有两个支持创新的基金。一个是纽约种子期基金(nYCSeedFund),该基金提供种子期投资,金额上限20万美元,要求创业者中至少一个具有技术背景,公司业务在软件或网络技术领域。迄今为止,该基金已经投了26家公司,其中两家成功毕业。另一个是纽约合作基金(partnershipfornYC),投资在金融技术、医疗健康it、生命科学等方面处于种子期或扩张期的纽约公司。在税收方面,针对纽约市税收偏高的问题,纽约市政府制订了以下优惠政策:房地产税特别减征5年计划(前3年减50%,第4年减33.3%,第5年减16.7%);免除商业房租税(前3年商业房租税全免,第4年免4.7%,第5年免3.3%);曼哈顿优惠能源计划(期限12年,前8年电费减少约30%,以后每年减电费20%)等[21]。

(2)提供分享型办公场地和孵化器,降低创业商务成本

目前,纽约有74个政府资助的创业孵化中心和220个低租金的共享办公地点供创业者使用[23]。这些场所为创业者提供分享、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并协助创业者吸引投资。另外,孵化器大多配有导师,让成功的创业者为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传帮带,如课程业者Generalassembly提供开会、工作和教育训练的地点。

(3)搭建一站式信息平台,打通投融资渠道

2014年底,纽约市政府已将整个地区创业相关信息都汇总到一个信息网站平台,便于初创企业融资、招聘等信息。该平台收集了6454家创业公司的信息,其中979家通过madeinnY资质认证(75%或以上的产品或服务在纽约当地开发);活跃于纽约地区的166个投资机构的信息,创业公司的招聘用人信息等[20]。

(4)注重本土人才的阶段培养,鼓励高校强强合作

发展硅巷最终是人才的角逐。一方面,纽约政府做了短期和中长期布局,包括推出“nYCtalentDraft”(纽约人才引入计划),资助纽约的创业企业高管去美国各大院校吸引计算机和工程类学生,同时定期组织各大院校的学生来纽约访问企业。该人才吸引活动遍及美国各地包括硅谷的院校。另一方面,纽约政府鼓励本土高校与国外一流高校强强合作,培养本土高科技人才。2011年,纽约政府从众多投标院校中选择康奈儿大学及其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③共同创建和运营专门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研究生院。研究院建在纽约的罗斯福岛上,建校资金主要依靠个人和机构的捐款和投资,预计总投入将达20亿美元,其中还包括15,000万美元的风投基金。研究生院预计从2017年起陆续向纽约输送毕业生。

3上海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3.1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选择

203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是响应国家发展的要求,二是顺应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2015年,中央要求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同年,上海市委研究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再次明确了上海建设创新生态系统的目标定位,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创新型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世界城市体系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全球生产网络(Gpn)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创新网络(Gin),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正在发展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纽约的新增高技术就业岗位已和硅谷差不多。

目前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人均GDp都在6万~14万美元,新加坡和香港也在4万~5万美元。而且,在进入2万美元之后,还会有一个快速攀升的阶段[24]。到2030年,上海人均GDp如果不能达到4万~5万美元,很难说上海已经建成了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支撑这种高水平经济体系的产业,必然需要今天的科技创新来部署、来创造、来孕育。

综上所述,上海已别无选择,必须要动态集聚全世界最优质的资源,不断提升中高技术制造能力,不断推出产业原创的领先产品和服务,形成具备强大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创新枢纽,建成“全球创新中心城市”。

3.2上海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特点

围绕建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3.2.1众创空间大量涌现,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发展

上海初步形成了科技创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并存,线下孵化与线上孵化相结合,国有、民营等多元机构性质互补,服务内容涵盖投资、孵化、培训、联盟、媒体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覆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专业技术服务、后续支撑等全价值链的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目前,上海已涌现出了新间、iC咖啡、启创中国、飞马旅、苏河汇、鸣新坊等多个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它们大多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等特点,可以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和引导下,这些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自发成立了上海众创空间联盟。联盟具有民间性、互、公益性等特点,旨在提升创业者、创客、极客等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技术产品开发,助力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未来众创空间的运营将围绕产业生态更为专业化,具有一定品牌度的众创空间将迅速扩展,大企业平台模式将成为主流;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平台化特征将日益明显。在众创时代下,创业者最需要的不是场地和资金,而是4.0孵化器。与普遍的孵化器主要提供场地、服务和资金不同,4.0孵化器关键在于连接和分享。只要连接做好了,小产品可以产生大势能。如何更好地连接创业者,连接服务,连接经验,连接人脉,是未来孵化器服务好科创企业的关键。

3.2.2政府打出“组合拳”,策力破解创新难题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长期、持续、系统的工程。《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作为统领性文件,重点部署科创中心建设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等工作。围绕着《总体方案》,上海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图2)。政策措施主要聚焦在将人才、企业、科研院所三个方面。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更加广阔的经营空间、更加简化的行政审批程序、更加便捷的上市渠道。科研院所改革将更为深入,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探索研究科研人员劳动价值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政府稳定资助、竞争性项目经费、对外技术服务收益等多元投入发展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将享更多激励,人才来沪发展路径更宽阔,国内人才引进政策更优化,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更灵活,更稳定的大学生创业环境。

近期,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员集聚上海,围绕着《总体方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随着这一系列政策落实和效果显现,将进一步促进国内人才流动,为海内外人才在上海创业就业提供更大的出入境便利。

3.2.3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创新创业氛围略显不足

以多元、包容为特征的海派文化是上海特有的城市性格。但上海的年轻人往往满足于“高级白领”身份,不愿轻易冒险去创业。许多“新上海人”在上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亦乐不思“创”。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上海创新发展的多样化,也削弱了本土企业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潜力。同时,地区差别日益缩小,基础设施逐渐趋于均等化。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他们可能更希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倾向于向生态环境宜人、社会文化生活丰富的地区流动,在那里更方便地实现自己的智力价值,也可以享受惬意舒适的生活。因此,环境不够宜人的大城市可能会逐步失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势。

3.2.4人才总量位居前列,但高端人才极为缺乏

从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长远发展来看,高端人才的短缺仍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纵观2009年至2013年,上海的基础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占全时人员当量比例和每万人在校研究生虽然高于其他城市,但与北京相差甚远,基础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约为北京的70%,而每万人研究生数仅为北京的50%不到[26]。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大等多方面问题,是造成未来上海潜在科研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但是,上海在吸引留学归国人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从1996年的1.5万名增加到目前的10万余名,居全国之首,其中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90%以上,来自发达国家的占70%[26]。从结构来看,上海虽已拥有较全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但缺少高、精、尖的顶级科学家。譬如,上海仅有8位入选汤普森路透的201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不仅如此,上海作为国内开放程度首屈一指的城市,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对外籍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足,缺少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外籍领军专家和杰出青年人才。

4硅巷创新生态系统对上海的启示

目前,上海较高的商务成本“逼迫”大量的孵化项目流失江浙。未来,高商务成本和高生活成本将成为上海新常态。然而,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首当其冲的要留下企业。上海无法利用低成本吸引企业,但可效仿“硅巷”,借助资源集聚的优势,形成良性的科技圈生态环境,借助更好的发展机遇、优质便捷的服务平台、更公平的发展环境吸引初创企业。

4.1以“高效率”治“高成本”,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优势

以高创新效率、高汇聚效应来抵消上海大都市固有的高商务成本。(1)政府设立初创基金,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政府思维应从传统的“行政审批”转变到“市场发现”的轨道上,通过设立初创基金,适当分担风险,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同类做法,如纽约硅巷种子期基金(nYCSeedFund)、美国“7a”、“504”科技项目贷款(政府承担75%的坏账风险)、台湾地区“财政部”推动成立的信保基金(承担贷款额度50%~80%的风险)。(2)开拓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一站式产业互助系统,为初创企业和投资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一方面,依托国家银行,为创新活动提供“研发-知识技术转化-市场化”、“创业培训-人才聘请-业务国际化”全方位的投融资支持,低息贷款,资助初创企业。另一方面,建立一站式产业互助系统,提高投融资效率。(3)建设世界级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补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一手”发挥高校国家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能动性,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一手”推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外资研发中心,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在沪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沪就业。

4.2猿执砦环⒄梗成为高端创新产品的生产源地

上海建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与北京、香港错位发展,结合上海及周边地区长期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定位于发展高端创新产品。上海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应是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环境相关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同时,集聚大量世界级的科技型企业、跨国公司及风险投资公司,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并通过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带动产业变革。

4.3应地制宜,培育宽松的创客文化

基于上海海派文化特有的多元、包容的特性,上海应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王战.上海应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J].浦东开发,2015(9):34-39.

[2]adnerR..matchyourinnovationstrategytoyourinnovationecosystem[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6,84(4):98-107.

[3]张运生.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3):113-116.

[4]张利飞.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理论综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3):70-75.

[5]杜德斌.破解创新密码[n].文汇报,2012-11-21.

[6]Bloom,p.,DeesG..Cultivateyourecosystem[J].StanfordSocialinnovationReview,2008(4):45-53.

[7]estrin,J..ClosingtheinnovationGap[m].newYork:mcGraw-Hill,2008:48-50.

[8]Smith,KennethR..Buildinganinnovationecosystem:process,cultureandcompetencies[J].industryandHighereducation,2006,20(4):219-224.

[9]杨荣.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J].科学与管理,2014(9):12-14.

[10]王缉慈.创新生态系统关键是要推动行为主体合作[n].科技日报.2012-1-15.

[11]wessnerCw.anoverviewoftheUnitedStatesinnovationSystem[eB/oL].2012-11-25,http:///eXteCaReGtopKnoeCo/Resources/Cwessner.ppt.

[12]李恒毅,宋娟.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6):1239-141.

[13]赵放,曾国屏.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2-1787.

[14]单蒙蒙,邵鲁宁,尤建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路径与优化模式:基于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案例研究[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创新.2014,1-7.

[15]维护国家的创新生态系统[R].2004.

[16]刘斌.美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

[17]穆鹏丞.美国科技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18]worldeconomicForum.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4-2015[R].2015:103-105.

[19]张成.“硅巷”:美国新科技首都[J].宁波经济,2014(2):51.

[20]杜德斌,杨凡.纽约城市创新网络的架构及启示[R].2015:1-7.

[21]李文增.美国硅巷科技发展对构建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启示[J].城市,2015(3):43-46.

[22]廖其浩,周玉琴.纽约“硅巷”――水泥森林中的搞技术园区[J].世界科学,2000(8):24-26.

[23]硅巷VS硅谷:谁将引领信息技术新潮流[n].解放日报,2012-7-28.

[24]李万.迈向世界级的创新生态系统[n].东方早报,2014-1-15.

[25]申城创客集结号,众创空间梦启航――上海众创空间联盟成员一览[n].上海科技,2015-4-28.

[26]陈强.上海市科技创新资源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研究[R].2015:5-7.

CharacteristicsofinnovativeecosystemdevelopmentintheUnitedStatesanditsrevelationtoShanghai

ZHaoCheng-cheng,QinJia-wen

(Schoolof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

Shanghai201620,China)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银行信贷研究型实验探索

一、《银行信贷》课程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等学校金融专业担当着培养金融基础业务人才任务。通过专业学习,要围绕专业理论素养、基本研究能力、特定业务操作技能、职业操守以及主动创新型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银行信贷》实验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向研究型实验的转变赋予学生学习的极大主导权。本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对实验课程比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对本课程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符合本课程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综合巩固和应用已学相关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非常好的平台。《银行信贷》实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广深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和主动作用,自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其他资源,甚至要学生走出校园,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社会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这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二,向研究型实验转变能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研究型实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根据实验内容中给定的基础材料进行分析,进行推导和分析,在这过程中通过“边学习、边研究、边模拟”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中学会探讨、研究金融领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银行信贷》实验中设计了大型课题,需要通过课题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同学们组成课题小组,围绕课题进行分工、小组讨论、汇总、演讲等一系列合作,小组之间又形成一定的竞争。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自律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难点

1.缺乏适用的实验教材。目前高校《银行信贷》课程的教材建设总体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空泛,形式单一,特别缺乏相应案例解读和应用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上虽然依据贷款的流程编制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关键的一些方法,比如报告的撰写等都未有涉及,造成学生很难借助教材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继而在学生进入实验环节时在分析解决实验方案时缺乏相应的指导。

2.实验软件的仿真性不足。实验教学离不开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撑。目前使用的软件是教学软件而非真实的银行信贷管理软件,虽然框架上已涵盖了银行信贷业务各个流程,但并没有真正使一笔贷款业务的整个流程打通,软件中提供的背景资料也相对有限,使得依托实验平台模拟贷款各个环节操作的功能弱化。在此限制下,实验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弱化学生操作性训练,强化研究性实验训练。

3.学生知识储备薄弱。《银行信贷》研究型实验的开展,需要储备较广的财经知识和比较扎实的金融知识,虽然在开展实验前学生们已经先修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但经常遇到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够,影响了在这一环节上进行实验的效果。

三、《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思路

基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银行信贷》实验课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研究开发的能力,为此,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改革:

1.注重素质和能力训练,提高实验内容的仿真性。首先,选取合适的实验指导材料,一是编制实验指导书,二是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和银行手册作为辅助参考教材。其次,实验形式丰富多样,实验环节中的监管机构政策文件和银行内部政策解读并以试卷形式考核、依托实验软件平台的流程操作训练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素质;实训报告的撰写、小组讨论及演讲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仿真性主要体现在流程的仿真和业务对象的仿真,其实现途径一是依托模拟实验软件平台,二是及时更新实验背景材料,使实验结果更具真实性。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内容的质量,突出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银行信贷业务涵盖内容非常广,实验时必须有所侧重,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主要是弱化一些程式性的实验项目,强化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在内容上把重点放在贷前和贷后两个环节,考虑到模拟实验的局限性,贷前主要是财务因素分析和贷款调查报告的撰写,贷后主要是资产检查报告的撰写和贷款分类。

3.实验考核形式更加丰富。一般性理论课程的成绩主要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构成。一般性实验课程的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软件系统中的打分系统给出。研究型实验课程因为在实验手段、实验形式和实验项目上更加复杂,层次也多,为了更好反映研究型实验的目标和效果,考核方式应包括:反映基本素质的团队配合情况的成绩、基本知识考试成绩和软件系统中操作性实验的成绩;反映专业技能和创新应用技能的实训报告的成绩和讨论演讲情况的成绩。其中团队配合和讨论演讲的成绩由学生互评形成;基本知识和操作性实验由实验软件中自动生成;实训报告成绩由老师给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