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险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5:49

建筑风险管理篇1

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大部分原因在于风险管理的好坏,对于传统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转移及风险规避方法,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层面和实践探索层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烈。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着某些不规范的运行机制,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积累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数据库,没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自身而言,对风险进行很好的管控难度较大。

3)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已有的各种建筑法规、条例缺乏实质的可操作性,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无法应用。

4)工程担保制度不完善。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种类繁多,保险对其各种风险针对性不强,保险内容老套,缺乏灵活性。因此,对于节能建筑的风险管理,目前对其研究更加处于空白状态,与一般工程项目风险一致,节能建筑风险也注重的是各类风险给节能建筑项目带来的不利后果,但节能建筑风险类型与一般建筑相比有所改变和扩大,节能建筑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目标体系的协调。因此,节能建筑风险管理比传统建筑更为困难和突出。需面对节能建筑这种新兴的建筑形式,探索风险特性及其管理方法,对节能建筑和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节能建筑的风险特性及风险因素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前的不确定性,一般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强调风险表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种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其形成了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工程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是技术、经济、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协调而得到的综合产物。较一般项目而言,节能建筑风险特征加入了社会及环境效益对其的影响,这大大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因素,使得节能建筑建设风险比一般建筑更为明显。

2.1节能建筑的风险特性分析

1)目标复杂性、长期性。传统建设项目目标仅为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更多的是着眼于建设阶段,不考虑建筑物对后期运营的影响。而节能建筑重点在于考虑对能源环境的影响,在全寿命周期内,使其发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造阶段增加少量的成本达到全寿命周期内成本节约的效果。建设目标更多、涉及的时间范围更长,风险更为复杂多样。

2)效益的模糊性。传统建筑物重视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易于量化。节能建筑具有典型的经济附加性,而节能建筑物从建设到使用直至报废,由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公共作用下所体现的长期效益难以直观地用数字展现出来,在节能建筑相关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明确的现状下,增加了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管理难度。

3)节能建筑是为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响应节能减排而诞生的新型建筑。国内外对节能技术、节能方案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节能建筑风险管理案例较少,所以对于节能建筑项目参与者而言,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2.2节能建筑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技术风险性。每一工程项目都会经历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期评价几个阶段,对于节能建筑,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因而需要采用一些新的设计思路、施工技术、使用新型材料等等。设计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能项目的成功与否,若设计人员缺乏节能建筑设计经验或过于自信的创造性设计以及图纸施工操作性差都会给承包商带来额外的风险。再则,承包商对节能施工技术的把握是否透彻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承包商技术不过关导致无法达到节能目标,增加了项目本身的风险。以及节能材料设备生产技术对节能建筑的影响,节能材料、设备性能不稳定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风险。

2)管理风险性。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能力影响项目质量的好坏,节能建筑存在管理风险原因在于我国节能建筑发展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业主方、承包方、设计方均对节能建筑的认识有限,不能很好把握节能建筑成本与效益的合理比例,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且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管理案例少之又少,达不到对节能建筑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效果,增大了风险转变为损失的可能性。

3)社会及政策风险性。节能建筑申报环节多,审批程序复杂,公众对节能建筑的接受程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及节能标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且节能建筑相应政策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政策标准变化大,使节能建筑的社会及政策风险远远超过一般建筑。

3节能建筑建设风险管理措施

3.1技术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项目各参与方技术水平,成立专家组对节能建筑知识进行培训,加强节能建筑知识普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加强项目各参与方沟通,有效规避部分风险。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如节能设计施工操作性不强,施工单位对设计理解不足等,应加强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力度,可使施工单位提前介入设计阶段,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3)加强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稳定性试验,严格把关质检,避免节能材料、设备造成的风险损失。

3.2管理风险规避措施

1)建立专门的节能建筑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弥补业主方、设计方、承包方自身等对节能建筑风险管理的局限性。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严格考核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业务水平,系统论证节能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在合同中明确各方责任,督促各参与方自我管理行为。

3)建立节能建筑风险信息系统,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节能建筑的数据整理与收集,积累节能建筑风险信息,便于专家学者研究以及后续项目的经验借鉴。

3.3社会及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1)强化大众的风险管理意识,大力宣传节能建筑的综合效益,使大众认识到节能建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积极建立节能建筑规范化实施的政策文件,落实相应的资金补助和保障措施。对于政策标准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可通过调整营销策略,提前考虑节能规划,制定相应的节能施工方案。

4结语

建筑风险管理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现状;主要原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使得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可变因素,增加建筑工程中的各种风险。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蓬勃成长,但是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增强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于潜在的意外损失所进行评价、估算,并且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挽救和处理,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害的过程。风险管理关乎企业的存亡,很多建设单位没有注意到项目中的一些潜在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做好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我国的风险管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风险管理还未出现较完善的法律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保障建筑工程的法律,如《招标投标法》、《保险法》、《建筑法》等,但是没有针对于建筑工程特点的有关法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建筑工程的法律,对于建筑工程没有法律保障作用,使得风险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缺乏法律强制力。

风险管理意识不高

由于建筑工程一旦出现问题还有政府来承担主要的风险,但是很多重负的管理部门和建筑工程中的部门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或者对于风险的出现有着侥幸心理,为了降低工程中的成本而尽可能的不进行风险管理,这种观念非常的危险,当建筑工程出现质量、合同、安全等问题的时候会沉重的对建设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打击。

风险管理市场尚未形成

工程保险和担保市场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担保人和经纪人,当前虽然很多的银行已经针对建筑工程开展了一些担保业务,但是保险公司按照现行的规定还不能从事担保业务。承包商之间的同业担保也未开展,保险品种也相当欠缺,并且保单形式单一,无法适应市场和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求。

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尚未发展

虽然近一段时间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建筑工程方面的保险业务,但是大部分的承包商和建设单位很难接受,除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暂时不足的原因,还因为当前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中介公司和风险咨询公司为建筑工程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使得建设单位风险管理意识来不及普及,最终使一些建设单位的投资损失得不到保障,使建设单位认为风险管理并无必要,使积极性受到打击。

加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合同阶段的风险管理

1、合同管理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管理能够对施工工期进行约束,使其不超过合同工期,也能够有效的防止投资成本不超过预算成本。当建设基本能满足合同的要求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得最大限度的得到保证,也能使施工的全过程符合预期的目标。

当前承包合同的种类

为了能够降低风险,合同管理应体现出承包商与投资商之间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承包合同大致分为全价承包和单价承包两种:全价承包是指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都由承包商负责。这种承包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促使承包商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努力节约工程量和工程成本,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承包商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对较大的风险进行承担,因此往往在投标成本计算时就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算到承包成本中,使得整体的报价增高,加大业主的投资负担。就算承包商没有将风险损失加入到成本中,在出现损失之后由于无力承担,随后这一部分的损失还是落到了投资方身上。单价承包是由投资方对全部损失进行承担,承包商按照实际的工程量进行结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适合承包商进行风险承担的能力,并且在投标过程中可以使承包单位的实际竞争力得到凸显,节约工程费用。但是其主要缺点在于承包商就会不注重对造价的控制,而增加的工程量是否应该算到承包商的头上还有待商榷。另外,在国际上,还有一种半全价承包制度,承包商对与设计中规定的工程量实行全价承包制度,对于超出的工程量由投资方承担。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承包合同。

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是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保证。在国外的很多大型企业中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还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总体来说,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工程风险的管理规划,对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规划,并组织人员检查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计划。当发生一些风险问题时,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上报并提出处理报告,及时的对风险事件进行解决,并与技术部、监理公司、财务部门进行紧密的配合,彻底落实一些赔偿、保险等新业务。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搜集一些与工程风险有关的问题和信息,及时研究对策,对风险管理规划的局部进行调整和修正。

风险的缓解和转移

风险的环节是指在风险评估认为风险的预测发生的概率较小时,或者风险发生影响较小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控制风险发生的因素等,它可以防范风险发生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发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风险的缓解不仅能够降低损失,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

风险的转移是指将施工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摊或者转移,常见于合同风险的回避,以及工程材料的价格波动等。在工程的施工中通过合同的签订或者购买工程保险等方式将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转移出去,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以减少工程风险带来的损失。在第一条中我们提到的在承包合同签订时让承包商承担施工中出现的风险损失就是风险转移的一种。

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建筑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缓解和转移。

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建筑工程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实践,使得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严重影响着建设单位的投资安全,妨碍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的政府部门应与建设单位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有关法律流程,为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努力。而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也应多增加风险管理的知识,运用创新的风险管理思想来进行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提高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来对企业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金序林.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浅析[J].门窗.2012.10.269-270.

建筑风险管理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原则,问题,对策

abstract:becauseofitsownpersonnelquality,managementlevel,thetechnicalconditions,theenvironmentandsoonvariousaspects,whichinourcountryandriskmanagementtheoryandmethodisnotperfect,inconstructionengineeringprojectsintheimplementationofriskmanagementoralongandcomplextask.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projectriskmanagementofthebasicprinciple,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riskmanagement,summarizedthedevelopmentconstructionprojectrisk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Keywords:buildingengineering,riskmanagement,principl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辨别、评估、预防和控制的过程。相比其他产品,建筑产品具有周期长、规模大、产品单一复杂等特点,在实施建造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随机性的因素,因此其风险度比一般产品更大。

一、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

1、整体性原则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可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时,应系统地看待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回报水平,内外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风险状况,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策略。

2、主动、及时、全过程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应遵循主动控制、事先控制的管理思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实施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虽然有些风险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在项目风险控制的总体设计时,仍然必须从项目的全过程考虑,预先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3、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不仅其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后果影响面广,所需处理措施综合性强。对项目风险来说,不确定性不仅贯穿项目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项目由各子项目构成,项目的目标是多目标性的,包括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变更和索赔、生产成本、利税等目标。要全面、彻底的降低乃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科学分配风险责任,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如果项目某一方面的风险没有有效的控制,有可能演变为整个项目的风险,所以应对项目风险的各个方面,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环节,按照专业、规范、安全和高效的要求,实行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控制。

4、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也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管理方案首先应针对己识别的风险源,制定具有可操作的管理措施,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项目的风险管理势必消耗有限的资源,因此在选择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该使项目风险管理的费用小于风险发生时对项目参与方造成的损失,否则项目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实践意义。

5、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

项目风险管理方案涉及多项工作和措施,应力求管理成本的节约,管理信息流畅、方式简捷、提高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是建设各方对建立工程风险意识淡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在建筑企业和金融业中缺乏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商业银行对政策性贷款投资的工程项目没有必须进行投保的要求,投资主体虽然从所有制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但提高工程风险意识依然不强,未能从工程风险管理人手,降低和转移风险条件。

2、项目设计前期,由于开发商提供的设计资料过于简单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阶段出现技术标准的选择,计算模型的选择,安全系数的确定等方面的偏差而形成风险。也可能由于设计时间紧迫,设计单位与开发商就设计任务未进行细致反复沟通,设计人员业务不熟练,致使施工图的设计深度不够,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不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同时也将影响工程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3、国内承包企业对签订高质量的合同,利用合同进行经营的风险预防和风险转移的能力不足,进行工程索赔的意识不强﹑知识不足、能力不够﹑条件欠缺等,是导致经济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对策

1、通过立法和合同规定,推动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开展建立和推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保障,用合同相制约。因此,应当以《担保法》、《保险法》、《合同法》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为依据,在今后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立法中,将相应的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内容写进去。当前,可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文,以推进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制度的建立。同时,除在起草或修订有关合同示范文本时,应注意参照国外相应条款,制订有关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条款外,还应抓紧研究制订各种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系列合同示范文本。

2、培育形成担保人市场,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除继续发挥银行的作用外,还应当积极培育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当担保人,以形成有一定竞争的担保人市场。从国情出发,应当重点发展承包商的同业担保,由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为其他承包商提供第三方担保。这既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比较简便易行。但是,同业担保应当是高资质企业为低资质企业提供担保(一级资质企业可以为其他一级资质企业提供担保),全资或控股的母公司可以为其子公司提供信用担保;严禁两家企业互相担保或多家企业交叉互保,以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在条件具备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也应允许保险公司开展保证保险业务(即带有保证担保性质的保险)。对于设立专门的工程担保公司,建设部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审批条件,根据其有资金实力、专业技术力量等,确定允许开展工程担保的业务范围,并对其设立后开展工程担保业务的信誉状况等作定期评估。要规范工程担保公司的运作,其提供担保书的担保总额(指所有在担保的工程),原则上不应超过其自有资金总额的五倍:为一个项目出具担保书的担保额,原则上不应超过其自有资金总额。鉴于专门的工程担保公司自有资金实力一般不强,应主要为中小型项目提供担保,并要形成竞争机制,不能搞垄断。

3、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机构,包括保险经纪人、保险人和工程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或是受被保险人(业务或承包商等)的委托,与保险公司洽谈保险合同并索取赔偿;或是从事工程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培训和风险咨询(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处理、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和指导执行等)。对于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中产生的纠纷,应当确定一批可进行技术鉴定和责任确认的权威机构。在确定这些机构时,应注重发挥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安全监督和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等机构的作用。

4、研究制定合同的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收费标准,其费用应计人工程成本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还不规范,加上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建筑业一直属于微利行业,企业资金积累十分有限。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建设单位的资金也比较紧张。因此,政府对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加以宏观调控,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国外的做法。具体的收费标准,可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程的类型、风险的大小、业主及承包商的信誉等测定调控幅度,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是直接为工程服务的,其费用应当计人工程成本,在国家和地方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应当研究解决其费用的成本立项问题。业主也可以将通过招标竞争节省下来的资金,拿出一部分用作保费的开支。

5、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建立和推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制度,必须大力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普及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知识。同时,要选择若干省市进行试点,在摸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建筑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程项目投资多,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

目前,大部分工程的风险管理普遍偏高,超出预算。而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成了重中之重。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

“工程风险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工程的建风险管理格。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指的是建设一项工程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需费用的总和,这些费用都是一次性的,这个广义的角度是从投资者一方出发的,即为某项建筑工程花费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工程风险管理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核心内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等。工程风险管理的任务:根据图纸、定额以及清单规范,计算出工程中所包含的直接费(所有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等等)、间接费、规费及税金等等。

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的特点

项目在实施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这些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往往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实践过程中,工程风险管理风险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第一,工程风险管理风险在整个项目的实施周期内都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管理能动性、全程性。工程项目实施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给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带来风险,而这一风险因素是普遍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的,并且其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存在。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事前的各种风险,但我们可以对其实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所以说,风险具有管理的能动性。第二,工程风险管理风险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有质和量上的可变性,所以它决定了工程风险管理风险分析与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此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还存在偶然性、多层性、被动型和复杂性等特点。

影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因素

(1)人为因素。建筑工程项目作为最终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生产活动,其主要的决策和实施者是人,所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建筑行业总承包方会对工程进行分包,在分包过程中施工的前期经费由承包方垫付,然而这一过程往往存在很多来自承包方内部的问题,如:转包环节中承包方内部管理人员对工程的理解不够。在风险管理审核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工程风险管理管理方面存在对项目施工资金管理监管不到位情况,在风险管理监督人员缺乏资金监管,导致部分资金往外流失。所以说,由于每个人的学识、背景和认知不同,个人的意志也会就不同,这些差异都是直接影响项目活动程序和内容,甚至是方案的实施,使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出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2)技术因素。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就是建筑行业,其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发展速度。工程技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工程风险管理在项目施工前应该对项目进行评估,在评估中技术检测措施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抬高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另外,部分建设企业中有一小部分的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很熟练的平衡经济和技术的关系,或者是对技术不负责导致发生技术事故,再或者由于技术经验的匮乏,不能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对信息不对称的难以把握,这些都是在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影响因素

(3)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属于室外作业,在其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不可预见的。例如:暴雨、飓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不可抗力,更深层还可以包括火灾、战争、禁令这些不可抗力都会导致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提高,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成为影响风险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5、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5.1、设计阶段的工程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离开不方案设计,为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计方案竞争机制,选取最优的设计方案。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设计领域包括了勘察、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有的项目是高达上亿的投资,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中要明确设计预算,确定整体预算控制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并适当提升经济指标在方案中的权重。在择优选择中,运用当前最新的设计取费标准,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在最优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次方案的通过并付诸实施,尽量避免在方案确定之后再次选取其他方案,从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风险管理以及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此外,设计方案在优化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最低风险管理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方案,而是“价廉物美”既有新工艺又不扩大预算。

5.2、招标阶段的工程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

①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编制标底时要做到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要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同,确保标底编制质量,达到合理风险管理的下限。建设单位如果单位没有条件,就应请有资格的单位代编,最好是自行编制。②确定适合的发包方式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特点等,业主可以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来控制工程风险管理。不管选择哪种发包方式,都应该进行招标,引进竞争机制,确保各施工单位在保证最低的企业利润的情况下,给出最优惠的价格。③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

5.2、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

建筑工程在整个风险管理中,首先要找到可能导致工程风险管理中发生风险的触发器,这种指的是风险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指示器,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通知决策者或者是管理者。其次,还可以制定预防计划、缓解计划、应急计划,这三种方法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计划中最基本的方法,在风险发生之时可以降低风险的概率、缓解风险带来的后果,能够对发生的风险做出应急响应。

5.3、建立工程风险管理的宏观产业调控机制

建立工程风险管理的宏观调控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环境因素变动引起的风险。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行业预测的途径,关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信息,建筑工程项目可根据这些行业预报信息识别和分析是否是因为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工程风险管理风险,从而可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预测,把风险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5.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风险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建筑工程之中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施工图以及标准图集,同时具有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并且精确地制定出一个标准具体的预算。建筑图纸上的细节问题设计人员比较容易忽视或者省略说明,在造价之时就应该注意。建筑工程在造价中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风险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认真总结,仔细的分析,才能得出它们的规律,并且应用当前的规律来计算工程量,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素质。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性、政策性和技巧性特征。这就要求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工程各个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的积累有关的实践经验以及技巧,摸索出具有降低建筑工程项目针风险的方法,为以后处理类似的风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建筑风险管理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风险管控

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其长时间作业且受自然环境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使得建筑工程风险性也相对较大,尤其是建筑施工环节。为将建筑施工环节的风险降至最低,施工管理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便施工中出现相应风险问题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文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实施风险管控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和风险管控必要性

1.建筑施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

所谓建筑施工风险就是建筑工程在项目施工中受工期、质量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工程施工产生不确定性。就现在风险管理而言,不同项目都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而解决项目风险的关键则是风险管理。目前来看,施工企业已经遍布祖国南北,这种点式分布模式不利于使不同施工企业集中起来。再加上工程施工本来就周期长、投资较大、规模大、流动性大,再受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在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风险。建筑施工中潜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安全风险、资金风险、管控风险、合同风险等。

2.建筑施工管理风险管控必要性

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然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对工程质量、建设水平和一些相配套的设施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增加了建筑施工管理难度,加之实践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出现,对工程建设成本、资金周转、合同管理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容易使施工企业形象和声誉受损,还可能出现不良经济损失和质量事故。如果不合理解决这些风险,对潜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无法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效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建筑施工中可预见的风险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风险本身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

二、建筑施工管理风险管控有效途径

1.提高企业辨别风险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常会因风险辨别意识差,增加了建筑施工管理的风险性,由此也可以看出提高企业辨别风险能力的必要性。为了提高企业辨别风险能力,在工作中应该设置专人收集施工区域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作业区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对项目周期不同阶段不确定性、工程不同工艺装置内容和工程建设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在对上述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具体分析,这些专家级的人士专业性强、阅历多,对内容分析的较为全面,得出的风险分析结果相对客观,也较容易实现。在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后,要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风险事件进行编制,并列一个详细的清单,按照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目标、技术因素、主客观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最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辨别活动,以提高项目施工中的风险预见能力。

2.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安全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于这一风险在平时施工中多注意一些细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而在实际施工中,虽然下发相关安全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但往往仍有不遵守安全规定的人,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施工企业在开工之前,应该获取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之后再开工,施工过程中相应承包单位也要获取经过审核的安全许可证,之后进行施工。其次,施工前必须严格对不同工作人员资格证进行确认,无资格证的人员不能上岗,尤其是特种工人。如果特种工人无执业证,需要以安全规定为依据,对其进行惩处,同时也应该按照规定对这些人员执业证进行复查。再次,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时可以以班组形式进行,也可以去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企业安全检查工作也不能放松,要定期对工作现场和相关区域隐患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为减少施工现场隐患施工设施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每次使用前也要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再行使用。最后,企业也应对自身安全生产制定进行完善。对操作规程和技术执行进行规范,遇到相关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执行后要做好技术交底和记录工作,以免遇到麻烦,可以将记录作为有效凭证,以降低企业损失。

3.强化预算人员素质

工程预算人员素质如何对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也是有影响的。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预算人员常因对企业投标报价流程了解不够,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企业损失的现象也时有出现。这就需要对企业预算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对企业内部投标价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预算人员进行道德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能严格按照招投标规定,结合实际项目工程报价表进行,尽量避免修改投标报价、刻意压价、哄抬物价和招标单位串通泄露企业投标内容等行为。此外,还应对预算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素质方面培训,对相关人员资格进行规范,预算人员上岗必须执有上岗证。为了确保预算人员工作质量,需定期对预算人员进行考核。对预算编制质量较差、过高评估预算造价人员进行适当处罚,以为工程预算人员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其能更好的为工程施工服务。

4.强化资金和合同风险管理

资金和合同风险也是建筑施工管理中常出现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两种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风险意识,对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管理中对资质和信用不能达到标准的业主予以投标,借助法律法规要求建设方提供必要的工程支付担保,减少工程款风险和拖欠工作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信用危机。工作中,必须对索赔管理进行强化,尽可能减少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造成的停工损失。为了减少风险,也可以将风险转移给材料商或其他承包商。工程合同的不规范、严密和完备也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工程封信、业主自信风险或是外界风险等。这就需要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看合同是否合法、业主审批手续是否完善、需要公证与否、合同文件和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同是否符合双方利益及双方理解是否一致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合同进一步分析,如果合同不符合双方利益或出现不一致的理解,双方要如何解决。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切记不要口头承诺,必要的时候应将要求写入合同,以避免合同纠纷问题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结束语: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是较为容易的。上文对可能预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策略,有助于降低施工企业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福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2]杨艳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3).

[3]李维娜.关于加强施工企业资金运作有效管控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1).

建筑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工程的当事人风险意识淡薄,工程不确定性多,风险复杂多变,风险识别困难;工程项目具有不重复性,忽视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造成工程施工数据的积累有限;风险评价的误差大;风险管理手段的落后,风险手段只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种种原因制约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

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风险

1.1施工技术

1.1.1主体结构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主体的结构工程非常重要,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承包商和业主造成巨大的损失。业主在施工时,最好使用由咨询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同时,面临脚手架和支撑物等进行分析,对建筑商的施工进行制约,保留最终的审查权利,在合同中没有说明和规定的承包人所采取的保护结构的方法必须在业主允许之后方可进行。

1.1.2消防工程

建筑工程消防工程可以延伸到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控制消防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在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经济风险、技术分线以及自然风险。根据建筑消防建设、运行所产生的风险可以分为设计、施工安装和投入三个主要的风险阶段。在各个阶段中风险阶段是不同的,设计阶段的风险只能间接反映,对工程的影响较小;施工安装期间所产生的风险便比较直接。这些通过加强施工的质量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

1.1.3给排水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的质量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以及使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给排水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要适应变化不断的市场就必须面临风险的考验,例如开发新技术、项目建设、市场风险等。大部分业主希望承担较低的风险同时谋求高的收益,这要求了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和预测,综合收益、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选择最佳的方案。

1.2项目管理

1.2.1决策错误

信息的取舍失误以及失真是指施工单位在手机有关部门的信息时整理不全面,忽略了正确的信息,导致决策层的判断没有足够的现象。决策错误包括了信息的取舍失误、信息失真、中介风险、风险、投标风险、报价失误等多方面得失误。中介风险和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外地时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通常通过中介或者机构投标,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存在欺诈的风险;投标风险在后期的施工和管理中有着非常大的难度,表现为施工方为了中标率压低了报价,以接近成本的报价中标。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亏损,缺乏报价的技巧导致报价偏低影响最终的收益,对于竞争对手的估计不足,报价失误表位为对于市场中的价格没有充分了解。

1.2.2合同风险

签约时,合同条款中的不平等条款,定义不准确,遗漏条款;履行中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限制,协调工作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1.2.3责任风险

包括了法律责任风险、人事责任风险、替代责任风险和职业责任风险。其中,法律责任风险具体的表现为法律的不健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没有正确的理解法律的限制;人事责任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决策层所聘用的管理人员的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和道德品质,一个经验丰富、拥有高超技术水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项目经理,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风险的扩散,在工作中能够预测到潜在风险;替代责任为工程进行中所产生的风险,表现为材料替代、人员替代、施工方案替代三个方面;职业责任风险则表现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以及是否敬业。

1.2.4价格上涨

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承担着所有的成本,必须对意外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出尽可能合理的报价。业主如果允许承包商按照最终的费用进行报销,承包商既可以避免涨价部分的费用。如果业主承担了费用上涨的部分,就会使承包商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合同中如果列出预防条款,是能够解决涨价的有效方法。承包商在报价环节提供附加的利益、工资率、材料的价格表,在得到公证的前提下可作为报销的标准。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可控的损失,主要的措施包括了风险回避、控制损失、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财务手段等。

2.1风险回避

主要指的是中断风险源,将风险遏制在发展阶段。回避风险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风险,但是和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相比,这些风险和风险在后期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例如投标时尽量回避风险大的项目,以选择风险小、收益适中的项目为选择,对于可能造成亏损的项目要放弃。如果风险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无法成功掌握项目,最好不参加投标。可以说回避风险是消极的风险管理方法,但是对于避免损失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2.2预防损失

预防损失指的是在财务中使用各种的预防措施,杜绝可能发生的损失。使用预防损失的风险管理方法是企业积极进行风险防范的表现。比如承包商为了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能够得到及时的供应,可以在采购的过程中选择多家供应商;为了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所导致的返工、罚款,可以提高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对于项目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措施的培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减少可能发生事故的机会;学习如何能够利用索赔技术来减免承包商所承受的损失。

2.3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主要指的是在已经发生了风险损失之后,通过使用相应的措施来遏制损失恶化或者减少损失扩展可能出现的蔓延和扩展,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例如业主付款延期,施工队可以通过使用停工、施工队伍撤出的方式提出索赔的要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诉讼;发生施工事故之后应当紧急救护;所安装的火灾预警等防范系统都是为了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

2.4分离风险

分离风险指的是按照单位将风险进行分割,避免产生连锁反映。这种处理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减少损失。承包商进行设备采购时可以使用分离风险的方法,尽量减少由于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采购设备,以多种货币作为支付方式,一旦汇率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也能将损失减少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材料分割存放也是分离风险的一种手段。因为使用分隔存放分离了风险单位,对于每个风险单位进行合理安排,不会影响各自的风险源,能够有效避免在材料的集中存放时有可能遭受的损失。

2.5分散风险

风险分散与风险分离不同,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风险的目的。承包商采用工程分包形式是风险分散的一个有效手段。

3.总结

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重视和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手段,运用风险管理尽可能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从而恰当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将会有效控制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失,使风险降到最低,如期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使用,达到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的目标的统一,投资商和承包商均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土建工程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吴增玉、西宝、刘长滨.中美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1999.

[3]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建筑风险管理篇7

【关键词】建筑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策略;研究

建筑施工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建筑工程不仅资金投入较大、工期长,同时建筑工程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很多,所以面临风险会更多。由此看来,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风险管理指的是正确认识和分析风险,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的过程。也就是说,对没有发生的风险和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造成严重后果,进行科学、合理管理,从而完成既定目标。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建筑项目存在风险,探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建筑项目存在风险分析

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建筑施工风险之一,毕竟整个建筑施工主要是以资金最为保障的,没有资金作为保障,建筑施工很难做到顺利开展。建筑施工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业主因素以及材料因素。首先,业主因素。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业主没有资金,但是却争着要项目,即使有了资金,也是尽量少给以及不给,甚至出现欠拖资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以后的建筑工程款项的结算买下了祸根。另一方面,材料因素。材料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材料价格上涨,实际建筑施工中,材料费用可以占到整个工程成本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因此,材料涨价也是很重要的经济风险。

2、组织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所涉及的部门是很多的,包括设计方、施工方以及业主等。为此,要想做好建筑施工风险管理,加强组织风险管理是必须的。组织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风险。在建筑施工之前,由于设计时间较为紧迫,施工图纸会陆续出现,甚至会出现图纸拖延的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图纸错误,这是设计风险的典型代表。其次,承包人风险。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也是千变万化的,承包单位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管理不完善以及问题解决不及时,都会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以及效益。最后,供应商风险。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出现物资供应不及时以及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甚至物资时间、数量以及供应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3、技术以及自然风险

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由此造成的工程事故、试验失败等,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程度较轻的至少也会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由于工程项目施工一般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必然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行。

二、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解决策略

1、努力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风险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层,他们管理素质的高低与水平深刻影响着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选拔机制,对于那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三高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保证他们岗位与水平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他们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强化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那些水平低、素质低的人员,企业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包括基本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的培训,甚至包括对建筑工程基本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素质与水平。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

2、强化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对建筑施工项目所进行的项目分析以及绿色控制。技术施工人员根据建筑工程的各个细节各个过程制作出绿色控制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建立施工企业绿色管理战略。在施工企业中树立全员绿色理念,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建筑施工以及规划。绿色工程管理不仅仅包括绿色管理理论,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绿色管理渗透到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当中,使得建筑施工更加的生态、环保、绿色。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理念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益,是近几年在建筑行业中普遍流行的重要建筑施工管理理念。

3、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风险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全过程风险监督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监督管理的关键,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风险监督管理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全过程风险监督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风险监督管理交底制度。在每一个项目施工之前,风险监督管理人员都应该根据规章制度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做好相应的风险监督管理交底工作。其次,制定相应的风险监督管理作业指导书。对不同的机械、材料、环境以及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确保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建筑工程风险控制。再次,执行风险监督管理样板制度,在进行大面积的建筑施工之前,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实施样板间、样板制度,保障建筑工程风险监督管理得到有效提升。

4、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是做好建筑工程风险施工管理的重要方式,安全应急预案在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原则基本一致,但是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也是不同的。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首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不同的施工安全程度,进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做好基础。其次,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设备保养。各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施工管理的有力保证,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进行相应的保养,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速度以及效率。

总结

总体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建筑工程越来越复杂,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风险。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时掌握必要的风险识别技术,同时还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尽可能解决和防范风险出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以及质量的顺利开展。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深入探讨自身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创新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唐伟镔.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与处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2)

[2]王志金.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07)

[3]卿姚,王月明.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2)

建筑风险管理篇8

摘要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财务风险贯穿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各种风险的集合体,对企业的财务有重要影响。欧债危机以来,公司管理者普遍开始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根据我国建筑企业所即将或者正在面临的一些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随着变幻莫测的市场,不断要求建筑企业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建筑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的资产流失以及决策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被人们逐渐关注起来。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周期长、流动性大、范围广,为此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复杂,这是很多专家开始着手研究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重大原因。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由于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建筑企业因其独特的特性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具体如下:

1.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构成复杂

融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指公司利用财务的杠杆效应在进行负债经营时,由于不能及时偿还本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范围更广,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回笼资金风险、收益的分配风险等等。

2.财务风险贯穿整个项目始终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的粒度应为单一的项目,这是因为其通过承包不同项目来实现公司的运作。与其他项目相比,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自项目设立之日就已经存在,且贯穿该项目始终。不论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都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需要控制的重点。资金的安全、利用、最大效益的实现需要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3.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具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企业的风险因素是否发生;风险如果一旦产生是否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如果造成损失,那么损失的大小怎么算。

四、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众所周知,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管理者兼职。少数大型企业才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由此可见在建筑企业当中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较低的,更有甚者一些从业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都不具备。企业与现代会计信息化技术脱轨。

2.财务管理愈识淡薄

虽然建筑企业高级管理者在施工设计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进度、工程质量等保证措施,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却没有采用专业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程序以及操作技术,同时在施工的流程、进度方面的安排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项目的投标、质量、工期以及资金等环节的财务风险管理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把握。

五、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想防患于未然就必须把所有的影响财务风险控制的因素考虑进去。

1.培养财务风险管理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建设风险管理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加强风险管理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和信息化培养,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要根据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经营状况等设立相关指标。认真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如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等。

3.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重点在于资金的支出,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做好现金预算。由企业统一调度资金,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六、结束语

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换、一些人为无法控制的其他因素,外部环境如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或者内部环境有企业的人、财、物的组合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同时市场价格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莫测、大量的信息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此外,这些因素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使得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也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李爱清.浅谈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2]王卫冲.试论如何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36).

建筑风险管理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当前处于高峰期,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投资主体也逐步多元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也越来越长,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这样在降低施工作业风险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项目工程按照既定的进度开展,以便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1、人员方面的风险。建筑企业大都实行承包经营管理,一方面,对人员的引进把关不严。有些建筑企业的招工过程流于形式,只注重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相关资料,忽视了对这些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另一方面,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不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少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或者缺乏管理经验,或者缺乏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不够高。另外,项目经理权力与责任的巨大反差使得工程项目承包制度先天具有高风险,有些项目经理在私吞项目资金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些都给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的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完善、不全面,文字不严密细致,使得合同存在漏洞,例如:合同的条款上没有转移风险的索赔、担保以及保险等相应的条款,缺少因为第三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条款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存在不平衡条款。(2)分包商方面。建筑企业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商不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分包工程,进一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3)发包人的资信方面。发包人的经济状况恶化,履约能力减弱,无力支付剩余工程款,或者发包人的信誉差,不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进行结算,有意拖欠施工企业的工程款。

3、经济方面的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以及投标者须知等都有潜在的经济风险,建筑企业需要仔细研究分析。(2)市场价格方面。主要是材料市场价格、设备市场价格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承包价格。(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工资、税率和税种等实施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经营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没有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尽管有些建筑企业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是还仅仅局限于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一些保证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的措施,没有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缺乏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是重视工程数量和质量,忽视了施工技术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

2、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以及程序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主动实施风险管理的意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索赔意识淡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体现着其的利益,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对合同的管理和对索赔的管理是建筑企业相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范外界风险的关键性措施。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使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利润增加10%~20%,而通过优化技术使工程项目增加的利润不会超过5%,可见,合同管理在增加建筑企业利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4、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可靠性较差。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在投标期很多承包商都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施工期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估计不足,没有充分预测,使得风险到来时,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只靠经验进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风险管理的成效较低。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方面,建筑企业的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熟悉新的工艺和方法,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管理人员能够懂得新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严禁无资质企业挂靠和非法转包,对发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以及资信等进行严格考察,避免承担工程项目的连带责任。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该选派不同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于那些风险较大、工程复杂的项目,建筑企业应该选派知识水平较高、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加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减少由于承包者自身原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从内部加强对工程资金的控制。工程款必须要进企业的账户,经企业审查后再拨付项目部,严格监控工程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纠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也与业主进行约定,工程款不打入指定的企业账户,产生的后果由业主承担;在选择投标工程和项目部时,对于那些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项目经理承担。

3、加强预测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加强对预测和决策过程的风险监控是建筑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投标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调查和预测,主要工作包括:分析并研究相关的文件,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条件,调研当地的原材料市场,研读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等,将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找出对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引发较大损失、出现概率较高的风险因素,针对每一类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并制定风险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的应急对策。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内部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定期进行分析,识别企业资金、财产和效益等面临的风险,此外,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还应该了解本企业公共关系网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给企业有效化解危机提供品牌支持。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首先,事前监控主要是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采取超前或者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一旦在监控过程中有风险发生的征兆,应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控制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事中监控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抵御风险的机制,以施工项目为中心,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上设立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给项目的成功奠定组织基础。再次,事后监控是制定应对风险的应急计划,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工程项目管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不发生大的偏差,为了保持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应急计划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成计划假设、风险影响和适当的反应等。

5、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有些风险是可以转移、分散的,关键是处理风险的方法手段要正确,策略要得当。在防范和规避某些风险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减少相关损失。例如: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可以通过联合承包、工程保险、将某些单项工程分包等方式转移风险;承包商也可以在施工技术图纸和合同管理上,找一些有利于承包者的条款和数据,避免损失或者保证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时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并控制风险,才能使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建筑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延宏:建设项目推行工程保险的障碍与对策[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5).

[2]程海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浅析[J].企业经营管理,2010(5).

[3]周圣: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11(12).

建筑风险管理篇10

一、建筑工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风险管理则是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分析出多种不确定因素,并要在其风险上进行思考,全方位的考查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经营决策和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性、波动性,在针对风险提出相关的整改解决方法和管理形式,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在决策方案上更加全面、合理,有效降低建筑企业发生风险的机率,进一步的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当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开展运行的时候,企业的高层领导其中包含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等,进而辅助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全体人员进行制定目标的过程统称为内部控制,也就是属于全体化的管理形式,有效保证企业整体的资产处于安全状态,确保相对应的财务表格和数据信息的完善,能够在最大层次上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对于每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而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就相当于企业的左膀右臂,只有加大对企业的全方面管理和控制,才能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良好的发展,那么随着近几年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层次上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良好的内部控制更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之处。那么当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高度重视推进内部控制的时候更是需要针对风险进行评价和内部监督等,将以风险的事项作为基本导向进而构建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所谓的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是需要具有着实时性和全过程性的主要特点,能够在整体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应用于各个方面,以此来推动全员控制和管理形式。

????(二)协调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日常管理其中包含着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流程等,那么针对这些管理流程,就需要把风险管理方式抓紧的渗透在每一个职责岗位中,主要以协调性的原则进行开展,最终形成风险解除、信息沟通以及协作统一的内部机构。

????(三)重点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内部控制的重点性原则就是指根据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单位风险级别进行划分层次,最高的风险级别就将作为建筑工程单位的重点管控方向,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强调高级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

三、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来看,现阶段有很多的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都没有针对当前的风险意识给予高度重视,而且企业内部的抗压能力也不是很强,只是高度重视生产经营,进而轻视了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主要的展现方式呈现以下几点: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现在有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于风险的管理理念和内容都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风险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了对工程设计质量以及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了解,而且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只是高度重视部分风险,并没有进行全方面的检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和安全,其中还包含着投标报价的风险、成本费用等多个方面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根据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现状来看,有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都在风险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构建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项目部之间的结构来看,没有考虑到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三)风险管理全员的参与性不高

????由于风险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而且风险管理更不是属于几个人或者是几个部门就能够开展的管理工作,而是需要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参与进来,但是现在大部分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人员只是认为风险管理部门只是个别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并没有完全的意识到其实风险管理是关乎所有人和部门的机制。

四、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加大对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首先需要构建出风险预警系统,也就是说根据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从中分析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加大对经营活动的风险控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创设出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然后再通过强大的风险进行控制,以此来创设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防范体系,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加大对建筑企业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开展的,所以这就需要建筑企业能够不断的加大对建筑企业关键环节如投标,合同管理,设计质量的风险管理,而且还需要在创设的时候优化设计流程,假设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发生偏差的时候就会导致后期开展的风险管理措施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只有不断加大对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控制,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

????相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风险、投资风险甚至是融资风险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那么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时候更是需要财务部门的配合和关注,在现如今风险管理的制度之下,只有加大对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才能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给企业经理、工程管理以及市场营销及时的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有效降低风险,提升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提高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联性认识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当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都着较强的关联性,那么对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而言,只有把两者一同进行发展或者是相结合发展,这就需要把风险管理逐渐融入到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有效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那么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当中,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在自身的项目投资和施工周期的基础上进行开展项目投资和施工、检查等对多个方面的控制,不断增加风险管理的控制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五)索赔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在进行制定合同的时候加大对索赔条款的重视,需要双方在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进行反复的检查,并组织技术,经济,法律,财务方面的骨干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假设对方侵犯了自身利益,还就需要根据合同内容的相关条款进行索赔和追究,保障合同的有效履行,如果出现原签订合同基础发生改变或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对方单位签订补充协议。保障自身有权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发展,那么在构建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动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杰.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