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察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8:21

教育考察重点篇1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跨越;考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79-02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将全部精神转移到教育事业上,一方面,定居上海,潜心研读西方的各种教育著作,了解西方的教育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他认为“吾辈业教育,教育此国民,譬之治病,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①“教育者,将俾其人克自适于所处之社会,以遂其生存者也。故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②黄炎培从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教育问题入手,历时3年,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教育考察,在认真分析、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

对国内的考察:南下北上

1914年2月,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为期3年的国内外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他历时95天,考察了南方皖、赣、浙三省,对三省的教育状况、社会情况、民生疾苦乃至山川名胜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对于这些,他都以“旅行记者报一”的名义写稿发表在《申报》上,对于途径之地教育情况的调查与考察,则撰文按期在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上发表。随后,又将两者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2月出版。在南方三省考察结束后不久,当年9月,他又历时36天,北上对北方京、津、鲁三地进行实地考察,将所撰文稿笔记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二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7月出版。③经过对国内的考察,黄炎培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第一手教育资料,了解到当时的教育现状。

黄炎培对于皖、赣、浙三省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教育,将教育考察视角一方面放在学校方面,另一方面放在社会方面,他认为离开社会便无所谓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何种之社会”。因此,“凡夫一切现象苟足以表示某一社会之特性习惯能力者,皆所在宜考”。④他在随后发表的《考察皖赣浙教育状况之报告》(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4期)中,对学校经费、教师素质、公私立学校、教育行政、师范教育与道德风纪等方面都作了翔实的记载与总结。如在教学方法上,三省学校或私塾“能用问答启发式者,甚属寥寥,盖用注入法。其黑板上大率抄录教科书,进而注释某字作某解,又进而注释其典出某处,或列一表,然其表亦只照录课本,不易一字,而能用图画等物为直观教授者,未之闻也”。而“教会所设学校,佳者颇多。其校长及教务主任,均明白教育原理。校长美人,教育主任华人,皆毕业于美国师范者。……其他均由浅入深”。⑤面对国外教会学校与国内公私立学校(尤其是师范学校)各方面的差距,黄炎培感言:“教会设学校,外人代中国办教育,吾辈思之,诚宜感愧”。⑥考察期间,黄炎培还应邀义务地进行教育讲演,介绍当今教育状况。在总结南方三省教育情形和社会状况时,黄炎培提出:“各种社会无一不困于生计,但求得过且过为佳,断无三年九年之蓄”。“各地中等学校,其教材类有过多之病,于脑力上既患用之过度,于智识上尤患食而不化”。“在教室外游戏活泼之儿童,忽上修身课,集之教室中,授以枯燥无味之训言,此真格不相入”。⑦此时,黄炎培已经开始认识到,仅在普通教育中抽象地强调“实用”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⑧

黄炎培北上鲁、津、京三地进行考察时,基于总结南方三省考察经验,更加注重教育状况和教育意见的记录。在山东考察时,黄炎培感受至深的是由英国人怀恩光通过募捐兴建的广智院,在《山东广智院》(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9期)论文中,他感慨道:“……余所尤叹服者,各种土地面积、人数、物产、商务,及其他关于文化事物,一切比较图表,皆以中国为本位,而与他国较,使人油然生爱国之心”。“譬如学校讲授黄河,据此黄河模型,一方口讲,一方指画,八千余里之长流一览而尽,既易了解,又助记忆,不亦善乎?有志革新教育者,盍于此举加意矣”。⑨在考察京、津二地教育情况后,他对北京的通俗教育、巡行讲演与天津南开中学的露天学校教育等活动非常赞赏。好友远生对黄炎培推理京津教育发达缘故时说:“……京师之民有惯习焉,业务余暇,必听讲书词、小说,久乃成癖,若日用饮食之不可离。今导以宣讲,变其义、仍其形,民之听之,若犹是书词小说也,故势至顺而易效,南方无是”。黄炎培日后感言:“远生之言验矣,巡行宣讲也,露天学校也,其所为法,一纸可以尽之,非有深奥之理论,与繁难之手续,足以致人疑沮者。所难得者人耳,亟记之以告一般教育界。”⑩同时,黄炎培更加悲叹:“各种学校毕业生,除升学外几无他路,此为方今教育亟待研究之点,若中学校为尤甚”。{11}

两次国内考察使黄炎培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症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而清醒的客观认识,这个症结问题就是:长期的闭关锁国,居高自傲已经使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同时中国封建教育思想制度残余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各级教育,学校教育中尚文轻实、教育与实际相脱离、办学思路狭隘、教学方法陈旧刻板等务虚现象非常严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考察中,他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强调教育上的实用主义,号召学求实际。虽然在此期间他没有明言通过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中国教育的窘状,但是在考察过程中他所提出的社会生计问题、学校毕业生(特别是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反映出他已经开始致力于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12}他认为“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惊心动目”(《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仅从普通教育入手进行改革,很难尽快达到教育效果,必须另辟蹊径。以1914年的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为转折点,黄炎培开始从宣传实用主义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从提倡普通教育(主要指小学教育)的改革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如何沟通促进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对国外的考察:大洋两岸

在即将完成国内教育考察之际,1915年4月,中国农商部组织了游美实业团进行考察,黄炎培受聘担任编辑报告,随团赴美考察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但他的真实意图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调查美国教育状况。至调查之目的,不外两种:一为职业教育之状况,一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联络问题。夫在美国调查此种教育,实最为适宜”。{13}他以“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14}的态度,停留约三个月,游遍美国,访问了美国25个城市中的52所各级各类学校,与美国教育界、实业界人士广泛接触。黄炎培将他的这次美国之旅的考察报告以及日后有关美国教育的讲稿整理成《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三集),于1917年4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通过考察美国学校,研究分析美国教育制度和体制,走访社会各方面,广泛接触各界人士,黄炎培深感中美职业教育的差距,深知中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了解到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职业教育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中美教育之间的比较分析,从教育思想的根本层次上,总结了中国教育的弊症问题之源。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原载《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1号)中感言:“两大陆国力之强弱,生事之厚薄,民生之开塞,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他将两国发展悬殊问题的原因归于教育的差距,指出:“虽然,此现象也,果谁为之,而孰令致之耶?将必曰教育矣。夫彼之教育,曰以利人群也,福国家也。我之教育,亦岂有异趣者,而何以所获若是其悬绝?此其因果相仍,至微极复”。{15}对此,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一曰,彼之教育,大都取自然,而吾取强制也;其二曰,彼之教育,大都取各别,而吾取划一也;其三曰,彼之教育,最重改造,而吾惟重模仿也;其四曰,彼之教育,最重公众,而我惟重一己也”。{16}黄炎培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的落后之处在于:中国封建伦理的宗法性和政治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落后思想带有鲜明的等级性与歧视性色彩,对教育的影响已潜移默化并根深蒂固,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桎梏。美国“以新发明博文明之声誉”,而中国“以善模仿为不二法门”。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技术,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且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反观中国,学校学生眼高手低,鄙视生产劳动,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与实际生活生产严重脱节,毕业后无一技之长谋生活、谋发展。面对此窘况,黄炎培不禁感叹:“他国之教育,其进行也有方针,其设施也有计划,全国上下,万众一的,而吾国如何?求生存之政府与国民,宁终无动于中耶!”{17}“讲教育若干年仍是毫无效果,外国上下一心提倡职业教育,而我国何如,可胜叹哉!”{18}黄炎培指出:“……盖西人之教育,向采自由主义、进步主义,以独出心裁为可贵,故不知不识间,人人心花怒放。我国教育向重师承,重模仿,譬诸写字,必学颜柳,后遂无高出于颜柳者。其间优劣姑且不论,第问今后吾人尚宜固守东方民族之思想;抑宜参合西方民族之思想,以求活泼进步;此极应研究之问题也。”他将美国教育的优势归纳为两点:“一曰应用。即要用者教之,不要用者尽不可教。二曰各别。即能各各发表其特色,而不求统一”(江苏省教育会常会中的报告内容)。黄炎培基于对美国各方面的考察、总结与思考,结合当时中国教育状况,认为中国教育改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美国教育:“一曰实用教育。彼国无论何种教育,皆注重实用。二曰体育。……三曰校外教育亟宜注意。彼国之社会教育,与我国稍有不同之处,即我国往往特设机关,彼则以学校为中心,此点亦宜研究”。{19}对美国的考察使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新认识、新思考、新发现,也使他更加坚信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国之后,他告诫教育家要“越去书本教育之阶级,而进入实用教育之阶级也。至于政府既须与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更须多派有经验之教育家,往外国考查,籍作他山之助,然后教育可期尽善尽美也”。(《调查美国教育报告》)1915年黄炎培随团在美国考察期间,在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时看到了菲律宾(时为美国殖民地)的教育出品和各式各样的图表,他推断菲律宾一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此外,他认为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相近,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几十年间由一个封建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肯定有适应世界潮流与趋势的改革措施,是值得考察和借鉴的。经教育部批准,1917年1月,黄炎培等一行6人赴日本、菲律宾进行第二次国外考察,此次考察,他直接把目光投向了两国的职业教育,“同行诸子考察之目的,多重在师范教育,而余重在职业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在日本期间,考察团先后赴东京、横滨、长崎等地参观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并向日本教育界、工业界等人士就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请教、沟通与交流,职业教育“外感于世界潮流之推动,内迫于社会现况之要求”的客观现实,使黄炎培更加坚定了走职业教育道路的信念。在菲律宾期间,考察团对农业、工业、商业、师范学校教育进行了深入了解,黄炎培了解到菲律宾的教育宗旨意在普及和统一,而职业教育也是根据此宗旨制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家庭联络,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商业联络,这两点又与社会教育交融,所以大部分属于社会教育的内容,兼具社会教育的属性。至此,菲律宾“不十年而改观,……市无游民,道无行乞,国多藏富之源,民有乐生之感,皆出自职业教育之赐”(黄炎培等:《考察日本菲律宾教育团纪实》,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实现跨越:高举职业教育旗帜

通过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与两次国外教育考察,黄炎培对兴办职业教育的信念更加坚定。一方面,通过分析比较,不时地在各种教育期刊上发表自己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与新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游历全国各地,不断地传播、讲解、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新情况与新进展。在务实理念的指引下,黄炎培顺势而行,在这片曾经有着光辉灿烂历史文明的古国大地上,第一次高高地举起“发展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的鲜明旗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开始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建构职业教育思想统一体系之树,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黄炎培在从事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考察调查放在突出位置,这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教育考察研究的先河,实现了他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为当代和后世的教育者树立了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考察研究,就没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20}

注释:

①②④⑦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3,3,205-206页

③尚丁:《黄炎培》,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46页

⑤⑥⑨⑩{13}{14}{15}{16}{17}{18}{19}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134,136,147,155-157,266,184,184-185,186,167,273,170页

⑧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1}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58页

{12}谢长法:《黄炎培的教育考察与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一期

{20}朱宗震,陈伟忠:《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185页

教育考察重点篇2

《教育学原理》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相比,教育学原理部分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是教育学科的统领性课程,因此内容较多,知识点也比较零散。

为了对这门课有整体性了解,建议大家首先对照最新的教育学考研大纲(每年大纲变动不大)通读考点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对所考内容形成总体性认识。

教育原理的各部分知识其实是有者内在联系的,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可能刚开始接触会觉得摸不到头脑,在2016考研教育类全科签约全程辅导课程中对这部分知识有充分的讲解,可以去看一看,相信最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主要是识记的知识点,一些代表人物事件等。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介绍了教育的结构功能,起源等问题,也决定了后几章的内容。

第三、四章,着重讲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功能。

第五六章,为了实现教育的上述功能又必须有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定,以及教育制度的保障。落实到具体大教育活动就要探讨课程和教学了,就是第七八章内容。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上的发展,但品德发展被单独提出来就是第九章内容。所以这些活动都是发生在师生间的,最后第十章探讨的是师生关系,这就是教育原理各章内容之间的一种联系。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也是在几个科目中占分值较重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来考察,其中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是重点,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大国的一些关键性或具有转折意义的法规法案、一些有首创思想或引起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的教育观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并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整个备考过程要注意和现实的教育问题相结合,多思考其对现今教育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一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正反评价,此外也可以构建框架知识图表来帮助记忆和复习。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知识在四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可见其所有知识点都是重点。

在选择题中,考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习及其理论解释、知识的建构、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三部分。

主管题目中,常出现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等方面的考点(这与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情况有关),从情境式材料题中也可看出,命题老师想要更多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考生在应对教育心理学时该全面复习,着重理解。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

《教育研究方法》

在统考的课程中,教育科研方法偏重实践,重点在于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握。从2010年开始教育研究方法渗透在选择题当中,以后还有可能分布在辨析题当中,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教育考察重点篇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职业学校领导者教育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实证研究中,基于对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管理能力的认识,从八个方面,20个考察点进行考查。调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调查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50名)、副校长(59名)和教师(139名),第二部分的调查对象为学校教职工(263名)、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39名)和市级教育行政管理者(19名)。针对每个考察点,被调查对象可以填写感受程度很高、感受程度较高、感受程度中等、感受程度较低、没有感受等5个选项。调查对象对20个观察点感受程度很高的统计结果详见表3。由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感受有一定的不同,但从总体看,学校领导的感受要好于普通教师,市、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感受要优于学校普通教职工。从能力类别看,对执行力的感受较高,而对创新力和和支持力的感受较弱。把从第一部分调查对象和第二部分调查对象取得的调查结果分别进行交叉分析,本文仅以战略意识考察点为例分析结果详见表4、表5。通过对学校领导、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市教育行政管理者在20个考察点上的感受情况逐个统计检验结果,并进行卡方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除情势判断、依法行政、文化保障、创新成果等4个考察点无显著差异处,其他16个考察点均有显著差异。同时,也说明市、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管理能力的认可度有一定差别,在部分的考察点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普通教师在20个考察点的感受情况进行逐个统计检验结果,并进行卡方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学校各职位对各考察的交叉比较仅在“监察机制”有显著差异,其他19个考察点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对于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能力的认同方面,普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基本相同。

二、职业教育管理能力提高的对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管理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比,与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对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加以解决。

(一)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力,有明确的人才战略意识,清晰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依靠健全的决策机制,依法行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特色。[1]

(二)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

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催化剂。职业学校应适应社会转型发展,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以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取得社会的支持。在制定改革举措和创新成果的普及与应用时,要深入企业、事业单位,产业、行业一线了解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既要照顾到现有行业一线技术需要,还是充分考虑国家和省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统筹发展,合理布局,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职业教育对社会服务的方向和领域。

(三)增加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能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的体现之一就是不断增加了职业教育投入,但总体来看,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职业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教学资源缺乏且配置不平衡、不合理。地方行政领导者要处理好与政府、社会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主动出击,在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在条件保障上即可顾及各专业之间的均衡,还要突出优势专业和特殊人才,发挥资源的最佳利用率,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提升现代职教理念的职业学校管理能力

教育考察重点篇4

一、日本小学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视点

表1日本小学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视点之比较[1]

1.简要分析

表1将理科、社会科课堂教学评价相互分开,列举了各自的评价视点。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理科教学评价明确划分为学生、教师两个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于提示、扶助、搁置、组织和拓展等。而社会科教学评价则没有将教师和学生划分开来进行考查,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教师行为和责任的考查,因为在评价视点的描述上也有暗含行为主体是教师的指标,如“课桌巡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积极反馈”、“张弛有度”等。②理科教学与社会科教学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方向和侧重方面有所不同,理科教学更加注重实验技能、观察技能,以及推理、类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即突出了培养实验技能、逻辑推理能力等理科教学的特点;而社会科教学更加注重语言表达能力、个性思考能力、资料解读(包括时代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上述能力正是社会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显著特点。不管是理科教学还是社会科教学,除了教学目标指向侧重点不同外,其主要教学理念则是相同的,学习的组织形式都明确为“小组学习”、“班级讨论”等,在学习情绪上都强调“乐此不疲”、“高涨的参与度”、“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自发的班级讨论”等,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方面都强调“畅所欲言”、“自由”、“个性”、“个别化”、“独创性”、“多样性”等,都十分重视“班级氛围”、“班级生态”、“师生态度”的考查和评价。

2.主要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教学评价却是一个瓶颈,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表1,我们大致可见日本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关注点,它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有二。

其一,文理有别的背后是不同学科教学存在着不同的教学追求。教学中学科分野是在社会分工、科学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学校教育为了呼应社会对不同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设置不同课程进行分科教学。虽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程呈现综合化的倾向,但是核心科目仍为分设状态,而不同核心科目的课程目标存在明显差异。如美国小学开设的核心科目中,语言科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能广泛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实现自主表达,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重;社会科目教学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知识,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学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数学科目教学的内容通常包括算术运算、几何、测量、计算器(机)、概率和统计、函数、逻辑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科学科目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掌握科学知识,以利于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为成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培养适当的态度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事实、概念、理论、原则等知识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分类、比较、推理和概括等能力;体育和保健科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保健的原则,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音乐和艺术教育科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由此可见,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存在明确的分工,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关注点必然有所不同。只有通过不同的评价量表对不同学科课堂进行分别考察,尤其需要突出观察不同学科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学状况,才能做出符合学科课程目标的判断。但是,我们现在不少学校、不少地区普遍存在所有课堂共用一张课堂教学评价表的现象,这种“一把尺子量天下”的做法,既漠视不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又无视教学复杂性的存在。因此,分学科、分课型、分主题开展课堂观察和评价是提升课堂教学评价专业性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并透视行为背后的教育意蕴和价值。

其二,文理相通的背后是共同的育人使命和教育原理。在我国,分科教学受到空前质疑,主要是因为分科教学已经畸变为分数教学,从而导致中学过早文理分班、学科被划分为主科和副科、为考试而教、胁迫学生反复训练、育人功能被严重削弱、学生个人尊严和权力被践踏、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忽视等一系列危机的发生。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集中反映为重视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教学的有效性被理解为“考试的有效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日本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变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参与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变革课堂教学。以学生参与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主要包括下列主要视点:①明确教学中教师引导、提示和扶助的职能,严防教师胁迫学生机械训练、采用强制手段控制课堂。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将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班级讨论等作为基本考察内容。③班级自由探讨的氛围、学生积极而高涨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④学生能否进行自由思想、产生独创性的思维?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个别化的处理?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⑤具有学科特点的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应按照不同学科分别认真对待。

二、美国高中课堂观课表

1.简要分析

表2是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高中一张课堂教学观察表,共列举了20个观察项目,并对其中7个项目分别规定了具体观察内容。第1项考察教室物理环境,主要从教室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展示、学生作品的展示等方面进行。第2~5项主要考察教学秩序的规定性,这对于美国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基本保障。第6、8、20项都需要观察者通过自身对课堂实地的观察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性的判断,以画图的形式表达和呈现自己的分析结果,这3张分析判断图分别是师生关系图、教师行动图、学生水平分布图。第7、9项分别考察学生和教师的提问,因此,问题以及问题引发的师生互动交流作为独立的观察指标明确于表格中。第10、14、15、16、17项重在考察教师的教学技能,考察的内容分别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保证所有学生成功的方法、教师的肢体语言、使用幽默的方法。第11项考察课堂构成,课堂教学中导入、复习、知识呈现、指导练习、独立练习、学习评估、学习结束和学习拓展等众多内容都只是作为1个项目,在整个观察体系中的权重与我国通常的课堂教学观课表形成强烈的反差。第12、13项主要考察教学硬件设施,如教学的教材、材料和设备等。第18、19项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如学习效果、学生的行为动作,难能可贵的是观察者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抽样观察。

2.主要启示

表1提供的是日本小学课堂观察的视点,为我们找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表2作为直接应用于课堂观察的工作表,则具体细化了各个观察项目及其相关内容,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

其一,把课堂教学评价当做一项科学实验实实在在地做。研读表2后,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它就是一张实验观察表——教育科学实验观察表,项目明了,内容具体,尤其注重事实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在20个项目中除了第6、8、20项属于间接分析外,其余17个项目都是关于“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的现场发生的事实记录,如教室布置的情况、该学生做了些什么、学生如何发问、教师的提问方法、教师使用了什么材料和设备、教师的肢体语言等,甚至提问的是男生还是女生、前排的学生还是后排的学生都清晰说明。这样的观课表实实在在、具体明了,注重观察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实然状态,观察者使用时容易操作。恰恰相反,我们现在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多为抽象的分析推理,指标过于笼统和概括,如教师专业素养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思维活跃、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等。观察者在使用时难以把握,不少项目的观察结果多半是通过观察者主观臆测得出的,没有实证依据。

其二,注重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20个项目的叙述中观察对象直接是教师的有十几个项目,但是我们仔细解读后发现,这十几个项目的教师行为都是置于服务于学生的地位,而不是控制者、决定者的地位。如第1项关于教室布置的3项内容都是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展示学习内容、学生作品;第9项关于教师提问的5项内容大多指向学生,包括男生/女生、教室一侧的学生、前/后排的学生;第14项关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中明确要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学生的公开反应、隐蔽反应;第15项关于教师如何保证所有学生的成功,更加突出教师的劳动应服务于学生的成功,而且是所有学生的成功;第17项关于教师如何使用幽默,其效果也必然是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才能得出。由此可见,由于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包括知识优势、经验优势、心理优势、身体优势等,要在课堂中真正确立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健康关系,更需要通过评价指标限制和规定教师的行为及其作用,而不是仅仅在评价指标的数量上学生方面占有优势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时应该更加注重指标的内在实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且将教师行为的作用和地位加以如实考察,真正勾画出一张实际的师生、生生关系图。

其三,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在20个项目中关于课堂构成的8项内容仅仅作为1个独立项目加以观察和评价,而导入、复习、知识呈现、指导练习、独立练习、学习评估、学习结束、学习拓展这8项内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我们更加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和进程,更加注重学生练习的得分结果。表2反映了美国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练习的能力、拓展应用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评价是否保证了所有学生的成功,则需要以发展性评价的视角通过考察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彰显、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来实现。

参考文献

教育考察重点篇5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召开了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中纪委第五次全会、省纪委第六次全会、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部署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会议要求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纲要》,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

二、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力度

省教育纪工委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内容,切实抓紧抓实。一是把学习《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列入省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二是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漆权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委厅机关干部和厅直属单位负责人讲党课。三是党员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等党纪、党规。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答活动、创作纪检监察之歌和为“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谱曲及全省党风廉政建设书画作品展等活动,省教育纪工委推荐的反腐倡廉歌曲,获全省一等奖,省教育纪工委获优秀组织奖。五是会同厅机关党委认真组织警示教育。六是按照省纪委《关于在全省城乡集中开展一次反腐倡廉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教育电视台和教育期刊社开设反腐倡廉专栏。七是在全省教育系统继续开展向全省勤政廉政先进典型安义县政协副主席、教育体育局局长涂赞珠学习宣传活动,并专门由省教育电视台制作电视专题片。八是及时转发安远县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试点经验,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九是办好《江西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简报》和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资料的征订工作。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的要求,制订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召开的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治理收送“红包”等不正之风。认真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关于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今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纪工委召开座谈会对新提拔任命的30名干部进行集体谈话,进行廉政教育。严格执行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六不准”规定。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动向省委教育工委汇报工作,积极争取省委教育工委对纪工委工作的支持。省委教育工委在听取教育纪工委、监察室汇报后,多次专题研究《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省纪委召开的传达中央有关重要指示会议精神的意见》,保证省纪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落到实处。

四、深入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教育系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把治理教育乱收费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督促有关处室落实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警示教育,向全省教育系统通报了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查办的南康市凤岗镇冈孜小学张流明等人违纪违法案件,认真组织收看治理教育乱收费警示片《碰不得的高压线》,在全省教育系统做到治理教育乱收费警钟常鸣。

认真办理举报,强化案件工作责任制,对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件认真组织核查督办。年,省教育纪工委共受理群众来信、来电401件次,做到件件有着落。

五、实施“阳光招生”工程,大力加强普通高校招生监察工作

按照教育部对今年高校招生所提出的“安全、诚信、阳光”和省政府领导同志提出的“更公正、更透明、更为民”的要求,继续综合整治教育考试环境,严肃招生考试纪律,狠刹舞弊之风。一是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及时建立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违法违纪案件报告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二是加强对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体育专业考试的监察工作,体育专业考试保持零举报。三是全过程参与高考录取工作的监察,针对高招工作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源头上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四是针对当前招生中存在的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中介诈骗三大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进行重点治理。年,全省共查处违纪舞弊考生63人,均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了处理。高招录取期间根据群众的举报严肃查处了两起社会上中介人以帮助招生录取为名收取考生家长好处费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进行了严肃处理。

六、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制定《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实施细则》,同时,对建立健全全省教育系统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行任务分解,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为契机,认真履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建立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制订《江西省教育厅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江西省教育厅行政投诉工作实施细则》,对落实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及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和行风建设,优化教育厅政务环境,推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七、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和省纪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推进教育和谐创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突破口,积极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投身主题教育活动,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纪检监察党员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同时,认真组织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纪委、省纪委和教育部举办的纪检监察业务理论培训班学习,促进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水平的提高。

八、认真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确保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动员大会的部署和要求,会同组织部、人事处制定了《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中共江西省教育纪工委关于做好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对统一管理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纪工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工作关系及保障机制有明确要求,确保工作衔接不断线,工作力量有加强,工作机制更协调,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年工作要点

年全省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省纪委第七次全会及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抓紧落实《实施纲要》,继续深化纠风专项治理,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为构建和楷校园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人才健康成长服务。

一、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坚决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

围绕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新”、“正确处理七个关系”的要求以及做好“五篇文章”和做到“六个更加注重”的部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解决防碍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督促全省教育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健全完善《省委教育工委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实施细则》,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坚持一把手总负总责,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由谁抓、谁监督、谁落实的问题解决好,构建教育系统惩防体系。

三、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严肃查处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

四、深入开展教育和监督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切实贯彻、坚决维护。积极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和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廉洁治校、廉洁治教、廉洁治学的和谐校园氛围。

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要求,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的行为。

教育考察重点篇6

根据《**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委基〔20**〕17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委基〔20**〕26号),为落实“阳光工程”,加强监督,确保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现就加强20**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监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组织,加强对招生监察工作的领导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中招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招生工作负总责。招生部门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对招生工作负具体责任。区县中招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严肃招生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实施招生管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集体讨论,规范操作,依法处理。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招生工作监察小组,加强对各类招生工作的监督,做到岗位落实、责任明确、人员到位、措施有力、全程参与、依法治招。监察小组要参与招生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及时掌握招生工作动态;落实对考生资格审核、招生考试、阅卷登分、投档录取、信息公开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以及对“推荐(自荐)”、“提前录取”、“名额分配”、“择校生”、“特长生”招生、“零志愿招生”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等重要工作的监督,并积极协助和支持招生部门化解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向社会公布招生监督电话和接待地点,认真妥善处理好群众的来电、来信和来访;坚决查处招生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索贿受贿等违纪违规案件,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各招生学校的校长是学校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计划,自觉遵守招生规定和纪律。招生学校的招生简章、招生广告等宣传材料内容必须真实,文字表达必须准确,不得提供虚假宣传材料。学校不得限制或代替学生选择志愿。无体检专业限制的学校不得自行设置体检规定,无男女性别比例要求的学校和专业不得限定录取学生性别比例。学校不得违规录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下的考生,不得招收无档案和无投放计划的考生,不得跨越区县中招办自行招生录取。

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规范招生,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公平、公正和社会和谐。

二、依法治招,加强对中招工作全程监督

(一)加强对招生报名的监督。各级招生部门要严格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应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学校和区县招生部门、行政部门应切实做好学生报考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报考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应严格核查证明材料,符合报考条件的,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回户籍所在地报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监察部门要严格把关,报名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应予以坚决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对招生程序的监督。中招工作必须遵循“规则在先、程序规范、阳光透明”的原则,严禁体制外招生和违反规定程序招生。招生监察小组要重点加强对“推荐(自荐)”、“体育、艺术特长生”等招生程序的监督。学校推荐(自荐)工作要求、操作程序规范、优先推荐条件、推荐生名额等信息应事先公示,被推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指标应达到“优良”,经公正程序产生的推荐生和自荐生名单应在学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体育和艺术特长生应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后,招生学校方能录取。招收非本市户籍应届初中毕业优秀体育特长生,应严格把好资质审查、专项体育测试和文化学习基础测试等关口,录取过程中,应集体讨论决定、张榜公示7天。要做好各类先进奖励性加分和政策性照顾加分考生的审核和公示工作,要根据今年调整后的政策规定严格把关,审核后的考生报考和加分资料应保存并立档备查。区县、招生考试机构及招生学校应严格按计划招生,若确需变更计划,须经市教委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加强对信息公开的监督。按照招生考试实施“阳光工程”的要求,招生监察小组对本区县招生考试工作实施意见、招生计划和各招生学校的招生范围、对象、计划,以及录取考生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各招生学校招生工作的宣传材料、公示材料、招生简章、招生广告内容等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

(四)加强对考务工作的监督。招生监察小组要加强对考试、阅卷、登分等重要环节以及各项工作制度和保密规定等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要认真贯彻原**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加强教育招生考试中保密工作的暂行规定》(**教党密〔20**〕2号),依法治考、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要严格执行《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评卷工作要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评卷人员守则》等相关规定,切实做到安全保密、规范管理、统一标准、严守纪律。要按照《**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年**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委体〔20**〕13号),认真落实学校对学生日常考核公正评分情况和在统一考试中正确执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成绩评价标准等方面情况的监督工作。招生过程中的重要资料要及时备份和封存,以备核查。

(五)加强对录取工作的监督。录取工作过程必须明晰投档批次和类别,规范操作程序,体现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招生监察小组要重点加强对“提前录取”、“名额分配”招生、“零志愿”录取、“择校生”录取等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各招生学校要成立“提前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公布“提前录取”招生方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经领导小组集体讨论,自主择优确定预录取学生。被高中学校预录取的考生,其参加学业考试的成绩不得低于市统一划定的“提前录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预录取学生名单应实行招生学校和市中招办两级公示。“名额分配”招生计划数应均衡分配到各有关初中学校,招生学校及招生计划应事先公示,考生成绩须达到本市划定的“名额分配”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根据考生志愿和学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零志愿”录取必须按考生志愿和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1:1的比例进行投档录取。公办普通高中录取“择校生”,必须严格执行“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规定,各学校择校生计划数不得超过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5%。

三、规范行为,严格遵守招生工作制度和纪律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杜绝招生考试中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加强中招监察工作制度建设。各区县应建立和健全招生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保密制度、招生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招生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招生工作人员纪律规定、招生工作人员廉政规定、招生工作人员回避制度、招生工作接待制度等中招监察制度。

(二)加强中招工作现场监督。招生监察小组要进一步完善对招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有效监督措施;要加强与各级招生部门的沟通,熟悉招生政策,了解招生信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存在问题;要参与招生部门的检查、接待等工作,直接了解招生工作中的问题并研究对策。

(三)加强中招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考试〔20**〕3号)关于“注重实效,强化对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对参与命题、试卷保管、考试监考、阅卷评分、考分登记、考生录取以及咨询接待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以增强执行招生政策、各项规定和遵守招生纪律、保密制度的自觉性。要加强对计算机上机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确保上机数据的准确、安全。落实回避制度,凡有直系亲属参加20**年中考的人员,不得参加当年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和招生监察工作。

(四)加强中招工作人员纪律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和招生人员应模范执行有关招生政策和规定,自觉遵守招生纪律,共同维护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秩序。各区县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六不准”纪律,即不准在招生报名、考试、阅卷、登分、考生信息登录和投档录取等工作中弄虚作假、;不准违反规定推荐和录取优秀生、特长生,以及录取未达到录取条件的学生入学;不准接受考生(家属)的钱物、宴请或向考生(家长)许愿;不准跨越招生部门自行招收无档案材料的考生;不准擅自扩大招生计划或招收规定区域范围之外的考生;不准将捐赠、赞助与考生入学挂钩。

(五)加强对考生的纪律教育。各试区考点必须张贴考试规则,并加强对考生的考试纪律教育,使其了解考试规则、要求及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从而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保证考场的良好秩序。考生提供的本人材料应真实有效。

(六)加强考生信息管理。凡属于考生个人信息以及录取过程中需要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开或外传。对失密、泄密现象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肃查处。

教育考察重点篇7

[关键词]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33-01

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学生的管理特色,也是锻造警察职业品格的有效途径。这种独特的管理方式就要求警察院校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近几年,警察院校也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警察院校的中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警务工作者。目前警察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中,一部分是来自警察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一部分是来自部队转业干部,还有一部分是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也有各自的弱点,在素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一些人缺乏警察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一些人的公安教育基本知识面窄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再加上警察院校不够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没有为辅导员定制专门的培养计划和为辅导员提供接受专业、正规的学习及深造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缺乏激励机制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句话是对辅导员工作繁忙的真实写照。辅导员的工作相当繁琐,涉及的方面也广,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每个方面都要管理,肩负的责任重大,然而其收入却相对较少,待遇仅相当于或低于同等专任教师的待遇,这样就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辅导员岗位的津贴和奖励缺乏竞争力,与专任教师的科研奖励相比太低,同时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健全,使得考核结果、所获奖励与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没有建立必然的联系。

二、加强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对拟引进的辅导员必须从管理能力到知识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严格考察。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结合警察院校学生工作实际,采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对辅导员实行规范、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试用期制”,把好入口关,争取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涉及公安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时事政策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工作,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所以无论学历高低、经验多寡,都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化辅导与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辅导员工作的需要。要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同时警察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专业进修,并纳入学校教师培养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

(二)完善激励机制

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积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其成就动机。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实践性与事务性工作多、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与实际情况,在职务、职称晋升、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可以通过合理手段提高薪资待遇,增加岗位津贴,使辅导员的实际收入相当于本校相应级别的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的考核及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对辅导员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业绩考核管理,把工作绩效和晋级、分配挂钩,同时可以考虑将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聘单独作为一个系列并纳入学校职称评聘,在指标分配、条件规定、评审导向等方面给予倾斜。

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万四平.专业化:警察院校辅导员建设的必由之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

教育考察重点篇8

论文关键词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概念和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修订后颁布实施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指各级党委(党组)、政府(行政)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责任的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作风和四个基本要素,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的作风。四个基本要素是指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检察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积极开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法制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检察机关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体现。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与群众接触较密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深化落实基层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现实情况

(一)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分工

深入把握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总抓手”,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点环节,注重抓好落实。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对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根据工作任务明确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责任人员,围绕工作任务确定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检察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全体检察人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二)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

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不断加大教育力度,努力营造“遵章守纪、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施意见》和高检院《2010-2012年检察机关反腐倡廉教育实施意见》,以“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公正执法、为民执法教育。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反腐倡廉教育中,加强群众观点再教育,解决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感情问题。

认真开展公正廉洁执法警示教育活动。制定《开展公正廉洁执法警示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编发《警示教育活动学习资料》,对我院近年来检察人员违纪违法信访举报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以我院建院以来发生的干警违纪案件为例,剖析解读发生违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用发生在干警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干警,促使全院干警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

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检察权为核心,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和《贯彻落实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反腐倡廉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建设。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衔接配套、有效管用的内部监督制度体系。建立检务督察办公室与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办公室定期会商工作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与干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队伍状况,制定相应措施。研究制作检务督察工作流程、“三重一大”事项风险防控备案表、检察人员“非正常行为”管理工作流程、检察人员廉政状况季度分析反馈表,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四)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

坚持把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作为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大督察力度,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进一步增强内部监督工作的刚性和效力。

加强对干部人事权行使的监督,对公开遴选检察官工作、处长助理及科室负责人选任工作进行纪律监督,有效防范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提拔”。按照上级院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和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等工作;集中对自侦案件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处理情况,以及办案安全防范工作情况等进行督察;组织开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同时,结合实际对全院贯彻落实市院“两个意见”及重要工作部署情况、《检察人员“非正常行为”管理办法》落实情况、警车管理使用情况、检容检风检纪等进行了督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督察建议,并督促限期整改。

(五)大力推进检察廉政文化建设

从检察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党的纯洁性教育,努力营造公正、廉洁具有检察职业特色的廉政文化风尚。一是创立“廉政教育园地”,与机关党委共同举办《廉政准则》漫画展览,集中购置反腐倡廉教育图书和音像资料,为全院各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廉政教育活动提供便利。二是创办《廉政文摘》,以期刊的形式,转载和摘录有关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新举措、新要求、新视点,以及廉政时评、格言警句、廉政故事等时讯资料信息,使干警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三是创建“廉政文化长廊”,紧紧围绕公正廉洁执法的主题,通过干警自创的廉政文学、书画摄影作品,以及大量的纪实资料,宣传廉政理念、传播廉政精神、推树廉政典型,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和谐奋进、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四是筹建“廉政之窗”网页,利用内部网络资源,设计制作廉政资讯、组织提醒、廉政文摘、作风百典、钟鼓楼、清风廉影、专题解读等8个版块23个栏目,展示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进展和实效,普及廉政知识,扩大廉政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五是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广泛征集干警创作的廉政格言警句、书画摄影作品以及计算机廉政屏保设计作品等,并通过有形载体进行推广和宣传,激发干警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廉洁从检的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检察机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领导干部对落实责任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不深入、不具体;个别部门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传达落实不及时,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停留在纸面上;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主要领导与纪检部门的事,而未能积极主动地抓好责任分工范围的事项。由于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落实上出现了会上号召多,具体措施少,部署安排多,检查落实少的想象。

(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配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虽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但仍缺少相应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配套机制,对目标任务量化指标的确定还不够科学,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责任追究的科学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检察业务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

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到检察机关业务工作之中,同抓同落实工作做得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主要是在做统筹部署安排时,对如何做到与检察业务工作同落实,难以提出统一的硬性指标和要求,致使各部门、处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四)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运作程序不够规范

在制定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核办法时,对有些工作的考核指标不容易做到准确定性、定量,在检务督察时不方便操作,对考核部门的执行情况难以作出更加精确的评判,在实践中量化考核仍存在一定困难。

四、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措施及对策

(一)健全常抓不懈的廉政教育机制

必须不断坚持把教育作为检察机关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检察机关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开展廉政条规知识竞赛和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廉政意识真正深入到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思想灵魂,使其带头履行“一岗双责”,不忽视对廉政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和带头落实。特别是要强化各部门中层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践者和带头人,又能够当好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者,切实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工作。

(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配套工作机制

为确保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现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立落实责任制的监督机制,通过在检察机关办公内网上设置纪检监察信箱和廉政风险防控专栏的形式,加强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网络监督系统,使检察干警对党员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三)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严格落实廉政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结果运用制度等四项制度,保证责任制考核的效果。检察机关各部门中层领导干部不但要报告本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情况,还要详细报告廉洁自律方面的内容。积极实行“年度述廉、群众评廉、组织考廉”,每年各部门中层领导干部要在部门内部进行述职述廉,并对自身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以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组织本部门干警进行民主评议,在听取部门全体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汇报材料,报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或群众举报有不廉洁的问题,情节轻微按照检察机关廉洁从检规定不需追究责任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自觉纠正。

教育考察重点篇9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2001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2)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幼儿方面的因素

(1)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2)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3)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家长方面的因素

(1)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2)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D.medley0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视而不见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i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釆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丨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教育考察重点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45-03

一、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的价值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观察是考察教学质量的窗口,通过行为观察直接或间接了解教师的教学技能、内在素质、教育教学观念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体验等,是考察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复杂的、交互的、多元的、立体的,同时又是动态的、不间断的、连续的,是教与学的统一体。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互动”效果,需要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收集教学现场第一手资料,由于它是动态性、即时性的,在观察前要设计简便、实用、好操作、便于记录、能快速捕捉、提炼教学特点的观察量表,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为课堂教学分析和课后反思提供依据。但目前的观察记录表或观察量表没有将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或者说教师行为作用与学生行为的结果联系起来,不利于观察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行为影响及学生学习与练习效果的反馈,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更多关注教师的行为,如:教师的讲解、示范、组织、教学过程、教法等。因此本文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抽取关键因素,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通过观察、分析、诊断课堂教学问题,为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同时培养教师的观察力以及对课堂教学观察系统的知觉,改进教师无效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效果,为体育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提供依据。

二、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的设计

1.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的相关研究

西方有些学者曾将教学行为作为自变量,教学效果为因变量,采用系统观察客观记录,测量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如:代罗森海因(Rosenshine)和佛斯特(Furst)总结11种学生成绩与课堂教学行为有关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表达的清晰性、教学的灵活性、高度的情绪性、任务取向等等,认为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有对应的线性因果关系;同时认为教师的行为具有独立性、可分解性、客观性、可观察性,并把教师的行为分为提问、讲述、演示、表扬等进行研究。弗兰德斯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研究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提出“教师应该更多地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多提问少讲授,要用更多的接受和表扬来激励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表达的想法和感情。”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从早期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根据学生的应答和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积极性等学习行为,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通过学生的理解评估教师的语言讲解行为等研究评价教学效果。

2.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的设计与编制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动态性强、复杂多变等特征,并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为系统观察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教师行为反馈提供记录和诊断方法,为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效果产生的原因做深度分析的指标和依据。

体育教学活动是双边的过程,教师的教与指导、学生的练习与提问、教师的组织与学生的呼应等都要作用到学生的身上,产生行为的结果,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复杂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诊断研究中,提炼关键因素是保证行为观察效果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长期体育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研究与思考、反问与反馈,根据体育课堂教学规律,编制了“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为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系统观察提供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复杂的、可生成的、情境性的、可记录的。量表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特点,将体育课堂的行为分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互动”行为、教师教学组织与学生“互动”行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互动”行为又分为: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包括:教师语言行为与学生回应与反馈,其中有教师的讲解、要求、提示、解答、口令等;学生的应答、提问、教师讲解时学生回应及疑问等。非语言行为包括:教师示范、保护与帮助、体态语言等;学生练习、听讲时的注意力、学习效果反馈等。教学组织与学生“互动”行为分为:教师组织、学生回应与反馈。练习形式分为:个别、小组、集体以及在三种形式下的反馈效果等。本量表按体育课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部分的规律进行归纳提炼,同时为便于快速记录与诊断,将各行为分等级为:好、一般、差,对每个关键因素说明,并赋予符号(表1)。

三、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的使用

1.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使用的准备工作

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简便、实用,在课堂教学观察现场快速记录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和练习行为,并能根据课堂教学情境有针对性、有重点、快速的记录,但在运用量表前,首先,要设计检查量表,可以结合课例针对性修改;其次,要熟悉量表的结构、维度、内容以及符号代表的含义;第三,要提前打印好、准备好量表;第四,要提前了解授课学校、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的相关情况;第五,要提前到达观察现场,选择最佳观察点;第六,要及时对观察量表修改及完善;第七,课后根据观察量表的记录,针对性撰写课堂教学观察报告,如: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分析、教学效果及原因分析、改进建议及措施,为减少或消除无效教学行为提供建议和参考。

2.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记录诊断与分析建议(表2)

本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特点:记录教师特点及个人风格的独特性;记录教师运用独特的、创造性的、科学的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2.突发事件应对与解决方式的记录等。

3.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运动负荷、教学结果评价的总体评价及描述。

4.教师行为(用标记×记录在表格中,便于课后分析)

(1)讲解:好(表达简洁清楚,语言逻辑性强,声音洪亮,语速适中);一般(表达清楚,有一定逻辑性);×差(表达不清楚,逻辑性较差,不能针对性控制语速)。

(2)指导与教法措施: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方法得当,效果好;指导学生练习效果好);一般(指导手段与解决问题方法不能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差(不能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3)提问:好(设计问题针对目标、内容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及学习情境);一般(不能针对具体问题情境提问,问题针对性不强);×较差(提问的问题没有价值)。

(4)示范:好(示范标准优美、突出示范重点,控制示范时机,示范位置好);一般(示范标准,示范重点不够突出);×较差(示范效率低,无目的)。

(5)要求:好(对学生要求符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一般(对学生要求符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特点);×差(不能针对教学情境有效提出恰当的要求)。

(6)组织:好(教学组织效率高、合理、经济,学生注意力集中);一般(组织合理,80%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较差(组织不够合理、时间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

5.学生行为(用标记×记录在表格中,便于课后分析)

(1)动作:好(规范、正确,学习注意力集中,练习积极、主动);一般(规范、正确,练习积极);×较差(规范、正确)。

(2)提问与回答:好(回答问题积极、思维敏捷快速,并能针对性提问);一般(回答问题积极、思维活跃;提问不够积极主动、问题没有价值);×较差(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没有提问)。

(3)练习:好(个人、小组练习中相互指导,解决问题,互动性强,练习效果好);一般(个人、小组练习按老师要求练习,小组的互动不够积极、主动);×较差(个人、小组练习不按老师要求练习,学习气氛沉闷、小组互动差)。

(4)注意:好(学生注意力集中);一般(有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较差(学生的纪律松散)。

参考文献:

[1]李健,谭刚,王荣民.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2]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3]李健,刘晓燕,赵德喜,袁培华.体育课堂教学观察[J].体育教学,2006.3.

[4]李健.体育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设计及使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1.